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出所资料】浅谈农村派出所警务机制的改革(现状、问题、原因、建议)

【派出所资料】浅谈农村派出所警务机制的改革(现状、问题、原因、建议)
【派出所资料】浅谈农村派出所警务机制的改革(现状、问题、原因、建议)

浅谈农村派出所警务机制的改革

众所周知,农村派出所是公安机关打击农村犯罪、维护农村治安、服务农村百姓、保农村一方平安的基层综合性战斗实体,是维护农村社会政治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第一道防线,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窗口和纽带,是整个公安机关在农村工作的根基。长期以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农村派出所在实际工作中也或多或少村存在一些问题,借着春风,结合xx辖区的实际情况,在此浅谈农村派出所警务机制的改革。

一、辖区现状

xx派出所位于都江堰市东南面,距市区十二公里,地处xx景区,辖区面积近二十平方公里,人口达一万五,辖区内有省道Sxx线、xx线、xx线贯通,交通较发达,人口流量大。结合多年来派出所工作的实际情况,其现状有如下几点:(一)地较广人较分散,警力配置需优化。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辖区面积较大,幅员辽阔,人口较多且流动量大,灾后重建以来,社会治安愈加复杂,加之警力有限,因而在实际的公安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存在些许困难。

(二)软硬件配置较齐全,警务效能较高。近年来,随着辖区经济的开发,在当地政府、党委及上级有关部门的支

持下,硬件配置趋于完善,加之民警定期的外出学习深造,警务技能和业务素质提高,警力使用效能较以往有所提高。

(三)传统的布警方式和勤务模式,因地因人制宜。为我所民警做好公安工作、解决群众的切身问题、维护社会治安等提供了帮助。为了更好地与时俱进,力争做到解放思想,探索新的公安工作的路子,创新实战方法,以便给百姓造福。

二、问题及原因解析

(一)受当地客观因素的制约,线长面广及经济发展状况的限制,导致警力使用效能较低。

我所属乡村派出所,是处在城郊地区,管理区域大于城区派出所, 经济高速发展带来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人口聚落分散,线长面广,重复巡逻间隔时间较长,管理难度较大。广大农村地区基本无区域照明,夜间多发重案。且辖区内监控、电子报警系统设施较少,社会监控薄弱,发案后侦破难度较大,影响民警接处警的效率。

(二)硬件配置、警力配置及警务保障虽然较齐全,但依然存在薄弱环节。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普遍提高,民警在办公用品、生活用品、交通、通讯、警用器材等警务保障方面有所完善,但由于警察本身是一个社会公认的高危行业,劳累辛苦,鲜有节假日,因而从警人员较少,所以在警力配置上存在缺口,易顾此失彼,这对于“幅员辽阔”的广大农村地区而言,无

疑会降低警力使用效能。

(三)现有勤务模式较传统,有待创新。

在农村地区,传统的勤务模式就是“搭档联勤”,即在“一区一警”的基础上,由领导负责责任分管,易导致责任模糊,分工不明,惰性处警。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及新农村的建设,某些小乡镇在当地产业经济的支持下,逐渐向小城镇发展,或可考虑采用中心所与卫星所的新型勤务模式。

(四)工作成倍增长,配合理解不足。

一方面,在农村派出所,民警需承担各项工作,如宣传、防范、打击、稳控、安保等内容,整日疲于奔命,加上各种行动抽调警力,对于本来人手就少的乡镇派出所而言更是雪上加霜,没有充足的警力保证,难以提高警力使用效能。希望在可行的基础上能够增加派出所警力,减少各类总结、报表等大量占用警力时间的工作,做到“实干惠民”。在无法增加警力的情况下,希求由政府招聘文职人员,帮助民警解决报表、总结等文字工作,使警力能够真正的投入到打击犯罪.防范指导等工作中去。

另一方面,警务室数量多于社区民警数量,难以实现“一区一警”的管理模式。额外的村组借用警务室办公,也导致民警办公不便。况且农村地区案件多为邻里间长期矛盾积怨导致的口角、家庭内部暴力纠纷等,民警在排查中很难深入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即便了解因职权也无法根本解决,

基层派出所工作现状的调查报告

基层派出所工作现状的调 查报告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关于基层派出所工作现状的调查报告 当前,随着社会信息化、动态化、市场化、法治化进程的不断加大,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呈现出一些新的规律和特点。如何科学把握这些特点和内涵,有的放矢,因情施策地解决基层基础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有效加强和改进公安基层基础建设,为公安工作的长远发展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为进一步了解公安基层工作的现状,带着这个问题我来到了休宁县的基层派出所--流口派出所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在流口派出所有关领导及民警的指导帮助下,现将这三周的调查报告汇报如下:应黄山电大学院要求,我来到了休宁县流口派出所,进行了为期三个星期的实践活动, 一、了解当前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规律和特点 “十八大”后,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期,也是各类社会矛盾凸显、刑事案件高发和对敌斗争复杂期。经济社会生活领域的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特点、新趋势,都直接体现在公安基层基础工作中,给新时期公安基层基础工作以新的内涵,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基础工作信息化。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正逐步迈入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是必然结果,也是信息社会对公安工作的内在要求,更是打防控一体化和公安工作现代化的有效保障。目前警务信息化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诸多不足:一方面是广大民警对基础信息工作重视不够,在信息化警务中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制约了信息化警务的深入开展;另一方面是各基层部门缺乏大公安意识,各自为战,自我发展,情报信息分散零碎,共享不够,研判不足,没有形成整体合力。这在基层公安机关表现尤为明显。 (二)治安管理的动态化。 当今社会是一个人、财、物大流动的社会,整个社会的动态性特征十分显着。尤其是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的人口大流动、大迁徙,直接导致了违法犯罪各种要素的大流动。此前,公安机关依靠“户籍控制”“单位控制”建立起来的人口管理机制和上班打击防守、值班坐等报案的防控机制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这些都要求我们寻找新出路、采用新方法,建立健全打防控一体化的动态管理模式。 (三)治安管理的市场化。 社会治安是全社会的事,是每一个社会人的事。一直以来,公安机关都是在政府直接调控下履行着专政职能,靠公安一家大包大揽,维持着社会治安,疲于奔命,或依然靠传统模式,组织群众义务开展巡逻防范工作,这显然已不适应当前的价值观念。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受价值取向、市场运作等理念冲击和影响,如何有效组织、发动、依靠群众维护社会治安,让基层基础工作走上市场化、社会化道路,已成为当前公安工作的一种必然选择。目前,一些地方公安机关已推出治安承包、保安员市场运作的新路子,对治安管理市场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四)执法执勤的规范化。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不断推进,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人权意识、程序公正意识、权力制约意识等不断加强,对规范执法工作、提高执法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民群众对警察的期望值更高。但是在公安基层工作中仍处在相对粗放管理的状态,基层民警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执法素质都需要进一步得到提高。还有很多民警存在重实体轻程序、重口供轻调查等意识,还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和特权思想,不重视保障公民权利,执法不严格、不公正、不文明、不廉洁、不作为和乱作为的问题依然存在。 二、新时期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建设的方法对策

