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课件必修一第5课
合集下载
语文高中人教版必修一《记念刘和珍君》课件

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 何况是徒手。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徒手请愿 者虽也流了大量的血, 但却只换了个“街市仍 旧太平”,而于历史的 进步毫无补益。它虽然 是革命斗争,但不是有 意义的斗争。
思考
鲁迅先生对请愿的态 度:不赞成徒手请愿,不 赞成用青年的生命,去换 取寥寥的意义。那么鲁迅 先生赞成什么呢?
政府是凶手,反动文人是帮凶,这是造成社会黑 暗的根本原因。那么庸人呢?
社会中那些无恶意的闲人,他们的良知并未消灭, 惨案也曾使他们感到悲伤,但他们善于遗忘,善于麻 痹自己的精神,偷生在这黑暗的世界;对于他们,革 命者的牺牲的惨痛最后只会成为饭后的谈资。非人间 依然能维持,在于庸人太多。
挽救中国第一要改变庸人大众的麻痹的灵魂,
“改革自然常不免于流 血,但流血非即等于改革。 血的应用,正如金钱一般, 吝啬固然是不行的,浪费 也大大的失算”。
“但愿这样的请愿, 从此停止就好”。
鲁迅的看法:
•应积聚革命的力量, 以有限的代价去换 取更大的胜利。
问题:文中引用陶渊明的诗有什么用意?
烈士的死能够得到“亲族、师友、爱 人”的悲悼“这也就够了”,因徒手请愿 而流血是不值得的,但既然流了血,就一 定会产生影响,尽管影响不大,烈士的鲜 血不会白流,死者与青山同在万古常青, 人们会永远纪念死者,记住惨案的教训, 从而下定决心投入战斗。
吊
唁
愤
唤醒民众,激励革命者
与
愤
悲愤至极
慨
不说
的
激励
言不尽意
批 评
相
悲愤的感情贯穿全文
结
合
鲁迅认定自己的使命就是挽救愚弱的国民的灵魂, 唤起民众。
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 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 者?”为什么说是“哀痛者”又是“幸福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登泰山记》PPT精品课件

日出时
“正赤如丹”
日出前
“白若摴蒱”
比喻、拟人手法
日出后
“绛皓驳色” “而皆若偻”
日出的景象瞬时变幻,难以描摹。但姚鼐把日出的场面描写得十分 壮观,达到了应有的艺术高度。
展、评
第四段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 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 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 皆不及往。
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
京师
乘、历、穿、越
中岭(天门)
越
复循
泰安
由
循 中谷
南麓
西谷
遂至
山巅
展、评 4、找出第2段作者的登山线路以及文章的写景特点。
登山路线: 由南麓—入中谷—道少半—越中岭—循西谷—至山巅
写景特点:先写由京师到泰安,
;
再写由山麓到山顶,
路程的远近、山路的石级、经由
的路线、古人登山的情况以及相关的地理知识;最后写到达山
检
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 1、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翻译: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地方。 句式:判断句(...者,...也)
姚 鼐
导
回顾旧知
思、议
1、翻译3--6段:写出括号前重点字词的意思,并指出画线句子的句式特点。 2、第3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描写泰山顶上的日出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景物 变化的?描写了怎样的胜景?运用了哪些手法? 3、第4段写了哪些人文景观?有什么作用? 4、从第5段中找出泰山“三多三少三无”的自然景观。
评
文化常识: 1、关于“阴”和“阳”口诀: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2、古代纪年月日法 ①年号纪年法:由汉武帝开始有年号。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称元年,依次为二年、 三年等。例如,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明太祖朱元璋开始一个皇帝只用一个年号。 ②干支纪年法: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干支两字相配,六十年周而复始,俗称六十甲子,用以纪年,也可以用来纪日。 ③年号干支纪年法:例如:元丰七年六月丁丑。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第5课《华罗庚》优质课件 (共36张PPT)

2、释词义:
• • • • •
扉页:书刊封面之内印着书名、作者等项的一页。 勤能补拙:勤奋能够弥补笨拙的不足。 怠慢:冷淡。 蜚声:扬名。 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比喻外地再好,也不是 适宜长期居住的地方。 • 备至:完全,到了极点。 • 古稀之年:指人七十岁。源于杜甫诗:“人生七十 古来稀。”
商榷:商讨。
时间 1910年11月 1930年 1932年秋 1937年夏天 1941年 1950年2月 1957年 1958年以后
主要事件 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 发表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 式的理由》 进入清华大学(4年) 由英国留学回国 完成第一部著作《堆垒素数论》手稿 从美国动身回国 出版60万字的《数论导引》 开始把优选法应用于工农业生产
1、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突出华罗庚哪些 方面的特征?
