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现代自然地理学(王建)网络课程习题及答案
2021尔雅网络课程现代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王建)
2021尔雅网络课程现代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王建)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1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内容是:?A、人地相互作用B、利用环境C、空间组成与结构D、成因与变化过程正确答案: B???2不属于陆地生态系统的是??A、近岸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荒漠生态系统? ?D、河流生态系统正确答案: A3冰川气候区的主要地貌特征是?A、多边形地面? B、刃脊? C、泥流阶地? D、石海?正确答案: B4中国泥石流灾害比较严重的地区是??A、河南? B、福建? C、云贵? D、山西正确答案: C5水的分布的改变会影响地球自转的速度,如果水更多的分布在中高纬度地区,地球的自转速度会:? A、变快? B、变慢? C、没变化? D、都不对正确答案: A6地壳最后的地区是哪儿??A、平原? B、盆地? C、高原? D、海洋正确答案: C7以下不是地质与地貌环境评估的途径的是:?A、海拔高度? B、地貌的起伏? C、地貌的部位位? D、地下组成正确答案: D8在生物起源过程中,什么生物出现后大气中氧含量才升高??A、蓝藻? B、真核生物? C、植物? D、动物正确答案: A9不属于太阳系八大行星的是()。
?A、水星? B、木星? C、火星? D、冥王星正确答案: D10我国东南地区潮湿而西北内陆干燥的气候是收到了()的影响。
?A、季风气候? B、海洋洋流? C、地球自转? D、地形差异正确答案: A11以下对降水和气温不具有调节作用的是哪一项? ?A、湖泊? B、水库? C、沼泽? D、岩石正确答案: D12地球上人类生存的原因是:?A、地球的形状及其地理意义? B、地球的质量及其环境效应? C、日地距离及其环境意义? 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 D13下列地区中细菌数量最多的是()。
?A、林地? B、绿化公园? C、街道? D、百货商店正确答案: D14发展经济,发展社会主要依靠的是什么:?A、资源? B、知识的创新? C、科技的进步? 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 D15地球表层系统包括()。
王建《现代自然地理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自然地理学与人类环境)
第1章自然地理学与人类环境
未来地理学家应该具备的素质。
答:地理学的发展以及日益增长的社会、经济发展对地理学的需求,对地理学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地理学家要跟上学科发展的步伐,满足社会、经济提出的新的需求,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与能力:
(1)一个视野
即要具备全球的视野。
要善于从全球的角度,用世界的眼光来审视和研究地球表层环境以及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要把地球表层环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察和研究。
即使研究一个区域或者地方,也应该把区域和地方置于地球表层环境的整体框架下进行。
(2)两个基础
指要具备宽广的文理工融合的学科基础和厚实的地球系统科学专业基础。
(3)三种技术
指要熟练掌握地理观测、调查与信息获取的技术,地理实验与分析的技术,以及地理综合与集成的技术。
(4)四个观念
指要树立人地相互影响的观念、区域相互联系的观念、圈层相互作用的观念,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5)五种能力
指培养多学科交叉、多要素融合的能力,多视角观察和多维度分析的能力,多尺度分析
研究的能力,多种方法合理使用和集成的能力,应用地理学理论、方法与技术服务社会和经济的能力。
王建《现代自然地理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水圈与水量平衡)
第6章水圈与水量平衡1.每年全球的海洋蒸发量约为505000km3,降水量约为458000km3;每年全球大陆的蒸发量约为72000km3,降水量约为119000km3。
试计算入海径流量,并写出全球大陆水量平衡、全球海洋水量平衡和全球水量平衡方程式。
答:(1)全球大陆水量平衡计算公式是所以:119000-72000=47000km3,即,入海径流量为47000km3。
(2)全球海洋水量平衡计算公式是所以:458000-505000-47000=0。
(3)全球水量平衡计算公式是所以:458000+119000-505000-72000=0。
2.一流域面积为100km2,平均年降水量为1000mm,平均年蒸发量为600mm,假如土壤水分已经处于饱和状态,不考虑人类用水,那么平均一年流出该流域的水量为多少?答:由全球大陆水量平衡计算公式计算出=400mm,即径流量为400mm。
由单位换算:400mm=0.4m,100km2=108m2所以,流域平均一年流出的水量是:0.4m×108m2=4×107m3。
3.水圈是怎么形成、怎么演化的?答:地球上的水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式存在于空中、地表与地下,成为大气水、地表水和地下水。
可细分为海洋水、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大气水以及生物水等,并通过水循环组成相互联系的水圈。
水圈的演化过程主要有:(1)水从无到有关于地球水的来源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但主要是自生说和外生说。
①自生说a.地球从原始星云凝聚成行星后,由于内部温度变化和重力作用,物质发生分异和对流,地球逐渐分化出圈层。
在分化过程中,氢、氧等气体上浮到地球表面,再通过各种物理和化学作用最后生成水。
b.水是在玄武岩先熔化后冷却形成原始地壳的时候产生的最初地球是一个冰冷的球体。
由于地球内部的铀、钍等放射性元素开始衰变,释放出热能。
地球内部的物质开始熔化,高熔点的物质下沉,易熔化的物质上升,从中分离出易挥发的物质:氮、氧、碳水化合物、硫和大量水蒸气。
王建-现代自然地理学-满分-考试-期末考试-复习资料1
使用方法:1.下载本文档,用打开2.按“”打开“查找”功能3.复制黏贴题目中的部分内容,就会自动跳转到那一题,就可以看到答案了王建现代自然地理学已完成 100.0分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1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是()。
(1.0分)1.0 分A、南森B、奥特柳斯C、霍姆斯D、魏格纳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2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是向()偏。
