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阅读推荐课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阅读课教案表格版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阅读课教案表格版](https://img.taocdn.com/s3/m/eae9643b6294dd88d1d26b0e.png)
海伦的一生是一曲命运交响曲,是她和命运的博斗抗争,读完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加上这节课的交流,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或有什么新的感悟?动笔写一写,然后交流。
五、课堂总结:
1、最后送给同学们几句话:我们不能改变天气,但是可以改变心情;我们不能改变容貌,但是可以展现笑容;我们不能决定他人,但是可以把握自己;我们不能预知明天,但是可以利用今天;我们不能样样顺利,但是可以事事尽心。
(3)做摘录卡
(4)读后感(读书心得)
(5)记读书笔记
(6)做读书小报
……
8、赠言
(1)读书可使女人变美,男人变帅,孩子变聪明,老人变睿智!
(2)书是精神的食品,一日不读,灵魂就会饥 饿,人就会无聊和空虚。
(3)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9、祝同学们读书快乐!
第 三 课 时
教学目标
1、师生共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奇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她关心日常世界希望看到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场面把别人的欢乐和痛苦当成自己的欢乐和痛苦这又表现了她的博爱以及跟外部世界交流的强烈愿二我们读书不仅要粗略的读还要细细品读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一两句你认为很有价值的句子并做简要的评点
课 题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走进海伦·凯勒的世界;
2、了解作者特殊的经历,让学生体会作者的精神魅力;
出示海伦的四句名言:(1)只要朝着阳光,就不会看到阴影。(2)我的身体虽然不自由,但我的心是自由的。
(四)小结:在海伦的三天光明中,丝毫没有恐惧、失落、பைடு நூலகம்凉、悲哀,我们看到的是她对光明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生命的热爱,对世人的规劝。其实古今中外,像海伦这样身残志坚的人还有很多:(多媒体依次出现贝多芬、阿炳、张海迪、奥斯特洛夫斯基、拜伦、罗斯福 并逐一简介)这些人都扼住了命运的咽喉。
名著导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名著导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https://img.taocdn.com/s3/m/f765192aeefdc8d376ee325a.png)
名著推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合肥市钢铁新村小学陈艳推荐本书的起因:近两年,“课外阅读指导”实验在我校一步步深入推进。
上学期,我校的“课外阅读指导”组认领了区里的一个小课题——“故事类读物推荐课的教学模式”。
值此教研片开展活动,我校将为其他实验教师展示两节读物推荐课,低、高段各一节,由我执教高段。
我就在想,五年级的学生刚上完《海伦·凯勒》这篇课文不久,可能语文老师也会给他们推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
但是,面对我校学生实际的情况,只是教师简单的布置,缺少必要的引领,学生没有真正了解海伦的坎坷却又不屈不挠的一生,也许没有多少学生会主动去阅读这本书。
所以,为了激起更多的学生阅读此书,让更多的学生走向品味较高的阅读,用这本“励志经典”传承自强不息的精神,就成了我想做的事。
本书简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很多版本,我这次推荐的是“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这又选自著名作家贾平凹主编的“青少年课外阅读系列丛书”。
本书选择了海伦·凯勒的自传《我的生活》及《走出黑暗》《我的老师》和著名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本书把这篇散文放在了开始,有的版本位于结尾处)。
着重描写了海伦童年、少年、青年和中年奋斗的经历。
文字优美华丽,感情真挚深邃,是一本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励志读物。
但让学生读懂文字背后的深沉情感是阅读本书的难点。
目标预设: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引领学生在书中大致走上一个来回,激发学生阅读此书的兴趣和主动意愿。
推荐过程:环节一:了解授课班级学生阅读此书的情况,郑重推荐。
(5分钟)1、师:听你们王老师说,咱们班上已经有同学开始阅读这本书了,陈老师想了解一下,是哪几个同学?2、师:(随机采访学生)能说说你阅读到哪里了吗?(评价预设1:你已经走向高品味阅读了。
2:万事开头难。
也许刚阅读这本书,会有一定的难度,但我们可以不求甚解,总有一天你会读懂的。
)你的书是买的吗?(评价预设1:我国古代的文学家袁枚说:书非借不能读也。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指导课: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内容完整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指导课: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内容完整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2fdeef7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0b.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指导课: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内容完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课外阅读指导课: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一篇感人至深的传记文学作品。
本文记叙了海伦·凯勒身残志坚,凭借顽强毅力在安妮·沙利文老师的帮助下一步步走向成功的故事。
文章以第一人称叙述,语言真实自然,生动有趣,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恩。
通过阅读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海伦·凯勒的不平凡经历,感受到她的勇敢、乐观、自信和对知识的渴望,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但是,对于文章中一些深刻的情感和哲理,可能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可能对海伦·凯勒这位伟人有一定的陌生感,因此需要老师对她的生平事迹进行简要介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海伦·凯勒的不平凡经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海伦·凯勒的勇敢、乐观、自信和对知识的渴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海伦·凯勒的不平凡经历。
