第一章电路分析基础
电路分析基础第1章

手电筒电路:
干 电 池
导线
二、集总假设、电路元件 1. 集总假设:
J不考虑电路中电场与磁场的相互作用; J不考虑电磁波的传播现象; J实际 电路的 尺寸远小于最 高 工作 频 率所对应 的 波
长 时, 可 将它 所 反映 的 物 理 现象 分 别进行 研究, 即 用三种基本元件表示其三种物理现象;
目 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十一章 集总电路中电压、电流的约束关系 网孔分析和节点分析 叠加方法和网络函数 分解方法和单口网络 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 一阶电路 二阶电路 阻抗与导纳 耦合电感和理想变压器
第一章 集总电路中的电压、电流约束关系
1-1 电路及集总电路模型 1-2 电路变量,电压,电流及功率 1-3 基尔霍夫定律 1-4 电阻元件 1-5 电压源 1-6 电流源 1-7 受控源 1-8 分压电路,分流电路 1-9 两类约束,支路电压法和支路电流法
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
集总电路: 由电 阻 、电容、电感等元件组成的
电路。(电阻电路、动态电路)
集总参数电路:当实际电路的尺寸远小于使用时
其最高工作频率所对应的波长时,可以用“集总参数 元件”来构成实际部、器件的模型。每一种元件只反 映一种基本电磁现象,且可由数学方法加以定义。
例如,无线电调频接收机,若所接收的信号频率为100MHz, 对应波长λ=c/f = 3m,连接接收天线与接收机之间的传输线 即便只有1m长,也不能作为集总电路来处理。 又如,我国电力用电频率为50Hz,对应的波长为6×106m,对 以此为工作频率的用电设备来说,其尺寸远小于这一波长,可 以按集总电路处理,而对于远距离输电线来说,就不能按集总 电路来处理。
电路分析基础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
–
+
–
+
实际方向
实际方向
+
U >0
U<0
上页
下页
电压参考方向的两种表示方式
(1) 用正负极性表示
+
(2) 用双下标表示
U
A
UAB
B
UAB =UA- UB= -UBA
上页 下页
3. 关联参考方向 元件或支路的u,i 采用相同的参考方向称之为关联 采用相同的参考方向称之为 参考方向,即电流从电压的“+”极流入,从“-” 极流出该元件。反之,称为非关联参考方向。 极流出该元件
P6吸 = U 6 I 3 = (−3) × (−1) = 3W
上页 下页
注
对一完整的电路,发出的功率=吸收的功率
3. 电能(W ,w)
在电压、电流一致参考方向下,在t0到t的时间内 该部分电路吸收的能量为
w(t0 , t ) = ∫ p (τ ) dτ = ∫ u (τ )i (τ ) dτ
t0 t0
电源 Sourse
灯 Lamp
RS US 电路模型
R
Circuit Models 干电池 Battery
上 页 下 页
电路理论中研究的是 理想电路元件构成的电路(模型)。
电路模型,不仅能够反映实际电路及 其器件的基本物理规律,而且能够对 其进行数学描述。这就是电路理论把 电路模型作为分析研究对象的实质所 在。
干电池 Battery 电路理论中,“电路”与“网络”这两个术语可通用。“网络” 的含义较为广泛,可引申至非电情况。
例:手电筒电路
开关 灯泡
10BASE-T wall plate
电路分析基础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

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1) (2)按选定的参考方向分析电路,求解电流。若计算结 果为正(i>0),说明电流的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相同;若计 算结果为负值(i<0),说明电流的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相反, 如图1-3 (3)若没有设定参考方向,则电流的正、负没有意义。 在电路中,元件的电流参考方向可用箭头表示,如图14所示;在文字叙述时可用电流符号加双字母构成的下标表 示,如iab,它表示电流由a流向b,并有iab=-ib方向与实际方向的关系
16
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图1-4 电流参考方向的表示
17
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例1-1】 图1-5中,1、2、3三个方框表示三个元件或 电路,箭头表示电流的参考方向,i1、i2、i3表示电路中的电 流。说明当i1=i2=i3=1A和当i1=i2=i3=-1A时各电路电流 的真实方向。 解 (1)当电流大小均为1A时,由于电流大于零,故其真 实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同。即i2真实方向由c流向d;i3真实方 向由f流向e;而i1由于没有参考方向而无法确定其实际方向。
6
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为了便于对电路进行分析与计算,对复杂的实际问题进 行研究,在理论分析中常常把实际电路中的各种设备和电路 元(器)件用能够表征电路主要电磁性质的理想化的电路元件 来表示。例如,电阻具有消耗电能的特性,我们就可以将具 有这一特性的电灯、电炉等用电器都用电阻来代替,虽然这 种替代会带来一定的误差,但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忽略的。 在实际工程问题中,若需要更精密地做研究时,可再考虑由
20
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1.2.2 1. 一般情况下,导体中的电荷无规则的自由运动不能形成
在匀强电场中,正电荷Q在电场力的作用下,由a点移
电路分析基础(第四版)课后答案第1章

