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 阿玛勒火 正月十五那一天
人音版八上第三单元第2课时《阿玛勒火》《正月十五那一天》教案(教案)
人音版音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时
《阿玛勒火》《正月十五那一天》教学设计
课时:1课时
课类:设计·应用
教学策略/教学思路:本课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理念,通过音乐感受与欣赏、练习与探究、参与与合作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创造力、表现力。
《阿玛勒火》(囊玛)及《正月十五那一天》(堆谐)。
选择它们的主旨是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藏族民间音乐的内容及风格,认识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并激发其热爱民族音乐的思想感情,进而理解我国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教材分析:《阿玛勒火》为拍,商调式,二段体结构。
旋律典雅细腻,是一首藏族民间歌舞“囊玛”中的歌曲。
歌曲的开头有一段流畅的引子,接着是歌唱部分。
除了歌曲的引子外,乐段与乐段之间都使用间奏。
歌中部分旋律的使用,使歌曲给人一种清新的感受。
一字多音与波音的使用,更使歌曲具有典型的藏族风格。
《正月十五那一天》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歌曲,又名《迎公主歌》,它是一首一段体结构的史诗性的颂歌。
歌中把文成公主进藏时的盛况以及藏族人民的高度热情强烈地表现出来,从而表现了汉藏两族人民团结一心、亲如一家的主题思想。
歌曲属于“堆谐”中的“觉谢”的藏族音乐风格特点,情绪轻快活泼,具有舞蹈性的特征。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能进行简单的团体合作学习,思维活跃,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应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相关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感悟法。
教学用具:课件、录音机
学生用具:课本
板书。
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上第三单元《欣赏:☆阿玛勒火》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欣赏:☆阿玛勒火》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省级名师教案】1教材分析《阿玛勒火》、《正月十五那一天》是“人音版”八年级音乐教材第三乐章“雪域天音”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阿玛勒火》是藏族传统歌舞“囊玛”的基本曲目之一。
因“囊玛”经常在拉萨布达拉宫的囊玛岗(一种室内表演场所)演出而得名,也被认为是藏族的“宫廷歌舞”。
通常,“囊玛”以歌为主、以舞为辅。
其音乐结构由三部分组成。
即:引子、慢板歌舞、快板舞曲。
引子的旋律比较固定。
慢板歌舞以唱为主,唱时有少量的舞蹈动作,也很少有队形上的变化。
快板舞曲的音乐速度很快,富于跳跃性。
其音乐情绪显得热烈奔放、粗犷豪爽 ;舞者则随着音乐手舞足蹈,气氛热烈而活跃。
《阿玛勒火》一般在它的前面有一个引子,接着就是歌唱部分。
最后,有一段较长的舞曲,它的速度较快,节奏鲜明,是一段典型的舞曲。
《正月十五那一天》歌曲为 2/4拍,宫调式,速度较快,由一个完整的单乐段(一段体)构成。
属于藏族民间歌舞“堆谐”中“觉谐”一类的民歌。
它用分节歌的形式来表现歌曲的思想内容,音乐情绪轻快活跃,具有舞蹈性的特征。
2学情分析本课主要通过对《阿玛勒火》、《正月十五那一天》两首歌曲的学习,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藏族民间歌舞“囊玛、堆谢”两种艺术形式。
考虑到部分学生对民族歌曲不感兴趣,因此本课通过欣赏、聆听、模唱、舞蹈表演和对比方法,营造师生共同参与互动活动,逐步引导学生能够辨认“囊玛”、“堆谢”两种体裁形式及不同的风格特点,使其感受藏族歌舞的神奇色彩。
3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阿玛勒火》、《正月十五那一天》两首歌曲的欣赏,让学生能够对藏族音乐感兴趣。
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感受藏族歌舞的艺术魅力,喜欢藏族歌舞,了解藏族文化。
阿玛勒火
《雪域高原》第二课时欣赏:《正月十五那一天》《阿玛勒火》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正月十五那一天》、《阿玛勒火》藏族民歌能初步唤起学生对藏族民间音乐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师生共同参与、合作探究,共同解决学习中的难点。
