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公共课)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原则
三、知行统一原则
四、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五、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六、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七、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
八、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第四节德育方法和途径
一、常用德育方法
二、德育途径
黑龙江省统编教育学
(二)选用教学参考书南京师大《教育学》
王汉澜主编《教育学》
班华主编《中学教育学》
七、课时安排
章节
内容
课时
第一章
教育学发展历程及其理论功能
2
第二章
教育的历史变迁及其演进特质
4
第三章
教育本质
2
第四章
教育的基本职能
6
第五章
教育目的
4
第六章
学校教育制度
4
第七章
教师与学生
8
第八章
课程
6
第九章
三、影响课程的主要因素
(一)社会
(二)学生
(三)知识
第二节课程的基本问题
第三节我国中小学的课程
一、中小学课程的设计
二、中小学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
第四节中小学课程改革
一、新课改的时间、背景
二、新课改的六大目标
第九章教学(上)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教学的定义,教学过程基本规律,教学基本原则,并能运用所学规律、原则分析说明教育现象及问题。掌握并初步学会运用基本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
重点和难点
本章教学重点是教师的作用、劳动特点及师生关系,难点是课堂调控。
第一节教育过程中的教师
一、教师职业概述
二、教师的作用与地位
三、教师劳动的特点
(一)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二)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三)教师劳动的集体性与个体性统一
(四)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四、教师的职业素养
(一)教师职业道德
(二)教师知识结构
第八章课程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课程的概念,课程的基本问题,在此基础上了解我国中小学生的课程编制情况及特点,及中小学课程改革与未来发展。
重点和难点
本章教学重点是课程的基本问题及问题及课程概念,难点是中小学课程改革。
第一节课程的概述
一、Leabharlann Baidu程的含义
二、课程的类型
(一)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二)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教师工作基本环节,难点是教学评价
第一节教师工作基本环节
一、教师工作基本环节概述
二、教师工作基本环节的内涵
第二节教学组织形式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述
二、教学组织形式的类型
第三节教学评价
第十一章德育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德育工作的意义,明确德育的任务内容,增强德育的责任感。其次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德育的基本规律、原则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育人的能力。
四、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
(一)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学为方向,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努力为市场经济服务,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重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一方面要使所确定的教学内容本身是科学的,教学内容的组织要符合知识的内在逻辑性,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另一方面要使有关内容能反映最新的研究成果。
重点和难点
本章教学重点是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难点是教学规律和教学模式。
第一节教学概述
一、概念
二、教学的地位作用
三、教学工作任务
第二节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基本阶段
二、教学过程基本规律
第三节教学原则
一、教学原则概述
二、中小学常用教学原则
第四节教学方法
第五节教学模式
第十章教学(下)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教师工作的基本环节,并懂得如何备好一节,如何上好一节课,并通过相应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初步形成教学能力。通过教学组织形式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历史上曾出现过的教学组织形式及其优缺点,并使学生初步形成、选择恰当教学组织形式的能力,通过教学评价理论的学习,使学生形成正确评价观及相应的评价能力。
三、教学要求
(一)使师范生掌握从事中学教育工作的教育基础理论知识的基本技能。
(二)提高师范生对教育工作意义的认识,培养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情感,帮助他们形成牢固的专业思想。
(三)培养师范生自觉运用教育理论于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尤其注重培养师范生胜任班主任工作的能力。
(四)培养师范生研究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兴趣,激发他们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方法、教育模式,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的热情,进而促进其全身心投入到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改革实践中来。
教学(上)
18
第十章
教学(下)
10
第十一章
德育
8
合计:72学时
大纲内容
第一章教育学发展历程及其理论功能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教育学研究对象,教育学产生发展的过程,认识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提高学生学习教育学的自觉性。
重点和难点
本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认识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范畴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学科分类
第二节、教育学发展历程及其主要特征
一、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
(三)教育学的多样化时期
(四)教育学的深入发展时期
二、教育学在中国的成长
第三节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价值论与方法论
第二章教育的历史变迁及其演进特质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教育的起源,学校产生的条件,教育发展的历程及各阶段的特质。在此基础上,理解我国现阶段教育特点及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重点和难点
本章教学重点是学校的产生及其教育的发展轨迹和特质,难点是新中国教育的特质。
第一节教育的起源与学校教育的产生
一、生物起源论
二、心理起源论
三、劳动起源论
四、学校的出现及发展
第二节教育的发展轨迹及演进特质
一、原始教育
二、古代教育
三、现代教育
第三节现代教育的展望
