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分析

合集下载

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全国《古代汉语》考试真题1【附答案】

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全国《古代汉语》考试真题1【附答案】

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全国《古代汉语》考试真题1【附答案】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1、下列各组字,全都是指事字的一组是()(1分)A:高亦心B:厷止力C:上血刃D:末下甘2、“斗”本义是“酌酒的器皿”,引申指“斗星”,引申义与本义的联系类型是()(1分)A:动静关系B:时空关系C:礼俗关系D:相似关系3、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用本义的一句是()(1分)A: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B:至杀不辜人也,祂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羲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C: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D:古说济水伏流地中,今历下凡发地皆是水.4、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意义解释正确的一句是()(1分)A: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覆:覆盖)B:畜老犹惮杀之,而况君乎?(惮:怨恨)C:夫古者聚货不妨民衣食之利,聚马不害民之财用.(货:财物)D: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来:前往)5、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古今意义的变化属于广度宽窄差异的一句是()(1分)A: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B: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C: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D:以尔车来,以我贿迁.6、下列句中,用介词引进行为主动者的一句是()(1分)A: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C:方术不用,为人所疑.D:业精於勤,荒於嬉.7、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用通假字的一句是()(1分) A:天下之民皆引領望之矣.B:從許子之道,則市賈不貳.C: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之厲王.D: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8、下列句中,含有名词使动用法的一句是()(1分)A:将不腾其忿而蚁附之.B:而後乃今将图南.C:築室百堵,西南其户.D:天雨雪,武卧啮雪.9、下列句中,“而”连接主语和谓语的一句是()(1分) A:昌以氂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B:相鼠有皮,人而无义.C:顺流而东行,至於北海.D: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10、下列句中,“为”是介词的一句是()(1分)A:夫执舆者为谁B: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C: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11、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1分)A: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B:虽遇执事,其弗敢违,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C: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D: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12、下列句子,属于用判断句形式表示原因的一句是()(1分)A: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B: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C:虽有高城深池,厉法重刑,犹不能禁也.D: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13、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部分属于单纯词的一句是()(1分)A: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B: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C: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D:赐女土地,质之以牺牲,世世子孙无相害也.14、“前后文句或词语在意义上互相补充,参互见义”,这种特殊表达方式是()(1分)A:互文B:变文C:连及D:婉曲15、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字与括号中的字是分化字关系的一句是()(1分)A:若火之始然(燃),泉之始逵.B: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徧(遍)矣.C: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飞)又不鸣.D:蚤(早)起,施从良人之所之.16、义疏是指既解释经文又给前人的注作解释的注释类型,它又称()(1分)A:补注B:集解C:音义D:正义17、下列各组字,原来是异体字关系,后来记词职能有了分工的一组是()(1分)A:岳一嶽B:村一邨C:讶一迓D:炮一砲18、下列各组字,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结构类型都具备的一组是()(1分)A:弓本秉弛B:大又趾淮C:豕名启齒D:戈而朱哀19、下列句中,“乃”用作副词,表示“就是”意义的一句是()(1分)A: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B:以送覆考官,再定等第,乃付详定官.C:使牧羝,羝乳乃得归.D:吕公女乃吕后也.20、下列句中,有双宾语的一句是()(1分)A:彼不假我道,必不敢受我币.B:今有构木钻燧於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C: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D:上顺乎主心以显贤者,其唯翟黄乎!二、填空题(共6题,共6分)21、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爲鳥,其名爲鵬.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雲.(1分)2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 .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1分)23、有國有家者, .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1分)2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1分)25、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 ;全卒为上,破卒次之.(1分)26、“已行, ,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1分)三、文字题(共14题,共42分)27、解释下列句划线词的意思.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固,制海内.凌:(1分)28、解释下列句划线词的意思.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让:(1分)29、解释下列句划线词的意思.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恣:(1分)30、解释下列句划线词的意思.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硕:(1分)31、解释下列句划线词的意思.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宥:(1分)32、解释下列句划线词的意思.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唯:(1分)33、解释下列句划线词的词性和作用.吾非至於子之门則殆矣.則:(1分)34、说明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词性和作用.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輿?乎:(1分)35、说明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词性和作用.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以:(1分)36、说明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词性和作用.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夫:(1分)37、指出下列汉字哪些是会意字,哪些是形声字,说明会意字与形声字的特点.(6分)逐逹捨折伐佞钦吹38、结合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说明什么是异词同字和异字同词.(6分)(1)齊人歸女樂,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2)邑丈人有之市而醉歸者.(3)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4)舉儉力孝弟,罰偷窳,而惰民惡之.39、归纳下列句中宾语前置的类型,并说明每种类型宾语前置的条件.(8分)(1)日月逝矣,岁不我与.(2)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3)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4)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5)无乃尔是过舆?40、用现代标点符号标点下面的文言短文.(12分)昔者越之东有輆沭之国者其长子生则解而食之谓之宜弟其大父死负其大母而弃之曰鬼妻不可与居处楚之南有炎人国者其亲戚死朽其肉而弃之然后埋其骨乃成为孝子秦之西有仪渠之国者其亲戚死聚柴薪而焚之燻上谓之登遐然后成为孝子此上以为政下以为俗为而不已操而不择则此岂实仁义之道哉此所谓便其习而义其俗者也四、综合题(共2题,共32分)41、翻译下列加划线句子.(12分)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1)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2分)(2)斗且出,提弥明死之(2分)(3)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2分)(4)见灵辄饿,问其病(2分)(5)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2分)(6)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2分)42、(重耳)自卫過曹,曹共公亦不礼焉,闻其骿肋,欲观其状,止其舍,谍其将浴,设微薄而观之.僖负羁之妻言于负羁曰:“吾观晋公子,贤人也,其从者皆国相也,以相一人,必得晋国.得晋国而讨无礼,曹其首诛也.子盍蚤自贰焉?”僖负羁馈飧,置璧焉.公子受飧反璧.负羁言于曹伯曰:“夫晋公子在此,君之匹也,不亦礼焉?”曹伯曰:“诸侯之亡公子其多矣,谁不过此!亡者皆无礼者也,余焉能尽礼焉!”对曰:“臣闻之:爱亲明贤,政之干也;礼宾矜穷,礼之宗也;礼以纪政,国之常也.失常不立,君所知也.国君无亲,以国为亲.先君叔振,出自文王;晋祖唐叔,出自武王;文、武之功,实建诸姬.故二王之嗣,世不废亲.今君弃之,是不爱亲也.晋公子生十七年而亡,卿材三人从之,可谓贤矣,而君蔑之,是不明贤也.谓晋公子之亡,不可不怜也.比之宾客,不可不礼也.失此二者,是不礼宾、不怜穷也.守天之聚,将施于宜.宜而不施,聚必有阙.玉帛酒食,犹粪土也,爱粪土以毁三常,失位而阙聚,是之不难,无乃不可乎?君其图之.”公弗听.(20分)(1)過:(1分)(2)相:(1分)(3)盍:(1分)(4)蚤:(1分)(5)亡:(1分)(6)图:(1分)(7)翻译“余焉能尽礼焉”一句,并比较其中两个“焉”字的词性和用法.(4分)(8)翻译“是之不难,无乃不可乎”一句,并说明其中“是”字的语法功能以及“无乃……乎”这一习惯句式的作用.(4分)(9)请解释“明贤”、“矜穷”的具体含义,并结合文中的具体事例说明曹伯是否做到了这两个方面.(6分)1310-全国-古代汉语总分:100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1、【考点】指事答案:D解析:许慎说:“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指事是用形体简单的符号记录词义,如上、下、一、二等;或是在象形的基础上加抽象的指事符号或区别符号以构成新字.末、下和甘都是在在象形的基础上加抽象的指事符号构成新字的.2、【考点】相似关系答案:D解析:“斗”的本义和引申义之间是相似关系.“斗”的本义是酌酒的器皿,形貌特征是勺形,长柄.夜空中,北方由七颗星排列组成的一个小小的星群也呈勺形,长柄,与酌酒的器皿相似,也就用“斗”来命名,于是“斗”便引申出“斗星”的意义.3、【考点】词的本义与引申义答案:B解析:《说文·辛部》:“辜,罪也.从辛,古聲.”此处用本义,义为罪.4、【考点】斗且廷见令尹子常答案:C解析:A项中的“覆”是放置的意思;B项中的“惮”害怕,这里指不忍;D项中的“来”使动用法,使······来.5、【考点】广度宽窄的差异答案:B解析:汉代以前,“河”往往特指黄河.后来范围逐渐变宽,泛指河流.6、【考点】用在被动句的动词后面,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答案:C解析:介词“为”构成的被动句式后来又进一步发展,即在动词前用介词“为”引进动作行为主动者,又在动词前加上“所”,构成“为······所······”句式.“为人所疑”意思是被人怀疑.故选C.7、【主考点】北冥有鱼【副考点】通假字的定义答案:D解析:文字承担着与它的字形相一致的本义,也承担着由本义引申出的引申义,这些都是文字的职能.文字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着因声音相同相近而被借用的情况,也就是说,有时不写本字而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我们把借来记录同音词的字叫通假字,简称借字.D项“辩”是“辨”的借字,分辨.8、【考点】名词的使动用法答案:C解析:C项中“西南”为名词的使动用法.“西南其户”是指“使门户向西方或南方开着”.9、【考点】连接主语和谓语,表示转折或假设关系答案:B解析:B项中的“而”连接主语“人”和谓语“無儀”,意思是人不如老鼠,居然沒有威仪.10、【考点】介绍动作行为的原因或目的答案:D解析:D项中的“為”为介词,介绍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为“因为”.11、【考点】楚归晋知罃答案:B解析:B项中“遇”《说文·辵部》:“遇,逢也.从辵,禺聲.”此处用本義,義为不期而遇、遭遇.12、【考点】表示造成某种结果的原因,即在叙述某件事情和观点后,用判断句说明原因答案:A解析:B项表比喻关系;C项表示主谓之间的逻辑关系;D项表示同一关系.故选A13、【主考点】联绵词的结构特点【副考点】秋水时至答案:C解析:单纯词中,主要是单音节的,也有一部分双音节的单纯词,即联绵词.“望洋”即是联绵词.C项中的“望洋”并非是望着海洋,“洋”在《说文》中本训水名,直到宋朝才有“海洋”的意义.“望洋”又写作“望羊”“望陽”,意思是“仰视”.14、【考点】第二节互文答案:A解析:互文是古书的特殊表达方式之一,互文又叫“互辞”“互言”,一般是指前后文句或词语在意义上互相补充,参互见义.15、【考点】分化本义答案:A解析:A项中“然”的本义是“燃烧”.后来“然”字被借用去记录指示代词,本义另造“燃”字来分担,所以“然”与“燃”是分化字关系.B项中“徧”与“遍”是异体字关系.C项中“蜚”是“飛”的借字,二者是通假字关系、D项中“蚤”是“早”的借字,二者是通假字关系.16、【考点】古注的类别答案:D解析:义疏类是指既能解释经文又给前人的注作解释的一种古注类型.义疏又称“义注”“正义”“义证”.17、【考点】识别异体字要注意的问题答案:C解析:C项“訝”和“迓”本是一对异体字,本义是“迎接”.后来这两个字职能产生分化,“迓”记录“迎接”义,“訝”记录“诧异”义.18、【主考点】象形【副考点1】指事【副考点2】会意答案:A解析:A项“弓”是象形字;“本”是指事字;“秉”是会意字;“弛”是形声字.故选A 项.19、【考点】古代汉语中表示肯定的情态副词有“固”“必”“诚”“乃”“果”等答案:D解析:“吕公女乃吕后也”意思是“吕公的女儿就是吕后”,故答案选D.20、【考点】双宾语答案:A解析:A项中“假我道”是双宾语,“道”是直接宾语,“我”是间接宾语.二、填空题(共6题,共6分)21、【考点】北冥有鱼答案:鹏之背,不如其幾千里也解析: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爲鳥,其名爲鵬.鵬之背,不如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选自《北冥有鱼》)22、【考点】虽有佳肴答案: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解析: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23、【考点】季氏将伐颛臾答案: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24、【考点】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答案: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解析: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选自《吾十有五而志于学》)25、【考点】上兵伐谋答案:全旅为上,破旅次之解析: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26、【考点】触龙说赵太后答案: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解析: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三、文字题(共14题,共42分)27、【考点】苏秦以连横说秦答案:淩:凌驾28、【考点】鸿门宴答案:讓:责备29、【考点】触龙说赵太后答案:恣:听任30、【考点】圣王之制也答案:碩:大31、【考点】楚归晋知罃答案:宥:原谅32、【考点】唯)答案:唯:语气词,强调希冀和期望的语气33、【考点】连接2个谓词性词语或分句,前面动作行为与后面动作行为时间有先后顺序,存在假设或条件关系,可译为那么,就答案:則:连词,表示承接.34、【主考点】夫子至于是邦也【副考点】引进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可译为“给”或“对于”答案:乎:介词,引进比较的对象.35、【考点】介绍动作行为所处置的对象或涉及的人答案:以:介词,介绍动作行为的对象36、【考点】夫答案:夫:语气词,表示要发议论37、【主考点】会意【副考点】形声字的类型答案:“逐、折、伐、吹”是会意字;“達、捨、佞、欽”是形声字.会意字是根据事物间的某种关系而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构成新字.形声字是根据词的意义类别而选取一个义符,再取一个与词的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声符,构成新字.38、【考点】词关系答案:异词同字是指一个字记录意义完全不同的两个词.如(1)中的“歸”义为“赠送”,(2)中的“歸”义为“回家”,属于异词同字.异字同词是指一个词有不止一个字来记录.如(3)、(4)中的“悌”“弟”,都表示“孝悌”义,属于异字同词.39、【主考点】在疑问句中,如果宾语是疑问代词,一般都位于动词或介词前【副考点1】在否定句中,如果宾语是代词,常位于动词之前【副考点2】宾语借助代词的复指而前置答案:第一类:(1)中的“歲不我興”,(4)中的“我未之見”;在否定句中,如果宾语是代词,常位于动词前.第二类:(2)中的“客何好”;在疑问句中,如果宾语是疑问代词,一般位于动词前.第三类:(3)中的“何古之法”,(5)中的“爾是過”;宾语借助代词的复指而前置.40、【考点】第二节古书的标点答案:昔者,越之東有輆沐之國者,其長子生,則解而食之,謂之宜弟.其大父死,負其大母而棄之,曰鬼妻不可與居處.楚之南有炎人國者,其親戚死,朽其肉而棄之,然後埋其骨,乃成為孝子.秦之西有儀渠之國者,其親戚死,聚柴薪而焚之,燻上謂之登遐,然後成為孝子.此上以為政,下以為俗,為而不已,操而不擇,則此豈實仁義之道哉?此所謂便其習,而義其俗者也.四、综合题(共2题,共32分)41、(1)【考点】晋灵公不君答案:晋侯请赵盾喝酒,埋伏甲士想要杀害他.(2)【考点】晋灵公不君答案:(赵盾)一边搏斗一边往外撤退.提弭明为赵盾而战死.(3)【考点】晋灵公不君答案:宣子在首山打猎,在翳桑休息(住宿).(4)【考点】晋灵公不君答案:(赵盾)看见灵辄饿得快不行了,问他生病的原因.(5)【考点】晋灵公不君答案:(赵盾)为他准备一筐饭与肉,把它们装在口袋里给他.(6)【考点】晋灵公不君答案:(灵辄)调转戟来抵挡灵公的士兵,使赵盾免于祸难.42、(1)【考点】动词答案:過:经过(2)【考点】名词用作一般动词答案:相:辅佐(3)【考点】表示猜度的情态副词有“盖”“殆”答案:盍:何不(4)【考点】通假字的定义答案:蚤:通“早”(5)【考点】动词答案:亡:流亡,逃亡(6)【考点】名词答案:圖:考虑,谋划(7)【主考点】焉【副考点】第二节指示代词答案:余焉能盡禮焉:我怎么能够都对他们以礼相待呢?第一个“焉”:疑问代词,用于反问句,作状语,加强反问语气.第二个“焉”:兼词,作补语,相当于“于之”“于是”.(8)【主考点】在否定句中,如果宾语是代词,常位于动词之前【副考点】反问句的句尾语气词答案:是之不難,無乃不可乎:不担心这样的事情,恐怕不行吧?是:代词,作“难”的前置宾语.無乃······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9)【主考点】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副考点1】动词【副考点2】第三节实词的活用与兼类答案:明賢:推崇、尊重贤德之人.矜窮:同情处于困境的人.重耳十七岁开始流亡在外,有三个人具有国卿之才,却一直跟随他,说明重耳是贤德之人.然而曹伯却轻视他,说明曹伯没有做到“明賢”.重耳流亡在外,正是处于困境的时候,然而曹伯却不同情他,不以礼相待,说明曹伯没有做到“矜窮”.。

