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针对特定的民族或少数民族设立自治区或自治州等行政区划单位,赋予其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相对自治权力,以满足特定民族或少数民族的各种需要和利益。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出现是为了解决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促进民族和谐与发展。
它确保了少数民族在政治决策、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参与和表达,保护和促进各民族间的平等、和谐与共生。
首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保少数民族在政治决策中的参与。
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特定民族或少数民族享有比其他地区更高的自治权力,并能够参与制定有关政策和法律的程序。
这意味着少数民族能够直接影响和参与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决策,从而保障了他们的权益和利益。
其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在经济发展中的权益。
在自治区内,针对特定民族或少数民族的经济政策和措施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以促进该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这有助于减少特定民族或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差距,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和发展机会。
此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鼓励和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
在特定民族或少数民族的自治区内,他们的语言、宗教、习俗、传统等文化元素得到尊重和保护。
自治区的政策和法律会主动支持和促进该民族地区的文化传承和发展,保护他们的文化权益。
然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实践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有些自治区存在政策执行不到位、权力滥用等问题。
特定民族或少数民族的自治权力可能被滥用,导致其利益受损。
此外,一些自治区间存在差异,有些自治区的发展相对落后,存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首先,要加强自治区内政策的执行和监督力度,确保特定民族或少数民族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其次,可以通过深化改革、加大投资力度,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减少地区之间的差距。
此外,还可以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多民族共生共荣。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为了保护和促进不同民族的平等权利和利益,特别是少数民族的特殊权益,采取相应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措施,给予这些民族自治权利,使其能够自主管理和发展自己的事务,维护自身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传承。
这种制度的实施有助于加强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促进各民族的和谐发展。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政治自治、经济自治、文化自治三个方面。
1. 政治自治政治自治指的是在自治区内,少数民族享有自治权利,可以自主决定和管理本民族地区的政治事务。
自治区设有自治机关,由各族人民自行选举产生,负责制定和实施地方自治的条例和决策,行使立法、行政、司法等职权。
自治机关的主要职责是维护少数民族的权益,推动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和睦合作。
2. 经济自治经济自治是指在自治区内,少数民族拥有管理和开发本地资源的自主权利,可以制定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经济政策和措施。
同时,自治区享有合理的财政自主权,可以自主收入、使用和分配一定的财政资金。
这样可以促进本地区的经济繁荣,改善民众的生活水平,增加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推动整个国家或地区的共同发展。
3. 文化自治文化自治是指在自治区内,少数民族有权保护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宗教、风俗习惯等文化传统,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繁荣。
自治区可以制定相关的文化保护法规和政策,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魅力。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
1. 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通过给予少数民族自治权利,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促进各民族的利益,增强他们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减少民族矛盾和纷争,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2. 促进各民族的和谐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发展。
少数民族自治区内的各民族可以自主管理自己的事务,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共同繁荣。
解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
解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标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解释概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多民族国家中,为了解决民族关系问题而实行的一种政治制度安排。
它通过赋予少数民族地区一定的自治权力和自主权,旨在保障各民族平等参与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权利,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正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多民族国家为保障各民族平等权利和促进民族和谐发展而采取的一种特殊政治制度。
这一制度旨在通过自治权力的赋予,使少数民族地区能够管理和决定自身的内部事务,自主发展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和教育等领域。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给予民族地区自治权力。
这种自治权力体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个方面。
在政治上,民族地区享有一定的自治权,拥有自主进行地方立法、行政管理和司法审判的权力。
经济上,民族地区有权制定和实施本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自主决定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方式。
文化上,民族地区有权保护和发展本地区的特色文化,推动民族语言、习俗和传统的传承。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多民族国家中存在的民族问题。
通过给予民族地区一定的自治权力,能够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益,促进民族之间的平等相待和相互尊重。
这种制度安排有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避免因民族问题而引发的社会动荡和冲突。
然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如何平衡中央政府和民族地方政府之间的权力关系,确保自治权力不被滥用或削弱,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其次,如何处理好多民族地区内部的民族关系,防止发生民族主义和分裂主义的倾向,也是需要重视的问题。
总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为了解决多民族国家的民族问题而实行的一种政治制度安排。
它通过赋予少数民族地区一定的自治权力和自主权,旨在促进各民族的平等参与和共同发展,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然而,实施这一制度也面临一些挑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不断探索。
7.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地位: 基本的民族政策、基本政治制度
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 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处四川 省西北部。总人口84.7万,其 中:藏族占52.3%,羌族占 17.7%,回族占3.2%,汉族占 26.6%,其他民族占0.2%。是四 川省第二大藏区和我国羌族的 主要聚居区。在抗震救灾中各 族人民,亲密团结、和睦相处, 建立了水乳交融、同甘共苦、 同舟共济的深厚情谊。
