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关键词句-领悟文章思想感情
小学语文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
小学语文理解句子的方法从阅读的角度讲,学生只有很好地理解文中的重点句子,才能深刻体悟课文。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理解句子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1.抓关键字、词理解句子意思。
一句话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或意思,往往都会蕴含在一些关键的字、词之中。
抓住这些字、词进行品味,对深入理解句子的含义将起到重要作用。
如《桂花雨》一文中:“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句中的“浸”就是一个关键词。
“浸”本来是指一个东西泡在水里,在这里指沉浸,就是说人们都陶醉在桂花香里了,由此写出了桂花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教学时,可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进行表演,假如你就是作者,会怎样缠着妈妈呢?通过表演,学生就能很容易地理解其中的含义了。
2.通过变换句式理解句子意思。
句子中的句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疑问句、因果句、反问句等,教学中如果能采用变换句式的方法,就会浅化内容,降低理解难度,对理解句子内容,体会情感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如《滴水穿石的启示》中的“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可以引导学生把这句话改成“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
”将两个句子比较着读一读,学生就会明白,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获得成功。
3.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句子意思。
有的句子所表达的内容和思想,与学生的认知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但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在教学时,如果我们善于发现其相通之处,并能引导学生利用生活实际加以理解,会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含义。
特别是在说明文中。
如《秦兵马俑》一文,“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
”读完这句话,学生能初步感受到一号坑很大,但对其中具体的数字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教室进行对比教学,如我们的教室大约60平方米,一号坑的面积大约相当于238间教室那么大。
抓关键词
抓关键词,让阅读简约而深刻摘要:语文阅读教学离不开咬文嚼字,巧抓文本中的“关键词”,不仅能带动全文分析,使文章脉络清楚,而且能启迪学生思维,使他们由浅入深地领悟文章的内在意蕴,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文章的技巧章法,从而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国;关键词语;作用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曾说:“不论描写什么事物,要表现它,唯有一个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唯有一个动词;要得到它的性质,唯有一个形容词。
”唐代苦吟诗人贾岛“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
作家创作讲究“炼字”,那读者解读文学作品就更需注重“品词”了。
因此,语文阅读教学离不开咬文嚼字,巧抓文本中的“关键词”,找准突破口,便可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
一、抓关键词,可理顺情感线索“题好一半文”,题目是牵动制约全篇的关键,简短的题目往往蕴含文章最丰富的信息,或体现全文的中心,或表明了行文的线索,或点示理趣。
所以先从题目入手,抓住“文眼”,把它作为分析全文的切入点,透过它可以感受到文本脉动,领略到文本的精神内涵。
比如《背影》一文,作者围绕“背影”展开叙述描写,“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在文中不断地出现,刻画了最丰满的慈父形象,父子深情动人心魄。
教学中抓住文眼,便可轻松理清叙事抒情的线索。
起笔“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以虚写挑明文眼,为全文抒情定下基调,引出了全篇对父亲的回忆与思念。
中间两次实写背影,详略有度,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描写父亲穿铁道买橘子时的背影,把作品推向抒情的高潮。
此后写离开车站的父亲只用了一笔: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也找不着了,作者对父亲离去的失落、依恋和愁绪交汇的感情潮水也随之夺眶而出。
紧跟着光景惨淡、陷入绝境的父亲的来信而浮现的背影,融进了父亲晚年凄苦的形象,与起笔处的背影首尾照应,收到了余音缭绕的艺术效果,留给读者无穷的回味。
二、抓关键词,让景物具体可感在文学作品文辞优美,对景物和事物做细致入微的描绘,“状难写之境如在目前”,从而烘托气氛,表达感情。
巧引导助 领悟促 表达——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语表达效果
102巧引导助领悟促表达一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语表达效果小学中段课文中有些关键词句即为本篇课文的 主要内容所在,能统领全文;有些关键词句蕴含着文 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些关键词句则能体现一篇 文章的语言特色及表达方法。
抓住关键词句也就抓 住了一篇文章的精髓。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 关键词句表达效果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学习表达 策略,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从三单元开始就陆续有引 导学生体会关键词语表达效果的练习题出现。