深化公安管理体制改革

一、深化公安管理体制改革的难点和重点是什么?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公安机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着机遇的同时又迎接新的挑战,公安工作的改革一直备受社会的关注进一步研究和解决公安机关管理体制的改革问题,已经成为牵动整个公安工作改革大局的关键。只有抓住和解决好这一关键问题,才能继续深化公安工作的其他改革措施,增创新时期公安工作的新优势,从而全面推进公安事业的发展。那么,深化公安管理体制改革的难点和重点是什么? 难点:(一)条块布局改革受到当地行政机构改革的限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经济状况还是治安状况,都已经打破了“块”的封闭性,趋向于“块”与“块”的联系性。因此,这种以块为主的分级管理明显地使公安管理权力过于分散,阻碍自上至下的警令畅通,已不能适应公安工作的需要。为此我们必须改变条块的布局以更好的加强对公安机关的管理。但是,公安机关作为政府的一个职能机关,必须与当地的行政机构改革保持高度一致,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职能脱节、管理盲区现象。 (二)公安管理体制改革收到公安业务范围的限制 改革开放以来,公安行政管理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探索公共行政的新模式、新方法以适应新环境的变化和新现实的挑战方面,公安行政部门进行了许多对于中国公共行政具有重大影响的制度创新。如“漳州110”与快速反应机制建设、社区警务模式的提出等。但是公安机关所承担的是的职能。这些职能复杂而具有难度,只有公安机关可以完成,这就使得在公安改革过程中,对内部职能相关或相接近的业务部门进行有效合并和整合,极其困难,公安机关的部门及其结构不会发生本质的变化,建立精简、高效的组织机构,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也就成为体制改革的一大难题。 (三)现有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对的限制 按照现有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一个干部在一个岗位上工作的时间太长,容易产生惰性,不利于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不利于增强队伍活力。尤其在重点、热点岗位工作时间过长,也不利于对其廉洁自律的监督。更有甚者,在思想上产生懈怠,反对改革,不求上进,只求在一个岗位平庸地工作一辈子。同时这种机制还会培养成官僚作风,使整个机关内死气深深。腐败不堪。 改革的配套资金不足。 《人民警察法》第三十条规定:“国家保障人民警察的经费。人民警察的经费,按照事权划分的原则,分别列入中央和地方的财政预算。”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经费短缺的状况长期以来一直严重地困扰着各级公安机关。尤其是改革

公安机关警务体制机制改革思路探讨1

公安机关警务体制机制改革思路探讨 周 代 军 摘 要 加快警务体制机制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对公安机关的时代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新形势下,公安机关警务体制机制改革应从六个方面进行探索:建立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公安机关管理体制;建立公安机关经费保障法制化和规范化管理体制;建立实战型公安警务运行机制;建立公安机关国家犯罪情报侦查体系;建立科学、高效的警务考核机制;整合公安机关警务资源,建立警务服务资源共享机制。 关键词 警务 体制机制 改革 党的十七大深刻指出,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这是对当前国际环境发展形势的客观判断,也是对当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评价。公安机关作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职能部门,如何适应和顺应时代的变革,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加强和加快公安警务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推动公安工作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是历史赋予当代警察的责任,也是各级公安机关切实承担起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政治和社会责任的重大课题。 一、加强和加快警务体制机制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对公安机关的时代要求 经过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已经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全方位开放社会的转变。今天的中国,站在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发展的更高起点。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代中国的这一时代特征和要求,加强和加快公安机关警务体制机制改革。 (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公安机关警务体制机制发展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 党的十七大强调,全党同志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公安机关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十分重要。各级公安机关尽管一直以来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不断探索适应形势发展的新方法、新路子,但是在户籍制度、特行特业管理等方面的改革步伐仍然十分缓慢,某些方面的思想观念和改 作者单位:贵州省公安厅

警务工作改革实施方案

警务工作改革实施方案 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建立与市场经济改革相适应的先进的警务运行机制,并通过理顺管理体制、整合警力资源、推行目标管理,实现警力下沉、警务前移延伸,使派出所真正成为集合防范、管理、打击和服务的综合战斗实体,推进公安工作的整体发展。根据上级公安机关关于社区警务工作指示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xxxx”重要思想和党的xx大精神为指针,以开展“贯彻xx大,全面建小康,公安怎么办”大讨论活动为主线,以全国“二十公”、全拾二十六公”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建立健全派出所管理机制和社会服务机制为核心,立足社区,依靠社区,优化警力配置,规范警务运作,建立科学的警务运行机制,努力提高派出所社区警务工作整体水平。 二、工作目标 (一)理顺管理体制,实现警力下沉,配齐配强责任区民警。 (二)创新警务机制,启动新的警务模式和勤务方式。 (三)夯实基础工作,转变、延伸、拓展社区警务工作职能,围绕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把减少犯罪、服务群众作为社区民警职能定位和

