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教育知识与能力--人物汇总

合集下载

(完整版)教育综合知识人物类专题汇总.doc

(完整版)教育综合知识人物类专题汇总.doc

《教综》(人物、著作、主张)总结1、利托尔若(法,社会学家)、沛西*能(英,教育学家),“生物起源说” (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

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标志着在教育起源上开始转向科学解释。

否认社会属性,不科学。

2. 孟禄(美,教育学家),“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否认社会属性,不科学。

3. 苏格拉底,“产婆术”或“苏格拉底法”或“问答式教学法”。

(后人概括为四部分:讽刺“助产术”,归纳,定义)4.柏拉图,《理想国》,培养的最高目标:哲学家兼政治家——哲学王。

5.亚里士多德,①《政治学》,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 ;②《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6、昆体良 (古罗马,教学法大师)①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②《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古代西方第一部教学法论著③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一些阐释,这是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7.夸美纽斯 (捷克,教育家 )《大教学论》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主要教学观点:①教育目的:为人的永生做准备,又有现实目的。

②“泛智”教育:普及教育的思想,“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

”③教育适应自然:该原则是贯穿夸美纽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条根本性的指导性原则。

④学制系统:分别四个时期。

⑤教学原则:提出并论述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

8.卢梭 (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①《爱弥儿》《忏悔录》 ;②“教育上的哥白尼”;③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被誉为“旧教育”和“新教育”的分水岭);④个人本位论 (关于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⑤儿童 (学生 )中心论 (杜威,师生关系两种对立的观点)主要观点:①教育的任务:使学生“归于自然”,这是其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②把儿童的发展和教育划分四个阶段:婴儿期、儿童期、青年期、青春期。

教育知识与能力--人物总结

教育知识与能力--人物总结

人物孟子沛西能利托尔诺孟禄米丁斯基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培根夸美纽斯康德卢梭洛克裴斯泰洛奇赫尔巴特杜威斯宾塞马卡连柯克鲁普斯卡娅凯洛夫杨贤江赞科夫布鲁纳瓦根舍因苏霍姆林斯基布鲁姆弗洛伊德威尔逊格赛尔霍尔高尔登荀子华生涂尔干罗杰斯福禄贝尔克伯屈布拉梅尔德泰勒斯克利文伯克赫斯特特朗普皮亚杰科尔伯格提出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他律到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三水平六阶段)创立“道尔顿制”创立“特朗普制”目标评价模式;目标设计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设计教学法社会中心主义课程论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教育目的)外铄论(性恶论)外铄论(环境决定论)内发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内发论(优生学)内发论(基因复制)内发论(成熟势力说)提出掌握学习理论内发论(性本能);(遗忘)动机说创立范例教学理论全面和谐发展思想《教学与发展》提倡“发展性教学”;提出“高难度、高速度”的教学原则;认《教学过程》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和发现教学法;(课程)学科中心代《教育学》此书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劳动起《新教育大纲》此书为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教育诗》平行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倡导“严格要求学生与热《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民主主义与教学》现代教育三中心;“四个即”;从做中学;五步教学法《教育论》提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最早将课程用于教育科学《林哈德与葛笃德》最早倡导“教育心理学化”;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普通教育学》(1806)此书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传统教《爱弥儿》提倡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教育漫话》提出“白板说”(外铄论);倡导“绅士教育”大教学论(1632)此书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遵循自然;系统论《康德论教育》最早在大学(1776,德国柯尼斯堡大学)里讲授教育学《论演说家的教育》此书为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新工具》首次指出应该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理想国》最早提倡“寓学习于游戏”;社会本位论(教育目的)《政治学》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有教无类(关于教育平等的思想);启发诱导(启发性产婆术(讽刺、定义、助产术),属于启发性教学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生物起源说生物起源说著作思首次将“教”和“育”合并在一起使用,内发论代表人班杜拉巴甫洛夫詹金斯奥苏贝尔冯特艾宾浩斯马斯洛加德纳桑代克维果斯基埃里克森加涅斯金纳苛勒阿特金森韦纳波斯纳布鲁巴奇艾里斯理性情绪辅导方法(ABC理论)提出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提出教师成长的四种反思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成就动机理论(学习动机理论)成败归因理论(学习动机理论)提出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强化理论(学习动机理完形—顿悟说代表人提出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人的成长分为八个阶段,不同将学习分为五类(言语、智慧技能、认知策论、态度和《教育心理学》(1903)提出尝试错误说提出“最近发展区”需要层次;需要层次理论(学习动机)多元智能论(共分为7种智力,是新课改评价体系的依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遗忘曲线(遗忘)干扰抑制说,达伦巴希同属此观点(遗忘)同化说;有意义学习理论代表人,倡导“先行提出社会学习理论;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理论)记忆痕迹衰退说;提出经典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强化思想观点代表人启发性教学);因材施教学目的)研究教学法的书;提出学习过程三阶段论:模仿、理论、练习立的学科;教育遵循自然;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提出“泛智教育”;学科课程代表人 教育学之父教育学这门课程)目的)传统教育三中心;四阶段教学;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现代/科学教教学法;教育无目的论(教育目的);经验课程代表人实用主义哲学育科学的专门术语生与热爱学生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劳动起源说(教育起源)著作高速度”的教学原则;认为应使学生得到一般发展中心代表人;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代表人表人,提出教学的“非指导模式”他律到自律)。

36个教育综合知识人物大全

36个教育综合知识人物大全

36个教综人物大全教育学常考人物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布卢姆关于教育目标的理论集中反映在他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布卢姆等人把教育目标分为三大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又把认知领域目标分为六个亚领域,即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情感领域分为五个亚领域,即接受、反应、价值评价、组织、性格化。

掌握学习布卢姆整个教学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掌握学习"理论。

所谓"掌握学习",就是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以集体教学(班级授课制)为基础,辅之以经常、及时的反馈,为学生提供所需的个别化帮助以及所需的额外学习时间,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握标准。

孔子孔丘提倡“有教无类”作为办学方针,认为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

主张“学而优则仕”,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

“学而优则仕”包括了多方面的意思:学习是通向做官的途径,培养官员是教育最主要的政治目的,而学习成绩优良是做官的重要条件,如果不学习或虽经学习而成绩不优良,也就没有做官的资格,“学而优则仕”确定了教育培养统治人才的目的,体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孔丘主张以“六艺”为教学内容孔丘继承西周贵族“六艺”教育传统,吸收采择了有用学科,又根据现实需要创设新学科,虽袭“六艺”之名,但对所授学科都作了调整,充实了内容。

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是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

是分科课程的雏形。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丘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比古希腊的苏格拉底的“助产术”早十几年,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在教学时必须先让学生认真思考,已经思考相当时间但还想不通的,然后可以去启发他;虽然思考但有所领会,但不能以适当的言辞表达出来的,此时可以去开导他。