(1.0分)1.0 分A、左B、右C、南D、北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3我国的径流带的变差系数最大的区域位于()地区。
(1.0分)1.0 分A、西南B、东南C、西北D、东北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4根据自然地理学的定义,自然地理学采用()的观点和方法()。
(1.0分)1.0 分A、系统的、综合的、区域联系的B、系统的、微观的、区域联系的C、D、系统的、综合的、微观的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5一般来说,与滑坡形成无关的因素是()。
(1.0分)1.0 分A、岩石圈的结构B、岩石圈的性质C、降水的多少D、降水的成分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6自然地理学是()的核心学科。
(1.0分)1.0 分A、地球系统B、地球内部系统C、地球表层系统D、地球表层自然系统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72004年印度洋海啸中,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损失比印度和斯里兰卡小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1.0分)1.0 分A、距离较远B、海拔较高C、受苏门答腊岛的遮挡D、大陆架较长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8生态系统中,存在流动的不包括()。
(1.0分)1.0 分A、物质B、能量C、信息D、9下列地区中细菌数量最多的是()。
(1.0分)1.0 分A、林地B、绿化公园C、街道D、百货商店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10北半球的岩石圈总体上是向()漂移的。
(1.0分)1.0 分A、东B、南C、西D、北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11下部是岩石,上方是沉积物的阶地类型是()。
王建《现代自然地理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圈层间的相互作用)
第3篇圈层间的相互作用一、名词解释1.地貌答:地貌是指地球硬表面由地貌内外动力的相互作用塑造而成的各种各样的外貌或形态,是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也称地形。
2.外力作用答:外力作用是指地球表面以太阳能、重力能、日月引力能为能源,通过大气、流水和生物等外力所起的作用。
它包括岩石的风化作用,流水、冰川、风力、海洋的波浪和潮汐等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以及生物甚至人类活动的作用等。
3.构造地貌答:构造地貌是指构造运动形成的地球表面形态。
按照构造地貌的空间尺度,可以将构造地貌划分为大地构造地貌、区域构造地貌和局地构造地貌。
4.风化作用答:风化作用(又称侵蚀,风化)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
根据风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质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5.物理风化答:物理风化是指岩石由整体破裂为碎屑或裂隙、孔隙增加,物理性质发生显著变化而化学性质不变的风化过程。
常见的物理风化的方式有温差风化、冰劈风化、盐类结晶与潮解作用和层裂作用。
6.化学风化答:化学风化是指岩石在大气、水、生物作用下发生分解进而形成化学组成与性质不同的新物质的过程。
化学风化作用的类型包括溶解作用、水解作用、水化作用、碳酸盐化作用、氧化作用、生物化学风化作用等。
7.风化物答:风化物是指风化作用的残留矿物、次生矿物及可溶性物质。
风化物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某些风化产物还可形成风化矿床。
8.风化壳答:风化壳是指岩石经风化、剥蚀但依然残留原地,覆盖在母岩表面的风化产物。
风化壳空间分布上呈不连续性,厚度差异很大。
组成物质以粘土和碎屑为主,也可包括少量残存液体。
风化壳具有结构疏松表层分散性强,分解程度高,不具有类似沉积岩的层理等特点。
9.块体运动答:块体运动是指岩体和土体在重力作用及地表水、地下水影响下沿坡向下的移动现象。
可分为崩塌、滑落与蠕动三类。
王建《现代自然地理学》(第2版)教材的配套题库 第一部分第4篇 自然地理学的应用——方法、原理与实例
第4篇自然地理学的应用——方法、原理与实例一、名词解释1.隐域性[兰州大学2013研]答:隐域性是指由地势起伏而导致水平地域结构发生异化的现象,又称非地带性。
受局部地形或土壤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隐域植被,可分布在不同的植被地带内,夹杂在显域植被中间,不形成独立的植被地带。
2.土壤肥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研]答:土壤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是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综合反映。
四大肥力因素有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
3.土壤潜在酸度[福建师范大学2013研]答:土壤潜在酸度是指胶体所吸附的H+和Al3+引起的酸度,常用mmol/100g土表示。
土壤的潜在酸度可分为代换性酸度和水解性酸度两类。
4.土壤微域分布[福建师范大学2012研]答:土壤的微域分布规律指在小地形影响下在短距离内土种、变种甚至土类和亚类既重复出现又依次更替的现象。
如在黑钙土地带的高地上,相应地见到淋溶黑钙土、黑钙土和碳酸盐黑钙土;在黑钙土地带低洼地上则出现盐化草甸土、盐渍土或盐化沼泽土。
5.土壤有机质[聊城大学2012研]答:土壤有机质是指土壤中含碳的有机化合物。
它包括各种动植物的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固相部分的重要组成成分,对土壤形成、土壤肥力、环境保护及农林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
6.冻土[西南林业大学2012研]答:冻土是指零摄氏度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
冻土是一种对温度极为敏感的土体介质,含有丰富的地下冰。
因此,冻土具有流变性,其长期强度远低于瞬时强度特征。
7.黄土与黑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研]答:黄土主要是第四纪风力搬运堆积的土状物质,多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区,在我国集中分布于黄土高原。
黄土颜色呈各种黄色调,以粉沙为主,结构疏松,富含碳酸岩类。
风成黄土具垂直节理,层理不明显,孔隙度大,湿陷性强,抗蚀性弱,极易遭受流水侵蚀。
王建《现代自然地理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地球与地球表层环境)