古代汉语自考题-3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古代汉语自考题-3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古代汉语自考题-3(总分100, 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______A.南冥者,天池也。

B.夫戰,勇氣也。

C.南方有烏焉,名曰蒙鳩。

D.蟹六跪而二螯。

SSS_SIMPLE_SINA B C D分值: 1答案:D本题主要是考查对判断句的理解把握。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是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充当谓语,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的一类句子。

判断句的格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主语+谓语;主语+谓语+“也”;主语+“者”,谓语;主语+“者”,谓语+“也”。

D项中“蟹六跪而二螯”是用“而”连接的两个并列的名词性偏正词组,充当“蟹”的谓语,但这个谓语是描写主语的,不表示判断,因此不是判断句。

2.下列各句中,是被动句的一项是______A.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B.君子創業垂統,爲可繼也。

C.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D.業精於勤,荒於嬉。

SSS_SIMPLE_SINA B C D分值: 1答案:C本题主要是考查对被动句的理解把握。

C项是用“见……于……”的结构来表示被动的,A、B、D均不是。

3.下列选项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______A.卻克傷於矢。

B.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C.潁考叔爲潁谷封人。

D.身死人手,爲天下笑者,何也?SSS_SIMPLE_SINA B C D分值: 1答案:C本题主要是考查对被动句的理解把握。

C项属于叙述句。

4.下列选项中,“是”用作谓语的一项是______A.是社稷之臣也。

B.湯之問棘也是已。

C.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

D.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SSS_SIMPLE_SINA B C D分值: 1答案:B本题主要是考查对“是”的语法功能的理解把握。

“是”是一个指示代词,意思相当于“此(这),可以充当句子的主语或谓语。

“是”在句中有复指前面所述事情的作用。

A项“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C、D两项的“是”用来复指前面提到的事,B项的“是”字用作谓语,“湯之問棘”是主语。

10月全国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古代汉语

10月全国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古代汉语

全国201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试题课程代码:00536第一部分 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根据“鄙”的字形,可以推测它的本义是( )A.浅陋B.质朴C.轻视D.边邑2.“夫寒之于衣,不待輕火爰 ”一句中“火爰”是“暖”的异体字,两字在结构上的差别是() A.一为会意字,一为形声字 B.同是会意字,成分不同C.同是形声字,形符不同D.同是形声字,声符不同3.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莫”的本义是昏暮,它的后起字是“暮”。

