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使用工具》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六上《使用工具》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六上《使用工具》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56fef00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ed.png)
教科版科学六上《使用工具》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使用工具》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上册的一章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识别并正确使用各种工具,理解工具的作用和使用原理,以及了解工具的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于生活中常见的工具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可能对于一些特殊工具的原理和使用方法还不够清楚,同时对于工具的安全使用意识也需加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识别并正确使用各种常用工具,了解工具的作用和使用原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交流,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培养动手操作的兴趣,增强团队合作的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各种常用工具,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一些特殊工具的原理和使用方法的掌握,以及工具的安全使用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工具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工具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工具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工具的作用和原理:详细讲解各种常用工具的作用和使用原理,让学生明白工具是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
3.演示工具的使用方法:现场演示各种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工具的使用技巧。
4.学生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亲身体验工具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5.交流与分享: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使用工具的心得,分享工具使用的技巧,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使用工具》 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使用工具》 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88b3f72e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a8.png)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使用工具》教科版一. 教材分析《使用工具》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使用工具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工具的作用,掌握一些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工具进行实际操作。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愿意尝试和探索。
但是,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可能对一些复杂的工具使用方法和技巧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实际操作来提高他们的技能。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工具的作用,掌握一些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工具进行实际操作。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实践,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养成爱护工具的良好习惯,培养团队协作和分享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工具的作用,掌握一些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工具进行实际操作,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工具的图片和实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操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工具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基本概念:介绍工具的定义和作用,让学生理解工具的重要性。
3.工具介绍:展示一些基本工具,如螺丝刀、钳子等,并讲解其使用方法。
4.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1.1使用工具》教科版(1)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1.1使用工具》教科版(1)](https://img.taocdn.com/s3/m/efec7ef9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b7.png)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1.1 使用工具》教科版 (1)一. 教材分析《1.1 使用工具》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的第一课。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使用工具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使用工具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各种常用的工具,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用途,并能够正确使用这些工具。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于身边的工具并不陌生。
但是,他们可能并没有系统地学习和了解这些工具的名称、特点和正确使用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他们观察、思考和探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各种常用的工具,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用途,并能够正确使用这些工具。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和探究,培养学生使用工具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精神,提高他们对工具的尊重和正确使用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各种常用的工具,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用途,并能够正确使用这些工具。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工具的构造和作用,培养学生使用工具的意识和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观察、实践、探究和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示范操作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人物正在使用什么工具,引出本课的主题。
2.学习工具的分类和特点: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工具图片,引导他们说出这些工具的名称、特点和用途。
3.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尝试使用教材中的工具,并观察和记录工具的使用效果。
4.探究工具的构造和作用: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工具的构造,思考工具的作用和原理。
5.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使用工具的方法和技巧,并进行分享和交流。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1.1 使用工具》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1.1 使用工具》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d2d87d3c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66.png)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1.1 使用工具》教科版一. 教材分析《1.1 使用工具》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工具的定义、分类和用途。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工具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工具的探究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工具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工具的分类和用途可能还没有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和了解工具的分类和用途。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工具的定义、分类和用途,知道工具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精神,使学生认识到工具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工具的定义、分类和用途。
难点:工具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学生动手操作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工具的定义和作用。
2.新课导入:介绍工具的分类和用途,让学生了解工具的多样性。
3.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工具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4.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工具,体验工具的便利性。
5.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工具的用途和分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6.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工具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工具定义:帮助人们完成任务的器具分类:手动工具、电动工具、机械工具等用途:生活中的各种任务重要性: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生活质量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和动手操作。
