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公共课)教学大纲
公共教育学教学大纲
《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公共教育学(Pedagogy)【课程编码】JXGB0010【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时】36【学分】 2【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课程性质:公共教育学是各师范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门课程以普通中小学教育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领域的普遍规律,并在揭示教育规律基础之上,阐明教育工作的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等问题,从而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上和方法上的指导。
教学目标: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反思自身的成长经历、教育经验并提供一系列现实教育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探讨教育基本理论和现实问题的兴趣,强化学生的教育问题意识,使学生能够在多种视野和广阔的社会背景下,思考现实的教育问题,并对自己原有的教育观念和行为进行反思与重构,形成系统、正确、牢固的教育思想和良好的专业情意及对教育现实问题的理论思考力,并能够运用所建构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来分析和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教学要求:1、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情意的培养,注意提高学生对教育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培养他们对教师职业的积极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研究和改进中小学教育的兴趣和信念,激发他们参与学校教育改革的积极愿望。
从而自觉建构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2、教学中应注意使学生初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观,掌握当代教育科学的最新成果,使学生掌握从事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教育工作必备的教育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识别和纠正常见的教育观念、方法上错误的能力。
3、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注意补充反映教育规律的案例进行教学,注意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教育见习、实习等教学实践环节的结合。
4、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思考、研究教育实践问题的兴趣、意识和能力。
5、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遵守教学常规。
【教学时间安排】本课程计2学分,36学时, 学时分配如下:【教学内容要点】第一章教育和教育学一、学习目的要求1、理解教育的本质,把握教育的内涵。
教育学教学大纲
教育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0000032 开课学期:3-秋适用专业:所有专业师范方向学时:28第一部分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教育学》是师范方向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是一门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应用性的课程。
该课程对于学生正确把握教育学的地位和作用,科学掌握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技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教育学的概念和历史,理解教育学的价值和机制,学习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方法和原理以及学生学习的特点及规律,探索教育教学中教师怎样教和学生怎样学。
把握教育教学的过程和方法,观察、分析学校教育教学与教学改革中的现实问题,根据教育学原理要求进行课程和内容的教学设计,掌握现代教育学的基本理念、技术和模式,提升自己在教育学方面的综合素养,为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的任务与基本要求通过教育学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构建教育学基本理论知识、理解教育学研究的一般原理,理解教育学的价值,把握教育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掌握和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教师劳动的特点及性质、师生关系、教学方法、课程理论的基本内容、方法和技能;能运用教育学知识分析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根据教育学原理要求进行课程和内容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在正确理解教育学理论的基础上,形成运用有关理论分析与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充分地理解和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原理,以满足学生日后从事教育实际工作和现实生活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认知能力、创新能力、自学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基本的研究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建议教育学作为一门理论性课程,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
为落实培养目标、体现教学原则,可采取的具体教学方法和手段主要有:1、讨论学习;2、小组合作与探究学习;3、实例分析;4、研究性学习;5、讲授法。
教育学教学大纲完整版
教育学教学大纲完整版教育学教学大纲完整版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过程和教育原理的学科,其教学大纲是教育学专业教学的基础和指导,对于培养学生的教育学素养和专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教育学教学大纲的内容和作用,并分析其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性。
一、教育学教学大纲的内容教育学教学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教学目标:明确教育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素养三个层面。
知识层面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能力层面包括教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教育实践的组织和管理能力等;素养层面包括教育情怀、教育伦理和教育责任感等。
2. 课程设置:明确教育学课程的内容和学时安排。
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课程设置应包括教育学的基础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方法学、教育管理学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置选修课程。
3. 教学方法: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育学的教学方法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4. 教学评价:明确教育学课程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
