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一中国古代经济史测试题

合集下载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练习题含答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练习题含答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练习题含答案1下列有关汉代田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以农耕经济为主B、兼营手工业C、童仆须卫戍田庄D、田庄之间交往频繁2 “历书”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面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 因此得名。

”农谚:“清明前后,点瓜种豆。

”材料中“清明”作为节气主要是因为()A祭祖扫墓B.踏青游玩C.农业生产D.政治清明3.”一方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是中国古代农民向往的理想生活。

这突出反映了小农经济的特点是()A封闭保守B.精耕细作C耕织结合D.艰难脆弱4《中华帝国:制度的断想》中说道:“在诸侯争雄的春秋时代,封建制原来赖以存在的基础一宗法制被打破,…,一种不同于以往的,非宗法、非宗教、绝对实利主义的文化成长起来……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改革,实际上就是实利主义的角逐。

”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A.周朝王室的衰落B.礼乐制度的崩溃C.铁犁牛耕的出现D宗法关系的疏远5.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A.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经营方式B.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C.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D以保护生态和环境为前提6.董仲舒指出,当时社会“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此后,历代王朝大多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但无法根本解决这一社会痼疾。

其原因是()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力度不够B. 土地私有,并允许买卖的制度C.地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D.封建王朝统治严酷、横征暴敛7.古代南京云锦,是专供宫廷御用或赏赐功臣之物。

云锦配色多达十八种,大量使用金线,形成金碧辉煌的独特风格。

织造工艺高超,用“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锦。

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A.民营手工业8.家庭手工业C.工场手工业D.官营手工业8.某校高中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手工业发展”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

2020学年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第二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测试卷

2020学年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第二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测试卷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清代定制,如有洋商人等将官银私运出口,或内地商人交易时找给外商货价使用官银者,一经查出,无论银数多少,全部充公,仍照私运例治罪。

此规定( )A . 阻止了白银外流B . 有利于纸币的流通C . 阻碍了国际市场拓展D . 抵制了外来经济侵略2.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代表生产技艺最高水平的主要原因是( )A . 统治者的重视B . 中央集权的作用C . 工匠积极性高D . 市场需求3.20世纪九十年代,在日本博多港附近的“袖凑”遗址发现了宋代中国商人和船员居住遗址,并出土了“元丰通宝”“绍圣通宝”等宋代铜钱,还有大量青瓷和白瓷。

这表明( )A . 中日两国仅进行瓷器贸易B . 宋代铜钱成为日本的货币C . 中日两国贸易往来始于宋代D . 宋代中日之间海上贸易兴盛4.清政府“申饬沿海一带文武各官,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将边海居人尽移内地”。

其影响是( )A . 杜绝倭寇对沿海的掠夺B . 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C . 加快了统一台湾的进程D . 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5.中国是瓷器的故乡,海上“丝绸之路”也被称为海上“瓷器之路”。

判断下图中,被誉为“瓷都”的是( )A . ①B . ①C . ①D . ①6.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规定,“凡直隶、山东、江南、浙江等省民人,情愿在海上贸易捕鱼者,许令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外国贡船以内者,其所携货物予以免税。

西洋商船船钞较东洋船钞减十分之二。

”对此解释正确的是,康熙年间 ( )A.一度开放对外贸易B.废除了“海禁”政策C.对洋货征税一视同仁D.取消了对沿海居民出海贸易的限制7.唐武德七年(624年)颁布了均田法令,规定“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即流移者亦如之。

乐迁就宽乡者,并听卖口分(田)”这反映了唐朝()A.均田制趋向瓦解B.农民生活日趋贫困C.小农户自给自足D.土地买卖的限制放松8.“戽车寻丈旧知名,谁料飞空效建瓴。

(word完整版)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测试(有答案)

(word完整版)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测试(有答案)

专题达标检测(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 •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 是()A •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B .土地私有制度C .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D .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解析:题干材料的现象是由土地兼并造成的, 而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是土地私有,故选B 项。

答案:B2.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有 ()① 圭寸建国家向农民征收赋税 果 ④封建国家向农民强派劳役解析:根据图片标题,反映的是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下封建地主向农民收取地租的情景, ①④在图片中无从体现,故选 B 项。

答案:B3.“川中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 水。

”这段话描述的生产工具是 ()②封建地主向农民收取地租 ③土地兼并导致的必然结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解析:从题干材料“水车如纺车”“车骨之末,缚以竹筒”可知描述的是灌溉工具筒车,故选A项。

