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讲义:热点十四 历史上三农问题

合集下载

“三农”问题专题

“三农”问题专题

隋朝: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在长安、洛阳一 带修建了许多大仓库,储积的粮食、布匹可供应政 府五六十年开销
唐朝: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赋税劳役, 使得农民占有一定土地,赋役负担减轻,有安定的 生产和生活环境,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社会经济 出现繁荣景象。唐玄宗期间修建四十多处水利工程, 农耕技术也大有发展。(租庸调制和两税法) 元朝: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多次下令禁止蒙古 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
②义和团运动:发生在19世纪末的一场大规模的 农民反帝爱国运动,打出“扶清灭洋”口号。
2.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中的土地政策
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提出平均地权(民生主义)
三、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几次变革和 成就
1.1950—1952年土 地改革,1950年颁 布《中华人民共和国 土地改革法》,废除 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 制,实行农民阶级土 地所有制,彻底废除 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 削土地所有制,为新 中国农业发展和工业 化开辟了道路
2.日本 1868年明治维新期间,经济方面承认土地私有,允许 土地买卖,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发展
3.俄国和苏联 1861改革,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法令,规定农奴在 法律上是自由人,农奴在获得自由时,必须出钱赎买 一块份地。法令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但农奴不是无 偿得到土地,改革不彻底。 苏联 1921年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 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社会主义 公有制
5.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科技的重大成就是:1973年袁 隆平成功培育出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他 被人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和土地政策
1.美国 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规定美国公民只要交付10 美元的收付费,就可以在西部获得一块相当于64公顷 的土地,耕种五年以上成为自己的私有财产。 1933年,罗斯福对农业进行调整,缩减耕地,屠宰牲 畜,由政府补偿。

高考历史热点解读:三农问题重点

高考历史热点解读:三农问题重点

• 隋朝有位商人,欲运一批货物从余杭出发 到长安,他所经过的水路应该是
• A. 江南河→通济渠→邗沟→黄河→广通渠 • B. 邗沟→江南河→通济渠→黄河→广通渠 • C. 江南河→邗沟→通济渠→黄河→广通渠 • D. 广通渠→黄河→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 元朝与隋朝相比,在交通运输方面的突出 成就是
1、各朝代 的主要水利工程 ①夏商周: 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②春秋战国:
•中原地区已普遍采用桔槔灌溉农田;楚国 孙叔敖修的芍陂是有史记载的最早水库;战
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
在秦国修的郑国渠。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就开 凿了连结江淮的运河-邗沟
③秦朝
•开通了灵渠沟通湘水和漓水
④两汉时期:农田水利的地区特色 明显,黄河流域以营建灌溉渠为主, 著名的工程如六辅渠、白渠、龙首 渠等;江淮、江汉之间以修建天然 陂池为主;西北修筑坎儿井;
模的黄河治理工程。
• 唐朝在黄河、长江流域修筑旧渠和 堤塘;
• 元朝政府多次征发农民和兵士,治 理黄河。
• 4、认识:中国历代王朝都重视水利工 程建设,这与水利在古代经济中的地位 是分不开的,因为古代中国最重要的生 产部门是农业,农业受自然因素影响极 大,在生产力不发达,人们抵御自然灾 害能力低下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同时, 兴修水利不仅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发 展,而且可以扩大到交通运输和商业的 发展,因此,修筑水利工程,是古代中 国国家管理经济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内容 和职能的体现。
• 1.以下关中水利工程,最早开凿的 是:
• A.白渠 B.六辅渠 • C.郑国渠 D.广通渠 • 2西汉时,开凿了六辅渠以后,受
益地区是
D.长安附近
• 战国至西汉时期曾兴修了一些大型的 水利工程,以下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兴修都江堰主要是为了防洪灌溉

中国古代历史专题讲座:三农

中国古代历史专题讲座:三农

关注“三农”一、中国古代史中有关“三农”与和谐社会的考点知识:1、农业生产工具和农业生产技术(生产力):(1)商和西周时期农具绝大部分为木、石、骨、蚌所制,有少量青铜农具,西周晚期出现了铁器(但考古尚未发现铁农具);有了原始的农田水利技术;懂得施用粪肥、草木灰和绿肥。

(2)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逐渐普及;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推广,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水利灌溉事业有很大发展,修建了都江堰、郑国渠、芍陂等水利工程和使用桔槔等灌溉农具。

(3)秦汉时期铁农具式样增多,并传到了珠江流域和西域;牛耕技术进步,并出现了播种用的耧车;耕作技术方面推广了代田法和水稻的育秧移植技术;水利事业也有重大发展,有著名的漕渠、六辅渠、白渠等,西北地区还出现了坎儿井;更为可喜的是出现了我国现存最早的农书《汜胜之书》,以及东汉的《四民月令》。