”因材施教孔子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采用因材施教的人。

但是“因材施教”一次最早是由朱熹提出的。

2024年教育学人物归纳总结(3篇)

2024年教育学人物归纳总结(3篇)

2024年教育学人物归纳总结一、古希腊哲学家中,苏格拉底以其“问答法”和雄辩技巧著称,同时提出“产婆术”即启发式教学方法。

二、柏拉图在《理想国》中首次提出了学前教育概念,包括“胎教”,并提出了“四科”教育(算数、几何、天文、文学)。

他是“寓学习于教育”思想的早期倡导者,并将人分为三个等级,这一理论是遗传决定论的代表性观点之一,与高尔登的血统论、中国的性恶性善论等并列。

三、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政治学》中首次提出并论证了“教育要适应儿童自然天性发展”的观点,并确定了教育年龄分期。

四、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又称《论演说家的教育》)被视作欧洲第一部教育学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教学理论著作。

五、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在《林哈德与德》一书中,将教育视为“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并提出了“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六、法国思想家卢梭在《爱弥尔》一书中阐述了自然教育理论,被誉为“学生中心论”的代表之一,是启蒙主义教育家的代表人物,并提出了“儿童是教育主题”的观点,为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七、文艺复兴时期的埃拉斯莫斯首次正式使用“班级”一词,标志着“班级授课制”在____世纪的欧洲开始实行。

八、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并首次在大学中教授教育学,于____年在德国科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

他提出了“活动课程”的思想,并强调文化是人类从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转变的标志。

九、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和《教育漫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也是“绅士教育”理念的提出者。

十、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

十一、德国传统教育学代表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规范教育学建立的标志,他提出教育学应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上,并倡导“教师中心论”。

十二、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被认为是现代教育的奠基人,他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的观点,并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外国重要人物及观点汇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外国重要人物及观点汇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外国重要人物及观点汇在教育领域,有许多外国的著名人物及其观点对小学教育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些重要的人物及其观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小学教育教学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一、约翰·杜威约翰·杜威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和社会学家。

他主张“教育即生活”,认为教育应该与生活紧密相连,而不是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

杜威提倡通过实践和反思来学习,认为学生应该在实践中探索和发现知识。

他的这种观点对于小学教育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引导教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二、玛丽亚·蒙台梭利玛丽亚·蒙台梭利是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和医生。

她主张通过自由和有纪律的环境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蒙台梭利认为,学生应该在有序的环境中自由地探索和学习,而教师的角色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她的这种观点对于小学教育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引导教师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心理需求,通过创造有序的学习环境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实现。

三、皮亚杰让·皮亚杰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

他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感知运动阶段、前操作阶段、具体操作阶段和形式操作阶段。

皮亚杰认为,儿童在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应该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来设计教学活动。

他的这种观点对于小学教育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引导教师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设计适合不同阶段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四、罗伯特·斯莱文罗伯特·斯莱文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和教育心理学家。

他提出了“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可以通过反复学习和及时反馈来掌握知识。

斯莱文认为,学生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学习方法、学习速度和学习环境等因素造成的,而不是由于智力等因素造成的。

因此,他主张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育学人物大全

教育学人物大全

教育学常考人物整理▪孔子1、个人简介:孔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

生于公元前551年,逝于公元前479年。

他是我国古代儒学教育理论的奠基者。

2、著作:孔子“述而不作”。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另相传孔子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撰《春秋》3、观点:1. 教育的对象:孔子认为教育的对象应该是“有教无类”。

2. 教育的目的: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

3. 教育思想:孔子认为,教学的内容应该是“六艺”,即《诗》《书》《礼》《易》《乐》《春秋因材施教。

道德教育的原则有:立志乐道、克己内省、身体力行、改过迁善。

关于教师,孔子认故知新、诲人不倦、以身作则、爱护学生、教学相长。

4、历史地位及评价: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者,儒学教育理论的奠基人。

被后世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和儒学思想对中国、朝鲜半岛、日本、越▪孟子1、个人简介: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

中国古代著名孟子及其门人著有《孟子》一书。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2、著作:《孟子》3、观点:1.孟子教育理论的基础是“性善论”。

2.教育的作用是扩充“善性”的过程,教育的目的是“明人伦”。

3.孟子提出了“大丈夫”的理想人格,培养理想人格的途径主要有:持志养气、动心忍性、存4.孟子的教学思想有:深造自得、盈科而进、教亦多术、专心致志。

4、历史地位及评价:孟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圣,孟子被称为亚圣。

孟子与孔子的思想被多数人称之为“孔孟之道1、个人简介:荀子,名况,字卿,世称荀子,战国末期赵国人。

生于约公元前313年,卒于公元前238年。

物之一。

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令。

中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人物总结

中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人物总结

中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人物总结在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中,涉及了许多有关教育的人物及其理论。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人物及其简要总结:1. 康德(Immanuel Kant):德国哲学家,他提出了自由主义教育理念,强调教育应培养个体的自主性、道德性和理性。

2. 霍桑(Johann Heinrich Pestalozzi):瑞士教育家,他强调教育应以学生的兴趣、需求和能力为出发点,提出了“头、心、手”教育理念。

3. 冯特斯(Johann Friedrich Herbart):德国教育家,他主张“德育为先,智育为辅”,提出了以知觉、联想、推理为基础的教学法,重视教育的规范化和系统性。

4. 杜威(John Dewey):美国教育家和哲学家,他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提倡学以致用的实践教育,强调学生的经验和社会互动。

5. 弗洛姆(Erich Fromm):德国心理学家和社会哲学家,他关注人类的自由和个性发展,提出了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创造力。

6. 马斯洛(Abraham Maslow):美国心理学家,他提出了人类需求层次理论,认为教育应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使其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

7. 阿里斯多德(Aristotle):古希腊哲学家,他主张教育应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多个方面,构建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

8. 莫里森(James Morrison):美国社会学家,他提出了学生不同能力和学习方式的概念,强调教育应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

9. 文森特(Stephen Vincent):美国教育家,他提出了“共同体学校”的概念,强调学校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

10.孔子:中国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倡导以德育为先,注重人的修养和道德培养。

以上是一些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中常见的教育人物及其理论,每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贡献。

对于考生来说,了解这些人物和理论,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提升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

