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一学案:3.3.2+酶的作用特性、影响因素及相关实验探究

2018版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一学案:3.3.2+酶的作用特性、影响因素及相关实验探究
2018版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一学案:3.3.2+酶的作用特性、影响因素及相关实验探究

第2课时酶的作用特性、影响因素及相关实验探究

一、探究酶的专一性

1.实验原理

(2)用淀粉酶和蔗糖酶分别催化______________后,再用____________试剂鉴定,根据是否有红黄色沉淀来判定淀粉酶和蔗糖酶是否对二者都有催化作用,从而探索酶的________。2.实验步骤

结合上述实验过程,分析:

1.实验中设置试管1、2的目的是什么?

2.试管3与4的结果对照,说明什么?

3.试管5与6的结果对照,说明什么?

4.肽酶能催化多种多肽水解为氨基酸,是否说明肽酶没有专一性?

知识整合本实验设计了1号和2号试管作为对照,3、4号是一组实验;5、6号是一组实验;两组实验都证明了酶具有专一性。酶的专一性是指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底物或几种相似的底物发生反应。

1.下列对酶的专一性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

B.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只能由一种酶参与催化

C.酶的专一性与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关系极大

D.酶催化作用的专一性反映出生物体内酶的多样性

2.如图表示的是某种酶作用模型。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该模型可以解释酶的专一性

B.a表示酶,该模型可解释酶的多样性

C.a催化d分解为e、f

D.该模型显示,酶在反应前后性质不变

知识拓展酶具有专一性的理论假说

酶具有专一性的主要理论假说有“锁钥学说”和“诱导契合学说”,都强调是酶空间结构和底物空间结构的相互吻合,因此酶的空间结构一旦改变或丧失,酶的专一性也就没有了,如图是锁钥学说示意图。

二、影响酶作用的因素

1.pH对酶作用的影响

(1)在一定条件下,酶作用最强时的pH值称为该酶的________。偏离该pH,不论升高还是降低,酶的作用都会________。

(2)过酸、过碱都会使酶________,使酶永久失活。

(3)不同的酶,最适pH可能________(相同/不同)。

2.温度对酶作用的影响

(1)在一定条件下,酶促反应最快时的温度称为该酶的________温度。在此温度以上或以下酶活性均要________。

(2)低温影响酶的活性,但不会使酶的________遭到破坏,温度升高后,酶________恢复活性。但高温会导致酶发生________,使其永久失活。

(3)不同的酶,最适温度可能________(相同/不同)。

3.探究pH对H2O2酶的影响(加试)

(1)实验原理

肝脏中的H2O2酶能将H2O2催化分解成H2O和O2。用不同的________处理H2O2酶和H2O2,收集O2的产生量,比较在不同pH下H2O2酶的________。

(2)实验步骤

①取上图装置,向反应小室加入________的过氧化氢溶液和________的缓冲液。

②将________的8片滤纸片放在新鲜肝匀浆中浸泡1 min,然后取其中________贴到反应小室一侧内壁上。

③________反应小室,适宜时间后,读取量筒中水平面的刻度并作好标记,然后记录。

④反复冲洗反应小室,________实验,测量在pH6.0、pH7.0、pH8.0下过氧化氢在酶催化下释放的________。

下面是探究温度对淀粉酶影响的实验,已知淀粉和碘—碘化钾会生成蓝色,可以根据是否出现蓝色及蓝色的深浅来判断酶的活性。请分析:

1.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能否在反应后加入本尼迪特试剂观察是否有红黄色沉淀生成,来判断试管中的淀粉是否分解了?

2.能否选用过氧化氢酶和H2O2作为实验材料?

3.为什么要在加入淀粉酶溶液之前控制好各自的温度?

4.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知识整合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时不宜选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因为过氧化氢本身在不同温度下就存在分解速率的差异,会干扰实验结果。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在37 ℃时活性最高,温度偏高或者偏低,酶的活性都会下降。

3.某同学研究温度和pH对某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5 ℃左右,最适pH为8左右

B.当pH为8时,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和酶浓度

C.随pH升高,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也随之变化

D.当pH为任何一固定值时,实验结果都可以证明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4.如图表示人体内某种消化酶在体外最适温度条件下,反应物浓度对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在A点时,温度再提高5 ℃,则反应速率上升

B.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B点时,往反应物中加入少量同样的酶,反应速率不变C.在A点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

D.在C点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和酶的浓度

知识拓展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除了酶活性,还有其他的因素

2019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和答题卡)