目录 Contents
• 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 • 电路分析的基本定律 • 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 • 电路分析的应用
01
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
电路的定义和组成
总结词
电路是由若干个元件按照一定的方式连接起来,用于实现电能或信号传输的闭 合部分组成。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设备,负载是消 耗电能的设备,中间环节则包括导线和开关等用于连接电源和负载的元件。
详细描述
电流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电压是指电场力将单位正电荷从一点移动到另一点所做的功,功 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电功或电能消耗,能量则是指电荷在电场中由于电场力作用而具有的势能。这些物理量 在电路分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02
电路分析的基本定律
欧姆定律
总结词
欧姆定律是电路分析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它描述了电路中 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电路元件的分类
总结词
电路元件可以分为线性元件和非线性元件两大类。
详细描述
线性元件的电压和电流关系可以用线性方程表示,而非线性元件的电压和电流关 系则不能用线性方程表示。常见的线性元件包括电阻、电容和电感,而非线性元 件有二极管、晶体管等。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总结词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包括电流、电压、功率和能量等。
详细描述
网孔电流法是以网孔电流为未知量,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列出节点电流方程和回路电压方程,求解各网 孔电流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具有多个网孔的电路,特别是网孔较多的复杂电路。
04
电路分析的应用
电阻电路的分析
总结词
电阻电路是最基本的电路类型,其分析方法 主要包括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
详细描述
第1章电路分析基础

三. 短路工作状态
当电源两端由于某种原因而 联在一起时,称电源被短路。
IS a
c
短路时,可将电源外电阻视 E
R
为零,电流有捷径流过而不 通过负载。
R0
由于R0很小,所以此时电流
b
d
很大,称之为短路电流 Is 。
U=0
电路短路时的特征为
I = Is = E / R0
P = P = I2 R0
P5 例1-1
Eba
W电源力 q
方向:电动势的实际方向是由电源低电位端指向电 源高电位端。在分析问题时可设参考方向。
单位:电动势与电压的单位相同。为伏特(V)
标量性:电动势与电压和电流都是标量。
电动势
例题
I=0.28A I =-0.28A
如图所示
电动势为E=3V
E=3V + U=2.8V
方向由负极指向正极 电压为U=2.8V 由指向 R0
例
I1 I2
I3
广义节点
例
I=?
R
R
+
+R
+
_U1 _U2
R1
_ U3
I1+I2=I3
I=0
P7例1-3
a
I3
该图为直流电桥电路。已知
I6
R1 I1
+
U- S b
I5
R3
I1=10mA,I2=20mA,I3=15mA, 电流的参考方向如图中箭头
G d 所示。求其余支路的电流。
R2 I2
R4
I4
c
解:从结点a得I6=I1+I3=25mA 从结点b得I5=I1-I2=-10mA 从结点d得I4=I3+I5=5mA
第1章 电路分析基础

i1
u R1
R2 R1 R2
iS
i2
u R2
R1 R1 R2
iS
简单电阻电路的计算:18页例1.9
第40页,共58页。
1.3.3支路电流法
电路有m条电路,以m条支路电流作为未知量,应用
基尔霍夫定律列出m个独立的方程式,联立求解方程式 即可解出各支路电流。这就是支路电流法。
I1 U1
R1
a I2
b
电感(Inductance)等 为了对实际电路进行分析,可忽略负载的次要因素,将其近 似看作理想电路元件,简称为元件(Element ) 。 元件通过端子与外电路相连,按端子的数目可将元件分为 :二端元件、三端元件、四端元件等。
第4页,共58页。
实际情况中,电路由电源(信号源)、负载和中间环结组 成。
3、联立求解3个方程即可。
R1
b
3个方程如下: Il+I2+IS3-I4=0 I1R1-US1+US2-I2R2=0 I2R2-US2+I4R4=0
解之得:
Il=-22(A)
I2=14(A) I4=10(A)
第43页,共58页。
1.3.4结点电压法 以结点电压作为未知量,将各支路电流用结点电压表示
U4
R2
R3
U5
R4 R5
电路分析基础课件(第1章)