教育知识与能力2015——人物

教育知识与能力2015——人物

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2.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2)生物起源说—法国利托尔诺,美桑代克,英沛西·能(3)、心理起源说—美孟禄、《教育史教科书》判定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4)、劳动起源说—苏米丁斯基、凯洛夫3.六艺:礼乐射御书数4.七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5.《学记》乐正克,我国古代、世界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6.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诱导)7.教育学的萌芽阶段西方的教育思想:a、苏格拉底:“产婆术“(讽刺、定义、助产术)B、柏拉图:《理想国》、“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C、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哲学家、《政治学》(教育是国家的,所有人都应受同样教育)、“教育遵循自然”D、昆体良:《雄辩术原理》(又称《论演说家教育》,是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将学校概括为“模仿—理论—练习”)8.教育学的创立阶段:A、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赞誉教师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最早提出班级授课制及教学原则和方法;提出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B、卢梭:《爱弥儿》“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坏了“C、康德:最早把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D、裴斯泰洛齐:“教育史上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基人“、西方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家E、洛克:“白板说“(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绅士教育(把德行教育放首位)F、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三中心论;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G、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新三中心论—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教育即生活“”在做中学“”学校即社会“H、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9.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马卡连柯:《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在流浪儿和违法者的改造做出贡献,核心是集体主义教育思想✧赞可夫:《教学与发展》“以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达到最理想的发展水平“✧布鲁纳:《教学过程》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倡导发现教学法✧瓦根舍因:《范例教学原理》(举一反三)✧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活的教育学10.个体身心发展动因1)内发论:格赛尔—”成熟势力说“(双生子爬梯实验),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高尔登—”优生学“2)外铄论: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11.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最早出现“课程“一词12.国外常用的教学法1)探究—研讨法美国兰本达2)纲要图式教学法沙塔洛夫3)暗示教学法(启发教学法):保加利亚的乔治·洛扎诺夫,“开发人类智能,加速学习进程“4)非指导教学法: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不重视技术,只重视态度13.(教学组织形式)a、设计教学法:美国克伯屈,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B、道尔顿制:美国伯克赫斯特,教师不再上课,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C、特朗普制(灵活的课程表):美国伊德·特朗普,大班上课、小班研究、个别教学14.奥苏伯尔成就动机的分类1)认知内驱力:一种学生渴望了解和理解,要求掌握知识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倾向。

教育知识与能力--人物总结

教育知识与能力--人物总结

内发论(性本能);(遗忘)动机说 内发论(基因复制) 内发论(成熟势力说) 内发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内发论(优生学) 外铄论(性恶论) 外铄论(环境决定论) 社会本位论(教育目的) 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代 表人,提出教学的“非指导模式” 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 设计教学法 社会中心主义课程论 目标评价模式;目标设计模式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创立“道尔顿制” 创立“特朗普制” 提出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 (他律到自律) 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三水平六阶段) 提出社会学习理论;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理 论) 记忆痕迹衰退说;提出经典性条件作用学习理 论;强化理论(学习动机理论) (遗忘)干扰抑制说,达伦巴希同属此观点 (遗忘)同化说;有意义学习理论代表人,倡导 “先行组织者”;成就动机分类(认知/自我提高 /附属内驱力) 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 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遗忘曲线 需要层次;需要层次理论(学习动机) 多元智能论(共分为7种智力,是新课改评价体系 的依据)
凯洛夫 《教育学》
弗洛伊德 威尔逊 格赛尔 霍尔 高尔登 荀子 华生 涂尔干 罗杰斯 福禄贝尔 克伯屈 布拉梅尔德 泰勒 斯克利文 伯克赫斯特 特朗普 皮亚杰 科尔伯格 班杜拉 巴甫洛夫 詹金斯 奥苏贝尔 冯特 艾宾浩斯 马斯洛 加德纳 桑代克 维果斯基 埃里克森 加涅 斯金纳 苛勒 阿特金森 韦纳 波斯纳 布鲁巴奇 艾里斯
地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教育学之父
现代/科学教育学 之父,传统教育代 表人 实用主义哲学、现 代教育代表人
《国民教育与民 克鲁普斯卡娅 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 主制度》
此书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劳动起源说(教育起源) 此书为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 杨贤江 《新教育大纲》 著作 提倡“发展性 教学”;提出“高难度、高速度” 赞科夫 《教学与发展》 的教学原则;认为应使学生得到一般 发展 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和发现教学法;(课程)学科 布鲁纳 《教学过程》 中心代表人;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代表人 瓦根舍因 创立范例教学理论 苏霍姆林斯基 全面和谐发展思想 布鲁姆 提出掌握学习理论

教资常考人物45个汇总

教资常考人物45个汇总

教资常考人物45个汇总1、孔子:最早倡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

他提出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

2、孟子:孟子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把人天赋的善端加以保持、培养、扩充、发展,或把已经丧失的善端找回来,启发人们恢复天赋的善良本性,使之成为道德上的“完人”。

孟子认为办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

3、荀子:荀子认为人性本恶,需要外界的教育加以改变,所以荀子是我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

提倡“闻见知行”结合的教学方法。

但是他片面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服从,主张“师云亦云”。

4、墨子:墨子提出“人性素丝说”,教育思想是兼爱、非攻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学习,认为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

5、朱熹:朱熹重视基础教育,重视思想教育,讲求教育方法。

6、苏格拉底: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教育的首要任务时培养道德。

他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

7、柏拉图:著名思想家。

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8、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的教育思想家。

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

9、昆体良:他的《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

10、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

11、夸美纽斯:他的《大教学论》被看作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夸美纽斯也被称谓“教育学之父”。

他在大教学论中首先对班级授课进行研究并确定了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轮廓。

12、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了自然与自由教育的思想。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最可贵的是自由。

他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

13、裴斯泰洛齐:裴斯泰洛齐通过实物教学法的实验,第一次把教育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这一伟大理论,使教育与心理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给后世的教育和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代表作是《林哈德和葛笃德》。