努力方向。 三、工作内容 (一)警务室建设。 1、按每个社区必须设置一个警务室的要求建设警务室,并做到社区警务室有明显的统一标识牌。 2、警务室内设置有民警警~系牌(去向牌),警务公开栏(其内有社区平面示意图,社区群防群治网络图),法律法规宣传栏及办公桌椅、资料柜(有条件的应配电话、电脑),各项职责制度上墙。 3、警务室配置有社区民警入户调查表、服务群众连心卡、社区民警工作日誌本、征求意见书、警~系箱/> --> bsp;7、完成所领导交办的其它警务工作(安全保卫、值班备勤等)。 (四)社区民警工作标准。 1、建一套台帐:即社区工作日誌、重点人员管理、社区工作会务等日常管理工作记录台帐及档案内容齐全、规范。 2、交一批朋友:即在密切联系辖区居民群众的基础上,能与一批企业家、治安积极分子结成良好的工作关系,并能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 3、有一支队伍:即拥有一支较稳定的能够配合公安机关联防、联打的群防

警务改革心得体会

对推行“一室一站五队”警务模式改革的一点看法 “一室一站五队”警务运作模式的核心价值是在不增加警察数量的前提下,通过对公安机关现有警力资源的挖掘与重新配备,将警力下沉、警务前移,增强公安派出所警务实战能力。其运作模式为:在派出所成立指挥研判室、街面警务工作站、社区警务队、治安队、刑侦队,加上县局在派出所下设的巡逻中队、法制中队即称为“一室一站五队”辅以机制、制度和装备设施,保障它有序高效地运行,它的出现顺应了社会现实需要和公安工作改革的要求,体现了警务改革突出实战化的特点。 一、概念释义 概述所谓“一室一站五队”警务模式。是指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治安需要,根据公安派出所的职能定位和改革要求,将各种警力资源重新配置,充实和调整派出所警力,使得警力向基层一线倾斜,警务前移到社区和街面,将下沉到派出所的警力整合成指挥研判室、街面警务工作站、社区警务队、治安工作队、刑侦队、巡逻中队、法制中队,分别赋予各队室相应的职 “一室一站五队”权与责任。使派出所工作既有明确分工,又能相互协同的一种警务运作模式。 模式在全国各地内涵、称谓不一,有的叫“一室一站三队”,也有为“一是一站四队”,还有“一室三队”、“一室四队”根据派出所工作实际而定,各地内涵、称谓虽有差异,但警力的基本架构与运作机制大致相似,故不作细微区分。最早实行“一室一站三队”警务模式的是在广州市的一些公安派出所,之后在浙江、福建沿海一带城市派出所,现在西安市公安派出所也在探索推行,形式和内容上一直在完善。 二、适用范围 “一室一站五队”警务模式主要是针对城市治安特点和要求提出来的,当前我国城乡"二元"格局依然存在,城乡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治安状况有着巨大差异,而且城市和乡村还存在地区差异。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浪潮下的今天,城市中人群居住密集,人员构成复杂,交通发达,信息交流和人员流动频繁,财富集中,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导致治安状况和治安要求复杂多变,对于城市公安派出所,“一室一站五队”警务运作模式相比传统“划分警区,包片负责”的警务方式,能较好地实现打击有力,防范严密,管理有序,控制有效的工作目标,由于乡村村落分散,人们大多以同族同姓聚居在,经济以农业生产和外出务工为主,交通战线长,人员流动缓慢,因而乡镇派出所警力投入较少,警力构成简单,职责权限大都集中在县城或市区的派出所,其警务运作方式显然不可搬用“一室一站五队”警务模式,即使同是城市派出所,“一室一站五队”警务模式在警力构成和勤务方式也存在明显差别,不可死搬硬套。 三、职能及运作模式 公安派出所实行“一室一站五队”警务运作模式,警力资源按“打,防,管,控”职能目标进行专业分工,根据每一名民警的工作特长,按照一定的比例原则成立“一室一站五队”即:指挥研判室、街面警务工作站、社区警务队、治安队、刑侦队、巡逻中队、法制中队。其职责是:指挥研判室负责户政管理,情报信息收集上报,警务分析研判指挥,对外宣传、档案管理与警务保障;街面警务工作站负责街面、人流聚集区、主街主干线的人员盘查、现场应急服务、咨询救助、堵截查控;社区警务队负责社区警务室、安全防范宣传、辖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重点人员管控和服务群众工作;治安工作队负责110接处警,信访维稳、维护公共秩序,查处治安案件;受理群众在危难时刻的报警及接警;刑侦队负责辖区内简单刑事案件的侦破,配合刑侦部门破案;巡逻中队负责辖区内的巡逻,盘查及应急处突增援,工作可采用“网格化”包时段的网格化巡逻,增加见警率;法制中队负责执法工作培训教育、案卷审阅流转、执法质量考评、执法公开等工作。 “一室一站五队"既分工又协作,由所长统一指挥,副所长及派出所领导班子成员兼任主任、站长、队长,与室站队民警责任绑定,各密切配合, 形成合力,指挥研判室掌“情”,街面警务查报站管“面”,社区警务队攻“防”,刑侦队主“打”,治安队突“调”,巡逻中队司“控”、

