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ss聚类分析结果解释
SPSS统计分析 第八章 聚类分析与判别分析
聚类分析小结
聚类分析是研究“物以类聚”的一种数理统计方法。它把一些个 体或研究对象分成若干个未知母体,事先并不知道它们可以分为 几类及哪些个体是属于同一类。 聚类的原则是样品间距离最小,指标(变量)间相似性最大。 样品聚类的基本思想是:把每个样品当作一类,几个样品就有几 类;逐次并类(先定义类间距离),并类时总是把距离最近的两 类合为一类,再计算新类与合并类的距离,等等。这样每次减少 一类,直至所有样品都合成一类为止。
变量聚类实例
有10个测验项目,分别用变量x1~x10表示,50 名学生参加测试。
数据编号data14-03。
要求:对十个变量进行变量聚类;计算并打印 各变量间的相关矩阵,用相关测度各变量间的 距离。打印出聚为两类的结果即各变量属于两 类中的哪一类;打印出聚类全过程的冰柱图, 以便对于变量分类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聚类法的选择:定义、计算两项间距离和相似 性的方法,系统默认值:组间平均连接法。
测度方法的选择:对距离和相似性的测度方法 又有多种,例如是用欧氏距离还是用欧氏距离 的平方测度其相近程度,还是用相关系数测度 其相似性?这一点体现在测度方法(Measure)的 选择上。如果对测度方法不熟悉,可以采用系 统默认的测度方法:欧氏距离平方。
CLUSTER过程可以很快将观测量分到各 类中去。其特点是处理速度快,占用内存 少。适用于大样本的聚类分析。
可以完全使用系统默认值进行聚类
2、分层聚类(Hierarchical Cluster)
分层聚类的概念与聚类分析过程
分层聚类反映事物的特点的变量很多,往 往根据所研究的问题选择部分变量对事物 的某一方面进行分析。 聚类的方法有多种,除了前面介绍的快速 聚类法外,最常用的是分层聚类法。根据 聚类过程不同又分为凝聚法和分解法。
SPSS聚类分析实验报告
SPSS聚类分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应用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对样本进行分类和分组,通过群组间的比较来发现变量之间的关系和特征。
通过聚类分析的结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数据。
二、实验步骤1.数据准备:选择合适的数据集进行分析。
数据集应包含若干个已知变量,以及我们需要进行聚类的目标变量。
2.打开SPSS软件,导入数据集。
3.对数据集进行数据清洗和预处理,包括处理缺失数据、异常值等。
4.进行聚类分析:选择合适的聚类方法和变量,进行聚类分析。
5.对聚类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确定最佳的聚类数目。
6.对不同的聚类进行比较,看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7.结果展示和报告撰写。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选择了学校学生的体测数据作为聚类分析的样本。
数据集共包含身高、体重、肺活量等指标,共有200个样本。
首先,我们进行了数据预处理,包括处理缺失数据和异常值。
对于缺失数据,我们选择用平均值进行填充;对于异常值,我们使用离群值检测方法进行处理。
然后,我们选择了合适的聚类方法和变量,使用K-means聚类算法对样本进行分组。
我们尝试了不同的聚类数目,从2到10进行了分析。
根据轮廓系数和手肘法定量评估了不同聚类数目下聚类效果的好坏。
最终,我们选择了聚类数目为4的结果进行进一步分析。
通过比较不同聚类结果的均值,我们发现不同聚类之间的身高、体重和肺活量等指标存在较大差异。
这说明聚类分析对样本的分类和分组是合理和有效的。
四、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应用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对样本进行分类和分组,通过群组间的比较来发现变量之间的关系和特征。
通过分析聚类结果,我们发现不同聚类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这为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提供了参考。
聚类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数据,对于从大量数据中发现规律和特征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总之,聚类分析是一种有力的数据分析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数据。
SPSS聚类分析具体操作步骤spss如何聚类
算法步骤:初始 化聚类中心、分 配数据点到最近 的聚类中心、重 新计算聚类中心、 迭代直到聚类中 心不再变化