§1-1 电路及集总电路模型 (c)分布参数元件与集总参数元件 集总参数元件:理想电阻、理想电感、理想电 容、理想电源等。 集总参数电路:由集总参数元件构成的电路, 简称集总电路。
21
§1-1 电路及集总电路模型
一个电路应该作为集总参数电路,还是作为分 布参数电路,或者说,要不要考虑参数的分布 性,取决于其本身的线性尺寸与表征其内部电 磁过程的电压、电流的波长之间的关系。 一个实际电路器件,在不同条件下可以有不 同的电路模型。
a b
+
+
元件
41
u 2V
§1-2 电路变量 电流、电压及功率 参考极性不一定就是电压的真实极性。 当电压为正值时,该电压的真实极性与参考 极性相同。 当电压为负值时,该电压的真实极性与参考 极性相反。
a b
元件
a
b
元件
+
-
-
+
42
u 2V
u= - 2V
§1-2 电路变量 电流、电压及功率
19
§1-1 电路及集总电路模型 (b)分布概念 参数的分布性指,当实际电路的尺寸可以与电 路工作时电磁波的波长相比拟(即高频)时, 电路中同一瞬间相邻两点的电位和电流都不相 同。这样的元件称为分布元件,而这样的电路 参数叫做分布参数。
这说明分布参数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除了是时 20 间的函数外,还是空间坐标的函数。
9
§1-1 电路及集总电路模型
例如
理想化
理想电阻元件 (模型)
理想化、抽象化即模型化的过程。
电阻器包含有电阻、电感、电容性质,但 电感、电容很小,可忽略不计,可用一个 电阻元件作为它的模型。
同样,请例举3个以上其他,模型的例子....
电路分析基础

u
1
'
Req
这就是电路的“等效概念”。
10
1、 电阻串联
1) 电路特点:
i
1
R1
R2
Rn
u
1
'
u1
u2
un
(a) 各电阻顺序连接,流过同一电流 (KCL);
(b) 总电压等于各串联电阻的电压之和 (KVL)。
11
2) 等效电阻Req
i
1
R1
R2
Rn
i
1
Req
u
1
'
u1
u2
un
u
1
'
KVL
u u1 u2 .... un
当 <1, Rab>0,正电阻 当>1, Rab<0,负电阻
i
41
例: (1) 求(a)图中受控源间等效电阻Req=? 解:由KVL得:u1+3u1=us 由OL得: u1=2i 可求得: u1=4V , i = 2A 则 Req= 3u1/ i =6Ω
(2) 求(b)图中受控源间等效电阻Req=?
(二) 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的串并联
1、 理想电压源的串联
us1 us 2 usn
串联:
1
( a)
us us1 us 2 ... usn
us
2
usk
k 1
n
1
( b)
2
20
2、理想电流源的并联
1
并联:
is is1 is 2 ... isn
isk
P =(5+5) ×2 ×2=40W
29
电路分析基础课件第1章电路基本概念

总结词
通过设定各节点电压为变量,建立方程组来求解电压的方法。
详细描述
节点电压法是一种常用的电路分析方法,通过设定各节点电压为变量,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建立方程组,求解各节点电压。该方法适用于具有多个节点的电路。
总结词
将多个电源分别作用下的电路响应叠加起来,得到总电路响应的方法。
要点一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电路分析是电子工程和电气工程学科的基础
电路分析是电子工程和电气工程学科的重要基础,是学习电子技术和电气工程学科的必备知识。
电路分析在电子设备和系统中的应用
通过电路分析,可以理解电子设备和系统的基本原理,预测其性能,优化其设计,提高其可靠性。
电路分析的历史
电路分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当时科学家开始研究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概念和规律。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路分析的理论和方法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
详细描述
电感元件通常由线圈组成,可以存储电能并产生磁场。电感元件的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由自感定律描述。当电感元件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会产生感应电动势来阻止电流的变化。电感元件在电路中可用于滤波、振荡、延迟等。
03
CHAPTER
电路的基本定律
VS
描述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关系的定律。
详细描述
欧姆定律是电路分析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它指出在同一电路中,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而与电阻成反比。数学表达式为:I=U/R,其中I表示电流,U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
详细描述
一阶电路的暂态分析主要通过建立和解决一阶线性常微分方程来实现,通过求解微分方程,可以得到电路中电压和电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总结词
一阶电路的暂态分析中,常用的电路元件是电阻、电容和电感。
电工学章节试题及答案

