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法制与中国法治建设(2011)

合集下载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法与法治建设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法与法治建设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法与法治建设在当今世界,国际联系日益紧密,国家间的关系日益深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全球共识。

而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石之一就是国际法与法治建设。

国际法作为调整国家间关系的规范体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法治保障。

一、国际法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法律基础国际法是规范国家间行为的法律体系,它确立了国家间的相互关系、权利和义务。

国际法建设以联合国为核心,通过国际公约、国际法庭等机构和手段,规范了国家行为,并促进了国家间的合作与发展。

1. 国际公约的作用国际公约是国家间达成的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

通过签署和履行国际公约,国家可以确立共同的原则和规则,加强合作,解决争端。

例如《联合国宪章》作为国际法的基石,规定了保护人权、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等重要原则,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基本框架。

2. 国际法庭的作用国际法庭是解决国际争端和纠纷的重要平台。

国际法庭通过审理案件,依据国际法规则,裁决各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国际法庭的判决具有效力,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公正和平等的司法保障。

国际法庭的正常运作促进了国际关系的稳定与发展。

二、法治建设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和谐发展法治建设旨在通过建立法律体系和推进法制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秩序。

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法治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法治建设的内涵法治建设包括立法、执法和司法三个方面。

立法是制定和完善法律规范,保障权利和义务的行使;执法是依法进行行政管理和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秩序;司法是独立的审判机关根据法律规定,公正地解决争议和纠纷。

这三个方面相互配合,形成了完整的法治体系。

2. 法治建设的重要性法治建设有利于规范国家行为,促进公平正义。

在国际事务中,国家要依据国际法进行行动,并接受国际法庭的裁决。

只有在法治的框架下,各国之间才能平等相待,互相尊重,实现共同发展。

法治建设还有助于解决纠纷和争端,维护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

2023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2023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核心归纳]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是从 国家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 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 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是从社会层面对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 性,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 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公民个人层面对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 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
中国人民发扬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谱写了无数重
表现 整山河的壮丽诗篇。中国社会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全国 劳动模范孟泰、时传祥,“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
战士雷锋,科学家李四光、华罗庚等是杰出代表
全社会形成了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 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政治
意义
氛围,关心集体、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准则,互相 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新型人际关系。这极大地激发了全国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第三单元
历史
内容索引
课时导学 知识梳理 重点研习
课时导学
目标素养 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法治建设的进程,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后我国法治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特点,培养史料实证的素养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成就,感悟模范人 物的精神品质,培养家国情怀 3.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培养历史解释的素养
形成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 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

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和发展趋势

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和发展趋势
1.对于国家政府机关,逐步树立起法治 政府和依法行政观念。
2. 对于普通公民,强化守法意识, 树立参与意识,增强维权意识
法律可能是不好的,我还可以反对,但我 所参与的确定法律的过程使我有义务承认
它们的合法性并服从它们,那种义务来自 这样一个事实:我是构成社会的成员之一 ,社会的法律就是我的法律,制定法律时 我出过力,如果法律是公正的,我可以引 以为荣,如果法律是不公正的,我继续有 义务为其改善而努力。
如果你的邻居排放污染物或施放噪声, 对你造成损害,你可以得到补偿
买商品房需到房地产交易登记机构进行登记
财产拆迁、征收私人的不动产,应当按照国 家规定给予补偿。
开采矿藏必须经过行政部门许可
购买的商品房的土地使用期限是 70年。如果需要继续使用土地的 ,应在届满前一年申请续期。
三 对法制建设的几点思考
从零开始
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 与确立解放区的司法原
两个文件:则的指示
(废除旧法统) 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 及一切反动的法律的训 令
两个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
(临时性宪法) 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五四宪法 标志着新中国法制正式建立起来并
且走上了正轨
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①很多重要的法律还处于空白状 态,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主要靠 党的政策来调整。
二 .中国法制建设的发展趋势 (一) 法制观念的进一步更新
(二)法律救济方式趋于多样化
1.司法救济 2.行政救济 3.协商救济
(三)法制机制更趋完善
1.修宪 2.新颁布的一些法律
物权法—私有财产保护从宪法原则迈向制 度构建
什么是物? 物主要是指不动产和动产。不动产包括耕地、草地、 矿藏等自然资源;道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住房 、厂房等建筑物。动产包括汽车、家具、衣服、粮食 等等。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精品课件 第3单元 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精品课件 第3单元 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边角要语 读一读 ①教材P5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场》图文,讲述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法治建设情况,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 ②教材P56《宪法宣誓誓词》反映了我国宪法宣誓制度。制度规定:我国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 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各级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人 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③教材P57“学思之窗”的材料,既明确了依法治国的性质,又明确了依法治 国的方向,还突出了依法治国的工作重点和总抓手。
——摘编自杨火林《1949—1954年的中国政治体制》
教你读史

