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确定控制措施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确定控制措施程序一、危险源辨识1.检查和观察:对企业生产过程、设备和作业环境进行检查和观察,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2.资料和文献调查:收集和分析相关的资料和文献,了解危险源的发生机理和特点,以及相应的控制措施。
3.经验和教训总结:总结以往的事故和事故隐患,查找造成这些事故的危险源,以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对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估,确定其可能造成的伤害和损失,并评估发生概率。
风险评价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伤害和损失评估: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特点,评估其对人员、设备和环境的潜在伤害和损失。
2.发生概率评估:评估危险源发生的概率,包括因素如设备故障率、人员误操作率等。
3.风险等级确定:根据伤害和损失评估结果以及发生概率评估结果,确定危险源的风险等级,以便后续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三、确定控制措施确定控制措施是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潜在的危险和风险。
确定控制措施的要点包括:1.原则和目标:制定安全和健康的原则和目标,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2.措施选择:根据风险等级和可能造成的伤害,选择适当的控制措施,包括工艺改进、工程控制、管理控制等不同层次的措施。
3.措施实施和监控:实施控制措施,并进行监控和评估,确保其可行性和效果。
4.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事故和紧急情况,减少损失和风险。
这些程序的实施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完成:1.建立相关制度和规范,明确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确定控制措施的职责和要求。
2.开展培训和宣传活动,以提高员工对危险源和风险的认识,并加强安全意识。
3.进行危险源辨识,通过检查、观察和调查等方式,识别和收集相关危险源的信息。
4.进行风险评价,根据危险源的主要特征和相关因素,进行伤害和损失评估,并评估发生概率。
5.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并进行实施和监控。
6.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的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管理程序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管理程序一、目的依照《江苏省工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报告规定》定期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的控制措施,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获得良好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
二、范围适用于公司界定的安全管理体系范围内存在的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
三、职责1安全管理员负责组织各部门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策划工作,监督检查各部门对危险源的控制情况。
2 各部门参与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对本部门存在的风险实施控制。
3 管理者代对表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全面负责,组织落实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和报告工作。
四、程序1 危险源的辨识1.1危险源辨识宜考虑工作场所内危险源的不同类型,包括物理类、化学类、生物类和心理类等。
1.2危险源辨识时应考虑以下因素:——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以及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安全检查、监视数据;——职业健康现状评价及工作场所职业有害因素检测结果;——事件记录;——以往审核、评价或评审的报告;——员工和其他相关方的输入;——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协商信息;——工作场所的过程评审和改进活动;——同行业的经验及事件教训;——组织的设施、过程和活动的信息,包括:a工作场所设计、交通方案(如人行道、机动车道等)、现场方案;b工艺流程图和运行手册;c危险物质(原材料、化学品、废物、产品、副产品)存货清单;d设备规范;e产品规范、材料安全数据表(MSDS)、毒理学和其他职业健康安全数据。
1.3 危险源的存在范围a) 生产现场;b) 办公区域;c) 生活区;d)已识别的源于工作场所外,能够对工作场所内组织控制下的人员的健康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的危险源;e)在工作场所附近,由组织控制下的工作相关活动所产生的危险源;1.4 公司内危险源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a)常规活动(如正常的作业活动);b)非常规活动(如:周期的、偶然的、紧急的)和状况。
如:——设施或设备的清洁;——临时的工艺更改;——非预定的维修;——厂房或设备的启用或关闭;——现场外的访问(如:实地考察、作为客户走访供应商、勘查、远足等);——翻新整修;——极端气候条件;——公用设施(如:供电、供水、供气等)毁坏;——临时安排;c)紧急情况;d)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包括员工、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e)工作场所内的基础设施、设备和材料。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程序一、概述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程序是为了提供组织内部全面、系统地识别、评估和控制危险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从而保障员工及相关利益相关方的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
二、程序要求1. 由专业团队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工作,包括安全、环境、健康等相关领域的专家。
2. 制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的工作计划,明确责任人、时间节点及工作内容。
3. 开展危险源辨识工作,通过分析潜在的危险源,确定可能存在的风险,并进行归类和排序。