(4)魏晋南北朝时期创制了许多新农具,如翻车、水碓、水磨等,先进的耕作技术技术向南北推广。

(5)隋唐时期,发明了曲辕犁,并创制了筒车;水利和耕作技术也有很大进步。

(6)五代十国时期,南方各国都比较重视兴修水利,如吴越的捍海塘等(7)宋元时期,出现了圆头、尖头的犁铧和踏犁等;更加讲究耕作技术;并更加重视水利设施的管理,王安石变法时颁布农田水利法,兴修水利工程达1万多处;元政府组织编写了《农桑辑要》指导农业生产;(8)明清时期,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综合介绍了我国传统的农学成就,还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是一部总结性的农书。

2、农作物的种植和推广(生产力):(1)商周时“五谷”(黍、稷、麦,稻、豆)已种植;西周时农作物品种增多,包括后世的大部分作物。

(2)两汉时期,西汉使将西域的葡萄、石榴、苜蓿、胡豆、胡瓜、胡桃等农作物陆续移植内地;广植稻麦,东汉已有双季稻。

(3)宋元时期,北方的粟麦传至江南大量种植,江北则广种水稻,还从越南引进了占城稻;棉花也在南方大量种植。

(4)明清时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等农作物传人我国不断推广种植;棉花、蚕桑、茶叶、油料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棉花种植由江南推向江北。

中考历史三农问题专题复习课件

中考历史三农问题专题复习课件
对农业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 主义公有制
请回答:
1.土地改革的原因: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中国农村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土地改革的时间、颁布的文件、文件的内容
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3.土地改革的结果是什么? 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 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1956年
1958年
1978年
A
(3)党和国家在B阶段采取的哪一项 举措实现了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 有制的转变?
三大改造
(4)C阶段我国农业遭到了极大破 坏,到D阶段实行了哪一政策促进了 农村经济迅速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材料题二
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农民安,天下安。党 和政府时刻关心着农民,关注农业。这样才能使我国 农业在希望的田野上茁壮成长。请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50年代初,我党在农业上执行的 政策是什么?此政策后土地的性质如何?
土地改革;农民土地私有制
(2)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党在农业上又 有着怎样的举措?
农业生产合作社;
(3)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阶段中,我党又在农 业政策上犯了怎样的错误?有何消极的影响? 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 积极性,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4)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党 又在农村实行了什么政策?此政策的出台,是 源于什么地方的做法得到了党中央的肯定?
农业生产合作社①
(1953-1956)
土地改革②
(1950-1952)
② ① ④ ③
请你按时 间先后排 人民公社化④ 序?
(1958年)

中考专题复习:三农问题中国历代农业、土地、赋税制度共5页word资料

中考专题复习:三农问题中国历代农业、土地、赋税制度共5页word资料

中考专题复习:三农问题中国历代农业、土地、赋税制度[背景材料]2月1日,新华社受权播发的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再度锁定“三农”。

这份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是改革开放以来第11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是首次连续6年发布关于“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

文件指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加深,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不断显现。

2009年可能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极为艰巨的一年。

在农业连续5年增产的高基数上,保持粮食稳定发展的任务更加繁重;在国内外资源性产品价格普遍下行的态势中,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的难度更加凸显;在全社会高度关注食品质量安全的氛围里,保持农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和规避经营风险的要求更加迫切;在当前农民工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制约更加突出。

文件要求必须切实增强危机意识,充分估计困难,紧紧抓住机遇,果断采取措施,坚决防止粮食生产滑坡,坚决防止农民收入徘徊,确保农业稳定发展,确保农村社会安定。

[课标链接]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2.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2)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3)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4)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高中文综聚焦中外历史上的“三农”问题专题辅导

高中文综聚焦中外历史上的“三农”问题专题辅导

聚焦中外历史上的“三农”问题某某金昌X望成【知识归纳】一、中国古代史(一)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1. 历代中央政府出台的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1)春秋:齐国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2)战国:秦国商鞅实行变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3)唐初: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保证农民有一定的土地和生产时间。

(4)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推行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政府积极推广占城稻,促进南北农作物交流)(5)明初:推行一条鞭法。