14、洛克:“外铄论”代表人物,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

教综人物及份总结

教综人物及份总结

教育综合知识专题汇总人物篇一、“之父”大汇总1.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2.赫尔巴特——科学教育学之父3.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之父4.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之父5.冯特——心理学之父6.泰勒——课程评价之父7.乌申斯基——俄国教育心理学之父8.帕克——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之父9.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之父10.福禄贝尔——幼儿教育之父二、人物-中国——教育家1.孔子公元前551-前479——论语,教育作用“庶富教”;“性相近、习相远”;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教育内容-六经、文行忠信;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结合、谦虚笃实;教师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学—思—习—行的统一过程行的学习过程.“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巩固性原则.子思——与孟子并称思孟学派.中庸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强调学习过程.2.孟子——孟子尽心上首次使用“教育”一词;性善论、内发论代表人物、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3.墨子——素丝说4.荀子——“性恶论”、“化性起伪”、:“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外铄论代表人物5.董仲舒——“性三品”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6.朱熹——神话起源说代表人物;代表作四书集注、“因材施教”、“启发”一词的提出者7.张焕纶——1878年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近代小学教育开端8.盛宣怀——1897年创办的南洋公学,分为四院,其中的外院即为小学,近代公立小学教育开端9.张百熙——起草“壬寅学制”、奉命重新修订“壬寅学制”形成“癸卯学制”10.张之洞——奉命重新修订“壬寅学制”形成“癸卯学制”11.荣庆——奉命重新修订“壬寅学制”形成“癸卯学制”12.蔡元培-“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蔡元培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把西方康德、席勒的思想和中国古代美育传统揉合到一起,形成了自己的美育思想.13.陶行知-毛泽东称颂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生活教育理论14.黄炎培-“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着名职业教育理论.15、冯忠良提出了心智技能形成的三阶段说:1原型定向2原型操作3原型内化三、人物—西方-教育家1、苏格拉底 -“产婆术”.2、柏拉图-古希腊-理想国-教育目的——哲学王3、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政治学-“灵魂论”、德智体三育教育、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和谐发展4、昆体良-古罗马-论演说家的教育,又名雄辩术原理-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5、利托尔诺、沛西能——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6、孟禄——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7、米丁斯基-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8、凯洛夫-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主编的教育学总结了苏联社会主义教育的经验,构建了新的教育学理论体系;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9、杨贤江是中国最早用马克思主义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以李浩吾的笔名写的新教育大纲则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10、马卡连柯着有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父母必读等,他在流浪儿和违法者的改造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其核心教育思想是集体主义教育.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教学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班级管理平行管理模式代表人物.11、培根-英国-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确立下来12、夸美纽斯-捷克-大教学论-1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2他第一次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和学年制.3“泛智主义”;泛智主义课程理论13、洛克-英国-教育漫话-“白板说”、“绅士教育”思想14、卢梭-法国-爱弥儿-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开先河者.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代表人物15、裴斯泰洛齐-瑞士-林哈德与葛笃德-第一个正式提出“教育心理学化”;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代表人物16、赫尔巴特-德国-普通教育学-“一本书、二个基础、三个中心、四个阶段”;教育目的、教学的教育性原则17、福禄倍尔-德国-人的教育;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代表人物18、第斯多惠-德国-德国教师培养指南,“一个坏的老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老师叫人发现真理”.19、斯宾塞-英国-教育论-“教育为完满生活做准备”-教育预备说;实用主义课程理论20、乌申斯基-俄国-人是教育的对象-俄国教育心理学之父.“复习是学习之母”,体现了巩固性原则21、杜威-美国-民主主义与教育-零个目的、一本书、三个中心观点、五个阶段;经验自然主义课程理论22、赞科夫-苏联-教学与发展-“一般发展”23、苏霍姆林斯-苏联-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24、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学生学习的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分册-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掌握学习理论25、瓦根舍因-德国-范例教学原理-范例教学理论26、布鲁纳-美国-教育过程-学科的基本结构”;倡导发现法;结构主义课程理论.认知—结构学习论27、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性本能”.内发论代表人物、遗忘的“动机说”.28、威尔逊——“基因复制”,内发论代表人物29、格赛尔——“双生子爬梯实验”,身心成熟机制制约人的发展、内发论代表人物30、高尔顿——遗传的天才31、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32、舒尔茨——人力资本力量33、昆拉多·洛伦兹博士——奥地利着名的生物学家,提出“关键期”34、涂尔干——社会是超越个人的客观实在,教育按社会的需要和要求来培养人才.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35、凯兴斯泰纳——国家教育制度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培养公民.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36、赫钦斯——“永恒主义”教育家.社会培养理智能力卓越、思维习惯良好和技能优秀的人.社会本位代表人物.37、孔德——“真正的个人是不存在的,只有人类才存在,因为不管从哪方面看,我们个人的一切发展,都依赖于社会”,社会学创始人,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38、帕克——“一切教育的目的,是人,是人的身体、思想和灵魂的和谐发展”,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39、福勒、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40、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41、布鲁巴奇——于1994年提出四种反思方法,供教师参考.第一,反思日记;第二,详细描述;第三,交流讨论;第四,行动研究.42、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人本主义课程理论、需要层次理论43、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人本主义课程理论、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全人”的教育目的.“患者中心疗法”.44、布拉梅尔德、弗莱雷——社会中心课程论代表人物45、泰勒——课程设计目标模式、课程评价目标模式46、斯滕豪斯——对泰勒“目标模式"批评的基础上提出“课程设计模式”.47、斯克利文——“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提出者48、斯塔弗尔比姆——“CIPP评价模式”提出者49、桑代克——遗忘的“消退说”;联结-试误说;学习迁移的共同要素说50、艾宾浩斯——“遗忘曲线”51、陆钦斯——“量水试验”定势52、邓克尔——“蜡烛实验”功能固着.53、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54、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论55、卡特尔的智力形态论56、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57、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理论;58、埃里克森——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59、耶克斯—多德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60、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61、麦克利兰、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代表人物62、海德——成败归因理论六个因素63、韦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64、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提出者、社会学习理论65、贾德——学习迁移的概括化理论66、科勒——学习迁移的关系转换理论、完形-顿悟说、67、奥苏伯尔——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按学习者是否理解学习材料有意义学习、机械学习学习者获知学习材料意义的方式发现学习、接受学习有意义学习的间繁程度符号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概念与命题的运用、解决问题与创造.认知-同化理论、先行组织者技术、知识学习的分类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68、加涅——学习结果分类、学习层次分类、信息加工学习理论69、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论、学习动机强化理论、程序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70、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71、加里培林——心智技能的五阶段模型72、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即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73、德鲁克——班级目标管理74、克伯屈——设计教学法代表人物75、帕克赫斯特——道尔顿制76、劳伊德·特朗普特——朗普制77、普莱西——设计程序教学法数字篇一、首次提出者大汇总1、孟子——“教育”一词的提出者2、孔子——“启发式”教育思想的首次提出者3、苏格拉底——西方“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提出者4、朱熹——“启发”一词提出者,“因材施教”一词的提出者5、孔颖达——“课程”一词最早使用者二、“第一”大汇总1、宫廷学校——有文献记载的世界上第一所学校——公元前2500年第一个进入奴隶社会的古埃及2、泥板书舍——公元前3500年有考古证明的世界上最早的学校3、孔子——中国启发式教育第一人孔子——世界启发式教育第一人4、苏格拉底——西方启发式教育第一人5、学记——世界上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着作6、雄辩术原理——西方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着作、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学法的着作.7、“壬寅学制”——1902年,近代第一个颁布的学制8、“癸卯学制”——1903年颁布,1904年实施,近代第一个实施了的学制9、“壬子癸丑学制”——1912年,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学制10、“壬戌学制”——1922年,近代第一个仿美的学制11、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个教育方针.12、1951年10月1日,政务院颁布了学制改革的决定,确定了新中国的第一个学制,标志了我国学制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三、闹人的“二三四五六七”整理1、双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2、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到本世纪末,我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3、两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到本世纪末,我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4、两重:要建设好一批重点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到本世纪末,我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5、“两基本、一进入”,2010年5月教育部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6、“四有”“五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99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7、旧三中心: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8、新三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9、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10、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11、五四制:小学五年、初中四年12、六三制:小学六年、初中三年13、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14、六艺:礼乐射御书数15、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16、五经:诗书礼易春秋17、七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18、七技:四、重要的年份1、、1897年-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分为四院,其中的外院即为小学-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2、1902年颁布的“壬寅学制”未实行3、1903年-1904的“癸卯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4、1905年“废科举,开学堂”5、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6、1912年“壬子癸丑学制”-改小学堂为小学校,分初等小学校和高等小学校.-培养目标是:留意儿童身心发育,培养国民道德之基础,授以生活所必需之知识技能7、1951年,学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学制.幼儿教育3~7岁;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8、1957年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个教育方针.9、1958年教育工作的指示,指出“现行的学制是最需要积极地和稳妥地加以改革”,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多快好省地发展教育事业,必须动员一切积极因素”.该指示提出了学制改革的“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和“三个结合”、“六个并举”的具体办学原则.10、1985年颁布中共中央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改变教育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状况,1985年我国正式颁布中共中央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主要有:1.教育体制改革的目的;2.实行九年义务教育;3.中等教育改革;4.高等教育改革.11、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在我国确立.12、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了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即“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3、199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对我国的教育方针做了新的表述:“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4、2001年2月,国务院批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启动.15、2006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6、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在第一部分“总体战略”中再次强调了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师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常考人物及相关理论整理汇总

