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思维导图英语阅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维导图英语阅读

思维导图辅助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例谈

----以认知主义理论为视角

深圳市南山区蛇口学校初中部邹建军

摘要:根据认知主义的基本理论,学习者的外语知识可分为两种类型: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英语阅读教学中陈述性知识往往得到重视和强化,程序性知识则被忽略,用思维导图辅助英语阅读教学可以很好地挖掘学习者的程序性知识, 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把语言分析法教学法和语篇分析教学法结合起来,以完整课例的形式来阐述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把预读、略读、跳读、细读等相关活动按其特点和目的穿插到思维导图各层级的分支图形中,促使学生由宏观到微观、从表层到深层把握知识,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从而促进学生两种类型的知识协调发展。

关键词:思维导图认知主义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语篇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近些年,由于英语课程的开设已经普及到小学甚至育儿园,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已经不再停留于简单的听说读写操练上,而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和学习策略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课文容量大、篇幅长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一方面,学生面对长篇大论的课文望而生畏,不求甚解;另一方面,传统的阅读教学采用语言分析教学法,把语言当作语法、词汇和句型的简单集合,从句子结构到词语用法都要逐句讲解,却无视语篇分析、无视阅读思维训练、无视阅读策略的培养,尽管教师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生仍然普遍存在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的现象。

根据认知主义的基本理论,Faerch和Kasper(1983)等人认为,学习者的外语知识可分为两种类型: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前者指“内容知识”,由内化的外语规则和记熟的语言板块构成,后者指“方法知识”, 由学习者用来处理外语语料而采用的各种策略和程序组成。在认知主义

1

的视角下,阅读可看作是一种信息加工的过程,因此“解码”和“组块”对信息加工至关重要。那么如何解码和组块,思维导图似乎是一件利器,因为借助思维导图进行阅读教学可以利用视觉信息将文本内容分解成易于理解和记忆的“组块”, 协助学生解构阅读过程中错综复杂的内容和内在关联,完成自上而下地对文章的字、词、句进行解码,帮助学习者系统地,有条理地思考学习材料, 逐步理解整个语篇的意思,并结合已有的背景知识,自上而下地预测内容,并以图形的方式记录下其思维过程,从而挖掘学习者的程序性知识, 促进学生两种类型的知识协调发展, 同时也为广大教师优化和提高阅读教学和阅读指导的质效提供借鉴。

二、何为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图,它是一种用观点和图片,从中心概念发散出的以纲要形式显示大脑思维活动的地图,遵循这张导图, 可以让人在思考、记忆、分析时充分发掘潜能,激发灵感与

想象。其提出的基本前提是认为“大脑进行思考的语言是图形和联想(Buzan, 1993.)”,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根据思维导图学说,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无论是感觉、记忆还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颜色、气味、节奏等,都可以成为一个“中心主题”,并由这些“中心主题”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分支,每一分支代表与“中心主题”联结的一个“次主题”,而每一个“次主题”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分支(崔文胜, 2007)。因此从创作方法上看,它主要是从一个中心词开始,随着思维的不断深入,联想出一系列相关的事物,然后形成一个有序的图式,其结构如图1所示,图形如图2所示。

2

图1思维导图的结构

图2 思维导图图形

从思维导图的结构及图形可以看出它有四个基本的特征:(1)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

图形上; (2)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央向四周放射;(3)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者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比较不重要的话题也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

(4)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因此思维导图在表现形式上是树状结构的(托尼?巴赞,1999)。有了这些基本特征,思维导图就可以将左脑的逻辑、顺序、文字、条理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和空间等多种因素调动起来一起参与思维和记忆,逐步建立起一个有序的发散性思维网络图。思维导图呈现的是一个思维过程,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方式:把传统的单向、

显性思维变成多维发散的思维模式。托尼?巴赞认为学习者能够借助思维导图提高发散思维的

能力,理清思维的脉络,并可以通过图式回顾整个思维过程。

三、思维导图辅助阅读教学的应用例谈

认知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是信息加工主体,是使用各种策略贮存和提取知识的信息处理器。学习者是在已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在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英语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就是对语言知识的意义建构(manufacturing meaningfulness)(Frank

3

Smith,转引自Brown,H.D1994:81)。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强调了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组

织者,指导者及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在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

生的认知结构为起点、以学生自主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为终点。因而,支架式教学是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一个常用策略,所谓支架式教学就是教师为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提供一种认知图式或概念框架,优化教学内容的结构特点,以使学习者发现知识的意义(何克抗,1999)。在外语教学中,如何运用支架式策略有效地促进学习者将所学的“知识转变成自己的内部表达”,思维导图满足了这一需要:在阅读教学中把预读、略读、跳读、细读等相关活动按其特点和目

的穿插到思维导图不同层级的分支图形中,使学习者看到主题与段落、大意与细节,表达与情感,词句与语境之间的关系,并能够从彼此联系中同化,吸收当前新知识的固着点,从而促进新知识与现有知识结构的整合过程,实现新知识的内化和意义建构。本文以仁爱英语八年级下

册第89页Unit 8 topic3 Section c的阅读课文(见图3)为例,讨论用思维导图辅助阅读教学的具体操作。

图3 仁爱英语八年级下册第89页Unit 8 Topic3 Section C的阅读课文

1.读前(Pre-reading)

(1) 学习目标展示(图4)

4

图4学习目标

课前展示学习目标,对学生有指导作用。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目标,了解学习本节课的大概内容,学习的主要任务和要求,从而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成学生的学习目标。

(2)导入(图5)

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图画、标题等, 让学生预测文章内容, 并联想自己了解哪些相关内容。以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实现“自上而下阅读模式”(Topdown model)提供必要条件, 同时促成有意义的学习。将学生按性别分成两大组,以主动发言的次数和正确率作为小组加分的标准。然后,根据学生对课文的预测在黑板中央写下Uniforms,并询问学生Do you know uniforms ? Do you like your school uniforms ? Who should wear uniforms ?在小组加分的机制下刺激学生举手发言。笔者根据学生发言的内容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在以Uniforms为中心的思维导图上,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比如:学生提到了交警要穿制服,笔者就顺势问学生交警为什么要穿警服。这对于经常见到交警的学生而言是非常熟悉的话题,所以很容易引发他们的不同意见。经过几分钟的讨论,黑板上就出现了如下图形:

5

图5 导入

根据这个图形,学生的大脑已经完全被激活, 开始关注他们不是很感兴趣的衣服背后的故事。这时,笔者再让学生猜测形形色色制服的特殊功能,学生就会有很多想法,并且不由自主地对课文内容产生了好奇心。然后,再让学生进行课文阅读理解, 学生的关注程度就大不相同了,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也相应加深了。

2. 读中(While-reading)

(1)略读(图6)

让学生快速浏览文章, 特别是文章的首段、尾段、每段的首句、尾句, 试图了解整篇文章的大意。教师通过提问, 了解学生对于文章大意的把握情况, 同时教师展示思维导图的框架,

在第二层级的分支中只给出文章结构的提示语(View 并显示第一层级的关键词,即文章的主题,

Point,Supporting Detail,Conclusion)。要求学生找出文章的论点,检测培养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把握文章大意的能力。

6

图6 略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