2019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期中考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生命系统和细胞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病毒是一种生物,但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 B.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 C.构成细胞的原子、分子等都是一个系统,但不是生命系统 D.培养皿中的大肠杆菌菌落属于生命系统的种群层次 2.下列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关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多细胞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是在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上实现的 B.草履虫、变形虫等单个细胞就能完成摄食、运动、生殖等生命活动 C.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没有细胞就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 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在生命系统的层次中属于个体水平 3.2018年在印度爆发的“尼帕病毒(NVD)”是一种新型人、畜共患病毒,能引起血管炎,感染者出现发热、严重头痛、脑膜炎等症状,尼帕病毒(NAD)的蛋白质外壳内的遗传物质 中含有核糖。下列关于NAD的叙述,错误的是( ) A.NAD能在人的成熟红细胞内繁殖 B.NAD的遗传物质中不含胸腺嘧啶 C.NAD能被人的吞噬细胞识别并吞噬 D.NAD的蛋白质外壳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中合成 4.下列图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 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观察物像丙时应选用甲中①④⑥组合 B.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的调节顺序为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装片→转动细准焦螺旋 C.若丙是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细胞的面积增大为原来的10倍 D.若丙图观察到的细胞是位于乙图右上方的细胞,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5.禽白血病病毒(AL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可使禽类患白血病。患有白血病的家禽的细胞提取物可引起健康家禽患白血病。下列有关禽白血病和ALV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体外,可用含蛋白质丰富的完全营养液培养ALV B.A V增殖过程中所需的酶均由宿主细胞的DNA指导合成 C.患病家禽的细胞提取物能使健康家禽患病的原因是其中含有ALV D.ALV通过将自身核酸分子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使其发生癌变 6.下列有关①②③④四个框图中所包括的生物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框图①中的生物内都含水、无机盐、蛋白质、糖类、脂质、核酸等化合物 B.框图②内的生物都不含染色体,是原核生物 C.框图③内的生物共有的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等 D.框图④内的生物都有细胞结构,且都能通过细胞分裂繁殖后代 7.以下关于无机盐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铁是叶绿素分子的组成元素

2016-2017学年浙科版必修一 细胞呼吸 教案

细胞呼吸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及异同 2、细胞呼吸的意义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及异同 教学难点: 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及异同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课:生物界所有生物的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无论是聪明绝顶的人类还是肉眼难寻的细菌,如果能量供应一旦停止,生命也将结束。那么,生物体内是通过什么方式来产生和提供能量的呢? 学生:细胞呼吸 老师:非常好,提到能量两个字,让我们想起之前给大家归纳的四大能源光能----是生命活动的最终能量来源 光能转变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是通过植物的什么作用完成的? 学生:光合作用 老师:有机物中的能源物质主要指糖类和脂质 糖类是生命活动的物质 学生:主要能源 脂肪是生物体的物质 学生:储能 老师:这些有机物中的能量不能直接用于生命活动,必须转换成能量通货“ATP”才能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 老师: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是通过什么生理活动转换成ATP中活跃化学能的?学生:细胞呼吸 一细胞呼吸 什么是细胞呼吸呢?包括哪些类型? 提问:呼吸作用的概念和类型?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明确基本概念。 有氧呼吸 细胞呼吸类型 无氧呼吸 提问:有氧呼吸怎样进行? (出示课件:展示有氧呼吸过程图)由学生先自学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 提出问题要求分析并讨论: ①有氧呼吸的生成物CO2和H2O分别产生于有氧呼吸的第几阶段? ②有氧呼吸的生成物CO2中的C和O分别来自哪里?有氧呼吸的生成物H2O 中的O 从何而来?

③有氧呼吸过程中哪几个阶段有[H]产生?其去向? ④有氧呼吸过程中哪几个阶段有ATP产生?最多的是哪一个阶段? ⑤有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⑥C6H12O6能否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 再请学生讲述,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处理发现的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既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教师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解:有氧呼吸各阶段的场所、各阶段的物质变化和能量的释放情况及反应式,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的原因,以解决学生中的疑难。 展示: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比较过程图 讨论: 总结有氧呼吸的概念和总反应式(关键词:氧气、酶、彻底、分解、大量) 通过以上处理,使得有氧呼吸呼复杂、抽象的过程变得形象、具体,既突出了重点,解决了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概括能力。 有氧呼吸: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 总反应式: 酶 C H12O6+6H2O+6O26CO2+12H2O+ 能量 老师:苹果、香蕉储存久了,会有什么气味散发出来? 学生回答:酒味。 老师:对,苹果,香蕉无氧呼吸产生了酒精。转入无氧呼吸的学习 展示:无氧呼吸的概念及过程图 提出要求:阅读无氧呼吸的概念及过程图,自学无氧呼吸过程、产物、能量的释放、概念、发酵等,教师组织、提示、引导和归纳性总结。 学生学习完后教师提出问题:讨论并分析 1、为什么无氧呼吸所放出的能量要比有氧呼吸少得多? 2、为什么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无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3、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有何异同? 展示: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请学生分别回答,获得有效教学反馈信息.