【教师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常考人物及相关理论整理汇总

教育综合知识常考人物及相关理论整理汇总孔子1、个人简介:孔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

生于公元前551年,逝于公元前479年。

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儒学教育理论的奠基者。

2、著作:孔子“述而不作”。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另相传孔子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撰《春秋》。

3、观点:1.教育的对象:孔子认为教育的对象应该是“有教无类”。

2.教育的目的: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

3.教育思想:孔子认为,教学的内容应该是“六艺”,即《诗》《书》《礼》《易》《乐》《春秋》。

教学的方法有:学思行结合,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道德教育的原则有:立志乐道、克己内省、身体力行、改过迁善。

关于教师,孔子认为,教师应该具备以下条件:学而不厌、温故知新、诲人不倦、以身作则、爱护学生、教学相长。

①孔丘提倡“有教无类”作为办学方针,认为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

主张“学而优则仕”,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

“学而优则仕”包括了多方面的意思:学习是通向做官的途径,培养官员是教育最主要的政治目的,而学习成绩优良是做官的重要条件,如果不学习或虽经学习而成绩不优良,也就没有做官的资格,“学而优则仕”确定了教育培养统治人才的目的,体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②孔丘主张以“六艺”为教学内容孔丘继承西周贵族“六艺”教育传统,吸收采择了有用学科,又根据现实需要创设新学科,虽袭“六艺”之名,但对所授学科都作了调整,充实了内容。

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是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

是分科课程的雏形。

③“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丘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比古希腊的苏格拉底的“助产术”早十几年,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在教学时必须先让学生认真思考,已经思考相当时间但还想不通的,然后可以去启发他;虽然思考但有所领会,但不能以适当的言辞表达出来的,此时可以去开导他。

中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人物总结

中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人物总结

中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人物总结在中学教师资格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这一科中,人物的记忆是单选题备考的要点所在。

但由于内容较为繁杂,且有些重点人物是以螺旋式的呈现方式多次重复出现,本文整理了本科目中常见的重点人物及其观点,帮助考生更高效备考。

一、夸美纽斯夸美纽斯人物地位:教育学之父著作:《大教学论》观点:①教学原则: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②教学制度: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方法和实施内容;③教学思想:“泛智教育”——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的人;④教学内容:规定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⑤教学方法: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方法。

⑥学科中心课程论代表人二、卢梭卢梭他抛弃了五个孩子,却写下了教育圣经《爱弥儿》著作:《爱弥儿》观点:①提倡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认为教育的任务应该使儿童“归于自然”;②个人本位论代表人。

三、洛克约翰.洛克著作:《教育漫话》观点:①白板说:“教育万能论”;②绅士教育;③倡导“外铄论”;④形式教育代表人:四、赫尔巴特赫尔巴特地位:科学教育学之父、现代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代表人著作:《普通教育学》观点:①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②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③提出“四阶段教学”理论;④教育性教学原则:“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⑤教育的目的: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⑥社会本位论代表人;⑦学科中心课程论代表人;⑧实质教育论代表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

五、杜威约翰·杜威(JohnDewey,1859年10月20日-1952年6月1日),美国哲学家、教育家,人物地位: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现代教育代表人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观点:①三中心论:“儿童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②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③学校即社会;④从做中学;⑤五步教学法;⑥教育无目的论代表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⑦经验课程代表人: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活动为中心组织的课程;⑧活动中心课程论代表人。

教育综合知识人物类专题汇总

教育综合知识人物类专题汇总

《教综》(人物、著作、主张)总结1、利托尔若(法,社会学家)、沛西*能(英,教育学家),“生物起源说”(教育就是一种生物现象,不就是人类所特有得社会现象)。

第一个正式提出得有关教育起源得学说,标志着在教育起源上开始转向科学解释。

否认社会属性,不科学。

2、孟禄(美,教育学家),“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无意识得模仿)。

否认社会属性,不科学。

3、苏格拉底,“产婆术”或“苏格拉底法”或“问答式教学法”。

(后人概括为四部分:讽刺“助产术”,归纳,定义)4、柏拉图,《理想国》,培养得最高目标:哲学家兼政治家——哲学王。

5、亚里士多德,①《政治学》,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②《论灵魂》,就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得著作6、昆体良(古罗马,教学法大师)①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得教育家②《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得教育》,西方最早得教育著作,古代西方第一部教学法论著③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一些阐释,这就是班级授课制思想得萌芽7、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大教学论》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得标志,被认为就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主要教学观点:①教育目得:为人得永生做准备,又有现实目得。

②“泛智”教育:普及教育得思想,“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

”③教育适应自然:该原则就是贯穿夸美纽斯整个教育体系得一条根本性得指导性原则。

④学制系统:分别四个时期。

⑤教学原则:提出并论述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与自觉性等。

8、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①《爱弥儿》《忏悔录》;②“教育上得哥白尼”;③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被誉为“旧教育”与“新教育”得分水岭);④个人本位论(关于教育目得确立得理论);⑤儿童(学生)中心论(杜威,师生关系两种对立得观点)主要观点: ①教育得任务:使学生“归于自然”,这就是其自然主义教育得核心②把儿童得发展与教育划分四个阶段:婴儿期、儿童期、青年期、青春期。

