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条黄金定律: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成功哲理

合集下载

由俭入奢易 由奢入俭难

由俭入奢易  由奢入俭难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韩非子·喻老》中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

”贵为一国之君的纣王做了一双象牙筷子,就让身为三贤之一的太师箕子感到恐怖,原因在于,箕子害怕的不是象牙筷子本身,而是由象牙筷子引发的一系列后果。

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土瓷瓦器,要配犀碗玉杯;犀碗玉杯肯定不能盛粗茶淡饭,要配山珍海味。

吃山珍海味就不能粗布葛衣、茅草陋屋,而要锦衣华车、琼楼玉宇……箕子“畏其卒,怖其始”,从一双象牙筷子身上看到了纣王的欲望难平,为殷商王朝的前途命运感到担忧。

果然,“居五年,纣为肉圃,设炮烙,登糟丘,临酒池,纣遂以亡。

”一双小小的象牙筷子何以能够毁掉一个泱泱大国?显然,毁掉殷商王朝的是筷子背后的奢靡享乐。

纣王制作使用象牙筷子,就意味着他抛弃勤俭节约,选择奢靡享乐。

历史和现实莫不证明,勤俭节约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同时还是基本道德底线。

奢华的潘多拉盒子一旦打开,欲望的多米诺效应就会立刻显现:一个欲望推动着另一个欲望,一种贪婪紧随着另一种贪婪,各种贪欲接踵而至,永无尽头。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当无限膨胀的贪婪欲望遇到了不受节制的恣意权力,结局就是意料中事。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对个人来说,德为立身之本,俭为养德之道。

勤俭节约可以降低人的物质欲望,减少外物的刺激需求,通过清心寡欲来修身养性,提升内在的道德修养。

而奢靡享乐则是欲望膨胀的开始,是走向腐化堕落的第一步。

一旦迈开这一步,就会利欲熏心,最后欲壑难填而自取灭亡。

历史上,富甲天下的邓通饿死街头,富可敌国的石崇收监问斩,贪恋专权的刘瑾招致凌迟,国之巨贪的和珅狱中自缢……这些生前锦衣玉食、不可一世之人,最后结局无一不是财尽人亡、身死名灭。

对国家来说,勤俭节约是立国之本,也是治国之道。

俭可以养廉,廉可以治国。

即使是处在繁荣盛世的贞观之治时期,魏征仍不断谏劝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历史表明,勤俭和廉洁如同一对孪生兄弟,克勤克俭往往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古诗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翻译赏析

古诗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翻译赏析

古诗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翻译赏析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出自文言文《勉谕儿辈》,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

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

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翻译】从节俭变得奢侈是容易的,从奢侈变得节俭却困难了。

饮食穿衣,如果思考得到这些事情的艰难,就不会轻易地花费钱财了。

每一顿饭吃肉喝酒,可以置办几天的粗茶淡饭;一匹绸缎/b/20490,可以置办几件平常的衣服。

不饿不冷就够了,何必图个吃好穿好?经常在拥有的时候想着没有的时候,不要等到失去的时候再想着拥有的时候,那么子子孙孙(就能)常常享受到温饱了。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意思。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意思。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谚语,意思是从节俭到奢侈容易,从奢侈到节俭困难。

出自司马光《训俭示康》。

对我们多数人来说,司马光这个名字是和砸缸联系在一起的。

此外我们所知道的就是他那部巨著《资治通鉴》。

其实真正让司马光在历史上赢得巨大声望的还是他一生的磊落和廉洁。

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就为官清廉,勤政爱民,生活十分朴素。

他家一贯粗茶淡饭,绝不奢华。

即使招待上等官员,也只是用当地的山果、土产的蔬菜,而且也只限于三五道菜。

父亲的俭朴影响了司马光的一生。

司马光为官50多年,历仕宋四朝,还做过宰相,按理说他应该很富有,其实并不是这样。

他有一位老友刘蒙从河北到了当时的京城开封,以父母无钱安葬,弟妹嫂侄需要抚恤为由,开口就向司马光要万钱。

对此司马光回信一封:“我司马光一贯小心谨慎,简朴为官,一分一毫也不敢妄取于人,食不敢常有肉,衣不敢纯衣帛,视地而后敢行,顿足然后敢立,连亲属故旧都拿不出钱来帮助,哪来的钱给您啊!”司马光做官几十年,只在洛阳有田三顷。