适用场景:探索 性数据分析、市 场细分、异常值 检测等
注意事项:选择 合适的聚类数目、 处理空值和异常 值、考虑数据的 尺度问题
定义:根据数据点间的距离或相似性,将数据点分为多个类别的过程 常用方法:层次聚类、K-均值聚类、DBSCAN聚类等 适用场景:适用于探索性数据分析,发现数据中的模式和结构 注意事项:选择合适的距离度量方法、确定合适的类别数目等
常见的聚类分析方法包括层次聚类、Kmeans聚类、DBSCAN聚类等。
聚类分析基于数据的相似性或距离度量, 将相似的数据点归为一类,使得同一类 中的数据点尽可能相似,不同类之间的 数据点尽可能不同。
聚类分析广泛应用于数据挖掘、市场细分、 模式识别等领域。
K-means聚类:将数据划分为K个簇,使得每个数据点到所在簇中心的距离之和最小
聚类结果的可视化:通过图表展示聚类结果 聚类质量的评估:使用适当的指标评估聚类效果的好坏 聚类结果的解释:根据实际需求和背景知识,对聚类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解读 聚类结果的应用:探讨聚类结果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场景和价值
SPSS聚类分析常 用方法
定义:将数据集 划分为K个聚类, 使得每个数据点 属于最近的聚类 中心
聚类结果展示:通过图表或表格展示聚类结果,包括各类别的样本数和占比
聚类质量评估:采用适当的指标评估聚类效果,如轮廓系数、Davies-Bouldin指数等
聚类结果解读:根据业务背景和数据特征,解释各类别的含义和特征 聚类结果应用:说明聚类分析在具体场景中的应用,如市场细分、客户分类等
SPSS聚类分析注 意事项
确定聚类变量:选 择与聚类目标相关 的变量,确保变量 间无高度相关性。
spss使用教程 聚类分析与判别分析
表8-1
学生的数学成绩 姓 名 hxh yaju 数 学 99.00 88.00 入学成绩 98.00 89.00
yu
shizg hah john watet jess wish
79.00
89.00 75.00 60.00 79.00 75.00 60.00
80.00
78.00 78.00 65.00 87.00 76.00 56.00
4.样本数据与小类、小类与小类之间的 亲疏程度测量方法
SPSS默认的变量为Var00001、Var00002 等,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命名变量。 SPSS变量的命名和一般的编程语言一样,有一 定的命名规则,具体内容如下。
所谓小类,是在聚类过程中根据样本之间 亲疏程度形成的中间类,小类和样本、小类与 小类继续聚合,最终将所有样本都包括在一个 大类中。 在SPSS聚类运算过程中,需要计算样本与 小类、小类与小类之间的亲疏程度。SPSS提供 了多种计算方法(计算规则)。
本节讲述Q型聚类的原理和SPSS的实现过 程,下一节将讲述R型聚类的实现过程。
8.2.1 统计学上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定义:层次聚类分析中的Q型聚类,它使 具有共同特点的样本聚齐在一起,以便对不同 类的样本进行分析。
层次聚类分析中,测量样本之间的亲疏程 度是关键。聚类的时候会涉及到两种类型亲疏 程度的计算:一种是样本数据之间的亲疏程度, 一种是样本数据与小类、小类与小类之间的亲 疏程度。下面讲述这两种类型亲疏程度的计算 方法和公式。
图8-4 “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Plots” 对话框(一)
图8-5 “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Statistics”对话框(一)
SPSS数据的聚类分析
如何实现聚类?
---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 1、什么是聚类分析?
• 聚类分析: 是根据“物以类聚”的道理,对样品或指 标进行分类,使得同一类中的对象之间的相似性比与其 他类的对象的相似性更强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 聚类分析的目的:把相似的研究对象归成类;即:使类 内对象的相似性最大化和类间对象的差异性最大化。
2023/5/3
4
zf
以系统聚类法为例
凝聚式
分解式
2023/5/3
5
zf
二、相似性度量
➢ 1、相似性的度量指标:
• 相似系数:性质越接近的变量或样品,它们的相似系数 越接近于1或-1,而彼此无关的变量或样品它们的相似系 数则越接近于0,相似的为一类,不相似的为不同类;
• 距离:变量或样本间的距离越近,说明其相似性越高, 应归为一类;距离越远则说明相似性越弱,应归为不同 的类。
为什么这样 分类?
20有23何/5/好3 处?
因为每一个类别里面的人消费方式都不一样,需要针对不同的 人群,制定不同的关系管理方式,以提高客户对公司商业活动的 参与率。 挖掘有价值的客户,并制定相应的促销策略:对经常购买酸奶 的客户;对累计消费达到12个月的老客户。
针对2潜在客户派发广告,比在大街上乱发传单命中率更高 ,成本z更f 低!
