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与五行养生的秘密丨琴知

合集下载

中医五行音乐疗法解析

中医五行音乐疗法解析

中医五行音乐疗法解析中医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认为人体健康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所以将自然界的五种元素——木、火、土、金、水,与人体内的五种脏腑器官、五种感官、五种情绪和五种味道相对应。

五行学说中,每种元素都有其特定的属性和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五行学说还与人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息息相关,因此又有了“五行医学”的称呼。

在五行医学中,音乐疗法也被广泛应用。

五行音乐疗法认为,不同的音乐可以作用于不同的脏腑器官,调整身体的能量平衡,促进健康。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五行音乐疗法的具体内容。

1. 木五行中的“木”对应的是肝脏,木能生火,且易于被火克制。

因此,木乐应该以柔和清新的音乐为主,能够温和地刺激肝脏,调节血液循环,缓解紧张和焦虑。

例如,古筝、竖琴、吉他等弦乐器演奏的曲目,以及自然风景、鸟鸣声等清新自然的音乐都可以作为木乐的选择。

2. 火五行中的“火”对应的是心脏,火的属性是热情开朗,但又易于过度消耗体力和耐力。

因此,火乐应该以节奏明快的音乐为主,能够激发情感,增强心脏血液循环。

例如,流行音乐、摇滚音乐、现代舞曲等都可以作为火乐的选择。

3. 土五行中的“土”对应的是脾脏,土的属性是稳定、坚实,能够给予人体支持和滋养。

因此,土乐应该以缓慢舒缓的音乐为主,能够带给人心灵的平静和安宁。

例如,轻音乐、钢琴曲、小提琴曲等都可以作为土乐的选择。

4. 金五行中的“金”对应的是肺脏,金的属性是清冷、洁净。

因此,金乐应该以高亢悦耳的音乐为主,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力,增强肺部气息运动,促进呼吸系统的健康。

例如,管弦乐队演奏的曲目、人声合唱、宗教音乐等都可以作为金乐的选择。

5. 水综上所述,五行音乐疗法最重要的是根据人体的五脏六腑的特点和需要,选取不同的音乐来调节身体的能量平衡,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健康的目的。

同时,五行音乐疗法也有其限制和注意事项,例如不能过度听同一类型的音乐,以免造成身体疲劳等。

因此,在进行五行音乐疗法时,最好咨询专业医生或音乐治疗师的意见,以保证疗效的最大化。

“琴道”与“养生之道”

“琴道”与“养生之道”

“琴道”与“养生之道”古琴,又称七弦琴,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是华夏民族最古老的乐器之一,相传为伏羲所造。

古琴有别于其他乐器,它是自古文人用来陶冶性情的专有的圣洁之器,文人用它来抒发情怀寄托理想,会友时互通心趣,独处时修身养性,琴远远超越了音乐的意义,成为中国文化和理想人格的象征。

它不是大众的表演艺术,不在于“他娱”的表演意图,而是以“自娱”养生之修行为主旨,它的目的更在于“养生”、“修德”等。

琴的主要功用是教化和修身。

因此,古琴艺术一般不称“琴艺”,而尊为“琴学”。

养生贵在养心,而养心首要养德。

“琴者,禁也,所以禁止淫邪,正人心也”,自古以来音乐与“德”就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古人十分重视乐的教育作用,《礼记·乐记》中记载:“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乐也者,圣人之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移俗,故先王著其教焉。

”指出音乐是道德操守的精华。

健康的音乐具有良好的作用,能够改善人的品德操守,能够深刻激发人的情感,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

蔡邕的《琴操》记载:“昔伏羲作琴,以御邪僻,防心淫,以修身理性,反其天真。

”桓谭《新论·琴道》云:“琴七丝足以通万物而考至乱也。

八音之中惟弦为最,而琴为之首。

琴之言禁也,君子守以自禁也。

大声不振华而流漫,细声不湮灭而不闻。

八音广博,琴德最优”。

古琴,向来是礼乐教化的工具。

其次,弹琴可动静结合,心身双修琴能养疾其次还表现在弹琴可使人精神专一,杂念皆消,从而心静神凝,精气内敛,同时还能活动手指,增强手指功能,可谓是动静结合,心身双修。

名士嵇康既是著名琴家又是养生家,他的传世名作《养生论》提出“清虚静泰”的养生观,主张老庄的“无为”思想,“蒸以灵芝,润以醴泉,晞以朝阳,绥以五弦”使精神“无为自得,体妙心玄”,神、意、心、身皆静,物我两忘,可使真气运行无滞,外无六淫之侵害,内无七情之干扰,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白居易晚年得风疾,古琴亦是他的心灵安慰,他写道:“本性好丝桐,尘机闻已空。

古琴与养生

古琴与养生

古琴与养生内容摘要:古琴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瑰宝,从先秦时代起,他便在文人士大夫的精神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所谓“八音之中,琴德最优”,古琴在文人士大夫阶层世代相传的结果,使得其具有了超越纯粹乐器的地位而获得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琴者,情也。