教育学的评价应注重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全面评价,可以采用考试、论文、实践报告等多种形式进行评价。
二、教育学教学大纲的作用教育学教学大纲在教学中具有以下作用:1. 指导教学:教育学教学大纲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和指导,明确了教育学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的框架和思路。
2. 促进学习:教育学教学大纲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纲要和目标,有助于学生理清学习重点和难点,提高学习效果。
3. 培养能力:教育学教学大纲强调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4. 提高教育素质:教育学教学大纲注重培养学生的教育情怀和教育伦理,通过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教育实践的锻炼,提高学生的教育素质和专业能力。
三、教育学教学大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教育学教学大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1.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教育学教学大纲强调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教育理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使其具备独立思考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教育学教学大纲
教育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专科院校师范专科学历教育的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2、课程的任务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运用现代教育科学原理, 对中小学教育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 揭示中小学教育的客观规律,以指导中小学教育的实践和改革。
二、课程的目的和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最必需的教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他们的教育理论水平,培养从事教育实践的能力;培养他们学习教育科学, 主动参与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兴趣和能力;增强他们热爱教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他们加强教师师德和业务修养的自觉性;为他们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三、本课程的教学建议1、明确《教育学》教学的目的要求, 包括总的目的要求和各章的基本要求;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各章最基本的概念与原理, 并引导学生运用有关理论去分析教育工作中的问题, 总结教育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2、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 理论联系实际, 坚持启发式教学。
注重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尽可能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3、采取多种形式, 加强教学实践环节。
如指导学生自学、组织课堂讨论、参观、见习、教育调查, 邀请优秀教育工作者介绍实践经验、分析教育形势等。
要求学生在教学实践环节中写总结报告、体会等,并将其作为本课程考核的内容之一。
4、结合各章教学,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教学参考资料, 以开阔视野, 提高教学质量。
四、本大纲的结构本大纲由三部分组成,包括第一部分“大纲说明”、第二部分“教材说明、教学时间分配及教学方法”、第三部分“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
第二部分教材说明、教学时间分配及教学方法一、教材说明除绪论外, 共14章, 大体上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 绪论,第1章 ): 重点阐述教育、教育学概念,教育、教育学产生、发展过程,学习研究教育学意义,以及阐明教育的基本理论, 包括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 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教育在人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公共教育学教学大纲
公共教育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教育学》课程编号:课程类别:职业必修课学时/学分:48/3开设学期:3开设单位:教师教育学院适用专业:教师教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教育学是师范院校各专业本科层次学生、从事教育职业的一门必修课。
(二)课程说明学生具备必要的心理学、社会发展史的基础知识,由教师引导学习并研究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教育与人和社会的发展、教育目的和学校教育制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学校德育、教育管理与评价等相关内容,本课程的目标在于使学生在理论层面上系统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教育教学原则、方法;在实践层面上提高学习者的教育教学能力。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任务向学生系统传授关于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知识,了解课程编制和教学的一般原理;要求学生初步掌握课程开发和编制、教学设计与评价的基本技能,并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对课程、教学实践作一般的分析探讨。
三、学时分配四、教学教法建议1.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小组合作探究、练习等学习方法。
对于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问题,可采用教师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对于有关原理和方法的应用问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
2.案例分析与实践活动。
学习教育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和应用,因此在教学中要选择一些典型的有关教育学的案例,运用有关的知识进行分析,体验有关的教育教学原理。
同时,在教学环节中,要加强与中小学的密切联系,结合作业设计,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更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程考核及要求1.考核方式:考试(√);考查()2.成绩评定:计分制:百分制(√);五级分制();两级分制()正文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教学目标:1.识记教育的概念,理解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2.理解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3.识记教育学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阅读代表作品,能对其学术观点进行简要评论。
4.能正确认识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教育的发展(3学时)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活动的特点,教育的历史发展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3学时)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师范生学习教育学的必要性及现实意义教法建议:本章内容建议课堂讲授、读书指导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引言教育学课程是培养教育学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之一。
