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18学年高中语文第7课诗三首练习含解析新人教必修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练习:第7课+诗三首+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练习:第7课+诗三首+Word版含答案

第7课诗三首(一)1.下列加粗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青青子衿(jīn)呦呦(yāo)鹿鸣越陌(mài)度阡B.鼓瑟吹笙(shēng)绕树三匝(zā)暧(āi)暧远人村C.羁(jī)鸟恋旧林狗吠(fèi)深巷中久在樊(fán)笼中D.守拙(zuó)归园田周公吐哺(bú)榆柳荫(yìn)后檐2.下列词句书写错误的一组是()A.月明星稀误落尘网中鸡鸣桑树颠B.我有嘉宾长路漫浩浩池鱼思故渊C.譬如朝露兰泽多芳草桃李罗堂前D.契阔谈讌复得反自然少无适俗韵3.下列加粗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长路漫浩浩漫:广阔无尽的样子B.枉用相存存:生存C.守拙归园田守拙:守住愚拙,这是谦虚的说法。

D.契阔谈讌契阔:聚散,这里有久别重逢的意思。

4.下列各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感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应饮酒作歌及时行乐。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达了诗人仰慕天下贤士,思念之情绵绵不断。

C.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从小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来喜爱山川田园间的生活。

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彼此心同而身处两地,忧伤将伴随我们到老。

5.下列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是十分突出的,独特的抒情艺术风格,使这些作品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早期抒情诗的典范。

B.《短歌行》是曹操的作品,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有创造性,气魄雄伟,情调苍凉悲壮。

C.《归田园居》的作者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我国诗歌史上“山水田园”诗风的开创者。

D.建安时代的诗文内容充实,感情充沛,被后人尊为典范,称“建安风骨”。

阅读《短歌行》,回答问题。

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唯有杜康..这里代指酒B.青青子衿.衣领C.鼓.瑟吹笙弹奏D.山不厌.高厌恶E.周公吐哺..吐出口中正在咀嚼的食物,指中途停止吃饭阅读《归田园居》,回答问题。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大题精做07 诗三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大题精做07 诗三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大题精做07 诗三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诗三首【2016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人古体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

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拟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

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了新变。

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

一般说来,较之魏晋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拟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那么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表达事件,刻画人物,铺捧场景,生发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

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

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那么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那么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

所以明代风格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

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选诗序》〕,那就太过分了。

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局部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子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变,可以略睹焉〞〔《古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

倒是明末许学夷在《诗源辩体》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

高中语文重难点第七课诗三首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重难点第七课诗三首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诗三首》【重点列表】重点名称重要指数重点1概括诗歌的内容☆☆☆☆☆重点2 意象、意境、情感☆☆☆☆☆【重点详解】重点1:概括诗歌内容【要点解读】概括诗歌的画面要求对诗歌的内容进行概括,主要包括找到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对诗歌的画面进行简要的描述,概括诗歌创设的意境特征以及蕴含的情感。

【考向】概括诗歌内容【例题】《短歌行》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分别表达什么情感?【答案】第一层:从“对酒当歌”到“唯有杜康”,作者借酒抒情,以悲凉的情感感慨时光易逝,人生短暂。

第二层:从“青青子衿”到“鼓瑟吹笙”,抒发对贤才的渴望,表明自己对嘉宾的礼遇。

第三层:从“明明如月”到“心念旧恩”,继续写对人才的渴望,写“忧思”的原因。

第四层:从“月明星稀”到“天下归心”,表明自己虚心纳士,竭尽诚心的态度。

诗歌的第一层表达了诗人感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情感。

从诗歌的后面三层的意思来看,作者想表达倾诉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为完成统一大业而不遗余力的真诚态度。

【名师点睛】概括诗歌画面的内容是诗歌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首先描述画面的内容,然后概括意境特征,一般为“通过……等景物,描绘出一幅……(意境特征)+时令+地点图景。

有时后面在加上情感。

【对点练习】《归园田居》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分别表达什么情感?重点2:意象、意境、情感【要点解读】1什么是意象?意象,就是表意之象,即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

通俗的说,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生活外在景象与诗人内在情思的统一,是包含着作者情感的物象。

而对于古典诗歌而言,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和物。

2.什么是意境意境,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歌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即诗中“意”与“境”的和谐统一。

“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

3.意境与意象的区别: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练习:第7课+诗三首+Word版含答案.doc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练习:第7课+诗三首+Word版含答案.doc

第7课诗三首(一)1.下列加粗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青青子衿(jīn)呦呦(yāo)鹿鸣越陌(mài)度阡B.鼓瑟吹笙(shēng)绕树三匝(zā)暧(āi)暧远人村C.羁(jī)鸟恋旧林狗吠(fèi)深巷中久在樊(fán)笼中D.守拙(zuó)归园田周公吐哺(bú)榆柳荫(yìn)后檐2.下列词句书写错误的一组是()A.月明星稀误落尘网中鸡鸣桑树颠B.我有嘉宾长路漫浩浩池鱼思故渊C.譬如朝露兰泽多芳草桃李罗堂前D.契阔谈讌复得反自然少无适俗韵3.下列加粗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长路漫浩浩漫:广阔无尽的样子B.枉用相存存:生存C.守拙归园田守拙:守住愚拙,这是谦虚的说法。

