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的传递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热的传递教学设计

热的传递教学设计

热的传递教学设计热的传递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热的传递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热的传递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能够做固体热传递的实验;●能够做液体对流的实验。

2、知识与技能●知道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知道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用数据进行论证的重要性;●体会到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也需要发挥想像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热的三种传递形式。

2、难点:正确使用酒精灯。

〖教学准备〗试管夹,汤匙、蜡烛、酒精灯,烧杯,石棉网,三角架、茶叶,热水。

〖课时安排〗1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讲述:今天,我们手冷的时候,爹妈会用温暖的大手握住我们的小手。

这说明热可以传递。

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热的传递。

二、研究固体的.热传递方式要求:注意别烫到手;可以从汤匙任何一个位置开始烤;汤匙不要离蜡烛太近;观察蜡是怎么熔化的。

学生分组烤一烤涂了蜡的汤匙,观察蜡的熔化并用箭头在图(书68页)中表示。

展示交流:蜡油熔化的规律?小结:固体传热――传导三、探究液体的热传递方式出示用酒精灯加热的水。

提问:酒精灯产生的热传递到哪儿去了?固体和液体传热的方式会相同吗?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观察到烧杯里的水是如何全部变热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方案。

领取材料进行尝试,感受哪种方案能够有效的观察到水的流动。

再用有效方案进行一次实验(有效方案有很多种,鼓励小组间选择不同的方案),观察水变热的过程,并画在记录(书68页)上。

展示交流:水变热的规律?小结:液体传热――对流。

四、拓展到空气传热方式。

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传热方式。

观看多媒体课件。

五、了解辐射学生自学19页“辐射”。

六、应用并区分热传递三种方式分析图(第19页)中热的传递方式,直接看书,学生利用箭头很容易分析出热传递方式。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热的传递教学设计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热的传递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热的传递9.热传导【教材目标】1、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

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2、能基于所学知识,对热传导现象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热传导的探究实验计划,并展开探究活动。

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实验结果。

能提出探究热传递的途径的大致思路并实施探究实验。

3、能大胆质疑,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采用新的方法完成探究。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了解热传导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蜡、圆形铁片、铁盘、火柴、铁架台、盛有热水玻璃杯、塑料杯、纸杯、金属杯、酒精灯、塑料棒、铜丝、铁丝、竹筷、热传导的视频资料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PPT 1出示]出示课题:杯子变热了2.[PPT 2出示] [PPT 3出示]活动准备(教师出示一杯装有热水的杯子,让学生摸一摸杯子的外壁。

)[PPT4出示]师:你有什么感觉?师:你有什么问题吗?师:大家想不想研究这些问题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杯子变热了(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PPT 5出示]活动一:热是怎样在固体中传递的?(1)讨论探究方案。

师: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材料,请小组讨论一下,利用这些材料,你们小组准备怎样研究?(2) [PPT 6出示]学讨论后交流汇报。

师:谁来说说你们设计的实验方案?师:给铜棒加热时,可以使用酒精灯。

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PPT7出示][PPT8出示] (教师出示酒精灯,介绍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师:你们认为做这个实验时还要注意些什么?生:凡士林不要太多,每次要匀一点。

生:使用酒精灯时要按要求点燃酒精灯。

(3)进行探究实验。

师:请各小组按照既定方案,各显神通,验证猜想,同时要注意实验安全,以免烫伤。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各小组交流实验现象。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观察、记录,你们有什么发现?[PPT 9-14出示]学生交流汇报。

教学设计热传递

教学设计热传递

教学设计热传递教学设计:热传递一、教学目标1. 了解热传递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掌握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

3. 理解热传递在日常生活和工程中的重要性。

4.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与热传递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热传递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

3. 热传递的应用实例和工程案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幅火炉和一个杯子中的热水,引出热传递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火炉和杯子中热水之间的热传递方式。

2. 知识讲解(30分钟)(1)讲解热传递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包括热传递的定义和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

并结合生活实例和图示讲解其中的每一种方式。

(2)对导热进行专题讲解,包括热导率和导热方程的概念。

通过实验或示意图展示热传导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导热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

(3)对对流进行专题讲解,包括自然对流和强迫对流的概念、对流传热的机理以及影响对流传热的因素。

通过实验或示意图展示对流传热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对流传热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

