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初三化学上学期燃烧和灭火
讨论:
燃烧的条件:
根据燃烧的条件推论灭火的原理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要的 最低温度(着火点)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人工降雨灭火)
2、隔绝氧气(或空气)(灭火器)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 物品隔离(灭火隔离带)
想想议议: 下列是一些灭火的实例,试分析其灭火的原理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 可用锅盖盖灭; 清除可燃物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课题1:燃烧和灭火
思考:什么是燃烧呢?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 活动与探究:
实验一
禾
红磷
实验二
实验三
铜片上白磷燃烧了,铜片的红磷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热水中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了
红磷在加热的条件下燃烧了
燃烧条件: (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灭火原理: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4、为什么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柴? 6、说明灭火方法,理由:
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
燃烧
灭火 原理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要的 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2.燃烧的 条件:
1.燃烧的定义: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为什么煤炉火用扇子越扇越旺,而烛火用扇子一扇就灭? 由于煤炉的着火面积大,用扇子扇,空气流动带走热量但温度没有降到着火点以下,相反却提供了氧气,所以煤炉火用扇子越扇越旺.而烛火的着火面积小,用扇子扇,空气流动带走热量,使周围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如果打开门窗,火反而烧得更旺,为什么? 因为打开门窗,会使室内空气流通,为燃烧提供更多的氧气,燃烧会更旺。
鲁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全一册化学第六单元第一节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1.情感态度方面: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注重安全意识,增强防火意识。
2.价值观方面:通过学习燃烧与灭火的知识,使学生认识到燃烧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了解灭火对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燃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环境的影响,从而树立绿色化学的理念。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于化学反应、实验操作等方面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燃烧与灭火这一章节内容充满好奇心,但可能对燃烧的原理、灭火的方法等理解不够深入。此外,学生在实验操作、观察分析、团队合作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不一,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关注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4.搜集有关燃烧与灭火的科普文章、视频等资料,与同学分享,相互学习,拓宽知识面。
5.家长辅助任务:请家长协助学生了解家庭火灾逃生路线、灭火器材的存放位置及使用方法,提高家庭防火意识。
作业布置原则:
1.针对性:作业内容紧密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巩固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层次性: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教学评价: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实验操作、问题回答、小组讨论等,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实验报告、期中/期末考试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
4.教学拓展:
在学科知识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类型等概念,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然而,燃烧与灭火涉及到能量转化、灭火器材使用等新知识点,学生可能对这些内容感到陌生,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概括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概括燃料及其应用第一节 燃烧和灭火一、燃烧⏹ 定义:通常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探究燃烧的条件(本实验要在通风橱或抽风设备下进行): 【实验操作】a. 如右图(1),在500mL 的烧杯中注入400mL 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b. 如右图(2),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a.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
b. 白磷在水下燃烧。
【实验分析】如右图(1)。
①与②对比,说明:物质是否发生燃烧与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温度有关。
①与③对比,说明:物质是否发生燃烧与是否与氧气(空气)接触有关。
③与图(2)对比,再次说明:燃烧必须有氧气(空气)。
【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 通风橱是一种不完善的尾气处理装置,若改进上述实验,可将红磷和白磷装入密闭的容器内(还要套一个气球),这样便于进行尾气处理。
⏹燃烧的条件:① 可燃物;②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 温度达到着火点。
【注意事项】① 着火点不是固定不变的。
对固体燃料来说,着火点的高低跟表面积的大小、颗粒可惜的粗细、导热系数的大小等都有关系。
② 并非所有的燃烧都需要氧气,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
③ 只有三个条件全部满足,燃烧才能发生。
⏹ 自燃: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