写作特点
1、以时间为线索
传主的生命历程 完整的华罗庚形象 脉络清晰 材料多而不乱
2、嵌入多首华罗庚的诗词
使科学家的传记显出 古朴文雅的风格
1、文章用了三个小标题来概述华罗庚的 一生,这三个小标题有什么好处?
1、突出华罗庚一生学习研究的主要事件。
2、遵循了时间顺序。 3、很好地统领了所辖部分的内容。
一目了然 纲举目张
• 2、文章开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个故事有何意 义? • 文章首先讲述了一个“伯乐识马”的小故事: 1930 年,北京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通过一 篇论文看出华罗庚“真不简单”,建议“应该请 他到清华来”。 • 这个小故事具有多重意义。 • ( 1 )在描写传主形象方面,这个故事表明了 19 岁的华罗庚非同寻常的数学天分,这是他命运的 一个重要转折。 • ( 2 )华罗庚的数学才能被熊庆来发现,命运发 生转变,后来他自己也成为新的“伯乐”,发现 和扶持了陈景润等年轻学者。这个故事为后文埋 下伏笔。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教学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2019年秋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语 文必修1教学课 件:第 二单元 第5课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共16张PPT)
2019年秋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语 文必修1教学课 件:第 二单元 第5课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共16张PPT)
写作背 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
2019年秋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语 文必修1教学课 件:第 二单元 第5课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共16张PPT)
2019年秋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语 文必修1教学课 件:第 二单元 第5课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共16张PPT)
大国工匠代表
胡双钱是中国大型商用飞机制造首席钳工,他在30 多年里亲手加工过数十万个精 密零件,没出现过一个次品。他用手工打磨出来的零件,精密程度堪比现代化数控车床 加工出来的零件。
2019年秋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语 文必修1教学课 件:第 二单元 第5课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共16张PPT)
2019年秋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语 文必修1教学课 件:第 二单元 第5课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共16张PPT)
资料链 接
大道至简,匠心至繁——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以极致的态度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完美的 精神理念。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 中升华的过程。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 产品。概括起来,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 的服务精神。
2人01教9年版秋(人2教01版9新(教201材9新)教高材中)语高文中必语修文1教必学修课1教件学:课第件二:单第元二单第元5课 第以5工课匠以精工神匠雕精琢神时雕代琢品时质代(品共质16张(共PP1T6张) PPT)
2019年秋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语 文必修1教学课 件:第 二单元 第5课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共16张PPT)
写作背 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
2019年秋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语 文必修1教学课 件:第 二单元 第5课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共16张PPT)
2019年秋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语 文必修1教学课 件:第 二单元 第5课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共16张PPT)
大国工匠代表
胡双钱是中国大型商用飞机制造首席钳工,他在30 多年里亲手加工过数十万个精 密零件,没出现过一个次品。他用手工打磨出来的零件,精密程度堪比现代化数控车床 加工出来的零件。
2019年秋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语 文必修1教学课 件:第 二单元 第5课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共16张PPT)
2019年秋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语 文必修1教学课 件:第 二单元 第5课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共16张PPT)
资料链 接
大道至简,匠心至繁——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以极致的态度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完美的 精神理念。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 中升华的过程。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 产品。概括起来,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 的服务精神。
2人01教9年版秋(人2教01版9新(教201材9新)教高材中)语高文中必语修文1教必学修课1教件学:课第件二:单第元二单第元5课 第以5工课匠以精工神匠雕精琢神时雕代琢品时质代(品共质16张(共PP1T6张) 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飞向太空的航程》课件(42张PPT)

主体:按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实现
飞天梦的艰辛历程
(1)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 批示
(2)1960年第一枚液体火箭成功发射 (3)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
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 (4)1986年,批准著名的”863计划” (5)1992年中共中央做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
天宫二号,11月4日食谱
神舟一号
神 舟 二 号
神舟三号
神 舟 四 号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的精彩瞬间
杨利伟
首名中国太空人杨 利伟在“神五”飞船 中工作。
“神舟五号” 胜利归来!
神 舟 六 号
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胜走向发射塔.
这是费俊龙拍摄的作品,照 片中的褐色部分是位于我国 塔里木盆地中心的塔克拉玛 干沙漠。
战略决策 (6)“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 (7) “神舟”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8)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 ,圆梦飞天
结语部分
评论: 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 辉煌时刻!