(6)清初:实行“更名田”和地丁银制。

2. 生产工具的演进:(1)商周时期:使用木制、石制及少量的青铜农具。

(2)西周晚期:开始使用铁器。

(3)春秋:铁农具开始出现;耕犁出现;桔槔灌溉。

(4)战国:铁器使用X围扩大,牛耕进一步推广。

(5)曹魏:马钧改进了翻车,用于农业灌溉。

(6)唐朝:创制了灌溉工具筒车,出现了曲辕犁。

注意:动力改革——牛耕的出现,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它解放了人力,但并不彻底;筒车则完全解放了人力。

3. 兴修水利:(1)夏、商、西周:农田水利有了较大发展。

(2)春秋:楚相孙叔敖修芍陂。

(3)战国:秦国蜀守李冰修建都江堰;X国修建X国渠。

(4)秦朝:兴修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

(5)魏晋南北朝时期:曹魏兴复了许多渠堰堤塘;北魏孝文帝下令有水田之处,都要通渠灌溉;江南地区农田水利兴修较多。

(6)隋朝:隋炀帝开通大运河。

(7)唐朝:设专官管理水利事业,兴修的水利工程仅江南就超过六朝总和。

(8)北宋:王安石变法,推行农田水利法,兴修水利工程1万多处。

归纳:水利的三项功用——用于农田灌溉、减轻洪涝灾害、解决交通运输困难。

4. 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和推广:(1)西汉:X骞通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西域的葡萄、苜蓿、核桃、胡萝卜等种子传入中原地区。

(2)明朝:从国外引进玉米、甘薯,在清代不断推广种植。

注:中国古代农作物品种,最初多为粮食作物,后来农副产品增多,很多是经济作物,反映了农本经济向商品经济逐渐过渡的趋势。

专题:历史上的三农问题doc

专题:历史上的三农问题doc

专题三:历史上的三农问题1.统治政策的调整:(1)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奖励耕战(2)文景之治: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和汉景帝等,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并且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史称“文景之治”。

(3)贞观之治:唐太宗从隋末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统治才能巩固。

唐太宗统治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4)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5)元朝的农业:元世祖重视农业,还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北方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

2.农作物推广和引进:河姆渡原始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商周时期种植“五谷”;汉代北方种植小麦,南方种植水稻,并从西域引进苜蓿等作物;唐代蔬菜有很多新品种,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北宋时期从越南引进占城稻;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棉花的种植由两广和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明朝从国外引进玉米、甘薯、花生、马铃薯和向日葵等农作物,在我国开始推广种植。

3.劳动工具: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用耒耜耕地;商周时期用木、石、骨、蚌耕地(少量青铜农具);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开始出现;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广泛使用(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汉朝发明了播种工具耧车;唐朝时发明了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

4.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修筑了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了“天府之国”;秦朝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水和漓水;西汉汉武帝亲自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时,派王景治理黄河;隋炀帝时开通了京杭大运河;元朝为了把南方的粮食运往北方,开通了会通河和通会河。

5.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1)南方自然条件优越;(2)北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大量的劳动力(3)南方社会秩序安定;(4)南方统治者的重视;(5)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

中考专题复习历史热点-8页文档资料

中考专题复习历史热点-8页文档资料

新课标中考专题复习(历史热点)一.中考专题1、“三农问题”2、历史性的会晤与台湾问题;3、中国外交;(中美、中俄、中日、中法关系)4、科教兴国;5、和平与发展;6、金融危机与经济政策;7、科学发展观;8、周年历史大事热点等;热点一、十七届三中全会与“三农问题”知识梳理中国一、古代:1、春秋战国时期:(1)铁农具和牛耕使用(2)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筑都江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2、汉代: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3、经济重心南移(1)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影响)(2)唐朝:①南方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①南方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②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3)五代、北宋: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并从越南引进占城稻南宋时:经济重心正式转移到了南方4、明清时期:从国外引进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作物。

二、现代1、1950——1952年土地改革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内容)2、1953——1956年进行社会主义改革3、1958年党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世界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解决土地问题的方式1、美国南北战争中《宅地法》2、俄国1861年改革二、社会主义国家的农业政策1、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府颁布《土地法令》; 1921——1928年实施新经济政策; 1928年加快了实现农业集体化的步伐;苏联经济改革:赫鲁晓夫改2、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匈牙利改革(调整农业政策)实战演练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三农”问题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三农”问题

专题要点: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三农”问题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资产阶级革命派:“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孙中山采用“平均地权”的办法解决土地问题,不是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说明资产阶级不能解决中国的土地问题。

二、中国共产党在各历史时期的土地(农村)政策1、建国初期1950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2、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政府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运动,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

通过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化为公有制,从根本上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依据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由此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结果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960年中央开始全面调整国民经济,加强农业生产。