2.学生理解度: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工具的定义、分类和用途的理解程度。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1《使用工具》说课稿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1《使用工具》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8037b46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93.png)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1《使用工具》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使用工具》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一课。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使用工具的能力。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观察、探究和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探究能力,对于一些基本的工具也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也需要进一步的激发和调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能够熟练地使用工具进行观察和探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使用工具的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复杂的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的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践、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工具,引发学生对工具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通过观察和实践,了解和掌握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3.分享:学生分组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交流和讨论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4.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强调使用工具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可以采用图示、流程图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分享和总结来进行。
重点关注学生对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教科版科学六上《我们常用的工具》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六上《我们常用的工具》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2b3e575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97.png)
教科版科学六上《我们常用的工具》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我们常用的工具》是教科版科学六上册的一章内容。
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工具及其原理。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原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工具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工具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方式,深入了解各种工具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各种常用工具的名称、用途和原理,能正确使用这些工具。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各种常用工具的名称、用途和原理。
2.教学难点:工具的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小组合作等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各种常用工具的名称、用途和原理。
3.实物展示:展示各种工具,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工具的形状和特点。
4.操作演示:教师示范各种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学生跟随操作。
5.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工具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记忆。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工具的名称、用途和原理。
可以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将各种工具的图片和相关信息展示在黑板上。
小学科学《使用工具》说课稿
![小学科学《使用工具》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12f70a8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11.png)
使用工具说课稿一、说教材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了一些分析,《使用工具》是六年级上册教材第1单元第一课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工具和机械的第一课,因此,在本单元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此外,工具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在考虑到六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将通过对生活中使用工具经验的回顾和用熟悉的工具解决具体问题,感受工具能帮助我们省力或提供方便,形成初步的工具和机械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尝试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三、说教学重难点接下来说教学重难点,在本着课程标准,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四、说教法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顺序,重点运用探究式、互动式的方法去教学,逐步使学生学会掌握简单机械概念的一个系统模式。
1、其中探究式教学法,首先是根据目标去创设疑问,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操作实验,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去思考,去引出新概念什么是简单机械,最后归纳总结。
2、而互动式教学法体现在整节课堂中,例如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的猜想、讨论和回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等。
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会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也有助于教师及时得到反馈,改进教学方法。
3、本节课还采用了复习、归纳、阅读、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素质。
科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使用工具》教案
![科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使用工具》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30e33a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3b.png)
科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使用工具》教案《科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使用工具》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剪绳、剪指甲……)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
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3、小组讨论填表工具名称可以做哪些事情工具名称工具名称工具名称工具名称工具名称可以做哪些事情4、小组汇报:请一个小组上台来介绍,并且可以使用老师讲台上的工具做示范(提供工具)。
5、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
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
(启后)三、选用什么工具好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1)如果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适?2)请小组内的同学先观察一下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3)说说你选择这些工具的理由2、小组长领材料,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实验3、全班交流:说说你们刚才选择的工具是最合适的吗?分组发言共同评论。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使用工具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使用工具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8451eaf2a216147916112855.png)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使用工具教科版第一课运用工具【教学目的】迷信概念:看法机械指的是应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复杂机械又被人们习气地称为工具。
进程与方法:知识在实际中处置指定的迷信效果〔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异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看法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协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外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任务效率。
