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地球概论重点知识
地球科学概论重点知识
地球科学概论重点知识(总1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绪论1、什么是地球科学答:系统研究地球物质的组成、运动、时空演化及其形成机制的自然学科。
它以整体地球作为研究对象,包括自地心至外层空间十分广阔的范围,是由固体地圈(包括岩石圈、地幔和地核)、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组成的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恒星的概念答:由炽热的气体组成的、能自身发光的球形或类似球形的天体。
构成恒星的气体主要是氢,其次是氦。
如太阳。
2、星云的概念答:由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组成的云雾状天体3、类地行星有答:水、金、地、火4、类木行星有答:木、土、天、海5、地球的形状为答:扁率很小的旋转椭球体。
6、地球的平均半径为答:6371km第二章行星地球简史1、宇宙起源的流行理论是什么,其理论依据有哪些答:大爆炸理论。
“红移现象”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2、类地行星的特点是什么答:距太阳近,体积小,质量小,密度大,自转慢,卫星少。
3、类木行星的特点是什么答:距太阳远,体积大,质量大,密度小,自转快,卫星多,多具星环。
4、下列哪个行星的表层物质为由氢、氦液体组成液态海。
(D)A、水星;B、金星;C、火星;D、木星;5、卫星的概念答:是绕行星运行而本身不发光的天体。
6、八大行星中卫星最多的是(A)A、土星;B、海王星;C、天王星;D、木星;7、小行星带位于那两大行星之间(B)A、地球和火星;B、火星和木星;C、木星和土星;D、土星和天王星;8、太阳系和地球起源占主导地位的学说是答:星云说。
9、地球的年龄为(B)A、100亿;B、46亿;C、38亿;D、25亿;10、地球上已知最老岩石的年龄约为41-42亿年。
11、冥古宙的时间为:,太古宙的时间为:;元古宙的时间为:;古生代的时间为:。
12、水体中开始有生命的活动的时间为:38亿年。
作业1:简述古生代从老到新有哪些纪,并写出各自的代号,同时论述这些纪中有哪些典型的生物特征或事件答:①从老到新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O),志留纪(S),泥盆纪(D),石炭纪(C)和二叠纪(P)。
地球概论复习资料60651
地球概论复习提纲地球概论复习提纲第一章地球和天球第一节地球和地理坐标概念:地轴:地球的自转轴叫地轴.地极:地轴通过地心,它同地面相交的两个断点,是地球的两极,分别叫北极和南极。
经线:一切通过地轴的平面同地面相割而成的圆,都是经圈,它们在南北两极相交,并被等分为两个半圆,这样的半圆叫经线。
纬线:一切垂直于地轴的平面同地面相割而成的圆,都是纬线.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那条经线,被公认为本初子午线,即0°经线.纬度(线面角):本地法线同赤道面的交角就是所在地的纬度。
一地的纬度,就是这个地点相对于赤道面的南北方向和角距离.经度(两面角):一个是本地子午线平面,另一个是本初子午线平面两个平面的夹角,即为本地经度。
理解:南北方向是有限方向;东西方向是无限方向。
理论上“亦东亦西”,实际上“非东非西”。
地球自转自西向东,北半球逆时针,南半球顺时针。
地理坐标系第二节天球和天球坐标概念:天穹:人们所能直接观测到的地平之上的半个球形的天空。
天球:天球就是一地心为球心,以任意远为半径的一个假象球体。
地平圈:地平圈是通过地心,且垂直于当地铅垂线的平面的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的天球大圆。
天赤道:天赤道是地球赤道平面的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的天球大圆.黄道:黄道是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的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的天球大圆。
白道:月球轨道在天球中的投影。
天顶、天底(Z、Z’):地平圈的两极是天顶和天底。
天南极、天北极(P、P'):天赤道的两极是天北极和天南极。
黄北极、黄南极(K、K,):黄道的两极是黄北极和黄南极。
子午圈:通过南点和北点的平经圈卯酉圈:通过东点和西点的平经圈天球大圆的两极:地平圈--天顶(Z)、天底(Z’)子午圈--东点、西点天赤道一一天北极(P)、天南极(P’)卯酉圈--南点、北点黄道一-黄北极(K)、黄南极(K,)六时圈-一上点(Q)、下点(Q')天球大圆的交点:子午圈和地平圈--南点、北点子午圈和天赤道--上点、下点子午圈和卯酉圈--天顶、天底子午圈和六时圈一一天北极、天南极天赤道和地平圈一一东点、西点天赤道和黄道一一春分、秋分第1页共6页地球概论复习提纲记忆:天球坐标对照表计算:北极高度二地理纬度二天顶赤纬恒星时二赤经+时角地平坐标:E、S、W、N四点高度均为0,方位分别为270°、0°、90°、180°。
《地球科学概论》各章重点掌握的内容