B.“夫”的本义是成年男子,“夫”作为指示代词是它的假借义。

C.“午”的本义是中午,“午”作为十二地支的第七位,是其假借义。

D.“戚”的本义是一种斧钺类武器,忧愁是其假借义。

4.下列各项所列,对应的每组汉字都属于通假字关系的一项是( )A.伸-信、采-扌采 、取-娶B.叛-畔、早-蚤、修-脩C.說-悦、亡-無、昏-婚D.拒-距、益-溢、原-源5.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声符均居于一角的一组是( )A.修、滕、栽、戚B.旗、衷、颍、載C.贏、務、隨、徽D.旌、施、徒、從6.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使用了简化字的一句是( )A.距洞百餘步,有碑仆.道。

B.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

C.吾聞出於幽谷,迁.於喬木者。

D.孝文在代時,前后.有三男。

7.被称作古今汉字分水岭的字体是( )A.钟鼎文B.隶书C.草书D.楷书8.许慎所说的“建類一首,同意相受”是指“六书”中的( )A.会意B.形声C.转注D.假借9.在下列四组古今字中,今字是为引申义所造的一组是( )A.辟 避B.家 嫁C .州 洲10.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意义范围,后世有所缩小的是( )A.江.海所以能爲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B.夸父與日逐走.。

C.富貴則親戚..畏懼。

D.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

202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536古代汉语》试卷附答案

202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536古代汉语》试卷附答案

202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古代汉语(课程代码 00536)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 2B 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下列各组字,全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A.逐星鳳B.眉女晚C.灾岳牧D.戚题坑2.许慎《说文解字》为“轉注”下的定义是A.畫成其物,隨體詰詘B.建類一首,同意相受C.比類合誼,以見指撝D.祝而可識,察而見意3.下列对汉字结构的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智,从羽,从白B.徙,从辵,从止C.脩,从肉,攸聲D.竟,从立,从日,从儿4.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与括号中的字是分化关系的一句是A.曰:“日食飲得無衰乎?”曰:“恃鬻.(粥)耳。

”B.魏文侯燕.(宴)飲,皆令諸大夫論己。

C.少而理曰治,多而亂曰耗.(眊)。

D.使主内亡邪辟.(僻)之行,外無騫汙之名。

5.汉字隶变指的是A.甲骨文向隶书演变B.金文向隶书演变C.篆文向隶书演变D.隶书向楷书演变6.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部分属于联绵词的一句是A.民望之,若大旱之望雲霓..也。

B.草木榮華..滋硕之時,則斧斤不入山林。

C.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歎。

D.今有一人,入人園圃..,竊其桃李。

7.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部分属于双音短语的一句是A.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B.是非知能材性然也,是注錯習俗..之節異也。

C.身勞而國亂,功廢而名辱,社稷..必危。

D.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實足食也。

8.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用本义的一句是A.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

B.齊人歸.其玉而予之糴。

C.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爲之辭。

自考00536《古代汉语》真题(2022.10)

自考00536《古代汉语》真题(2022.10)

自考00536《古代汉语》真题及(2022.10)自考00536《古代汉语》真题及答案解析(2022.10)1.[单选题] 下列各组字,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结构类型都具备的一组是()A.戶甘淼雞B.其閩築海C.元馭柴淚D.韭禮汝偏2.[单选题] 许慎为“會意”下的定义是()A.建類一首,同意相受B.比類合誼,以見指撝C.視而可識,察而見意D.本無其字,依聲託事3.[单选题] 下列各组字,声符全部相同的一-组是()A.吐徒填B.供恭戴C.劍銜錢D.聞問閩4.[单选题] 以下对汉字结构的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龜,象龟之形,指事。

B.果,从田从木,会意。

C.社,从土示声,形声。

D.穎,从禾顷声,形声。

5.[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与括号中的字是分化关系的一句是()A.湯有七年之旱,而國亡(無)捐瘠者,以畜積多而備先具也。

B.堯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剪),采椽不断。

C.位尊而無功,奉(俸)厚而無勞,而挾重器多也。

D.當(嘗)察亂何自起,起不相爱。

6.[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全是联绵词的一组是()A.芣莒馳騁囹圄B.執事趑趄隳頹C.逶迤倉庚繽紛D.俊傑社稷形容7.[单选题] 下列句中的“池”与“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中的“池”意思相同的一句是()A.楚國方城以爲城,漢水以爲池。

B.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

C.南冥者,天池也。

D.花林曲池,園園而有。

8.[单选题] 下列对“敬”和“恭”的词义辨析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程度深浅不同:“敬”表示一般的尊重;“恭”表示高度的尊重。

B.语法功能不同:“敬”除了做谓语外,还可以做定语;“恭”只能做谓语。

C.范围广狭不同:“敬”只能用于下对上;恭”没有这种限制。

D.侧重的方面不同:“敬”侧重于内心;“恭”侧重于外貌。

9.[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用引申义的一句是()A.案灌夫項,令謝。

夫愈怒,不肯謝。

B.被有遺秉,此有滯穗。

C.以志吾過,且旌善人。

【00536古代汉语】2022年4月真题

【00536古代汉语】2022年4月真题

202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古代汉语课程代码:0053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將其选出。

1.下列各组字中,包括指事字的一组是A.家羴页B.傘项向C.水名彬D.一春妝【正確答案】D【答案解析】P10.“上、下、一、二”都是指事字。

2.许慎《说文解字》为“象形”下的定义是A.畫成其物,随體詰詘B.視而可識,察而見意C.比類合誼,以見指撝D.以事爲名,取譬相成【正確答案】A【答案解析】“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是象形;“視而可識,察而見義”是指事;“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是會意;“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是形聲。

3.下列各组字中属于分化字关系的一组是A.禽一擒B.豪一毫C.麤一粗D.溢一鎰【正確答案】A【答案解析】P50.“禽”本义是“擒拿”,后来引申为擒拿的对象“鸟禽”。

后来“禽”记录引申义,另造“擒”字记录引申义,两者为分化字关系。

B选项“豪-毫”是通假字,C选项“麤一粗”是异体字;D选项“溢一鎰”是通假字关系。

4.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与括号中的字是异体字关系的一句是A.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捧)而獻之厲王。

B.卑而驕之,佚.(逸)而勞之。

C.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嗜)食,和於身也。

D.恐太后玉體之有所郤.(隙)也,故願望見太后。

【正確答案】D【答案解析】A选项为分化字,来自文选《和氏之璧》,172页。

B选项为通假字,来自文选《兵者诡道》,149页。

C选项为通假字,来自文选《触龙说赵太后》,226页。

D选项为异体字关系,来自文选《触龙说赵太后》。

5.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用本字本义的一句是A.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B.子玉復治兵于蔿,终日而畢,鞭七人,貫三人耳.。

C.諸侯振.驚,皆還齊侵地。

D.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

【正確答案】B【答案解析】A选项“寤”本义是睡醒,此处为通假字,通“牾”,逆生,也就是难产的意思;B选项此处用本义“耳朵”,这句话翻译为:子玉又在蔿地训练军队,练兵一天后,鞭打过七人,用箭贯穿了三个人的耳朵;C选项“振”为通假字,通“震”,并非本义;D选项“贱”本义为价格低,这里指卑贱,而且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

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试卷及解析

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试卷及解析

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试卷及解析第Ⅰ部分选择题(2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各组字中,属于变换构件而形成异体字的一组是()。

A.泪一淚B.峰一峯C.猿一蝯D.土一土2.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句是()。

A.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B.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JC.厲王虐,國人謗王D.同心之言,其臭如蘭3.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介词“為”介绍动作行为关系的对象的一句是()。

A.公輸般為楚造雲梯之械。

B.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C.魏其銳身為救灌夫。

D.胥之父兄為戮于楚。

4.下列句中,“甚”作程度副词表示程度高的一句是()。

A.苛政暴史,甚於虎也。

B.好讀書,不求甚解。

C.以虧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D.太后日:“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對日:“甚於婦人。

”5.下列句中,“見”不是表示被动的一句是()。

A.生孩六月,慈父見背。

B.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

C.以四百里之地見信於天下。

D.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6.下列句中,有名词作状语表示处所的一句是()。

A.劍斬虞常已。

B.漁夫樵夫之舍,皆可指數。

C.鄭有喪,春不相;裹有殯,不巷歌。

D.田單乃起,引還,東鄉坐,師事之。

7.“郎陽為病狂,卧便利”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婉曲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试卷及解析B.連及C.變文D.互文8.下列各项中,按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的工具书是()。

A.《經傳釋詞》B.《訶論》C.《辭源》D.《古漢語常用字字典》9.在古书的注音材料中,“壹讀爲一”采用的注音方法是()。

A.反切B.直音C.奭若D.譬况10.下列句子,属于用判断句的形式表示原因的一句是()。

A.周禮未改。

今之王,古之帝也。

B.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C.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

全国自考(古代汉语)-试卷3

全国自考(古代汉语)-试卷3

全国自考(古代汉语)-试卷3(总分:9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本無其字,依聲託事”解释的汉字结构类型是( )(分数:2.00)A.假借√B.轉注C.指事D.會意解析:解析:许慎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2.下列各组字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结构类型都具备的…组是( )(分数:2.00)A.子休問刃√B.臭從婆材C.月上飄圓D.彖旦編樹解析:解析:B项“臭”是会意字,从自从犬;“從”是会意字,从二人相随;“婆”是形声字,从女,波声;“材”是形声字,从木、才声。

C项“月”是象形字;“上”是指事字;“圓”是形声字,从口、员声;“飘”是形声字,从风、票声。

D项“眾.是会意字,从三人;“旦”是指事字,像太阳从地面刚刚升起的样子;“編”是形声字。

3.下列各句中,使用通假字的一句是( )(分数:2.00)A.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B.於是有賣田宅、鬻子孫以償債者矣。

