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机与眼球
八上物理第四章课件:照相机与眼球 视力的矫正
2
问题
若晶状体不能调节或调节能力减弱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近视眼:
成因:晶状体太厚(太
凸,焦距太小),折光
能力太强,远物的像
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晶 状 体
折光 能力
像的位置
矫正方法
近 视 眼
太 厚
太强
感悟新知
防治近视的方法:
近视看近不看远, 晶厚聚光视网前; 凹透镜使光会聚延, 矫正近视能看见.
1.小华视物时成像情况如图所示, 医生向她介绍激 光手术:通过激光烧蚀厚度均匀的透明眼角膜, 使之改变形状,实现视力矫正。手术后的眼角膜 形状应为下列图中的( ) B
解析:照相机是利用物体在凸透镜两倍焦距外成倒 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工作的,类似的,眼 睛也是利用物体在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 镜)两倍焦距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工 作的。
人眼的结构相当于一个变焦距光学系统,能将远 近不同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成像过程中,像距不 变,焦距根据物距发生相应的变化。
成像 位置
视网膜前,只 看清近处物体
视网膜后,只 看清远处物体
近视眼
凹透镜
远视眼
凸透镜
1.【日照】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C ) A.春天,冰雪融化 B.夏天,湿衣服晾干 C.秋天,草粘晨露 D.冬天,湖水成冰
1. 眼睛与照相机:
成像元件 承像元件 看远近不同 物体的调节
眼睛 晶状体、角膜
1.在如图所示的眼球成像原理图中,晶状体和角膜 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凸__透____镜,请写出成像 原理与该图相同的一种仪器_照__相__机___。
2.人的眼睛是一架精密的照相机。如图所示,是描述人 眼看物体的成像图,其中看远处景物的是__甲______图, 景物在视网膜上成的是___实_____ (填“实”或“虚”) 像。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我设计这节《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的物理课,旨在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理解照相机和眼球的成像原理,以及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采用了从生活到理论,再回到生活的思路,通过观察、实践和思考,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知识。
一、教学目标:1. 了解眼球和照相机的成像原理;2. 知道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3. 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眼球和照相机的成像原理,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2. 教学重点: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眼球模型、照相机;2. 学具:笔记本、彩笔。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张清晰的照片,提问学生是如何形成的,引导学生思考照相机的成像原理;2. 讲解:介绍眼球的成像原理,解释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3. 实践:让学生用照相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观察成像的变化,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4. 讨论:分组讨论如何通过改变照相机的参数来矫正近视眼,并展示讨论结果;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理解眼球和照相机的成像原理,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2. 活动重点:通过实践,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学生在课堂上的理解程度,以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2. 拓展延伸:让学生探究其他视觉问题的成因和矫正方法,如远视眼、散光等。
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物理知识不仅仅存在于课堂上,更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照相机与眼球的成像原理:1. 我通过展示一张清晰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我解释道,照相机通过镜头(凸透镜)将景物的光线聚焦在底片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这个原理同样适用于眼球。
2.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眼球的成像原理,我使用了眼球模型进行演示。
眼球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眼球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眼睛是人类最重要的感官之一,而照相机则是现代科技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眼球与照相机都具有成像的功能,但二者的成像原理却有所不同。
眼球是人类视觉系统的核心,它通过感光细胞和神经传递信息来实现视觉。
眼球的成像原理主要包括折射和调节两个方面。
首先是折射。
当光线通过空气进入眼球时,会经过角膜、水晶体等透明介质的折射作用。
角膜是眼球最外层的透明组织,具有较强的折射能力;水晶体则位于眼球内部,它可以通过调节形状来改变折射度。
这样,眼球就能够将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像。
其次是调节。
眼球内部的睫状肌可以控制水晶体的形状,从而改变其折射度。
当眼睛需要看远处的物体时,睫状肌会使水晶体变薄,减小其折射能力;而当眼睛需要看近处的物体时,睫状肌则会使水晶体变厚,增加其折射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眼球能够自动调节焦距,使视野中的物体保持清晰。
与眼球不同,照相机的成像原理主要依赖于光学镜头和感光元件。
光学镜头是照相机的核心部件,它通过透镜的折射作用将光线聚焦在感光元件上。
光线从环境中进入照相机后,先经过凸透镜组,然后通过凹透镜组,最后再经过一组凸透镜组。
这样的光学设计可以有效地改善成像质量,减少畸变和色差。
感光元件是照相机中的另一个关键部件,它负责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常见的感光元件有CCD(电荷耦合器件)和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两种。
当光线通过光学镜头聚焦在感光元件上时,感光元件会根据光的强弱产生相应的电信号。
这些电信号经过放大和处理后,就能够得到一幅完整的图像。
眼球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虽然有所不同,但它们都能够将外界的光线信息转化为图像。
眼球凭借着其复杂的结构和精密的调节机制,能够实现高清晰度、高分辨率的视觉感知;而照相机则通过光学镜头和感光元件的协同工作,实现了图像的捕捉和记录。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照相机的成像原理也在不断演进和改进。
如今,数码相机、手机相机等新型的成像设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照相机与眼球 视力的矫正 课件 -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眼睛的调节
• 眼睛为了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 的清楚像落在视网膜上,调节 晶状体的形状,即改变凸透镜 的焦距的大小。
• 看近景-------晶状体变厚(焦距变小) • 看远景-------晶状体变薄(焦距变大)
视力的缺陷与改正
当眼睛的调节功能降低,不能使 物体的像清楚地成在视网膜上, 引起视力缺陷。 常见的视力缺陷有:
远视眼改正 配戴用凸透镜做成的远视眼镜
远视眼的典型症 状:
眼球内陷,“看近处的 物体模糊”
特别提醒: 近视和远视的改正利用了“补偿法”.近视眼是由
于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强,故应用发散透镜(凹透镜) 来补偿,使其会聚本领与正常眼睛相同;同理远视眼 则通过戴凸透镜来增强晶状体的会聚能力,使其会聚 能力到达正常.