Dpq min d (xi , x j )
2023其/5/中3 ,d(xi,xj)表示点xi∈
Gp和xj
1∈4
zf
Gq之间的距离
以当前某个样本与 已经形成的小类中 的各样本距离中的 最小值作为当前样 本与该小类之间的
距离。
例1:为了研究辽宁省5省区某年城镇居民生活消费的 分布规律,根据调查资料做类型划分
第九章SPSS的聚类分析PPT课件
中心位置变化较小.其中最大的变化率小于2%.
29
K-means快速聚类
(三)基本操作步骤
A.菜单选项:analyze->classify->k means cluster B.选定参加快速聚类分析的变量到variables框 C.确定快速聚类的类数(number of clusters).类数应小
第九章 SPSS的聚类分析
1
聚类分析概述
• 概念:
– 聚类分析是统计学中研究“物以类聚”的一种方法,属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 例如:细分市场、消费行为划分
• 聚类分析是建立一种分类,是将一批样本(或变量)按照在性质上的“亲疏” 程度,在没有先验知识的情况下自动进行分类的方法.其中:类内个体具有 较高的相似性,类间的差异性较大.
•(张三,李四) 2: a=0 b=0 c=1 d=2 J(x,y)=1/1=1 (不相同)
11
聚类分析概述
• 品质型个体间的距离
– Jaccard系数举例:根据临床表现研究病人是否有类似的病
•姓名 性别 发烧 咳嗽 检查1 检查2 检查3 检查4
•张三 男 1 0 1 0 0
0
•李四 女 1 0 1 0 1
•姓名 授课方式 上机时间 选某门课程
•张三
1
1
1
•李四
1
1
0
•王五
0
0
1
•(张三,李四):a=2 b=1 c=0 d=0 d(x,y)=1/(1+2)=1/3
•(张三,王五):a=1 b=2 c=0 d=0 d(x,y)=2/(1+2)=2/3
SPSS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
PCA分析实例
因子 系数 矩阵
以回归方程的形式来定义提取得到的因子: PC=f1*zX1+f2*zX2+f3*zX3+f5*zX5+f6*zX6+f7*zX7+f8*zX8+f9*zX9
PCA分析实例
因子 系数 矩阵
PC1=0.121zX1+0.191zX2+0.091zX3+0.189zX5+0.190zX6+0.108zX7-0.203zX8+0.159zX9 PC2=0.312zX1- 0.226zX2-0.482zX3+0.125zX5-0.162zX6+0.105zX7+0.074zX8+0.377zX9 PC3=0.435zX1+0.096zX2+0.218zX3+0.250zX5-0.194zX6-0.603zX7+0.139zX8-0.049zX9
主成分分析
因子旋转:
在上述例子中,PC1,PC2,PC3分别 解释了59.6%、31.5%、17.1%的总体 变异度,分配并不均匀;x1在3个因 子中负荷过于接近,而无法确定其 归属 这些是常规的正交PCA方法的不足, 可以通过因子旋转进行改善
PCA分析实例
在“rotation”中 勾选旋转方法,常 用的为 “Varimax”- 方 差最大法
聚类分析实例
“Statistics…” 勾选 “Proximity matrix”
“Method…” : “cluster”选择“between group linkage”; ”measure”选择“Squared Euclidean distance(欧几里 得距离的平方)” “Plot…” 勾选 “dendrogram(关系树)”
SPSS19.0之聚类分析
1.1 系统聚类本次实验的系统聚类都是凝聚系统聚类,为了控制变量,都采用平方Euclidean距离。
1.1.1 最短距离聚类法最短距离法聚类步骤如下:1.规定样本间的距离,计算样本两两之间的距离,得到对称矩阵。
开始每个样品自成一类。
2.选择对称矩阵中的最小非零元素。
将两个样品之间最小距离记为D1,将这两个样品归并成为一类,记为G1。
