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中医药健康教育知识讲座课件

中医药健康教育知识讲座课件

中医药健康教育知识讲座课件第一部分:中医药的基本概念1. 什么是中医药- 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组成部分,包括中医和中药两大领域。

-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注重平衡和调节身体的功能,强调“阴阳调和”,“气血平衡”等概念。

- 中药是以植物、动物、矿物为原料,经过制备或加工而成的药物,具有中医理论指导的药物。

2. 中医药的发展历史- 中国5000年的文明历史中,中医药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中医药是根植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3. 中医药的特点- 以整体观念为基础,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内外相连,相辅相成。

- 强调预防为主,注重调整和改善人体的自愈能力。

- 采用个性化治疗方法,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

第二部分:中医药与健康养生1. 中医药的养生理念- 中医药强调“治未病”,主张通过调整饮食、起居、运动等方式来保持身体的健康。

- 中医药养生强调顺应自然、顺应时令,提倡“四时养生”和“五运六气”。

2. 饮食调养- 中医药强调“药食同源”,推崇“药补不如食补”的理念。

- 根据中医药的饮食疗法,介绍一些常见食材的功效和适用人群。

3. 中医药的养生保健方法- 穴位按摩- 中草药泡脚- 气功养生第三部分:中医药与常见疾病防治1. 中医药在常见疾病的防治- 感冒、发热等症状的中医药防治- 肠胃不适、消化不良的中医药调理- 失眠、焦虑等精神疾病的中医药治疗2. 常见疾病的预防保健- 介绍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

第四部分:中医药文化传承与现代发展1. 中医药文化传承- 中医药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2. 中医药现代发展- 中医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医药的现代应用及国际发展趋势结语:中医药为人类健康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传承和发展中,我们应当珍惜中医药文化传统,推动中医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发展,让中医药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发挥更大的价值。

中医药健康小知识

中医药健康小知识

中医药健康小知识
一、中药分类与功效
中药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植物、动物、矿物三类。

其中,植物药是最常见的中药,如人参、黄芪、枸杞等,具有补气养血、滋阴补肾等功效。

动物药如鹿茸、蛇胆等,具有强筋壮骨、清热解毒等作用。

矿物药如石膏、炉甘石等,具有清热降火、收敛固涩等效果。

二、经络穴位与养生
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穴位是经络上的反应点。

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节身体各脏腑的功能,达到养生保健的作用。

例如,按摩足三里穴可以调理脾胃,按摩涌泉穴可以补肾壮阳。

三、食疗与养生
食疗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食物的性味归经来调节身体。

例如,苦瓜性寒味苦,归心、脾、胃经,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红枣性温味甘,归脾、胃、心经,具有补气养血的作用。

四、季节性与时令养生
中医药强调顺应自然规律,根据季节时令调整作息和饮食。

例如,春季宜养肝,多吃绿色蔬菜;夏季宜养心,多吃清淡食物;秋季宜养肺,多吃滋润食品;冬季宜养肾,多吃温热食物。

五、常见疾病与中药治疗
中药在治疗常见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例如,感冒可用感冒清热颗粒治疗;咳嗽可用止咳橘红丸治疗;消化不良可用保和丸治疗。

六、针灸推拿与健康
针灸和推拿是中医独特的疗法,通过刺激穴位和调整经络来治疗疾病。

针灸可调和阴阳平衡,推拿可舒缓肌肉紧张和疼痛。

七、中药煎煮与服用方法
中药煎煮方法对药效的发挥至关重要。

一般而言,中药煎煮前应先用水浸泡30分钟左右,煎煮时需用文火慢炖,避免使用铁器或铝器。

服药时间一般根据药物的性质和病情而定。

《中医药常识入门》课件

《中医药常识入门》课件

03
中药材与方剂
中药材分类与特点
中药材的分类: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 中药材的特点:天然、安全、有效 中药材的采集与加工方法 中药材的储存与保管方法
中药方剂组成与功效
中药方剂的组成:介绍中药方剂的基本组成,包括主药、辅药、佐药 等,以及各药物在方剂中的作用。
中药方剂的功效:详细阐述中药方剂的功效,包括治疗作用、调理 作用、预防作用等,以及不同方剂之间的功效差异。
中医药的 适应症和 禁忌症
中医药的 常用药物 和治疗方 法
中医药的 养生保健 作用
中医药误区澄清与辨析
误区一:中医药只适用于慢性病 误区二:中医药治疗副作用小,可以随意使用 误区三:中医药治疗见效慢,不如西医效果好 误区四:中医药治疗只适用于特定人群
中医药健康生活指导
什么是中医药? 中医药常识答疑解惑 中医药在健康生活中的作的应用与价 值
中医药未来发展趋势与展 望
中医药未来发展趋势
现代化发展:结 合现代科技手段, 推动中医药的现 代化研究与应用
国际化发展:加 强国际交流与合 作,推动中医药 的国际化发展
产业化发展:培 育中医药产业集 群,推动中医药 的产业化发展
标准化发展:制 定和完善中医药 标准体系,推动 中医药的标准化 发展
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穴位达 到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目 的
推拿治疗:通过手法作用于 人体特定部位,达到舒筋活 络、缓解疼痛的目的
拔罐治疗:通过拔罐器具 吸附在皮肤表面,产生负 压刺激,达到舒筋活血、 祛风散寒的目的
艾灸治疗:通过燃烧艾条产 生热量刺激穴位,达到温经 通络、散寒止痛的目的
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桂枝汤:用于 治疗感冒、发 热、头痛等病 症,主要成分 有桂枝、芍药、