文本互动 初步感知 1.这篇通讯是怎样有条不紊地介绍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初步
成就的? 答案 先写毛泽东主席的号召,激励无数的航天人去实现千 年梦想;接着写我们的计划,上天毕竟是一件天大的事情, 不是谁一句话就能吹上去的,需要有周密的计划,这计划的 第一步是研制火箭,我们成功了,而从毛主席发出号召开始 到火箭成功发射才用了1年零9个月;又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 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又上了天,“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 代”。由号召,到计划,到成功,一步一步写来,紧张的任 务,紧凑的文章,娓娓道来,条理清晰。
嫦 娥 奔 月
飞天梦之三
敦煌飞天
▪ 敦煌地区约5OO多个石窟中,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语文第2单元第5课-荆轲刺秦

战国形势
◎公元前344年魏
惠王称王,是七雄
中第一个称王的。
◎公元前230年秦
灭韩
◎公元前225年秦
灭魏
◎公元前222年楚
◎公元前458年韩、赵、魏三家 赵燕灭亡
分晋,标志着战国时代的开始。 ◎公元前221年 秦
◎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变法 灭齐统一天下
整体把握
1、课文插图
樊 於 期 自 刎
廷 刺 秦 王
(7)断其左股
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振,通“震”,震慑。
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
2、解释下列红色字体的词
微太子言 假如没有 今行而无信 信物 诚能得樊将军首 果真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因为 今闻购将军之首 悬赏 今太子迟之 认为慢
终已不顾 回头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赠送
愿举国为内臣 全 轲自知事不就 成功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举起
(2)持千金之货币物 币:(古义)礼品; (今义)货币。
(3)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穷困:(古义)走投无路; (今义)贫穷。
(4)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偏袒:(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5)诸郎中执兵
郎中:(古义)宫廷的侍卫; (今义)称中医医生。
(6)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提:(古义)投击; (今义)拿着。
背景简介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产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 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第六年。当时,秦于公元 前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 228年破赵( 灭赵是公元前 222年),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地处赵国东北方的 燕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起初,燕王为了结好于秦国, 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人质。太子丹于公元前 232年 逃回燕国。想派刺客去劫持或者刺杀秦王赢政,使秦 “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 秦。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荆轲刺秦王失败之后,秦大举攻燕,于公元前 226年 破燕,公元前 222年灭燕。
第二单元第5课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一(人教版)上课课件

工匠精神使企业更符合时代需求;工匠精神使产品更精致,从 而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工匠精神厚植可以使企业气 质雍容、活力涌现。
文本研读
2、请简要概括第二段的论述思路。
首先解释匠的含义,接着指出人的职业品质、专业 精神的不同,最后指出工匠精神对于企业和国家的 意义。
文本研读
3、“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 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这句话在文章中有什么作 用?
鬼斧神工
④面对气势磅薄逶迤连绵的石海,人们会情不自禁地问:这些————的
石林是从哪里来的啊?(巧夺天工/鬼斧神工)
2.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请点评下面一则新闻。 要求:见解独到,是非分明,不少于30字。 2月14日,在长沙世界之窗,拍到了惊人一幕:一名年轻女游客在同伴的帮 助下爬上毛主席雕像,并骑在雕像的肩膀上拍照。19日,网友“沉默的麻雀 ”在某论坛上发出题为“一个可耻的中国人”的帖子,该帖点击率已飙升至 15000余人次,同时,全国各地的网站纷纷转载该帖。该女子的行为引来网 友的一片讨伐之声。有人甚至提出要“人肉搜索”出这个“脑残”。从论坛 发布的两张图片看,这名骑上雕像的女孩年龄在20岁左右,与她同行的一名 男孩帮助她爬上雕像,另外两名女孩则拿出手机为地拍照。
写作特点
1.立场坚定、观点鲜明 本文在开篇就提出了工匠精神备受推崇,全篇以“工匠精神在当 代具有重大作”这一主要观点展开,在论述过程中也以论述工匠 精神的重要作用、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坚守工匠精神的意义为中心, 立场坚定、观点鲜明。
2.有的放矢、直面现实
本文立足于现实,除了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之外,主要针对社会上普 遍存在的两个问题展开,“在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现代社会,传统 社会所孕育的工匠精神是否还有坚守的必要?”“如果有,我们应该 怎样践行?”在论述过程中,文章与现实问题充分结合,靶向精准、 鞭辟入里,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文本研读
2、请简要概括第二段的论述思路。
首先解释匠的含义,接着指出人的职业品质、专业 精神的不同,最后指出工匠精神对于企业和国家的 意义。
文本研读
3、“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 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这句话在文章中有什么作 用?
