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小学生幸福感因素的对比研究报告小学教育

合集下载

学生幸福指数调查报告

学生幸福指数调查报告

学生幸福指数调查报告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的要求逐渐提高,学生幸福感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关注。

本文通过一项学生幸福指数调查报告,来探讨学生的幸福感水平,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调查设计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覆盖了不同年龄、学段、地区以及学校特点的学生样本。

我们利用量表、开放式问题和定性访谈等多种研究方法,从不同维度全面了解学生的幸福指数。

三、学生的家庭环境对幸福指数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学生的家庭环境对幸福指数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庭温暖和谐、父母关心恩爱的学生幸福指数相对较高。

然而,一些学生家庭矛盾不断、缺乏沟通和支持的学生幸福感较低。

四、学校环境对幸福指数的影响学校环境对学生幸福指数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态度、学校的管理和氛围等都会对学生的幸福感产生直接影响。

在一些高压学习环境下,学生普遍感到焦虑和压力,幸福指数较低。

五、学习压力对幸福指数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压力是影响幸福指数的重要因素之一。

过多的功课、竞争压力和高考焦虑等都会降低学生的幸福感。

同时,学习中的成就感和兴趣对学生成就的提升和幸福指数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

六、社交关系对幸福指数的影响学生的社交关系也是影响幸福指数的重要因素之一。

良好的人际关系、友谊和归属感能够提高学生的幸福感。

而孤独、排斥和欺凌等负面社交经历则会降低学生的幸福指数。

七、兴趣爱好对幸福指数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拥有兴趣爱好对幸福指数有积极影响。

通过参与体育运动、艺术创作、志愿者活动等,学生能够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提高自身幸福指数。

八、家庭教育方式对幸福指数的影响调查显示,家庭教育方式对于孩子的幸福感有着重要影响。

严厉的家庭教育、过度保护和缺乏关爱的教养方式都可能降低学生的幸福指数。

而尊重孩子独立性、激发其创造力的家庭教育则能提高学生的幸福感。

九、心理健康对幸福指数的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幸福指数有着重要的影响。

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会降低学生的幸福感,而积极面对挫折、学会调节情绪的心理素质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幸福指数。

小学生幸福感研究

小学生幸福感研究

分类号密级U D C 编号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影响小学生幸福感因素的对比研究报告系别教育与心理科学系专业名称小学教育年级08级学生姓名龚婷学号0850920061指导教师李菁二○一二年四月文献综述一、概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近几年,有关现代人的“幸福感”被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

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都有所不同,影响人的幸福感的因素成分也不尽相同。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这时的心理状态势必影响着他们的成长,他们在学习中对幸福的体验和评价也可以很大程度的反映出考学校素质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成果。

也为如何发展利于孩子成长的环境提供了建议。

目前,对于幸福感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大学生和中老年人群体,研究小学生幸福感,特别是对比研究小学生幸福感的成分差异较少。

笔者观察到近年来,校外培优教育盛行,许多小学生双休都要参加课外培训。

本文将从培优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角度,来对比研究影响小学生幸福感的差异。

二、主题通过对有关幸福感文献的查阅和分析,得到的总结如下。

1. 普遍认同的有关幸福感的定义。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well-being,简称SWB)专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

关于SWB的结构,一般认为主要有三个维度: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

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指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

Diener 认为主观幸福感有三个特点:①主观性,指对它的评定主要依赖于行动者本人内定的标准,而不是他人或外界的准则;②相对稳定性,指虽然在评定主观幸福感时会受到情境和情绪状态的影响,但研究证实它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

它并不随时间的流失或环境的一般性改变而发生重大变化。

③整体性,指主观幸福感是一种综合评价。

三个维度。

2.幸福感相关研究的发展进程。

在这过去的四十年中,可以把幸福感研究概括为描述比较、理论建构和测量发展三个阶段(Diener,1997)。

小学童年的幸福感:调研报告总结

小学童年的幸福感:调研报告总结

小学童年的幸福感:调研报告总结小学童年的幸福感:调研报告总结2023年,我们进行了一项小学童年幸福感的调研,总结报告如下。

一、调研背景“幸福感”这个词语,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但它到底代表着什么意义?在小学生乃至人类的成长过程中,幸福感与身心健康、学业成绩等息息相关,成为一个重要的指标。

因此,一项关于小学童年幸福感的调研不仅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更有助于改善学生的生活质量和促进更好的教育质量。

二、调研内容调研对象:全国小学生(一年级至六年级)调研时间:2023年3月至4月调研方式:在线问卷和实地访谈调研内容:1、小学生对于自己的定义:当我们开始询问小学生对于自己的定义时,大部分学生会表达对于自身特点的一些重视,例如“我是一个学习好的学生”、“我是一个开朗善良的人”等等。

有一部分学生则反映出对于自己的认识不够深入,“我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这一点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关注。

2、小学生对于幸福的想象:在这一部分调研中,我们询问了小学生对于幸福的想象和理解。

调研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身边的人对于自己的关爱、给予的帮助以及自己的学习成绩等对自己的幸福感有重要的作用。

同时,学生们觉得自己拥有的朋友、玩具、美食等也能带来快乐和幸福。

3、小学生对于学校生活的感受:在这一部分调研中,我们从不同方面了解了小学生对于学校生活的感受。

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表现出对于学校环境、师生互动、学习氛围的满意。

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于学校的纪律要求和作业负担等方面表达了不满和担忧。

4、小学生对于课堂的评价:在这一部分调研中,我们询问了小学生对于课堂的评价。

调研结果展示出,在小学阶段,除了少数学生存在不喜欢上课的观点外,大部分学生对于老师的讲解方式、课堂教学内容等作出了积极的评价,并认为课堂是学习知识的重要场所。

5、小学生对于家庭生活的感受:在这一部分调研中,我们询问了小学生对于家庭生活的感受。

小学生幸福感形成与培养的实践研究

小学生幸福感形成与培养的实践研究

小学生幸福感形成与培养的实践研究潘群敏一、问题的提出教育是一种超越性活动,是为未来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帮助受教育者成长和幸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使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第一,要有欢乐、幸福及对世界的乐观感受。

教育学方面真正的人道主义精神就在于珍惜孩子有权享受的欢乐和幸福。

”一方面“教育上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在于使每一个孩子的心都能受到人的崇高欲望的鼓舞,而给别人带来欢乐、幸福、顺利、好处和安宁”;另一方面,教育的一个特殊任务就是要“除掉青少年思想意识中的那种虚幻的市侩般幸福的理想”,所以“教育技巧的特点就在于使教育的整个过程成为教师过问人的精神生活的整个过程”。

但一个不能忽视的事实是:当孩子一走进学校,有一些宝贵的东西就被剥夺了。

其中最宝贵的就是活生生的生活的气息,这是他们的生命赖以成长的最重要的东西。

现在很多孩子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过着快乐无忧的生活,他们心理上负载着沉重的压力。

这种压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与整个社会中所弥漫的科学与技术主义思潮,以及在此思潮影响下人们“片面畸形的”人才观的影响,同时也与我国目前的社会发展状况有关。