司马光的老伴儿张氏伴随他46年,妻子死后,家里没钱办丧事,儿子司马康和亲戚主张借些钱,把丧事办得排场一点,司马光不同意,并且教训儿子处世立身应以节俭为可贵,不能动不动就借贷。

最后,他还是把自己这块地典当出去,才草草办了丧事。

他的品德,就连他的政敌王安石也很佩服,愿意与他为邻。

司马光曾给儿子写信说:“我们家本来就是清寒的,清白的家风代代相传。

至于我本人,从来不喜欢豪华奢侈。

小时候,大人给一件华美的服装,就不愿意穿;考中进士后,别人戴花,自己也不愿意戴;只是出于对皇上的尊崇,才不得不勉强插戴一枝。

我认为,平时穿的能够御寒、吃的能够饱腹,也就行了。

但是,许多人却嘲笑我寒酸。

对此,我从未后悔过。

古代的人都把俭约视为美德,现在的人竟看俭约为羞耻,真是咄咄怪事!”司马光年老体衰时,他的一位朋友准备花五十万钱为他买位婢女,以便伺候他。

他当即谢绝,说:“我几十年来,食不敢常有肉,穿不敢有纯帛,怎敢拿五十万钱买一婢女?”随着司马光职位的升迁,有不少人想通过他捞些个人好处。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意思10字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意思10字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意思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意思从节俭到奢侈容易,从奢侈到节俭困难。

出处宋袁采《袁氏世范》二:“日入之数,多于己出,此所以常有余。

有不之悟者,何以支梧。

古人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盖谓此耳。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易,由入俭难。

吾今日之俸,岂能常存?”《训俭示康》《训俭示康》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所写的散文作品,为司马光写给其子司马康,教导他应该崇尚节俭的一篇家训。

文章先写司马光自己年轻时不喜华靡,注重节俭,接着写近世风俗趋向奢侈靡费,指出大贤的节俭有其深谋远虑,进而引用春秋时御孙的话,从理论上说明“俭”和“侈”所导致的必然后果。

原文节选如下: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

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译文:然而人之常情,由节俭进入奢侈很容易,由奢侈进入节俭就困难了。

像我现在这么高的俸禄难道能够一直拥有?身躯难道能够一直活着?如果有一天我罢官或死去,情况与现在不一样,家里的人习惯奢侈的时间已经很长了,不能立刻节俭,那时候一定会导致无存身之地。

哪如无论我做官还是罢官、活着还是死去,家里的生活情况都永久如同一天不变呢?”唉!大贤者的深谋远虑,哪是才能平常的人所能比得上的呢?创作背景在司马光生活的年代,社会风俗习惯日益变得奢侈腐化,人们竞相讲排场、比阔气,奢侈之风盛行——当差的走卒穿的衣服和士人差不多,下地的农夫脚上也穿着丝鞋,许多人为了酬宾会友常“数月营聚”,大操大办。

这种习气上的破败,让熟悉历史的司马光感到深深的焦虑,他深知那种社会风气对年轻人的思想腐蚀作用很大。

为使子孙后代避免蒙受那种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和侵蚀,司马光特意为其大哥司马旦的儿子司马康撰写了《训俭示康》家训,以教育儿子及后代继承发扬俭朴家风,永不奢侈腐化。

