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柳叶刀杂志)阿尔茨海默病最新国际诊断标准

合集下载

阿尔茨海默病诊断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诊断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诊断进展卫生部北京医院彭丹涛一、临床诊断标准(一) NINCDS — ADRDA 临床诊断标准1.I 很可能( probable) 诊断标准:临床检查和神经心理检查认为痴呆;两种及以上认知领域缺陷;记忆和其它认知障碍进行性加重;无意识障碍; 40-90 岁起病,常在 65 岁以后,且非其它全身系统性疾病及脑部疾病所致认知障碍。

2.II 支持很可能( probable) 诊断标准:特殊认知功能的进行性衰退(如:失语、失用、失认);日常生活能力损害及行为改变;家族中有类似病人,尤其有神经病理证实者;实验室检查结果:腰穿脑脊液压力正常;脑电图正常或无特异性改变,如慢波增加; CT 检查证实有脑萎缩,且随病程进行性加重。

这是1984 年制订的标准。

被称为 AD 病人诊断的“金”标准。

其诊断准确率达 80 %一 100 %,敏感性达 81 %一 88 %,特异性达 90 %。

在应用中发现,该诊断标准在应用中存在局限性, 2007 年对其进行了重新修订。

(二)修订 NINCDS — ADRDA 诊断标准1. 可能为 AD : A+B 、 C 、 D 或 E 中至少一个核心症状:A. 早期、显著的情景记忆障碍,包括以下特点:逐渐出现的进行性的记忆功能下降,超过 6 个月;客观检查发现显著的情景记忆损害,主要为回忆障碍,在提示或再认试验中不能显著改善或恢复正常;情景记忆障碍可在起病或病程中单独出现,或与其它认知改变一起出现。

2. 支持特征:B. 存在内颞叶萎缩 MRI 定性或定量测量发现海马结构、内嗅皮层、杏仁核体积缩小(参考同年龄人群的常模)。

C. 脑脊液生物标记异常 A β 1-42 降低、总 tau(t-tau) 或磷酸化 tau(p-tau) 增高,或三者同时存在。

D. PET 的特殊表现:双侧颞叶糖代谢减低;其它有效的配体,如 FDDNP 预见 AD 病理的改变。

E. 直系亲属中有已证实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突变导致的 AD 。

2014阿尔茨海默病最新国际诊断标准

2014阿尔茨海默病最新国际诊断标准
A: 特异临床表型:存在早期及显著情景记忆障碍(孤立或 与暗示痴呆综合症或轻度认知障碍相关的其他认知、 行为改变),包括下述特征:
1.患者或知情者诉有超过6个月的,逐步进展的记忆能力下降;
2.海马类型遗忘综合症的客观证据,基于AD特异检测 方法---通过线索回忆测试等发现情景记忆能力显著下 降。(在疾病中度及重度痴呆阶段海马遗忘综合症可 能难于鉴定,体内AD病理证据中足以存在痴呆综合 症的相关特点);
第4页,共19页。
新标准的特点
另外文章建议疾病的下游标志物,如MRI容 积、脱氧葡萄糖PET可更好的用于检测及监 控疾病过程。本文分别详细阐述了典型AD、 非典型AD、混合型AD以及AD的临床前阶 段的特异诊断标准。具体如下:
第5页,共19页。
一.典型AD的IWG-2 诊断标准(任何时期
的A加B两方面许在疾病前 驱期便开展更早的预防手段,并且有利于临 床前期AD二级预防的研究。通过这些标准 的研究应用,最终将会发展出一项常规领域 能够真正探查AD存在的通用标准。
第3页,共19页。
新标准的提出
考虑到现有的IGW研究诊断标准的优缺点, 近日The Lancet杂志刊登了一篇文章,提出 新的先进性建议,从而对之前诊断框架进行 改善。基于这些提炼,AD的诊断得以简化, 只需通过AD临床表型(典型/非典型)联合 同AD病理相一致的病理生理生物标志物即 可
1.非AD性痴呆; 2.重度抑郁;3.脑血管疾病;4.中毒、 炎症、代谢紊乱,这些均需要特异的检查;5.同感 染或血管损伤一致的,内侧颞叶MRI-FLAIR或T2 信号改变;
第8页,共19页。
二:非典型AD的IWG-2 诊断标准(任何时
期的A加B两方面)
A:特异临床表型(下述之一) 1.AD后皮质异常(包括:)

老年痴呆诊断标准

老年痴呆诊断标准

老年痴呆诊断标准老年痴呆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通常出现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身上。

它会逐渐影响患者的记忆、思维能力和日常生活技能,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极大的困扰。

因此,及早诊断和干预老年痴呆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老年痴呆的诊断标准,以便医生和家人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这一疾病。

首先,老年痴呆的诊断需要满足以下条件,患者存在进行性的认知功能损害,包括记忆力、语言能力、空间能力、计算能力、判断力和执行功能;这种认知功能损害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例如无法独立完成日常活动、社交活动和工作;这种认知功能损害不能由其他精神障碍或全身性疾病解释。

其次,老年痴呆的诊断还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认知功能损害的病因,比如脑血管病变、甲状腺功能减退、维生素B12缺乏、抑郁症等。

医生需要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来排除这些病因,确保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是由老年痴呆引起的。

最后,老年痴呆的诊断还需要根据国际通用的诊断标准,比如DSM-5(《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或者ICD-10(《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

医生需要根据这些标准对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最终确定患者是否患有老年痴呆。

总之,老年痴呆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患者存在进行性的认知功能损害、这种损害影响日常生活、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和根据国际通用的诊断标准进行综合评估。

只有在满足这些条件的情况下,医生才能确诊患者患有老年痴呆。

因此,医生和家人需要密切关注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缓疾病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最新分期、诊断标准及治疗措施

