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三步骤
教师应该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教师应该如何进行课堂观察一、课堂观察的意义:课堂观察的起点与归宿都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
无论是教师行为的改进、课程资源的利用,还是课堂文化的创设,都是以学生课堂的有效学习为落脚点。
课堂观察主要关注学生是如何学习,会不会学习,以及学得怎样,这与传统的听评课主要关注教师单方的行为有很大的不同,即使所确定的观察点不是学生,其最终还是需要通过学生是否学得有效得到检验。
(现状:很多老师在听课时不会观察学生的活动,上课教师在学生活动时行为目的性不明确) .其次,课堂观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它不是为了评价教学,而是为了改进课堂学习,在观察的整个过程中进行平等对话、思想碰撞,探讨课堂学习的专业问题。
教师参与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重要且最有效途径之一。
课堂观察促使教师由观察他人课堂而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无论是观察者和被观察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观察,从而获得实践知识,汲取他人的经验,改进自己教学的技能,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再次,课堂观察作为一种合作的专业研究活动,有助于学校合作文化的形成。
课堂观察是互惠性的,观察者和被观察者都能受益。
课堂观察赋予备课组、教研组新的意义,教师分工合作成为一个合作体。
教师基于课堂观察的目标、任务和规则开展专业性的日常观察活动。
每个人认领各自的任务,承担相应的职责,规范有序地开展课堂观察的专业活动,避免听评课活动流于形式、趋于业余。
合作体的形成与活动的开展营造了一种合作的学校文化,增进了教师的责任感和对学校的归属感。
(现状:评课时,有的教师只说不好的地方,对好的地方就忽略不说了,这样不利于合作文化的形成)二、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20 个视角)1.学生学习:关注怎么学或学得怎么样。
包括:准备、倾听、互动、自主、交流2.教师教学:关注怎样教的问题。
包括:环节、呈示、对话、指导、机智3.课程性质:关注教育学的内容是什么,包括: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资源4.课堂文化:关注整个课堂怎么样,具有整体性。
课堂观察法的具体实施步骤
课堂观察法的具体实施步骤引言课堂观察法是一种常用的教学评估工具,它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情况,并根据观察结果进行教学调整和改进。
本文将介绍课堂观察法的具体实施步骤,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利用这一评估工具。
步骤一:确定评估目标在进行课堂观察之前,教师需要明确评估的目标。
评估目标可以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等。
根据评估目标的不同,观察的重点和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步骤二:选择观察方法根据评估目标,选择适合的观察方法。
常用的观察方法包括全程观察、时间抽样观察和事件抽样观察。
全程观察适用于评估学生的整体行为;时间抽样观察适用于评估学生在特定时间段内的行为;事件抽样观察适用于评估特定事件发生时学生的行为。
根据评估目标的复杂程度,也可以选择多种观察方法的组合。
步骤三:制定观察计划在进行课堂观察之前,教师需要制定观察计划。
观察计划包括观察时间、观察地点、观察内容和观察工具等。
观察时间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和课程安排来确定;观察地点可以是课堂、实验室或其他学习场所;观察内容应与评估目标和所选择的观察方法相一致;观察工具可以是观察记录表、观察表格等。
步骤四:进行观察按照观察计划进行观察。
观察时要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不要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或干扰。
观察过程中可以使用观察记录表或观察表格,记录下观察到的学生行为和表现。
步骤五:整理观察数据观察结束后,教师需要整理观察数据。
可以根据观察记录表或观察表格将观察到的学生行为和表现进行分类和整理。
可以使用文字、图表等形式呈现观察结果,以便于分析和评估。
步骤六:分析观察结果在整理观察数据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分析观察结果。
可以比较不同学生、不同时间段或不同事件的观察结果,找出规律和问题。
可以使用统计方法、比较分析等方式进行观察结果的分析。
步骤七:撰写评估报告根据观察结果的分析,教师需要撰写评估报告。
评估报告可以包括评估的目的、方法、数据分析和评估结论等内容。
评估报告可以用于教学评估、改进教学和与学生及家长沟通等方面。
论课堂观察实施的步骤
论课堂观察实施的步骤引言课堂观察是教育教学评估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师教学行为的观察,可以评估教学效果和教师教学水平。
课堂观察需要系统地进行,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本文将介绍课堂观察实施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步骤一:确定观察目标在进行课堂观察之前,首先需要确定观察的目标。
观察目标应当具体明确,与教学目标和评估要求相关。
可以根据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等,确定需要观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行为。
步骤二:选择观察方法根据观察目标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观察方法。
观察方法可以分为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两种。
定性观察注重描述教学过程和教师行为的特点,可以采用记录法、观察表法等;定量观察则注重数据统计和量化分析,可以采用计数法、评分法等。
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综合使用多种观察方法。
步骤三:制定观察计划在进行课堂观察前,需要制定观察计划。
观察计划包括观察的时间、地点、课程和参与观察的人员等方面的安排。
观察计划应当事先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和协商,并确保观察的具体安排得到充分理解和支持。
步骤四:观察课堂教学按照观察计划的安排,进行课堂观察。
观察者应当全程参与课堂教学,记录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参与情况、教学环境等观察内容。