第2章地球与地球表层环境1.假如地球的形状、大小、运动及日地距离与现在不同,地球表层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答:假如地球的形状、大小、运动及日地距离与现在不同,地球表层不会有生命的孕育,更不会有丰富多彩的表层环境。
原因如下:(1)地球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旋转椭球体。
这种形状使太阳辐射对地球表面增暖的程度按纬度由高到低的方向降低,从而造成地球上热量的带状分布和所有与地球表面热状况相关的自然现象的地带性分布。
(2)地球的总质量为5.976×1027g,总体积10833×108km3,平均半径约6371km。
地球质量适中,引力适中,形成适宜的大气圈与水圈,为生命的诞生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3)地球运动的主要形式包括自转与绕太阳的公转。
①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产生地方时,产生地转偏向力,深刻影响地球上的生命活动。
②地球的公转导致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地球运动对地球表面温度调节、生命孕育有重要意义。
(4)地球距离太阳1.496×108km,日地距离适中,该距离使地球表面接受的太阳辐射比较适中,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高于水的冰点、低于水的沸点,大部分水以液态存在,为生命的孕育创造了条件。
2.2009年7月22日在长江流域看到了日全食,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日全食期间是观测研究什么的好机会?答:(1)日全食发生原因日全食是日食的一种。
如果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排成或接近一条直线,月球挡住了射到地球上去的太阳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发生日食现象。
在地球上月影里的人们开始看到阳光逐渐减弱,太阳面被圆的黑影遮住,天色转暗,全部遮住时,天空中可以看到最亮的恒星和行星。
由于月球比地球小,只有在月球本影中的人们才能看到日全食。
(2)日全食是人们认识太阳的极好机会日全食时,月亮挡住了太阳的光球圆面,在漆黑的天空背景上,相继显现出红色的色球和银白色的日冕,科学工作者可以在这一特定的时机、特定的条件下,观测色球和日冕,并拍摄色球、日冕的照片和光谱图,研究有关太阳的物理状态和化学组成。
王建《现代自然地理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水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第9章水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1.在海岸均衡剖面塑造过程中,水与岸坡是怎样相互作用的?答:在海岸均衡剖面塑造过程中,水与岸坡是相互作用的。
(1)在波浪作用下,近岸水质点做往复运动。
当波峰来临时,水质点向岸运动,近底层产生向岸的水流;当波谷来临时,水质点向海运动,近底层产生向海的水流。
水下岸坡近水底的泥沙颗粒,在波浪的作用下做往复运动。
(2)假设原始水下岸坡是一个微微向海倾斜的,由同一粒径的泥沙组成的斜坡,并且波浪前进的方向与海岸垂直及其作用力保持不变,则在水下岸坡上,存在着一个中立线。
(3)中立线的向海一侧,水深较大,波浪变形较小,水质点向岸和向海的移动速度与距离相当。
由于重力的作用,妨碍了泥沙向岸的运动,增大了泥沙向海的位移,泥沙在波浪作用下逐渐向海移动。
(4)中立线向岸的一侧,水深变小,波浪变形强烈,水质点向岸移动速度与距离大于向海的移动速度与距离,超过了重力的影响,每次波浪过后,泥沙都向岸边移动一段距离。
(5)中立线附近,波浪变形产生的向岸(向坡上)的力,正好与重力作用产生的向海(向坡下)的力相抵消。
因此岸坡上的泥沙颗粒在波峰到来时,向岸移动一段距离,波谷到来时又回到原来的位置,泥沙静位移量等于零。
(6)中立线以上,由于泥沙向岸移动,岸坡受侵蚀,侵蚀下来的泥沙被带到岸边堆积形成海滩,使岸坡坡度增大。
当岸坡坡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岸坡上的泥沙所受到的重力下滑力与波浪变形产生的向岸上移的力相平衡,泥沙静位移量变为零。
(7)中立线以下,泥沙向下移动堆积在坡脚形成水下堆积阶地。
由于下部堆积、上部侵蚀,岸坡坡度变缓,重力的作用减弱。
当岸坡坡度变缓到一定程度,岸坡上的泥沙受到的波浪变形产生的向岸上移的力与重力产生的下滑力相平衡,泥沙静位移量变为零。
(8)当岸坡发育到该阶段,整个岸坡上的泥沙的静位移量都为零,岸坡上没有侵蚀也没有淤积,整个剖面处在动态平衡状态,即海岸均衡剖面。
2.从水圈与岩石圈相互作用的角度,评述侵蚀循环理论与剥蚀系统模式。
2023年尔雅现代自然地理学课后练习答案期末考试答案汇总题库
尔雅现代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答案1.生态平衡中起最重要作用的是()。
1.0分A.正反馈•B. 负反馈•C. 正相关•D. 负相关我的答案: B2 关于岩石圈, 说法对的的是()。
1.0 分•A.岩石圈涉及所有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B、岩石圈涉及所有地壳和上地幔C.岩石圈涉及上地幔和下地幔•D.岩石圈涉及地壳、上地幔和过渡层我的答案: A3 地球表层环境的结构特性不涉及()。
1.0 分 A. 垂直分层 B. 水平分异 C. 立体交叉 D. 多级并行我的答案: D4 中国的旱灾重要集中在()。
1.0 分A、西南地区 B. 西北地区 C. 华北地区 D. 东北地区我的答案: C5 在正常的年份, 太平洋南赤道附近表层的洋流方向是()。
0.0 分 A、从东向西B、从南向北C、从北向南D、从西向东我的答案:B一、单选题(题数: 50, 共 50.0 分)1 地球上淡水的总量占所有水资源的()。
1.0 分A. 9.931%B. 4.458%C. 2.762%D. 1.336%对的答案: C 我的答案: CA、2 地壳最后的地区是哪儿? 1.0 分平原B. 盆地 C. 高原 D. 海洋对的答案: C 我的答案: CA、3 地球表层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来自于地球的什么系统? 1.0 分地热系统 B.地表系统C.生物系统 D. 生态系统对的答案: D 我的答案: D4 以下不是冰缘地貌的是: 1.0 分 A. 石河 B. 冰丘 C. 冰山 D.石海对的答案: C 我的答案: C5 大气上升运动的重要方式不涉及() 1.0 分 A. 热力对流 B. 动力抬升 C. 大气波动 D. 蒸发对的答案: D 我的答案: D6 海陆分布的变化会通过以下哪种变化影响全球与区域气候? 1.0 分A.洋流的变化B. 经度的变化C. 大气成分的变化D. 海拔的变化对的答案: A 我的答案: A 7 液态水占总水量的() 1.0 分 A. 0.9723 B. 0.99 C.0.9785 D. 0.95 对的答案: C 我的答案: C 8 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内容是: 1.0 分 A. 人地互相作用 B. 运用环境 C. 空间组成与结构 D. 成因与变化过程对的答案: B 我的答案: B9 中国洪涝灾害最多的地区是哪里? 1.0 分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C、东南沿海D、西南地区对的答案: C 我的答案: C 10 影响地球表层环境的能量重要有三方面, 其中不涉及以下哪一项? 1.0 分 A、太阳辐射能 B、风能 C、地热能 D、地球自转能对的答案: B 我的答案: B 11 下列地区中细菌数量最多的是()。
