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子新技术

合集下载

汽车电子新技术

汽车电子新技术
法规制定往往滞后于技术的发展, 导致一些新的汽车电子技术可能 面临无法可依的局面。
法规差异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规存在差异, 导致汽车电子技术在跨国市场上 可能面临不同的法规要求。
法规执行力度不一
即使有相应的法规,不同国家和 地区的执行力度也可能存在差异, 需要厂商和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 协调。
05
未来汽车电子新技术展望
快速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微处理 器和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汽车电 子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应用,
涉及的领域也更加广泛。
未来趋势
未来,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 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电子技术 将更加智能化、网络化、集成化, 为汽车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可能
性。
02
汽车电子新技术应用
自动驾驶技术
自动驾驶技术是指通过传感器、摄像头、雷达等设备获取车辆周围环境信息,再通 过计算机系统进行快速处理,实现车辆自主驾驶的技术。
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技术是指通过传感器获取 车辆周围环境信息,实现车辆自
主感知和决策的技术。
传感器技术可以提高行车安全性, 减少交通事故,同时也能提高行
车效率,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传感器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包括传感器精度、可靠性、成本
等方面的问题。
03
汽车电子新技术发展趋势
高度集成化
总结词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电子系统的高度集成化已成为趋势。
汽车电子新技术
• 汽车电子新技术概述 • 汽车电子新技术应用 • 汽车电子新技术发展趋势 • 汽车电子新技术面临的挑战与解决
方案 • 未来汽车电子新技术展望
01
汽车电子新技术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汽车电子新技术是指应用于汽车领域的先进电子技术,通过电子控制、传感器、 执行器等设备实现汽车智能化、安全化、节能化等方面的提升。

汽车电子电器新技术与发展趋势

汽车电子电器新技术与发展趋势

汽车电子电器新技术与发展趋势汽车电子电器新技术及发展趋势导语:在市场成熟的汽车行业,汽车的性能的提高更多地依赖于电子技术。

随着消费者对汽车功能和性能要求的日益提高,汽车正在逐渐由机械系统向电子系统转换,目前全球汽车电子产业面临着高速增长的机遇。

在国外,电子系统已占到一辆普通轿车总成本的30%。

现阶段汽车电子设备广泛采用1 6位或3 2位微处理器进行控制,控制技术向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通过对推动全世界新技术、产品和市场发展的全球趋势全面的调查和研究,汽车电子行业的未来就是绿色性环保性、安全性和连通通讯。

关键词:汽车电子电器智能化网络化环保性安全性连通通讯正文:经过百年的发展汽车产业已经发展形成为一个成熟的市场,汽车的性能的提高更多地依赖于电子技术。

有研究表明,从1989年至2005年,电子设备在整车制造成本所占比例,由16,增至30,以上。

而目前每部新车的IC的成本约在310美元左右,估计到2010年将增长到350美元左右。

汽车技术重心向电子技术倾斜,将势必影响到汽车电子发展的方向。

而且,其技术本身也将面临着来自性能、安全以及环保法规多方面的苛刻要求。

今后电子技术在汽车工业中扮演着多大的作用,它将承担起汽车电子化的重任。

汽车的电子化、智能化、网络化是现代汽车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消费者对汽车功能和性能要求的日益提高,汽车正在逐渐由机械系统向电子系统转换,目前全球汽车电子产业面临着高速增长的机遇。

在国外,电子系统已占到一辆普通轿车总成本的30%,在高级轿车上比例更高,在国内,中高级轿车电子装置的配置已经接近或达到了国外汽车工业发达国家水平。

但我国汽车电子业总体上还与国外有很大差距,需要加大研究投入的力度。

汽车电子技术经过了三个阶段的发展。

第一阶段的汽车电子设备主要采用分立电子元件组成电子控制器,并开始由分立电子元件产品向集成电路产品过渡;第二阶段则主要采用集成电路和8位微处理器开发汽车专用的独立控制系统;第三阶段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汽车电子设备广泛采用1 6位或3 2位微处理器进行控制,控制技术向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随着全球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也朝着不断提升的方向发展。

作为汽车电控系统的核心部分,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早已经取代了传统的机械控制方式,成为汽车制造商提高汽车安全性和性能的关键技术之一。

了解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汽车电控技术变化给汽车行业带来的影响。

提高安全性的趋势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其安全性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

现代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各种成熟的安全技术不断发展,并不断推出新的技术来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

例如,现在的汽车系统使用了防抱死刹车系统、电子稳定控制系统、强制安全带、自适应巡航系统和预警系统等技术,大大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能。

未来的汽车安全技术还将更集成、更灵敏、更高效,例如,区域协同安全技术(Cooperative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C-ITS)的广泛应用将使汽车具备对行车周围环境一个更全面、更及时的了解,从而更准确地预测并避免事故发生。

提高环保性的趋势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还体现在环保方面。

提高汽车排放的能效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需求,因此,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正在不断发展,以满足越来越严格的环保标准。

未来的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趋势将更注重改进发动机和传动系统的相关技术,例如,选择更加轻量化的部件以获得更好的燃油经济性和排放。

使用更高效的燃烧技术和无油膜技术会减少少量的还原剂,降低汽车排放的SOx和NOx排放水平。

提高行驶效率的趋势除了更多的安全和环保技术,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还朝着提高行驶效率的方向发展。

未来的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趋势将更注重优化车辆行驶的能效,以超越行驶效果的限制。

例如,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商正在开发和应用各种新技术来提高汽车的能源利用率,实现更长的行驶距离。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改进车辆的电动能源技术,例如,更高效的电动马达、更大容量的电池、更好的能量回收系统等。

结论随着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未来前景也越来越广阔。

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随着汽车工业与电子工业的不断发展,在现代汽车上,电子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可以说,今天的汽车已经进入了电脑控制的时代。

电子技术在汽车上最初的应用始于50年代人们开始在汽车上安装的电子管收音机,60年代初,汽车上应用了硅整流交流发电机和晶体管调节器,到60年代中期,汽车上开始采用晶体管电压调节器和晶体管点火装置。

但更多地应用电子技术则是在70年代以后为解决汽车安全、污染和节油三大问题而出现的。

70年代中期,微机在汽车上得以应用,给汽车工业带来了划时代的变革。

国外专家预测汽车上装用的电子装置成本将占汽车整车成本的15%以上;汽车将由单纯的机械产品向高级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方向发展,成为所谓的“电子汽车”。