4. 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价,包括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影响程度和风险等级,以便针对不同的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5. 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包括工程控制、行政控制和个人防护措施等。
6. 编制完善的风险管理计划,明确各项控制措施的执行和监控要求,确保其有效性和持续改进。
7. 建立完善的风险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措施、监控成果等信息的记录和分析,以便及时调整控制策略。
8. 定期组织进行风险评价的复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控制的范围和频次。
9. 提供必要的培训和宣传教育,确保员工了解危险源、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并能有效地执行。
10. 配合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工作,及时报告和整改风险事件和事故,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和协助。
三、风险评价控制程序的影响1. 提升企业风险管控能力,减少事故和事故带来的损失。
2. 增强员工对危险源的认识和警觉性,提高安全意识。
3. 遵守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维护企业声誉和形象。
4. 保护环境,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5. 降低员工患病率和意外伤害率,提高员工幸福感和工作积极性。
四、总结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程序是组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全面、系统地辨识、评价和控制危险源,保障员工和利益相关方的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
企业应积极落实相关程序要求,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员工培训和意识教育,不断提高风险管控的效果和水平。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该程序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危险源辨识:通过观察、调查和记录工作场所的活动和过程,识别潜在的危险源。
这些危险源可能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和心理等方面。
2.风险评估:对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估,确定其对员工和环境的风险水平。
评估可以通过使用风险矩阵或其他风险评估工具来进行。
3.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确定和实施适当的控制措施来减少或消除危险源。
这些控制措施可能包括工程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人防护措施等。
4.效果评估:评估已实施的控制措施的效果,以确保其有效性。
这可以通过监测和记录相关数据,进行工作场所巡视等方式来实施。
5.审查和改进:定期对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控制程序进行审查,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
这可以通过组织内部的安全管理团队或外部专业机构来进行。
在实施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控制程序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预防原则:应通过在源头上控制和消除危险源,预防事故和伤害的发生。
2.全员参与:应鼓励员工参与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并促进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氛围。
3.依法合规:在实施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控制程序时,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合规性。
4.持续改进:应定期审查和改进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控制程序,以提高其效能和适应性。
通过实施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控制程序,可以有效地减少工作场所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确保员工和其他相关方的安全和健康。
这一程序在各行各业都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在制造业、建筑业、化工和石油行业还是在办公室等环境中,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是现代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们的实施对于保障员工的安全健康、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和确认,并对其进行记录和分析的过程。
危险源辨识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工作场所巡查:对工作场所进行定期的巡查,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包括机械设备、工艺流程、化学品、电气设备、人为因素等。
2.危险源辨识调查:对已发生的事故和不安全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其中的危险源,并加以改正。
3.员工培训:培训员工对危险源的辨识和处理方法,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危险源辨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并排除工作场所的危险因素,预防事故的发生,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对危险源造成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确定其对人身安全和健康的潜在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的过程。
风险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1.风险识别:对危险源造成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和确认。
2.风险分析:对已识别的危险源进行分析,确定其对员工安全和健康的潜在影响程度。
3.风险评估:对确定的风险进行评估,并确定其优先级,确定优先处理的风险。
风险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定危险源对员工安全和健康的潜在影响,为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三、风险控制程序风险控制程序是指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对危险源进行有效控制的过程。