关于基层派出所工作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基层派出所工作现状的调查报告 当前,随着社会信息化、动态化、市场化、法治化进程的不断加大,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呈现出一些新的规律和特点。如何科学把握这些特点和内涵,有的放矢,因情施策地解决基层基础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有效加强和改进公安基层基础建设,为公安工作的长远发展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为进一步了解公安基层工作的现状,带着这个问题我来到了休宁县的基层派出所--流口派出所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在流口派出所有关领导及民警的指导帮助下,现将这三周的调查报告汇报如下:应黄山电大学院要求,我来到了休宁县流口派出所,进行了为期三个星期的实践活动, 一、了解当前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规律和特点 “十八大”后,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期,也是各类社会矛盾凸显、刑事案件高发和对敌斗争复杂期。经济社会生活领域的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特点、新趋势,都直接体现在公安基层基础工作中,给新时期公安基层基础工作以新的内涵,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基础工作信息化。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正逐步迈入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是必然结果,也是信息社会对公安工作的内在要求,更是打防控一体化和公安工作现代化的有效保障。目前警务信息化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诸多不足:一方面是广大民警对基础信息工作重视不够,在信息化警务中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制约了信息化警务的深入开展;另一方面是各基层部门缺乏大公安意识,各自为战,自我发展,情报信息分散零碎,共享不够,研判不足,没有形成整体合力。这在基层公安机关表现尤为明显。 (二)治安管理的动态化。 当今社会是一个人、财、物大流动的社会,整个社会的动态性特征十分显著。尤其是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的人口大流动、大迁徙,直接导致了违法犯罪各种要素的大流动。此前,公安机关依靠“户籍控制”“单位控制”建立起来的人口管理机制和上班打击防守、值班坐等报案的防控机制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这些都要求我们寻找新出路、采用新方法,建立健全打防控一体化的动态管理模式。 (三)治安管理的市场化。 社会治安是全社会的事,是每一个社会人的事。一直以来,公安机关都是在政府直接调控下履行着专政职能,靠公安一家大包大揽,维持着社会治安,疲于奔命,或依然靠传统模式,组织群众义务开展巡逻防范工作,这显然已不适应当前的价值观念。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受价值取向、市场运作等理念冲击和影响,如何有效组织、发动、依靠群众维护社会治安,让基层基础工作走上市场化、社会化道路,已成为当前公安工作的一种必然选择。目前,一些地方公安机关已推出治安承包、保安员市场运作的新路子,对治安管理市场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浅谈农村派出所警务机制的改革

浅谈农村派出所警务机制的改革 众所周知,农村派出所是公安机关打击农村犯罪、维护农村治安、服务农村百姓、保农村一方平安的基层综合性战斗实体,是维护农村社会政治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第一道防线,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窗口和纽带,是整个公安机关在农村工作的根基。长期以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农村派出所在实际工作中也或多或少村存在一些问题,借着春风,结合翠月湖辖区的实际情况,在此浅谈农村派出所警务机制的改革。 一、辖区现状 翠月湖派出所位于都江堰市东南面,距市区十二公里,地处翠月湖景区,辖区面积近二十平方公里,人口达一万五,辖区内有省道S106线、元中线、聚青线贯通,交通较发达,人口流量大。结合多年来派出所工作的实际情况,其现状有如下几点: (一)地较广人较分散,警力配置需优化。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辖区面积较大,幅员辽阔,人口较多且流动量大,灾后重建以来,社会治安愈加复杂,加之警力有限,因而在实际的公安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存在些许困难。 (二)软硬件配置较齐全,警务效能较高。近年来,随

着辖区经济的开发,在当地政府、党委及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硬件配置趋于完善,加之民警定期的外出学习深造,警务技能和业务素质提高,警力使用效能较以往有所提高。 (三)传统的布警方式和勤务模式,因地因人制宜。为我所民警做好公安工作、解决群众的切身问题、维护社会治安等提供了帮助。为了更好地与时俱进,力争做到解放思想,探索新的公安工作的路子,创新实战方法,以便给百姓造福。 二、问题及原因解析 (一)受当地客观因素的制约,线长面广及经济发展状况的限制,导致警力使用效能较低。 我所属乡村派出所,是处在城郊地区,管理区域大于城区派出所, 经济高速发展带来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人口聚落分散,线长面广,重复巡逻间隔时间较长,管理难度较大。广大农村地区基本无区域照明,夜间多发重案。且辖区内监控、电子报警系统设施较少,社会监控薄弱,发案后侦破难度较大,影响民警接处警的效率。 (二)硬件配置、警力配置及警务保障虽然较齐全,但依然存在薄弱环节。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普遍提高,民警在办公用品、生活用品、交通、通讯、警用器材等警务保障方面有所完善,但由于警察本身是一个社会公认的高危行业,劳累辛苦,鲜有节假日,因而从警人员较少,所以在警力配置上存在缺口,

我国现代警务机制改革探索比较

我国现代警务机制改革探索比较 我国警界面临改革压力 兴起于新乡的河南警务机制改革,在短短的几个月内便全面铺开。这当中既有河南省委的推动,又有全国公安系统机制改革的压力。自2002年,中国警力下沉的呼声便越来越响,中国警务体制改革成为学者研究的方向。而2003年11月20日召开的第二十次全国公安会议提出的警务机制改革至今仍未达到要求。而随着近些年来,社会矛盾丛生,群体事件剧增,警务运行机制已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社会治安管理模式。2008年,国内连续发生了瓮安“6?28”、玉环“7?10”、惠州“7?17”、孟连“7?19”、陇南“11?17”等一系列影响较大的群体性事件。公安机关被推上前台,尤其是基层派出所,更是直接站到矛盾前沿。2010年3月,全国472名地市公安局长齐聚北京,接受为期10天的培训。有别于一年前的县级公安局长培训,这批承上启下的地市警界一把手,被专门要求“谋划好”本地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特定语境下,也可以解读为凝聚意志,鼓励创新从而破解难题。 公安队伍被寄予稳国安民的厚望,在当前中国,无需直面诸多压力和难题: 社会急剧转型,不和谐的深层诱因增多,带来治安、稳定形势严峻,需要公安以相对有限的警力和技术手段,保持打击犯罪力度,提高社会安全感;