B、变通执行权
例1.根据西藏特殊的自然地理因 素,西藏自治区将职工的周工作 时间规定为35小时,比全国法定 工作时间少5小时。
C、经济自治权
在税收方面,全国 只有西藏一直执行比 全国低3个百分点的 税收优惠政策,而且 对农牧民一直免收各 种税费; 在金融方面,西 藏一直实行比全国低 两个百分点的优惠贷 款利率和低保险费率 政策。
西藏地区的学校 除了教授汉语外,还 要开设民族语言课。
D、文化管理自治权
农牧民子女上 学实行免费吃住。 对农牧民实行免费 医疗等政策。
(必要性) 6、为什么要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
这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历史特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 “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 现实情况: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 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 会和政治基础。
4、自治地方:
自治区
自治州 自治县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四、中国民族自治地方的现状
中国民族自治地方的数量布局,与全国少数民族的 实际情况基本相适应。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 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其中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 和中部,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 族居住。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 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 分布很广。少数民族分布的地域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4%。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绝大部 分县级单位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居住。大部分少数民族 在地理分布上表现出相对集中的特点,也有一些民族兼 有散居和聚居两种形式,即大分散中有集中。
(四)自主地管理地方性经济建设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可以根据国家宪法、法律 和方针政策,根据本地方的特点和需要,制定经济建设 的方针、政策和计划,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经济 建设事业。 根据法律的规定,确定本地方内草场和森林的所有 权和使用权;依照法律的规定,管理和保护本地方的自 然资源,根据法律的规定和国家的统一规划,对可以由 本地方开发的自然资源,优先合理开发利用;在国家计 划的指导下,根据本地方的财力、物力和其他具体条件, 自主地安排地方基本建设项目;自主地管理隶属于本地 方的企业、事业组织;依照国家法律的规定,可以开展 对外经济贸易活动,经国务院批准可以开辟对外贸易口 岸。与外国接壤的民族自治地方经国务院批准,可以开 展边境贸易。民族自治地方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享 受国家的优惠政策。
至此,中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区基本上都建
立了自治地方,实现了各少数民族人民长期梦寐
以求当家作主的愿望。截至1998年12月,中国已 有45个聚居的少数民族建立了民族自治地方,实 行自治地方的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的人口的 75%左右。他们通过民族区域自治的形式,管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一个国家内,对少数民族聚居的特定地区授予自治权利的制度安排。
在这个制度下,少数民族可以自主管理本民族聚居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事务。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如下:一、政治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赋予少数民族管理本地区政治事务的权力和权限,包括地方行政管理、立法权、司法权等。
少数民族自治区设立了地方政府,由少数民族自治区主席、民族委员会主任等领导,负责管理本地区的政务事务。
政治自治使少数民族能够根据本民族特点和需求,自主制定本地区相关政策,并建立本地区的制度体系。
二、经济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赋予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一定程度的经济自治权,包括对本地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经济规划和财政管理等。
少数民族自治区在经济方面享有一定的自主权,可以制定和执行有利于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
政府还可以设立特殊经济区域,吸引外资投资,加强本地区经济的发展。
三、文化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享有保护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化、宗教等的权利。
政府在教育、文化、传媒等方面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保障,推动本地区的文化多样性和多文化共生发展。
同时,政府也会组织各种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体验。
四、教育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享有教育自主权,包括对本地区教育政策的自主决策权和教育资源的自主分配权。
政府支持和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加大对本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和条件,确保少数民族群众受教育权益。
五、司法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赋予本地区一定的司法自治权,即少数民族自治区可自主管理和审理本地区的刑事、民事、行政等案件。
自治区设立地方法院和检察院,进行司法活动,并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适用的法律法规。
六、人口流动管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人口流动实行管理,包括人口登记、流动人口的居住、就业、教育等权益的保护。
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和引导人口的流动,促进资源的共享和交流。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2.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民族自治地方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地方。
3.自治机关的组成和职权: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自治机关的职权包括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管理本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项事务。
4.自治权的行使: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行使自治权时,必须遵循国家法律和政策,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
5.国家的帮助和支持:国家对民族自治地方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加快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自治权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平等权利和自治权利,使他们能够自主管理本地区的内部事务,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合作,减少了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3.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4.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涵和外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总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政府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对于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发展,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具有重要的意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制度及宗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自治地方、
自治机关、核心内容是什么?
