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的中医护理常规说课讲解
《中医学》头痛课件
![《中医学》头痛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d95b7b4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a8.png)
《中医学》头痛课件一、《中医学》头痛课件概述头痛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中医学对头痛的认识源远流长,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
《中医学》旨在深入探讨头痛的中医理论及临床实践,帮助学习者全面理解头痛的病因、病理机制、辨证分型及治疗方法。
本课件首先介绍了头痛的基本概念,包括头痛的定义、分类及临床表现。
阐述了中医学对头痛病因病机的认识,强调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即风寒湿热、痰浊瘀血等外邪侵袭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的内在原因共同作用导致头痛的发生。
课件重点介绍了头痛的辨证分型。
根据中医理论,头痛可分为多种证型,如风寒头痛、风热头痛、湿浊头痛、痰浊头痛、瘀血头痛等。
每种证型都有其独特的病因、病理机制及临床表现,治疗时需根据具体证型进行辨证施治。
课件还详细介绍了头痛的中医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等。
中药治疗是中医头痛治疗的核心,根据头痛证型选用相应的中药方剂,以达到祛邪扶正、调和气血的目的。
针灸和推拿治疗作为辅助治疗手段,通过刺激经络穴位,缓解头痛症状。
课件强调了预防调护的重要性。
通过调整生活方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外邪侵袭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头痛的发生。
本课件内容全面、系统,结合丰富的案例和实际操作,旨在帮助学习者深入理解和掌握头痛的中医诊疗技术,为临床实践中头痛的诊治提供理论指导。
1. 引入头痛在中医学中的重要性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在中医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中医学认为,头痛的发生与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经络不通等因素有关。
通过对头痛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理解中医理论中的阴阳平衡、气血运行以及脏腑之间的联系。
头痛是机体阴阳失衡的一种表现。
人体内的阴阳平衡是维持健康的关键,一旦阴阳失调,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头痛作为其中的一种表现,反映了机体内部的阴阳失衡状态。
通过对头痛的诊治,我们可以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头痛与气血运行密切相关。
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其运行畅通与否直接关系到脏腑的功能和人体的健康。
《中医头痛》课件
![《中医头痛》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198802f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96.png)
中医对头痛的认识
1 病因辨证
中医强调通过辨证施治,即根据不同的病因辨别病机,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 人体整体观
中医认为头痛是身体的一个信号,需要综合理解身体其他方面的情况,才能找到合适的 治疗方法。
3 调理阴阳平衡
中医强调平衡阴阳,通过调整体内的能量和血液循环,来缓解头痛。
常见中医治疗头痛的方法
针灸疗法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促进能量平 衡,缓解头痛的症状。
拔罐疗法
通过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疼痛, 促进身体的康复。
草药疗法
选用适当的草药,通过调理身体 的能量,缓解头痛的不适。
中医调理头痛的食疗方案
薄荷茶
薄荷具有清凉舒肝的作用,可以帮助缓解头痛。
陈皮煮水
陈皮能疏肝理气,有助于缓解头痛和改善消化问题。
乌药丸
2
温经通络,适用于寒湿型头痛。
3
络石藤颗粒
宽中散风,适用于气滞型头痛。
结语及总结
通过了解头痛的分类、中医对头痛的认识,常见中医治疗方法,以及调理头 痛的食疗方案、按摩疗法和草药方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头痛问题。 感谢您的聆听!
《中医头痛》PPT课件
欢迎来到《中医头痛》PPT课件!在本课程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头痛的分类, 中医对头痛的认识,以及常见中医治疗头痛的方法。让我们开始吧!