传统社会模式解构,沿用多年的部分管理方式失效,在配套机制缺失的条件下,需要公安迅速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维持政府对社会的治理能力; 矛盾潜行,社会情绪不稳,警民关系微妙,特别要求公安公正执法、廉洁执法、规范执法,但有时却不得不面临警察权威下降的尴尬; 此外,为最大限度化解社会矛盾,一些地方往往需要公安“顾大局”,前置大量警力,协调解决一些专业范畴边缘的问题,承担警服之外的职责。 在突破困境的路途中,外界对公安产生了权力膨胀的隐忧,公安内部则还以人少案多、权责不等、执法环境恶化的抱怨。有人开出药方:重组政法架构,一手限制警察权,一手保障警察执法能力。立意高远,但也有人对体制改革的复杂考量不足,对改革环境的估计过于乐观。 更具操作性的路径,是公安加强队伍自身建设,通过改革创新,逐步解决工作体制机制问题,刚柔并济达到“外症内治”。这一思路其实在近年公安工作部署中一以贯之。从公安正规化建设,到力推警力下沉的“三基”工程,再到“三项重点工作”(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和“三项建设”(警务信息化、执法规范化、警民关系和谐),高层运筹帷幄,地方试点频出。换言之,警界“新政”早已启动,此间既有镁光灯下的重点突破,更有持之以恒的整体推进。

当前基层公安机关警务机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当前基层公安机关警务机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摘要】当前基层公安机关警务机制改革中存在着思想认识不统一、目标任务不一致、信息共享不通畅、警力配备不到位等诸多问题,应当理顺不同警种的职责分工、进一步细化奖惩考核机制、挖掘社会化防控潜力、优化民警队伍结构,进一步推进基层公安机关警务改革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公安机关;警务机制;改革 派出所和刑侦大队是基层公安机关警务机制改革的核心,如何加强派出所和刑侦大队的建设,协调其间关系,明确各自的职责与权限,对于提高公安机关的打防控效能和维护辖区社会治安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基层公安机关警务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统一 派出所认为打击破案是刑侦部门的事情,自己的职责只是搞好防范管理工作,因而对打击破案漠不关心,甚至出现发案后推诿、不保护现场、不开展现场访问,不愿派警力支援刑侦部门的情况,即使配合也只是应付了事,造成一部分派出所民警不愿也不会办案的情况;刑侦大队则认为,打击破案才是自己的主业,一切工作围着破案转,但由于受到警力不足和任务压力大等客观条件制约,逐渐形成了只办“短平快”案件的工作局面,进而使得刑侦基础工作日趋退化,在案件侦查过程中过度依赖网安、技侦等部门提供支援,对辖区情况、重点人员信息不熟悉的情况十分普遍,攻坚克难能力大不如前。 (二)目标任务不一致 派出所的基础管理工作与刑侦大队的基础手段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近年来,市局和分局虽然都相应制定了一系列责任制和考核标准来促进所队配合,但实际工作中,派出所更侧重于社区、治安部门的考核内容,对刑侦部门下达的指标大多应付了事,尤其是在配合刑侦大队打击破案方面约束力小,随意性大。此外,由于派出所和刑侦大队的工作职能存在一些不可比较的因素,对派出所而言搞好辖区治安防范是第一要务,对刑侦大队来说侦查破案则显得更为重要,机制上的缺陷使所队协作缺少观念上的一致性,很难将二者工作捆绑在一起。 (三)信息共享不通畅 由于缺乏相对应的联席会议机制,派出所和刑侦大队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状态,缺少交流平台,信息无法共享,造成各种实战情报的大量浪费。一方面,派出所不清楚刑侦大队在忙什么,哪些方面需要派出所的支持配合,对工作中发现的犯罪苗头、案件线索等情况无法及时反馈给刑侦大队;另一方面,刑侦大队对辖区情况吃不透、摸不准,每逢发案,只能是依靠大量摸排、走访,以及技术部