2、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含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 , 各 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设立自治 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判断:凡是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都实行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
D
• • • • • •
2.对于民族自治机关,正确的认识是( ) ①是自治地方的权力机关 ②是自治地方的人大和政府 ③依法管理内部事务,权力广泛 ④依法行使自治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B
• 3.2015年是《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31 周年,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实施宪法规定的民族 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律,它正确规定了民族 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 A.民族自治地方等同于一般地方行政区域 •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 C.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中央政权统一领导下的 特别行政区 • D.民族自治地方要在国家统一领导下行使法律 赋予的自治权
(注意: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
②自治地方: 自治区 自治州 自治县(旗)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沧州孟村回族自治县
景宁畲族自治县 阿坝羌族自治州
③自治机关: 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 自治权。 (它的职权具有两重性) 判断: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 关是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 检察院。 (注意:不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名词解释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名词解释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这种制度适用于全国除台湾省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自治州(县)。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国家的法律和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结合起来;3、坚持民族平等原则,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根据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新修订)4、4、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巩固祖国边防安全;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少数民族教育文化科学技术水平提高;推动各民族间共同繁荣和进步。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二是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都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都是国家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必须遵循宪法规定的原则。
即自治机关的组织和工作都必须充分体现大多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不允许任何个人或者任何组织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5、5、在各省市级人大和政府都设立民族委员会。
6、目前已确定的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均已成立了民族自治机构。
7、目前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例最小的云南省仍未能完整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8、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可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9、为什么说改革开放后的30年是中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的时期?答案:因为中国的每一次巨大变迁,无论是哪一个阶段性成果,其背后都离不开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们的奋斗牺牲!10、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就是保证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
第六章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
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和优越性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
中国的客观实际适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应我国民族分布复杂的特点;二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三是中国各族人民在近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中,形成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中国共产党成为凝聚各族人民力量的领导核心;四是中国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因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中国各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繁荣发展。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于用什么样的国家结构形式解决国内的民族问题,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建党以后,受苏联的影响,曾主张建立联邦制国家。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以平等、自治、和建立统一国家为原则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主张,为确立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和政策奠定了基础。经过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探索和实践,1949年9月29日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成为党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后来,又载入历史宪法,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党和国家积累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进行人才开发的丰富经验:根据党和国家工作的需要确定培养方针;结合少数民族工作的实际贯彻执行党的干部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共13张)
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共制定253件地方性法规 和单行条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 面。
不会忘记他脱下带着自己体温 不会忘记他从自己的血管里抽出 的毛衣,送给藏族老阿妈。 900毫升的鲜血,抚养3个藏族孤儿
有利于发展平等结互助和谐的社 会主义民族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 西藏形成三次较 大规模的集中建 设。20世纪80年 代和90年代国家 投资分别完成43 项和62项重大工 程。极大地促进 了西藏基础设施 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改善和基础产 事业蓬勃发展。 业的发展。
治 机 关
地方人民政府
前提:民族自 治地方是国 家统一领导 下的地方行 政区域;国 家和自治地 方是中央和 地方的关系。
自治地方 分三级: 1.自治区
地位:自治权 是民族区域自 治制度的核心 内容。
含义:P76
2.自治州
3.自治县
感悟自治权
立法自治权