3.计算G1与其他样品距离。
重复以上过程直到所有样品合并为一类。
我们在SPSS中实现最短距离分析非常简单。
单击“”-->“”-->“”。
将弹出如图1-1所示的对话框,设置相应的参数即可。
图1-1 最短距离法我们的数据已经做过标准化,在“转化值”-->“标准化”选项上选无。
在统计量的聚类成员中选择“无”,因为这是非监督分类,不需要指定最终分出的类个数。
在绘制中选择绘制“树状图”。
单击确定,得到以下结果。
聚类表阶群集组合系数首次出现阶群集下一阶群集1 群集 2 群集 1 群集 21 21 28 .211 0 0 102 12 24 .465 0 0 63 2 27 .491 0 0 54 13 20 .585 0 0 95 2 14 .645 3 0 66 2 12 .678 5 2 77 2 7 .702 6 0 88 2 25 .773 7 0 99 2 13 .916 8 4 1110 21 29 1.085 1 0 1211 2 18 1.106 9 0 12表1-2 聚类过程我们可以通过更加形象直观的树状图来观察整个聚类过程和聚类效果。
如图1-2所示,最短距离法组内距离小,但组间距离也较小。
分类特征不够明显,无法凸显各个省份的能源消耗的特点。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广东省能源消耗组成和其他省份特别不同,在其他方法中也显现出来。
12 2 21 1.115 11 10 13 13 2 17 1.360 12 0 14 14 2 26 1.564 13 0 15 15 2 22 1.627 14 0 16 16 2 5 1.649 15 0 17 17 2 8 1.877 16 0 18 18 2 16 3.027 17 0 19 19 2 30 3.543 18 0 20 20 2 11 4.930 19 0 21 21 2 4 5.024 20 0 22 22 2 10 6.445 21 0 24 23 1 9 8.262 0 0 26 24 2 15 10.093 22 0 25 25 2 23 10.096 24 0 26 26 1 2 10.189 23 25 27 27 1 6 11.387 26 0 28 28 1 3 13.153 27 0 29 2911932.36728图1-2 最短距离法聚类图1.1.2 组间联接聚类组间联接聚类法定义为两类之间的平均平方距离,即。
SPSS聚类的分析详解
二、聚类统计量
首先定义一些分类统计指标 —— 刻画样或指标之 间的相似程度(这些统计指标称为聚类统计量) 在市场研究中,样品 —— 用作分类的事物 指标 —— 用来作为分类依据的变量。 (如:年龄、收入、销售量) (一)相似系数(夹角余弦) 一般式:假定每个样品包含有P项指标,若有几个样品 的调查数据
3、步骤:1)首先给出度量“相似”或“关系密切”的 统计指标
指标:(1)统计指标是相似系数。 根据相似性归为一类,否则为另一类。 (2)统计指标是样品(空间的点)之间的距离 将距离近的点归成一类,否则为另一类。 (3)相关系数
(4)关联系数 2)形成一个由小到大的分析系统。
3)把整个分类系统画成一张分类图
CLUSTER过程 开始每个观测值自成一类,然后求两两之间的距离, 将距离最近的两个观测值合成一类。这个过程一直 进行下去,每次减少一类,直到合成一类为止。 聚类方法有11种,可根据问题的性质选用,它们的 区别在于怎样计算两类之间的距离。
METHOD=指定方法
AVERAGE(平均法)、CENTROID(重心法)、 COMPLETE(最大距离法)、DENSITY(密度 法)、MEDIAM(中位数法)等
1
按就近原则将每个观测量选入一个类中,然后计算各个类的中 心位置,即均值,作为新的聚心。 3、使用计算出来的新聚心重新进行分类,分类完毕后继续计 算各类的中心位置,作为新的聚心,如此反复操作,直到两次 迭代计算的聚心之间距离的最大改变量小于初始聚类心间最小 距离的倍数时,或者到达迭代次数的上限时,停止迭代。
观测量概述表
聚类步骤,与图结合看!