D.契阔谈讌契阔:聚散,这里有久别重逢的意思。

4.下列各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感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应饮酒作歌及时行乐。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达了诗人仰慕天下贤士,思念之情绵绵不断。

C.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从小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来喜爱山川田园间的生活。

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彼此心同而身处两地,忧伤将伴随我们到老。

5.下列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是十分突出的,独特的抒情艺术风格,使这些作品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早期抒情诗的典范。

B.《短歌行》是曹操的作品,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有创造性,气魄雄伟,情调苍凉悲壮。

C.《归田园居》的作者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我国诗歌史上“山水田园”诗风的开创者。

D.建安时代的诗文内容充实,感情充沛,被后人尊为典范,称“建安风骨”。

阅读《短歌行》,回答问题。

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唯有杜康..这里代指酒B.青青子衿.衣领C.鼓.瑟吹笙弹奏D.山不厌.高厌恶E.周公吐哺..吐出口中正在咀嚼的食物,指中途停止吃饭阅读《归田园居》,回答问题。

2017-2018年语文必修2练习:第二单元7诗三首 含解析 精品

2017-2018年语文必修2练习:第二单元7诗三首 含解析 精品

7*诗三首魏晋名士、魏晋风骨值得我们去尊重去仰视。

他们不追求名利和荣华富贵,不为五斗米折腰,不在权贵面前奴颜媚骨,不随大流博得世俗的赏识;他们有宏大的理想,即便悲哀、消沉,心中也永不放弃,他们用文人的责任和骨气竭力实现自己的理想,这种风骨、这种精神,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时常会让我们感动回味……夏的夜很是漫长,屋内有些烦闷便掩上门来到楼下。

静坐喷泉旁边,看到孩子们欢快地嬉戏,很是羡慕。

我们已经过了那个童真无邪的年代了,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随心所欲了。

不同的年龄阶段,赋予我们不同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一位非常重要的诗人。

他被尊称为隐逸诗人之宗,而且开创了田园文学这一文学潮流。

他的诗文充满了田园气息,他的名士风范和对生活简朴的热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文人,乃至整个中国文化都深受其影响。

陶渊明的诗文代表了“人的觉醒”,也就是说,人不光要有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也非常重要。

当我们再次念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的诗句的时候,便感到了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自由与舒展。

我们熟知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骨气,我们熟知他“归隐田园”的志趣,我们熟知他“无拘无束,自然悠闲”的追求,熟知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平静心地。

“人不能光靠吃米活着”,巴金老先生如是说。

“你有两个铜板,请用一枚来买一朵玉兰花”,外国先贤如是说。

这一切都表明着一个道理:人不光要有物质生活,更重要的是精神生活。

是的,追求物质无可厚非,可是莫忘了高尚你的精神。

[适用话题]可用于“本真”“淡泊人生”“高洁”“追求”“气节”“尊严”“选择”“放弃与获得”“骨气”“诗意的生活”“志趣”“境界”“节操”“出世”“入世”“政治与文学”等写作话题。

【课外运用】示例一:于文章无甚解,会意此心,浮华洗尽;得山水有清音,就荒三径,归去来兮。

掬一捧月色,幽然凝成暗夜的菊香;引两袖清风,悄然拂醒南山的晨光。

透过隽永秀逸的文字,依稀地看到了你的面庞。

我和你一样有着田园的向往,于是,在夕阳的余晖下,为你颂下一篇文章。

高中语文第7课诗三首同步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第7课诗三首同步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绝密★启用前第7课 诗三首一、知识积累与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每对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 .三匝./.咂.摸 譬.如/媲.美 衣衿./矜.持 B .吐哺./果脯. 契.阔/锲.刻 阡.陌/歼.灭 C .掇.取/啜.泣 樊笼./葱茏. 忧.思/效尤.D .荫.庇/榆阴. 废墟./长吁. 守拙./黜.免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越陌.度阡 陌:东西向的田间小路 B .何时可掇.掇:停止 C .枉.用相存 枉:枉驾 D .绕树三匝.匝:周、圈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采之.欲遗谁食野之.苹B.⎩⎪⎨⎪⎧忧伤以.终老何以.解忧C.⎩⎪⎨⎪⎧同心而.离居忍尤而.攘诟D.⎩⎪⎨⎪⎧所.思在远道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A .逆以煎.我怀B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C .高.余冠之岌岌兮D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5.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误落尘网中B .开荒南野际C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D .狗吠深巷中6.仿照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再续写两句。

