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及设计改进建议

合集下载

汶川地震中工业建筑震害及分析

汶川地震中工业建筑震害及分析

汶川地震中工业建筑震害及分析张瀑 鲁兆红(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成都610081)提要 汶川地震造成了大量工业建筑的损坏,本文结合对一些典型项目的损毁情况,分析了破坏的原因,并提出了今后高烈度区设计与施工的建议。

关键词 地震 工业厂房一、 概述在汶川地震中,有大量的工业建筑在地震中受到损毁,尤其在高烈度区单层排架及网架结构都出现了较严重的破坏,本文结合单层排架结构及网架的震损现象的调查,对震损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对今后的设计与施工提出了建议。

二、 网架震害(一)项目基本情况及损伤本项目为两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底层为现浇混凝土框架,二层为混凝土柱及连梁,屋面为网架结构,为了防水的要求,屋面采用压型钢板配筋并浇注80mm 厚混凝土。

二层结构基本柱网为28m ×12m ,结构总高度20 m ,二层柱高为12 m ,结构总长度156m ,由伸缩缝将结构分为两部分,屋面网架亦由两部分组成,平面简图见图1。

在7~8轴线间,由于工艺的需要,取消了整个开间的楼板及8轴线的梁,建筑物两端设置山墙。

图1平面简图地震中,1~8轴线的网架部分整体坍塌,见图2;8`~14轴线网架部分有个别边缘斜杆出现压曲现象,见图3,并有个别支座螺栓被剪断;在8~8`之间的吊车轨道连接处出现明显错位,达52mm 。

两端山墙在地震中未受到损坏。

图2 垮塌现场 图3 斜杆压曲(二)破坏原因分析在本项目中,相同设计与施工的两部分网架在地震中损毁完全不同,其主要原因归结为:1垮塌区由于7~8轴线的开洞及取消8轴线梁削弱了结构局部刚度,而端山墙实际上加大了1轴线侧的刚度,加剧了1~8轴线的刚度不均匀,使得8轴线柱的顶点位移加大,使得该部位附近的网架支座受力较大,发生支座螺栓被剪断或拔出;2本项目由于采用的是重型屋盖体系,当个别支座出现破坏后使得网架整体受力发生较大变化,使屋面局部倒塌演变为屋面网架的整体坍塌。

3网架结构设计并未纳入结构整体分析中,导致对地震作用下网架的支座受力估计不足,支座螺栓连接不能满足要求。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及设计改进建议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及设计改进建议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及设计改进建议[引言]汶川大地震后,福建省设协结构与抗震专业委员会组织结构专家到成都、彭州(彭州市区、通济镇、白麓镇、小鱼洞)、都江堰、绵竹市、汉旺镇等地进行震害调查,涉及的结构型式有钢筋混凝土框架、框架-剪力墙、砌体、排架、钢结构等,为了认真总结震害经验教训,分析结构的破坏机理,提出设计的改进建议,对新建筑的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汶川地震基本参数:根据地震部门提供的数据,这次地震的基本参数如下:震级M8.0,断层为龙门山断裂,震源深度14KM,断裂长度185KM(主震),烈度分布6~11度。

这次地震震害给人的总体感觉,随地形分布,西北高震害严重,东南底震害较轻。

二、典型震害及实景照片:图1都江堰都江之春楼盘有一幢纯框架结构的七层建筑,底层空旷,上部有隔墙,图2楼梯梯板拉裂的震害图3 水泥厂结构的震害图4 白鹿镇中学在地震断裂带两侧教学楼的震害图5 都江堰都江之春楼盘底层柱破坏图6 汉旺镇东方汽轮机厂,框架结构的办公楼隔墙震害图7 汉旺镇东方汽轮机厂单层厂房震害图7 小鱼洞大桥的震害三、结构概念设计问题:1、多道抗震防线:结构必须有多道抗震防线,这是抗震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基本概念。

在这次汶川地震中也充分表现出来,有些建筑倒塌,而有些建筑不倒,下面从空旷建筑倒塌来看结构有多道抗震防线的必要性:这次震害学校教学楼较为严重,一般说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要优于砌体结构,但这次震害表明空旷的学校(框架结构)教学楼倒塌(如映秀镇漩口中学教学楼,建于2007年3月),而附近的4层砌体结构办公楼,尽管破坏非常严重,但并没倒塌。

为什么在强震作用下,性能比较好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反而不如抗震性能相对较差的砖混结构?其主要原因就是纯框架结构只有一道防线,在大震时,一旦这道防线突破,结构就丧失了全部的承载力而倒塌;而砌体结构住宅和办公楼,由于小开间布置,纵、横墙体较多,按照规范设置构造柱和圈梁,其整体性和延性较好。

汶川地震后建筑物震害分析及加固技术综述

 汶川地震后建筑物震害分析及加固技术综述

汶川地震后建筑物震害分析及加固技术综述汶川地震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极其严重的自然灾害,震中地带的大量人员和财产都遭受到了巨大的损失。

其中,由于地震造成的建筑物震害和倒塌,给灾区的重建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本文将就汶川地震后建筑物震害分析及加固技术作一个综述。

一、地震造成的建筑物震害地震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往往可以对各类建筑物造成不同程度的震害。

在汶川地震中,很多建筑物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震害,比如一些小公寓楼可能会出现外墙裂痕,楼板变形和屋顶掀起等现象;而一些高层建筑,则可能会因为地震而倾斜甚至是部分倒塌,给建筑物及周边环境造成很大风险。

二、建筑物加固技术为了避免在地震或其它灾害下建筑物的倒塌,许多工程师们都会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加固建筑物。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墙体加固,就是在经过地震波测试后,经过色差分析后来选择贵重的岩石或水泥加固墙体,用尽最大努力使建筑物的承受力更强。

另外一种方法是带钢加固,这种方式主要是通过钢板,带或筋来将建筑物的房间或墙壁牢固结合起来,以更有效地分散地震作用力,通过带钢的力量来保证建筑物在地震期间不会倒下来。

最后,混凝土加固技术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加固方法。

方法主要包括混凝土压砂和钢筋混凝土加固天花板等。

这种方法用于创造比普通墙体重10倍的混凝土保护建筑物,将建筑物上方的重量向下分散。

因此,即使在地震或其它灾害情况下,建筑物也可以坚挺不倒。

三、安全评估在灾后建筑物修缮过程中,受损建筑物应经过专业的安全评估,以便判断应采取何种修理或改造方式。

建筑物评估从三个层次来进行: 房屋、单元和建筑。

评估主要是确定建筑物处于何种状态以及未来可能出现什么问题,从而更好地确定装修重建的方案。

四、结语汶川地震时,建筑物的震害和倒塌是造成极大财产和人员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在日常建设中,建筑师和工程师需要注重建筑物的抗震设计,以保障人民的和财产的安全。