强调了宪法的地位

说明了1954年宪法的性质

强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建设的成就
探究一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法制建设 的特点,并分析中国加强法制建设的原因。
提示 特点:1954年宪法奠定法制基础;推动中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 主义转变;加快立法进程(初步形成法律体系)。 原因:政权初立,法制体系不健全、不完善;巩固新政权、维护革命成果的 需要;为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提供保障。
20世纪60 产业工人、农民、“爱国、创业、求实、“掏粪工人”时传祥、“铁人”
至70年代 知识分子
奉献”的贡献者 王进喜
20世纪80 产业工人、农民、经济贡献和创新创 “两弹元勋”邓稼先、“氢弹
至90年代 企业家、科学家 造的“当代愚公” 之父”于敏 ——摘编自王霂凡、赵冰《“变”与“不变”:
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模范的变迁发展逻辑》
2.改革开放后
五讲四美三热爱 文明城市
精神文明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统编版培训课件1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统编版培训课件1
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启了中国历史 新纪元,同时也开始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新 历程。
新中国的法制进程
20世纪50年代,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初创时期。国家从立法开始,制定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等法律、法 令。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
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20世纪90年代,中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对法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
共十五大报告第一 次完整地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谏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将以 往的“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思考点: 20世纪90年代把“建设社会主义法制 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 法治国家”,“制”改为 “治”,一字之改。请你谈谈对这一字
革,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
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宪法宣誓誓词
宪法宣誓誓词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 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 进行宪法宣誓。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

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面对百废待兴、物质匮乏的困难局面,中国人民发扬 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奋 斗的精神,谱写了无数重整山河的壮丽诗篇,涌现 出大批 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
之改的认识。
1999年和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 案》先后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
家”和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法治建 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备好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精品课件

(备好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精品课件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文革时期的红卫兵运动
后来,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走过一段弯路,付出了沉重代价。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发展时期:改革开放后
1、背景:
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强调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 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保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 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全面依法治国新阶段
党的领导
中共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全面依法治国
民法典
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06
宪法修正案
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 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中共十九大确定 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人国家根本 法,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
——《中共十五大报告》
第十三条 宪法第五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一款,规定:“中华人 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9年)》
第二十四条 宪法第三十三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国家尊 重和保障人权。”第三款相应地改为第四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2004年)》
第二条 中国政府依法保护外国合营者按照经中国政府批准的协 议、合同、章程 在合营企业的投资、应分得的利润和其他合法权益。合营企业的一 切活动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令和有关条例规定。 国家对合营企业不实行国有化和征收;在特殊情况下,根据社会公 共利益的需要,对合营企业可以依照法律程序实行征收,并给予相 应的补偿。

中国法治建设的国际战略地位和世界意义

中国法治建设的国际战略地位和世界意义

中国法治建设的国际战略地位和世界意义随着中国正逐步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迈进,中国法治建设已经具备重大的国际战略地位和世界意义。

一、中国法治建设的国际战略地位1、弘扬以法治为核心的人类文明价值观。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法治建设也遵循以法治为核心的人类文明价值观,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功将对国际社会的进步发挥着引领、引发作用。