4.4照相机与眼球 视力的改 正
学习目标
1.了解眼球的构造和人眼视物的基本原理,了解近视眼、 远视眼的成因及改正方法; 2.知道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3.了解一些常见的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
照相机的结构
机凸透镜,底片相当于光屏; 2.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普通相机的镜头焦距一般无法改变; 当由近景改拍远景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前移),
近视眼和远视眼
近视眼的成因与改正
近视眼成因
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 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成像 于视网膜前。
近视眼改正 配戴用凹透镜做成的近视眼镜
近视眼的典型症 状:
眼球外突,“看远处的 物体模糊”
远视眼的成因与改正
远视眼成因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
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成像
于视网膜后。
我们可以通过向后收缩镜头(缩短底片到镜头的距离),让像 再次落在底片上。
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案2023-2024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
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案2023-2024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刻认识到,孩子们的好奇心是学习的最大动力。
因此,在设计这次《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的物理教案时,我以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探究照相机和眼球的原理以及视力矫正的方法。
一、设计意图本次活动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法,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了解照相机和眼球的成像原理,以及近视、远视的成因和矫正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照相机和眼球的成像原理。
2. 理解近视、远视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3. 培养观察力、思考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眼球的成像原理,近视、远视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2. 教学重点:照相机和眼球的成像原理,近视、远视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照相机、眼球模型、幻灯机、视力表。
2. 学具:笔记本、画笔、剪刀、胶水。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导入:通过展示一张清晰的照片,让孩子们观察并思考,照片是如何形成的。
引导孩子们认识到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 知识讲解:介绍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眼球的成像原理,以及近视、远视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3. 实践操作:让孩子们分组操作,使用照相机拍摄不同距离的物体,观察成像效果。
4. 小组讨论:让孩子们分组讨论,如何利用照相机的原理,矫正近视、远视。
5. 展示分享:每组选择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拍摄经验。
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眼球的成像原理,近视、远视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2. 活动重点:照相机和眼球的成像原理,近视、远视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次活动,我发现孩子们对照相机和眼球的成像原理,以及近视、远视的成因和矫正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实践操作环节,他们积极讨论,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提出了许多有趣的矫正方法。
眼球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眼球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眼球与照相机都是用来成像的工具,它们的成像原理有着一些相似之处,但也有着一些差异。
本文将从光学原理、成像过程和成像效果三个方面来探讨眼球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光学原理方面,眼球和照相机都利用了透镜的作用来聚焦光线。
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充当了透镜的角色,通过调节晶状体的曲率来实现对光线的折射,最终将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
而照相机则通过镜头来调节光线的入射角度和聚焦距离,使光线准确地聚焦在感光元件上。
成像过程方面,眼球和照相机都是通过光线的折射和聚焦来形成图像。
当光线通过眼球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会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的实像。
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会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视神经传输到大脑,最终形成我们所看到的图像。
照相机的成像过程也类似,光线经过镜头折射后,在感光元件上形成倒立的实像。
感光元件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电路传输到存储介质上,最终形成照片或影像。
成像效果方面,眼球和照相机的成像效果也存在一些差异。
眼球的分辨率相对较低,但具有广泛的视野和自动对焦功能,能够实现迅速而精准的对焦。
此外,眼球还具有颜色感知和动态感知的能力,能够感知到光线的强弱和颜色的变化。
而照相机在分辨率和色彩还原方面相对更加优秀,能够捕捉到更多的细节和色彩变化。
同时,照相机还可以通过不同的参数设置来调整成像效果,如快门速度、光圈大小等。
眼球与照相机在成像原理上存在一些相似之处,如利用透镜来聚焦光线,并通过光的折射来形成图像。
但在成像过程和成像效果上存在一些差异,如眼球具有广泛的视野和自动对焦功能,而照相机在分辨率和色彩还原方面相对更优秀。
这些差异使得眼球和照相机在不同场景和需求下具有各自的优势和适用性。
通过对眼球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它们,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乐趣。
专题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原卷版+解析)
苏科版八年级上物理同步提高必刷题训练第4章光的折射透镜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要点1 照相机与眼球(1)照相机:①原理: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拍照时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②成像特点: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拍照时,镜头离物体越近,所成的像越大;镜头离物体越远,所成的像越小。
(2)眼睛:①结构功能: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会把来自物体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受到光的磁极产生信号,视神经把信号传输给大脑,我们即可看到物体。
②眼睛的视物原理:当眼睛看远处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焦距变大,远处的物体射过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
当眼睛看近处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焦距变小,近处物体射过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
◆要点2 近视眼与矫正(1)近视成因:晶状体较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的物体发射的光会聚在视网膜的前面。
(2)矫正:利用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合适的凹透镜,使来自远处的光通过凹透镜发散后再进入眼睛,就能让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所以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来矫正。
◆要点2 远视眼与矫正(1)远视成因:晶状体较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因此来自近处的物体发射的光会聚在视网膜的后面,从而在视网膜上形成较为模糊的光斑。
(2)矫正:利用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合适的凸透镜,使来自近处的光通过凸透镜会聚后再进入眼睛,就能让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所以远视眼应佩戴凸透镜来矫正。