同时,在灾后重建中,有效地利用各种加固技术,对于增强建筑物的可靠性、增强其对自然灾害的安全性也是必不可少的。

汶川地震村镇建筑震害浅析及抗震建议

汶川地震村镇建筑震害浅析及抗震建议

汶川地震村镇建筑震害浅析及抗震建议0引言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东部龙门山构造带汶川附近发生的8.0级强烈地震惊动了整个世界.不仅给震中区附近造成灾难性的破坏,而且在四川省和邻近省市大范围造成破坏.在此次地震中,沿地震带大部分地区建筑结构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其中,村镇建筑遭受到的破坏程度最为严重。

村镇建筑的抗震水平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整体抗震能力.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非常重视民房的地震安全问题,其村镇建筑普遍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

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农村地区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巨大,各国政府也已开始重视村镇建筑地震安全问题,如哥斯达黎加、洪都拉斯、印度、伊朗、尼泊尔、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国家在村镇建筑抗震技术研究和村镇建筑抗震加固方面进行了程度不同的探索.然而,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尚未将村镇建筑建设纳入国家规范管理范围,对村镇建筑抗震技术推广应用进展较慢,其抗震能力仍普遍低下.在国内,自唐山地震以来,大陆共发生了几十次破坏性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发生在广大农村和乡镇地区.由于广大农村和乡镇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农村民居和村镇公共建筑设施防震能力薄弱,在遭受同等地震烈度的条件下,农村人口伤亡和建筑的倒塌破坏程度远高于城市,越贫穷的地区,受灾越严重.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以来,我国村镇正在进行较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从2005年统计结果来看,全国有595.8×104户村镇农(居)民新建住宅,占总户数的2.27%,全国村镇房屋竣工建筑面积9.78×108m2,其中住宅6.88×108m2.可以看出,我国村镇住宅面积不断增长,村镇建筑抗震能力成为我国防灾减灾事业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主要针对汶川地震中四川地区村镇建筑结构的震害特点加以介绍,对作者在灾区调研过程中发现的破坏现象加以分析,给出村镇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相关建议,为以后村镇建筑的抗震设计工作提供参考.1汶川地震概况(1)地震的影响范围此次地震震中位于汉川县映秀镇(东经103.40、北纬31.0“),震级Ms=8.O,震源深度14km。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及建议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及建议
() 方 案 二 , 战 分 开 设 计 。 在恒 载 和 常 遇 活 荷 3 平
[] 北京 金土木 软件 技术 有限公 司 , 3 中国建筑标 准设 计研 究 院. EA S T B 中文版 使 用 指 南 [ . 京 : 国建 筑 工业 出版 社 , M] 北 中
20 0 4.
[ 稿 日期 ] 20 收 O9—1 0—1 9
载的组合下 高低跨 梁 内力 按梁顶 同高情 况计算 ; 罕 把
[ 作者简介] } 乍名鑫(98 , , 】7 一)男 湖南洞 口人 , 博士, 一级注册 结 构工程师 , 从事房屋结构设计。
遇荷载引起的另加 内力按 简支梁计算。主梁或 柱的承 载力不低于高低跨 梁梁端 纵筋承担的弯矩。工程结构
汶川大地震后 , 很多专业 同仁深 入到灾 区进行 了
建 筑 震 害 的 调 查 。大 量 震 害表 明 , 石 流 、 泥 山崩 、 灾 、 火
() “ 1 强梁弱柱” 现象突 出。震害总体情况 表明 ,
框 架 结构 的破 坏 形 态 大 部 分 为 柱 上 下 端 破 坏 , 框 架 或
谷 向韶 等 : 川 地 震 建筑 震 害分 析 及 建 议 汶
55
汶 川 地 震 建 筑 震 害 分 析 及 建 议
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向韶 , 刘 雨, 饶 兰
开封 450 ) 7 0 4 ( 封 大 学 土木 建筑 工 程 学 院 , 河 南 开
【 摘
要】 汶川大地震过去一年 了 , 次地震 灾害带来 的惨痛教 训将是 深刻 的。笔者就汶川地 震 中各类 建 此
汶 川 地 震 中 也 尤 为 突 出 。 我 国 规 范 规 定 框 架 结 构 的 填 充 墙 必 须 安 装 拉 结 筋 , 增 加 防 震 能 力 , 次 震 害 以 此 中很 多填 充 墙 由于 没 有 设 置 拉 结 筋 而 发 生严 重 开 裂 ,

地震对建筑工程破坏的因素及防治(全文)

地震对建筑工程破坏的因素及防治(全文)

地震对建筑工程破坏的因素及防治1汶川大地震对建筑工程破坏的主要因素地震对建筑工程的破坏,XX认为不能单纯从地震本身的性质去分析,除地震强度外,还取决于场地及地基条件、建筑工程结构等一些综合因素。

1.1首要因素当然是建筑工程所在地区的地震震级及地震烈度这次汶川大地震的震级是8级,震源浅为10km左右,震中区烈度高达11度,造成的破坏很严峻。

但震中区外围的市区仅有7度,损失就相对较小。

此外,一些距震中较远的局部地区,烈度高于7度以上,甚至达9一10度,造成的破坏也相当严峻,原因与当地的地质条件有关。

对于浅源地震,震级为4级及4级以上,震中烈度随震级增大而提高,烈700度大于震级,震级越大,烈度越高。

1.2第二个因素是建筑工程所在地区的场地与地基条件根据有关资料,这次大地震的震中区造成的地表位移达几米。

如果建筑工程正好位于断层上,这样大的位移量,即使非常牢固的建筑工程也会被破坏。

相反,如果建筑工程不在断层上,造成的破坏就相对轻一些。

在某乡镇的同一条街上,位于断层带上的建筑工程全部倒塌,而离断层仅几十米的建筑工程虽然有破坏,却没有倒塌。

这次大地震使饱和砂土或粉土发生液化,形成软土震陷现象,表现在某一些建筑工程的基础地基正好位于饱和砂土或粉土上,地震致使建筑工程沉陷,3一4层变成为底层。

汶川大地震发生的区域位于青藏高原向平原过渡地带,地质构造与自然地理条件十分复杂,地震造成的倒塌、滑坡等次生灾害因而非常严峻。

倒塌、滑坡堵塞了河道,形成许多极具威胁的堰塞湖,而局部地区还因为滑坡而掩埋或砸坏大量的房屋,进一步加剧了灾害损失。

1.3第三个因素是建筑工程结构从汶川大地震对建筑结构的影响来看,主要危害是地震产生的水平剪切运动,同样的地面运动,开间比较大的房间所承担的力就比较大,也相对比较容易破裂和倒塌。