电工学章节试题及答案第一章电路分析基础1.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是?答案:根据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即 I =U/R,其中 I 表示电流,U 表示电压,R 表示电阻。
2. 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特点和区别是什么?答案:特点:- 并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电流从不同的支路流过,并且在分流点重新汇合。
每个支路的电压相同,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 串联电路: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个路径可以流通,并且在各元件之间依次通过。
各元件之间的电压可以不同,总电压等于各元件电压之和。
区别:- 并联电路:电流分流,电压相同,等效电阻计算使用倒数之和。
- 串联电路:电流不分流,电压相加,等效电阻计算使用直接之和。
3. 如何计算电路中的总电阻?答案:根据欧姆定律,电阻的总和等于各个电阻的直接相加。
如果电路中存在并联电阻,则需要将并联电阻的倒数相加,再取倒数作为总电阻。
4. 什么是电路的节点和支路?答案:电路的节点是指两个或多个元件连接的交汇点,节点是电路中的连接点。
支路是指电路中的路径,通过支路可以完成电流的流通。
5. 如何计算电路中各支路的电流?答案:根据欧姆定律,可以使用基尔霍夫定律来计算电路中各支路的电流。
根据基尔霍夫定律,节点的电流入射等于电流散射,可以建立节点电流方程进行计算。
第二章交流电路分析1. 什么是交流电路?答案:交流电路指的是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变化方式是交变的。
交流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都是随时间变化的,通常使用正弦函数来描述。
2. 如何计算交流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和功率?答案:在交流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大小和相位差可以使用复数形式表示,即使用幅值和相位来描述。
根据欧姆定律和功率公式,可以利用复数运算来计算交流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和功率。
3. 什么是交流电路中的阻抗和导纳?答案:交流电路中的阻抗是指电路对交流电的阻碍程度,它与电路中的电阻、电抗和电容有关。
阻抗可以使用复数表示。
导纳是阻抗的倒数,它表示电流通过电路的能力。
电路分析基础完整ppt课件

可否短路?
恒压源特性中不变的是:__ __U_S________
恒压源特性中变化的是:_____I________
___外__电__路__的__改__变____ 会引起 I 的变化。
I 的变化可能是 _大__小____ 的变化,
或者是__方__向___ 的变化。
22.04.2020
.
24
电工基础教学部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22.04.2020
.
电工基础教学部
4
目录
电工电子技术
1.1 电路元件
1.1.1 电路及电路模型
电路——电流流通的路径。
1.电路的组成和作用
电路是由若干电路元件或设备组成的,能够传输能 量、转换能量;能够采集电信号、传递和处理电信号 的有机整体。
①电路的组成:
电源 信号源
中间环节
目录
电工电子技术
②理想电流源(恒流源): RO= 时的电流源.
Ia
Uab
外
Is
U RL
特
I性
b
o
IS
特点:(1)输出电流 I 不变,即 I IS (2)输出电压U由外电路决定。
22.04.2020
.
电工基础教学部
25
目录
电工电子技术
(3)恒流源的电流 IS为 零时,恒流源视为开路。
IS=0
(4)与恒流源串联的元件对外电路而言为可视为短路。
E
+ _
R2
Is
a
R1 b
Is
a R1
b
例 设: IS=1 A
则: R=1 时, U =1 V Is R=10 时, U =10 V
I UR
第1章 电路分析基础

R0 US
+
U RL
U/V
U= US
电 流 源
_
_
0
b 电压源电路
I/A
理想电压源的外特性
当实际电压源的内阻 R0 0(相当于短路)时,U = US 为一定 值,此时通过电压源的电流I 则由负载电阻 RL 和 U 共同确定,这样 的电源称为理想电压源简称电压源。
电 流 源
a
I
I/A I=IS RL U/V
I1 R1 I6
b
I2
支路:共 ?条
节点:共 ?个
6条 4个
7个
a I4 I3
R6 I5 US4 +U
c
回路:共 ?个
R5
d _ R3
独立回路:?个
S3
有几个网眼就有几个独立回路
3.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用来描述电路中各部分电压或各部分电流间的关系,其中包括 基氏电流定律(KCL)和基氏电压定律(KVL)两个定律。
所以,从 P 的 + 或 - 可以区分器件 的性质,或是电源,或是负载。
检验学习结果
1. 电路由哪几 部分组成?试 述电路的功能 。 2. 电路元件与实 体电路器件不何 不同?何谓电路 模型?
3. 为何要引入 参考方向?参 考方向与实际 方向有何联系 与区别?
4. 如何判别元件 是电源还是负载 ?
(2) 电压 ☆ 电压是电路中产生电流的根本原因。 ☆ 电压等于电路中两点电位之差。 ☆ 电路中a、b两点间的电压定义为单位正电
荷由a点移至b点电场力所做的功。
uab
dwab dq
或
U ab
Wab Q
大写 U 表示直流电压,小写 u 表示电压的一般符号 电压的单位及换算:1V=103mV=10-3KV
电工第一章电路分析基础