风险控制程序的主要内容包括:1.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控制、管理控制和人为控制等。
2.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对制定的控制措施进行实施,包括对设备、工艺流程、化学品等进行改进和加强管理,对员工进行培训等。
3.风险控制效果的评估:对实施的控制措施进行效果评估,确定其是否能够有效控制危险源。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1. 目的为持续辨识公司在生产、服务过程当中存在的危险源并进行评价,评价危险源的风险程度,确定重大危险源,确定有效的控制措施。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生产、服务过程中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3. 职责3.1 各部门负责辨识所属范围内危险源,填写《危险源调查表》,逐级审核后将结果报安环部。
3.2 安环部是危险源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危险源调查表》的汇总、登记,并组织有关人员对危险源进行评价,确定重大危险源,填写《重大危险源清单》,负责危险源的更新和管理工作。
3.3 管理者代表批准现场确认后的《危险源调查表》和《重大危险源清单》。
4. 工作程序4.1 危险源辨识程序在公司内,采取全员调查和现场巡查的方式,进行危险源辨识。
4.1.1 全员调查(1)安环部负责组织进行本公司危险源辨识,从车间(科室)、班组层层动员布置。
(2)各车间、科室负责人将危险源辨识的注意事项通知到班组成员,发动大家反映各自岗位的危险源,并做好本班组危险源汇总和《危险源调查表》的填写工作。
(3)各车间、科室负责人收集汇总各班组《危险源调查表》,并进行审查、补充,报安全科审核后转办公室汇总。
4.1.2 现场巡查(1)安环部组织生产部、办公室、品管部、保卫科等人员进行现场巡查,辨识危险源,现场巡查发现的危险源填在《危险源调查表》上。
根据全员调查后上报的《危险源调查表》对照现场实际情况进行。
(2)安环部将现场巡视后确认的《危险源调查表》汇总、整理后报管理者代表批准。
4.1.3 危险源辨识每年度评审一次。
但是在完成了基本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之后,可局部进行一次危险源的辨识。
评审后填写《危险源辨识评价表》。
4.1.4 当各科室、车间的办公区、工作场所、生活环境发生变化,内部组织机构发生变化,有关法律、法规发生变化,工艺、技术发生变化等情况时,相关部门按上述规定在一周内对发生变化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并填写《危险源调查表》,及时按4.1.1(3)条程序上报,由安环部组织对新的危险源进行确认与风险评价。
工程建设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程序
工程建设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程序是为了找出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潜在危险源,并对其进行评价,以确定其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确保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下面是一个详细的程序介绍,包括五个主要步骤:信息收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等级划分和防控措施制定和实施。
第一步:信息收集信息收集是工程建设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第一步。
收集工程建设相关的文献、规范、经验资料以及现场实地考察、访谈等方式,了解工程建设的特点、环境条件、工艺过程等相关信息。
同时,还需收集工程安全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技术标准等资料。
第二步: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
通过分析施工工艺、设备、材料等因素,找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例如高处作业、电气设备、化学品等。
在危险源辨识过程中,可以借鉴相关的辨识方法和工具,如HAZOP分析、风险矩阵等,以提高辨识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第三步: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辨识到的危险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确定其风险等级。
定性分析主要是通过对危险源的特性、暴露频率、暴露时间和可能的后果等方面进行评估,判断其风险大小。
定量分析则采用一些数学模型和方法,对危险源的概率和损失进行计算,从而得出风险评价结果。
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包括层次分析法、事件树分析法等。
第四步:风险等级划分风险等级划分是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将辨识到的危险源划分为不同的风险等级,以便于进行后续的防控措施制定和实施。
风险等级划分可以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如根据危险源的潜在风险、现有防控措施的有效性等方面进行判断。
一般来说,可以将风险等级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以指导后续的防控工作。
第五步:防控措施制定和实施根据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以减少或消除危险源的潜在风险。
防控措施可以从源头控制、工艺控制、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四个方面进行考虑。
源头控制是通过改变施工工艺、选择更安全的设备等方式,减少或消除危险源的产生。
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程序
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程序1 目的和适用范围1.1 全面、充分并有效地识别、评价和更新各部门、项目部在生产活动及服务中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危险源,确定不可接受风险并拟定控制措施,以便实施有效控制。
1.2适用于院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各部门、分支机构及子公司和现场项目部生产活动及服务中危险源的识别、评价、控制措施策划、更新和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GB/T 28001-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管理手册3 职责3.1管理者代表负责批准院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措施清单。
3.2综合管理处负责组织全院各类生产活动中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评价和监督管理工作;负责组织院办公大楼区域内的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评价,制定相应控制措施。
指导、审核分支机构及子公司、项目部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评价,并对危险源的控制措施的落实实施监督管理。