本大纲旨在为教育学课程的教学提供指导和规划,确保教学内容的全面、详细、深入地探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获得教育学的核心概念、理论和方法,提高教育研究和实践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以下途径实现教育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1.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掌握教育研究的方法和技巧。
3.提高教育实践的能力。
4.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5.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3.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1.教育的定义和目标2.教育的历史与发展3.教育的理论体系4.教育的相关概念和范畴3.2 教育学的核心理论1.行为主义理论–形成主义理论–习得论理论–操纵论理论2.认知理论–信息处理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社会文化理论3.人本主义理论–自我实现理论–存在主义理论–全人教育理论3.3 教育研究的方法与技巧1.定性研究方法–访谈法–观察法–文献分析法2.定量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统计分析法3.教育研究的伦理与可信性3.4 教育实践与创新1.教育实践的基本要素2.教育实践的方法与策略3.教育实践的评估与改进4.教育创新的意义与方式3.5 教育学的热点问题1.教育公平与社会不平等2.教育与科技的关系3.教育改革与发展4.教育管理与领导四、教学方法1.面授讲授2.小组讨论3.课堂案例分析4.学生报告与展示5.实践观摩五、教学评价与考核1.平时表现(包括出勤、课堂参与、小组合作等)2.作业与论文3.期中考试4.期末考试5.课程项目成果六、参考书目1.张维中. 教育学导论.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2.王铸梅. 教育学概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3.陈毅等. 教育学.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年.4.Smith, M.K. (2016). What is education? A definition and discussion.The encyclopedia of informal education. [Online]. Available:七、课程附则1.本大纲内容如有变动,以教师课堂公告为准。
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规律和原理的学科,通过对教育度量、教育评估和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研究,为培养合格的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和方法的指导。
本课程将全面介绍教育学的基本观点、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旨在为学生提供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的教育研究能力和教育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研究内容。
2. 掌握教育学的核心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它们进行教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3. 培养学生的教育研究能力和教育实践能力,使其能够在教育领域中做出积极的贡献。
三、教学内容1. 教育学的定义和发展1.1 教育学的含义和特点1.2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2. 教育学的主要理论2.1 行为主义教育理论2.2 发展心理学教育理论2.3 联系主义教育理论2.4 思维导图教育理论3.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3.1 问卷调查法3.2 访谈法3.3 实验法3.4 文献研究法4. 教育改革与教育政策4.1 教育改革的动机和目标4.2 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4.3 教育改革的评估与调整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授教授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来展示教育学的应用。
3. 课堂讨论法: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促进思考和理解。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占40%:包括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和小组报告等。
2. 期中考试占30%:主要考察对教育学知识和理论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论文占30%:要求学生针对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六、参考教材1. 《教育学导论》(第四版),李晓明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
2. 《教育学原理》(第八版),李凤岐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
七、备注本教学大纲仅供参考,根据实际教学需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可能会进行适当调整。
学生如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及时与教师沟通。
教育学教学大纲
教育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教育学外文名称:educationscience课程编码:1410102C课程类别:职业能力教育课程总学时:48学时总学分:2学分适用专业:全院教师教育各本、专科学生先修课程:通识教育课和基础课开课系部:教育心理科学系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公共教育学是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公共教育类基础必修课程之一,它是以中小学教育中的本体问题为重心,以情境中的教育实践为直接研究对象的理论性综合学科。
它担负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师范生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运用教育理论观察、分析和评价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能力,其教育理论价值在于帮助未来教师对身边的教育问题做出理性的分析,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深刻的反思与批判,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教育,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对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一)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是:公共教育学的教学对象是院各教学系师范类的学生,这些学生未来从事教书育人工作,公共教育学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其一,能初步运用教育理论去观察、分析实际的教育问题,并能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自觉遵循教育规律从事教育工作;其二,着重在知识、理论、观念上训练师范生,使他们产生教育实践的意识和欲望;其三,特别注重培养师范生的教育理论素养和提高师范生的基本素质。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了解层次,了解教育学产生以及发展的过程;教育和社会的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影响教育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之间的关系等。