在巨大的压力下,他们过早地失去了童年的浪漫,过早地进入到一个“成人化”社会之中。

而另一个残酷的事实是:在中国的“教育学”体系里面,从来就没有关于“儿童”的命名,有的只是“受教育者”、“教育对象”、“学生”。

“儿童”在我们的教育里面常常是以文化、概念化,甚至是技术化、物化的形式出现的,而不是以本真的生命状态。

对于儿童来说,快乐比知识更重要,以牺牲儿童的快乐去获得知识不能不说是一种价值的缺失。

在学校教育中,如果失去了人生意义的引领,失去了真善美的净化和提升,知识将成为灰蒙的知识、冷血的知识、残忍的知识、死亡的知识。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一种现象值得引起我们的反思,那就是部分父母长辈给予独生子女过多的生活上的溺爱,使得孩子逐渐弱化了对幸福的感受。

近年来,学校德育领域思想活跃,出现了“品格教育”、“关爱教育”、“幸福教育”、“信仰教育”等多个教育主题,反映了在教育人本化理念指引下,学校教育对终极目标的逼近,从而使教育的本质功能日益凸显。

学校学生幸福指数调查分析报告

学校学生幸福指数调查分析报告

学校学生幸福指数调查分析报告一、调查背景及目的近年来,社会对于学生幸福指数的关注逐渐增多,学校教育也被提升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为了了解学生的幸福感,本次调查旨在探究学校学生的幸福指数,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随机抽取全校各年级的学生参与,共发放问卷500份。

问卷包括个人信息、学习压力、学科兴趣、家庭关系、社交活动等内容,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果。

三、学生幸福指数整体情况根据统计结果显示,学生的幸福指数整体较高,约占84%。

其中,有68%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业表现感到自豪,80%的学生对学校生活感到满意,92%的学生对家庭关系满意。

四、学习压力与幸福指数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压力是幸福指数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调查显示,66%的学生认为学习压力较大,而有87%的学生抱怨过多的课业负担。

此外,38%的学生希望学校提供更多放松和娱乐的活动,以减轻学习压力。

五、学科兴趣与幸福指数学科兴趣也是学生幸福指数的重要因素之一。

据调查数据显示,有67%的学生对现在所学的学科感兴趣,认为自己选择正确。

学科兴趣不高的学生往往在学业上表现较差,对于学校生活的满意度也相对较低。

六、家庭关系与幸福指数家庭关系对学生幸福指数具有重要影响。

调查结果表明,家庭关系和睦的学生幸福指数普遍较高。

有82%的学生认为家庭关系对自己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85%的学生认为家庭支持对提升幸福指数非常重要。

七、社交活动与幸福指数社交活动是学生获得成长和锻炼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径。

调查数据显示,77%的学生积极参与社交活动,认为社交能力对个人发展至关重要。

而社交活动较少的学生常常感到孤独和压抑,幸福指数相对较低。

八、心理健康与幸福指数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的幸福指数有着重要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有43%的学生有过压力、焦虑等负面情绪,其中最常见的是考试压力和人际关系压力。

学校有每周一节心理健康课程的学生幸福指数相对较高。

九、教师关怀与幸福指数教师关怀对学生的幸福指数具有重要影响。

南京市小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南京市小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关于南京市小学生幸福感的研究报告学院07级[摘要] 笔者用调查的方法对南京市小学生的幸福感作研究,旨在了解这个群体对幸福的感受能力,找出影响小学生幸福感的因素,从而帮助这个群体去感受幸福、获得更多的幸福,使他们更好的适应社会,树立健康的心态。

笔者从小学生幸福指数、家庭对幸福感的影响和情绪对幸福感的影响三方面着手调查来反映个体小学生幸福感水平,希望据此可以反映南京市小学生的幸福感。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当下小学生的幸福指数较高,但这与金钱无关,而与亲子间的关系较密切。

从本次调查中笔者也看到了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 小学生幸福感幸福是人类一直以来的追求,古今哲人都曾对幸福做出过精辟论断。

幸福感则是一种对幸福的主观感受,对此国内外早已有所关注。

从目前对幸福感的研究现状来看,国外的研究较多的把对象集中于成年人;在对学生群体的研究中,又把研究对象首先集中于大学生,其次是中学生,而对小学生幸福感的研究非常少。

众所周知,小学生涯是一个人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关注这一阶段孩子的成长,对其整个人生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一、研究目的幸福是我们生活追求的终极目标,是我们工作、学习的动力。

小学生对幸福的感受能力如何?这对他们以后的成长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本研究以南京某小学的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旨在了解这个群体对幸福的感受能力,找出影响小学生幸福感的因素,从而帮助这个群体去感受幸福、获得更多的幸福,使他们更好的适应社会,树立健康的心态。

另外,也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对这方面的研究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形式,不计名,不向学生透露调查结果,以确保参与调查的学生的个人隐私不被侵犯。

鉴于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倾向于把幸福感作为一个整体考虑,把体验与发展结合起来,因此,这次问卷笔者从小学生幸福指数、家庭对幸福感的影响和情绪对幸福感的影响三方面着手调查来反映个体小学生幸福感水平,希望据此可以反映南京市小学生的幸福感。

在学习中提升中小学生幸福感的调查研究报告

在学习中提升中小学生幸福感的调查研究报告

在学习中提升中小学生幸福感的调查研究报告近年来,幸福感已成为教育领域内备受关注的重要话题。

学习是中小学生重要的活动之一,如何通过学习提升中小学生的幸福感是教育工作者们一直在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现有研究和调查数据的分析,探讨在学习中提升中小学生幸福感的方法和策略。

一、中小学生的幸福感状况中小学生的幸福感是指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等方面,学生感受到的主观幸福感受。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幸福感是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与其学习成绩、行为表现等密切相关。

据我国教育部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中小学生的幸福感水平总体上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仍然存在比较明显的地区、学校、年级、性别等差异。

其中,影响中小学生幸福感的因素主要有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同伴交往等。

二、在学习中提升中小学生幸福感的方法和策略1. 班级氛围的创设班级氛围是影响学生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班级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情感体验、行为表现和学习成绩。

对于班主任老师和学校来说,创设积极、健康、和谐的班级氛围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有趣、丰富的课外活动,树立良好的班风班纪,举办可爱优秀学生评选等途径,提高学生的归属感和自尊心,从而提升中小学生的幸福感。

2. 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中提升中小学生的幸福感,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自主思考,兴趣增长,从而获得自主学习的愉悦感受。

此外,鼓励学生在困难时自己解决问题,不断超越自我,会让学生有成就感,增加幸福感。

3. 科技教育手段的应用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

在教育领域,合理的应用互联网、智能手机等科技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阅读能力、创新思维和信息素养等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对提高学生的幸福感产生良好的影响。