《地球科学概论》各章重点掌握的内容各章重点掌握的内容第一章地质学、地球科学的概念第二章1、大气圈的结构;2、地壳均衡的含义;3、地球内部圈层及特征;4、地震波不连续面;5、重力异常(布格校正)、地温梯度、磁场三要素第三章1、地壳表面的形态特征(大陆的地形特征、海底地形)2、克拉克值;3、三大类岩石及其特点第四章一、相对和绝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二、熟记地质年代表三、岩石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种类、含义和特征、标准化石的概念四、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的概念五、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形成的内在联系六、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的关系第五章1、构造运动的概论及类型2、岩层的接触关系及表示方法3、岩层的产状要素(含义及表示方法)4、褶皱概念、类型、褶皱要素、褶皱形成时间的确定5、断层的概念、类型、要素、识别标志、断层时间的确定第七章1、岩浆的类型(依据SiO2的相对含量)2、火山作用的类型和产物3、侵入体的概念和类型4、各类岩浆的侵入岩和喷出岩代表岩石第八章1、变质作用的因素;2、变质作用的方式;3、变质作用的类型第九章1、风化作用的概念及其常见类型;2、风化壳、古风化壳的概念、组成及其研究意义;3、岩石和矿物的抗风化能力第十章1、流水运动状态分类2、侵蚀基准面、向源侵蚀作用、河流的袭夺3、河流的侵蚀作用(下蚀作用、侧蚀作用)形成条件及结果4、三角洲在纵剖面上具有三层构造研究其对油气的意义5、河流地质作用与构造运动的关系(河流阶地)第十一章1、孔隙度、渗透率、透水层、含水层、隔水层、包气带、饱水带、自由水面、潜水、承压水等概念2、发育于地表和包气带中的岩溶地形类型 T3、溶洞沉积物主要类型4、古岩溶的研究意义第十二章1、冰川类型;2、冰蚀作用方式;3、冰蚀作用的产物T;4、冰碛物的特征第十三章1.风蚀作用;2.风的沉积作用第十四章1、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浪的要素2、海洋的环境分区3、滨海区沉积物的一般特点、滨海带进一步分区及划分依据(要求绘图说明)4、基岩海岸的海蚀地貌及特征5、海洋沉积物的来源6、潮坪沉积物特点第十五章1、湖泊、沼泽的概念及湖泊的成因分类2、潮湿气候区湖泊的机械沉积作用及干旱气候区湖泊的沉积作用特点3、沼泽的沉积作用及其产物第十六章1、负荷地质作用的概念及类型2、滑坡形成的要素及其发育过程3、泥石流的特征及泥石流的形成条件第十七章1大陆漂移的证据2板块边界的类型及全球岩石圈划分的六大板块3板块构造与地质作用。
地球概论课外知识点总结
地球概论课外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形成1. 太阳系的形成太阳系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约在46亿年前,太阳系的形成开始了。
最初,围绕太阳的恒星云逐渐聚集成了行星和其他太阳系天体。
而地球的形成也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2. 地球的形成地球的形成大约发生在46亿年前,最初的地球是炽热的岩浆球体,其表面熔岩汇聚形成了地球的地壳。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逐渐冷却,形成了现在我们所见的地球。
二、地球的结构地球可以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三个部分,它们各自拥有独特的特点和功能。
地心是地球的核心部分,由地核和地幔组成。
1. 地球的地核地核是地球的内部部分,它由铁和镍组成,温度非常高,能产生地磁场。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两部分,外核主要由液态铁和镍组成,内核则主要由固态铁和镍组成。
2. 地球的地幔地幔是地球的内部部分,它是介于地核和地壳之间的部分,由硅、镁、铁等元素构成。
地幔的温度非常高,能够导致地壳的运动和地球的地质活动。
3. 地球的地壳地壳是地球的最外部部分,它由岩石和土壤组成,是我们站立的土地。
地壳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两部分,大陆地壳地厚度较厚,由花岗岩和石英等组成,而海洋地壳地厚度较薄,由玄武岩和辉绿岩等组成。
三、地球的物质组成地球的物质组成非常复杂,主要由地壳、岩石、土壤、水和大气等组成。
1. 地壳地壳是地球的最外部部分,厚度约为35公里至70公里。
地壳主要由石英石和花岗岩组成,是我们居住的土地。
2. 岩石岩石是地球的主要构成部分,它主要由矿物质和玻璃部分组成。
岩石可以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
3. 土壤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膜,它由有机质、无机质、水和空气等组成。
土壤是我们植物生长的场所。
4. 水水是地球上极为重要的物质,地球表面约70%以上是水,它是维持生命和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5. 大气大气是地球的气体层,它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
大气对地球温度和气候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地球概论复习题(word文档良心出品)
一、名词解释1.恒星时:以春分点为参考点,由春分点的周日视运动所确立的时间,称为恒星时。
2.宇宙:有两方面的含义:哲学上的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是无限的宇宙。
时间上是无始无终的,空间上是无边无际的。
科学的宇宙是指总星系。
空间尺度100多亿光年,起源于150亿年前的大爆炸。
3.回归年:以春分点为参考点,太阳沿黄道连续二次经过春分点所需的时间为回归年。
4.太阳回归运动:是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内有规律的移动。
5.朔望月:即月相变化的周期,也就是从朔到望或从望到朔的时间叫朔望月。
6.天文单位: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常被用作太阳系范围内计量距离的单位7.经度:是一种两面角,是本地子午线平面和本初子午线平面的夹角。
纬度:是线面角,是本地法线和赤道平面的夹角。