阿尔茨海默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最新分期、诊断标准及治疗措施

阿尔茨海默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最新分期、诊断标准及治疗措施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与基因突变、AB的沉积、胆碱能缺陷、tau 蛋白过度磷酸化、线粒体缺陷、神经细胞凋亡、氧化应激、自由基损伤及感染、中毒、脑外伤和低血糖等有关。

AD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脑外伤,AD也与遗传、甲状腺功能减退、接触重金属、有毒化学物质和有机溶剂等有关,其他如脑血管病,糖尿病以及老年期首发的抑郁症也是AD的危险因素。

精神疾病或压力也是AD的危险因素之一,抑郁症患者大脑的某些区域可能有改变,对患者的记忆、思考速度、注意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影响。

短期紧张和压力会分散注意力,长期的压力会导致记忆力减退。

酗酒、缺乏睡眠等不良生活习惯都是AD危险因素。

深度睡眠时间越少记忆力越差。

如在午睡后仍然感到异常疲倦,那就应做一次彻底身体检查。

不参加体育锻炼,不爱社交,饮食不健康,也会增加认知障碍风险。

临床表现基本临床表现记忆障碍。

记忆障碍是从痴呆的初期到末期可持续看到的主要症状之一。

做事情丢三拉四,严重时记不住家里的电话、朋友的名字;甚至有的患者忘记关水龙头或煤气,造成安全隐患。

时间和地点识别能力障碍。

定向力障碍是指患者在空间上、时间上自己当时的定位能力障碍。

中度患者常把晚上和早晨弄错;有些患者明明在家的附近却迷路。

语言沟通能力障碍。

听不懂家人的话,常常答非所问,患者说的东西其他人听不明白。

以前会看报的患者在患病后会看不懂,发展到晚期患者说话减少,常常静坐。

认知与判断能力障碍。

早期患者买菜常常忘记付钱,或者不记得自己付了多少,简单的加减也出现错误,对简单事情不懂怎去判断。

临床分期隐匿起病,持续进行性发展,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减退和非认知性神经精神症状。

按照最新临床分期,AD包括两个阶段:痴呆前阶段和痴呆阶段。

痴呆前阶段。

此阶段分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前期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期。

痴呆阶段。

即统意义上的AD,阶段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导致了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根据认知损害程度大致可以分为轻、中、重三度。

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标准

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标准

- 脑中乙酰胆碱含量不足: 迄今能够解释认知功能下降的 证据确凿的原因
- 其他: 可能有单胺系统,谷氨酸系统, 神经肽类等影响
感染, 炎症
颅脑外伤
其他:如免疫功能紊乱, 中毒等
危险因素
年龄: 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几乎成倍增长 抑郁 文化程度低 颅脑外伤 女性比男性患病率高 血管性因素: 高血压, 高胆固醇等增加AD风险 职业因素: 长期暴露于铝, 铅等作业或维生素B12缺 乏等,但尚无定论
语义记忆: 下外侧颞叶-分至年 - 狮子颜色、叉子、
与梳子区别
记忆系统与相关的神经结构
程序记忆- 基底节、小脑、辅助运动区 分至年 - 骑自行车
工 作 记 忆 - 语 音 : 前 额 皮 质 、 Broca 、 Wernick区
空间:前额皮质
视联合区-秒至分 - 语音:拨号前记住电话 号码
多起病于50-69岁, 病程约10年左右, 终末期出现四肢痉挛性 瘫痪, 大小便失禁, 多死于肺炎, 泌尿系感染, 褥疮, 骨折等继 发性疾病或衰竭
病因和危险因素
遗传: 约10%有家族史

类淀粉样蛋白前体基因

早老素基因1、2

APOEε4等位基因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基因
神经递质异常
精神疾病统计诊断手册(DSM-IV)
这些缺陷并非由于谵妄所致 此障碍并非由于其他精神障碍所致(例如,重度 抑郁、精神分裂症)
1984年版NINCDS-ADRDA标准
很可能AD ·根据临床检查建立痴呆诊断,用MMSE、Blessed的痴呆量表或 其他类似工具收集资料,通过神经心理测试验证; ·有两项或两项以上的认知功能缺损; ·记忆和其他认知功能进行性衰退; ·无意识障碍; ·在40~90岁之间发病,多在65岁以后; ·不存在可导致记忆和认知进行性缺损的躯体疾病或其他脑部 疾病。

阿尔茨海默病鉴别诊断

阿尔茨海默病鉴别诊断

选择合适药物
不同病因导致的痴呆症状可能需 要不同的药物治疗,通过鉴别诊 断可以为患者选择更合适的药物 ,提高治疗效果。
判断预后情况
通过鉴别诊断可以初步判断患者 的预后情况,为家属和医生提供 更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减轻症状
准确的诊断可以帮助患者及时获得有效的治疗,从而减轻症 状,提高生活质量。
如脑炎、脑膜炎等,这些疾病可导致大脑实质受损,进而引发认知障碍。通过脑脊液检查、病原学检测等方 法,有助于明确感染类型及诊断。
其他全身性疾病
如肝肾功能衰竭、心肺功能不全等,这些疾病也可导致认知障碍,但通常不是主要原因。在排除其他原因后 ,需考虑这些疾病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06
其他辅助诊断方法介绍
基因检测技术应用前景及局限性
03
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
通过医生与患者和家属的交谈,从记忆、定向、判断与解决问题、社会
交往、家庭生活和业余爱好、个人照料六个方面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
并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
精神症状评估工具选择与实践
神经精神问卷(NPI)
用于评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精神行为 症状,包括妄想、幻觉、激越、抑郁、 焦虑、欣快、淡漠、脱抑制、易激惹、 异常的运动行为、睡眠和夜间行为以及 食欲和进食障碍等12个方面。
观察患者的深浅反射、病理反射等。
神经影像学检查
头颅CT
主要用于排除脑血管疾病等引起的痴呆。
头颅MRI
可清晰显示脑内结构,观察海马体等关键部位的萎 缩情况,有助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
PET-CT
可显示脑内葡萄糖代谢和血流灌注情况,有助于评 估病情严重程度。
神经电生理检查
脑电图
观察脑电活动是否正常,有助于排除癫痫等引起的认知障碍。

