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篇五)
我国的基本国情
我国的基本国情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新华网北京11月10日电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
第一,必须清醒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从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阶段上对我国国情所作的总体性、根本性判断。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从我国实际出发,首先要从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
所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简要地说,就是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
我国是在生产力非常落后的条件下进入社会主义的,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去实现发达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从20世纪中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至少100年时间,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同志的重要思想,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此后,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都重申和强调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严重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自觉地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制定路线方针政策。
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就是要求我们继续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认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长期性、艰巨性,提高想问题、办事情决不可脱离实际的自觉性。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一、什么是社会主义?1、社会主义是人类各种优秀思想文明成果的汇合,是迄今为止人类智慧发展的最高成就;2、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进化过程中的一种独立社会形态,是对以往社会形态的辩证否定3、社会主义是广大劳动人民逐渐摆脱被奴役地位的政治方式,它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社会绝大多数成员的自由和平等权利;4、社会主义实行混合所有制形式和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能够最充分地体现资源共享、剥削减少的经济体系;5、社会主义是能够实现最高劳动效率的社会管理体制,它可以合理地开发和利用人类的精神力资源。
二、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我国从五十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个阶段,既不同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尚未奠定的过渡时期,又不同于已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第一,从发展水平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这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征的总体概括。
第二,从产业结构状况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第三,从经济形态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第四,从文化教育发展水平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学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学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第五,从人民富裕程度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党的十七大报告全面分析了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同时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立足点,也是理解十七大报告精神的一把钥匙。
一、我国21世纪初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从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转到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首先是用20年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如果说,几年前这种阶段性变化表现还不是十分清晰,那么,经过几年来的发展,现在人们已经普遍地感受到,确实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经济和社会发展所显示出来的阶段性特征,可以概括为如下八个方面:(一)从经济发展看。
在改革开放推动下,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和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来,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国家财政收入显著增加,整个中国大地一派蓬勃发展景象。
同时要看到,我国生产力总体水平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粗放型增长付出了过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不仅经济总量需要继续增长,更艰巨的任务是提高科技水平和经济增长质量。
(二)从经济体制看。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
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各个领域的改革在继续推进。
同时要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如何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深化改革,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体制保障,仍然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三)从人民生活看。
人民生活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反贫困取得全世界最突出的进展。
城乡恩格尔系数的持续降低标志着消费结构的升级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70年代住房
现在住房
问:周跃进的幸福生活归功于我国的哪一基本国策,
开始于什么会议?
♦据新华网、人民网“两会”期间开辟的 “我向总理提个问”专栏统计,近50万网 民把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排在了前三位, 其次还有就业、住房、社会治安、食品安 全、安全生产等问题。
♦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 记者招待会上说:“我最觉得痛心的问题 是还没有把群众最关心的医疗、上学、住 房、安全等问题解决好。”
A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B坚持改革开放
C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
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发展状况
年份
1978 1997 2001
国内生产总 3624 值(亿元)
74772 95933
2004 136515
材料二:截止2002年,每10万人口中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2000年 美国硅谷的产值是5000亿美元,相当于我国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一 半,而我国企业500强的收入总额仅相当于世界500强前3名之和的 80%。
中国海军赴亚丁湾 打击海盗、保驾护航
在国际体育舞台上
中国成功举办第29届 奥运会
在国际文化舞台上
2010年世界博览会 在中国上海举行
在国际科技舞台上
中国实现了太空行走, 成功开展探月工程
在建设领域里
中国建成了世界上
海拔最高的铁路——青 藏铁路,于 2006年7月 1日, 正式通车。
在经济领域里
2、面对我国的快速发展,有人惊呼:“中国的社会主义不再是初 级阶段了。”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1)这个观点是片面的。
(2)认为中国强大了有一定的道理,从材料一看确 实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 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The Basic National Conditions of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in China ——The Fifth Book of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Politics教师:风老师风顺第二中学编订:FoonShion教育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第一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教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具体包括三个方面:最基本国情、人口国情、资源和环境国情。
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其中的第一个方面:最基本国情。
我国最基本国情是什么?是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那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是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学习新课]一、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板书)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板书)教师:同学们通过历史课的学习知道,人类社会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但并非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是按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发展的,由于各种原因有的国家和地区会越过某个或某几个社会阶段,跳跃式地向前发展。
大家能举几个例子吗?(也可由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教师: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在中国可以逾越,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逾越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去建立成熟的、发达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要建立在工业化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之上,建立在生产高度社会化的基础之上。
然而,当时的中国有这样的基础吗?教师:由于旧中国社会生产力遭受了极大破坏,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就是在这样低的起点、这样差的基础上起步的。
这就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不能超越"的初级阶段,去发展社会主义应有的、发达的生产力和建立雄厚的综合国力的基础。
因此,我国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
基本国情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现阶段我国的基 本国情:
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 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 完善.我国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 国最基本的国情.