Δ基础题系列◆1.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从物体射出的光经过晶状体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上,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A.倒立、放大的实像B.正立、缩小的虚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2.(2019·杭州)关于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为近视眼,可佩戴凹透镜矫正B.乙为近视眼,可佩戴凸透镜矫正C.甲为远视眼、可佩戴凸透镜矫正D.乙为远视眼,可佩戴凹透镜矫正◆3.王平的爷爷眼睛“花”了,可为他选择的镜子是()A. 凹透镜B. 平面镜C. 凸透镜D. 凸面镜◆4.在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分别表示远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A.(1)、(2)B.(1)、(3)C.(2)、(4)D.(3)、(4)◆5.如图所示为某款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拍照时,将镜头对准景物,相机通过自动调节,就能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远离景物B.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靠近景物C.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D.景物在二倍焦距以外才能成缩小的像◆6.关于眼睛及其视力矫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凹透镜B.物体通过晶状体所成的像是虚像C.矫正近视眼所配戴的眼镜镜片是凸透镜D.远视眼看不清近处景物,是因为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7.(2019·德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近视眼镜、放大镜和照相机镜头都是凸透镜B.阳光下大树的影子是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C.光发生漫反射时,每条光线都遵从光的反射定律D.猴子捞“月亮”时,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等于水的深度◆8.某同学是近视眼,从戴上眼镜能看清书上的字迹,到摘下眼镜仍能看清书上的字迹,他应该()A.将书靠近眼睛,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B.将书靠近眼睛,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正立的C.将书远离眼睛;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D.将书远离眼睛,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正立的◆9.在模拟近视眼的实验中,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较远的位置,如图所示,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该将光屏( )A. 远离透镜B. 靠近透镜C. 靠近透镜和远离透镜都可以D. 保持在原来的位置◆10.小华视物时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医生向她介绍激光手术:通过激光烧蚀厚度均匀的透明眼角膜,使之改变形状,实现视力矫正.手术后的眼角膜形状应为下列图中的()A、B、C、D、◆11.(2019·自贡)小明同学在第二届农博会上用数码相机(可调焦距)拍摄下了同一盒新品种彩色花菜的两张照片。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四节照相机与眼球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四节照相机与眼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四节《照相机与眼球》。
本节主要介绍眼球的结构和功能,通过与照相机的类比,让学生理解眼球的成像原理。
具体内容包括眼球的结构、视觉的形成、照相机的原理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眼球的结构,掌握眼球的成像原理。
2. 能够运用照相机原理解释视觉的形成过程。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眼球的结构和成像原理。
难点:如何将照相机的原理运用到视觉形成过程的解释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眼球模型、照相机。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张照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照片中的景物。
引导学生思考,照片是如何形成的,从而引出照相机的原理。
2. 知识讲解:介绍眼球的结构,包括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
通过PPT展示眼球的成像过程,让学生理解视觉的形成。
3. 例题讲解:以一张眼球结构图为例,引导学生分析眼球的各部分结构如何协同工作,形成清晰的像。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观察眼球模型,分析眼球的成像原理。
5. 知识拓展:介绍照相机的镜头和胶片如何影响照片的成像效果,与眼球的成像原理进行对比。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眼球的结构和成像原理。
板书设计:将眼球的结构和成像原理以流程图的形式展示,便于学生理解。
七、作业设计1. 描述眼球的结构,并说明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2. 运用照相机的原理,解释视觉的形成过程。
3. 讨论:照相机和眼球在成像原理上的异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可以组织一次实地考察,让学生参观照相机的工作原理,进一步加深对眼球成像原理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眼球的结构和成像原理眼球是人体感知世界的重要器官,其结构复杂且精密。
为了更好地理解眼球的成像原理,我们需要逐一介绍眼球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1. 角膜:角膜是眼球的前部透明层,负责保护眼睛并开始聚焦进入眼内的光线。
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4章第4节“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照相机的原理,眼球的结构及其视物原理,以及视力矫正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照相机的原理,能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照相机的工作过程。
2. 掌握眼球的结构和视物原理,能解释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照相机的原理,眼球的结构和视物原理,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眼球结构与视物原理的关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幻灯机、凸透镜、照相机、眼球模型。
学具:凸透镜、光屏、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幻灯机投影片,引导学生思考幻灯机是如何成像的。
2. 知识讲解:介绍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照相机的原理。
同时,展示眼球模型,讲解眼球的结构和视物原理。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例题,让学生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遇到的视力问题,如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5. 知识拓展:介绍现代眼科技术,如激光手术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凸透镜成像规律、眼球结构及视物原理、视力矫正方法。
七、作业设计:1. 题目: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一个物体在不同距离时的成像情况。
答案: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两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在两倍焦距和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 题目:简述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答案:近视是因为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者角膜曲率过大,导致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方,矫正方法有佩戴凹透镜、激光手术等。
远视是因为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者角膜曲率过小,导致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后方,矫正方法有佩戴凸透镜、激光手术等。
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案2023-2024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
教案:4.4 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四章第4节。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照相机与眼球的相似之处,二是视力矫正的方法。
1. 照相机与眼球的相似之处:通过探究照相机与眼球的相似之处,让学生了解人类视觉系统的原理,包括光线传播、折射、成像等。
2. 视力的矫正:介绍近视、远视等视力问题的成因及矫正方法,如凹透镜、凸透镜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照相机与眼球的相似之处,理解人类视觉系统的原理。
2. 掌握视力问题的成因及矫正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照相机与眼球的相似之处,视力问题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2. 教学重点:理解人类视觉系统的原理,掌握视力矫正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幻灯片、投影仪、显微镜、模型眼球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周围同学的视力情况,发现有的同学佩戴眼镜,有的同学视力较好。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2. 探究照相机与眼球的相似之处:通过展示幻灯片和投影仪,让学生观察照相机与眼球的结构,找出它们的相似之处。
引导学生分析光线传播、折射、成像等原理。
3. 分析视力问题的成因:让学生观察模型眼球,了解近视、远视等视力问题的成因。
引导学生分析凹透镜、凸透镜在视力矫正中的作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视力问题,如佩戴眼镜的同学应该是近视还是远视,以及应该使用何种透镜进行矫正。
5.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视力问题的计算方法,如近视、远视的度数计算等。
6. 作业设计:(1)请用彩笔在笔记本上画出照相机与眼球的相似之处。
(2)请分析一位佩戴眼镜的同学的视力问题,判断是近视还是远视,并说明理由。
(3)请计算一位同学的近视度数,给出计算过程。
七、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照相机与眼球的相似之处、视力问题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照相机和眼球
(凸/凹)透
使光线进入眼睛之前先变得会聚一些,使像向前移.