对酒当歌,酒,被三滴泉水不停地润泽,朦胧中任岁月穿越了时空,依然能看到智者对酒当歌时的潇洒。

酒,让人在热烈、奔放与豪情中回味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时诗人的顾影自怜;回味着“酒酣胸胆尚开张”时文人的豪兴傲气;……如今,古时的佳酿已无处可寻,而佳酿制成的诗句,倒是历久弥香,愈发芳醇。

答: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南山”是陶渊明不经意间所见。

请对诗中“南山”之景展开合理想象,进行生动的描写,表达诗人的“悠然”之情。

(100字以内)答:二、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练】人教必修3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资料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琴弦.(xuán)宵柝.(tuò)未卜.(bǔ) B.晓.梦(xiǎo)惘.然(mǎnɡ) 虎旅.(lǚ)C.晓筹.(chóu) 马嵬.(wéi) 杜鹃.(juān)D.沧.海(cānɡ) 锦.瑟(jǐn) 贵妃.(fǐ)2.下列诗句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B.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枉然C.空闻虎旅传霄柝,无复鸡人报晓筹D.如何四季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3.品味下面诗句,选出下列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B.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C.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D.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锦瑟无端..五十弦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B.一弦一柱思华年..华年: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C.海外徒.闻更九州徒:空D.如何四纪..为天子四纪:四十年5.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及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一弦一柱思华年.. B.只是当时已惘然..C.望帝春心..卢家有莫愁..托杜鹃D.不及6.下列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千载谁堪伯仲..周遭在..间B.山围故国C.沧海..可到家..月明珠有泪D.犹及清明7.下列对诗句运用的修辞格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用典)B.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对偶、借代)C.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对偶)D.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拟人)8.李商隐的诗作晦涩难懂,诗意朦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作者在诗中大量地用典。

下列诗句中没有用典的一项是( )A.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7诗三首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7诗三首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7*诗三首1.作家作品《古诗十九首》是梁代《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

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

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曹操(155—220)字,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是三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和。

少机警,有权术,任侠放荡,不治行业。

年二十举孝廉,参加镇压黄巾起义,迁为济南相。

后起兵伐董卓,复击灭袁术、袁绍。

他实行“唯才是举”的政策,采取抑制豪强,限制兼并,广兴屯田等一系列较为进步的措施,终于统一了北方。

位至大将军、丞相,封魏王。

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曹操有很高的艺术修养。

他的乐府诗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

其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格调苍凉悲壮,有很高的艺术性。

他的以乐府古题写时事的作风对后来的新乐府诗有很大启示。

有《曹操集》。

《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长歌”“短歌”是指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

《短歌行》是曹操按旧题写的新辞,原作共两首,课文选的是第一首,是曹操的传世名篇之一。

陶渊明(365-427),一名,字元亮,世号。

浔阳柴桑(今九江西南)人。

(朝代)杰出的文学家。

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

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

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

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自称五柳先生)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讲义:第7课 诗三首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讲义:第7课 诗三首 Word版含答案

边留下自己的影子,你会明白教养就是面对生活中的苦与痛,能给自己一种放松。

你可以骑驴上东平,体验一下那种被李白称颂的“判竹十余日,一朝化风清”,你会领悟教养就是在潇洒的同时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

基础导学1.文学常识开启并繁荣建安文学者——曹操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作为军事家,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

他的诗歌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

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

他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招集当时的许多著名文人,集中在邺下,公宴唱和,形成一个文学集团。

曹操自己的文学路线和写作态度对于其他作家起着更具体的领导和倡导作用,促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

隐逸的田园诗人——陶渊明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谥号“靖节先生”。

东晋文学家。

浔阳柴桑人。

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

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小官,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

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去世以后,友人私谥为“靖节”,故后世称“陶靖节”;因曾任彭泽县令,后人又称为“陶彭泽”。

陶渊明是这一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的出现不仅成为中国士大夫精神的一个象征,而且在古典诗歌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他所开创的田园诗以及“平淡自然”的诗风,把诗歌艺术提高到一种美的至境,标志着汉魏以来古代诗歌所能达到的高度。

三国群雄,首推曹操。

文不如曹植,武不如吕布,谋不如孔明,工不如满宠……可是又有谁可以超过曹操,超过这位三国第一人?“吾任天下之智力”,曹操如是说。

_第7课 《诗三首》 习题练习一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第二单元

_第7课 《诗三首》  习题练习一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第二单元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第2单元第7课诗三首习题练习一(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面各句中,画线的词语解释准确的一项是()A.还顾望旧乡眷顾。

B.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拾取、采取。

C.越陌度阡,枉用相存礼遇。

D.少无适俗韵情趣,韵致。

2.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何以解忧B.慨当以慷C.不用,则以纸帖之D.今以蒋氏观之,犹信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乌鹊南飞B.榆柳荫后檐C.鼓瑟吹笙D.天下归心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是十分突出的,独特的抒情艺术风格,使这些作品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早期抒情诗的典范。

B.《短歌行》是曹操的作品,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有创造性,气魄雄伟,情调苍凉悲壮。