其中,"语文园地三”还专门安排了 "我的发现”这个栏目的 专项训练。
在这段时间的阅读教学中,我将"引导学 生抓住重点词语品读感悟,体会其表达效果”作为阅 读教学训练的重点之一,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多种方 式的引导,提高学生领悟表达方法的能力,促进学生 理解和表达能力提高。
下面就谈谈我是如何引导学 生体会重点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的。
一、换词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课文中有些动词 用得极其准确,引导学生关注这样的动词,体会其在 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在表达和作 文中有意识推敲词语,准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换词 法”就能非常有效地帮助学生体会这些动词的准确 性,从而体会这些动词的表达效果。
如《小英雄雨 来》一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原来枪响以前,雨来就 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到河里去。
”这个句子中的 "扎”字用得特别妙,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感悟它的妙 处的:扎进水里意思是什么?”学生很轻松想到"跳 进水里”。
那么我们将这个‘扎’换成‘跳’行吗?为什 么?”话咅刚落,学生立即反应过来,纷纷举手发表意 见:‘扎’比‘跳’速度快。
”‘扎’比‘跳’动作更灵敏”。
‘扎’比‘跳’好,是头先入水,雨来能更好地逃 命……”这里,老师运用换词法成功地引导学生体会 到‘‘扎”这个动词的表达效果远比‘‘跳”好,而且学生 准确用词的能力得到提高。
得速读者得阅读——基于课文阅读的四种速读法例析
2021·03保证阅读质量的前提是提高阅读速度。
本文提出限时限量速读法、知识交流速读法、抓关键词句速读法、有目的性阅读法等四种基于课文的快速阅读方法,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和阅读能力,理解文章大意,抓住中心与关键词句,记忆重要数据、人物、事件,领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摘要关键词速读法;限时限量速读法;知识交流速读法;抓关键词句速读法;有目的性阅读法快速阅读,是“眼脑直映”式的阅读,即眼睛所看到的文字信息直接传送到大脑,再通过大脑皮层进行学习和记忆。
这种阅读方式直接通过视觉中枢来完成,是真正的“看书”而慢慢“看懂,形成读。
”我们在使用言语思维时,思想是非常跳跃和减缩的,因此使思维速度和从外界获取信息的速度相协调,成为快速阅读的有利条件。
在此基础上,提高感知信息的能力,即减少注视某一字一句的次数,从整体理解文章,增强记忆效果。
阅读者在快速阅读时,通常是记忆一整块的内容,在理解和回忆时,左脑会将右脑储存的形象记忆内容转化为语言表述出来。
快速阅读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保障其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
本文试析几种速读法进行阅读教学的尝试。
一、限时限量速读法限时限量阅读法,要先定下阅读的数量和阅读的期限,在紧迫的精神压力下,使通过视觉神经而被接受的文字图像,更加快速的传到大脑中进行学习,所表现出来的现象就是“一目十行”。
经过长期的训练之后,这种方法使学生的速读能力大大提高。
[1]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快》一课只有700多字,文章每一自然段的结构雷同,适合采用“限时限量速读法”。
可设计以下教学环节:1.调查阅读速度。
“这篇课文共700多字,学生的阅读速度为___分钟。
”组织学生默读课文,然后汇报、讨论:如何才能加快阅读速度?一个学生读这篇文章,用了5分钟左右。
他先根据题目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带着问题读,阅读速度比较快。
另一个学生用了4分钟。
他在阅读时,遇到不明白的词语直接跳过,继续读下去。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古人云:学起XXX。
可见,理解课文的关键要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如何指导学生思维呢?做法是:要求学生抓住关键词理解关键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句,抓住关键句理解全文。
在学生思维的关键处以适时的点拨,促进学生及时排疑纠偏,打通思路,准确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对于中段学生要做到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要达到上述目标,老师就得深挖教材,找准读懂文章的切入点,沿着一条主线来设计教案,其中抓关键词语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读懂文章的方法。
什么是关键词语呢?我认为就是指能体现一篇文章的中心意思的词语。
它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地位。
关于词语,应该是一个难点。
首先一篇文章的中央找不到,就无法体会到哪些词语是关键的,重点的。
其次,为突出中央,有时不只一个重点词语,需要几个重点词语的运用才能突出中央。
因此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是相当难的。
我认为关键是能使学生经由过程某个词语能够阐发出词语在语句语境中的作用,这是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
初期能够帮助学生寻找重点词语,使学生初步感触感染根据不同类型的文章如何去发觉或寻找到重点词语。
中期勉励学生本人找不同类型的文章的重点词语,教师加以点评,哪些是重点词语,哪些不是,为何是,为何不是。
后期着重在培养学生根据重点词语来揣摩语句或段落的中央思想,领悟文章表达的内容。
找出重点段理解文章应该是找出重点词理解文章的基础,就像分析物体的不同一样,先宏观再微观。
找出重点段后再去找重点词,分析重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理解句子后再回归到段落。
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这是我们从事语文教学长期以来的一种讲读方法。
为使学生容易接受,提升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