4. 学习方式的改变学习方式直接影响学习效率和学习结果。

现在许多学生习惯于被动地接收和死记硬背,这不仅极易引起焦虑情绪,还很难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小学生主观幸福感是现代社会研究所关注的重点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者们作为幸福感的观察者和引导者,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小学生的感受,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小学生能够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小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关系小学生幸福感的一大影响因素是社会经济。

调查报告指出,小学生的幸福感主要与家庭收入、家庭教育和社会交往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家庭收入高的孩子通常更注重时尚和物质上的享受,但与此同时,他们也需要更多的关注和陪伴。

而收入不高的家庭通常更倾向于重视孩子的教育和精神生活,但也往往面临资源不足和发展机会的限制。

二、家庭关系对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小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还受到家庭关系的影响。

据统计,小学生的家庭关系质量决定了其主观幸福感的高低。

一些研究认为,良好的家庭关系是小学生达到更高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夫妻和谐、亲子关系融洽、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关爱,能够建立小学生稳固的家庭情感基础,为其健康成长提供有益的支持和保障。

三、社会支持和学校环境对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除了家庭关系,社会支持和学校环境也对小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产生重要影响。

有研究表明,小学生获得的社会支持和学校环境的好坏,都会对其主观幸福感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学校可以创设健康、安全的环境,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让孩子更好地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而身处重压和贫穷环境的小学生,困惑和焦虑是常态。

家长和学校应该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解决压力和困扰,释放疑虑,促进健康成长。

四、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提高途径促进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提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一是通过教育,传递积极向上的心理价值观,正视困难并寻求解决之道;二是发展小学生社会交往能力,扬长避短,让孩子在同伴间健康、积极地成长;三是建立支持性、安全的学校环境,让孩子在学校感受到安全感、归属感等;四是建立亲密和睦的家庭关系,提高小学生居家幸福度。

总之,小学生主观幸福感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元素。

小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小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小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概述:幸福感是一个人对自身生活的满意程度和感受的总体评价。

而幸福感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小学生进行幸福感调查,揭示其幸福感的来源和影响因素,为提升小学生幸福感提供一些建议。

I. 家庭与幸福感家庭是小学生幸福感的重要来源之一。

调查结果显示,家庭温暖和睦、家长的关心和支持是小学生产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其中,亲子关系和家庭氛围被认为是影响幸福感的关键因素。

II. 学校环境与幸福感学校环境对小学生幸福感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友善的师生关系、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和多元化的课程活动都会提升小学生的幸福感。

然而,存在着过于竞争和压力过大的学习环境会对小学生的幸福感产生负面影响。

III. 朋友关系与幸福感朋友关系对于小学生的幸福感来说也至关重要。

有良好的朋友圈子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和社交互动的机会,从而增强他们的幸福感。

而孤独感和被排斥的经历则会对小学生的幸福感产生负面影响。

IV. 学业成绩与幸福感学业成绩是小学生幸福感的重要指标之一。

调查发现,小学生在学业上获得好成绩时通常会感到满足和幸福。

然而,过度强调学习成绩和给予过高期望的教育模式可能会对小学生的幸福感产生负面影响。

V. 兴趣爱好与幸福感小学生参与各种兴趣爱好活动,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也是提升幸福感的重要途径。

通过培养兴趣和发展特长,小学生可以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增强幸福感。

VI. 动态平衡与幸福感小学生的幸福感并非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改变而变化。

因此,保持积极的情绪态度和寻找动态平衡是提升小学生幸福感的重要手段。

VII. 亲师关系与幸福感良好的亲师关系是促进小学生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师的关心和支持可以帮助小学生建立自信和积极的心态,并在学习中获得满足感。

VIII. 自我认知与幸福感自我认知是小学生幸福感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对自己的情感、需求和能力有清晰的认知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挫折和压力,从而提升幸福感。

学生幸福指数调查分析报告

学生幸福指数调查分析报告

学生幸福指数调查分析报告第一部分: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人们对学生幸福感的重视越来越高,学生幸福指数成为教育界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通过一项学生幸福指数调查,分析学生的幸福状况以及可能影响幸福感的因素。

第二部分:研究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覆盖了500名来自不同学校和年级的学生。

问卷包括学生个人基本信息、家庭背景、学习压力、社交关系、学校环境等内容。

通过对问卷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得出学生幸福指数的结果。

第三部分:学生幸福感的整体情况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幸福感整体上呈现出中等偏上水平。

其中,有60%的学生表示自己幸福感较高,30%的学生认为自己处于一般幸福感水平,而10%的学生幸福感较低。

第四部分:家庭因素对学生幸福感的影响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家庭因素是影响学生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来自稳定家庭的学生幸福感更高,而那些来自单亲家庭或家庭关系不和谐的学生幸福感相对较低。

第五部分:学习压力对学生幸福感的影响调查显示,学习压力是影响学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之一。

过高的学习压力会使学生感到焦虑和压抑,进而影响其幸福感。

因此,教育机构和家长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压力问题,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支持。

第六部分:社交关系对学生幸福感的影响社交关系是学生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数据显示,拥有良好的朋友和亲密的家庭关系的学生幸福感较高,而缺乏社交支持的学生幸福感相对较低。

因此,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提高学生幸福感的重要途径。

第七部分:学校环境对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学校环境是影响学生幸福指数的重要因素之一。

良好的学校环境可以提供安全、舒适和友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幸福感的提升。

调查结果显示,学校环境对学生幸福指数有着显著的正面影响。

第八部分:兴趣爱好对学生幸福指数的影响调查发现,兴趣爱好对学生幸福指数有着显著的影响。

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让学生有一个追求自我价值和情感满足的机会,从而提升学生的幸福感。

学生幸福指数调查分析报告

学生幸福指数调查分析报告

学生幸福指数调查分析报告引言:幸福是每个人都向往的情感状态,对于学生来说,幸福指数更是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为了解学生的幸福指数及其影响因素,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一、调查方法1. 调查对象:我们选择了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2. 调查内容: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涵盖了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学习状态、家庭环境、社交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3. 调查样本:我们共选取了1000名学生进行调查,其中城市学生500名,农村学生500名。

二、调查结果1. 学生幸福感整体水平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我们对学生幸福感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学生的整体幸福感较高,占比达到70%,其中城市学生略高于农村学生。

2. 学习状态对幸福指数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幸福指数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高度重视学习、积极参与课堂和课外活动的学生,幸福指数相对较高。

而学习压力过大、缺乏学习动力的学生,幸福指数较低。

3. 家庭环境对幸福指数的影响家庭环境是学生幸福指数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庭和睦、亲密的学生幸福指数较高;而家庭纷争、冷漠的学生幸福指数较低。

4. 社交关系对幸福指数的影响学生的社交关系对幸福指数具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以及友谊,能够提高学生的幸福指数。

而被孤立、欺凌或缺乏社交能力的学生,幸福指数相对较低。

5. 兴趣爱好对幸福指数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兴趣爱好对学生幸福指数有积极作用。

有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的学生,更容易感到快乐和满足。

6. 学业压力对幸福指数的影响学业压力是学生幸福指数的一个重要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适度的学业压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幸福指数。