中医医学常识知识大全

中医医学常识知识大全

中医医学常识知识大全
中医医学是中国独具特色的一种医学体系,积累了丰富的医学常识和知识。

以下是一些中
医医学的常识知识。

1. 中医基本理论:中医的基本理论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脏腑学说等。

这些理
论以人体的整体观念为基础,注重平衡和协调。

2. 中医诊断:中医诊断包括望、闻、问、切四诊法。

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搏等进行
望诊;通过听患者的语音、咳嗽声等进行闻诊;通过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等进行问诊;通过
触摸患者的脉搏进行切诊。

3. 中草药:中医常用草药治疗疾病。

中草药一般采用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并根据
药性使用不同的部位和药材组合。

4. 针灸:针灸是通过刺激身体经络来调节和治疗疾病。

针灸分为经络穴位刺激和艾灸两种方式,通过调节人体生理机能来达到治疗目的。

5. 推拿按摩:中医推拿按摩可以通过按摩、推拿、推拿等手法刺激身体的经络和穴位,调节气
血运行,疏通经络,改善身体功能。

6. 中医养生:中医注重养生保健,强调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

养生包括合理膳食、
适度运动、调整情绪等方面。

以上是中医医学常识的一些知识点,中医医学系统庞大而复杂,还有很多具体的细分领域和治
疗方法。

中医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实施方案

中医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实施方案

中医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实施方案一、引言中医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然而,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培训实施方案的制定和推广。

本文将从中医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实施方案的角度进行全面评估,探讨其深度和广度,以期为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二、概念解析1. 中医药基本知识中医药基本知识包括中医基本理论、中药学、针灸学等内容。

其中,中医基本理论是中医药学科体系的灵魂和核心,包括阴阳五行学说、经络、脏腑等内容;中药学主要研究中药的来源、性味归经、功效、用法用量等;针灸学则是中医药的重要疗法之一,包括经络穴位、刺灸技术、灸法、推拿等。

2. 中医药技能培训实施方案中医药技能培训实施方案是指对中医药从业人员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机构等方面的安排和规划。

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中医药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临床技能,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三、深度评估1. 培训内容中医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实施方案的培训内容应当全面、系统。

除了传授中医基本理论、中药学、针灸学等知识外,还应包括临床实习、病例分析、医案讨论等内容,以帮助学员全面掌握中医药理论和实践技能。

2. 培训方式培训方式应当多样化,既包括课堂教学,又包括临床实习和实践操作。

还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远程教育等,提高培训效果。

3. 培训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中医药技能培训机构,包括专业的医学院校、中医医院、诊所等。

还可以依托现有的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拓展培训资源,提升培训的覆盖面和质量。

四、广度评估1. 推广和普及中医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实施方案应当得到政府、行业协会、社会力量的支持和推广。

通过开展各类培训班、讲座和学术交流等活动,加强对中医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实施方案的宣传和推广。

中医药知识培训讲义PPT课件

中医药知识培训讲义PPT课件

注意事项:遵循 医生建议,注意 药物配伍禁忌, 避免过度服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 女应在医生指导 下使用
特殊药材:对于 一些特殊药材, 如阿胶、鹿茸等, 需单独煎煮后烊 化服用
中药煎煮及服用不当可能引起的副作用及应对方法
煎煮不当可能引发中毒反 应
服用不当可能引发不良反 应
煎煮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服用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中医药治疗失眠 的案例分享
中医药治疗失眠 的疗效评估
中医药在胃痛治疗中的应用
胃痛定义:中医认为胃痛是因外邪内 侵、饮食所伤、情志不畅、脾胃虚弱 引起,以胃脘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 种病症
中医药在胃痛治疗中的优势:整体 观念、辨证论治、副作用小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中医药治疗胃痛的方法:针灸、中 药汤剂、推拿按摩等
讲中
添 加
义医 文
WPS
PPT
药档 副
课 件
知 识 培
标 题
汇 报 人 :

CONTENTS
目 录
中医药基础知识
中药煎煮及服用方 法
中医药在常见疾病 治疗中的应用
常见中药材及方剂 介绍
中医药养生知识
识中 医 药 基 础 知
中医药理论体系概述
阴阳五行:是中医哲学的核心思想,认为宇宙万物均由阴阳五行构成,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防风:性微温,味辛、甘,归膀胱、肝经, 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的功效。
白芷:性温,味辛、甘,归肺、胃经, 有祛风解表、止痛、消肿的功效。
细辛:性温,味辛,归心、肺、肾经,有 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的功效。
常见清热药及方剂:黄连、黄芩、黄柏等
黄连:具有泻火解毒、 清热燥湿的功效,常 用于治疗心烦失眠、 目赤牙痛等症状。