头痛的分类
血瘀型头痛
痛处固定,常伴有紫绀,乌黑 舌质等症状。
寒湿型头痛
痛处透风,喜按喜暖,伴有脾 胃虚寒等症状。
气滞型头痛
痛处固定,时作时止,伴有烦 躁易怒等症状。
红枣姜汤
红枣具有补血养胃的作用,姜可以暖身,有助于舒缓头痛。
中医按摩疗法缓解头痛
穴位按摩
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皮,缓解紧张和疲劳,减轻头痛的症状。
中医内科学头痛主题讲座
![中医内科学头痛主题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d9cdf15a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d9.png)
• 方药:通窍活血汤或血府逐瘀汤。
• 加减:气虚血瘀—加参、芪以益气;头痛猛烈—
加虫类药搜风通络。
中医内科学头痛主题讲座
医学课件
23
23/37
• 雷头风—风邪湿毒上攻头目—祛风除湿、清热解
毒—清震汤合普济消毒饮。
• 偏头风—肝经风火上扰—平肝熄风—天麻钩藤 饮加味。
夹痰热—佐以清热涤痰—加黄连、半夏、胆 南星、枳实等;
诊为神经性头痛。此次发病头痛猛烈,胀痛欲裂,
痛处游走不定,且伴有恶心呕吐,舌质淡红、苔
薄黄,头脉痛弦(数肝。阳上亢)
• 诊疗:清上止痛,平肝潜阳
• 治法: 清上蠲痛汤
• 方药:
中医内科学头痛主题讲座
医学课件
30
30/37
• 清上蠲痛汤(当归、川芎、白芷、羌活、 蔓荆子、防风)加苍术、麦冬、黄芩、天 麻、全蝎、菊花、细辛、甘草。
更甚,颈项板滞,腰酸,神疲,烦躁,梦多,长
久服用麦角胺咖啡因等以止痛。体检:颅神经正
常,血压134/84mmHg。苔中腻,脉弦滑。脑
电图正常,血5-羟色胺含量正常,血雌二醇含量
正常。偏头风(痰瘀阻络,风阳扰动)
• 诊疗:祛瘀豁痰,平肝熄风
中医•内治科学法头:痛主题讲座
医学课件
32
32/37
• 方药:安颅镇痛煎(川芎、红花、赤芍、 白芍、丹参、生铁落、炙地龙、炙僵蚕、 杞子、仙灵脾、生南星、菖蒲、葛根)。
• 治法:补肾填精。
• 方药:大补元煎。
• 加减:偏阳虚—加鹿茸、熟附子、肉桂等;偏阴
虚—加二至丸、知柏等。
中医内科学头痛主题讲座
医学课件
21
21/37
头痛的中医护理常规
![头痛的中医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efb03a992b160b4e777fcfc1.png)
头痛的中医护理常规【概说】头痛是由于外感内伤,脏腑功能失常,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
既可单独出现,亦可并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中。
病位在脑,与肝、脾、肾三脏有关,分为外感、内伤两类。
外感头痛以实证居多,内伤头痛则以虚证、虚实夹杂和本虚标实为主。
现代医学中的血管神经性头痛、神经官能症、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鼻窦炎、脑外伤后遗症等以头痛为主症,均可参照本证辩证施护。
【辩证施护】(一)外感头痛1、风寒头痛(1)临床表现:头痛时作,痛连项背,起病较急,恶风畏寒,遇风加重,苔薄白,脉浮。
(2)调护原则:疏风散寒。
(3)调护方法:1)药物调护:川芎茶调散,轻煎热服,并饮热粥和加衣盖被,以助药力。
2)针灸调护:选取上星、头维、太阳、百汇、风门、风府、外关、列缺等穴,毫针刺用泻法。
3)饮食调护:饮食宜辛温,多食葱、姜、芫荽、豆豉等;忌生冷瓜果。
可用防风粥:防风10g,葱白、粳米适量,煮粥服食。
2、风热头痛(1)临床表现:头痛而胀,甚至头痛如裂,遇凉减轻,得温加重,发热恶风,面红口渴,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象浮数。
(2)调护方法:1)药物调护:芎芷石膏汤加减,稍凉服用。
2)针灸调护:同风寒头痛。
3)饮食调护:饮食宜清淡、易于消化,多食苦瓜、黄瓜、冬瓜、菊花、竹笋等;忌辛辣、油腻、甘肥之品。
可用葛根粉粥:葛根30g,粳米适量,煮粥服食。
3、风湿头痛(1)临床表现:头痛如裹,昏胀沉重,纳呆胸闷,肢体困重,小便不利,苔白腻,脉濡。
(2)调护方法:1)药物调护:羌活胜湿汤加减,温服。
2)针灸调护:选取太阳、头维、百会、风池、列缺、合谷等穴,毫针刺用补泻兼施法。
3)饮食调护: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生冷、油腻、甘肥之品。
可用荷叶、藿香、佩兰等水煎代茶饮。
(二)内伤头痛1、肝阳头痛(1)临床表现:头胀头痛,眩晕耳鸣,失眠多梦,心烦易怒,或胁痛口苦,面红耳赤,苔薄黄,脉弦有力。
(2)调护原则:平肝潜阳。
(3)调护方法:1)药物调护:天麻钩藤饮,温服。
头痛的中医护理常规