一、现代汽车电子技术应用状况概览电子技术在发动机部分的应用:(1)电子控制喷油装置在现代汽车上,机械式或机电混合式燃油喷射系统已趋于淘汰,电控燃油喷射装置因其性能优越而得到了日益普及。

电子喷油装置可以自动地保证发动机始终工作在最佳状态,使其在输出一定功率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节油和净化空气。

经过实验并修正得到发动机最佳工况时的供油控制规律,事先把这些客观规律编成程序存在微机的存储器中,当发动机工作时,根据各传感器测得的空气流量、排气管中含氧量、进气温度、发动机转速及工作温度等参数,按预先编好的运算程序进行运算,然后和内存中的最佳工况的参数进行比较和判断,再调整供油量,这样就能够使发动机一直处于最优工作条件下运行,从而使发动机的综合性能得到提高。

(2)电子点火装置(ESA)它由微机、传感器及其接口、执行机构等几部分构成。

该装置可根据传感器送来的发动机各种参数进行运算、判断,然后进行点火时刻的调节,这样可以节约燃料、减少空气污染。

此外,新型发动机电子控制装置还有自适应控制、智能控制及自诊断操作等。

一般认为,发动机电子控制装置的节能效果在15%以上,而效果更明显的则是在环境保护方面。

汽车底盘电控新技术论文范文

汽车底盘电控新技术论文范文

汽车底盘电控新技术论文范文一、内容综述随着汽车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底盘电控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逐渐成为行业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探讨汽车底盘电控新技术的最新发展、应用现状及未来趋势。

汽车底盘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整车的操控性、舒适性和安全性。

传统的汽车底盘控制系统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汽车的需求,底盘电控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底盘电控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底盘电控系统主要包括电子控制悬挂系统、电子控制制动系统、电子控制转向系统以及车辆动力学稳定系统等。

这些系统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汽车的操控性、舒适性和安全性。

电子控制悬挂系统的应用可以实时调整悬挂系统的刚度和阻尼,以适应不同的路况和驾驶模式,从而提高车辆的舒适性和操控性。

电子控制制动系统的出现使得制动更加精准、快速,同时还可以通过能量回收等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电子控制转向系统可以提供更加精准的转向感觉,提高驾驶的乐趣和安全性。

车辆动力学稳定系统可以通过电子控制技术,实时监控车辆的行驶状态,并通过调整车辆的各项参数,保证车辆在复杂路况下的稳定性。

汽车底盘电控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是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本文将对汽车底盘电控新技术的最新发展、应用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以期为未来汽车底盘电控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1. 阐述汽车底盘系统的重要性。

在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当下,汽车底盘系统作为车辆的关键组成部分,承担着连接发动机与其他主要部件的重要任务,对于车辆的行驶性能、安全性能以及燃油经济性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汽车底盘系统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车辆行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车辆性能评价的关键指标之一。

研究汽车底盘系统的重要性对于推动汽车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在汽车底盘系统中,悬挂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等部件的功能性直接关乎汽车的操控性和舒适性。

悬挂系统对于车身支撑和减震作用极为重要,能够确保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转向系统则是控制车辆行驶方向的关键,其精确性和响应速度直接影响驾驶员的操控感受;制动系统则是保障行车安全的重要部分,其性能优劣直接关系到车辆的制动效果和安全性。

汽车新技术论文3000字

汽车新技术论文3000字

汽车新技术论文3000字篇一:汽车新技术论文汽车新技术,汽车发动机、动力传动、悬架、转向、制动、设计方法、新材料等方面,手写10-15页纸。

摘要:报告讲述了汽车发动机、动力传动、悬架、转向、制动、设计方法、新材料等方面的新技术,结合作者自身的经历讲述对这些新技术的看法和思考,让人耳目一新。

关键词:缸内直喷、FSAE比赛、差速器壳体改装、后轮转向、制动减配、新材料污染前言:自1886年“奔驰1号”诞生开始,世界汽车工业已经延续一百多年了,而他的作用也从当初的代步工具逐渐变的多元化。

依我看来现代汽车更像一件融合了高端科技的绝美艺术品。

汽车的出现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汽车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不过它在带给我们极大便利的同时,的确也带来了一些烦恼。

空气污染是否跟汽车尾气排放有关?想必大家对2021年1月中科院关于汽车尾气排放占有率研究的乌龙事件还记忆犹新。

汽车尾气的排放到底占大气污染源的多少我能力有限,真的无法告诉你。

不过眼下很多汽车新技术都是紧紧围绕节能减排和安全舒适这个两个主题诞生的。

各种新技术的应用使现代汽车不断向着节能化、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新技术的应用更大程度地满足了人类的安全舒适度需求,同时也进一步降低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人类的需求带来问题,人类不得不动脑子解决这些问题。

我觉的百度文库里的这句话说得很好——生活就是这样,对任何生活方式的评价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好与坏。

这是一种观念,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文化。

下面我就正式开始向大家介绍汽车发动机、动力传动、悬架、转向、制动、设计方法、新材料等方面的一些汽车新技术。

一、汽车发动机发动机这玩意是将自然界中的某种能量直接转换成机械能并拖动某些机械来工作的机器。

简单讲发动机就是一个能量转换机构,即将汽油(柴油)的热能,通过在密封气缸内燃烧气体膨胀时,推动活塞做功,转变为机械能,这是发动机最基本原理。

发动机所有结构都是为能量转换服务的,虽然发动机伴随着汽车走过了100多年的历史,无论是在设计上、制造上、工艺上还是在性能上、控制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其基本原理仍然未变,这是一个富于创造的时代,那些发动机设计者们,不断地将最新科技与发动机融为一体,把发动机变成一个复杂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使发动机性能达到近乎完善的程度,各世界著名汽车厂商也将发动机的性能作为竞争亮点。

盘点汽车底盘五大新技术介绍及应用

盘点汽车底盘五大新技术介绍及应用

盘点汽车底盘五大新技术介绍及应用一、 ESP(ESC、VSC)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技术介绍:ESP的英文全称是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 ram,中文意思是“电子稳定控制系统”。

