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营养常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物营养常识
黎细云
一、作物生长发育需要16种营养元素
他们是碳(C)氢(H)氧(O)氮(N)磷(P)钾(K)钙(Ca)镁(Mg)硫(S)铁(Fe)铜(Cu)硼(B)锰(Mn)锌(Zn)钼(Mo)氯(Cl)每一种营养元素在作物体内都有自己的生理功能,不能被其它元素所代替,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必须平衡施肥才能满足作物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要。
二、肥料
就是给作物提供养分为主要功效的物料,他不仅供给作物的养分,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还可以培肥地力、改良土壤。一般分为有机肥(农家肥,也称为完全肥料)和无机肥(化肥,也称为矿物质肥料);按形态分为固态肥、液态肥和气态肥;按成分分为单质肥料和复合肥料;按作物需要量分为大量元素肥料和微量元素肥料。按含量分为高浓度肥料(≥45%)和低浓度肥料(<45%)。
三、植物的矿物质营养学说
就是说土壤中的矿物质是一切植物的养料,厩肥及其他有机肥料对植物生长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其中所含的有机质,而是这些有机质分解后形成的矿物质。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的确立,建立了植物营养学科,从而促进了化肥工业的兴起,实现了肥料工业化生产,提高了作物的产量。
四、养分归还学说
就是说随着作物的收获,必须从土壤中带走大量的养分,如果不及时的归还养分于土壤,地力必然会下降,要想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带走的全部东西,为了增加产量就应该向土壤多施加养分元素。通过增加肥料,以施肥的方式补充作物从土壤中取走的养分,促
进土壤养分循环,从而为培肥地力、作物稳产高产和均衡增产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五、最小养分律
作物为了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元素),但是决定作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小的有效作物生长因素(元素),产量也在一定限度内随着这个因素(元素)的增减而相对地变化,因而无视这个限制因素(元素)的存在,即使继续增加其他营养成分也难于再提高作物的产量。最小的因素(元素),决定了作物的产量高低。这个最小养分律用“木桶理论”解释时,就是说一个木桶由18片木板和底板组成,如果说18片木板长短不齐的话,那么决定这个木桶能装多少水,不是最长的那个木板,而是最短的那个木板决定的。最短的木板就好象是土壤中的那个含量最小的养分元素。这个定律告诉我们必须根据不同作物对养分的不同需要,对作物进行施肥,保证氮磷钾的平衡施用,才能满足作物的生长发育需要,不能偏施某一种养分,那样会造成浪费,同时作物也不能高产优质。
六、肥料报酬递减律
就是说在作物栽培过程中,在其他技术条件稳定的前提下,随着施肥量的渐次增加,作物产量也随之增加,但是作物的增产量却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呈递减趋势。比如说20年前一斤尿素可以增产10斤小麦,而现在只能增产5—7斤小麦。因而与报酬递律相吻合。报酬递减律在施肥中是客观存在的,承认它的存在就是为了避免施肥的盲目性,单一性,通过科学施的、平合理的、平衡的施肥,来提高肥料的经济效益,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七、因子综合作用律
作物丰产是由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各种因子,如水分、养分、光照、温度、空气、品种以及耕作条件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必然有一个起主导作用的限制因子,产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受该种限制因子的
制约。因此,要充分发挥某一因子的增产效果,就必须协调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其他因子,为了充分发挥肥料的增产作用和提高肥料的经济效益,施肥措施必须与其他农业技术密切配合,各种养分的肥料要配合施用,以使各养分之间的比例协调,维护作物体内的营养平衡,从而获得作物的优质高产。
八、作物对营养元素的需求的特殊性不同作物对营养元素的需求是不同的,只有掌握它的需肥要求才能做到对症施肥。
(1)一些作物需要一些特殊有益元素。如钠(Na)以Na+形态吸收,对某些作物可部分替代钾(K);硅(Si)以硅酸盐等形态吸收,可增强谷类作物茎秆的抗倒伏能力;钴(Co)主要是供豆科作物固氮;铝(Al)可能对某些植物如茶树有利。
(2)不同作物对营养元素需求比例不同,如水稻需氮磷钾比例为1:0.49:1.2,而小麦则为1:0.42:0.83;块根块茎类作物需要较多的钾;豆科作物对磷、钾的需要量比一般作物多,也是喜钙(Ca)作;茶、桑、叶菜等叶用作物需要较多的氮;棉、麻等纤维作物则需要较多的氯(Cl);油菜、甜菜需要较多的硼(B);而烟草是忌氯作物则不应施含氯的肥料。
(3)各种作物对营养元素需求形态也不同,如水稻喜欢铵态氮,比如碳铵;烟草及蔬菜均为喜硝态氮肥,如硝铵。
九、水稻的需肥特性。
一般每生产100斤稻谷。需要吸收氮素2.25斤,五氧化二磷1.1斤,氧化钾2.7斤,氮:磷:钾=1:0.49:1.2。水稻移栽后2—3周及7—9周形成两个吸肥高峰,以氮的吸收较早,到穗分化前已到达总吸收量的80%;钾素以穗分化至抽穗开花吸收最多,约占总量的60%,抽穗开花后停止吸收;磷的吸收较氮、钾稍晚。总之,水稻在抽穗前吸收各种养分数量已占吸收量的大部分,所以应重视各种肥料的早期供应。
水稻的缺素症状
1、缺氮:水稻缺氮,首先从老叶开始发生均匀黄化,而渐渐延及到心叶,最后全株叶色黄绿,叶片变窄,出叶慢,分蘖少,株型直立,迟迟不能封行,根细根毛发育差,到生育后期叶色更加枯黄,严重缺氮的水稻,甚至剑叶的叶尖也早枯,出现早衰现象,同时穗数和粒数减少,粒重也降低。
2、缺磷:叶片窄而直立,叶色暗绿缺乏光泽,老叶呈黄褐色,分蘖少,成熟迟,每株穗粒数少,千粒重下降。水稻的缺磷症状出现在返青以后,缺磷时秧苗生长缓慢,呈现僵苗状态,植株细小、直立呈簇状,叶簇顶端整齐,象“刷子”,不分蘖或很少分蘖。严重缺磷的秧苗呈紫红色,根系稀少纤细,新根呈柑黄色,老根多变黑死亡。
3、缺钾:植株矮小,老叶下垂,心叶窄挺,初期叶色深绿,叶尖出现赤褐色斑点,并从叶尖向叶基、老叶向心叶逐渐扩展,形成赤褐色斑点或条块,最后自叶尖向下逐渐枯死,根系短而细弱,表皮呈水渍透明状,根毛少,易脱落,整个根系呈黄褐色或暗褐色。
水稻的施肥方法
秧田的施肥:在当前氮肥使用量增加的情况下,应该注意氮磷钾的配合使用,氮肥较多,钾肥次之,磷肥最少。
大田的施肥:按照设计的水稻产量目标,计划好水稻所需要的氮、磷、钾数量,(老水田、冷白土田、冷浸田要加锌肥),做到重施底肥,早施追肥。底肥就是将所要用的氮肥数量的70%,加所有磷肥、钾肥、锌肥一次性施入稻田,早施追肥就是把30%的氮肥,在插秧后的4—6天和除草剂一起施入田中,有时候也可以留四分之一的氮肥在拔节孕穗期施用。稻谷散籽后,用0.1%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每亩100斤喷施,增加粒重。
十、玉米的需肥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