(完整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大全书本知识浙科版,推荐文档

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知识点归纳 实验1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 1.微生物是指结构简单、形体微小的单细胞、多细胞或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 物,包括病毒、原核生物、原生生物和某些真菌。细菌是单细胞的原核生物, 有细胞壁(肽聚糖)、细胞膜、细胞质,无成型的细胞核,只有一环状DMA 分子 (拟核)。以分裂(二分裂)的方式繁殖,分裂速度很快。用革兰氏染色法将细菌分 为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染液染色后,再脱色处理,细菌仍保留染色液的颜色)和 革兰氏阴性菌两大类,区别在细胞壁的成分不同。大肠杆菌是革兰氏阴性(细胞 壁薄,有荚膜)、兼性厌氧的肠道杆菌。 2.细菌的分离方法有两种:划线分离法和涂布分离法。是消除污染杂菌的通 用方法,也是用于筛选高表达量菌株的最简便方法之一。划线分离就是用接种环 蘸菌液后在含有固体培养基的培养皿平板上划线,在划线的过程中菌液逐渐减少,细 菌也逐渐减少,。划线最后,可使细菌间的距离加大。将接种后的固体培养基培 养10~20小时后,一个细菌细胞就会繁殖成许多细菌细胞,形成菌落,不会重叠。 在斜面上划线,则每个斜面的菌群就是有一个细菌产生的后代。用于基因工程的 大肠杆菌的工程菌,可以用划线分离法获得产物表达能力高的菌株。由于工程菌 的质粒中通常有抗性基因(如抗氨苄青霉素基因),如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氨 苄青霉素,由于非工程菌的其他杂菌都没有抗性基因,所以在划线后只有存在抗 性基因的工程菌能生存下来。 涂布分离时,需要先将培养的菌液稀释,通常稀释10-5~10-7倍之间,然后取 0.1mL 不同稀释度的稀释菌液放在培养皿的固体培养基上,用玻璃刮刀涂布在 培养基平面上进行培养,在适当的稀释度下,可产生相互分开的菌落,每个培养 基里有20个以内的单菌落为最合适。 优点:划线分离法,方法简单;涂布分离法,单菌落更易分开,但操作复杂 。 在培养微生物时,必须进行无菌操作。其首要条件是各种器皿必须是无菌的,各 种培养基也必须是无菌的,转移培养基、倒平板、接种、平板划线、平板稀释涂 布等操作中的每一步都要做到无菌(防止杂菌污染)。进行恒温培养时,要将培养 皿倒置,是因为培养基中的水分会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倒放培养皿会使水蒸气 凝结成水滴后,落入培养基的表面并且扩散,菌落中的细菌也会随水扩散,菌落相 互影响,很难再分成单菌落,达不到分离的目的。 4.细菌扩大培养要用LB 液体培养基(通用培养基、常用于做生理学研究和 发酵工业),划线分离要用LB 固体培养基(常用于微生物分离、鉴定、计数和菌 种保存)。我们在利用微生物时,常常要求所利用的微生物不被其他微生物污染。 因此,在培养微生物时必须进行无菌操作 无菌操作的首要条件是各种器皿必须是无菌的,如各种大小的培养皿、试管、 三角瓶、取样器的头(或称“枪头”、“tip”)、移液管、三角刮刀、接种环、 镊子等等。这些用具通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前各种用品均需用牛皮纸或报纸包 好。培养皿可几个包在一起;试管加棉花塞或塑料盖后也是几个包在一起;三角 瓶可用封口膜(市售产品,既通气又不使菌进入)或6层纱布封口,再用牛皮纸或 报纸封口;移液管上端用镊子放入少量棉花,再用牛皮纸包上(现在多不用移液管 而用取样器);取样器的“枪头”放在可灭菌的专用塑料盒中,也可放在上口用牛 皮纸包好的烧杯中……在121℃(1kg/cm 2压力)下灭菌15min 。值得注意的是,实 验中所需的棉花不能用脱脂棉,因脱脂棉易吸水,吸水后容易引起污染。灭菌后,建议收藏下载本文,以便随时学习!我去人也就有人!为UR扼腕入站内信不存在向你偶同意调剖沙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一教师用书:第1章 生物科学和我们 含答案 精品

生物科学和我们 1.了解人类的健康问题。(重点) 2.掌握科学实验的程序和方法。(重、难点) 1.生物科学 (1)概念: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2)生物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①生物科学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和环境保护,以及其他应用科学的基础。 ②生物科学对当前人类面临的诸如人口、能源、粮食、环境和健康等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作用。当前,生物科学的发展对禽流感、心血管疾病、癌症等严重地威胁着我们的健康问题的解决正发挥着重要作用。 2.癌症 (1)发病现状 ①发病率上升的癌症:主要是胃癌、肝癌、肺癌和白血病。 ②发病率下降的癌症:主要是宫颈癌、鼻咽癌、食管癌和女性乳腺癌。 ③发病率上升的原因:主要是人口老龄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2)防治措施 ①健康的生活方式可将癌症发病率降低1/3。 ②通过早期诊断得到有效的治疗。 ③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技术就为防治癌症和其他疾病提供新的手段。 3.传染病 (1)发病现状 ①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主要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淋病等。 ②病死率较高的传染病:主要是狂犬病、艾滋病、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等。 (2)病因:由病原体侵入人体引起的,它们主要属于病毒类、细菌类和寄生虫类。

(3)可采用基因诊断技术对许多传染病的病原体进行诊断。基因诊断可对防治疾病作出快速、灵敏的诊断。 [合作探讨] 探讨1:致癌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提示:(1)生物因素:主要指病毒致癌因子。 (2)物理因素:主要是辐射致癌,包括紫外线、电离辐射等。 (3)化学因素:无机物如石棉、砷化物、铬化物等;有机物如亚硝胺、黄曲霉毒素、尼古丁等。 探讨2:生活中我们怎样预防癌症? 提示:(1)尽量避免接触物理的、化学的及生物的致癌因素。 (2)注意增强体质,保持心态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多方面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探讨3:请从传染病发生所需要的三个重要环节谈谈如何控制传染病的大规模发生? 提示:①控制传染病:病人隔离等;②切断传播途径:提高环境卫生标准,设立检查站等;③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等。 [归纳拓展] 1.癌细胞产生的机理: 2.癌症治疗方法????? ①外科手术②放射疗法 ③化学疗法 3.传染病特点 有病原体,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感染后常有免疫性。 1.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长期接触癌症患者的人细胞癌变概率增加 B .癌症是致癌因子引发的,患病概率与年龄无关 C .艾滋病患者与正常人患癌症的概率相同 D .亚硝酸盐可通过改变基因的结构而致癌