从奢入简易,从简入奢难议论文

从奢入简易,从简入奢难议论文

从奢入简易,从简入奢难议论文作文1近读曾国藩家训,其中有他写给儿子曾纪鸿家书上的一段话,这样写道:“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

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他告诫自己的儿子:从俭朴到奢侈容易,从奢侈回到俭朴就困难了。

你现在年纪还小,千万不要贪图奢华,不能养成懒惰的习惯。

无论是大户人家和小户人家,士农工商各种人,只要勤俭节约,没有家业不兴旺的。

这段话包含了三层意思,第一,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因此应该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

第二,勤俭兴家,奢侈败家。

第三,无论贫富,无论大家小家,只要勤俭持家,无家不兴。

读了这段话,我的心灵似乎受到了巨大的震撼。

通过网上查阅,清朝的总督是掌握行政、军事、监察大权的高级地方官员,相当于现在的省委书记,两江总督则相当于现在两个省的省委书记。

赏授兵部尚书衔,相当于享受现在的国防部副部长待遇。

曾国藩的官职、待遇不可谓不高,他缺吃、缺穿、缺钱吗?我想肯定不缺,但是他还是孜孜不倦的告诫自己的后代要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从《曾国藩家训》中,可以看到曾国藩对自己、对家人要求是多么的严格。

他给自己规定每顿饭不超过三菜一汤标准,这样的标准,在今天来讲,只能是一个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标准,绝对超不过小康。

他在京城见到一些纨绔子弟生活奢侈腐化,便不让子女到京城居住。

他家的门外不许挂“相府”、“侯府”的匾。

他夫人在家还要亲自下厨、纺织。

每个女儿出嫁的嫁妆不得超过200两银子,曾国藩艰苦朴素的家风,实在令人感动。

曾国藩公老先生官做的那么大,仍能一生保持勤俭节约的良好作风,对自己对妻子儿女要求那么严格,实在令人感慨。

现在,有些人尤其是一些年轻人把节俭看作‘寒酸’、‘小气’,我认为是完全错误的。

当前,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正在集中精力搞建设,许多地方需要花钱,脱贫攻坚还在进行时,我国还有4335万贫困人口没有脱贫(国家统计局2017年2月28日公布),我国家经济总量虽然排在美国之后,位居世界第二,但人均GDP只有8643美元,远低于美国人均GDP60014.90美元,还低于全球人均GDP10728美元(上述GDP 有关数据系网络资料),这说明我们的国家并不富裕,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成由俭,败由奢的意思

成由俭,败由奢的意思

成由俭,败由奢的意思
成由俭,败由奢,这句话的意思是,成功来自节俭,失败来自奢侈。

这是一种很朴素的道理,它告诉我们,节约是成功的基础,浪费则是失败的原因。

在我们的生活中,节约和浪费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节约意味着精打细算,合理使用资源,珍惜机会,力求最大化效益。

而浪费则意味着挥霍无度,铺张浪费,不计后果,只为一时的享乐和满足。

很多成功的人都有很好的节约习惯。

他们懂得管理自己的财富,合理规划开支,保持财务上的稳健。

他们知道,成功不是靠花钱买来的,而是靠自己的努力和智慧。

所以,他们会尽量避免浪费,节约每一分钱。

相反,很多失败的人都有挥霍浪费的习惯。

他们不懂得管理自己的财富,过度消费,不计后果。

他们以为钱可以买到一切,却不知道,浪费会让自己陷入困境,最终导致失败和倒闭。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节约,避免浪费。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分钱,做到精打细算,合理规划开支。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稳健的财务状况,迈向成功之路。

- 1 -。

关于节俭的格言-从俭入奢易 从奢入俭难 人生格言

关于节俭的格言-从俭入奢易 从奢入俭难 人生格言

关于节俭的格言: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人生格言★、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