王建《现代自然地理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自然地理学的应用——方法、原理与实例)
第4篇自然地理学的应用——方法、原理与实例一、名词解释1.自然综合体答:自然综合体是指在地球表层由彼此密切联系的各自然地理成分有规律地组合而成的统一整体。
包括自然区划和土地类型的各级单位,又称自然地域综合体。
2.地理系统答:地理系统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的作用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它是一个动态的多等级开放系统。
3.耗散结构答:耗散结构是指地理系统是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要素之间存在着非线性关系,它通过与外界不断交换物质与能量,有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形成新的稳定的有序结构。
4.旋回性答:旋回性是以不等长的时间间隔为重复周期的自然演化规律。
比较于周期性节律,这是更高一级、更为复杂的自然节律。
在自然界中,地质旋回和气候旋回是旋回性节律的典型范例。
5.地理节律答:地理节律是指自然地理现象和过程随时间的演化而表现出来的周期性规律。
地理节律来自地理现象的循环和振荡。
其表现反映了地理模拟和地理预测的可能性。
有叠加性、分级性、变异性三个特点。
6.反馈答:反馈是指信息反馈,即将输出又回输到原系统中去。
反馈分为负反馈和正反馈。
自然地理环境是具有复杂反馈回路的控制系统,因此它有自我调节能力。
7.自然环境的稳定性答:自然环境的稳定性是指周期性节律过程中,每一个节律重复,自然地理环境保持着稳定的空间结构,自然地理环境不断向前演化的历史进程中,在一段相当长的阶段内维持着相对的稳定状态。
8.土地答:土地是指地表某一地段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多种自然要素在内的自然综合体。
它具有一定范围和厚度并受自然规律制约和人类活动影响。
9.土地分级答:土地分级是指土地个体地段的划分和合并,即采用地域系统研究法区分出一些综合自然特征一致性和内部复杂性的程度有差别、级别不同和大小不等的个体土地地段。
10.土地分类答:土地分类是指对土地单位的类型划分。
有立地(相)的分类、土地单元(限区)的分类、土地系统(地方)的分类。
王建《现代自然地理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大气圈与气候分异规律)
第5章大气圈与气候分异规律1.为什么温度分异和湿度分异的方向不同?答:(1)湿度分异是非地带性变化①沿海地区降水丰沛,越往内陆降水越少,年平均降水量呈现出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的规律。
②一般海洋上降水多于陆地;沿海地区降水丰富,而内陆干燥少雨,且越接近海洋的迎风海岸,降水越多,随着向内陆的逐渐深入,湿润程度逐渐减小,降水越来越少,直至形成干旱的沙漠。
③湿润程度向内陆减小的快慢,与陆地的表面形态有直接关系。
比如西欧平原地区,大西洋暖湿气流可长驱直入,形成了世界上范围最广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2)温度分异是地带性变化①由于低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能较多,高纬度地区较少,因此地面产生呈纬度地带性的热力分异规律:低纬度地区温度较高,高纬度地区较低,温度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递减。
②在世界等温线分布图上,等温线的分布大致与纬圈平行,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
根据热力分异规律,可以将全球从赤道到极地依次划分为热带、副热带、温带、副寒带和寒带五个热量带。
2.高低纬之间热量是怎么传输的?答:由赤道向极地的高低纬之间的热量传输,主要依靠全球性的大气环流及洋流来实现的,并随纬度和季节而异。
(1)从纬度看,全球能量的输送是从南、北纬35°之间的辐射差额正值区向纬度高于35°的负值区输送。
平均而言,输送量以纬度40°附近为最大值。
①热赤道约在5°N,其中显热传输便从此热赤道附近分别向南、向北输送,在纬度20°附近和50°~60°之间达最大值。
②潜热输送约从南、北回归线附近分别向低纬和高纬输送,在纬度10°和40°附近达最大值。
(2)从季节看,冬季高低纬间的温差最大,环流最强,从低纬向高纬输送的热量最多;夏季相反,高低纬间的温差最小,环流最弱,从低纬向高纬输送的热量也最少。
3.温室效应的原理。
答: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即太阳短波辐射透过大气射入地面,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
王建《现代自然地理学》题库-课后习题(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相互作用与地球表层系统
第13章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相互作用与地球表层系统1.地球表层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表层环境的影响。
答:(1)太阳能①太阳能的作用太阳能是地球表层系统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是风、洋流、波浪、降水以及其他水循环过程的驱动力,也是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
通过光合作用,太阳辐射能转变成化学能与生物能,以植物与动物的形式储存在生物圈内。
②太阳能的储存与释放植物与动物死亡和埋藏后,部分太阳辐射能储存在岩石中。
当岩石风化分解或当人们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时,储藏在岩石中的能量就会释放出来。
(2)地热能①地热能是来自地球内部的热量,是由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它通常通过岩浆侵入、火山喷发、温泉等形式释放到地球表层。
②地热能是地球表层系统能量的第二大来源。
它是火山喷发、地震、山地隆起、板块运动的驱动力,是地貌塑造的主要动力之一。
(3)地球转动的动能①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是大气环流、洋流基本格局的塑造者之一,对河流的偏转与侧向侵蚀具有重要作用。
②地球转动产生的潮汐能潮汐能引起海洋潮汐、固体潮和大气潮。
a.海洋潮汐是海岸线与海岸地貌塑造的主要外动力之一。
b.固体潮是地震、火山、断裂等的触发因素。
c.大气潮对大气环流与气候有一定的影响。
③地球自转速度变化产生的机械能地球自转速度变化产生的机械能导致全球范围的海水进退、大陆漂移、山地的形成,对大气环流、洋流具有重要的影响。