4、5
聚类方法有系统聚类和逐步聚类,输入数据集可以是普 通数据集、相关矩阵(CORR过程产生)或协方差矩阵 (FACTOR等过程产生)。SAS提供的聚类过程有:
IBM SPSS MODELER 实验一、聚类分析
IBM SPSS Modeler 实验一、聚类分析在数据挖掘中,聚类分析关注的内容是一些相似的对象按照不同种类的度量构造成的群体。
聚类分析的目标就是在相似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分类。
IBM SPSS Modeler提供了多种聚类分析模型,其中主要包括两种聚类分析,K-Mean 聚类分析和Kohonen聚类分析,下面对各种聚类分析实验步骤进行详解。
1、K-Means聚类分析实验首先进行K-Means聚类实验。
(1)启动SPSS Modeler 14.2。
选择“开始”→“程序”→“IBM SPSS Modeler 14.2”→“IBM SPSS Modeler 14.2”,即可启动SPSS Modeler程序,如图1所示。
图1 启动SPSS Modeler程序(2)打开数据文件。
首先选择窗口底部节点选项板中的“源”选项卡,再点击“可变文件”节点,单击工作区的合适位置,即可将“可变文件”的源添加到流中,如图2所示。
右键单击工作区的“可变文件”,选择“编辑”,打开如图3的编辑窗口,其中有许多选项可供选择,此处均选择默认设定。
点击“文件”右侧的“”按钮,弹出文件选择对话框,选择安装路径下“Demos”文件夹中的“DRUG1n”文件,点击“打开”,如图4所示。
单击“应用”,并点击“确定”按钮关闭编辑窗口。
图2 工作区中的“可变文件”节点图3 “可变文件”节点编辑窗口图4 文件选择对话框图5 工作区中的“表”节点(3)借助“表(Table)”节点查看数据。
选中工作区的“DRUG1n”节点,并双击“输出”选项卡中的“表”节点,则“表”节点出现在工作区中,如图5所示。
运行“表”节点(Ctrl+E或者右键运行),可以看到图6中有关病人用药的数据记录。
该数据包含7个字段(序列、年龄(Age)、性别(Sex)、血压(BP)、胆固醇含量(Cholesterol)、钠含量(Na)、钾含量(K)、药类含量(Drug)),共200条信息记录。
第10章-SPSS的聚类分析
4、在Cluster框中选择聚类类型。其中Cases表示 进行Q型聚类(默认类型);Variables表示进 行R型聚类。
5、在Display框中选择输出内容。其中Statistics 表示输出聚类分析的相关统计量;Plot表示输出 聚类分析的相关图形。
(4 4.5)2 ) (8 8.5)2
(6 6)2
(5 4.5)2
)
4.12
8.5
6
4.5
8.5
6
4.5
Phi方(Phi-Square measure)距离
2019/11/22
第10章 SPSS的聚类分析
7
3、二值(Binary)变量个体间距离的计 算方式
– 简单匹配系数(Simple Matching) – 雅科比系数(Jaccard)
平方欧式距离(Squared Euclidean distance ) 切比雪夫(Chebychev)距离
max xi yi max( 73 66 , 68 64 )
k
Block距离 xi yi 73 66 68 64 i1
2019/11/22
第10章 SPSS的聚类分析
6
2、计数变量个体间距离的计算方式
卡方(Chi-Square measure)距离
姓名
选修课门数 (期望频数)
专业课门数 (期望频数)
得优门数 (期望频数)
合计
张三
9(8.5)
6(6)
4(4.5)
19
李四
8(8.5)
聚类分析、对应分析、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spss操作入门
软件操作
Scores为计算因子的方法
Save as variables:将因子得分保存在 SPSS变量中,method表示计算因子得分的 方法,Regression—回归法 Display factor score coefficient matix: 输出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采用聚类方法:系统聚类 K均值聚类
3
系统聚类
参与系统聚类的变量选到Variables(s)中 字符型变量作为标记变量选到Lable Cases by中 Cluster中确定聚类类型,是Q型聚类还是R型聚类
Agglomeration schedule:输出聚类过程表 Proximity matrix:输出个体之间的距离矩阵 Cluster Membership 中 None 表示不输出样本 所属类,Single solution表示当分成n类时各样 本所属类,Range of solutions表示当分成m-n 4 类时各样本属性所属类
基本思想:根据所研究的样本或变量在观测数据上表现的不 同亲疏程度,采用不同的聚类方法将亲疏程度较大的样本/ 变量聚合为一类,把另外一些亲疏程度较大的样本/变量聚 合为一类,直到把所有的样本/变量都聚合完毕,形成一个 由小到大的分类系统 。