★、成由勤俭败由奢。

★、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一勺勺积累的东西,不要用桶倒出去。

哈萨克族★、辛苦得来的果实,不要一口气把它吃完。

维吾尔族★、勤能补拙,省能补贫。

★、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

萨迪★、奢侈总是跟随着淫乱,淫乱总是跟随着奢侈。

孟德斯鸠★、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李商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荀况★、奢侈好像酒,既使人兴奋,又使人衰弱。

卡尔★、奢侈是民族衰弱的起点。

古巴★、奢侈的必然后果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了趣味的腐化。

卢梭★、侈则多欲。

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

司马光★、奢则妄取苟且,志气卑辱;一从俭约,则于人无求,于己无愧,是可以养气也。

罗大经★、节俭是天然的财富,奢侈是人为的贫困。

希腊★、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粥一饭汗珠换。

★、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

马克思★、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韩非★、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白居易★、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魏徵★、节俭是致富的秘诀。

英国★、节俭本身就是一宗财产。

英国★、节俭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

爱默生★、节省下来多少,就是得到多少。

丹麦★、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

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

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

生活经济学现象一:“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句话出自《资治通鉴》,大意是说:我们的生活习惯从节俭变成奢侈很容易,但是从奢侈变成节俭却很难。

这句话流传至今,也成为了教育大家遵守勤俭持家优良传统的箴言,同时这句话也反映了人们的一个消费特点,就是当人们养成一种消费习惯之后就很难改变和逆转,当人们收入提高能够增加消费投入的时候便会很容易变得奢侈,但是当人们收入减少需要降低消费标准的时候却很难适应。

从经济学角度考虑,这种消费习惯,被称之为“棘轮效应”。

“棘轮效应”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杜森贝利提出的,他的主要观点是“人的消费习惯养成之后具有不可逆转性,易于向上调整,而难以向下调整,在短时期内表现最为明显,消费的习惯效应较大,养成奢侈的消费习惯后,很难随着收入水平的降低而立即做出适合的消费习惯调整”。

例如,当有的人住惯了豪华奢侈的大房子后,再让其搬到小房子里蜗居,他就会很难适应;有人过惯了大鱼大肉的生活,若是再让他回到那种粗茶淡饭的日子,他就很难接受。

“棘轮效应”也是一种人性的表现,人生而有欲,适当的欲望有利于促进人奋发向上,但是凡事要有度,过度奢侈就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是不可取的很多女孩觉得不能委屈自己,把自己的“机会成本”定的过高,总觉得能找一个要比自己各方面都优秀的。

自己3分要找5分的,5分要找7分的,可是,优秀的人往往是少数的。

自己不想努力但又想找个高质量男孩,找不到,又不想将就自己与差不多或条件更差的人在一起,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那只有单着呢!很多男孩单身更多是由于自身条件不太好,也不愿委屈自己,认为自己不断努力会提高自己的“机会成本”,找到一个更让自己满意的。

这样,单身男女就慢慢多了。

而经济学中也有一个“机会成本”原理。

是指在面临多方案择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

简单来说,在我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另一种东西时,“机会成本”就指在作出选择后其中那个最大的损失。

邮件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意思

邮件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意思

邮件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意思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谚语,意思是从节俭到奢侈容易,从奢侈到节俭困难。

出自司马光《训俭示康》。

【解释】从节俭到奢侈很容易,从奢侈到节俭很困难。

【出处】
宋・袁采《袁氏世范》二:“日入之数,多于己出,此所以常有余。

有不之悟者,何以支梧。

古人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盖谓此耳。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吾今日之俸,岂能常存?”
明・周怡《勉谕儿辈》》:“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

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

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句话主要还是俭和奢的定义吧。

上过马原的话大概就知道,所有商品都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价值是无差别人类劳动,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有用”属性。