(4)对辐射进行专题讲解,包括辐射传热的特点和基本原理。

通过实验或示意图展示辐射传热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辐射传热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

3. 案例分析(4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与热传递相关的实际问题或工程案例,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学生可以分组讨论并给出解决方案,然后进行汇报和讨论。

4. 实践操作(40分钟)(1)分组进行实验,探究不同材料对热传递的影响,比较不同材料的热导率。

(2)观察一些热传递现象,如冷却水杯、微波炉加热食物等,分析其中的热传递方式和机理。

5. 总结与评价(10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和方法,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以便进一步完善教学。

四、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热传导实验装置、热电偶、温度计等。

2. 图片和示意图:火炉、杯子、热水等图片,示意图解释热传递原理。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热是怎样传递的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热的传递方式及其特点。

2.技能目标:观察、实验和总结热的传递方式。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热传递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热的传递方式(导热、对流、辐射)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师生互动:教师用一张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热是怎样传递的?热是如何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的?2.启发思考: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有没有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热的传递现象?例如,热水瓶保温效果好,炉灶上热锅底下的桌面变热等。

第二步:预授新知(15分钟)1.教师进行知识讲解:通过PPT或黑板教学,向学生介绍三种热的传递方式(导热、对流、辐射),并分别解释其传热规律和特点。

2.学生讨论与提问:教师鼓励学生提问,并帮助学生解决疑惑。

第三步:实验探究(40分钟)1.实验1:导热的实验教师设计一个实验,需要准备一根长杆和两块热敏电阻。

通过将电阻固定在杆上不同的位置,测量不同位置的温度变化,观察热通过杆的传递过程。

学生可以根据实验现象和测量结果,总结出导热的特点。

2.实验2:对流的实验教师设计一个实验,需要准备一个大容器、塑料袋、热水和冷水。

将冷水倒入塑料袋内,在大容器中加热水使其温度升高。

将塑料袋浸入热水中,观察塑料袋内的水温变化。

学生可以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出对流的特点。

3.实验3:辐射的实验教师设计一个实验,需要准备一个小炉子、不同材质的屏幕(如铁网、小孔板等)和一些物体(如小玩具、塑料球等)。

在小炉子上放置不同材质的屏幕,烤热后观察屏幕背后的物体是否受热。

学生可以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出辐射的特点。

第四步:归纳总结(15分钟)1.学生小组合作:学生们分别归纳导热、对流和辐射传热的特点,并且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2.学生发言: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论。

第五步:拓展应用(15分钟)1.教师提问: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热的传递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电子设备的散热、棉被的保暖等。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对于热传递的现象,我们并非一无所知,在生活中我们有过许多无意识的经历。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学习借鉴。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热传导。

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2、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

2、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获得的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认识热是怎样传导的【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铁架台、铜棒、火柴、牙签、蜡盘、酒精灯、凡士林、试管夹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创设情境:用酒精灯为铜棒加热(1)老师现在在干什么?(2)加热一会儿后,如果我用手碰一下这儿怎么样? (指铜棒的右端)(3)我们在铜棒的左端加热,怎么右端也会烫手呢?你怎么知道的?(学生举生活中的例子。

)2.从我们的生活中同学们发现了热会传递,那热是怎样传递的呢?(板;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对于热传递的现象,学生并非一无所知,在生活中他们有过许多无意识的经历。

因此,创设情境,用酒精灯为铜棒左端加热,他们都很自然地能说出金属棒的右端会烫手。

这时,一个“你怎么知道的?”问题,让学生回归到生活里去学科学。

在此基础上,“热是怎样传递的呢?”这个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这一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上,他们自然而然的进入愉快主动的学习情境,强化了有意注意,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探索兴趣。

二、探究热的传递1.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1)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到热在铜棒上是怎样传递的?能不能用手去摸摸看?看不见,又不能碰,那我们怎么知道热在铜棒上是怎样传递的呢?能不能通过我们的努力,设计一个实验,让看不见的现象变为看得见?(2)我为你们提供一些材料,除了这些器材外(给铜棒加热的实验器材),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牙签和凡士林。

2024年湘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5.1热传导(教案)

2024年湘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5.1热传导(教案)