琴能养疾首先表现在琴能调畅人的情志,古琴对人的心态也有很大的影响,与人的手上的经络及大脑的激素也有关,平”“清微淡远”的审美趣味,也是养生的一个方面。

关键词:古琴;养生;养疾;情志;心态;经络(一)弹琴与心态学琴的人都知道,弹琴之时身心皆要正。

身正则清气上升,浊气下降,阴阳平衡。

而心态对弹琴者来说,也同样是非常的讲究。

弹琴之时,要安闲宁静,心平气和,自然而不躁作,这样才有清雅之韵。

久而久之,弹琴者也很自然的养成了清静平和之心、高洁洒脱的气质。

所以,弹琴者长寿,这是很正常的事。

相反,追求暴躁的人,其心理也自然刚暴浮躁,那么得病或短命也是正常的事。

“琴之为器…..其声正, 其气和, 其形小,其义大, 如得其旨趣, 则能感物。

志躁者, 感之以静, 志静者, 感之以和。

和平其心, 忧乐不能入, 任之以天真, 明其真, 而返照动寂, 则生死不能累”。

琴书中类此典型的综合陈述屡见, 大致强调心志对身体的主导作用, 养心守神可保元气以调控身体、维持平衡, 重视身心整体的有机变化, 少就局部问题作技术性的验证, 甚至对经验现象的表述方式, 长期以来似无重大进展。

(二)弹琴与激素研究证实,音乐可调节大脑皮层,使体内的激素增多。

在这种良好的“刺激”中,人的神经、内分泌、消化系统顺畅“运动”.脏腑等生理机能得到调节,阴阳趋向平衡,进而缓解疾患,祛病延寿。

音乐,有歌唱,称声乐;有乐器演奏,称器乐。

古人音乐养生中,特别注重以乐器演奏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并首推古琴。

古琴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其外观古朴,音色幽雅苍劲。

抚琴者多逍遥自在,令人羡慕,而琴声洒脱悠扬,确实让人愉悦,所以,古琴备受历代文人墨客、帝王将相的青睐。

浅谈古琴音律中五音“宫、商、角、徵、羽”与养生的关系

浅谈古琴音律中五音“宫、商、角、徵、羽”与养生的关系

浅谈古琴音律中五音“宫、商、角、徵、羽”与养生的关系作者:张军梁艺歌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6年第41期摘要:中国古琴艺术在历史上不仅具有广泛文化影响,而且是古代精神活动在音乐上的重要体现。

通过五音来养生修行,琴能养疾,调畅情志。

以弹奏古琴能养生的实例和理论依据讲叙古琴对养生的作用。

关键词:古琴文化;五音养生养疾;静心;修身养性中图分类号:G642.0 ; ; 文献标志码:A ; ;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1-0150-02一、中国古琴的起源和特点1.古琴的产生。

琴的起源有神农伏羲造琴说。

也有“神农氏”的氏族“削桐为琴,绳丝为弦”的造琴说。

依据相关资料,古琴存在的历史已有3000年左右。

中国古琴出现的时间,有观点认为应定在西周——春秋这一段时间内。

笔者个人根据古琴的外观造型,结合当时社会的时代背景,更倾向于西周——春秋这一时间段内。

2.古琴的音律特征。

《礼记》说:“声成文谓之音。

音之数五。

”古琴用的音律是五音十二律。

五音即“宫、商、角、徵、羽”。

“宫”音为五音之首、统率着众音律。

“商”为音乐第二级,在“宫”的之后。

“角”为音乐的第三级,在“商”的顺序。

“徵”是音乐的第四级,在“角”的顺序。

“羽”为音乐的第五级,在“徵”的顺序。

从听音、感觉来解释:可见宫音浑厚低沉,悠远绵长;商声嘹亮高畅,激越而和;角音和而不决,滋润而不枯,徵音焦型干燥宽容,如火势猛烈的声音;羽音而圆清急畅;这几个音又与五行有密切的联系。

五行是顺应四季之气而生。

五音则反逆五行的顺序而传。

相反相成,错综变化。

而古代琴的声音环境又分为四个八度零两个音。

散音有七个、泛音有九十一个、按音则有一百四十七个。

二、古琴与养生1.古琴构造与养生的关系。

古琴音量小,这正是它的最大优点,使得弹琴之人都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天籁般的琴音沁人心脾,使人的情绪也平稳了下来。

因此,在安静的环境里,静静的弹琴或者听琴,使自己在一天忙碌快节奏的生活之外还可获得一处不染尘世的净土,可谓即养心又养生。

古琴艺术与中医养生

古琴艺术与中医养生

古琴艺术与中医养生1. 引言本章主要介绍文档的目的和范围,以及对古琴艺术和中医养生进行简单概述。

2. 古琴艺术2.1 古琴起源与发展历程- 简述古琴起源于中国,并经过漫长时间的发展。

- 指出其在音乐、文化等方面所承载的重要意义。

2.2 古琴构造与特点- 描述古代传统丝弦乐器——古筝结构组成部分。

- 阐明不同类型(如台湾式、浙江式)之间存在差异性。

3 中医养生基础知识.3。

l 中草药疗法:-.指出了中草药作为一种常见而有效治疗方法,在保健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几种具有益处并被证实安全无害的常见草荷:人参,枸杞子,当归;.32针灸:--解释了针灸是一项通过刺激身体穰道来调整阶段平衡从而达到预期效果的传统中医疗法;--了几种常见针灸穴位和其对应的养生效益,如太冲、内关等。