了解阿尔茨海默综合症的诊断标准和测试方法

了解阿尔茨海默综合症的诊断标准和测试方法

了解阿尔茨海默综合症的诊断标准和测试方法阿尔茨海默综合症(Alzheimer's disease)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记忆力丧失、认知能力下降和智力衰退。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率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因此,了解阿尔茨海默综合症的诊断标准和测试方法变得尤为重要。

一、诊断标准诊断阿尔茨海默综合症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神经心理学评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

根据美国精神病学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发布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阿尔茨海默综合症的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个关键要点:1. 学习和记忆能力的下降:患者在学习新知识或记忆已知信息方面经历了明显的下降。

这种记忆问题不仅影响日常生活,还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工作或社交能力。

2. 语言和执行功能下降:患者在语言表达、理解和执行功能上有明显的退化,表现为用词减少、迷失在对话中、无法理解抽象概念等。

3. 丧失认知能力:患者失去了执行认知功能的能力,表现为无法解决简单问题、迷失在熟悉的环境中、失去空间感知能力等。

4. 心理学评估结果:除了临床表现,医生还需要通过心理学评估来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

这些评估可以包括记忆测试、智力测试和行为评估等。

二、测试方法对于阿尔茨海默综合症的测试,既有临床观察的方法,也有一些辅助性的检查手段。

1. 临床观察方法:医生通过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谈、观察其行为和日常生活的表现等,来评估患者的认知能力和记忆力。

这些观察可以反映出阿尔茨海默综合症患者的一些特殊表现,如常常迷路、重复相同的问题、无法完成简单的任务等。

2. 记忆测试:医生通常会使用一些标准化的记忆测试,如广泛应用的MMSE(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来评估患者的记忆功能。