第三章教育的本质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关于教育本质的各种观点,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的基本形态,教育的基本途径等,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观。
(二)内容丰富、方法多样
(三)巧妙艺术、不露声色
(四)纪律约束、意志培养
三、教师对自我行为的调控
(一)调控教学心境
(二)调控教学情绪
(三)调控教学进度及内容
第五节教育过程中的学生
一、教育过程中的学生的特点
二、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地位
三、中学生年龄特征
第六节师生关系
一、师生关系的涵义及功能
二、师生关系的表现
重点和难点
本章教学重点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及实施我国教育目的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难点是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第一节教育目的的概述
第二节我国教育目的
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与教育体制改革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在理解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作用、建立的依据以及我国学校教育制度沿革,新时期教育制度改革、现状、目的、意义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我国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必要性。
(三)教师能力结构
(四)教师心理素质
第二节教学言语行为
一、教学言语的特点和要求
(一)饱含知识信息
(二)富有启发性、教育性
(三)以教材为蓝本进行加工
(四)以讲析为主
(五)带有即兴成分
二、教学言语的表达方式
(一)叙述语
(二)描述语
(三)解说语
(四)评述语
三、课堂教学主要程序的言语
(一)导入语
(二)讲授语
(三)结合教学指导学生阅读有关资料,指导教研论文,从而扩大学生知识视野和分析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研究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科研能力。
(五)教学要与课外活动,教育见习、实习等活动结合起来,以培养师范生在未来工作中的能力。
六、选用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目
(一)选用教材佳大系列教材《教育学》
(三)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着重学生能力培养。在教学中,使基础理论紧密结合中学教育实际,尤其是注重对当前中学教育中的热点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重视将创新教育思想渗透于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上,从而为实施创新教育提供保障。
(五)从学生实际出发,符合学生接受水平和认识能力,并注重锻炼、激发学生的思维。
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德育的基本规律,德育原则,难点是德育规律。
第一节德育概述
第二节德育的规律
一、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统一的过程
二、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矛盾的积极转化的过程
三、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中展开的过程
四、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
第三节德育原则
一、共产主义方向性和社会主义现实性相结合原则
教育学(公共课)课程教学大纲
主编:许红梅
一、课程性质
教育学是高师开设的一门主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是研究我国中学阶段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二、教学目的
通过教育学教学,使师范生掌握从事中学教育教学工作必备的教育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从事创新的教育教学活动所要求的教育科研方面的知识,在此基础上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教育观,初步形成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能力,研究教育、教学的能力,开展创新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
本章教学重点是教育的社会发展职能和个体发展职能,难点是个体发展职能。
第一节教育职能的历史演进
第二节教育的个体发展职能
第三节教育的社会发展职能
第五章教育目的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的意义,理解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了解我国教育目的的发展,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内涵,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全面发展教育观。
重点和难点
本章教学重点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构成要素和基本途径,难点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第一节理论界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不同观点
第二节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第三节教育的基本要素
第四节教育的基本形态
第五节教育的基本途径
第四章教育的基本职能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教育的个体发展职能和社会发展职能,并在了解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使学生既能用所学知识判断、分析一些错误的教育观点,又能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教育观。
(六)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在各高师保持基本课题内容统一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对课题及其内容作必要的删减或增补。
五、实施本大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克服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
(二)教育学的教学更要符合教学原则,无论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上,还是在教学方法的重新组合上,整个教育教学过程都要以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为前提。在此基础上,要保证教育质量的提高,给师范生以良好的教学示范。
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是我国学校教育制度与改革,难点是义务教育问题。
第一节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第二节学制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教育体制改革
第七章教师与学生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教师的地位、作用和劳动特点,在此基础上较为深刻地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教师职业的思想感情,通过对教师素质结构的认识,使学生懂得教师素质的重要性及完善教师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三)过渡语
(四)提问语
(五)总结语
四、不同学科的教学言语
(一)文科的教学言语特色
(二)理科的教学言语特色
第三节非言语行为
一、非言语行为的涵义、作用和特点
二、各类非言语行为的操作规程与要点
(一)姿态
(二)手势
(三)面目表情
(四)仪表与风度
第四节课堂调控行为
一、课堂调控的实质及意义
二、怎样调控学生