C.《归园田居(其一)》的作者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是我国诗歌史上“山水诗”的开创者。

D.建安时代的诗文内容充实,感情充沛,被后人尊为典范,称“建安风骨”。

5.下列句中画线的词,意思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①忧伤以终老②人生几何③譬如朝露④沉吟至今⑤枉用相存⑥开荒南野际⑦依依墟里烟⑧复得返自然A.①④⑥⑦B.②④⑤⑧C.①③⑥⑧D.②③⑤⑦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暧暧(ài)迢迢(tiáo)呦呦(yōu)B.机杼(zhù)羁鸟(jī)阡陌(qiān mù)C.擢升(zhuó) 吐哺(bǔ) 三匝(zhā)D.衣衿(jīnɡ)掇取(duō)脉脉(mò)二、语言表达7.请根据《涉江采芙蓉》中的诗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写一个场景。

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50个字。

8.翻译下列句子。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高中语文 第7课 诗三首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最新整理)

高中语文 第7课 诗三首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最新整理)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7课诗三首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7课诗三首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7课诗三首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7课诗三首1.下列各句书写正确的一组是()A.月明星稀误落尘网中鸡鸣桑树巅B.我有嘉宾长路漫浩浩池鱼思故渊C.僻如朝露兰泽多芳草桃李罗堂前D.契阔谈复得反自然少无适俗韵答案:B解析:A项“巅”应为“颠”;C项“僻”应为“譬";D项“反”应为“返”。

2.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契阔谈,心念旧恩B.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何以解忧?唯有杜康C.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答案:A解析:“厌"通“餍”,满足;“”通“宴",欢饮。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今我来思,雨.雪霏霏A.鸷鸟之不群.兮 B.乌鹊南.飞C.足以荣.汝身 D.夙兴夜.寐答案:A解析:A与例句均为名词作动词,B、D为名词作状语,C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4.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其他项读音、意义不同的是( )A.采之欲遗.谁B.留待作遗.施C.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D.路不拾遗.答案:D解析:A、B、C读“wèi”有“赠送”之意;D项读“yí”,意思是“遗失的东西"。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B.汝岂得自由..C.慨当以慷,忧思难忘..D.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答案:C解析:A项,古义:感情深厚;今义:齐心;B项,古义:自作主张;今义:不受拘束和限制;D 项,古义:多少;今义:研究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2(新课标)训练落实:第7课诗三首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2(新课标)训练落实:第7课诗三首含答案

训练落实篇1.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在人境造房A.结庐..地自偏精神超脱世俗B.心远..见南山安闲自得C.悠然..D.飞鸟相与.还互相参与【解析】应该是“一起,成群结队”.【答案】D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和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是()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B.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而离居,忧伤以终老C.同心..暮年,壮心不已D.烈士..【解析】A“多少”;C“感情深厚”;D“有理想有追求的人”。

【答案】B3.下列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是十分突出的,独特的抒情艺术风格,使这些作品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早期抒情诗的典范。

B.《短歌行》是曹操的作品,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有创造性,气魄雄伟,情调苍凉悲壮。

C.《归园田居》的作者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西晋时期著名诗人,我国诗歌史上“田园”诗风的开创者。

D.建安时代的诗文内容充实,感情充沛,被后人尊为典范,称“建安风骨”。

【解析】“西晋”应该为“东晋”.【答案】C4.对下列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新愁。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首诗的后两句是古来名句,被誉为“神韵无伦”,作者借景抒情,含蓄地表达出淡淡的乡愁.B.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殁,今日水犹寒。

-—这首诗写出诗人在易水想起当年荆轲壮别的场面,表达了对荆轲及其业绩的钦仰之情。

C.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排闼tà:推门而入)送青来。

——这首诗描写了山下农家初夏景色,“护田”“排闼”两句用拟人手法,把静景写得活灵活现。

D.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这是一首感情深挚的离别诗,后两句用夸张手法,直抒胸臆,表达了离别的痛苦.【解析】不是夸张手法,应该是借物写人。

【答案】D5.以下六首绝句分别描写了四季的景物。

按春夏秋冬分类正确的一组是()①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枝.②失群寒雁声可怜,夜半单飞在月边.无奈人心复有忆,今暝将渠俱不眠.③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 第7课 诗三首 含解析

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 第7课 诗三首 含解析

A.越陌.度阡陌:东西向田间小路B.何时可掇.掇:停止C.枉.用相存枉:枉驾D.绕树三匝.匝:周、圈答案:B解析:掇:拾取,采取。

3.选出与例句中的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例:对酒当.歌A.木兰当.户织B.安步当.车C.螳臂当.车 D.旗鼓相当.答案:A解析:A项与例句中的“当”都是“对着”之义;B项,当做;C项,阻挡;D项,相等。

4.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山不厌高,海不厌深B.但为君故,沉吟至今C.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答案:A解析:厌,通“餍”,满足。