中医药基本养生知识

中医药基本养生知识

中医药基本养生知识
1. 饮食调养:中医重视饮食调养,认为饮食可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

建议选择新鲜、自然、健康的食材,避免过度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保持饮食的均衡和多样性,适当限制盐、糖、油的摄入。

2. 睡眠调节:中医认为良好的睡眠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建议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尽量避免熬夜,并提倡午休的习惯。

3. 情绪调节:中医强调情绪与身体健康的密切关系。

建议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放松自己,避免过度的压力和焦虑。

4. 起居调摄:中医认为合理的起居对于身体健康很重要。

建议保持适度的锻炼,避免长时间的久坐或久站,适当调节室内温度,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5. 运动锻炼:中医认为适度的运动对于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和调节心理状态有益。

建议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体育锻炼方式,如散步、跑步、太极拳、气功等。

6. 中药调理:中医药认为很多常见的不适和小病可以通过调理中药来缓解。

建议在中医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中药草药,避免滥用和误用。

以上仅为中医药基本养生知识的一部分,养生是一个综合性的
概念,还需要根据个人的体质和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调理和养生方法选择。

中医基础知识100个必背知识

中医基础知识100个必背知识

中医基础知识100个必背知识1.整体观念:中医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相互关联,共同维持生理功能平衡。

2.阴阳学说:阴阳是中医学最基本的哲学概念,用于解释自然界和人体生命活动的对立统一关系。

如脏腑有阴阳属性之分(心属阳,肾属阴),以及疾病的发生与阴阳失衡有关。

3.五行理论: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代表宇宙万物生长化收藏的基本规律,并与人体五脏系统相对应,描述脏腑间相生相克的关系。

4.藏象理论:五脏(心、肝、脾、肺、肾)及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的功能及其相互联系,如“心主血脉”、“脾主运化”。

5.气血津液:气血津液是构成和营养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其中气具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等功能,血则濡养全身,津液滋润内外。

6.经络系统: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包括十二正经、奇经八脉等。

7.四诊合参:中医诊断疾病主要依靠望、闻、问、切四种方法收集病情信息,全面了解病人的健康状况。

8.辨证论治:这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核心原则,根据病人的证候表现来判断疾病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并据此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法。

9.治未病思想:预防为主的医疗保健理念,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层面。

10.药物疗法与非药物疗法:中药汤剂、丸散膏丹等各种药物疗法,以及针灸、推拿、拔罐、导引等非药物疗法在中医治疗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11.八纲辨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辨证论治的总纲,用于归纳和概括疾病的性质、部位、邪正关系等。

12.脏腑辨证:依据五脏六腑功能失常所表现的症状特点进行辨证,如心火上炎、脾虚湿困等。

13.六淫七情致病:六淫(风、寒、暑、湿、燥、火)是外感病邪的主要来源,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是内伤病因的重要因素。

14.精、气、神:中医认为精、气、神为生命活动的三大支柱,三者相辅相成,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

15.升降出入理论:描述人体气机运行的基本规律,包括脏腑之气的升降与天地之气的交合。

中医药基本知识培训课件精选全文

中医药基本知识培训课件精选全文

8/6/2024
中医药基本知识
23
中医药基本知识
脏象学说
主管生长发育 主管生殖 主管水液代谢 主管纳气 濡养温煦脏腑
《侣山堂类辩》:五脏之气,皆相贯通
五行理论: 生理关系:五行相生、相克 病理联系:相乘相侮、子母相及
发展:通过生理功能阐述五脏间联系,用病理上相互 影响反证其生理上关系
8/6/2024
构成人体的核心 完成人体主要功能 相互间密切联系
推动血液运行 (主血) 主管精神活动 (藏神 / 主神明)
主管消化吸收 (主运化) 统摄血液 (主统血)
疏通全身气机 --调节情志活动 --促进消化吸收 --促进血液循环 --促进水液代谢 --通调月经
贮藏血液和调节血流量
主呼吸 辅心行血 促进水液输布和排泄
《灵枢·平人绝谷》:血脉和利,精神乃居
8/6/2024
中医药基本知识
8
中医药基本知识
基本概念
津液
津液—体内正常水液的总称,也称”水液”.遍布于 周身,存在于经脉内外
人体某些分泌液,如涕、泪、唾等,及排泄液,如汗、 尿等,由津液所化生,也称津液
运化滋
输生润

废血和

物液营

8/6/2024
中医药基本知识
中医药基本知识
基本概念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脏象学说 经络学说 药性理论
8/6/2024
中医药基本知识
中医药基本知识
1
基本概念
中医药基本知识
经脏阴津血气精 络腑阳液
8/6/2024
中医药基本知识
2
基本概念

中医药基本知识
广义:包括水谷之精(饮食物化生成)、五脏六 腑之精(水谷之精输布到组织器官)和肾精(禀 受于父母、充实于水谷、藏于肾中)

中医中药知识大全

中医中药知识大全

中医中药知识大全中医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核心,几千年来一直承载着中国人民的健康和疾病治疗,具有广泛的应用和深厚的理论基础。