(2)初级阶段的含义、 所谓初级阶段,即不发达阶段.从上个世 纪50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一百年 起始时间: (3)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主要矛盾:
之 要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 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 久安的根本要求。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 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坚持四项 基本原则
立 国 之 本 强 国 之 路
坚持改革 开放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我们国家 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9、2008年10月16日,安徽省举行的推动非公有制经 济又好又快发展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非禁即入”的原 则,全面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领域。这样做是 为了( )
A。巩固非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B、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 C、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 D、从根本上巩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10、2008年10月24日,长沙市召开第十三届人大常 委会第七次会议,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 于2008年1—9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的报告;听取了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市人民检察院的 有关工作报告。这表明( )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资源 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这一专题易混知识点
现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一 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 因: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的基本国情?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 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其一是从社会性质来讲,我国已经进入 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 离开社会主义; 其二,从发展程度来说,我国社会主义 社会的成熟程度还很低,还很不发达, 仅是初级阶段。
初级阶段的基本特点:人口多,底子薄, 生产力不发达,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
2,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 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历史 阶段
3,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 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改 造基本完成
基本实现社会 主义现代化
100年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9年 56年
2050年 左右
本节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000美元
2000美元
现代化标准 中 国(2008年)
城市人口占人口比重
50%以上
40%
现代化标准 中 国(2008年)
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
“ 我国的 社会主义社会现 在还处在初级发 展阶段,物质文 明还不发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1,是逐步摆脱不发达阶段,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 化的历史阶段。
认清中国社会 的性质,就是说, 认清中国的国情, 乃是认清一切革命 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伟人名言
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 大的实际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 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邓小平
什么是国情?
国情内容
国情包括:历史国情、自然国情、现实国情
基本国情
基本国情——是对一个国家国情的总体性的概 括。
第五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第五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了解我国当前面临的严峻的人口形势,资源和环境形势;理解坚持两项基本国策一百年不动摇,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内容和重大现实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参与探究性学习或研究性学习,通过调查,收集、整理各种图文资料,了解我国现阶段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形势,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探究技能和分析归纳能力;通过办小报,办展览,实地参观调查等活动,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客观辨证地看问题的能力,尤其是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和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直面现实,冷静分析,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学习的自觉性。
通过本课学习及活动课教学,加强学生对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拼搏的决心和信心,培养学生为祖国,为家乡做奉献的崇高情感。
教学建议关于第一框的教材分析及教法建议第一框”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有两方面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这一内容是教学重点。
以往的阶级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我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之后,消灭了阶级,消灭了剥削,因此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不复存在,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的主要矛盾产生的基础是由于我国现阶级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决定的。
学习这一内容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增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
这一内容又比较抽象,教师在教学时要采用对比分析法,例举法,比较法,图像法(主要矛盾可以用坐标图显示),创设学习的最佳情景,启发学生理解我国基本国情的内涵及以此为依据产生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当代中国基本国情
第三章当代中国基本国情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前提。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由此决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抓住一切机遇加快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强国富民的要求不断得到实现。
第一节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党从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中对社会主义和我国国情再认识作出的科学结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基础,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一、对社会发展“急于求成”的历史反思1、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问题的提出。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问题是社会主义实践中出现的新课题,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没有也不可能找到现成的答案。
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第一次明确地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两个阶段,即“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和“共产主义高级阶段”,但是,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他还没有产生在社会主义内部划分阶段的思想。