观察者可以采用笔记本、录音机等工具进行记录,确保观察结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步骤五:整理观察数据观察结束后,需要对观察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观察数据可以包括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
定性数据可以通过整理笔记、整理观察表等方式进行整理;定量数据则需要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整理观察数据时,可以使用表格、图表等形式进行呈现,以便于后续的评估工作。
步骤六:评估教学效果基于观察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可以评估教学效果。
评估教学效果可以从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情况、教学环境等多个角度进行。
评估结果应当客观、准确,并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
评估结果可以用于学校、教师和教育管理部门的决策和改进。
注意事项在进行课堂观察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客观中立:观察者应当尽量客观中立地进行观察,避免主观偏见对观察结果的影响。
课堂观察的一般程序
课堂观察的一般程序【关键词】课堂观察程序课堂观察的前提是发现教学问题,课堂观察的目的是解决问题。
课堂观察的类型一般有三种:一是有组织的大规模的团队观察。
此类观察追求规范化的程序,进行较为深入地分析和研讨,以求达到全面综合地解决一些教学重点或者难点问题。
二是个体观察,是教师作为个体对他人课堂的观察。
三是自我观察,是教师对自己课堂进行的实时观察。
对于个体观察和自我观察,我们力求程序的简约化,期望尽量让观察和研究成为教师的日常生活。
第一步:确定研究问题及目的——针对实际工作中所需解决或改善的问题确定研究方案。
著名教育理论专家柳夕浪先生指出,课堂观察“一般只就课堂教学中某一个方面作系统观察,专心致志于特定的事件上”,“并不打算对教学行为作一全景式的观察和概览,而注重提供一些局部性的‘特定镜头’,有重点地作较为深入细致地诊断”。
柳夕浪先生所说的“某一个方面”、“特定的事件”或“一些局部性的‘特定镜头”’,其实都是主题的聚焦,主题是课堂观察的灵魂,要选择合理的主题进行观察,主题的选择应该是细小而具体的。
主题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个的,但不宜过多;主题可以是预设的,也可以是适时生成的;可以教师的“教”为主,也可以学生的“学”为主,还可以课堂的文化为主。
我们要注意的是,课堂观察应该选择好的观察视角进行观察,并研究性地进行记录,方能体现其价值。
例如我们对林凡老师进行的“提问有效性”的观察,就是根据提问次数、提问时机、问题类型、问题呈现方式、教师回答技巧、学生回答表现等进行细化观察。
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观察”更加贴近一线教师,也更能发挥它鲜活、及时的特性,便于小结和反思。
那么我们确立主题的依据是什么呢?第一,用多样的视角确立观察的主题。
我们可以借鉴华东师范大学崔允口教授设计的课堂观察框架来确定观察的主题,框架分为四个维度来指导教师进行观察: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
比如学生学习维度(如下图所示)。
什么是课堂观察法
什么是课堂观察法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课堂观察要点课堂观察是一种科学的观察方法,不同于日常的观察。
1.定性方法:研究者依据粗线条的观察纲要,在课堂对观察对象做详实的多方面的记录,并在观察后根据回忆加以追溯性的补充和完善。
分析手段主要是归纳法。
文字记录是描述性的和评价性的,并且可以把现场感受和领悟记录下来。
2.定量方法:运用一套定量的、结构化的记录方式进行观察,既可以采用“钢笔录音机”,也可以运用录音录像和电脑软件进行分析。
课堂观察的基本原则:目的性:课堂观察的目的指向一定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系统性:研究者应该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来选择课堂观察的策略,对观察的整个过程作出系统的规划;理论性:课堂观察本身和观察研究的教育现象以及教育问题都应该以一定的教育问题作指导;选择性:围绕研究矛盾目的选择观察的问题、对象和方式;情景性:现场记录的有意义的行为和事件以及相关理解和感受,为对观察结果进行准确解释、研究提供背景资料。
课堂观察的具体特点:现场实施:观察人员在事件发生的当时就开始记录并开始对它们进行研究;简便易行:观察设计简便、过程可长可短、可整可零,适合教师使用;样本量小:观察研究的问题、场景和对象比较微观,可使研究更深入细致;主观性强:观察者就是首要的研究工具,所观察的又是有主观意识的人的行为,所以主观性不可避免。
课堂观察的分类: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课堂观察进行不同的分类。
一般常见的可将课堂观察分为实验观察和自然观察;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结构观察、准结构观察和非结构观察;开放式观察、聚焦式观察、结构化观察、系统化观察;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等。
现在大多采用的是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的分类。
前者是指以结构化的方式收集资料,并且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资料的课堂观察;而后者是指以质化的方式收集资料,并且资料以非数字化的形式(比如文字等)呈现化方式收集的定性资料有些也可以转化为量化的形式。
课堂观察流程
课堂观察流程
课堂观察流程
1. 准备工作
•确定观察的课程和教师
•做好必要的前期准备,如了解课程背景、教材内容等
•确定观察的目的和重点,为后续观察做好准备
2. 观察前
•提前与教师沟通,告知观察事宜,并征得教师的同意
•准备观察所需的记录工具,如笔记本、录音设备等
•查看课程相关资料,了解教学方式和教学目标
3. 观察课堂
•准时到达教室,注意不要打断课堂正常进行
•全程观察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记录教学方法和学生反应等关键信息
•注意记录教师的讲授方式、教材使用、学生参与等方面的细节•打下详实的笔记,注意不要遗漏任何重要信息
4. 分析与总结
•观察结束后,及时整理观察所得的资料和笔记
•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学生反应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总结观察中发现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改进建议•分享观察心得和经验,促进交流和共享
5. 撰写观察报告
•根据整理的资料和笔记,撰写观察报告
•使用markdown格式,采用标题和副标题的形式进行组织
•着重描述对于教学方式、教材使用和学生参与等方面的观察结果•结合分析和总结部分,给出对于课堂改进和教师职业发展的建议6. 反馈与分享
•将观察报告反馈给教师,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和意见
•参与相关的教研活动,与其他观察者分享自己的观察经验和心得•将观察报告适时地分享给其他相关人员,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以上是针对课堂观察的一份详细流程文章,通过采用markdown格式和标题副标题形式的组织,可以清晰地展示各个环节和步骤。