据统计,自1965年以来,西 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 委会共制定了220件地方性法规 和单性条例,如《西藏自治区 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决定 》等。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感悟优越性
西藏自治区成立至今,先后有7任自治区人大常 委会主任和7任自治区政府主席均为藏族公民。目前, 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占现职省级干部总数的71.7 %;占地厅级干部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中藏族和其他 少数民族在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中占87.5 %;在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占69.23%;在自治 区主席、副主席中占57%;在自治区政协常委和委员 中分别占90.42%和89.4%。
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含义是什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思解释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思解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指的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的一种行政管理体制,旨在满足我国不同民族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自治需求,保护和发展各民族的特点和权益,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进步。
下面将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内容和特点进行解释。
一、意义解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地区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
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保持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其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激发各民族地区的活力和创造力。
根据各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可以制定适应当地发展需求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各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文化建设,促进社会进步和繁荣。
最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习俗。
各民族地区拥有独特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通过实施自治制度,各民族地区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自己的文化,促进多样性和平等性的文化交流。
二、内容解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在政治上,各民族地区享有自治权,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和执行适合当地的行政管理制度和政策,实行自治。
在经济上,各民族地区有权制定和执行经济发展政策,各地区之间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和需求,开展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
在文化上,各民族地区有权保护和传承自己的文化遗产,鼓励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交融。
此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还包括各级自治机关的建立和发展。
各级自治机关是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具体组织和管理机构,负责协调各民族地区的内外事务,保障各族人民的合法权益。
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工作,有助于各民族地区的治理和发展。
三、特点解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它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特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各个民族地区,但又根据不同民族地区的特点和需求,实行具体的自治政策和措施。
【管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管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管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背景介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在坚持和改革现有制度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概述1. 民族区域自治的内涵和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国家根据我国各民族的历史和现实情况,依法实行的对边疆、民族地区的自治制度。
通过民族区域自治,能够更好地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的特殊文化、习俗和传统,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实现全国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2. 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和政策在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我国坚持以下原则和政策: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权利;各民族享有自治的权利,自治机关实行民主集中制;各级政府支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3. 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践与成就我国通过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更加紧密,国家的统一更加巩固,各民族的发展更加均衡。
从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情况可以看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当地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和改善。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性1.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制度安排,通过自治机关的建立和运行,能够更好地协调处理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的关系,维护国家的统一大局。
2. 促进少数民族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能够更好地利用当地的资源和优势,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实现共同繁荣。
3. 增进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文化、教育、经济等各领域的互动和交流,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了解与尊重,推动全国各民族共同进步。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坚持不断完善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优化改革自治机关的组成和职能,加强自治机关与中央地方政府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促进各民族自治地方的改革和发展。
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中,为了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共同利益,保障民族平等、团结和多元发展,通过设立特殊的地方行政区域,授权该区域内的民族组织行使一定的自治权力,并为其提供相应的自治条件与资源。
这一制度旨在解决民族问题,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互相尊重、合作和共同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是一个国家对多民族国家规模进行政治管理和治理的一种方式。
这一制度通常是在宪法或其他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的。
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可能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自治权力。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尊重和保护各民族的权益和尊严。