8.历法:推算年月日的时间长度,协调它们的关系,制定一定的时间序列法则。
9.天球:天球就是以观测者为球心,以无限大为半径所描绘出的假想球面。
10.引潮力:又称“起潮力”,引起地球上潮汐现象的力。
来源于月球和太阳。
11.秒差距:即周年视差为1″的恒星的距离,用符号PC表示。
12.潮汐:午前和午后的一次海水上涨现象。
13.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对于地平的高度角。
14.太阳日:某地经线连续两次与日地中心连线相交的时间间隔。
24小时15.日食:地球上某些地区有时看到太阳表面全部或部分被遮掩的现象。
16月食:地球上看见满月出现部分或全部月面变暗的现象。
食限: 日月食的发生,要求日月相合(或相冲)于黄白交点或附近。
这个附近有一定的限度,它就是食限。
17食季:是有可能发生日月食的一段时间,它同食限相联系。
太阳经过食限的这段时间就被叫做食季。
一、主要概念1、宇宙:有两方面的含义:哲学上的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是无限的宇宙。
时间上是无始无终的,空间上是无边无际的。
科学的宇宙是指总星系。
空间尺度100多亿光年,起源于150亿年前的大爆炸。
2、经度:是一种两面角:一个是本地子午线平面,另一个是本初子午线平面。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要点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重点掌握:宇宙的物质性和层次结构,地球表面形态,地球的公转与自转一般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银河系和太阳系。
宇宙具有层次结构(天体系统)地球是现今已知唯一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第二章地球的外部圈层重点掌握:大气圈的结构与分层,大气运动的力,大气环流;水圈的组成,海水的运动,地面流水的分类,地下水的分类,湖泊与沼泽的异同,水圈的循环;生物圈的组成,分类,生态平衡。
一般了解:大气的组成,大气的热状况,层流和紊流,地下水存在的形式,大陆冰川与山岳冰川的特点,大气水,生物的起源与演化。
第三章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地壳的物质组成重点掌握: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内部圈层的划分,各圈层的主要物理状态,地壳的类型,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异同,矿物的概念,矿物的晶体结构,矿物的形态;岩石的成因分类,三大岩石的主要特点。
一般了解:地幔,地壳的物质组成,元素在地球和地壳中的分布,克拉克值,地壳的重力均衡和重力异常。
第四章地质年代与地质作用重点掌握:地质年代的概念,岩层与地层的异同,相对地质年代与绝对地质年代,底层层序率,化石层序率,地质年代表,地质年代单位和地层单位。
地质作用的概念,地质营力的概念,地质作用的类型。
一般了解:同位素年龄测定方法,地质年代的年龄值,个地质年代的生物特征,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
第五章风化作用与剥蚀作用重点掌握:风化作用的概念及类型,风化作用的产物,风化壳的概念;剥蚀作用的概念,剥蚀作用与风化作用的联系与区别,河流的下蚀作用与测蚀作用,地下水的潜蚀作用,岩溶作用,发生的条件和岩溶地形,冰川刨蚀作用的特点,风蚀地形,基岩海岸的改造过程和海蚀地形。
一般了解: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层流,紊流的特点,片流和洪流的侵蚀作用,影响地面流水侵蚀作用的因素,影响风蚀作用的因素,化学海蚀作用和生物海蚀作用,湖泊的剥蚀作用。
第七章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重点掌握:岩浆和岩浆作用的概念,岩浆的Sio2的分类,喷出作用的概念,火山喷发类型和火山地形;侵入作用的概念,侵入岩的产状分类。
地球概论复习要点
地球概论复习要点一、地球的结构和物理性质1、大地水准面:是设想一个与静止的平均海平面重合并延伸到大陆内部的包围整个地球的封闭的重力位水准面。
2、任何天体要成为球形必须具备:(1)要有巨大的质量,能形成强大的自引力;(2)天体的自引力大于固体分子的内聚力;(3)有一个运动的过程,形成球体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过程。
3、大地水准面对研究地球形状的意义:(1)大地水准面是地球表面形状一种很好的近似;(2)大地水准面远比自然表面光滑、单纯,易于考查:(3)大地水准面是大地测量基准之一,是地面高程的起算面。
4、正球体是地球形状的一级近似;旋转椭球体是地球形状的二级近似;三轴椭球是地球形状的三级近似;平均地球椭球是地球形状的四级近似;5、参考椭球:地球椭球经过定位以后,这个地球椭球称为参考椭球。
(参考椭球就是固定在特定位置上的地球椭球,其表面作为测量计算的辅助工具)6、平均地球椭球:如果总地球椭球的质量旋转角速度和重力位等于地球的总质量,旋转角速度和重力位,则总地球椭球就称为“平均地球椭球体”7、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莫霍面—地幔(固体)—古登堡界面—外核(液体)—利曼界面—内核(固体)。
8、大陆轮廓特征:①各大陆形状多是北部较宽,南部狭窄,状如倒三角形;②较大的岛屿群大多位于大陆东岸;③大陆东岸不仅岛屿多,且有系列岛弧分布;④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十分相似,一个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是另一个大陆的凹进部分;⑤大陆的东西边缘多有隆起的高山,中部有低陷的平原;全球七分水,三分陆,陆地分布北多南少。
9、大洋的海底地形特征:①大洋边缘,有一个海陆之间的过度地带—大陆架。