坟川大地震区域的某些学校与医院的建筑结构破坏就说明这一点。

1.4第四个因素是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任何地区的建筑工程是有一定的基本设防烈度,在建筑质量没问题的情况下,如果发生的地震对某个地区造成的烈度在基本设防烈度内,建筑工程应当没有问题,出现问题一般是施工质量的问题,质量不好的建筑工程一般比较容易损毁。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启示抗震概念设计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启示抗震概念设计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启示抗震概念设计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2008年汶川地震中建筑震害的教训,并从抗震概念设计的角度提出改进措施。

汶川地震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极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其破坏力之大、影响范围之广,使得大量建筑物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坏。

这一事件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从汶川地震的建筑震害中汲取教训,对抗震概念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提高我国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回顾了汶川地震的基本情况,包括地震的震级、烈度以及受灾地区的情况。

接着,分析了地震中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包括建筑结构设计的不足、材料性能的不稳定、施工质量的问题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重点探讨了抗震概念设计在减少建筑震害中的作用,包括合理的结构选型、优化的材料选择、科学的施工方法等。

文章提出了改进抗震概念设计的建议,以期为我国未来的建筑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抗震概念设计在减少建筑震害中的重要性,为我国的建筑抗震设计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我们也期望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研究,不断提高我国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二、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回顾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的0级大地震,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损失。

在地震中,大量建筑物遭受了不同程度的震害,其中不乏一些按照现行抗震规范设计的建筑物。

这一事实使得我们必须深入反思和重新审视我们的抗震设计理念和方法。

汶川地震震中所在的映秀镇,大量建筑物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其中包括一些被认为是按照抗震规范进行设计的建筑。

许多建筑物在地震中出现了严重的倒塌、开裂和变形等现象,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震害调查表明,汶川地震中的建筑震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筑物的整体倒塌,这主要是由于结构体系不合理、构件连接不牢固等原因造成的;二是建筑物的局部破坏,如墙体开裂、楼板垮塌等,这主要是由于材料性能不足、构造措施不当等因素引起的;三是建筑物的震后功能失效,如水电设施损坏、电梯停运等,这主要是由于设备设施抗震能力不足导致的。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调查分析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调查分析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调查分析发言者:叶列平前面听了那么多精采的报告,下面我就这次汶川地震中的框架结构中的很多问题做一些探讨。

这个图片是一个小学,这个是有外廊的,有构造柱的,这种新的抗震规范设计的楼多了一个抗震的层次,性能就比较好。

所以对于未考虑设防的砌体结构,基本都是唐山地震的重复,按照89规范以后设计的,采取圈梁和构造柱措施的砌体结构,大多震害比较轻,很少发生脆性破坏而倒塌,因此砌体结构主要是如何落实抗震规范执行的问题,特别是落实圈梁和构造柱抗震措施,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工作可能并不多。

主要是落实的问题,设计、施工、执行规范的力度问题。

框架结构的震害问题很多,前面有很多的介绍,最主要的问题是填充墙破坏严重,未实现强柱弱梁。

框架结构的震害大概有这么几个问题,一个是维护墙和填充墙的严重开裂和破坏,填充墙造成短柱剪切破坏,柱剪切破坏,梁柱节点破坏等等。

这是填充墙破坏的照片,不多说了,会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造成恐惧的心理,修复工作量很大,费用很高,规范对可修没有明确定义,这是错层造成短柱剪切破坏的照片,其实只要预留缝就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对于这样没有办法避免的短柱,可以采用连续箍筋约束混凝土的办法增强,这个是连续箍筋约束混凝土的柱子,这个是一根钢筋,施工其实也很方便,这是非常好的一个已经成熟的技术,但是在我们国家一直推广不开,不知道什么原因,钢的外套管的柱子的问题,概念很简单,这是箍筋约束混凝土,可以防止外面的保护层脱落,可以很容易的提供有效的约束,并且还可以作为模板用,这个钢的外套和钢板混凝土概念不一样,只是在柱身这一段里面有一个钢的外套管,这个延性很好,可以防止短柱的剪切破坏。

相关的研究还不是很多。

这是柱的各种各样的剪切破坏的情况,这个照片也是一个有代表性的,箍筋不少,但是都放在了底下,这个是偷工不减料,这是施工管理的问题。

强剪弱弯的问题,即使柱端先发生弯曲破坏形成塑性铰,巨大的轴压易使混凝土压溃,严重削弱柱端抗剪能力。

汶川地震后砌体结构房屋震害调查分析

汶川地震后砌体结构房屋震害调查分析

汶川地震后砌体结构房屋震害调查分析汶川地震是中国历史上发生在2024年5月12日的一次7.9级大地震,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在这次地震中,砌体结构房屋是最常见的建筑类型之一,因此对砌体结构房屋的震害进行调查和分析可以提供重要的经验教训。

首先,砌体结构房屋在地震中的震害主要集中在墙体破坏和倒塌上。

地震的强烈震动会对房屋墙体施加巨大的水平和垂直力,导致墙体出现裂缝、倾斜和崩塌。

砌体结构的墙体通常由砖和砂浆构成,其抗震性能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

因此,砌体结构房屋通常更容易受到地震的破坏。

其次,砌体结构房屋的主要破坏模式是墙体顶部的悬挑和支持结构的倒塌。

在地震中,墙体顶部的悬挑部分通常会因为自重和水平地震力的作用而受到巨大的拉力,导致其产生裂缝和破坏。

同时,支持结构的倒塌也常常会导致整个房屋的倒塌,增加人员伤亡的风险。

此外,砌体结构房屋的震害程度还与墙体的构造和质量有关。

地震中,墙体的质量和连接方式对其抗震性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砌体结构房屋中,如果墙体的砌筑质量不好,砂浆的强度和粘结性不足,墙体容易出现裂缝和崩塌。