也可称作ESC或VSC。

ESP主要是在紧急情况下对车辆的行驶状态进行主动干预,它整合了ABS和TCS的功能,并且增加横摆扭矩控制——防侧滑功能,可以防止车辆在高速行驶转弯或制动过程中失控。

如图1左侧所视,车辆前轮侧滑,车辆出现转向不足。

此时,VSC系统通过制动器对内后轮施加一定的制动力,由此产生一个逆时针的力矩,改进车辆转向能力。

如图1右侧所视,车辆后轮侧滑,出现车辆甩尾和过度现象。

此时,VSC系统通过制动器对外前轮施加一定的制动力,由此产生一个顺时针的力矩,保证车辆的稳定性。

ESP系统主要在大侧向加速度、大侧偏角的极限工况下工作。

它利用控制左右两侧车轮制动力或驱动力之差产生的横摆力矩来防止出现难以控制的侧滑现象,保证车辆的路径跟踪能力,提高了车辆在高速行使时的安全性。

研究估计ESP降低了30%-50%的轿车单车致命事故和50%-70%的SUV单车致命事故。

技术应用情况:2008年全球的VSC装配率达到33%当今在欧洲和美国,每两辆新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就有一辆装配了ESP。

美国和欧洲的立法者最近都做出决定,要求强制装配ESP。

2011年9月起,美国所有4.5吨以下车辆都必须装配ESP。

2014年11月起,欧洲所有乘用车和轻、中、重型车辆都要求装配ESP。

在2008年,我国只有约11%的新车装配了ESP。

随着今年国内车市新车型的不断推出,目前我国20万元以上新车配备ESP的比率大幅提高,像别克新君越[综述图片论坛]、新天籁[综述图片论坛]、雅阁[综述图片论坛]八代等都装配了ESP。

相信随着我国车市的进一步发展,电子稳定控制系统一定会如同当今的ABS一样,成为我国汽车的一个标准安全配置。

二、 TCS 牵引力控制系统技术介绍:TCS的英文全称是 Traction Control System,中文意思是“牵引力控制系统”。

汽车新技术分类

汽车新技术分类

汽车新技术分类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汽车行业也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

本文将分类介绍汽车新技术,主要包括节能技术、动力技术、底盘技术、电子技术、智能驾驶、轻量化技术和安全技术。

1.节能技术节能技术是汽车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旨在降低汽车的能源消耗,提高燃油效率。

以下是节能技术的几种分类:(1)燃油节能技术:燃油节能技术主要通过改进发动机设计和制造工艺,提高燃油利用率和减少燃油消耗。

例如,缸内直喷技术、可变气门正时技术、涡轮增压技术等。

(2)新能源节能技术:新能源节能技术包括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等。

这些技术利用电池、燃料电池或其他可再生能源来减少对传统燃油的依赖。

(3)节能材料技术:节能材料技术主要通过采用轻质、高强度、高效率的材料来降低汽车的质量和能源消耗。

例如,高强度钢、铝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等。

2.动力技术动力技术是汽车技术的核心领域之一,直接影响汽车的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以下是动力技术的几种分类:(1)内燃机技术:内燃机技术是传统的汽车动力技术,主要通过改进内燃机设计和制造工艺来提高动力和经济性能。

例如,缸内直喷技术、可变气门正时技术、涡轮增压技术等。

(2)新能源动力技术:新能源动力技术包括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等。

这些技术利用电池、燃料电池或其他可再生能源来提供汽车的动力。

(3)动力系统技术:动力系统技术包括自动变速器、无级变速器、混合动力系统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汽车的动力和经济性能。

3.底盘技术底盘技术是汽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汽车的操控性和舒适性。

以下是底盘技术的几种分类:(1)悬挂系统:悬挂系统的设计和材料能够影响车辆的操控性和舒适性。

例如,双叉臂式悬挂、麦弗逊式悬挂等。

(2)制动系统:制动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直接影响了汽车的安全性能。

例如,盘式制动器、鼓式制动器等。

(3)转向系统:转向系统的精确性和稳定性决定了汽车的操控性能。

例如,机械转向系统、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等。

《汽车新技术》PPT课件

《汽车新技术》PPT课件

发动机电控 变速器电控
动力传动一体化
24.01.2021
精选ppt
2
• 综合集成控制: 动力传动一体化; 动力、转向、制动等 集成控
制技术;被动、主动安全集成技术。 全面提高动 力性、平顺性
和安全稳定性。
ABS+ASR+EBD+TCS+AYC
ESP 稳定性控制
ESP+PASSIVE SAFETY
APIA 主被动安全集成
24.01.2021
精选ppt
13
悬架系统电控技术
汽车电子技术
— 电控技术层
悬架系统的发展经历了钢板弹簧悬架→复 合悬架→被动空气悬架→(半)主动空气悬 架(电控空气悬架)。目前在发达国家,大 客车几乎全部使用电控空气悬架,重型载货 车使用比例也非常高。国内电控空气悬架产 品处在开发起步阶段。
电 控空气悬架系统是靠调节弹簧刚度和减 振器阻尼来实现悬架的控制,同时可以控制 调节车辆高度。
24.01.2021
精选ppt
6
1. 芯片平台 高性能控制计算CPU 数字信号处理 芯片 接口芯片 移动网络通讯芯片
2. 软件平台 实时操作系统 移动信息安全系统
3. 控制平台 动力传动控制 底盘控制 车身控制
4. 安全驾驶平台 自适应巡航/安全辅助驾驶 车辆自动驾驶系统
24.01.2021
精选ppt
APIA+EPS+AIR SUSPENSION
底盘综合集成
24.01.2021
精选ppt
3
• 网络总线: 利于信息共享、故障诊断、模块化,解决整车内 部通讯 的 CAN、LIN、MOST 整车网络系统。
• 线控技术:包括线控油门、换挡;线控转向;线控制动等, 将彻底改变和简化底盘结构,是一场革命。

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1. 引言1.1 汽车电子技术的重要性汽车电子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已经成为现代汽车产业的核心。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汽车电子技术在汽车设计中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大。

汽车电子技术可以大大提升汽车的性能、安全性和舒适性,使得驾驶变得更加便捷和舒适。

作为汽车的“大脑”,汽车电子系统可以更好地控制车辆的各项功能,如发动机管理、制动系统、空调系统等,从而提高了驾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汽车电子技术还可以实现更加智能化的驾驶体验,例如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车载娱乐等功能。