2、推动全球法治建设的发展方向。

中国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法治建设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功将为发展中国家的法治发展开辟一条有利的全球发展新方向。

3、为世界依法治理创造新局面。

随着中国法治建设的不断发展,主权国家将有机会基于自己的国情,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全面依法治理,进而在全球范围内创造一个新型依法治理的局面。

二、中国法治建设的世界意义1、推动全球规则和秩序的发展。

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功将对全球的规则和秩序有着重要的意义,将有助于推动全球规则和秩序的发展,形成一个更加健康、包容、能共同繁荣发展的规则和秩序格局。

2、提供人类发展大国借鉴。

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功也具有提供其他国家和民族发展参考和借鉴的作用,可以为探索人类发展大国路径提供一个中国模式,影响及帮助其他国家和民族实现社会全面发展。

3、推动全球经济增长。

中国法治建设的胜利也将有助于带动全球经济的增长,为世界发展提供更多可持续增长动力,促进世界经济向更高水平、更加包容性和可持续性方向发展,从而实现更高质量、更有序、更公正、更有效的发展。

总之,中国法治建设具有重大的国际战略地位和世界意义,中国正以鼓舞人心的姿态,在保证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前提下,加快推进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的建设,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和社会文明发展。

中国的法治建设

中国的法治建设

中国的法治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二○○八年二月·北京目录前言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进程二、中国特色的立法体制和法律体系三、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法律制度四、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制度五、依法行政与建设法治政府六、司法制度与公正司法七、普法和法学教育八、法治建设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结束语附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有效法律分类目录(229件)前言法治是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标志,凝结着人类智慧,为各国人民所向往和追求。

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自由、平等,建设法治国家,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奋斗,深知法治的意义与价值,倍加珍惜自己的法治建设成果。

一国的法治总是由一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决定并与其相适应。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成功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这条道路上,中国适应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不断发展的客观要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以人为本,弘扬法治精神,树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全面实施依法行政,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不断推进各项工作法治化。

中国人民正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是一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13亿中国人民共同参与的、史无前例的伟大社会实践。

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正在民主与法治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努力开创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新境界。

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进程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中华法系源远流长。

早在公元前21世纪,中国就已经产生了奴隶制的习惯法。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中国开始制定成文法,出现了自成体系的成文法典。

唐朝(618年-907年)时,中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并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传承和发展。

中国为什么要建设法治国家资料

中国为什么要建设法治国家资料

中国为什么要建设法治国家?王利明• 2012-05-19 20:11:35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京)2011年6期【作者简介】王利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100872【内容提要】法律至上、良法之治、人权保障、司法公正、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的基本内涵。

法治之所以能够替代人治成为基本的社会治理模式,主要在于其在社会治理功能方面具有不同于人治的特性,如明确性、可预期性、科学性、稳定性、社会凝聚力。

因此,法治不仅是西方社会的治理模式,同样也是现代中国社会治理的必然选择;法治不仅应该成为一种治国方略,更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在我国这种转型国家中实现法治,必须依据法治本身的规律和我国的现实情况加以科学规划和稳步推进,才能够最终实现我们的目的。

【关键词】法治/司法公正/依法行政/社会治理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战略方针,并将之写入宪法,从而使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成为我国既定的治国方略。

在此方略指引下,法治已成为我国基本的社会治理模式,并逐渐成为人民的生活方式。

但不容忽视的是,法治实践客观上存在着不少障碍与阻力,法治发展进程并非一帆风顺,其原因不仅有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因素,还有对为什么要建设法治国家的观念困惑和误区。

显然,现阶段继续深入讨论“中国为什么要建设法治国家”并不多余,只有从理论上真正厘清这个重大问题,才能消除观念上的消极因素,切实稳步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程。