这种测试通常包括给患者朗读一些单词或数字,并要求其在一段时间后进行回忆。

阿尔兹海默症诊断新标准

阿尔兹海默症诊断新标准

NEW CRITERIA AND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OF ALZHEIMER’S DISEASE PUBLISHED FOR FIRST TIME IN 27 YEARS- Research Agenda Suggested for Detecting Pre-Symptomatic Alzheimer’s –- New Alzheimer’s Definition Moves Researchers Closer to Early Detection and Intervention –CHICAGO, April 19, 2011 – For the first time in 27 years, new criteria and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of Alzheimer‟s disease have been published by three expert workgroups spearheaded by the Alzheimer‟s Association and the National Institut e on Aging (NIA) of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The workgroups published four articles including ready-to-use clinical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Alzheimer‟s disease dementia and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 due to Alzheimer‟s. A research age nda was proposed for preclinical Alzheimer‟s. The use of biomarkers in Alzheimer‟s dementia and MCI due to Alzheimer‟s was also proposed as a research agenda only, and is not intended for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settings at this time.The articles – colle ctively,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Alzheimer‟s Association Diagnostic Guidelines for Alzheimer‟s Disease –expand the definition of Alzheimer‟s to include two new phases of the disease: (1) presymptomatic and (2) mildly symptomatic but pre-dementia, along with (3) dementia caused by Alzheimer‟s. This reflects current thinking that Alzheimer‟s begins creating distinct and measurable changes in the brains of affected people years, perhaps decades, before memory and thinking symptoms are noticeable.“It is our hope that incorporating scientific knowledge gained and technological advances made over the past quarter century will improve current diagnosis, bring the field closer to earlier detection and treatment, and ultimately lead to effective disease-mo difying therapies,” said William Thies, Ph.D., Chief Medical and Scientific Officer at the Alzheimer‟s Association. “Development and publication of these articles is a major landmark in the field. That said, publication of these articles is not yet the end of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new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Alzheimer‟s, but is another major step in the process.”“The new guidelines reflect today‟s understanding of how key changes in the brain lead to Alzheimer‟s disease pathology and how they relate t o the clinical signs of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Alzheimer‟s disease dementia,” said Creighton Phelps, Ph.D., Program Director of the Alzheimer‟s Disease Centers Program at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We are also beginning to be able to detect these changes at a preclinical stage, long before symptoms appear in many people. With further research on biomarkers, as set forth in the new guidelines, we may ultimately be able to predict who is at risk for development of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Alzheimer‟s dementia, and who would benefit most as interventions are developed.”The proposed new Alzheimer‟s disease diagnostic guidelines were published online today by Alzheimer‟s & Dementia: The Journal of the Alzheimer‟s Association. Hard copy publication is scheduled for the May 2011 issue of the journal.Three Stages of Alzheimer’s DiseaseThe current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Alzheimer‟s*, for the most part, focus on reliable diagnosis when signs of problems in thinking, learning, and memory are noticeable to an individual, family, and friends. But research tells us that Alzheimer‟s likely begins years, maybe even decades, prior to symptoms appearing.The new articles refer to three phases of Alzheimer‟s disease progression over time: Preclinical Alzheimer‟s Disease– Measurable changes in biomarkers (such as brain imaging and spinal fluid chemistry) that indicate the very earliest signs of disease, before outward symptoms are visible. Currently, there are no clinical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this phase, but the group provides a scientific framework to help researchers better define this stage of Alzheimer‟s. (See supplement 5.)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 due to Alzheimer‟s Disease– Mild changes in memory and thinking abilities, enough to be noticed and measured, but not impairment that compromises everyday activities and functioning. Dementia due to Alzheimer‟s Disease–Memory, thinking and behavioral symptoms that impair a person‟s ability to function in daily life. (For more details, see supplement 3.)According to the authors,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possibility of future presymptomatic treatment of Alzheimer‟s, it was important to define the disease from the earliest changes in the brain, not only the observable, symptomatic stages of the disease. The authors propose that Alzheimer‟s begins with a long asymptomatic period during which detrimental changes are progressing in the brain, and individuals with biomarker evidence of these changes are at increased risk for developing cognitive and behavioral impairment and progression to Alzheimer‟s dementia.A biomarker is a naturally occurring, measurable substance or condition in the body that reliably indicates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disease or the risk of later developing a disease; for example, blood glucose levels are a biomarker of diabetes, and cholesterol levels are a biomarker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Both fluid and imaging measures are being tested as possible biomarkers for Alzheimer‟s. (See supplement 4.)There was a broad consensus within the workgroups that much additional research needs to be done to validate the application of biomarkers as they are proposed in the newly-published articles. According to the authors, “The definitive studies … are likely to take more than a decade to fully accomplish. Thus, we must move quickly … and adjust our models and study designs as new data become available.”“If we can definitively determine the risk of developing Alzheimer‟s dementia in people who have biomarker evidence of brain changes but are not showing outward symptoms, we will open an important window of opportunity to intervene with disease-modifying therapies, once they are developed,” Thies said.“In addition, the new criteria give us powerful tools to accelerate our kno wledge in the fightagainst Alzheimer‟s disease. They give us guidelines for getting a more accurate assessment of Alzheimer‟s prevalence. In that way we can better assess the need for everything from research dollars to care services, to patient and caregiver education materials, to nursing home beds, to the number of gerontologists and nurses that we need. And, they give us a basis for creating the next generation of Alzheimer‟s treatments that will be effective in each stage of the disease,” Thies said.Moving the Field Toward Earlie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lzheimer’sThe Alzheimer‟s Association, in its 2010 report titled “Changing the Trajectory of Alzheimer‟s Disease: A National Imperative,” showed that a hypothetical intervention that delayed th e onset of Alzheimer‟s dementia by five years would result in a nearly 45 percent reduction in the number of people with Alzheimer‟s by 2050, and reduce the projected Medicare costs of Alzheimer‟s from $627 billion to $344 billion dollars.The authors of the newly-released articles write, “It is our hope that the advances in preclinical detection of Alzheimer‟s will enable earlier, more effective treatment, just as nearly all of therapeutic gains in cance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osteoporosis, and diabetes involve treatment before significant clinical symptoms are present. Screening and treatment programs instituted for other diseases … have already been associated with a decrease in mortality due to these conditions.”Thies adds, “Currently, Alzheimer‟s therapies are in development that may be able to slow or stop the progression of the disease. By improving early detection and risk evaluation, we will better be able to test potential therapies and eventually prescribe them for people at increased risk. Ultimately, this approach envisions for Alzheimer‟s what is now common practice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where early signs of risk – for example, in genetic markers or in blood cholesterol and/or blood pressure levels –can be treated to reduce the likelihood of heart attack or stroke later on.”The challenge for Alzheimer‟s now is that there is currently no single, generally accepted way to identify the disease in the earliest stage – before symptoms are evident. It is hoped that the research agenda out lined in the new preclinical Alzheimer‟s article will correct this deficit.Presymptomatic Disease Detection and Treatment –Not a New Idea, Except in Alzheimer’sAccording to the authors, “The concept of a preclinical phase of disease should not be too foreign. Medical professionals readily acknowledge that cancer can be detected at the stage of …carcinoma in situ‟ and that hypercholesterolemia and atherosclerosis can result in narrowing of coronary arteries that is detectable prior to myocardial infarction. It is widely acknowledged that symptoms are not necessary to diagnose human disease. Type II diabetes, hypertension, renal insufficiency, and osteoporosis are frequently detected through laboratory tests,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can prevent the emerge nce of symptoms.”“We should be open to the idea that Alzheimer‟s could one day be diagnosed preclinically by the presence of biomarker evidence, which may eventually guide therapy prior to the onset of symptoms. We treat people with diabetes, elevated cholesterol, hypertension and a variety of other illnesses – we do not wait for strokes, heart attacks or other long term complications that we know will occur in significant numbers of those affected. Similarly, our intention is to use these criteria to bet ter determine an individual‟s risk of developing Alzheimer‟s disease. This diagnostic research will help us discover the drugs of the future and prepare for the day when we can administer them to those at risk in order to prevent or delay the emergence of symptoms,” wrote the authors.What Was PublishedThe proposed new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research agenda for Alzheimer‟s disease are presented in three documents, plus an introduction.One workgroup updated the 1984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the dementia due to Alzheimer‟s disease. Guy McKhann, M.D.,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Baltimore, and David Knopman, M.D., Mayo Clinic, Rochester, Minn., co-chaired this panel.A second workgroup focused on refining the criteria for the symptomatic, pre-dementia phase, referred to as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due to Alzheimer‟s disease. Marilyn Albert, Ph.D.,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Baltimore, chaired this workgroup.The third workgroup proposed a research agenda (NOT criteria for clinical diagnosis; this is an important distinction. See supplement 4.) for the asymptomatic, preclinical phase of Alzheimer‟s. Reisa Sperling, M.D, 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 Harvard Medical School, Boston, chaired this group.The introduction prov ides an overview of the changes that have occurred in the Alzheimer‟s field since the first diagnostic criteria were published in 1984, and outlines future challenges that need to be addressed. Clifford Jack, M.D., Mayo Clinic, Rochester, Minn., is lead author of this article.Preliminary recommendations were announced in July 2010 at the Alzheimer‟s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lzheimer‟s Disease (AAICAD). These early drafts were then made available for comment on the Alzheimer‟s Association w ebsite, along with further presentation and discussion at a variety of medical and scientific meetings.The three sets of recommendations differ in terms of relevance to current clinical practice. The clinical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Alzheimer‟s dementia and MCI due to Alzheimer‟s are intended to guide diagnosis in the current clinical setting, such as a doctor‟s office, including settings where no access to testing for biomarkers exists.The use of biomarkers in both Alzheimer‟s dementia and MCI due to Alzheimer‟s disease is intended only for research at this time. However, some biomarkers, especially those using advanced imaging techniques, could enter clinical practice in the near future, though much remains to be learned about their utility in this sett ing.The recommendations of the preclinical Alzheimer‟s workgroup are intended for research purposes only, and do not have any clinical utility at this time.A fourth workgroup has been organized to examine the postmortem, pathological criteria for Alzheim er‟s. The results of their deliberations are expected to appear later in 2011.27年内首次出版发行的阿尔茨海默病诊断的新标准和指南–-研究建议检测症状前的阿尔茨海默病-新的阿尔茨海默病的定义促使研究者进行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的筛查和干预-2011年4月19日,以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和国立卫生院(NIH)的国家老年研究所(NIA)为先锋的三个专家工作组在芝加哥于27年内首次发布了诊断阿尔茨海默病的新标准和指南。