C.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同溪。

D.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

解析:解析:A项“惰”通“修”。

4.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用假借义的一句是( )(分数:2.00)A.顏淵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爾志?”B.張良出,要項伯。

√C.家貧,貨賂不足以自贖。

D.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國也。

解析:解析:“要”的本义是“求,有所依仗而要求”,这里“要”的意思是“约请”,因此用了假借义。

5.下列各组同义词,其词义差别属于感情色彩不同的一组是( )(分数:2.00)A.問一詢B.飢一餓C.恭一敬D.辱一耻√解析:解析:A项考查的是同义词理性意义差异中在范围广狭方面的不同;B项考查的是同义词理性意义差异中在程度轻重方面的不同;C项考查的是同义词理性意义差异巾在侧重点方面的不同:6.我同最早成系统的文字,现在已知的是( )(分数:2.00)A.秦代小篆B.商代甲骨文√C.夏代的文字D.铭文解析:解析:商代甲骨文是我国最早形成系统的文字。

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试题答案

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试题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专门解释唐宋元明清之间诗、词、曲中习用的特殊语词的词典《诗词曲语辞汇释》的作者是()A.杨树达B.张相C.朱起凤 D.符定一2.下面几个字中的省形字是()A.项B.狄C.娶 D.考3.下面几个部首,可以表示房屋意义的是()A.宀B.厂C.示 D.邑4.下面几组汉字,全为合体字的一组是()A.奚何来B.戒尖舟C.出走见 D.即休飞5.古书中的专名“单于”、“可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Dān yú;Kě hànB.Chán yú;Kě hànC.Chán yú;Kè hánD.Dān yú;Kè hán6.下面几组汉字,全为会意字的一组是()A.森相肉B.屋前臣C.向陟门 D.美家库7.下面几组字,不属于古今字关系的一组是()A.垂陲B.难谁C.齐剂 D.赴讣8.下面各句,有形容词用如意动的句子是()A.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

B.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

C.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D.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

9.下面各句,有名词用如使动的句子是()A.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

B.范增数目项王。

C.今欲并天下……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

D.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

10.下面各句,用有表示工具的名词状语的句子是()A.天下支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B.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

C.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

D.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

11.下面各句,“莫”为否定副词的一句是()A.君有急病见于面,莫多饮酒。

B.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C.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古代汉语自考题-4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古代汉语自考题-4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古代汉语自考题-4(总分96, 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加着重号的词中,有名词作状语的一句是______A.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

B.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

C.范增數目項王。

D.孟嘗君客我。

SSS_SIMPLE_SINA B C D分值: 1答案:B本题主要是考查对名詞的语法功能的理解把握。

A项“寡人”是名词,表示人,在句中作定语。

B项“水”是名词,在句中作状语,修饰动词“击”,表示在水面上。

C项“目”本是名词,在句中用作动词,表示“以目光示意”。

D项“客”本是名词,在句中是名词的意动用法,意思是“认为……是客”。

2.“與人居,長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句中“長”的意思是______A.年紀大,年長B.長度C.長大的D.使……成長,養活SSS_SIMPLE_SINA B C D分值: 1答案:D本题主要是考查对动词的使动用法的理解把握。

使动关系是指谓语所表示的动作,不是由主语所表示的人和物发出,而是在主语影响下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发出,具有“使(宾语)……”的含义。

本题中“長”在句子中的意思是“使……成长,养活”。

3.下列各句中,有名词用作动词的一句是______A.邑犬群吠兮,吠所怪也。

B.南冥者,天池也。

C.而後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後乃今將圖南。

D.長驅到齊,晨而求見。

SSS_SIMPLE_SINA B C D分值: 1答案:C本题主要是考查对名词用作动词的用法的理解把握。

名词用作一般动词,是指因为语境所提供的某种条件,名词在具体的语法结构中临时改变了词性,具有动词的语法功能。

名词用作动词后的意义与原名词的意义有着密切联系。

A项“群”是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进行时的方式,意思是“成群地”。

B项“天池”是名词,在判断句中直接作谓语。

C项“南”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往南飞”。

D项“晨”是时间名词,在句中作状语。

4.下列各句中,动词和宾语是使动关系的一句是______A.勤而無所,必有悖心。

自考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自考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自考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选项中所有字的声母都是浊音?A. 苹果B. 狗熊C. 马车D. 桌子2.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以下哪部古代文学作品?A. 《诗经》B. 《楚辞》C. 《史记》D. 《左传》3. 以下哪个成语与“掩耳盗铃”意思相近?A. 画蛇添足B. 刻舟求剑C. 杯弓蛇影D. 对牛弹琴4.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窈窕”指的是什么?A. 身材苗条B. 品德高尚C. 容貌美丽D. 举止优雅5. 下列哪个词是古代汉语中的量词?A. 千B. 万C. 匹D. 只6.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的“子衿”指的是什么?A. 书生B. 衣服C. 朋友D. 爱人7.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孟浩然8. 以下哪个词是古代汉语中的助词?A. 之B. 乎C. 者D. 也9.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中的“三秋”指的是多长时间?A. 三个月B. 三年C. 三个季节D. 三十年10.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体现了哪种哲学思想?A. 儒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佛家思想D. 法家思想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______,温故而知新”出自《论语》。

12. “______,白露为霜”是《诗经》中的名句。

13. “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是诸葛亮《诫子书》中的名言。

14. “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

15. “______,死亦为鬼雄”出自《左传》。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解释“之乎者也”在古代汉语中的作用。

17. 简述《诗经》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18. 描述“礼”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的重要性。

19. 阐述“君子”在儒家思想中的含义。

四、翻译题(每题5分,共10分)20. 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翻译成现代汉语。