教学知识与能力人物总结

教学知识与能力人物总结

教学知识与能力人物总结一、教育起源学说1、勒图尔诺,沛西能——生物起源说2、孟禄——心理模仿起源说3、马克思——劳动起源说二、教育学说1、保罗朗格朗——教育终身化2、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结合、谦虚笃实3、苏格拉底——问答法、产婆术4、柏拉图——通过教育获得真知、洞察理念世界《理想国》5、亚里士多德——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政治学》6、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三、教育学的建立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标志泛智教育思想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艺术最早提出班级授课制2、卢梭——《爱弥儿》主张自然教育儿童顺其自然发展3、裴斯泰洛齐——首先提出“教育的心理化”4、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5、康德——人人都成为自身将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讲授的第一人6、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五段教学法(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应用)传统三中心:教师、教材、课堂(传统教育学代表)《教育学讲授纲要》伦理学和心理学成为教育学的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7、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新三中心:学生活动经验(现代教育学代表)8、凯洛夫——《教育学》智育9、赞科夫——《教学与发展》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10、瓦根舍因——《范例教学原理》范例教学理论11、布鲁纳——《教育过程》结构主义理论(学习一门学科的基本结构)倡导发现式教学12、苏霍姆林斯基——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四、教育与人的发展1、内发论——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格赛尔2、外铄论——荀子、洛克、华生五、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1、个人本位论——孟子、卢梭、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2、社会本位论——荀子、赫尔巴特、涂尔干、巴格莱3、生活本位论——斯宾塞、杜威4、文化本位论——狄尔泰、斯普朗格六、课程(一)发展1、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最早出现课程一词2、博比特——《课程》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领域的诞生(二)课程类型1、学科课程——赫尔巴特、斯宾塞2、活动课程——杜威3、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4、综合课程与分科5、国家、地方与校本6、选修与必修(三)课程设计开发1、目标模式——博比特、泰勒(四项核心工作目标、内容、方法、评价)2、实践模式——施瓦布(四要素:学科内容、学习者、环境、教师)3、过程模式——斯腾豪斯(针对泰勒的目标模式的批评)(四)课程评价1、泰勒——教育评价之父以目标为中心展开只关注预期目标2、斯克里文——目的游离评价模式实际效果导致评价者主观意识确立目标3、斯塔弗尔比——CIPP评价模式(背景、输入、过程、成果)(五)课程理论流派1、知识中心课程理论——夸美纽斯(泛智主义课程理论)、斯宾塞、布鲁纳结构主义、赫尔巴特2、活动中心理论——杜威3、社会中心课程论——布拉梅尔德4、人本主义课程论——马斯洛、罗杰斯(费知道性教学)七、教学过程理论1、孟子——中庸、2、夸美纽斯——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基础上个体认识为基础额教学论3、赫尔巴特——心理学的“统觉”明了、联想、系统、方法(首次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4、杜威——五步教学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八、教学组织形式1、班级授课制——夸美纽斯2、道尔顿制——帕克赫斯特3、文纳特卡制——华虚朋4、分组教学制5、设计教学法——克伯屈6、特朗普制——特朗普九、教学模式1、范例教学模式——瓦根舍因2、发现教学模式——布鲁纳3、掌握学习模式——布卢姆4、程序教学——普莱西设计斯金纳推广5、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罗杰斯十、中学生心心理1、图尔文——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2、遗忘——痕迹衰退(桑代克)、动机说或压抑说(弗洛伊德)、同化说(奥苏伯尔)3、遗忘曲线——艾宾浩斯先快后慢负加速4、皮亚杰认知理论感知运动(0-2岁直觉动作思维)前运算阶段(2-7岁不可逆转性、不能守恒、自我中心)具体运算(7-11岁思维可逆转、获得守恒关系、具体逻辑思维)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抽象逻辑命题关系)5、巴普洛夫——经典条件作用论(实验、获得与分退、泛化与分化)(被动、无意识)6、桑代克——错误说(迷笼实验、强调做中学)教育心理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7、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论(斯金纳箱)(主动有意识)(积极消极强化消退惩罚)8、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9、认知学习理论——1、苛勒——顿悟2、托尔曼——认知地图论3、布鲁纳——认知-结构论(获得、转化、评价)10、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论11、加涅——信息加工理论12、罗杰斯(有意义的自由学习)、马斯洛(潜力实现)、康布斯(情感教育)——人本主义学习理论13、建构主义教学——知识观(动态)、学习观(情境性、社会互动性、主动将藕)、学生观(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差异性)(反对了白板说)14、奥苏伯尔——学业成就动机理论(认知内驱动力<内>、自我提高内驱力<外>、附属内驱力<外>)15、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不足和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率。

教育知识与能力人物汇总

教育知识与能力人物汇总
3提出心理发展观;
4倡导内化学说;
5提出最近发展区这一重要概念;
6倡导支架式教学。
六、布鲁姆
观点:
1提出掌握学习理论体系;
2把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七、班杜拉
观点:
1提出德育社会模仿模式;
2观察学习。将其具体过程分为注意过程一一保持过程一一再现过程一一动机过程;
3提出动机的自我效能感理论,认为成败经验是影响个人自我效能感最重要的因素。
5.韦克斯勒——韦氏量表——离差智商
6.布卢姆——掌握学习
7.桑代克——试误学习论——饿猫的实验
8.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狗分泌唾液的实验
9.斯金纳——操作条件作用——白鼠按压杠杆实验
10.奥苏伯尔将学习动机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11.行为主义学习论一一强化论
12•马斯洛一一需要层次论
、罗杰斯 观点:
1个人本位论代表人(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
2倡导“非指导教学”模式;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
4创立来访者中心疗法(倡导为来访者创造无条件支持与鼓励的氛围)。
二、裴斯泰洛齐
著作:《林哈德与葛笃德》
观点:
1主张教育遵循自然,使儿童自然发展;
2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
以上是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 重点人物总结, 最后, 希望大家在今年的教师资格考试中都能出色发挥, 取得理想的成绩!
1.1903、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之父——《教育心理学》
2.1924、廖世承——我国编写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3.劳伦兹——印刻现象——关键期的发现
4.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四阶段:感觉动作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教育知识与能力--人物汇总

教育知识与能力--人物汇总

一、罗杰斯观点:①个人本位论代表人(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②倡导“非指导教学”模式;③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④创立来访者中心疗法(倡导为来访者创造无条件支持与鼓励的氛围)。