浅谈如何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陈小娇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透彻,往往对理解整篇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有很大的帮助,是一种耗时少、收效大的做法。
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通过抓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从而领悟文章思想感情呢?我自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提高:一、是抓住中心句理解课文内容阅读教学中抓住中心句的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脉络,准确地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
比如:我在四年级教学《乡下人家》一课时,我设计了以下环节:乡下人家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其实作者也在课文中告诉了我们他的感受,引出课文的中心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 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从而让同学们围绕中心句去体会。
课文中哪些风景让你感到特别独特与迷人呢?请在课文中勾画出来并且可以简单地写写自己的体会。
老师有个温馨提示:你可以抓住关键词句展开合理的想象,你的感受才会更深刻。
‛这节课是以读为本,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也进一步进行了文本细读。
二、是抓住含义深刻的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些古人教育名言,广为人们所引用,都告诉我们‚多读书‛的重要性,试想,学生刚刚拿到一篇文章,在朗读正确都很困难的情况下,这个阶段,不管你老师怎样精心设计导语,学生也不可能理解课文,感悟情感。
你必须要给学生提供充裕的通读课文的时间,让学生借助各种阅读工具自由地、充分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中的语言信息,把课文读通并初步读懂,这是引导学生悟情的基础。
但课堂上教学时间短,如何让学生快速达到读正确、流利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含义深刻的句子,如果不能正确理解这些句子,就不能全面理解课文的内容。
一篇文章,总要表达某种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往往是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
如果我在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就能帮助学生深刻地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比如:我教学《一枚金币》一课时,紧紧围绕关键词语‚受不了‛进行‚快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受不了’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老人为什么受不了?从些词句中看出?儿子为什么受不了?从哪些词句体会出来的?并随机进行感情朗读等‛教学环节,并以此来突破重难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03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例如,1、抒情部分找,如《井冈翠竹》结 尾部分就揭示了文章中心。这样的文章还 有《我的老师》一课就能从“像这样的老 师,我们怎能不喜欢她,不爱她呢?”一 句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2、从作者的议论部分找中心 例如:《少年闰土》这篇课文的11、14、 16自然段就是作者议论的部分。找到了,读懂 它就能很好的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从课文的反复部分找中心 例如:《犟龟》中犟龟反复说的一句话“我的决 定是不可改变的。”找到这句话对我们体会文章的 思想感情大有帮助。
通过玛利亚老师开导小男孩换一种方式来正视自 己的缺陷,最终使小男孩获得成功的事情。告诉我们: 当我们因某些缺陷而愁闷苦恼时,换一种思考和行动 方式,你将开启的是成功的大门。
(3)、写景状物的文章
这类文章常用的句式是“文章表达(抒发) 了……思想感情”,“文章告诉了……道理、 赞美……品质”
一般多是作者借景物抒发自己的感情,或以物的特征来比喻 人的精神风貌。例如杨朔的《荔枝蜜》,是通过对蜜蜂辛勤劳动 情景的描写,抒发了赞颂劳动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生活而辛苦 忘我劳动的伟大情怀和高尚品质。
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4、从重点句、段找中心
一般课文中,总有表现文章中心的重点句、段, 这些重点句就是文章的中心句。 例如《在山的那边》中,从“在山的那边,是海!是 用信念凝成的海。”一句就能体会到文章的思想感情。还 有《落花生》中:“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 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又如《大森林的主人》一课中 猎人的话:“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 只要肯动脑筋,一切东西都可以拿来用。”能找出这样的 重点句,中心句也就找出来了。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一、抓课题,从整体入手。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阅读时从课题入手, 通过审题提出问题,通过阅读解决问题。这样 的阅读思路,可以收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 的效果。
例如《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一课,通过小学生张 国强来信与柯岩的回信,告诉我们“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的道理,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告 诉我们要不断找出自己的短处,不断发现与学习 别人的长处,这样才能飞快的进步。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例如《落花生》中:“人要做有用的 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 处的人。”能找出这样的重点句,中心 句也就找出来了。再如《詹天佑》开头 一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其中"爱国"、"杰出"正是全文的中心。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5、关注开头和结尾 例如:《清明上河图》
