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大学教育理念及其现实意义
高校教育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融合与渗透
高校教育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融合与渗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校教育管理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
而在这个不断变化的时代,高校教育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融合与渗透显得愈发重要。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其教育管理的转型与发展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本文将从理念融合与渗透的角度,探讨高校教育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意义与实践,以及推动高校教育管理不断向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一、“以人为本”理念的内涵“以人为本”是一种强调人的价值和利益的理念,是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提出的一种理念,凸显了人的地位和作用。
在高校教育管理中,“以人为本”更是要求以学生和教师为中心,关注他们的需求,尊重他们的意愿,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学和学习环境。
具体来说,“以人为本”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尊重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和教师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特点,高校教育管理应该尊重个体的差异,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关怀。
2. 注重个人发展。
高校教育管理要关注学生和教师个人的发展目标和规划,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发展平台和机会,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3. 强调人文关怀。
高校教育管理要注重对学生和教师的人文关怀,关注他们的生活情感和心理健康,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和帮助。
4.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高校教育管理要倡导和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营造和谐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以上这些方面构成了“以人为本”理念的内涵,而这些内涵也是高校教育管理不断向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融合与渗透的现状与问题在当今高校教育管理中,虽然“以人为本”理念存在着,但是其在实际运作中的融合与渗透还存在一些问题。
1. 管理理念偏重“规则”而非“人”。
在有些高校中,管理者更加偏重于制定规则和要求,却忽视了对学生和教师的尊重和关怀,也没有真正将“以人为本”理念融入到管理实践中。
2. 教学环节缺乏个性化与差异化。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注和支持。
论“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论“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以人为本”是一种理念,它概括了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是指所有决策和管理都应基于个体健康、安全和幸福的保障。
在高校教育管理中,这个理念同样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讨论“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首先,“以人为本”理念促进高校教育管理人员摆脱传统的管理方式,建立一种更加人性化、和谐的教育管理模式。
教育管理人员应该关注教育工作者的身心健康和精神状态,为其提供支持和帮助,让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下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力,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同时,“以人为本”理念也意味着在教育管理中注重灵活性、个性化需求。
在教育管理中,教育工作者和学生都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管理人员应该针对其不同的需求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措施,提高教育的效果。
最后,“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要求教育管理人员遵循民主、公正、公开的原则,独立、科学、理性地贯彻管理措施。
教育管理人员应该注重公正、公平、公开,其在招生、评奖、选拔等方面的决策应该严格按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评估,防止以权谋私、操作漏洞的现象。
同时,教育管理人员还应该按照科学、合理的方式制定教育目标和计划,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制订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和学生的学习计划,以满足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总之,教育是人类的事业,要想发展教育事业,必须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来进行管理与运营。
通过重视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尊重其人性和尊严,以及追求民主、公正、公开的原则,不断创新和优化教育管理模式,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作用,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探讨人本理念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探讨人本理念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人本理念是指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其核心是以人的尊严、权利和价值为基础,体现了对人的关注、关怀和尊重,提倡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也需要以人本理念为指导,加强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的沟通和交流,促进高校教育的发展和创新。
首先,人本理念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是促进教师的发展。
高校教师是高素质人才的代表,在教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本理念要求教育管理者尊重教师的专业性和个性,关注他们的工作和生活。
教育管理者应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供相关的培训和发展机会,激发教师的潜能,促进教师的个人成长和发展,从而提高他们的教学质量和影响力。
其次,人本理念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高校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个人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管理者要注重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倡导开放、宽容、包容的教育观念,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发展的资源和机会。
例如,提供丰富的课外活动、实习、创新创业等机会,帮助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其综合素质。
最后,人本理念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是促进管理者的成长。
高校教育管理者是学校管理的中坚力量,他们要为学校未来的发展负责。
人本理念要求教育管理者始终以人为本,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推进教育公平和社会进步。
管理者们要不断学习和进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思想和管理能力,不断更新自己的管理观念,适时改进管理体制,实现教育管理系统的优化和发展。
以人为本推进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创新
以人为本推进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教育教学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以人为本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高校和教育管理者所重视。
推进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创新,就要以人为本,重视服务对象的需求和价值。
本文将探讨以人为本推进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实际可行的做法和建议。
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创新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差异,注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体价值。