本文将带您了解中医中药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药材分类以及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等。

1.中医中药的基本概念中医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独特体系,包括中医学和中药学两个方面。

中医学是通过辨证施治来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学科,主要依靠四诊法和望闻问切等方法。

中药学是通过研究药材的性味归经、功效作用以及配伍规律来制定治疗方案的学科。

2.中医中药的理论体系中医中药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脏腑理论、经络学说等。

阴阳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存在着阴阳两个相对的方面,人体也是如此。

五行学说将万物归纳为木、火、土、金、水五种属性,并认为五行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脏腑理论是研究人体脏腑器官的功能和相互关系,通过脏腑之间的协调作用来维持人体的健康。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理论,认为经络是人体内部的能量传导通路。

3.药材分类中药材按照性味、归经、功能等方面进行分类。

性味指的是中药的性质特点,如寒、凉、温、热、苦、甘、酸、辛等。

归经是指中药对应的经络系统,根据药性和功效的不同将药材划分到不同的经络中。

功能是指中药的主要作用,如清热解毒、益气养血、活血化瘀等。

4.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中医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针灸疗法、推拿按摩、中药汤剂等。

药物治疗是通过中药的功效来调理人体疾病,常见的有中药颗粒、中药丸剂、中药汤剂等。

针灸疗法是利用针刺入特定的穴位来治疗疾病,通过刺激穴位来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

推拿按摩是通过按摩和推拿手法来调理人体的经络和脏腑功能。

中药汤剂是将多种中药煮煎而成的汤剂,通过饮用来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5.中医中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中医中药在现代医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慢性病的治疗和康复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药的天然成分和药效使其在改善免疫力、调节内分泌、缓解疼痛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并且中医中药注重调理人体整体的平衡,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这与现代医学的治疗理念不谋而合。

中医药基础知识课件

中医药基础知识课件

中医药基础知识中医药有数千年历史,就是人们长期同疾病作斗争得过程中逐步积累起来得医药知识。

经历了漫长历史得考验,逐渐形成了独特得理论体系,就是目前世界现存得唯一得传统医学。

第一节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一、中医学得基本特点:整体观念,辩证论治,恒动观念。

(一)整体观念人体自身就是一个有机整体,与外界环境息息相关,这种内处环境得统一性,机体自身得整体性,称整体观念。

(二)辩证论治辩证就是将望、闻、问、切所收集得疾病得有关症状与体征及相关病情资料,加以综合归纳,整理分析,判断为某种性质得证侯。

证侯就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得病理概括。

论治就是根据辩证得结果,选择与确定相应得治疗原则与方法。

辩证就是决定治疗得前提与依据,论治就是治疗疾病得手段与方法。

辨证论治,辨证就是对疾病作出具体深入得分析,论治就是采取针对性得治疗措施。

二、阴阳五行学说阴阳学说概念:阴阳就是自然界相互关联得事物与现象,对立双方属性得概括。

阴阳得属性。

最初划分阴阳得准则就是向日与背日。

凡活动得、上升得、温热得、明亮得、兴奋得、亢进得、功能得--------属阳。

静止得、下降得、寒冷得、晦暗得、抑制得、衰减得、物质得--------属阴。

阴阳得基本内容:包括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互相转化。

在医学中得应用。

①说明人体组织结构。

上部,体表,背部,六腑,气——阳下部,体内,腹部,五脏,血——阴②说明生理功能阴阳得平衡协调,维持着正常得生命活动,具体表现在物质与功能得消长平衡。

物质就是功能得基础,功能就是物质得表现。

生理活动消耗了物质与能量,又有助于物质得摄入与能量贮存。

这种阴阳彼此不断得消长过程维持着动态平衡。

③说明病理变化疾病得发生就就是阴阳失去动态平衡产生偏盛偏衰得结果。

阴胜则寒,阳胜则热,阳虚则寒,阴虚则热。

④诊断上得应用临床疾病虽然错综复杂,但可以概括成阴证,阳证两大类。

阳证——表证,实证,热证,(急性得,进行性得,亢进得)阴证——里证,虚证,寒证,(慢性得,退行性得,衰退得)⑤治疗上得应用1)损有余,补不足,恢复阴阳得相对平衡就是治疗疾病得基本原则。

基本上每个中医都要知道的100个中医药小知识

基本上每个中医都要知道的100个中医药小知识

基本上每个中医都要知道的100个中医药小知识以下内容,是执业中药师考试的内容,同时也是每个中医都要知道中医药小知识!1.上走息道以行呼吸,贯注心脉以行气血的是(宗气)2.“隆”与五元中的(风)元相同3.处方药名二母,调配应付(知母、贝母)4.(《黄帝内经》)不属于主要的本草典籍5.与药名有关的术语中(明天麻)属于品质类6.白果的别名是(银杏)7.低温养护法的温度为(2-10℃)8.(麻黄)属于含生物碱类对肾功能有影响的中药9.眼窝下陷多是(津液亏损)10.目眦赤烂多属(湿热)11.脉来一息七至以上的是(疾脉)12.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的是(迟脉)13.一息五至以上的是(数脉)14.功能和胃健脾,导滞消积,润肠通便,理气、降脂的是(六味安消散)15.潼白蒺藜调配应付(刺蒺藜、沙苑子)16.治疗肾盂肾炎,防止胃肠道反应,保留杀菌作用宜用(甘草加呋喃唑酮)17.治疗结核病,减轻肝脏损害的是(逍遥散加西药抗结核药)18.三因包括(隆,赤巴,培根)19.气血生化之源是(脾)20.五行中具有升腾特性的是(火)21.风邪的性质是(开泄)22.阳脉之海是(督脉)23.患者喉痒干咳,连声作呛,痰少而黏,不易咯出,咽喉干痛,唇鼻干燥,口干,伴鼻塞、头痛、身热微恶寒,舌红少津,苔薄白,脉浮数。