一、法治内涵的确定要准确全面地回答“中国为什么要建设法治国家”这一重大问题,首先应确定法治的内涵,因为这是一个多义的概念,意义取舍不当将直接导致方向性的错误。

从历史上看,法治“Rule of law”一词形成于13世纪的英国,在著名法官柯克与国王查理二世的争论中,柯克提出了“法律是国王”的论断[1](P187),这在实质上触及了现代法治的基本内涵,即法律至上。

“法治”一词在其他西方国家的表达中有所不同,如德国、法国均表述为“法治国”(德语Rechtsstaat;法语Etat de droit),但意蕴大致相当。

当代世界法律格局及发展趋势

当代世界法律格局及发展趋势
第二、注重弘扬中国法律传统的价值,在移植 国际规则和学习外国法制时须充分考虑本国国 情,注重法律文化的本土性。
第三、在强调市场价值和个人作用的全球化时 代,我国法制应有效规范国家权力的运作。
当代世界法律格局及发展趋势
一、当代世界法律基本格局
当代世界法律的两大类型 国际法与国内法
二、当代世界法律发展的新趋向
当代西方法律的新变化 法律发展与全球化的关系 全球化与中国法制现代化建设
当代世界法律格局及发展趋势
一、当代世界法律基本格局 (一)、当代世界法律的两大类型
1、资本主义法律
(1)资本主义法律的基本原则
第一、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但 20世纪以来,法律规定禁止权利滥用原 则以限制绝对的所有权。
第二、契约自由原则。但20世纪以来, 这一原则受到许多限制。表现在:强制 订立某些种类的合同、规定强制性合同 条款、定式合同的大量出现、法律指定 或专门设立行政机关对合同进行监督、 管理和控制。
第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
国家对社会生活干预的强度在调整,传 统的法治原则发生变化。
国家与社会、公共与私人的领域逐渐接 近,打破了传统的公法与私法的界限
两大法系逐渐靠拢。 区域性超国家组织的法律——欧洲联盟
法律异军突起。
(二)法律发展与全球化的关系
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使法律制度表现出 某种程度的一体化趋势。主要表现在:
第二、任何一项涉外法律内容的有效实 行不可能缺少主权国家的确认;
第三、排除主权国家参与的对全球性法 律的创制只能是法律霸权主义的结果。
(三)全球化与中国法制现代化建设
第一、经济发展全球化的局势需要有一个全球 性的法律框架与之相平衡,需要有一个体现全 球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交往规则系统,需要有 一个权利与义务对等平衡的全球秩序体系。这 需要我国法律对反映全球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和 人类共同价值的基本准则予以确认。

法制现代化与当代中国法治国家建设

法制现代化与当代中国法治国家建设
主理论相一致。 ( 二) 现代 法 治 的基 本 原 则
国已建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社会生活 的诸多领 域均有法可依 , 己达至法制现代化 。
那么 , 法 制 现 代 化 与 法 治 国家 应 如 何 理 解 ?其 中 的 内
在逻辑又是如何?


现代法治社会基本 的法治观念和法治原则
媛 艺
( 重庆能源职业学 院, 重庆 4 0 0 0 4 1 )
【 摘
要】 在 中 国特 色社会 主 义 法律体 系形成 , 社会 主 义 法治 国 家建设 已取 得 显著 成 绩 的今 天 , 我 国法 治建 设仍
存在诸多不足 。 如何落实依法治国方略 , 建成法治政府 , 如何提 高司法公信 力, 切实尊重和保证人权依 然是 法治建设 的重 大 问题 。 在 转 型期 的 今 天 , 重视 法制 现代 化 与 法治 国家的 内涵及 其 内在 逻 辑依 然 具有 时代 意 义 。 运 用 比较 价值领域中, 正义是法律
的最高价值 , 那么在实体领域 中, 宪法则应处于实在法的至
4 3・
张媛 艺 : 法制 现代 化与 当代 中国法 治 国家建设
当代 世 界 两 大 主题 。 现 代 法 治 普 遍把 和 平 发展 作 为 价 值 目 标, 把 享 受 世 界 和 平 与 发 展 作 为各 国 人 民 的基 本 人 权 。 ( 5 )
2 . 恶法 非法 观 念 。早 在 古 希 腊 , 亚 里 士 多德 在 首 次 提
对于法治的基本 原则, 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提 出了多种 学说。 笔者认为 , 从法 治结构 出发 , 法治的基本原则包括两 个相互联 系又相互制约 的方面 : 1 . 法治 的实体原则“ 并不是法律 自身所具有的, 它独立 于法律, 是 由法治所决定的社会最 高价值 目标 。法律作为 促进和实现这种 目标的最有效力量, 把这些价值纳入 自身 , 作为 自己存在运行所遵循 的最高原则” 。 。 法治的实体原则 中被 普遍接受 的公理性原则包括 : ( 1 ) 生存 和安全 。《 世界 人权宣言》 第3 条 明确规定: “ 人人享有生命 、 自由和安全。 ” 英国思想家霍布斯说过: “ 人 民的安全是最高的法律 。 ” 法治 必须 明确规定保护人 民的生命、 财产的安全。 ( 2 ) 自由和平