B、C、D三项与题干材料描述无关。

答案:A4•元朝袁介在《检农吏》一诗中写道:“欲求一点半点水,去毗农夫眼中泪。

滔滔黄浦如沟渠,农家争水如争珠。

”说明我国古代农业具有()A •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B .脆弱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C.落后性:生产工具没有进步D .分散性:以一家一户为生产生活单位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小农经济的脆弱性,由“争水如争珠”信息说明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

答案:B5•谚语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总结。

下列谚语能够反映我国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特点的是()A.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B .黄牛过河各顾各C.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D.小满芝麻芒种谷解析:紧扣“自给自足”的含义思考,可知B项正确。

答案:B6.“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

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这句话反映的现象是()A •棉布保暖性好,可以御寒B •棉布因其实用性广为流行C.棉布完全取代了丝织品的地位D •棉布功劳大于丝织品解析:材料的关键信息“可以御寒”“生暖”“无不赖之”“衣被天下后世”,主要反映了棉布因其价廉、实用而广泛流行,故选B项。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达标检测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达标检测

专题一达标检测(总分:60分时间:4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它在唐朝已经使用,“是古代中国耕作农具成熟的标志,其优点是深浅自如,轻便省力”。

该“耕作农具”是.2.下列几种农业生产工具或生产方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④②①③D.③②④①3.下图是我国河北武强的木版年画,从中可以看出统治者A.关心百姓疾苦B.重视农业生产C.实行仁治天下D.推广先进技术4.钱穆《国史大纲》记载:“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最低之水平。

”该记载反映的土地制度是A.井田制B.封建土地私有制C.均田制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5.宋代起,租佃经营已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乐于接受这一经营方式B.农民的生产自主性大为加强C.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D.土地兼并造成大量无地农民6.“背圣王之处土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

”从《国语.齐语》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是A.官营手工业B.家庭手工业C.民营手工业D.官营和民营合并的手工业7.某学校拟组织一次以“浙江古代文明成果”为主题的图片展。

下列素材可以人选的有①越窑的青瓷②大邑的白瓷③钱山漾的绢片④马王堆的素纱禅衣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8.下列图片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陕西西安古墓出土的“三彩骆驼载乐俑”和“骑驼乐舞三彩俑”。

作为历史材料,它们A.生动地展示了明清时期高超的彩瓷工艺B.有助于人们了解商周时期的青铜铸造工艺C.有助于人们了解唐代“丝绸之路”的交通状况D.增加了人们对汉代贵族“厚葬”之风的直观感受9.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

九市开场,货别隧分”。

这里的“九市”是指A.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B.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C.定时-聚的庙会夜市D.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10.南宋中期,有人在谈到江浙一带的集市情况时说:“荆吴俗,有取寅、申、巳、亥日集于市,故谓亥市。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第4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同步试题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第4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同步试题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第4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同步试题专题一第4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同步试题一、选择题1、清雍正时期曾一度“开闽省洋禁”,允许浙江“一体贸易”,然而到乾隆二十二年(1757)就又宣布关闭江浙闽三海关,限制外商只准在粤海关一口贸易。

这种“开放”A. 禁绝外国人来华贸易B. 实质上具有官方垄断的性质C. 放宽了民间贸易往来D. 有利于维护主权和发展经济【答案】B【解析】据材料“关闭江浙闽三海关,限制外商只准在粤海关一口贸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闭关锁国政策是限制外国人来华贸易,不是禁绝,故A项错误;“只准在粤海关一口贸易”说明这实质上具有官方垄断的性质,故B项正确;这一政策限制了民间贸易往来,故C项错误;这一政策不利于发展经济,故D项错误。

故选B。

2、安史之乱后,刘晏对盐法进行了系统改革,“于出盐之乡罝盐官,收盐户所煮之盐,转鬻于商人,任其所之。

”盐商在盐司纳榷取盐后,在转卖过程中不再加税,对于各地所设的针对盐商的征取,“晏奏罢州县率税”。

该盐法改革的目的是( )A. 盐业商运商销B. 减轻盐商税负C. 官商共利D. 盐铁官营【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刘晏对盐法改革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AB 两项是干扰选项,属于改革的措施,排除;D项不符合材料意思,排除;由材料“盐商在盐司纳榷取盐后,在转卖过程中不再加税,对于各地所设的针对盐商的征取”,可见刘晏对盐法改革的目的是要实现官商共利,故选C。