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不仅可以提升汽车的性能和功能,更可以为驾驶者带来更加安全和舒适的驾驶体验。

在未来,随着智能化、电动化和互联网化的发展,汽车电子技术的重要性将会愈发凸显。

1.2 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历程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世纪60年代,当时汽车电子技术开始在汽车中得到应用。

最初的汽车电子技术主要集中在传感器、控制器和仪表盘等方面,用于监测和控制发动机等基本车辆功能。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汽车电子技术逐渐扩展到安全系统、车载娱乐系统以及智能驾驶系统等领域。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汽车电子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突破。

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快速发展,汽车电子技术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为汽车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智能驾驶系统、车联网技术、电动汽车技术以及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等新技术不断涌现,使汽车变得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和安全化。

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创新和突破的过程,为汽车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进步。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汽车电子技术将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推动整个汽车产业向更加智能化、绿色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2. 正文2.1 智能驾驶系统的应用智能驾驶系统是汽车电子技术领域的重要应用之一,它通过各种传感器和高级控制系统实现车辆自主行驶的功能。

智能驾驶系统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驾驶安全性和舒适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谈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谈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4 2・
Hale Waihona Puke 科 技论 坛 谈汽车 电子 技术 的应用及发展
许 秋 坤
( 黑龙江大兴安岭高级技 工学校 , 黑龙江 加格达奇 15 0 ) 6 0 0 摘 要: 汽车 电子技 术 已经全面覆盖 汽车行业 。如今 的汽 车先进的技术都于 电子技术挂钩 : 电喷发动机 , 电动车窗 , 电动座椅 , 电控 车 身稳定 系统 , 电子显示屏 , 电控 悬架等等 。本文就 电子技 术在 汽车上 的应 用及发展做 以探讨 。 关键词 : 车 ; 汽 电子 控 制 ; 展 发
着一 个 国 家制 药 工业 水平 及 药品 质 量 的提 高 。 关键词 : 细菌 内毒 素 ; 鲎试剂 ; 细菌 内毒素检查 法
细菌 内毒素是微生物 的一种代谢产物 , 能引起恒温动物 和人体 31 . 检品的干扰 p H值 、 离子浓 度 以及某些干扰成分 , 都会影 响 得 假阳性” 假 阴性 ” 果。只有证 或“ 结 体温异常升高 ,其 中革兰 阴性杆菌所产生 的内毒素致热活性最强 , 到检查结果 的准确性 , 到所谓 “ 很少剂量 即能引起广泛的生物效应及病理作用 , 严重时甚至危及生 实检 品对凝集反应无干扰之后 , 检查 的结果才是可信 的。判 断检 品 命。 以前 , 细菌内毒素检查用 家兔 热原法进行 , 自从 18 9 0年《 国药 是否有干扰要做检 品的干扰实验。 美 典》第 2 版 收载了细菌内毒素 实验 以来 ,英 国药典》 《 0 《 、欧洲药典》 32鲎试 剂的非特异性 内毒 素不是 唯一能激活鲎试 剂凝 集系统 . 还有其他物质可 以通过 G因子这个“ 旁路 ” 激活鲎试剂 的凝 《 日本药局方》 《 、中国药典》 等相 继收载 了该方 法。2 0 《 0 0版 中国药 的物质 , 典》 更 收载有 4 7种药 品利用此方法进行热原检查 。鲎试验 因其 简 集 系统 。因此鲎试剂并不是专一对 内毒素反应的试剂 。由旁路反应 单、 快速 、 灵敏 、 准确的特点 , 被世界各 国广 泛采用 , 中国药典 和欧美 产生 的阳性结果称细菌 内毒素检查的“ 阳性” 假 。 药典将其定法为细菌 内毒素检查法 , 细菌 内毒素检查法 已逐渐代 替 33影响细菌内毒 素检查 的因素 。 . 家兔热原检查法 , 显示 出其 在检查热原方面 的重要性 。现将 鲎试 剂 3 .混合液 的 p 60 8 .1 3 H .— . 0才能形成最佳凝集 。 332 ..保温温度 : 温度应为 (7 1 ℃I 3+ ) 引 。 检测细菌 内毒素 的体会介绍如下 。 1 鲎试 剂 的 分 类 333 温时间 :6  ̄ ) iE ..保 (0 2 m n ̄ 3 。 鲎试剂 是从栖生于 海洋的节肢动 物“ 的蓝色血 液中提取变 鲎” 334 鲎试验过程 中应防止使试 管受 到振动 。 ..在 形细胞 溶解物 , 经低温冷 冻干燥而成 的生物试剂 , 专用 于细菌 内毒 335 ..所用器皿均应彻底洗涤和冲洗干净 。 素检测 。 336阳性对照存在 。 .. 1 . 原 料来 源 分 。是 由美 洲 鲎血 液 提取 的称 美 洲 鲎试 剂 1按 337鲎试剂 的贮存 。虽然冻干 的鲎试剂 在常温条件下是相对 .. ( i uu m b ct L st)缩写为 L L 由美 国生产 ; Lm lsA eoye ya , e A , 另一种是 由 稳定 的 , 但还是应存 放在 2 8C , -  ̄下 避免长 时间放置在 高于 2 ℃的 5 东 方 鲎血 液 中提 取 的称 东 方 鲎 鲎 试 剂 ( ahpe s A e oy 温度条件下导致因贮 藏不当 、 T cy l m b ct u e 质量下降而引起 的检验误差 。 4建议 L st)缩 写为 T 。T L与 L L有相同的功效 。 ya , e AL A A 1 按实验方法分 。 . 2 细菌 内毒素检查法包括两种方法 , 即凝胶法 41 . 当夏 天室温较高时 , 控制鲎试 剂使用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 可 和光度测 定法 , 后者又包括 浊度法和显 色基质法【 l I 鲎试 剂可分 通过 在冰水浴 中进行加 样 以取得较好效果 ; 。则 同时 , 实验操 作从 鲎试 为: 凝胶法 鲎试 剂 、 动态浊度法 鲎试剂 、 终点浊度法 鲎试剂 、 动态 显 剂 的复溶到放入恒温仪 应尽量在 1 h内完成 。 . 5 色法鲎试剂和终点显色法鲎试剂。 42虽然 目的鲎试剂相对稳定很多 , . 但还是应存放于 2 8C -  ̄的条 凝胶法 鲎试 剂通过 与内毒素产生凝 集反应 的原理来定 性检测 件下 , 并保持 温度的稳定 , 如冰箱发生故 障 , 无法保 持温度时 , 就应 或半定量 内毒素的方法 。 及时换贮存设备 。 动态浊度 法鲎试剂 、 终点浊 度法鲎试剂 、 态显色法 鲎试剂 和 动 43 于已复溶 的鲎试剂在 间歇使用过程 中最好放置在 冰冷 的 _对 终点显色法鲎试 剂则 都是定量检测 内毒 素的。 表面上或于 2 8 ~ ℃的冰箱 内存放 2 h以内;亦或在复溶并冻结后将 4 1 按使用特点分 。 . 3 其存放在一 O 2 ℃以下 , 可存放 2 8天 , 只能冻融一次。 但 1 . 普 通 鲎 试 剂 。灵 敏 度 05 015 Uml 用 于 仅 需 要 检 测 .1 3 . . E / , ~ 2 适 5 应 用 前 景 内 毒 素 限量 的样 品 。 细菌 内毒 素检查法作 为一种新技术载 入药 典 , 成为一种法定 的 1. . 2高灵敏度鲎试剂。 3 灵敏度 00  ̄ :1E / l适用于 内毒素 药检方法 , 映了药典标准水平 、 .6 00 5 Um , 反 药检技术水平 的提 高 , 标志着一个 限量较低 的样 品细菌内毒 素检查 。 国家制药工业水平及药 品质量 的提高 。随着历史 的发展 , 必将有更 1 . 异 性 鲎 试 剂 。灵 敏 度 05 00 5 Um , 用 于 成 分 较 为 多国家的药典 收载细菌 内毒素检查法 。 . 3特 3 .~ .1E /l适 它具有方法多样化 、 自动化 、 复杂 , 会对鲎试剂产生干扰的样品。 微量化的特点 。 细菌内毒 素检查法所具有的优点表明它 比家免热原 1 . 量 法 鲎 试 剂 。 低 检 测 限 00 ~ . 5 U m , 用 于 需 要 检查法更 适应 现代制药工业 的发展 。它可 以应用 于药检 , . 4定 3 最 .3 00 E / l适 0 也可 以用 对 内毒素进行定量测定的样品。 于药品生产质量控 制 、 临床诊断及其它领域 。该法用于药 品成 品的 2 鲎 试 剂 在 细 菌 内毒 素 检 查 法 中的 正 确 使 用 检查 , 于一种事前控制的质控手段 , 属 对提 高药 品质量 , 避免造成药 般最 常用的是 家兔 发热试验法 ( T 与鲎试验法( T 。R R ) L ) T为一种 品成批报 废有重要意义 ; 在临床上可作为快速诊断革兰 氏阴性细菌 定 性检测内毒素的方法 , 应用历史悠久 , 有很多限制 , 如家兔对 内毒 感染的疾 病的一种辅助方法 , 但不能 区分病原体。 素反应上有个体差异 , 敏感度不高 、 耗时 、 不能定量检 测等 。L T具有 参 考 文 献 快速、 简便 、 敏感度高 、 假阳性少 、 试剂耗费少等优 良, 广泛应用于 [】 可 1国家药典委 员会 . 中国药典[1 京: M. 北 化学工业 出版社 ,05 20. 注射剂 的热原控制 , 组液法对非 内毒素引起 的热原则不敏感 。 [ 梁苹 , 2 ] 蔡红. 鲎试剂灵敏度 对细 菌内毒 素限量检 查的影响f. 西 J华 1 内毒 素检查法结果 准确与否 与所 用鲎试 剂的灵 敏度 相关性很 药 学 ,9 9 1 ( )2 4 2 4 19 ,4 3 :0 — 0 . 大[ 而鲎试剂 的灵敏度 与它的正确使用 又密切相关 。所 以, 2 1 , 一定 要 【 张 红 霞 , 慧 , 金 刚 . 响 鲎试 剂 灵敏 度 测 定 结 果 因 素 的 分析 『. 3 ] 陈 马 影 J ] 严格执行 鲎试剂 的质量标准 , 规范使用 鲎试 剂。 中 国药 师 ,0 7 1 ( ) 8 5 8 6 2 0 , 0 8 :2 — 2 . 3 影响细菌 内毒素检查的因素