阿尔茨海默症的atn诊断标准

阿尔茨海默症的atn诊断标准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主要临床特征包括进行性认知功能减退和自理能力下降。

在临床实践中,及早发现和诊断AD对于及时干预和减缓疾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ATN框架提供了一个综合的AD诊断标准,下面将对ATN诊断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A(T)标准:Amyloid β (Aβ)沉积A标准是指在AD发病过程中,大脑出现了Aβ蛋白的异常沉积。

临床上,可以通过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脑脊液检查来评估Aβ的沉积情况。

PET成像可以直接观察Aβ蛋白在大脑的沉积程度,而脑脊液检测则可以检测到Aβ蛋白的代谢产物。

在ATN诊断标准中,A标准是进行AD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T标准:tau蛋白异常沉积T标准是指AD患者大脑内tau蛋白的异常沉积。

与Aβ沉积类似,tau蛋白的沉积也可以通过PET成像和脑脊液检查来评估。

在AD的早期阶段,tau蛋白的异常沉积可以反映出神经元退行性变的程度,因此T标准也是诊断AD的重要标志。

三、N标准:神经退行性变N标准是指AD患者大脑内出现的神经退行性变。

这种变化通常可以通过结构性磁共振成像(MRI)来评估,其主要特征包括海马体和内侧颞叶皮层的萎缩以及脑室扩张。

神经退行性变的出现通常意味着AD 已经进入了中后期阶段,因此N标准在AD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ATN框架,医生不仅可以根据临床表现来诊断AD,还可以通过PET、脑脊液检查和MRI等检查手段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并及早干预和治疗。

ATN框架还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统一的诊断标准,有助于不同研究机构之间的数据比较和结果验证。

ATN框架为AD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标准化的方法,使得临床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识别患者的病情,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随着越来越多的研究和临床实践的积累,相信ATN框架将会在AD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过去的几年中,随着对阿尔茨海默症的深入研究和了解的增加,ATN诊断标准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阿尔茨海默病操作性诊断标准[ADC标准(2014)]

阿尔茨海默病操作性诊断标准[ADC标准(2014)]
MRI示海马体积缩小(HVR≤1.98cm3,左右测定值)或内侧颞叶萎缩(MTA≥1.50分,年龄调整值);
PET示包括后扣带回和模前叶皮层在内的颞顶叶联合区域FDG代谢下降和(或)Aβ示踪剂滞留增加;
CSF中Aβ42降低或t-tau/p-tau增加或tau/Aβ42比值≥1.15;
AD常染色体显性突变(如PSEN1、PSEN2或APP)
阿尔茨海默病操作性诊断标准[ADC标准(2014)]
序号
标准
评估和检查
参数
1
早期显著的记忆减退,且逐渐进展超过6个月
病史:经询问、报告或观察证实
2
早期显著的情景记忆损害和至少1个其他领域损害的客观证据
记忆:HVLT≤15.5/36min;
视空间:TMT-A≥98.5/150s;
执行:TMT-B≥188.5/300s;
语言:BNT-30≤22/30min
3
总体认知功能受损
认知:MMSE≤26/30分(教育调整值)
文盲≤22/30分
小学≤23/30分
中学≤24/30分
大学≤26/30分
4
干扰了工作或日常活动的能力
功能:ADL≥16/56分
轻度≥16/56分
中度≥25/56分
重度≥30/56分
5
具备AD病理或其他生物标志之一
注:
ADL:日常生活活动量表;
BNT:波士顿命名测试;
DLB:路易体痴呆;
CSF:脑脊液免疫检查;
FTD:额颞叶痴呆;
HV:海马体积;
HVL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试;
MMSE:简易精神状态检查;
MRI:核磁共振成像,结构MRI检测灰质、白质和脑脊液中的组织变化;

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迈向基于血液的生物标志物时代

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迈向基于血液的生物标志物时代

临床衰老干预Dovepress 科学和医学研究的开放获取开放获取全文文章 E I to r I a l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迈向基于血液的生物标志物时代陶青青 1,Rong-Rong Lin 1,吴志英 1,21 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兼神经病学研究中心,杭州浙江,310009,中华人民共和国;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杭州浙江大学脑科学与脑机集成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通讯:中华人民共和国杭州解放路88号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兼神经病学研究中心吴志英, 邮编:310009介绍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痴呆类型,其特征是认知功能的进行性下降,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AD 的确切发病机制仍不清楚。

1从临床前阶段、轻度认知阶段到痴呆阶段,AD 的发展是连续的。

研究中的一系列证据表明,AD 的潜在病理变化在症状出现前几十年就已经存在。

2然而,在临床实践中,仍有很大一部分患者在AD 的早期阶段未得到诊断。

早期准确识别AD 基础病变是AD 患者诊断、疾病监测和管理的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AD 的早期诊断是临床试验向前迈出的关键一步,这有助于开发改善疾病的疗法。