一把铁锹价值几十元,租一台小挖掘机一天几千元。

单看支出的话租挖机明显比铁锹多得多,但挖机的挖掘能力也远高于铁锹。

在有相应需求的情况下,比如要挖一条水渠,或挖地基,就不能说租挖机就是“奢”,买铁锹就是“俭”。

但一把铁锹几十元,一把黄金锹几十万元,用铁锹挖地的速度和黄金锹一致,不,黄金软、易变形,铁锹挖地也胜过黄金锹。

虽然黄金有助于彰显您的雄霸酷帅,但由于使用锹的目的是挖地,所以此时用铁锹就是“俭”,用黄金锹就是“奢”。

所以“俭”和“奢”的区别在于:在使用价值相同或相近的前提下,是否支出了多余的价值。

铁锹挖沟又慢又累而雇了挖掘机,这并不算是“由俭入奢易”;由于挖掘机坏了而不得不用铁锹挖沟,也不算是“由奢入俭难”。

但如果“俭”也能够完成使用目的,那么人为什么要追求“奢”呢?自然是为了使用价值之外的东西。

这就是人对自身的认识和定义。

比如gucci、lv这些奢侈品牌,会推出一些无论是材质还是设计,都与路边货无异的产品,但价格却高一千倍;又比如一件明星签名的球衣或是一双签名球鞋,就是比没有签名的高一千倍。

人们籍由拥有这些奢侈品,把自身的定义提“高”了一个档次,与其它人相区隔开,从而获得心里快感。

而所谓的“消费主义”,也正是利用这个心理,通过特定的产品代言人和广告定位,暗示顾客可以通过购买该商品而提升自己的身份,跨过进入一些群体的门槛。

如此一来,商家就可以在不提高商品使用价值的前提下,通过提升不必要的价值来提升价格。

从个人角度讲,这种“奢”是没有必要的;但人毕竟是社会性的人,而身份认同构成的社会关系是社会性的一个重要环节。

其中一种程度上说,“奢”成为了一种不必之“必须”,就像核武器,你可以不用,但你不能没有。

但既然它是一种不必之必须,也就是说它除了加剧一个社会的内耗外,并无实际的好处。

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的意思

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的意思

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的意思【实用版】目录1.理解文本含义2.分析“由奢入俭难”的道理3.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由奢入俭”4.总结:提倡节俭,反对浪费正文“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这句话出自《论语·颜渊》,原文意思是“过着奢侈的生活后,再过艰苦的生活就很难了。

我今天的俸禄,怎么能常常有呢?”这句话揭示了一个道理:人在享受过奢华之后,很难再适应简朴的生活。

这也警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懂得节俭,珍惜现有的资源。

“由奢入俭难”揭示了人的欲望和习惯对人的影响。

当人们习惯于奢侈的生活,享受过高品质的生活水平后,很难再回到简朴的生活。

这是因为人的欲望和习惯是很难改变的。

一旦过上了奢华的生活,就会觉得理所当然,很难想象回到过去简朴的生活。

这种心理上的不适应,使得人们在面临生活变化时,很难迅速调整自己,从而陷入困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节俭是一种美德,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

在我国,尽管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我们依然不能忘记节俭的传统美德。

我们要在各方面都贯彻节俭的原则,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由奢入俭”,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

首先,我们要养成节约的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此外,我们还要珍惜食物,杜绝浪费。

这些都是“由奢入俭”的具体体现。

其次,我们要学会理财。

在收入有限的情况下,我们要合理安排自己的开支,精打细算,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宽裕。

这种理财观念,也是“由奢入俭”的重要内容。

最后,我们要在消费观念上做到“由奢入俭”。

在购物时,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性价比高的商品。

避免盲目跟风,追求奢侈品牌。

这样,我们既能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又能保持节俭的美德。

总之,“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这句话提醒我们要珍惜现有的资源,提倡节俭,反对浪费。

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贯彻节俭的原则,养成节约的习惯,学会理财,并在消费观念上做到“由奢入俭”。