汽车电子系统新技术

汽车电子系统新技术

】 寸 还可

l &
由 于 利
监 c } l I
维普资讯
汽车 术乏 雩 j 技 薹
宁夏 外运 公 司 一 名退 蛛 境 达 到 嗄温 状 态 )微 电子 控 制 系 统可 使蓄 , 电池 的充 电 能 力 、 ) 令启 动 能 力 及 使 用 寿 命 大大提 高。 外 , 过数据总线或 电源线 , 此 通 蓄 电池 可 与发 电 机 、 载 计算 机 或 汽 车 故 车 障 诊断 系统 进 行信 息交 琉
能 做 到 1 0 至3 0 急 转 弯 或原 地 掉 头 。 度 8 6度
四 . 子 控 制 式 汽车 蓄 电 Nhomakorabea池 电最 近 , 电 池研 究 与 开 发 公 司研 制 出 0 种 微 电 子 控 制 式 汽 车 蓄 电 池 。 具有 相 在 同 输 出 功 翠 的 情 况 下 种 电子 控 制 式 汽 这 车 蓄 电翘 的 宣 重 比 传 统 电 池 约 轻 4 . , 0% 低 温 时的 工作 可靠 性 更 高 , 电速 度 更 快 。 充 随 着 汽 车 电子 化 的不 新 发 展 , 车 蓄 电 池 也 汽 逐 步 向 智 能化 发展 。 种 智 能汽 车 蓄 电 池 这 上 装 有 集 成 电 路 块 和 传 感 器 , 者 探 测 电 后 池 的物 理 环 境 加 工 作 条 件 参 数 , 者 以 此 前 电 池 的 引 七学 反 应 过
上 用 以崎 察 { 亍车 状 态 , 实 时 地 以 图 文 方 并 式 向 外 界 显 示 的 电 子 装 置 。 装 置 能 够 自 谚 动 跟 踪 车 辆 的 行 车 状 l , 采 用 超 强 亮 度 朊 并
LEDs, 车 辆 的 运 {  ̄ 阵 把 亏状 况 和 被 盗 、 抢 被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10.2.3 几种汽车新技术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10.2.3 几种汽车新技术