证属(燥邪伤肺)24.(通因通用)不是正治法25.(脉浮数)不属于少阳证的症状26.消谷善饥是指(多食易饥)27.健康女性血红蛋白参考值是(110-150g/L)28.艾杂(器官)学说包括三大支配器官是指(脑、心、肝)29.王某,女,18岁。

近日气候骤冷,调摄不慎,出现恶风畏寒,头痛时作,痛连项背,遇风尤剧,苔薄白,脉浮。

证属(风寒头痛)30.饮片的水分正常范围是(7%-13%)31.执业药师需要特别提醒患者的特殊情况是(患者购买的药品近期发现有严重不良反应)32.处方对药品产地提出要求的处方药名是(怀山药)33.功效不同,不可同放于一个斗中的是(当归和独活)34.与剂量无关的不良反应是(过敏反应)35.地高辛与(银杏叶)联用应降低剂量36.肾功能不全慎用(雷公藤)37.主藏精的是(肾)38.主藏血的是(肝)39.主行血的是(心)40.主统血的是(脾)41.风邪具有的是(数变)42.寒邪具有的是(收引)43.火邪具有的是(上炎)44.湿邪具有的是(重浊)45.失神的表现是(大肉已脱)46.假神的表现是(本已意识不清,突然精神转“佳”)47.含马兜铃酸对肾有影响的是(天仙藤)48.含砷类对肾有影响的是(雄黄)49.含汞类对肾有影响的是(朱砂)50.真武汤与氢氯噻嗪合用,能(协同增效)51.香连化滞丸与呋喃唑酮合用,能(协同增效)52.解救蟾酥中毒,可以注射的药物是(阿托品)53.解救雄黄中毒,可以注射的药物是(二巯丙醇)54.解救马钱子中毒,可以注射的药物是(苯巴比妥钠)55.解救乌头类药物中毒,可以注射的药物是(阿托品)56.“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说明了阴阳(互根互用)的关系57.按十二经脉气血流注次序,手太阴肺经的气血流入(手阳明大肠经)58.湿邪的特点是(重浊黏滞)59.神智昏迷,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是(失神)的表现60.肝胆湿热证的临床表现是(右胁胀痛)61.对阴寒亢盛为主的实寒证,应采取的治疗原则是(寒者热之)62.劳淋可以选的方是(无比山药丸)63.患者暴饮暴食之后胃痛暴作,苔白,脉紧,证属(食滞胃痛)64.血糖低于正常值,其临床意义可能是(甲状腺功能减退)65.不属于蒙药的传统剂型是(线剂)66.口服四神丸应用的药引是(米汤)67.处方书写龟甲应付(烫制品)68.处方书写益智仁应付(盐炙品)69.极易生虫的药材(大黄)70.容易泛油的是(丁香)71.肾功能不全慎用的是(雷公藤)72.含马钱子的中成药是(舒筋丸)73.肝功能不全者应慎用的中药是(川棟子)74.气滞多见(胀痛)75.瘀血多见(刺痛)76.虚证的常见症状是(隐痛)77.湿邪所致的症状是(重痛)78.需包煎的药是(车前子)79.需后下的药是(降香)80.适宜阴凉干燥的是(薄荷)81.适宜通风干燥的是(泽泻)82.易变色的饮片是(白芷)83.易失气味的饮片是(肉桂)84.宜于蛤蚧对抗贮存的是(花椒,荜澄茄)85.宜于土鳖虫对抗贮存的是(大蒜)86.宜于牡丹皮对抗贮存的是(泽泻)87.内含雄黄的中成药(牛黄解毒丸)88.内含乌头类的中成药(大活络丸)89.麻仁丸与红霉素联用,能(影响药物吸收)90.冰磺胺类药物联用,能(增加药物排泄)91.归脾汤可以治疗(心脾两虚引起不寐)92.龙胆泻肝汤可以治疗(肝郁化火引起不寐)93.朱砂安神丸可以治疗(心火炽盛引起不寐)94.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小便不利属于(风湿头痛)95.头痛而胀,甚则头胀如裂,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属于(肝阳头痛)96.头痛起病较急,其痛如破,连及项背,常有拘急收紧感,脉浮紧属于(风寒头痛)97.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属于(瘀血头痛)98.三因学说指的是(隆、赤巴、培根)99.火元的属性是(轻、锐、热、腻)100.具有调节汗孔开合作用的气是(卫气)。