2.用冰袋冷敷时,人体的热量传递给冰袋。( )
3.在实际的热传递过程中,只有热传导现象。( )
4.热传导时,热可以从温度较高处传到温度较低处,也可以从温度较
低处传到温度较高处。( )
5.热传导发生在固体中。( ) 参考答案:
1.A 2.B 3.C 4.D 5.C 1.√ 2.√ 3.× 4.× 5.√
C.火源→铁锅→沙砾→板栗 D.火源→沙砾→板栗→铁锅
4.热传导的方向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由温度低向温度高 B.由慢到快
C.匀速传递
D.由温度高向温度低
5.在金属片的中部加热,热传递的方向是 ( )
A.向前后方向传递 B.向一个方向传递
C.向四周传递
D.向左右方向传递
二、判断题
1.电熨斗熨衣服利用的是热传导。( )
五、整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 惯。
热传导
六、板 书设计
热传导
在固体中 温度高→温度低 沿着固体向四面八法
这是为什么呢?下一节课继续研究。
三 、研讨 和交流 (预设
5分 钟)
1.提问:热在金属棒中是怎样传递的?
2.提问:热沿着金属向哪个方向传递? 3.提问:热传导有哪些特点?
一、选择题
四、练 一练
1.下列事例可以用热传导解释的是 ( )
A.炒锅把子上缠布条 B.冰棍箱用棉被蒙住
C.热水倒入冷水中
D.晒太阳
湘科版 五年级上册 《热的传递》单元 1.热传导 教学设计
单元
《热的传递》
课题
1.热传导
核心 4.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
概念
学习 内容 及要
4.1能的形式、转移与转化。 5~6年级

热传递教案5篇

热传递教案5篇
热传递教案篇4
一、教材分析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新教材必修3第五章第4节的内容。讨论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生态学新的讨论领域,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方式多种多样,它的作用与物质循环、能量流淌一样,都是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成一个整体,并且有调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但是目前人们只能模糊地熟悉自然界的这种“对话”,这一领域尚有很多问题有待发觉和深入讨论。所以学好本节课,可以使学生就生态系统方面有关学问得到进一步扩展。
二、教学目标
在课程标准中,对该节内容的描述是“举例说诞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该条内容标准属于了解水平,要求同学们能够对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举出例子,能从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的角度动身,说出信息传递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并能把信息传递与农业生产相联系,说出它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这样就能从宏观的角度,表述出信息传递的功能,进而表达它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据此本节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学问目标
(三)、探究多种带来欢乐的方法。
1、看看各行各业的人给人们带来的微笑。(看ppt)
2、说说让别人欢乐的方法。除了微笑还有什么方法能给大家带来欢乐?
3、共同回忆漂亮的瞬间。播放ppt重温传递微笑的欢乐。
4、请幼儿给好朋友绘画微笑卡片,把自己最美的微笑画在卡片上,送给自己最喜爱的人。
(四)、完毕活动,送微笑卡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有关电磁铁的性质。
(二)新授
1.熟悉信息的作用
把“信息”与“消息”相比,“信息”比“消息”包括的内容要广泛。
争论:信息有什么作用?
2.指导熟悉过程和方法
出示:投影片。
讲解古代的传递信息的方法:烽火、骑马接力、鼓、锣声、号声、灯光、旗语等。
学生说出所知道的其它传递信息的方法。

大象出版社热传递教学设计

大象出版社热传递教学设计

大象出版社热传递教学设计导言:热传递是热力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现象。

在物理学中,热传递是指热能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了解热传递的原理和方式,对于学生理解热学概念以及解决实际问题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大象出版社设计的一套热传递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热传递概念。

一、教学目标:1.了解热传递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与热传递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引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入热传递的概念,如热咖啡变凉、电熨斗加热等,激发学生对热传递的兴趣。

2.热传递的基本概念:讲解热传递的定义、单位以及与温度、热量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热传递的基本认识。

3.热传递的三种方式:3.1 传导:介绍传导的原理和特点,通过实例演示传导的过程,让学生理解传导热传递的基本规律。

3.2 对流:介绍对流的概念和分类,解释自然对流和强迫对流的原理,通过实验演示对流现象,让学生了解对流热传递的特点。

3.3 辐射:讲解辐射的基本概念和特点,通过实例说明辐射热传递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辐射的特点。