关于勤俭节约和奢侈的谚语

关于勤俭节约和奢侈的谚语

关于勤俭节约和奢侈的谚语1. 谚语:“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 意思:从节俭变得奢侈是很容易的,但从奢侈再回到节俭就非常困难了。

- 出处:司马光《训俭示康》。

- 造句: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懂得珍惜钱财,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旦养成了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以后想改就难了。

- 小片段例子:小王和小李是好朋友。

小王家庭条件一般,但以前很节俭。

后来他找了个工资很高的工作,就开始各种挥霍,买名牌衣服,天天下馆子。

小李就劝他:“你这样花钱如流水可不行啊。

”小王满不在乎地说:“我现在能赚钱了,当然要享受了。

”过了一阵,小王的公司效益不好,他工资降了很多。

这时他发现自己根本存不下钱,以前的那种节俭生活他也过不下去了,天天愁眉苦脸的。

小李就说:“你看看,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

当初你要是能一直保持节俭就好了。

”小王无奈地叹了口气,心想确实是这个理儿啊。

2. 谚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意思: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

- 出处:诸葛亮《诫子书》。

- 造句:我们应该牢记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在生活中注重自身品德的培养。

- 小片段例子:老张是个很有威望的长辈。

他的孙子小明整天就知道玩游戏,还总是和父母要钱买各种贵的东西。

老张就把小明叫到跟前,说:“孩子啊,你知道吗?古有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你看爷爷我,一辈子没什么大富大贵,但就是靠着安静平和的心态和节俭的生活,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你天天玩那些虚的东西,还乱花钱,这可不行。

”小明有点不服气,说:“爷爷,现在都什么时代了,还这么节省。

”老张严肃地说:“时代再变,好的品德不能丢。

你要是不懂得俭朴,品德就会有缺失,以后怎么在社会上立足呢?”小明听了,若有所思,觉得爷爷说得有道理。

3. 谚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 意思: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四年级道法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理解和感悟

四年级道法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理解和感悟

四年级道法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理解和感悟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由节俭转入奢侈是容易的,由奢侈转入节俭就很难了。

大意指的是奢侈一旦成为习惯,要想纠正很费事。

换句话说:先过富裕的生活,然后再过渡到贫困的生活就很难适应的了,这句话同时也是告诉我们,富裕之后不要忘记简朴的生活,要继续发扬俭朴的作风。

这句话出自《训俭示康》,这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所写的散文作品,为司马光写给其子XXX,教导他应该崇尚节俭的一篇家训。

为使子孙后代避免蒙受那种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和侵蚀,司马光特意为儿子司马康撰写了《训俭示康》家训,以教育儿子及后代继承发扬俭朴家风,永不奢侈腐化。

由俭入奢追求的是提高生活的舒适度,人人都爱享受,都爱被人羡慕,都爱获得成功,这样从心理生理上都会有双重满足,接受起来也当然很容易。

相反,由奢入俭是让你放弃自己之前已经享受的舒适和安逸,转而进入朴素甚至艰苦的生活,随之而来的是对过去舒适生活的无限怀念和各种不适应,心理上的屈尊感会让你更难以适应。

我们要把“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句话铭记在心,让自己和家人都铭记在心,有应对顺境和困境的心理准备,不光是享受的时候还是节俭的时候,都不过分,就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波动。

由俭入奢易的下一句

由俭入奢易的下一句

由俭入奢易的下一句
由俭入奢易的下一句是由奢入俭难。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谚语,意思是从节俭到奢侈容易,从奢侈到节俭困难。

出自司马光《训俭示康》。

出处:
宋・袁采《袁氏世范》二:“日入之数,多于己出,此所以常有余。

有不之悟者,何以支梧。

古人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盖谓此耳。


司马光《训俭示康》:“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易,由入俭难。

吾今日之俸,岂能常存?”
明・周怡《勉谕儿辈》》:“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

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

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条黄金定律: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_成功哲理
1. 棘轮效应
棘轮效应: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棘轮效应,是指人的消费习惯形成之后有不可逆性,即易于向上调整,而难于向下调整。