3.3院安全评价责任部门协助综合管理处审核院级不可接受风险因素管理方案或控制措施。
3.4工会办公室负责院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监督工作,调查员工职业健康状况,协助辨识、评价引起健康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参与相关控制措施的拟定工作。
3.5院部各责任部门/项目部负责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的控制;负责外出活动或工程现场服务中的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措施的制定,并确保持续有效。
3.6分支机构及子公司、项目部负责生产/服务中的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措施的制定,并确保持续有效。
4 工作程序4.1 工作流程流程形成的文件、记录4.2 危险源辨识4.2.1危险源辨识范围(1)院本部(含兰州办公场所)工作场所;勘察、岩土施工、工程监测、工程项目管理、监理、检验和试验、工程总承包、工地服务等各类现场;员工在差旅途中或在客户处工作。
(2)所有的常规活动(如正常的生产活动)和非常规活动(如检修、抢修活动等)。
(3)影响或可能影响工作场所内的员工或其他工作人员(包括本院员工、临时工和承包方员工)、访问者或任何其他人员的健康安全的条件和因素。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评价程序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评价程序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评价(隐患辨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旨在识别潜在的危险,评估风险,并评估环境因素对工作场所和员工健康安全的影响。
以下是一般的程序。
第一步: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通过识别和分析工作场所中可能造成伤害、疾病或死亡的危险源来开始的。
这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施:1.实地考察:仔细检查工作场所的各个区域,记录任何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和危险源。
2.审查文件:审查以前的事故记录、工作指导和任何其他相关文件,以寻找类似危险源。
第二步: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辨识出的危险源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
它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危害:确定每个危险源与员工、访客或公众健康安全的潜在影响。
2.确定风险:根据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对每个危险源的风险进行评估。
3.风险控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控制措施来减轻或消除危险源。
第三步:环境因素评价环境因素评价是评估工作场所外部环境对员工和工作场所的影响。
它包括以下步骤:1.外部考察:考察周围环境,如气候、土壤、水源等,了解是否存在任何潜在的环境因素导致危害。
2.评估环境因素:对环境因素进行评估,包括空气质量、噪音、震动等,以确定对员工健康和工作场所的潜在影响。
3.采取行动:根据评估结果,采取必要的行动来降低对员工健康和工作场所的影响。
总结: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评价是确保工作场所和员工健康安全的重要程序。
它们需要系统性的方法和专业知识,并应该定期进行更新和审查。
通过识别危险源、评估风险,以及评估环境因素,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轻潜在危害,确保员工和工作场所的安全。
延续之前的内容,下面将详细介绍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评价的程序。
第一步: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确保安全和健康的基础,通过识别和分析潜在的危险源,可以提前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
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可以使用一系列的工具和方法,例如:1. 事故调查:分析以前发生的事故情况,了解其原因,并从中汲取教训。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范文(四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范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是组织有效管理和控制各种危险和风险的重要工作。
以下是一个____字的范文,介绍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的主要内容。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范文(二)一、引言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是组织安全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通过对危险源的辨识、风险的评价和控制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安全和组织的正常运营。
本文将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介绍相应的程序和措施。
二、危险源辨识程序危险源辨识是在组织内部对潜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估的过程。
下面是危险源辨识的主要程序:1. 收集资料:组织需要收集相关的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等文件,了解危险源辨识的要求和方法。
2. 制定工作计划: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制定危险源辨识的工作计划,明确工作内容、时间和人员分工等。
3. 辨识危险源:组织在现场进行巡视和调查,通过观察、询问和检测等方式,辨识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辨识的方法可以是逐项检查或系统性辨识。
4. 记录和评估:对辨识到的危险源进行记录,并根据危险程度和可能性等因素进行评估。
评估方法可以是定性评估或定量评估。
5. 提出建议: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危险源控制建议。
建议可以包括工程控制、安全设备使用、操作规程制定等措施。
6. 审查和改进:对危险源辨识的结果进行审查,了解评估和建议的可行性,并根据需要进行改进和完善。
三、风险评价程序风险评价是对辨识到的危险源的风险进行量化或定性评估的过程。
下面是风险评价的主要程序:1. 收集资料:组织需要收集相关的风险评价方法和指南,了解风险评价的要求和方法。
2. 制定评价计划: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制定风险评价的工作计划,明确评价内容、时间和人员分工等。
3. 量化评价:对风险进行量化评估,主要包括风险的可能性、严重程度和频率等指标的测定。