二、灭火⏹灭火的原理:①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② 隔绝氧气(空气);③ 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使其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注意事项】① 着火点是可燃物着火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不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② 在燃烧的三个条件中,只需破坏一个条件就可以使燃烧停止。
《燃烧与灭火》教学课件(鲁教版(五四制))
①用CO2气体灭火。 ②木材着火时,用水扑灭。 ③炒菜时油锅中的油着火, 用锅盖盖灭。 ④扑灭森林火灾时,将大火 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⑤用嘴吹灭蜡烛。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几 种 常 用 的 灭 火 器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逃 生 自 救 常 识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二、促进燃烧的方法
第1节 燃烧与灭火
内容提要
1
灭火的原理
2
促进燃烧的方法
3
爆炸是如何产生的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方法分析,学会从 化学反应角度认识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2、通过对乙炔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条件的探究, 知道促进燃烧的方法; 3、知道爆炸产生的原因,了解防爆炸的措施。
❖火的使用标志着人类文明的伟大进 步
工人师傅进行金属切割或金属焊接时使用氧炔焰, 是乙炔(C2H2) 跟氧气产生氧化反应的火焰。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乙炔的充分燃烧与不充分燃烧
通过调节乙炔和氧气进气阀门,可以改变 两种气体的比例,从而控制氧炔焰的温 度。 当氧气的用量相对于乙炔不足时,乙炔不充分 燃烧,生成炭黑(或一氧化碳)和水;当氧气足 量时,就产生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分析以下的促进可燃物燃烧的原理
1.增大氧气浓度; 2.增大可燃物与 氧气的接触面积。
①工厂烧锅炉用的煤通常要加工成粉末状; ②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汽缸; ③用煤炭烧锅炉时,要用鼓风机不断往锅 炉中鼓入空气; ④家庭用的煤通常要加工成蜂窝煤; ⑤在空气中加热铁丝时,铁丝不会产生燃 烧,如果在纯氧气中加热铁丝,它就会火 星四射,剧烈燃烧 。
小结
灭火的原理
1.要有可燃物。 2.要有氧气(或空气)。 3.温度要到达可燃物的 着火点。
6.1 燃烧与灭火课件 (共32张PPT)(2024)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通过探究我们知道,物质跟氧气发生的燃烧反应必须同时 满足如下三个条件才能发生:
(1)物质本身是可燃的(可燃物); (2)可燃物与充足的氧气接触; (3)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通常所说的燃烧,都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化 反应。虽然不同可燃物的着火点各不相同,燃烧时产生的现 象也不完全一样,但都有氧气参加,并且反应都会伴有发光、 放热的现象。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四、爆炸是如何发生的
你见过爆炸的场面吗?在露天的空地上引燃少量火药粉末 不会发生爆炸,爆竹里只有少量火药,却为什么会爆炸?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氢气的燃烧和爆炸
将一个塑料瓶的瓶底剪下,在瓶塞处插入 一根带有止水夹的尖嘴玻璃管。用排水法集满 纯净的氢气后,将塑料瓶移出水面,固定在铁 架台上。打开止水夹,在尖嘴处点燃氢气。观 察现象。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增大氧气的浓度或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都能 促进可燃物燃烧。
常用燃料的主要组成元素是碳。在氧气供给充足时,燃 料中的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若氧气供给不足,碳燃 烧不充分,生成一氧化碳。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此外,在高温下,炽热的木炭也可使二氧化碳转变成一氧化碳。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从钻燧取火到冶炼金属,从工业革命时代蒸汽推动的滚滚 车轮,到信息时代新型燃料推动的飞天神舟,人类从认识火、 利用火,到控制火、改造火,每前进一步都有非比寻常的意义。 只有不断深化和拓展对火的认识,才能有力地驾驭和利用火, 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1.用氧气传感器测量木条在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容器 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发现当容器内氧气的体积分数降到11.7%时,木 条燃烧停止了。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燃烧与灭火 燃烧与燃料(第1课时)
核心一 灭火的原理
例1 【 2017·徐州 】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解释,不合理的
是( A )
A.粮库失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了可燃物
C.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提供充足的氧气
D.图书档案起火,用二氧化碳扑灭——隔绝氧气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探究点二 燃烧的条件
[情景展示] (视频情景详见光盘内容)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问题探究] 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灭火,其原理都是阻止燃烧 反应的发生。而要使燃烧反应发生,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归纳提升] 灭火与燃烧的不同之处是:燃烧必须三个条 件同时具备才能进行,而灭火时只要破坏燃烧条件之一即 可,因此要根据不同的灭火方法来理解灭火的原理。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方法 】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爆炸极限 时,遇到明火就会剧烈燃烧,导致在有限空间内气体体积急 剧膨胀,从而引起爆炸。保持气体纯净、注意验纯、注意通 风、严禁烟火等措施可有效减少爆炸的发生。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探究点二 爆炸是如何发生的
[情景展示] (视频情景详见光盘内容)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问题探究] 氢气是如何发生爆炸的?你所了解的 安全防护措施又有哪些?