三、 电路的工作状态
全电路欧姆定律
1、电路的负载状态
1)电压电流关系
I a S
E I R0 R
U E R0 I E
电源外特性
R
R0
c E
-
.
U
b
负载状态
2)功率关系
如果将电压电流关系两端同时乘以I则可得:
IU IE I R0
2
P=UI——负载消耗功率; PE=IE——电源产生的功率;
二、用支路电流法分析电路的一般步骤
1)在电路图上,标出电流、 电压、电动势等各物理量的参 考方向。 2)对(n-1)个独立节点列写 KCL方程 对节点a列出
c
US1
R1 I1 I3
第一章
电路分析基础
8学时
1-1 电路的基本概念
一、电路的组成及作用
电源 中间环节 负载
强电电路:处理的是电 能,即实现电能的传输 与转换
信 号 源
弱电电路:处理的是信号, 即实现信号的传递与处 理
强、弱电电路中的物理量 都是电流、电压
即:电路由电源(信号源)、 负载、中间环节等组成
二、电路中的基本物理量与参考方向
任 意 电 路
I U c
任 意 电 路
I U d
任 意 电 路
P UI 220 (1) 220W P UI 220 (1) 220W P UI 220 (1) 220W P UI 220 (1) 220W
相当于电源
相当于负载 相当于负载
电动势(电源)的实际方向:是由低电位指向高电位, 即电位升高的方向。正好与电压的实际方向相反。
E ——直流电动势
电路分析基础 第一章 课件

吸收5W功率
负载性
电路变量 电流、电压、功率
例 计算图中各元件吸收的功率
3A -5A
-
2V -2V + -3A 4V
(a)
(b)
(c)
Pa = ( 2V) × ( 3A) = 6W
Pb = ( -2V) × ( -3A) = 6W
Pc = (4V) × ( -5A) = -20W
当计算功率数值完毕之后,我们要根据其定义的关联方向 结合数值符号来确定是器件是吸收功率还是提供功率。
电阻元件 (resistor)
电阻器 晶体二极管 常用的各种二端电阻器件
电阻元件 (resistor)
电阻元件是从实际电阻器抽象出来的模型,只反 映电阻器对电流呈现阻力的性能。 欧姆定律定义
R = u (t ) / i (t ) u (t ) = Ri (t )
i R
+
u
-
电阻单位:欧(姆) 符号: Ω 令 G = 1/R
A + US1 _ U1 _ U2 U3
U AB = U 2 + U 3
U AB = U S 1 + U1 − U S 2 − U 4
B
US2 +
U4
基尔霍夫定律
例 U1 + U2 _ + Us
_
+
+
a
推广 KVL 不 仅 适 用 于 回 路 , 还 可以推广应用于任何一个假 象闭合的一段电路(广义回 路)。
解
P = −U 1 I1 = −1× 2 = −2W 1
P4 = U 4 I 2 = ( −4) × 1 = −4W
P5 = U 5 I 3 = 7 × ( − 1) = − 7W
电路分析基础(邱关源 罗先觉 著) 第一章

i
u
非关联参考方向
+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例
A
+
i
B
u
-
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如图中所标, 问:对A、B两部分电路电压电 流参考方向关联否? 答:A电压、电流参考方向非关联; B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关联。
注意
① 分析电路前必须选定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 ② 参考方向一经选定,必须在图中相应位置标注 (包括方向和符号),在计算过程中不得任意改变 ③参考方向不同时,其表达式相差一负号,但电压 、电流的实际方向不变。
电路符号
+
u
_
理想电流源的电压、电流关系
①电流源的输出电流由电源本身决定,与外电路无 关;与它两端电压方向、大小无关。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②电流源两端的电压由电源及外电路共 同决定。 直流电流源的 伏安关系
u
例
0
i
+
u R
外电路 电流源不能开路!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实际电流源的产生: 可由稳流电子设备产生,如晶体管的集电极 电流与负载无关;光电池在一定光线照射下光电 子被激发产生一定值的电流等。
干电池
钮扣电池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2. 燃料电池(化学电源)
电池电动势1.23V。以氢、氧作为燃料。约40-45%的化学能 转变为电能。实验阶段加燃料可继续工作。
氢氧燃料电池示意图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3. 太阳能电池(光能电源)
一块太阳能电池电动势0.6V。太阳光照射到P-N结上, 形成一个从N区流向P区的电流。约 11%的光能转变为电 能,故常用太阳能电池板。 一个50cm2太阳能电池的电动势0.6V,电流0.1A
第一章 电路分析基础

u0
u
电流源不能开路!
例1.10: 计算各元件的功率。
i
解:
2A
i iS 2 A
u 5V
产生
5V
u
_
满足:P(产)=P(吸)
+
+
_
P2 A iS u 2 5 10W
P5V uS i 5 2 10W
吸收
实际电流源 i
伏安特性:
iS
i
u i iS RS
色码电阻
色别 黑 数字 0 误差 棕 1 红 2 橙 3 黄 4 绿 5 蓝 6 紫 7 灰 8 白 9 金 银 本色 I II III 5 10 20
有效数值 ‘0’的个数 1 2 3 4 误差等级 7 5 0
±5 %
6 8 0 0 = 6.8K
±10 %
二. 电阻元件的特性
参考方向与真实方向的关系
a
I(DC) i
(AC)
b b
I1 I2 b b
计算 结果
>0 一致 <0 相反
例1.1: 如何表示1A的电流从a点流向b点。
a
解:
a
a
I1=1A
I2= -1A 电流表
4.电流的测量 电流表要串联接入
被测量支路
电流表
二.电压
1. 电压的大小和极性
(1) 电压大小: 单位正电荷从 a点移到 b 点所获得的能量 u(t)=dw/dq (2) 电压极性: 高电位指向低电位,即电 压降方向。 (3) 电压的单位: 伏特(V) 1V=1000mV 1mV=1000uV
5i1 +
u+
1
解:
《电路分析基础》PPT课件..课件