.33 饮食调理:-.指出饮食在中医养生领域起着重要作用,并介绍一些与古琴艺术相关联的有助于健康保持及提高音乐表现力的特定蔬菜水果,如柚子,核桃等;3. 古琴艺术与中医养生结合- 引述两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并相互促进发展的观点。

- 分析古琴演奏过程可能带来身心放松、气血畅通等好处。

4. 实践案例分析本章将通过实际案例探讨古琴艺术与中医养为一个整体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包括以下内容:a) 案例1: 刘先生使用每天弹奏古筝进行自我调节以缓解工作压力;b)案2:玛丽女士通过学习中国文化(其中包含了很多关于中草药和谱曲技巧方面的知识)以提高她在古琴演奏方面的技巧;c) 案例3: 张先生通过针灸疗法调整身体平衡,从而改善了他的音乐表现能力。

5. 结论本章总结文档内容,并强调古琴艺术与中医养生相互融合所带来的益处和潜力。

6. 附件- 列出相关文件、图片或其他资料作为参考。

7. 法律名词及注释- 古筝:一种传统丝弦乐器,在中国有着悠久历史。

由多根不同长度和厚度的丝线构成。

- 中草药:指用于治疗疾病或保健目标而采集自天然环境并经过加工制备后使用的各类植物材料。

古琴艺术与中医养生

古琴艺术与中医养生

古琴艺术与中医养生
古琴艺术与中医养生
一、简介
古琴艺术与中医养生是一项深受广大众多爱好者关注的研究领域。

古琴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乐器,其音色独特,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而中医养生作为中华民族独有的养生保健传统治疗方法,强调“治未病”的理念,与古琴艺术相辅相成,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和相互影响。

二、古琴艺术与中医养生的渊源
1.古琴与气
古琴演奏过程中,通过琴音的共鸣以及演奏者自身的呼吸调节,能够调和人体的气机,促进气血运行,起到舒筋活络,强身健体的作用。

2.古琴与心态
古琴演奏需要演奏者投入全身心的精神,达到心无杂念的境地。

这种专注的心态有助于调节情绪,舒缓压力,并对中医治疗方法中的心理调节产生积极影响。

三、古琴艺术与中医养生的实践应用
1.古琴养生法
通过演奏古琴,可以调整中医所说的气血、阴阳、五脏六腑等身体的平衡状态,增强体质,改善气虚、血瘀、肝郁等病症。

2.中医理论在古琴演奏中的应用
中医理论中有关经络、穴位等理论在古琴演奏中得到应用,演奏者可以针对不同的音符、音调对应不同的经络和穴位,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效果。

四、其他相关内容
1.附件
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古琴音乐欣赏录音、古琴演奏教程视频等。

2.法律名词及注释
a.中医:指中国传统医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医学体系,该体系以气血、阴阳、五行等理论为基础。

b.古琴:指中国古代的七弦琴,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重要乐器之一。

五音对五脏弹琴听琴可治病

五音对五脏弹琴听琴可治病

五音对五脏弹琴听琴可治病边江红说,琴全身与人身对应,有头、颈、肩、腰、尾、足。

边江红琴室里的乐器。

(上接09版)【人琴合一】每把琴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命和边江红第一次见面是在半年多前,由于她是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宣传负责人,平时与记者有工作上的往来。

印象中的她,个子不是很高,自然亲切且很是善谈,特别讲到中国传统文化部分,总能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后来才得知,边江红出生在素有“八百里秦川腹地”之城的陕西咸阳,自小成长在传统文化氛围极为浓厚的地区,大学就读于陕西中医学院,钻研传统医学。

也正是有这样的学习背景,才让将古琴音乐与中医养生联系在一起。

“中医的健康观是‘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崇尚天人合一;而古琴自古以来是作为君子道德修养的乐器。

”边江红介绍,中医养形、古琴养性,这和现代医学提出的健康包含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有着相通之处。

在位于海珠区东晓南的琴室内,边江红拿出一把古琴,名字虽说是古琴,其实是一把制作了两三年的新古琴。

她手指着向记者介绍,古琴整体长三尺六寸五,象征这一年有365天,宽四寸,象征这一年四季,琴上的十三个徽点则象征这一年十二个月加一个闰月。

琴全身与人身对应,有头、颈、肩、腰、尾、足。

在抚琴之人看来,每把琴如同人一样,都是有生命的。

古琴底部有大小两个音槽,位于中部较大的称为“龙池”,位于尾部较小的成为“凤沼”,两者象征天地万象。

边江红结合人体结构,认为“龙池”相当于人的胸腔,“凤沼”则相当于人的腹腔,右手弹奏时,龙池震动发出的声音相当于人的胸式呼吸,声音浅而清亮。

左手按音时,凤沼震动发出的声音相当于腹式呼吸,声音深而悠远。

左右手配合弹奏琴曲,则如同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同时震动琴弦发音,深浅结合,明快缠绵,形成古琴独特的音色。