但过大的学业压力则会使学生感到焦虑和不安,幸福指数相对较低。

7. 学校教育对幸福指数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学校教育对学生幸福指数有着重要影响。

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育资源的学校,能够提高学生的幸福指数。

中小学生幸福指数调查报告

中小学生幸福指数调查报告

中小学生幸福指数调查报告一、背景介绍近年来,社会对中小学生的幸福感越来越关注,认为幸福感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为了解中小学生的幸福状况,我们开展了一项幸福指数调查。

二、调查方法我们在各地中小学抽取了一定数量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他们的幸福指数。

三、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环境是中小学生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调查结果显示,家庭关系和家庭氛围对于中小学生的幸福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与家庭和谐相处、父母关爱和支持的学生幸福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学生。

四、学业负担的影响学业负担是中小学生幸福指数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过重的学业压力不仅使学生感到疲惫和焦虑,还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学业压力过重的学生幸福指数较低,而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幸福指数。

五、社交关系的影响社交关系对于中小学生的幸福感同样至关重要。

调查发现,与同学、老师和朋友之间良好的关系能够提升幸福指数。

同时,培养积极的交往能力和人际关系技巧对增强幸福感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六、体育活动和健康意识参与体育活动和培养健康意识对于中小学生的幸福感有着积极影响。

运动能够释放压力、促进身心健康,而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和卫生习惯也能够提高幸福指数。

七、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教育在提高中小学生幸福指数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通过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应对挫折和困难,增强幸福感。

八、文化活动和兴趣培养文化活动和兴趣培养对于中小学生的幸福感同样有着积极作用。

参加书法、绘画、音乐等文化活动和培养涵养兴趣爱好,能够开拓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

九、社会支持的重要性学校和社会的支持对于中小学生的幸福感至关重要。

良好的学校环境、合理的教育政策和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幸福指数。

十、提升幸福指数的建议基于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提高中小学生的幸福指数:1. 加强家庭教育,提升家庭和谐程度。

小学生学习幸福感的城乡差异分析

小学生学习幸福感的城乡差异分析

小学生学习幸福感的城乡差异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普及程度也在逐步提高。

但是,随着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不平衡,城乡教育体系仍存在许多不同之处。

因此,对于小学生学习幸福感的城乡差异进行分析和探究,有助于我们了解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和原因。

本文将对小学生学习幸福感的城乡差异进行分析。

首先,城乡教育资源存在差距。

随着城市的发展,教育资源逐渐向城市集中。

城市的学校规模大,教育设施齐全。

而农村的学校规模小,设施和师资力量受到限制。

因此,农村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较为有限。

这导致农村学生在学科方面的知识储备和学习成果比城里的学生要差。

而城市学生成绩相对来说要比农村学生要好,因此城市学生在学习中会感到更加容易满足,也更容易获得学习的幸福感。

其次,城乡教育方式存在差异。

城市的学校普遍实行“小班化”、“主题化”等现代化的教育方式,把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特点考虑得更为周全,灵活发挥学生的潜力。

而农村学校的教师数量普遍不足,教育方式单一,教育内容单薄。

这会导致农村学生的学习体验相对来说要比城市学生要差。

因而,在学习上也会感到比城市学生更多的挫折和困惑,容易陷入低落情绪而感到幸福感不佳。

此外,家庭环境也是影响城乡小学生幸福感的因素之一。

城市家庭收入普遍较高,对于孩子们的教育投入相对较多,孩子们所能获得的家庭资源相对更为丰富。

这使得城市的孩子们能够享受更好的生活,身心健康程度较高,从而在学习中更容易感到幸福感。

而农村的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为欠缺,孩子们的生活质量相对来说会有所下降,这也会对他们的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

最后,教育教育的目标也对城乡小学生的幸福感产生重要影响。

城市的教育目标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创新性,以培养孩子们的实践能力和个性特长。

而农村的教育目标则主要以传授知识为主,缺少对于学生个性成长的重视。

这会影响到农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从而会影响到他们的幸福感。

综上所述,城乡小学生学习幸福感的差异主要来源于城乡教育资源、教育方式、家庭环境、教育教育目标等方面的不同。

小学儿童课堂生活幸福感情况研究

小学儿童课堂生活幸福感情况研究

小学儿童课堂生活幸福感情况研究The research about happiness of th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class life中文提要本文调查的内容是小学生课堂生活幸福感,研究的背景是基于当下小学儿童课堂幸福感构建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构建一个幸福感指数较高的课堂生活对孩子的成长十分有利。

幸福感指数在当下中国是衡量一个人生活或者工作是否能够让他本人对这项工作认可的主要参考数据之一。

笔者认为,提升小学生课堂生活幸福感指数不仅能够帮助小学生提高课堂生活的效率,同时也能够让他们在课堂生活中取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本文将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的儿童课堂生活幸福感指数进行数据上的搜集,并加以分析。

并重点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课堂生活幸福感指数并加以分析。

并在对儿童课堂生活幸福感指数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解析我国儿童课堂生活幸福感构建方面尚且存在的不足。

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在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笔者将提出提升我国儿童课堂生活幸福感指数的对策。

关键词:儿童教育;课堂生活;幸福感指数;幸福课堂The research about happiness of th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class lifeAbstractSurvey is the content of the pupil's life happiness, this paper research is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present classroom primary school children happiness build more and more get the attention of the society from all walks of life, to build a happiness index of high classlife is goo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Happiness index in the present China is the measure of a personal life or work can make himself recognized one of the major reference data to the job.The author thinks that, to improve pupil's life happiness index can not only help student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lassroom life, also can let them to get a sense of accomplishment and satisfaction in the classroom life.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different areas, different ages, differ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s of children in the classroom life well-being index for data gathering, and analysed.And focus on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classroom life happiness index and analysed.And in the classroom for children life happiness index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ata, analytical our country children classroom life happiness build way still exist bined with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on the basis of learning experience of the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author will put forward promoted countermeasure of our country's children classroom life happiness.Key words:Children's education;The classroom life;The happiness index;Build happy class(目录第1章我国儿童课堂生活幸福感基本情况1.1 从北京地区差别来看儿童课堂生活幸福感 (6)1.2 从城乡差别来看儿童课堂生活幸福感指数 (8)1.3 从儿童年龄阶段来看儿童课堂生活幸福感指数 (10)第2章影响我国儿童课堂生活幸福感指数的主要因素2.1 课堂生活本身缺乏吸引力 (12)2.2 教育者对儿童幸福感缺乏关注 (14)第3章提升我国儿童课堂生活幸福感对策3.1 提升课堂生活趣味性丰富课堂生活内容 (12)3.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鼓励人文教育 (13)结论 (15)参考文献 (16)致谢 (17)附录 (18)第1章我国儿童课堂生活幸福感基本情况当下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居民已经基本解决温饱问题,进入了小康时代。