鬼斧神工
④面对气势磅薄逶迤连绵的石海,人们会情不自禁地问:这些————的
石林是从哪里来的啊?(巧夺天工/鬼斧神工)
2.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请点评下面一则新闻。 要求:见解独到,是非分明,不少于30字。 2月14日,在长沙世界之窗,拍到了惊人一幕:一名年轻女游客在同伴的帮 助下爬上毛主席雕像,并骑在雕像的肩膀上拍照。19日,网友“沉默的麻雀 ”在某论坛上发出题为“一个可耻的中国人”的帖子,该帖点击率已飙升至 15000余人次,同时,全国各地的网站纷纷转载该帖。该女子的行为引来网 友的一片讨伐之声。有人甚至提出要“人肉搜索”出这个“脑残”。从论坛 发布的两张图片看,这名骑上雕像的女孩年龄在20岁左右,与她同行的一名 男孩帮助她爬上雕像,另外两名女孩则拿出手机为地拍照。
写作特点
1.立场坚定、观点鲜明 本文在开篇就提出了工匠精神备受推崇,全篇以“工匠精神在当 代具有重大作”这一主要观点展开,在论述过程中也以论述工匠 精神的重要作用、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坚守工匠精神的意义为中心, 立场坚定、观点鲜明。
2.有的放矢、直面现实
本文立足于现实,除了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之外,主要针对社会上普 遍存在的两个问题展开,“在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现代社会,传统 社会所孕育的工匠精神是否还有坚守的必要?”“如果有,我们应该 怎样践行?”在论述过程中,文章与现实问题充分结合,靶向精准、 鞭辟入里,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高中语文 第1单元 第5课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3.下列倒装句式的性质与例句“德之不修,学之不讲”不相同的一项是( )C
A.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B.仁以为己任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其何以行之哉 【解析】 题干和ABD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嗣位、即位:特指皇帝登上皇位,表示此意思的词还有登基、禅位、践 阼等。 B.公,爵位。爵位是表示贵族或功臣身份、地位的称号,分为不同的等级 。 C.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指“授予中书舍人一 职”,“徙明、亳、沧三州”指“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 D.古代的官员因为年龄或别的原因辞官不做了,称“致仕”或“休致”, 也指官员退休。 【解析】 禅位:君王将帝位禅让给贤人或让位。指帝王生前将帝位传给 子孙。不是皇帝登临皇位。
总而言之,凡事还是多想一想,思虑思虑为好。
2.孔子提出的“九思”,对于他的“富”“贵”的观点有何作用? 文章所选文段大多是孔子对富贵的态度和人生观点,而第六则提出的“九 思”,表面上看来与财富无关系,其实,那最后一思“见得思义”,就是对义 利观的进一步阐述,即见到财利,就要考虑是否合乎“仁”。也就是说,取得 富贵的标准底线就是“仁”,合乎“仁”的,取之;不合的,舍之。而前面的 “八思”,也是基于这种标准和道德的底线。
③宾语前置句 君子义以为上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 ④状语后置句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 文之以礼乐
进入课堂
一 精读文本,质疑析疑
1.怎样理解“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这句话?
答:孔子在这里提到富贵与道的关系问题。他认为,只要合乎道,富贵就 可以去追求;不合乎道,富贵就不能去追求。如果不能追求,那么,他就去做 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从此处可以看到,孔子不反对做官,不反对发财,但必须 符合道,这是原则问题,孔子表明自己不会违背原则去追求富贵荣华。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5课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

【答案】
C(A.表假设的连词;B.表顺承的连词;C.表转
折的连词; D.表并列的连词, 可以不译出来; 而例句中的“而” 是表转折的连词。)
• 4.下列倒装句式的性质与例句“德之不修,学之不讲”不相同的一项 是( ) • A.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 B.仁以为己任 •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D.其何以行之哉 • 【答案】 C(题干和ABD都是宾语前置,C是定语后置)
高 考 导 航
• (2015年高考湖北卷) •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5个小题,如超过5个, 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5分) • (1)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 (3)涉江采芙蓉,__________________。(《古诗十九首》) • (4)母、孙二人,更相为命,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 (5)三径就荒,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答案】
C(A.谄:chǎn,B.辟:bì ,D.诲:huì )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富而 可求也(而且) . B.人不厌 其言(讨厌) . C.君子有九思 (考虑) . D.君子无终食之间违 仁(离开、背离) .