评价方法可以是事件树分析、故障树分析等。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范文(三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范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是指针对企业的工作场所、工作过程和工作条件进行全面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并制定相应的控制策划程序,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健康和环境保护。
下面是一个关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的范文,供参考。
一、危险源辨识程序1.确定辨识对象:确定需要进行危险源辨识的工作场所、工作过程和工作条件。
2.召集辨识小组:召集辨识小组,由不同部门的代表组成,在辨识过程中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
3.收集信息:收集与辨识对象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包括工艺流程、设备设施、物料危险性、人员行为等方面的信息。
4.分析辨识对象:对辨识对象进行详细的分析,确定潜在的危险源,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人为等方面的危险源。
5.评价危险源:对确定的危险源进行评价,综合考虑其频率、严重程度、暴露程度、可能性等因素,确定危险源的级别。
6.制定辨识报告:根据危险源的级别,制定辨识报告,包括危险源的描述、评价结果和建议的控制措施。
7.审查和确认:组织辨识小组对辨识报告进行审查和确认,确保评价结果准确可靠。
二、风险评价程序1.确定评价对象:确定需要进行风险评价的工作场所、工作过程和工作条件。
2.召集评价小组:召集评价小组,由专业人员组成,包括安全工程师、职业卫生师、环境工程师等。
3.评价标准:确定评价标准,包括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企业内部标准等。
4.收集信息:收集与评价对象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包括事故记录、职业病发病率、环境污染指标等方面的信息。
5.分析评价对象:对评价对象进行详细的分析,确定存在的风险,包括人员伤害风险、职业病风险、环境污染风险等。
6.评估风险:根据评价标准,对确定的风险进行评估,综合考虑其概率、严重程度、可预见性、可控性等因素,确定风险的级别。
7.制定评价报告:根据风险的级别,制定评价报告,包括风险的描述、评估结果和建议的控制策略。
8.审查和确认:组织评价小组对评价报告进行审查和确认,确保评估结果准确可靠。
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程序
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程序1.目的对本公司在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和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确保重要因素能够得到控制。
规范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确定、更新,对其实施动态管理、有效控制。
2.定义与范围定义: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的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岗位等。
风险评价:是指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后,对于风险事件给人们的生活、生命、财产等各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进行量化评价工作。
范围:用于公司各部门及所有生产活动、过程、服务和作业中的环境因素识别和危险源的辨识、评价、更新和管理。
3.职责3.1安全环保部3.1.1负责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环境因素的识别并鉴定重要环境因素;3.1.2负责督导、参与、跟踪各部门进行各岗位风险评估;3.1.3负责进行审核、登记、汇总,建立公司《OHS风险调查/评估表》,并发到部门;3.1.4负责组织制定危险源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和制定对危险源的防范措施及管理措施;3.1.5负责监督、检查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3.2各部门3.2.1负责组织本部门员工对所管区域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对各岗位风险进行评估;3.2.2负责组织本部门员工学习、宣贯各岗位的风险;3.2.3负责建立本部门《环境因素识别表》《OHS风险调查/评估表》;3.2.4配合安全环保部制定对各风险的防范措施并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4.工作程序4.1环境因素识别4.1.1识别因素的步骤4.1.1.1选择公司相关的过程(活动、产品或服务);4.1.1.2确定该过程伴随的因素及影响;4.1.1.3选择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1)问卷调查;2)面谈;3)核查表;4)直接观察和测量;5)记录评估。
4.1.1.4选择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与企业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要求的可能产生影响的活动或过程;2)出现的紧急事件和灾难事件;3)过去体系审核的不符合项(如果有);4)相关方的观点;5)竞争利益的机会。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程序指导书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程序指导书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程序1 目的辨识公司范围内的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各种危险源,评价其风险程度,判定出重大危险源,从而对其进行有效控制。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范围内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及更新。
3 职责3.1 管理者代表: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对本公司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工作,并负责本公司重大危险源的审批。
3.2 安全部:负责公司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更新工作的具体实施。
3.2.1根据各部门的【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表】,汇总产生公司【危险源清单】;3.2.2 根据危险源评价结果,整理出本公司的【重大危险源清单/ 不可接受风险清单】,经管理者代表审批后负责下发至相关部门。
3.3 各相关部门:负责对本部门范围内或相关方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填写【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表】。