3、知识与技能:能唱唱《正月十五那一天》的旋律,了解两首不同风格藏族民歌的结构,能初步辨别藏族音乐作品。
二、教学重点、难点:1.感受《正月十五那一天》、《阿玛勒火》的不同风格特点,能初步辨别藏族音乐作品。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赏析法、比较法、合作互动法四、教学过程:(一)课前营造氛围:节奏型XX X XX X1.欣赏教师藏族舞蹈片段,让学生感受藏族舞蹈风格。
2.教师表演藏族舞,学生可以掌声为教师伴奏。
(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二)导入:导入出具有藏族踢踏舞风格的民间歌舞堆谐。
(三)新课教学:.播放音响资料,让学生了解藏族音乐文化聆听《正月十五那一天》。
提出欣赏要求:1.初步感受音乐(第一遍),让提问学生有何感受。
引导学生可从(节奏、速度、情绪、歌词入手)2.再听。
欣赏歌曲(第二遍),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体验音乐,教师可用踢踏在前奏,拍手在间奏,踢踏在尾声,引导学生了解音乐结构,使学生逐渐熟悉音乐。
3.再听。
用身体语言影响、暗示学生跟唱歌曲,随音乐加入掌声(分两组、第三遍),4.小组活动。
指导学生练习参与学生活动(1)先练基本步伐,(2)有表情参与表演(四)对比欣赏藏族的歌舞是否都是在室外表演呢?引出囊玛。
1.欣赏视频《阿玛勒火》。
让学生感受音乐。
引导学生从三个艺术特征:(1)两段体。
(2)乐段开头用“阿玛勒火”;结尾也用同样的旋律收尾;都有间奏。
(3)歌词比兴手法。
2.欣赏舞蹈片段。
简介囊玛在清朝顺治年间,才模仿清朝建立歌舞队,专门收集民间囊玛为宫廷所用。
引导学生感受囊玛舞蹈,谈谈与踢踏的不同3.总结两曲的差异。
对比音乐从理性上理解。
指导学生完成对比表格,分析音乐完成表格教师可帮助学生了解囊玛舞蹈(五)拓展部分请学生选出以下歌曲哪些是藏族的。
正月十五那一天教案
欣赏《xx火》和《正月十五那一天》教学内容:欣赏《xx火》和《正月十五那一天》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我国西藏的风土人情,以及西藏音乐风格特点和西藏舞蹈特点;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分辨出《阿玛勒火》和《正月十五那一天》两种不同的题材,说出这两首的不同之处;西藏舞蹈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西藏音乐的风格,体会西藏新面貌和西藏人民爱戴和尊敬孔繁森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音乐视频、图片更深入的了解西藏风土人情,感受和体验西藏音乐的风格。
教学难点:能够分辨出《阿玛勒火》和《正月十五那一天》两种不同的题材,说出这两首的不同之处;西藏舞蹈的特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课件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老师问:同学们知道xx有那些歌曲?学生答:略老师补充:《青藏高原》、《圣地拉萨》、《格桑拉》、《青海湖》《坐上火车去拉萨》、《青海人》、《桑吉卓玛》、《天路》、《乃宁桑珠庙会》二、了解一下西藏的地理位置,气候和风俗。
1、地理位置我国有56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特色的歌舞音乐,这与他们所生活的环境和风俗习惯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要了解西藏地区藏族的歌舞音乐,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西藏的地理位置,气候和风俗。
西藏自治区位于我国的西南边疆,青藏高原的西南部,也就是在我们大屏幕上右下角这幅地图的这个位置(点击显示“西藏自治区”)。
2、xx气候的有那些重要特征?(学生):由于西藏处于高原地带,所以有着复杂多样的高原气候,“空气稀薄,气压低,氧气少”,这是西藏高原气候的重要特征,而这一特征也很明显地反映在藏族舞蹈中,我们下面来欣赏一段藏族舞蹈《藏秘香格里拉》,3、藏族舞蹈与其他民族舞蹈相比,有哪些地方是最独特的?好,欣赏完了这段舞蹈,大家觉得藏族舞蹈有哪些独特之处啊?(学生回答:略)大家有没有发现,藏族的舞蹈总是有点弯腰驼背呢?其实,这就反映了西藏地区的高原气候。
由于藏族的歌舞音乐是源自民间,是在人们日常的生产劳动中为了自娱自乐而逐渐形成的,而不是像我们现在那些艺术舞蹈,加以人工的修饰和点缀,所以藏族的舞蹈就反映出了藏民族地区人们的生活,在复杂多样的高原气候下长年生活,为了适应这样的低压、缺氧的环境,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弯腰驼背的这种生活形态,这就是藏族的舞蹈为什么会有弯腰驼背这个特征的原因了。
第三单元雪域天音——《阿玛勒火》《正月十五那一天》 教案
《阿玛勒火》《正月十五那一天》【教材简析】《阿玛勒火》为2/4拍,商调式,二段体结构。