)
【答案】
A(而:如果)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字的用法,与例句“非其鬼 而祭之,谄也”中“而”字的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A.富而 可求也 . B.曲肱而 枕之 . C.君子有勇而 无义为乱 . D.任重而 道远 . )
【作者背景】 刘长卿(约 709~约 786),唐代诗人。字文房,河间(今属 河北)人。少居嵩山读书,后移家鄱阳。开元二十一年 (733)进 士。刘长卿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的诗内容广泛, 各体皆备,诗名盛于中唐前期。安史之乱的社会状况及民生疾 苦在诗中亦有所反映。但大多写遭谗贬谪、胸怀不平之意,以 及感慨政治失意和山水闲逸的情怀,缺乏雄深苍劲之作。
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5 荆轲刺秦王8-人教版

魄的悲壮。
观点二
我认为这个计划很愚笨,刺秦行为是直接 导致秦国剿灭燕国的导火线。而且荆轲的 助手还并未见过太大世面,缺少刺杀经验, 这是失败的最大原因之一。同时也加快了 燕国的灭亡,加速了秦王统一六国的脚步。
观点三
我认为荆轲的精神是非常可贵的。我们既 要肯定秦始皇的统一六国的功绩,但同时 也要肯定荆轲的精神。秦顺应历史潮流, 统一六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荆轲是 个抗暴的英雄和勇士,他刺秦不仅仅为回 报太子丹个人,也是为了所有深受战争灾 难的人民,在国家多事之秋挺身而出、不
剑斩杀荆轲,荆轲死前奋力掷匕首,不中秦王。 秦王经此事件后决心立刻灭燕国,燕国国君杀太子丹
以求和。
重点字词回顾一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重点字词回顾二
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复为慷慨羽声
者刺杀秦王嬴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 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故事梗概
荆轲受燕国太子丹所托,以樊於期之头与督抗地图为 饵求见秦国国君。意图刺杀秦君以消解国家灭亡的危
机。 荆轲易水离别后,决心为之牺牲生命。在大殿之上, 荆轲沉着冷静,展开督抗地图的最后,图穷匕见,秦 王长剑一时无法拔出,左右卫士在殿堂之下,秦王急 起绕柱跑荆轲追不及,又受左右人的干扰,秦王拔出
5 荆轲刺秦王
本节课学习要点
回顾背景 复述内容 重点文言词口头测试 任务驱动型作文《荆轲刺秦》
故事背景
秦统一中国之前,秦刚灭了赵国,而地处赵 国东北方的燕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当初,燕王为 了与秦国结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为人质。而 秦“遇之不善”,后太子丹逃回燕国。为了抵抗强 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了报“见陵”之仇,太子 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使悉反诸侯之地”;或
观点二
我认为这个计划很愚笨,刺秦行为是直接 导致秦国剿灭燕国的导火线。而且荆轲的 助手还并未见过太大世面,缺少刺杀经验, 这是失败的最大原因之一。同时也加快了 燕国的灭亡,加速了秦王统一六国的脚步。
观点三
我认为荆轲的精神是非常可贵的。我们既 要肯定秦始皇的统一六国的功绩,但同时 也要肯定荆轲的精神。秦顺应历史潮流, 统一六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荆轲是 个抗暴的英雄和勇士,他刺秦不仅仅为回 报太子丹个人,也是为了所有深受战争灾 难的人民,在国家多事之秋挺身而出、不
剑斩杀荆轲,荆轲死前奋力掷匕首,不中秦王。 秦王经此事件后决心立刻灭燕国,燕国国君杀太子丹
以求和。
重点字词回顾一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重点字词回顾二
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复为慷慨羽声
者刺杀秦王嬴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 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故事梗概
荆轲受燕国太子丹所托,以樊於期之头与督抗地图为 饵求见秦国国君。意图刺杀秦君以消解国家灭亡的危
机。 荆轲易水离别后,决心为之牺牲生命。在大殿之上, 荆轲沉着冷静,展开督抗地图的最后,图穷匕见,秦 王长剑一时无法拔出,左右卫士在殿堂之下,秦王急 起绕柱跑荆轲追不及,又受左右人的干扰,秦王拔出
5 荆轲刺秦王
本节课学习要点
回顾背景 复述内容 重点文言词口头测试 任务驱动型作文《荆轲刺秦》
故事背景
秦统一中国之前,秦刚灭了赵国,而地处赵 国东北方的燕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当初,燕王为 了与秦国结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为人质。而 秦“遇之不善”,后太子丹逃回燕国。为了抵抗强 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了报“见陵”之仇,太子 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使悉反诸侯之地”;或
喜看稻菽千重浪 课件(共28张PPT)

( 喜2看01稻9新菽教千材重)浪人教课版件高(共中2语8张文P必PT修) 一 课件4喜看稻 菽千重 浪 课件(共28张PPT) ( 喜2看01稻9新菽教千材重)浪人教课版件高(共中2语8张文P必PT修) 一 课件4喜看稻 菽千重 浪 课件(共28张PPT)
(2019新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课件4喜看稻 菽千重 浪 课件(共28张PPT)
(2019新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课件4喜看稻 菽千重 浪 课件(共28张PPT)
(2019新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课件4喜看稻 菽千重 浪 课件(共28张PPT)
本文题目有什么特点?