第二,理解层次,深入理解教育的两个基本规律;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教育教学的规律。
第三,掌握层次,在理解教育学相关规律的基础上,把心理学、教育学、所学专业知识联系在一起,形成现代教育理念,能够很好的应用现代教育教学的方法,作好教师的本质工作。
(二)本课程教学体系公共教育学从三大块来构建其内容体系:第•大块是教育原理,它围绕教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含教育基本概念、教育规律、教育功能、教育目的、课程、教师和学生等)而展开,其着眼点是帮助师范生提高对教育学理论的认识,形成正确的教育观;第二大块是教育管理,它围绕教育工作的管理和评价(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学生评价、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而展开,其着眼点是帮助师范生增强教育教学的管理、评价意识;第三大块是教育实践,它围绕教师的教学工作(含教学基本工作、教师的教育研究工作等)而展开,其着眼点是帮助师范生增强教育学的实践意识。
《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授课专业:全院各师范专业学时:56 学分:3.5课程性质:公共课《教育学》是师范教育类各专业本专科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是教育类课程的先导课、主干课。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从事教育工作最必需的教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并使学生初步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教育理论水平,增强从事教育实践的能力;培养他们学习教育科学,主动参与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兴趣和能力;增强他们热爱教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他们加强教师师德和业务修养的自觉性;为他们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教学时数分配:本课程内容包括“绪论”、第一至十五章,共十六个章节,每周3学时,授课18周,共计56个学时。
其中,课堂讲授时数为44个学时,实践教学为12个学时。
教学方式:以讲授法为主与讨论、探究、实践训练相结合,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学习方法,并且通过师生共同研讨典型的教育案例,并指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学教育理论和教育专著,以深化课堂教学内容,同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将教育理论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教学内容:绪论(2课时)教学要求:让学生了解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以及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让学生认识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并初步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教育学概念、教育学发展历史、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要点: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它不是研究教育中的某一个方面的专门问题,而是教育中最一般问题,揭示和阐明教育规律。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随着学校教育的产生要求有比较严密的计划,选择合适的内容,确定科学的教育方法,这就引起了人们对教育、教学经验的重视并不断进行总结和研究,从而出现了教育学。
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第三节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一、学习教育学,有助于正确掌握教育的思想和技能,提高教育工作效率二、掌握教育学,是正确制定和自觉贯彻教育方针的重要条件三、认真学习教育学,是科学总结教育经验,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四、学习教育学也是深化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五、深入学习教育学是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各门具体教育学科的理论前提参考阅读篇目:1.孙喜亭,中国教育学近50年来的发展概述.教育研究,1998,92.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Pedagogy适用专业:全校师范教育专业课程学时:51课程学分:3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教育学》课程是师范院校所有师范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教育学课程共51个学时,3个学分。
《教育学》是一门系统讲授教育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课程。
通过《教育学》课程的学习,使师范生能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认识教育的客观规律,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正确地分析教育现象、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教育理论水平,增强从事教育实践的能力;培养他们学习教育科学,主动参与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兴趣和能力;增强他们热爱教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他们加强教师师德和业务修养的自觉性等。
二、课程的内容与基本要求本大纲除绪论外,共14章,大体上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6章):着重阐明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包括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教育目的、学校教育制度及教师与学生等问题。
第二部分(第770章):着重阐明教学的有关理论问题,包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我国的中小学课程现状与改革、教学意义任务、教学过程规律、教学原则要求、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其教学艺术和模式等。
第三部分(1172章):着重探讨有关德育的问题,包括德育意义、内容、任务、过程和规律、德育原则、途径、方法。
第四部分(第13—14章):论述班主任工作、课外活动等问题。
绪论教学内容: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三、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四、学习与研究教育学的方法基本要求:掌握教育学的概念;了解教育学在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代表著作;联系实际分析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第一章教育的概述教学内容:一、教育的基本概念二、教育活动的特点三、教育的历史发展基本要求:识记教育的^念(广义与狭义);理解教育活动的特点;教育形态与现代教育形态的特点。
教育学(高教版)教学大纲:课程简介
《教育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教育学二、课程性质:《教育学》是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从事中学教育工作必需的教育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