旋律典雅细腻,是藏族传统歌舞“囊玛”的基本曲目之一。
其音乐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即引子、慢板歌舞、快板舞曲。
《正月十五那一天》歌曲为2/4拍,宫调式,速度较快,由一个完整的单乐段构成。
属于藏族民间歌舞“堆谐”中“觉谐”一类的民歌。
【学情分析】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囊玛”与“堆谐”这两者艺术形式。
考虑到部分学生对民族歌曲不感兴趣,因此设置欣赏、聆听、模唱、对比方法,逐步引导学生辨认这两种体裁形式及风格特点,使其感受藏族歌舞的神奇色彩。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对藏族音乐感兴趣。
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感受藏族歌舞的艺术魅力,喜欢藏族歌舞,了解藏族文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聆听、模唱、对比方法,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和风格特点。
知识与技能:能够辨别藏族歌舞“囊玛”、“堆谐”不同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感受、体验“囊玛”、“堆谐”的音乐风格及特点。
2、教学难点:带着音乐的感觉主动参与各项体验活动。
【教学过程】一、体验藏族节奏1、师随音乐表演藏族踢踏(堆谐)舞片段,生加入有节奏的掌声()为老师伴奏。
2、请学生跟着老师来简单的踢踏舞动作。
设计理念: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拍手练习踢踏舞的基本节奏,让学生感受到踢踏舞的风格二、加入律动舞蹈1、聆听《正月十五那一天》前两段师:音乐的情绪如何?(欢快、紧凑、动感强)2、再次聆听歌曲师:在富有舞蹈性的音乐“”处加入踢踏舞节奏的拍手声音。
3、在处加入舞蹈动作。
师:你能感受到舞蹈者有怎样一种精神状态?(乐观、向上、豁朗。
)4、总结:堆谐是一种民间流传的户外集体舞蹈,热烈而奔放。
设计理念:体验堆谐的特点,熟悉踢踏舞基本节奏。
三、感受囊玛韵味1、欣赏囊玛舞蹈师:与堆谐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猜猜它合适在室内还是室外表演?(端庄稳重,更适合在室内表演)2、介绍囊玛3、播放《阿玛勒火》师:这首歌的开头和结尾处有什么特点?(乐段的开头都用“阿玛勒火”,乐段的结尾用“”或将其移高八度的旋律收尾。
第三单元雪域天音——《阿玛勒火》《正月十五那一天》课件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
教师小结
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有歌就有舞, 有舞必有歌载歌载舞是藏族音乐最大的特点 之一。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聚集在宽阔的草 地上或家里的庭院里,用歌舞尽情地欢乐地 择发他们对劳动、生活以及大自然的热爱。
适合室内还是在室外表演?
《阿玛勒火》是“囊玛”中的一首古典歌 曲。新中国成立后藏族人民在此基础上加 入了崭新的时代内容。歌曲开头有一段流 畅的引子。乐段旋律优美而抒情,其中, 部分旋律有离调现象,给人清新的感觉。 第二段旋律依然婉转悠扬,但调性稳定, 从而使人感到其情绪深沉。曲中歌词运用 我国民歌的传统比兴手法写成它用非常简 洁的文字,阐明了许多生活哲理,寓意深 刻。
歌曲简介
正月十五那一天
歌曲的情绪如何?
加入拍手跳一跳堆谐来自是歌、舞、器乐综合为一体的一种西藏民 间歌舞艺术形式。堆谐的器乐伴奏也可以 作为器乐曲单独演奏。舞时以脚踏地作 “踢踏”声,故又称“踢踏舞”。
扎木聂
囊玛是中国藏族古典音乐,主要流行在拉萨城区。因在布达拉宫内的 囊玛岗(即内室)演出而得名。在西藏多种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形成。 因其历史悠久,发展成熟,被称为藏族的古典音乐。歌词有民间创作 和上层喇嘛创作两类。音乐由引子、歌曲、舞曲组成。最常见的形式 是中速的引子接慢板的歌曲,然后是快板的舞曲。引子由乐器演奏, 曲调较固定。歌曲的音乐典雅,节奏舒展,与快速的舞曲形成鲜明的 对比。演唱时配以简单的舞蹈动作。舞曲欢快热情,表演者只舞不唱, 有时舞者脚下垫一块木板,脚在木板上踏出明快的声响。
《阿玛勒火》《正月十五那一天》
• 我来跳 •用
来伴奏
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嫁给藏王松赞干布。她进 藏时,将原的先进文化带入西藏,藏民都很崇 敬她,就以歌舞形式赞美她。《正月十五那一 天》就是其中一首。它是一首史诗性的颂歌, 属于:“堆谢”中“觉谢”一类的歌曲情绪轻 快活泼,具有舞蹈性特征,将文成公主进藏的 盛况及藏族人民的高度热情强烈的表现出来。
欣赏《阿玛勒火》和《正月十五那一天》