4 工作程序4.1 初始职业健康安全评审公司成立初始评审小组,由管理者代表任组长,组织进行初始评审,以了解本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现状。
评审内容主要有:4.1.1明确适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应遵守的要求;4.1.2 评价现状与上述要求的符合程度;4.1.3 危险源辨识和重大危险源的确定;4.1.4 对所有现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活动与程序的审查;4.1.5相关方提供的报告、记录等背景资料,包括验收报告等。
4.2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4.2.1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的步骤:a、各部门确定本部门活动、产品和服务的过程可能带来的风险,使用【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表】识别工序/活动点的危险源和风险;b、各部门按“三元素评价”方法对本部门区域内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和风险评价,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后上交至安全部;c、安全部对各部门上交的危险源辨识情况进行整理,汇总,编制【危险源清单】和【重大危险源清单 / 不可接受风险清单】;d、由管理者代表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由安全部负责将其下发到各个部门。
e、相关职能部门根据【重大危险源清单 / 不可接受风险清单】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
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控制程序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控制程序是指一套用于识别、评估和控制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程序。
该程序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员工的健康与安全,并预防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
下面将详细介绍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控制程序的步骤和内容。
步骤一:辨识潜在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在这一步骤中,要对工作环境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以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
这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收集信息:收集各种与工作环境相关的信息,包括工作流程、设备和工具、物质和化学品、工作场所布局等。
2.观察工作场所:对工作场所进行观察,了解员工的工作活动、工作条件和操作流程。
同时,还要观察是否存在可能造成危险的因素,如噪声、振动、电磁辐射等。
3.分析工作任务:对各种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
这可以通过分析任务的特性、工作过程和工作环境等方面来完成。
步骤二:评估危险源的风险程度和环境因素的影响程度在这一步骤中,要对辨识出来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进行风险评估。
这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评估风险:对辨识出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包括识别可能造成的伤害和病害、估计发生的可能性以及评估其对员工的影响程度。
2.评估影响:评估辨识出的环境因素对员工的影响程度,包括对健康、舒适度和工作效率的影响等。
3.分级评估:根据风险和影响的程度,将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进行分级评估,以确定哪些是高风险、高影响的因素。
步骤三:制定控制措施在这一步骤中,要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或消除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对员工的风险和影响。
这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1.工程控制:通过改变工作场所的设计或设备的配置,减少或消除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产生或释放。
2.行政控制: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的规章制度、标准和程序,限制或规范员工的行为,最大程度地减少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暴露。
3.个体防护措施:对于无法通过工程和行政控制消除或减少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要选用合适的个体防护装备和措施来保护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是程序的第一步。
它涉及对组织内潜在的危险源进行全面
的调查和识别。
这可以通过进行工作场所观察、员工讨论、检查历史记录
和文件、分析工作过程中的潜在风险等方法来完成。
在这个阶段,需要制
定一个详细的清单,列出所有已识别的危险源。
接下来的步骤是风险评价。
在此阶段,需要对已识别的危险源进行评估,以确定其可能对组织和员工造成的风险程度。
评估的方法可以包括使
用评估工具、分析历史数据和统计信息、进行风险矩阵分析等。
评估结果
应该是一个可量化的风险等级,并为后续的风险控制措施提供指导。
在完成评价后,组织需要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这些措施旨在减轻风险
的发生概率和/或减少风险发生时的严重程度。
控制措施可能包括采取工
程控制措施,例如安装警示标识或遮挡装置,修改工作流程,提供培训和
教育,提供个人防护装备等。
组织应该将这些措施细化为具体的行动计划,并制定实施和监控的机制。
风险评估和控制程序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定期进行评估和更新。
组织应该建立定期检查和报告的机制,以确保已实施的控制措施仍然有效,并帮助识别新的危险与风险源。
这可以通过定期召开集体讨论会议、进行
员工培训、收集和分析安全数据等方法来完成。
总之,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程序是一种帮助组织识别、
评估和控制危险和风险的系统化方法。
通过该程序,组织能够更好地保护
员工,减少风险的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并提高组织的整体安全性。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管理程序(2篇)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管理程序1目的为了识别公司施工活动的危害因素,评价危害事件的风险程度,制定有效风险控制措施,最大限度降低风险级别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范围内有关职业健康安全危害识别、评价更新与控制。