通过赋予地方行政区域一定的自治权力,不仅可以满足各民族对自身事务的管理需求,还可以增强各民族对国家的归属感和社会认同感,进而减少民族冲突和矛盾的发生。
一个典型的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国家是中国。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由56个不同民族组成。
为了实现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目标,中国政府通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少数民族地区设立了自治州、自治县等地方行政单位,给予这些地方在经济、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相应的自治权力。
这一制度的成功实施,有助于缩小不同民族之间的发展差距,增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和谐。
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各民族都享有平等的待遇和权益保障。
制度要求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尊重和保护各民族的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特殊文化传统,为少数民族提供平等就业、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和改善民生状况。
此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还为各民族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去参与国家和地方事务的决策。
在自治地方,各民族组织可以拥有一定的权力机构,通过选举或其他合法途径选派代表进入地方政府,参与决策和管理。
这种民主的参与机制有助于建立各民族之间的互信与合作,加强地方政府与民族组织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然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
4小组
省级自治区的成立时间
地区 内蒙古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时间( 时间(年) 1947 1955 1958 1958 1965
4小组
民族自治地方的形式
1.单一民族建立的自治地方 单一民族建立的自治地方 2.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民族联合建立的自治地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民族联合建立的自治地 方 3.在自治区设立其他民族自治州、自治县和 在自治区设立其他民族自治州、 在自治区设立其他民族自治州 在自治州内设立其他民族自治县 4.一个民族除在一个行政区域里实行自之外, 一个民族除在一个行政区域里实行自之外, 一个民族除在一个行政区域里实行自之外 还可以在其他地区实行自治
3.3.2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 内容
4小组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所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 所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统一领导下, 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或 少数民族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 少数民族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设立 自治机关, 自治机关,有少数民族实行区域性的 民族自治, 民族自治,享有管理和决定本民族和 本地区内部事务的决定权力, 本地区内部事务的决定权力,享有根 据本民族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贯彻执 行国家政令的自主权的政策。 行国家政令的自主权的政策。
4小组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
1.以国家统一为原则,任何实行民族区域自 以国家统一为原则, 以国家统一为原则 治的地方,都是国家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 治的地方, 部分,各级自制政府机关, 部分,各级自制政府机关,同时又是中央 政府的一级基层政权机关。 政府的一级基层政权机关。 2.民族区域自治及其自治机关,根据宪法和 民族区域自治及其自治机关, 民族区域自治及其自治机关 民族区域自治法的一系列规定, 民族区域自治法的一系列规定,享有一定 的自治权 3.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仅是民族自治,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 不仅是民族自治, 还在于区域自治, 还在于区域自治,是民族与区域相结合的 自治
区域民族自治制度的内容
区域民族自治制度的内容
区域民族自治制度,指的是在特定区域内实行对该区域内的民族实行自治的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内容如下:
1.自治地位和权力:区域民族自治地方享有自治权,有权独立
管理本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民政等事务,自主决定和管理本地区的事务,有权制定本地区的自治条例和自治规章。
2.自治机构和人员:设立自治机关,由当地居民选举产生,并
在国家法律范围内行使自治权。
自治机关包括自治机构、自治党派、自治联社、自治事务机关、自治监察机关等。
自治机关的人员由各民族联合推选产生,代表本自治区的各民族的共同利益。
3.自治区划和自治权属性:在行政区划上,设立自治区。
自治
区是国家的行政区域,同时又是少数民族自治的特殊地区。
自治区享有特殊的自治权属性,承担着促进民族团结、保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的任务。
自治区是中央和省级地方政府的领导下实行自治的行政区域。
4.自治财政:自治区在国家财政授权下,有权自主管理和使用
本自治区的财政收入和资源。
自治区有权制定和执行本地区的财政预算、税收政策和经济发展规划,自行决定本地区的资金分配、土地规划等事宜。
5.自治权法律地位:自治区享有自治权,并依法行使自治权。
自治权是国家赋予各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合法权力,有法律依据和法律约束。
自治区及其自治制度必须符合国家法律,同时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
总之,区域民族自治制度是中国政府为实现民族团结、保护民族合法权益,促进边疆稳定和发展,实行的一种特殊的制度安排。
名词解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名词解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各民族自治地方实行的一种制度安排。
该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让少数民族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内享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力,以满足各民族地区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需要,保障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多样化发展的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
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分布广泛,涉及56个民族,十分复杂。
为了保障各个民族的权益和传统文化的发展,中国政府通过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得少数民族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拥有相对独立的权力,并且享有行使自治权的机构。
首先,政治自治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少数民族自治地方设立有自治机关,如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等。
这些自治机关由当地少数民族代表组成,在政治决策、立法、行政管理等方面拥有相对独立的权力。
他们能够制定和颁布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法规和政策,制定自治地方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规划,并且管理和监督当地行政事务。
其次,经济自治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在经济发展上享有更多的自主权。
他们可以制定和实施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经济政策和发展战略,并且享有合理分配和使用当地资源的权力。
同时,他们还能够与国家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合作和交流,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提高民族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