[思考交流] __________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初中化学_八年级全一册第六单元第一节《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鲁教版八年级全一册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一、设计思路燃烧是一种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燃烧与灭火在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
燃烧和灭火的方法甚至原理学生都比较熟悉了,已经具备了—定的生活经验,那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些什么?在“燃烧与灭火”这—节课中,其核心的任务是,引领学生站在化学科学的角度上再次认识化学变,知道掌握了化学变化的规律,人们是可以控制化学变化为我所用的。
所以本节课以学生点燃一根蜡烛和点燃酒精灯为探究活动,体会燃烧的条件;破坏维持燃烧的条件达到灭火的目的;进而优化燃烧的条件,就能促进燃烧的进行。
从而达到从学会控制燃烧造福人类,推广到学会控制化学变化得到能量和资源,深刻体会化学学科的魅力和价值。
二、教学目标课标对本节课的标准描述为:“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认识燃烧发生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的措施。
”结合本节内容的教学价值和学情分析,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为:1.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知道促进燃烧的方法。
3.体会到人们可以通过控制化学反应,发挥最大的化学价值,更好地服务于生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知道促进燃烧的方法。
教学难点:认识化学变化发生的本质及控制的原理。
教师活动 设计问题 学生活动五、教学设计【诗歌】引入教师朗诵:“你在炽热中舞蹈,挥发出热情;你吞吐着红舌,向生命示威。
你舞蹈,你跳跃,你奔放,你洒脱,你豪迈!你坚强如钢,吞噬着万物;你柔情似水,温暖着生灵。
”请同学们猜这是在说谁?(学生:火)过渡语:钻木取火开启了人类的文明史,火箭升空,帮助人类探索地球以外的广穹浩宇。
火,它又是那么的神圣,因为它代表着光明和希望,所以在奥运赛场上传递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
火有时又是那么无情,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损失和伤害。
那如何能控制好火趋利避害,为我所用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燃烧与灭火》【学习目标】(学生齐读)1.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促进燃烧的方法爆炸是如何发生的课件新版鲁教版
你能对下列现象做出解释吗?
1. 工厂烧锅炉用的煤通常要加工成粉末状。 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 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 缸。
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3. 用煤炭烧锅炉时,要用鼓风机不断往炉 膛中吹入空气。
使空气流动加快
4. 家庭用的煤通常要加工成蜂窝煤。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5. 在空气中加热铁丝,铁丝不会燃烧;在 氧气中加热铁丝,就会剧烈燃烧,火星四 射。
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第二课时 促进燃烧的方法
新课导入
工人师傅进行金属焊接时使用的是什么? 乙炔(C2H2)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的火焰
二、促进燃烧的方法
乙炔的不充分燃烧和充分燃烧
乙炔在空气中燃烧 C2H2+O2 点燃 C+H2O C2H2+O2 点燃 CO+H2O
乙炔在氧气中燃烧 C2H2+O2 点燃 CO2+H2O
增大氧气的浓度
二、促进燃烧的方法
一氧化碳的产生
1. 若氧气供给充足时,碳的燃烧是完全的,燃烧的产物是 二氧化碳 C+O2(充足)点燃 CO2
2. 若氧气供给不足时,碳的燃烧是不完全的,燃烧的产物 是一氧化碳 2C+O2(不充足)点燃 2CO
3. 在高温下,炽热的碳可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C+CO2 高温 2CO
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2 。CO+CuO △Cu+CO2 ③ 毒性:一氧化碳被吸入肺里,能跟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成稳定的
碳氧血红蛋白,随血流遍布全身。由于CO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的结 合力要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大300倍,故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 地与氧气结合,造成机体急性缺氧。因此一氧化碳有剧毒。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全册第六单元第一节《燃烧与灭火》优课比赛课件
活动三 探究灭火的原理
灭火原理
1.移走可燃物
破坏 其一
2.隔绝氧气
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灭燃火烧的的原三理个就条是件至与少灭破火坏原燃理烧的所有需什的么一关个系条?件。
燃烧条件
同 1.可燃物 时 具 2.充足氧气 备 3.温度达到着火点
灭火原理
1.移走可燃物
破
坏
2.隔绝氧气
其
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一
2.为什么手帕不燃烧?
