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研究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文最新推荐------------------------------------------------------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研究论文
【关键词】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观察;护理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是在电休克治疗前用静脉麻醉剂和肌肉松弛剂,通过电子计算机系统对大脑分析后,释放出与大脑电波相一致的微电波,抑制大脑的异常活动,控制精神症状,同时增加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增加脑血氧含量,以营养脑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1]。此治疗因抽搐明显减轻,无恐惧感,适应症广,起效快,安全性高,副作用轻微,并发症少,深受广大患者欢迎。现将MECT治疗前、中、后的观察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对我院2003年12月~2004年6月130例住院患者MECT治疗前、中、后的观察与护理体会进行分析。其中:男26例,女104例,年龄16~68a。诊断:精神分裂症88例,抑郁症9例,复发性抑郁症2例,双相情感性障碍9例,强迫症4例,分裂情感性障碍2例,焦虑症2例,神经症2例,精神发育迟滞2例,脑萎缩所致精神障碍1例,躁狂发作5例,复发性躁狂症3例,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1例。治疗次数为5~20次/人。文化程度:高中以上62例,初中48例,小学14例,文盲6例。2治疗前护理2.1心理护理由于精神病患者及家属对MECT治疗不了解,担心疗效不佳,害怕治疗后出现后遗症等不愿接受治疗。医护人员应及时了解患者及家属的思想状态,以热情、诚恳的态度与之接触,耐心细致介绍此项治疗目的、过程、效果、疗程及优越性,以消除对MECT治疗的紧张、恐惧心理,特别要作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必要时可安排与已作过MECT
1/ 3
治疗的患者见面,让其了解此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使患者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以达到预期目的。2.2治疗前准备2.2.1治疗前要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理化检查,如心电图、胸部X光片、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常规、血清电解质的测定等以了解是否存在禁忌症。2.2.2常规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若体温38℃,脉搏130次/分,血压160/110mmhg,不宜作此治疗。2.2.3停服1次抗精神病药,6h禁饮食,排空大、小便,取下活动假牙、发卡、耳环,解开衣领、衣带,洗去指甲油,准备好治疗药物、用物及急救所需的各种药品和器械。3治疗中护理主要协助患者卧位,协助麻醉师作好诱导麻醉,保护好患者,保持静脉的通畅,作好抢救准备。4治疗后护理4.1体位将患者安排在安静的环境内,绝对卧床休息,取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若有舌后坠情况要给予及时解除,注意观察口腔情况,及时擦去口角分泌物。4.2生命体征观察密切观察呼吸、血压、脉搏,15min、30min、1h、2h各测量1次,并作好记录,以了解生命体征是否渐趣平稳,若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4.3意识观察患者在治疗室观察15~30min,然后到观察室继续观察,护士可通过呼唤、对话或给予痛觉刺激以及患者是否睁眼或定位动作来判断患者意识程度[2],若出现意识模糊、烦躁不安等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并给予处理。4.4安全护理在观察室时,将患者安置在带护栏的床上,必要时给予保护性约束,专人看护,以防坠床,待患者完全清醒后方可回病房,起床或行走时给予扶持。4.5营养支持患者完全清醒后方可进食,必要时
---------------------------------------------------------------范文最新推荐------------------------------------------------------ 给予喂食,饮食要营养丰富,保障提供身体代谢需求的足够热量,体质差者给予适当静脉营养支持。4.6观察治疗后反应若患者出现头疼、恶心、呕吐时不必特殊处理,注意防呛咳,若发现头疼加剧、背部、四肢疼痛、呼吸暂停延长,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对于有记忆障碍的患者,向患者解释清楚,告知可在治疗结束后1mo内恢复,消除其顾虑,必要时在生活上给予协助。4.7治疗后心理护理多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对治疗的感受,观察其情感状态,了解其精神症状缓解情况,并作好记录,鼓励患者参加工娱活动。参考文献[1]陈彦方.CCMD3相关精神障碍的治疗与护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46[2]陈维英.基础护理学[M].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97
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