![头痛的中医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aa537950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1c.png)
头痛的中医护理常规中医护理常规一、患者信息搜集1.1 基本信息: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等。
1.2 病史询问:详细了解患者既往病史、家族病史、个人健康状况等。
1.3 症状描述:详细了解患者头痛的频率、程度、部位、伴随症状等。
二、中医头痛辨证分型2.1 头痛分型:根据患者症状与舌脉等进行辨证分型,如气血虚弱型、肝火旺盛型、风寒湿邪侵袭型等。
2.2 体格检查:观察患者舌苔、脉搏等,进行中医辨证判断。
三、中医护理措施3.1 调整饮食:根据辨证结果给予患者相应的饮食调整,如补气血的食物、清理肝火的食物等。
3.2 中药调理:根据辨证结果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注意药物的组合与用量。
3.3 穴位按摩:按摩患者头部的穴位,如太阳穴、风池穴等,缓解头痛症状。
3.4 中医推拿:运用中医推拿手法,调理经络,舒缓头痛。
3.5 中医药膳:根据辨证结果给予患者适当的中医药膳,有助于调理身体,缓解头痛。
3.6 配合针灸疗法:根据辨证结果,结合针灸疗法,刺激相应的穴位,促进气血流通。
四、护理效果评估与调整4.1 护理效果评估:根据护理措施的实施情况和患者的反应,评估护理效果。
4.2 调整护理方案:根据评估结果,对护理措施进行必要的调整,如调整饮食、中药剂量等。
五、预防与注意事项5.1 注意饮食调理:合理安排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5.2 生活规律: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避免过度劳累。
5.3 心理调适: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5.4 注意环境调整: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强光、噪音等刺激性环境中。
附件:- 中医头痛常用中药方剂- 中医头痛常用穴位按摩图示- 中医头痛常见食疗方案法律名词及注释:1.辨证分型:中医判断疾病类型的方法,根据患者的症状、脉象、舌象等进行辨别分类。
2.中药方剂:中药的组合配方,用于治疗特定疾病的药物方案。
3.穴位按摩:运用适当的手法按摩经络上的特定穴位,以调理身体、缓解疼痛等。
4.中医推拿:一种中医疗法,通过按摩、推拿等手法,促进经络气血流通,调理身体。
头痛的中西医诊疗和护理培训课件
![头痛的中西医诊疗和护理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204fc3c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63.png)
问诊
体检
辅助检查
CT & MRI
CSF
EEG
头痛的诊断
临床诊断-问诊要点
1.起病时间、急缓病程、部位与范围、性质、程度、频度(间歇性、持续性)、激发或缓解因素。 2.有无失眠、焦虑、剧烈呕吐(是否喷射性)、头晕、眩晕、晕厥、出汗、抽搐、视力障碍、感觉或运动异常、精神异常、意识障碍等相关症状。 3.有无感染、高血压、动脉硬化、颅脑外伤、肿瘤、精神病、癫痫病、神经症及眼、耳、鼻、齿等部位疾病史。 4.职业特点、毒物接触史。 5.治疗经过及效果等。
头痛诊断思路
排除全身性疾病:发热\内环境紊乱\高血压 排除五官疾病:鼻窦炎\牙痛 \青光眼 排除颅内器质性病变:脑肿瘤\脑出血\脑膜炎等 鉴别各种特发性头痛:偏头痛\紧张型头痛\丛集性头痛 严重器质性疾病,如: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血肿、脑肿瘤等,引起头痛仅1%左右,但如漏诊,后果非同小可,故临床首先要排除这些继发性头痛。
丛集性头痛
病因不明,发作呈密集性剧烈且无先兆,头痛发作迅速并可突然停止。 男性多见 部位:相同部位,一侧眼眶周围,向颞顶扩散,重者波及全头部 性质:钻痛、牵拉痛,剧烈 规律:每天同一时间,每天发作数次并可在睡眠中发作,从睡眠中痛醒。每次发作历时数十分钟至数小时,并可连续数天至数周。但缓解期可长达数月至数年之久。 伴随症状:流泪、球结膜充血、眼睑下垂 激素、舒马普坦、麦角胺治疗
颈源性头痛
与颈椎外伤或增生或颈部肌肉紧张有关。症状类似偏头痛,但头痛同时伴有椎动脉痉挛产生的脑干缺血症状,如咽部异物感、吞咽发音障碍等,以及头痛侧上肢的麻木、疼痛、无力等颈胸神经根刺激症状。随头痛恢复,上述症状也均消失。间歇期可有颈部活动受限、颈肌压痛和颈胸神经根损害的一些体征,有的遗有轻度持续性头痛。
中医内科学 头痛 课件