“小学生学习生活幸福感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学习生活幸福感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学习生活幸福感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小学生学习生活幸福感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扬州市广陵小学课题组一、问题的提出1.提出的背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使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第一,要有欢乐、幸福及对世界的乐观感受.教育学方面真正的人道主义精神就在于珍惜孩子有权享受的欢乐和幸福.”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帮助受教育者成长和幸福.但一个不能忽视的事实是:现在很多孩子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过着快乐无忧的生活.面对现在社会上巨大的学习竞争压力和部分家庭对独生子女过度宠爱,很多孩子变得脆弱、任性,不会感恩,不会感受幸福,理应享有的学习生活幸福感严重缺失.近年来,在教育人本化理念指引下,学生的幸福感逐渐被重视起来.很多学校提出“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切实为学生享有教育幸福和一生健康成长服务”等关注学生感受的理念.学校德育领域也出现了关注学生幸福体验的多种教育主题.一个童年生活中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得到充分的情感交流与精神满足的人,应当更容易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在此背景下,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培养小学生幸福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需求.我们期望从对学生幸福感的研究中寻求学生积极的学习、生活教育的最佳途径,让学生在拥有知识的同时,拥有人类丰富的同情心、爱心,从而拥有快乐、成功的人生.我校近年来开始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情绪体验,通过构建高效低负的快乐课堂,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打造“快乐广陵”,营造快乐的校园氛围,并创设德育课程“爱的教育”,对学生进行爱、感恩、宽容的情感教育.这样的探索为新课题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课题的界定我们研究中的“学习生活”定义为在学生的校内学习生活以及学校学习生活的延续,比如,在家庭中学习活动的延续,进行社会实践等等.“小学生幸福感”是指小学生以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为基础对自我存在状态的主观心理体验,是由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因素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积极的主观心理体验,由情感体验、生活满意度和自我满意度综合构成.本课题强调通过各种有效策略,营造有利于提高学生幸福感的教育环境,强化小学生对幸福感的体验能力,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幸福感水平,并为探索幸福感与学生综合素质和教育质量的关系打下基础.二、课题研究的目标1.通过课题实验,积极贯彻新课程改革中一切有利于儿童生命健康发展的教育宗旨,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尊重满足学生生命健康幸福成长的需要.2.本研究以小学生为样本,探索儿童幸福感的现状,探索增强小学生学习生活幸福感的策略,以促进幸福感本土化的研究.3.研究中确立和谐教育思想,创设科学的幸福体验教育环境,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在实验教育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为学生终身成长打下坚实的教育基础.三、课题研究的意义幸福最早是一个古老的哲学话题,其源头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甚至柏拉图时期.心理学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大致自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兴起,60年代后期逐步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热潮.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倍受重视,主观幸福感也逐渐成为衡量人们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的一种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国内关于主观幸福感的本土化研究发展非常缓慢,而且大多集中在老年心理学领域.截止目前,关于少年儿童幸福问题的研究较少.主观幸福感至今还很少放在教育学框架中开展研究,在学校教育领域中即使有初步研究,也主要从德育的角度进行研究.但我们相信,幸福感的形成和培养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和行动必将逐渐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本课题研究对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提升学校的育人理念和办学品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四、课题研究的方法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五、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一)制度建设,保障课题顺利实施为了本课题能顺利实施,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研究工作.开题不久,课题领导小组就组织相关人员围绕本课题积极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学校还专门邀请了夏心军、朱彤、汤雪峰等有关专家引领、指导课题研究,充分发挥专家组的把关作用、指导作用和辅导作用.高素质的课题组教师群体是课题研究质量的保证.为此,学校分层开设了一些校本培训班,如“课题组新秀研讨班”、“骨干成员提高班”和“核心成员研修班”等.再加上讨论、沙龙、外出学习等一系列学习培训,提高了课题组教师的教育技巧,夯实了课题研究水平.(二)重点探究小学生学习生活幸福感的培养策略1.结合“爱的教育”培养幸福感.以我校德育特色课程“爱的教育”为载体,精心设计符合儿童成长的活动形态,为学生营造身心健康发展的土壤,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感受到爱和关怀,使校园生活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幸福感体验的“精神家园”.教师层面:弘扬师爱,让学生沐浴幸福.教师层面的德育紧紧围绕师德师风建设的具体要求,从爱学生——奉献大爱、爱事业——追求更好、爱自己——享受快乐这三个方面展开,通过“爱生模范”、“优秀班主任”以及“四个最佳教师”的评选活动,在全体教师中营造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师德氛围,让我们的老师不仅心中有爱,更要把爱的种子撒播到学生的心田.学生层面:重点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学会认知幸福.(1)创设感恩氛围.环境是德育工作无声的语言,对学生德育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实施感恩教育,就需要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和环境.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爱心,唤起学生感恩之心,学校利用室外板报、报栏、墙报等宣传主阵地,展示感恩图片、名言警句,也倡导小学生自主创办感恩小报,报道自己或身边的感恩小故事,还利用校园广播、网站,大力宣传古今中外的感恩故事和学生生活中的感人故事,让学生从中得到熏陶.(2)充分挖掘感恩教育资源.利用有特殊意义的重大节日,集中开展感恩教育,如妇女节、母亲节、教师节、清明节等;用先进典型和身边可亲可学的楷模,广泛深入开展活动;发挥教师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让教师以身作则成为学生感恩的榜样,让学生在教师的人格魅力中感染幸福.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教育力量只有从活的人格源泉中产生出来,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使得学生身处这样的校园中心情舒畅,幸福感得到提升.(3)在日常的点滴中感受幸福.马卡连柯说过:“教育儿童的最好方法在于鼓励孩子们的好作为.”作为教师,要注意看到学生们的点滴进步,让他们在点滴的进步中感受幸福.我校每个班级有“班级日志“,有的记录班级学生的在校表现,有的记录学生的“闪光一刻”等,都以鼓励为主.每个学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学习能力不太一样,对每个人的要求也就不一样,我们让学生从些许的进步中感受幸福,从肯定中感受幸福.2.构建“幸福课堂”培养幸福感.我校通过创建高效低负的“幸福课堂”,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绩,从而加强学生对学习的满意度.(1)学习引领,提升教师幸福情意.“学习”,是一种触及心灵、影响行为的深层次内心转变的过程.学习,可以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工作观、学习观,可以培养教师开阔、创新的思维方式,可以引导教师找到人生的快乐和幸福.因此,学校采取集中辅导和假期自学相结合的形式,组织教师全员参与“提升自我”培训活动.假期前,学校送给教师人手一列书:《给教师的新一百条建议》、《教师压力的调适》、《教师的价值观》、《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教师的诗意追求》等.学期中,学校组织讲座,聘请专家报告.另外,学校还成立了“教师俱乐部”,举办了“教师幸福成长”论坛,宣扬教师职业幸福.学习,合理地舒缓了教师焦虑、烦躁、压抑的情绪,调整出了健康的工作心态,有力排解了来自社会的不良价值冲击力,是在引导教师把课堂当作实践幸福的舞台.(2)加强培训,保障“幸福课堂”的实现.《学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培训,是变教师“独学”为“广学”,“孤陋寡闻为“博学多长”的有效途径.充实自我,离不开培训.因此,学校根据教师专业水平方面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学科专业技能的特点开展了系列学科校本培训.数学解题能力培训适应了当前的“智慧数学”的理念,语文同课研究引导着教师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备课叙事提升了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作业管理研究叙事则是在向提升教学质量的瓶颈挑战.不断地培训,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充实自我,教师专业技术水平提升了,班级学生的质量和教学效率提高了,幸福师生的“幸福课堂”得以稳步实现.(3)不断实践,着力打造“幸福课堂”.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提炼自我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因此,学校坚持开展“幸福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撰写“笔下生辉”教研专修反思活动,践行“提高教师专业水平行动计划”,促使教师在不断地钻研、上课、听课、评课活动中,吸取同伴的教学经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更新教学观念,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增彩个人的教学魅力.经过长期不断地一课一评,一课一思,一课一写,教师综合教学素养得到了显著提高.课堂更有活力了,学生“乐学”情绪浓厚了,教学质量提高了,教师也品尝到了成功带来的幸福.3.丰富体验活动培养幸福感.我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学生体验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在活动中产生丰富、积极的情感体验,获得心灵的满足.同时在活动中关注、引导和营造小学生良好的同伴关系,这对提升他们的幸福感也至关重要.(1)体验成功,感受幸福.成功是什么?对于小学生而言,成功是一次发言后得到了掌声,一次作业本上得到了小红星,一次比赛后得到了奖状……其实成功就是一种心理满足,是他人对自己的认可,是自己对自己的赞赏.让孩子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就能感受到幸福的存在.我校的教育尽可能关注每一个学生,尽可能地创建让每一个学生锻炼自己、展示自我的舞台,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实现身心健康发展.如我校开展的“玩转小小算盘”、“童玩节”、“科技模型大赛”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都有获得成功的可能,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地发挥,个性得到充分地保护,成功的幸福感也就随之降临.现代教育更关注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文化素质的高低不是评价学生素质的唯一标准,在学校教育中不能只拿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手段.通过开展个性化的评比活动,全面地评价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如:学期结束时,除了进行“三好学生”“品学兼优”等综合性评比外,我们还进行一些专项评比,如“阅读之星”、“爱心天使”、“环保小卫士”等,让一些在某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孩子获得认可和表彰,让更多的孩子获得成功和激励.(2)体验合作,分享幸福.在传统课程中教师常常利用儿童的竞争心理来组织课堂教学.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学生在合作性课堂中更能体验到学习乐趣,并有利于形成对学习活动的内在兴趣,这是更强烈、更持久的学习动力.只有在合作型关系中,才能有更多的人体验到自我的价值感,获得幸福.因此,要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竞争与协作的乐趣,在合作中掌握社会通行的准则,在合作中获得和谐共处的生活智慧,在合作中与同伴生成并分享幸福.我校的课堂上教师创设各种以合作为形式的学习活动,如:小组讨论、分角色朗读、课本剧表演等,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达到学习的目的,培养团队精神.课外开展各种综合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竞争中体会到合作的重要,建立起平等、信任、互爱的关系,培植同伴友谊,形成分担共享关系,建立人与人之间的需要.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必要的指导.合作前,要帮助学生明确任务与目的,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合作时,教师要善于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指导.现在的孩子自我意识很强,有些孩子性格固执,不善于听从他人的建议.这时教师要进行耐心地说服教育,让其明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方法.当一项合作的任务完成后,教师可引导学生畅谈合作后的体会,在彼此的交流中,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没有合作就成功,有了成功就要互相分享,合作带来的幸福感就这样在你我心中生成.(3)体验挫折,感悟幸福.现在的孩子之所以漠视幸福,是因为幸福对他们来说来的太容易,他们缺少苦难的磨砺,缺少苦与乐的比照,因此他们无法理解幸福的真正含义.开展挫折的体验教育,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困难、克服困难.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体验到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要让这种经验迁移到个体生活的各个方面,最终形成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体育运动是引导学生体验困难、磨练意志的主要方式,也是最适合孩子的一种方式,它能让孩子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又能体验到运动的快乐,健康的幸福.每年学校召开的趣味运动会和冬季三项运动会,就是让学生在竞技中感受运动的魅力,在汗水中磨练坚强的意志,在付出中享受回报的快乐.军事训练也是能加强学生困难体验的良好形式.我校是广陵区第一所少年警校,每年定期招生,开展军训活动,让学生体验军事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锻炼意志品质,促进素质的全面提高.在严肃的部队生活中,孩子们学会了自理能力,懂得了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4.强化家校沟通培养幸福感.我校定期举行“家长有约”活动,专家亲临指导,老师和家长互动,学生成果展示,活动主题明确,形式灵活多样,使教师、家长、学生同时受教育,增进彼此的感情,培养了各自的幸福感.学校还创办了《广陵桥》家长报,向家长传递学校的最新活动、教师的工作情况和学生的进步情况,刊登一些指导家庭教育的文章和案例,“家校有约”栏目经常收到家长撰写的稿件,有咨询,有随感,有赞赏.这些只言片语无疑是教师获得的来自家长这个社会支持平台的颁奖词,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油然而生,这份幸福也自然而然地传达给了学生.我校素来倡导教师家访,让教师走下讲台,走出校门,走近学生,走向家长,在同家长的零距离接触中更深地理解孩子,利于培养幸福感.针对不同情况,教师家访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新班访——新接手的班级,班主任在首月内完成第一轮的初次家访;特困访——生活、学习、身心困难的学生,班主任每学期家访一次;关爱访——学生临时出现意外或逢遇特殊日子,班主任会及时家访;敏感访——班上出现反常情况,班主任会及时家访.家庭教育对于学生健康、幸福成长起着巨大的作用,所以家庭一定要保持与学校教育的同步性.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家校沟通,打造家校教育合力是培养学生幸福感的保证.八、课题研究的成果三年来,学校在课题研究之路上结出了幸福的硕果:在老师们的精心组织与指导下,我校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活动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展示了广陵学子的傲人风采:学生团体获、市级奖2项,区级奖8项;个人省级获奖2人次,市级26人次,区级31人次.我校教师团队新增市区级三级教学骨干5人,在省市区各级各类教学及论文竞赛中共有近80人次获奖,其中国家级9人次,省级6人次,市级15人次.另有二十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各类刊物.三年来,广陵人对学生幸福感研究的热情始终不减,学校、家长、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已经形成良性循环,学校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度逐渐提升.九、存在问题和今后的设想1、小学生幸福感培养的研究还不系统,还缺乏一些阶段性和典型性的研究数据,并以这些数据为依据采取有效的措施深入研究.2、对如何以提升小学生幸福感指数来有效克服学生学习生活中存在问题的认识还不够深入,还缺乏把其研究纳入学校工作整体规划的意识和行动能力.小学生学习生活幸福感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支持、价值观念、专业素养等因素共同起着重要作用,只有不断地观察比较,搜集数据,分析案例,付诸行动才能使本研究趋于完善,作用于提高小学生幸福感的指数.。