21. 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翻译成现代汉语。

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全国《古代汉语》考试真题8【附答案】

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全国《古代汉语》考试真题8【附答案】

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全国《古代汉语》考试真题8【附答案】总分:100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1、下列各组字,全都是形声字的一组是()(1分)A:簧錢刎B:項寘水C:發信伐D:彬箸解2、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用本义的一句是()(1分)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B:子玉之敗,子之舉也.C:寬以濟猛,猛以濟宽,政是以和.D:草木之無聲,風撓之鳴.3、下列对“飢”和“餓”的词义辨析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1分)A:情感色彩不同:“飢”是中性的;“餓”常用于贬义.B:语法功能不同:“飢”不可以带宾语;“餓”可以带宾语.C:程度轻重不同:“飢”是吃不饱,腹中空,程度轻;“餓”指没有饭吃或长时间未进食,程度重.D:范围广狭不同:“飢”词义范围宽:“餓”词义范围窄.4、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意义解释正确的一句是()(1分)A:賊民之主,不忠.(賊:杀害)B: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蔽:错误)C:重之以婚姻,申之以盟誓.(重:重视)D: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鬥,鬻歌假食.(鬻:唱)5、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古今意义变化属于词义特点差异的一句是()(1分)A:將軍者,國之爪牙也.B:秋水時至,百川灌河.C: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D:姜與子犯謀,醉而遺之.醒,以戈逐子犯.6、下列句中,划线部分省略主语的一句是()(1分)A:初,鄭武公娶於申,曰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B:人皆有兄弟,我獨無.C:豎子不足與謀!D:子常奔鄭,昭王奔隨.7、以下对汉字结构的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1分)A:祥,从示从羊,会意.B:羶,从羊从亶,会意.C:盃,从皿不声,形声.D:線,从糸从泉,会意.8、下列句中,属于判断句的一句是()(1分)A:穎考叔爲穎谷封人.B: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C:夫戰,勇氣也.D:甚矣,汝之不惠!9、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用作情态副词的一句是()(1分) A: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B: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C:始皇默然良久.D: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10、下列句中,数词表示分数的一句是()(1分)A:戰車萬乘,奮擊百萬,沃野千里.B:利不百,不變法;功不十,不易器.C:近塞之人,死者十九.D: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11、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句是()(1分) A:河内凶,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内.B:竊貨曰盜,匿行曰詐,易言曰誕.C:君能補過,袞不廢矣.D:齊國雖褊小,吾何愛一牛?12、下列句中,“惡”用作疑问代词的一句是()(1分)A:好榮惡辱,好利惡害.B: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C:天下皆知美之爲美,斯惡已.D:民食果蓏蜯蛤,腥臊惡臭而傷害腹胃,民多疾病.13、下列各组词全是叠韵联绵词的一组是()(1分)A:霹靂知識輾轉B:逍遙從容望洋C:綢繆伶俐唏嘘D:菡萏剛強爛漫14、古书旧注中,既解释经文又给前人的注做解释的注释类型是()(1分) A:補注B:集解C:義疏D:傅注15、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字与括号中的字是分化关系的一句是()(1分) A:文倦於事,憒於憂,而性懧(懦)愚,沈於國家之事,開罪於先生.B:左師觸龍言願見太后.太后盛氣而胥(須)之.C:郢人堊慢(漫)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斵之.D:舉儉力孝弟(悌),罰偷窳,而惰民惡之.16、古书旧注中,用两个汉字来拼读一个字读音的注音方式是()(1分) A:反切B:讀若C:讀如D:直音17、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字与括号中的字是异体关系的一句是()(1分) A:矜(鳏)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B:其謌(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懷.C:重爭士橐(託),非下也,權重也.D:魏文侯燕(宴)飲,皆令諸大夫論己.18、许慎为“假借”下的定义是()(1分)A:視而可識,察而見意B:比類合誼,以見指撝C:建類一首,同意相受D:本無其字,依聲託事19、下列句中,有形容词意动用法的一句是()(1分)A:今君有區區之薛,不拊愛子其民,因而賈利之.B:既來之,則安之.C:黎丘之鬼効其子之狀,扶而道苦之.D:是是、非非謂之知,非是、是非謂之愚.20、下列句中,有被动表示法的一句是()(1分)A: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B:今有美堯、舜、湯、武、禹之道於當今之世者,必爲新聖笑矣.C: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D:舉公義,辟私怨,此若言之謂也.二、填空题(共6题,共6分)21、人之迷,其日固久. ,廉而不劌.(1分)22、子曰:“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1分)23、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 .(1分)24、宋人或得玉,獻諸子罕.子罕弗受.獻玉者曰:“ ,玉人以爲寶也,故敢獻之.”(1分)25、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豈非計久長, ?(1分)26、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1分)三、文字题(共14题,共42分)27、解释划线词的词义.好從事而亟失時,可謂知乎?亟:(1分)28、解释划线词的词义.我決起而飛,搶榆枋,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控:(1分)29、解释划线词的词义.若受吾幣不假之道,將奈何?幣:(1分)30、解释划线词的词义.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撓:(1分)31、解释划线词的词义.民多曠者,而我取富焉,是勤民以自封也.勤:(1分)32、说明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词性和语法作用.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焉:(1分)33、说明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词性和作用.寡君使群臣爲魯、衛請,曰無令輿師陷入君地.爲:(1分)34、说明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词性和语法作用.是氣也,寓於尋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間.也:(1分)35、说明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词性和语法作用.子玉剛而無禮,不可以治民.過三百乘,其不能以入矣.其:(1分)36、说明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词性和语法作用.使人更代將軍以脫其禍.以:(1分)37、解释下列句中“防”的意义,并归纳“防”的词义引申脉络.(1)視俗而施教,察失而立防.(2)吾聞忠善以損怨,不聞作威以防怨.(3)夫民心之慍也,若防大川焉,潰而所犯必大矣.(4)以防止水.(6分)38、指出下列句中的名量表示法,并归纳类型.(1)今之爲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2)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3)此車一人殿之,可以集事.(4)齊王使淳于髡之趙請救兵,齎金百斤,車馬十駟.(5)翼日戊午,乃社於新邑,牛一、羊一、豕一(6)謹使臣良奉白壁一雙,再拜獻大王足下:玉斗一雙,再拜奉大將軍足下.(6分)39、指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字哪些是本字,哪些是通假字,并说明如何区分本字和通假字.(8分)(1)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2)淳于髡者,齊之贅婿也.長不滿七尺,滑稽多辯.(3)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彫也.(4)晉靈公不君,厚斂以彫墙.40、用现代标点符号标点下面的文言短文.(12分)吳起者衛人仕於魯聞魏文侯賢乃往歸之文侯問諸李克李克曰起貪而好色然用兵司馬穰其弗能過也於是文侯以爲將擊秦拔五城起之爲將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臥不設席行不騎乘親裹赢糧與士卒分勞苦卒有病疽者起爲吮之卒母聞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將軍自吮其疽何哭爲母曰非然也往年吳公吮其父疽其父戰不旋踵遂死於敵吳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四、综合题(共2题,共32分)41、把下段文章中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夏,楚子使屈完如師.師退,次于召陵.齊侯陳諸侯之師,與屈完乘而觀之.齊侯曰:“豈不穀是爲?先君之好是繼!與不穀同好,如何?”對曰:“君惠徼福於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願也.”齊侯曰:“以此衆戰,誰能禦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對曰:“君若以德綏諸侯,誰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國方城以爲城,漢水以爲池,雖衆,無所用之!”屈完及諸侯盟.(12分)(1)翻译句子:師退,次于召陵(2分)(2)翻译句子:豈不穀是爲?先君之好是繼(2分)(3)翻译句子:君惠徼福於敝邑之社稷.(2分)(4)翻译句子:君若以德綏諸侯,誰敢不服?(2分)(5)翻译句子:楚國方城以爲城,漢水以爲池.(2分)(6)翻译句子:雖衆,無所用之.(2分)42、阅读下面一段古文,解答文后提出的问题.懷王問于賈君日:“人之謂知道者爲‘先生’,何也?”對曰:“此博号也.大者在人主,中者在卿大夫,下者在布衣之士.乃其正名,非爲‘先生’也,爲‘先醒’也.”......賢主者學問不倦,好道不厭,慧然先達于道理矣.故未治也,知所以治;未亂也,知所以亂;未安也,知所以安;未危也,知所以危.故昭然先寤乎所以存亡矣,故曰“先醒”,譬犹俱醉而獨先發也. .....昔楚莊王與晉人戰,大克.歸過申侯之邑,申侯進飯,日中而王不食,申侯請罪.王喟然嘆曰:“非子之罪也.吾聞之曰:‘其君賢君也,而又有師者,王;其君中君也,而有師者,霸;其君下君也,而群臣又莫若者,亡.今我下君也,而群臣又莫若也.吾聞之,世不绝賢.天下有賢,而我獨不得,若吾生者,何以食爲?”故莊王戰服大國,義從諸侯,思得賢佐,日中忘飯,可謂明君矣.此之謂先寤所以存亡,此先醒者也.