4.热传递的应用:4.1 了解热传递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太阳能、暖气、隔热材料等。

4.2 解决与热传递相关的问题,如如何减少热传递、如何保温等,通过实例和练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与演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讲解热传递的概念和原理,同时进行实例演示,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和感受热传递的过程。

2.实验教学方法:通过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从而更好地理解热传递的方式和规律。

3.问题解决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与热传递相关的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介绍热传递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热传递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引导学生了解热传递与温度、热量的关系。

热的传递教学设计 公开课教学设计

热的传递教学设计 公开课教学设计

《热的传递》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会做固体热传导的实验。

2.会做液体对流的实验。

3.能正确使用酒精灯。

4.知道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5.知道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6.能解释生活中有关热传递现象。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热的三种传递形式。

难点:正确使用酒精灯。

教学准备蜡烛、金属汤匙、竹夹、火柴、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木屑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冬天,我们手冷时,爸爸、妈妈会用他们温暖的大手握住我们冰冷的小手。

这说明热可以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

那么,热在固体、气体、液体中是怎样传递的呢?二、研究固体的传热方式1.教师提出问题:热在金属里是怎样传递的?2.学生进行猜想并做出假设。

3.学生设计实验:观察金属是怎样传热的。

4.先讲解示范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然后让学生练习点、灭酒精灯。

5.学生实验。

(在实验前,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安全:用过的火柴杆应放在垃圾桶里;加热的金属汤匙不能随便用手去摸,以免烫伤)6.学生汇报。

7.小结: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式叫传导。

三、研究液体的传热方式1.通过研究,我们知道热在固体中是用传导的方式进行传递的,那么在液体中,热又是怎样传递的呢?2.学生说出假设或是自己的看法。

3.讨论:怎样才能发现水在传热?4.教师介绍实验方法。

5.学生实验并画图作记录。

6.汇报、交流。

7.小结:水受热后会发生流动,靠流动传递热的方式叫“对流”。

空气也是靠对流传递热的。

四、认识热辐射1.烈日下的物体为什么烫手?这些热来自哪里,是怎样传递给物体的呢?2.学生讨论、交流。

3.讲述:太阳的热传递到地面上来,显然不是我们已经认识的两种热传递方式。

其实,太阳及生产环境中的热源(如熔炉、火焰等)均能产生大量的热,这样的热传递就叫辐射。

五、巩固应用1.出示教材中的热传递方式图,提问:在这张图中有哪些热传递的方式呢?2.学生讨论交流。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科学概念1、热总是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

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法2、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1、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2、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所获得的成功喜悦教学准备铁架台、铁丝、热水、火柴、金属圆片、蜡烛油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提出问题:现在老师准备请一名勇敢的孩子来完成一个重要的任务,然后还得告诉同学们,你的感受。

谁愿意来试一试?2、学生演示:加热金属条。

3、汇报自己的感受。

二、学习新课(一)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1、同学们,如果把你所准备的金属条之类的物品,放入开水中,是不是也有同样的感受呢?想不想试一试?2、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到前面来取一支烧杯,回去后,把你准备的材料轻轻放入烧杯中,然后老师为每一小组倒入一定量的开水。

同学们可以一面观察,一面用手摸一摸露出水面的那一部分,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3、汇报:刚开始摸时什么感受,过一会再摸,又什么感受?热是怎样传递的?(板书课题)4、提问:同学们已经亲自体验了热是怎样传递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热的传递方向呢?5、讨论交流6、同学们可以利用手中的材料,以及书中39页的方法加以检验。

(发金属条)7、汇报观察到的现象8、演示:从金属条的中间加热,火柴会按什么顺序掉下来。

9、出示演示文稿1(二)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1、提问:我们已经感受和观察到了,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方向和过程。

那么,热在金属片中又是怎样传递的呢?怎样才能看到这个传递过程呢?2、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提示:同学们可以参照书中40页的方法进行研究,另外,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部分材料,各小组取回去之后继续研究。