文章的结尾在文章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 用。也有的作者把思想感情放在文章的最后 来表达。根据这一特点,要学会分析文章的 结尾、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
例如:《再见了,亲人》一课就能根据课 文的最后一句“我们的心跟你们永远在一 起”的内容概括出体现中朝两国人民深厚 友谊的思想感情。
体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抓课后问题。
4、从重点句、段找中心
一般课文中,总有表现文章中心的重点句、段, 这些重点句就是文章的中心句。在有些文章中往往 由重点词句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我们把这些句 子叫做中心句。这些重点词句常常出现在文章的开 头、结尾或过渡段中。
小学语文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总结四篇
小学语文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总结四篇⑴抓关键词语、关键部分理解含义[弄清词义,句义也就理解了]例“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人在画中游”是关键部分,意思是说人好像在图画中游玩一样,[我们还得想想:为什么作者会这样说呢?→原来是作者觉得这山水太美了],句子的意思是--人们画着小船在漓江上游玩,就好像是进入了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一样,表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
⑵联系上下文、注意时代背景体会言外之意。
这类句子的表面意思好懂,但更深刻的意思就必须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联系上下文才能体会以出来。
例“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荔枝》。
这句子表面看是说:到现在荔枝和以前一样年年都红、都成熟。
[作者为什么用这个句子全文的结束呢?联系上下文和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此时作者的母亲已经去世,在母亲生前作者时常买荔枝孝敬老人家,可是现在母亲已不在人世了,作者看到年年红润如前的荔枝自然忆起母亲],可见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作者面对年年依旧红的荔枝,常常怀念自己的母亲,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敬重与怀念之情。
⑶注意修辞手法,先弄清句子意思,再理解句子内在含义。
例“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这个句子中运用了两种修辞手法--排比、比喻。
排比部分说明了邱少云不动的原因,比喻部分说明了邱少云意志坚强。
整个句子“表现了邱少云为了整个班、整个潜伏部队和这次战斗的胜利他严于律已、勇于献身的精神。
”小学语文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总结一、分析法。
主要是抓住句子的重点词语,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一篇文章有关键之词,警策之句,拎出关键词句,牵全文。
如《长城》一课,有这样一句话“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抓住“站在、踏着、扶着、想起”这些动词,让学生明白这是因触景生情而展开的自然联想。
这一段,“凝结”是重点词。
长城由什么凝结而成的?(是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能”凝结而成的。
小学高年级语文精读课中如何抓关键词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小学高年级语文精读课中如何抓关键词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作者:陈春瑶来源:《成长》2019年第06期摘要:在一篇课文中,总有几个词不仅能够体现文章的主旨,还能体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说在这些词语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授课时,能够正确引导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理解,就能让学生更好地领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精读课;关键词在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环境经过不断地更新,对于学生各项素质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更是要求学生具有自主阅读的能力,能够初步理解文章内容与思想。
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授课时要引导学生进入文章的更深层次,并通过搭建各类与文章对话的平台,来完成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1 关键词的意义作用可以说词汇是作者构建文章的基础材料,是作者文章的灵魂单元,而关键词则通常都是作者的真实用意之处。
对于语文思想教育而言,这些独立小单元能够发挥极为重要作用。
教师以这些小单位作为文章的切入点,可以让学生近距离触摸文中人物形象,更好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更好的领悟文章的重点,更好的掌控文章全局内容。
在语文阅读教学之中,最为核心的目标内容就是能够准确的提取文中关键词。
而阅读教学的实质是学生能够充分了解作者意图,领会作者思想,体味作者情感,感悟作者境界,而这一切都是需要对文章内的关键词语进行深入理解才能实现。
在教学时,教师要正确带领学生进行关键词领悟,特别是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这些词语在文中要么是文章的核心,要么是蕴含深意,可以据此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文本,与作者、文本达成心灵的对话,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洗礼[1]。