列宁在十月革命后,虽然认识到在一个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不可能直接过渡到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中间还必须“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一系列过渡阶段”。
开始产生了对社会主义社会划分阶段的思想。
但是,当时的俄国还只是处于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还不可能具体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阶段划分问题,更不可能明确地加以表述并从理论上进行充分的论证。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始于前苏联20世纪30年代中期。
斯大林在领导苏联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由于当时历史经验和认识上的局限性,没有深入分析苏联的国情,简单地搬用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发展“两阶段”理论,认为社会主义建成之日,就是向共产主义过渡开始之时。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我国的社会主义正处于初级阶段 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 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
我国最基本的国情、最大 的现实,一切工作的根本 出发点:
我国正处于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的原因
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一切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
可持续发展战略
科教兴国战略
使经济建设与资 源、环境相协调,努 力实现良性循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 水平的提高,带来严重的就业压 力,使人口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 境的压力日益沉重。
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少生 优生
我国面临的严峻的 资源形势
人均占有量少,资源相对紧缺 资源利用率不高,后备资源不足
我国面临的严峻的 环境形势
土地生态恶化 水污染严重 大气污染的加剧 森林草场减少
正确认识我国社会所处的历 史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的首要问题,只有这样,才 能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 政策,脚踏实地地建设社会主义, 才能使社会主义真正活跃和兴旺 起来,使广大人民群众从切身感 受中更加拥护社会主义。
人口形势: 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素质偏低 人口问题带来的影响:
基本国情基本国策发展战略
基本国情\基本国策\发展战略作者:张洪范来源:《中学政史地·初中》2010年第08期【专题简析】本专题包括的知识点主要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及相关知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基本国策、发展战略。
本专题一直是近年来各地中考的必考点,涉及题型多样化,命题者往往会选取与之相关的文字、图表、漫画等作为背景材料,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再现课本重要观点,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概括、创新的能力。
因此,在复习本专题时,同学们必须在系统掌握课本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用课本中的观点、原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考试要求】1.知道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及特点,把握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
2.既要看到新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又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
在学习时要结合一些具体的时事材料(如我国在科技创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国民受教育程度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的材料)来理解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
3.本专题涉及的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持续性的、重大的热点问题。
学生要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释当前的时政热点,并能简要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法。
【考点分析】考点1: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含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社会主义不发达阶段。
第一,就社会性质而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就发展程度而言,我国的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
这种不发达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
(2)特点: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仍处于初级阶段。
(3)时间:从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到基本实现现代化(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100年的时间。
(4)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我国的基本国情及发展路线
一、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初步显示。
从总体上看,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我国社会主义仍处在初级阶段。
只有在认清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解决主要矛盾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繁荣维护民族团结,既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国两制)。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一、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1、成就(1)世界舞台上的中国:中国人民富起来了,国家强起来了,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2)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初步显示。
2、不足(1)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2)我国仍处在初级阶段的表现:从总体上看,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根本原因);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我国社会主义仍处在初级阶段。
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
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一:可爱的祖国,伟大的民族1、国情是一个综合范畴和动态概念,是一个国家历史和现状的统一。
其内容相当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自然等领域。
2、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
(1)我国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疆土最大的国家之一;耕地面积占世界总耕地面积的7%;水利资源极为丰富,占世界的确良10%,居世界第一位;矿藏资源十分丰富,种类比较齐全。
我们完全能够言立足于国内资源,发展国民经济基础,建设我们的国家。
(2)我国有11、6亿人口,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是一大优势。
但是,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因此,要增强人均意识,大力节约各种资源;同时还应有计划的对人中实行调节和控制。
3、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
4、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
(1)中国是世界文明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长达5000年之久。
(2)中华民族刻苦耐劳,富于创造精神,科学技术曾经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处于世界前列。
(3)中华民族是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