【五音对五脏】身体会选择合适的乐曲疗养单单从琴的造型上,就断定这乐器与人体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这在有完整医学教育体系的边江红看来是不科学的。

其实古琴修身养性本身便有很完善的理论基础,古琴五音包括宫、商、角、徵、羽,其中集中体现在“五音对五脏”和“五音对七情”的关系。

「原创」五音调五脏,五音顺五行——古琴的疗愈和养生功用大全

「原创」五音调五脏,五音顺五行——古琴的疗愈和养生功用大全

「原创」五音调五脏,五音顺五行——古琴的疗愈和养生功用大全“五音调五脏,五音顺五行”——古琴的疗愈和养生功用大全琴,习称古琴或七弦琴,是中国历史悠久,具有最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乐器。

据人们推测,古琴的历史有近三千年之久,但是纵观历代文献和上古传说,古琴的历史足以推溯至五千年以前的远古时代。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更多精彩图片2003 年 7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古琴”列入“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它是继“昆曲”之后第二批被批准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琴除了修身养性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疗愈和养生。

几千年来,古琴不仅滋养了中国人的性情,更为祖国医学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理论和实践支撑。

下面,小编就带着大家详细了解古琴的疗愈和养生功能。

一、五音与五行我们都知道,五行是中国哲学的一种系统观,广泛用于中医、堪舆、命理、相术和占卜等方面。

《尚书·洪范》记载:“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弯曲,舒张),金曰从革(成分致密,善分割),土爰稼穑(意指播种收获)。

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五行相生相克。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五音又称五声。

它是中国最古老的音阶,即宫、商、角、徵、羽。

而五音和五行之间,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灵枢·邪客》中把宫、商、角jue、徵zhǐ、羽五音,与五脏相配:脾应宫,其声漫而缓;肺应商,其声促以清;肝应角,其声呼以长;心应徵,其声雄以明;肾应羽,其声沉以细,此为五脏正音。

二、古琴的疗愈和养生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分别为宫、商、角jue、徵zhǐ、羽,后来文王和武王分别加一根,是为今天的七弦琴。

古琴的五音疗法,就是根据中医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和五音对应,用角、徵、宫、商、羽五种不同的音调的音乐来治疗疾病。

在两千年前,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就提出了“五音疗疾”的观点。

《黄帝内经·灵枢·邪客》中云:“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

古琴音乐与中医养生

古琴音乐与中医养生
古琴音乐与中医养生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古琴
调节
养生
养生
方式
中医
案例
中医
音乐
音乐 书中
实例
古琴
通过
方法
独特
分析
人体
读者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古琴音乐与中医养生》是一本深入探讨古琴音乐与中医养生关系的书籍。书中以独特的视角, 将古琴音乐与中医养生相结合,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阐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和相互影响。 书中详细介绍了古琴音乐的源流和特点。古琴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种,具有独特的韵味和 魅力。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通过古琴音乐的演奏,可以调节人的 情绪,平衡身心,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 书中分析了中医养生的基本原理和思想。中医养生注重的是人体的内在平衡和调和,通过调节人 体的阴阳、气血、脏腑等功能,达到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而古琴音乐通过其独特的音乐 频率和节奏,能够对人体产生良好的生理效应,如调节血压、心率、呼吸等,从而与中医养生的 理念相契合。 书中进一步探讨了古琴音乐与中医养生的具体结合方式。
这段话强调了古琴音乐可以帮助人们达到身心放松的状态,从而促进身体的 自我修复和调整。这不仅揭示了古琴音乐的养生效果,也体现了中医强调身心一 体的理念。
“古琴音乐的韵律和节奏,就像是中医的针灸和草药。它们都可以帮助人们 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达到养生的效果。”
这段话将古琴音乐的韵律和节奏与中医的针灸和草药进行类比,生动地说明 了古琴音乐在调整身体阴阳平衡方面的作用。
这一段深入阐述了古琴音乐的特质及其与中医养生的内在。通过这种方式, 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琴音乐在养生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李普-古琴与养生(1)

李普-古琴与养生(1)