考点:历代改革·刘晏的盐法改革·刘晏的盐法改革措施3、明英宗时,流民几乎遍及全国。

这些流民或泛舟出海,到南洋和日本交易;或注入城市,打工度日,沦为乞丐;或进入深山,垦荒种田,采矿淘金。

大量流民的出现在客观上()A.引发政府对外实行海禁政策 B.有利于新经济因素的成长C.加速了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D.导致白银成为通用货币【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需要掌握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抓住关键信息“或注入城市,打工度日,沦为乞丐;或进入深山,垦荒种田,采矿淘金”分析即可.依据题干“流民或泛舟出海,到南洋和日本交易”可知,不能说明政府对外实行海禁政策,故A项错误.依据题干“或注入城市,打工度日,沦为乞丐;或进入深山,垦荒种田,采矿淘金”可知,流民沦为雇佣工人,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故B项正确.中国古代农业是以小农经营为主,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故C项错误.D项与题意无关,应排除.故选B.4、下表中的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分工明显,所以D错误。

人民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专题1 古代中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 含解析

人民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专题1 古代中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 含解析

专题一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商朝甲骨卜辞中,有许多卜问年岁丰欠与求年(求丰年)的记录,如云“贞求年于岳”“求年于大甲十牢祖乙十牢(用十组猪牛羊祭拜大甲,用十组猪牛羊祭拜祖乙)”。

此类现象主要表明()A.商代社会生产有浓厚的迷信色彩B.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起源较早C.商代的农业生产技术有待提高D.农业是商朝社会的主要生产部门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有许多卜问年岁丰欠与求年(求丰年)的记录”,即通过求神问卜祈祷丰收,可知商代的社会生产有着浓厚的迷信色彩。

故答案为A 项。

其他三项与材料无关,均排除。

答案:A2.(2018·山西太原五中检测)西周初年,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分明,宴乐时天子八佾,诸侯为六,卿大夫为四,士为二。

春秋时期,鲁国卿大夫季氏却“八佾舞于庭”,且“士无常君,国无定臣”。

这一变化根源在于() A.铁器牛耕使用B.分封制度崩溃C.礼乐文明崩坏D.社会动荡不安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时期礼乐制度崩溃,其根源是生产力的发展,即铁犁牛耕的使用,A项正确;分封制崩溃、社会动荡不安都是礼乐制度崩溃的原因之一,但不是其根源,排除B、D两项;本题所述现象即为礼乐文明崩坏,C 项是对材料现象的总结,并不是原因,排除。

答案:A3.(2019·河北安平中学月考)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多种土地制度,如曹魏的屯田制、北魏的均田制等。

其影响是()A.解决了人地矛盾问题B.实现了社会长期稳定C.促进了经济重心南移D.调整了农业生产关系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土地制度是用来解决当时土地兼并以及农民无地或者少地的问题的,而不是解决人地矛盾问题,故A项错误;这些土地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稳定,但不能实现社会长期稳定,故B项错误;经济重心南移是在唐宋以后,且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故C项错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土地制度使无地或者是少地的农民得到一定的土地的使用权,农民向国家缴纳赋税,是对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故D项正确。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同步检测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同步检测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同步检测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5.0分,共100分)1.《都城纪胜·市井》记载,南宋杭州城“其夜市除大内前外,诸处亦然,惟中瓦前最胜,扑卖奇巧器皿百色物件,与日间无异。

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

无论四时皆然。

”这反映了当时该城( )A.商业活动只在白天进行B.商业活动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较小C.售卖的商品种类单一D.售卖的商品主要满足皇室的需要2.下图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基本形式,这种经济形式 ()①以家庭为单位组织生产②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生活所需、交纳赋税③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己生产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3.著名历史学家周宝珠在他的一篇经济学论文中说“(它)是宋代以前商品经济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使宋代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创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新道路。

”材料中的“新事物”指的是()A.草市B.交子C.夜市D.商帮4.苏州盛泽镇“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

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

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绸绫之聚亦且十倍。

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上述材料可以佐证下列明清经济的哪一特点()A.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B.工商业市镇繁荣C.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D.海外贸易的兴盛5.明清时期,北京出现了大量的地域性会馆,集客馆、试馆与商馆于一身。

其中广东会馆的数量约有45所,绝大部分是由广州府和潮州府等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县所建立。