2.为什么说物质循环是圈层相互作用的纽带与桥梁?答:地球表层系统的物质循环,通常划分为大气循环、水循环、地质循环、生物循环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大气循环、水循环、地质循环、生物循环主要发生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但不局限于单一圈层之中。
(1)大气渗透到各个圈层,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中都有大气,并且还在不断地与大气圈进行着交换。
(2)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更新和改变着大气,岩石、土壤中的大气也在不断地与大气进行着交换,海洋是大气某些组分的重要来源。
南开大学智慧树知到“选修课”《现代自然地理学(尔雅)》网课测试题答案1
南开大学智慧树知到“选修课”《现代自然地理学(尔雅)》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生物环境很差的区域不包括()A.荒漠B.冻原C.冰原D.季风海岸区2.海平面上升的原因不包括()A.冰川融化B.水的热膨胀C.地壳变化D.全球变暖3.石芽是一种地上喀斯特。
()A.错误B.正确4.5.现在地理学新体系的出发点是()。
A.环境B.协调人地关系C.圈层之间作用D.资源的调查6.地理学不需要()学科基础。
A.文科B.理科C.工科D.商科7.地表环境的主要的能量来源不包括()A.重力势能B.太阳辐射C.地热能D.地球自转动能8.增加食肉鱼不会导致()A.小鱼减少B.浮游动物增加C.浮游植物减少D.蓝藻增多9.拉尼娜现象会导致赤道西太平洋()A.海平面下降B.海水上升C.气候湿润多雨D.海水温度降低10.垂直渗透带能发育成()A.丹霞地貌B.溶柱C.溶洞D.溶沟11.气候变冷不会导致()A.冰雪覆盖增大B.吸收太阳辐射减少C.地面反射率增大D.以上都不对12.属于地下喀斯特的是()A.石芽B.溶洞C.溶沟D.峰林13.河水通常是()季节的水量比较多。
A.春B.夏C.秋D.冬14.地球表层系统包含三个流中没有()A.能量流B.信息流C.物质流D.水循环15.二郎山的()面水汽比较多A.东B.西C.南D.北第2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海啸一般是()引起的。
A.地震B.火山C.飓风D.龙卷风2.海洋储存的热量比陆地多。
()A.错误B.正确3.相是最小的土地分级。
()A.错误B.正确4.5.地热的不均匀导致地幔对流。
()A.错误B.正确6.生命的起源阶段不包括()A.从无机物到简单有机物B.从简单有机物到复杂有机物C.从复杂有机物到有新陈代谢的蛋白体D.从蛋白体到原核生物7.8.化石燃料的燃烧会释放二氧化碳。
()A.错误B.正确9.10.以下哪种岩石的层理比较明显?()A.方解石B.玄武岩C.沉积岩D.浮石11.黄土地因为含有碳酸钙不会出现湿陷性。
王建《现代自然地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1-2章)】【圣才出品】
第1篇自然地理学与地球表层系统一、名词解释1.地理学答: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即研究地球表层物质系统与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系统在组成、结构、功能、空间特征和时间动态等方面相互作用与相互依存机理的科学,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部分。
2.地理环境答:地理环境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地球表层环境。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是由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相互重叠、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整体。
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地球表层中无机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所组成;经济环境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由人类社会形成的一种地理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是人类社会本身所构成的一种地理环境。
3.自然地理学答: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物质系统及其要素的组成、结构、功能、空间特征、时间动态,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机理的科学。
由于地球表层物质系统及其组成要素的运动与变化过程主要由自然力量和人化了的自然力量所驱动,受自然规律的支配,因而它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
4.自然地理环境答: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地球表层中无机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所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的环境整体,是地理环境的一部分。
5.综合自然地理学答:综合自然地理学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的综合自然特征的学科,是自然地理学的一个分支。
有些学者认为综合自然地理学就是自然地理学,即不包括部门自然地理学的狭义自然地理学;也有人将综合自然地理学称为景观地理学。
6.LUCC答:LUCC是IGBP(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与IHDP(全球变化人文计划)两大国际项目确立的共同核心计划,其目的在于提示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系统与人类日益发展的生产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过程。
研究内容涉及“土地覆盖与全球环境”、“土地利用与全球变化”、“土地利用变化的人为原因及可能驱动力”等。
7.经济环境答:经济环境是指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经人类利用改造后形成的生产力地域综合体,包括工业、农业、交通、城镇居民点等各种生产力实体的地域配置条件和结构状态。
尔雅网课[现代自然地理]全答案2016汇总
现代自然地理学学科发展趋势的多角度分析1关于李吉均院士对现代地理学的看法,说法错误的是()。
∙A、现代地理学是全球地理学∙B、现代地理学是建设地理学∙C、现代地理学是统一地理学∙D、现代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正确答案:D220世纪地理学的发展不包括()。
∙A、从经验的地理学走向实验和实证的地理学∙B、从定性描述的地理学逐步走向定量分析的地理学∙C、从区域性的地理学走向普遍性的地理学∙D、从站在地表看地表的地理学走向从地表以外来看地表的地理学正确答案:C3分析地理学发展的趋势一般不需要分析()。