古琴与养生
欧阳修认为弹琴听琴可以到达养生乃至治病的目的,我 国传统医学理论与乐学密切相关,二者相互贯通,例如:将
“五行”引入使人体的“五脏”分别对应于“五音”,也就是
说:宫
属土,与脾相通;商属金,与肺相通;角属木,通于肝;徵 属火,通于心;羽属水,通于肾。
• 万物负阴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 • 上善若水 • 九五之尊
古琴与养生
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畜积,万物散解,果实 不成,故士达作为五弦瑟,以来阴气,以定群生。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
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 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万物之极》。 昔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 气郁阏而滞者,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
乐曲欣赏
流水
1977年8月20日美国国家宇航局向外太空发射了航天者号 宇宙飞船,试图向地外文明传递地球人类信息,机上搭载了很
多东西,其中就有一张据说能保存10亿年之久的镀金唱片,是
由我国著名琴家管平湖先生演奏的《流水》。
主讲人:李普
也,言其平。下曰滨,滨,宾也,言其服也。前广后狭,象尊卑
也。上圆下方,法天地也。五弦宫也,象五行也。大弦者,君也, 宽和而温。小弦者,臣也,清廉而不乱。文王武王加二弦,合君 臣恩也。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
结构介绍
(正面)
(背面)
琴谱
古琴名曲
高山 流水 秋风辞 酒狂 潇湘水云 平沙落雁 梅花三弄 阳关三叠 关山月 幽兰 广陵散 醉渔唱晚 渔樵问答 大胡笳




• 诸葛亮
• 陶渊明 • 林黛玉

古琴艺术与中医养生

古琴艺术与中医养生

古琴艺术与中医养生古琴艺术与中医养生正文:一、引言古琴艺术与中医养生相互关联,它们共同呈现了中华文化的瑰宝。

古琴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演奏技巧。

而中医养生则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节身心平衡来达到健康的目的。

本文将深入探讨古琴艺术与中医养生的关系,分析其相互影响和相辅相成的作用。

二、古琴艺术的特点及其对身心健康的影响⒈古琴艺术的历史渊源与发展⑴古琴艺术的起源与演变⑵古琴艺术的流派与代表作品⑶古琴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⒉古琴艺术对身心健康的影响⑴音乐疗法与古琴音乐⑵古琴演奏对身心的调节⑶古琴演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⑷古琴演奏对身体健康的益处三、中医养生的基本原理及其与古琴艺术的关系⒈中医养生的基本理论⑴中医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⑵中医经络学说与养生保健⑶中医调理阴阳平衡与健康⒉中医养生与古琴艺术的相互作用⑴古琴音乐的音律与中医音乐养生⑵古琴演奏的动作与中医气功调养⑶古琴艺术对中医养生方法的启示四、结论古琴艺术与中医养生在传统文化中既有独立的价值,又存在着相互联系与相互促进的关系。

通过古琴艺术的演奏与欣赏,可以调节身心平衡、舒缓压力,进而促进健康。

而中医养生的理论和方法,对古琴艺术的演奏和欣赏也有积极的影响。

因此,古琴艺术与中医养生的结合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附件:⒈古琴艺术的发展历程图表⒉中医养生常见养生方法介绍手册⒊古琴演奏心理调试指南法律名词及注释:⒈版权法:对创作作品的使用、传播、控制等所享有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律规范。

⒉文化遗产保护法:保护国家的历史文化遗产,确保它们得到传承和保存的法律法规。

⒊知识产权法:保护创造性的人类智力劳动成果和文化创意的法律规范。

论古琴与养生之道

论古琴与养生之道

论古琴与养生之道胡松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 2010级航空系 32020102203250内容摘要:中华名族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古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被誉为当世唯一活着的最古老的艺术,属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古至今,古琴以其独特的魅力不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本文主要从历史与现代两个时间段论述古琴与养生之间的关系,以历史典故和几位代表人物为例讲叙古琴对修身养性的作用。

关键词:古琴文化,思想感情,静心,修身养性古琴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乐器,其音色清晰纯美,含蓄、深沉而音韵悠长。

十分适合表达人的思想感情。

古琴艺术集中体现了传统文化追求的清、微、淡、远的审美意境和艺术精神,故文人修养中的“琴、棋、书、画”四艺,列其为首。

从古至今,文人不仅用古琴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而且当作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工具。

他们通过古琴让自己的心灵和古人对话,视古琴为忠贞不渝的朋友,甚至视古琴为自己的生命。

古琴在文人心目中具有十分神圣的地位。

用古琴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是古代文人的必修课。

琴者“禁”也,禁淫禁邪禁贪,弹琴者首先应是个道德高尚的人,必须遵守社会的道德规范。

而且这种道德操守的要求也要随身而行,以至“士无故不撤琴瑟”。

因此,琴人在社会上是很受人们敬重的。

接下来,我们就几个典型事例具体分析一下古琴对中国古代文人修身养生的影响。

早在三千年前,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国风》中就有提到古琴:“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古琴的出现展现了一派欢愉的景象,可见当时古琴在对人们已经有一定的影响,能够使人们精神愉悦,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

子期伯牙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家喻户晓,知音一词也被当代社会广泛使用。

子期伯牙以琴为友,利用古琴沟通思想感情,一见如故,从此忘情山水,以一琴纵横山川河岳,快活逍遥。

魏晋时期,古琴艺术得到发展,对人们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嵇康是把古琴与养生完全融合在一起的代表人物。

嵇康在《养生论》中说到:"君子知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悟出理之易失,知一过之害生。

古琴与养生有什么关系?

古琴与养生有什么关系?