7、起亚推出第二代Uvo Eservices 信息系统
起亚美国公司于本次洛杉矶车展上推出了其第二 代Uvo Eservices娱乐信息系统,这款系统将搭 载于2014款起亚索兰托车型上。
智能手机应用的加入使车载信息通讯功能更
加强大,驻车定位器和车辆关系管理系统等免去 了月租费;UVO eServices集成了一系列的安全 性配置例如911报警连接,以及增强版的路边辅 助系统;
4、采埃孚9速自动变速箱揭秘
当大多数汽车还在向着“8AT”的时代迈进 时,拥有8速自动变速器最大市场份额的 ZF(采埃孚)已经推开了“9AT”时代的大 门。而且,这台9速变速器不同于ZF的纵 置8AT,它是一台横置变速器。要知道乘 用车市场份额的75%都来自横置前驱车型, 如此大的市场当然会让ZF心动了,但是, 这台代号为9HP的自动变速器要如何让人 心动呢?
体而言,就是把铂基催化剂的微粒经过冷
凝压缩到只有几微米的直径,从而提升效 能。铂基催化剂具有以下特点:
1.金属载量高:燃料电池载铂催化剂中, 铂载量高达20wt%-80wt%。
2.微粒直径指标要求高:微粒直径为纳 米级,在载体上均匀分布,在不同的催化 反应下,所要求的粒子直径大小也不同。
3.杂质含量低:影响催化活性的杂质 (如氯离子)含量一般在300ppm以下。
“我们本可以在旧款的Ecotec发动机上进行 更新,那也是一台直喷发动机。” 通用汽
车动力系统助理首席工程师Dr. Edward Groff表示。不过重新设计一款新的直喷发 动机要比在原来的发动机上改进更方便。 第三代Ecotec中包括一款全新2.0升涡轮 增压发动机,气缸缸膛直径为86毫米 (3.385英寸),压缩比达到9.5比1。

七种汽车电子新技术(转载)

七种汽车电子新技术(转载)
正 如 霸 王 枪 一 样 . B 可 以 说 是 后 A S时应 用 E D B
最 为宽泛威 力 最强大 的技 术装 备 应 用 车型 :各款 高 中低档 车型 目前基 本均 有 “ B + B 作为 标准配 置 A S E D” 实用指 数 : ★★ ★★ ★
A R 加速 防滑 系统 ) S (
引 入进气 管 . 进入 气缸燃 烧
7 燃 料 蒸发净 化装 置 。 、 为 了防 止油箱 内的燃 油 蒸气 对大 气 的污染 . 现代
汽 车采用 燃料 蒸发 控 制系统 。 主要组 成有 : 油盖 、 加 油
A R( ceeai l euain . 止 车 S A cl t nSi R g l o ) 防 r o p t
动距 离 , A S E D等 配合适 用 。当紧 急制 动 和 B 、B 时 , 会 向下 点 头 , 的重 量 前移 , 车 车 而相 应 的车 的后 轮所 承担 的重量就 会减 少 .严重 时可 以使 后 轮 失去抓 地力 , 时相 当于 只有 前 轮在 制动 . 这 会造 成制 动距离 过长 而 AB D可 以有效 防止这 种情 况 .它可 以通过检 测全 部车 轮 的转速 发现 这一 情况 . 应地减 少 后轮 制动力 . 相 以使 其 与地 面保持有 效 的摩擦 力 . 同时将 前 轮制 动力 加至 最大. 以达到 缩短 制动距 离 的 目的 应 用 车 型 :B A D是 越 野 车 的标 准 装 备 . 别 克 G 8等 中高档 商务 车上 也装备 了这一 系统 L

其 原理是 使一 部分废 气 流 回进 气 阀 .用 以抑制 发 动机 内 N x 氮 氧化 物 ) O ( 的生成 E R可 以通 G 过 两种途 径来 实现 : 内部 E R和外 部 E R。内 G G 部 E R是废 气 经 由发动 机 内部 流 回到 新 鲜 混 G 合气 中 , 常 利用气 门重 叠来 实现 外 部 E R 通 G 控 制可 以通过 机械控 制 和 电子 控 制两种 方式 实 () 2 油气 分离 器 。主要 是 防止液 态燃 油进 入 活性

电子行业汽车电子新技术

电子行业汽车电子新技术

电子行业汽车电子新技术概述在当前快速发展的汽车行业中,电子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机械结构逐渐被电子系统所取代,许多新技术正不断涌现。

本文将介绍一些近年来在汽车电子领域取得突破的新技术,并讨论它们对未来汽车行业的影响。

1. 自动驾驶技术自动驾驶技术是当前汽车电子行业最为热门的新技术之一。

通过激光雷达、摄像头和传感器等设备,车辆可以获取周围环境的信息,并进行智能决策和控制,实现自主驾驶。

这一技术的引入将彻底改变人们对交通出行的方式和习惯,极大地提升了行驶安全和出行效率。

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和深度学习算法的支持。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车辆可以对各种路况和交通情况进行预测和应对,从而实现更加安全和高效的自动驾驶体验。

目前,许多汽车制造商和科技公司都在积极研发自动驾驶技术,并将其应用于量产车型中,以满足用户对智能化出行的需求。

2. 电动化技术随着环境意识的提高和对清洁能源的需求增加,电动车市场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汽车电子领域的电动化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通过使用电动驱动系统,车辆可以减少或完全消除对传统燃油的依赖,从而实现零排放和更低的碳足迹。

电动化技术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电池技术的改进。

当前,锂离子电池是最常用的电动车电池类型,但其续航里程和充电时间仍然是用户关注的问题。

因此,研发更高能量密度和更快充电速度的电池成为电子行业的热点。

此外,也在努力研发新型电池技术,如固态电池,以进一步提升电动车的性能和安全性。

3. 车联网技术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车联网技术也成为汽车电子行业的一项重要技术。