(20分)(1)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义.人之謂知道者爲‘先生’,何也?知道:(6分)(2)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义.賢主者學問xiahua不倦,好道不厭,慧然先達于道理矣.學問:(1分)(3)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义.賢主者學問不倦,好道不厭,慧然先達于道理矣.厭:(1分)(4)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义.故昭然先寤乎所以存亡矣.昭然:(1分)(5)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义.故昭然先寤乎所以存亡矣.寤:(1分)(6)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义.其君下君也,而群臣又莫若者.莫:(1分)(7)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加下划线词的词性与用法.(3分)此之謂先寤所以存亡.译文:之:(8)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加下划线词的词性与用法.(6分)戰服大國,義從諸侯译文:服:(9)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8分)为什么说“先生”是个“博号”?(10)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4分)为什么贾君把“先生”解释为“先醒”?1704-全国-古代汉语总分:100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1、【考点】形声字的定义答案:A解析:许慎说:“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所谓“以事为名”,即根据事类(指意义)而造或选取一个字作为义符,再取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标声,即取譬相成,构成新字.A项“簧”从竹,黄声,是形声字;“钱”从金,戔声,是形声字;“刎”从刀,勿声,是形声字.故本题答案为A.2、【考点】寡人之于国也答案:A解析:兵的本义是兵器,武器.“兵刃既接”指的是兵器已经相互碰撞上了,指战争已经开始.故A项的“兵”用的是本义.3、【考点】理性意义的差异答案:C解析:飢、餓:在表示吃不饱的意义上是同义词,但词义的轻重程度不同.“飢”是吃不饱,腹中空,程度轻.“餓”是严重的饿,指没有饭吃或长时间未进食,程度重.4、【主考点】晋灵公不君【副考点1】邹忌讽齐王纳谏【副考点2】臧文仲如齐告籴答案:A解析:A项“賊民之主,不忠”中“贼”的意思是杀害.故A项解释正确.B项“王之蔽甚矣”中“蔽”的意思是“蒙蔽”.C项“重之以婚姻”中“重”的意思是“进一步,加深”. D项“鬻歌假食”中“鬻”的意思是“卖”.5、【考点】词义特点的差异答案:C解析:词义特点的差异.即古今词义的特点不一致.“酸而不售“的意思酒酸了因而卖不出去.在古代汉语中,“售”的意义是“卖出”,其特点是强调卖的结果.现代汉语中,“售”只是表示卖这个动作,不再强调卖的结果了.6、【考点】主语的省略答案:A解析:在古代汉语里,主谓句中主语的省略是常见的现象.比较常见的是主语承前省略,即主语在上文已经出现过,为了行文简洁,后句省略主语.“初,鄭武公娶於申,曰武姜.(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上文出现“武姜”,下句主语承前省略.7、【主考点】会意【副考点】形声字的定义答案:C解析:A项“祥”是从示羊声的形声字.B项是“羶”是从肉亶声的形声字.D项“线”是从糸戔声的形声字.只有C项“盃”是从皿不声的形声字.8、【考点】主语+谓语+“也”答案:C解析:主语+谓语+“也”.由于判断句是确定事物是什么和不是什么,因此表示肯定确认语气的句尾语气词“也”常常用在判断句后煞尾,以加强判断的语气.“夫戰,勇氣也”意思是“作战是(要)勇气的”.9、【考点】古代汉语中表示肯定的情态副词有“固”“必”“诚”“乃”“果”等答案:A解析:古代汉语中,表示肯定的情态副词有“固”“必”“诚”“乃”“果”等.“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中“诚”的意思是“的确”.10、【考点】分数与倍数答案:C解析:古代汉语分数最完整的表示法是“分母+分+名词+之+分子”.其中,当分母是十(什)或百以上整数,而分子是个位数时,分母和分子中间不能用“分”或“之”,而用“分母+分子”这一形式.“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意思是接近边塞打仗的人,十个中有九个都要死.这里“十九”表示的是分数,即十分之九.11、【考点】晋灵公不君答案:C解析:C项“君能補過,袞不廢矣.”的意思是“您能弥补自己的过失,君位就废除不了啦.”,这里的“废”,古今意思都是“废除”.故选C项.12、【考点】北冥有鱼答案:B解析:惡乎:固定結構,於何.疑問代詞“惡”’作賓語,置於介詞“乎”前,“惡”表示“什么”.“彼且惡乎待哉”意思是“他們還仰賴什麼呢?”13、【考点】联绵词的语音特点答案:B解析:叠韵联绵词:指两个音节古音“韵”母相同的联绵词.这里的“韵”只包括主要母音和韵尾,不包括介音.因此,叠韵联绵词是指两个音节的韵即主要母音和韵尾相同,介音不一定相同.例如:逍遥、从容、望洋.14、【考点】古注的类别答案:C解析:义疏类:是指既解释经文又给前人的注作解释的一种古注类型.15、【主考点】分化字的定义【副考点】景公使晏子为东阿宰答案:D解析:由于词义的引申和文字的假借等原因,一个字往往承担着多项记词职能或承担着一个词的多个义项.为了使文字更明确的记录语言,人们就使用更多的字形来分担文字的记录职能,这就是文字的分化.把用来分担汉字记录职能的字形称为分化字,把原来兼有多个记录职能的字形称为源字.选项D的“弟(tì)”,意思是尊重兄长,后作“悌”.故本题选D 项.16、【考点】古代的注音方法答案:A解析:到汉末,人们发明了用两个汉字来注一字的读音方法,即反切法.反切注音的原理,简而言之就是上字取声,下字取韵.例如,攀,普班切,普字的声母是p-,班字的韵母是-ān,两字声、韵合起来就是攀(pān)的读音了.17、【考点】异体字的定义答案:B解析:异体字是指在某一历史时期音义完全相同、记词职能也完全一样,只是形体不同的字.A、C、D项两个字之间是假借字的关系.只有B项是形符不同的异体字.18、【考点】假借答案:D解析:许慎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假借和转注一样,也不是汉字结构的类型.只是补足早期字不足的一种手段,或因为有些虚词无法造字,只好借用一个与该词同音的字来记录.19、【主考点】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副考点】以善先人者谓之教答案:D解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指形容词用作动词后,主观上认为后面宾语具有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具有“认为(宾语)……”的含义.是是、非非謂之知,非是、是非謂之愚:是是:把對的看成是對的.第一個“是”是形容詞意動用法,把……看成對的.非非:把錯的看成是錯的.第一個“錯”是形容詞意動用法,把……看成錯的.20、【考点】用介词“为”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被动句式,“为……所……”式答案:B解析:用介词“为”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被动句式在先秦就已出现.其格式是:“为”+行为主动者+谓语动词.B项属于这种格式.二、填空题(共6题,共6分)21、【考点】其政闷闷答案:是以聖人方而不割解析: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22、【考点】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答案: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解析: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23、【考点】虽有佳肴答案:然後能自反也解析: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24、【考点】宋人献玉答案:以示玉人解析:宋人或得玉,獻諸子罕.子罕弗受.獻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爲寶也,故敢獻之.”25、【考点】触龙说赵太后答案:有子孫相繼爲王也哉解析: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爲王也哉?26、【考点】季氏将伐颛臾答案: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解析: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三、文字题(共14题,共42分)27、【考点】阳货欲见孔子答案:亟:屡次.28、【考点】北冥有鱼答案:控:投,落29、【考点】晋献公欲假道于虞以伐虢答案:幣:礼物30、【考点】唐雎不辱使命答案:撓:屈服.31、【考点】斗且廷见令尹子常答案:勤:劳累,辛苦,这里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辛苦.32、【考点】寡人之于国也答案:焉:兼词.作补语.33、【考点】介绍动作行为关联的对象,表示动作行为为谁(什么事物)或向谁(什么事物)所发答案:爲: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关联的对象.34、【考点】也答案:也:句中语气词,用在主语后面,起舒缓语气的作用.35、【考点】其答案:其:句首语气词,表示揣测的语气.36、【考点】连接动词和动词,表示前后两个动作行为是一前一后的承接关系答案:以:连词.连接两个动词性短语,后一行为是前一行为的目的.37、【考点】连锁式引申答案:(1)规范、标准(2)禁阻、防止(3)堵塞(4)堤坝“防”由本义到引申义的引申脉络是:堤坝一堵塞一禁阻、防止一规范、标准38、【主考点】数词+量词+名词【副考点1】数词+名词【副考点2】名词+数词答案:(1)数词+量词+名词.如例1.(2)数词+名词.如例2、例3.(3)名词+数词.如例5.(4)名词+数词+量词.如例4、例6.39、【主考点】通假字的定义【副考点1】秋水时至【副考点2】通假字的声音关系答案:(1)“辯”是通假字.(2)“辯”是本字.(3)“彫”是通假字.(4)“彫”是本字.本字是指专为记录某个词所造的字,它的形体与意义是有联系的.通假字是用来记录同音词的字,它的形体与所记录的词义没有联系.40、【考点】第二节古书的标点答案:吳起者,衛人,仕於魯.聞魏文侯賢,乃往歸之.文侯問諸李克,李克曰:“起貪而好色,然用兵,司馬穰其弗能過也.”於是文侯以爲將,擊秦,拔五城.起之爲將,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臥不設席,行不騎乘,親裹赢糧,與士卒分勞苦.卒有病疽者,起爲吮之.卒母聞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將軍自吮其疽,何哭爲?”母曰:”非然也.往年吳公吮其父疽,其父戰不旋踵,遂死於敵.吳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四、综合题(共2题,共32分)41、(1)【考点】齐桓公伐楚答案:军队后退,临时驻扎在召陵.(2)【考点】齐桓公伐楚答案:难道是为了我吗?是为了继续保持先君间的友好关系.(3)【考点】齐桓公伐楚答案:君王您施加恩惠向我们小国的土地神和谷神祈福.(4)【考点】齐桓公伐楚答案:君王您如果用德行安抚诸侯,谁敢不服从?(5)【考点】齐桓公伐楚答案:楚国把方城山当作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6)【考点】齐桓公伐楚答案:就算是人多势众,也没有用兵的地方(用武之处).42、(1)【主考点】动词【副考点】名词答案:知道:懂得道理、规律解析:知道:懂得道理、规律(2)【考点】动词答案:學問:学习求教(3)【考点】动词答案:厭:满足(4)【考点】形容词词尾答案:昭然:清楚明白的样子(5)【考点】动词答案:寤:醒悟(6)【考点】第五节无定代词答案:莫:没有什么人(7)【考点】宾语借助代词的复指而前置答案:译文:这就叫作比别人先明白存亡的道理.之:代词,代词复指前置宾语.(8)【主考点】使动关系【副考点】宾语借助代词的复指而前置答案:译文:打仗能使大国顺服,信义能使诸侯归从.服:动词,使动用法.(9)【考点】名词答案:先生是个宽泛的称号,可以称呼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最高者可以是君主,居中者可以是卿大夫,最下者可以是布衣之士.(10)【考点】名词答案:因为“先生”能够先于他人清醒地认识到天下安危存亡的道理.。