酒精燃烧过程中,水分蒸发 带走很大一部分热量,从而 降低了手帕的温度,使温度 降至手帕的着火点以下,所 以手帕不燃烧
活动三 探究灭火的原理 请根据生活经验及提供的仪器(水、湿抹布、烧
杯、剪刀、扇子、沙子),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将蜡 烛熄灭,并说出采用这些方法为什么能灭火。
这些灭火原理可以分成几类?
学以致用
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白磷的着火点是40℃
绿色化学
1.实验现象?
2.该实验中的哪些现象分别能验证可燃物燃烧的哪一条件?
3.该实验有什么缺点? 如何改进?
氧
4.如何使水中的白磷燃烧?
气
活动二 探究燃灭烧火的条原件理
燃烧条件
1.可燃物
同时
2.与充足氧气接触
具备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为什么酒精燃烧?
自选角度,形成文字与同学交流。
科学用火 科学灭火 学会用辩证的思维看待问题与解决问题
我能行
5.掌握一些灭火措施和安全知识,可以减少或避
免火灾的发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电视机等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B.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C.室内着火,开窗通风 D.高楼住宅发生火灾,使用楼内电梯逃生
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课件(共14张PPT)
想一想:大家提到的灭火方法为什么能够 灭火,你能根据灭火原理的不同将这些方
法分类并归纳出灭火的原理吗?
1、“盖”、“沙子”、”罩”、 “喷CO2” ——能够氧气与可燃物隔离。
2、“吹”、‘’湿布”、 “扇” ——可以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燃烧
的着火点以下。
去掉可燃物。 3、“剪”—
下列是一些灭火的实例,请分析其 灭火的原理人教版九Fra bibliotek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第1课时)
炼钢
火的利用
利用燃烧加工食物
一、按要求写出已经学过的物质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气体物质燃烧:
;
。 (2)液体物质燃烧,如酒精(C2H5OH)燃烧生成二氧 化碳和水:
。 (3)固体物质燃烧:
; ; ; ; 。
二、请试着给燃烧这个现象下一个定义:
实验:
燃烧条件的探究
燃烧条件的探究
可燃物
空气(氧气)
达到着火点
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移走、清除可燃物
可燃物
空气(氧气)
隔绝空气或氧气
达到着火点
降低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实践探究
请各小组利用所给的药品和仪器 等物质(还可以自己提供)进行探究: 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将蜡烛熄灭,并讨 论交流你选择的方法是属于哪种灭火 的原理?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 可用锅盖盖灭。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 用水扑灭。 (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 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 木砍掉。
发生下列情况时,你首先会采取什么灭火 措施?