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02
不同年级的比较
在四个年级中,三年级小学生的主观 幸福感得分最高,而六年级小学生的 主观幸福感得分最低。这可能与不同 年级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有关。
03
不同性别的比较
男生的主观幸福感得分略高于女生, 但性别差异并不显著。这表明男女生 在主观幸福感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
数据分析方法
01
描述性统计
通过描述性统计,对小学生在主观幸福感的各个维度上的得分进行汇
性别差异
男生的主观幸福感得分略高于女生, 但性别差异并不显著。这表明男女生 在主观幸福感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 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是因为 现代社会中男女平等观念日益深入人 心,家庭、学校和社会对男女生没有 明显的性别偏见,使得男女生在主观 幸福感方面没有显著的差异。
相关分析
通过相关分析发现,小学生的主观幸 福感与其他心理变量之间存在密切关 系。例如,小学生的自尊、自我效能 感和家庭支持等心理因素与主观幸福 感呈正相关,而焦虑、抑郁等心理因 素则与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
总和分析,得出整体得分情况以及不同年级、性别之间的差异。
02
t检验
通过t检验,对不同年级、性别的小学生在主观幸福感得分上的差异进
行显著性检验,以确定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03
相关分析
通过相关分析,探究小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其他心理变量之间的关系,
为后续的结果分析和解读提供依据。
结果分析和解读
年级差异
在四个年级中,三年级小学生的主观 幸福感得分最高,这可能与三年级小 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逐渐 适应了学校生活,对自我认知和人际 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有关。而六年 级小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得分最低,这 可能与六年级小学生面临的学业压力 和青春期困惑有关。