大陆架的深度和坡度都很小,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坡度在0.2%上下,宽度为10千米到1000千米不等。
②在大陆架向深海的一方,有一个深度不很大而坡度特大的地带—大陆坡,是陆块与洋底的真正界限。
③大陆架与大陆坡之外是海盆,深度很大而坡度很小,是大洋的主体部分。
地球概论复习资料
地球概论第一章地理坐标与天球坐标 经线和纬线一切垂直于地轴的平面同地面相割而成的圆,都是纬线其中垂直于地轴,且通过地心的平面同地面相割而成的圆,叫赤道 一切通过地轴的平面同地面相割而成的圆,都是经圈经圈在南北两极相交,并被等分为两个半圆,这样的半圆叫经线,经线也叫子午线 其中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那条经线,叫本初子午线,即0度经线经度和纬度本地法线同赤道面的交角,就是所在地的纬度。
赤道以北叫北纬(N ),赤道以南叫南纬(S ),南北纬各从0度到90度经度是一种两面角,本地子午线平面和本初子午线平面的夹角即为本地经度。
本初子午线以东叫东经(E ),以西叫西经(W ),东西经各从0度到180度 纬度的间隔大体相同,每1度约为111km ;经度的间隔随纬度的增大而减小地理坐标一地的纬度,表示该地相对于赤道的南北位置;一地的经度,表示该地的子午面相对于本初子午面的东西位置,二 者相结合,标志一个地点在地面上的特定位置,被叫做这个地点的地理坐标 地理坐标系第二节天球坐标天球:天球就是以地心为球心,以任意远为半径的一个假想的球体天文学用作表示天体视运动的辅助工具 天球周日运动:整个天球围绕我们旋转,这种视运动是地球自转的反映周日圈:天体周日运动行经的路线。
天体愈近天极,其周日圈愈小,离极愈远周日圈愈大太阳周年运动地平圈:通过地心,且垂直于当地铅垂线的平面的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的天球大圆。
把天球分为可见和不可见两部分。
地平圈的两极是天顶位)和天底(2,) 天赤道:地球赤道平面的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的天球大圆。
天赤道分天球为南北两半球,两极叫天北极(P )和天南极(P’ )黄道: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的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的天球大圆.就是太阳周年运动的视行路线 黄道的两极是黄北极(山和黄南极(K')天赤道与地平圈的两个交点是东点(E )和西点(W )。
地平圈对于天赤道的两个远距点是南点(S )和北点(N ) 天赤道对于地平圈的两个远距点,一个在地平之上,称为上点(Q ),一个在地平之下,称为下点(Q’ )黄道与天赤道成23度26分的交角(黄赤交角),它们的两个交点称为二分点,对北半球来说,按太阳周年运动方向, 黄道对于天赤道的升交点为春分点(),降交点为秋分点();黄道上的两个远距点称为二至点,北至点为夏至点一切与地平圈平行的圆,是地平纬圈(),南至点为冬至点()天赤道对于黄道两个远距点,地平坐标系通过天顶、天底且垂直于地平圈的一切大圆,是地平经称为无名点大北场 松 元啊破海或平经圈通过南点和北点的平经圈,叫做子午圈,以天顶、天底为界分为子圈(北半圈)和午圈(南半圈)通过东点和西点的平经圈,叫做卯酉圈,以天顶、天底为界,分为卯圈(东半圈)和酉圈(西半圈) 基圈是地平圈,原点是南点,始圈是午圈地平纬度称高度,是天体相对于地平圈的方向和角距离,高度的余角为天顶距 基圈是天赤道,原点是上点,始圈是午圈 纬度称赤纬,经度称时角第二赤道坐标系基圈是天赤道,原点是春分点,始圈是春分圈纬度是赤纬,经度称赤经.天体的中天时刻,要按其赤经的次序而定,且中天恒星的赤经,即为当时的恒星时基圈是黄道,原点是春分点,始圈是无名圈(通过二分点的黄经圈)第一赤道坐标系地平经度称方位,是天体所在的地平经圈相对于午圈的方向和角距r$1-1-天体的地平坐标:高度印方他国1一18第一示遍也杯囊的可圈系却t - 19大达的第一立史冬家:赤西刊部曲黄道坐标系H 1-21天体的第一亦遗生保善莫和赤控纬度称黄纬,经度称黄经1-22黄道理桁系的原属亲鸵地平坐标系与第一赤道坐标系图I-久地¥坐际捉胃室•赤整坐振第_着都胃右一选地标系,u府相同的始in「但由于基m犷问.人奉的商史不洞于赤牌।方比不归「可:用.二者之叵削1-25伽椽高度前天:血赤烤।榔等于目地结鸵.,它淖现了地平坐标聚阡第一赤道坐林皋狗关系第二赤道坐标系与黄道坐标系国I-加第二小退坐岳东与黄道里你京―哥都抬必转坐睡买豆仃帽⑶的面埠-包信于让结的不㈣.天仲的赤■拜右国「鼓探,大词的承能不同于曲蛤.第一赤道坐标系与第二赤道坐标系如I-21弟一旅遒坐林系号第二赤道碓标不二省新;汉A市首为基■,因何工忱有柘何的赤培,吧都早为南艇至死焉〔时用n [点问既度•),后者为左旋坐才第.1赤虻亡也分.如间太度贵).因而天体的时雨不同亍除轻工忏何时爆,天浑我时博,:,:;呵比弗之去,总第二章地球的宇宙环境恒星的空间速度,分成两个分量,视向速度和切向速度前者沿观测者视线的分量,后者是同视向速度相垂直的分量,表现为恒星在天球上的位移,叫做自行亮度:恒星的亮度指地球上的受光强度,即恒星的明暗程度光度:表示恒星本身的发光程度表示天体亮度等级的叫视星等,记作m ;表示天体光度等级的叫绝对星等,记作M。
地球概论复习重点
第六章地球结构和物理性质
地理纬度与地心纬度 地球内部结构 各圈层界面 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及大陆轮廓特征
观测实验
四季星空主要亮星及星座的辨认 春季:大熊座、狮子座、牧夫座、室女座等,大角、轩辕 十四、角宿一 夏季:天鹅座、天鹰座、天琴座、天蝎座、天称座、武仙 座、蛇夫座等,天津四、织女一、河鼓二、心宿二 秋季:飞马座、宝瓶座、双鱼座、仙女座、仙后座、英仙 座、南鱼座等,北落师门、仙女大星系M31、大陵五 冬季:猎户座、大犬座、小犬座、双子座、御夫座、金牛 座等,参宿七星、猎户大星云M42、天狼星、南河三、北 河三、五车二、毕宿五、昴星团、老人星
在30°N的地方,测得正午太阳高度为 36°34′,问:这次观测是在何日进行的?