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加个性化、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以人为本还意味着要关注教师和管理者的发展和幸福感,建立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激发工作的热情和创造力。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现代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创新的基石。
只有以人为本,才能真正关注到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才能为学生和教师们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来体现。
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模式就是要围绕学生和教师的需求和价值,建立起一种更加灵活、开放、合作的管理机制。
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实践能力培养。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应该根据其不同的兴趣、能力和特长,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评估体系。
高校教育教学管理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选修课程和实践机会,帮助他们探索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要激发教师的创造力和教学热情。
教师是教育教学管理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工作状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育质量。
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应该尊重教师的专业精神,鼓励他们进行教学创新和教学成果分享,同时提供更加公平和透明的晋升和奖励机制,激励他们在教学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和影响力。
要构建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的管理机制。
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不能只局限于管理者的单向指导和决策,而应该倡导学生和教师的广泛参与和民主管理。
教育方针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
教育方针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教育是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重要基石,而教育方针则是指导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则和理念。
在当代社会,教育方针的核心理念乃是“以人为本”。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一核心理念的含义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性。
以人为本,首先意味着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和个体差异。
教育不应视学生为标准化的生产线产品,而是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能力和需求来量身定制教育方案。
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其次,以人为本意味着把学生的全面发展置于教育的核心地位。
教育不应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应注重培养他们的品德、智慧、创造力、社交能力等全面素养。
通过提供多元化的学科和课程,引导学生发展多方面的能力,培养综合素质,使其成为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第三,以人为本还意味着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幸福感。
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其全面发展的基础,而幸福感则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和目标。
教育应创造积极、和谐和包容的学习环境,注重培养学生的情商、心理素质和社交能力。
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才能得到全面的成长和发展,获得真正的幸福感。
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教师是教育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提高。
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理解他们的兴趣和特长,并根据个体差异采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
教师还应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和榜样,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教育管理与政策制定方面,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育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应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关注学校、课程和教学的质量,倡导依法治教,提供公平公正的机会和资源,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综上所述,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是教育方针中的重要原则。
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和幸福感,建设素质高、充满激情的教师队伍,以及制定合理的教育管理与政策,都是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的重要途径。
论“以人为本”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论“以人为本”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人为本”是一种思想理念,它将人放在社会发展的核心地位,认为发展应该以满足人的需求和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为最终目标。
这个理论理念在国家战略、政策制定、社会管理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以人为本”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第一,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
尊重人的主体地位是“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同时,人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
只有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和幸福的需要,才能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水平。
实现以人为本,就要关注人的理念和意愿,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同时保护人的权利和利益,让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关注。
第二,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强调“人”这个主体,还重视社会整体的发展和进步。
因此,以人为本不仅仅是经济发展,更关注社会公平、公正和文明的发展。
只有持续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才能对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更加公平的发展机会,从而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第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社会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建设一个和谐、稳定、富强、美丽的社会。
为此,我们需要关注社会的各个方面,合理分配社会资源,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保障公平正义。
只有达到了社会和谐,人们才能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尽情地发挥个人的才华和兴趣,将个人的生活价值和社会价值最大化。
第四,适应时代发展和变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以人为本的理念也需要与时俱进。
我们不能在过去的理念和做法上不断重复。
科技的发展、社会需求的变化和政治制度的改革,都要求我们不断地进行新的实践、创新和调整,切实地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社会发展和管理的各个方面。
总之,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一种新的思想理念,强调的是人的主体地位和价值等方面。
实现以人为本,需要倡导和贯彻人文关怀的实践,强调社会整体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性。
只有达到了这些目标,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发展、个体发展、经济发展三者的统一,进而让每一个人都能够生活在幸福美好的社会环境中。
论“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及其实践意义
作 中却 包含有 “ 以人为本 ”的教 育思想 。这些 提法从教 育的不 同侧 期 的人 文主义教 育思想 ,甚 至希腊带 有 民主色彩 的教育理论 ,它乃
西方人 本主义教育 思想也在 不断发 展演进 。它包 括 :传统人 本 的必然 产物 ;而 “ 以人为本 ”的教 育观则继 承 了我国古代儒 的 “ 人 主义教育思 想 ,现代人 本主义 哲学教育 思想 ,人本 主义心理 学教育 本 ”教 育传统 。
思想 ,人本 主义教育实 践家 的教育思想 。人本 主义教 育思想 的集大
2 哲学 思想 不 同 。西 方人 本 主义 教育 思想 的哲 学基 础存 在 主 .