5.下列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兰泽多芳草 B.乌鹊南飞C.暧暧远人村 D.何以解忧答案:D解析:A项,多,形容词用作动词,有很多;B项,南,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南;C项,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处;D项,无词类活用现象。

6.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开荒南野际A.何以解忧 B.狗吠深巷中C.鸡鸣桑树颠 D.桃李罗堂前答案:A解析:A项是宾语前置句,B、C、D项与例句都是介词结构后置句。

7.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B.对酒当歌,人生几何!C.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D.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答案:A解析:B项设问,C项比喻、对偶,D项互文。

8.下列诗句中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C.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9.又表达了诗人要招揽贤才、统一天下的壮志豪情,两种情感相互混杂,诗人的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少无适俗韵.(本性、气质)暧暧..远人村(昏暗,模糊)B.兰泽..多芳草(生有兰草的沼泽地)但.为君故(但是)C.何时可掇.(拾取,采取)契阔谈.(通“宴”)D.采之欲遗.谁(给予、馈赠)还顾..望旧乡(回顾,回头看)答案:B解析:但:仅,只是。

高中语文07诗三首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中语文07诗三首含解析新人教版

诗三首1.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谄谀(chán)稼穑艰难(sè)譬如(pì)如蚁附膻(shān)B.子衿(jīn)趾高气扬(zhǐ)堑壕(zhán)绕树三匝(zā)C.龃龉(jǔ)运筹帷幄(wò)羁鸟(jī)风声鹤唳(lì)D.谈(yàn)唾手可得(tuò)吐哺(bǔ)叽叽喳喳(chā)【答案】C【解析】A项,“谄”读chǎn;B项,“堑”读qiàn;D项,“喳”读zhā。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尔卜尔噬夙兴夜寐信誓旦旦雨雪霏霏B.鸷鸟不群芳泽杂揉屈心抑志欲盖弥彰C.踯躅不前情投意和窈窕无双藕断丝联D.同心离居越陌度阡譬如朝露守拙田园【答案】D3.下列画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同心而离居(指感情深厚)B.但为君故(但是)C.桃李罗堂前(罗列)D.暧暧远人村(昏暗,模糊)【答案】B【解析】“但”应解释为“只,只是”。

4.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B.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C.契阔谈䜩,心念旧恩D.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答案】C【解析】䜩,通“宴”。

5.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感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应饮酒作歌及时行乐。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达了诗人仰慕天下贤士,思念之情绵绵不断。

C.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从小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来喜爱山川田园间的生活。

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彼此心同而身处两地,忧伤将伴随我们到老。

【答案】A6.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的诗作,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

诗作具有曲终情显、含蓄动人的艺术风格。

钟嵘的《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

B.曹操,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他的诗歌以慷慨悲壮见称,《龟虽寿》《短歌行》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练习:第7课+诗三首+Word版含答案.doc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练习:第7课+诗三首+Word版含答案.doc

第7课诗三首(一)1.下列加粗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青青子衿(jīn)呦呦(yāo)鹿鸣越陌(mài)度阡B.鼓瑟吹笙(shēng)绕树三匝(zā)暧(āi)暧远人村C.羁(jī)鸟恋旧林狗吠(fèi)深巷中久在樊(fán)笼中D.守拙(zuó)归园田周公吐哺(bú)榆柳荫(yìn)后檐2.下列词句书写错误的一组是()A.月明星稀误落尘网中鸡鸣桑树颠B.我有嘉宾长路漫浩浩池鱼思故渊C.譬如朝露兰泽多芳草桃李罗堂前D.契阔谈讌复得反自然少无适俗韵3.下列加粗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长路漫浩浩漫:广阔无尽的样子B.枉用相存存:生存C.守拙归园田守拙:守住愚拙,这是谦虚的说法。

D.契阔谈讌契阔:聚散,这里有久别重逢的意思。

4.下列各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感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应饮酒作歌及时行乐。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达了诗人仰慕天下贤士,思念之情绵绵不断。

C.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从小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来喜爱山川田园间的生活。

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彼此心同而身处两地,忧伤将伴随我们到老。

5.下列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是十分突出的,独特的抒情艺术风格,使这些作品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早期抒情诗的典范。

B.《短歌行》是曹操的作品,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有创造性,气魄雄伟,情调苍凉悲壮。

C.《归田园居》的作者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我国诗歌史上“山水田园”诗风的开创者。

D.建安时代的诗文内容充实,感情充沛,被后人尊为典范,称“建安风骨”。

阅读《短歌行》,回答问题。

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唯有杜康..这里代指酒B.青青子衿.衣领C.鼓.瑟吹笙弹奏D.山不厌.高厌恶E.周公吐哺..吐出口中正在咀嚼的食物,指中途停止吃饭阅读《归田园居》,回答问题。

高中语文 第7课 诗三首 第1课时同步练习(含解析)语文版必修4 (2)

高中语文 第7课 诗三首 第1课时同步练习(含解析)语文版必修4 (2)