近年来,研究人员对AD 的早期病理改变进行了大量研究。

3流体生物标志物和图像分析的进展有助于AD 的早期识别和准确诊断过程。

2018年,基于淀粉样蛋白-β(A β)沉积、磷酸化tau 蛋白(p-tau)和神经变性等AD 核心病理改变的证据,提出了定义AD 的研究框架。

4然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emission tomography,PET)和脑脊液(CSF)生物标志物评估有几个局限性,包括成本高、可及性不足和侵入性,限制了它们作为AD 诊断的一线评估。

新兴的基于血液的生物标志物是这一领域令人兴奋的发展,因为它们可能提供一种方便、成本低且侵入性小的筛查工具。

中国常用的阿尔茨海默病诊断标准

中国常用的阿尔茨海默病诊断标准

中国常用的阿尔茨海默病诊断标准
阿尔茨海默症通常是指阿尔茨海默病,其诊断标准较多,临床常用的有美国制定的痴呆诊断标准,以及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常用诊断标准,包括临床很可能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可能阿尔茨海默病、肯定阿尔茨海默病,需要结合患者的表现具体判断。

一、美国制定的痴呆诊断标准:
出现多个认知领域障碍,如学习新知识、回忆以前学到的知识能力损伤,或出现无法正常言语,无法正常认清周围人,日常活动无法正常功能进行,或是肢体瘫痪等其中一项。

同时日常社交、工作能力明显下降,出现进展性的认知功能下降,同时能够排除神经病变、脑部病变、全身疾病等引起痴呆的情况。

二、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常用诊断标准:
1、临床很可能阿尔茨海默病:发病在老年阶段,以记忆障碍为主要表现,影响日常工作、生活。

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无法辨认熟人、家人,而且言语、运动、知觉等某项功能逐渐减弱,排除骤然发病,或脑卒中后出现以上情况,另外排除早期发生肢体抽搐的患者;
2、临床可能阿尔茨海默病:出现痴呆表现,如记忆力减退、智力下降等,但是没有可能引起痴呆的神经、精神、身体疾病。

还可能有病因不明的认知功能障碍,如记忆力、辨别方向的能力出现问题;
3、肯定阿尔茨海默病:符合临床很可能标准,并存在病理结果支持,如脑脊液中β淀粉样蛋白水平下降,总Tau蛋白或磷酸化Tau蛋白升高等。

如果出现明显记忆力受损、无法正常工作等表现时,建议及时前往的神经内科就诊,通过脑电图、脑脊液检查等明确病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普唑仑、劳拉西泮等抗焦虑药物,同时使用促进脑代谢的药物,如奥拉西坦、吡拉西坦等,改善脑细胞功能。

老年痴呆分界标准

老年痴呆分界标准

老年痴呆(也称为阿尔茨海默病)通常是一种进行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会导致记忆力和认知功能的丧失。

老年痴呆的分界标准主要基于其临床表现和疾病的进展情况。

以下是通常使用的老年痴呆的分界标准:1.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记忆障碍和至少一个其他认知领域的受损,如语言、执行功能、空间感知等。

这些症状会严重干扰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

2. 病程:老年痴呆是一种进行性疾病,其病程通常超过6个月。

3. 排除其他原因:其他可能导致认知损害的原因(如脑损伤、药物副作用、代谢性疾病等)应被排除。

一种常用的老年痴呆的分级工具是美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Alzheimer's Association)提出的阿尔茨海默病诊断工具(Alzheimer's Disease Diagnostic Tool,ADDT)。

该工具将患者的症状和表现分为三个阶段:1. 早期阶段:主要表现为记忆力下降、日常活动能力下降以及注意力和集中力减退。

这个阶段通常涵盖了轻度认知损害和早期阿尔茨海默病。

2. 中期阶段:记忆问题进一步加重,影响了工作记忆和学习能力。

同时,其他认知功能的下降,如语言障碍、执行功能的减退和空间感知能力的损害,也变得更加明显。

3. 晚期阶段:这是病情最严重的阶段,患者需要全天候的照顾和支持。

记忆和认知功能严重受损,语言能力几乎丧失,日常生活的基本功能受到严重限制。

补充上述回答,除了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还包括其他类型的痴呆症,如血管性痴呆、前额叶痴呆和混合型痴呆等。

这些痴呆症在临床上有不同的特征和分界标准。

以下是一些常见类型的老年痴呆及其分界标准:1.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这种类型的痴呆与脑部血管病变相关,其临床表现包括认知功能损害和血管相关的神经系统症状,如行走困难、尿失禁等。

分界标准通常包括评估神经影像学结果、病史和临床症状等。

2. 前额叶痴呆(Frontotemporal Dementia):这种类型的痴呆主要涉及前额叶和颞叶,其特征包括人格和行为的改变、语言问题和执行功能受损。

痴呆诊断标准

痴呆诊断标准

痴呆诊断标准
痴呆是一种前脑退化性疾病,而痴呆症状主要包括记忆力下降、认知能力下降、情感失控、行动不协调等,这对于诊断痴呆症状的医生而言是相当重要的。

当医生面对患者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痴呆诊断标准:
1.世界卫生组织标准(WHO):该标准采用多方法进行诊断,包括对病史、生理检查、实验室检查的评估。

在痴呆诊断过程中,要考虑到患者的情况,包括年龄、性别、家族遗传、社交环境、教育水平等因素。

2.美国精神病学协会标准(APA):该标准强调了记忆力和认知能力的下降,睡眠障碍、情感失控等也被列为诊断痴呆的重要指标。

3.奈瑞森指标(NINCDS-ADRDA):该标准对阿尔茨海默病进行了特定诊断,包括临床表现和取样检查指标等进行较为详尽的描述与定义。

4.鉴别诊断标准:在痴呆诊断过程中,需要区别痴呆和抑郁症、老年失智症、脑部受损等其他类似疾病,才能确诊痴呆症状。

阿尔兹海默症国际诊断标准

阿尔兹海默症国际诊断标准

阿尔兹海默症国际诊断标准
阿尔茨海默病的国际诊断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点:
1. 症状:出现进行性认知障碍,尤其是记忆障碍、智力减退、定向障碍和人格改变等症状。