聚类方法不同: 聚类对象不同时的聚类类型: 亲疏程度的判定 hierarchical cluster),聚类过程是按 系统聚类:又称为层次聚类( 样本之间的聚类:即Q型聚类分析,常用距离来测度样本之间的亲疏程 照一定层次进行的; 距离:将每一个样本看作p维空间的一个点,并用某种度量测量点与点 度; 之间的距离,距离较近的归为一类,距离较远的点应属于不同的类; 均值聚类( K-means Cluster ); K 变量之间的聚类:即 R型聚类分析,常用相似系数来测度变量之间的亲 相似系数:性质越接近的变量或样本,它们的相似系数越接近于1或一l, 疏程度; 而彼此无关的变量或样本它们的相似系数则越接近于0,相似的为一类,不 相似的为不同类;
SPSS数据分析结果(附表图)
1. 不同性别学生注册微博时间的比较由表1所示,对不同性别学生注册微博的时间进行比较,男生和女生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男生注册时间不到一个月、1-3个月、3-6个月的例数分别为39、49、67,构成比分别为16.12%、20.25%、27.69%,女生注册时间不到一个月、1-3个月、3-6个月的例数分别为21、49、69,构成比分别为8.11%、18.92%、26.64%,在上述注册微博时间的男生构成比大于女生。
男生注册时间6-12个月、一年以上的例数分别为50、37,构成比分别为20.66%、15.29%,女生注册时间6-12个月、一年以上的例数分别为75、45,构成比分别为28.96%、17.37%,在上述注册微博时间的女生的构成比则大于男生。
表1 不同性别学生注册微博时间的比较不到一个月1-3个月3-6个月6-12个月一年以上合计性别例数构成比例数构成比例数构成比例数构成比例数构成比例数构成比合计60 11.98 98 19.56 136 27.15 125 24.95 82 16.37 242 100.00 男生39 16.12 49 20.25 67 27.69 50 20.66 37 15.29 259 100.00 女生21 8.11 49 18.92 69 26.64 75 28.96 45 17.37 501*100.00 χ210.7859P 0.0291*:排除缺失值后的有效样本量为5012. 不同性别学生平均每天使用微博时间的比较由表2可知,对不同性别学生平均每天使用微博的时间进行比较,男生和女生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平均每天使用微博时间为10-30分钟的学生最多,有186人,占37.13%,其次为10分钟以内,有162人(32.34%),再次为30-60分钟,为106人(21.16%),平均每天使用微博1-2小时和2小时以上的学生较少,分别有33人(6.59%)和14人(2.79%)。
聚类分析spss
聚类分析spss
SPSS聚类分析是对数据集进行分类和分析的一种统计过程。
通过SPSS聚类分析,可以将数据集中的观察值划分为较小的簇,并了解每一簇的特点。
SPSS聚类分析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步:
1)定义分类变量:首先,需要确定用于分类的变量类型,例如类别变量,数值变量,以及其他变量。
2)定义聚类目标:根据所选变量的类型,分析者可以自由定义聚类的方法和指标,例如聚类的数量,聚类的最大和最小大小,以及聚类的距离度量标准。
3)数据分析:使用SPSS中提供的聚类算法,根据定义的聚类目标,对数据集进行聚类分析,并计算出聚类的相关结果。
4)结果汇总:聚类分析完成后,SPSS会生成一系列统计图,可以比较不同聚类的结果,以及每组聚类中不同变量的取值情况。
5)结果应用:最后,分析者就可以根据聚类的结果,对数据集进行更有效的分析和解释,从而为业务决策提供合理的依据。
SPSS19实战之聚类分析
SPSS19.0实战之聚类分析这篇文章与上一篇的回归分析是一次实习作业整理出来的。
所以参考文献一并放在该文最后。
CNBlOG网页排版太困难了,又不喜欢live writer……聚类分析是将物理或者抽象对象的集合分成相似的对象类的过程。
本次实验我将对同一批数据做两种不同的类型的聚类;它们分别是系统聚类和K-mean聚类。
其中系统聚类的聚类方法也采用3种不同方法,来考察对比它们之间的优劣。
由于没有样本数据,因此不能根据其数据做判别分析。
评价标准主要是观察各聚类方法的所得到的类组间距离和组内聚类的大小。
分析数据依然采用线性回归所使用的标准化后的能源消费数据。
1.1 系统聚类本次实验的系统聚类都是凝聚系统聚类,为了控制变量,都采用平方Euclidean距离。
1.1.1 最短距离聚类法最短距离法聚类步骤如下:1.规定样本间的距离,计算样本两两之间的距离,得到对称矩阵。
开始每个样品自成一类。
2.选择对称矩阵中的最小非零元素。
将两个样品之间最小距离记为D1,将这两个样品归并成为一类,记为G1。
3.计算G1与其他样品距离。
重复以上过程直到所有样品合并为一类。
我们在SPSS中实现最短距离分析非常简单。
单击“”-->“”-->“”。
将弹出如图1-1所示的对话框,设置相应的参数即可。
图1-1 最短距离法我们的数据已经做过标准化,在“转化值”-->“标准化”选项上选无。
在统计量的聚类成员中选择“无”,因为这是非监督分类,不需要指定最终分出的类个数。
在绘制中选择绘制“树状图”。
单击确定,得到以下结果。
1.表表1-1 数据汇总我们的数据经过预处理,所以缺失值个数为0.2. 由于相关矩阵过于庞大,无法在文档中贴出,得到的是一个非相似矩阵。
表1-2是样品聚类过程。
样品21和28在第一步合并为一类,它们之间的非相关系数最小,为0.211。