(一)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三、知行统一原则
四、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五、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六、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七、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
八、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第四节德育方法和途径
一、常用德育方法
二、德育途径
黑龙江省统编教育学
(二)选用教学参考书南京师大《教育学》
王汉澜主编《教育学》
班华主编《中学教育学》
七、课时安排
章节
内容
课时
第一章
教育学发展历程及其理论功能
2
第二章
教育的历史变迁及其演进特质
4
第三章
教育本质
2
第四章
教育的基本职能
6
第五章
教育目的
4
第六章
学校教育制度
4
第七章
教师与学生
8
第八章
课程
6
第九章
三、影响课程的主要因素
(一)社会
(二)学生
(三)知识
第二节课程的基本问题
第三节我国中小学的课程
一、中小学课程的设计
二、中小学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
第四节中小学课程改革
一、新课改的时间、背景
二、新课改的六大目标
第九章教学(上)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教学的定义,教学过程基本规律,教学基本原则,并能运用所学规律、原则分析说明教育现象及问题。掌握并初步学会运用基本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
重点和难点
本章教学重点是教师的作用、劳动特点及师生关系,难点是课堂调控。
第一节教育过程中的教师
一、教师职业概述
二、教师的作用与地位
三、教师劳动的特点
(一)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二)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三)教师劳动的集体性与个体性统一
(四)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四、教师的职业素养
(一)教师职业道德
(二)教师知识结构
第八章课程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课程的概念,课程的基本问题,在此基础上了解我国中小学生的课程编制情况及特点,及中小学课程改革与未来发展。
重点和难点
本章教学重点是课程的基本问题及问题及课程概念,难点是中小学课程改革。
第一节课程的概述
一、Leabharlann Baidu程的含义
二、课程的类型
(一)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二)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教师工作基本环节,难点是教学评价
第一节教师工作基本环节
一、教师工作基本环节概述
二、教师工作基本环节的内涵
第二节教学组织形式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述
二、教学组织形式的类型
第三节教学评价
第十一章德育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德育工作的意义,明确德育的任务内容,增强德育的责任感。其次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德育的基本规律、原则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育人的能力。
四、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
(一)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学为方向,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努力为市场经济服务,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重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一方面要使所确定的教学内容本身是科学的,教学内容的组织要符合知识的内在逻辑性,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另一方面要使有关内容能反映最新的研究成果。
重点和难点
本章教学重点是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难点是教学规律和教学模式。
第一节教学概述
一、概念
二、教学的地位作用
三、教学工作任务
第二节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基本阶段
二、教学过程基本规律
第三节教学原则
一、教学原则概述
二、中小学常用教学原则
第四节教学方法
第五节教学模式
第十章教学(下)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教师工作的基本环节,并懂得如何备好一节,如何上好一节课,并通过相应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初步形成教学能力。通过教学组织形式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历史上曾出现过的教学组织形式及其优缺点,并使学生初步形成、选择恰当教学组织形式的能力,通过教学评价理论的学习,使学生形成正确评价观及相应的评价能力。
三、教学要求
(一)使师范生掌握从事中学教育工作的教育基础理论知识的基本技能。
(二)提高师范生对教育工作意义的认识,培养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情感,帮助他们形成牢固的专业思想。
(三)培养师范生自觉运用教育理论于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尤其注重培养师范生胜任班主任工作的能力。
(四)培养师范生研究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兴趣,激发他们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方法、教育模式,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的热情,进而促进其全身心投入到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改革实践中来。
教学(上)
18
第十章
教学(下)
10
第十一章
德育
8
合计:72学时
大纲内容
第一章教育学发展历程及其理论功能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教育学研究对象,教育学产生发展的过程,认识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提高学生学习教育学的自觉性。
重点和难点
本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认识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范畴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学科分类
第二节、教育学发展历程及其主要特征
一、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
(三)教育学的多样化时期
(四)教育学的深入发展时期
二、教育学在中国的成长
第三节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价值论与方法论
第二章教育的历史变迁及其演进特质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教育的起源,学校产生的条件,教育发展的历程及各阶段的特质。在此基础上,理解我国现阶段教育特点及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重点和难点
本章教学重点是学校的产生及其教育的发展轨迹和特质,难点是新中国教育的特质。
第一节教育的起源与学校教育的产生
一、生物起源论
二、心理起源论
三、劳动起源论
四、学校的出现及发展
第二节教育的发展轨迹及演进特质
一、原始教育
二、古代教育
三、现代教育
第三节现代教育的展望
第三章教育的本质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关于教育本质的各种观点,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的基本形态,教育的基本途径等,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观。