基尔霍夫电压方程也叫回路电压方程(KCL方程)
精品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的另一种描述:集总参数电
路中,沿任意闭合回路绕行一周,电压降的代数 和=电压升的代数和。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是能量守恒的结果,体现了
电压与路径无关这一性质,是任一回路内电压必 须服从的约束关系。
精品
KVL示例
电阻消耗的瞬时功率
参考方向一致时 参考方向不一致时
电阻消耗的能量
精品
1.5 独立电源
术语
电路中的电源:
独立电源:就是电压源的电压或电流源的电流不受外电 路的控制而独立存在的电源。 受控电源:是指电压源的电压和电流源的电流,是受电 路中其它部分的电流或电压控制的电源。 电压源和电流源
精品
电压源
精品
支路、节点、回路、网孔
支路: 1、2、3、4、5、6、7 节点: ①、②、③、④、⑤ 简单节点: ④
回路: ①-②-③-④-① ①-②-⑤-① ①-②-⑤-③-④-①等等。 网孔: ①-②-③-④-① ①-②-⑤-① ②-③-⑤-② 思考:①-②-③-⑤-①是网孔吗? 网孔一定是回路,但回路不一定是网孔。精品
电路的组成(component)
激励与响应
精品
1.1电路和电路模型
电路的作用:能量和信息两大领域
1.电力系统:实现电能的传输和转换。 能量是主要的着眼点。涉及大规模电能的产生、 传输和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能量),构成现代工业生产、 家庭生活电气化等方面的基础。
精品
1.1电路和电路模型
电路分析基础
精品
电路分析基础教学PPT

课间休息
1-3 支路电流法
支路电流法是以基尔霍夫定律为基础的、用 于分析复杂电路的一种有效方法。
❖ 列方程时,必须先在电路图标出电流的参考方向, 这个方向是任意的。
❖ 求解过程 (1) 应用KCL,列出结点电流方程,n个结点列 n-1个方程; (2) 应用KVL,列出回路电压方程。
❖ 注意 在列回路电压方程时,选用单孔回路,这样才能
供给外电路的端电压保持为
电动势E不变,该电源称为
理想电压源。
理想电压源提供的电压没有 内部损耗。
R0I
U
I
1-1 电路的基本概念
2、开路 开路即是将电路断开。 电路电流为0,I=0 负载电压为0,U=0
S I=0
R0
U0
E
RU
电源端电压依然存在,并且U=E-R0I=E,该
电压称为开路电压,用U0表示,即U0=E。
第1章 电路分析基础
概述 本章所讲述的电路分析知识对后续直
流电路、交流电路、电机电路和电子电路 都具有实用意义,请务必充分重视。
第1章 电路分析基础
1-1 电路的基本概念
一、电路的组成
电路是电流的通路。是为了某种需要由某些电 工设备或元件按一定方式组合起来的。 根据电流性质分类
➢ 直流电路 ➢ 交流电路
位高10V。
b-
❖ 电位是一个相对概念,单纯的电位没有意义。 必须选取一个参考点,才能谈及电位。
❖参考点可任意选取,被选取的参考点是被作为 一个标准,这个参考点的电位称为参考电位,通 常设为零。
❖参考点在电路图中标以“接地”符号,但并不 是真正意义上的接地。
作业: P10:思考题1-2-2、1-2-3
1-1 电路的基本概念
电路分析基础第一章