2 培养抓学生关键字体会作者思想的具体措施2.1 抓关键词句,激发学生情感如《白鹭》一文中,体现出了白鹭这种珍惜动物的优美。
在教学时,教师抓住“精巧”、“悠然”等关键词,首先让学生联想一下生活中哪些事务能体现出美?学生们对美的定义都有不同的看法,他们或许会说摇曳花朵是美丽的,飘动的云朵是美丽的,飞行的小鸟是美丽的,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认为的美进行课文朗读,让他们边读边感受白鹭的美丽,领悟作者想要表达的细想感情——美往往蕴含在生活中,蕴含在我们常见的事物中,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就会发现寻常事物中那独特的美。
如何指导学生通过抓取关键词理解课文
如何指导学生通过抓取关键词理解课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册语文教材是以几十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为主体。
这些作品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是识字的有效途径,是学习作文的范例,是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拓展知识视野、培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锻炼思维能力的凭借。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课标》语)因此,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的比重大,用的课时多。
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投入的精力大,花费的时间多。
但是近年来对语文教学,特别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批评总是不绝于耳。
不少语文教师发出“越来越不会教了”的慨叹,这种慨叹也基本是针对阅读教学而发出的。
阅读教学到底怎么了?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
下面我就以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期中的一方面。
在阅读教学中,往往容易出现“胡子眉毛一把抓”、“各种项目一齐上”、“从头到尾逐段教”的局面。
面面俱到的结果,常常是面面不到。
如果能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透彻,往往对理解整篇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有很大的帮助,是一种耗时少、收效大的做法。
为此,近几年来我坚决摈弃了逐段串讲串门的模式,并探索如何突出教学重点,优化阅读教学过程,特别是如何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这一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通过重点词句,有效学习课文,引导学生领悟文章思想感情呢?我认为我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提高:一、钻研文本,把握文本精华。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作者的写作目的,往往体现在他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中。
而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或句又是作者表达思想情感的泉眼。
如果教师善于发现这些泉眼,并以此展开教学,那么学生思维和情感的活水就会源源不断地冒出来。
(一)抓住含义深刻的词句,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
当然教学中不能对所谓的重点词句加以单一、孤立的分析、讲解或者简单地一股脑儿地对字、词、句面面俱到地“肢解”,也不一厢情愿地设计一些练习横亘在研读品析中,而是保存文章结构的完整性和意境完美性。
九色鹿教案(优秀8篇)
九色鹿教案(优秀8篇)色鹿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句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领悟九色鹿救助他人,不图回报的品质。
谴责调达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径。
2、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情境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明白做人要恪守信用的道理。
教学重点:体会九色鹿的舍己救人、见义勇为的精神,把握表现调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的有关语句,反复朗读,认真体会、感悟、理解。
教学过程:一、齐读课题:九色鹿二、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昨天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课文《九色鹿》,这些词语你会读吗?出示词语:救命之恩郑重起誓千恩万谢知恩图报见利忘义恩将仇报背信弃义重重惩罚2.指名读词语,试着把你对词语的理解读出来。
指名读前四个:很好,字正腔圆。
指名读后四个:也是悦耳动听。
齐读。
3.词语读得很好。
能否借助这组词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第一板块:“救”(一)第2小节1.我们先来看“九色鹿救调达”的部分,(相机板书:救)自己读读课文2—5自然段。
(学生自由练读)2.出示第2小节内容。
指名读。
3.从这段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4.情况十分危急(1)你从哪感受到的?(“汹涌的波涛”,“奋力挣扎”)(2)你能把当时情况的危急读出来吗?指名读(评点:调达危在旦夕。
)男生齐读5.九色鹿的勇敢善良(1)“立即”说明了什么?(九色鹿在救调达时毫不犹豫,奋不顾身!)请用朗读向我们展现出来(指名读)(2)把九色鹿的勇敢善良、奋不顾身读出来。
女生齐读。
6.过渡:古人讲“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何况九色鹿对调达是救命之恩,可谓“恩重如山”,(相机板书:恩)面对如此重恩,调达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二)第3、4、5小节1.指名学生起来读第三自然段。