∙A、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其对学科的要求∙B、国家政策变化的趋势对学科的导向∙C、学科自身的发展趋势∙D、教育发展的趋势正确答案:B4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地理学的影响之一是,分析实验技术的发展使得对地表环境的丁莲观测越来越广泛。
正确答案:×5人类经历了一个从依赖适应自然,到修饰改造自然,最后达到相互协调的过程。
这个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理学学科的变化。
()正确答案:√科学的、技术的、哲学的地理学1地理学发展的背景与趋势不包括()。
∙A、宏观、微观分析的深化到宏观、微观的有机结合∙B、分析、综合的分离到分析、综合的统一∙C、人文、自然、技术的相对分离到文、理、工的紧密结合∙D、独立、整体的割裂到独立、政体的融合正确答案:D2自然地理环境所指的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特殊圈层不包括()。
∙A、大气圈∙B、生物圈∙C、气候圈∙D、岩石圈正确答案:C3科学的地理学的主要变化是()。
∙A、从实验、实测到经验∙B、从分析到描述∙C、从定性到定量、半定量∙D、从机制探索到过程研究正确答案:C4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是指受到人类间接或轻微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为发生明显变化的天然环境。
()正确答案:×5地理学的视角包括地方的综合、地方间的相互依存、尺度间的相互依存人地相互依存等四个视角。
()正确答案:√系统的、统一的、全球的、发展的、生活的地理学1()已经成为地理学的性质和特征。
王建《现代自然地理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1 / 1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圣才电子书
第11章 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相互作用的途径与方式(不限于该教材所列内容)。
答: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相互作用的途径与方式:
(1)气候的变化,导致海平面的升降、冰川的消长,海平面的升降、冰川的消长通过均衡作用引起岩石圈的变动与调整。
同时,气候的变化,引起地球表层水的分布发生变化,导致地球自转速度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岩石圈的变动和构造形变。
(2)岩石圈的变动影响气候的变化、海平面的升降与冰川的消长。
它们之间相互反馈、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有机联系的水-气-岩系统。
(3)岩石圈的变动和构造形变,导致气候的变化、水的分布的变化,以及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
同时,导致地球表层物质的重新分配。
不仅会改变大气环流、水圈的结构与轮廓,还会相应地改变地球的转动惯量,从而改变地球的自转速度。
(4)地球自转速度的改变,不仅会引起新的岩石圈的变动,还会通过改变地面水平切向应力改变地表水的分布,通过改变洋流运行速度以及改变大气角动量来改变大气环流和气候。
(5)海平面的升降以及海水温度的变化,导致洋流的变化,从而通过海-气相互作用导致大气环流和气候的变化。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不同的正、负反馈途径与机制。
现代自然地理 网络课程习题及答案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转型不包括下列哪个转型?A、资源经济转向知识经济B、农业社会转向后工业社会C、消耗经济向绿色经济D、区域经济向全球经济发展正确答案:C二十世纪地理学的发展包括从以资源开发为目的的地理学逐步走向以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地理学。
正确答案:√地理学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早期阶段是围绕着什么建立的?A、可持续发展B、环境协调C、发展经济D、资源开发正确答案:D以下哪一项是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转型的表现?A、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B、农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过渡C、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过渡D、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过渡正确答案:C下列哪个是地理学发展的背景与趋势:A、可持续发展B、文、理、工的有机结合C、协调人地关系D、开发资源发展经济正确答案:B哪一项不是科学的地理学:A、从经验到实验、实测B、风水化C、从描述到分析D、从定性到定量、半定量正确答案:B下列哪个圈层不是构成地表环境的圈层?A、大气圈B、水圈C、植物园D、岩石圈正确答案:C自然地理学包含普通地质、普通地貌、植物地理、气象气候等学科。
正确答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A、自然地理环境B、地质地貌C、气象气候D、植被地理正确答案:A现代自然地理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A、资源调查B、开发规划C、协调人地关系D、发展经济正确答案:C地质科学是()的核心科学A、地外系统B、地球内部系统C、地球表层人文系统D、地球表层自然系统正确答案:B现代地理学的统一比过去的所谓的地理学的统一多出的一项是:A、自然B、人为C、地理信息技术D、科技技术正确答案:C下列哪位在1960年曾经提出统一地理学的思想:A、李四光B、白光润C、阿努钦D、李吉均正确答案:C地球表层,不断地进行着物质能量的循环和流动,这种循环和流动是全球性的。
正确答案:√研究地球表层系统的核心学科是?A、人文地理学B、自然地理学C、地理科学D、地质科学正确答案:C地理学研究和考察的重要对象是?A、岩石B、土壤C、气候D、区域正确答案:D以下哪一项不是地理学家应该具备的技术:A、地理观测、调查与信息获取的技术B、理论知识C、地理实验与分析的技术D、地理综合与集成的技术正确答案:B地理学面临着一些研究的挑战。
王建《现代自然地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
第二部分章节题库第1篇自然地理学与地球表层系统一、名词解释1地理学答: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即研究地球表层物质系统与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系统在组成、结构、功能、空间特征和时间动态等方面相互作用与相互依存机理的科学,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部分。