古琴与养生有什么关系?古琴,又称七弦琴,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是华夏民族最古老的乐器之一,相传为伏羲所造。

古琴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博大精深,它那清幽脱俗的声音早已和悠久的中国文化,尤其是和独具特色的中国哲学,美学,伦理学及其他人文思想融合在一起。

古琴有别于其他乐器,它是自古文人用来陶冶性情的专有的圣洁之器,文人用它来抒发情怀寄托理想,会友时互通心趣,独处时修身养性,琴远远超越了音乐的意义,成为中国文化和理想人格的象征。

“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它不是大众的表演艺术,不在于“他娱”的表演意图,而是以“自娱”养生之修行为主旨,它的目的更在于“养生”、“修德”等。

《左传·昭公元年》载:“君子之近琴瑟,以仪节也,非以韬心也”。

宋朱长文《琴史》也说:“君子之于琴也,非徒取其声音而已,达则于以观政焉,穷则于以守命焉”,认为琴的主要功用是教化和修身。

因此,古琴艺术一般不称“琴艺”,而尊为“琴学”。

琴学和中医养生理论传统的养生理论也是建立在中国古代哲学基础之上,它的形成和发展与数千年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密切相关,更有丰富多彩的养生方法流传至今。

而“医为艺海第一门”,中国医学其实也含有部分技艺的特质。

中医养生理论以“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的整体观念为出发点,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的协调,以及心理与生理的协调统一。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这里的“道”就是养生之道。

养生保健讲究和谐适度,遵循自然及生命过程的变化规律,注意调节,“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身体阴阳平衡,守其中正,保其冲和,则可健康长寿。

在养生活动中,精神养生被称之为“千古养生第一法”,是全部养生之道的核心,《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提倡清静养神,淡泊宁静,平和少欲。

古琴艺术与中医养生

古琴艺术与中医养生

古琴艺术与中医养生作者:曾凡忠来源:《速读·下旬》2017年第11期摘要:古琴艺术与中医均提倡“天人合一的整体观”。

琴能养德,其中正平和的品质,修身养性,畅情舒郁,具有养疾功能与中医养生异曲同工。

关键词:古琴艺术;养生古琴,又称七弦琴,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是华夏民族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有别于其他乐器,它是自古文人用来陶冶性情的专有的圣洁之器,文人用它来抒发情怀寄托理想,会友时互通心趣,独处时修身养性,以“自娱”养生之修行为主旨,它的目的更在于“养生”、“修德”等。

《左传·昭公元年》载:“君子之近琴瑟,以仪节也,非以韬心也”。

宋朱长文《琴史》也说:“君子之于琴也,非徒取其声音而已,达则于以观政焉,穷则于以守命焉”,认为琴的主要功用是教化和修身。

中医养生理论以“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的整体观念为出发点,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的协调,以及心理与生理的协调统一。

在养生活动中,精神养生被称之为“千古养生第一法”,是全部养生之道的核心,《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提倡清静养神,淡泊宁静,平和少欲。

在古琴的演奏中,也讲究主体精神状态与客观环境的交融,还体现在主体的身心统一,心手相应,甚至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而在中医理论中,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更是辨证论治的前提。

中医把人体看成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界存在着有机联系,《素问·气交变大论》说:“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

”琴有角、徵、宫、商、羽五音,应木、火、土、金、水五行。

而人体五脏肝、心、脾、肺、肾也与此相应,并且把五脏的功能活动及人的五志(怒、喜、思、忧、恐)和五音的外在变化联系起来。

因此,琴学和医道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寓乐于教,琴能养德“琴者,禁也,所以禁止淫邪,正人心也”,自古以来音乐与“德”就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古人十分重视乐的教育作用,《礼记·乐记》中记载:“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乐也者,圣人之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移俗,故先王著其教焉。