4、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集体经济,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四次变革:(1)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2)农业合作化:在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进,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国家基本上实现了把土地等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人民公社化运动: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些党的领导人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制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1958年轻率地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人民公社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农”问题 PPT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农”问题 PPT
B.实施的方式方法不同
★C.阶级本质不同
D.农民阶级的响应程度不同
【返回】
◆中国近现代史上涉及到“三农”问题(土地 政策)的知识点
1.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天朝田亩制度》
2.辛亥革命时期 孙中山“平均地权”的主张
3.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 中共在革命根据地开展的土地革命
4.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中共在解放区 进行土地改革
千元,可以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两千;就算那地将来因
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
盈利八千,当归国家。”对他的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陈述了民生主义的思想 ②主张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③提出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④体现了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
【返回】
5. 1953—1956年,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6. 1958年,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7.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全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
二、实战演练 ◆20世纪50—70年代,我国农村生产关系还进 行了哪些变革或调整?每一步调整改革的核心 内容以及结果如何?
1.注意时间跨度
2.什么是农村中的生产关系

(◆12)◆0材材世料料纪二一5中个0体毛—农泽7业东0在年的中农代国业所,创政我立策的的国精内农耕容细村有作的哪生生些产产?方关式系已经还
使进生行产力了的哪发挥些达变到了革极或限。调一整家一?户每的小一农步经济调,整生产的资核料微心
薄如内果、容不生以产引导分及散农结民、走生果组产如织规模起何小来?的、路农业,科不技仅落不后能、改劳善动农生民产的率生低活下,,而。
◆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在制订农村政策时 应该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2021年高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资料:长效热点一 “三农”问题

2021年高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资料:长效热点一   “三农”问题

长效热点一“三农”问题热点内涵21世纪,“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仍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征程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基础和保障作用。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与否取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解决与否,解决“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工作。

“三农”问题是近年来持续关注的长效热点,也将成为2021年高考命题的一个视角,备考时要予以重视。

高考启示“三农”问题是近年高考持续关注的热点,高考命题中,与这一热点相关的古今中外历史上有关发展农业的举措和政策必将成为命题的重点。

从考查题型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有所涉及,图文型试题占有一定比重。

高考备考时应重点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历代农业发展的原因、经济重心的南移;近现代中国不同阶级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如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中共的土地改革、建国后农业政策的调整;世界近现代史上美、俄(苏)等国解决土地问题的不同措施及其对这些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影响、启示等。

知识链接一、中国古代的“三农”问题1.生产工具的演进(1)原始社会:使用耒耜(石制、骨制、木制)。

(2)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工具。

(3)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出现并逐步推广。

(4)西汉:普及铁农具,出现播种工具耧车。

2.耕作方式和技术(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

(2)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3)汉代:广泛使用耦犁(二牛抬杠)、直辕犁,东汉开始使用一牛挽犁,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4)隋唐时期:出现曲辕犁。

3.水利工程与灌溉工具(1)战国时期:修建都江堰、郑国渠。

(2)秦朝:修建灵渠,沟通了长江、珠江流域。

(3)汉朝:关中地区发明坎儿井,至今新疆仍在使用。

(4)三国时期:发明翻车。

(5)隋朝:开凿大运河。

(6)唐朝:出现筒车。

4.土地制度(1)奴隶社会①夏商周时期:井田制——土地国有制度(“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实质上是私有制。

三农问题专题复习

三农问题专题复习
单 元 知 识 内 容 目 标 要 求 识记 理解 运用 √ √ √ √ √ √
中华文明的 河姆渡人、半坡人的生活生产状 起源 况与主要农作物 国家的产生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与社会变革 繁荣与开放 唐太宗和“贞观之治” 的社会 “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经济重心的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史实 南移 《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的作 中国古代科 者及著作类别 学技术 都江堰的修建时间及图
如果你是这次农业人物展览的负责人, 那么你会选取中国历史上哪些人物来展览? 并简要说明该人物入选的理由。
连连看
情景:在参观时发现,可能由于展区工作人员 的疏忽,下列农业人物与成就或措施对应完全 不准确。那么你能帮助他们重新正确排列吗?
农业人物
a、炎帝 b、大禹
成就或措施
1、《天工开物》 2、平均地权 3、农业集体化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B.开展“大跃进“运动
C.推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2016·山东烟台)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有副
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 分地,耕者有其责”。其中“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 有其责”指的是( A.土地改革运动 )
贫穷落后,粮食短缺。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业合作化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
3 一大二公,大办公共食堂
4 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总结: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封建土地所有制
土地改革
农民土地所有制
农业合作化运动
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
人民公社化运动
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