培养热爱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提高自身的素养。
三、课程教学目的:1、了解教育的构成要素,认识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及各历史阶段教育的特点。
2、掌握关于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
3、掌握教育的基本原理:课程论、教学论、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要求。
4、掌握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学制和教育改革的任务、目标、趋势。
四、课程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一)课程教学原则1、理论联系实际是学好教育学的基本指导原则,必须坚持贯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
2、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原则,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分析、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和教育理论,自觉地坚持教育学的社会主义方向,正确处理古今中外的关系。
3、正确处理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原则,当代科技的发展以及教育自身的发展使得教育学与其他有关学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学好这些课程有助于全面、深刻地掌握教育学理论,也有助于公共必修课教育学作用的发挥。
(二)课程教学方法1、讲授应侧重于系统的理论知识教学,强化基础知识的学习,讲清思路与方法。
学习方法的指导要突出重点,注意培养学员分析研究实际问题的能力。
2、辅之以谈话法、讨论法等方式,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运用知识去获得新知或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安排好教学实践环节,可适时组织学员开展自讲、教育实习和教育考察活动,撰写教育实习报告、交流教案、观摩评论教育实习效果。
五、课程总学时:本课程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总教学时数72学时。
六、课程教学内容要点及建议学时分配1、建议学时分配2、课程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第十章
教学(下)
10
第十一章
德育
8
合计:72学时
大纲内容
第一章教育学发展历程及其理论功能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教育学研究对象,教育学产生发展的过程,认识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提高学生学习教育学的自觉性。
重点和难点
本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认识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范畴
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是我国学校教育制度与改革,难点是义务教育问题。
第一节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第二节学制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教育体制改革
第七章教师与学生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教师的地位、作用和劳动特点,在此基础上较为深刻地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教师职业的思想感情,通过对教师素质结构的认识,使学生懂得教师素质的重要性及完善教师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三)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着重学生能力培养。在教学中,使基础理论紧密结合中学教育实际,尤其是注重对当前中学教育中的热点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重视将创新教育思想渗透于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上,从而为实施创新教育提供保障。
(五)从学生实际出发,符合学生接受水平和认识能力,并注重锻炼、激发学生的思维。
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教师工作基本环节,难点是教学评价
第一节教师工作基本环节
一、教师工作基本环节概述
二、教师工作基本环节的内涵
第二节教学组织形式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述
二、教学组织形式的类型
第三节教学评价
第十一章德育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德育工作的意义,明确德育的任务内容,增强德育的责任感。其次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德育的基本规律、原则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育人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德育的基本规律,德育原则,难点是德育规律。
第一节德育概述
第二节德育的规律
一、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统一的过程
二、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矛盾的积极转化的过程
三、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中展开的过程
四、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
第三节德育原则
一、共产主义方向性和社会主义现实性相结合原则
三、影响课程的主要因素
(一)社会
(二)学生
(三)知识
第二节课程的基本问题
第三节我国中小学的课程
一、中小学课程的设计
二、中小学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
第四节中小学课程改革
一、新课改的时间、背景
二、新课改的六大目标
第九章教学(上)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教学的定义,教学过程基本规律,教学基本原则,并能运用所学规律、原则分析说明教育现象及问题。掌握并初步学会运用基本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
(六)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在各高师保持基本课题内容统一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对课题及其内容作必要的删减或增补。
五、实施本大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克服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
(二)教育学的教学更要符合教学原则,无论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上,还是在教学方法的重新组合上,整个教育教学过程都要以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为前提。在此基础上,要保证教育质量的提高,给师范生以良好的教学示范。
四、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
(一)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学为方向,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努力为市场经济服务,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重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一方面要使所确定的教学内容本身是科学的,教学内容的组织要符合知识的内在逻辑性,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另一方面要使有关内容能反映最新的研究成果。