生物浙科版必修一基础知识整理

生物基础知识整理 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 第一节分子与离子 1、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C、H、O、N等。 2、C 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O是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元素。 第二节无机物 1、无机化合物有水和无机盐;有机化合有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 2、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 3、细胞或生物体的含水量越高代谢越旺盛。 4、水的生理功能:①代谢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生化反应都必须在水环境中才能进行。②良好的溶剂,是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主要介质;③水分子间存在的氢键,使水具有调节温度的作用;④参与生化反应过程 5、无机盐在细胞中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少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6、无机盐的作用: ①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包括维持细胞和生物体渗透压、酸碱平衡、兴奋性;如血液中缺Ca会发生抽搐现象 ②构成细胞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Mg是构成叶绿素的组成成分,Fe是血红蛋白主要成分,Ca 是动物和人体骨骼及牙齿中的重要成分。 第三节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 1、糖类 (1)糖类由 C、H、O 三种元素组成,结构单元是单糖,是主要能源物质。 (2)种类:①单糖: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核糖&脱氧核糖(构成核酸)、半乳糖 ②二糖:蔗糖、麦芽糖(植物);乳糖(动物) ③多糖:淀粉、纤维素(植物);糖元(动物) 2、脂质

(1)脂质由C、H、O构成,有些含有N、P。 (2)分类①油脂:储能、维持体温②磷脂:构成膜结构的重要成分 ③植物蜡:对植物细胞起保护作用④胆固醇:是人体所必需的,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3、蛋白质 1)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1)在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 种 (2)组成元素:主要是C、H、O、N等元素组成,有些还含有P、S等元素(3)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 (4)氨基酸分子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2)氨基酸缩合形成蛋白质: 形成方式:脱水缩合, 形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表示为—CO—NH—。 3)关于氨基酸缩合反应的计算:脱水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①n个氨基酸形成一条肽链时,脱掉n-1分子水,形成n-1个肽链,至少有-COOH 和-NH2各1个 ②若n个氨基酸形成m条肽链则脱掉n-m分子水,形成n-m个肽链,至少有-COOH 和-NH2各m个③若每个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则(2)中形成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表示为100n-18(n-m)。 4)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为: 氨基酸多肽链蛋白质 5)蛋白质种类多样的原因:(1)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2)氨基酸数目成百上千 (3)氨基酸排列顺序千变万化 (4)肽链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高中生物新课标浙科版课堂探究(实验9腐乳的制作)

课堂探究 核心解读HEXINJIEDU 1.吃腐乳时,你会发现腐乳外面有一层致密的“皮”,好像豆腐长毛了,这是怎么回事?这层“皮”是什么?是怎么形成的?对人有害吗?它有什么作用呢? 这层“皮”是毛霉的白色菌丝(严格地说是直立菌丝)。 “皮”是前期发酵时在豆腐表面上生长的菌丝(匍匐菌丝),它能形成腐乳的“体”,使腐乳成形。“皮”对人体无害。 2.豆腐与腐乳的营养成分谁高呢? 豆腐及腐乳的营养成分比较 (1)豆腐由大豆直接加工而成,其成分与大豆成分相同。 ①富含蛋白质,其含量高达36%~40%,可有效补充食物中的蛋白质。 ②含脂肪约8%,同时还含有硫胺素、尼克酸、维生素A以及钙、磷、铁等矿质元素,对人体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2)腐乳是豆腐在毛霉的发酵下形成的。由于毛霉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分解成小分子物质,所以其味道鲜美,易于消化吸收。 3.任何豆腐都能做腐乳吗? 腐乳是毛霉将豆腐发酵而成的。而毛霉为异养需氧型真菌,若含水量过高,则影响毛霉的有氧呼吸,若含水量过少,则不利于毛霉的生长,毛霉的代谢也离不开水。所以用含水量为70%左右的豆腐适于作腐乳,而含水量过高的豆腐制腐乳,还不易成形。 4.制作腐乳时,为什么要撒盐?为什么要加酒? 盐能防止杂菌污染,避免豆腐腐败。加酒的目的之一是抑制微生物生长。如果过少,达不到抑制微生物生长的目的,导致豆腐腐败;若过多,不但杀死了微生物,而且会因酒精浓度过高抑制了酶的活性,从而影响腐乳的成熟,同时还会因酒精含量过高而影响腐乳的口味。 5.制作过程中哪些因素影响腐乳品质? 影响腐乳品质的主要因素有:①菌种和杂菌。菌种是生产发酵制品的关键,如果菌种退化则表现出生化功能的变化,如水解速率、代谢产物等都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品质。如果有杂菌污染,则直接影响产品的色、香、味,会有发霉味和口味不纯等现象。②温度。温度影响菌丝的生长和代谢,如温度低,则菌丝生长缓慢,不能进入豆腐块的深层;温度高,菌丝易老化和死亡,也影响品质。温度还影响生化反应的速度。③发酵时间:酿造腐乳的主要生产工序是将豆腐进行前期发酵和后期发酵。前期发酵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是毛霉在豆腐上的生长。前期发酵的作用,一是使豆腐表面有一层菌膜包住,形成腐乳的“体”;二是毛霉分