H=90°-φ+δ 36°34′=90°-30°+δ δ=-23°26′ 故这次观测是在冬至日进行的。
根据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把各月1日 按北京的昼长排列次序(从长到短):1/1, 1/2,…,1/12。 答案:
地球概论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 引潮力 历法 食限 磁偏角 恒星的自行 地轴进动 黄道 潮汐现象 地理纬度 朔望月 太阳常数 太阳日 太阳系
第一章坐标
各种天球坐标系比较,每坐标的各重要的 点、线、面。
第二章地球的宇宙环境
视星等与绝对星等的换算 开普勒三大定律:轨道定律、面积定律、 周期定律 用开普勒第三定律计算
据史书记载,公元1054年天空出现一颗新星,其 亮度为-6等,距离为2000秒差距,求: ⑴其绝对星等是多少? ⑵其实际爆炸时间距今多少年? 解:⑴M = m+5-5lgd M = -6+5-5lg2000 = -17.5 (2)由于1秒差距=3.26光年; 因 此该天体的距离为2000×3.26 = 6520光 年; 故其实际爆炸时间距今(2011-1054)+ 6520 = 7477年
地球概论-复习提纲(整理.未完待续)
《地球概论》复习提纲基本概念1.原点,极点,介点;基圈,始圈,终圈(辅圈)原点:极点:介点:基圈:始圈:终圈:2.地平圈,天赤道,黄道;上中天和下中天地平圈:垂直于当地铅垂线的平面与天球的交线天赤道:地球赤道无限延伸与天球的交线黄道:是地球上看太阳的投影在天球上运动的轨迹;上中天&下中天:天体过天子午圈叫"中天",天体周日视运动中,每天两次过中天:位置最高(地平高度)叫上中天,位置最低叫下中天。
3.天体周日视运动,天体周年视运动;天体的周日运动:地球自转导致的天球整体相对地球的运动天体的周年运动:天体公转导致的天体在天球上的相对运动,与地球自转无关4.左旋坐标系,右旋坐标系左旋:赤道与黄道坐标系右旋:地平与时角坐标系5.世界时、历书时、原子时和协调世界时;世界时(UT):即格林尼治时间,格林尼治所在地的标准时间。
历书时(ET):描述天体运动的方程式中采用的时间﹐或天体历表中应用的时间。
原子时(ATI):以物质的原子内部发射的电磁振荡频率为基准的时间计量系统。
协调世界时(UTC):以原子秒为秒长,在时刻上与世界时相差不过±0.9s的世界时称为协调世界时。
6.恒星时,视太阳时和平太阳时;恒星时:以春分点为参考点,由春分点的周日视运动所确定的时间,称为恒星时。
视太阳时:以真太阳时角推算的时刻平太阳时:以平太阳时角推算的时刻7.视太阳,平太阳视太阳:真实存在的太阳,沿黄道运行,其速度是非均匀的。
平太阳:假想的太阳,沿天赤道运行,速度均匀8.自然日界线和人为日界线自然日界线:基于地方时的日期转换界。
(经度不定,地方时固定(0:00),东大西小)国际日界线:人为规定的日期转换界限(经度固定(180),地方时不定,西大东小)9.阴历、阳历、阴阳历;阴历:侧重协调朔望月和历月关系的历法,叫太阴历,简称阴历。
(在天文学中主要指按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
)阳历:侧重协调回归年和历年关系的历法,叫太阳历,简称阳历。
地球概论知识点总结
地球概论知识点总结高美枝一、填空1.天体就是宇宙中各种星体与星际物质的总称,其中恒星与星云拥有极其巨大的质量,它们的集合体构成了星团与星系。
2.太阳大气按其物理性质的差异,从内到外依次可分为光球、色球与日冕。
3.0°经线与 180°经线就是东经与西经的分界线;而20°W 经线与160°E 经线则就是东西两半球的分界线。
4.在中纬度地区,天体的周日圈与地平圈斜交 ,所以人们所瞧到的天体都就是从偏东方升起,然后在偏西方落下。
5.昼夜长短与太阳高度决定了地球表面得到的太阳热量,它们就是地球上的四季与五带形成的主要因素。
6.地球上极昼极夜现象出现在±66°34′――±90°的范围内。
7.历法就是协调回归年、朔望月、太阳日这三种天文自然周期的方法,即科学地、人为地安排年、月、日的法则。
8.二十四节气实质就是反映了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行周期,其长度等于回归年 ,因而就是地道的阳历。
9.恒星时就是用春分点的时角来表示的,主要用于天文学方面,它与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时间没有直接的关系。
10.区时就就是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平太阳时,就是该时区内使用的统一时间。
11太阳的能量就是由太阳内部发生由氢变氦的核聚变反应而产生。
12.月球的同步自转指月球自转的方向与周期与它绕日公转的方向与周期相同。
13、在极地,所有天体的周日圈都与地平圈平行 ,地平圈以上的恒星总就是位于地平线上称为恒显星;地平圈以下的恒星总就是位于地平线下称为恒隐星。
14. 不同天体的周日运动、不同纬度的周日运动与水平运动的左右偏转等现象就是地球自转运动强有力的证据。
15、我国农历属于阴阳历,其历月制度体现阴历成分,历制度则体现阳历成分;平均历月长度接近于朔望月,平均历年长度接近于回归年。
16、地球上昼夜长短的变化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大。
地球上极昼极夜现象出现在北极圈以北与南极圈以南范围内。
地球概论知识点总结
地球概论知识点总结高美枝一、填空1.天体是宇宙中各种星体和星际物质的总称,其中恒星和星云拥有极其巨大的质量,它们的集合体构成了星团和星系。
2.太阳大气按其物理性质的差异,从内到外依次可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
3.0°经线和180°经线是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而20°W 经线和160°E经线则是东西两半球的分界线。
4.在中纬度地区,天体的周日圈与地平圈斜交,所以人们所看到的天体都是从偏东方升起,然后在偏西方落下。
5.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决定了地球表面得到的太阳热量,它们是地球上的四季和五带形成的主要因素。
6.地球上极昼极夜现象出现在±66°34′――±90°的范围内。
7.历法是协调回归年、朔望月、太阳日这三种天文自然周期的方法,即科学地、人为地安排年、月、日的法则。
8.二十四节气实质是反映了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行周期,其长度等于回归年,因而是地道的阳历。
9.恒星时是用春分点的时角来表示的,主要用于天文学方面,它与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时间没有直接的关系。
10.区时就是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平太阳时,是该时区内使用的统一时间。