[加强基层派出所“三项建设”的思考] 基层派出所民警

[加强基层派出所“三项建设”的思考] 基层派出所民警 “三项建设”是公安部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加强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提升公安机关形象的三项新举措。基层派出所是公安机关的实战单位,是基层“第一线”,要抓好这三项工作,无疑要从小抓起、从基层抓起,切实为整个公安工作的长足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笔者现结合实际,就加强基层派出所“三项建设”工作中的一些不足和建议谈点个人见解。一、影响基层派出所“三项建设”深入推进的原因(一)思想认识不足。近年来,为提高办案效率、质量,树立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的良好形象,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上级部门不断推出新政策加以改进。但由于各种现实因素的束缚,在基层派出所难以顺利实施,效果并不明显,很多行动只能被动的流于形式,民警们只能感叹“心有余,而力不足”,逐渐信心衰退,思想下滑,对各种新政策都处于“观望”状态。派出所内无论是领导还是民警都对“三项建设”知之甚少,对其重要性理解不够,认识不深。(二)基础设施不足。由于受辖区经济状况的制约,各个派出所的硬件设施难以按照相关要求配备到位,再加上受汶川大地震的影响,一些设施设备受损,后期补进又跟不上,这些因素严重的滞怠了公安工作的顺利开展,捆绑了民警的“拳脚”。(三)警力严重不足。现在,一个派出所要管理几个乡镇,几万人口,平均8个左右警力。如,我所管理5乡1镇,共计66760多人,才8名民警。再加上民警现在兼职着万能“服务员”的角色,就算每个人日日夜夜不停地工作,事情还是做不完。譬如,边远地方处警的不及时、案件同时发生、暴力抗法的高发、一些案件难以在短时间内解决等等,这些问题不但影响了办案效率和质量,也给民警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伤害,更严重的损害了警民关系。(四)处理深度不足。一些原本善良的群众,受险恶用心人的唆使,本可以通过正常渠道解决的问题,却采取堵路,阻止施工,等非法手段,而往往我们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只做到息事宁人,对为首人员不予处理,也没有花费更多的精力去调查,也就忽略了那些背后黑手,导致类似事件频频高发,且愈演愈烈。违法嫌疑人还高唱着“莫讲法,晓不得,管你是哪个,反正不解决问题就是要这样做”,有的甚至暴力抗法。当然,我们要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要站在全方面的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对那些背后黑手,更要严厉打击,惩慑违法犯罪。(五)正面引导不足。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民警们做的好事,办理的案件得不到及时的宣传,以至群众不理解民警的辛苦,不知道民警做的好事,而他们对发现民警的一点错误就像是“沙堆里寻到金子一样”,牢记在心,格外惊喜,广泛宣传;此外,民警在执法过程中遇到阻挠,出于大局着想,做出让步,也容易给群众造成警察是“欺软怕硬”的形象。等等这些负面的舆论使公安机关的威严大大地打了折扣。二、抓好基层派出所“三项建设”的建议(一)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民警认识。一是认真组织学习,领会精神实质。组织全体民警认真学习上级文件,分析讨论,搞懂整体大局的走势,要理会上级领导的用意,要明白“三项建设”是当前形势所迫、是全面推进公安工作的势在必行的伟大举措,要树立决心,鼓足勇气,上下协作,共同抓好“三项建设”;二是开展交心谈心,营造和谐警营。所领导要定期与民警开展谈心活动,了解民警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并合理安排,尽量解决;民警之间要加强沟通,促进互相了解,互相包容,营造温馨环境,构建和谐关系;三是开展文体活动,丰富警营生活。由于工作的复杂和繁琐性,民警处于高度紧张和疲劳状态,因此要经常开展各种娱乐、健身活动,释放压力、缓解疲劳、增强体质、增强自信心、提高积极性。(二)齐头并进,推动信息化建设。一是要从领导抓起,做好带头作用。现在派出所领导大多数对电脑业务不熟悉,又要处理全所事物,精力严重不足。因此,民警要理解领导,做事要换位思考,能做就做,尽量少让领导操心,缓解领导压力;此外,领导自己也要下定决心,发扬吃苦精神,加强学习,做好带头作用;二是年轻民警要扮演好“老师”角色。要充分利用年轻民警懂电脑、操作熟练的优势,实行“以新带老”,并下达“教学”任务,同时老民警要放下面子,全力配合好新民警,共同完成好”教学”任务;三是局里“大训”,所里要“小训”。除了配合搞好局里组织的培训外,所内要制定培训

国内外警务改革情况

1 / 13 国内外警务改革情况 发布时间:2003-09-15 11:25 国内外警务改革情况 进入新世纪以后,社会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迁,建立在高度计划经济体 制基础上的中国警务工作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 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已经向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挑 战。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治安形势,公安工作不适应的状态已越来越明显, 公安工作改革势在必行。 为了给我省公安机关的警务改革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本部分将主要介 绍世界警务改革的历史与趋势,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警察体制,新时代警 务改革的趋势与发展模式,及国内有关警务改革的一些情况。一、世界各国警务改革的历史与发展趋势 如果从警务改革的角度去考量,国外警务工作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我国警察学者王大伟教授将其冠名为“四次警务革命”,即警察 职业化、警

察专业化、警察现代化和社区警务。 一、世界历史上的四次警务改革 第一次警务革命以1829年伦敦大都市警察机构的建立为标志。18世纪 末,英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产生了严重的阶级对立,犯罪增长,治安混乱。 2 / 13 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1829年,英国建立现代职业警察,西方公认的世界上 最早的正式警察?D?D职业制服警察从此诞生。这支警察队伍强调以预防为 主,重视警民关系,增加服务职能,使其成为新旧警察的分水岭,被誉为第 ?D?D次警务革命。 第?D二次警务革命是以美国的警察专业化为标志。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世界各国警察大部分处于初创阶段,美国率先开展了警察专业化运动。其核 心是通过专业化摆脱地方政治对警察的控制,使警察成为一支独立的、高效 率的文职队伍。第二次警务革命是新警察独立与成熟的标志。 第三次警务革命以欧美各国警察现代化为标志。20世纪30年代

当前派出所基层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派出所基层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原因及对策 公安派出所是公安机关派出的管理治安工作的基层组织,是最基层的多功能综合性战斗实体,从事的是公安机关最基础的工作,是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关键部门,是整个公安工作的根基,也是公安机关的前哨阵地,密切群众的窗口和纽带。派出所大量的工作分布在城市社区和村组,开展各项公安工作直接面对群众,与群众接触最广泛、最直接、最密切,公安派出所的职责内容涵盖了公安机关的全部职能,它集防范、管理、打击、服务于一身。公安派出所的工作如果松动或削弱了,整个公安工作就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了提升派出所基础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公安部明确提出: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把派出所建设臵于主导地位。实践证明派出所的基础工作建设直接关系到整个公安基层基础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公安机关的整体形象。近年来,我局在抓基层基础工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财力物力上加大了投入,派出所的基础设施、交通、通讯等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基本解决了追不到,联不上和没有窝的问题,但在软件问题上差距很大,主要表现在治安防范网络和防控体系建设松散,实有人口管理工作缺位,行业场所管理不到位