【教学重点难点】选用不同工具处置效果【教学预备】记载表〔先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教员〕;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教学进程】一、说话导入新课同窗们,这个美丽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造出来的?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那么锤子能协助我们做哪些事情?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1、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工具来协助我们做事情,明天我们就来研讨我们常用的工具。
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协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称号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
比一比,哪些同窗想地更多。
4、小组汇报:请一个小组下台来引见,并且可以运用教员讲台上的工具做示范。
5、教员小结:看来同窗们对工具的运用曾经比拟熟习,并且能运用到理想生活中去了。
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处置一个效果。
三、选用什么工具好1、教员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1〕假设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拟适宜?2〕请小组内的同窗先观察一下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思索你需求哪些工具?3〕说说你选择这些工具的理由2、小组长领资料,组织小组成员展开实验3、全班交流:说说你们刚才选择的工具是最适宜的吗?四、完成三项义务的工具选择1、请大家观察P3的三幅图,请你在左边选择最恰当的工具来完成这3项任务。
并且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2、教员小结: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假设我们运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1 使用工具》说课稿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1 使用工具》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ed02e7a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c2.png)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1 使用工具》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是《1.1 使用工具》。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工具的起源和分类,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工具。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感受到工具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为后续学习各种科学实验仪器和实验方法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工具有所了解。
他们在课堂上善于观察、思考,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然而,对于工具的起源和发展以及科学实验中工具的使用方法,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工具的起源和分类,掌握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工具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究真理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工具的起源和分类,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工具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实验中工具的使用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观察、操作、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工具的使用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古代人类使用工具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工具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探究工具的起源和分类: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了解工具的起源和分类。
3.学习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动手操作教材中的实验,学习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
4.讨论工具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工具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看法。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记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工具的起源和分类起源:古代人类为了解决生活问题,发明了各种工具。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说课稿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a8b0043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b0.png)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的内容主要包括了工具的分类、使用和制作,以及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
这一单元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工具的用途、使用方法,以及制作工具的基本技能。
同时,通过学习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杠杆、滑轮等基本机械原理,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进入六年级的学生中,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对工具的初步认识。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他们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工具,如刀、剪、锤等,并了解其基本用途。
然而,对于更复杂的工具和机械原理,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浅入深地引导他们学习和掌握本单元的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各种工具的用途、使用方法,以及制作工具的基本技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和探究,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杠杆、滑轮等基本机械原理,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精神,以及团队协作和分享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各种工具的用途、使用方法,以及制作工具的基本技能。
2.教学难点: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运用这些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方法与手段: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2.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从而理解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
3.小组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4.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工具的使用和机械原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工具,如锤子、剪刀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工具的用途和制作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科版科学六上1.1《使用工具》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六上1.1《使用工具》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90cbd79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7b.png)
教科版科学六上1.1《使用工具》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使用工具》是教科版科学六上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常用工具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一些常用工具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各种工具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此外,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需要在本节课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各种常用工具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学会使用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各种常用工具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熟练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能够运用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分组合作法”和“实践教学法”进行教学。
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和讨论,从而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道具,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资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创设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学生分组讨论,汇报各种常用工具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工具使用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4.讨论交流:学生汇报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互动交流。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6.拓展延伸:设置一个生活实践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主题和内容。