11太阳的能量是由太阳内部发生由氢变氦的核聚变反应而产生。
12.月球的同步自转指月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与它绕日公转的方向和周期相同。
13.在极地,所有天体的周日圈都与地平圈平行,地平圈以上的恒星总是位于地平线上称为恒显星;地平圈以下的恒星总是位于地平线下称为恒隐星。
14.不同天体的周日运动、不同纬度的周日运动和水平运动的左右偏转等现象是地球自转运动强有力的证据。
15.我国农历属于阴阳历,其历月制度体现阴历成分,历制度则体现阳历成分;平均历月长度接近于朔望月,平均历年长度接近于回归年。
16.地球上昼夜长短的变化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大。
地球上极昼极夜现象出现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范围内。
17.恒星之间的距离通常用光年和秒差距表示,而天文单位主要用于说明太阳和行星之间的距离。
地球科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地球科学概论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起源和历史1.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2.地球的形成和演化3.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成分4.地球的起源与演化的证据二、地球的形状和测量1.地球的形状及其测量方法2.地球的众多坐标系3.地球的自转和引力场三、地球的大气系统1.大气的组成、结构和性质2.大气的气象要素和气象学定律3.大气的循环和气候形成4.大气污染和保护四、地球的水环境1.地球上的水资源和水循环2.地表水的形成与分布3.地下水的形成与分布4.水污染和治理五、地球的岩石圈和内部构造1.地球岩石圈的划分和特征2.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组成和性质3.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理论4.地震和地壳的变形六、地球的表层地质过程1.岩石的形成与变质2.地球表层的物质循环与地质循环3.构造地质和地貌地质4.地壳的破坏与地表地貌的变化七、地球的生物圈1.生物的起源和演化2.生物圈的结构和生物多样性3.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4.生物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和生态平衡的维持八、地球系统科学1.地球系统及其相互作用2.全球气候变化与地球系统3.地球系统模型和模拟4.可持续发展与地球系统管理九、地球科学的方法和应用1.地球科学的观测和实验方法2.地球科学的建模和计算方法3.地球科学在资源勘查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4.地球科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地球科学概论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了地球的多个系统和领域,对于人类认识和研究地球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地球科学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构造和变化,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探索地球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地球概论重点知识
地球概论重要名词解释太阳常数——到达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
大地水准面——全球静止海面与将其延伸到陆地地下所形成的全球性封闭曲面,它是一个重力作用的等位面,是地面上海拔高度的起算面。
晨昏蒙影——在日出之前和日落之后的一段时间,天空依然明亮,处于半光明状态。
极移——南北两级在地面上的移动赫罗图——是恒星的光谱型和光度的坐标关系图,它以恒星的光谱型为横坐标,以光度为纵坐标,每颗恒星按照自己的光谱型和光度在图上占有一定位置,称赫罗图。
黄赤交角——黄道与天赤道成23度26分的夹角进动——转动物体的转动轴绕另一根轴的圆锥形运动潮汐——海水在一天内有两次涨落,发生在午前的一次海水上涨称为潮,午后的一次叫汐,合称潮汐。
岁差——由于地轴进动,春分点沿黄道西移,回归年稍短于恒星年,春分点每年西移50秒,回归年就比恒星年短日,这一差值称岁差回归年——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相对于天赤道做往返运动,半年在天赤道以北,半年在天赤道以南,这一运动称回归运动,它的周期称回归年真太阳日——因季节而变化的太阳日称真太阳日,真太阳日的全年平均值为平太阳日自行——恒星的空间速度可以分为两个分量,即视向速度和切向速度,切向速度表现为恒星在天球上的位移,称为自行。
交点退行——赤道面永远垂直于地轴,当然要随着地轴的进动而进动,从而使二分点以同样的速度和方向在黄道上移动,约71年又7个月移动1度。
恒星年——地球连续两次通过太阳同黄道面上一个恒星连线之间的时段,太阳公转的真正周期恒星周年视差——当日地连线和星地连线相垂直时,同一恒星的视差位移达到了极大值,称为该恒星的周年视差。
全日潮——在纬度大于或等于余纬范围内,纬线全线位于对潮或顺潮半球内,以致那里每太阴日只有一次涨潮和落潮,这样的潮汐称全日潮晨昏圈——地球上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沙罗周期——朔望月,交点月,近点月,食年四种周期合成一种共同周期,即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叫沙罗周期半昼弧长度——日没时的太阳时角混合潮——在其它纬度,虽然每太阴日有两次涨潮和落潮,但涨落高度有所不同,涨落潮历时也有差异,这样的潮汐称混合潮。
地球概论知识点总结归纳
地球概论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地球的基本概述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是我们所生活的家园。
它是一个直径约12756公里的球体,其表面约占地球直径的1/3,而大气层则延伸到地球周围80公里高的范围内。
地球的地理坐标包括纬度和经度,这些坐标帮助人们定位地球上的特定位置。
纬度指的是地球表面上某点与赤道之间的角度,从0°到90°N或S。
经度则是指地球表面上某点与一个参考点之间的角度,从0°到180°E或W。