等。导致治安基础工作服务现实斗争效率不高、作用不够,在当前社会治安形势严峻复杂的情况下,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充分发挥公安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有的作用,是摆在公安机关面前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当前基层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应采取的对策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当前基层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实有人口管理工作不到位,入户调查不深入,底数不清,情况不明。“以人口管理为基础,治安管理为中心”是派出所治安管理工作的基本方针,人口管理工作是治安管理的基础,适时掌握辖区实有人员流向和现实表现情况是派出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管好了人口,才能管好治安,只有管住人口,才能管住治安,这是历史经验的总结。然而,我们目前绝大多数派出所实有人口管理工作落实不位,主要表现现为:一是只注重对常住人口的日常变动登记情况进行维护管理。对人户分离,有人无户,有户无人,户口待定人员调查掌握不构全面,底数不清。二是暂住人口清理登记、信息采集不及时,服务管理不到位,对流动人口实行轨迹化管理不落实,没有做到“来知原籍、行知动向、静知诉求、动知轨迹”的要求,往往是一次登记管终身,特别是对流出前的表现情况需要函调掌握的根本没有调查掌控,有的为完成考核任务就弄虚作假。三是重点人口列管渠道狭窄,家底

公安派出所警务管理机制研究

《公安派出所警务管理机制研究---论基层派出所社区警务建设》 该论文是为他人代写,并一次通过论文答辩,获得老师好评,并评为“良好”。现对需要的同学出售。 该论文是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区警务而作,并将二者合理的结合,详细阐述了社区警务的概念以及在中国的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对策,与其他论文绝无雷同。 【摘要】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是社区警务工作力......的社会环境;诚信友爱是社区警务工作努力创造的社区......;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区警务工作乃至......。 社区警务建设所要真正实现的,就是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和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共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关键词】 派出所社区警务战略

丘、郑州、济源、安阳、三门峡、南阳也相继完成警务机制改革,另外11个省辖市公安机关改革筹备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 河南省公安厅决定,从10月起至11月15日,为 编辑本段全省公安机关改革 月,原定全省警务机制改革在2011年6月完成的时间表,提前到今年11月15日前。新乡率先改革破解警力难题[1] 今年6月19日,新乡率先在全省推行警务机制改革,建立了以“减少层级、警力下沉,一警多能、综合执法,从优待警、严格奖惩,提高效率、强化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新型警务机制。 在这次警务机制改革中,大胆采用“一减一加”的工作方法。“一减”即机构设置以减为主,市区原有公安分局和派出所被整合为派出所,由市局统一指挥;同时,将交警、巡特警、治安警、刑警整合下沉到派出所统一管理,实行“四警合一”。“一加”则是指民警的单警职能以加为主,同时满足多个工作岗位需求,实行“一警多能,综合执法”。 改革前,新乡大的派出所有20多人,小的派出所有10人左右,却承担着大到侦查破案,小到排除纠纷、人口管理等数十项任务。改革后,每个派出所警力均在120人左右,基本形成了一个综合战斗实体和作战单元,确保了第一时间有足够警力来处置辖区内各种较为严重的案件。 最有体会的是市民和接处警民警。随着警务机制改革的深入,市公安局直管派出所,管理层级少了,一线基层警力多了,而新乡街面的见警率大幅提升,接处警效率大幅提高。过去,指挥中心从接到报警到民警到达现场一般需要经过6个环节,极可能延误最佳出警时间,而现在两级指挥、点对点指挥使出警速度由过去的5分钟变为3分钟。发案率同比下降7.7%,破案率同比上升10.5%;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达95.5%和92.7%;综合绩效考评位列18个省辖市公安局第一名。 新乡经验成为范本在全省推广 8月30日,全省公安机关警务机制改革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会在新乡召开,决定在全省公安机关推广“新乡模式”。 会议决定,年底前要以“新乡模式”为主,在全省各省辖市公安局全面推进警务机制改革,争取到明年6月份,绝大多数省辖市公安局基本完成警务机制改革任务。 就此次改革的目标,会议指出,通过这次警务机制改革,中小城市的派出所警力将达到50至60人,大城市的城区派出所警力要达到80至90 人甚至100人。同时,建立起反应迅速、运转高效的现代警务运行模式,实现社会管理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 这次会议,将全省警务机制改革推上“快车道”。此后,商丘、济源、郑州、南阳、三门峡、安阳先后完成了警务机制改革。

基层派出所工作的心得体会

在派出所工作的一年多时间来,感受颇多、启发颇多、领悟颇多,我不能说我奉献了多少,但每当百姓之间的矛盾得以化解、纠纷得以调和,我感到很心安;每当乡亲满意我的调解而报以会心的笑容时,我感到很快乐。 能实实在在地、面对面地为百姓做点实事,让老百姓之间的矛盾纠纷在我手中化解,做到矛盾不上交,这份工作的快乐感、这份奉献的价值感、这份为民的成就感足以抵过世间美味美景。 生命的意义在于脚踏实地做好平凡的事,于平凡中发现美,若一直如此,岁月的沉淀就是最好的诠释,我愿意用一生守护在这片热土上…… 1 触摸泥土的芬芳 用脚步丈量民情 俗话说,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 从军23年,大部分军旅生涯都是在军以上领导机关度过,很少有切身的基层工作体验,即使是下部队检查调研,感觉也是蜻蜒点水、浅尝辄止。 如今能到公安派出所基层一线工作,很快乐,也很忐忑。快乐的是能沉到一线、扎根基层,面对面地当群众的勤务兵;忐忑的是自己的能力素质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时期公安工作的快速发展需要。 来之后,我一直记着派出所徐伟达所长所说的:“群众的事就是天大的事,要把群众的每一件事力争办好。” 在基层派出所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琐事,夫妻吵架、邻里口角、债务纠纷,一天的事情目不暇接。因此,我总是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每一项工作,力求做得更好。 一夫妻吵架,女方报警,但又感觉来派出所丢面子,我就尝试“走出去”主动做工作,亲自上门调解,充当“老娘舅”的角色,经过两个小时的倾听、劝导、解惑,矛盾得以成功化解,现在看到夫妻俩恩爱有加,内心真的很快乐。 一名投资失败而损失惨重的阿姨,常常想到自杀,我多次利用周末时间,陪她一同上门找投资公司,主动帮助她、劝导她,出差期间还通过电话安抚对方的情绪。 我深深地感到:工作没有好坏之分,平凡的工作也可以不平凡。细心、耐心地守住岗位,用心、开心地完成工作,真心、贴心地服务百姓,你就能创造独特的价值。 2 搭建连心的桥梁