遵守规则,确保文章内容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通过课堂观察流程的正确执行,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课堂观察的实施步骤和要点
课堂观察的实施步骤和要点1. 简介课堂观察是一种教育评估工具,通过观察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和互动,以评估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
正确的实施课堂观察可以提供有价值的反馈和改进建议,有助于优化教学过程和学习环境。
本文旨在介绍课堂观察的实施步骤和要点,帮助教育工作者有效地进行课堂观察。
2. 实施步骤步骤一:确定观察目标在进行课堂观察之前,需要明确观察的目标和关注的重点。
这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学生特点等因素来确定。
例如,关注老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度、课堂氛围等方面。
步骤二:选择观察工具和方法根据观察目标,选择适合的观察工具和方法。
观察工具可以是观察表、记录表、评分表等,方法可以是实地观察、视频录像观察等。
关键是确保工具和方法可操作、有效,并且能够收集到需要的信息。
步骤三:观察课堂在观察课堂时,需要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并尽量不对课堂进行干预。
注意观察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表现和互动情况,及时记录所观察到的信息。
可以使用列点的方式记录,例如:•老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学生之间的互动情况如何?•课堂氛围是否积极向上?步骤四:整理观察结果观察课堂后,需要整理和分析观察结果。
将观察到的信息进行分类和总结,可以使用表格、图表等方式展示,以便更好地进行反馈和讨论。
步骤五:提供有价值的反馈基于观察结果,向教师提供有价值的反馈是课堂观察的重要目的之一。
反馈应具体、具有针对性,并提供改进建议。
可以针对教学方法、学生表现、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反馈,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3. 要点在进行课堂观察时,需要注意以下要点:•保持客观和中立的态度,尽量不对课堂进行干预。
•观察期间要专注于观察目标和关注重点,避免分散注意力。
•注意观察课堂氛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情况,这对学习效果和学生发展至关重要。
•及时记录所观察到的信息,以免遗漏和遗忘。
•提供有价值的反馈和改进建议,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4. 结论课堂观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正确实施课堂观察可以为教师提供有价值的反馈和改进建议。
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的方法
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的方法导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评估手段。
通过对课堂教学的仔细观察和针对性的诊断,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教学调整。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方法。
一、学生反馈观察法学生反馈观察法是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和表现来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观察:1. 观察学生的眼神和面部表情,了解他们是否专注和理解;2. 观察学生的举手情况,了解他们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3. 观察学生的思考表达和提问的质量,了解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
二、听课记录法听课记录法是教师通过记录课堂上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一步观察和分析教学的效果和问题。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记录教师的讲话内容和表达方式,分析教学是否明确、生动;2. 记录学生的反应和问题,分析他们是否理解、参与和兴趣高;3. 记录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分析教师的教学措施是否得当。
三、课堂观察法课堂观察法是教师直接到课堂上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观察:1. 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如是否积极参与、听课是否专心等;2. 观察学生的学习方法,如是否合理、有效,是否能够独立完成课堂任务;3. 观察学生的学习成果,如作业完成质量、小组合作成果等。
四、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通过向学生发放问卷,收集他们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来进行诊断和改进教学的方法。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设计问卷内容,包括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调查;2. 发放问卷给学生,要求他们认真填写,可以匿名回答;3. 收集和整理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4. 根据结论进行教学调整,提高教学效果。
结论:通过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的方法,教师能够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特点选择合适的观察与诊断方法,结合多种方法进行课堂观察与诊断,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观察法实施的步骤
课堂观察法实施的步骤引言课堂观察法是一种常用的教育评估工具,通过观察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来评估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本文将介绍课堂观察法实施的步骤,帮助教育工作者进行系统、客观地评估教学过程。
步骤一:确定评估目的和焦点在实施课堂观察法之前,教育工作者需要明确评估的目的和焦点。
评估目的可以是评估教师教学的效果、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估教材的有效性等。