典型例题
1、眼睛相当于一架神奇的照相机,物体在视网膜上 所成的像是( D ) A.正立缩小的虚像 B.倒立缩小的虚像 C.正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2、矫正近视眼所配戴眼镜的镜片是 凹 (凸/凹)透 镜,它的作用是: 矫正远视眼所配戴眼镜的镜片是 镜,它的作用是:
使光线进入眼睛之前先变得发散一些,使像向后 移. 凸
网
课堂小结:
照相机工作原理: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
像原理制成的
利用晶状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工作 人眼工作原理: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 凸透镜 ,胶片相当于 光屏 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 凸透镜 ,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近视眼:晶状体变厚,像落在视网膜的前 面,戴凹透镜
(近视眼镜)矫正,使光线 发散,像相对于晶状体向后 移,从而使远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 远视眼:晶状体变薄,像落在视网膜的后 面,戴 凸 透镜 (远视眼镜)矫正,使光线会聚,像相对于晶状体向 前 移,从而使近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
4.4 照相机与眼球 视力矫正
文昌阁
五亭桥
白塔
瘦西湖
个园
运河
• 照相机的原理: 利用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
了解照相机的构造 机身
镜头
胶片
拍照时的物距不同
拍摄远景,镜头后缩。
拍摄近景,镜头前伸。
物理原理:
凸透镜成实像时,当物远,像 近 ,像变 小 。
(近)(远)
(大)
眼球体太薄,折光能力 太弱,成像于视网膜后 。 2、矫正: 配戴用凸透镜做成的远 视眼镜。(老花眼镜)
归纳:近视眼及远视眼的矫正
• 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它的作用是 使光线进入眼睛之前先变得发散,使像 相对于晶状体向后移. • 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它的作用是 使光线进入眼睛之前先变得会聚,使像 相对于晶状体向前移.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案
教案: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4.4 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四节“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眼球的结构和视觉形成过程;2.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3. 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描述眼球的结构和视觉形成过程;2. 能够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3. 能够分析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2. 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凸透镜、光屏、蜡烛、眼球模型;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投影仪,引导学生思考投影仪是如何成像的。
2. 理论知识讲解:(1)介绍眼球的结构,解释视觉形成过程;(2)讲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3)讲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3. 例题讲解: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放大镜、照相机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凸透镜成像规律及近视眼、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六、板书设计1. 眼球结构图及视觉形成过程;2. 凸透镜成像规律;3. 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七、作业设计1. 绘制眼球结构图,并简要描述视觉形成过程;2. 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生活中的实例;3. 解释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并提出矫正方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查找不足,改进教学方法;2. 拓展延伸:研究凸透镜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天文望远镜、显微镜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在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四节“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中,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这部分内容不仅涉及到凸透镜的成像原理,还包括了如何运用这些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
七 上物理 第14章第19节 照相机与眼球 视力的矫正
第19节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要点梳理】要点一、照相机与眼球1、照相机的原理:利用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2、视物原理: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来自物体的光通过晶状体成像于视网膜上,视觉神经把信息传到大脑,从而就产生了视觉。
3、人眼的自动调节:人眼可以通过调节肌肉的松紧来改变晶状体的弯曲度,即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物体仍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
4、明视距离: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cm,这个距离叫明视距离。
要点诠释:1、如图所示,照相机的镜头和眼球都相当于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从图中可以看出,一只眼的观察范围大约是150°,而两只眼的观察范围就接近180°。
人的两眼观察范围有很大一部分是相互重叠的。
人只有同时使用两只眼睛,才能准确地判断物体的前后距离。
要点二、近视眼及其矫正1、近视眼:(1)表现: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2)成因:晶状体的弯曲度经调节后,物体的像仍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2、近视眼的矫正:利用凹透镜能使光发散的特点,在眼球前面放一个合适的凹透镜,就能使像向后移到视网膜上。
如图所示。
要点诠释:1、近视眼的远点为有限距离,近点也比正常眼近,因此,近视眼的人习惯紧贴在书上看字。
2、近视眼是因为眼睛调节能力减弱或是眼球前后过长造成的,近视眼应选用适当度数的近视镜片进行矫正,近视眼镜是由凹透镜制成的。