中医知识点

中医知识点

中医知识点
一、中医基本理论
1、中医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身体活动是维持生命活动
的重要基础,动静平衡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原则。

2、中医认为,动脉气息相互作用是调节身体内部物质和能量的
基础,各种气化物质的相互作用影响着人体内部细胞的活动和代谢。

3、中医认为,人体内部有五脏六腑和145穴道,各种内脏器官
充分表达了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充分表达了身体的健康状态。

4、中医认为,外界的物质和能量与人的体内物质和能量之间存
在着相互作用,可以通过外治和内治来调节人体内部物质和能量平衡。

5、中医认为,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持是通过调节人体内部各
种物质和能量来实现的,中医药可以有效地通过调节人体内部物质和能量平衡来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和维护健康。

二、诊断学
1、诊断是用观察、摸诊、问诊和查询病史等方法确定病因、症状、病变特征及人体各系统器官功能活动的状态,以及以此为基础来判断疾病类型的过程。

2、诊断学包括辨证学、定证学、病机学、分析判读学等。

3、辨证学是用辨证法,结合病人的身体现象、证候、病史及实
验室检查结果,确定病人的证基本病机的学问。

4、定证学是用辨证法为基础,再结合诊断总结,通过患者患证候、病史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来作出确定性的诊断的学问。

5、病机学是研究病因及病机,以及患者患证的病变的机制,是中医临床治疗的基础学问。

6、分析判读学是由中医治疗过程中不同病机特点,依据患者患证候、病史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客观分析和主观判断,以便对病情作出准确诊断的学问。

中医学基础知识重点笔记归纳

中医学基础知识重点笔记归纳

中医学基础知识重点笔记归纳【中医学基础知识重点笔记归纳】一、中医学基础概念1. 中医学的起源和发展中医学起源于中国古代,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2. 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中医学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和自然环境相互关联,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受到自然界的影响。

3. 中医学的辩证施治中医学强调辩证施治,根据患者的整体情况和病情表现,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二、中医学基本理论1. 阴阳五行理论中医学的阴阳五行理论是中医理论的核心,阐述了世界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2. 五脏六腑中医学认为五脏六腑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3. 经络与气血经络与气血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通过经络调理气血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三、中医诊断方法1. 望闻问切中医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个方面,通过观察、听诊、询问和脉诊等手段了解患者的病情。

2. 舌诊舌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舌苔的颜色、厚薄、湿燥等变化可以反映患者的病情。

3. 脉诊脉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通过观察患者的脉象来判断其体质和病情。

四、中医治疗方法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学的重要治疗方法,通过选用具有药理作用的药物来调理患者的气血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学的特色疗法,通过在特定穴位施针或灸灼来调整患者的气血,从而治疗疾病。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学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按摩特定部位和穴位来调整气血,促进疾病康复。

五、中医药文化与传统医学1. 中医药文化的特点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积淀了丰富的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具有独特的文化特点。

2. 传统医学的价值传统医学在治疗慢性病、康复保健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认可。

3. 中医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中医药在现代社会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发展空间。

总结回顾: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医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和中医药文化等方面。

中医健康教育知识

中医健康教育知识

中医健康教育知识中医健康教育知识一、中医药基本知识(一)中医对生命的认识。

(二)中医对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的认识。

介绍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即人与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是息息相应的观念。

(三)中医对健康的认识。

介绍中医学天人相应、形神合一、脏腑相关、阴阳平衡的健康观念;介绍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恬淡虚无、规避虚邪贼风的健康生活方式。

(四)中医对疾病的认识。

介绍中医学对疾病产生的原因和病理变化的认识;介绍病、证、症的关系及中医学分析疾病的基本方法及特点。

(五)中医的诊治手段。

介绍中医独特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诊断方法和辨证原理,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中医的内治和外治方法以及中医药在养生保健和疾病防治方面一些具有特色的方法,如针灸、推拿、拔罐、足浴、刮痧、膏方等,着重介绍其使用方法、合用范围、注意事项等。

介绍中医学对体质的认识和辨识体质的方法;介绍不同体质(平和、阳虚、阴虚、气虚、痰湿、湿热、血瘀、气郁、特禀等) 的特征及其相应的日常养生方法。

二、中医养生保健的理念和方法(一)中医养生保健的理念和基本原则。

介绍中医学的顺应自然、阴阳平衡理念和思想;介绍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原则。

(二)中医养生保健常用方法。

介绍中医学常用的养生方法,如时令养生、情志养生、饮食养生、运动养生、经穴养生等。

1.时令养生:介绍中医学按照春夏秋冬四时变化,采用的相应的养生方法。

2.情志养生:介绍中医学对精神情志活动的认识和情志与脏腑的关系以及产生疾病的道理;介绍常用调摄情绪的方法。

3.饮食养生:介绍中医学饮食养生的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饮食养生理念,采取适宜合理的饮食方式,特别是适合自己的饮食方式。

4.运动养生:介绍中医学对运动养生的认识以及动静结合的养生观念;介绍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六字诀等常用的运动养生方法,分别介绍其特点、作用、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5.经穴养生:介绍中医学对经络的认识以及经络在人体中的作用;介绍常用穴位的部位、养生保健功效、按压方式以及注意事项。