焦点可以是教学内容的传达、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的参与程度等。
明确评估目的和焦点有助于确定观察的对象和方向。
步骤二:选择评估工具和指标在课堂观察法中,评估工具和指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评估工具可以是观察记录表、评估问卷、教学反思等。
选择合适的评估工具,能够更好地收集和记录课堂中的信息。
同时,指标的选择也应该与评估目的和焦点相一致,例如,如果评估的焦点是学生的参与度,那么可以选择指标:学生的提问次数、学生的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等。
步骤三:观察准备在实施课堂观察前,教育工作者需要进行观察准备工作。
首先,要熟悉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确定观察的时间、地点和课程。
其次,要确保观察过程中不干扰教学秩序,可以提前告知教师和学生观察的目的和过程,取得他们的合作和理解。
步骤四:开始观察观察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需要准确记录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和表现。
可以使用观察记录表格,按照设定的评估指标逐项记录实际情况。
观察过程中要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不带有主观偏见,尽量按照既定的观察指标进行观察。
步骤五:数据整理与分析观察结束后,教育工作者需要对观察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
可以将观察数据进行分类整理,例如按照教师行为、学生行为等进行整理,同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如计算频率、比率等。
通过数据整理与分析,可以获得对教学过程的客观评估。
步骤六:撰写观察报告最后一步是根据观察数据和分析结果,撰写观察报告。
观察报告应该包括评估目的、观察方法、观察结果和分析、建议与反思等内容。
观察报告应该具备清晰、准确、客观、全面的特点,以便提供给相关教育工作者进行教学改进和决策参考。
什么是课堂观察有哪些意义.doc
什么是课堂观察有哪些意义课堂观察是课堂研究广为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那么你对课堂观察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什么是课堂观察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什么是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是课堂研究广为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以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课堂观察基本步骤(1)课堂观察前的准备,确定观察的目的和规划。
(2)课堂观察,进入课堂及记录资料。
(3)课堂观察后的工作,资料的分析和结果的呈现。
课堂观察的意义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在真实的课堂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学生通过倾听、与教师对话、交流建构自己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行为,获得新的认知与情感体验。
可以说,教师的课堂行为、学生的学习习惯及课堂环境都在影响学生的学习。
当观察者进入课堂观察学生的学习,关注学生是如何学习、会不会学习、以及学得怎样时,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发学生行为上的改变。
观察课堂中的其他行为或事件,如教师教学、课堂文化等,通过教师行为的改进、课程资源的利用或课堂文化的创设,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学习。
所以,教师参与课堂观察始终指向学生学习的改善,这也是课堂观察与传统听评课最大的功能区别。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活动,它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
通过课堂观察,教师借助合作的力量在实践性知识、反省能力等方面将获得新的发展,进而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质量。
营造学校的合作文化教师要开展课堂观察,就要改变原来单兵作战的工作方式,从教学上的孤立的个人主义走向合作的专业主义,因为完整的课堂观察程序不能没有教师的合作行动。
每个教师都要主动向课堂观察合作共同体的成员开放自己的教室,接纳不同的力量进入课堂,共同来探讨课堂教学与学习的专业问题。
课堂观察实施的步骤
课堂观察实施的步骤1. 确定观察目标在进行课堂观察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观察的目标。
观察目标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表现、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的使用等。
确定观察目标有助于指导观察的方向,提高观察的效果。
2. 制定观察计划制定观察计划是为了有序地进行课堂观察。
观察计划包括观察的时间、地点、内容和方式等方面的安排。
在制定观察计划时,需要考虑到资源和时间的限制,合理安排观察的频率和时长。
•观察时间:确定观察的具体时间段,可以选择在不同的课堂环节进行观察,例如上课前、上课中和下课后等。
•观察地点:选择观察的具体课堂,可以是不同的教室或不同的学科。
•观察内容:确定观察的具体内容,可以关注学生的参与度、教师的教学策略、学生之间的互动等。
•观察方式:选择观察的方式,可以是实地观察、视频录制或听课笔记等。
3. 进行观察记录在实施观察过程中,需要记录观察到的信息。
观察记录可以使用文字、表格、图表等形式进行呈现。
记录观察到的信息有助于后续的分析和总结,并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学生表现:记录学生的参与度、专注度、学习态度等方面的信息。
•教师方法:记录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资源的使用情况等。
•学生互动:记录学生之间的互动情况,包括合作学习、讨论活动等。
•教学环境:记录课堂的物理环境、学习氛围等方面的信息。
4. 分析观察结果在完成观察记录后,需要进行观察结果的分析。
分析观察结果可以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和优点,并为改进教学提供参考。
•学生表现:分析学生的参与度、专注度、学习态度等方面的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教师方法:分析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资源的使用情况等,评估其有效性和适用性。
•学生互动:分析学生之间的互动情况,评估合作学习、讨论活动等的效果。
•教学环境:分析课堂的物理环境、学习氛围等方面的情况,提出改进建议。
5. 总结并提出改进建议在分析观察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建议。