【苏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一 全册课时达标训练(含答案)

课时达标训练(二)细胞中的元素和无机化合物 (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关于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Ca、Mg属于大量元素,Fe、Zn属于微量元素 B.生物体内的任何一种元素都可以在无机自然界中找到 C.不同生物组成元素的种类差别很大,而含量基本相同 D.O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2.(2015·延边汪清中学高一期中)当生物体新陈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时,生物体内() A.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与此无关 B.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会降低 C.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会升高 D.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不变 3.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骨质疏松症确定为是继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二个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其致病原因主要是钙流失和钙吸收能力下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无机盐离子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B.生物体内的无机盐离子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 C.生物体内的钙都以碳酸钙的形式存在 D.血液中的钙含量过低会导致肌肉抽搐 4.(上海高考改编)生长在含盐量高、干旱土壤中的盐生植物,通过在细胞中贮存大量的Na+而促进细胞吸收水分,该现象说明细胞中Na+参与() A.调节渗透压B.组成体内化合物 C.维持正常pH D.提供能量 5.下列关于细胞中含水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环境中不同种生物细胞中含水量一般相等 B.同一生物体中,不同组织细胞中含水量基本相同 C.萌发的种子中的含水量高于休眠种子中的含水量 D.同一生物体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含水量基本无差异 6.结合下列曲线,判断有关无机物在生物体内含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①可表示人一生中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随年龄的变化 B.曲线②可以表示细胞呼吸速率随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的变化 C.曲线③可以表示一粒新鲜的玉米种子在烘箱中被烘干的过程中,其内无机盐的相对含量变化 D.曲线①可以表示人从幼年到成年体内水含量的变化 7.2014年3月22日是第22个“世界水日”,宣传的主题是“水与能源”。水污染、水资源短缺导致的水危机日趋严重,研究表明,80%的疾病是由水污染引起的。下列有关生物体内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在病变细胞中以结合水和自由水的形式存在 B.生物体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水的含量不同 C.人体衰老细胞中自由水含量减少,代谢缓慢 D.冬季,植物体内自由水含量相对增高,以增强植物的抗寒能力 8.关于无机盐在生物体中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镁是叶绿体中参与光合作用的各种色素的组成元素 B.人体缺铁会影响正常的有氧呼吸功能

浙科版生物必修一知识点

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知识总结(浙科版) 一、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生物学? 首先,我们自己就是生物,我而且是一种高级动物。其次,生物学是一门基础科学,是农学和医学的基础 二、什么是生物?什么是生命? (一)生物:具有生命的物体 生命:生物体所持有的现象 (二)判断的依据——生物基本特征 1 以细胞为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结构单位:所有活的生物体都使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的 单细胞生物 生物体 多细胞生物 功能单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是在细胞完成的 2 相同的化学成分 (1)细胞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基本化学成分都相同 (2)细胞中水含量最多,且都含有四大有机物 3 新代谢 概念:活的细胞进行的化学反应 合成代谢:将从外界获得的营养物质转化为细胞的组成成分 包括 分解代谢:将生物体能的营养物质分解 各细胞中主要的代谢途径都是一致的 4 稳态 5 应激性 (1)定义:生物体觉察体、外环境的变化并产生一定的反应 (2)意义:是生物体趋利避害,更好的适应环境 应激性:短时间产生,强调行为 (3)比较:适应性:长期形成,强调现象,是应激性长期积累的结果 遗传性:是决定应激性和适应性的物质基础 6 生殖和遗传 生长发育生殖遗传 7 进化 方向:简单复杂 低级高级 水生陆生 三、什么是生物学? (一)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 观察、发现并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得出结论→交流结果 方法:生物体的外形→部结构 静止→动态 个体→群体 同种→不同种 整体→局部 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

§1-1 分子和离子 §1-2 无机物 1.水:含量:生物体60%~90% 细胞中80%~90% 性质:极性分子 作用:1作为溶剂(溶极性分子)。因为水是极性分子,所以其他的极性分子或离子易溶于水 2 是生物体物质运输的主要介质 3 调节体温。因为水分子间有氢键,破坏氢键要消耗大量的热,而形成氢键要释放热量 2.无机盐:含量 : 约占1%~1.5% 存在形式:多以离子形式存在 生理作用:(1)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维持血浆的正常浓度, 酸碱平衡和神经肌肉兴奋性】 (2)无机盐还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1-3 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 1. 碳化合物 分类:有机物 无机物 碳骨架(直链、支链、环状) 多样性 碳是所有生命系统的核心元素 2. 糖类 元素组成:C H O 种类及应用 (1) 分类依据:是否能水解及水解后的产物 共价键 离子键 元素 1 生命具有物质性,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2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有差异性(元素含量) 3 人体中各种化学元素含量不同 O.C.H.N.含量较多称为主要 原子 同位素: H C (12C 13C 14C ) 16O 18O 同位素示踪法 示踪原子 离子化合物 eg :NaCl 分子 eg :H-Cl 细胞→生物体 无机物 水 无机盐 有机物 蛋白质 核酸 脂质 糖类