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核、地幔和地壳。
地核是地球的最内部部分,主要由铁和镍构成。
地幔是地核外部的一种浆状物质,主要由硅、铁、镁和氧构成,它占地球半径的85%。
地壳则是最外层的薄壳,包括陆壳和海壳,蕴含了我们所生存的环境。
二、地球的形成地球约形成于46亿年前,大约与太阳系形成的时间相近。
地球是由一团巨大的星云凝聚而成的,这个过程需要数百万年的时间。
最初,地球是一颗炽热的球体,表面布满了火山和岩浆。
地球的大气层是逐渐形成的,大气中包含了氮气、氧气和一些稀有气体。
在地球形成初期,大气中还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这些气体和水蒸气经过时间的沉淀,形成了地球表面上的水和陆地。
三、地球的气候地球的气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太阳的热量、地球自转、地球公转、大气层和海洋等。
气候的形成有很多影响因素,包括地形、陆地分布、地球自转、每年的季节和气候等。
地球的气候非常复杂,有着多种类型。
根据不同的纬度和地形,气候分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等。
在不同季节和地区,气候条件也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和繁衍。
四、地球的生物地球上的生物种类非常丰富,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和海洋生物。
这些生物分布在不同的环境中,包括陆地、海洋、淡水和空气中。
它们与地球的大气、水域和陆地共同构成了地球生态系统。
地球上的生物与环境存在着多种复杂的相互作用,它们需要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
地球概论知识点总结
地球概论知识点总结地球概论是地理学的基础课程,它涵盖了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地球的结构和组成、地球的大气系统、地球的水系、地球的岩石圈、地球的生物圈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地球概论的主要知识点总结:1.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地球是由宇宙大爆炸后形成的,经历了约46亿年的演化过程。
地球的形成包括原始云气球、原始汇聚球、原子协同团和地壳演变等阶段。
2.地球的结构和组成: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分为洋壳和大陆壳,洋壳主要由较浅的玄武岩构成,而大陆壳主要由厚度较大的花岗岩构成。
地幔主要由橄榄石和辉石等矿物组成,地核则主要由铁和镍构成。
3.地球的大气系统:地球的大气是围绕地球表面的气体层,由气体和颗粒组成。
大气主要分为对流层、平流层、跳跃层和范畴层四个层次。
大气的组成包括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和氩等气体,它们对地球的气候和天气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4.地球的水系:地球的水分布很广泛,主要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冰雪和地下水等。
海洋是地球最大的水体,占据了地球表面的约70%。
地球上的水循环是通过蒸发、凝结和降水等过程实现的。
5.地球的岩石圈:地球上的岩石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种类型。
火成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沉积岩是由已经形成的岩石在地表上风化、侵蚀和沉积形成的,变质岩则是由已经存在的岩石在高温和高压下发生变化形成的。
6.地球的生物圈:地球上存在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
生物圈由生物群落和生物界组成,它们与地球其他层面相互作用并相互依存。
生物圈的特征包括物种丰富度、生物量、生物地理分布和物种相互作用等。
7.地球的地理环境:地球的地理环境涵盖了地形地貌、地理位置、气候和土壤等因素。
地形地貌包括山脉、平原、高原和盆地等地理特征,地理位置则是指一个地方相对于其他地方的位置。
气候是地球不同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而土壤则是地球表面的肥力层,对植物和生物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
地球概论的知识点总结如上所述,通过对地球形成和演化、地球结构和组成、地球大气系统、地球水系、地球岩石圈和地球生物圈等方面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奥秘和生命的起源,对地球的环境和生态系统有更深入的认识。
《地球科学概论》考试知识点重点.doc
地球空间1,地球空间:靠近行星地球的、受太阳辐射变化直接影响的空间区域。
内边界大约距离地球表面60公里,外边界是太阳风与地磁场相互作用形成的。
2,地球空间构成:中高层大气、电离层、等离子体层、磁层3,研究临近空间(20~100公里)的大气的重要性:亚轨道飞行器的飞行范围(仍受到地球引力牵引,但在一定时间能体验到失重)载人航天器气动加热严重的区域中程导弹飞行空间亚轨道旅游对地观测军事侦察4,臭氧层: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相对较高的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吸收短波紫外线。
距地面15~50千米高度的大气平流层,集中了地球上约90%的臭氧,这一区域被成为臭氧层。
臭氧层分布在离地20~50千米的高空,臭氧主要是紫外线产生的。
5,联合国相关组织,1985年法曼南极臭氧,1995年罗兰-莫里那理论,1995年诺化奖6,热层的加热源:吸收太阳紫外辐射和X射线(最重要)带电粒子加热(高纬地区)电离层电流加热(高纬地区)7,大气密度日变率:40公里以下:(6%50-100 公里:10-25%100公里以上:随太阳活动和地磁活动而变化;在磁暴发生几小时后,密度可增加几倍甚至达10倍。
8,高层大气密度随太阳活动变化:原因:太阳紫外辐射增强,目.被高层大气吸收;变化幅度:340km: 10倍500km: 50 倍电离层:1,什么是电离层:2,电离层结构3,电离层扰动4,电磁波在电离层中的传播5,当前电离层研究重点1,电离层:地球高层大气的一部分,因受太阳的紫外线、X射线和带电粒子辐射而电离。
是地球大气中自山电子密度足以对无线电波传播产生显著影响的区域。
高度范围:60-1000 km2,电离层的基本特性:具有足够数量的自由电子和离子,显著地影响电磁波传播。