![中医内科学 头痛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18cfebe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ec.png)
中医内科学头痛课件中医内科学课件:头痛一、课程概述头痛是中医内科学中的常见病症之一,本文将系统地介绍头痛的病因病机、诊断方法、治疗原则以及临床经验。
通过对本课件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头痛的中医诊治方法,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知识点1、概述:头痛的定义、分类及症状。
2、病因病机:外感、内伤、其他因素引起的头痛。
3、诊断方法: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在头痛诊断中的应用。
4、治疗原则:根据不同病因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针灸治疗等。
5、临床经验分享:结合实际案例,分享头痛的防治策略及临床经验。
三、课程内容讲解1、概述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症状包括头部疼痛、颈强直、恶心、呕吐等。
头痛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紧张、疲劳、失眠、不良生活习惯等。
在中医内科学中,头痛被分为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两种类型。
2、病因病机外感头痛主要是由外部环境因素引起的,如风、寒、湿、热等。
内伤头痛则由内部脏腑功能失调引起,包括肝阳上亢、气滞血瘀、痰浊痹阻等。
其他因素如先天不足、肾精亏损、气血不足等也可引起头痛。
3、诊断方法望诊: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象等,判断头痛的原因。
闻诊:听取患者的声音、呼吸等,判断病情的轻重。
问诊:了解患者的病史、生活习惯等,找出头痛的诱因。
切诊:摸脉诊断,了解患者的气血情况,判断病情的虚实。
4、治疗原则根据不同的病因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针灸治疗等。
外感头痛以祛邪为主,内伤头痛则以调理脏腑功能为主。
在针灸治疗中,常用穴位包括百会、太阳、合谷等。
同时,根据病情的虚实,采用补虚泻实的方法进行治疗。
5、临床经验分享结合实际案例,分享头痛的防治策略及临床经验。
例如,对于长期疲劳引起的头痛,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可以通过调整作息时间、放松身心等方法来缓解症状。
对于失眠引起的头痛,除了针灸治疗外,还可以通过调整饮食习惯、增加运动等方法来改善睡眠质量。
四、总结通过对本课件的学习,同学们可以掌握头痛的中医诊治方法,包括病因病机、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及临床经验分享。
头痛的中医护理常规
![头痛的中医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28a8d320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43.png)
头痛的中医护理常规中医认为,头痛是由于气血不调、痰火内扰、肝阳上亢等原因引起,具体的治疗方法在于通过平补、攻逐、清热、祛风等手段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缓解头痛的效果。
以下是头痛的中医护理常规,供参考。
一、调节饮食1.饮食要清淡,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如辣椒、葱姜蒜等。
2.合理搭配食物,摄入富含维生素B2、B6、C、E等的食物,如绿叶蔬菜、水果、豆类等,有助于改善头痛。
3.注意饮食规律,不要过饥过饱,适量摄入高蛋白、高纤维、低脂肪的食物。
二、调节生活习惯1.睡眠充足,每天保持良好的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规律作息有助于缓解头痛。
2.注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疲劳、长时间工作、过度紧张等导致精神压力大的情况。
3.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引起头痛,尤其是头部和脖子的保暖。