在子女教育方面,明智的家长会注意防止棘轮效应。

如今,一些成功的企业家虽然十分富有,仍对自己的子女要求严格,从来不给孩子过多的零用钱,甚至在寒暑假期间要求孩子外出打工。

其实,这就是培养孩子节俭习惯的一种措施。

防止棘轮效应,从小让孩子明白每分钱都来之不易,懂得勤俭与自立。

比如,比尔盖茨是世界有名的富豪,拥有资产总额近460亿美元。

但他在媒体采访中却说,要把自己的巨额财产返还给社会,用于慈善事业,只给三个女儿几百万美元。

比尔盖茨没有自己的私人司机,公务旅行不乘坐头等舱,衣着也不讲究名牌,甚至不愿为泊车多花几美元。

比尔盖茨的理念是,为每一笔钱花的物有所值。

当然,节俭不等于吝啬。

比如果戈里《死魂灵》的著名人物泼留希金,就是典型的吝啬鬼。

自己是富有的地主,却过着如叫花子一般的生活。

女儿成婚,他只送了一件礼物-诅咒;儿子从部队来信取钱买衣服,除了收到唯一的诅咒外,他与儿子一刀两断,对儿子的生死毫不在意。

我们要懂得适度节俭,而不是节俭至吝啬,绝不盲目追求品牌和所谓的虚荣。

棘轮效应告诫我们:我们要学会避免棘轮效应,尽量减少和避免在喧哗和浮躁中浪费时间和金钱。

让有限的金钱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不再过分重视商品所体现的外在价值甚至是身份的象征意义,而更加珍惜自身的感受和满意度。

2. 狄德罗效应
狄德罗效应:丢掉旧睡袍之后的烦恼
狄德罗效应,又称配套效应,是指事物改变自身适应系统,或改变环境适应自身的一种现象。

尼尔. 狄德罗是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不但才华横溢,还编撰了欧洲第一部《百科全书》,是当时赫赫有名的思想家。

有一天一位朋友送给他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图案高雅的酒红色长袍,狄德罗非常喜欢。

他马上将旧长袍丢弃,穿上新长袍。

可不久之后,就产生了烦恼。

他穿着美丽的长袍在书房里踱来踱去,觉得自己的书桌破旧不堪,风格也不对。

于是,狄德罗叫来仆人,让他去市场上买来与长袍相搭配的书桌。

书桌买来后,放在挂在书房墙上的挂毯粗的吓人,与书桌不配。

接着又发现椅子、雕像、书架等设备与房间都不相称。

慢慢地因为一件睡袍,狄德罗置换成一个富丽堂皇的书房。

这时,这位哲人发现“自己居然被一件长袍胁迫了”,更换了那么多原本无意更换的东西。

现实生活中,狄德罗现象也无处不在。

比如你本来去商场准备买一条裤子,结果买了裤子发现身上的上衣与裤子不符,结果你又采购了一件衬衫。

后来,又更换了皮鞋。

原本只是更换一件小小的裤子,却成了配置一套完整的穿着。

有一次苏格拉底被学生们劝说去热闹的集市闲逛,回来后苏格拉底说:“逛了集市后,我有一个很大的收获,就是发现,原来世界上有那么多我并不需要的东西。

当我们为奢侈的生活而疲于奔波时,幸福的生活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

幸福的生活往往很简单,比如最好的房间,就是必需的物品一个都不能少,没用的物品一个也不多。

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狄德罗效应告诫我们:不要被“睡袍”所迷惑,不要过多追逐奢华的东西。

奢华的物品是配套的,比如你买了名表就会不自觉添置豪车。

生活简单而幸福,必需的物品够了,就足矣。

我们要将精力集中在我们必需的物品上,而不是集中在那些与之配套的没用的物品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