国际法对我国法治建设的积极作用

国际法对我国法治建设的积极作用

国际法对我国法治建设的积极作用1.国际法为我国法治建设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刻的理论支持。

International law provides a broader perspective and more profound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 in our country.2.国际法促进了我国法治建设的国际化和现代化进程。

International law promotes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 in our country.3.国际法有助于我国司法实践与国际接轨,提升法治建设水平。

International law helps our country's judicial practice to align with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the rule of law construction.4.国际法为我国立法、司法、行政等领域提供了规范和指导。

International law provides norms and guidance for legislation, judiciary, administration and other fields in our country.5.国际法倡导的国际合作精神有助于我国法治建设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

The spirit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dvocated by international law contributes to the common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 in our country and other countries in the world.6.国际法为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维护国家利益提供了法律保障。

建设法治中国

建设法治中国

建设法治中国大纲一、人类文明转型1.人类文明类型划分2.宪法和法治3.现代法治国家政治理念二、社会主义国家对法治的认识过程1.早期社会主义国家对法治认识滞后原因2.早期社会主义国家不重视法治的严重后果3.苏联共产党失败原因4.中国共产党对法治的认识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法治成就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2.依法行政取得重要进展3.司法体系建立,司法公正性权威性提升4.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核心的法治文化深入人心四、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要点1.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2.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3.切实实行司法公正正文引言围绕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问题,十八大报告阐释的一个中心主题就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同时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实行依法执政。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3年2月23日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行第四次集体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依法治国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一、人类文明转型1.人类文明类型划分法治是同人类文明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农耕文明是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就是以农业生产为主,商业、手工业生产是财富生产的辅助形式,与农耕文明相适应的国家政治组织形式是君主专制整体。

从公元1500年后逐渐发展出商工文明(公元1500年至今),商工文明是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新大陆的发现,海上贸易的普遍展开,大机器的普遍使用而形成的一种全新的文明形态。

课件4: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课件4: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十八大以来
1.阶段:全面依法治国进入新阶段 2.成就: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①党领导人民全面依法治国,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 ②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③做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 治社会一体建设; ④深化司法改革,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4年5月4日)
材料1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紧密结合改革和发展的实践,健全社 会主义法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引导人们正确处理竞争和协作、自主和监督、效率和 公平、先富和共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关系,反对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等关系,反对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形成健康有序 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规范。
革命与建设时期
1.背景:面对百废待兴、物质匮乏的困难局面,中国人民发扬英勇 奋斗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2.成就: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 3.意义: ①在社会上形成了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 政治氛围,关心集体、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准则, 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帮互助的新型人际关系。 ②极大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热情和干劲。
十八大以来
1.成就: 十八大提炼、概括,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十八大以来
2.意义: 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材料 古人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核心 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 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 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 无法前进。这样的情形,在我国历史上,在当今世界上,都屡见不鲜。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细化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细化
有法制为了要法治(前途和归宿) 由法制到法治意味着我国法治建设由立法为主进入立法与执法并重阶段。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五)完善时期(20c90s以来)
1.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成就:到2010年,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逐步走向成熟。
(4)意义:
届数
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 法的作用。从此开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法治建设的历程。
禁止干涉寡妇婚姻自由。禁止任何人藉 婚姻关系问题索取财物。 第四条 男二十岁,女十八岁,始得结 婚。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2.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等法律。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五)完善时期(20c90s以来)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措施:⑤修宪: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
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
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
◎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党 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 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 家根本法,将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保证宪 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此次宪 法修改,把宪法宣誓制度确定下来,健全宪法实 施制度成为一个亮点。
——人民日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推 进依法治国新成就综述》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五)完善时期(20c90s以来)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高中政治必修三 第7章第1节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课件新(共45张)