成 者夸美纽 斯 ,其代表 作 《 教学论 》,提 出 “ 一切知识 交给一 义 ;我 国 “ 大 把 以人为本 ” 的教 育观 的哲学 思想是辩 证唯物 主义 ,遵循 切 人”的 “ 泛智”教 育思想 ;法国启蒙 运动 的旗手卢 梭 ,其 代表作 马克思 主义关 于人 的学说 。 《 爱弥儿一 论教育 》,更是把 人文 主义渗 透其 中 ,主张培养 自然 的 应受教育 者的成长 和发育 ;瑞士 的教育家 裴斯泰 洛齐 、苏 联人本 主 为师 生应 以爱为基 础 ,建立 平等 民主和谐 的师 生关 系 ,并 在教学 中
本 的共 同点就 主张尊重 、关 心 、理解 与棚信 每一个 人 .发展每 一个 . 1 历史 逻辑 不 同 。西方 人 本教 育思 想 继承 了欧 洲文艺 复 兴时 .
是西方 教育思想 特别 是人文 主义 。民 主主义教育 思想长期历 史发展
第三类是 针对教 育学这 门学 科 主张 “ 以人 为本 ”的教育学 改造 。有 人 。不 同点之处 :
学生起 促进者 的作用 ;而 “ 以人为 本” 的教 育观坚 持学生是学 习 的
人本主义教育及其现实意义
人本主义教育及其现实意义
人本主义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
全面发展和个性化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社会责任感。
人本主义教育的核心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让学生成为自己的主人,
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和规则的被动者。
人本主义教育的现实意义在于:1.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人本主义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
变化和挑战。
2.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人本主义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情感、道德、身体等方面,让学生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人本主义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
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社会的影响,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4.促
进教育公平。
人本主义教育强调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
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从而促进教育公平。
总之,人本主义教育是一种以
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它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需求,注重培养学生
的自主性、创造性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浅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大学教学中的体现
浅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大学教学中的体现浅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大学教学中的体现教学是一项既充满挑战又有着重要意义的任务。
为了优化教学效果和满足学生的需求,教育界逐渐形成了一个共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这一理念强调将学生置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并积极地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大学教学中的体现,并讨论其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积极影响。
首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体现在大学教学中的一大方面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在认知、兴趣、学习风格和学习能力方面存在差异。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鼓励教师了解学生的差异,并根据这些差异调整教学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教学前的需求调查,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对课程的期待和需求,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其次,“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还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
大学生处于一个转折期,他们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压力。
教师应该耐心倾听学生的烦恼和心声,并提供鼓励和支持。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增加一些课外活动,如实践实习、小组合作等,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学习环境,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除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情感需求,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还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扮演着知识的主要传授者和决策者的角色,而学生被动接受和执行教师的指令。
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倡导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合作关系。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和资源,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进一步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还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
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并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监控和评估来调整教学。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如考试、论文、项目等,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人本教育的内涵与意义
人本教育的内涵与意义一、什么是人本教育1.1 定义人本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人格、智力、情感、社会适应能力等综合素质。
它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让学生全面发展。
1.2 特点•人本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
•人本教育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发展和多元化教学。
•人本教育倡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人本教育的意义2.1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人本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这种全面发展的人才更具竞争力,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2.2 培养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人本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创造力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创新的源泉,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帮助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
2.3 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人本教育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这样的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使他们成为有担当、有责任心的公民。
三、实施人本教育的策略3.1 个性化教学人本教育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个性化教学策略。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特点,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3.2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本教育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让他们具备人文关怀和价值观。
教师可以通过文学、艺术、历史等课程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让他们更加关注他人和社会。
3.3 强调实践教育人本教育强调实践教育,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社会实践来学习和成长。
学校可以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3.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人本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开放性问题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同时,学校也可以提供创新实验室、艺术工作室等创造性的环境和资源。
四、人本教育的实施困境与对策4.1 教育资源不平衡现实中,教育资源的分配存在不平衡的问题,有些地区的学校条件较差,无法提供高质量的人本教育。
以人为本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以人为本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以人为本是一种管理和教学理念,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中具有广泛应用。