总结可以归纳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亮点,改进建议可以针对问题给出具体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课堂观察的主要实施步骤
课堂观察的主要实施步骤1. 研究课程目标和教学计划在进行课堂观察之前,需要对课程目标和教学计划进行充分了解。
这将有助于你确定观察的重点和目标,并能够更好地评估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2. 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根据课程特点和目标,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
常用的观察方法包括直接观察、问卷调查、访谈等。
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可以更好地收集有效的信息,并为后续的分析和评估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3. 制定观察计划和工具在进行课堂观察之前,需要制定详细的观察计划和观察工具。
观察计划可以帮助你合理组织观察时间和内容,确保观察的全面和客观性。
观察工具包括观察表、记录表等,可以帮助你有效地记录观察到的信息。
4. 进行实地观察根据观察计划和工具,到课堂现场进行实地观察。
观察时要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尽量不对教师和学生干扰和干预,全面记录教师授课方式、学生参与状况、教室氛围等相关信息。
5. 分析观察数据通过收集和记录观察数据,进行数据分析。
可以使用统计方法、图表分析等方式对观察数据进行整理和解读。
分析观察数据可以帮助你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和参考。
6. 与教师和学生交流在分析观察数据的基础上,与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
可以与教师讨论教学方式和策略,与学生交流学习体验和需求。
通过与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可以深入了解他们的看法和意见,为接下来的改进工作提供更具体的方向和建议。
7. 撰写观察报告最后,根据观察数据和交流结果,撰写观察报告。
观察报告应包括对教学过程的描述、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分析、对教室氛围的评价等内容。
观察报告应具备客观、准确、详细的特点,为教师及相关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反馈和改进建议。
以上是课堂观察的主要实施步骤,每个步骤都至关重要。
通过科学、系统的观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指导。
对一节初中历史公开课的课堂观察分析(全文)
对一节初中历史公开课的课堂观察分析一、课堂观察的步骤课堂观察的整体步骤一般是: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
课前会议主要是为了确定观察点,课中观察主要是为了收集资料,课后会议主要是总结与分析。
接下来,我就谈谈自己对这次历史公开课的课堂观察步骤。
1.确定观察点课堂观察点必须是具体的、可行的、可评价的。
理论上都能说清楚,但是操作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
在听“”这个公开课之前,我确定了以下几个观察点:观察课堂文化、观察教师的肢体语言、观察“”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但是,思考后我发现观察的点也就是观察的内容太多了。
比如,观察课堂文化这个内容,是从课堂对话观察、教学设计观察还是情境创设中感受与观察呢?这样,我们就可以从最小的点作为切入点进行观察,思考了很久,我最终把观察的点确定为教师教学问题设计的实效性。
观察点确定了,接下来就是制作观察量表了。
2.制作量表课堂观察量表既要设计观察教师行为的表格,又要设计观察学生行为变化和学习过程的量表。
这两类表格要在听课之前设计好,选择哪一种听课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观察教师行为的表格中,一般会涉及以下观察项目:教师的预设问题和行为、追问内容及应变行为、关注学生和评价学生生成的语言与调控行为、板书和教学态度等。
接下来,呈现我的观察量表:在课堂观察过程中,教师提的问题比较多,我写字的速度不是很快,于是我借助手机记录了26个问题。
3.数据分析在导入新课时教师提出了问题:ZG近代史是一部ZGRM不屈不挠抵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也是先进的ZG人不断探究救国道路的历史。
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为维护封建统治而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帝国主义对ZG的侵略加剧,民族危机严峻。
此时,ZG 的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曾做过哪些努力?其结果如何?在创设情境中,教师接着提出了一个问题:假如我们生活在那个年代,我们都是热爱祖国、关怀ZG前途命运的知识分子、爱国青年,你如何挽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接下来的整个过程中教师都是由提出问题的形式来完成教学目标的。
课堂观察法的实施步骤
课堂观察法的实施步骤简介课堂观察法是一种常用的教学评估方法,通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观察和记录,评价教学质量的有效性。
本文将介绍课堂观察法的实施步骤,并提供一些具体的操作指导。
步骤一:准备观察表在开始实施课堂观察法前,需要准备好观察表。
观察表的设计应该与教学目标和评价内容相匹配,可以包括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表现、教学资源的使用等方面。
观察表可以按照不同的课程和教学阶段进行定制。
在设计观察表时,应该尽量简洁明了,便于观察和记录。
步骤二:明确观察目标在进行课堂观察时,需要明确观察的目标。
观察目标可以是特定的教学技巧、学生参与度、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等。
明确观察目标可以帮助观察者集中注意力,提高观察的有效性。
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观察目标。
步骤三:观察和记录在课堂进行中,观察者要保持专注,注意细节,并按照观察表中的指标进行观察和记录。
观察记录应该客观、准确、具体,不带主观评价。
观察者要尽可能全面地记录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表现,包括他们的互动、表情、言语和动作等。
同时,观察者还可以通过提问、访谈等方式获取更多的信息。
步骤四:整理和分析观察数据在观察和记录完成后,观察者需要整理和分析观察数据。
可以统计和总结教师和学生在不同方面的表现,如教学技巧、学生参与度等。