2.想象一下调达连连叩头的样子,带着感激之情再读调达的话(齐读句子)3.在调达的眼里,知恩图报指什么?他报什么恩?4.而在九色鹿的眼中,知恩图报又是指什么?(指名说,引读第4小节)5.通过两者对比,你们感受到了什么?(这是一只不求回报的九色鹿!)多善良的九色鹿呀,请再齐读她说的话。
小学语文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
小学语文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小学生要想深刻理解课文,就需要掌握一些方法。
首先,可以通过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句子的意思。
比如在《桂花雨》中,作者用“浸”这个关键词来描述人们沉浸在桂花香气中的情景,从而表达了桂花香气的迷人之处。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表演等方式来加深理解。
其次,通过变换句式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例如在《滴水穿石的启示》中,将“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改为“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
”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只有专一的目标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第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句子的意思。
例如在《秦兵马俑》中,通过将一号坑的面积与教室面积进行对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号坑的巨大规模。
最后,联系写作背景也是理解句子意思的一种方法。
学生可以通过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时代背景等来更好地理解课文。
首先,要引导学生明确要体会句子的哪方面意思。
在理解句子时,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比如深层意思、修辞方法、作用和作者用意等。
要通过抓住关键词、联系文章内容和背景等方式,找到句子背后的意义,或者忽略句子表面意思,找到更深一层的意思。
二、通过上下文理解句子含义在理解句子时,需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上下文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所处的情境和背景,进而理解句子的含义。
例如,在理解《我给献花》中的“失散多年的孩子重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顿时感到一股暖流流遍全身”这句话时,需要了解香港回归祖国的背景和相关资料,才能理解这句话的隐喻和暗示。
三、注意句子中的修辞手法在理解句子时,需要注意句子中的修辞手法,如借物喻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环境衬托等。
这些修辞手法往往会让句子更加生动、形象,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例如,在理解《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中的“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她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这句话时,需要注意到其中的借物喻人的写法,明白人们在樟树前留影纪念实则是在怀念XXX。
理解、体会句子的含义的方法
理解、体会句子的含义的方法本文是关于理解、体会句子的含义的方法,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向你介绍理解、体会句子的含义的方法和步骤,以及教师如何向学生传授这些方法。
基本步骤:理解重点词→弄清句子本意→体会句子的含义和作用基本方法:⑴抓关键词语、关键部分理解含义[弄清词义,句义也就理解了]例“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人在画中游”是关键部分,意思是说人好像在图画中游玩一样,[我们还得想想:为什么作者会这样说呢?→原来是作者觉得这山水太美了],句子的意思是--人们画着小船在漓江上游玩,就好像是进入了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一样,表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
⑵联系上下文、注意时代背景体会言外之意。
这类句子的表面意思好懂,但更深刻的意思就必须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联系上下文才能体会以出来。
例“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荔枝》。
这句子表面看是说:到现在荔枝和以前一样年年都红、都成熟。
[作者为什么用这个句子全文的结束呢?联系上下文和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此时作者的母亲已经去世,在母亲生前作者时常买荔枝孝敬老人家,可是现在母亲已不在人世了,作者看到年年红润如前的荔枝自然忆起母亲],可见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作者面对年年依旧红的荔枝,常常怀念自己的母亲,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敬重与怀念之情。
⑶注意修辞手法,先弄清句子意思,再理解句子内在含义。
例“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这个句子中运用了两种修辞手法--排比、比喻。
排比部分说明了邱少云不动的原因,比喻部分说明了邱少云意志坚强。
整个句子“表现了邱少云为了整个班、整个潜伏部队和这次战斗的胜利他严于律已、勇于献身的精神。
”☆体会句子的含意各种方法相互结合灵活运用是关键。
体会句子含义的几种方法多年从事小学高年级语文的教学,我知道许多学生都感到体会句子的含义很难,虽然想动脑筋,但还是不知道怎样去体会。
大部分只好靠死记硬背来应付。
抓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体会内涵
在文本内涵的挖掘过程中,如何使学生对文本的情感体验循序渐进,逐步推向深层,最终达成语言训练与体验情感有机融合呢?笔者通过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关键词句处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究细探,揣摩推敲语言文字本身的魅力,进行感染、熏陶,潜移默化、真真切切地走进文本,深入人物,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