这个理念的实践可以建立一个强调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需求和引导学生参与的教育环境。
首先,以人为本理念鼓励高校管理者、教师和员工关注学生的利益和需求。
这意味着要在教学计划和课程设计中强调学生的能力、兴趣和学习风格,并试图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目标和专业相关性联系起来。
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背景、兴趣和需求来设计课程目标和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术和职业发展需求。
其次,以人为本理念可以促进教学和学习互动,鼓励学生参与到授课过程中来。
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和学习中参与,从而获得更多的掌握知识的机会和更深的理解。
同时,以人为本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励学生为自己的学习目标而自觉努力,具有更高的学习动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更有责任感,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
最后,以人为本理念可以建立一个理解、支持和合作的教育环境。
高校可以通过为学生提供资源和支持,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功。
例如,设立心理健康中心、提供职业咨询、协助实习或就业等方面的支持,以帮助学生实现其个人和学术目标。
总之,以人为本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可以在帮助在校学生实现个人和学术发展目标的同时,建立一个更理解、支持和合作的教育环境。
通过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高校可以培养出更具有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为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以人为本”理念在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中的运用
“以人为本”理念在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中的运用【摘要】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中的“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在教师角色转变与学生需求匹配方面,教师应更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生潜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
这些做法将对学生思想教育产生深远的意义,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以人为本、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教师角色、学生需求、个体差异、潜能、师生关系、校园氛围、深远意义1. 引言1.1 “以人为本”理念在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中的重要性"以人为本"理念在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各个方面。
大学生是一群正在成长和发展的年轻人,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需要得到充分的关怀和指导。
通过将"以人为本"理念融入到思想教育管理中,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以人为本"理念强调个体差异的重要性,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需要因材施教,培养其潜能和个性特点。
通过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理念还强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这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
只有在人文关怀与教育管理相结合的情况下,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才能更有效地开展,更有针对性地达到预期效果。
"以人为本"理念在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是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关键所在。
2. 正文2.1 教师角色转变与学生需求匹配教师角色转变与学生需求匹配是实现“以人为本”理念的关键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更新,传统的教师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大学生的需求。
教师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要成为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的导师。
教师需要从权威转变为引导者,从单向传授知识转变为与学生共同构建知识。
以人为本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以人为本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理念逐渐成为主流。
以人为本是指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将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利益、发展放在首位,努力让每个个体得到充分的关爱和尊重,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这一理念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师个人成长和提升整体教育教学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教师培训、教师激励、学生管理以及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探讨以人为本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一、教师培训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要求关注并尊重每一位教师的个体差异和成长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培训服务。
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中,可以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针对不同教师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活动。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技能等多个方面,而且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教师提供更加灵活的学习机会。
还可以邀请优秀的教师和专家学者来校交流授课,为教师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
二、教师激励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要求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发挥个人优势,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中,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提供晋升机会等,来激励教师积极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还可以设置教学奖励制度,对于在教学上有突出表现的教师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表彰,以此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创造力。
三、学生管理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要求将学生个体的需求和特点作为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对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中,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学生管理体系,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成长指导和服务。
可以通过学生导师制度、心理辅导、以及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还可以建立学生评价机制,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为学生提供更为合理和人性化的服务。
四、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改革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要求对传统教育教学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使其更加贴近实际、更加人性化。
“以人为本”的大学教育理念及其现实意义
“以人为本”的大学教育理念及其现实意义摘要: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和平与发展是一切事业永恒的主题,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邓小平同志曾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
在新阶段,新形势下我国以科教兴国为战略目标,加大人才强国战略,提高人才素质,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将科学发展观渗透到高校,促进大学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教育学生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全面自由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将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高校校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自由的发展,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必要性“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核心是人,离开了“人”和人的发展,教育的现代化就失去其根本意义。