I =-2A
在求解电路中的电流时,应该首先选定电流的 参考方向(正方向),然后根据假设的电流方向进 行分析求解。 若求得I > 0,则电流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一致 若求得I < 0,则电流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
二、受控源的类型
电压控制电压源(VCVS) 电压控制电流源(VCCS) 电流控制电压源(CCVS); 电流控制电流源(CCCS)
三、受控源的符号
+ u1 + + u1 -
u1
-
+
u1
-
电压控制电压源
电压控制电流源
i1
i1
-
i1
gi1
电流控制电压源
电流控制电流源
1-4 基尔霍夫定律
在电路理论中,电路元件的电压、电流受自身伏安关系的 约束。当各元件联接成一个电路以后,电路中的电压、电流除 了必须满足元件自身的约束方程以外,还必须同时满足电路结 构的约束。这种约束体现为基尔霍夫的两个定律,即基尔霍夫 电流定律(Kirchhoff’s Current Law),简写为KCL)和基尔 霍夫电压定理(Kirchhoff’s Voltage Law),简写为KVL。
1-2 电路的基本变量
1-2-1 电流
一、电流的定义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的大小 用电流强度来描述,符号为I或i。电流强度 定义为电位时间流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即
dq i dt
如果电流的大小方向随时间变化,称为交流电 流;若电流的大小方向不随时间变化,称为直流电 流。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Q与时间 t呈正比,即
i iS u / R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925年英国人贝尔德发明了电视; • 1958年发明了集成电路;
第一章 电路分析基础
1.1 电路元件和电路模型 1.2 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 1.3 电功率 1.4 电路的状态
1.5 电阻电容电感原件 1.6 独立电源 1.7 受控电源 1.8 基尔霍夫定律
§1-1 电路元件和电路模型
电路理论与实践
Circuit Theory & Practice
目录
第一篇 电路分析理论
内容 直流电路 交流电路 动态电路 其他
电路发展简史
• 1729年英国人格雷将材料分为导体和绝缘体; • 1749年美国人富兰克林提出了正负电的概念; • 1785-1789年法国人库伦得出了库伦定律; • 1800年意大利人伏特发明了伏打电池; • 1820年丹麦人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 1825年法国人安培提出了安培环路定律(电动机); • 1826年德国人欧姆提出了欧姆定律; • 1831年英国人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发电机); • 1832年美国人亨利提出了自感系数; • 1834年俄国人楞次提出了楞次定律;
电容元件为动态元件、记忆元件。与之相比,电阻元件 的电压仅与该瞬时的电流值有关,是无记忆元件。
(3)电容元件的功率与储能 在关联参考方向下,电容元件的功率为:
pc
(t
)
u
(t
)
i(t
)
c
u
d d
u t
电容元件瞬时功率有时为正值,有时为负值。电容元件吸 收的能量以电场能量的形式储存在元件的电场中。电容元 件储能的表达式为 :
通路状态下,电路中有了电流和功率的输送和转换。这 时电源产生的电功率等于负载消耗的功率与电源内部损 耗的功率之和。由此得出,电源输出的电流和功率取决 于负载的大小。
2、开路 开关打开,电源与负载没有接通,电路称为开路。由于电路 未联成闭合电路,电路中电流为零,电源产生的功率和输出 的功率都为零。
开路状态下的电源两端的电压, 即开路电压:
电源过载
(3) 电路发生短路,求电源的短路电流IS
IS
E Ro
115 1.38
83.33 A 23IN
如此大的短路电流如不采取保护措施迅速切断电路,电源 及导线等会被毁坏。
§1-5 电阻、电容和电感元件
1、电阻元件
电阻元件简称电阻,是用来 表示负载耗能的电特性的。 电阻元件的符号如图所示。
元件R的功率 PR I 2R 22 5 20W
由本例可看出,电源发出的功率等于各个负载吸收的功率
之和,即:
30W = 10W + 20W
按照能量守恒定律,对所有的电路来说,上述结论均成立,
称为功率平衡,记为
ΣP = 0
例1-2 在图1-8所示的电路中,已知:U1 = 20V,I1 = 2A, U2 = 10V,I2 = -1A,U3 = -10V,I3 = -3A,试求图中各元件 的功率,并说明各元件的性质。
uL (
)d
上式表明电感元件是记忆元件。
(3)电感元件的功率和储能 在关联参考方向下,电感元 件的功率:
di pL (t) u(t) i(t) L i d t
电感元件瞬时功率有时为正值,有时为负值。正值表示电感 从电路中吸收能量,储存在磁场中;负值表示电感向电路释 放能量,而本身不消耗功率。电感元件吸收的能量以磁场能 量的形式储存在元件的磁场中。电感元件储能的表达式为:
按参考方向求解得出的电流和电压值有两种可能。得正值, 说明设定的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一致,若为负值,则表明 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相反。
ai
b
+ u- 关联参考方向
a
ib
+ u- 非关联参考方向