主要包括工具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1《使用工具》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1《使用工具》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e0e73c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01.png)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1《使用工具》教案一. 教材分析《使用工具》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的第一课第一节,主要讲述了工具的定义、分类和用途。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工具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使用工具的技能和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对于工具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工具的分类和用途可能还没有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掌握工具的基本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工具的定义、分类和用途,学会使用常见工具。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工具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究真理的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工具的定义、分类和用途。
2.教学难点: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了解工具的用途。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工具的形状、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
4.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Toolbox(工具箱)、各种工具(如锤子、螺丝刀、剪刀等)、PPT、教学视频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个真实的修理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工具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例如,展示一个坏了的椅子,询问学生如何修理。
让学生思考:修理椅子需要哪些工具?这些工具有什么作用?2.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PPT或教学视频,向学生介绍各种工具的图片、名称和用途。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工具的分类,如手动工具、电动工具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个Toolbox(工具箱)和一些损坏的物品(如损坏的手表、坏掉的玩具等)。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使用工具箱中的工具修理这些物品。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1《使用工具》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1《使用工具》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3e56c374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0e.png)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1《使用工具》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使用工具》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的第一课第一节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工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培养学生使用工具的能力,以及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六年级之前,已经对一些基本的工具有所了解,但可能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认识,没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也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工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2.培养学生使用工具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各种工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
2.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
3.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工具的图片,让学生猜测这些工具的用途,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各种工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
3.实践操作: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工具的使用,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4.总结提升:通过学生总结和教师点评,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5.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尝试使用家中的工具,观察和记录工具的使用效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工具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以及观察和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和课堂表现来进行。
对于能够熟练使用工具、观察仔细、实验操作规范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
九. 说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主要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如学生对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不熟练,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教师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科版科学六上《使用工具》参考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使用工具》参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2e1dee2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3c.png)
教科版科学六上《使用工具》参考教案一. 教材分析《使用工具》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工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识别常见的工具,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作用,并能熟练地使用它们。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工具,了解工具的使用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使用工具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一些常见的工具有所了解。
但他们对工具的认知还比较片面,缺乏系统的认识。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并了解常见工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学会使用工具,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工具的兴趣,意识到工具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识别并了解常见工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工具。
2.示范法:教师演示工具的使用方法,学生跟随操作。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实践,互相学习,提高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工具实物或图片,设计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对工具有一定的了解。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常见的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工具?它们有什么作用?”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各种工具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并了解工具。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工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操练(10分钟)教师演示工具的使用方法,学生跟随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手法和技巧,确保安全。
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实践,互相学习,提高动手能力。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说课稿(新版)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说课稿(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204124dc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fb.png)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说课稿(新版)一. 教材分析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的内容包括:对工具的认知、工具的使用、简单的机械原理、简单的技术制作等。
这一单元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究、制作等方式,掌握一些基本的工具使用技巧和简单的机械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工具和技术制作,对工具和技术制作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
但同时,他们在理解和运用机械原理、进行技术制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方式,自主地掌握工具的使用技巧和机械原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常见工具,了解简单的机械原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方式,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增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常见工具的使用方法、简单的机械原理。