同样,墙体与结构之间的连接方式如果不稳固,也容易导致房屋的震害。

最后,砌体结构房屋的地震加固措施可以有效减少震害。

在对汶川地震后的砌体结构房屋进行调查分析时,可以观察到采取了一些地震加固措施的房屋在震害程度上表现较好。

例如,增加墙体的厚度、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和梁、加固墙体连接部位等措施都可以有效提高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

这些加固措施的应用可以为今后类似地震灾害的抗震设计和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

总结起来,汶川地震后砌体结构房屋的震害调查分析表明,墙体破坏和倒塌是主要的破坏模式,结构质量和连接方式的不稳定也是重要因素。

然而,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砌体结构房屋的震害程度。

这些调查和分析结果对于今后的抗震设计和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5.12汶川地震房屋建筑震害分析与对策研究报告

5.12汶川地震房屋建筑震害分析与对策研究报告

“5·12”汶川地震房屋建筑震害分析与对策研究报告----“5·12”汶川地震房屋震害研究专家组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境内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地震发生后,在国家建设部等有关部委支持下,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四川省建设系统和地震系统迅速组织相关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前后共计2500余人次,持续时间达2个多月,深入灾区开展地震震害调查、房屋安全应急评估、专项房屋结构技术鉴定和技术人员培训等工作,掌握了较丰富的房屋震害第一手调查评估资料。

根据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第22条的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各自职责分工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开展地震活动对相关建设工程破坏机理的调查评估,为改进建设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和工程建设标准,采取抗震设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指示要求,省建设厅、省地震局组织成立了专家组,在已掌握的第一手调查评估资料的基础上,针对本次地震对房屋建筑的震害情况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研究,得出了如下初步结论和建议。

一、震害分析(一)对导致房屋破坏的本次特大地震特点研究表明:1、此次地震能量巨大、烈度超强。

本次8.0级特大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边缘的龙门山断裂带上,是该断裂带千年不遇的特大地震。

8级地震释放的能量为7级地震的32倍。

据有关资料介绍,在汶川卧龙获取的峰值加速度记录达0. 9g(地震烈度10度强),在江油获取的峰值加速度记录达0.7g(地震烈度接近10度)。

此次地震所产生的峰值加速度大于0.4g(地震烈度9度)的区域尺度达到350公里,震中烈度高达到11度。

如此巨大的地震造成地面大量工程建筑倒塌,引发了数以万计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形成了众多堰塞湖,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2、此次地震震源深度浅、破裂长度大、震害范围广。

本次地震震源发生在地表以下19千米处,所产生的地面运动十分剧烈,地震破裂面从震中汶川开始向北偏东49度方向传播,破裂长度达240千米,破裂过程可明显分成相互连贯的若干个破裂事件,每个破裂事件相当于一次7.2~7.6级的地震,造成的地震震害面积达44万平方公里,涉及四川、甘肃和陕西3省237个县、市。

汶川地震震害调查及对建筑结构安全的反思

汶川地震震害调查及对建筑结构安全的反思

汶川地震震害调查及对建筑结构安全的反思汶川地震是2008年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的一次毁灭性地震,给该地区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这次地震对于建筑结构安全提出了重要的反思和教训。

1.结构抗震能力不足:汶川地震暴露了许多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不足。

许多房屋和公共建筑没有设计和建造符合地震安全标准的结构,无法承受地震引发的巨大震力。

2.建筑质量问题:地震发生后,一些建筑物出现严重破坏并坍塌,暴露出建筑质量问题。

其中包括建筑材料的使用、施工工艺的控制以及质量监督的不健全等。

3.地理环境和规划问题:地震震害的调查也揭示了地理环境和城市规划等因素对建筑结构安全的影响。

一些地理条件,如地震活动带、土壤类型等,应纳入设计和规划的考虑,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4.建筑文化和技术水平:一些地方的建筑文化和技术水平对地震的准备和应对能力不足。

在地震前,很多人对地震的认识和准备不够充分,缺乏应急预案和逃生意识。

汶川地震震害调查的结果引起了重大反思和改进措施,对提高建筑结构安全产生了积极影响:1.加强抗震设计和规范:根据地震调查结果,加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和建设规范的制定,确保建筑物能够在地震中保持稳定,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

2.建设抗震设施:加强对公共建筑、重点基础设施等的抗震设施建设,提高它们的抗震能力和灾害应对能力。

3.加强质量监督和施工管理:加强对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的质量监督,提高建筑质量水平。

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施工符合相关规定和标准。

4.提高地震科普和教育:加强地震科普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地震的认知和应对能力,培养逃生和自救的意识。

汶川地震震害调查为中国的建筑结构安全提供了重要经验教训,促使政府、建筑行业以及公众更加重视地震安全,加强建筑抗震能力的提升和灾害应对能力的加强。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特征分析及设计建议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特征分析及设计建议

1 地 震构造 背景
体 断面 西 倾 , 角 不 一 , 倾 由茂 县 一 汶 川 断 裂 、 秀一 北 川 断 裂 、 映 彭 县 一 灌 县 断 裂 和 龙 门 山 山前 隐 伏 断 裂 4条 主 干 断 裂 组 成 。 晚 新 生 代 以 来 , 藏 高 原 的迅 速 崛 起 导 致 东 缘 地 区 地 壳 物 质 沿 大 型 弧 青 形 断 裂 系发 生大 规 模 的 向东 方 向 逃 逸 , 门 山 构 造 带 作 为川 青 滑 龙
之上 , 是龙门山逆冲推覆体 向东南方 向推挤并伴 随顺 时针剪切 共
同作 用 的结 果 。
2 建筑震 害特点分 析
2 1 砖 区居 民 自建房屋普遍采用 的结构形式 , 也是汶 损 , 进 一 步 出 现 墙 倒 屋 塌 ( 图 3 图 4 。
川地震 中损害数最 多最严重的结构体系 , 这种结构体 系的抗震性 2 3 框 架 结构的震 害 . 能 相 对 较 差 。 由 于受 条 件 的 限 制 , 些 建筑 大 多 没 有 考 虑 抗 震 要 这 框 架 结 构 中楼 梯 间 震 害 较 普 遍 。 此 次 地 震 中 , 架 结 构 中板 框
中 图 分 类号 :U 7 . 1 T 93 3 文献 标 识 码 : A
O 引 言
采用预制空心楼板 , 由于未按规 范要求设 计成 装配整 体式楼 盖 ,
导致楼板 塌落 , 因而达 不到装 配整体 20 0 8年 5月 1 日 1 2 4时 2 8分 , 四川 省 汶 川 县 发 生 了 80级 地震中 当墙体破坏或 外闪 , 在 I . 式楼盖的作用 ; 其次是设计不合理 , 如教学楼大多采用纵墙承重 , 大 特大地震 , 震中位置为北纬 3 . 。东 经 13 4 , 10 , 0 . 。 震源深度 1 m。 4k 大开 窗 、 挑 走廊 、 构 布 置 混 乱 , 别 是 2 纪 8 代 一 外 结 特 0世 0年 此 次地 震 波 及 范 围很 广 , 国大 部 分 地 区 都 有 震 感 , 至 越 南 、 全 甚 泰 开 问 、 0年代及 以前设计建造 的房屋未设 置构造柱 和圈梁 或构造柱 设 国也 有 震感 。地 震 灾 区 涉及 四川 、 甘肃 、 西 、 庆 、 陕 重 云南 、 宁夏 6个 9 置很少 、 隔层 设 圈 梁 , 些 房 屋 破 坏 和倒 塌 率 较 高 ; 次 是 施 工 质 这 再 省( 自治 区 、 直辖 市 ) 。