此外,文化自治也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内容。
中国各少数民族都有各自独特的语言、宗教、习俗和民间艺术等文化传统。
为了保护和传承各民族的文化,少数民族自治地方享有保护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自主权力。
他们可以制定和实施有利于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政策,保护和运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举办本民族的文化活动和节日庆典,发展和传承本民族的传统艺术和技艺。
总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政府为了保障各少数民族地区的自治权益而制定的重要制度。
该制度通过政治自治、经济自治和文化自治等方面的安排,使得少数民族自治地方能够拥有相对独立的权力,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宪法所确立的一项重要制度,旨在保障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权益。
本文将从制度背景、制度原则、实施效果等方面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性。
一、制度背景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涵盖了广泛而多样的民族文化。
由于历史、地理、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民族聚居在不同地区,形成了多民族社会。
为了保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我国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制度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原则是“充分考虑少数民族的意愿,维护民族团结和充分发展”。
其所包含的几个重要原则如下:1. 平等自治原则:各民族在自治地方享受平等的权利与义务,有权参与自治事务的决策和管理,享有自治权。
2. 共同繁荣原则:各民族在自治地方享有共同发展的机会,通过共同努力实现区域经济的繁荣和民族文化的发展。
3. 融合发展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鼓励各民族交流和融合,推动不同民族之间思想、文化等因素的交流和融合,实现共同进步。
4. 保障权益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益,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语言、宗教等独特特性,确保少数民族在经济、教育、法律等方面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5. 法治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了自治地方的法律体系,保障其自治事务的合法性、公正性和可执行性。
三、实施效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对我国的稳定和统一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1. 促进了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不同民族提供了平等发展的机会,通过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力,各民族能够共同决策和管理自己的事务,增进了彼此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团结。
2. 保护了少数民族的权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了法律保障,保护了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包括文化、语言、宗教等方面的权益,使得少数民族得以保持自己的独特特点和传统文化。
3. 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自治地方提供了较大的自主权和权力,使得地方政府能够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经济发展策略,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升了民族地区的整体发展水平。
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一个国家的行政区划中,为满足特定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需要,赋予该地区一定程度上的自治权力和自治管理机构。
这种制度的出现主要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各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促进民族交流和文化多样性的繁荣。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出现与国家的多民族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一个多民族国家中,由于存在着不同民族的差异性,如地理环境、经济状况、习俗传统、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如果不给予少数民族地区一定程度上的自治权力,很容易引发民族冲突和民族矛盾,影响国家的稳定和统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法律上通常以宪法或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正式文件形式确立和规范。
这些文件明确了民族自治地方的政治地位、权力范围和分工、自治机构的组成和职责等内容。
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具体情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行政自治:民族自治地方在行政管理方面享有一定的自治权力。
他们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自行制定和实施行政管理政策,管理地方事务。
2. 人事自治:民族自治地方可以自行管理本地区的人事事务,包括人员选拔任用、培训教育、职务晋升等。
3. 财政自治:民族自治地方在财政管理方面有一定的自治权力。
他们可以自行决定本地区财政收入的使用和分配,制定并执行本地区的财政预算。
4. 文化语言自治:民族自治地方有权保护和发展本地区的少数民族的文化语言,推广使用本地区的少数民族语言,并在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进行支持和保障。
5. 有关民族事务的自治:民族自治地方可以自行处理本地区民族事务,制定和实施有关少数民族的政策,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和谐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对于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至关重要。
通过给予自治地方一定的权力和政策支持,可以有效地解决民族地区所面临的问题,提高民族地区的发展水平,增强民族地区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进入了法制化阶段
1949 1954 1984 2001
年份
共同纲领明 确规定:各 少数民族聚 居的地区, 应实行民族 区域自治 民 区 自 被 入 法 族 域 治 载 宪 颁布民 族区域 自治法
修改民族区域自治 法,正式确立民族 区域自治制度作为 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的地位,扩大了民 族自治地方自治机 关的自治权
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 当家作主的权利
宪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 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应当由实 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 或者副主任;自治区主席、自治州 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实行区域自治 的民族的公民担任。西藏自治区成 立以来,先后6任(含现任在内) 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 任和7任(含现任在内)自治区人 民政府主席均为藏族公民。此外, 还有一批西藏的藏族和其他少数民 族公民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有 的还在中央国家机关担任领导职 务 。
在税收方面,全国只 有西藏一直执行比全国低 3个百分点的税收优惠政 策,而且对农牧民一直免 收各种税费; 在金融方面,西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直实行比全国低两个 百分点的优惠贷款利率 和低保险费率政策。
BACK
对农牧民实行免费医疗,农牧民子女 上学实行免费吃住等政策。 到 2003 年 底 , 西 藏 已 有 各 级 各 类 学 校 1011 所 , 教 学 点 2020 个,在校学生达 45.34 万人, 小学入学率达 91.8% ;文盲率下 降至 30% 以下。 1985 年以来,中 央政府在内地 21 个省市建立了 西藏班(校),为西藏培养了 大中专毕业生近万人。
一.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自治机关是什么机关?