正题,引用了毛泽东1959年写的《七律·回韶山》中 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研究成果和突出贡献的赞叹。
400斤/亩
600斤/亩
(2019新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课件4喜看稻 菽千重 浪 课件(共28张PPT)
1000斤/亩
(2019新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课件4喜看稻 菽千重 浪 课件(共28张PPT)
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 颁奖词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 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 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 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
副题,实题,点明所报道的人物。
(2019新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课件4喜看稻 菽千重 浪 课件(共28张PPT)
(2019新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课件4喜看稻 菽千重 浪 课件(共28张PPT)
背景
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公布的一份报告称,在发展中国家, 有 1/5 的人无法获得足够的粮食,全世界每年有600万学龄前 儿童因饥饿而夭折。在解决粮食紧缺问题的过程中科技进步无 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19新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课件4喜看稻 菽千重 浪 课件(共28张PPT)
(2019新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课件4喜看稻 菽千重 浪 课件(共28张PPT)
(2019新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课件4喜看稻 菽千重 浪 课件(共28张PPT)
本文题目有什么特点?
正题,引用了毛泽东1959年写的《七律·回韶山》中 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研究成果和突出贡献的赞叹。
400斤/亩
600斤/亩
(2019新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课件4喜看稻 菽千重 浪 课件(共28张PPT)
1000斤/亩
(2019新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课件4喜看稻 菽千重 浪 课件(共28张PPT)
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 颁奖词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 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 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 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
副题,实题,点明所报道的人物。
(2019新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课件4喜看稻 菽千重 浪 课件(共28张PPT)
(2019新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课件4喜看稻 菽千重 浪 课件(共28张PPT)
背景
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公布的一份报告称,在发展中国家, 有 1/5 的人无法获得足够的粮食,全世界每年有600万学龄前 儿童因饥饿而夭折。在解决粮食紧缺问题的过程中科技进步无 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必修一)《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课件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层层深入地论述工匠精神的内涵与意义,增强了语 气,使表达更加有力。
资料助学 整体感知 新知讲学 课堂总结
3.语言特色:整散结合,文章摇曳多姿,增强说服力。 本文是一篇时评,但文章并没有给人面目可憎、枯
燥说教的感觉,而是生动形象,绚丽多彩。这主要是因 为文章语言丰富,整散结合。
2.论述类文本要求观点与材料的统一。观点要统帅材料,材料要证明观点。材料要 千方百计靠近观点,也就是说要显示出自己的意向,从而被观点理解并接受。本文 是如何充分运用论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的?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时代需要工匠精神,所选用的理论论据都是围绕这个论 点展开论述的。如引用《说文解字》的观点,点出了什么是工匠精神;接着从 正反两个方面分别论证了工匠精神的内涵。