明清时期推动会馆文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北京是商业中心B.繁忙的海外商运C.交通运输的便捷D.区域商帮的出现6.唐宋时期沿海港口城市蕃客云集,此处“蕃客”主要是()A.徽商、晋商B.西域商人C.波斯、阿拉伯商人D.西藏商人7.近年来,“晋商”成为中国文学界、史学界的热门话题,相关的著作纷纷问世。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一 第四节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测试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一 第四节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测试

第四节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一、选择题1.汉代以后,“地券或地契是买卖双方私人之间所立的文契”。

此外还有政府官方发给田地所有人的产权证明文件。

这说明()A.土地买卖相当频繁B.土地所有权登记制度的出现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D.土地所有权完全由国家控制2.元鼎四年(前113年),武帝接受大农丞(九卿属官)桑弘羊建议,废除各郡国的铸币权,将五铢钱的铸造权收归中央统一管理,建立皇家铸币厂。

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A.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B.掠夺富商大贾的钱财C.强化市场的统一管理D.用内臣削弱外朝相权3.从唐高祖李渊于武德七年(公元624年)颁布均田令开始,到唐玄宗李隆基于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下令禁止农地买卖和抵押结束,近130年内共有五个皇帝(含大周皇帝武则天)发布九道诏书,都是禁止农地买卖的。

据此可知当时()A.君主专制加强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普遍D.小农经济稳定4.有学者言:“嘉靖朝海禁最紧,时潮州进士登科也很出色。

……海禁宽松,靠海生存的人民生计解决,社会矛盾较为和缓,故万历朝潮之进士登科……为潮州整个明代最差一朝。

万历后期重申海禁,故崇祯朝潮州进士登科好转。

”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A. 明朝政府厉行海禁政策有利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B. 海禁政策影响沿海民众的经济生活和价值取向C. 沿海民众及士绅期望通过科举向朝廷反映诉求D. 海禁政策的松紧决定明朝科举取士的人数5.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多种土地制度,如曹魏的屯田制、南朝宋颁布的占山令、北魏的均田制等。

其影响是()A.解决了人地矛盾问题B.实现了社会长期稳定C.促进了经济重心南移D.调整了农业生产关系6.钱穆《国史大纲》记载:“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

”下列有关该制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促进了自然经济的发展B.有利于社会稳定C.所分配之土地不准买卖,只准使用D.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7.有学者著文指出,16世纪前后的中国,虽然有相对自由和富有弹性的土地和劳动力制度,但商人阶层受到权力的压制、剥夺,纷纷“托庇于官僚政治之下”,财产权、经营权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没有成为一种反抗的力量,异化的力量。

高三一轮复习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精美解析版

高三一轮复习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精美解析版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根本构造和特点一、选择题,自学自测〔本大题共12小题,〕1.黄梅戏?天仙配?中七仙女的唱段“你耕田来我织布〞反映了中国古代A. 农业的自给自足的根本特点B. 农业的经济构造的根本特点C. 农业男耕女织的根本特点D. 农业精耕细作的根本特点C此题主要考察对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特征的掌握,旨在考察知识的迁移运用才能。

根据题干材料“你耕田来我织布〞可知指的是“男耕女织〞、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属于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C正确;古代中国小农经济具有自给自足,注重精耕细作的特征,但题干信息无从表达,排除AD;题干信息并没有涉及农业的经济构造问题,排除B。

应选C。

2.人们普遍认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具有精耕细作的特点,是从以下哪个角度而言的〔〕A. 中国古代农业的地域性特点B. 中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方式C. 中国古代农业的技术性特点D.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构造C试题分析:精耕细作的特点主要是从两个角度进展分析,一个是铁力牛耕,这是精耕细作的根底,另一个是精细化管理,这都是属于技术的范畴,应选C。

A项说的是我国的作物种植方面存在的南北方的差异;B项说的是我国农业男耕女织的特点;D项说的是我国的农业经济中的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特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古代耕作方式的特点。

3.有学者说:这种消费构造“虽然脆弱,……但破坏了极容易复活和再生,……古人所说‘乱’而后‘治’,其中一个缘由,便是这种……消费构造在起作用。

〞“这种消费构造〞的特点是A. 古代最根本的经济形式B. 男耕女织分工合作经营C.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D. 以重农抑商为主要政策C试题分析:“虽然脆弱,……但破坏了极容易复活和再生,……古人所说‘乱’而后‘治’,其中一个缘由,便是这种……消费构造在起作用。

〞这种构造指的是以家庭为单位经营的小农经济。

故此题应选C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点评: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的考察角度。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检测题(含答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检测题(含答案)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检测题一、单选题1.明隆庆皇帝在位期间采纳臣僚“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的建议,“易私贩而为公贩,议止通东西二洋,不得(通)日本倭国。