五行乐器和五行曲知识

五行乐器和五行曲知识

五行乐器和五行曲一.五行乐器:火性----琵琶、吉他、古琴、小提琴。

徵调。

对应心脏、小肠。

疗效:促进新陈代谢,对心脏病、高血压、心律不整、精神病、神经衰弱等有帮助。

金性----唢呐、板胡。

商调。

对应肺、大肠。

疗效:改善呼吸系统,强化肺功能,对咳嗽、气喘、胸闷、气管炎等有帮助。

水性----编钟、古筝。

羽调。

对应肾、膀胱。

疗效:可使人思路敏捷、记忆力增强、对耳鸣、高血压、失眠、烦躁、愁闷或泌尿系统疾病等有帮助。

木性----笛、箫、木鱼。

角调。

对应肝、胆。

疗效:可强化肝功能,对焦躁、惊恐、腹痛、肝胆方面疾病等有帮助。

土性----大提琴、笙、竽、埙。

宫调。

对应脾、胃。

疗效:可增强食欲、有助消化,对胃病、肠胃炎、便秘、贫血、头晕等有帮助。

二.五行代表曲:《紫竹调》:曲中徵火羽水相配,配喝红、绿茶,亥时欣赏,可补益调节心脏火气。

《胡笳十八拍》:曲中羽水商金相配,配喝绿、白茶,戌、亥时欣赏,可补肝脏木气。

《十面埋伏》:曲中徵火宫土相配,配喝黄、红茶,进餐及餐后欣赏,可补脾胃土气。

《阳春白雪》:曲中宫土徵火相配,配喝白、红和黄茶,申、酉时欣赏,可补益肺金气。

《梅花三弄》:曲中五音综合相配,配喝黑、白茶,辰、巳时欣赏,可补益肾水气。

三.附加处方:◆若想催眠:请听《平湖秋月》、舒曼的《梦幻曲》、莫扎特的《催眠曲》、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欲解抑郁:请听《喜洋洋》、《江南好》;◆想除悲怆:请听海顿的《创世纪》、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d小调——悲怆》、贝多芬的《第五交响c小调——命运》;◆振作精神:请听《金蛇狂舞》、《步步高》;◆若去烦燥:请听《梅花三弄》、《塞上曲》、《空山鸟语》;◆促进食欲:请听《花好月圆》、《青春舞曲》;◆为降血压:请听《平湖秋月》、《雨打芭蕉》、《春江花月夜》、《姑苏行》。

琴与琴知丨调适五脏听古琴五音-曲目

琴与琴知丨调适五脏听古琴五音-曲目

琴与琴知丨调适五脏听古琴五音-曲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将角、徵、宫、商、羽五音分属木、火、土、金、水,从而五音与五脏相通,有了“五脏相音”学说,即宫声入脾,商音入肺,角声入肝,徵声入心,羽声入肾。

与五行的相生、相克相似,五音也是对立统一的,宫生徵,徵生商、商生羽、羽生角,于调式上为主属关系,此为相生;而商、角属金、木;徵、羽属水、火,均为大二度,系不协和音程,属相克。

音乐的内蕴是以人的情感为轴心的,古人就将五音各调归类:“宫音和平雄厚,庄重宽宏;商音慷壮哀郁,惨怃健捷;角音圆长通澈,廉直温恭;徵音婉愉流利,雅而柔顺;羽音高洁澄净,淡荡清邈”。

故“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

”“五脏相音”学说在音乐养生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说来,宫调式和徵调式色彩明亮,有健脾、养心的作用;羽调式和角调式色彩上较暗淡,有补肾、疏肝的作用,商调式介乎两者间,可使人感欣慰而有清肺之功效。

因此,根据不同的病症,选用适当的音乐可获得较好的养生效果。

徵音养心徵音,相当于简谱中的“5”。

徵调的风格欢快,轻松活泼,象火一样升腾,具有炎上的特性。

徵调入心,对心血管的功能具有促进作用,对血脉瘀阻的各种心血管疾病疗效显著。

代表曲目:《山居吟》、《文王操》、《渔歌》等。

收听时间:中医认为,11~13时气血流至心经,19~21时流至心包经。

心包戌时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

从心经、心包经所归属的时间可以看到,徵音在午睡前收听较好,音量不宜过大,可起到较好的催眠作用。

也可以在晚饭后收听,帮助消化,有利于营养的吸收。

收听时间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到1小时。

适合人群:心的精气虚少,推动血液运行的功能减低,可见心慌心跳,面色无华,脉虚无力等;如果心血虚少,脉道不充,则可见心悸、面色口唇苍白;心血瘀阻可见胸闷胸痛。

所以伴有失眠,多梦、精神萎靡、心慌、心胸憋闷、胸痛、烦躁、舌尖部溃疡等症状的人群都可收听。

古琴二十五音与人体经络对应

古琴二十五音与人体经络对应

古琴二十五音与人体经络对应展开全文资料图古琴音乐的医用价值是以阴阳五行理论为基础的阴阳之说最早见于《老子》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

”这是古人对抽象的“阴”与“阳”的高度概括,是相互对立统一的两种现象、事物、联系。

中国古人还认为构成万物的基本要素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称之为“五行”。

“阴阳五行”学说认为,天、地、人三者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大地上繁多的物质包括人在内,都是天地氤氲,阴阳所化所生,所以天地具有共同的结构模式,遵从共同的运动规律,就是所谓“人与天地相参”(《黄帝内经·咳论·经水》)。

整个“阴阳五行”理论是关于宇宙万物普遍联系的学说,是普遍适用的系统结构理论,在这种带有某种神秘意义的理论中,揭示了自然界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的情感,感受与物质对象之间的异质同构关系。

中国古人最早将阴阳五行和音乐结合在一起,在他们看来,音乐是宇宙和谐的特殊表现。

“五音”是指“宫、商、角、徵、羽”五个音。

清人祝凤喈说:“宫音,和平雄厚,庄重宽宏。

商音,慷壮哀爵,惨怃健捷。

角音,圆长通澈,廉直温恭。

徵音,婉愉流利,雅丽柔顺。

羽音,高洁澄净,淡荡清邈。

”(祝凤喈《与古斋琴谱·补义》,见《中国古代乐论选辑》,465~466页,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中医理论中最早在《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篇》中就已经提到了阴阳五行和五音的关系:“是故声合五音,色合五行,脉合阴阳。

”管子也说:“五声即调,然后作立五行,以正天时,五官以正人位,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