要点三、远视眼及其矫正1、远视眼:(1)表现: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2)成因:晶状体的弯曲度经调节后,物体的像仍落在视网膜的后面。
2、远视眼的矫正:利用凸透镜能使光会聚的特点,在眼球前面放一个合适的凸透镜,就能使像向前移到视网膜上。
要点诠释:1、远视眼的近点变远。
2、焦度:透镜的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大,透镜焦距的倒数叫透镜焦度。
用φ表示即:1f Φ=3、焦距以米为单位时,焦度的单位是屈光度。
眼镜度数是屈光度数乘以100。
《第四章四、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初中物理课程《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1. 掌握照相机的基本构造和成像原理,能够解释生活中照相机的工作过程。
2. 理解眼球的构造和视觉形成机制,认识视力问题及其成因。
3. 了解视力的矫正方法,学习并体验不同屈光矫正的原理与使用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时重点:1. 突出照相机和眼球成像原理的相似性,对比两者结构和工作方式。
2. 强调视力问题的识别与矫正方法,尤其是眼镜镜片对光线的调整作用。
难点在于:1. 深入理解光线经过眼球折射形成视觉的复杂过程。
2. 掌握不同类型屈光不正的矫正方法及其实际应用。
三、教学准备为确保本节课顺利进行,需准备以下教学工具和材料:1. 照相机实物或模型、多媒体教学资源,以供学生直观观察照相机内部结构。
2. 人体生理模型或图谱,展示眼球结构及视觉形成过程。
3. 不同度数的近视、远视眼镜镜片,供学生体验矫正过程。
4. 准备相关实验器材,如光线折射实验装置等,以增强学生对物理原理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课程的开始,教师首先会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环节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会展示一系列精美的照片,让学生感受到光影的魅力。
接着,教师可以问学生们:“你们知道这些美丽的照片是怎么来的吗?”当学生们充满好奇时,教师再告诉他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题是《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
我们首先会探讨一下照相机的原理,再类比到我们的眼睛。
”通过这样的导入,学生们不仅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还能对接下来的课程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探究照相机的工作原理接下来,教师会详细介绍照相机的原理。
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照相机的基本结构,包括镜头、快门、胶卷等部分。
然后,通过动画或实物演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光线是如何通过镜头汇聚到胶卷上形成图像的。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镜头能够汇聚光线?这里可以结合凸透镜的原理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白照相机镜头其实就是一个凸透镜。
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
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知识点总结】一、照相机与眼球1、照相机( 1)工作原理:照相机是利用u>2f 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它的镜头相当于是一个凸透镜,摄影时,人站在二倍焦距之外,在胶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主要结构:由镜头、光圈、快门和暗箱等主要部件组成.2、眼球(1)主要结构:如图 4.4.1 所示(2)成像原理:来自物体的光通过晶状体成像于视网膜上,视觉神经把信息传到大脑,从而人就产生了视觉.(3)说明:①视网膜上成的像是倒立的,经大脑处理后将其颠倒过来②人眼有暂时的“记忆” .在外界景物消失后,视神经对它的印象会延续0.1s 左右,人眼的这种特征叫做视觉暂留 .3、照相机与眼球的不同之处照相机是通过改变像距来使像变得清晰;眼球是通过它周围肌肉的活动使晶状体变薄或变厚来使像变得清晰 .二、视力的缺陷与矫正1、视力缺陷:常见的视力缺陷有近视和远视,它们都是由于眼睛的调节功能降低,不能使物体的像清晰地成在视网膜上引起的.2、实验指导:凸透镜的焦距可选用10~15cm,便于操作,近视眼或远视眼应选择度数深些的,实验时,眼睛到凸透镜的距离应适当远些,以便于模拟效果更明显.3、实验结果表明:(1)近视眼在观察远处物体时,像呈现在视网膜的前方,近视眼镜的作用是相对于晶状体向后移动,从而使清晰的像落在视网膜上 .(2)远视眼在观察近处物体时,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远视眼睛的作用是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前移动,从而使清晰的像落在视网膜上 .4、近视眼:如图 4.4.2(1)成因:晶状体较厚,折光能力强,来自远处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导致人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 .(2)矫正:近视眼可由凹透镜制成的镜片来矫正,该镜片的作用是将光发散,从而使远处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 .5、远视眼:(1)成因:晶状体较薄,折光能力弱,来自近处的某点的光还没有会聚成一个点就到达视网膜了,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光斑,导致人看不清近处的物体.(2)矫正:远视眼可由凸透镜制成的镜片来矫正,该镜片的作用是将光会聚,从而使近处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 .【典例展示】题型一照相机例 1:测绘人员绘制地近视眼的矫正图时,需从高空向地面照相,若使用的相机镜头焦距为50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例2:临近毕业,承承所在班级拍摄毕业照时,摄影师看到两边有些同学没有进入镜头,他及时进行了调整,顺利完成了拍照,请你说说摄影师是怎样进行调整的?题型二眼睛例 3:仔细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人的眼睛人类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缩小的实像,如图所示;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cm.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长时间的用眼,比如看书,看电视、计算机,都可以引起眼睛的疲劳,眼睛疲劳常见症状是头疼脑涨、眼睛发干.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25cm.( 1)请把文中像的性质补充完整.(2)人的眼睛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使像变得清晰.(3)根据上文,你认为人的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填以下选项).A. 0~ 10cm B. 10cm~ 25cm C. 10cm 一极远处 D .0~25cm( 4)如何预防眼睛疲劳,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题型三视力的缺陷与矫正例4:(多选题)如图所示的四幅图,有的能够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原理,有的给出了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方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例 4 图A.