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许。

几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

”这一言论折射出该时期①明朝海禁政策出现松动②沿海形势得以稳定③百姓普遍出海进行贸易④贸易最远可达非洲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黄崇德是16世纪一位典型徽商。

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后获得政府许可,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

上述现象反映出当时A.商帮主要依赖政府牟利B.政府放弃盐铁官营政策C.农本思想占据主导地位D.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3.明朝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主要是由于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实行一条鞭法C.海外贸易的发展 D.出现雇佣关系4.据《欧洲瓷器史》描述,“银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之用,以致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上的瓷器也包括了道地的欧洲风格的器皿。

”由此可以得出最合理的一项推断是A.古代官营手工业的技术最为精湛 B.瓷器是东西方贸易中最主要的商品C.制瓷业中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瓷器设计时接受了欧洲客户的要求5.春秋战国及秦汉时期,范蠡、白圭、桑弘羊等用阴阳五行推算年景丰歉的循环规律,都以两年或三年为周期。

这种循环论没有科学依据,但是有一定的事实和经验依据。

其主要依据是A.小农脆弱的程度 B.农业休耕的制度C.占卜决事的经验 D.“天人感应”学说6.下图为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天然植被破坏过程示意图。

这一过程反映了中国古代A.经济结构不断调整 B.统治疆域不断扩大C.经济的区域发展趋势 D.农业耕作技术的提高7.明朝货币白银化“把国家财政活动推到快速运转的经济旋流中,从而造成了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凝重稳定的社会结构偏离传统运行模式。

”材料表明货币白银化A.是海外贸易发展的结果 B.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破坏了稳定的社会秩序 D.加速了社会转型的进程8.1958年在殷墟大司空发掘中发现的铜贝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早的金属货币。

2020-2021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测试卷

2020-2021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测试卷

专题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5小题)1.《旧唐书·韦坚传》记载:天宝二年(713)韦坚为唐玄宗从南方采办的货物中大多是来自民间作坊的杰作:“若广陵郡(扬州市)船,即于栿背上堆积广陵所出锦、镜、铜器、海味;丹阳郡(江苏镇江)船,即京口绫衫缎等”。

材料主要说明唐代()A.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江南B.私营手工业产品最精美C.形成专业性生产区域D.家庭手工业得到较大发展2.唐朝王维有诗云:“展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

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

”该诗体现出当时农业生产的特点是()A.刀耕火种B.集体耕作C.男耕女织D.精耕细作3.受京杭大运河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唐朝时扬州是工商业繁荣的大都会。

扬州当时可能出现的场景是()A. “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B. “南北水陆商货在此云集,海上商船在此起航停泊”C. “夜市直至三更才结束,五更又开晓市”D. “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4.唐宋以来,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外销的重要商品,除丝织品外,还有()A.玉米B.番薯C.烟草D.瓷器5.宋代梅尧臣有诗云:“既如车轮转,又若川虹饮。

能移霖雨功,自致禾苗稔。

”该诗所描写的工具()A.体现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B.推动水田农业的发展C.改变农村的传统产业结构D.形成完备的灌溉体系6.唐诗《田家》中写道:“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

”这反映了()A.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达B.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C.家庭手工业规模扩大D.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7.下列言论观点与商鞅变法确立的经济原则相符的有()①“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①“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①“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①“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A. ①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D. ①①8.下图为北宋末年东京(今开封)示意图,其中有一处不符合史实。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测试题.docx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测试题.docx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B.唐代形成了"南青北白〃的陶瓷生产格局C.邸店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D.城市中住宅区和商业区分开布局2.中国封建社会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B.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C.政府不采取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3.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语汇。

以下各项,反映隋唐时期我国经济较全面的一组是A.釉下彩绘、水排、市镇、商帮会馆B.青瓷、市舶使、草市、曲辕犁C.素纱禅衣、丝路、水排、用煤冶铁D.青花瓷、丝路、夜市、高转筒车4.下表为乾隆时期江苏崇明地区每年买米数量变化状况表,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B.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C.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D.经济重心转移到江浙地区5.下表是明清时期耕地和人口的变化表A.赋役减轻B.国力强盛C.高产农作物推广D.人地矛盾激化6.明朝屮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黑传入我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甚至有些地方只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