第7课 诗三首 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单音字 ①幽并.游侠儿( ) ②楛.矢( ) ③飞猱.( ) ④勇剽.( ) ⑤豹螭.( ) ⑥羽檄.( ) ⑦连翩.( ) ⑧譬.如( ) ⑨子衿.( ) ⑩呦呦.( ) ○11鼓瑟.( ) ○12可掇.( ) ○13越陌.度阡.( ) ○14契.阔谈讠燕 · ( ) ○15三匝.( ) ○16吐哺.( ) ○17羁.鸟( ) ○18守拙.( ) ○19暧暧.( ) ○20墟.里( ) (2)多音字①露⎩⎪⎨⎪⎧露.水( )露.马脚( ) ②的⎩⎪⎨⎪⎧的.确( )好的.( )③散⎩⎪⎨⎪⎧散.发( )散.文( ) ④少⎩⎪⎨⎪⎧少.年( )缺少.( )2.辨形组词(1)⎩⎪⎨⎪⎧ 侠( )陕( ) (2)⎩⎪⎨⎪⎧ 揉( )猱( ) (3)⎩⎪⎨⎪⎧ 籍( )藉( )(4)⎩⎪⎨⎪⎧衿( )矜( )(5)⎩⎪⎨⎪⎧暧( )暖( )(6)⎩⎪⎨⎪⎧恋( )峦(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连翩..西北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扬声沙漠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宿昔秉.良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控弦破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狡捷过.猴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名编壮士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对酒当.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鼓.瑟吹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枉.用相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绕树三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山不厌.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少无适.俗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开荒南野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方.宅十余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暧暧..远人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依依..墟里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久在樊笼..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整体感知1.梳理文言知识(1)通假字①契阔谈讠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扬声沙漠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狡捷过猴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鸡鸣桑树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山不厌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古今异义①复得返自然..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人生几何..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性命安可怀.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视死忽.如归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明明..如月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依依..墟里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词多义①当⎩⎪⎨⎪⎧对酒当.歌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北邀当.国者相见 当.是时也②适⎩⎪⎨⎪⎧少无适.俗韵 适.彼乐土 始适.还家门 处分适.兄意 削足适.履 而吾与子所共适.③以⎩⎪⎨⎪⎧何以.解忧 慨当以.慷 足以.荣汝身 以.此下心意(4)词类活用 ①对酒当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鼓.瑟吹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乌鹊南.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天下归.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守拙.归园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虚室有余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去日苦.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言句式 ①何枝可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何以解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梳理文本结构二、深层探究3.有人认为《短歌行(其一)》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两句诗是说应当“及时行乐”,统览全诗,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4.《白马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塑造少年英雄形象的?试结合作者身世,说说诗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专题07 诗三首-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必修2 含解析 精

专题07 诗三首-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必修2 含解析 精

第二单元第7课 诗三首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谄谀(chán) 稼穑艰难(sè) 譬如(pì) 如蚁附膻(shān) B .子衿(jīn) 趾高气扬(zhǐ) 堑壕(zhán)绕树三匝(zā)C .龃龉(jǔ) 运筹帷幄(wò) 羁鸟(jī) 风声鹤唳(lì)D .谈(yàn)唾手可得(tuò)吐哺(bǔ)叽叽喳喳(chā)【答案】C【解析】A 项,“谄”读chǎn;B 项,“堑”读qiàn;D 项,“喳”读zhā。

2.下列各项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何时可掇 掇:拾取,采取B .性本爱丘山 性:天性,本性C .少无适俗韵 适:迎合D .枉用相存存:保存【答案】D【解析】存:问候,怀念。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 .⎩⎪⎨⎪⎧采之.欲遗谁食野之.苹B .⎩⎪⎨⎪⎧忧伤以.终老何以.解忧 C .⎩⎪⎨⎪⎧同心而.离居忍尤而.攘诟D .⎩⎪⎨⎪⎧所.思在远道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答案】D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A .逆以煎.我怀B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C .高.余冠之岌岌兮D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答案】A【解析】A项与例句一样,为动词的使动用法;B项,名词做状语;C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D项,名词做动词。

5.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山不厌高,海不厌深B.但为君故,沉吟至今C.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答案】A【解析】厌,通“餍”,满足。

6.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误落尘网中B.开荒南野际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D.狗吠深巷中【答案】C7.下列关于修辞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涉江采芙蓉”中的“芙蓉”,按江南民歌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暗关“夫容”,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含蓄蕴藉,余味隽永。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7课诗三首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20171028363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7课诗三首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20171028363

第07课诗三首·知识概览·【作者简介】《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文选》。

刘勰的《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

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外建武功,内兴文学”,在北方形成了一个文学中心,习惯上称“建安文学”。