(1)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 桌面上燃烧起来。
(2)邻居由于吸烟,不慎引燃被子而发生 火灾。
八年级化学全册 61 燃烧与灭火 鲁教版五四制PPT课件
2.用灯帽熄灭酒精灯,该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 ) A.清除可燃物 B.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C.隔绝空气 D.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解析】选C。用灯帽熄灭酒精灯时,灯帽使酒精灯的火焰与周 围的空气隔绝,使酒精无法与氧气接触而熄灭,故选C。
3.在空气中敞口放置的一瓶酒精,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 A.酒精是液体 B.酒精挥发得太快 C.没有与氧气接触 D.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解析】选D。根据燃烧的条件,在空气中敞口放置的一瓶酒精, 属于可燃物,而且与氧气接触,但是由于没有点燃,温度没有达到 酒精的着火点,因此没有燃烧,故选D。
3.与燃烧爆炸相关的安全图示:
放置易燃物
烟火
携带火种
4.爆炸极限:可燃气体与空气形成混合气体,遇明火发生爆炸的 浓度范围。
1.判断正误: (1)可燃物遇到氧气一定会燃烧。 ( × ) 提示: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且温度达到着火点,如果温度没达到 着火点,即使与氧气充分接触也不能燃烧。 (2)消防人员常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主要作用是 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 ( × ) 提示: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一般不能改变,水在灭火中的 作用是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3)夜间觉察到有煤气中毒的危险时,应采取的措施是立即打开 排气扇,换新鲜的空气。 ( × ) 提示:煤气泄漏,打开电器开关,可能会产生电火花,提供明火, 可能导致爆炸。应先关闭漏气阀门,开窗通风。 (4)为了安全,存放易燃物的仓库要尽可能封闭。 (× ) 提示:如果仓库长时间封闭,热量就不容易散失,当达到易燃物 的着火点就可能发生燃烧或者爆炸,所以应有良好的通风设 备。
四、爆炸是如何发生的 1.氢气的燃烧和爆炸: (1)实验现象:刚开始时,氢气在导管的尖嘴处_安__静__地__燃__烧__,片 刻后瓶内氢气发生了_爆__炸__。 (2)解释。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燃烧与灭火》说课稿1上午好!我说的课题是《燃烧与灭火》。
下面我将从教材、目标等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燃烧与灭火》是初三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的第一节课,本单元的三节内容燃烧贯穿其中,所以学好这一节课是至关重要的。
而灭火又是和燃烧紧密相连在一起的,每个同学都要掌握一定的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而且,燃烧与灭火又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因此本节内容应该容易掌握。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参与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观察分析、设计方案、评价反思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学习兴趣;(2)渗透“事物是一分为二”的唯物主义观点。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培养观察分析、设计方案、评价反思的能力四、说教法:本节课通过创设情景→学生发现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实施方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评价与反思的方法来组织教学。
在教学中我注重以下几点:1.燃烧与灭火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对此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探究化学的奥秘,并把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科学探究的教学模式贯穿于整节课,学生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在体验中逐步培养探究能力;3.注重评价在教学中的作用。
本节课主要采用了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两种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及时反馈教学效果五、说教学过程:(一)燃烧的条件:1、情景引入:请学生们谈谈生活中常中的`燃烧事例。
然后教师由同学们所列举的事例导入课题。
这一环节主要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为切入点,创设学习情景。
2、实验探究收集证据:先分小组学生交流燃烧的利与弊。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练习】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第1课时灭火的原理01知识管理1.燃烧的概念与条件概念:可燃物与__氧气__发生的剧烈的__发光__、__发热__的__氧化反应__。
条件:(1)物质具有__可燃性__;(2)可燃物与充足__氧气__接触;(3)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自身的__着火点__。
注意:着火点指的是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是物质的一种固有属性,一般情况下不会改变。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原理: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都可达到灭火的目的。
方法:(1)降低__温度__;(2)隔绝__氧气__;(3)移走__可燃物__。
说明:燃烧必须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而灭火只需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即可。
02基础题考点1燃烧的概念与条件1.(成都中考)下列物质能发生燃烧的是(A)A.棉花B.黄金C.食盐D.大理石2.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
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是(D)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3.(重庆中考)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要先点燃铁丝上系着的火柴,再伸入集气瓶中,火柴燃烧的作用是(D)A.补充氧气B.增加可燃物C.升高铁丝的着火点D.升高铁丝的温度4.化学知识常常可以用来解释历史问题。