汶川地震震害分析及建议

汶川地震震害分析及建议

2008年 5月 12日 14时 28分, 四川汶川县 发生里氏8. 0级地震, 震中位于汶川县映秀 镇 (东经 103.4 北纬31.07), 震源深度 14km。 汶川地震是我国自建国以来最为强烈的一 次地震, 直接严重受灾地区达 10万平方公里, 包括震中 50km 范围内的县城和 200km范围 内的大中城市。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明显震 感, 泰国首都曼谷, 越南首都河内, 菲律宾、 日本等地也有震感。截至 6月 24日, 地震 已 造成 69185 人遇 难, 18467 人 失踪

若合理设置构造柱和圈梁, 砖混结构也能有效 抵御地震破坏, 在震害调查中也发现基本没有受到 破坏的砖混结构。因此, 对于砌体结构, 如何保证 结构的整体性和侧向承载力是抗震设计的关键。
2. 3 框架 -砌体混合结构
• 这类结构形式有多种, 如底框砖混结构 (底部框架 上部砖混, 竖向混合 ), 底层部分框架、部分砌体 上部砖混, 以及部分框架 -部分砖混 (水平混合 )。 这类结构的体系大多比较混乱, 由于经济原因, 大 多尽可能少用混凝土框架, 框架和砌体承重墙抗侧 力构件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很不协调, 平面抗侧刚 度极不均匀。这类结构的震害现象主要为底部框 架由于变形集中而破坏, 或上部砌体结构破坏。下 图为框架 -砌体混合结构的震害情况。
典型震害图片及防治措施来自• • 摘自网•
thanks
• • • •
1 建筑震害等级划分 2 各类结构形式的震害 3结论和建议 4典型震害及防治
1 建筑震害等级划分 • ( 1)可以使用, 即结构的承重结构基本保持完好, 少量非结 构构件损伤, 继续使用不会引起承重结构的破坏, 损伤的非 结构构件不会造成对生命和财产的威胁; • ( 2)加固后使用, 即承重结构发生一定的损伤, 部分非结构 构件破坏, 继续使用可能将会引起承重结构的损伤加大, 或 是剩余的非结构构件不稳定, 对生命和财产产生威胁; • ( 3)停止使用, 即承重结构发生严重损伤, 仅能保持自身结 构稳定, 不能继续使用; • ( 4)立即拆除, 即承重结构发生非常严重的损伤, 随时可能 发生倒塌。

汶川地震中房屋建筑震害分析与对策研究

汶川地震中房屋建筑震害分析与对策研究

汶川地震中房屋建筑震害分析与对策研究摘要目前,人类无法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比如:5.12汶川大地震,但是一定要从生命和鲜血的代价中靠自身的智慧去和自然做抗争,并不断的总结和提高。

如何在自然灾害中把灾害降到最低,并有序的进行灾后重建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对不同类型房屋和结构和不同建材及制品的房屋进行了抗震研究,并提出了改善对策。

关键词房屋建筑;抗震;分析加强房屋的抗震设防质量,保护人民的生命和安全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大事,所以加大房屋建筑的抗震研究非常重要,这就要找出症结,不断的开发新技术,从设计和施工等众多环节中严加控制,做好房屋建筑抗震建设,让人民和党放心。

1 不同的类型对房屋的抗震影响1.1 砖混结构中的不合理的构造易受到震害以前,砖混结构中对圈梁和构造柱的设置没有更多的要求和规范,不充分的预制楼板对砖混结构的整合稳定性都会有重要的影响,所以这也是在震区易受到破坏而不宜采用的结构形式,具体的机构如:大开间、外走廊、打开窗等结构形式应尽量避免。

1.2 混合结构形式易受重创混合结构其传力的途径比较复杂,当刚度发生突变或变形能力发生不协调等因素时就容易受到破坏,这种情况适应于任何混合结构包括部分砖混部分框架的水平混合结构、上部砖混下部框架的竖向架构等类型。

1.3 框架结构在地震中易受到破坏主要表现在:框架柱比框架梁先破坏,当框架柱不能抵抗水平振动和荷载的情况下,就易出现粉碎性压缩破坏。

1.4 排架结构在地震中易受到破坏排架结构常用于厂房或仓储,由于排架结构自身的特点:屋架很重而且跨度也比较大,柱间的连接又非常弱,还会由于年代久远没有修葺价值而容易遭受破坏,双跨的一般轻于单跨的震害,轻屋架轻于重屋架。

2 不同建材及制品的房屋对震害的影响1)以前冷拔低碳钢丝构件被大量的用于房屋建筑,但其表面的光滑使其和混凝土的粘接性非常的差,在遭受强烈的地震后会使混凝土和钢丝分开、发生脆性破坏。

所以预应力空心板中使用这样的钢材最容易遭到破坏和坍塌。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与重建研讨会建议书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与重建研讨会建议书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与重建研讨会》建议书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2008年6月29日)2008年6月28日、29日,由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和中国建筑学会主办,清华大学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承办,全国建筑结构及抗震领域相关科研单位、高等院校、设计院、政府部门的180余位专家在中国工程院召开《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与重建研讨会》,6位院士与会,40位代表发言,就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及灾后重建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研讨会提出以下10点建议。