小学生幸福感的研究报告

小学生幸福感的研究报告

小学生幸福感的研究报告引言:幸福感是人们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

对于小学生而言,幸福感的培养不仅能够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还能够为他们的学习成就和人际关系提供积极的支持。

本报告旨在探讨小学生幸福感的关键因素以及如何提升他们的幸福感。

1. 幸福感的定义和重要性幸福感是指个体对自身生活状况的主观评价,涉及到对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和满足程度的评估。

幸福感对小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它与他们的自尊心、正向情绪、学习动机以及适应能力密切相关。

2. 幸福感的关键因素2.1 家庭环境家庭是小学生成长的重要基石,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为他们提供稳定的情感支持、适当的养育方式以及积极的家庭氛围,从而促进其幸福感的形成和提升。

2.2 学校环境学校是小学生学习和社交的重要场所,积极、和谐且富有挑战性的学校环境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增强他们的认同感和参与感,从而增强幸福感。

2.3 社交支持良好的社交关系对小学生的幸福感至关重要。

他们在和同学、老师、家人以及其他社会成员的互动中,能够获得情感支持、友谊和归属感,这些都是促进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2.4 自我认知和情绪调控小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和情绪调控能力对幸福感的形成和提升起着重要作用。

良好的自我认知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发展自信心和自尊心。

同时,有效的情绪调控策略能够帮助他们处理负面情绪,提升正向情绪体验。

3. 提升小学生幸福感的策略3.1 家庭策略家庭成员可以通过关心、支持和鼓励小学生,营造积极乐观的家庭氛围。

定期与孩子沟通、传递爱和关怀的信息,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自我认知和积极的价值观。

3.2 学校策略学校可以提供积极向上、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为小学生创造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同时,学校还应提供情感支持、社交技能培训和心理健康教育等资源,帮助学生学会适应挫折和管理情绪。

3.3 社会策略社会各界可以加强对小学生的关注和支持,通过举办各种活动、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服务,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和积极体验。

双减政策前后小学生幸福感的比较研究

双减政策前后小学生幸福感的比较研究

双减政策前后小学生幸福感的比较研究摘要:本课题通过对学生的调查,了解学生在双减政策下的真实感受与变化,一方面以学生的视角检测双减政策的有效性,一方面也希望双减政策能更有效、更扎实的落实,提升学生与家长的幸福感。

关键词:双减政策;学生幸福感;减负一、问题的提出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

这一政策的提出瞬间成为教育问题的焦点和社会热议的话题,与此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思考。

“双减”政策重在减轻学生的学习和补习负担与压力,许多人都相信,减负会给学生带来幸福感。

但网络上部分家长群体的声音却有别与这一看法。

部分家长指出,双减其实并没有减轻学生与家长的负担,双减后补习班的减少反而使家长陷入了“不会教”、“教不好”的境地,家长的负担增大了。

部分家长甚至认为补习班的缺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质量,拉大孩子与其他同学的差距,这种差距导致的压力反而会降低学生和家长的幸福感。

部分教育自媒体运营者也指出,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在双减政策后并未得到满足。

学生的升学途径“中考”“高考”未发生改变,学生的主要学习目标是为了考好试而不是自我发展的现状没有改变,而学习时间的机械减少带来的“空虚感”并不能提高学生的幸福感。

基于此,本课题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对双减政策前后学生幸福感进行调查研究,一方面以学生的视角检测双减政策的有效性,一方面也希望双减政策能更有效、更扎实的落实,积极为学生、家长减负,提升学生与家长的幸福感。

二、调查的内容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中对“幸福”“幸福感”的相关先期研究,“幸福感是明晰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指标,是指个体依据主观的标准、感受,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等满意程度的主观评价,是个体对生活现状的主观认同感”。

再结合小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在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大环境下,本课题认为,小学生的幸福感是感受到学习不疲惫、有乐趣,拥有较充足的自由支配时间,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肯定与鼓励,学会学习,实现有目标、有个性、能实现自我成长地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类号密级U D C 编号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影响小学生幸福感因素的对比研究报告系别教育与心理科学系专业名称小学教育年级 08级学生姓名 xx学号 0850920061指导教师 xx二○一二年四月文献综述一、概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近几年,有关现代人的“幸福感”被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

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都有所不同,影响人的幸福感的因素成分也不尽相同。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这时的心理状态势必影响着他们的成长,他们在学习中对幸福的体验和评价也可以很大程度的反映出考学校素质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成果。

也为如何发展利于孩子成长的环境提供了建议。

目前,对于幸福感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大学生和中老年人群体,研究小学生幸福感,特别是对比研究小学生幸福感的成分差异较少。

笔者观察到近年来,校外培优教育盛行,许多小学生双休都要参加课外培训。

本文将从培优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角度,来对比研究影响小学生幸福感的差异。

二、主题通过对有关幸福感文献的查阅和分析,得到的总结如下。

1. 普遍认同的有关幸福感的定义。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well-being,简称SWB)专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

关于SWB的结构,一般认为主要有三个维度: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

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指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

Diener 认为主观幸福感有三个特点:①主观性,指对它的评定主要依赖于行动者本人内定的标准,而不是他人或外界的准则;②相对稳定性,指虽然在评定主观幸福感时会受到情境和情绪状态的影响,但研究证实它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