中考历史知识点汇编专题十四农业发展

中考历史知识点汇编专题十四农业发展

专题十四农业发展第一部分:农民与土地问题一.商鞅变法:打破旧贵族对土地垄断,废除土地国有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重农抑商,奖励耕战;编制户口。

二.辛亥革命:(1)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2)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拓展】中国第一个提出民生问题的人:孙中山,实现:土地改革三.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政府在农村进行了土地改革(1)1950年国家制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3)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4)土地改革的意义:使近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消灭了。

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村的生产力得到了解放,粮食产量大大提高。

四.三大改造1.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背景:分散经营,影响农业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的需要。

(2)形式:按照自愿的原则,把分散农民组织起来,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3)实质:改农民土地所有制为土地公有制。

(4)作用: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发展。

五.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背景:①党和人民对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②缺乏经验,急于求成,③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2、表现:高指标,瞎指挥,共产风,浮夸风3、后果:导致了1959—1961国民经济严重困难。

4、教训与启示:①要遵循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

②要认识基本国情,制定适当的经济发展策略。

③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背景:人民公社化运动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2、创造者: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3、形式:把集体土地长期承包给农民耕种,农民自主经营。

4、影响:①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很快解决了人口的温饱问题。

2021张家口中考历史备考知识点汇总part2

2021张家口中考历史备考知识点汇总part2

2021张家口中考历史备考知识点汇总part2第1题:“三农”是指“农民、农业、农村”,土地问题历来是农民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以下是世界各国在不同时期对土地问题采取的措施,其中错误的是()A.三大改造采取赎买政策B.明治维新允许土地买卖C.俄国1861年改革农奴出钱赎买份地D.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正确答案:A。

第2题:“跳槽”、“人才招聘会”等流行语的出现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A.人民生活的改善B.就业制度的变化C.综合国力的提升D.医保制度的建立【解析】正确答案:B。

第3题:一位生活在元朝的商人,他不可能有的经历是()A.去江南贩运棉布B.经运河到杭州游览C.读《马可波罗行纪》了解意大利商人经商的情况D.购买景德镇青花瓷器【解析】正确答案:C。

第4题:时代特征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留下烙印,人们所取的名字也能折射出不同时代的时代特征。

按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名字所反映的新中国的历史进程,正确的是()①王文革②周援朝③张跃进④李开放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②③①④D.②①③④【解析】正确答案:C。

第5题:19231929年在任的美国总统柯立芝说:“既然只有富人才是有价值的,因此政府应该谨防多数人的意见。

由于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

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

”对柯立芝上述观点的认识,不正确的A.维护资产阶级利益B.加剧贫富分化,激化社会矛盾C.压制民意,破坏民主制度D.为经济危机的爆发埋下伏笔【解析】正确答案:C。

第6题:托洛斯基(1842年1889年)出生于俄国农奴家庭,他的经历中可能出现的是()A.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B.无偿得到一块份地C.参加十月革命D.参加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解析】正确答案:A。

第7题:敢于直言,向唐太宗进谏200多次的大臣是()A.房玄龄B.杜如晦C.魏征D.姚崇【解析】正确答案: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点十四历史上三农问题
一、古今中外有关农业的政策和主张
1、商鞅变法: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对生产粮食、布锦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2、贞观之治:减少百姓服劳役的天数,并规定可用缴纳实物代替服役。

3、元朝忽必烈改制:推行重农政策,颁布《农桑辑要》
4、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的主张。

5、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政策的演变
(1)1950—1952年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2)1953—1956年,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将农民土地所有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

(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公有制的性质没有改变。

6.日本大化改新:颁布“班田收授法”、“租庸调制”。

7.俄国农奴制改革:农民在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可以以赎买的方式购买份地的使用权。

8.日本明治维新: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全国统一征收地税。

9.美国罗斯福新政,让农民缩减耕地,由政府付款补贴。

二、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格局的演变
秦汉及秦汉以前,北方的黄河流域农业发达,南方农业比较落后;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农业迅速发展,与北方差距不断缩小;
南宋时“苏湖熟、天下足”谚语广泛流传,表明太湖流域成为最重要的粮仓,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三、推动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生产工具的改进,如战国时期的铁器和牛耕;
2、一些统治者推行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如唐太宗的轻徭簿赋政策;
3、一些统治者能够采取措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如商鞅变法时奖励耕织,承认土地私有;
4、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如都江堰使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

5、优良农作物品的引进,如宋代引进占城稻。

四、新中国成立以后,“两平”对发展农业做出的贡献
1、邓小平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提高粮食产量
五、针对我国“三农“问题的建议
1大力普及农村义务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2.开展科技下乡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