其文清峻通脱。

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上。

他的诗多是乐府歌词,朴实无华,感情深挚,气韵沉雄,诗风苍凉悲壮。

代表作品:《龟虽寿》《蒿里行》《步出夏门行》。

陶渊明(365—427),中国晋宋时期文学家。

一名潜,字元亮。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时官时隐,举棋不定。

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毅然辞官归隐。

陶渊明的创作包括诗歌和文章两大部分,而以后期的诗歌成就为最高。

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

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也最高。

代表作品:《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饮酒》《五柳先生传》。

【重点理解】通假字词类活用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作状语,向南)榆柳荫后檐(名词作动词,遮蔽)守拙归园田(形容词作名词,愚拙的本性)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名词作动词,弹奏)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使动用法,使……归顺)去日苦多(意动用法,以……为苦)古今异义同心而离居古义:指感情深厚。

今义:齐心。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古义:内心。

今义:跟四周、上下或两端的距离相等的部分。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古义:多少。

今义:几何学。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古义:明亮的样子。

今义:副词,表示显然如此。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古义:轻柔而缓慢地飘升。

今义:留恋,不忍离开。

复得返自然 古义:田园生活,自然的本性。

今义:自然界;理所应当的。

一词多义还顾望旧乡 (动词,回头看)顾{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动词,顾惜,顾念))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动词,探问,拜访) 采之欲遗谁 (动词,送给)遗{以光先帝遗德 (形容词,遗留的))少无适俗韵 (动词,迎合)适{处分适兄意 (动词,依照))始适还家门 (动词,出嫁) 守拙归园田 (动词,回到)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使动用法,使……归{不图子自归 (动词,回娘家)) 归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动词,对着)不久当归还 (副词,必定,一定)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动词,把守))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动词,对等,比得上)存{救亡图存(动词,生存))求大同,存小异(动词,保留)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动词,存有)2文言特殊句式何以解忧?(宾语前置句)误落尘网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诗三首1.下列各句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A.月明星稀误落尘网中鸡鸣桑树巅B.我有嘉宾长路漫浩浩池鱼思故渊C.僻如朝露兰泽多芳草桃李罗堂前D.契阔谈复得反自然少无适俗韵答案:B解析:A项“巅”应为“颠”;C项“僻”应为“譬”;D项“反”应为“返”。

2.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契阔谈,心念旧恩B.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何以解忧?唯有杜康C.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答案:A解析:“厌”通“餍”,满足;“”通“宴”,欢饮。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今我来思,雨.雪霏霏A.鸷鸟之不群.兮 B.乌鹊南.飞C.足以荣.汝身 D.夙兴夜.寐答案:A解析:A与例句均为名词作动词,B、D为名词作状语,C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4.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其他项读音、意义不同的是( )A.采之欲遗.谁B.留待作遗.施C.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D.路不拾遗.答案:D解析:A、B、C读“wèi”有“赠送”之意;D项读“yí”,意思是“遗失的东西”。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B.汝岂得自由..C.慨当以慷,忧思难忘..D.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答案:C解析:A项,古义:感情深厚;今义:齐心;B项,古义:自作主张;今义:不受拘束和限制;D项,古义:多少;今义:研究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6.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存:保存B.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韵:韵律,节奏C.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掇:拾取,采取D.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当:应当答案:C解析:A.存:问候,怀念;B.韵:本性、气质;D.当:对着。

7.文学文化常识填空。

(1)《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些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________的《________》。

(2)陶渊明,一名________,字________,号五柳先生,东晋田园诗人,《饮酒》是其名篇之一,其中的名句:“采菊东篱下,________。

”(3)曹操,即魏武帝,字________,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三国时________家、军事家、诗人。

《短歌行》是其名篇之一,其中的名言警句:“________,海不厌深。

”(4)文学史上的“三曹”指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他们都是建安诗坛的代表诗人。

建安时代的诗文内容充实,感情充沛,被后人尊为典范,称“________”。

答案:(1)萧统《文选》(2)陶潜元亮悠然见南山(3)孟德政治山不厌高(4)曹操曹丕曹植建安风骨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涉江采芙蓉》写主人公还顾张望、感情痛苦到极点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涉江采芙蓉》写主人公担忧此生不能与心爱的人相守相聚,黯然神伤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操在《短歌行》中借《诗经》中的句子表达了自己对人才的渴望。

这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短歌行》中劝说那些有才能的人赶快择主而事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5)《归园田居(其一)》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田园和自由的向往,这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归园田居(其一)》揭示陶渊明辞官归隐的根本原因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2)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5)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6)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一)阅读《涉江采芙蓉》一诗,完成9~10题。

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9.对该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写自己在一个幽静清美的环境中采摘芙蓉即荷花,以引起下文贻赠远人之念。

B.“采之欲遗谁”中的“遗”读wèi,是馈赠的意思。

古人有采摘香花赠予相亲之人的习俗。

C.“所思在远道”,所思念的人尚在远地,表现了对远方游子的思念和悲慨之情。

D.“同心而离居”五字,说出了社会中长期存在的人生遗憾,也表现了主人公思乡怀人的真挚之情。

答案:C解析:“所思在远道”指所思念的人在旧乡,表现的是游子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10.《涉江采芙蓉》一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人物的凄清心境?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此诗采用了反衬的手法来表达人物的凄清心境。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作者营造了一个美好、欢乐的情境。