3职责3.1管理者代表审批《重大风险清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
3.2安全环保监察部负责组织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工作,报管理者代表批准,下发《重大风险清单》。
负责监督、检查所属各单位风险因素的管理与控制工作。
负责审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
3.3生产部负责参与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负责组织所属各单位按照《重大风险清单》编制有针对性的预控措施,并在施工(生产)中组织贯彻落实。
3.4各基层单位、部门负责依据《重大风险清单》,对重大危害因素及风险按照相应文件要求进行管理和控制。
负责上报新产生的风险因素及管理方案。
4管理内容与要求4.1工作原则4.1.1预防原则:依据施工现场所涉及的活动范围、危害事件的性质以及时间、风险的特点,针对性的选取相应的方法。
4.1.2一致性原则:依据施工活动的特点、存在的隐患,选取相应的方法,确保辩识、评价和控制措施的一致性。
4.2危险源辩识4.2.1辩识范围a) 设备采购、设施的安装、使用、维护、报废等所有运行活动(包括相关方使用的设备、设施)。
b) 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包括进入作业现场的相关方人员的活动)。
c) 化学品、油类及其他物资的采购、运输、储存、使用、废弃等活动(包括相关方的有关活动)。
d) 工程施工中常规或非常规的作业活动。
e) 办公场所、宿舍、食堂。
4.2.2辩识状态a) 正常状态——每天正常进行的日常活动b) 异常状态——停机、检修、维护等。
c) 紧急状态——火灾、爆炸、发生事故、事件等。
4.2.3辨识时要考虑在作业过程中的几个方面:a) 人的不安全行为;b) 物的不安全状态;c) 不良的作业环境;d) 管理方面的缺陷。
4.2.4辩识方法:a) 根据分部分项、工序、工艺流程所涉及的活动进行辩识。
危险源辩识与风险评价程序
危险源辩识与风险评价程序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程序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是在工作场所进行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并评价其造成的风险程度,可以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下面是一个针对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程序,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确定辨识目标和范围在开始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工作前,首先需要确定辨识的目标和范围。
辨识的目标是指要辨识的危险源所在的工作区域或工作场所,范围则是要辨识的具体内容,例如设备、设施、流程、物质等。
在确定目标和范围时,需要综合考虑工作场所的特点、工作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以及已有的安全管理体系。
第二步:搜集信息在进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过程中,需要搜集相关的信息。
信息的来源可以包括现场观察、实际操作记录、相关的标准和规范、相关的文献资料等。
通过搜集信息,可以对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初步了解,为后续的辨识和评价工作做准备。
第三步:辨识危险源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描述的过程。
在辨识过程中,可以借鉴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包括行业标准和规范中对危险源的描述。
辨识的结果可以以清单或图表的形式进行记录,以便对危险源进行后续评价和处理。
第四步:评价风险程度评价风险程度是指对各个危险源造成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
评价的方法可以包括风险指数法、风险矩阵法等。
在评价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危险源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以及可能导致的人员伤害、设备损坏、环境影响等后果。
评价的结果可以用来指导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以降低风险程度。
第五步:确定风险控制措施根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结果,可以确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控制措施要根据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来选择,并结合工作环境和实际操作的情况进行制定和实施。
风险控制措施可以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人员培训等多种形式,以保证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第六步:监督和复查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进行定期的监督和复查。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管理程序
1 目的辨识公司生产活动过程、服务过程中的危险源,同时进行风险评价、制定控制措施,并在体系运行中及时更新,为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提供依据。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施过程中辨识、更新与风险评价危险源、制定控制措施的全过程。
3 职责3.1 安全环保部负责组织各部门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并进行评价。
3.2 安全环保部负责对各部门危险源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定期评审。
3.3 各部门按照本程序要求及时辨识出本部门的危险源并制定控制措施,做好活动变更的危险源辨识并制定控制措施。
3.4 各部门部长参与对危险源的评价。
3.5 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核批准危险源清单。
4 工作程序4.1 危险源的辨识4.1.1 安全环保部组织各部门,每年进行一次危险源的重新辨识工作。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需由安全环保部及时组织开展危险源辨识工作:1)新建项目开工期;2)法律法规变化;3)工艺技术、设备设施、作业过程、作业环境、人员、机构等变更实施前;4)纠正、预防措施实施前。
4.1.2 危险源的范围1)生产活动:包括所有原辅材料供应、生产加工、产品形成、以及员工在企业内生活活动,包括外来人员在本公司范围内的活动。
2)服务:公司对客户等相关方提供各种服务,以及相关方为本公司提供各种服务的过程。
3)参照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和职业病目录的分类对危险源进行辨识。