由此可知,当时A.口然经济开始解体B.经济结构发生变化C.抑商观念发生改变D.区域经济繁荣发展7.宋真宗在位期间(997-1022年),土地兼并严重,但农作物产量倍增,手工业、商业蓬勃发展,贸易盛况空前,市民阶层壮大。

这一现象说明A.租佃经营方式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B.不抑兼并的政策导致贫富分化严重C.经济的发展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固化D.土地兼并的现象并不影响社会和谐&屮国古代的“城”主要指城墙及城墙所包围的地区。

“市”指商品交换的场所、城墙内的一个区域。

“城” “市”连称就构成了“城市”。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筑城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B.古代政治体系具有森严的等级C.中国古代城市兼具政治、经济功能D.政府非常重视发展城市商业贸易9.以下各项最能说明中国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是A.“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可成器”B.“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C.“机户岀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D.“工匠各有专能”10・明清时期阻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不包括A.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实行海禁政策C.对商品征收重税D.商品经济活跃11.“重农抑商”政策Z所以得到封建统治者重视的根本原因是A.商鞅等人的大力宣传B.封建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C.政策推动了封建社会的持续进步D.政策适应了封建小农经济发展的要求12.唐代诗人王维在《丁寓田家有赠》一诗小写道:“晨鸡呜邻里,群动从所务。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1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全套测试卷(共7份)人民版5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1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全套测试卷(共7份)人民版5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程标准]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开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开展的特点。

(5)一、富商大贾周流天下1.远古时代:中国已出现了早期的商业交换。

2.先秦时期商代商业已经有了初步开展。

(2)西周时期,随着商业的进步,货币需求量增加,当时流通的有______和铜贝。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足的巨商和繁荣的__________。

3.汉代:商运活泼,史书中有“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的记载。

4.唐代:商旅往来频繁。

商运兴旺,客舍、______、车坊等效劳于商运的辅助性经营场所生意兴隆。

5.宋元时期:海外商运开展迅速,中国商品远销到________、南亚、西亚以及东欧和北非地区;________________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北宋的益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______〞。

6.明清时期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______。

它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

形成了一些按地域结成的商帮,其中______和徽商的势力最大。

二、古代“市〞的开展和商业都会的崛起1.“市〞的开展秦代:管理“____〞的法律对商品价格和交易方式都有明确规定。

汉代: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对“市〞进行严格的管理。

南北朝时期: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了民间集市——“______〞,政府对此也实行行政管理。

唐代①乡村集市“______〞的作用十清楚显,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②“______〞的繁盛,反映了商业的开展。

宋代①“市〞突破了原先______和______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②“草市〞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____________设施。

明清时期:都市中的______区已经相当繁华。

2.商业都会的崛起战国时期:有的城市表现出商业集中的趋势。

(2)汉代:汉代都市因商业的集中,出现繁荣景象;出现了洛阳、邯郸、________、宛、成都等五都,以繁荣的“市〞为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测试卷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测试卷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明末思想家顾炎武在《吴中纪事》中指出:“富民有田而贫者多佃之,秋收之后,所得各居其半。

”这反映了当时农村经济中的主要经营方式是()A.千耦其耘式经营B.田庄式经营C.自耕农式经营D.租佃式经营2.明朝成化年间,徽州人江才3岁丧父,家道中落,13岁时与其兄奔走于青齐梁宋之间,贩运商品,牟取厚利。

发迹后,荣归故里,广置田园,大兴宅地。

此举反映了()A.小农意识根深蒂固B.政府鼓励商业发展C.徽人独具商业传统D.农产品商品化增强3.读下面两幅图,对比分析后我们可以得知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的最重大变化是()A.东京城的布局不再讲究整齐划一B.政府对商业活动的监管已取消C.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被打破D.北宋城市的商业功能更为突出4.“明代‘海禁’政策是与朝贡贸易一起出台的,并构成了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基本内容。

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消极抗倭的体现。

”这表明,明朝“海禁”政策的出台()A.受国际和国内形势发展的影响B.是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要求C.是明代朝贡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D.是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5.《汉书·食货志》载:“(汉武帝时)敢私铸铁器鬻盐者,钛左趾(在左脚趾上挂铁钳),没入其器物。

”这一规定反映当时( )A.限售生活用品B.出现垄断组织C.推行抑商政策D.盛行工官制度6.古代货币的形成与发展和古代商业的发展密不可分。

由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充分说明了()A.古代抑商政策的结束B.商帮出现后的垄断C.商品经济的繁荣D.纸币携带方便,完全取代了金属货币7.“……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以下无法印证《全球通史》中这一观点的史实是()A.“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B.“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C.“蜀人利交子之轻便,一贯有卖一贯一百者”D.“京师五方所聚,其乡各有会馆”8.“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经济史测试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题2分,共80分)。

