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的现象与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语言的现象与分析

网络语言不能简单地定义为网络上使用的语言。网络本身是一种大众传播媒介,承载、传递各式各样的信息是它的基本功能,这一点它与传统的传媒,如报刊、电视等,并没有实质上的区别。作为大众传媒,网络所面对的是社会大众,它在承载和传递信息时必须使用社会上通告的语言形式。因此,并不存在所谓网络上使用的语言。既然如此,那么网络语言的内涵指的究竟是什么呢?我们在这里所说的网络语言应该同科学语言、职业语言一样,指的是某一特殊社会文化群体内部所使用的不同于社会通用语言形式的语言形式。网络语言的使用者是一个特殊的社会文化群体,他们常常花很长的时间逗留在网络上与别人交流,自称为“网虫”。因此,网络语言的内涵是指“网虫”之间在网络上的交际用语。网络语言本质上是现代汉语的一种社会变异,是社会文化变动所引起的语言变化的结果,即伴随“网虫”这一社会群体的出现而产生的社会语言现象。

“网虫们”在网络上交际的主要方式有BBS(Buiietin Broad System)、聊

天室和各种聊天工具,他们打破了地域的限制,使得世界各地的人们能够通过网络进行实时的交流。网络交际的参与者们互不相见,通过打在屏幕上的文字符号进行交流。这种网上的交流方式是建立在匿名基础上的,每一个参与者都以自己在网上的绰号而存在并与别人交流,真实的身份在这里被隐去了。因此,符号性和匿名性是网络语境的两个基本特征。

这种网络交流方式使得网络语境具备了这样几个特点:首先是平等性。每一个进入网络世界的交流者除了自己的绰号以外一无所有,他原先在真实世界中拥有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资源在网络上毫无用处,因而每一个网络交流者都是平等的。其次是行为与责任相分离。在现实生活中,个人是行为的主体,也是责任的主体,个人必须承担由自己行为所引发的责任。但在网络世界里,情况却发生了变化,行为的主体依然是个人,但责任却被转嫁到个人在网络上的代号上去了。行为者是真实的人,而被惩戒的对象却是那个人所使用的用户名。也就是说,行为与责任在这里发生了分离。网络语境还有一个特点是角色扮演的随意性。在现实生活中,个人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由社会决定的。而在网上,由于交际是以匿名方式进行的,人们摆脱了社会对自己的约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

从实际观察中我们发现,“网络语言”具备以下这样几个显著的特征。

(1)特殊词汇的使用网络语言最鲜明的特征是其特殊词汇的使用。

对于一个刚刚步入网络世界的人来说,最让他们感到迷惑和好奇的首先是那些稀奇古怪的词汇。现举几例,并略作解释如下:

“网虫”:人们把那些沉迷于网络的人称为“网虫”。把长时间在网上漫游的人称为虫子在电脑上爬,不含贬义,充满善意的调侃。“伊妹儿”:电子邮件,英文E—MAIL 的音译。因为电子邮件非常方便快捷,网友就给它起了这么一个昵称。“泥巴”:一种网络游戏,英文叫做MUD,是Muitipie User Du ngeon 的缩写,按照其英文缩写的意义翻译为“泥巴”。这种游戏一旦参加,越玩越想玩,不能自拔,有陷入泥潭之感,故称“泥巴”十分贴切。“猫”:即调制解调器(MODEM),是上网必不可少的硬件,犹如“网虫”们的宠物,故称为“猫”。“斑竹”:即“版主”,是对网站版面主持人的昵称。“TMD”:“他妈的”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的组合。“MM”:“妹妹”的拼音缩写。网络上用来

泛指女性,又作“美眉”。“东东”:较早的网络词汇,即“东西”。“恐龙”、“青蛙”:相貌丑陋的女子、男子。“CUL”:See you late。“BTW”:By the w ay。“e 文”:即英文。

(2)口语化。口语化是网络语言又一个特征。所谓网络语言的口语化是指尽管网际交流是通过书面文字符号实现的,但口语依然是交流双方所主要采用的语言形式。人们在BBS和聊天室中的交流是实时的,不能像写信那样,先理清思路,再选择恰当的语言表达,而必须像平时聊天那样脱口即出。网络语言中的口语凸现了现实生活中口语的许多特点,如“有够坏”、“我走先”等等港台化的语言在“网虫”的交谈中常常出现。

总之,无论是特殊词汇、符号的作用,还是口语化,都在表明,人们之所以到网络上来寻求交流不是因为网络提供了一种新的交际手段,而是因为这种交际手段能够让人们在没有外来社会压力的情形下充分暴露自己的思想,宣泄的情感。真实的身份在这里被隐去,人们获得了少有的摆脱社会负担的机会,于是他们开始以游戏的态度对待别人和自己。网络语言表现出的这种鲜明的游戏性的特点,也正是网络文化作为后塑文化的体现。

网络语言远不是一个发展成熟了的社会语言现象,相反只是刚刚开始产生,并将继续发展下去,对网络语言的研究也才刚刚开始,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入的探讨。总之,对于发展中的网络语言研究应该成为社会语言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因为它提供了一个语言社会变异的典型范例,同时又可以通过与其它的语言社会变异现象比较,发现一些在社会语言学研究中具有规律性的东西。

参考文献

[1]殷晟. 网络语言现象的分析[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4(1):82-84.

[2]陈勇力. 网络时代的新“语言”——网络语言现象分析[D]. 福建师范大学, 2003.

[3]于丹丹. 网络语言现象分析[J]. 黑龙江史志, 2009(4):106-107.

[4]毛芳瑶. 网络直播时代新网络语言现象分析[J]. 青年记者, 2018(14).

[5]杨冬梅. 网络语言现象分析[J]. 北方文学, 2018(2):236-236.

[6]程雪娟. 网络语言变异现象分析一以2016年网络流行语为例[J]. 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 2017(2):101-1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