在此热闹的情境之下,突然情绪一转,发出了“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的感叹,为下面表达诗中人物的孤独寂寞之感张本。

开头两句极写美好、欢乐,正是欲以乐景衬哀情,这是此诗表现人物凄清心境的独特之处。

(二)阅读《短歌行》完成11~12题。

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第一节“对酒当歌”四句诗,妙用比喻,突出了短句的精髓,展示了一种时间不等人的急迫境界,蕴含着促人及时努力的意思。

B.“青青子衿”一节,袭用了《诗经》成句,但不见斧凿之痕,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识的人。

C.“越陌度阡”意指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

“阡”,东西向的田间小路;“陌”,南北向的田间小路。

D.最后一节,引用“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作比,展示了作者礼遇贤才、认为贤才多多益善的博大胸怀。

引用“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用心二:一是自勉,二是点明题意。

E.本诗主要表达了求贤若渴的思想,这与当时曹操的思想是不一致的,实际上曹操嫉贤妒能,如杀死杨修就是实际情况。

答案:CE在,喜悦。

他把平常的农村景物饶有兴致地写入诗中,而这些景物一经入诗,便和他的感情相互交融,相互生发,构成一个完整的诗境。

15.请参照示例形式,为曹操或陶渊明写一则人物短评。

示例:屈原——世人皆醉,唯你独醒。

尘世昏暗,万马齐喑,而君秉持高洁,疏离邪恶,壮志可与日月争光。

于是,孤独成为一种伟大的情感;于是,死亡成为一种唯美的跨越。

自你归去,汨罗江畔的墨香和正气弥漫了千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曹操——三国群雄,首推曹操。

文不如曹植,武不如吕布,谋不如孔明……可是又有谁可以超过曹操,超过这位三国第一人,原因何在?“吾任天下之智力”,曹操如是说。

吾无才,天下之才皆我之才,凭着超凡的政治才能,曹操在三国舞台上独领风骚。

(2)陶渊明——他捧着一把菊花走来,带来一阵天人合一的哲学清香。

背离庙堂之高,他选择江湖之远,选择了自然的恬适和舒畅。

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他追求“阡陌交通,落英缤纷”的意境。

他绽放了发自内心的那份自然,并且馨香久远。

解析:首先分析所给例句的特点,再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对象进行仿写。

仿写时既要追求形似,也要追求神似。

本题要关注反问句式,引用准确,评述恰当,句式相同。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分数________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4分)( )A.⎩⎪⎨⎪⎧ 采之.欲遗谁呦呦鹿鸣,食野之.苹B.⎩⎪⎨⎪⎧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何以.解忧 C.⎩⎪⎨⎪⎧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忍尤而.攘诟 D.⎩⎪⎨⎪⎧ 所.思在远道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答案:D解析:D 项放在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词组。

A 项代词,代“芙蓉”/助词,的;B 项连词,相当于“而”/介词,凭借、依靠;C 项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并列,和。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4分)( )A.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B.同心而.离居屈心而.抑志兮C.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请息交以绝.游D.少无适.俗韵始适.还家门答案:C解析:C项“绝”都当“断绝”讲。

A项第一个“相”意思是“互相”,第二个“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B项第一个“而”表转折关系,第二个“而”表并列关系;D项第一个“适”意思是“迎合”,第二个“适”意思是“出嫁”。

3.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依依..(模糊不清的样子)..(轻柔而缓慢地飘升) 暧暧B.三匝.(周,圈) 越陌.度阡.(陌,南北向的田间小路;阡,东西向的小路)C.山不厌.高(满足) 俗韵.(本性,气质)D.漫浩浩..(形容无边无际) 何时可掇.(拾取,采取)答案:B解析:陌,东西向的田间小路;阡,南北向的小路。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4分)( )A.去.日苦多(逝去的) 池鱼思故.渊(旧,原来的)少无适俗韵.(韵律) 羁.鸟恋旧林(束缚)B.契阔谈.(通“宴”)悠悠..我心(悠闲)方.宅十余亩(方圆,周围) 榆柳荫.后檐(遮蔽)C.老大徒.伤悲(徒然,白白地) 焜黄华叶衰.(衰败)暧暧..远人村(模糊不清的样子) 还顾.望旧乡(回头看)D.山不厌.高(嫌恶) 绕树三匝.(周,圈)周公吐哺.(哺育) 误落尘网..中(比喻官场)答案:C解析:A.韵:天性,本性;B.悠悠:长久的样子;D.哺:食物。

5.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4分)( )A.陶渊明洁身自好....,他毅然决然告别龌龊的官场,欣然回到自己向往已久的田园,过起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生活。

B.《求贤令》是东汉末年军事家、文学家曹操的一篇散文,文章以开国中兴的历史经验,总结人才的重要,表达了他求贤若渴....的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