中医学基础知识300个考点

中医学基础知识300个考点

中医学基础知识300个考点
中医学基础知识涵盖广泛,包括中医基本理论、诊断、治疗、药物、针灸、推拿、养生等方面。

以下是300个可能的考点:
1. 中医基本理论,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精气神、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病理、中医体质分类、中医病证分类等。

2. 中医诊断,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脉诊、舌诊、面诊、腰腹诊、腹诊、耳诊等。

3. 中医治疗,药物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拔罐疗法、艾灸疗法、中药熏洗疗法等。

4. 中药学,中药基本理论、中药鉴别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性药味、中药毒理学、中药配伍学等。

5. 针灸学,经络穴位、针灸基本理论、针灸治疗原则、针灸操作技巧、针灸禁忌等。

6. 推拿学,推拿基本理论、推拿手法、推拿治疗原则、推拿禁
忌等。

7. 中医养生,四季养生、饮食调养、起居调摄、精气神养生、运动保健等。

以上提及的仅仅是中医学基础知识的一小部分,中医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涉及面广,内容丰富,需要系统学习和掌握。

希望以上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中医药知识科普宣传资料

中医药知识科普宣传资料

中医药知识科普宣传资料中医药是中国传统的医疗体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和理论知识。

中医药以整体观念和“阴阳”平衡理论为基础,强调调节和平衡身体的功能,以达到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世界范围内,它正逐渐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接受。

本文旨在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医药,并传播相关知识。

一、中医药的基本原理中医药学是一门以整体观念为基础的医学学科,其理论框架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

中医药注重调节身体的整体平衡,认为疾病是因为阴阳失衡或五行失调所引起。

通过中草药、针灸、按摩和饮食疗法等方式,可以帮助身体恢复平衡,并调节正常的生理功能。

二、常用中药材中药材是指用于中医药学的草药和其他天然物质。

常见的中药材有人参、黄芪、川芎、当归、丹参等。

每种中药材都有其独特的功效和用途。

例如,人参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黄芪有助于提升体力和抵抗力,川芎可以活血化瘀等。

中药材可以通过煎煮、泡水、炮制等方式制成药材煎剂、颗粒剂、胶囊等形式,供人们使用。

三、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药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插入细针刺激特定穴位,针灸可以调节人体气血运行,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针灸治疗可以针对不同的疾病和症状,如针灸减肥、针灸止痛、针灸调节内分泌等。

针灸是一种安全、无创伤的治疗方式,适用于广泛的人群。

四、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分支之一,通过按摩和推拿来调整身体的机能。

中医推拿按摩可以改善血液循环,舒缓肌肉和神经的紧张,达到放松和舒适的效果。

推拿按摩适用于改善慢性疲劳、缓解肩颈痛、改善睡眠等问题。

此外,推拿按摩还可以结合中草药精油等进行,以增强治疗效果。

五、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中医药与现代医学可以互为补充,形成综合治疗的模式。

在许多国家,中医药与现代医学已经被纳入卫生保健体系。

通过结合中医药的疗法和现代医学的技术,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提供更全面的医疗服务。

综上所述,中医药是一门传统而又独特的医学体系,其理论和疗法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化水液以制止肾水的泛滥; 保证肾主水的功能正常进行 肺/肝(金克木)--肺气肃降,抑制肝阳上亢,利于肝主疏泄功能发挥 肾/心(水克火)--肾的阴精充足,使心阴充足以抑制心火亢烈
中医药基本知识
?基本概念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脏象学说 ?经络学说 ?药性理论
中医药基本知识
中医药基本知识
?脏象学说
Taiji diagram
中医药基本知识
?基本概念
?脏腑
脏腑--内脏的总称,按功能特点分为五脏(化生、贮藏精气)、六腑 (受盛、传化水谷)两类
?肝 ?心 ?脾 ?肺 ?肾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 胞
形态:中空,似六腑 功能:贮藏精气,似五脏
?胆 ?胃 ? 小肠 ? 大肠 ? 膀胱 ? 三焦
中医药基础知识培训
云梦县中医院 彭新念
中医药基本知识
?基本概念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脏象学说 ?经络学说 ?药性理论
中医药基本知识
?基本概念
中医药基本知识
??????? 经脏阴津血气精 络腑阳液
?基本概念
?精
中医药基本知识
广义:包括水谷之 精(饮食物化生成)、五脏六 腑之精(水谷之精输布到组织器官)和肾 精(禀 受于父母、充实于水谷、藏于肾中)
中医药基本知识
?阴阳学说
? 阐明生理活动
《素问·生气通天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 阐明病理变化
《素问·生气通天论》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 用于疾病诊断
望诊—色泽分阴阳:鲜明者属阳;晦暗者属阴 切诊—脉象分阴阳:浮、数、洪、滑属阳;沉、迟、细、涩属阴 闻诊—语声分阴阳:高亢洪亮属阳;低微无力属阴 问诊—喜恶寒热分阴阳:喜寒恶热属阳;喜热恶寒属阴
?基本概念
?经络
经络的概念:经脉 + 络脉
中医药基本知识
《灵枢 ?经脉》: 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 深而不见……诛脉之浮而常见者,皆 洛脉也。
中医药基本知识
?基本概念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脏象学说 ?经络学说 ?药性理论
中医药基本知识
?阴阳学说
产生于商周 成熟于战国与秦汉
? 阴阳对立 ? 阴阳依存 ? 阴阳消长(量变) ? 阴阳转化(质变)
作化生
功用血长Βιβλιοθήκη 能发育中医药基本知识
?基本概念
?气
气—古人对自然现象的一种朴素认识。春秋时期唯物主义哲学家就认为“气” 是构成世界最基本物质;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气的运动变化而产生的。《周 易·系辞》:精气为物;天地氤氲,万物化醇
中医学“气”范围广、名称繁多、概念不一。 邪气—致病因素; 正气—人体物质结构的总概括,包括精、气、血、津液等
中医药基本知识
?基本概念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脏象学说 ?经络学说 ?药性理论
中医药基本知识
中医药基本知识
?五行学说
自然界