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社会是“以每一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
[1]所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要达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顾明远先生教育思想体系中一以贯之的一条重要思想。
“人”在顾先生的教育思想中一直处于核心位置,是一切教育活动的终极价值所系。
[2]在“以人为本”这一思想线索下,顾先生还把人的个性发展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认为教育应当促进人的个性发展,而不是磨灭人的个性,把人变成统一规格的工具。
他还用是否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来作为区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重要标准之一。
他说:“素质教育是一种重视个性发展的教育。
‘应试教育’是用考试一种模式来铸造学生,而素质教育则是重视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
” [3]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首先必须“以人为本”,重视个人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尊重人的个性发展。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思考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思考【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人格素质,而“以人为本”的理念则是将学生个体的需求放在首位进行教育。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培养他们全面发展的人格素质,并注重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建立与学生心理特点相适应的教育模式,构建和谐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这种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通过这种教育模式,高校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理念、个体发展需求、人格素质、主体性、积极性、心理特点、教育模式、环境、综合素质、坚持、模式。
1. 引言1.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政治觉悟和思想品德,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当今社会,我们处于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伟大时代,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需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思想品德,从而能够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只有通过开展富有内涵和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其政治素质和思想品德,使他们成为具有远大理想和高尚品质的新时代青年。
1.2 “以人为本”的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以人为本”的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始终把学生作为教育工作的主体和核心,以学生的发展需求和人格素质培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关注学生个体发展需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格素质、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建立与学生心理特点相适应的教育模式、构建和谐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等方式手段,促使学生在大学时代得到全面的成长和发展。
大学教育思想
一、引言大学教育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使命。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教育思想,分析当前大学教育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改革与发展策略。
二、大学教育思想的核心内涵1. 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大学教育思想的核心,强调教育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大学教育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品德修养、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
2. 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是大学教育思想的重要原则,要求大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的同时,注重学生的道德、文化、艺术、体育等多方面素质的培养。
全面发展旨在使学生成为具有广泛知识、全面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3. 质量为本质量为本是大学教育思想的基石,强调大学教育要追求卓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质量为本要求大学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队伍、教学设施等方面不断提升,以满足社会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
4. 开放合作开放合作是大学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要求大学教育积极融入国际教育体系,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企业等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开放合作有助于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当前大学教育的现状及问题1. 课程设置不合理部分大学课程设置过于注重学科知识传授,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课程内容陈旧,缺乏创新性和实用性,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2. 教学方法单一当前大学教育仍存在“满堂灌”、“填鸭式”等传统教学方法,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单一,难以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师资队伍建设滞后部分大学师资力量不足,结构不合理,高水平教师比例偏低。
教师队伍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国际化水平有待提高。
4. 校企合作不足大学与企业合作不够紧密,产学研结合不够深入,导致学生实习、实践机会有限,难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大学教育中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
大学教育中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在当今社会,大学教育扮演着培养人才、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角色。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演变和改进。
本文将探讨大学教育中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并分析其对学生的影响。
一、教育理念大学教育的教育理念是指教育的价值观和目标,是指导教育过程和教育实践的思想体系。
在大学教育中,有以下几种主要的教育理念:1.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大学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一理念强调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生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更好地实现个人发展。
2. 全人教育理念全人教育理念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不仅重视学生的学术能力,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大学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领导能力,以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3. 实践教育理念实践教育理念认为实践是教育的核心,通过实践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大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成长和发展。
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教学手段和方式。
大学教育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授课教学法授课教学法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
这种方法适合于知识的传授和基础理论的学习,但缺乏互动和实践的环节。
2. 讨论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互动交流,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来促进学习。
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3. 问题导向教学法问题导向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解决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
这种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4. 案例研究教学法案例研究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通过分析和讨论真实的案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以人为本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以人为本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一直以来,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