最新精选浙科版高中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概述实验6 α-淀粉酶的固定化及淀粉水解作用的检测课后练习第七十三

最新精选浙科版高中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概述实验6 α-淀粉酶的固定化及淀粉水解作用的检测课后练习第七十三篇 第1题【单选题】 在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称取适量的干酵母溶解在氯化钙溶液中活化1小时 B、制备好海藻酸钠后,需立即将其与酵母细胞混合以防凝固 C、以恒定的速度把混合液注射到氯化钙溶液中 D、将海藻酸钠凝胶珠用无菌水冲洗,目的是洗去CaCl2和杂菌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固定化酶的应用中,要控制好pH、温度和溶氧量 B、加酶洗衣粉中的酶是用特殊的化学物质包裹的,利用了固定化酶技术 C、CaCl2溶液的浓度过低,将导致凝胶珠中固定的酵母细胞数量较少 D、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发酵,糖类不仅作为反应底物还可提供能量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酶制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需依次经过提纯、沉淀、过滤等过程 B、经过固定化的酶才能称为酶制剂 C、酶制剂活性的维持需要提供营养物质 D、酶制剂中的酶最终来源于活细胞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酶和细胞的固定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酶分子很小,宜采用包埋法固定 B、酶分子很小,宜采用化学结合法或物理吸附法固定 C、细胞个大,难被吸附或结合 D、细胞宜采用包埋法固定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科研人员研究了氯化钙溶液浓度对固定化啤酒酵母发酵性能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中氯化钙溶液的主要功能是为酵母细胞的生长增殖提供营养 B、氯化钙溶液浓度在2.0mol?L^-1左右时,凝胶珠硬度最大 C、研究表明,酵母固定化的适宜氯化钙溶液浓度为2.4 mol?L^-1左右 D、凝胶珠硬度过大时,发酵产生的酒精反而减少的原因是固定化阻止了酵母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如图1表示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有关操作,图2是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酒精发酵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2020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 复习提纲(全本完整版)

必修一复习提纲 第一章走进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___________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它是所有生物的基本单位么?()2.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依赖于__________才能生存。 3.生命系统结构层次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层次是:__________ (2)植物不含有的生命系统为:__________ (3)血液属于__________,皮肤属于__________ (4)草履虫属于_________________ (5)一处草丛的所有生物属于__________,一段枯木及里面的所有生物属于__________。(6)种群是一定区域内同种个体的集合,种群是__________的基本单位。所以种群间的个体可以发生随机交配,并产生_______后代。 中国的和拉丁美洲的山羊是不是一个种群?()中国人和欧洲人是不是一个种群?()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生物分类 ①__________,eg:硝化细菌;乳酸菌,根瘤菌;大肠杆菌 原核生物②__________,eg:蓝球藻;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 细胞生物 ①动物 生物真核生物②植物,eg:衣藻,黑藻,水绵,杨树等 ③真菌,eg:________,霉菌等 非细胞生物:__________①DNA病毒:eg:____________________ ②RNA病毒:eg:____________________ (原生生物不等于原核生物,原生生物均为真核生物) (1)病毒由_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不具备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__________内生存。根据寄生的宿主细胞的不同,病毒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噬菌体)。(2)真核生物中植物是自养生物,原核生物中__________,__________等是自养生物。 2

浙科版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修整版

浙科版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知识总结修整版 一、细胞的分子组成 1、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D、H、O、N 2、水在细胞中的作用:①作为溶剂②是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主要介质③调节体温 3、无机盐的存在形式与生理作用:(1)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 (2)无机盐还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还原糖的检验:本尼迪特,加热,变红黄色 生) 油脂的检验: ①制片②染色(用吸水纸吸去表面的水,再用滴管将苏丹Ⅲ染液滴在切片上,静置2~3min。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染液,再在切片上滴加1~2滴50%的乙醇溶液,洗去多余的染料)③制片(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染液,再在切片上滴加1~2滴水,盖上盖玻片)④观察(脂肪颗粒被染成橙黄色低倍镜→高倍镜) 6、蛋白质 (一)生理功能 1、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比喻为“建筑材料”。 2、有推动化学反应的作用。即生物催化剂——酶。

3、与免疫有关,负责与疾病作斗争。如抗体。 4、具有运输作用。如帮助物质运输细胞:细胞膜上的载体。 (二)蛋白质分子的结构 1、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 (1)、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多种 (2)、通式: (3)、结构特点: a :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 ); b: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c :不同的氨基酸分子,具有不同的R 基. 2、蛋白质分子的结构 结合方式:脱水缩合 。 肽键数=脱水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三)、多样性原因 氨基酸分子数目、种类、排列顺序,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不同。 多肽种类多样 蛋白质分子多样 由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肽键的空间结构的差异,使蛋白质分子结构及其多样 蛋白质的检验:双缩尿试剂A 和B (变紫色) 7、核酸 元素组成:C 、H 、O 、N 、P (一)、分子结构 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 ---磷酸+五碳糖+含氮碱基 脱氧核糖 核糖 脱氧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A 、T 、C 、G ) (A 、U 、C 、G ) 化学结构 脱氧核苷酸链 核糖核苷酸链 空间结构 脱氧核糖核酸(DNA ) 核糖核酸(RNA ) (双螺旋结构) (单链) (二)、种类 (三)、生理功能 DNA :贮藏遗传信息,控制细胞的所有活动。决定细胞的整个生物体的遗传特性 RNA :在合成蛋白质时是必需的。 二、细胞结构