2.难点:理解文章中一些深刻的情感和哲理,感受海伦·凯勒的勇敢、乐观、自信和对知识的渴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手段,营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以情促知,引导学生感受海伦·凯勒的勇敢、乐观、自信和对知识的渴望。
3.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海伦·凯勒的生平事迹资料3.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音乐、视频等资料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海伦·凯勒的生平事迹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这位伟大的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推荐一本好书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推荐一本好书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https://img.taocdn.com/s3/m/d11c94adb0717fd5360cdcea.png)
五下第七单元课题26灰椋鸟第2 教时总第个教案课型:新授课长江小学陈卫花设计
五下第七单元课题27水第1 教时总第个教案课型:新授课长江小学陈卫花设计
五下第七单元课题27水第2 教时总第个教案课型:新授课长江小学陈卫花设计
五下第七单元课题练习7 第1 教时总第个教案课型:新授课长江小学陈卫花设计
五下第七单元课题练习7 第2 教时总第个教案课型:新授课长江小学陈卫花设计
教学目标1.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2.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环保情况,增强环保的意识。
3.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做到说得清楚明白、具体生动、引人入胜。
4.指导学生学会提出建议,条理清楚,态度诚恳,文明得体。
教学
重点
实地考察,言之有理。
教学
难点
说话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教学准备先学提纲、小黑板
【先学提纲】
一、写好钢笔字。
1.课文忆一忆:这段文字选自课文《》。
2.字词写一写:摘抄三个你认为最难写好的字词。
二、口语交际。
1.资料查一查:把你最需要的关于家乡环境状况的资料整理下来。
2.提纲编一编:你打算对家乡的环保工作提出什么建议?
开场白:
解说要点:家乡的环境状况
结束语:
可以在居
住的小区、学
校做个调查,
学会用数据
来说话……。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ppt课件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a4f68b5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d3.png)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正是苦难铸就了海伦坚 毅的性格,她把苦难当成是一次磨砺自己的机会,从艰难 中获得力量 ,凭着一颗不屈不挠的心战胜了命运,创造 了奇迹,真是身残志坚啊!一个又瞎又聋的人都能做到, 更何况我们这些身体健全的人,没有理由做不到。
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经常被困难所吓倒,或因为一些 小挫折而退缩,甚至想用死来逃避现实,时常能看到有学 生因为学习压力或心理压力而自杀的报导,这些人受到一 点点打击就向命运屈服,与面对灾难永不言弃的海伦·凯 勒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啊!所以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能在 其面前低头,要勇敢面对困难,想尽一切办法去克服它, 并努力奋斗,坚持不懈才会获得胜利。
得更容易。所以,我会放弃使用手语字母的交流手段。不过莎莉文小姐
和少数几个朋友仍然用手指拼写的方式同我讲话,因为同唇读相比,这
种方式要方便快捷得多。
返回目录
拿破仑
确实,海伦·凯勒在世间生活了88年,有87年的光阴被幽 闭在黑暗的世界里,一个孤独的弱女子,以独特的方式书 写了震撼世界的生命神话。在她还没有完全认清这个世界 的时候,就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从而失去了与世界的沟 通和联系。可她并没有放弃生活,而是勇敢地面对不幸, 接受命运的挑战,书中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她对生活的 热爱:和家人共度圣诞节、拥抱海洋、“欣赏”四季等。
返回目录
n海伦·凯勒(Helen Keller 1880年 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20世 纪美国著名的盲聋女作家、残障教 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是20 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在十九个 月时因猩红热而成为盲聋人。她把 一生献给了残疾人福利和教育事业, 在世界各地创建了许多慈善机构, 为残疾人造福。1964年荣获“总统 自由勋章”,次年被美国《时代周 刊》评为二十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 像之一。她一生写了14部著作,主 要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 生活》《我的老师》等,其中她的 《再塑生命》节选进人教版语文教 材八年级下册。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阅读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阅读教学设计-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e1027fa8114431b80dd856.png)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全文结构,领悟全文深刻意义,并能畅谈自己所受到的启迪。
2.体味作者质朴的语言,诚挚美好的感情,体悟其深刻的哲理。
二、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积极乐观和顽强的人生态度并受到教育。
透过朴实无华的语言,领悟全文的深刻意义,并能谈出自己的切身体会。
三、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马克·吐温说过,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仓,一个是海伦·凯勒。
身残志坚的海伦·凯勒不仅以她的人格而且以她的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海伦·凯勒在常人难以想像的困境中,发出了生命的最强音。
今天我们来学习海伦·凯勒的著名文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二、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知道的有关海伦的故事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女作家、教育家。
生于亚拉巴马州。