自考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精编文档).doc

自考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专门解释唐宋元明清之间诗、词、曲中习用的特殊语词的词典《诗词曲语辞汇释》的作者是()A.杨树达B.张相 C.朱起凤 D.符定一2.下面几个字中的省形字是()A.项B.狄 C.娶 D.考3.下面几个部首,可以表示房屋意义的是()A.宀B.厂 C.示 D.邑4.下面几组汉字,全为合体字的一组是()A.奚何来B.戒尖舟 C.出走见 D.即休飞5.古书中的专名“单于”、“可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Dān yú;KěhànB.Chán yú;Kě hànC.Chán yú;KèhánD.Dān yú;Kè hán6.下面几组汉字,全为会意字的一组是()A.森相肉B.屋前臣 C.向陟门 D.美家库7.下面几组字,不属于古今字关系的一组是()A.垂陲B.难谁 C.齐剂 D.赴讣8.下面各句,有形容词用如意动的句子是()A.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

B.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

C.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D.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

9.下面各句,有名词用如使动的句子是()A.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

B.范增数目项王。

C.今欲并天下……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

D.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

10.下面各句,用有表示工具的名词状语的句子是()A.天下支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B.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

C.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

D.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

11.下面各句,“莫”为否定副词的一句是()A.君有急病见于面,莫多饮酒。

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全国《古代汉语》考试真题12【附答案】

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全国《古代汉语》考试真题12【附答案】

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全国《古代汉语》考试真题12【附答案】总分:100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1、“視而可識,察而見意”所描述的汉字结构类型是()(1分)A:象形B:指事C:会意D:转注2、“匪來貿絲,來即我謀”中“即”的意思是()(1分)A:即使B:接近C:离开D:立即3、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使用本义的是()(1分)A:防民之口,甚於防川.B:十年春,齊師伐我.C:强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D: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4、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属于程度副词的是()(1分)A: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B:沛公至罩,立誅殺曹無傷.C:鄰國之民不加少,察入之民不加多,何也?D:行略定秦地.5、下列各项词义变化的例子,属于程度深浅的差异的是()(1分)A:菜:古义专指蔬菜,今义还包括鱼、肉等食品.B:子:古义指男孩和女孩,今义指男孩.C:谤:古义指公开议论他人的过失,今义指造谣中伤.D:恨:古义指遗憾,今义指想怨恨.6、下列句子,含有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的一句是()(1分)A: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B:故逺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C:諸生業患不能精,無患有司之不明.D: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7、下列句中加着下划线的词,用通假字的一句是()(1分)A:伯樂喟然太息日:“一至于此乎!”B: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纓索絕.C:今有無名之指,屈而不信.D:公患之,使鉏麑賊之.8、下列句子,含有名词作状语表示对待动作对象的态度的一句是()(1分) A:高臺芳榭,家家面築.B:今先生儼然不遠千里而庭教之,願以異日.C:漁夫樵夫之舍,皆可指數.D:齊將田忌善而客待之.9、下列句子,属于判断句的一句是()(1分)A: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B:求!無乃爾是過與?C:是故窮則不隱,通則大明.D:不知是非,不辟死傷.10、下列句子,属于被动句的一句是()(1分)A:自夫子之死也,吾無以為質矣.B:哀公問社於宰我.C:舌弊耳聾,不見成功.D:今君聽讓人之議而不知我,西河之為秦取不久矣.11、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古今词义不同的一句是()(1分)A:同心之言,其臭如蘭.B:公輸盤為楚造雲梯之械,成,將以攻宋.C:諌而不入,則莫之繼也.D: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12、“牟牟然惟利之見”句中所包含的宾语前置现象属于()(1分)A: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B:宾语借助代词复指而前置C:宾语直接置于动词之前D: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13、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部分属于联绵词的是()(1分)A:顔色憔悴,形容枯槁.B:璧則猶是也.雖然,馬齒亦長矣.C: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歎.D:荊人尚猶循表而導之.14、“读若”这一术语在古注中除可用于注音外,还常用于()(1分)A:指出本字与借字的关系B:指出异体字的关系C:指出分化字的关系D:指出同义词的关系15、下列各组字,全部属于分化字关系的一组是()(1分)A:尉一慰礼一禮B:泪一淚舍一捨C:塵一尘棄一弃D:何一荷其一箕16、“事出於沉思,義歸乎翰藻”一句所使用的特殊表达方式是()(1分) A:变文B:互文C:连类而及D:婉曲17、下列各组字,属于更换声符而形成异体字的一组是()(1分)A:襍一雜B:杯一盃C:線一綫D:溪一谿18、下列各组字,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结构类型都具备的一组是()(1分) A:大朱門固B:木三莫牧C:羊眉息錦D:亦从鹿簡19、下列句中“其”用来指代听话者一方的是()(1分)A: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B: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日不然?C:其生也有自來,其逝也有所為.D:故以为其愛不若燕后.20、在“寶珠玉者,殃必及身"句中,“寶”的语法特点是()(1分)A:名词的意动用法B:动词的使动用法C:动词的一般用法D:名词作状语二、填空题(共6题,共6分)21、是鳥也, .南冥者,天池也.(1分)22、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 ,善之善者也.(1分)23、人之迷,其日固久. ,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1分)24、知困,然後能自强也. .《兌命》曰:“學學半.”(1分)25、數罟不入洿池, .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1分)26、子罕曰:“ ,爾以玉為寶.若以與我,皆喪寶也,不若人有其寶.”(1分)三、文字题(共13题,共36分)27、解释句中加划线的词.於是乘其車,揭其劍,過其友日:“孟嘗君客我.”揭:(1分)28、解释句中加划线的词.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殆:(1分)29、解释句中加划线的词.擁大盖,策馬四馬,意氣洋洋,甚自得也.策:(1分)30、解释句中加划线的词.守法而弗變則悖,悖亂不可以持國.悖:(1分)31、解释句中加划线的词.九合諸候,一匡天下.匡:(1分)32、说明句中加划线的词的词性和作用.余聽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斷之.以:(1分)33、说明句中加划线的词的词性和作用.雖九死其猶未悔.雖:(1分)34、说明句中加划线的词的词性和作用.子常其能賢於成、靈乎?於:(1分)35、说明句中加划线的词的词性和作用.令初下,群臣進諒,門庭若市.数月之後,時時而間進.而:(1分)36、说明句中加划线的词的词性和作用.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唯:(1分)37、指出下列汉字哪些是指事字,哪些是会意字,并以这些字为例,说明指事字与会意字的区别.(6分)(1)武(2)刃(3)伐(4)折(5)甘(6)本(7)上(8)逐38、结合下面例句,说明如何利用语法结构判断形容词用作动词的现象.(8分)(1)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2)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3)欲潔其身,而亂大倫.(4)世之所高,莫若黄帝.39、用现代标点符号标点下面的文言短文(12分)有献不死之藥於荊王者講者操之以入中射之士問曰可食乎曰可因奪而食之王大怒使人設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說王曰臣問調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無罪而罪在調者也且客獻不死之藥臣食之而王殺臣是死藥也是客欺王也夫殺無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也不如釋臣王乃不殺四、综合题(共3题,共38分)40、辨析下列三组同义词,并指出其意义差异的类型.(6分)(1)問:王聞之,使人問其故.訪:穆公訪諸養叔.(2分)(2)望:吳起至於岸門,止車而望西河.顧:孟嘗君顧謂馮谖.(2分)(3)飢:人情,一日不再食則飢.餓:塗有餓殍而不知發.(2分)41、把下段文章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2分)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効入之子姪昆弟之狀.邑丈人有之市而醉歸者,黎丘之鬼効其子之狀,扶而道苦之.丈人歸,酒醒而誚其子曰:“吾為汝父也,豈謂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觸地日:“華矣,無此事也.昔也往責於束邑,人可問也.”其父信之,曰:“譆!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嘗聞之矣.”明日,端複飲於市,欲遇而刺殺之.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丈入望其真子,拔劍而刺之.丈人智惑於似其真子者而殺於真子.夫惑於似士者而失於真士,此黎丘丈人之智也.(1)邑丈人有之市而醉歸者(2分)(2)扶而道苦之(2分)(3)昔也往責於東邑(2分)(4)端復飲於市(2分)(5)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2分)(6)丈人智惑於似其真子者而殺於真子(2分)42、(20分)田忌去齊奔楚,楚王郊迎,至舍,間曰:“楚,萬乘之國也;齊,亦萬乘之國也.常欲相并,為之奈何?"對曰:“易知耳!齊使申孺將,則楚發五萬人,使上將軍將之,至禽將軍首而反耳.齊使田居將,則楚發二十萬人,使上將軍將之,分別而相去也.齊使盼子將,楚發四封之内,王自出將而忌從,相國、上將軍為左、右司馬,如是則王僅得存耳.”於是齊使申孺將,楚發五萬人,使上將軍至禽將軍首反.於是齊王忿然,乃更使盼子將,楚悉發四封之内,王自出將,田忌從,相國、上將軍為左、右司馬,益王車屬九乘,僅得免耳.至舍,王北面正領齊祛,問曰:“先生何知之早也?"田忌曰:“申孺為人,侮賢者而輕不肖者,賢、不肖者俱不通,是以亡也.田居為人,尊賢者而賤不肖者,賢者負任,不肖者退,是以分别而相去也.盼子之為人也,尊賢者而愛不肖者,賢、不肖俱負任,是以王僅得存耳.”(1)楚發四封之内.封:(1分)(2)益王車屬九乘.益:(1分)(3)楚王郊迎.郊:(1分)(4)尊賢者而賤不肖者.賤:(1分)(5)王北面正領齊祛.正:(1分)(6)翻译:田忌去齊奔楚(2分)(7)翻译:禽將軍首而反(2分)(8)翻译:先生何知之早也(2分)(9)田忌很善于预测,当楚王问他楚国应该如何应对齐国的吞并时,田忌的回答竟然和后来发生的事情完全一样.他之所以预测得如此准确,是因为他对齐国三位大将申孺、田居、盼子的“为人”非常了解.请根据文中最后画线的部分,用现代汉语陈述申孺、田居、盼子三人的“为人”、“贤者”和“不肖者”的相应态度,以及因此而导致的不同结局.(9分)1110-全国-古代汉语总分:100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1、【考点】指事答案:B解析:所谓指事,含有标识事物、指明事物的意思,许慎说:“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也就是一眼看去就可以认识大体,仔细观察就发现意义所在.2、【考点】成语甚至方言口语的词素中去了解古义答案:B解析:“匪來貿絲,來即我謀”中“即”的意思是“接近、走近”.3、【主考点】连锁式引申【副考点1】动静关系【副考点2】相似关系答案:B解析:A项,防的本义是“堤坝”,这里用的是引申义“堵水”.C项用的是“节”的本义是“竹约”,这里用的引申义“节制”.D项“习”的本义是“鸟屡次拍着翅膀飞”,这里用的引申义“复习”.排除ACD三项.B项“伐”使用的本义.4、【主考点】表示程度加深的副词主要有“愈”“益”“弥”“加”“滋”等【副考点】寡人之于国也答案:C解析:C项“加”是“更加”的意思,表示程度很深.5、【考点】程度深浅的差异答案:D解析:恨的古义指遗憾,今义指想怨恨.在表示“不满意”的情感时,今义词义重,程度深,古义词义轻,程度浅.6、【考点】使动关系答案:B解析:B项“来”的意思四“使(远人)来”,是动词的使动用法.7、【考点】通假字的定义答案:C解析:C项的“信”是“诚信”义的本字,而《孟子》这句话的“信”和'“屈”相对,是“伸展”的意思,这里的“信”是借字,本义应该是“伸”.8、【考点】表示对待动作对象的态度,有“把……当作……”“像对待……一样的”等意思答案:D解析:名词作状语,表示对待动作对象的态度,有“把……当做……”“像对待……一样的”等意思.D项“齊將田忌善而客待之”中“客待之”是“把他当做客人对待”的意思.故本题选D.9、【考点】主语+“者”,谓语+“也”答案:A解析:主语+“者”,谓语+“也”.这种格式在主语后用“者”,与谓语后的“也”互相呼应,构成“……者,……也”的句型,这是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典型格式.10、【考点】用介词“为”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被动句式,“为……所……”式答案:D解析:D项“为秦取”被动句式,介词“为”表示被动,可译作“被”.11、【考点】广度宽窄的差异答案:A解析:先秦“臭”在表示“气味”时,泛指一般气味,既包括好闻的香气,也包括难闻的秽气.后来范围变窄,专指秽气.12、【考点】宾语借助代词的复指而前置答案:B解析:“牟牟然惟利之見”代词“之”复指前面的宾语“利”而前置.13、【考点】联绵词的结构特点答案:C解析:C项“望洋”并非是望着海洋,“洋”在《说文》中本训水名,直到宋朝才有“海洋”的意义.“望洋”又写作“望羊”“望阳”,意思是“仰视”.14、【考点】古代的注音方法答案:A解析:“读若、读如”在古注中有两个功能.一个是注音的功能,一个是指出本字与借字关系.使用“读若”,常常是用一个音近或音同的字为另一个字注音.15、【主考点】假借其他字分化职能【副考点】造新字分化职能答案:D解析:何一荷.“何”的本义是“担荷”.“何”被假借疑问代词“何”,并且这个借义成为它的常用义.人们借“荷花”的“荷”来记录“担荷”义,将“何”的本义分化出去.其一箕.“其”的本义是“簸箕”.“其”被借用去记录第三人称代词,并且这个借义成为“其”的常用义,于是人们另造新的字形“箕”来记录本义“簸箕”.16、【考点】第二节互文答案:B解析:互文,又叫“互辞”“互言”,一般是指前后文句或词语在意义上互相补充、参互见义.例如“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指事和义都出与沉思和瀚藻(文采、辞藻).17、【考点】构件不同答案:C解析:A项属于造字的构件所处的位置不同,B项和D项都属于同为形声,所取得义符不同.只有C项正确.18、【主考点】象形【副考点1】指事【副考点2】会意答案:D解析:D项“亦”是指事字,“从”是会意字,“鹿”是象形字,“简”是形声字.19、【主考点】第一节人称代词【副考点】触龙说赵太后答案:D解析:D项“故以為其愛不若燕后”的“其”指代听话者,即赵太后.20、【考点】名词的意动用法答案:A解析:“宝珠玉”是“把珠玉当作珍宝”的意思,“宝”是“把……当作珠宝”.二、填空题(共6题,共6分)21、【考点】北冥有鱼答案:海運則將徙於南冥解析: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选自《北冥有鱼》)22、【考点】上兵伐谋答案:不戰而屈人之兵解析: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23、【考点】其政闷闷答案:是以聖人方而不割解析: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24、【考点】虽有佳肴答案:故曰教學相長也解析:知困,然後能自强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25、【考点】寡人之于国也答案:魚鱉不可勝食也解析: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26、【考点】宋人献玉答案:我以不貪為寶解析:子罕曰:“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若以與我,皆喪寶也,不若人有其寶.”三、文字题(共13题,共36分)27、【考点】冯谖客孟尝君答案:揭:高举.28、【考点】秋水时至答案:殆:危险.解析:殆:危险.29、【考点】晏子为齐相答案:策:赶着.解析:策:赶着.30、【考点】荆人欲袭宋答案:悖:违背事理.31、【考点】管鲍之交答案:匡:匡正.32、【考点】依据,可译为“用”“拿”“凭”“根据”答案:以:介词,介绍动作行为的依据.33、【考点】虽然答案:雖:连词,表示让步或假设.34、【考点】用在形容词或少数表心理活动动词的后面充当补语,引进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更……”答案:於:介词,引进比较对象.35、【考点】连接状语和谓语中心语,表示偏正关系,“而”可以不译答案:而:连词,连接状语和谓语中心语,表示偏正关系.36、【考点】唯)答案:唯:语气词,强调希望的语气.37、【主考点】指事【副考点】会意答案:指事字:刃、甘、本、上.会意字:武、伐、折、逐.指事字是用形体简单的符号记录词义,或是在象形的基础上增加抽象的指事符号或区别符号以构成新字.会意字是根据事物间的某种关系而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来构成新字.38、【考点】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答案:(1)形容词“美”后加代词“我”,活用为动词.(2)形容词“全”后加名词“國”,又不能构成修饰关系,活用为动词.(3)形容词“潔”前有能愿动词“欲”,活用为动词.(4)形容词“高”放在“所”字后,活用为动词.解析:(2)形容词“全”后加名词“國”,又不能构成修饰关系,活用为动词.(3)形容词“潔”前有能愿动词“欲”,活用为动词.(4)形容词“高”放在“所”字后,活用为动词.39、【考点】第二节古书的标点答案:有献不死之藥於荊王者,講者操之以入.中射之士問曰:“可食乎?”曰:“可.”因奪而食之.王大怒,使人設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說王曰:“臣問調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無罪,而罪在調者也.且客獻不死之藥,臣食之而王殺臣,是死藥也.是客欺王也.夫殺無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也,不如釋臣.”王乃不殺.四、综合题(共3题,共38分)40、(1)【考点】理性意义的差异答案:范围广狭不同.“問”泛指询问.“訪”指君长就重大问题向臣下征求意见.(2)【考点】理性意义的差异答案:性状情态不同,“望”指向远处看,“顧”指回头看.(3)【考点】理性意义的差异答案:程度轻重不同,“飢”指吃不饱,腹中空;“餓”是严重的饿,指没有东西吃或长时间未进食.41、(1)【考点】奇鬼答案:有位城里的老人到市场上去,喝醉了酒回家.(2)【考点】奇鬼答案:(黎丘之鬼)搀扶着(老人)在路上使他受苦.(3)【考点】奇鬼答案:那时候(我)到东邑收债去了.(4)【考点】奇鬼答案:(老人)专门再到市场上去喝酒.(5)【考点】奇鬼答案:他的真儿子担心父亲不能回来,于是前去迎接他.(6)【考点】奇鬼答案:老人的心智被像他儿子的人迷惑了,而杀了真正的儿子.42、(1)【考点】名词答案:封:境,疆界.(2)【考点】表示程度加深的副词主要有“愈”“益”“弥”“加”“滋”等答案:益:增加,加上.解析:益:增加,加上.(3)【考点】名词用作一般动词答案:郊:名词作状语.(4)【考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答案:賤:形容词的意动用法.(5)【考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答案: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6)【考点】动词答案:译文:田忌离开齐国投奔到楚国.(7)【主考点】名词【副考点】动词答案:译文:获取将军的人头回来.(8)【主考点】名词【副考点1】胡【副考点2】动词答案:译文:先生怎么知道的这么早呢.(9)【考点】主谓词组+者答案:(1)申孺的为人,欺辱贤能的人,又看不起平庸的人;所以贤能的人和平庸的人都不为他效力;最终导致兵败身死的结局.(2)田居的为人,尊重贤能的人,轻视平庸的人;所以贤能的人为他效力,平庸的人离他而去;最终使得双方不分胜负,各自退兵.(3)盼子的为人,尊重贤能的人,又爱护平庸的人;所以贤能的人和平庸的人都为他效力;最终致使大王仅仅能够保存国家不被吞并而已.。