2地理环境答:地理环境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地球表层环境。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是由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相互重叠、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整体。
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地球表层中无机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所组成;经济环境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由人类社会形成的一种地理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是人类社会本身所构成的一种地理环境。
3自然地理环境答: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地球表层中无机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所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的环境整体,是地理环境的一部分。
4综合自然地理学答:综合自然地理学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的综合自然特征的学科,是自然地理学的一个分支。
有些学者认为综合自然地理学就是自然地理学,即不包括部门自然地理学的狭义自然地理学;也有人将综合自然地理学称为景观地理学。
5LUCC答:LUCC是IGBP(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与IHDP(全球变化人文计划)两大国际项目确立的共同核心计划,其目的在于提示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系统与人类日益发展的生产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过程。
研究内容涉及“土地覆盖与全球环境”“土地利用与全球变化”“土地利用变化的人为原因及可能驱动力”等。
6经济环境答:经济环境是指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经人类利用改造后形成的生产力地域综合体,包括工业、农业、交通、城镇居民点等各种生产力实体的地域配置条件和结构状态。
生产力实体具有二重性,从自然属性来评价,这种地域特征属于人为环境;从技术经济角度考察,这种地域属于经济环境或经济地理环境。
7太阳系答:太阳系是指太阳以其巨大的引力维持的绕着它运动的一个天体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自然地理学学科发展趋势的多角度分析1关于李吉均院士对现代地理学的看法,说法错误的是()。
A、B、C、D、正确答案: D220世纪地理学的发展不包括()。
A、B、C、D、正确答案: C3分析地理学发展的趋势一般不需要分析()。
A、B、D、正确答案: B4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地理学的影响之一是,分析实验技术的发展使得对地表环境的丁莲观测越来越广泛。
正确答案:×5人类经历了一个从依赖适应自然,到修饰改造自然,最后达到相互协调的过程。
这个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理学学科的变化。
()正确答案:√科学的、技术的、哲学的地理学1地理学发展的背景与趋势不包括()。
A、B、C、D、正确答案: D2自然地理环境所指的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特殊圈层不包括()。
B、C、D、正确答案: C3科学的地理学的主要变化是()。
A、B、C、D、正确答案: C4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是指受到人类间接或轻微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为发生明显变化的天然环境。
()正确答案:×5地理学的视角包括地方的综合、地方间的相互依存、尺度间的相互依存人地相互依存等四个视角。
()正确答案:√系统的、统一的、全球的、发展的、生活的地理学1()已经成为地理学的性质和特征。
B、C、D、正确答案: C2地理学的发展未来不太会成为()。
A、B、C、D、正确答案: B3自然地理学是()的核心学科。
A、B、C、D、正确答案: D4人文地理学家对于自然因素对人文过程作用考虑得比较全面,而自然地理学家对人文因素考虑较为欠缺。
()正确答案:×5要研究区域分异,必须从整个地表环境着眼,才可能得出比较全面和准确的认识。
()正确答案:√现代自然地理学绪论1一般来说,地理学家需要的专业基础是()。
A、B、C、D、正确答案: C2对地理学家提出的新要求中的“三种技术”是()。
A、B、C、D、3地理学的研究趋势不包括()。
A、B、C、D、正确答案: D4地理学的宏观性往往导致其容易因为缺乏操作性而被忽略。
()正确答案:√5地理学家应有的能力不包括多环境兼顾和多要素观察的能力。
()正确答案:√自然地理学与人类环境1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内容不包括自然的()。
A、B、C、D、2地理学的特征不包括()。
A、B、C、D、正确答案: C3自然地理学是以人类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系统的()为研究对象的。
A、B、C、D、正确答案: B4自然地理学研究强调针对于不受人类影响或受人类影响较小的自然区域,不涉及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正确答案:×5地理学的系统性是强调地理学在科学系统中与不同学科之间的关联作用。
()正确答案:×地外系统对地表环境的影响1受多种作用力的影响,长江口在不断地向()方向迁移。
A、B、C、D、正确答案: D2根据自然地理学的定义,自然地理学采用()的观点和方法()。
A、B、C、D、正确答案: A3自然地理学的主要研究范围是()。
B、C、D、正确答案: B4地外系统对地表系统的影响包括陨石对地球的撞击。
墨西哥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正确答案:√52009年,联合国天文学科大会通过决议,将冥王星排除在了太阳系行星之外。
()正确答案:×地内系统对地表环境的影响1地内系统对地表环境的影响不包括()。
A、B、C、D、正确答案: C2组成地球表层系统的三个界类不包括()。
B、C、D、正确答案: D3王建老师认为,台东地区出现的水向上流的情况是受到()的影响。
A、B、C、D、正确答案: B4受到地球重力的影响,海平面是绝对平整的,所以才会被用来作为高度的基准。
()正确答案:×5地表上固态、液态、气态相互转化的过程其实是一个能量转化和传输的过程,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正确答案:√地球表层系统的结构及特征、功能1地表过程包括()。
A、B、C、D、正确答案: D2地球表层环境的结构特征不包括()。