高中政治必修三 第7章第1节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课件新(共45张)

材料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于1954年9月20日在第一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共4章106条。被称为五 四宪法。五四宪法是一部较为完善的宪法。
1982年1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部宪法在第五届全国 人大第五次会议上正式通过并颁布。1988年4月12日七届全国人 大一次会、1993年3月29日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1999年3月 15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会二 次会议、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分别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四)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2.具体观点 (6)法律的职能
法在国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职能,又具有社会职 能。法的政治职能是指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 法的社会职能是指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 法所具有的这两种职能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中。
情感升华:当代中国的法治光辉
中国人民正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
义法治国家。这是一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参 与的、史无前例的伟大社会实践。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中华 民族,正在民主与法治的道路上步前进,努力开创人类政治文明发 展的新境界。
课堂训练
• 1.社会规范是调整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则。主要包括法律 规范、道德规范、宗教规范、政策规范、社团规范等。法律规范与 其他社会规范相比,在主要内容方面的区别是
材料二
(二)我国古代的法律发展
1.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古国,中华法系源远 流长。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开始制定成文法,并通过铸刑 鼎、书竹简等方式发布法律。 2.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强调礼 法结合。 3.唐朝时期,我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并为以后 历代封建王朝所传承和发展。

当代世界法制与中国法治建设

当代世界法制与中国法治建设
凡是具有相同的历史渊源和传统,具有相同 或相近的法律技术、结构和运行方式的法律 制度,便被视为属于同一个法系。
1. 大陆法系
大陆法系又称罗马日尔曼法系、民法法系、 法典法系,是继承罗马法的传统,依照《法 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的样式而建立 起来的各国法律制度的总称。
2.英美法系
英美法系又称普通法法系、英国法系、判例 法系,是承袭英国中世纪的法律传统,特别 是在英国普通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各国法 律的总称。
(五)法治建设的崭新篇章(1994 年—1999年)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六)法治建设的继续前进(21世 纪以来)
继往开来 承前启后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的成就
(一)确立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二)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能力显著 增强
(三)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国际法和各国国内法是不同的法律体系,它 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国际上既没有一个 超国家的立法机关,也没有一个超国家的强 制执行机构。单个国家不能创造国际法,更 不能强制别的国家执行一个国家的国内法。
国际法的主要内容:
➢国际法基本原则 ➢国家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国家承认、国家继承、国家责任 ➢领土 ➢居民 ➢国际组织 ➢国际条约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二)社会主义法制的停滞不前 (1956年党的八大召开以后至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
1957年反右倾扩大化 法律虚无主义
(三)社会主义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文化大革命”十年:1966年— 1976年)
十年一梦……
(四)法治建设的全新发展(1978 年—1993年)
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
基本内容:
一、当代世界法律基本格局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历史进程回顾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的成就 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五、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路径思考