1.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A.促使井田制瓦解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2.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待农而食之,虞(指开发山林川泽等自然资源)而出之,丁而成之,荫而通之。

”并引《周书》的话说:“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

”以上材料表明司马迁的经济主张是A.肯定人们的求利活动B.对农工商业一视同仁C.以农为本D.重农轻商3.下列各项符合史实的是A.夏朝时期已广泛使用青铜农具B.青铜制造是夏商和西周手工业的主要部门C.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铁器的使用D.西汉时期,我国人民创造的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比欧洲早2000年以上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已普遍使用桔槔来灌溉农田B.秦国修建的都江堰属于交通运输工程C.三国时,马钧改进了翻车,用于水力冶铁D.京杭大运河沟通了长江与黄河,便利了南水北调5.某地发现一座古墓,随葬品有丝织品、景德年间的瓷罐、唐三彩马、活字印刷品、甘薯残渣等,请推断这座古墓的朝代为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6.从经济角度看,秦始皇统一中国最大的作用是A.统一了度量衡B. 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C.确立了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D.统一了货币7.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这表明北宋政府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B.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C.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的特权8.唐朝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其主要原因是①地处长江和大运河的交汇处,是南北交通的枢纽②胡商云集,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③受益于经济重心的南移④政治、经济地位超过了当时的长安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9.下列有关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B.唐代形成了“南青北白”的陶瓷生产格局C.邸店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D.城市中住宅区和商业区分开布局10.右图所示货币最早在市场流通是在A.唐玄宗开元年间B.唐太宗贞观年间C.唐高祖武德年间D.隋文帝开皇年间11.明清时期商品流通扩展,国内市场扩大,其原因有①农业手工业发展,投放市场的商品的数量增加②地域分工趋势出现③农产品商品化倾向增长④赋役征收的货币化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③12.施复夫妇开设的机房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体现,主要是因为A.机房生产规模扩大B.机房中分工比较细C.机房中使用雇佣工人D.机房产品投入市场13.下列关于我国历史上商业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商朝重视商业,商民善于经商,“商人”源于此B.唐政府允许外商在境内自由贸易C.明初开始禁止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D.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对英贸易始终处于出超地位14.商周农业的进步,不包括A大量使用青铜农具B种植多种粮食作物C施用各种肥料D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15.春秋战国时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①铁农具的使用②牛耕的运用③水利灌溉的发展④封建制度的确立A.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16.战国时期出现的手工业工艺专著是A.《齐民要术》 B.《营造法式》 C.《考工记》 D.《氾胜之书》17.商鞅变法中直接促进封建经济发展的内容是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②统一度量衡③废分封,行县制④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④18.北魏推行的均田制①确认了受田农民对国有土地的占有权和使用权②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自耕农的负担③有利于黄河流域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④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和民族大融合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19.唐朝时创制的灌溉工具是A.水排 B.桔槔 C.筒车 D.耧车20. 《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

掌握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

”这主要说明了唐朝A.严格管理城市商业 B.长安商品经济繁荣A.农业生产的发展 B.手工业生产水平的提高C.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D.政府实行闭关政策34.下列历史现象中,体现明清时期社会发展趋势的是A.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 B.建州女真进入辽沈地区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D.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35.我国古代发明的既可灌溉,又可排涝的生产工具是A.水排B.翻车C.耧车D.筒车36.自秦统一到清朝初年,我国封建时代君主专制制度的社会经济基础是A.封建大土地所有制B.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C.不够发达的商品经济D.中小地主土地所有制37.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时期“废井田,开阡陌”,这直接反映了A.分封制的瓦解B.社会性质的变化C.王权的削弱D.土地所有制的变化38.封建国家进行赋税制度改革的出发点是要解决①地主与农民的矛盾②封建国家与农民的矛盾③封建国家与地主的矛盾④国家财政危机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9.明朝时,浙江的棉纺织业出现“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长期如吾土,则民以纺织所成,或纱或布,顷晨入市,易棉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旦复持以易。

”这段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当地出现资本主义关系的萌芽B.大量棉花纺织品投入市场C.有的城市发展成为棉纺织业中心D.商品经济渗透过浙江农村40.明朝时,浙江的棉纺织业出现“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长期如吾土,则民以纺织所成,或纱或布,顷晨入市,易棉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旦复持以易。