4、汇报: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热是怎样传递的呢?5、出示演示文稿2(三)思考:热在金属球中的传递1、我们观察了金属条、金属片的热传递方向和过程,如果是一个金属球,它的热传递的方向和过程又是怎样的呢?2、出示演示文稿3三、知识拓展1、我们已经知道热是会沿着一定的方向向四周扩散的,那么你能解释下面图中的情况吗?2、出示图片3、点燃火柴:不摩擦,不接触火源,能点着吗?4、总结板书设计热是怎样传递的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触摸感觉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实验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教学反思本课是教科版(新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

热传递教案及反思

热传递教案及反思

1.1《热传递》教学设计【教学分析】《热传递》是第一单元第一课,是整个单元学习任务和制作活动的总引领,也是探究问题能力的第一次集中训练,同时也是后续深入学习热传递内容的知识基础。

本课借助学生熟悉的冰淇淋融化场景,引导学生学习如何从变化的条件和原因的角度, 将自己感兴趣的疑问转化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然后通过利用生活中物体与物体间的热传递现象,以及酒精灯加热铜棒、蜡环掉落等可视的、直观的实验现象来探究热在物体间及物体内部的传递;最终使学生通过探究形成共识:热可以在物体间和物体内传递,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

通过中年级学段“小小气象员”“冷与热”等单元的学习,学生对冷热现象的认识、温度计的使用、热对物体状态的影响等已经形成了较为正确的概念。

但受日常生活经验及思维特点的影响,在热传递的方向、方式以及材料、结构等因素对热传递速度的影响等方面还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比如有的学生认为冬天室外的金属把手摸起来很凉,是因为金属把“冷”传递给了手;“热”可以传递,“冷”也可以传递;冷热必须通过接触才能传递;等等。

这说明学生还不理解温度与热传递现象的关系。

而且多数学生潜意识中认为热传递就是两个物体间的热量传递,忽视热在同一物体内的传递。

【教学目标】(1)能从冰淇淋变化的条件和原因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2)小组合作,利用不同材料,设计实验探究热传递的方向。

(3)通过小组、班级的交流活动,对实验现象或数据进行推理分析,知道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认识固体热传导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铁架台、酒精灯、温度计、火柴、试管夹、隔热手套、铜棒、圆铁片、蜡环、白凡士林、蜡烛等。

【教学过程】(1)导入师:(课件出示冰淇淋融化图片)现在外卖非常方便……炎热的夏天,冰淇淋外卖一定很受欢迎。

初中物理热的传递教案

初中物理热的传递教案

初中物理热的传递教案一、课题:热的传递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热传递的概念,知道热传递的实质。

2、掌握热传递的两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3、理解热量、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热传递的现象和规律。

2、通过实例,分析热传递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2、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重点:1、热传递的概念和实质。

2、热传递的两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3、热量、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1、热传递的实质和规律。

2、热量、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复习:什么是热量?什么是温度?什么是内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2、讲述: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现象,那就是热的传递。

热传递是热量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它是如何进行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

(二)探究热传递的现象和规律1、实验一:传导现象(1)教师演示实验:将一个热源(如电热丝)放在一个金属板上,金属板上放一个小铁块。

观察小铁块是否会被加热。

(2)学生分组实验: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观察热源、金属板和小铁块之间的热传递现象。

2、实验二:对流现象(1)教师演示实验:将一杯热水放在一个容器中,容器上方放一个冷盘。

观察热水是否会上升,冷水是否会下降。

(2)学生分组实验: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观察热水的上升和冷水的下降现象。

3、实验三:辐射现象(1)教师演示实验:用一个热源(如电热丝)照射一个黑色的物体,观察物体的加热情况。

(2)学生分组实验: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观察热源和黑色物体之间的热传递现象。

(三)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热传递的规律1、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热传递的规律。

2、教师讲解:热传递有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传导是在固体中进行的,对流是在液体和气体中进行的,辐射是在真空中进行的。

九年级物理上册《热传递》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上册《热传递》教案、教学设计
1.热传递实质的理解,尤其是内能的转移。
2.对热传递三种方式的区分和应用。
3.实验操作中的数据准确性和处理方法。
(三)教学设想
为了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质量,本章节的教学设想如下:
1.创设情境:通过引入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热传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自主探究: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热传递的实质和规律,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年级物理上册《热传递》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热传递现象,理解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2.掌握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了解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理解热量、比热容、热值等基本概念,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
4.学会使用温度计、热像仪等实验器材,进行热传递实验,并能够正确处理实验数据。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作为引入,例如:在寒冷的冬天,我们为什么会感到烤火取暖很舒服?太阳光为什么能让我们感到温暖?通过这些例子,引发学生对热传递的好奇心和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热传递的现象?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3.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热传递的相关知识,了解热传递的实质、方式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3.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探究和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4.模拟演示:利用多媒体和实验器材,模拟热传递过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热传递三种方式的区别和联系。
5.实践操作:加强实验操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实验中的安全问题。