在下一次合并是第十步。
在第五步的时候,样品2、27、14组成一类,出现群集,样品个数为3。
spss作业,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为了研究全国各地的城镇家庭收支的分布规律,共抽取28个省、市、自治区的农民生活消费支出的6个有关指标的数据资料。
用表中的数据做谱系聚类,画出谱系图,确定消费支出类型。
地区食品支出住房支出衣着支出其他支出北京190 43 60 49天津135 36 44 36河北95 22 22 22山西104 25 9 18内蒙128 27 12 23辽宁145 32 27 39吉林159 33 11 25黑龙江116 29 13 21上海221 38 115 50江苏144 29 42 27浙江169 32 47 34安徽153 23 23 18福建144 21 19 21江西140 21 19 15山东115 30 33 33河南101 23 20 20湖北140 28 18 20湖南164 24 22 18广东182 20 42 36江西139 18 13 20四川137 20 17 16贵州121 21 14 12云南124 19 14 15陕西106 20 10 18甘肃95 16 6 12青海107 16 5 8宁夏113 24 9 22新疆123 38 4 17【结果与分析】一、欧氏距离平方、组间平均距离连接法Case Processing Summary(a)CasesValid Missing Total N Percent N Percent N Percent28 100.0 0 .0 28 100.0a Average Linkage (Between Groups)上表表示进行聚类分析的有效样品是28个,无缺失值。
Agglomeration ScheduleStageCluster CombinedCoefficientsStage Cluster FirstAppearsNext Stage Cluster 1 Cluster 2 Cluster 1 Cluster 21 14 21 15.000 0 0 62 22 23 22.000 0 0 123 4 24 30.000 0 0 104 3 16 45.000 0 0 155 8 27 51.000 0 0 106 14 20 55.500 1 0 87 13 17 67.000 0 0 88 13 14 82.167 7 6 169 12 18 123.000 0 0 1410 4 8 141.000 3 5 1511 25 26 161.000 0 0 1812 5 22 179.000 0 2 1613 2 10 215.000 0 0 1914 7 12 302.500 0 9 2215 3 4 310.750 4 10 1816 5 13 333.600 12 8 2017 11 19 342.000 0 0 2318 3 25 386.000 15 11 2519 2 6 396.500 13 0 2120 5 28 617.250 16 0 2221 2 15 833.667 19 0 2422 5 7 915.222 20 14 2423 1 11 1021.000 0 17 2624 2 5 1225.875 21 22 2525 2 3 1757.844 24 18 2626 1 2 5112.264 23 25 2727 1 9 18396.630 26 0 0上表表示聚类过程,从中可知,聚类共进行27步;第一步首先合并距离最近的14号和21号样品,形成类G1;因为next stage=6,所以在第6步G1和20号进行复聚类,因此,在Stage Cluster First Appears里列的Cluster 1=1,Cluster 2=0;第二步,合并22号和23号样品,形成类G2;因为next stage=12,所以在第12步,G2和第5号样品进行复聚类,且Cluster 1=0,Cluster 2=2;第一次出现类类的合并在第8步,Cluster 1=7,Cluster 2=6,表示第7步和第6步合并形成的类在第8步合并;其余的类似,不再详细叙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1.2 判别分析
• 判别分析是根据表明事物特点的变量值和它们 所属的类,求出判别函数。根据判别函数对未 知所属类别的事物进行分类的一种分析方法。
• 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经常遇到需 要对某个个体属于哪一类进行判断。如动物学 家对动物如何分类的研究和某个动物属于哪一 类、目、纲的判断。
– 定距变量、分类变量、二值变量 – 标准化方法p353:Z Scores、Range -1 to 1、 Range 0 to 1等
14.3.4 用分层聚类法进行观测量聚类实例P358
• 对20种啤酒进行分类(data14-02),变量包括:Beername(啤酒名称)、
calorie(热量)、sodium(钠含量)、alcohol(酒精含量)、 cost(价格)
第14章 聚类分析与判别 分析
介绍: 1、聚类分析
2、判别分析