三、运动调理1.适度运动,可以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轻度运动,有助于促进气血流通和放松紧张的情绪。
2.经常做头部按摩,可以自己用手指在头皮上按摩,并适当用拇指按压太阳穴、颞颥部,舒缓头部的疼痛。
四、中药调理1.可以选用一些中药调理,如川芎、白芷、防风、桂枝等,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散寒的功效。
2.饮用一些中药茶,如菊花茶、金银花茶、薄荷茶等,可以清热解毒、散风清热,缓解头痛。
五、中医技术疗法1.针灸疗法,可以在太阳穴、百会穴、风池穴等穴位进行针刺,有助于疏通经络、平衡气血,缓解头痛。
2.中医经络推拿,通过按摩头部、颈部等经络,舒缓痛点、缓解头痛。
3.艾灸疗法,可以在头部和脉门部位进行适当的艾灸,有助于温通经络、缓解疼痛。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仅为头痛的一般中医护理常规,具体治疗措施应根据个体情况而定,建议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此外,如果头痛症状严重且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就医诊治,以便确定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头痛(偏头痛)中医药特色专科护理常规
![头痛(偏头痛)中医药特色专科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f0e55758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40.png)
头痛(偏头痛)中医药特色专科护理常规
(1)合理安排好病人的工作与休息,进行适当心理护理,关心体贴病人,帮助病人消除发作因素,如精神方面要消除紧张、焦虑的情绪。
什么是头痛,头痛的治疗,护理头痛饮食方面避免可疑食物等。
(2)头痛发作者,应观察头痛的性质、时间、程度、是否伴有其他症状或体征,什么是头痛,头痛的治疗,护理头痛如出现呕吐、视力降低、肢体抽搐等多器质性头痛,应立即送医院或与医生联系,针对病因进行处理。
(3)轻微头痛,可对症治疗,并清除过敏因素,如可疑食物是偏头痛发病的因素之一,什么是头痛,头痛的治疗,护理头痛如蛋类、奶类、肉类;头痛剧烈,频繁呕吐和入睡困难者,可酌情给予镇痛、安眠剂等对症处理并需卧床休息。
(4)平时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和不稳定情绪,饮食要节制,不要饮酒和吸烟。
(5)注意个人卫生,防止感染,如有牙科疾病,应首先治疗牙病;女性患者若服用避孕剂时头痛发作频繁,并逐渐加重,可改用其他避孕方式。
头痛中医学科课件电子教案
![头痛中医学科课件电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0c7d71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8f.png)
头痛是指由于外感与内伤,引起 的以病人自觉头部疼痛为特征的临 床常见病证。
四、讨论范围
(一)重点讨论内科杂病以头痛为主症 的疾患。如鼻窦炎、三叉神经痛、高血 压病、动脉硬化、贫血、神经官能症、 血管神经性头痛、颅内占位性病变、颅 脑损伤、脑震荡后遗症等。
(二)急性热病引起的头痛当作别论。
防风4.5克 羌活6克 条芩3克 炙甘草3克 生 石膏15克 葛根6克 丹皮6克 石斛9克 四剂
1.偏头痛多以肝经风阳痰火上扰或痰瘀 交阻所致:
偏头痛:头痛偏于一侧,或左或右,或连及眼 齿,呈间歇性发作,发时痛势剧烈,痛解则如 常人,多始于年青时,又称“偏头风”,以实 证为主。头痛呈阵发性,历时短暂,局部感觉 异常,面部肌肉动作时,如咀嚼哭笑等均可引 起发作者,可以清肝泻火、熄风潜阳、化痰、 通瘀等法治之。例方:清宫膏。
2.结合头痛部位选用引经药
3.因气虚清阳不升者可用补气升阳法:凡头痛 绵绵,遇劳则甚,体倦无力,畏寒,脉细者,药 用黄芪、党参、白术、川芎、升麻、柴胡等。但 临床单纯气虚者较少见,辨证时应排除实证后, 方可用之。
4.如妇女头痛:发于经期前后,伴有经水不调, 痛经等症时,还当结合调理冲任之法治疗。
附:偏头痛、真头痛、雷头风
头 胀 痛 ,甚 则 头 痛如裂
恶 风 畏 寒 ,鼻 塞 流 清 涕 ,口 不渴
发 热 或 恶 风 ,面 红 目 赤 ,口 渴 欲 饮 ,便 秘 溲 黄
苔 薄 白 ,脉 浮 风寒外袭 清阳被遏 疏散风寒
川芎茶调散
川 芎 .荆 芥 .防 风 .白 芷 .羌 活 .蔓 荆 子
1.寒 盛 ; 2. 寒 邪 侵 犯 厥 阴
通窍活血汤
当 归 .赤 芍 .桃 仁 .红 花 .川 芎 .麝 香 .菖 蒲 .郁 金 1.病 久 痛 甚 ; 2.受 寒 加 重 ; 3.气 血 不 足 .