2. 排除其他疾病:体格和神经系统检查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所致的认知障碍,以及血液、脑脊液、脑电图及影像学检查不能揭示其他疾病可能。

3. 病程:起病隐袭,病程缓慢且呈进行性发展。

4. 严重标准: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确诊的金标准为病理诊断(包括活检和尸检)。

除世界卫生组织(WHO)
国际疾病诊断分类(ICD)、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DSM)、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CCMD)外,还有美国国立神经病语言障碍卒中研究所AD及相关疾病协会(NINCDS-ADRDA)、国际工作组(IWG)和美国国家衰老研究所和阿尔茨海默病学会(NIA-AA)推出的诊断标准。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复杂,如有相关疑虑,建议寻求专业医疗人员的帮助。

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及诊断标准

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及诊断标准

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及诊断标准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诊断是根据患者及家属提供的详细病史、神经科查体和神经⼼理功能检查⽽做出,应进⾏其他检查包括⾎液学、CT和MRI等检查排除痴呆的其他病因。

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可达85-90%。

最后确诊依赖于病理性检查。

常⽤的诊断标准包括:世界卫⽣组织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册修订第4版(DSM-Ⅳ-R)、美国国⽴神经病语⾔障碍卒中研究所和AD及相关疾病协会(NINCDS-ADRDA)等标准及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等。

下⾯主要介绍⼴泛使⽤、并修订的NINCDS-ADRDA标准。

NINCDS-ADRDA AD诊断标准被称为AD病⼈诊断的“⾦”标准,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1984年发表于Neurology杂志)。

该标准经过多年临床实践,与病理结果有很好的⼀致性。

但该标准强调“认知功能损害程度⼀定要影响患者⽇常⽣活能⼒和社会活动功能,AD的诊断才能成⽴”,给AD患者的早识别、早诊断带来困难。

NINCDS-ADRDA标准诊断标准临床检查和认知量表测查确定有痴呆。

两个或两个以上认知功能缺损,且进⾏性恶化。

⽆意识障碍。

40-90岁起病,多见于65岁以后。

排除其他引起进⾏性记忆和认知功能损害的系统性疾病和脑部疾病。

⽀持标准特殊性认知功能如⾔语(失语症)、运动技能(失⽤症)、知觉(失认症)的进⾏性损害。

⽇常⽣活功能损害或⾏为⽅式的改变。

家庭中有类似疾病史,特别是有神经病理学或实验室证据者。

实验室检查腰穿压⼒正常;脑电图正常或⽆特殊性的改变如慢波增加;CT或MRI证实有脑萎缩,且随诊检查有进⾏性加重。

排除标准突然起病或卒中样发作。

早期有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如偏瘫、感觉丧失、视野缺损、共济失调。

起病或疾病早期有癫痫发作或步态异常。

2007年修订的NINCDS-ADRDA供临床研究使⽤,⾸次纳⼊了客观标志物如MRI、脑脊液、PET等检查结果,此诊断标准提⾼了AD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对早期诊断帮助较⼤。

?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及治疗,这篇文章讲得很详细

?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及治疗,这篇文章讲得很详细

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及治疗,这篇文章讲得很详细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痴呆最常见的病因。

典型的病理特征是:1.脑萎缩和脑室扩大2.神经元丢失3.大脑皮层和海马中的淀粉样斑块4. 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神经原纤维缠结(右图:AD患者的大脑皮层萎缩、脑室扩大)(箭头:淀粉样斑块)临床特征为隐袭起病、进行性智能衰退,多伴有人格改变。

一般症状持续进展,病程通常为5~10年。

《老年神经病学》对AD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进行概括总结。

病因与发病机制病因至今仍不清楚,目前有多种学说,包含:神经毒性损伤、感染、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免疫功能缺陷等。

也可能包含环境因素。

临床表现(1)记忆障碍记忆障碍是诊断痴呆的必备条件。

记忆过程包括编码、储存、召回和再生。

编码与注意力、场景因素有关。

储存涉及对材料分析、比较和综合等过程。

召回是将储存的材料唤醒到意识中的过程。

其障碍通常伴有储存障碍。

再生指将回忆的记忆材料应用于其他认知活动中。

例如,思维、语言和书写等。

(2)语言障碍主要表现为语言内容空洞、重复和累赘。

语言功能损害可分为3个方面,即找词(Word Finding)能力、句法知识和论说(Discourse)能力。

(3)视觉空间感知障碍表现为对空间结构的辨别障碍。

画钟测验可揭示视觉空间感知障碍(本平台有说明)。

(4)失认症多指对人面孔失去辨识能力(或辨识能力下降),而这种困难限于非视力损伤所致的。

(5)执行功能障碍指的是动机判断、抽象思维等功能出现障碍。

执行功能障碍是痴呆的常见表现(购物无法找零钱,无法用电器),与额叶或有关的皮质下通路功能障碍有关。

(6)其它障碍失调:妄想(钱财被偷、配偶出轨)、幻觉(看到死去的亲人,屋内有人)、情感障碍(抑郁表现、面无表情)、攻击行为、生活规律失调(不喜欢洗澡,夜游走)、其它行为障碍(扯衣服)辅助检查1. 影像学检查(1)结构性脑成像检查主要包括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Lancet:阿尔茨海默病最新国际诊断标准
2014-05-31 20:32来源:丁香园作者:辛夷籽
字体大小:
过去8年内,国际工作组(IWG)及美国国家老龄问题研究所---阿尔茨海默病协会,推出了阿尔茨海默病(AD)的诊断标准;通过更好的定义临床表型以及将生物标志物整合进诊断进程中,从而全面覆盖疾病各个时期(从无症状到最严重痴呆阶段)。