1.以恢复重建为契机,提高战略大后方的整体实力四川省是我国的战略大后方,是我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省份之一,经济发展程度相对于沿海发达地区较弱。

建议以汶川地震后的恢复重建为契机,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规划,有计划地投入资金,全国支援,协同作战,使四川省的整体实力得到提高,战略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

2.科学规划灾后重建建设场地灾后重建建设场地规划应明确哪些地方能建、哪些地方不能建;避开地震危险地段和地质条件复杂地段,避开存在安全隐患的不适合居住的区域;根据实际自然条件,科学规划人口和生产力布局,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少占农田,实现和谐发展。

3.提高两类建筑的抗震设防目标第一类是灾害发生时逃生能力差的人员的建筑,包括如幼儿园、中小学、老人院等。

这类建筑应达到大震可修的抗震设防目标。

对于学校建筑,主体结构可采用轻钢框架-支撑结构,墙体可采用轻质、保温隔热板,楼板和屋面板可采用轻质板,减轻结构自重。

第二类是抗震救灾建筑,如医院、通讯枢纽、消防站、救灾指挥中心、地震观测站等。

这类建筑应达到大震时室内的主要设备和系统不受损坏且能保持正常运行、建筑保持正常使用功能的抗震设防目标。

这类建筑可采用隔震技术。

4.村镇建筑应就地取材、低造价,加强政府对村镇建筑的服务、指导、监督和管理汶川地震灾区的村镇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汶川地震建筑物破坏原因分析以及加固技术综述

汶川地震建筑物破坏原因分析以及加固技术综述

汶川地震建筑物破坏原因分析以及加固技术综述汶川地震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严重的地震灾害,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震引起了大量建筑物的破坏,这部分是因为地震引起的地面运动和连锁反应导致的。

然而,一些建筑物在地震中相对较好地承受了冲击,这得益于预防性的地震设计和加固技术的应用。

在地震中建筑物破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地震动力学因素:地震动力学是地震引起的地面运动对建筑物的影响。

地震的震级、震源位置和震中距离等因素都与地震动力学有关。

大地震所造成的地面加速度和速度变化会引起建筑物的摇晃和变形,从而导致破坏。

2.结构设计因素: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是决定其抗震性能的关键。

一些建筑物在设计中没有充分考虑地震力的作用,结构设计不合理、刚度不足、抗震能力不强,容易在地震中破坏。

此外,一些老旧的建筑物在建造时没有遵循抗震设计规范,也容易受到地震的损害。

3.施工质量因素:施工质量是影响建筑物抗震性能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建筑物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其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如果施工工艺不规范、材料选择不当、施工质量控制不到位等,都会导致建筑物在地震中容易破坏。

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人们开发了一系列的加固技术,以增加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常用的加固技术包括:1.钢筋混凝土加固:通过在现有建筑物的结构中添加钢筋和混凝土,增加其承载力和刚度,提高抗震性能。

2.钢结构加固:在现有建筑物结构中添加钢结构构件,使其承载力和抗震能力得到加强。

3.预应力加固:通过在现有建筑物的结构中施加预应力,提高抗震能力和结构的稳定性。

4.土木加固:通过改变土体的物理和力学特性,增强土体的抗震性能。

除了以上技术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加固技术,如隔震、减震等。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

总结起来,汶川地震引起的建筑物破坏主要是由于地震动力学、结构设计和施工质量等因素导致的。

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人们开发了一系列的加固技术,包括钢筋混凝土加固、钢结构加固、预应力加固、土木加固等。

汶川地震后建筑物震害分析及加固技术综述

汶川地震后建筑物震害分析及加固技术综述

汶川地震后建筑物震害分析及加固技术综述摘要:本文介绍在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波川一北川大地震中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各种典型破坏特征,包括砌体结构的开裂、倾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短柱破坏效应、剪切破坏、剪压破坏、压屈破坏、弯剪破坏、粱柱塑性铰、钢筋锚固不足破坏、混凝土酥碎破坏等。

文中分析探讨了震害的原因及吸取的教训,以及各种加固技术综述。

关键词:裂缝;抗震能力;加固方法2008年5月12日,在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震害较为严重地集中在老旧民房和砌体建筑,钢筋混凝土建筑、特别是高层钢筋混凝土建筑的破坏相对较少。

全世界的工程抗震实践证明,除理论和实验研究外,震害经验是工程抗震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是人类防御地震灾害的共同精神财富。

因此,对此次汶川地震中各类建筑和工程设施的震害进行分析研究,总结经验教训,对改进建筑抗震设计和施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20多年来,我国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发展迅速,能否经受地震考验、达到预期的抗震设防目标,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

汶川地震中钢筋混凝土建筑的震害经验,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借鉴。

一、地震基本情况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本次地震震级为里氏8.0级,震源深度33km,震中位于北纬31.0度。

东经103.4度,位于四川省汶川县。

按中国的地震区划表,汶川县为7度设防,其对应加速度峰值为35gal。

而实际根据地震局公布的数据计算得到的成都波峰僵加速度:304.8gal,持时142.4 s。

震中地表加速度PGA=0.63G,约630gal。

由此可见,实际地震烈度远远高于设防烈度,即地震作用远远高出建筑物50年寿命期内预计可能遭遇到的地震作用。

二、震害分布情况及分析(一)砌体结构的破坏情况及分析一是墙体开裂破坏;二是墙体转角处破坏;三是楼梯间墙体的破坏;四是楼梯间墙连接处的破坏;五是楼屋盖的破坏;六是山墙破坏;七是施工质量引起的破坏。

(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破坏情况及分析1、结构概念设计和结构体系问题我国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提出了一系列非常重要的基本要求,即“建筑设计应符合概念设计的要求,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建筑及其抗侧力结构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并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建筑的立面和竖向剖面宜规则,结构的侧向刚度宜均匀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避免抗侧力绩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

汶川桥梁震害分析与抗震设计对策

汶川桥梁震害分析与抗震设计对策

汶川桥梁震害分析与抗震设计对策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震惊世界的里氏0级地震。

这次地震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给当地的交通基础设施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本文旨在分析汶川地震中桥梁的震害情况,并探讨相应的抗震设计对策,以期为未来桥梁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在汶川地震中,大量的桥梁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根据相关调查报告,共计有74座桥梁垮塌,另有117座桥梁出现不同程度的受损。