人才培养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而要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就需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来指导教学工作。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以人为本理念不断得到强调和完善,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探讨以人为本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探讨以人为本理念对教学工作的促进作用。
一、以人为本理念对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意义以人为本理念是指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将关注点放在学生和教师身上,注重个体的发展和需求,充分尊重和重视每一位参与者。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和教师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以人为本理念还能够促进高校教育教学的科学化、民主化和人性化,为学校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以人为本理念能够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高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让他们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
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学校可以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教学设计和管理安排。
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更加积极主动,更有动力去学习和探索。
他们将会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关心和尊重,从而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
1. 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需求。
在校园教育教学管理中,学校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需求,尊重并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在教学设计中,学校可以更多地引入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在学生管理中,学校要倡导学生自主管理和自治学习,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创造力,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
2. 关心教师的职业发展和工作满意度。
在校园教育教学管理中,学校要关心教师的职业发展和工作满意度,提供全方位的培训机会和发展空间,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教学热情。
以人为本理念的基本涵义及实践意义
以人为本理念的基本涵义及实践意义以人为本是一个重要的理念,这意味着将人们的需求和利益放在首位。
无论是在社会、教育、医疗、政治还是经济领域,都需要贯彻落实这一理念。
本文将从三个角度分步骤阐述以人为本的基本涵义及实践意义。
一、以人为本的基本涵义以人为本的基本涵义是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关注人们的福祉。
这一理念的核心是将人的生存、发展、自由和尊严置于最高的位置,让人成为社会和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主体。
具体来说,以人为本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把人看做最重要的资源人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城市的命脉,因此重视人的发展和创新非常重要。
2.尊重人的权利和需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个性、需求和欲望,应该受到尊重,并获得合理的保护。
3.建立人与人之间合作、互助的关系每个人都应该与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使人们之间建立友好的互动和互助。
二、以人为本的实践意义以人为本的实践意义非常重要,它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以下是几个方面的实践意义:1.提高社会发展的水平在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等各个领域内,以人为本的理念能够促进科技创新和文化发展,提高社会发展的水平。
2.构建和谐社会秩序以人为本的理念能够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友好的家庭关系和精神文明,从而构建和谐的社会秩序。
3.提高国家综合实力以人为本的理念能够挖掘出人的潜力,激发出人的创造力,提高国家综合实力。
三、如何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建立科学的制度建立人性化的制度,从体制上规范社会、经济等各个领域,加强制度建设。
2.倡导爱心和关心在公共管理、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倡导爱心和关心,让公共服务更符合人的实际需求。
3.增强普通民众的信仰在宣传思想、文化教育等领域,增强普通民众的信仰,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4.培养人才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吸引海外人才回国创业,加快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一种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人为本”的大学教育理念及其现实意义摘要: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和平与发展是一切事业永恒的主题,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邓小平同志曾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
在新阶段,新形势下我国以科教兴国为战略目标,加大人才强国战略,提高人才素质,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将科学发展观渗透到高校,促进大学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教育学生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全面自由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将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高校校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自由的发展,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必要性“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核心是人,离开了“人”和人的发展,教育的现代化就失去其根本意义。
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社会是“以每一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
[1]所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要达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顾明远先生教育思想体系中一以贯之的一条重要思想。
“人”在顾先生的教育思想中一直处于核心位置,是一切教育活动的终极价值所系。
[2]在“以人为本”这一思想线索下,顾先生还把人的个性发展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认为教育应当促进人的个性发展,而不是磨灭人的个性,把人变成统一规格的工具。
他还用是否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来作为区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重要标准之一。
他说:“素质教育是一种重视个性发展的教育。
‘应试教育’是用考试一种模式来铸造学生,而素质教育则是重视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
” [3]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首先必须“以人为本”,重视个人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尊重人的个性发展。
人只有在自身作为主体的能动活动中,才可能真正获得能力发展和素质提高。
要认识到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就应当在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而要实践“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就必须重视个人的兴趣,尊重每个人的个性。
[2]特定的教育是为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服务的,当今全球化趋势下,国与国之间的较量归根结底就是经济实力和科技软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我国为了提高综合国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推动科技文化事业的进步。
纵观历史,文革期间以政治运动为本,以阶级斗争为纲,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忽视了教育问题,出现“上山下乡”状况,造成人才断层,国内各领域出现一片混乱状态,经济遭到巨大损失,直到邓小平同志主持工作,我国经济状况才开始好转,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我国又重拾教育。
1982年邓小平同志又指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可见,教育在整个社会发展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我们应该借古审今,寻找教育的不足。
目前,随着我国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招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教育质量取得了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高校中功利化现象严重,只顾着人数的扩招,而忽视了学生质量,导致学生质量是一届不如一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毕业就等于失业,这种高分低能的现象是我们的教育应当警惕的。