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④十八大以来: 全面依法治国
⑤2018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 国家根本法。
⑥ 2020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 “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6)
(1)背景: 百废待兴、物质匮乏的困难局面 (2)内容: 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3)代表: 全国劳动模范孟泰、时传祥,王进喜,焦裕禄,
4.完善时期 (1)时期: 20世纪90年代,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成就: ①中共十五大第一次提出“依法治国,建设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②1999年和2004年:先后将“实行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 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③2010年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法制建设 里程碑。
B
D.彰显了模范人物的引领作用
4.(2023春·贵州黔南·高二统考期末)2023年,贵
州“村超”(榕江和美乡村足球超级联赛)爆火“出圈”,
每场比赛都有上万观众,相关内容全网浏览量超20
亿次,社会各界名人踊跃点赞,民族歌舞来助阵,
手工艺品作奖励,赶着民俗办比赛,热闹场面兴名
气……被媒体称为“世界级体验”。这体现了乡村文
雷锋,科学家李四光、华罗庚。( 4 ) 意ຫໍສະໝຸດ 义 :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热情和干劲
2.改革开放后
(1)20世纪80年代: “五讲四美三热爱” (2)20世纪90年代: 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创建 (3)1994年爱国主义教育 (4)2001年以德治国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①第一次提出: 2006年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 ②形成: 中共十八大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版本《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统编版高中历史精美课件1