二、我国的近代史与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1、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3、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三、我国现阶段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2、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出发:(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的方向,是中国进一步繁荣昌盛的根本保证,是中国人民的根本要求。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国从50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下个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或更长一些时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牢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国情
牢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国情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薄一波在他的回忆录《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中,讲述了 1958 年 10 月中旬发生在湖北省当阳县跑马乡的一件事。
这个乡党委书记在大会上宣布; 11 月 7 日是社会主义结束之日, 11 月 8 日是共产主义开始之日。
会议开完,大家就上街去拿商店的东西。
商店的东西拿完后就去拿别人家的:你的鸡,我可以抓来吃;这个队种的菜,别的队可以随便跑来挖。
小孩子也不分你的我的了。
只保留一条:老婆还是自己的。
这位乡党委书记说:不过这一条还得请示上级。
这件事足可见当时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所引起的思想混乱和社会后果。
毛泽东曾讲过“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国情,党就不能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就会犯下各种“左”或右的错误。
跑马乡的故事,就是因为当时对我国的国情认识不清,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缺乏充分认识,急于求成而造成的。
经过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和长时间的思想酝酿,我们党的十三大第一次论述了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即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整个历史阶段。
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前一层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就社会性质而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党的十三大还完整地概括和表述了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的标志:十一届三中全会成就的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经济取得了那些成就?①城乡市场非常繁荣。
②基础设施的显著改善。
③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家财政收入增长显著。
列举我国的社会巨大变化。
百姓生活发生了大变化。
人们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由温饱到总体已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举例:①原来穿衣颜色单一,而现在衣服五颜六色,追求时尚。
②原来人们只是吃饱,而现在追求吃好、绿色消费。
③原来人们一般住平房,现在多是楼房。
④原来人们骑自行车,而现在多是摩托车、小轿车。
⑤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余钱用于各类投资;旅游成为一种生活时尚。
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表现:①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提高,已跻身于世界经济大国的行列。
②我国科技突飞猛进,在某些高科技领域已占有一席之地。
③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已建设具有较高现代化水平和强大战斗力的军队。
④我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坚定力量。
举例:①北京奥运会举办成功,并获金牌第一;②神舟六号、七号发射成功;③青藏铁路全线贯通;④嫦娥一号探月成功;⑤研制大飞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主要是: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③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④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
⑤坚持改革开放。
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⑦人们的辛勤劳动。
⑧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⑨坚持科学发展观。
(10)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
旅游休闲走进人们的生活并迅速发展,反映了:①人们的休闲方式发生了变化。
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③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及最大的发展中国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及最大的发展中国党的十七大报告全面分析了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同时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立足点,也是理解十七大报告精神的一把钥匙。
一我国21世纪初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从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转到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首先是用20年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如果说,几年前这种阶段性变化表现还不是十分清晰,那么,经过几年来的发展,现在人们已经普遍地感受到,我国确实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经济和社会发展所显示出来的阶段性特征,可以概括为8个方面:(一)从经济发展看。
在改革开放推动下,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和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来,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国家财政收入显著增加,整个中国大地一派蓬勃发展景象。
同时要看到,我国生产力总体水平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粗放型增长付出了过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不仅经济总量需要继续增长,更艰巨的任务是提高科技水平和经济增长质量。
(二)从经济体制看。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
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各个领域的改革在继续推进。
同时要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如何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深化改革,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体制保障,仍然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三)从人民生活看。
人民生活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反贫困取得全世界最突出的进展。
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认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中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1979年,叶剑英在国庆30周年讲话中初步表露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想。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明确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
1987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三大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大会指出:正确认识中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的基本依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含两层含义:第一,中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
它为实行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
基本特征:第一,从现代化发展水平上看,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这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整个历史进程所体现出的总的特征的概括。