针对高等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顾明远先生批评道:“当前高等教育的误区就在于功利主义太强,人文精神不足。
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不是从职业的需要出发,就是从学科体系出发,很少考虑青年人的全面成长。
[4]而今,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国际化竞争的推动下,确立以人为本的高校教育理念,以适应国内外社会的要求,有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因此,“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我国高校建设十分重要的教育原则,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重要内容“以人为本”的思想,从古至今的思想政治教育都蕴含着这个亘古不变的理念。
春秋战国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对他的众多弟子采取不同的对待方法,正是因为他的这种因材施教,才有了他的“七十二圣贤”弟子。
与孔子同一时代的孟子,他的思想中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他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些思想都是科学发观中以人为本的思想的具体表现。
当下大学教育将科学发展观渗透到大学校园,其根本就是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分发挥人本论在教学中的作用,突出教育主旋律,构建和谐校园。
(一)以学生为本,构建和谐校园1.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包含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精神文化又属于文化深层结构中软文化的概念范畴,它是在社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逐步形成并发挥作用的隐形力量。
校园文化属于软文化的一种形式,具有导向功能,教育功能,激励和凝聚功能,特有的文化氛围构成特定的社会人文环境,只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环境,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优雅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养成良好的学风、校风,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更好的发挥校园文化功能的作用。
因此,各高校应从校园文化建设入手,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重视人文关怀,营造人性化的教育管理模式,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及全面发展。
第一,加强物质文化建设。
优化校园环境,加大校园绿化建设和建筑设计,净化校园空气。
此外,学校应该给每间教室安装多媒体设备,以便教师更好的进行教学,提高教育的硬件设备。
完善后勤管理体制,做好后勤的工作,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后勤服务。
如加强对学校食堂的饮食的调理,注重餐具的清洁,为学生的健康着想。
第二,加强精神文化建设。
学生自然是校园文化的主体,学校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校园文化活动,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例如:举办校园讲坛、文艺表演、体育竞赛等文化气息浓郁的活动。
学校还应该提倡学生诵读国学经典,通过开展校园文艺活动来领悟国学内涵,扩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也强化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教育功能。
[5]因此,环境造就人才,只有用和谐的校园文化渗透大学生的思想,让他们在和谐的校园环境中,通过参与各项文化活动充分感受其中的内涵与乐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使学生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尊重和满足,促进其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2.重视学生的个性教育,培养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 “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到来,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知识在经济发展中占重要的地位,人们运用知识的能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顾明远先生写道:“一定的教育要为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服务,但教育还要为人的自身发展服务,使其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当然,人的个性是不能离开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它要受到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束缚。
但在适应社会关系的共性的基础上,人总还是有自身的个别差异。
抹杀这种差异,也即抹杀了人的个性,也就不可能培养真正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因此,学校在教学方法上应注重个性化教学。
传统教育模式是一种灌输填鸭式的教育模式,总以“课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挥。
现代高校教育应该高度重视把握学生的共性与个性,把二者紧密相结合起来,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观察学生心理变化,发展学生的潜能,采取灵活的教育方法,将老式过时的教育理念转变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现每个学生的亮点与潜能,使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都得到个性的发展,人格得到尊重与满足。
所以,尊重人才,尊重知识,才能从根本上构建和谐校园。
(二)以教师为本,构建和谐校园1.为教师提供良好的环境,提高其工作积极性第一,为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提供完备的教育设施、教学工具及教学场所,如多媒体教室、实验室、仪器室等等,这样不仅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优越的条件,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为教师提供优质的待遇,如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提供医疗保障福利,落实各项福利保障,丰富业余文化生活。
这样一来,随着教师的工资待遇和工作环境的改善,更能促进教师对工作的热情,提高教学质量。
2.注重教师队伍的培养时代在发展,一切事物都在运动变化,所以教学质量要提高,教师素质也要提高。
加强教师专业知识的拓展和思想道德素质、学历水平、专业素质等文化素质修养的提高,如派本校教师去其他高校进修学习,借鉴其他兄弟学校的教学经验,促进相互之间的学习与交流,派老师出国留学,促进国际教育的交流,转变以往传统的教育模式,寻求新型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此外,大力引进优秀教师人才,给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与质量。
三、“以人为本”教学的现实意义(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实现大学教育的价值的需要“大学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让每一个个体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6]而高校将“以人为本”的思想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其实质就是把以学生为本和以教师为本相结合的理念,最大限度的调动教师与学生互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目的。
大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神圣境地,而大学的教育价值不仅仅在于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更多的是学生自身的一种自律自省自觉的精神,自己在大学怎么去学,学到了什么,这才是最重要的。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不仅教会学生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
当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条件的丰富,高校的很多大学生对于自身的价值观认识模糊,到了大学毕业应聘时,一问三不知,这无疑不是教育的悲哀,更是学生自己的悲哀。
因此,高校坚持以人为本,深化、完善教育改革,促进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发展,实现大学教育的真正价值。
(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社会创新人才的需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知识创新的时代,是以科学技术为先导,以信息产业为基础,是建立在对知识资源占有、开发和利用基础上的经济时代。
创新的实质是人们所具有的敢于超越现实、打破常规、发现真理、与时俱进地追求真理、把理论推向更高阶段的奋斗精神。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应当要有创新意识,重视知识,尊重人才,最关键的是要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与国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竞争。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有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大学教育的目的也是把人培养成为具有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此,学校大力提倡学生积极投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脑、动手地学习,增强团队意识,提高团队凝聚力,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