19个月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
7岁时,安妮·沙莉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多年。
在沙莉文的帮助下,海伦就读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女子学校,又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1904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在大学期间写了一本书《我生活的故事》(1902)叙述她如何战胜病残,不仅给盲人而且给成千上万人带来了鼓舞。
这本书被译成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
以后她为许多杂志撰写文章,还写了几部自传性小说:《我所生活的世界》(1908)、《从黑暗中出来》(1913)、《我的信仰》(1927)、《中流——我以后的生活》(1929)、《愿我们充满信心》(1940),在这些著作中她表示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她自己也是个有理智的人。
1936年沙莉文逝世,波丽·汤普逊接替,也成了她的好朋友。
凯伦后来成了卓越的社会活动家,她到美国各地、欧洲、亚洲发表演说,为盲人和聋哑人的教育筹集资金。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的士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课外阅读指导课: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课外阅读指导课: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案(集体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c6d8c7cf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68.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课外阅读指导课: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用意。
2.能够表达对文中人物的情感态度。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进行创作。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主旨和情感。
2.探讨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三、教学内容1. 课前准备•复习上一课时所学的知识点。
•让学生提前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篇课文,做好预习。
2. 导入•通过引入故事情节或相关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猜测课文内容。
3. 阅读与讨论•逐段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篇课文,老师讲解生词和难句。
•让学生听读课文,理解每一段的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中人物的看法和推理。
4. 课堂活动•学生集体朗读课文,培养其语感和表达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故事情节,增进对人物的理解。
•针对文中的情节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5. 创作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联想,编写自己的结局或衍生故事。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进行评价和改进。
四、教学方法1.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人物。
3.创作练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1.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讨论质量,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对学生的创作作品进行评价,鼓励他们表达独特的见解和观点。
六、课后作业1.完成与课文相关的习题,巩固对知识点的理解。
2.继续写作,完成自己关于《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想象故事。
3.阅读其他相关题材的文学作品,培养阅读兴趣。
以上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课外阅读指导课: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进行集体备课。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导读课(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导读课(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83eedabe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36.png)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导读课(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精读、理解《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篇文章。
(2)能正确运用课文中所学生字和语言表达方式,组织语言表述和讨论自己的想法。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和思考能力,具体如下:(1)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助于其将所学知识在生活中运用。
(2)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积极探究文章背后的深层次问题。
(3)促进学生团体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互相间讨论思考中共同成长。
3.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拓视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2)培养学生的正向情感,使其乐观向上、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美好和感恩。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习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理解、总结文章的意思。
2.难点: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在掌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够深入思考文章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在此基础上,采用导读法,深挖阅读难点,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引题:请同学们想象一件事情,如果你有三天光明,你会怎么做?教师说:“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课文中的主人公爱迪生也曾经想过这种情况,他想要用一切的力量去学习,去发明,去挽救世界。