参考电压的三种表达方式:
用箭头
+
用正负极性
用双下标
A
U
U UAB B
列写公式时,根据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得出公式中 的正负号。此外电流和电压本身还有正值和负值之分。
线性电容元件是通过q-u平面 坐标原点位于第Ⅰ- Ⅲ 象限 的一条直线。斜率C是一个 正常数,称为电容。
Cq u
q
所有 t
u
(2)电容元件的伏安关系
在关联参考方向下,电容元件伏安关系的两种形式是:
ic
(t )
C
duc (t) dt
uc
(t)
u
c
(t0
)
1 C
t
t0 ic ( )d
-
u i+
P = ui P>0 P<0
表示元件发出的功率
发出正功率 (实际发出) 发出负功率 (实际吸收)
非关联参考方向
例1-1 图1-7所示电路中,已 知:US1 = 15V,US2 = 5V, R = 5Ω,试求电流I和各元件 的功率。
PS1 US1 I 15 2 30
• 1864年英国人麦克斯韦提出了麦克斯韦方程组,预言了电 磁波的存在;
• 1887年德国人赫兹证明了该预言,人类进入无线通信时代; • 1876年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
电路发展简史
• 1879年美国人爱迪生发明了灯泡(碳丝),1912年美国人库 里奇发明了钨丝灯泡;
• 1880年英国人霍普金森提出了磁路计算定律; • 1893年德国人施泰因梅茨提出了分析交流电路的相量法; • 1894年意大利人马可尼和俄国人波波夫分别发明了无线电; • 1911年英国人亥维赛提出了阻抗的概念; • 1918年福泰克提出了对称分量法,简化了不对称三相电路
电阻元件上电压和电流之 间的关系为伏安特性。若 伏安特性曲线是一条通过 坐标原点的直线,则称为 线性电阻元件 。
u
0
i
伏安特性曲线不是直线的称为 非线性电阻元件。
线性电阻的特点是其电阻值为 一常数,与通过它的电流或作 用于其两端电压的大小无关。 非线性电阻的电阻值不是常数, 与通过它的电流或作用其两端 的电压的大小有关。
§ 1.3 电功率
从物理学中知道,一个元件上的电功率等于该元件两端的 电压与通过该元件电流的乘积,元件上的电功率有吸收 (取用、消耗)和发出(产生)两种可能,用功率计算值的 正负相区别,以吸收(取用)功率为正。
+ u
i-
关联参考方向
P=ui P>0 P<0
表示元件吸收的功率 吸收正功率 (实际吸收) 吸收负功率 (实际发出)
1、电路概念
电路原理的研究对象不是实际电路,而且由实际电路抽
象而成的理想化的电路模型。一般用导线、开关等将电源
和用电设备连接起来,构成一个电流流通的闭合路径,这
就组成了电路。 开关
电路图
10BASE-T wall plate
灯泡
电 池
导线
Rs
RL
Us
电路的类型以及工作时发生的物理现象是千差万别的,在电路 分析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探讨每一个实际电路,而只需找 出它们的普遍规律。
解 由图中电流的参考方向,可得:
I US1 US2 15 5 2A
R
5
电流为正值,说明电流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一致。 根据对功率计算的规定,可得
元件US1的功率 PS1 US1I 15 2 30W
元件US2的功率 PS2 US2 I 5 2 10W
W吸
t Li di dξ 1 L i2 (t)
dξ
2
t0
4、电容元件与电感元件的比较
电容 C
电感 L
变量
电压 u 电荷 q
关系式
q Cu
i C du dt
WC
1 2
Cu 2
1 2C
q2
电路发展简史
• 1838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电报; • 1845年德国人基尔霍夫提出了基尔霍夫电流和电压定律
(复杂电路);
• 1853年英国人汤姆逊得出了电振荡的频率; • 1854年英国人汤姆逊发表了电缆传输的理论; • 1857年德国人基尔霍夫提出了电报方程或基尔霍夫方程,
至此电路的基本理论完成。
解:由功率计算的规定,可得
元件1功率 P1 U1I1 20 2 40W 元件2功率 P2 U 2 I 2 10 (1) 10W
元件3功率 P3 U 3 I1 (10) 2 20W 元件4功率 P4 U 2 I3 10 (3) 30W
解:先求电源的额定电流
IN
PN UN
400 110
3.64A
再求电源电动势E E U N I N Ro 110 3.64 1.38 115 V
(1)当RL = 50Ω时,求电路的电流I
E
115
I
Ro
RL
1.38 50
2.24A I N
电源轻载
电源的输出功率
1、通路 当电源与负载接通时,电路称为通路。
图(a)电路中的电流,也 就是电源的输出电流
I E US Ro RL Ro RL
负载两端的电压也就是电源输出电压:
U E IR0 U S IR0
通路时的功率平衡关系式为
PRL PE PRO EI I 2 Ro UI
2、常用电路元件
电阻元件:表示消耗电能的元件 电感元件:表示产生磁场,储存磁场能量的元件 电容元件:表示产生电场,储存电场能量的元件 电压源和电流源:表示将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变成
电能的元件。
3、集总参数电路 实际电路部件的运用一般都和电能的消耗现象及电、磁能的 贮存现象有关,它们交织在一起并发生在整个部件中。这里 所谓的“理想化”指的是:假定这些现象可以分别研究,并且 这些电磁过程都分别集中在各元件内部进行;这样的元件 (电阻、电容、电感)称为集总参数元件,简称为集总元件。 由集总元件构成的电路称为集总参数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