欣赏《阿玛勒火》和《正月十五那一天》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西藏的风土人情,以及西藏音乐风格特点和西藏舞蹈特点;2、能力目标:能够分辨出《阿玛勒火》和《正月十五那一天》两种不同的题材,说出这两首的不同之处;西藏舞蹈的特点。
3、情感目标:感受西藏音乐的风格,体会西藏新面貌和西藏人民爱戴和尊敬孔繁森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音乐视频、图片更深入的了解西藏风土人情,感受和体验西藏音乐的风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叫学生唱一遍《走进西藏》;如果学生不会唱,先带他们唱一遍谱,再叫他们唱词。
2、上节课的作业:收集西藏歌曲老师问:西藏还有那些歌曲?学生答:略老师补充:《青藏高原》、《圣地拉萨》、《格桑拉》、《青海湖》《坐上火车去拉萨》、《青海人》、《桑吉卓玛》、《天路》、《乃宁桑珠庙会》等二、聆听歌曲《阿玛勒火》和《正月十五那一天》:1、聆听《阿玛勒火》时,应引导学生注意其三个明显的艺术特征。
即:乐段的开头都用“阿玛勒火”这个衬词启始;乐段的结尾都用的旋律收束;乐段与乐段间都用间奏予以过渡;理解歌曲含义;解释囊玛。
2、聆听《正月十五那一天》时,先让学生哼哼旋律,解释推谢是什么意思,理解歌词;再引导学生在音乐情绪上、音乐风格上(特别是与其相关的音乐要素和音乐表现手段上)与《阿玛勒火》进行对比,进而对“堆谢”“囊玛”这两种音乐体裁有较为深入的认识。
与此同时,应该引导学生了解、懂得有关“堆谢”及它的发展简况、艺术特征等知识。
3、欣赏完两首歌曲;老师问:《阿玛勒火》和《正月十五那一天》两首歌曲有什么不同?学生答:略三、欣赏西藏舞蹈:1、放西藏舞蹈视频;老师问:西藏的舞蹈有什么特点?学生答:略老师补充:舞步、弯腰、服装等2、让学生简单地学学西藏的舞步。
四、总结:我们通过歌舞亲身体验了藏族人民的热情奔放也从它的旋律中感受到西藏音乐的独特风格。
(主要通过《正月十五那一天》与《阿玛勒火》的对比,和舞蹈欣赏,来了解西藏的歌舞。
《阿玛勒火》 《正月十五哪一天》
《阿玛勒火》《正月十五那一天》教材分析:歌舞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藏族人民表达情感的独特方式。
《阿玛勒火》和《正月十五那一天》两首作品特点分明;一个抒情悠扬、柔和典雅;一个节奏紧凑,富于动感。
它们分别是“囊玛”和“堆谐”的典型代表。
因此,本课中强调对两首作品的对比欢赏,帮助学生从音乐的基本元素上去分析音乐,借用舞蹈的手段去体验音乐。
课时目标一、通过欣赏《阿玛勒火》,聆听《正月十五那一天》,学习听辨两首音乐作品的风格持点(前者典雅舒缓,后者欢快紧凑)。
二、通过“囊玛”和“堆谐”的体验活动,感受两种舞蹈的风格特点(前者舒展而有韵律,后者富有舞动性),进而对藏族歌舞音乐产生兴趣。
课后思考:要上好这节课,要解决几个问题。
问题一:作品较大,学生“回圈吞枣,难以下咽”。
因此,本课的目标定为让学生熟悉五个主题。
并将作品的主题二和三、主题一和五进行单独学习,辅以聆听、舞蹈、哼唱、节奏训练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每个主题的不同特点,并通过对比的方式让学生分析音乐在基本元素上的不同,教给学生探究音乐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音乐的良好习惯。
问题二:作品较长,完整地聆听一次需要8分钟,在这8分钟要一直保持学生积极聆听的注意力,让他们听懂音乐并非易事。
所以设计了小组合作的活动,要求学生在聆听中,带着问题有意识地去寻找熟悉的音乐主题,为它们排序,并根据自己的感受为每段主题标示速度、节奏和情绪关键词。
小组合作,很好地解决了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发展的要求,通过讨论学习达成共识,互相帮助。
问题三:解决分析音乐时的困难。
理性地分析音乐是学生的弱项,在这节课中,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去关注音乐的基本元素,可以自己示范,反复对比,也可借助多媒体的先进手段,特别是要让学生参与其中,才能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这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这节课要在本单元前两节课的基础上进行,所以也要求前面的课要较好的完成。
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上课的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学习不同主题的顺序,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初中音乐课本歌曲目录
初中音乐课本歌曲目录初一上册第一单元七子之歌1、七子之歌——澳门(唱)2、东方之珠3、1997.天地人交响曲4、鼓浪屿之波第二单元天山之春1、青春舞曲(唱)2、喀什的春天3、乌夏克木卡姆达斯坦间奏曲4、褐色的鹅5、新疆之春第三单元欧洲风情1、桑塔。