这些标准最重要的实际应用是允许在疾病前驱期便开展更早的预防手段,并且有利于临床前期AD二级预防的研究。

通过这些标准的研究应用,最终将会发展出一项常规领域能够真正探查AD存在的通用标准。

考虑到现有的IGW研究诊断标准的优缺点,近日The Lancet杂志刊登了一篇文章,提出新的先进性建议,从而对之前诊断框架进行改善。

基于这些提炼,AD的诊断得以简化,只需通过AD临床表型(典型/非典型)联合同AD病理相一致的病理生理生物标志物即可。

另外文章建议疾病的下游标志物,如MRI容积、脱氧葡萄糖PET可更好的用于检测及监控疾病过程。

本文分别详细阐述了典型AD、非典型AD、混合型AD以及AD的临床前阶段的特异诊断标准。

具体如下:
一.典型AD的IWG-2 诊断标准(任何时期的A加B两方面)
A:特异临床表型:存在早期及显著情景记忆障碍(孤立或与暗示痴呆综合症或轻度认知障碍相关的其他认知、行为改变),包括下述特征:
1.患者或知情者诉有超过6个月的,逐步进展的记忆能力下降;
2.海马类型遗忘综合症的客观证据,基于AD特异检测方法---通过线索回忆测试等发现情景记忆能力显著下降。

(在疾病中度及重度痴呆阶段海马遗忘综合症可能难于鉴定,体内AD病理证据中足以存在痴呆综合症的相关特点);
B:体内AD病理改变的证据(下述之一)
1.脑脊液中Aβ1–42水平的下降以及T-tau或P-tau蛋白水平的上升;
2.淀粉样PET成像,示踪剂滞留增加;
3.AD常染色体显性突变的存在(常携有PSEN1、PSEN2、APP突变);
典型AD排除标准(补充检查:如血检、脑MRI以排除其它导致认知紊乱或痴呆的疾病,或伴发病症)
1.病史:a.突然发病 b.早期出现下述症状:步态障碍、癫痫、行为改变;
2.临床特征:a.局灶性神经特征 b.早期锥体外系体征 c.早期幻觉 d.认知波动;
其它足以出现记忆及相关症状的严重疾病
1.非AD性痴呆;
2.重度抑郁;
3.脑血管疾病;
4.中毒、炎症、代谢紊乱,这些均需要特异的检查;
5.同感染或血管损伤一致的,内侧颞叶MRI-FLAIR或T2信号改变;
二:非典型AD的IWG-2 诊断标准(任何时期的A加B两方面)
A:特异临床表型(下述之一)
1.AD后皮质异常(包括:)
a.枕颞叶异常:早期、主要及进展性视理解功能或(目标、符号、单词、脸)的视觉辨认能力异常
b.双顶叶异常:早期、主要及进展性视觉空间能力障碍,Gerstmann综合征、巴林特氏综合征、肢体失用症或忽视的特点
2. AD的进行性失语:早期、主要及进展性的单词检索或句子重复能力受损。

3.额叶异常:早期、主要及进展性行为改变,包括相关的初级冷漠或行为失控,或认知测试时主要执行能力受损。

4.AD唐氏综合症改变:唐氏综合症患者中发生的以痴呆为特征的,早期行为改变及执行能力障碍。

B:体内AD病理改变的证据(下述之一)
1.脑脊液中Aβ1–42水平的下降以及T-tau或P-tau蛋白水平的上升;
2.淀粉样PET成像,示踪剂滞留增加;
3.AD常染色体显型突变的存在(常携有PSEN1、PSEN2、APP突变);
非典型AD的排除标准(补充检查:如血检、脑MRI以排除其它导致认知紊乱或痴呆的疾病,或伴发病症)
病史:a.发病突然b.早期或普遍的情景记忆障碍
其它足以出现记忆及相关症状的严重疾病
1.重度抑郁;
2.脑血管疾病;3 中毒、炎症、代谢紊乱;
三:混合型AD的IWG-2 诊断标准(A加B两方面)
A:临床及生物标志物的AD证据(两者均要满足)
1.海马型遗忘综合症或非典型AD的临床表型之一
2.脑脊液中Aβ1–42水平的下降以及T-tau或P-tau蛋白水平的上升;或淀粉样PET成像中示踪剂滞留增加
B:混合病理的临床和生物学标志物证据心血管疾病(条件均需满足)
1.卒中或局灶神经学特征的病史记录;
2.下述一个或多个MRI证据:相应的血管病变、小血管病、腔隙性梗死、脑出血;
路易体病(条件均需满足)
1.下述之一:锥体外系症状、早期幻觉或认知波动;
2.通过PET扫描显示多巴胺转运体异常;
四.AD临床前阶段的IGW-2 诊断标准
无症状高危AD 的IWG-2诊断标准(A加B两方面)
A:缺少特异临床表型的存在(均要满足)
1.无海马型遗忘综合症;
2.无任何非典型AD的临床表型;
B:体内AD病理改变证据(下述之一)
1.脑脊液中Aβ1–42水平的下降以及T-tau或P-tau蛋白水平的上升;
2.纤维状淀粉样PET滞留增加;
症状前AD的IWG-2诊断标准( A加B)
A:缺少特异的临床表型(两者均需要满足)
1.无海马遗忘综合症类型;
2.无任何非典型AD的临床表型;
B:经证实的AD常染色体突变的存在(PSEN1、PSEN2 、APP或其它基因)
另外因AD为一种临床生物学实体,所以提出了一种AD简化算法---在任何条件或疾病任何阶段,对AD的诊断依赖于病理生理学标志物。

具体见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