2017高中生物第3章细胞的代谢第4节细胞呼吸习题浙科版1解析

第3章细胞的代谢第4节细胞呼吸 [随堂检测] 1.细胞呼吸的实质是( ) A.分解有机物,贮藏能量B.合成有机物,贮藏能量 C.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D.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解析:选C。细胞呼吸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的同时释放能量,释放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能量转移至ATP中。 2.(2015·10月浙江选考)下列关于人体需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电子传递链产生的ATP最多 B.柠檬酸循环中O2与[H]结合生成水 C.与糖酵解有关的酶分布在线粒体的嵴上 D.丙酮酸在细胞溶胶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 答案:A 3.现有酵母菌甲进行需氧呼吸,酵母菌乙进行发酵,若它们消耗了等量的葡萄糖,则它们放出的二氧化碳与酵母菌吸入的氧气之比为( ) A.1∶2B.2∶3 C.3∶4 D.4∶3 解析:选D。根据酵母菌进行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反应式可知,需氧呼吸消耗1分子葡萄糖需吸收6分子氧气和释放6分子二氧化碳,而厌氧呼吸不吸收氧气并释放2分子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的总释放量为8分子,氧气的吸收量为6分子,D项正确。 4.某同学画了一个人体内的部分代谢过程示意图,请指出图中产生ATP的途径及一处错误的地方分别是( ) A.①②③④、人体内无③过程 B.①②③④、人体内无②过程 C.①④、人体内无③过程 D.①④、人体内无②过程 解析:选D。厌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没有ATP的生成,人体细胞在暂时缺氧条件下可以进行生成乳酸的厌氧呼吸。 5.下图所示为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的代谢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图解中的a、b两物质依次是H2O和O2 ②图解中(一)(二)两阶段产生[H]的场所都是线粒体 ③图解中(三)阶段产生的水中的氢最终都来自葡萄糖 ④1分子丙酮酸经过(二)(三)两阶段可产生6分子水 ⑤图示过程在有光和无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 ⑥用18O标记葡萄糖,则产物CO2中会检测到放射性 ⑦若葡萄糖进入线粒体,可在酶的作用下生成CO2和H2O A.①⑤⑥ B.①③⑥⑦ C.②③④⑦ D.②④⑤⑥ 答案:A 6.(2013·浙江学考,36,9分)图1是真核生物细胞呼吸的主要物质变化示意图,①~④表示其中的过程。图2、3分别表示O2浓度、温度对植物组织CO2释放速率的影响。 请回答: (1)细胞呼吸是细胞内进行的将糖类等________氧化分解成无机物或者小分子有机物,并且________的过程。 (2)图1中,在细胞溶胶中进行的过程是________(填标号),在线粒体中进行的过程是________(填标号)。图2中O2浓度为a、b时,厌氧呼吸较强的是________(填“a”或“b”)。 (3)人体肌肉细胞厌氧呼吸的终产物是________(用图1中物质名称回答)。肌肉细胞进行厌氧呼吸是一种克服________的应急措施。 (4)根据图2和图3可知,在蔬菜保鲜储藏中,应采取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措施。 解析:(1)细胞呼吸是细胞内进行的将糖类等有机物氧化分解成无机物或者小分子有机物,并且释放能量的过程。(2)图1中,在细胞溶胶中进行的过程是①糖酵解、③④厌氧呼

2016-2017学年浙科版必修一 光合作用 教案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本课以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的“提高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研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课程理念来设计教与学的过程。最想突出的处理: 1.还原科学研究的历史面貌,突出生物学的“实验学科”特点;2.以实验探究贯穿整个教学。 二、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浙科版普通高中生物必修1第3章第5节。本节在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初中已讲述了光合作用的基础知识,而本课时对光合作用的概述、叶绿素和其他色素这两方面的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同时,该内容也是后面学习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基础,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光合作用这一完整而复杂的过程理解。 三、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为高二年级的学生,其认知结构基本形成并迅速发展、认知能力也逐步提高。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高二学生生物学方面的归纳总结能力有限,教师教学中可以多组织开展些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 同时,一个学生,一个世界。生生差异客观存在,心理特征对新知识的接受和认知度不一。因此,教学要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具体情况出发,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完成新知的构建。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区别自养生物和异养生物 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特点及光合作用的反应总方程式 3)概述光合作用过程各阶段的场所、物质和能量循环 4)叶绿体的结构特点以及其中的光合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能力目标】 1)通过识图、列表与绘画,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图文转换的能力

2)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进一步提高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生物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相关联使学生用生物学基本观点来观 察问题 2)通过对“如何使农作物增产”的讨论,增强学生关心发展农业的自觉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光合作用过程各阶段的场所、物质和能量循环及叶绿体的结构特点 2)教学难点:光合作用过程各阶段的场所、物质和能量循环 【解决措施】 通过图片向学生展示有关的实例,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并通过归纳出光反应与暗反应的物质和能量差别。同时,通过质疑生活现象即“一年四季植物叶片颜色变化”,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体现生物学课程中“注重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课程理念。 六、课型与课时安排 本节课为新课教授,安排一课时,计45分钟 七、教法与学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学习并非是教师将知识呈现给学生,而是学生个体间的有意义建构。因此,本课我只要采用合作学习法,将任务驱动法、合作讨论法以及传统的讲授法和讲述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运用表格、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这样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内化新知,有效地完成知识的构建。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学案:模块复习课 Word版含答案