通过分析观察数据,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优点,并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同时,观察者也可以根据观察数据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个别评价和反馈。
步骤五:撰写观察报告观察者需要根据整理和分析的观察数据,撰写观察报告。
观察报告应该包括观察目标、观察方法、观察结果和观察者的反思等内容。
观察报告应该客观、准确地描述观察过程和结果,同时提供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改进方案。
观察报告可以作为教师教学评估和提高的参考依据。
步骤六:反馈和改进观察报告完成后,观察者需要将观察结果和建议反馈给教师和相关人员。
对于教师来说,观察报告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教学水平和问题所在,从而进行改进和提高。
简述课堂观察的实施步骤
简述课堂观察的实施步骤1. 确定观察目标在进行课堂观察之前,首先要明确观察的目标。
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研究方向,选择一个具体的观察对象或主题,例如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度等。
目标的明确有助于观察的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2. 制定观察计划制定观察计划是课堂观察的重要步骤之一。
在制定观察计划时,需要确定观察的时间、地点和持续时间。
可以选择一天或连续几天进行观察,也可以选择不同时间段和不同课程进行观察,以获取更全面的数据。
此外,还需要确定观察的方法和工具,例如观察记录表、摄像机等。
3. 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需要全神贯注地观察和记录。
可以采用直接观察或间接观察的方式进行,根据观察的目标和研究的要求选择观察方法。
同时,要对观察到的信息进行准确的记录,包括时间、地点、观察对象的行为表现等。
4. 分析观察结果观察结束后,需要对观察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可以使用数据统计方法、图表分析等方式,将观察结果进行量化和可视化,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观察结果。
同时,还可以将观察结果与观察目标进行对比和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和问题。
5. 总结观察经验和教训在完成观察后,需要对观察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
可以回顾观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找出改进和提升的方向。
同时,还可以总结观察所获得的经验和教训,为以后的观察活动提供参考和借鉴。
6. 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基于对观察结果的分析和总结,可以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根据观察结果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计划,以促进课堂教学的改善和提升。
以上是课堂观察的实施步骤简述。
通过明确观察目标、制定观察计划、进行观察、分析观察结果、总结经验和教训以及提出改进建议,可以更好地实施有效的课堂观察,为教学改进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实施课堂观察研究的步骤
实施课堂观察研究的步骤研究目的在教育领域中,课堂观察研究是一种常见的研究方法。
通过观察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交互和学习情况,研究者可以深入了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优点,进而提出改进教学策略的建议。
本文将介绍实施课堂观察研究的步骤,帮助研究者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研究工作。
步骤一:确定研究题目和目标在开始课堂观察研究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题目和目标。
研究者应该思考自己希望研究什么问题,以及希望通过观察研究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步骤二:选择研究对象和课堂在确定研究题目和目标之后,研究者需要选择研究对象和课堂。
这里的研究对象可以是教师、学生或者整个课堂。
研究者需要考虑哪个对象对于自己的研究问题更加关键,然后选择相应的课堂进行观察。
步骤三:制定观察计划观察计划是课堂观察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者需要制定具体的观察计划,包括观察的时间、地点、持续时间、观察内容和方法等。
观察计划应该具备明确性和可操作性,以确保观察工作的顺利进行。
步骤四:收集和记录数据观察研究的核心工作是收集和记录相关数据。
研究者应该在观察过程中密切关注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交流和学习情况,尽可能全面地记录相关数据。
常用的记录方式可以是文字记录、声音记录或者视频记录等。
步骤五:整理和分析数据在收集和记录数据之后,研究者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这一步可以包括数据的整理、分类、计算和统计等工作。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研究者可以获取相关结果和结论,进而回答研究问题和实现研究目标。
步骤六:撰写研究报告最后一步是将研究结果撰写成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应该包括研究的背景、目的、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等内容。
报告的书写应该遵循学术规范,采用清晰明了的语言和逻辑结构。
总结课堂观察研究是一项需要认真准备和实施的工作。
通过按照上述步骤进行,研究者可以系统地开展课堂观察研究,从而获得有价值的研究结果。
同时,研究者在实施研究时应该保持客观、准确和严谨的态度,以确保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评估手段,它不仅标志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发展,也是教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效的课堂观察可以帮助教育者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实状态,评价教学效果,并提出改进的方法。
以下将从目标规划、观察准备、观察实施、结果分析和反馈交流几个方面详细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
目标规划在进行课堂观察之前,需要明确观察的目的。
观察的目标可以包括:提升教学质量: 通过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分析其教学方法和策略,从而找到改进教学质量的切入点。