图①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B.图②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C.图①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D.图②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题型四探究数码相机例5:小明站在同一位置用数码相机(焦距可改变)对着无锡著名景点--锡山先后拍摄了两张照片甲和乙,如图所示,他产生了这样的疑问: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所成像的大小与透镜的焦距有何关系呢?小明对此进行了探究.(1)小明找来了一些凸透镜,但不知道它们的焦距,请你为他提供一种测量透镜焦距的方法.(2)测出凸透镜焦距后,小明先后选用了三个焦距分别为15cm、10cm、 5cm 的凸透镜,在保持物距始终为 35cm 的情况下依次进行实验,发现所成的像越来越小,请你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小明在拍摄哪一张照片时照相机镜头的焦距较大?(3)在探究过程中,小明总是让物距保持不变,请你说出他这样做的理由.题型五探究视力矫正例6:某同学正在“探究视力的矫正原理”,如图所示.他在实验时观察到如下现象:①将眼镜甲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只有将光屏远离透镜移动时,才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②将另一眼镜乙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也变得模糊了,只有将光屏靠近透镜移动时,才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1)分析实验现象可知:甲乙两个眼镜中,是凹透镜,是凸透(2)在实验现象①和②中,属于远视眼矫正原理的是,属于近视眼矫正原理的是.(填写实验现象序号)例7:在“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原因矫正方法”时,冰蓉同学选择了如下器材:蜡烛(模拟近视物)、水凸透镜(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光具座等.(注:水凸透镜的凸起程度可以通过注射器注入或吸取水的多少来调节.)(1)她安装并调整好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置于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当向水凸透镜内注入水,使透镜更凸后,发现光屏上已无烛焰清晰的像,若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应在水凸透镜前放置一块透镜;若撤去放置的透镜,应将光屏(选填:“靠近”或“远离”)水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2)根据上述实验,可知近视眼的形成原因是:.【误区警示】误点对于平面镜和照相机成像的原因及其特点理解不透例一位同学用照相机拍摄平面镜中自己的像,结果是()A. 拍摄不出,因为平面镜成的是虚像B.拍摄不出,因为平面镜成的是实像C.能够拍出,但照片上像的左右和人相反D. 能够拍出,但照片上像的左右和人相同【达标训练馆】1、小丽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她们把蜡烛和凸透镜分别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然后调节光屏至合置,则显示一个倒立、(填“放大”或“缩小”)的像,像的位置在50cm 刻度处的侧(填“左”或“右”),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2、图甲是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摄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的工作原理与相似.图乙和丙是一辆汽车经过路口时与一辆自行车相撞后拍摄的两张照片,由图可以看出汽车所成的像变小,与此对应的像距将变.3、如图所示,来自物点 A 的光线经过眼睛的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后面的B点,要使像靠近视网膜,物点A 应该向(左/右)移动,这是视眼成像情况图;要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应佩戴一个合适的透镜制成的眼镜.4、照相机是生活中常见的光学仪器,下列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A.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B.照相机成像时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应该在镜头 1 倍焦距和 2 倍焦距之间C.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D .照相机成像原理和平面镜成像原理是一样的5、如图所示,用照相机对左侧的小猫拍照,底片上所成的像正确的是()6、许多照相机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是可调的.某次拍摄前摄影师已经“调好焦”,使被摄者在胶片上形成了清晰的像.如果在拍摄前被摄者移动了位置,他和摄影者的距离变远了,为了使他在胶片上仍然成清晰的像,镜头与底片的距离应()A .变大B.变小C.先变小后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7、来自与物体的光经过晶状体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B. 视网膜相当于光屏C.所成的像是实像D.所成的像相对于物体是正立的8、如图所示,将正、反两面分别画着鸟笼和小鸟的白色卡纸,帖在圆形竹签上,快速旋转白色卡片纸,观察的现象是()A. 小鸟在笼子里B.只能看到鸟笼C.只能看到小鸟D. 小鸟遮住鸟笼9、张大胜同学是近视眼,自习课上他戴上眼镜看书,如果摘下眼镜,要想还能看清书上的字迹,关于他的做法以及书上的字在视网膜上成像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将书靠近眼睛,像是倒立的B .将书靠近眼睛,像是正立的C.将书远离眼睛,像是倒立的 D .将书远离眼睛,像是正立的10、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成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成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成是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那么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A .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B .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C.将光屏适当移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移近凸透镜D .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11、小明的爸爸有一副眼镜,小明观察发现:爸爸在看书时常常会戴上眼镜,看电视或看远处的物体时又会摘下眼镜 .(1)请你猜想小明爸爸配戴的眼镜是什么透镜制成的?并说明你猜想的理由.(2)请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例10图12、如果物体离眼睛近,来自它某点的光线到达眼睛是发散的;如果物体远离眼睛,来自这点的光线到达眼睛时发散程度便会降低.因此,我们把来自遥远物体上某点的光线,到达眼睛时视作平行,如图甲所示.( 1)我们作上述推断的前提是光在同一均匀物质中是沿传播;(2)当物体远离眼睛时,眼球中晶状体的曲度会减小.图乙表示物体在眼球中的不同成像情况,其中表示视觉正常的人观看远处物体的是.。