重点和难点
本章教学重点是学校的产生及其教育的发展轨迹和特质,难点是新中国教育的特质。
第一节教育的起源与学校教育的产生
一、生物起源论
二、心理起源论
三、劳动起源论
四、学校的出现及发展
第二节教育的发展轨迹及演进特质
一、原始教育
二、古代教育
三、现代教育
第三节现代教育的展望
第三章教育的本质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关于教育本质的各种观点,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的基本形态,教育的基本途径等,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观。
重点和难点
本章教学重点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构成要素和基本途径,难点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第一节理论界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不同观点
第二节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第三节教育的基本要素
第四节教育的基本形态
第五节教育的基本途径
第四章教育的基本职能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教育的个体发展职能和社会发展职能,并在了解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使学生既能用所学知识判断、分析一些错误的教育观点,又能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教育观。
(二)内容丰富、方法多样
(三)巧妙艺术、不露声色
(四)纪律约束、意志培养
三、教师对自我行为的调控
(一)调控教学心境
(二)调控教学情绪
(三)调控教学进度及内容
第五节教育过程中的学生
一、教育过程中的学生的特点
二、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地位
三、中学生年龄特征
第六节师生关系
一、师生关系的涵义及功能
二、师生关系的表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学科分类
第二节、教育学发展历程及其主要特征
一、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
(三)教育学的多样化时期
(四)教育学的深入发展时期
二、教育学在中国的成长
第三节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价值论与方法论
第二章教育的历史变迁及其演进特质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教育的起源,学校产生的条件,教育发展的历程及各阶段的特质。在此基础上,理解我国现阶段教育特点及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重点和难点
本章教学重点是教育的社会发展职能和个体发展职能,难点是个体发展职能。
第一节教育职能的历史演进
第二节教育的个体发展职能
第三节教育的社会发展职能
第五章教育目的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的意义,理解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了解我国教育目的的发展,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内涵,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全面发展教育观。
三、教学要求
(一)使师范生掌握从事中学教育工作的教育基础理论知识的基本技能。
(二)提高师范生对教育工作意义的认识,培养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情感,帮助他们形成牢固的专业思想。
(三)培养师范生自觉运用教育理论于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尤其注重培养师范生胜任班主任工作的能力。
(四)培养师范生研究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兴趣,激发他们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方法、教育模式,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的热情,进而促进其全身心投入到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改革实践中来。
(三)结合教学指导学生阅读有关资料,指导教研论文,从而扩大学生知识视野和分析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研究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科研能力。
(五)教学要与课外活动,教育见习、实习等活动结合起来,以培养师范生在未来工作中的能力。
六、选用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目
(一)选用教材佳大系列教材《教育学》
重点和难点
本章教学重点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及实施我国教育目的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难点是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第一节教育目的的概述
第二节我国教育目的
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与教育体制改革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在理解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作用、建立的依据以及我国学校教育制度沿革,新时期教育制度改革、现状、目的、意义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我国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必要性。
重点和难点
本章教学重点是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难点是教学规律和教学模式。
第一节教学概述
一、概念
二、教学的地位作用
三、教学工作任务
第二节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基本阶段
二、教学过程基本规律
第三节教学原则
一、教学原则概述
二、中小学常用教学原则
第四节教学方法
第五节教学模式
第十章教学(下)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教师工作的基本环节,并懂得如何备好一节,如何上好一节课,并通过相应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初步形成教学能力。通过教学组织形式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历史上曾出现过的教学组织形式及其优缺点,并使学生初步形成、选择恰当教学组织形式的能力,通过教学评价理论的学习,使学生形成正确评价观及相应的评价能力。
(三)过渡语
(四)提问语
(五)总结语
四、不同学科的教学言语
(一)文科的教学言语特色
(二)理科的教学言语特色
第三节非言语行为
一、非言语行为的涵义、作用和特点
二、各类非言语行为的操作规程与要点
(一)姿态
(二)手势
(三)面目表情
(四)仪表与风度
第四节课堂调控行为
一、课堂调控的实质及意义
二、怎样调控学生
(一)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二、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原则
三、知行统一原则
四、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五、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六、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七、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
八、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第四节德育方法和途径
一、常用德育方法
二、德育途径
重点和难点
本章教学重点是教师的作用、劳动特点及师生关系,难点是课堂调控。
第一节教育过程中的教师
一、教职业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