头痛的中医医疗护理培训课件
![头痛的中医医疗护理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99c810484254b35effd346d.png)
头痛的中医医疗护理
16
• (4)饮食调护:适宜清淡素食,可用 薏苡仁、茯苓、白术、白扁豆等煮粥食 用,忌生冷、肥甘、油腻、厚味食品。
• (5)伴眩晕较重者,应注意休息,变 动体位时动作宜缓慢。伴呕吐者注意观 察呕吐物内容及呕吐特点,监测血压, 若见喷射状或血压骤升时,立刻报告医 生。
头痛的中医医疗护理
• 4、饮食护理:饮食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 注意营养补充,少食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及 咖啡、浓茶等饮料,忌酒、烟。
头痛的中医医疗护理
22
• 5、清洁护理:有呕吐及时清理,并予漱口。 病情较轻者,鼓励自行洗脸刷牙。卧床时间 较久者需进行皮肤护理,定时用红花乙醇及 三石散等按摩受压部位,鼓励经常变换体位 (2-4小时一次)等,以促进局部气血运行, 活血化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床单平整整 洁。
头痛的中医医疗护理
24
头痛的健康教育
• 1、避免诱发本病的原因。如受寒、涉水冒 雨、汗出当风等。
• 2、改善生活及工作环境,室内干燥、阳光 充足,避免潮湿阴冷。注意防寒保暖。
• 3、加强体育 锻炼,增强体质。
• 4、忌生冷饮食。
• 5、积极防治外感疾病。如感冒、扁桃体炎、 牙龈炎等。
头痛的中医医疗护理
1、风寒头痛
2、风热头痛
3、风湿头痛
二、内伤头痛
1、肝阳头痛
2、痰浊头痛
3、瘀血头痛
4、血虚头痛
5、肾虚头痛
头痛的中医医疗护理
3
外感头痛
头痛的中医医疗护理
4
1. 风 寒 头 痛
• 1)症候:头痛时作,起病较急,痛连项背, 恶风畏寒,遇风加重,苔薄白,脉浮
• 2)调护方法:
• (1)药物调护:选川芎茶调散,以疏风散 寒。适宜轻煎热服,并伴热粥或热汤以助药 力,加盖衣被,微微发汗,祛邪外出。
头痛中医课件
![头痛中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b039f4e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6f.png)
总结词
合理的饮食是预防头痛的重要措施,通过调整饮食习惯,可 以降低头痛的发作频率。
详细描述
避免摄入过多的咖啡因、酒精和辛辣食物,这些食物可能刺 激神经系统,引发头痛。相反,应多食用富含镁、维生素C和 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这些食物有助于缓解头痛。同时, 保持水分充足,避免脱水引起的头痛。
头痛的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使用止痛药
长期使用止痛药可能会对身体健康造 成影响,应遵循医生的建议使用。
及时就医
如果头痛症状持续加重或伴随其他症 状,应及时就医。
注意头部保暖
避免头部受到寒冷刺激,夏天避免直 接吹空调或风扇。
避免长时间低头
长时间低头会导致颈部肌肉疲劳,进 而引发头痛,应适时休息。
05
中医对头痛的研究进展
04
头痛的日常护理
头痛的自我观察
观察头痛的部位
注意头痛的部位,如前额、两侧太阳穴、后 脑勺等,有助于判断头痛的原因。
观察头痛的伴随症状
留意头痛时是否有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 ,有助于判断头痛的病因。
观察头痛的性质
了解头痛是刺痛、胀痛、跳痛还是昏痛等, 有助于判断头痛的类型。
观察头痛的诱发和缓解因素
头痛中医课件
目录
• 中医对头痛的认识 • 中医治疗头痛的方法 • 头痛的预防与保健 • 头痛的日常护理 • 中医对头痛的研究进展
01
中医对头痛的认识
头痛的分类
01
02
03
04
外感头痛
多因外感风寒、风热所致,以 实证为主,表现为头部胀痛、