《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大军,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的大败而逃。
用燃烧的三个条件回答:(1)曹军的木船是__可燃物__;“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__“火箭”可使木船的温度达到着火点__;(2)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__空气(或氧气)__,使火烧得更旺。
考点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5.(南京中考)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其主要灭火原理是(A)A.隔绝空气B.清除可燃物C.降低酒精的着火点D.使温度降到酒精的着火点以下6.(湘潭中考)风吹灭蜡烛,主要灭火原理是(D)A.隔绝空气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消除可燃物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7.(青岛中考)采取正确的措施,能够避免火灾发生或减少灾害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与实践
练3:在古代人类就掌握了钻 木取火的方法,如图所示。 钻木头之所以能取火, 可以用下面的三句话来解释: ①木头内能增大,温度升高;②达到 木头的着火点,使木头燃烧起来;③钻 木头时克服摩擦力做功。这三句话的正 确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③① D.①③②
B
练习与实践
练4:在赤壁之战中,周瑜 的军队点燃战船,熊熊 燃烧的战船借助东风直 冲曹军的木船,使曹军 的木船燃起大火。根据上图所示燃 烧的条件,填写:曹军的木船是 可燃物 _____________,木船燃烧的条件是 与氧气充分接触 __________________、 温度达到着火点 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一:1976年蒙特利
尔奥运会,一场瓢泼大雨 浇灭了体育场的主火炬;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一场 大风吹熄了奥组委官员点 燃的接力火炬。
材料二:2000年悉尼奥运会,生物学
家邓肯在4米深的水下手擎火炬潜泳3分 钟,利用镁在氧气中燃烧创造了“水火 交融”的奇观,实现了火炬的水下传递。
材料三: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珠峰火种
练习与实践
练7:处于下列三种环境中的白磷是否都能 燃烧?请说明理由。(白磷的着火点是 40℃)
A B C A中白磷燃烧不起来,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中的白磷烧不起来,原因中没有与氧气接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中的白磷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盖”、“沙子”、”罩”、“喷CO2”
——能够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离。 2、“吹”、‘’湿布”、 “扇” ——可以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燃烧的着火点以下。 3、“剪” ——可以去掉可燃物。
你能用一句话归纳出灭火与燃烧条件之间的关系吗?
隔绝可燃物
隔绝氧气
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灭 火 的 原 理 和 方 法
练习与实践
练1:在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小明发 现棉花比煤更易被点燃,他认为这主要 是因为( ) A.棉花比煤接触空气面积大 B.棉花比煤的着火点高 C.棉花比煤的着火点低 D.棉花比煤的密度
练习与实践
练2: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 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 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火柴梗着火点高 C.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D.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 用的化学反应之一
利用燃烧加工食物
事
例
观察到的现象
镁条的燃烧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 成一种白色的固体
蜡烛的燃烧 发出白光,放热,瓶壁有水珠。生 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 木炭的燃烧 生成一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燃烧的特征:
发光、放热 反应剧烈 生成新物质
练习与实践 练11:对“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罩 上茶杯后谁先熄灭?”这一问题,甲、 乙两同学有不同的认识:甲同学猜想 高的蜡烛先熄灭,乙同学猜想低的蜡 烛先熄灭,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他 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验证自己 的猜想。
⑴实验中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一会儿后, 茶杯里面氧气被消耗光了 都熄灭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什么是燃烧?
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燃烧是一种发光发
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
生成新物质
凡有发光发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电灯通电
凡是氧化反应都是燃烧
铁生锈
燃烧条件的探究
我的猜想是: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酒精 水 坩埚钳 (2)烧杯 两支蜡烛
酒精灯
(3)小木条 小煤块 坩埚钳
练习与实践 练11:对“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罩 上茶杯后谁先熄灭?”这一问题,甲、 乙两同学有不同的认识:甲同学猜想 高的蜡烛先熄灭,乙同学猜想低的蜡 烛先熄灭,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他 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验证自己 的猜想。 ⑵甲同学猜想高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 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上面的氧气少, ; 或者是二氧化碳受热膨胀,上面的二氧化碳多 乙同学猜想低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 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下面的二氧化碳多, 或者是氧气受热膨胀,下面的氧气少