”“那么,如果是你们,你们会怎么做?请大家拿出笔和纸,写下三天光明下你们想要做的事情。
”第二步:阅读精读(20分钟)1.第一轮精读教师分小组,分配教材课文,让学生们阅读此篇文章。
2.第二轮精读让学生们回答阅读重点问题:(1)文章的主题是什么?(2)文章的结构是什么?(3)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3.第三轮精读让学生们深挖文章难点,分析文章的语言、文学和修辞手法、以及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第三步:讨论(15分钟)1. 启发性提问教师问学生,“在哪里有意义?文章中的意义是什么?”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组长带领同学们,共同探讨文章中的这个问题,并写下自己的想法。
课外阅读书目教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课外阅读书目教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https://img.taocdn.com/s3/m/8265a720a98271fe910ef9bd.png)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学目标:1、通过课外阅读的指导和交流,了解作品的大致内容,把握作品的语言的优美和隽永,体会感受作者与生命作斗争的精神。
2、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阅读兴趣,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1、引导把握作品的语言的优美和隽永,体会感受海伦·凯勒与生命作斗争的精神。
2、感受写法特点。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认识篇,走近“真”英雄1、出示海伦凯勒的图片2、简介海伦凯勒海伦·凯勒19世纪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她在19个月的时候被猩红热疾病夺去了视力和听力。
也失去了说话的能力。
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并没有放弃,而是自强不息,在导师安妮·莎莉文的帮助下,海伦学会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
她热爱生活并从中得到许多知识,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
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
3、她的成就海伦凯勒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
她的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
二、体验篇,体会“真”生活1、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中,这个世界充满着色彩,让我们其乐无穷!可是回想起那些从小就生活在黑暗世界中的人,他们永远看不到如今这美丽而又精彩的世界,有多么痛苦,多么悲伤啊!2、同学们,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盲聋哑人的生活,我们蒙上眼睛,塞上耳塞,不要说话,走到你的好朋友身边问他能不能借给你一本语文书。
三、研读篇,感悟“真”性情1、《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是她的自传,是她成长的记录,是她的血泪史。
2、三天的光明能干什么呢?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文章,海伦凯勒想在三天里看什么?【预设(一)第一天】A 海伦凯勒睁开眼睛的第一天她要看什么?认真研读这些文字:1、学生反馈:我要看看人,他们的善良、淳朴与友谊使我的生活值得一过。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优秀教案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485131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84.png)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优秀教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案第一篇一、设计思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高一下学期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单元名为“珍爱生命”。
这是一个散文单元,重在文本研习,所选五篇文章也都归于“生命”这一主题。
单元说明写道:“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
热爱生活,善待生灵,敬畏生命,将爱的火炬照彻整个生命的流程,把个体有限的生命融入到丰富的世界中去,人生才更有价值,生活才更加精彩!”结合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这篇课文可承担的教学任务是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有自己的思考,这在文后习题中也能得到证实。
第一题检测的是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第二、三题则要求的是对本文传达思想的理解和自己的分析判断。
以学生自主研读为主,教师可辅以启发式引导,并在疑难处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最后依据学生对特定段落的诵读水平评判学生是否从课文平实质朴的语言中体味出作者真挚崇高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能整体把握文章结构,描绘出海伦·凯勒假想重见光明的三天时间里的行动轨迹。
2. 通过自主研读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在问题解答后,能简练、准确地说出作者对于生命的情感态度。
3. 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谈谈作者的经历对自己有什么启发和触动。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假设虚拟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师组织学生进行5-10分钟的“蒙眼贴鼻子”游戏。
拿出准备好的手绢,四人一组,每组一条手绢。
一人蒙上眼睛,一人站在这位同学的对面,相隔一个课桌的距离。
蒙眼睛的同学需要走过去并把纸条贴到站着那位同学的鼻子上。
另外两人负责保护蒙眼睛的同学不磕着碰着地受伤。
然后四人轮流。
同学们,刚才我们做的这个小游戏,眼睛看不见是不是感觉很难受很不方便?我们只是在短短几分钟内失去了视力,就那么难以忍受,可以想象一下,盲人的世界会是怎样的?如果,你也面临着失明,三天之后就会像刚才蒙上手绢那样什么也看不见了,这仅剩的三天时间,你会怎么度过?请学生将他们的答案分成三个时间段写在纸上,并请四位同学写在黑板上。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导读课课件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导读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0b46d35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bd.png)