遇风加重。
内伤头痛
多因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劳 累过度等引起,以虚证为主, 表现为头部隐痛、时轻时重。
伴随症状
[医学]中医内科学头痛课件
![[医学]中医内科学头痛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714bb28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01.png)
心理障碍
03
长期头痛患者往往伴有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需要进行心理
治疗和抗抑郁药物干预。
04
头痛的中医治疗
中药治疗
风邪:祛风散邪,宣痹止痛
01
02
防风、羌活、白芷、细辛、川芎等
寒邪:温经散寒,祛瘀通络
03
04
附子、川乌、草乌、桂枝等
热邪:清热解毒,凉血活血
05
06
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等
针灸治疗
头痛鉴别诊断
偏头痛
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头痛,表现为 反复发作的额颞部搏动性头痛,伴 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症状。
紧张性头痛
又称肌肉紧张性头痛,表现为双侧 枕项部或全头部紧缩性或压迫性头 痛,往往伴有失眠、焦虑等症状。
丛集性头痛
又称组胺性头痛,表现为一侧眼眶 周围发作性剧烈疼痛,并伴有球结 膜充血、流泪、面部潮红等症状。
2023
医学中医内科学头痛课件
目录
• 头痛概述 • 中医对头痛的认识 • 头痛的西医诊断 • 头痛的中医治疗 • 头痛的预防与护理
01
头痛概述
头痛定义
头痛定义
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头部疼痛和不适, 可伴有视觉、感觉、运动和情绪等方面的症状。
头痛的部位
头痛可以出现在头部的不同部位,如额部、颞部、顶部、枕 部等,不同部位可能对应不同的病因。
坚持适当的锻炼、保持良好的 饮食习惯、避免烟酒等不良嗜
好。
THANK YOU.
头痛分类
1 2 3
偏头痛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头痛类型,表现为反复发 作的额颞部搏动性头痛,伴有恶心、呕吐、畏 光畏声等症状。
紧张性头痛
紧张性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头痛类型,表现为全 头部紧缩性疼痛,伴有颈部肌肉疼痛和僵硬等 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痛的中医护理常规
头痛的中医护理常规
【概说】
头痛是由于外感内伤,脏腑功能失常,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
既可单独出现,亦可并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中。
病位在脑,与肝、脾、肾三脏有关,分为外感、内伤两类。
外感头痛以实证居多,内伤头痛则以虚证、虚实夹杂和本虚标实为主。
现代医学中的血管神经性头痛、神经官能症、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鼻窦炎、脑外伤后遗症等以头痛为主症,均可参照本证辩证施护。
【辩证施护】
(一)外感头痛
1、风寒头痛
(1)临床表现:头痛时作,痛连项背,起病较急,恶风畏寒,遇风加重,苔薄白,脉浮。
(2)调护原则:疏风散寒。
(3)调护方法:
1)药物调护:川芎茶调散,轻煎热服,并饮热粥和加衣盖被,以助药力。
2)针灸调护:选取上星、头维、太阳、百汇、风门、风府、外关、列缺等穴,毫针刺用泻法。
3)饮食调护:饮食宜辛温,多食葱、姜、芫荽、豆豉等;忌生冷瓜果。
可用防风粥:防风10g,葱白、粳米适量,煮粥服食。
2、风热头痛