了解学生学习状态: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学习态度和情感表现,以帮助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评估课程效果: 通过对特定课程实施情况的观察,收集课程对学生知识掌握与技能提高的真实反馈,为后续的课程设计提供依据。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鼓励教师之间互相观摩,通过分享观察结果和经验,增强教师的专业能力与合作精神。
明确目标后,观察人员应基于目标选择合适的观察内容和方法。
观察准备有效的课堂观察需要充分准备,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选择合适的观察工具: 依据观察目标选择量表、记录表或视频录制等工具,这些工具能够帮助系统化地收集数据。
例如,如果目的是评估教师的互动技巧,可以使用细致的互动记录表来捕捉师生交互中的关键时刻。
确定观察时间和地点: 提前与教师沟通,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观察。
确保被观察课堂环境舒适,没有过多干扰,这样可以获得更真实的数据。
制定详细的观察计划: 在观察开始前,结合教育理论与实际需求,详细罗列出活动内容及需要关注的细节,包括教学策略、学生参与度、课堂管理等要素,以保证全面性。
练习观察技能: 如果是第一次进行课堂观察,建议提前参加其他人的课堂,训练自己的观察能力,对即将进行的正式观察有所准备。
观察实施课堂观察实施阶段是数据收集的重要环节,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保持客观公正: 作为观察者,应保持中立,不带个人偏见地记录所见所闻。
避免加入自己的主观判断,尽量如实反映课堂实际情况。
教研活动_课堂观察(3篇)
第1篇一、引言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定期开展教研活动。
课堂观察是教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探讨解决策略,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本文以我校某次教研活动为例,对课堂观察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观察对象与内容1. 观察对象:我校某年级某学科教师2. 观察内容: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组织、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教学效果等方面三、观察过程1. 观察前的准备在观察前,观察者需对观察对象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如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风格等。
同时,观察者还需熟悉观察内容,制定观察记录表。
2. 观察过程观察者按照观察记录表,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组织、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和记录。
观察过程中,观察者需保持客观、公正,真实反映课堂情况。
3. 观察后的讨论观察结束后,观察者与教师进行面对面交流,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反馈。
教师根据反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观察结果与分析1. 教学设计观察发现,教师的教学设计较为合理,能够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部分内容过于简单,缺乏深度。
2. 课堂组织教师能够较好地组织课堂,使课堂氛围活跃。
但在课堂纪律管理方面,部分学生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纪律散漫等问题。
3. 教学方法教师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学方法运用不够灵活,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 师生互动教师能够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但在课堂提问环节,部分问题过于简单,未能激发学生的思考。
5. 教学效果总体来说,教师的教学效果较好,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教学内容。
但在课堂练习环节,部分学生存在抄袭现象,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五、改进措施1. 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内容深度教师应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提高教学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观察
一、课堂观察的过程(一)课堂观察的基本步骤1.阶段一:课堂观察前准备:确定观察的目的和规划。
首先要确定观察的时间、地点、次数等。
其次,要根据研究目的确定观察的中心或焦点。
再次,设计或选择观察记录的方式或工具。
2.阶段二:课堂观察:进入课堂及记录资料课堂观察的实施阶段包括进入研究情境以及在研究情境中依照事先的计划及所选择的记录方法对所需的信息进行记录。
观察者应先征得同意,并尽快在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相互信任的关系,以消除被观察者的怀疑和戒备心理,也消除学生的好奇心理。
通过不同的课堂观察记录方式,观察者记录那些所观察行为的模式,大致包括行为发生的时间、出现的频率、师生言语或非言语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也包括一些关于观察对象其他行为的文字描述以及观察者的现场感受和理解,还包括一些音像资料。
3.阶段三:课堂观察后的工作:资料的分析与结果的呈现通过课堂观察所收集的资料,一般有定性和定量两种。
课堂观察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写成研究报告或论文并发表,也不只是为了证明、填补或构建某种理论,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教学、改善实践。
(二)课堂观察的伦理问题任何研究都必须遵循科学和伦理两条基本原则。
课堂观察是一种现场研究活动,并且以人为研究对象,从方法本身就不可避免地对被研究者及其课堂情境造成了或多或少的干预。
特别是由专门研究者进行的课堂观察研究,其伦理问题更为明显。
研究者通常要通过公开协商的途径进入研究现场,并尽快取得被研究者的信任和理解,建立其一种开诚布公的关系。
如被研究者要求了研究目的,最好如实告知,不要隐瞒,但这也并不等于告之被研究者每一方面。
同时研究应避免伤害到研究对象或被研究的团体和机构,而且最好能对其有利。
研究者在研究中应当自始自终抱着谦虚、学习的研究态度,研究的结果应当尽可能告知被研究者,并与他们进行讨论,显示出研究者对合作教师的尊重。
几条伦理原则是:开诚布公、尊重自由抉择的权利、信守承诺、避免身心伤害、尊重隐私权、澄清误解和告知结果。
课堂观察三步骤