新版本《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统编版高中历史精美课件1
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与精神文明
目录页
1.课标要求 2.教材分析
3.学情分析 4.教学目标
5.教学重难点 6.教学方法
7.教学过程
课标要求
1.本单元的课标要求:通过本单元学习,了解古代中国法律、礼教并用的治 理手段,了解近代西方法律的渊源和基本特征,以及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和精神 文明建设成就。 2.本课的课标要求: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 进程与成就。
布置作业
气这横种秋 纪,年心法驰大八多表用快在神春游秋。、词战林国谁时出代先。生右?独占鳌头。
【古相人关 主链要接根】据天色把一昼夜分为若干段。一般地说,日出时叫旦、早、朝、晨,日入时叫夕、暮、昏、晚,太阳正中叫日中,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太阳西斜叫昃(太阳偏西)。
忆大秦食娥 惟寅娄山关(注)
(2、二从)心作理者刻简画介、:细节描写等角度解读人物形象,把握小说的主题。
乐于鉴赏散文的原因所在。
1,
知识与能力:主要了解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点
考向3 分析句段作用
高考试题中考查的词语含义一般是在文中的具体含义。要以基本意为基础,参照其它义项,再结合语境揣摩,这是理解的基本要求。
效果测试:学生抢答和个别提问相结合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合作的基本方式
合作探究一
20世纪90年代把“建设社会主义 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 法治国家”,“制”改为 “治”, 一字之改。请你谈谈对这一字之 改的认识。
教法分析
三段式教学法=尝试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 + + 形势
新颖
因材 施教
循序 渐进
分层 兼顾
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司法组织与诉讼程序的不同 大陆法系:职权主义诉讼模式(倒三角形)
英美法系: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正三角形)
此外,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在法律概念、法 律教育、法律职业方面,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三)当代世界法律的两大领域
根据当代世界法律作用和适用的主要领域不 同,可以将其划分为国际法和国内法。
(1)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 (2)契约自由原则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2.社会主义法律
当代中国法律制度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法律,在当代世界两大历史类型的法律 基本格局中,属于社会主义类型,是当 代世界社会主义法律类型的主要代表。
(二)当代世界法律的两大法系
比较法学家在对各国法律制度的现状和历史 渊源进行比较研究过程中,依据法律的历史 渊源和传统以及由此形成的不同法律样式和 运行方式,综合法律技术、思想意识、政治、 经济等因素,将各国的法律划分为不同的法 系。
(四)人权得到可靠的法制保障
(五)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 法治环境不断改善
(六)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 断提高
(七)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得到加 强
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存在 的问题
(一)传统的轻视法律的思想远未 彻底根除 认识问题
(二)立法不够完善
(1)我国的立法体制:一元两级多层次
法制与法治
法制
①静态意义上的法律和制度的总称,或简称 法律制度。这也是狭义的法制的概念。
②动态意义上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活 动和过程。我们所说的广义的法制既包括 静态意义上法制的内容,也包括动态意义 上法制的内容。
③指“依法办事”的原则,也即十一届三中 全会公报中所讲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二)社会主义法制的停滞不前 (1956年党的八大召开以后至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
1957年反右倾扩大化 法律虚无主义
(三)社会主义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文化大革命”十年:1966年— 1976年)
十年一梦……
(四)法治建设的全新发展(1978 年—1993年)
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
当代世界法制 与中国法治建设
基本内容:
一、当代世界法律基本格局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历史进程回顾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的成就 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五、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路径思考
一、当代世界法律基本格局
(一)当代世界法律的两大历史类型 1.资本主义法律 基本原则:
(五)法治建设的崭新篇章(1994 年—1999年)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六)法治建设的继续前进(21世 纪以来)
继往开来 承前启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的成就
(一)确立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二)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能力显著 增强
(三)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凡是具有相同的历史渊源和传统,具有相同 或相近的法律技术、结构和运行方式的法律 制度,便被视为属于同一个法系。
1. 大陆法系
大陆法系又称罗马日尔曼法系、民法法系、 法典法系,是继承罗马法的传统,依照《法 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的样式而建立 起来的各国法律制度的总称。
2.英美法系
英美法系又称普通法法系、英国法系、判例 法系,是承袭英国中世纪的法律传统,特别 是在英国普通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各国法 律的总称。
3.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区别
(1)法律渊源的不同
在大陆法系国家,法律以制定法首先是法典 的方式存在,正式的法律渊源是指立法机关 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行政机关制定的各 种行政法规,只有它们才具有法律上的约束 力,法院的判例不是法律渊源。
在英美法系国家和地区,制定法和判例法都 是法律渊源,而且,判例法在整个法律体系 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宪法 法律:
基本法律;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 法规:
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规章:
部门规章;地方性规章 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国际条约 (2)我国立法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行政执法不力 机构设置、权力异化、人员素质
(四)司法不足 司法权力地方化 司法活动行政化 法官职业大众化
法治 ①存在良好而完备的法(良好的法);
②现存的法得到普遍遵守——国家机关各 级官员的遵守和普通民众的遵守(普遍 地依从法);
③具备使法得到普遍遵守的、体现着分工、 制约的国家权力结构形式(有确保国家 机关守法的权力机制)。
(一)社会主义法制的初创(1949 年10月1日至1956年党的八大召开) 《共同纲领》 1954年宪法
国际法和各国国内法是不同的法律体系,它 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国际上既没有一个 超国家的立法机关,也没有一个超国家的强 制执行机构。单个国家不能创造国际法,更 不能强制别的国家执行一个国家的国内法。
国际法的主要内容:
➢国际法基本原则 ➢国家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国家承认、国家继承、国家责任 ➢领土 ➢居民 ➢国际组织 ➢国际条约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2)法律结构的不同
在大陆法系国家,法律结构的一个共同特征 是:公法和私法是法律的基本分类。
英美法系国家在传统上并没有公法和私法之 分,它的法律基本分类是普通法和衡平法, 这两种法律包含的法律部门比较分散,很不 明确。
(3)法官的权限不同 在大陆法系国家,法官只能适用法律而不能
创造法律。
英美法系的法官既可以援用制定法也可以援 用已有的判例来审理案件。
(四)当代世界法律发展的新趋向
一是国家对社会生活的干预加强,行政权力 扩大,法治原则衰落;
二是国家与社会,公共与私人的领域逐渐接 近,打破了传统的公法与私法的界限;
三是两大法系逐渐靠拢; 四是区域性超国家组织的法律――欧洲联盟法
律异军突起。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历史进程 回顾
我国的法治建设起始于新中国的成立。从 “人治”到“法制”再到“法治”,我国的法治 建设一路行来,经历了几多风雨,几多坎坷,在 艰难中跋涉,在曲折中前行,已经取得的成就举 世瞩目,但未来仍然是任重而道远。全面落实依 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仍 是全党全国人民为之不懈奋斗的伟大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