A、B、C、D、正确答案: D3关于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与地球环境表层说法正确的是()。
A、B、C、D、正确答案: B4人类对地表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地表环境对人类产生的影响不大。
()正确答案:×5地球表层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来自于地球的生态系统。
()正确答案:√人类与地表环境1人类对于地表环境的影响不包括()。
A、B、C、D、正确答案: C2从地理学角度来说,可持续发展需要关注的内容不包括()。
A、B、C、正确答案: D3地表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没有体现于()方面。
A、B、C、D、正确答案: C4受环境影响,为了保证自身的温度,白种人鼻子比较长,嘴唇比较厚。
()正确答案:×5胡焕庸线是从大兴安岭到横断山脉的一条分界线,区分自然资源的分布密集程度。
()正确答案:×岩石圈的组成1岩石圈中,()的数量最多。
A、B、C、正确答案: D2关于岩石圈,说法正确的是()。
A、B、C、D、正确答案: A3岩石圈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成分是()。
A、B、C、D、正确答案: D4沉积岩可以分为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和超基性岩。
()正确答案:×5一般来说,自然界的沙子中最多的是石英和长石。
()正确答案:√岩石圈的结构和运动类型1大陆型的地壳平均厚度为()公里。
A、B、C、D、正确答案: C2相对来说,比较少有化石的是()。
A、B、C、D、正确答案: C3沉积岩的层面构造一般没有()。
A、B、C、D、正确答案: D4灰岩变质后一般会形成大理岩。
()正确答案:√5岩石圈的水平运动通常称为造陆运动,垂直运动一般成为造山运动。
()正确答案:×板块构造与岩石圈的运动机制1青藏高原在形成之前是()。
A、B、C、D、正确答案: C2板块运动过程中,新俯冲边界出现于第()个阶段。
A、B、C、D、正确答案: C3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是()。
A、B、C、D、正确答案: D4火山喷发包括中心式喷发和裂隙式喷发。
()正确答案:√5节理,又称断层,即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地层的断裂。
()正确答案:×固体地球表面的结构与轮廓1现阶段公认的板块运动的动力是()。
A、B、C、D、正确答案: B2下列半球中,是压缩型半球的是()。
A、B、C、D、正确答案: A3北半球的岩石圈总体上是向()漂移的。
A、B、C、D、正确答案: C4大型岛群大多分布于大陆的东岸。
()正确答案:√5受到板块运动影响,大陆的面积越大,其平均的海拔越低。
()正确答案:×大气圈的组成、结构1在下列季节中,臭氧含量较高的是()。
A、B、C、D、正确答案: D2在平流层中,大气温度的变化趋势是()。
A、B、C、D、正确答案: A3下列气体中,在大气中滞留时间最长的是()。
A、B、C、D、正确答案: D4大气中主要的成分是氮、氧、氪。
正确答案:×5平均来说,在对流层里,每上升1000米,温度下降0.65度。
正确答案:×大气圈的运动1中间层的高度一般为平流层顶至()千米处。
A、B、C、D、正确答案: C2地球气流的循环是()。
A、B、C、D、正确答案: C3季风形成的原因是()。
A、C、D、正确答案: A4海陆风是指夏季的风由大海吹向陆地,冬季的风由陆地吹向海洋。
()正确答案:×5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近地面的气旋呈顺时针形状。
()正确答案:×大气圈的物质输移、能量传输1一般来说,蒸发大于降水的是()。
A、B、C、D、正确答案: C2关于山谷风,说法正确的是()。
A、C、D、正确答案: D3焚风多发于()。
A、B、C、D、正确答案: B4地球上的热量主要是从低纬度地区通过洋流和大气环流向高纬度地区输送。
()正确答案:√5受热岛效应影响,城市中容易出现中心区域降水多余周边区域降水的情况。
()正确答案:√气候分异规律、大气圈与人类1下列关于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最热月说法正确的是()。
B、C、D、正确答案: A2关于夏季赤道地区的多雨带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B、C、D、正确答案: A3我国东南地区潮湿而西北内陆干燥的气候是收到了()的影响。
A、B、C、D、正确答案: A4受热容量的影响,海洋性气候的春季温度要高于秋季温度。
()正确答案:×5与大陆性气候相比,海洋性气候气温的日较差较小。
()正确答案:√海洋水、陆地水、河水1地球上淡水的总量占所有水资源的()。
A、B、C、D、正确答案: C2平均来说,海水的盐度为()。
A、B、C、D、正确答案: D3陆地水主要存在于()。
A、B、C、D、正确答案: D4与副热带地区相比,赤道地区海水的盐度更高。
()正确答案:×5热带地区受到阳光照射的影响,海水中可能出现一个冷的中间层。
()正确答案:×湖泊、沼泽、冰川1我国的径流带的变差系数最大的区域位于()地区。
A、B、C、D、正确答案: C2我国泥沼最多的区域是()。
B、C、D、正确答案: A3潟湖主要是()形成的。
A、B、C、D、正确答案: C4地下水中的承压水是指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
()正确答案:√5内陆湖指的是位于大陆深处盆地里面的湖泊。
()正确答案:×水圈的结构、演化与水的运动1在海洋深度达到3000米的时候,海水所覆盖的地球面积在()之间。
B、C、D、正确答案: C2水圈演化的特征不包括()。
A、B、C、D、正确答案: D3洋流的类型不包括()。
A、B、C、D、正确答案: D4暖洋流指的是流向温暖地区的洋流,一般是从高纬度地区流向低纬度地区。
()正确答案:×5水资源的小循环指的是只有液体和气体形态的水循环。
()正确答案:×水量平衡、水圈与人类1印度洋和大西洋之间的深层洋流流向是()。
A、B、C、D、正确答案: A2中国的旱灾主要集中在()。
A、B、C、D、正确答案: C3夏季我国东南沿海的洋流方向是()。
A、C、D、正确答案: B4水量的平衡指的是降水量和蒸发量基本处于相同的量。
()正确答案:×5海平面上升一方面是因为全球变暖导致冰山融化,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海水受热膨胀。
()正确答案:√生物圈的组成、结构与地域分异1有机物质的元素组成主要是()。
A、B、C、D、正确答案: D2生物圈的分布结构为()。
A、C、D、正确答案: C3生物圈的四个特性不包括()。
A、B、C、D、正确答案: C4生物圈中的所有生物都需要氧气,所以生物圈具有亲氧性。
()正确答案:×5澳大利亚的生物面貌与地球上其他地区差异较大主要是因为大洋洲大陆过早与其他大陆失去联系。
()正确答案:√生物圈的形成与演化1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一般来说属于()。
A、B、C、D、正确答案: C2寒武纪代表性的生物种类是()。
A、B、C、D、正确答案: D3从区系性角度上看,除南非以外的非洲南部地区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