它的职权与一般的地方 地位有双重性。它的 国家机关有什么不同? 职权具有双重性,在行使 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 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核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篇一:7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知识点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知识点123、处理民族关系三项基本原则的关系: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4、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是在下,各少数民族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1)三级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2)民族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自治权。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础:国家的统一。
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
(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8、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制制度?(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为了保障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和权利。
(2)由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特点决定的;由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社会基础)决定;由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政治基础)决定的。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4点)9、(1)坚持和完善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2)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为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制度和法律保障。
(3)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4)坚决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
10、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原因:(1)得益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得益于我们采用了民族三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政策,恰当地处理了民族关系,为发展创造了条件。
(3)得益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4点)(4)得益于实行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使民族关系更融洽。
(5)得益于少数民族能够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国家政策的支持相结合。
11、民族原则和民族政策的关系(1)民族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民族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制定民族政策的基础和理论依据,而民族政策则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对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的具体落实。
(3)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进而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行则有利于维护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实现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12、宗教的本质:唯心主义的世界观13、我国的宗教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在我国坚持政教分离的原则。
宗教不可以干预政治,但政治可以干预政治。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14、弘扬科学精神措施(1)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实行符合宗教自身特点和规律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2)正确地对待宗教,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相互尊重。
(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形成崇尚科学的我们健康的社会风尚。
(4)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党的指导思想,坚持不懈地对人民群众进行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
(5)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弘扬科学精神,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树立科学的_世界观、人生观和_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创造美好的人生。
15、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成成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理论体系是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
18、我国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本)19、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