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拥有一颗智慧的头脑,对文本内涵进行深层挖掘,善于牵桥引线,谋篇布局,用智慧来点亮课堂。
《最后的姿势》一文让学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激发学生对英雄的崇敬、赞颂之情,作为教学目标无可厚非,可是如果仅此而已,不去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文本内涵,那么我认为阅读教学就失去了它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的意义了。
因此,我在课堂中做了以下尝试。
【教学片段一】出示:“天空阴沉沉的。
突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
”生:(自读)师: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地震发生时的灾难场景?生:(疑惑不解)师:如果把这一段内容省略,对于地震你有什么感受?生自读删去后的课文相关内容。
师:感觉怎么样?生:地震没那么可怕了!生:好像感受不到地震来临时的紧张气氛,也感觉不到地震所造成的严重危害,人们逃生时间的紧迫。
师:其实这就是环境描写所表现出来的作用,它衬托出了当时情形十分紧急,千钧一发之际,谭老师在危急关头一心为学生着想。
教学反思:在引导学生阅读感悟文本时,通过品重点句段、朗读辨析等形式,为他们搭建开放而有活力的学习平台,帮助学生感悟写法。
本段教学借助具体描写地震灾害发生时地动山摇、房屋坍塌的情境,让学生明白环境烘托的作用。
因此,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读懂文本,品味语言,感悟写法,体会情感,还应让学生领悟到作者遣词用句的精妙,做到习有所获。
学生也在这品、读、悟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人物的形象感知,为对文本的情感体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抓关键词句,领悟文章思想感情
五一中心小学马柳
《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第二学段阅读要求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中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所谓关键词句,是指在课文中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重要作用的词句,它在课文中或准确表达文章主旨,或真切体现作者情感,是快速准确读准课文的有效信息。
关键词句在文章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关键词句作用的发挥,不失为良好的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使学生学会阅读,而抓住关键词句细致分析,能更好地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情感,在阅读教学中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也是有效阅读的窍门之一。
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领悟文章思想感情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通读感知是悟情的基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些古人教育名言,告诉我们“多读书”的重要性,试想,学生刚刚拿到一篇文章,在朗读正确都很困难的情况下,这个阶段,不管你老师怎样精心设计导语,学生也不可能理解课文。
你必须要给学生提供充裕的通读课文的时间,感知课文中的语言信息,这是引导学生悟情的基础。
但课堂上教学时间短,如何让学生快速达到读正确、流利的要求?抓中心句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
课文的中心句常常直接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但其出现的形式多种多样。
有的是文章的总起句,如《桂林
山水》的开头句:“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有的是抒情句,如《一夜的工作》中“他(周总理)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有的是议论句,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最后一句:“伯父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抓住这些中心句,联系上下文,深刻理解其含义,便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揭示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理解关键词句是悟情的保证。
小学阶段的课文,大多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
对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应抓住表现人物特点的诸如写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的词句,表现事情意义的词句,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来体会思想感情。
写景状物的记叙文,也应抓住表现景物特点的词句来体会。
有的记叙文,还夹以议论、抒情。
这些句子,含义深刻,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更应抓住不放、深入体会。
三、品读关键词句是悟情的关键。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这就要求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时,学生有了对课文内容和作者语言特色的理解之后,心中就会产生一种与课文内容相和谐的激情,有一种与作者心灵的沟通的需要,这就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实现。
而文中的关键词句就是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关键,因此,引导学生对课文关键词句进行品赏,进行个性化地读,就能更深入地去感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更进一步地升华思想。