露琪亚(唱)2、伏尔加船夫曲3、伦敦德里小调4、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第四单元行进中的歌1、当兵的人(唱)2、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3、婚礼进行曲4、葬礼进行曲第五单元金色乐章1、夜曲(唱)2、二泉映月3、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第六单元荧屏乐声1、雪绒花(唱)2、冰山上的雪莲3、我心永恒4、悍牛与牧童初一下册第一单元难忘岁月1、游击队歌(唱)2、四渡赤水出奇兵3、保卫黄河《黄河大合唱》选曲4、保卫黄河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第二单元非洲的灵感1、阿伊亚——非洲的灵感(唱)2、鼓乐3、非洲民间乐曲片段第三单元长江两岸1、十送红军(唱)2、采茶舞曲3、龙船调4、欢乐歌第四单元乐海泛舟1、摇篮曲(唱)2、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3、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第五单元轻歌曼舞1、难忘今宵(唱)2、雷鸣电闪波尔卡3、蓝色的探戈第六单元春之声1、渴望春天(唱)2、春天来了3、春晓初二上册第一单元同属一个世界1、让世界充满爱(唱)2、我们同属一个世界3、祭献之舞舞剧《春之祭》选曲4、手拉手第二单元雪域高原1、走进西藏电视剧《孔繁森》主题曲(唱)2、阿玛勒火3、正月十五那一天4、翻身农奴把歌唱第三单元梨园金曲1、唱脸谱(唱)2、我不挂帅谁挂帅3、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4、智斗5、浑身是胆雄赳赳(唢呐与乐队)第四单元音诗音画1、美丽的村庄(唱)2、在中亚细亚草原上3、图画展览会4、嘎达梅林第五单元椰风海韵1、我的祖家是歌乡(唱)2、五指山歌(唱)3、雨打芭蕉4、八骏马5、斗笠舞舞剧《红色娘子军》选曲第六单元冬之韵1、踏雪寻梅(唱)2、溜冰圆舞曲3、我爱你,塞北的雪初二下册第一单元绿色的家园1、给未来一片绿色(唱)2、2、瀑布与溪流管弦乐《九寨沟音画》选曲3、3、日出《大峡谷组曲》选曲第二单元西南情韵1、阿西里西(唱)2、歌唱美丽的家乡(唱)3、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4、瑶族舞曲5、五月蝉虫唱得好第三单元瑰丽的电声1、大海啊,故乡(唱)2、渔舟唱晚3、夜莺第四单元歌剧世界1、猎人合唱歌剧《自由射手》选曲2、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歌剧《洪湖赤卫队》选曲3、饮酒歌歌剧《茶花女》选曲4、卡门序曲第五单元化蝶1、化蝶(唱)2、十八相送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3、梁山伯与祝英台第六单元婆娑舞姿1、红色娘子军连歌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选曲(唱)2、场景音乐芭蕾舞剧《天鹅湖》选曲3、西班牙舞曲芭蕾舞剧《天鹅湖》选曲4、飞天仙子舞剧《丝路花雨》选曲初三上册第一单元祖国情1、爱我中华(唱)2、我爱你,中国3、啊!中国的土地4、沃尔塔瓦河选自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第二单元西北放歌1、黄河水手歌(唱)2、山丹丹开花红艳艳3、上去高山望平川4、兰花花5、三十里铺第三单元曲苑寻珍1、前门情思——大碗茶(唱)2、蝶恋花。
八年级上册上册音乐教案-第二课时欣《阿玛勒火》
3、复听歌曲推敲歌词的内涵,探索歌曲所涉及时代的社会本质,注意歌曲情绪的发展脉络及其音乐表现手法。
4、比较歌曲《阿妈勒俄》、《正月十五那一天》与《阿姐鼓》,他们在艺术风格上的本质差异。
5、实践与创造
1、聆听三首歌曲,判断其中的哪一首是用藏族民歌做素材创作的:(师放录音机)2、在中国地图上,把西藏自治区用色笔勾画出来。你听过、收集过哪些藏族歌曲?把这些歌的名字写出来,唱给同学们听听。
六、小结
本节课我们聆听了两首西藏的原始民歌,大家对西藏的音乐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有时间同学们可以找一些另外的藏族名歌,带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反馈:这两节课的学习,我制作了一些关于西藏知识的课件,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祖国的美丽和民歌的优美,学生兴趣很高,效果好。
教
学
反
思
纵观本课的教学,以新课标为指导,以音乐聆听为主线,音乐实践活动为中心。以学生自身体验音乐,鼓励学生大胆尝试音乐实践活动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努力为学生创设参与体验、积极实践的有利条件。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4、复听歌曲(体会两首民歌的不同特点)
3、课后延伸欣赏《阿姐鼓》
1、初听歌曲思考:这首歌曲给你的印象怎样?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000版初中人音版音乐教材目录