(二)内容丰富、方法多样
(三)巧妙艺术、不露声色
(四)纪律约束、意志培养
三、教师对自我行为的调控
(一)调控教学心境
(二)调控教学情绪
(三)调控教学进度及内容
第五节教育过程中的学生
一、教育过程中的学生的特点
二、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地位
三、中学生年龄特征
第六节师生关系
一、师生关系的涵义及功能
二、师生关系的表现
重点和难点
本章教学重点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及实施我国教育目的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难点是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第一节教育目的的概述
第二节我国教育目的
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与教育体制改革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在理解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作用、建立的依据以及我国学校教育制度沿革,新时期教育制度改革、现状、目的、意义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我国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必要性。
(三)教师能力结构
(四)教师心理素质
第二节教学言语行为
一、教学言语的特点和要求
(一)饱含知识信息
(二)富有启发性、教育性
(三)以教材为蓝本进行加工
(四)以讲析为主
(五)带有即兴成分
二、教学言语的表达方式
(一)叙述语
(二)描述语
(三)解说语
(四)评述语
三、课堂教学主要程序的言语
(一)导入语
(二)讲授语
(三)结合教学指导学生阅读有关资料,指导教研论文,从而扩大学生知识视野和分析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研究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科研能力。
(五)教学要与课外活动,教育见习、实习等活动结合起来,以培养师范生在未来工作中的能力。
六、选用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目
(一)选用教材佳大系列教材《教育学》
(三)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着重学生能力培养。在教学中,使基础理论紧密结合中学教育实际,尤其是注重对当前中学教育中的热点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重视将创新教育思想渗透于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上,从而为实施创新教育提供保障。
(五)从学生实际出发,符合学生接受水平和认识能力,并注重锻炼、激发学生的思维。
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德育的基本规律,德育原则,难点是德育规律。
第一节德育概述
第二节德育的规律
一、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统一的过程
二、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矛盾的积极转化的过程
三、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中展开的过程
四、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
第三节德育原则
一、共产主义方向性和社会主义现实性相结合原则
教育学(公共课)课程教学大纲
主编:许红梅
一、课程性质
教育学是高师开设的一门主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是研究我国中学阶段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二、教学目的
通过教育学教学,使师范生掌握从事中学教育教学工作必备的教育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从事创新的教育教学活动所要求的教育科研方面的知识,在此基础上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教育观,初步形成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能力,研究教育、教学的能力,开展创新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
本章教学重点是教育的社会发展职能和个体发展职能,难点是个体发展职能。
第一节教育职能的历史演进
第二节教育的个体发展职能
第三节教育的社会发展职能
第五章教育目的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的意义,理解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了解我国教育目的的发展,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内涵,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全面发展教育观。
重点和难点
本章教学重点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构成要素和基本途径,难点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第一节理论界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不同观点
第二节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第三节教育的基本要素
第四节教育的基本形态
第五节教育的基本途径
第四章教育的基本职能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教育的个体发展职能和社会发展职能,并在了解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使学生既能用所学知识判断、分析一些错误的教育观点,又能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教育观。
(六)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在各高师保持基本课题内容统一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对课题及其内容作必要的删减或增补。
五、实施本大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克服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
(二)教育学的教学更要符合教学原则,无论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上,还是在教学方法的重新组合上,整个教育教学过程都要以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为前提。在此基础上,要保证教育质量的提高,给师范生以良好的教学示范。
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是我国学校教育制度与改革,难点是义务教育问题。
第一节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第二节学制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教育体制改革
第七章教师与学生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教师的地位、作用和劳动特点,在此基础上较为深刻地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教师职业的思想感情,通过对教师素质结构的认识,使学生懂得教师素质的重要性及完善教师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三)过渡语
(四)提问语
(五)总结语
四、不同学科的教学言语
(一)文科的教学言语特色
(二)理科的教学言语特色
第三节非言语行为
一、非言语行为的涵义、作用和特点
二、各类非言语行为的操作规程与要点
(一)姿态
(二)手势
(三)面目表情
(四)仪表与风度
第四节课堂调控行为
一、课堂调控的实质及意义
二、怎样调控学生
(一)眼观六路、耳听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