通过将车辆与互联网连接,车联网技术可以实现车辆之间、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以及车辆与用户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交换。

这种连接可以提供实时导航、远程诊断、智能驾驶辅助等功能,极大地提升了驾乘体验。

车联网技术在交通管理和车辆安全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通过实时传输车辆的位置、速度和行驶路线等信息,交通管理部门可以更加精确地进行交通调度和事故处理。

汽车电控新技术的发展与对维修行业的要求

汽车电控新技术的发展与对维修行业的要求

力进行 制动使用 。 4 ) 智能交通利用 电子通讯传感技术进行 交通 调节 , 实现 高 科技的运用 , 符合现代交通 的技术要 求。 5 ) 整车控制 系统是 汽车 电控 新技术 的发展必 然趋 势。主 要包括信息收集分析系统 、 网络总线技术等 。 目的是简 化汽车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8 5 5 4 . 2 0 1 3 . 1 0 . 0 0 8
0 引 言
汽车电子控制新技术 的开发和应用 , 给汽车维修行业 带来 了一场现代发展革命 , 使传统的汽车维修技 术和 T艺彻底 发生 了改变 , 也 对 新 时 期 的汽 车 维 修 行 业 的 技术 和 能 力 提 出 了 不 小 的挑战 。传统的汽车保 养是基 于机械维修 为核心 , 很 多操作都 是利用手工来完成 , 在 汽 车 的整 个 维 修 过 程 中 , 不断进行拆 装 、
1 ) 发 电机 和 底 盘 控 制 是 采 用 电控 技 术 较 成 熟 的 部 位 。涉 及 到汽 车燃油 自动化 的控 制 、 启 动 自动化控 制 、 涡轮增 压 自动
的工 具 , 也是交流的平台 。 3 汽 车维 修 行 业发 展 的 现 状 和 前 景
3 . 1 维修 技 术 与对 象 电子 化
技术研 发
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 MA R K E T
汽 车 电控 新 技 术 的 发 展 与 对 维 修 行 业 的 要 求
张昌本
( 广西 南宁

5 3 0 0 0 1 )
要: 随着科技 的不断进 步, 能源和环保 成为汽车技术 追求的新 方向 , 是 当今汽 车制造行业 的热点 问题 。现代汽 车的

汽车电子前沿技术分析及展望

汽车电子前沿技术分析及展望
技 术将 实 现整 车控 制系 统 。这 一系统 要求 有一 个庞 大而 复杂 的信 息交换 与控 制 系统 。车 用计 算机 的容
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 的快速发展 ,尤其是集 成 电路 的发展使得如今 电子元件 不仅体积小功能 强 , 且 响应迅 捷 、 而 可靠 性好 , 格便 宜 , 价 它极 大地 推 动 了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的应 用对提高汽车动力性 、 安全性 、 舒适性 、 环保性 和娱 乐性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 的作用。汽车电子技术
时, 它还 能 自动进行 时漂 、 漂和 非 线性 的 自校 正 , 温 具有 较 强 的抵抗 外 部 电磁 干扰 的能 力 , 证 传 感器 保
高效 电机以及智能控制器方向发展 ,从而为车辆的
集 中控制 提 供 条 件 ( 制 动 、 向和 悬 架 的集 中控 如 转
信号 的质量 不 受影 响 , 即使在 特 别严 酷 的使 用 条件 下仍 能 保持 较 高 的精 度 。它还 具 有结 构 紧 凑 、 安装
轻型 汽 车技 术
2 1 ( / 总 2 32 4 0 1 7 8) 6 /6
技 术 纵横

汽车电子前沿技术分析及展望
占泽晟 杜 晓梅 贾 辉
( 汉理工 大 学 现代 汽 车零 部 件技 术湖 北省 重 点实验 室 ) 武
摘 要
汽 车 电子技 术 已被 广 泛应 用 于现代 车辆 当 中, 并逐 渐 成 为 开发 新 车型 、 善 汽 车性 改
能 的关键技 术 因素 。汽车 电子化 的程 度 已成 为衡 量现代 汽 车水 平 的重要标 志。文章 对汽
车动力控制、行驶姿态控制以及信息传递等 电子信息技术的现状进行 了分析和探 究, 并 从传感器技 术、 微处理技 术以及软件技 术等方面对汽车电子新技术的发展与未来做 出了 展 望和设想, 为未来汽车发展 方向提供 了参考。 关键词: 汽车电子 信息技术 微处理 发展趋势

7电子新技术讲座学习有感 电子新技术讲座学习有感

7电子新技术讲座学习有感 电子新技术讲座学习有感

电子新技术讲座学习有感----汽车电子新技术与C A N 总线摘要: 控制器局域网( CAN ) 是一种有效支持分布式控制或实时控制的现场总线, 具有高性能和高可靠性的特点; 其总线规范已经成为国际标准, 被公认为几种最有前途的总线之一。

随着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 CAN技术在汽车电子领域应用日益广泛。

文章介绍了汽车电子技术与CAN总线的关系, 并介绍了CAN 总线的产生与发展,以及CAN总线的特点。

并对CAN总线技术进行了详述。

关键词: 电子技术; 汽车电子新技术; CAN总线; 控制器; 局域网1. 汽车电子技术与C A N 总线CAN 数据总线是一种各控制单元间的数据传输形式, 它将各个控制单元形成一个整体, 所有信息都沿两条线路传输, 与所参与的控制单元数及所涉及的信息量的大小无关, 这样就解决了随着新增信息量的加大, 线路及控制单元上的插头的数目也增加的问题, 并且每条信息需要不同线路的问题也得以解决。

2. C A N 总线的产生与发展CAN 最初出现在上世纪80 年代末的汽车工业中,由德国Bosch 公司最先提出。

当时, 由于消费者对于汽车功能的要求越来越多, 而这些功能的实现大多是基于电子操作的, 这就使得电子装置之间的通讯越来越复杂, 同时意味着需要更多的连接信号线。

提出CAN总线的最初动机就是为了解决现代汽车中庞大的电子控制装置之间的通讯, 减少不断增加的信号线。

于是, 他们设计了一个单一的网络总线( CAN控制器局域网, 所有的外围器件可以被挂接在该总线上。

1993 年, CAN 已成为国际标准ISO11898 (高速应用) 和ISO11519 ( 低速应用) 。

CAN是一种很高保密性, 有效支持分布式控制或实时控制的串行通信网络。

CAN 的应用范围遍及从高速网络到低成本底多线路网络。

在自动化电子领域、发动机控制部件、传感器、抗滑系统等应用中, CAN的位速率可高达1Mbp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电子新技术
汽车的电子化、智能化、网络化是现代汽车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消费者对汽车功能和性能要求的日益提高,汽车正在逐渐由机械系统向电子系统转换,目前全球汽车电子产业面临着高速增长的机遇。