2000版初中人音版音乐教材目录初一上册第一单元七子之歌1、七子之歌——澳门(唱)2、东方之珠3、1997.天地人交响曲4、鼓浪屿之波第二单元天山之春1、青春舞曲(唱)2、喀什的春天3、乌夏克木卡姆达斯坦间奏曲4、褐色的鹅5、新疆之春第三单元欧洲风情1、桑塔。
露琪亚(唱)2、伏尔加船夫曲3、伦敦德里小调4、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第四单元行进中的歌1、当兵的人(唱)2、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3、婚礼进行曲4、葬礼进行曲5、拉德茨基进行曲第五单元金色乐章1、夜曲(唱)2、二泉映月3、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4、如歌的行板第六单元荧屏乐声1、雪绒花(唱)2、冰山上的雪莲3、我心永恒4、悍牛与牧童初一下册第一单元难忘岁月1、游击队歌(唱)2、四渡赤水出奇兵3、保卫黄河《黄河大合唱》选曲4、保卫黄河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第二单元非洲的灵感1、阿伊亚-—非洲的灵感(唱)2、鼓乐3、非洲民间乐曲片段第三单元长江两岸1、十送红军(唱)2、采茶舞曲3、龙船调4、欢乐歌第四单元乐海泛舟1、摇篮曲(唱)2、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3、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第五单元轻歌曼舞1、难忘今宵(唱)2、雷鸣电闪波尔卡3、蓝色的探戈第六单元春之声1、渴望春天(唱)2、春天来了3、春晓初二上册第一单元同属一个世界1、让世界充满爱(唱)2、我们同属一个世界3、祭献之舞舞剧《春之祭》选曲4、手拉手第二单元雪域高原1、走进西藏电视剧《孔繁森》主题曲(唱)2、阿玛勒火3、正月十五那一天4、翻身农奴把歌唱第三单元梨园金曲1、唱脸谱(唱)2、我不挂帅谁挂帅3、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4、智斗5、浑身是胆雄赳赳(唢呐与乐队)第四单元音诗音画1、美丽的村庄(唱)2、在中亚细亚草原上3、图画展览会4、嘎达梅林第五单元椰风海韵1、我的祖家是歌乡(唱)2、五指山歌(唱)3、雨打芭蕉4、八骏马5、斗笠舞舞剧《红色娘子军》选曲第六单元冬之韵1、踏雪寻梅(唱)2、溜冰圆舞曲3、我爱你,塞北的雪初二下册第一单元绿色的家园1、给未来一片绿色(唱)2、瀑布与溪流管弦乐《九寨沟音画》选曲3、日出《大峡谷组曲》选曲第二单元西南情韵1、阿西里西(唱)2、歌唱美丽的家乡(唱)3、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4、瑶族舞曲5、五月蝉虫唱得好第三单元瑰丽的电声1、大海啊,故乡(唱)2、渔舟唱晚3、夜莺第四单元歌剧世界1、猎人合唱歌剧《自由射手》选曲2、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歌剧《洪湖赤卫队》选曲3、饮酒歌歌剧《茶花女》选曲4、卡门序曲第五单元化蝶1、化蝶(唱)2、十八相送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3、梁山伯与祝英台第六单元婆娑舞姿1、红色娘子军连歌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选曲(唱)2、场景音乐芭蕾舞剧《天鹅湖》选曲3、西班牙舞曲芭蕾舞剧《天鹅湖》选曲4、飞天仙子舞剧《丝路花雨》选曲初三上册第一单元祖国情1、爱我中华(唱)2、我爱你,中国3、啊!中国的土地4、沃尔塔瓦河选自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第二单元西北放歌1、黄河水手歌(唱)2、山丹丹开花红艳艳3、上去高山望平川4、兰花花5、三十里铺第三单元曲苑寻珍1、前门情思——大碗茶(唱)2、蝶恋花。
阿玛勒火教案
阿玛勒火教案
课题:欣赏《阿玛勒火》《正月十五那一天》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能够对藏族音乐感兴趣,喜欢聆听、演唱藏族民歌及具有藏族风格的通俗歌曲愿意探索有关藏族的音乐文化知识,能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能力目标:能够比较准确地用轻声演唱《走进西藏》,并尽可能地做到背唱这首歌的后半部分。
情感目标:能够聆听并辨别藏族歌舞音乐——囊玛、堆谢及藏族风格的通俗歌曲,并能感受、体验它们的音乐情绪。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在聆听、演唱中获得藏族音乐的感受。
难点:鉴别藏族音乐特点并体验其风格。
【教学模式】三段六环节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或复习内容:学生整理搜集有关音乐家莫扎特的有关资料
一、创设情景、
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二、导入新歌:
1、提问:《走进西藏》的作者是谁?歌曲歌颂的是谁?