第二,从产业结构和产业现代化方面来看,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化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立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我国仍是一个农业国,它同时也是社会主义阶段不发达的重要表现。
13亿人口有8亿多人住在农村,而且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劳动生产率都相当低,劳动手段落后,以农业人口比重下降、以农业生产手段现代化等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现代化,就成为实现由落后的农业国向先进的工业国转变的关键因素。
第三,从经济运行方面来看,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这一阶段,也是市场机制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逐步得以实现的阶段。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 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的含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的含义。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
三、教学难点1.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2.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现在处于什么阶段吗?(2)学生回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知识讲解(1)讲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基础薄弱、发展不平衡的条件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阶段。
(2)讲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生产力水平低、发展不平衡、经济基础薄弱、社会主义制度不完善、人民生活水平较低等。
3.案例分析(1)案例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
引导学生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人民生活水平较低等问题。
这些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
(2)案例二:我国农村扶贫工作。
引导学生分析:农村扶贫工作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重要举措。
通过扶贫工作,可以提高农村贫困地区的生活水平,促进全国范围内的协调发展。
4.小组讨论(1)讨论题目: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2)要求:每个小组至少提出三个观点,并说明理由。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要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6.课后作业(1)思考题:如何在实际生活中体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2)实践题: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出三条建议。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我国基本国情
一、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初步显示。
从总体上看,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我国社会主义仍处在初级阶段。
只有在认清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解决主要矛盾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繁荣维护民族团结,既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国两制)。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一、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1、成就(1)世界舞台上的中国:中国人民富起来了,国家强起来了,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2)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初步显示。
2、不足(1)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2)我国仍处在初级阶段的表现:从总体上看,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根本原因);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我国社会主义仍处在初级阶段。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篇一:20XX科学发展观主要内容20XX科学发展观主要内容1.科学发展观的形成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2)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3)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更加有效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
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我们所追求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协调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
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发展;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可持续,是指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
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了解我国当前面临的严峻的人口形势,资源和环境形势;理解坚持两项基本国策一百年不动摇,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内容和重大现实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参与探究性学习或研究性学习,通过调查,收集、整理各种图文资料,了解我国现阶段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形势,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探究技能和分析归纳能力;通过办小报,办展览,实地参观调查等活动,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客观辨证地看问题的能力,尤其是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和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直面现实,冷静分析,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学习的自觉性。
通过本课学习及活动课教学,加强学生对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拼搏的决心和信心,培养学生为祖国,为家乡做奉献的崇高情感。
教学建议关于第一框的教材分析及教法建议第一框"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有两方面内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这一内容是教学重点。
以往的阶级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我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之后,消灭了阶级,消灭了剥削,因此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不复存在,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的主要矛盾产生的基础是由于我国现阶级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决定的。
学习这一内容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增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
这一内容又比较抽象,教师在教学时要采用对比分析法,例举法,比较法,图像法(主要矛盾可以用坐标图显示),创设学习的最佳情景,启发学生理解我国基本国情的内涵及以此为依据产生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这一内容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人类历史发展的事实表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共同理想实现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高度发达。
立足中国基本国情,解决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的根本方法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必然是发展生产力,所以这是本框教学的重点;说它是难点是因为这一理论的解决似乎很简单,但是现实中遇到的困难、引发的争议却很多,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难度。
