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分析四层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分析四层次

叶圣陶先生集几十年教学和研究经验提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借这些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的著名论述。这段话简述了语文教材、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教材的作用)三方面的关系。“教材无非是例子”可不是贬低而是强调了教材的作用,是例子就是编辑精心设计的,具有典型性可举一反三,有明确的目的指向,要求教师教教好、学生掌握这些例子,最终达到“不需教”的目的。

语文教师基本素质集中体现在对课文的分析上,如何讲好“例子”。指导学生运用好“例子”,我认为有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初读课文,把握写作对象;第二个层次:解析课文,找出写作方法;第三个层次是课文体味写作目的;第四个层次是研读课文,找出写作借鉴,简单说即一篇课文(或段落)“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对我们的启迪,“还可以怎样写?”这样四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程序。

试以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西师大版六语上二课节选一节),更名有《我的百草园》,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苏教版八语上十一课)为例:一.初读课文,把握写作对象。

1.教师要提出问题:本文段写作对象是什么?

2.要求学生自读同时用笔圈点,务必用准确、简洁的句子,最好是词语,概述文中(或段落)所写内容:接着教师提问让学生据文回答教师可板书:

我的百草园

菜畦鸣蝉油蛉何首乌木莲

石井栏黄蜂蟋蟀覆盆子

皂荚树叫天子蜈蚣斑蜇

桑椹

背影

(父亲)

买桔

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可以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使学生阅读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克服“翻书哗哗响,一目两三行”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培养快速理解课文内容对文章进行简要分析总结概述的能力。也许有人说这岂不是太简单了吗?我要说的是初读圈点,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这是一节课的起点,下一层次的基础的铺垫。学生能找出来就可以了。事实上,像《这条小鱼在乎》(三语三十六课)、卖火柴的小女孩(五语二十二)、《我的母亲》(八语十四)、《藤野先生》(九语上五课)这一类文章的写作对象还真不是一两个词语和简单一句话可以概述总结,还是需要教师点拨(或学生互助讨论)的。

第二层次:解析课文,找出写作方法。

教师提出问题是:

1.课文是怎样写的?

2.用不同色笔圈点或画横线。

教师提问:像《我的百草园》

1.写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分别用了“碧绿的”、“光滑的”、“高大的”、“紫红的”去描写;写鸣蝉用“吟”、黄蜂用“伏”、叫天子用“窜”;写

蛉蟋蟀分别用“低唱”和“弹琴”;斑蜇用“叭”;何首乌、木莲藤用“缠络”;根果用“臃肿”、“莲房般”;覆盆子果形“球”;果味用“酸甜”。

2.在层次上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去链接。

《背影》买桔子:

1.须……须……

2.戴、穿

3.(蹒跚地)走(慢慢地)探。

穿、爬

(两手)攀

(两脚)缩

(身子)倾

上述内容出自课文问题浅显,学生容易发现,教师要引导学生向纵深处思考:

《我的百草园》:

1.“不必说”引出有几种?共同点是什么?“也不必说”引出的物有几种?共同点是什么?“单是”所引出的景物有几种?可分为几类等;

2.选材有什么特点?顺序上有何特点?

3.层次上有什么特点?前后层次内容有什么变化?

4.句子上有什么特点?

如《背影》可提出

1.“须……须……”=需……需……吗?为什么?这层与买桔子的联系是什么?

2.“戴、穿”是什么描写?为什么要写?

3.“穿、爬、攀、缩、倾”等词是什么描写?请学生模仿这些动作,设身处地去体验。

上述问题提出后,师生共同讨论总结使学生明白。

《我的百草园》

②描写景物要分类选择

....,文中按照静物、动物分类;

②要有一定的顺序,课文中一层由静.物到动.物,空间顺序是从.下.到.上.,二

层是由动.到静.,空间顺序是由下到上

....。

③要抓住特征

....:有色彩、有形状、有动作、有趣味。

④要有一定的层次

..,层次之间要有紧密联系。

⑤句子运用上要尽可能结构相近相似(文中前用偏正短语后用主谓短语)。

《背影》

1层买桔子的必经之路。

2层是“父亲”买桔子的服饰。

3层蹒跚地走,慢慢地探。

一系列的动作描写

穿、爬攀、缩、倾。

上面提出问题是隐藏在文面之下,透过纸背的内容,学生是较为难以发现的,这时课文的分析可进入第三层次——

三.研读课文,体味写作目的。

教师须提出的问题:“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师生共同探讨得到结论:《我的百草园》

1.描写对象中静物,菜畦“碧绿”充满生机;石井栏“光滑”可爱;皂荚树“高大”显得空阔畅亮;桑椹紫红覆盆子像珊瑚球可爱又好吃。何首乌木莲激发孩童求知欲望;描写动物上鸣蝉的长吟。黄蜂“伏”的体态、叫天子的轻盈,油蛉低唱。蟋蟀弹琴,用比喻用拟人。蜈蚣作者没描写但我们一见到它脑海中就浮现出“千足虫”的模样。斑蜇虫后窍之“叭”声和着一缕白烟,又是

多么有趣,多么能满足孩童追新猎奇愿望。这一层描写抓住特征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调动人的视觉、听觉和味觉,进行准确传神,绘影绘形绘声绘色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尝其味。如见其趣。

2.在色彩选择上,绿、红、黄三色,绿色给人以清新。红黄给人以热烈奔放。色激发人向上的色彩。

3.句子的运用每层中相近相似的句子使读者朗朗上口,富于音乐之美感。

4.在层次上“不必说……也……也…….单是……前后是一种逆对应。既层次分明又紧密联系。既有枝有蔓又滴水不漏。足见文学家的功力。作者的笔下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鸟都赋予了灵性,不是异类,却倒像是亲密的伙伴:这一切都集中表现一个字:“乐.”。

这是文章的中心所在:(板书)围绕中心

....

事实上教师在分析写作目的的同时也向学生传递了如下信息:

1.色彩产生的色感与文章的中心关系紧密;

2.炼句、准确用词对文章表现力十分重要;

《背影》一段是细节描写,像电影的特写

..镜头一样,记录下父亲买桔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