(1)临床表现:头痛而胀,甚至头痛如裂,遇凉减轻,得温加重,发热恶风,面红口渴,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象浮数。
(2)调护方法:
1)药物调护:芎芷石膏汤加减,稍凉服用。
2)针灸调护:同风寒头痛。
3)饮食调护:饮食宜清淡、易于消化,多食苦瓜、黄瓜、冬瓜、菊花、竹笋等;忌辛辣、油腻、甘肥之品。
可用葛根粉粥:葛根30g,粳米适量,煮粥服食。
3、风湿头痛
(1)临床表现:头痛如裹,昏胀沉重,纳呆胸闷,肢体困重,小便不利,苔白腻,脉濡。
(2)调护方法:
1)药物调护:羌活胜湿汤加减,温服。
2)针灸调护:选取太阳、头维、百会、风池、列缺、合谷等穴,毫针刺用补泻兼施法。
3)饮食调护: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生冷、油腻、甘肥之品。
可用荷叶、藿香、佩兰等水煎代茶饮。
(二)内伤头痛
1、肝阳头痛
(1)临床表现:头胀头痛,眩晕耳鸣,失眠多梦,心烦易怒,或胁痛口苦,面红耳赤,苔薄黄,脉弦有力。
(2)调护原则:平肝潜阳。
(3)调护方法:
1)药物调护:天麻钩藤饮,温服。
2)针灸调护:选取太阳、百会、风池、曲池、太冲、太溪等穴,毫针刺补泻兼施。
3)饮食调护:饮食宜清淡、凉润,常食菠菜、苦瓜、芹菜、山楂、荸荠等。
用菊花、山楂。
草决明各10g,茶叶6g,代茶饮;或用菊花粥:菊花、桑叶各15g,粳米适量,煮粥食用。
2、痰浊头痛
(1)临床表现:头痛昏蒙,胸脘痞闷,呕恶痰涎,舌体胖大。
苔白腻,脉滑。
(2)调护原则:化痰降逆。
(3)调护方法:
1)药物调护: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饭后温服。
2)针灸调护:选取百会、太阳、印堂、中脘、内关、丰隆等穴,毫针刺用泻法。
3)饮食调护:饮食宜清淡、素食,可用薏苡仁、茯苓、白术、白扁豆等煮粥食用;忌生冷、肥甘、油腻、厚味之品。
3、淤血头痛
(1)临床表现:头痛经久难愈,固定不移,痛如锥刺,或有头部外伤史,舌紫暗、有瘀点或瘀斑,脉象细涩。
(2)调护原则:化血化瘀。
(3)调护方法:
1)药物调护:通窍活血汤,热服。
2)针灸调护:选取太阳、百会、阿是穴、头维、合谷、三阴交等穴,毫针刺用补泻兼施法。
4、血虚头痛
(1)临床表现:头痛头晕,绵绵不止,时作时止,遇劳加重,神疲体倦,面色苍白,心悸不宁,舌淡,脉象细弱。
(2)调护原则:补益气血。
(3)调护方法:
1)药物调护:八珍汤,饭钱温服。
2)饮食调护:饮食宜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常食莲子、山药、大枣、枸杞、茯苓等;忌辛辣、生冷、油腻之品。
3)针灸调护:选取百会、风池、脾俞、膈俞、足三里、三阴交等穴,毫针刺用补法加灸。
5、肾虚头痛
(1)临床表现:头痛而空,失眠健忘,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带下,舌红少苔,脉细无力。
(2)调护原则:滋补肾阴。
(3)调护方法:
1)药物调护:选取杞菊地黄汤,饭前服。
2)针灸调护:选取百会、风池、听宫、肾俞、太溪等穴,毫针刺用补法。
3)饮食调护:宜加强营养,常食核桃、芝麻、黑豆、山药等。
可用黑芝麻粥:黑芝麻25g,粳米适量,煮粥食用。
【健康教育】
1、保持乐观情绪,心情舒畅,防止七情内伤。
2、注意气候寒暖之变化,避免六淫外袭。
生活起居有规律,保证充足睡眠。
3、饮食以营养、易消化、无刺激为宜。
禁烟,忌食辛辣、油腻、酒浆、浓茶等。
4、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等。
肥胖者,适当减少食量;高脂者,减少动物脂肪及含胆固醇丰富的饮食,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防止便秘。
5、坚持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6、早期发现,早期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