在国外,电子系统已占到一辆普通轿车总成本的30%,在高级轿车上比例更高,在国内,中高级轿车电子装置的配置已经接近或达到了国外汽车工业发达国家水平。

但我国汽车电子业总体上还与国外有很大差距,需要加大研究投入的力度。

汽车电子技术经过两个阶段的发展,现正处在第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汽车电子设备主要采用分立电子元件组成电子控制器,并开始由分立电子元件产品向集成电路产品过渡;第二阶段则主要采用集成电路和8位微处理器开发汽车专用的独立控制系统;第三阶段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汽车电子设备广泛采用1 6位或3 2位微处理器进行控制,控制技术向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在该阶段出现了很多新的技术研究领域和研究热点,本文就其中几个典型的方面进行简单介绍。

一、线控技术(control by wire)
汽车的各种操纵系统正向电子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在未来的5~10年里,传统的汽车机械操纵系统将变成通过高速容错通信总线与高性能C P U相连的电气系统。

如汽车将采用电气马达和电控信号来实现线控驾驶(steer by wire)、线控制动(brake by wire)、线控油门(throttle by wire)和线控悬架(suspension by wire)等,采用这些线控系统将完全取代现有系统中的液压和机械控制。

在新一代雅阁V6轿车上采用的DBW就是新技术之一。

DBW是线控油门的英文缩写,也可称之为电控油门,即发动机的油门是通过电子控制的。

传统的油门控制方式是驾驶员通过踩油门踏板,由油门拉索直接控制发动机油门的开合程度,从而决定加速或减速,驾驶员的动作与油门动作之间是通过拉索的机械作用联系的。

而DBW将这种机械联系改为电子联系。

驾驶员仍然通过踩油门踏板控制拉索。

但拉索并不是直接连接到油门,而是连着一个油门踏板位置传感器,传感器将拉索的位置变化转化为电信号传送至汽车的大脑ECU(电子控制器),ECU将收集到的相关传感器信号经过处理后发送命令至油门作动器控制模块,油门作动器控制模块再发送信号给油门作动器,从而控制油门的开合程度。

也就是说驾驶员的动作与油门的动作之间是通过电子元件的电信号联系的。

虽然从构造上来看,DBW比传统油门控
制方式复杂,但油门的控制却比传统方式精确,发动机能够根据汽车的各种行驶信息,精确调节进入气缸的燃油空气混合气,改善发动机的燃烧状况,从而大大提高了汽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使用线控技术的优点很多,比如使用线控制动无需制动液,保护生态,减少维护;质量轻;性能高(制动响应快);制动磨最小(向轮胎施力更均匀);安装测试更简单快捷(模块结构);更稳固的电子接口;隔板间无机械联系;简单布置就能增加电子控制功能;踏板特性一致;比液压系统的元件更少等。

二、CAN网络
由于至今仍没有一个通信网络可以满足未来汽车的所有成本和性能要求,因此,汽车OEM制造商仍将采用多种联网协议(包括CAN、LIN和MOST、1394等)。

随着电控单元在汽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车载电子设备间的数据通信变得越来越重要,以分布式控制系统为基础构造汽车车载电子网络系统是很有必要的。

大量数据的快速交换、高可靠性及廉价性是对汽车电子网络系统的要求。

在该网络系统中,各处理机独立运行,控制改善汽车某一方面的性能,同时在其它处理机需要时提供数据服务。

汽车内部网络的构成主要依靠总线传输技术。

汽车总线传输是通过某种通讯协议将汽车中各种电控单元、智能传感器、智能仪表等联接起来,从而构成的汽车内部网络。

其优点有:
1.减少了线束的数量和线束的容积,提高了电子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2.采用通用传感器,达到数据共享的目的。

3.改善了系统的灵活性,即通过系统的软件可以实现系统功能的变化。

CAN总线是德国博世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发的一种串行数据通讯协议。

它的短帧数据结构、非破坏性总线仲裁技术以及灵活的通讯方式使CAN总线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抗干扰性,满足了汽车对总线的实时性和可靠性的要求。

CAN遵循ISO/OSI的标准模型,但只规定了7层协议中的数据链路层,而应用层则留给用户自己定义。

到目前为止,在CAN的基础上定义的高层协议有很多,影响较大的有:CAN Kingdom/J1939/0SEK/DeviceNet(AB)/SDS(Honeywell)/CAL/CANOPen(CiA),其中J1939和OSEK在汽车上应用广泛。

目前,国外的汽车总线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并已在汽车上推广应用。

国内引进技术生产的奥迪A 6车型已于2000年起采用总线替代原有线束,帕萨特B5、宝来、波罗、菲亚特的派立奥、西耶那、哈飞赛马等车型都不同程度地使用了CAN总线技术。

此外,部分高档客车、工程机械也都开始应用总线技术。

预计到2005年CAN将会占据整个汽车网络协议市场的63%。

在欧洲,基于CAN的网络也占有了大约88%的市场。

目前使用CAN总线网络的汽车大多具有两条或两条以上总线,一条是动力CAN总线,主要包括发动机、ABS和自动变速器三个节点,通信速率一般为500kbps;另一条是舒适CAN总线,主要包括中央控制器和四个门模块,通信速率一般为62.55kbps或100kbps
a三、电子巡航控制系统(简称CCS)
它是汽车在行驶中为了达到所希望的速度,驾驶员不必踩踏油门调整车速,只需通过操纵调整开关,汽车就能以设定的车速进行定速行驶的装置。

这个装置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当在高速公路上长时间行驶时,能够减轻驾驶员的疲劳;且对紧急情况动作解除的可靠性与对排除装置故障等安全性方面作了充分的考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