1、她将如何安排这三天?为什么这么安排?
第
1
白天
看望麦西夫人 约朋友来 家 看小狗 散步 看落日
天 晚上 回忆这一天
对亲情 的重视
第
2
白天
参观自然历史博物馆 和艺术博物馆
天 晚上 看戏
关注人类 与自然的 历史面目
第
3
天
白天 游览纽约城 看日常世界 晚上 看喜剧 回忆
对世人生 活的关心
细读文章 ——内容、感情、写作手法
——世界不给他欢乐 他 却创造了欢乐给与世界
阿炳 1893-1950 原名华彦钧
二十多岁时患眼疾双眼相继失明…… 二胡作品《二泉映月》获二十世纪华人 经典音乐作品奖
张海迪 19555岁时胸部以下完全失去 知觉 高位截瘫……
自学掌握了英语 日语 德语 当代知名作家 翻译家
奥斯特洛夫斯基 1904-1936 苏联俄罗斯作家 25岁全身瘫痪 双目失明……
白描手法
品读文章
——品富含哲理的句子,获得启发
在感兴趣的章节中找出一两句你认为 很有价值的句子,并做简要的评点。
本文给了你哪些生命的启示?
(1)对光明的渴望 (2)对知识的追求 (3)对生命的热爱 (4)对世人的规劝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1770-1827
德国伟大的作曲家
26岁时听觉衰退
35岁时完全耳聋……
读书有三看
•看导航 •看封面 •看目录
三读
•粗读 •细读 •品读
马克·吐温说过, 19世纪出了两个了 不起的人物,一个 是拿破仑,一个就 是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 1880-1968 美国女作家 教育家 社会活动家 演说家
一岁半时因患猩 红热而盲聋哑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整本书阅读指导课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整本书阅读指导课](https://img.taocdn.com/s3/m/65133dfa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1c.png)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整本书阅读指导课1、引入阅读期待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和作品简介,也看了目录,但这本书到底讲了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猜想一下吧!2、猜想内容A.看书名,你们能猜想出这本书的主题是什么吗?B.通过目录,你们能猜想出这本书的大致内容是什么吗?C.从作者小传中,你们能猜想出这本书的写作背景和目的是什么吗?3、小结阅读期待通过猜想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书中的内容,让我们继续阅读吧!三)阅读过程:深入阅读,探究细节1、阅读方法:快速阅读、精读、泛读A.快速阅读:通过快速浏览全书,获取整体印象。
B.精读:对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仔细阅读,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意图。
C.泛读:对书中的一些细节进行阅读,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2、小结阅读方法:不同的阅读方法适用于不同的阅读目的,我们需要根据需要灵活运用。
3、深入阅读:探究细节,理解作者的意图A.找出书中的关键词,理解作者的主旨思想。
B.分析作者的表达手法,如比喻、夸张等,理解作者的意图。
C.关注书中的细节,如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4、小结深入阅读:通过深入阅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书中的内容,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
四)阅读感悟:分享阅读体验,交流感受1、阅读感悟:通过阅读,我们获得了什么?A.对人生的思考和启示。
B.对社会和人性的认识和理解。
C.对文学的欣赏和理解。
2、分享阅读体验,交流感受A.请同学们分享一下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
B.请同学们交流一下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小结阅读感悟:通过分享阅读体验和交流感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书中的内容,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1、阅读完以上两个片段,结合《海伦·凯勒》这本书,我想对___说:你的勇气和坚持让我深受启发,你的故事让我相信,只要有信念和努力,我们可以克服任何困难。
2、老师摘录的这些语言只是《海伦·凯勒》中的一小部分,这本书中还有更多精彩、惊人的内容。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PPT优秀课件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a6882b57375a417866f8ff3.png)
✓ 一颗炽热、求索的心 ✓ 一颗坦诚、善良的心 ✓ 一颗朴素、博爱的心 ✓ 一颗对生活热恋的心 ✓ 一颗对知识渴望的心 ✓ 一颗对人类友爱的心 ✓ 一颗坚忍不拔的执着心 ✓ 一颗积极乐观的上进心 ✓ 一颗追寻人类美和崇高精神的心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假如给 我三天 光明》P PT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假如给 我三天 光明》P PT
➢ 第三天:她关心日常世界,希望看到现 实生活中的许多场面,把别人的欢乐和 痛苦当成自己的欢乐和痛苦,这又表现 了她的博爱精神以及跟外部世界交流的 强烈愿望。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假如给 我三天 光明》P PT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假如给 我三天 光明》P PT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假如给 我三天 光明》P PT
整体感知
谈谈对文章标题的理解。
标题是由假设关联词引领的一个动宾结构 短语,使我们很清楚的知道作者所见到的三天 的光明都不是她亲眼所看到的,而是作者想象 中的,是作者虚构出来的。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假如给 我三天 光明》P PT
课堂小结
本文是双目失明、两耳失聪的作者对“假 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想象,文章以饱含感情的 笔触,生动细腻地描述了想象中三天的生活情 境,表现出坚强乐观、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求知渴望和对世人强烈的爱和殷切的希望。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假如给 我三天 光明》P PT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假如给 我三天 光明》P PT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导析课教学设计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导析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98e491a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23.png)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导析课教学设计文田中学欧阳转弟【教学目标】1.梳理海伦·凯勒的人生历程及其个性。