二、裴斯泰洛齐著作:《林哈德与葛笃德》观点:①主张教育遵循自然,使儿童自然发展;②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③提倡情感教育,爱的教育;④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⑤个人本位论代表人(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⑥形式教育论代表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三、克伯屈观点:①活动中心课程论(主张一切学习都来自于经验,而学习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②创设设计教学法。

四、桑代克著作:《教育心理学》观点:①教育心理学之父;②尝试一错误说代表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一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而形成的);③迁移的共同要素说代表人(认为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测验情境存在共同成分,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另一种学习,即才会产生学习的迁移)。

五、维果斯基观点: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②提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区分了低级与高级两种心理机能;③提出心理发展观;④倡导内化学说;⑤提出最近发展区这一重要概念;⑥倡导支架式教学。

六、布鲁姆观点:①提出掌握学习理论体系;②把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七、班杜拉观点:①提出德育社会模仿模式;②观察学习。

将其具体过程分为注意过程一一保持过程一一再现过程一一动机过程;③提出动机的自我效能感理论,认为成败经验是影响个人自我效能感最重要的因素。

以上是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人物总结,最后,希望大家在今年的教师资格考试中都能出色发挥,取得理想的成绩!1.1903、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之父——《教育心理学》2.1924、廖世承——我国编写第一本《教育心理学》3.劳伦兹——印刻现象——关键期的发现4.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四阶段:感觉动作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5.韦克斯勒——韦氏量表——离差智商6.布卢姆——掌握学习7.桑代克——试误学习论——饿猫的实验8.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狗分泌唾液的实验9.斯金纳——操作条件作用——白鼠按压杠杆实验10.奥苏伯尔将学习动机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中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人物总结

中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人物总结

中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人物总结教育学:1.孔子——《论语》;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教育2.苏格拉底——产婆术3.柏拉图——《理想国》4.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原则5.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6.培根首提出,纽斯来实现,康德首讲授,巴特来规范7.夸美纽斯——级智夸大独立8.卢梭——卢梭的爱弥儿很自然9.洛克——绅士的洛克在白板画漫画10.赫尔巴特——1234(教育性原则;教师在课堂教教材)11.杜威——实用主义;儿童、经验、活动中心12.斯宾塞——课程专门术语;科学知识最有价值13.姆有掌握,纳来结构,瓦根找范例,高度赞发展,全面和谐好斯基14.杨贤江——《新教育大纲》15.内发论——遗梦弗获高威哥16.外铄论——外婆寻找落花生17.泰勒——目标评价模式18.班级——埃拉斯莫斯心理学:1.巴普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泛化与分化2.桑代克——尝试错误说;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共同要素说(p124)3.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正强化、负强化、惩罚、消退4.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自我效能感(p119)5.布鲁纳——结构主义理论;发现学习6.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先行组织者;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p118)7.人本主义——马斯洛;罗杰斯8.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p1199.韦纳——成败归因理论p11910.贾德——水下打靶实验p12411.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p133);道德发展阶段理论(p175)12.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p134)13.埃里克森——社会发展阶段理论(p148)14.科尔伯格——道德两难故事(p175)。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人物篇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人物篇

皮亚杰一、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概念1.图式: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

例:知道了鸟的特征,水果的特征等。

2同化:不改变其原有的认知结构。

例:麻雀是鸟的一种,苹果是水果的一种。

3顺应:改变其原有的认知结构。

例:能鸣也是属于鸟,黄瓜也是属于水果.4.平衡: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二、认知发展阶段理论1.感知运算阶段(0-2岁)这个阶段的儿童的主要儿童具有脱离对物体的感知而仍然相信该物体持续存在意识,感觉和动作的分化获得了客体永恒性。

2.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将感知动作内化为表象,建立了符号功能,可凭借心理符号(主要是表象)进行思维,从而使思维有了质的飞跃。

本阶段具备四个特点:(1)万物有灵论:(2)自我为中心:(3)思维不可逆:(4)末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在本阶段是与前运算阶段相反的,前运弹阶段不具备的,具体运算阶段全都具备了.具有守恒性、脱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

该时期的心理操作着眼于抽象概念,属于运算性(逻辑性)的,但思维活动需要具体内容的支持。

这个时期,儿童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推理水平。

能够根据逻辑拖理、归纳或演绎方式来解决问题,理解符号意义、隐喻和直响,能作一定的概括。

著名“钟摆实验”证明了儿童思维的逻辑推理、灵活性。

三、道德发展四个理论皮亚杰采用对偶故事法研究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提出著名的品德认知发展论。

将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前道德阶段一无律阶段(5岁以下)、他律阶段(5-8岁)、自律阶段(9-11岁),因此皮亚杰是德育的认知模式的代表。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2.权威阶段(5-8岁)3.可逆性阶段(8-10岁)4.公正阶段(10-12岁)弗洛伊德一、代表著作1899年出版《梦的解析》,被认为是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正式形成二、人格理论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1)本我——快乐原则(2)自我——现实原则(3)超我——道德原则三、潜意识论弗洛伊德将人的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并用冰山作比喻,因此他的理论被称为“冰山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罗杰斯观点:①个人本位论代表人(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②倡导“非指导教学”模式;③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④创立来访者中心疗法(倡导为来访者创造无条件支持与鼓励的氛围)。

二、裴斯泰洛齐著作:《林哈德与葛笃德》观点:①主张教育遵循自然,使儿童自然发展;②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③提倡情感教育,爱的教育;④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⑤个人本位论代表人(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⑥形式教育论代表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三、克伯屈观点:①活动中心课程论(主张一切学习都来自于经验,而学习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②创设设计教学法。

四、桑代克著作:《教育心理学》观点:①教育心理学之父;②尝试—错误说代表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而形成的);③迁移的共同要素说代表人(认为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测验情境存在共同成分,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另一种学习,即才会产生学习的迁移)。

五、维果斯基观点: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②提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区分了低级与高级两种心理机能;③提出心理发展观;④倡导内化学说;⑤提出最近发展区这一重要概念;⑥倡导支架式教学。

六、布鲁姆观点:①提出掌握学习理论体系;②把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七、班杜拉观点:①提出德育社会模仿模式;②观察学习。

将其具体过程分为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再现过程——动机过程;③提出动机的自我效能感理论,认为成败经验是影响个人自我效能感最重要的因素。

以上是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人物总结,最后,希望大家在今年的教师资格考试中都能出色发挥,取得理想的成绩!1.1903、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之父——《教育心理学》2.1924、廖世承——我国编写第一本《教育心理学》3.劳伦兹——印刻现象——关键期的发现4.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四阶段:感觉动作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5.韦克斯勒——韦氏量表——离差智商6.布卢姆——掌握学习7.桑代克——试误学习论——饿猫的实验8.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狗分泌唾液的实验9.斯金纳——操作条件作用——白鼠按压杠杆实验10.奥苏伯尔将学习动机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11.行为主义学习论――强化论12.马斯洛――需要层次论13.维纳――动机的归因理论14.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15、奥苏伯尔――认知结构迁移论16、艾宾浩斯――遗忘曲线17、加里培林――心智技能形成阶段论,这是对心智技能最早进行的系统研究。