[核心知识回顾] 一、走近细胞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__________→组织→器官→__________→个体→__________→群落→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原核生物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等。 4.真核生物主要有__________、植物、__________等。 提示:1.细胞系统种群生态系统生物圈 2.原核细胞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3.细菌蓝藻 4.动物真菌 二、组成细胞的分子 1.细胞中的元素 (1)最基本元素是__________;基本元素是__________。 (2)主要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量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微量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细胞中的化合物 (1)蛋白质 ①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氨基酸形成多肽的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连接氨基酸的化学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浙科版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全书知识完整总结[1]

浙科版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全书知识完整总结 前言 一、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生物学? 首先,我们自己就是生物,我而且是一种高级动物。其次,生物学是一门基础科学,是农学和医学的基础 二、什么是生物?什么是生命? (一)生物:具有生命的物体生命:生物体所持有的现象 (二)判断的依据——生物基本特征 1 以细胞为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结构单位:所有活的生物体都使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的 单细胞生物 生物体 多细胞生物 功能单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是在细胞内完成的 2 相同的化学成分 (1)细胞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基本化学成分都相同 (2)细胞中水含量最多,且都含有四大有机物 3 新陈代谢 概念:活的细胞内进行的化学反应 合成代谢:将从外界获得的营养物质转化为细胞的组成成分 包括 分解代谢:将生物体能的营养物质分解 各细胞中主要的代谢途径都是一致的 4 稳态 5 应激性 (1)定义:生物体觉察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并产生一定的反应 (2)意义:是生物体趋利避害,更好的适应环境 应激性:短时间内产生,强调行为 (3)比较:适应性:长期形成,强调现象,是应激性长期积累的结果 遗传性:是决定应激性和适应性的物质基础 6 生殖和遗传 生长发育生殖遗传 7 进化 方向:简单复杂 低级高级 水生陆生 三、什么是生物学? (一)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 观察、发现并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得出结论→交流结果 方法:生物体的外形→内部结构 静止→动态 个体→群体 同种→不同种 整体→局部

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 §1-1 分子和离子 §1-2 无机物 1.水:含量:生物体内60%~90% 细胞中80%~90% 性质:极性分子 作用:1作为溶剂(溶极性分子)。因为水是极性分子,所以其他的极性分子或离子易溶于水 2 是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主要介质 3 调节体温。因为水分子间有氢键,破坏氢键要消耗大量的热,而形成氢键要释放热量2.无机盐:含量:约占1%~1.5%存在形式:多以离子形式存在 生理作用:(1)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维持血浆的正常浓度, 酸碱平衡和神经肌肉兴奋性】 (2)无机盐还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1-3 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 1.碳化合物 分类:有机物无机物 碳骨架(直链、支链、环状) 多样性 碳是所有生命系统的核心元素 2.糖类 元素组成:C H O 种类及应用 (1)分类依据:是否能水解及水解后的产物

浙科版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浙科版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知识总结 一、细胞的分子组成 1、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D、H、O、N 2、水在细胞中的作用: ①作为溶剂②是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主要介质③调节体温 3、无机盐的存在形式与生理作用: (1)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 (2)无机盐还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还原糖的检验:本尼迪特,加热,变红黄色 生) 油脂的检验: ①制片②染色(用吸水纸吸去表面的水,再用滴管将苏丹Ⅲ染液滴在切片上,静置2~3min。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染液,再在切片上滴加1~2滴50%的乙醇溶液,洗去多余的染料)③制片(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染液,再在切片上滴加1~2滴水,盖上盖玻片)④观察(脂肪颗粒被染成橙黄色低倍镜→高倍镜) 6、蛋白质

(一)生理功能 1、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比喻为“建筑材料”。 2、有推动化学反应的作用。即生物催化剂——酶。 3、与免疫有关,负责与疾病作斗争。如抗体。 4、具有运输作用。如帮助物质运输细胞:细胞膜上的载体。 (二)蛋白质分子的结构 1、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 (1)、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多种 (2)、通式: (3)、结构特点: a :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 ); b: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c :不同的氨基酸分子,具有不同的R 基. 2、蛋白质分子的结构 结合方式:脱水缩合 。 肽键数=脱水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三)、多样性原因 氨基酸分子数目、种类、排列顺序,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不同。 多肽种类多样 蛋白质分子多样 由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肽键的空间结构的差异,使蛋白质分子结构及其多样 蛋白质的检验:双缩尿试剂A 和B (变紫色) 7、核酸 元素组成:C 、H 、O 、N 、P (一)、分子结构 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 ---磷酸+五碳糖+含氮碱基 脱氧核糖 核糖 脱氧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A 、T 、C 、G ) (A 、U 、C 、G ) 化学结构 脱氧核苷酸链 核糖核苷酸链 空间结构 脱氧核糖核酸(DNA ) 核糖核酸(RNA ) (双螺旋结构) (单链) (二)、种类 (三)、生理功能 DNA :贮藏遗传信息,控制细胞的所有活动。决定细胞的整个生物体的遗传特性 RNA :在合成蛋白质时是必需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