因此判断一种问题是进步还是倒退的标准出现偏差,姓资姓社问题难以说明,真正理解把握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内容成为一个难题。
但是学习这一内容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的现实涵义,澄清困惑,解决迷茫,始终以"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一切问题的标准。
教师讲解这一内容要始终以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作素材,通过对比分析,举例说明,讨论辩论等方式,运用大量生动有说服力的材料(音频、视频、图片等),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理解"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关于第二框的教材分析及教法建议第二框 "我国的人口问题"。
本框题通过对我国面临的严峻人口形势的分析提出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严峻的人口形势",一是"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严峻的人口形势"是本框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众多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这一常识性的内容对初三学生来说并不难理解,然而我国的人口形势到底严峻到什么程度,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产生什么影响,我国人口特点和严峻形势是什么,只有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刻剖析,才能让学生树立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说讲好讲透这一基本国情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而学习这一内容可以让学生更加客观地实事求是地理解现行方针、政策,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运用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大量数据,通过让学生访问人口普查办公室,收集人口普查中的材料及本地人口状况(人口素质,人口老龄化程度,每年新增人口数量等),拍摄集贸市场、火车站等人员众多的场景,切身感受我国严峻的人口形势,通过与西方发达国家人均受教育程度等等对比,了解我国人口素质偏低的现状,通过饼图、柱状图显示我国人口分布状况及农村城市人口所占比重,了解我国人口的特点。
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教师提供的真实材料分析,掌握这一学习内容,意识到人口问题已成为影响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本框又一教学重点。
在了解了我国人口形势的严峻之后必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计划生育不仅是解决人口问题的办法,而且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写进我国的宪法,任何人都要遵守,因此正确理解计划生育政策的制定依据,计划生育政策的目的和基本要求成为教学的重点。
学习这一内容可以将学生置于历史发展的脉络中、世界各国人口政策的分析之中进行,从而更加明确基本国情是任何国家制定一切方针政策的依据。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比较法,列举世界上发达国家的人口政策,从而提出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科学依据,也有力地驳斥美国以往的人权报告中对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恶意攻击。
教师可以运用分析归纳法,借助多媒体手段,显示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基本要求和目的,并结合最近颁布的《人口法》,说明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及重大意义。
同时运用数据说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之后所取得的成就,坚定坚持计划生育政策不动摇的决心,进而突破这一教学重点。
关于第三框的教材分析及教法建议第三框"我国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很久以来我们以"资源大国"为自豪,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地大物博为骄傲,然而当今的现实却严酷地告诉我们:"中国的资源在减少,中国环境在恶化",学习这一内容,意义深远,责任重大,因此这是本框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本框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资源大国"与"资源小国"主要讲述我国自然资源面临严峻形势,一是"严峻的环境形势"主要讲述我国的环境问题。
学习这两个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我国的资源环境现状,从而树立节约意识,环保意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教师可以将这部分内容编成多个研究性学习题目,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性学习,从选题、确定研究方案、研究方法、成果展示等方式,体会科学研究的艰苦过程,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研究指导或帮助,教师列出的研究题目可以是:1。
我国水资源现状的调查及研究。
2。
藏羚羊生存现状的调查及研究。
3。
我国空气污染状况及调查研究。
4。
城市垃圾化害为利的调查研究。
5。
近十年某地区天气(四季)变化、成因及对策研究。
6。
汽车尾气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研究。
7。
我国土地沙化现状调查。
8。
野生动物生存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9。
长江水系污染现状的对策研究。
10。
黄河断流的成因研究。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及网上搜索,组织学生对本地自然状况及环境污染状况的调查研究,帮助引导学生撰写社会调查报告,环保小论文,最后以多种成果形式与全班同学交流,在互相切磋启发中,引导学生关注地球,关注人类,树立环保意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以学生的研究性活动突破这一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本框教学的亮点所在,也能充分体现主体性教学的特点。
教学设计示例我国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则法国儿童谜语说,池塘里有一朵百合花,它两天按两倍速度生长,如果不受限制,30天内会覆盖整个池塘,闷死水中的其他生命。
人们直到百合花已经覆盖了半个池塘时,才意识到这个危险,这时,你还有几天时间回来挽救你的池塘呢?提问:①这则谜语的答案是什么?②这则谜语说明了什么道理?③这则谜语引喻了人与自然之间是什么关系?(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上则谜语的答案是,人只有一天的时间来挽救池塘。
说明任何事物都不能无限地发展,否则就要起到反作用,甚至危害人类自身。
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如此,人类把大自然看作是慈祥的母亲,她那博大胸怀蕴藏着的无穷宝藏,似乎永远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乳汁"。
于是,我们的祖先一代又一代顽强地向大自然索取。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近代大工业的崛起,人类愈益深刻地改变着地球的面貌,以至于今天已经很难找到完全没有受到人类影响的环境了。
但是,人类突然发现,随着"母亲"的付出的急剧增长,她突然变得不那么慷慨了……。
资源、环境,作为两个重要的现代概念,终于被人类所认识,被人类提出来了。
中国,同样面临着资源和环境问题。
我国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板书)一、"资源大国"与"资源小国"(板书)(学生分析如下图片和材料):图片一:矿产资源分布图;(说明我国矿产资源丰富)图片二:2000年底全国人均耕地为1。
51亩;材料一:我国可耕地只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0%左右,人均大约1.4亩,而世界人均5。
5亩,我国只是世界人均水平的25%。
与我国相比较,印度也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国土面积300万平方公里,不到中国的1/3,但可耕地占57%,约25.43亿亩,高于中国的耕地总面积.每人平均耕地是中国的2.5倍。
图片三:霸占;图片四:分田;(图片二和材料一说明我国人均耕地资源少,图片三和图片四说明住房、坟地占用耕地,致使耕地面积减少。
)材料二:我国现有森林面积约为17.25亿亩,只占全世界耕地总面积的2.8%。
森林覆盖率也只占有12%。
而全世界平均约为1%。
我国按人均每人只占有森林面积约1.7亩,而全世界人均占有面积12亩,我国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面积的1/7。
材料三:我国是一个草原面积较大的国家,全国现有草原面积53亿亩,占国土总面积的34.7%,总面积居世界人均草原面积的1/3。
材料四:从工业角度看,我国大部分矿产资源分布在山地、高原和荒漠集中的西部,交通不便,人口稀少,开发难度较大。
从农业开发角度看,我国东部降水量较多,气候条件很好,人口、耕地、林地均占全国90%以上,农业总产值占95%,但水资源分布不均衡,与耕地资源"搭配"得不大理想:长江以北耕地占全国的6t96,人口占46%,但河川径流量只占全国的17%,地下水资源严重缺乏,地多水少;其中粮食增产潜力最大的黄淮海地区耕地占全国的41.8%,水量却不到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