照相机和眼球的成像原理
照相机和眼球的成像原理
照相机和眼球的成像原理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差异。
下面是它们的成像原理的详细解释:
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照相机的主要成像原理是通过透镜将光线聚焦在感光元件上。
当光线通过透镜进入照相机时,透镜会改变光线的路径,使其会聚在感光元件上。
感光元件通常是胶片或数字传感器,它们可以记录光线的强度和颜色。
感光元件上的像素根据接收到的光线的不同强度和颜色来记录图像的细节。
在数字相机中,感光元件上的图像信号会被转换为数字形式,存储在相机的存储设备中。
眼球的成像原理:
眼睛的成像原理类似于照相机,但有一些关键的差异。
眼睛的光学系统由角膜、晶状体和虹膜组成。
当光线通过眼睛的角膜时,它会被折射并聚焦到晶状体上。
晶状体的形状可以通过调节其弹性来改变,以调整对远近物体的聚焦。
聚焦后的光线会穿过虹膜进入眼睛的玻璃体。
在眼睛的玻璃体后,光线会到达视网膜,然后通过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来感知图像。
这些感光细胞会将光线转化为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大脑进一步处理这些冲动,使我们能够看到和理解所看到的图像。
总结:
照相机和眼球都是通过透镜将光线聚焦,然后由感光元件或感光细胞记录图像。
其中的差异在于,照相机使用胶片或数字传感器来记录图像,而眼睛将光线转化为神经冲动并通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进行进一步处理。
此外,眼睛具有自动调节焦距的能力,可以使我们看清近遥物体。
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案 20242025学年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相信,每一次的教学活动都应该精心设计,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这次的活动主题是“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我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孩子们能够理解照相机的工作原理,以及眼球视力矫正的方法。
一、设计意图在这次活动中,我将采用比较直观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实践,理解照相机和眼球视力矫正的相关知识。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2. 让孩子们了解眼球视力矫正的方法。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照相机的工作原理,眼球视力矫正的方法。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眼球视力矫正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照相机、眼球模型、视力矫正仪器。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风景照片,引发孩子们对照相机的兴趣。
然后,我会向孩子们介绍照相机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拍摄出美丽的照片。
2. 实践:让孩子们亲手操作照相机,尝试拍摄不同的场景,从而加深对照相机工作原理的理解。
3. 眼球视力矫正:通过展示眼球模型,向孩子们介绍眼球的结构和视力矫正的方法。
然后,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视力矫正仪器,了解视力矫正的过程。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照相机的工作原理,眼球视力矫正的方法。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眼球视力矫正的方法。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认真反思这次活动的效果,看看孩子们在活动中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
同时,我也会根据孩子们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对于拓展延伸,我计划让孩子们回家后,尝试用自己的相机拍摄一些照片,并写下自己的拍摄心得。
这样,既能够巩固他们在活动中学到的知识,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这次“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的活动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照相机与眼球 视力的矫正 训练苏科版物理 八年级上册
1. 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 凸 透镜, 对光有 会聚 作用. 拍照时, 镜头与被拍 摄对象之间的距离应大于 二倍焦距 . 某次小明去博物馆参观, 他想把石碑上的 文字拍得更大些, 可将照相机的镜头 靠近 (远离/靠近)石碑. 2. 人的眼睛很像一架 照相机 (投影仪/照相机), 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 凸透镜, 能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 视网膜 上形成物体的 实 (实/虚)像. 3. (2022·苏州模拟)某同学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 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来自远处 物体的光会成像于其视网膜 前 (前/后)方. 该同学可能患上了 近 (近/远)视眼, 需要用 凹 (凸/凹)透镜进行矫正.
8.(2022·山西)如图所示为创新小组的同学们自制的照相机.在较暗的教室内,让凸 透镜对着明亮的室外,拉动纸筒,在半透明膜上可看到室外实验楼清晰的像,若想 在半透明膜上成更大的清晰的像,则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 A.相机向前移,纸筒向前伸 B.相机向后移,纸筒向后缩 C.相机不移动,纸筒向后缩 D.相机和纸筒的位置均不变
11.人眼睛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如图所示,当物体A经过眼睛成像在视网膜后 面的B点时,这是 远 (近/远)视眼成像的情况图.如果要想成像在视网膜上,那 么物体A应该向 左 (左/右)移动;如果不移动物体,也想成像在视网膜上,那 么应戴 凸 透镜做成的眼镜.
12.(2022·绵阳江油模拟)人进入老年后,眼睛睫状体对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减弱, 太远、太近的物体都看不清楚.近视远视一体眼镜(双光镜)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戴 上这种眼镜,透过下半部分镜片可以看清书上文字,透过上半部分镜片可以看清远 处景物.由此可知,近视远视一体眼镜下半部分是 凸 透镜,上半部分镜片对光具 有 发散 (会聚/发散)作用.