教科版科学五下2.6《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下2.6《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下2.6《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热是怎样传递的》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热传递的原理和方式。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热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热传递方式的实质,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科书通过实验和实例的介绍,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热传递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物质的三态变化、温度的概念等基础知识,对于热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热传递的深层次原理和实际应用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课堂学习和实验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热传递的原理和方式,理解热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热传递方式的实质。

2.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热传递的原理和方式。

2.热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热传递方式的实质和区别。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问题驱动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思考和讨论,从而理解和掌握热传递的原理和方式。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热水瓶、温度计、烧杯、热水、冷水等。

2.教学多媒体:PPT、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冬天用热水袋取暖,引出热传递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视频,介绍热传递的原理和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热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热传递方式的实质。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热传递的现象,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来验证热传递的原理。

4.巩固(5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和掌握热传递的原理和方式。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热传递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空调、暖气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热传递的知识。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热的传递》9热传导 教学设计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热的传递》9热传导 教学设计
学生活动
2.学生小组交流。
4.学生汇报
我们小组设计了给铜棒加热,观察热的传递是怎样传递的。我们打算利用热传导实验装置,用凡士林把火柴棒粘到铜棒上,然后给铜棒一头加热,观察火柴棒的变化。
我们小组设计了对涂有温变油墨的圆形铁片的中心进行加热,观察圆形铁片上温变油墨的变化。
我们小组设计了对涂有温变油墨的方形铁片的一角进行加热,观察方形铁片上温变油墨的变化。
环节二:热是怎样在固体中传递的?
教师活动
[PPT]活动一:热是怎样在固体中传递的?
1.讨论探究方案。
师: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材料,请小组讨论一下,利用这些材料,你们小组准备怎样研究?
3.师:谁来说说你们设计的实验方案?
5.师:给铜棒加热或者对铁片加热时,可以使用酒精灯。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对学生的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学科素养将会有明显促进作用。本单元教学设计注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已有经验出发,回顾已知,探究未知,总结自己探究的结论,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2.单元目标与重点难点(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核心素养的落实,设计单元学习目标,明确重点和难点)
塑料等非金属,传热速度较慢,是热的不良导体。
学生活动
2.学生交流这些用品的材料,并根据固体中热传递的特点,讨论、阐述其中的道理。
设计意图:科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科学就是为了更好的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更好的解决生活中的常见的现象。
环节四:拓展活动
教师活动
1. 哪些因素可以影响热传导的快慢?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传热快,哪些地方需要传热慢?
2.学情分析(分析学生与本课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学生兴趣与发展需求、发展路径等)

热传递教学设计

热传递教学设计

热传递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热传递的概念,包括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

学生能够区分不同的热传递方式,并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能够掌握热传递的规律,即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动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及其特点。

热传递的规律。

2、教学难点理解热辐射的传递方式。

解释生活中复杂的热传递现象。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热传递的基本概念、方式和规律,让学生对热传递有初步的了解。

2、实验法通过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热传递的现象,从而加深对热传递的理解。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实验结果,探讨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热传导实验器材:金属棒、蜡烛、凡士林、火柴。

热对流实验器材:装有水的容器、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搅拌棒、木屑。

热辐射实验器材:热水袋、温度计。

2、多媒体课件制作包含热传递相关图片、视频和动画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提问:“如果将这两杯水放在一起,会发生什么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热传递的概念。

2、讲授新课热传递的概念教师讲解:热传递是由于温度差引起的热能传递现象。

举例说明:如冬天我们靠近火炉会感到温暖,就是热传递的结果。

热传递的方式热传导教师进行热传导实验:将金属棒的一端用蜡烛加热,观察另一端凡士林的变化。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热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这种传递方式叫做热传导。