2014-5-151篇二:我国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点与缺陷浅谈我国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状况——以西江苗寨为例子摘要我国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定义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从这句话中,我找为了更清楚的了解他们,我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我的理解得出以下结论。
关键词:少数民族、统一领导、区域自治、西江苗寨一、民族区域的形成首先,我认为要弄清楚一个事物的本源,必须从它的源头或者根源找到答案,从历史的角度去分析。
纵观历史发展,我国在政治制度方面长期存在两大主要特点:一是它的统一性,二是中央集权。
早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就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结束了长期诸侯割据的局面,统一了战乱频繁的中国,建立起了中央集权制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在20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可以看出国家统一则国力强盛、民族团结、人民生活安定。
国家分裂则国家衰败、民族分争、人民困苦。
我国在解放后建立民族区域自治,保持了国家的统一,符合我国的历史传统,符合我国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总之,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我国各民族之间形成了经济、文化、政治上的密切联系。
我国民族关系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各民族和则两利,分则两害。
只有在统一国家中采用民族区域自治这种形式,才能适应并促进民族关系的发展,这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
二、通过对西江苗寨的调研之发现(一)西江苗寨的概况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距离县城36km,距离黔东南州州府凯里35km,距离省会贵阳市约260km。
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
传说西江有千年以上历史。
西江苗族和苗族先祖蚩尤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根据中记录的西江苗族子连父名的世系谱,从蚩尤到1732年间共有284代,说明生活在西江的苗族是蚩尤的直系后裔。
(二)西江苗寨的民俗文化西江苗族是黔东南苗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现主要居住的是苗族的“西”氏族。
作为全世界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户苗寨拥有深厚的苗族文化底蕴,这里的苗族建筑、服饰、银饰、语言、饮食、传统习俗不但典型,而且保存较好。
西江苗族过去穿长袍,包头巾头帕,颜色都是黑色的,故称“黑苗”,也称“长裙苗”。
西江苗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中部方言的北部次方言,这里现使用的文字是通用的汉语言文字,尽管汉语言是西江苗族与外界交流的必备语言工具,但苗族之间的语言交流仍然使用传统的苗语。
也是重要的苗族之一,这也是黔东南的重要的代表之一。
一个民族的文化就是从它的语言开始的,所以,苗语是苗族内沟通的一种交流工具,是族内、寨子内进行日常生活重要手段。
(三)西江苗寨的自治管理方式在清雍正以前,地方事务多由自然领袖管理,与汉族地区有显著差别,实行自主管理内部事务。
西江苗族的自然领袖主要包括“方老”、“寨老”、“族老”、“理老”、“榔头”、”鼓藏头”、“活路头”等,不同性质的自然领袖其职责也不同,相互之间具有分工协作的性质,共同维护苗寨的安全与利益。
“方老”是自然地方的最高领袖,每个自然地方下辖若干相互有密切联系的村寨,“寨老”是每个苗寨的最高领袖,“族老”则是某一家族的领袖,“理老”一般由德高望众、学识丰富的人担任,主要负责民间纠纷的调解、裁断,“榔头”主要负责刑罚,维持地方治安,“鼓藏头”负责召集和主持祭祀、祭祖活动,“活路头”则主持安排农业生产,是苗寨“农业部部长”。
其中,鼓藏头和活路头是世袭的,而其他自然领袖一般是群众选举出来的。
“议榔”是苗族社会为了维护地方治安和社会秩序,由方老、寨老、榔头等组织的群众议事会,以对内部的各种重要纠纷和外敌入侵进行商议、决断。
议榔大会一般每年举行一次,如果社会安定,无争无议,也可两、三年举行一次,遇外敌来犯时则临时召开。
西江的议榔一般是分头在各寨子的风景林中举行。
清政府在苗疆实施“改土归流”后,西江苗寨接受中央政府的管辖,方老、寨老等自然领袖已基本不存在了,但负责祭祀和生产的鼓藏头与活路头仍得以世袭保留至今。
长期以来,农业一直在西江千户苗寨产业结构中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地位。
刀耕火种的农业生产方式虽能养活生活在这里的数千人口,人们过着世外桃源般自给自足生活,由于与外界联系甚少,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较为缓慢。
这次来到西江苗寨,这里的人们大部分还是保持着传统的风俗习惯,虽然地方也有治安管理等机构,但是西江本身的习俗还是按照先辈们传承下来的去执行,一位姚姓的“鼓藏头”告诉我们说他是第36代传人,目前在寨子里面的中学教书,是一名教师。
(四)我对西江苗寨的感受和见解通过两天的对西江苗寨的走访,我最大的感受是,在这个偏僻的苗寨中,首先人们的精神面貌非常的好,老人们悠闲地晒着太阳,中年妇女在打着当地的一种饮食(糍粑),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或是在家做着旅游的生意,反正整个苗寨我的印象就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那般: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这里是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内,所以适用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但是,在我看来,不断的商业化和汉文化的冲击,除了重大节日或者其它一些风俗类的生活行为,真正用自己民族自治的列子也不多见,族内的一些习惯在慢慢地消失,那些更加原始的、富有民族特色的寨子有些因为人口少,或者地理位臵、自然灾害等原因都在悄然转变,因为苗族是个喜欢群居的民族,所以小的,非常有特色的寨子也不多见,而大点的寨子都因为旅游商业化或者其它原因已经少有民族独有的特色。
这不仅让我考虑到一个问题,实行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实是正确的,那么,通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点是什么?三、少数民族自治的优点经过查找的相关资料和事实证明,我认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主要体现了以下两点:(1)保证了国家的统一,保证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国家总的方针、政策和计划在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贯彻执行。
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落后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