7.(2021·宁波)如图所示,当我们看远处物体时,远处物体的光线正好聚焦在视网 膜上.当我们从看远处物体改为看近处物体时(一般不小于10cm),为了使近处物 体成像在视网膜上,晶状体凸度和焦距的变化情况分别是( A ) A.晶状体凸度变大,焦距变短 B.晶状体凸度变大,焦距变长 C.晶状体凸度变小,焦距变短 D.晶状体凸度变小,焦距变长
照相机与眼球
小小一座房,平时不开窗,旅行出了门,把你抓进房。
——打一生活用品谜底:照相机构造=>凸透镜调焦环光圈胶片构造照相机原理照相机是通过调节镜头到胶片之间的距离在底片上得到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眼球的构造睫状体角膜晶状体瞳孔虹膜视网膜玻璃体通往大脑的神经结构对比照相机眼睛结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光圈胶片(有感光材料)成像倒立、缩小、实像调节作用焦距不变,当物距增大(或减小)时,减小(或增大)镜头到底片间的距离(像距),使物体在底片上成清晰的像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瞳孔视网膜(有感光细胞)倒立、缩小、实像像距不变,当物距减小(或增大)时,增大(或减小)晶状体的扁凸程度以减小(或增大)焦距,使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二、人眼看清远近物体的原理: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变薄,远处来的光线恰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近处来的光线恰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晶状体的调节作用近视眼的形成及其矫正远视眼的形成及其矫正预防近视“三要”“四不看”•①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要在33厘米左右。
•②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后要休息一下,要远眺几分钟。
•③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
•④不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
•⑤不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
•⑥不躺卧看书。
•⑦不走路看书。
1、摄影师用照相机为同学们拍毕业照时,同学们在照相机胶片上所成的像是()A.正立缩小的虚像B.倒立缩小的虚像C.正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缩小的实像D2、眼睛相当于一架神奇的照相机,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A.正立缩小的虚像B.倒立缩小的虚像C.正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缩小的实像3、矫正近视眼所配戴眼镜的镜片是(凸/凹)透镜,它的作用是:矫正远视眼所配戴眼镜的镜片是(凸/凹)透镜,它的作用是:D 凸凹使光线进入眼睛之前先变得发散一些,使像向后移.使光线进入眼睛之前先变得会聚一些,使像向前移.1.照相机与眼球原理: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类比: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底片;2.近视眼及其矫正形成原因:远处的物体成像于视网膜的前方,看不清远处的物体;矫正:应配戴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它的作用是:使像相对于视网膜向前移3.远视眼及其矫正形成原因:远处的物体成像于视网膜的后方,看不清近处的物体;矫正:应配戴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它的作用是:使像相对于视网膜向后移2、设计一个方法测量近视眼镜的度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照相机与眼球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镜,胶片相当于__________,拍照时人离镜头的距离必须大于镜头的__________,并且要调节镜头到__________的距离,方可在胶片上成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像。
2.人的眼球像一架神奇的__________机,__________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__________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来自物体的光经过__________后成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像于__________上。
当被观察的物体与人眼的距离改变时,人眼可以通过肌肉的松紧来改变晶状体的弯曲度,即改变晶状体的__________,使物体仍能在__________上成清晰的像。
3.近视睛看不清_________(近/远)处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的弯曲度经调节后,物体的像仍落在视网膜的_________(前/后)方。
矫正近视眼应配戴用_________(凸/凹)透镜做镜片的眼镜。
4.远视睛看不清_________(近/远)处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的弯曲度经调节后,物体的像仍落在视网膜的_________(前/后)方。
矫正近视眼应配戴用_________(凸/凹)透镜做镜片的眼镜。
5.下列四幅图中,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方法的是()
A.②①B.③①C.②④D.③④
6.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面给出的生活中常用物品工作时原理与此现象相同的是()
A .投影仪B.照相机C.放大镜 D .近视
7.常见的视力缺陷有近视和远视两种,如图所示是一名视力缺陷人员
的眼球成像的示意图,他的视力缺陷类型及矫正视力需要配戴的透镜种类
是()
A.远视眼,凸透镜B.远视眼,凹透镜
C.近视眼,凸透镜D.近视眼,凹透镜
8.如图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
B.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虚像
C.要使像变大,只把镜头前伸就可以
D.要在底板上成缩小的像,物距必须大于2倍焦距
9.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成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成是眼睛的视网膜,
烛焰看成是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
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那么在拿走近视眼
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A.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B.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C.将光屏靠近凸透镜D.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第9课时望远镜和显微镜
1.望远镜
(1)通常的简易望远镜可看作是由两个透镜组成,靠近人眼的透镜叫做__________,靠近被观察物体的透镜叫做__________.
(2)开普勒天文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由_________透镜组成的,其中物镜焦距_________、目镜焦距_________。
(3)开普勒天文望远镜的基本原理:物镜的作用是利用凸透镜使远处(物镜的二倍焦距以外)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_______、_______的_______像,然后这个像再经过目镜的_______,观察者就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
2.显微镜
(1)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是________透镜,与开普勒望远镜不同的是,它的物镜的焦距很______,目镜的焦距较______。
(2)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显微镜的物镜后成一个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该实像通过目镜又一次________,观察者就能看清楚细小的物体。
3.第一个把望远镜用于科学研究的科学家是( )
A.伽利略B.牛顿C.焦耳D.瓦特
4.显微镜与开普勒望远镜比较,不同的是显微镜( )
A.物镜和目镜都是凹透镜B.物镜的焦距很短,目镜焦距较长
C.物镜的焦距很长,目镜的焦距很短D.成的像是倒立的
5.生物课上常用的显微镜能对微小物体进行高倍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对被观察物体所成的像是( )
A. 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 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
C. 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
D. 目镜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6.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字,如图甲所示,能使图像变成如图乙所示情况的操作是( ) A.将载玻片顺时针转动90°B.将载玻片逆时针转动90°
C.将载玻片向左上角移动D.将载玻片向右下角移动
7.下列四种目镜、物镜的组合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是
A.目镜5×;物镜10×B.目镜10×;物镜l0×
C.目镜5×;物镜40×D.目镜l0×;物镜40×
8.实验中有时需要将一束粗平行光变成细平行光,这可以利用两块透镜的组合来解决。
(1)请在如图的两个方框中各画出一种组合方式(要在图中画清光束粗细的变化)
(2)写出两块透镜间的距离s跟两块透镜的焦距f1、f2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种组合与_____________镜的结构很相似。
9.如图所示是自制水滴显微镜的实验。
(1)应使红箭头、小水滴、凸透镜在同一条_________上,
且始终保持凸透镜是水平的,眼睛离凸透镜不要太近.
(2)透过图中的小水滴应该能看到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箭头,如果箭头离小水滴的距
离为1.6 cm,则小水滴的焦距最好在________________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