2、分小组演唱歌曲的齐唱部分。
三、自学引路,思考问题:
(一)概述藏族音乐。
正月十五那一天
雪域天音(二)教学目标:1、欣赏歌曲《阿玛勒火》和《正月十五那一天》,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
2、通过学习知道藏族歌舞音乐“囊玛”、“堆谐”这两种音乐体裁及其不同的风格特点,并能辨别这两种体裁形式。
简单了解和感受藏族踢踏舞。
3、能对藏族音乐感兴趣,愿意探索其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这两首歌曲的情绪,能辨别囊玛和堆谐的体裁形式及不同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能辨别囊玛和堆谐这两种歌舞音乐体裁。
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一段藏族歌舞视频,学生辨别是哪个民族的?跟老师一起拍手伴奏xx x|xx x|复习《献上最洁白的哈达》藏族歌舞音乐除了弦子还有其它种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了解一下。
二、欣赏《正月十五那一天》1、初听设问:这首歌曲的节拍和速度怎样?它和《阿玛勒火》的情绪和风格相似还是不同?2、复听设问:歌词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仔细聆听,歌曲的句与句之间是连在一起的还是间隔了一段音乐过渡?这个音乐叫什么?3、跟唱一二段歌词4、节奏练习5、学习踢踏舞6、小组创作活动7、小结,看视频《踢踏舞》8、简介堆谐三、欣赏《阿玛勒火》1、初听,感受歌曲的节拍、速度和情绪设问:这段音乐和刚才跳踢踏舞的音乐一样吗?不一样在哪里,它的节拍、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2、复听设问:歌曲开头及后一段开头都是什么歌词?歌曲结尾及前半段结尾都是什么旋律和歌词?歌曲的这两个乐段间有没有一段间奏音乐过渡?小结出歌曲的三个明显艺术特征:乐段的开头都用“阿玛勒火”这个衬词启始;乐段的结尾都用的旋律收束;乐段与乐段间都用间奏予以过渡;3、歌曲适合的舞蹈4、认识囊玛四、比较、辨别1、比较囊玛和堆谐2、听音乐片段,辨别是囊玛还是堆谐五、小结,结束课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走进西藏第二课时
第二单元雪域高原第二课时《正月十五那一天》《阿玛勒火》《翻身农奴把歌唱》教学目标:1.能够对藏族音乐感兴趣,喜欢藏族的歌舞音乐,愿意探索有关藏族的音乐文化知识,能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2.能够聆听并辨别藏族歌舞音乐——囊玛、堆谢,并能感受、体验它们的音乐情绪。
3.能够树立民族团结意识。
教学重点:欣赏藏族民歌《正月十五那一天》、《阿玛勒火》、《翻身农奴把歌唱》,感受藏族民歌风格特点,了解藏族歌舞形式——堆谢和囊玛教学难点:了解并熟记藏族的歌舞形式堆谢和囊玛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授课人:傅薇教学过程:一、复习歌曲《走进西藏》二、欣赏藏族民歌《正月十五那一天》1、情景导入:视频《中华民族—西行的公主》师:上节课我们介绍过西藏的布达拉宫最初是松藏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兴建的。
那同学们知道松藏干布是如何排除万难,最后如愿以偿迎娶了文成公主的吗?好,下面我们就来看下这段小故事。
2、欣赏歌曲《正月十五那一天》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歌就是描写文成公主进藏时的盛况的一首藏族民歌,同学们聆听的同时思考屏幕上的3个问题.①音乐的基本情绪是怎样的(轻快活泼,具有舞蹈性)②歌曲的体裁(史诗性的颂歌)③歌曲表达的主题思想(歌中把文成公主进藏使得盛况以及藏族人民的高度热情强烈的表现出来,从而把汉藏两组人民团结一心、亲如一家的思想解释的清清楚楚。
)师提问:师总结:(根据课本加以分析)同学们来思考下,作者写藏族人民如此高度热情的欢迎文成公主进藏是想表达什么啊?对,是不是要表达汉藏两族人民团结一心、亲如一家啊?3、识扎木聂,并了解其音色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刚刚我们聆听的这首《正月十五那一天》的伴奏乐器是什么?生:没有师:是钢琴吗?二胡吗?像吉他吗?。
哎?都不是那是什么啊?来,看下课本右面的这两幅图示。
这首歌的伴奏乐器就是左边的这幅札木聂。
札木聂呢是藏族的一种弹拨乐器......“札木”在藏语中是声音的意思,“聂”为悦耳好听的意思,“札木”和“聂”合在一起为——声音悦耳的琴。
正月十五那一天 音乐教案
5.堆谢是什么意思?呃马林吉松啦是什么意思?