【反思与评价】 (1)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比较,优点是 能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体健康 。 (2)小林同学指出图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3装 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避免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受热 。
膨胀而松动
练习与实践
例: 某兴趣小组话动中,同学们按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 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 问。
【拓展与迁移】实验小结时,小朱同学说:“待a试管冷却后, 如果将试管口紧贴水面(室温下)。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 进入试管。”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小晶问:“如果 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会是多 少呢?大家争论后,出现两种预测。甲:接近试管容积的1/5; 乙:不一定接近试管容积的1/5。你赞同的预测是 甲 (填 “甲”或“乙”),理由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是 。
练习与实践
练9: 森林着火以后,当火势蔓延过快, 无法有效扑灭时,消防队员通常会开 辟“防火隔离带”,其目的在于 ( )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方便运水 C.隔离可燃物 D.隔离空气
练习与实践
练10:炒菜锅里的油着火时, 灭火的最佳办法是( D ) A.使用灭火器 B.撒上沙土 C.浇水 D.盖上锅盖
图2现象:⑴a试管中的白磷燃烧;⑵热水中的白 磷没有燃烧;⑶b试管中的红磷没有燃烧。
【变流与讨论】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 能燃烧的实验现象是(填序号,下同) ⑴⑵ ;能证明可燃物 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现象是 ⑴⑶ 。
练习与实践
例: 某兴趣小组话动中,同学们按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 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 问。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
燃烧的条件
1. 物质具有可燃性 2. 与氧气充分接触 3. 温度达到着火点
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1.隔离可燃物 2.隔绝氧气
3.降温到该物质的 着火点以下。 (三个条件同时具备) (三个条件只要一个即可)
讨论:试分析以下实例的应该采取 什么灭火措施以及其灭火的原理
练习与实践 (3)经过实验甲同学的猜想被证 明是正确的,但乙同学怀疑甲 的理由,于是它设计了如右图 的实验,将玻璃杯换成塑料杯, 在蜡烛熄灭的一瞬间,他立即 将一支注射器插入杯底迅速抽 气,并将所得气体密封收集好。 乙同学将所得的气体取样并通入石灰水中,发现 石灰水并没有变浑浊,这又是为什么呢?于是他去查 阅了资料,发现气体在受热时,相对分子质量越小的 越容易膨胀,他立刻明白了原来是“它”呀。你也明 是氮气,氮气在空气中含量最多,相对 白了吗?它是谁? 分子质量也小于氧气和二氧化碳,它不助燃,不可燃。
练习与实践
例: 某兴趣小组话动中,同学们按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 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 问。
【拓展与迁移】实验小结时,小朱同学说:“待a试管冷却后, 如果将试管口紧贴水面(室温下)。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 进入试管。”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小晶问:“如果 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会是多 少呢?大家争论后,出现两种预测。甲:接近试管容积的1/5; 乙:不一定接近试管容积的1/5。你赞同的预测是 乙 (填 “甲”或“乙”),理由 可能装置漏气或白磷量不足 是 。
【交流与讨论】⑴通过图1中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 对比,我们可以得到的燃烧条件是 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通过图1中铜片上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对比,我们可 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以得到的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一想:我们如何针对燃烧的原理灭火呢? 请利用所提供的用品,以尽可能多的方法熄 灭点燃了的蜡烛。看谁想出来的方法最多。
仪器:蜡烛、烧杯、剪刀、试管、橡皮
塞、针筒、湿布、药匙、细铜丝。
药品:稀盐酸、碳酸钙粉末。
要求:写在纸上,设计要较方便操作、环保
想一想:大家提到的灭火方法为什么能 够灭火,你能根据灭火原理的不同将这 些方法分类并归纳出灭火的原理吗?
练习与实践
练5: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有氧气可燃物就一定会燃烧 B.凡是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 是燃烧 C.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就 一定发生燃烧 D.燃烧一定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练习与实践
练6: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 “欧罗巴”的船舱里装满了供战马吃 的草料,航行途中突然草料着火,整 个战舰瞬间变为火海。则下列有关说 法错误的是( ) A.草料舱没有氧气 B.草料舱通风不好 C.草料发生缓慢氧化积累了大量的热 D.草料温度达到了草料的着火点
可燃物燃烧 所需的最低 温度
几种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物质 白磷 红磷 木炭 酒精
着火点/℃
煤
780
40
240
350
558
火柴、蜡烛、煤的点燃方式不同, 是因为这几种物质的着火点不同。着火 点低的物质易被点燃,着火点高的物质 可用其他物质引燃。
想一想:如何才能使热水中的白磷燃烧呢?
——向热水பைடு நூலகம்的白磷通入氧 气。
灯”借助一种特殊的固体炭柱燃料缓慢燃烧, “珠蜂火炬”则应用了航天燃料技术,实现 了火炬在世界“第三极”珠穆朗玛峰的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