简论我国警察体制改革的探讨

简论我国警察体制改革的探讨 [论文摘要]我国现行警察体制为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行体制逐渐暴露出很多弊端,影响公安职能发挥。文章通过介绍、分析现行体制及其存在的弊端,对我国警察体制改革提出了初步设想。 [论文关键词]警察体制改革思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没有关于我国的警察体制的明确规定,有关警察体制的内容散见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和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中。总体来看,我国现行的警察体制是以公安机关为中心,分设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教养管理机关、司法警察机关、武装警察的体制,其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本文拟从警察体制狭义的范畴即公安机关体制来展开。 一、我国现行警察体制 警察体制是指某一国家警察的体系或整体特点,是一个国家关于警察机构设置、管理权限划分以及警察编制确定的制度。警察体制是国家机构领导体制的重要方面,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警察体制,是由该国政治制度、历史传统、国家间相互影响等因素所决定的。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领域逐步开放,我国原有城乡二元结构被打破,同时,随着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理念的展开,人权观念的强调,警察机关的角色与职能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转变。1991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公安工作的决定》明确公安机关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标志着现行的公安体制正式形成。1995年《人民警察法》的颁布施行进一步划分了中央和地方的权限,从法律角度明确了我国公安机关的管理体制以适应社会发展。 二、我国现行警察体制存在的不足之处 我国目前的警察体制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过程中逐渐摸索建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演变和改进,成为目前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颇具中国特色的体制模式。这种警察体制充分保证了党委的领导,有利于获得地方党委和政府的支持,有机结合了中央集权领导与地方分权管理的统一,既便于领导指挥,加大执法力度,又利于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确定工作重点,但在实践中却暴露出一些不足,具体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难以适应现实需要,形成警力“真空地带”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地区封锁被逐渐打破,人、财、物的流动性不断加大,犯罪的流动性、跳跃性、复杂性也随之日益增大,在处置各种突发事件、打击严重暴力犯罪、黑社会犯罪、侦破经济犯罪、堵截各种重大逃犯的斗争中,都需要跨地区警力资源的协调和运作。而以块为主囿于行政区划造成的分割,致使警力难以有效整合,警务工作不能充分发挥整体功能,在区域边缘结合部之间形成了警力的“真空地带”,难以对动态社会治安实施强有力的控制。 (二)刑事执法地方保护主义仍存在 以块为主的体制使警察机关的机构编制、人事任免、财务经费等方面都由地

派出所要如何做好基层工作

派出所要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基层工作 2010-11-08 16:22:58来源: 华商网(西安)跟贴0 条手机看新闻 派出所作为公安机关最基层、最直接的战斗综合实体,如何顺应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任务,积极探索治安基层基础工作新方法,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重要课题。 一、正确认识治安基层基础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社会治安形势的发展变化,受认识偏差等因素制约,派出所治安基层基础工作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四个不相适应。 (一)工作体制与侦查破案不相适应。派出所作为公安机关的基石,其职能涵盖打击、防范、管理、控制和服务等等。近年来,由于定位偏差,派出所打击功能弱化的倾向十分突出。派出所的职责是保一方平安,更多的也就是辖区的治安稳定问题,导致主动侦破案件的意识不强,通过基础工作提供的打击对象很少。而责任区刑侦队受警力限制,大多时间仅够用于侦破辖区发生的命案及其他较有影响的案件,缺少对个案的调查研究,而不能为派出所提供针对性的防范建议。责任区与刑侦队之间不能很好地协调一致,加之局部存在的“职能重叠、警力分散”,影响了各警种的协同作战,不利于形成打防合力,导致基础工作找不到与之关联的对象应对实战,基础工作失去动力、活力,收效甚微。 (二)工作机制与基础防控不相适应。基础防控的力度取决于内部警力资源和社会治安资源有效整合的程度。目前的状况是警种之间缺乏联动、群防群治零星松散、技术防范覆盖面小,不能有效挤压各类违法犯罪时空。从内部来看,目前量大面广的接出警工作和越来越繁重的治安案件办理、治安纠纷调解等任务,牵涉了派出所大量精力,加之派出所、巡警、交警等警种的巡逻警力整合度不高,现有的巡逻力量和低密度的巡逻勤务对违法犯罪的震慑作用不大,不足以很好地实现“抓现行,控发案”等治安效果。同时,各警种协作意识缺乏,未能真正做到合心、协作、联动,警种职能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从外部来看,政府投入有限,社会支持不足,群防群治工作无法有效组织,造成资源整合程度不高。如社会群防群治队伍组织松散,与公安机关未能形成紧密协同;内保单位和经营业主的防范意识欠缺,不愿意在技术防范上投入资金,技术防范难以按规划实施等。 (三)工作保障与现实管理不相适应。一是警力普遍不足。目前,接出警、处理治安案件、调解治安纠纷、参与处置群体性事件等牵扯了派出所大量警力。同时,业务部门的各项工作任务都往派出所压,都要派出所来具体落实,导致派出所缺少足够的警力和精力抓基础工作。二是监督激励机制不顺。大多数民警认为,做基础工作成绩难以体现,抓基础防范不如打击破案,导致派出所和社区民警对基础工作的忽视和偏废。 (四)民警素质与实际工作不相适应。一是宗旨观念弱化。部分民警存在不良思想倾向,不讲奉献讲报酬,群众观念淡薄,服务意识不强,导致工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