举例:用铁锅炒菜、用暖手宝暖手等。

热学中的热传递和热力学定律的教学设计方案

热学中的热传递和热力学定律的教学设计方案
案例二
热对流过程中的热力学分析:以流体中的热对流为例,探讨热量在流体中的传递过程及影 响因素。结合热力学定律分析热对流过程中的能量转换和损失情况,提高学生对热力学定 律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的能力。
案例三
辐射传热与热力学定律的综合应用:分析辐射传热的基本原理和特点,以及热力学定律在 辐射传热中的应用。通过具体实例讨论辐射传热过程中的能量转换、损失和效率问题,培 养学生综合运用热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热辐射原理及应用
热辐射原理
热辐射是物体由于具有温度而辐射电磁波的现象。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 都能产生热辐射,温度愈高,辐射出的总能量就愈大。
热辐射应用
热辐射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如太阳能利用、红外线测温、遥感技术、微波 炉等都是利用热辐射原理进行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应用
用于分析和判断热力学过程的进行方向和限度,如热机的效率限制、制冷机的制冷系数限制、热力学温标的定义 等。
熵增原理与不可逆过程
熵增原理的表述
在孤立系统中,自发进行的过程总是向着熵增加的方向进行。
不可逆过程的描述
在热力学中,某些过程一旦开始,就不能自行恢复原状,这类过程称为不可逆过程。例如,热量 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而不可能自发地反向进行。
02
热传递基本概念与原理
热传递定义及分类
热传递定义
热传递是由于物体之间或物体内部存在温度差而引起的内能 的转移现象。
热传递分类
热传递主要分为三种基本方式,即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
热传导原理及应用
热传导原理
热传导是依靠物质分子、原子或电子 的振动、移动或碰撞,使热量从物体 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传递与热力学第二定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问
导入
学习目标
1.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
2.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部分)传向低温物体(部分),直到物体温度相等为止。
3.了解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达标
自学指导
猜测:火柴棒掉落的顺序会怎样?(猜测的理由)
说理开水倒入杯中,放上汤匙,过会儿,让学生摸摸。
2.提问:“汤匙变热了,热怎么传递过来的?” 引导学生做出猜想后,进入下面的实验研究。
课 题
3热的传递
课 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第一课时




科学研究
1.经历探究热的传递规律过程。
2.加强测量水温的技能训练,培养连续观察并记录的能力。
3.学会分析实验现象及数据,找寻其中的科学规律。
情感态度价观
1.知道科学探究过程中,离不开认真细致的观察。
2.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懂得分工合作的重要性,乐于合作,扎实完成自己的任务。




3热的传递
热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作业布置
测量变化的水温。
教学后记
2.讨论:要做好实验,该怎样进行?
3.分组测量,认真观察、准确读数和及时记录。
4.分析数据,发现规律:
热从热水杯传向冷水杯,温度的变化先快后慢,最后直至两杯水温度相等。
四.拓展:热的传递方式
多媒体课件辅助介绍。
猜想引入实验
认识物体怎样传热
了解
热的传递方式
练习及检测
说一说物体是怎样传热的。
课堂小结
热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二.活动 物体怎样传热
1.教师介绍实验装置及实验材料。
2.猜测:火柴棒掉落的顺序会怎样?(猜测的理由)
3.交待实验注意事项。
4.学生实验。
5.汇报。
6.检查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7.归纳:热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三.活动 测量变化的水温
1.组织学生预测:两杯水的温度各会有怎样的变化?两杯水最后会怎样?2.讨论要做好实验,该怎样进行?
拓展课准备:酒精灯、火柴、三角架、石棉网、烧杯、水、茶叶、有关热辐射的资料。
教学方法
实验法 观察法
对比法 分析法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学 环 节
设 计 意 图
导 学
提 示
1.演示:将开水倒入杯中,放上汤匙,过会儿,让学生摸摸。
2.提问:“汤匙变热了,热怎么传递过来的?” 引导学生做出猜想后,进入下面的实验研究。
科学知识
1.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
2.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部分)传向低温物体(部分),直到物体温度相等为止。
3.了解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教学重点
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部分)传向低温物体(部分),直到物体温度相等为止。
教学难点
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具准备
金属棒、酒精灯、火柴、蜡、支架、温度计、大烧杯、小烧杯、热水、冷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