”这段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当地出现资本主义关系的萌芽B.大量棉花纺织品投入市场C.有的城市发展成为棉纺织业中心D.商品经济渗透过浙江农村二、材料解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4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清雍正帝)“朕现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农工商贾,皆赖食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中多一工作人,则田亩中少一耕稼之人。

……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如此日积月累,遂成风俗,虽不必使为工者尽归于农,然可以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

”——摘自《世宗世录》材料二:“夫商为中国四民主殿,而西人则恃商为创国造家、开物成务之命脉遗著神奇之效者,何也?益有商则士可行其所学,而学益精;农可通其所植,而植益盛;工可售其所作,而作益勤。

是握四民之纲者,商也。

此其理为从前四海之内之所未知,六经之内之所未讲。

”——摘自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请回答:(1)材料一体现了雍正帝怎样的经济主张?其理由有哪些?(2)材料二体现了薛福成的什么主张?其中“商”的含义是什么?有何理由?(3)比较这两种经济主张的异同,结合时代特征对上述主张作简要评述。

4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佛山俗善鼓铸,其为镬(锅),……以轻杖敲之如木者良。

良以质坚,……以其薄而光滑,消熔炼)既精,工法又熟也。

——屈大钧《广东新语》材料二:(雍正九年十二月)广东布政使杨永斌奏:定例,铁器不许出境货卖,而洋船私带,禁止尤严。

粤东所产铁锅,每连(五或三口为一连)约重二十肋(同“斤”)。

查雍正七.八.九年(1729-—1731年),夷船出口,每船所买铁锅,少者自一百连.二三百连不等,多者至五百连,并有至一千连者。

计算每年出洋之锅约一.二万肋,诚有关系。

应请照废铁之例,一体严禁。

违者,船户人等照例治罪,官役通同徇纵,照徇纵废铁例议处。

嗣后令海关监督详加稽查。

……得旨……杨永斌所奏甚是,嗣后稽查禁止及官员处分.商人船户抬罪之处,悉照所请行。

粤东既行查禁,则他省洋船出口之处,亦当一体遵行,永著为例。

——《清世宗宪皇帝实录》请回答:综合上述材料,概述清朝佛山铁器生产的特点,并分析、评论清政府对铁器出口的有关政策。

参考答案:1导析: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使用,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标志,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促使这一时期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而A、B、D三项正是这种转变在经济、政治领域的反映,既然奴隶制逐渐瓦解,那么周王室的统治也不可能得到强化。

答案:C2导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然后再判断所给选项是否符合材料的含义。

答案:B3导析:夏朝青铜器很少,青铜制造不是夏朝的主要手工业部门,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

答案:C4导析:此题考查考生识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都江堰属于防洪灌溉工程,翻车是用于农业灌溉的工具,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去江都巡游,客观上沟涌了南北经济交流,起不到南水北调的作用。

答案:A5导析:本题是一道情景选择题,考查判断问题的能力。

由甘薯可直接确定为明朝。

答案:D6导析:秦始皇灭六国,实现了中国统一,结束了战国以来长期战乱纷争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A、D两项只涉及某个方面的作用。

C项不符合题干要求。

答案:B7导析:本题为材料型选择题,关键是读懂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结合北宋前期的社会背景可得出答案。

答案:B8导析: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考查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④不符合史实,故可排除C、D 项;③经济重心南移是扬州繁荣发展的原因。

答案:B9导析:本题考查对隋唐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掌握。

C项说法错误,应该是柜坊。

答案:C 10导析:本题考查识图能力和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注意开元通宝不是开元年间开始流通的货币。

答案:C11导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

答案:A12导析:本题考查分析问题和识图的能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主要特点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答案:C13导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不同时期商业活动的特点,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个时期商业活动的具体情况,不能让知识错位。

C项是清朝初年的情形,与明朝的情况不符合。

答案:C 14--15AD 16--20CBACA 21--25CAAAC 26--30CCDBA 31--35CCCCB 36--40BDADD41【导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阅读理解材料以及依据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和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从材料中找准有效信息,如材料1中最能说明雍正帝主张的是“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材料2中最能说明薛福成主张的是”握四民之纲者,商也。

”第三问评述时要用阶级分析法,一分为二的原则,同时也要看到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

【参考答案】(1)重农抑商,限制手工业的发展。

认为农业是根本,工商业的发展会造成农业劳动力的减少,对农业发展不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