资料助学 整体感知 2.文学常识——时评:
新知讲学
课堂总结
时评指报刊上评论时事的文章。优秀的时评一般选取社会生活中一些 带有全局性、代表性、倾向性的事件、问题和现象,及时准确地加以剖析、 阐释、引导,既讲明道理,又发表议论,解疑释惑,情真意切,针砭时弊, 激浊扬清,体现出一股生气、正气、锐气,涌动着一种社会舆论的正面力 量。因此,它往往比一般的思想评论、杂文产生出更加强烈的社会效果。
资料助学 整体感知 3.拓展知识—工匠精神:
新知讲学
课堂总结
工匠精神,英文是Craftsman’s spirit,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
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 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提“工匠精神”,国务院常务会新 闻通稿中首次使用“品质革命”这一提法。
资料助学 整体感知 新知讲学
资料助学 整体感知 新知讲学 课堂总结
3.语言特色:整散结合,文章摇曳多姿,增强说服力。 本文是一篇时评,但文章并没有给人面目可憎、枯
燥说教的感觉,而是生动形象,绚丽多彩。这主要是因 为文章语言丰富,整散结合。
2.论述类文本要求观点与材料的统一。观点要统帅材料,材料要证明观点。材料要 千方百计靠近观点,也就是说要显示出自己的意向,从而被观点理解并接受。本文 是如何充分运用论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的?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时代需要工匠精神,所选用的理论论据都是围绕这个论 点展开论述的。如引用《说文解字》的观点,点出了什么是工匠精神;接着从 正反两个方面分别论证了工匠精神的内涵。
资料助学 整体感知 2.文学常识——时评:
新知讲学
课堂总结
时评指报刊上评论时事的文章。优秀的时评一般选取社会生活中一些 带有全局性、代表性、倾向性的事件、问题和现象,及时准确地加以剖析、 阐释、引导,既讲明道理,又发表议论,解疑释惑,情真意切,针砭时弊, 激浊扬清,体现出一股生气、正气、锐气,涌动着一种社会舆论的正面力 量。因此,它往往比一般的思想评论、杂文产生出更加强烈的社会效果。
资料助学 整体感知 3.拓展知识—工匠精神:
新知讲学
课堂总结
工匠精神,英文是Craftsman’s spirit,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
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 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提“工匠精神”,国务院常务会新 闻通稿中首次使用“品质革命”这一提法。
资料助学 整体感知 新知讲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 必修2
第二单元 诗词流韵
晨读 心灵点灯 预习 集腋成裘 探究 多维研析 鉴赏 品悟揣摩 巩固 演练提升
【赏析】 作者以《涉江》为切入点,对屈原的一生,特 别是对伫立在汨罗江畔的屈原形象展开想象和联想,赞美屈原 的高洁品德和爱国精神,咏叹屈原的人生追求,反思今人的价 值取向。文章语言精美,善用排比句式,长于体物抒情,给人 以美不胜收之感。
语文 必修2
第二单元 诗词流韵
晨读 心灵点灯 预习 集腋成裘 探究 多维研析 鉴赏 品悟揣摩 巩固 演练提升
这是一篇百读不厌的千古名篇。每次阅读,总有一种感动 淹没我的心。你也如横空而过的一颗流星,闪烁着凄凉的美 丽,划过我的心空。曾在一个落寞而寂寥的深夜,入梦般的想 象一颗孤独的灵魂在汨罗江畔或是高峻蔽日的深山之中伴随着 自己高远的理想怎样孤独地漫游。如血般的残阳拉长了你的身 影,陪伴你的只是杜鹃啼血般的哀鸣。但你只将凝聚着的忧愤 的血泪以及自己远大的理想抱负从自己的心灵流出,让一个去 国离乡之人的苦难生活的点点滴滴颤动于笔尖,化为一篇篇瑰 美绮丽的文字,流芳千古……
语文 必修2
第二单元 诗词流韵
晨读 心灵点灯 预习 集腋成裘 探究 多维研析 鉴赏 品悟揣摩 巩固 演练提升
如果说,人生的岁月必定是从绚烂走向平淡;那么,你真的走 得一路安详吗?你那伟大的思想及远大的理想都随滔滔不息 的汨罗江水一同远逝了吗?或许,我们只能在那空蒙浩瀚的疏 星中读到你的消息,只能从那瑰奇绚丽的篇章中读懂你的思 想,读懂你那颗忧郁而滚烫的爱国心,读懂你那种长存于尘世 间的顶天立地的精神。而这一切,已经足够了……
语文 必修2
第二单元 诗词流韵
晨读 心灵点灯 预习 集腋成裘 探究 多维研析 鉴赏 品悟揣摩 巩固 演练提升
你因《离骚》而不朽,这或许是你不幸的一生中最大的幸 运——虽然这是千年以后的事。这也让我想起了许许多多同你 一样遭际不幸的生命,他们生命中那些闪光的东西却不为人 知。现代被言情武打、卡通漫画宠坏了的眼睛是不屑于咀嚼这 些倾诉的。由此,我也常常在阅读你之余,掬一捧清泪,为那 些无声消逝了的生命。在光影斑驳的现代社会,固守住我生命 里那些最为本真的东西,真的希望你一直都未曾远离我们。或 许,你正踏着滔滔江水,穿越千年尘世的风霜,在世界的某个 角落远远地注视着我们这群现代人。
语文 必修2
第二单元 诗词流韵
思考:屈原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人们为什么会用各种方 式纪念他?让我们从《离骚》中寻找答案吧!