2.教学难点:工具的合理选择和运用,简单机械原理在实际制作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探究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动手操作。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工具器材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关注工具与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工具的使用方法:学生分组讨论、实践,掌握常见工具的使用方法。
3.学习简单的机械原理:教师讲解、学生实验,了解简单的机械原理。
4.应用与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技术制作,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5.展示与评价:各组展示制作成果,全班同学共同评价,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使用工具》 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使用工具》 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db5bf888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c3.png)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使用工具》教科版一. 教材分析《使用工具》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及其作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不同类型的工具,理解工具的设计原理,并能熟练地使用工具进行实际操作。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于生活中常见的工具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指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有所差异,教学中需要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各种工具的名称、用途和作用原理;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和实验,学会使用工具进行实际操作;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精神,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各种工具,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工具的设计原理,并熟练地使用工具进行实际操作。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工具;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和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各种工具及其使用说明书,教室环境布置;2.学生准备:提前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准备好实验器材。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工具?它们有什么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各种工具的名称、用途和作用原理,同时展示工具的使用方法。
这一环节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工具的使用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
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工具使用的印象。
第1课 《使用工具》教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1课 《使用工具》教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30bcbcefb307e87100f69642.png)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1课《使用工具》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使用工具》是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尝试通过指导学生研究一些简单的机械和工具,让学生认识生活中运用的一些简单的机械原理,并通过研究这些简单的机械原理,培养学生开展比较完整的探究活动的能力。
而本课又是本单元的第一课,重在引领学生认识了解生活中的常用工具、及其中蕴含的机械问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对客观存在的机械和工具进行多角度的评价,为以后的探究学习奠定基础。
本课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我们使用过的工具;第二部分,选用什么工具好。
这两部分内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但是,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
学生发言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
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①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②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③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科学探究①尝试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
②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科学态度①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
②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技术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和变化。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影像资料,记录表;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
教科版科学六上《使用工具》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使用工具》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50cca54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dc.png)
教科版科学六上《使用工具》教案一. 教材分析《使用工具》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及其作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常见的工具,如螺丝刀、扳手、钳子等,并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操作。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这一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工具使用经验,但可能对一些特殊工具的使用还不是非常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及其作用。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
2.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时机。
五. 教学方法1.实物演示法:通过展示实物工具,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工具的形状、用途等。
2.操作示范法:教师进行工具操作的示范,让学生跟随操作,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工具,如螺丝刀、扳手、钳子等。
2.准备工具使用说明书或者相关资料。
3.准备实践活动场地,确保安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各种工具,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工具的用途和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各种工具的名称、形状和基本用途,让学生对工具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操练(15分钟)教师进行工具操作的示范,边示范边讲解工具的使用方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跟随操作,掌握工具的使用技巧。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所学到的工具使用方法进行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解答学生的疑问。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操作?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见解,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工具使用方法进行总结,强调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时机,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科学《使用工具》说课稿
![科学《使用工具》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8cc8322be1e650e53ea9934.png)
科学《使用工具》说课稿开始: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使用工具》。
一、说教材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工具和机械。
人们经常使用各种各样的工具和机械,很多时候,工具和机械为我们赢得了时间和精力,帮助我们完成了一些力所不能及的工作。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发明了更多的工具和机械,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们在生活中是如何使用工具和机械的?它们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是怎样发挥作用的?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地使用它们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些既是本单元所要研究的问题,也是我们的教学引领学生们所要经历的科学认识历程。
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主要是通过使用工具,发现关于工具和机械的问题,激发学生研究工具和机械的兴趣。
二、说学情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通过过去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三、说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科学概念:在这一课,学生将通过对生活中使用工具经验的回顾和用熟悉的工具解决具体问题,感受工具能帮助我们省力或提供方便,形成初步的工具和机械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尝试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五、说教学法1、教法: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堂的教学情景,小学生们大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我尝试采用如下教学法:(1)想象法:通过教师巧妙的介入,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感知植物的特点。