它并不随时间的流失或环境的一般性改变而发生重大变化。

③整体性,指主观幸福感是一种综合评价。

三个维度。

2.幸福感相关研究的发展进程。

在这过去的四十年中,可以把幸福感研究概括为描述比较、理论建构和测量发展三个阶段(Diener,1997)。

描述比较阶段是幸福感研究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研究内容是人口学统计方面对幸福的影响,主要采取两种研究取向或研究策略(Diener,1984)对不同群体的幸福感进行描述与测量;即探讨影响幸福感的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

理论建构阶段是第二阶段。

研究重点是发展幸福感的理论与解释范式,研究幸福感形成的心理机制,这一阶段形成了许多的理论,例如,适应理论、自我决定理论、目标理论、认知理论、活动理论等,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对幸福感进行理论解释,促使幸福感研究的深化。

测量发展阶段即第三阶段则进入对幸福感测量技术的完善与发展,主要对幸福感的测量范式进行比较分析,建构了多种理论支持的幸福感整合模型,提出了幸福感测量的多种指标。

3.幸福感评估和研究方法。

由于人们对幸福理解的不同,有自己的标准。

将幸福指数绝对化,简单化,偏激化都是错误的。

目前,研究幸福感的方法和工具有“单题测量工具”,例如:Fordyce(1988)编制的文字单题量表,Cantril (1965)的梯形量表和山形量表、Andrews和Withy (1976)的脸形量表等图形量表。

“多提测量工具”,“例如: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定《总体主观幸福感量表》、Mpbel编制《幸福感指数量表》、由Diener等人编制《国际大学调查表》、Carol Ryff编制的《心理幸福感量表》、邢占军编制的《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苗元江编制的《综合幸福感量表》,其他测量方法”,未达到研究效果的最优化,一般选用混合式测量工具,尽量使研究效果最为准确,接近真实。

4.对小学生幸福感的研究较少,特别是通过比较研究小学生的幸福感差异特别少。

目前的研究成果有潘利若的《城乡小学生幸福感的分野》,她在文中指出,城乡小学生生活满意度差异不明显,与家庭经济地位显著有关。

城乡小学生感到幸福的事件中,休闲娱乐,父母关心的引用频数大大高于其他方面的引用频数。

总之,城乡小学生的幸福成分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差别,受环境对个体方面影响,小学生幸福感成分存在一定差别。

生活满意度是幸福感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姚玉香的《新课改后中小学生学校生活满意度调查》中指出,学生的主观感受具有代表性,学生学校生活满意度对于我们研究学校教育质量和学校教育状况无疑具有重要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新课改以来,学生对学校的主观情感呈现总体认同态势,但考试,分数,名次,升学仍然是学校生活的主题,评价标准也未从单一走向多元。

5.在如何创造有利条件,培养小学生的幸福感方面。

包翠萍在《论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培养》提出了四点措施培养小学生幸福感,⑴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寻找幸福⑵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幸福⑶在和谐中协助学生创造幸福⑷在实践中鼓励学生传播幸福。

在曾玲娟,周友方的《论中小学生幸福感的生成》中也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幸福感,即⑴注重早起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⑵培养智慧的认知能力,⑶给中小学生参与幸福活动的机会。

三、结论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研究幸福感的资料已很丰富,既有一线老师的经验又有专家学者的理论支持。

但是研究小学生幸福感的资料还不是很多,主要集中在对小学生幸福感在学校领域的培养方面和城乡小学生幸福感的对比研究。

而缺乏从不同的角度对比研究小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许多孩子都参加了校外培训机构,这一现象普遍存在。

本文拟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比研究培优教育和普通教育下小学生的幸福感差异,经分析并结合有关理论,对学校和家庭如何创造有利条件培养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提出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1]姚玉香,杨进:《新课改后中小学生学校生活满意度调查》,《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33卷第1期[2]潘利若:《城乡小学生幸福感的分野》,《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1月26日第008版[3]曾玲娟,周友方:《论中小学生幸福感的生成》,《山东省团校学报青少年研究》2010年第2期[4]包翠萍:《论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培养》,《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12期[5]王珵:《学生幸福指数研究与测评工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6]何瑛:《主观幸福感概论》,《重庆师院学报哲社版》1999年第四期[7]杜小陆:《正在消逝的幸福感》,《教育评论》2000年第6期原创性说明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来对比研究参加培优班的学生和没有参加培优班的学生对幸福的理解有什么不同,分析比较影响他们主观幸福感因素的异同,发现参加培优班的学生的幸福感比没有参加培优班学生的幸福感偏低,主要是因为学生过分看重成绩分数,没有过多的时间休闲娱乐。

据此,笔者从家庭,学校和给学生自由玩耍的时间等角度有针对性的提出提高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生幸福感学习成绩家庭因素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terviews, to contrast research in training the excellent students and did not participate in the training the excellent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happiness what is different,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effects of their subjective well-being differences in factors, find, in training the excellent students the sense of well-being than did not participate in the training the excellent students happiness is low, mainly because of over-emphasis on students achievement scores, not too much time for recreation. Accordingly, the author from the family, school and give students the freedom to play time angle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pupils' subjective sense of happiness of way and method.Key words : Elementary student The sense of happiness Learning achievement Family factors目录一、问题的提出二、调查过程(一)问卷调查(二)访谈三、调查结果和成因分析(一)调查结果(二)成因分析四、结论和建议(一 ) 家庭因素(二 ) 学校因素(三 )课余时间参考文献附录一附录二一、问题的提出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受到来自父母专业和半专业的权威观点的轰击,美国社会强调早起学习的重要性。

他们警告父母们,如果不在孩子年幼时就开始加强教育,那将会失去学习的黄金时机,相当多的学校里幼儿园就开始接受测验,写作业,练习,以便为进入小学而做准备,这一年级做的事其实是下一年级上的内容。

这种拔苗助长式的教育方式,有了这样的警句“早成熟,早腐烂”“企图加速儿童掌握学业技能的步伐的做法被认为是糟糕的教养方式的例证①”而这样的教育方式正在如今的中国如火如荼的上演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竞争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加入课外培优大军,寒暑假的到来,各种培训便会如期展开。

迫于考试评价,选拔制度的缺陷,高考,中考,甚至小升初都是以考试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的能力的,如今,小学生也渐成了各种培优的主力军了。

从这一角度,可以把小学生分为参加课外培优和没有参加培优的两大群体。

很多老师和家长甚至社会,主要关注的都是成绩偏下,学习困难的学生,围绕如何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而展开的讨论数不胜数,而对于培优小学生的心理状态,他们的幸福感如何很少有人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一个人的发展成功与否在绝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智商之高或是分数的高低,社会需要的不仅是人才,更需要一个身心发展健康的人。

因此,研究普通教育和培优教育下的小学生幸福感成分差异显得尤为有意义。

著名的美国教育哲学家内尔·诺丁斯在《幸福与教育》一书中谈到“在当代,许多儿童生活在一种幸福缺失、幸福匮乏的校园生活中,滥用毒品、校园暴力、应试教育、学业压力、社会公正遭到践踏、生态环境恶化等,无不威胁着学生的幸福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