2.探讨培养海伦个性的动力。
3.感受经典名著的魅力,培养不屈不挠的品质与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探讨培养海伦个性的动力。
【教学难点】感悟人物形象的个体价值和社会意义。
【教学准备】1.印发资料:作者简介,作品内容简介,海伦的经典语录。
2.在书中适当的地方做批注。
3. 建立评价机制,激励学生读好经典名著。
【前期活动】1.指导学生根据书中的某一章节内容画思维导图,在教室内展示。
2.每日在书中做一则批注。
【课堂活动】一、导入同学们,请看大屏幕的这首诗:突然聋、哑、盲,世界漆黑一片又寂寂无声。
但她的人生没有阴影。
她用心灵缔造了命运的光辉,又用这光辉点亮世界,人类意志力的伟大偶像,她,当之无愧!同学们根据你读过的名著,猜出诗中描写的是何人?(海伦·凯勒)二、梳理内容,走进名著活动一:分享思维导图1.个别学生根据思维导图梳理名著内容。
(上台比划着思维导图讲)活动二:猜人物2.考考你:根据原著内容分别猜出以下片段中的A、B、C、D是何人。
(1)A在世时也常说,希望年老的时候,不要给别人添太多麻烦,宁愿安安静静地离开这个世界。
我在上台表演前两个小时听到A去世的噩耗,在此之前,我没有得到任何A生病的消息,因此,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
(母亲)(2)在我的那个寂寥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产生温柔和同情。
B把可怜的洋娃娃的碎步扫到炉子边,又把我的帽子递给我,我明白又可以到外面暖和的阳光里去了。
(安妮·莎莉文)(3)我听完了C对当时那精彩的描述后,也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你第一次通话,就应该说些更有意义的话才好呀!”C马上回答说:“你错了!海伦,这个世界必将越来越繁忙,利用电话来传送的应该是像‘我有事,请你来一下’这类有实际需要的话。
”(贝尔博士)(4)我们在D家盘桓了数日,临走的前一夜,D朗诵了《夏娃的日记》给我们听。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名著导读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名著导读](https://img.taocdn.com/s3/m/ed67ce110b4c2e3f5727639a.png)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名著导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1、基础知识七岁时,安妮·莎莉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
在莎莉文的帮助下就读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女子学校,又入剑桥的拉德克利夫学院,190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
在大学期间写了第一本书《我生命的故事》,叙述她如何战胜病残,不仅给盲人而且给成千上万的正常人带来了鼓舞。
这本书被译成5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
以后她为许多杂志撰写文章,还写了几部自传性小说,《我所生活的世界》、《从黑暗中出来》、《我的信仰》《中流——我以后的生活》和《愿我们充满信心》,在这些著作中,她表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
凯勒后来成为卓越的社会改革家,她到美国各地,到欧洲、亚洲发表演说,为盲人和聋哑人的教育筹集资金。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的士兵。
她的精神受到人们的尊敬。
1964年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
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
(2)行文思路:假如给她三天光明,海伦·凯勒要做看些什么呢?白天夜晚第一天看望麦西夫人,约朋友来家,树林散步,看落日回忆这一天第二天参观自然历史博物馆,参观艺术博物馆看戏第三天游览纽约城,看日常世界看喜剧接下来我们可以探索作者在仅有的三天时间内,为什么是选择看这一些东西而不是另外的一些东西。
我们可以明确,这中间主要体现了作者这样一些思想感情:首先,海伦·凯勒亲身感受到了作为一个盲人而受到的周围人的爱,特别是麦西夫人对自己的关心的培养,以及在麦西夫人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人间的真情,坚定地面对困难的坚强毅力和人类的同情心,因此海伦·凯勒对自己周围的人怀着极其真挚的友爱,希望能看到表现他们内心美的外部特征,这说明她是何等的善良。
其次,自然历史博物馆和艺术博物馆分别揭示人类物质方面的成就和精神财富的进步,海伦·凯勒之所以要看这些地方,是希望看到地球和它的居民的简要历史,通过这些来探索人类的灵魂,还要看到人类精神的千姿百态,这又显示了海伦·凯勒积极进取的精神再次,海伦·凯勒关心日常世界,希望在日常生活的人们中间度过平凡的一天,从观察中去了解他们生活中的一些东西。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阅读推荐词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阅读推荐词](https://img.taocdn.com/s3/m/a7f52237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47.png)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阅读推荐词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作者海伦.凯勒的自传。
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绝岁月的弱女子。
然而,正是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她仅仅拥有19个月的光明。
假如给她三天光明,她第一天想看看让她的生命变得有价值的人,第二天想看光的变幻莫测和日出,第三天想探索与研究。
以一个盲人的身份想象如果自己能够有三天的时间看到世界,将会去做哪些事——包括去看看帮助过自己的人,以及去感受自然,品味艺术世界。
她的心灵将永远留在世人心目中,她那乐观的情怀将会一代一代永远流传下去。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阅读指导教案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阅读指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1da916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70.png)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阅读指导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部作品。