电离度底(~1%),相当多的大气分子和原子未被电离电子和离子的运动还部分地受中性风的影响3,影响电离层状态的主要因素电离过程:增大电荷密度;主要电离源是来自太阳的短波辐射与粒了辐射复合过程:减少电荷密度;与大气密度、风等因素有关4,电离层分层结构D 层:(60~90km)主要电离源:太阳的拉曼a辐射和软X射线辐射夜间D层基木消失无线电波在这一层中的衰减严重(原因:大气较稠密,电子与中性粒子和离子的碰撞频繁)E 层:(90~ 160km)电子密度峰值出现在105-110km之间。
地球科学概论重点知识
地球科学概论重点知识1.地球的结构与成分:-地球分为核、地幔和地壳三个主要层次。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为流动的铁合金,内核为固态铁合金。
-地幔主要由镁铁硅氧化合物组成。
-地壳由岩石、矿物和土壤等组成。
2.地球的历史与演化:-地球的形成可追溯到约46亿年前的太阳系形成时期。
-地球的演化包括了大气、水和生命的形成等过程。
-地球的演化通过地质纪年来进行划分,包括了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等时期。
3.地球的动力学过程:-地球表面的板块运动是地球动力学的重要表现形式。
-板块运动引发了地震、火山喷发和地震等地质灾害。
-环太平洋地区是板块运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4.地球的气候系统:-地球的气候系统由大气、水文、生物和地表等多个要素组成。
-气候变化受到太阳辐射、海气相互作用、温室效应和自然波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全球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和海平面上升是当前气候变化的重要问题。
5.地球的水文循环:-水文循环包括了水的蒸发、降水、径流和蓄水等过程。
-河流、湖泊和冰川等是地球上重要的水体。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生态系统维持的重要基础。
6.地球的海洋科学:-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约71%。
-海洋中包含了丰富的生物资源和能源资源。
-岛屿、海岸线和海洋环境的保护与管理是海洋科学的重要内容。
7.地球的天文学:-天文学研究地球以外的宇宙现象,包括星星、行星和宇宙射线等。
-天文学的发展对地球科学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如地球的形成和演化。
以上是地球科学概论的重点知识,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内容,可对地球科学有一个系统性的认识。
地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对于了解地球的起源、演化和自然现象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地球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概论重要名词解释
太阳常数——到达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
大地水准面——全球静止海面与将其延伸到陆地地下所形成的全球性封闭曲面,它是一个重力作用的等位面,是地面上海拔高度的起算面。
晨昏蒙影——在日出之前和日落之后的一段时间,天空依然明亮,处于半光明状态。
极移——南北两级在地面上的移动
赫罗图——是恒星的光谱型和光度的坐标关系图,它以恒星的光谱型为横坐标,以光度为纵坐标,每颗恒星按照自己的光谱型和光度在图上占有一定位置,称赫罗图。
黄赤交角——黄道与天赤道成23度26分的夹角
进动——转动物体的转动轴绕另一根轴的圆锥形运动
潮汐——海水在一天内有两次涨落,发生在午前的一次海水上涨称为潮,午后的一次叫汐,合称潮汐。
岁差——由于地轴进动,春分点沿黄道西移,回归年稍短于恒星年,春分点每年西移50秒,回归年就比恒星年短0.0142日,这一差值称岁差
回归年——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相对于天赤道做往返运动,半年在天赤道以北,半年在天赤道以南,这一运动称回归运动,它的周期称回归年
真太阳日——因季节而变化的太阳日称真太阳日,真太阳日的全年平均值为平太阳日
自行——恒星的空间速度可以分为两个分量,即视向速度和切向速度,切向速度表现为恒星在天球上的位移,称为自行。
交点退行——赤道面永远垂直于地轴,当然要随着地轴的进动而进动,从而使二分点以同样的速度和方向在黄道上移动,约71年又7个月移动1度。
恒星年——地球连续两次通过太阳同黄道面上一个恒星连线之间的时段,太阳公转的真正周期
恒星周年视差——当日地连线和星地连线相垂直时,同一恒星的视差位移达到了极大值,称为该恒星的周年视差。
全日潮——在纬度大于或等于余纬范围内,纬线全线位于对潮或顺潮半球内,以致那里每太阴日只有一次涨潮和落潮,这样的潮汐称全日潮
晨昏圈——地球上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沙罗周期——朔望月,交点月,近点月,食年四种周期合成一种共同周期,即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叫沙罗周期
半昼弧长度——日没时的太阳时角
混合潮——在其它纬度,虽然每太阴日有两次涨潮和落潮,但涨落高度有所不同,涨落潮历时也有差异,这样的潮汐称混合潮。
天文单位——日地平均距离,约1.496亿千米
重要简答题
地球的运动在天球上,表现为太阳在黄道上的周年视运动。
所以,在黄道上看太阳的周年运动永远向前,即只有太阳黄经的改变。
但是,在天赤道上看,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的周年视运动则表现为太阳对天赤道的往返运动。
即天球上太阳半年在天赤道以北,半年在天赤道以南。
太阳的这种运动称回归运动。
地理意义:造成地球上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五带的划分
月亮的圆缺变化称月相
1、当月球与太阳处于地球的同一侧,即日月合朔时,太阳照射月球的方向,同地球上观测月球的方向相反,面对地球的是月球的黑暗半球,叫新月
2、当月球和太阳分处地球两侧,即日月相望时太阳照射月球的方向与地球上观测月球方向相同,人们看到的是一轮银盘似的满月。
3、由新月变成满月过程中,当月球绕行其轨道的四分之一行程时叫上弦,这时太阳照射月球的方向与地球上观测月球的方向垂直,人们见到的月亮明暗各半,叫上弦月。
4、同样,满月变为新月过程形成下弦月。
5、上弦月位于太阳之东,明亮的凸面向西,下弦月位于太阳之西,凸面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