语文 必修2
第二单元 诗词流韵
晨读 心灵点灯 预习 集腋成裘 探究 多维研析 鉴赏 品悟揣摩 巩固 演练提升
晨读 心灵点灯
语文 必修2
第二单元 诗词流韵
晨读 心灵点灯 预习 集腋成裘 探究 多维研析 鉴赏 品悟揣摩 巩固 演练提升
殿前欢 □ 贯云石
楚怀王,忠臣跳入汨罗江。《离骚》读罢空惆怅,日月同 光。伤心来笑一场,笑你个三闾强,为甚不身心放。沧浪污 你,你污沧浪。
语文 必修2
第二单元 诗词流韵
晨读 心灵点灯 预习 集腋成裘 探究 多维研析 鉴赏 品悟揣摩 巩固 演练提升
【赏析】 首句以楚怀王三字起笔,气势非凡,跟着说 “忠臣跳入汨罗江”,直接揭露和控诉历史和社会现实的不 平。三、四句是诗人对屈原的景仰和对历史的沉思,种种伤 感、迷惑、反思,尽在“空惆怅”三字之中。惆怅之余,又忽 省悟。第五、六句说从伤心转为笑,笑屈原过于固执,活得不 够洒脱,不懂得从“忠臣”的硬壳中自我解放身心,落得可悲 的下场。八、九句以问作结:“沧浪污你,你污沧浪。”诗人 连对屈原投江也持非议态度,表面上荒诞不经,其实,对屈原 的讽笑不过是冷峭苦涩的反诘,以摆出玩世不恭的姿态蔑视现 实,以说屈原不值得为现实牺牲进而彻底否定丑恶的现实。此 曲下半阕,能发人之所未发,是全曲最精警之处。
语文 必修2
第二单元 诗词流韵
晨读 心灵点灯 预习 集腋成裘 探究 多维研析 鉴赏 品悟揣摩 巩固 演练提升
读屈原 □梁 衡
薄暮冥冥,我在昏黄的灯光下一遍又一遍地读你的《涉 江》。心灵的底片便慢慢地点染上一层层殷红,渐深的暮色也 仿佛笼上一层悲戚的色泽。那神奇瑰丽的想象连同汨罗江畔孤 独清高的身影,深深地攫住了我的心。
语文 必修2
第二单元 诗词流韵
晨读 心灵点灯 预习 集腋成裘 探究 多维研析 鉴赏 品悟揣摩 巩固 演练提升
第5课 离 骚
语文 必修2
第二单元 诗词流韵
晨读 心灵点灯 预习 集腋成裘 探究 多维研析 鉴赏 品悟揣摩 巩固 演练提升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5月28日,千人 同诵的离骚之声拉开了成都端午节暨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活动 的序幕。在蔚为壮观的千人方队中,有诗人,有农民,有学 生,还有来自美国、加拿大、尼泊尔、泰国等国家的外国友 人。提到端午,人们会很自然地想起屈原,想到《离骚》。
语文 必修2
第二单元 诗词流韵
晨读 心灵点灯 预习 集腋成裘 探究 多维研析 鉴赏 品悟揣摩 巩固 演练提升
虔读你的一腔热忱,遥想你短暂一生的苦难历程,我一直 都相信你是借文章来抒写自己苍凉的人生!文章中那悲愤、抑 郁的倾诉,不都寄寓了你深绾于心的血泪,情浓于心的忠贞 吗?每回在嘈杂喧嚣的生活中静下心来,汨罗江畔的呼声就萦 绕于耳畔,回响于心际,让我不自觉地以此来观照自己。在这 个被言情武打以及各种光怪陆离的书籍杂志充斥的社会,是你 在时时提醒我,记着仍浮沉于人世的另一种人生。那些我们时 不时就可遭遇的人,不都是在以类似于你的方式在日渐冷漠的 街巷里蹀躞吗?
语文 必修2
第二单元 诗词流韵
晨读 心灵点灯 预习 集腋成裘 探究 多维研析 鉴赏 品悟揣摩 巩固 演练提升
此刻,你的足音正姗姗向我走来,走向千年之后的今夜, 走向寒露沾襟的今夜,走向我阅读的今夜,走向我审视自己灵 魂的今夜!依旧是那阵秋冬的绪风,依旧是那般凄寒,你是否 依旧一步一回头地望着你的家乡,望着你的祖国?你是否依旧 在汨罗江畔执著地守望,守望着能回到祖国,再为祖国贡献出 自己的一切?那么,又会有谁能彻悟你凝固在深山之中的沉 痛?如果说,生命的过程恰好是从激越走向安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