6.理解:堆谢及其发展简史。
7.回答:觉谢
8.实践:和老师学跳踢踏舞
9.把自己置身于盛大的迎亲队伍,随音乐跳起踢踏舞。
10.聆听、思考、交流:
作品的结构、每个乐段的开始和结尾有何特点、乐段之间用什么过渡?
三个明显艺术特征分析:乐段开头都用“阿玛勒火”这个衬词开头;结尾都用相同旋律收束;乐段与乐段之间都用间奏过渡。
音乐教学案
教学内容
正月十五那一天、阿玛勒火
课型
综合欣赏
教学年级
八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够对藏族音乐感兴趣,喜欢藏族的歌舞音乐,愿意探索有关藏族的音乐文化知识,能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2.能够聆听并辨别藏族歌舞音乐——囊玛、堆谢,并能感受、体验它们的音乐情绪。
3.能够树立民族团结意识。
互助互学
1.聆听思考:
2.音乐的基本情绪(轻快活泼,具有舞蹈性)、歌曲的体裁(史诗性的颂歌)、歌曲表达的主题思想(歌中把文成公主进藏使得盛况以及藏族人民的高度热情强烈的表现出来,从而把汉藏两组人民团结一心、亲如一家的思想解释的清清楚楚。)、作品结构等。
3.藏族民歌、拍子、速度、民族乐器札木聂、藏族铃鼓、图片表现盛大的欢迎仪式、间奏、节奏紧凑、多段歌词分节歌形式表现思想内容。
老师舞蹈表现力不强,学生只能学一些简单的动作。
1.走进雪域高原,走进藏族灿烂的音乐文化。这节课我们共同感受藏族歌舞堆谢、囊玛的情绪特点。
2.正月十五,你想到了什么?
3.有一首歌《正月十五那一天》简练的语言描绘了热烈欢快的盛大场面,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故事。同学们想不想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雪域高原
欣赏《阿玛勒火》和《正月十五那一天》
【年级】初二年级
【教学内容】
1、了解西藏风土人情;
2、欣赏歌曲《阿玛勒火》和《正月十五那一天》;
3、欣赏西藏舞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西藏的风土人情,以及西藏音乐风格特点和西藏舞蹈特点;
2、能力目标:
能够分辨出《阿玛勒火》和《正月十五那一天》两种不同的题材,说出这两首的不同之处;西藏舞蹈的特点。
3、情感目标:
感受西藏音乐的风格,体会西藏新面貌和西藏人民爱戴和尊敬孔繁森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音乐视频、图片更深入的了解西藏风土人情,感受和体验西藏音乐的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叫学生唱一遍《走进西藏》;如果学生不会唱,
先带他们唱一遍谱,再叫他们唱词。
2、上节课的作业:收集西藏歌曲
老师问:西藏还有那些歌曲?
学生答:略
老师补充:《青藏高原》、《圣地拉萨》、《格桑拉》、《青海湖》《坐上火车去拉萨》、《青海人》、《桑吉卓玛》、《天路》、《乃宁桑珠庙会》等
二、聆听歌曲《阿玛勒火》和《正月十五那一天》:
1、聆听《阿玛勒火》时,应引导学生注意其三个明显的艺术特征。
即:乐段的开头都用“阿玛勒火”这个衬词启始;乐段的结尾都用的旋律收束;乐段与乐段间都用间奏予以过渡;理解歌曲含义;解释囊玛。
2、聆听《正月十五那一天》时,先让学生哼哼旋律,解释推谢是什么意思,理解歌词;再引导学生在音乐情绪上、音乐风格上(特别是与其相关的音乐要素和音乐表现手段上)与《阿玛勒火》进行对比,进而对“堆谢”“囊玛”这两种音乐体裁有较为深入的认识。
与此同时,应该引导学生了解、懂得有关“堆谢”及它的发展简况、艺术特征等知识。
3、欣赏完两首歌曲;
老师问:《阿玛勒火》和《正月十五那一天》两首歌曲有什么不同?
学生答:略
三、欣赏西藏舞蹈:
1、放西藏舞蹈视频;
老师问:西藏的舞蹈有什么特点?
学生答:略
老师补充:舞步、弯腰、服装等
2、让学生简单地学学西藏的舞步。
四、总结:
我们通过歌舞亲身体验了藏族人民的热情奔放也从它的旋律中感受到西藏音乐的独特风格。
(主要通过《正月十五那一天》与《阿玛勒火》的对比,和舞蹈欣赏,来了解西藏的歌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