分类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科学。聚类分析 和判别分析是研究事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广泛地应 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
。
14.1.1 聚类分析
• 根据事物本身的特性研究个体分类的方法,原 则是同一类中的个体有较大的相似性,不同类 中的个体差异很大。
• 根据分类对象的不同,分为样品(观测量)聚 类和变量聚类两种:
n 样品聚类:对观测量(Case)进行聚类(不同的目的 选用不同的指标作为分类的依据,如选拔运动员与 分课外活动小组)
n 变量聚类:找出彼此独立且有代表性的自变量,而 又不丢失大部分信息。在生产活动中不乏有变量聚 类的实例,如:衣服号码(身长、胸围、裤长、腰 围)、鞋的号码。变量聚类使批量生产成为可能。
• Agglomeration Schedule 凝聚状态表 • Proximity matrix:距离矩阵 • Cluster membership:Single solution:4 显示分为4类时,各观测量
所属的类
– Method: Cluster (Furthest Neighbor), Measure-Interval (Squared Euclidean distance), Transform Value (Range 0-1/By variable (值最小值)/极差)
3. Discriminant:进行判别分析的过程
14.2 快速样本聚类过程(Quick
Cluster)
• 使用 k 均值分类法对观测量进行聚类 • 可使用系统的默认选项或自己设置选项,如分为几类、
指定初始类中心、是否将聚类结果或中间数据数据存入 数据文件等。 • 快速聚类实例(P342,data14-01a):使用系统的默认值 进行:对运动员的分类(分为4类) – AnalyzeClassifyK-Means Cluster
• Variables: x1,x2,x3 • Label Case By: no • Number of Cluster: 4 • 比较有用的结果:聚类结果形成的最后四类中心点(Final
Cluster Centers) 和每类的观测量数目(Number of Cases in each Cluster) • 但不知每个运动员究竟属于哪一类?这就要用到Save选项
• Analyze→Classify →Hierarchical Cluster:
– Variables: calorie,sodium,alcohol, cost 成分和价格 – Label Case By: Beername – Cluster:Case, Q聚类 – Display: 选中Statistics,单击Statistics
• 不同: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不同的在于判别分 析要求已知一系列反映事物特征的数值变量的 值,并且已知各个体的分类(训练样本)。
14.1.3 聚类分析与判别分析的SPSS过程
• 在AnalyzeClassify下:
1. K-Means Cluster: 观测量快速聚类分析 过程
2. Hierarchical Cluster:分层聚类(进行观 测量聚类和变量聚类的过程
– Center: Read initial from: data14-01b – Save: Cluster membership和Distance from Cluster Center
– 比较有用的结果(可将结果与前面没有初始类中心比较): • 聚类结果形成的最后四类中心点(Final Cluster Centers) • 每类的观测量数目(Number of Cases in each Cluster) • 在数据文件中的两个新变量qc1_1(每个观测量最终被分配 到哪一类)和 qc1_2(观测量与所属类中心点的距离)
• 数据同上(data14-01a):以四个四类成绩突出者的数据为初始聚 类中心(种子)进行聚类。类中心数据文件data14-01b(但缺一列 Cluster_,不能直接使用,要修改)。对运动员的分类(还是分为4 类)
• AnalyzeClassifyK-Means Cluster – Variables: x1,x2,x3 – Label Case By: no – Number of Cluster: 4
14.3 分层聚类(Hierarchical Cluster)
• 分层聚类方法:
– 分解法:先视为一大类,再分成几类 – 凝聚法:先视每个为一类,再合并为几大类
• 可用于观测量(样本)聚类(Q型)和变量聚类(R型) • 一般分为两步(自动,可从Paste的语句知道,P359):
– Proximities:先对数据进行的预处理(标准化和计算距离等) – Cluster:然后进行聚类分析 • 两种统计图:树形图(Dendrogram)和冰柱图(Icicle) • 各类型数据的标准化、距离和相似性计算P348-354
14.2 快速样本聚类过程(Quick Cluster)中的选项
• 使用快速聚类的选择项:
• 类中心数据的输入与输出:Centers选项 • 输出数据选择项:Save选项 • 聚类方法选择项:Method选项 • 聚类何时停止选择项:Iterate选项 • 输出统计量选择项:Op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