4.1.3 危险源的辨识方法1)询问、交谈 2)现场观察 3)查阅记录 4)危险源调查表4.1.4 危险源辨识的具体步骤如下:1)安全环保部发放《危险源辨识调查表》;2)各部门划分业务活动,内容包括厂房、设备、人员和程序,并收集有关信息;3)各部门辨识与各项业务活动有关的主要危险源;4)确定风险:在假定现有的或计划的控制措施适当的情况下,对与各项危险源有关的风险的程度做出主观评价,并给出风险的分级;5)确定风险是否可接受:判断现有的或计划的预防措施是否足以把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水平;6)确定风险控制措施(如有必要):编制计划以控制评价中发现的、需要重视的任何风险,尤其是不可承受的风险;7)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针对已修正的控制措施,重新评价风险,并检查风险是否4.1.5 各部门应结合原有的《部门危险源清单》,如果没有变化,则只将原《部门危险源清单》返还安全环保部;如果有变化则应附上《危险源辨识调查表》对原有的进行补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SY-AQ-03267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程序
Hazard identification and risk assessment procedure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程序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
在安全管
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
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1.0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2.0工作活动分类
2.1根据施工生产的特点,可按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工作活动的分类:
a)施工现场的地理位置;
b)场内道路及水电设施;
c)施工测量;
d)建筑材料的贮存和运输;
e)检验和试验工作;
f)工序作业;
g)设备运行、维护和保养;
h)人员。
2.2工序作业又可按路基工程、路面工程、软基处理、桥梁工程、
隧道工程及水工等进行分类。
3.0危险源辨识
3.1辨识危险源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a)常规活动,如:正常的施工生产活动;非常规的活动如临时抢修、设备维修等;
b)所有进入工作场所人员的活动,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等;
c)工作场所内的设施,如:施工设备、机具,内部建筑物(包括自有或租赁)等;
d)工作场所自然环境,如山体、水系等;
e)其他,如:现在和有关过去的活动、过程、产品和(或)服务相关的输入和输出,安全的法规和其他要求等。
3.2造成的伤害、存在的风险可划分为:①物体打击;②车辆伤害;③机械伤害;④起重伤害;⑤触电;⑥淹溺;⑦灼烫;⑧火灾;
⑨高处坠落;⑩坍塌;⑪冒顶片帮;⑫透水;⑬放炮;⑭火药爆炸;⑮瓦斯爆炸;⑯锅炉爆炸;⑰容器超压爆炸、轮胎爆炸;⑱其他爆炸;⑲中毒和窒息;⑳其他伤害(例如:隧道突泥、毒蛇咬伤、职
业病、自然灾害引发次生安全生产事故等)。
3.3危险源辨识方法,一般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a)询问;
b)现场观察;
c)查阅有关记录,如:以往的事故记录、职业病记录等;
d)获取外部信息;
从有关类似组织、文献资料、专家咨询等方面获取有关危险源的信息。
e)工作任务分析
通过分析组织成员工作任务中所涉及的危害,识别有关的危险源。
f)安全检查表
运用已编制的安全检查表,对施工现场进行系统的安全检查,辨识危险源。
3.4根据危险源辨识结果列出《危险源清单》。
4.0风险评价
4.1对辨识出来的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进行归类评价分级,根据评价分级的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控制。
4.2风险评价的方法
步骤一(专家评价法):
在列出《危险源清单》中能直观看出危险源带来的风险很小,即可直接确定为“可容许风险”,其他则按步骤二进行。
步骤二(定量分值法):
采用定量计算每一种危险源所带来风险的方法。
D=LEC
式中:D—风险值;
L—发生事故可能性大小;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L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6
3
1完全可以预料
相当可能
可能,但不经常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0.5
0.2
0.1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极不可能
实际不可能
(E值)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分数值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分数值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10
6
3连续暴露
每天工作时间暴露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2
1
0.5每月一次暴露
每年几次暴露
非常罕见地暴露
(C值)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分数值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分数值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100
40
15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灾难,数人死亡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7
3
1严重,重伤
重大,致残
引人关注,不利于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
(D值)危险等级划分
分数值危险程度等级号分数值危险程度等级号
≥320
160~320
70~160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高度危险,需要立即整改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Ⅰ
Ⅱ
Ⅲ20-70
<20一般危险,需注意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Ⅳ
Ⅴ
表中风险级别的界限值不是长期固定不变的,在不同时期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4.3编制《风险评价表》。
5.0风险控制的策划
5.1按计算出的D值划分等级进行风险控制策划。
Ⅰ级D值≥320特大风险,不能继续作业
Ⅱ级D值160~320重大风险,需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计划,立即整改,待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
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应采取应急措施降低风险,需制定目标。
Ⅲ级D值70~160中度风险,需降低风险,制定目标。
Ⅳ级D值20-70可容许风险,在运行和活动中加以控制。
Ⅴ级D值<20可忽略风险,不需要采取措施。
这里填写您的公司名字
Fill In Your Business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