18、安德森――心智技能形成的三段论: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

19、福勒和布朗――将教师成长划分为三阶段: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

20、波斯纳――教师成长=经验+反思。

21.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22、桑代克、伍德沃斯――共同要素说23、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

10岁以前是他律道德,10岁以后是自律道德。

24、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三水平六阶段。

25、班杜拉――榜样示范26.斯金纳——程序性教学27.加涅——信息加工学习论28.苛勒——完形顿悟说——黑猩猩吃香蕉的实验29.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30、贾德――经验类化说31、格式塔心理学家――关系转化说32、耶克斯、多德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形曲线)33、艾里斯——理性情绪疗法(ABC理论)34.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先行组织者35.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36.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8个阶段37.加涅——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38.比纳、西蒙——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法国)39.推孟——斯坦福-比纳量表——智商40、雅各布松――全身松弛训练41、沃尔朴――系统脱敏法42、布卢姆――掌握学习——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

43、戴尔――经验锥形图44、罗森塔尔――“皮革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教师期望反应”。

教师资格证超全102个教育学心理学人物考点归纳(全)2017-11-07 19:09 好过教育一、中国萌芽时期1、孔子(1)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2)教育作用,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3)教育目标: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

(4)教育过程:学思行相结合。

(5)教育内容:诗、书、礼、易、乐、春秋;偏重社会人事,文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

(6)教学原则与方法: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温故知新,学思行结合。

2、孟子(1)性善论(2)内发论(个体身心发展的诱因)。

(3)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

(4)思孟学派教育过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5)教育目的:明人伦3、荀子(1)性恶论(2)外铄论(个体身心发展的诱因)。

(3)社会本位论(教育目的)。

(4)教育目标:基本层次:贤能之士;理想层次:圣人。

俗人、俗儒、雅儒、大儒。

(5)学习过程:闻见思行(6)强调尊师;闻——见——知——行(7)教育的作用:化性起伪4、墨子,墨翟兼爱非攻(2)教育内容:政治道德教育、科技教育、文史教育、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实用技术。

突破了儒家六艺的范畴。

(3)论‘强力而行’,重视道德行为的锻炼,刻苦磨练精神。

(4)知识的来源:亲知、闻知、说知(依靠类推与明故的方法来获得知识)。

5、道家“绝学、愚民”(1)遵循自然,一切任其自然发展。

(2)教育目的:培养上士,隐君子。

(3)教学原则:“用反”“虚静”,等充满辩证法的原则。

6、《学记》中的教育思想(1)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第一本教育学专著,成文于战国时期。

(2)教育的功能,社会功能&个体功能(3)教育制度和学校管理(4)教学相长、尊师重道、藏息相辅、豫时孙摩、启发诱导、长善救失、学不躐等二、西方萌芽时期的教育思想1、苏格拉底(1)问答法,雄辩著名(2)知识即美德(3)产婆术(精神助产术)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2、柏拉图《理想国》(1)提出教育培养“哲学王”(2)教育与政治有密切的联系(3)内发论(个体身心发展的诱因)。

3、亚里士多德《政治学》(1)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提倡对儿童进行和谐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渊源。

4、昆体良《雄辩术原理》“古罗马教学法大师“(1)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古代第一本教育学论著。

(2)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

三、17世纪以后,实验科学鼻祖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的归纳法为教育学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这一时期主要的著作: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泛智教育,并对班级授课制做出系统的阐述2、洛克《教育漫话》3、卢梭《爱弥儿》4、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5、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6、福禄贝尔《人的教育》7、斯宾塞《教育论》8、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9、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四、规范教育学的建立1、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1)《普通教育学》1806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现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2)教育理论体系伦理学与心理学(两基础)(3)教育目的:道德和性格的完善。

(4)教育性教学原则。

(5)教学过程4阶段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标志着班级授课制的基本定型。

他的学生席勒发展为5阶段论:预备、提示、联系、总结和应用。

(6)实质教育论。

(7)社会本位论。

社会本位论的其他代表人物:荀子、柏拉图、赫尔巴特、涂尔干、纳托普、凯兴斯泰纳、孔德、巴格莱。

2、杜威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现代教育派(1)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持续不断改造。

(2)学校即社会。

(3)教育目的:教育无目的论,内在目的论,教育适应生活说。

(4)教育过程:提倡从做中学(5)课程观:活动课程(设计教学法)(6)新三中心:儿童、活动、经验。

(7)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8)学生中心课程论。

3、陶行知(1)生活即教育。

(2)社会即学校。

(3)教学做合一。

4、皮亚杰(1896-1980)瑞士儿童心理学家,创立日内瓦学派,建构主义,创立发生认识论。

代表作《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发生认识论导论》、《生物学与认知》。

主要理论(教育心理学):(1)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2)和形式运算阶段(12-15)。

(2)认识发生理论: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认知本质:适应)5、布鲁纳(1925-)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

《教育过程》(1)当代结构主义和认知学派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2)倡导发现教学法(3)认知理论:发现说认知结构论。

(5)学科中心课程论。

6、华生美国教育家,教育万能论,环境决定论。

(外铄论)7、奥苏伯尔(1)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2)先行组织者(3)学习分类: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机械学习&意义学习(4)有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内化(上位、下位、并列结合)(5)学习动机分类: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6)认知结构迁移理论8、瓦根舍因德国教育家,创立范例教学法。

(举一反三)9、保罗.朗格朗1970出版《终身教育引论》,终身教育理论的代表作。

10、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苏联教育家,《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阐述了和谐教育思想,他认为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11、斯宾塞教育目的上:活说,最教育准备生早提出课程一次《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实质教育论,反对古典语言和文学的教育,倡导科学教育。

12、凯洛夫(1893-1978)《教育学》1939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作,世界上第一本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13、克鲁普斯卡亚《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学问题的教育学著作。

14、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教育诗》15、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16、梅伊曼/拉伊实验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实验教育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于德国。

17、比纳法国,实验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

18、霍尔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实验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内发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

19、桑代克(1)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

(3)尝试错误说(4)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20、乌申斯基19世纪俄国教育家,被誉为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人是教育的对象》教学观点:强调理论和实际相统一21、巴格莱1875-1946 美国教育家,要素主义代表人物,学科课程中心理论,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

22、泰勒美国教育家,课程理论家。

“课程评价之父”,目标评价模式23、斯克里文提出目标游离评价模式。

24、斯塔弗尔比姆提出CIPP评价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