该作品为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的自传体小说,我们将着重分析教材中选取的第四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该章节详细描述了海伦对光明的向往和想象,以及她如何感悟生活中的美好。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第四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光明的渴望。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作品中汲取人生感悟。
3. 增强学生对自身幸福的认识,培养珍惜当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海伦·凯勒对光明的渴望,体会她的人生感悟。
教学重点:分析第四章的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海伦·凯勒的图片和简介,引发学生对她的好奇,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初读:让学生自主阅读第四章,了解主要内容,同时注意把握关键词和句子。
3. 精读:教师带领学生分析第四章的重点句子和段落,深入理解海伦对光明的渴望。
4. 例题讲解:选取教材中的典型题目,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阅读理解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对光明的理解,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阅读指导2. 主要内容:第四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关键词:光明、渴望、人生感悟3. 教学目标:理解第四章内容,体会作者对光明的渴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珍惜当下的生活态度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摘抄并解释第四章中的一个重点句子。
以“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为题,写一篇心得体会。
2. 答案:摘抄句子:示例:“我将尽可能地看看我亲爱的朋友们,看看他们的面孔,看看他们的善良和真诚。
”心得体会: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表达对光明的理解和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阅读指导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课外阅读的指导,使学生初步了解作品的大致内容,把握作品的语言的优美和隽永,体会感受作者与生命作斗争的精神。
2、让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三、课前准备1、音乐《感恩的心》2、学生准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四、教学过程1、今天老师把中央电视台的李咏叔叔请来了,给我们带来抢答题幸运52:她,作家,教育家,是美国的骄傲,集盲聋哑于一身。
海伦·凯勒(1880-1967),她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主要著作《我生活的故事》《愿我们充满信心》《从黑暗中出来》……1964年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的荣誉——总统自由勋章1965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2、我又把王小丫请来了,看,她来了。
她给我们带来的开心辞典的题目是什么呢?看吧!有一本书,这本书是2005年世界图书销量排行榜的第一名这本书是一本奇书美国家庭几乎家家都有这本书3、请大家拿出你们准备好的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手捧着书,最想说的是什么呢?4、读书先看的是目录,我们也先看看目录中有什么内容。
第一章苦难是人生最好的试金石第二章希望就躲藏在绝望的背后第三章鼓满信心风帆驶向成功彼岸第四章知识是人生最大的财富第五章拥抱生活亲近自然第六章用爱及感恩的心态面对生活第七章创造奇恋的人——海伦笔下影响她一生的老师:安妮·莎莉文第八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看了目录,你感受到了什么?5、目录就有这样的感染力了,今天老师还带来了4段作品中的文字,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
美文赏读(1)、我们谁都知道自己难免一死。
但是这一天的到来,似乎遥遥无期。
当然,人们要是健康无恙,谁又会想到它,谁又会整日惦记着它。
于是便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2)、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那该有多好啊!这就更能显出生命的价值。
如果认为岁月还相当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那样充满热情。
(3)、我们对待生命如此怠倦。
在对待自己的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那些盲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
那些成年后失明、失聪的人就更是如此。
然而,那些耳聪目明的人却从来不好好地利用他们的这些天赋。
他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任何鉴赏之心。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
人们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
如果让每个人在他成人后的某个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教会他们真正领略喧哗的欢乐……(4)、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后,太阳再也不会在你的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过你那宝贵的三日?你又会让你的眼睛停留在何处?6、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你心中的海伦7、感受海伦·凯勒的精神力量(1)、.对生命的珍爱,对生存的渴望;(2)、对人类的友善情感;(3)、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念。
8、今天毕福剑也来凑热闹了,他带来了两个问题。
看……(1)、海伦凯勒是盲聋哑集于一身的人,她是怎样学会说话的呢?她又是怎么和别人交流的呢?(2)、她是如何进行写作的?她是凭什么考上哈佛大学的呢?俺的问题是两个!要在看书过程中才能发现的……9、你准备怎么去读这本书呢?(1)、作记号(2)、眉批、旁注(3)、做摘录卡(4)、读后感(读书心得)(5)、记读书笔记(6)、做读书小报……9、赠言(1)、读书可使女人变美,男人变帅,孩子变聪明,老人变睿智!(2)、书是精神的食品,一日不读,灵魂就会饥饿,人就会无聊和空虚。
(3)、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
(笛卡儿)五:作业布置:利用午间阅读时间每天阅读两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阅读指导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品析本文丰富细腻的心理描写。
(2)结合文章内容,训练学生联想、想象能力。
(3)初步体会海伦•凯勒的精神世界,丰富个人对生活的认识。
重难点:品析本文丰富细腻的心理描写。