这些桥梁的震害特点主要包括:桥墩断裂、上部结构坠落、桥面扭曲等。

造成这些破坏的主要原因在于地震的强烈震动和桥梁本身的结构缺陷。

在损失情况方面,由于桥梁的破坏,使得当地交通受到了严重影响,进而对灾后救援和恢复生产造成了巨大的阻碍。

桥梁的震害还可能引发次生灾害,如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进一步加剧了灾害的影响。

针对汶川地震中桥梁的震害情况,本文提出以下抗震设计对策:场地选择:在选址阶段,应尽量避免地质条件不良的地段,如活动断层、山沟等。

同时,对于重要桥梁,应采取场地加固措施,如桩基加固、坡面治理等。

结构选型:在桥梁结构设计时,应选择具有优良抗震性能的桥型,如拱桥、悬索桥等。

还应注重结构体系的整体性,以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

抗震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抗震措施,如加强钢筋连接、设置隔震支座等。

在桥面铺装时,应采用具有防滑性能的材料,以防止地震时桥面滑动。

老桥评估与加固:对于已有桥梁,应进行全面的震害评估,并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桥梁采取加固措施。

新桥设计:在今后的桥梁设计中,应注重抗震设计,将抗震要求作为一项重要指标。

同时,应加强桥梁结构健康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

建立健全的抗震设计规范:相关部门应加强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的制定和更新,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抗震需求。

加强培训与教育:提高桥梁设计、施工及管理人员的抗震意识,使其掌握有效的抗震设计和施工方法。

本文对汶川桥梁震害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抗震设计对策。

通过总结可得,汶川桥梁的震害主要表现为桥墩断裂、上部结构坠落及桥面扭曲等,其主要原因在于地震强烈震动和桥梁本身的结构缺陷。

汶川地震震害分析及建议

汶川地震震害分析及建议

• • • •Biblioteka 1 建筑震害等级划分 2 各类结构形式的震害 3结论和建议 4典型震害及防治
1 建筑震害等级划分 • ( 1)可以使用, 即结构的承重结构基本保持完好, 少量非结 构构件损伤, 继续使用不会引起承重结构的破坏, 损伤的非 结构构件不会造成对生命和财产的威胁; • ( 2)加固后使用, 即承重结构发生一定的损伤, 部分非结构 构件破坏, 继续使用可能将会引起承重结构的损伤加大, 或 是剩余的非结构构件不稳定, 对生命和财产产生威胁; • ( 3)停止使用, 即承重结构发生严重损伤, 仅能保持自身结 构稳定, 不能继续使用; • ( 4)立即拆除, 即承重结构发生非常严重的损伤, 随时可能 发生倒塌。
汶川地震震害分析及建议
1.引言

2008年 5月 12日 14时 28分, 四川汶川县 发生里氏8. 0级地震, 震中位于汶川县映秀 镇 (东经 103.4 北纬31.07), 震源深度 14km。 汶川地震是我国自建国以来最为强烈的一 次地震, 直接严重受灾地区达 10万平方公里, 包括震中 50km 范围内的县城和 200km范围 内的大中城市。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明显震 感, 泰国首都曼谷, 越南首都河内, 菲律宾、 日本等地也有震感。截至 6月 24日, 地震 已 造成 69185 人遇 难, 18467 人 失踪
2. 4 框架结构 • 本次地震中, 大多数框架结构的主体结构震害一般较轻, 主 要破坏发生在围护结构和填充墙, 尤其是圆形填充墙的破 坏较重 (见图 11)。这类破坏仍然会造成严重的生命和财产 损失, 且震后的修复工作量很大, 费用很高。个别因施工质 量很差、结构布置过于复杂的框架结构也发生严重破坏, 甚至倒塌。此外, 由于楼板的增强作用、建筑需要在框架 梁上增加砌体或填充墙的增强作用、增大上部结构的刚度 等, 使得框架梁或屋盖的实际刚度增大, 在实际框架结构震 害中, 很少看到强柱弱梁 型破坏。图 4为框架结构震害情 况。此外, 还有错层结构造成短柱剪切破坏, 异形柱端破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及设计改进建议
卢伟煌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350001
[引言]汶川大地震后,福建省设协结构与抗震专业委员会组织结构专家到成都、彭州(彭州市区、通济镇、白麓镇、小鱼洞)、都江堰、绵竹市、汉旺镇等地进行震害调查,涉及的结构型式有钢筋混凝土框架、框架-剪力墙、砌体、排架、钢结构等,为了认真总结震害经验教训,分析结构的破坏机理,提出设计的改进建议,对新建筑的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汶川地震基本参数:
根据地震部门提供的数据,这次地震的基本参数如下:震级M8.0,断层为龙门山断裂,震源深度14KM ,断裂长度185KM (主震),烈度分布6~11度。

这次地震震害给人的总体感觉,随地形分布,西北高震害严重,东南底震害较轻。

二、典型震害及实景照片:
图1都江堰都江之春楼盘有一幢纯框架结构的七层建筑,底层空旷,上部有隔墙,
图2楼梯梯板拉裂的震害
图3
水泥厂结构的震害
图4 白鹿镇中学在地震断裂带两侧教学楼的震害
图5 都江堰都江之春楼盘底层柱破坏
图6
汉旺镇东方汽轮机厂,框架结构的办公楼隔墙震害
图7 汉旺镇东方汽轮机厂单层厂房震害
图7 小鱼洞大桥的震害
三、结构概念设计问题:
1、多道抗震防线:
结构必须有多道抗震防线,这是抗震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基本概念。

在这次汶川地震中也充分表现出来,有些建筑倒塌,而有些建筑不倒,下面从空旷建筑倒塌来看结构有多道抗震防线的必要性:
这次震害学校教学楼较为严重,一般说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要优于砌体结构,但这次震害表明空旷的学校(框架结构)教学楼倒塌(如映秀镇漩口中学教学楼,建于2007年3月),而附近的4层砌体结构办公楼,尽管破坏非常严重,但并没倒塌。

为什么在强震作用下,性能比较好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反而不如抗震性能相对较差的砖混结构?其主要原因就是纯框架结构只有一道防线,在大震时,一旦这道防线突破,结构就丧失了全部的承载力而倒塌;而砌体结构住宅和办公楼,由于小开间布置,纵、横墙体较多,按照规范设置构造柱和圈梁,其整体性和延性较好。

砌体裂缝被约束在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和圈梁的框格内,不致发生脆性破坏而倒塌。