”又说:“凡听徵,如负猪,豕觉而骇。

凡听羽,如鸣马在野。

凡听宫,如牛鸣穴中。

凡听商,如离群羊。

凡听角,如雉登木以鸣,音疾以清。

”(《管子》,见《中国古代乐论选辑》,45~46页,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六世纪),郑国子大叔吉又结合五味、五色、五声提出了:“则天知明,因地之性,生其六气,用其五行,气为五味,发为五色,章为五声,淫则昏乱,民失其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代琴家徐上瀛在他的古琴论著《溪山琴况》中,总结弹琴要和、静、清、远、古、恬、淡、逸、雅。总观上述各朝各代琴家弹琴感受可以看到,弹琴首先要心静,然后要调好气,这就进入了气功境界。弹琴时使琴声清、微、淡、远,使人和琴“物我两忘,浑然一体”,达到气功和弹琴最紧密结合,也就是“修身养性”。 气功与弹琴的关系,不仅是对琴人和弹琴的要求,而且也是古代儒、道哲学观在古琴艺术中的渗透,经过千百年积淀,已成为演奏古琴的审美追求。
古琴与五行养生的秘密丨琴知 养生,是灵魂的入静 中国古代气功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多种不同的称谓,如吐纳、行气、导引、食气、调息、静功、参禅、禅定等。然而“气功”一词是近现代的称呼,古代没有这个称谓。气功的定义是,对气物质直接的实践的功夫。而实践的方法是,排除杂念、注意专一、收视返听、松静自然。“静”是气功的核心、灵魂,入静程度是功夫层次的标准。气功入静后的精神心理状态是,清静无为、恬淡虚明、悠悠旷远、微微若存,也就是清价值是以阴阳五行理论为基础的阴阳之说最早见于《老子》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这是古人对抽象的“阴”与“阳”的高度概括,是相互对立统一的两种现象、事物、联系。
中国古人还认为构成万物的基本要素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称之为“五行”。“阴阳五行”学说认为,天、地、人三者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大地上繁多的物质包括人在内,都是天地氤氲,阴阳所化所生,所以天地具有共同的结构模式,遵从共同的运动规律,就是所谓“人与天地相参”(《黄帝内经?咳论?经水》)。整个“阴阳五行”理论是关于宇宙万物普遍联系的学说,是普遍适用的系统结构理论,在这种带有某种神秘意义的理论中,揭示了自然界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的情感,感受与物质对象之间的异质同构关系。 五行与五音
中国古人最早将阴阳五行和音乐结合在一起,在他们看来,音乐是宇宙和谐的特殊表现。“五音”是指“宫、商、角、徵、羽”五个音。清人祝凤喈说:“宫音,和平雄厚,庄重宽宏。商音,慷壮哀爵,惨怃健捷。角音,圆长通澈,廉直温恭。徵音,婉愉流利,雅丽柔顺。羽音,高洁澄净,淡荡清邈 中医理论中最早在《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篇》中就已经提到了阴阳五行和五音的关系:“是故声合五音,色合五行,脉合阴阳。”管子也说:“五声即调,然后作立五行,以正天时,五官以正人位,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又说:“凡听徵,如负猪,豕觉而骇。凡听羽,如鸣马在野。凡听宫,如牛鸣穴中。凡听商,如离群羊。凡听角,如雉登木以鸣,音疾以清。”(《管子》)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五音与五脏的调理 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六世纪),郑国子大叔吉又结合五味、五色、五声提出了:“则天知明,因地之性,生其六气,用其五行,气为五味,发为五色,章为五声,淫则昏乱,民失其性。”
(见《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秦国著名的医学家医和也说:“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徵为五声,淫声六疾。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见《左传》昭公元年)人体的五脏合于宇宙之日月星辰,季节之春夏秋冬,与五色、五方、五脏、五音、五时等相配,形成了独特的阴阳五行体系。 中国5A级服务的古琴品牌 古琴 香器 茶器 花器 当代画作高端中式服装 高端漆艺家具 欢迎参观 / 选琴 / 品茶 预《约《电《话:18800088016 微《信《号:18800088016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参观请提前来电咨询) 地址:北京大兴区荣华南路荣华国际5-1611 《中国高端文化艺术平台》
琴--物我两忘,浑然一体 琴(称七弦琴或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诗经》中就有多处记载。历代文人对弹琴都有相似的体会。汉代琴家桓谭说,弹《微子》琴曲时,声音要清与淳;弹《舜》琴曲时,声音要清与微。汉代琴家蔡邕说,弹琴要“通理活性,恬淡清溢”。魏晋琴家嵇康说,弹琴“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感”。唐代琴家薛易简说,弹琴人要志静气正。 大诗人白居易的咏琴诗《清夜琴兴》:“月出鸟栖尽,寂然坐空林。是时心静闲,可以弹素琴。清冷有本性,恬淡随人心。心积和平气,本应正始音。”还有另一首咏琴诗《船夜援琴》:“鸟栖鱼不动,月照夜江深。身处都无事,舟中只有琴。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北宋琴家成玉磵说:“攻琴如参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