四、积累关键词句是悟情的深化。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具有具象性的特点,熟读甚至是背诵课文中的精彩句段比系统的分析讲解更有效,更需要对“语言材料”的积累。
学生在理解感悟基础上熟读成诵,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吸收,发展语感,更进一步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在具体的中年级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抓关键词句,激发学生情感
如《风筝》一文体现了孩子们放风筝的快乐。
我在教学这一课时,紧抓“憧憬”“依然”这两个关键词语,首先引导学生去猜想孩子们有什么样的憧憬? 大部分学生有过放风筝的经历,放风筝的快乐心情顿时洋溢在他们幸福的脸上,孩子们的憧憬也就变成了他们自己的憧憬。
他们纷纷说着:孩子们憧憬着他们的风筝越飞越高;憧憬着他们的幸福鸟带着他们的名字,飞在高高的蓝天上,其他人都非常羡慕;憧憬着幸福鸟把幸福洒满整个村庄……带着他们的憧憬,带着他们的美好希望,朗读句子,学生们读得有滋有味。
就这样反复诵读,边读边想象孩子们做风筝的情景,放风筝的神情,细细品味,深化情感。
二、抓关键词句,感受人物形象
文章中,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都是通过特别的环境、特别的行为举止、特别的谈吐体现出来的,这些都是通过精炼的语言来表现的。
理解课文,只有理解这些关键词,才能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内心。
如《小摄影师》这篇文章,主要体现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和蔼可亲和关怀爱护,同时也体现了小男孩的聪明机智。
我在教学这一课
时,抓住“纸团”“摆弄”两个关键词,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一个纸团飞进高尔基的窗口,要求给他照相,这种方式虽然是不正规的,不礼貌的,但高尔基没有因此生气、拒绝孩子的请求,说明他理解、爱护孩子。
小男孩平常没有办法接触到高尔基,只好通过纸团来传递信息,说明他很聪明,遇事会动脑。
“摆弄”一词更是反映了高尔基对孩子怀有极大的耐心,积极配合小男孩的工作,同时也反映了小男孩对工作的认真。
抓住“纸团”“摆弄”引导学生品读感受,很容易地感受到了小男孩的聪明和高尔基的和蔼。
再如,我在讲《孔子拜师》这一课时,抓住“相距上千里”、“终于”等词语引导学生品读感悟,体会孔子不畏艰辛的品质。
三、抓关键词句,体会作者感情
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每篇文章都倾注了作者深厚的感情,通过文本语言表达出来。
刘勰说过:“夫缀文者情动而词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我们在解读文本时,如何做到“披文以入情”呢?关键词句就是切入点。
关键词句往往是作者用意所在,字字珠玑,句句传情。
抓住这样的词句进行教学,才能走进文本深处,走进作者内心,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如,我在教学《白鹅》这一课时,先请学生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再从文中找出哪些词语能够体现白鹅的高傲?学生便很容易找到了“傲慢、傲然、毫不相让、架子十足”等词语,通过对这些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分析,学生感受到了虽然作者表面上说不胜其烦,而实际上是不亦乐乎、乐在其中,而能够体现白鹅高傲的那些词语,其实恰恰表现的是作者对这只白鹅
由衷的喜爱之情,抓住这样的反语进行品读,使学生的思维充满张力,强化了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理解。
四、抓关键词句,感受意境之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学习。
”一些含义深刻的关键词句往往能引发人们丰富的想象,学生在和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多元的阅读体验,如果能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进行合理而大胆的想象,也会使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更深刻地感受到作品的意境之美,意蕴之深。
如,我在教学《长城》一课时,抓住关键词“单看”,并从这个词入手对原文进行再创造,采用填空形式:先看这数不清的条石,再看那_____ 。
学生先后说出了:“再看那宽宽的马路,有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再看那糯米和石灰粘接的石条,城墙三面风雨不透”等精彩的回答,用关键词唤起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思考,想象文字背后的画面,体会文字的情感,学生精彩的语言就是智慧的闪动,这样有层次的教学,层层深入地透析文本,使学生感受到了想象思考的乐趣,接下来,我话题一转:“作者为什么不像我们一样写这么多的内容呢?”此时,学生对长城这一伟大奇迹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各种
拍摄角度的画面中,学生品词赏句、想象语段,思想高度上升了。
五、抓关键词句,感悟人物内心
我在教学《掌声》这一课时,通过第一自然段的“默默”“文静”感悟英子的性格特征,想象她内向的各种性格表现;在第三自然段中,抓住“犹豫”推测老师让英子上台讲故事时英子的心理活动,通过“骤然”一词体会同学们对英子的鼓励;“深深地鞠了一躬”让我们想象到英子受到鼓励后的激动、感激和谢意。
这些词语品读,加深了对主人公情感的理解和性格的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抓关键词句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可见,品析词语、涵泳辞藻在阅读中的重要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教学生学会品析关键词句,形成阅读能力,感受阅读乐趣,最终形成语感,学会表达。
总之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我们的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要有一种理性的思考,在教学中,多学习、多反思、多实践,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自主朗读、自主理解、自主感悟,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