再举一个例子,汉旺镇东方汽轮机厂,框架结构的办公楼,由于上、下均有砖隔墙,虽然隔墙震害严重,有些产生裂缝甚至倒塌,但对主框架结构而言,看不出有裂缝,这是由于填充墙与框架形成二道抗震防线,填充墙承担第一道防线,填充墙先破坏,而保住主框架,因此2008年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也把隔墙的布置,提供刚度这些内容也写进去了,关于框架结构的围护墙和隔墙,其平面布置的位置和上、下均匀性对结构的抗震性能有很大影响,避免不合理布置;其实墙体的布置就像剪力墙一样,需平面上对称,上、下均匀。

2、填充墙对结构刚度的影响:
这次汶川地震震害表明,填充墙对结构的刚度贡献很大。

目前规范及现有计算手段尚无法对填充墙对结构刚度的影响进行量化分析,因此由于填充墙不均匀布置引起整体结构上、下刚度,水平刚度的不均匀变化,其问题均未解决,这种影响是不容忽略的。

目前,必须根据概念去判断。

填充墙其实就像砖剪力墙,其布置原则必须按砼剪力墙布置原则去考虑,平面上对称、均匀,竖向必须贯通,填充墙布置不当造成的框架结构严重破坏震害例子很多,如都江堰都江之春楼盘有一幢纯框架结构的七层建筑,底层空旷(即没有隔墙),上部有隔墙,由于上部填充墙提供了很大刚度,造成底部形成薄弱层,底层柱顶、柱底出现塑性饺,结构濒临倒塌。

但其最直接原因是底层没有二道抗震防线和底层与上一层侧向刚度相差较大。

3、强柱弱梁基本理念:
抗震设计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强柱弱梁”,规范的实现方法是加大柱的设计弯矩,但从这次震害来看,强柱弱梁普遍未能实现。

强柱弱梁普遍未能实现主要有以下原因:
(1)、楼板起到关键作用:
结构设计时,在进行结构整体计算分析时,都是假定荷载传递路径为:板→梁→柱。

而实际上,普通的梁板结构属于无梁楼盖的一种特殊情况,有一部分荷载通过板直接传给了柱。

根据假定算出来的框架梁弯矩是个“假弯矩”,和实际情况有差别,由于楼板的作用,对于框架梁来说,其截面形式为T形梁,而非矩形梁,T形梁翼板内的板筋对框架梁抗弯承载力提高起到很大作用。

以上两方面的作用,框架梁的钢筋按目前计算结果的抗弯承载能力大大超过其实际承担的设计弯矩。

(2)、设计人员超配梁钢筋又起到推高作用:
结构设计人员实配钢筋比计算结果来得大,更可怕的是,梁通过裂缝宽度验算,又大大加大梁的配筋,有的甚至提高50%。

我认为除了大跨度,特殊使用条件的梁需验算裂缝外,均可不验算裂缝,按这种方法增加梁配筋,对整个结构的安全度没好处,如确需要加大梁配筋,相应的柱截面和配筋也需加大。

要做到强柱弱梁的抗震设计原则,就要反其道而行之。

在计算上,充分考虑楼板的作用,框架梁支座弯矩取到柱边,充分考虑板的钢筋作用,因此需把钢用在刀刃上,加
强竖向构件截面和配筋,设法让框架梁先出现屈服,实现比较好的延性机制,对抗震耗能比较有利,同时也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

强柱弱梁的设计除了强度需满足外,刚度也需控制,柱的线刚度必须大于梁的线刚度1.1~1.5倍,即柱截面不能太小。

业主和建筑师总是要求柱子截面越小越好,钢筋可以多加,尺寸都没得商量,从这次地震看,倒塌框架的废墟中可以发现细细的柱子,框架柱截面太小,直接的结果是柱头压碎和底层柱压塌。

4、抗震设防标准问题:
目前抗震规范是把基本烈度降低1.55度进行抗震设计,也就是所谓的小震设计。

这次汶川地震后,很多结构专家提出竖向构件设计过渡到中震设计(框架梁还按小震设计),保证竖向构件的承载力,有利于真正实现“大震不倒”的设计意图。

实际上,发达国家都按中震设计结构。

通过竖向构件承载力提高和中震作用的切入,这种细分的性能设计比较容易落实,实际工程中也比较容易操作,更容易达到强柱弱梁的基本指标。

5、防震缝的问题:
这次地震中,由于房屋相互碰撞产生的巨大灰沙烟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相互碰撞主要原因是设计预留的缝宽不能满足地震发生时建筑物的摇摆幅度,防震缝处的构造处理不当,这类破坏修复非常麻烦。

6、楼梯间梯板受力问题:
汶川地震楼梯间的梯板拉裂的情况比较普遍,说明梯板的空间抗侧力作用明显,但很少被拉断的情况,梯板被拉裂的位置有些专家说属后浇带位置,但我认为是梯板支座负筋截断点处,因为有些梯板有两处拉裂的位置。

修订抗震规范要求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

7、预制板问题:
预制板建筑,这次汶川地震震害特别严重,我认为不能用预制板。

原因有:预制板的搁置长度有限,把竖向承重墙体在每层楼板处隔断,整体性差,虽然规范要求要有可靠连接,但实际施工起来难以做到。

8、慎用单跨框架:
两根柱子,一根梁,组成的单跨框架,是最简单的结构形式,用于教学楼可以两边通风采光,再加个悬挑外廊可以让学生进行户外活动,所以常见于中小学教室,但是这种结构形式没有二道防线,一根结构柱破坏,框架马上倒塌,汶川地震中小学教学楼破坏严重,甚至倒塌,可能与此相关。

对有些教学楼外部改悬挑为柱子支承,单跨变双跨,情况就好很多。

这次修订的抗震规范就明确高层的框架结构不应采用单跨框架结构,多层框架不宜采用单跨框架结构,我们省规定乙类建筑不能采用单跨框架。

9、砖混结构:
砖混结构刚度大、变形小,许多砖混结构的大开间房屋发生破坏,因此采用砖混结构,开间的尺寸、房屋的高度、层数,层高、楼梯间设置的位置应严格限制。

考察发现圈梁和构造柱对抗震作用很大。

我省农村地区多采用砖混结构,为了进一步提高砖混结构的抗震性能,加密砌体房屋构造柱的设置间距,每层设置圈梁,端部楼梯间按框架结构设计,采用现浇楼板等措施,这是保证砖混结构抗震能力的有效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