课堂观察三步骤(一)课前会议:主要解决三个问题:1.被观察者说课:(1)教材分析:介绍本课的主题和内容;内容所对应的课程标准的规定与说明;说明该内容在本课程中的地位,与前后内容的关联,教材知识的呈现方式,教材的处理,使用了哪些课程资源等。
(2)学生情况:学生的思维特征、学习习惯和课堂氛围等,提供标明学困生和学优生的学生座位表。
(3)简要说明本课的学习目标,如与“课标”不同,要解释与本班学生的适切性。
指出本课的重、难点,说出解决的策略。
(4)介绍本课的教学设计的大致结构,说明创新与困惑之处。
(5)介绍对学习过程的监控,重点介绍监控的措施与时间,为观察者观察学习目标的达成提供帮助。
2. 观察者提问与被观察者的进一步阐述。
目的是让观察者对本课有更深入的理解,为确定自己的观察点和开发观察工具提供必要的帮助。
3. 双方商议,确定观察点。
(二)课中观察:指进入研究情境,在课堂中依照事先的计划及所选择的记录方式,对所需的信息进行记录。
课堂观察的两大视角:一是关注学生发展;二是关注知识传授。
1、学生的学:学生学习维度主要关注怎么学或学得怎样的问题。
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参与的深度与广度,学生的认知表现,学生真实地思维表现,课堂氛围,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与非学习行为,情绪表现和人际交往,课堂的气氛等。
可以通过以下五种学生的学习状态反映出来: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情绪状态、思维状态和生成状态。
2、教师的教:教师的教学取向,教学方式,教学环节,教材运用和挖掘程度,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师的导引、提问技巧,教师的反馈方法和效果,教师的观察力,调控能力。
教师教学维度主要关注怎么教的问题。
总体体现“三性、三化、一型”教学理念。
(三)课后会议:完成三个方面的任务:1.被观察者的课后反思(1)目标达成情况:围绕着每个学习目标,就自己所看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分析要基于学生的表现,基于证据说明。
(2)各种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活动,如小组合作学习、同伴讨论、动手制作、实验、看听视频录像等;讲解;对话,如提问、理答等;学习指导,如指导文本阅读、图形阅读、书面和口头表达等;及资源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观察三步骤
(一)课前会议:主要解决三个问题:
1.被观察者说课:
授课教师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教材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本课的学习目标、重难点分析、本课的教学设计的大致结构分析、对学习过程的监控分析。
2.观察者提问与被观察者的进一步阐述。
目的是让授课教师对本节课有更深入的理解,从而使授课内容、过程更加完善。
3.确定观察者的观察点。
(二)课中观察:一是关注学生发展;二是关注知识传授。
1、学生的学:
学生学习维度主要关注怎么学或学得怎样的问题。
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参与的深度与广度,学生的认知表现,学生真实地思维表现,课堂氛围,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与非学习行为,情绪表现和人际交往,课堂的气氛等。
可以通过以下五种学生的学习状态反映出来: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情绪状态、思维状态和生成状态。
2、教师的教:
教师的教学取向,教学方式,教学环节,教材运用和挖掘程度,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师的导引、提问技巧,教师的反馈方法和效果,教师的观察力,调控能力。
教师教学维度主要关注怎么教的问题。
(三)课后会议:完成三个方面的任务:
1.被观察者的课后反思
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目标达成情况,(2)各种教学行为的有效性,(3)预设与生成。
2. 观察者简要报告观察结果:要简明,有证据,有回应,避免重复。
3. 结论和行为改进的具体建议
(1)成功之处;(2)个人特色;(3)存在问题。
基于被观察者的特征和现有教学资源,提出明确的改进建议。
学科知识网络建构活动
以学科知识树构建与使用为抓手,强化教学研究,取得明显效果。
1.制度保障。
学校制定并落实《关于加强学校知识树建设的意见》等,将教
师学科知识树建设纳入教学常规管理。
2.专题培训。
根据教研室下发的学科知识树通知,结合学校实际,学校采取集中培训和分散研讨的形式,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了市区关于知识树构建的意见,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对知识树的构建、日程安排、使用办法进行了专题研讨。
3.抓好落实。
学校制定知识树构建日程安排表。
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单元、定教师、定教室,落实知识树进教室。
使用好知识树,做到开课前导学,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网络,课后由学生制作,让学生学会梳理、学会归纳。
学校建立定期检查和抽查制度,将知识树建设列入教师教学常规。
4.搞好评价。
学校通过教学视导对知识树建设进行了专项检查。
采取“查”、“看”、“问”、“评”等方式,督查教师知识树构建与使用情况,结果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评估。
读书少不喜欢阅读的建议和策略
所谓读书少不喜欢阅读,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对网络的依赖侵占了阅读的时间;二是在校期间缺少真正的阅读时间。
因此,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
1、着力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广泛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能够自然而然地把心思转移到阅读上来。
这样,即使再忙,也会挤出时间来读书,尽情享受阅读的愉悦。
2、切实减轻负担,减少直至消除那些机械的、烦琐的“题海”,以腾出时间来痛痛快快地去读,潇潇洒洒地去读,走进书中,真正地
进行心灵对话。
3、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
如果说兴趣是影响阅读的内在因素,那么氛围就是外在因素。
对于教师来说,要舍得花时间来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要能够经常性地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为学生创造展示与交流读书成果的机会,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要充分认识到阅读对精神世界的影响,要鼓励孩子进行课外阅读,并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如果条件允许,提倡共同阅读,享受阅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