人体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行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音味色化气方 季
脏腑官体志液脉
角 酸 青 生 风 东 春 木肝 胆 目 筋 怒 泪 旋
微 苦 赤 长 暑 南 夏 火心 小 舌 脉 喜 汗 洪 肠
狭义:专指 肾精中具有生殖功能的物质
《灵枢 ·决气》:两神相博,合而成形,常先身生, 是谓精
中医药基本知识
?基本概念
?精
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以构成各组织器官的原始生命物质,以及来自母体从 饮食中吸取的各种营养物质,主要藏于肾
后天之精—水谷所化生,输布到五脏六腑等组织器官,最后归藏于肾
滋生促生
养髓进殖
?构成人体的核心 ?完成人体主要功能 ?相互间密切联系
? 疏通全身气机
--调节情志活动 --促进消化吸收 --促进血液循环 --促进水液代谢 --通调月经 ? 贮藏血液和调节血流量
?推动血液运行 (主血) ?主管精神活动 (藏神 / 主神明)
肝资生心(木生火) --肝气疏泄利于心血的运行 心资生脾(火生土) --心的阳气推动血行以养脾 脾资生肺(土生金) --脾运化水谷精微以养肺 肺资生肾(金生水) --肺主肃降利于肾主水、纳气 肾资生肝(水生木) --肾藏精以滋养肝之阴血
?五行学说
中医药基本知识
肝/脾(木克土)--肝气条达,疏泄脾脏壅郁,利脾主运化功能发挥 心/肺(火克金)--心的阳气克制肺气宣降太过,保证肺主气功能正常 脾/肾(土克水)--脾主运化,运化精微使肾精充足以抑制肾火亢烈
气虚而温煦作用弱,则出现畏寒、四肢欠温,或血和津液运行迟 缓等寒象
血的功能
?基本概念
?血
中医药基本知识
--濡养脏腑经络 《张氏医通》:以和调五脏,藏而不失,乃养脏之血也 --濡养形体官窍 《素问·五脏生成篇》: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 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 产生精神活动的器官需要血液濡养 《灵枢·平人绝谷》:血脉和利,精神乃居
中医药基本知识
?基本概念
?津液
津液—体内正常水液的总称 ,也称”水液” .遍布 于周身 ,存在于经脉内外
人体某些分泌液,如涕、泪、唾等,及排泄液,如汗、尿等,由津液 所化生,也称津液
运化滋
输生润

废血和

物液营

?基本概念
?阴阳
中医药基本知识
什么是 阴? 什么是 阳?
阴阳鱼 Active, male, up…
?基本概念
?气
肾中之气+水谷之气+自然界清气 肾、脾、肺等脏生理活动综合作用
人体之气 = 真气
中医药基本知识
先天之气
后天之气
宗气 脏腑经络之气
营气
卫气
?基本概念
?气
中医药基本知识
气防温营固推

化御煦养摄动

气不摄津,则多汗、多尿/小便失禁、流涎 气不摄精,则遗精、滑精等 气虚肛肠失固,则久泻/大便失禁、脱肛等
宫 甘 黄 化 湿 中 长 土脾 胃 口 肉 思 涎 缓 夏
商 辛 白 收 燥 西 秋 金肺 大 鼻 皮 悲 涕 浮


羽 咸 黑 藏 寒 北 冬 水 肾 膀 耳\ 骨 恐 唾 沉 胱二

肾 膀胱 水
?五行学说
肝 胆 木
火 小肠 心
金 大肠 肺
相生 相克
土 胃 脾
中医药基本知识
?五行学说
中医药基本知识
中医药基本知识
?阴阳学说
中医药基本知识
《景岳全书 ·传忠录》:设能明彻阴阳,则 医理虽玄,思过半矣
? 阐明组织结构 ? 阐明生理活动 ? 阐明病理变化 ? 用于疾病诊断 ? 用于疾病治疗
《素问·宝命全形论》:人生有形, 不离阴阳 《素问·金匮真言论》:夫言人之 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 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 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