(2)表现法:通过感知,使学生产生强烈亲身体验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大胆的表现对事物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用工具》说课稿
版石中心小学唐甜一、说教材
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工具和机械。
人们经常使用各种各样的工具和机械,很多时候,工具和机械为我们赢得了时间和精力,帮助我们完成了一些力所不能及的工作。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发明了更多的工具和机械,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们在生活中是如何使用工具和机械的?它们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是怎样发挥作用的?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地使用它们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些既是本单元所要研究的问题,也是我们的教学引领学生们所要经历的科学认识历程。
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主要是通过使用工具,发现关于工具和机械的问题,激发学生研究工具和机械的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在这一课,学生将通过对生活中使用工具经验的回顾和用熟悉的工具解决具体问题,感受工具能帮助我们省力或提供方便,形成初步的工具和机械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尝试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难: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四、说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会用多媒体教学并利用以上工具辅助教学:
羊角锤、小刀、螺丝刀、螺丝钉、铁钉、图钉、剪刀、饮料瓶、奶粉罐子
五、说学情、教法与学法
1、说学情:六年级的学生们已经能够比较独立地进行一些探究活动。
他们开始对一些问题进行具有挑战性的思考,能够选取自己认为可以进行的方式对一些问题进行探究,开始有选择对利用观察、实验所获取的证据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解释。
本课期望学生通过学习使用工具,发展对不同的问题要选择不同具最适合的工具的理解和认识。
2、说教法:新课标指出,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根据《使用工作》一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层面,让学生轻松地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确定以下教学方法:
a、探究研讨法
b、分组讨论实验法
c、观察实验法
d、多媒体辅助法
3、说学法: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探究为主线,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思想,为学生创设情境,创造科学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提问、设计、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与探究的过程,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六、说教学流程
1、设景激趣,导入新课
叶圣陶先生说:入境始于亲。
一个好的开头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我通过幻灯片放映一张婴儿哭啼动画导入新课。
接着我会说:“小宝宝肚子饿了,要喝牛奶了,谁能帮他把奶粉罐盖子打开呢?你又会怎样去开?学生可能会想到小刀、剪刀、螺丝刀、钥匙等,甚至有同学会说直接用手,同时我会走到学生身边,让他们亲自动手和使用他们所说的工具去开罐子,也让他们说一说,用手和用工具,哪个更方便。
让学生对工具有个初步的印象,而且使用工具也方便,省力多了,然后我会提几个简单的问题:往墙上钉钉子会用什么?给水果削皮会用什么?剪纸会用什么?农民伯伯锄草会用什么?让学生意识到,其实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的钉锤、小刀、剪刀等等帮助我们做事情的都叫做工具。
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使用工具》。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播放,既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也
为新课教学创造最佳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来自于生活,我们生活处处充满科学,
2、实验设计,探究科学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工具,这节课就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它们,出示幻灯片,鼓励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用途,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工具。
这时学生们对工具已经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我会给每个小组发一块上面钉有不同的钉子的木板:有铁钉、二个螺丝钉、三个图钉。
先让学生观察这些钉子,说说有什么不同。
如果要把这些钉子拔出来,你会选择哪个工具?小组内讨论交流,并说说选择工具的理由。
再小组内组员合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试一试用工具把钉子拔出。
同时我也会提醒学生,在拔钉子时要小心,注意安全,不要伤着了同学和自己。
当学生完成了小组活动之后,再请个别学生上台演示,有学生会发现同一个钉子我们可以选择几种工具来拔出,而这时我们应该选择最合适、最方便的那个工具。
设计意图:实验是科学的生命线。
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先猜想,并说出选择此工具的理由,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实验之后看看能用其它工具吗?这样让学生在动手之前先动脑,动手之后也动脑。
给他们充分的思考空间和探索空间。
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及动手能力,更加形象的
理解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作用,选择合适的工具,可以使我们做事更加方便、省力,而这也是本课的重点、难点。
3、回归生活,应用科学
幻灯片出示三幅图及一些工具,让学生选择最恰当的工具完成图中的三项工作,并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①木板一边搭在车厢上,一边在地下,形成一个斜坡,油桶就通过这个斜面推上车,比较省力。
②大石头用撬棍当杠杆去撬动,比较省力。
③利用绳子和滑轮组成定滑轮可以很方便地将国旗挂到旗杆顶上。
幻灯片出示:像这样能使我们省力或者方便的装置叫做机械;而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构造简单的机械,又叫简单机械,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工具”。
生活中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合适的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
巧妙的使用工具,能让我们把事情做的更好。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科学回到生活实际中去,感受工具的使用给我们带来的方便,恰当的使用工具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4、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师:“一节课下来,老师都有点渴了,同学们,你们渴吗?”那我们喝点饮料吗?(边说边拿出饲料瓶),可瓶盖怎么开呢?用筷子?用
小刀?用钉锤?还是直接用牙齿咬?(边问边做动作),学生这时会说到用开瓶器,然后我会用开瓶器把瓶盖轻松的打开。
最后我会告诉学生们:“我们生活中到处会使用到工具,也离不开这些工具,工具给我们生活带来了便利,选择合适的工具使我们更省力、方便的完成事情。
当然,在我们使用工具的时候也要小心,注意安全,不要伤着了自己和他人。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把课堂中所学的科学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中,巧妙的解决实际问题,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
七、说板书设计
使用工具
巧妙使用
(简单机械)
《使用工具》教案
版石中心小学唐甜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论:在这一课,学生将通过对生活中使用工具经验的回顾和用熟悉的工具解决具体问题,感受工具能帮助我们省力或提供方便,形成初步的工具和机械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尝试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拔图钉、铁钉和螺丝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选择不同的工具解决问题
2、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三、教学准备:
1、设景激趣,导入新课
①幻灯片出示一张动画,一个婴儿在啼哭,师说:“小宝宝肚子饿了,谁能帮他把奶粉罐盖子打开呢?你又会怎样开?
②学生尝试用工具开罐子,对比哪个工具更方便,师问:“往墙上钉钉子会用什么?给水果削皮会用什么?剪纸会用什么?农民伯伯锄草会用什么?”师说:“像剪刀、铁锤,这样能帮助我们做事情的我们称之为工具。
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使用工具》。
2、实验设计,探究科学
①幻灯片出示各种工具,鼓励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用途。
②给小组发一块钉有不同钉子的木板,小组同学观察各个钉子并
汇报。
③小组同学合作,试一试用什么工具能把这些钉子拔出,师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不要伤着了同学和自己。
④小组汇报,个别同学上台演示,学生会发现同一个钉子可以选择几种工具拔出,而要选择最合适最方便的那个工具。
幻灯片出示三幅图及一些工具,让学生选择最恰当的工具完成图中的三项工作,并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①油桶通过斜面推上车,比较省力。
②大石头用撬棍当杠杆去撬动,比较省力。
③利用绳子和滑轮组成定滑轮可以很方便地将国旗挂到旗杆顶上。
师小结:像这样能使我们省力或者方便的装置叫做机械;而像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构造简单的机械,我们称之为简单机械。
4、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师拿出一瓶饮料,说口渴了,也请同学喝,可是该怎样开瓶盖?用筷子?用小刀?(师边问边做动作),学生汇报,用开瓶器。
师:我们生活中到处会使用到工具,也离不开这些工具。
工具给我们生活带来了便利,让我们更省力、方便的完成事情,当然,在我们使用工具的时候也要小心,注意安全,不要伤着了自己和他人。
五、板书设计
使用工具
巧妙使用
(简单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