训练学生联想、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课文一个人假如失去了视觉,失去了听觉,失去了语言,永远生活在黑暗与寂静之中,那将是多么的可怕和不可想像的事啊。
海伦•凯勒,就遭遇了这样极大的不幸。
但她却是一位生活在黑暗中而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姓;一位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的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绝岁月的弱女子,以其勇敢的方式和杰出的成就震撼了世界的人类的“精神楷模”。
那么,海伦•凯勒巨大的生命力量究竟源自何处,奇迹又是怎样出现的呢?《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使我们找到了答案,了解了海伦•凯勒的精神源泉,那就是她对生命的珍爱,对生存的渴望,对生活的赞美,对人类的友善情感和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念。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海伦•凯勒的精神世界,去品味这被誉为“精神楷模”的杰出女作家给我们展示的丰富情感。
板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二、整体感知1、从文题来看,这是作者设想的三天光明生活;快速跳读课文,这三天光明带给海伦一种怎样的感受?明确:“塞满那美妙的回忆”这是一种美妙的感觉。
2、眼睛是心灵的门窗。
它既是人们摄取外界信息的最主要渠道,也是人们传送信息的重要工具之一。
秋波一送,表达千般风情;眼神一瞥,会有万种暗示。
可是具有正常视力的人你能想象得到一个永远处于黑夜中的盲人对光明是何等的渴望吗?提问: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三天美妙的时光(自读课文,理清作者想象中三天的活动内容,将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勾画出来。
)明确:(出示小黑板)第一天:白天:看望麦西夫人,约朋友来家,树林散步,看落日。
夜晚:回忆这一天。
(亲人,友人)第二天:白天:参观自然历史博物馆,参观艺术博物馆。
夜晚:看戏(艺术)第三天:白天:游览纽约城,看日常人的生活和世界。
夜晚:看喜剧。
(平常生活)小结:三天的活动,虽是想象的,却真实地表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是作者精神世界和人格的写照。
三、亮点探究1.“有了”三天光明的海伦•凯勒,为什么“首先”要“长时间地凝视着我亲爱的教师安妮•莎莉文•麦西夫人的脸”?探究学习:对这个问题,先让学生去发现,或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设想:假如重获光明,最想见到的会是谁,为什么?海伦•凯勒在假想的三天光明中,首先想看到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教师,这确实是作者最大和最真诚的心愿。
麦西夫人来到海伦•凯勒家的第一天,作者就认为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
作者说:“她是来对我启示世间的事理,她是为了爱我才来的。
”海伦•凯勒的奇迹可以说是由她和自己的教师共同创造的。
2.如何理解作者在能见到光明的第三天,最后一眼要看的是喜剧,欣赏人类精神世界的喜剧的泛音?海伦•凯勒最突出的精神品质是什么?探究学习:海伦•凯勒的奇迹是在逆境中甚至可以说是在绝境中创造的。
“绝处逢生”取决于什么因素?从人的角度来看,取决于一个人对待生活和生命的态度。
坚强不屈是海伦非凡生命的一个基点,而乐观向上的品质,更是她创造奇迹的源泉和亮点。
作者虽写了“假如”中的三天时间,但却展示了自己最突出的精神品质。
联系到第一天她最想看到自己教师的愿望,可以认为,海伦•凯勒的内心世界里充满着真挚友爱和乐观的情怀。
3.作者在文章中多次提到了“有视力的人”对诸多“奇观”的“忽略”,如何理解其中所要表达的感情?怎样认识海伦•凯勒心中的“奇观”?探究学习:在节选部分中,有7个地方提到了“有视力的人”,这中间有善意的批评,也有真诚的规劝。
提醒有健全的五官和四肢的人,要意识到这种天赋的可贵。
要充分利用眼睛和其他感官,感受生活的美好,做幸福的人,充实地活着。
这种情感是真挚的,是关爱的。
海伦•凯勒说,“由黑夜变成白天”是“奇观”,这对正常视力的人来说,如果不会感到“激动人心”,似乎还可以理解。
但对于历史和艺术的“奇迹”和巧夺天工的纽约塔,人们的眼睛也“看不见这壮美的奇观”,这确实是我们每个身体正常的人要进行反省的。
我们是不是对生活缺少了必要的欣赏,必要的热情和美感。
4.“有些场面是令人愉快的,让你内心喜悦,可有些情景却使你感到悲哀和忧郁。
对后者我也不会闭上眼睛,因为它们毕竟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对它们闭上眼睛就等于紧锁心灵,禁锢思想。
”怎样理解这段话?海伦•凯勒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探究学习:作者在游览整个城市时,要到花园大街去,到贫民区去,到工厂去,到孩子们玩耍的公园去。
“对于欢乐和悲哀,我总是睁大眼睛去关心。
”一个残疾人,本应该让世人同情、关怀,但她却同情、关怀别人,表达了海伦•凯勒对世人的博爱襟怀。
从她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最美好的心灵和最善良的天性。
海伦•凯勒让人们不要对“悲哀和忧郁”闭上眼睛,就是要直面现实、直面人生。
尽管她善良,但她并不回避世间的阴暗和痛苦;她客观、冷静,具有坚韧不拔的性格和直面抗争的勇气,这也是她另外一个突出的精神品质。
5.“假如”是一种假想,从海伦•凯勒的实际情况来看是不可能实现的,如何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见、所闻和所感的真实性和感染力?文章朴素的表达方式对体现真实性有什么作用?探究学习:这是把文章的内容和形式结合起来进行设计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把“假想”和“真实”要统一起来认识,使学生更加理解“假如”的真实性和感染力,同时领会作者运用“假如”这种构思所特有的表达效果。
尽管她的描述和现实生活不尽一致,比如,对阳光的描写等都有些想像的色彩,但并不影响读者的介入和共鸣。
特别是作者丰富的想像(全文都是想像出来的),更让人感受到她丰富的内心世界,那种无法体验的渴望,不可遏止的追求,甚至“假想”的内容有了出入,更会让人产生特殊的感动。
全文都是想象出来的,活动是虚构的。
全凭触觉感知世界的作者,对活生生的感性世界了解很少,但作者偏是虚构她不能看到或听到的那些场景和事情。
没有丰富的想象是做不到的,没有内心世界的美好善良,没有对生活的热爱,和那些崇高伟大的精神,更是难以做到的。
从想象中,我们更真切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不像其他散文那样比较注意技巧方法,比较善于运用修辞来表情达意。
作者大多采用白描的手法,直白地写自己的感情、心声,直白地写自己的内心世界,全篇都是家常话,既与坦诚、真挚的内心活动相适应,又有感染人、鼓舞人的神奇力量,这是独特的朴素美。
6、拓展:(1)如何写好“假如”类文章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收集一些“假如”类文章,比如“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假如时光可以倒流”、“假如我失去三天光明”等,作为研究的基本材料。
(2)归纳总结法:结合本篇课文的特点,让学生掌握“假如”类文章在内容想像和表达方式上的一些技巧。
如:充分展示想像能力;充分张扬个性,表现向上的思想和情感等。
(2)生命活力焕发的秘诀——走近中国“海伦•凯勒”的老师。
提示:海伦•凯勒的成长和成功离不开她的老师,被誉为中国的“海伦•凯勒”的周婷婷,她的成才同样也因为有一个好老师,她的父亲——周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