2023年4月自考00536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2023年4月自考00536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2023年4月自考00536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古代汉语的发展历史分为几个阶段? A. 两个阶段 B.三个阶段 C. 四个阶段 D. 五个阶段2.古代汉语的第一个阶段是指哪个时期? A. 商周时期B. 秦汉时期C. 隋唐时期D. 宋元明时期3.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之一是什么? A. 重视词序 B.重视词汇 C. 重视音韵 D. 重视声调4.古代汉语的韵脚分为几类? A. 一类 B. 两类 C. 三类D. 四类5.古代汉语的字音分类系统是根据什么原则确定的?A. 韵母B. 声母C. 舌部D. 旁部二、简答题1.请简述古代汉语的第一个阶段及其主要特点。

答案:古代汉语的第一个阶段是指商周时期。

在商周时期,古代汉语主要存在于甲骨文和金文中。

古代汉语的主要特点是:(1) 字形多样,存在大量象形字、指事字和会意字;(2) 词汇较少,表达方式较为简单,缺乏抽象词汇;(3) 语法以词序为主,重视“主语+谓语”的句式;(4) 声调递进关系较弱,节奏感不明显。

2.请简要介绍古代汉语的韵脚分类。

答案:古代汉语的韵脚分为四类:平声、仄声、上声和去声。

平声指的是韵母发音时声调平稳不变的情况,例如“一、四”;仄声指的是韵母发音时具有上升或下降调的情况,例如“二、三”;上声指的是韵母发音时声调上升的情况,例如“二”;去声指的是韵母发音时声调下降的情况,例如“三”。

3.请简述古代汉语的字音分类系统。

答案:古代汉语的字音分类系统是根据声母、韵母以及声调的组合来确定的。

声母指的是在发音过程中辅音的部分,例如“b、c、d”;韵母指的是在发音过程中元音的部分,例如“a、o、e”;声调指的是在发音过程中音高的升降变化,例如“1、2、3、4”。

通过这种分类系统,可以准确地判断和表达古代汉语单词的发音。

三、论述题请论述古代汉语的影响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古代汉语作为中国汉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汉语和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专门解释唐宋元明清之间诗、词、曲中习用的特殊语词的词典《诗词曲语辞汇释》的作者是()A.杨树达B.张相C.朱起凤 D.符定一2.下面几个字中的省形字是()A.项B.狄C.娶 D.考3.下面几个部首,可以表示房屋意义的是()A.宀B.厂C.示 D.邑4.下面几组汉字,全为合体字的一组是()A.奚何来B.戒尖舟C.出走见 D.即休飞5.古书中的专名“单于”、“可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Dān yú;Kě hànB.Chán yú;Kě hànC.Chán yú;Kè hánD.Dān yú;Kè hán6.下面几组汉字,全为会意字的一组是()A.森相肉B.屋前臣C.向陟门 D.美家库7.下面几组字,不属于古今字关系的一组是()A.垂陲B.难谁C.齐剂 D.赴讣8.下面各句,有形容词用如意动的句子是()A.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

B.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

C.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D.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

9.下面各句,有名词用如使动的句子是()A.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

B.范增数目项王。

C.今欲并天下……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

D.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

10.下面各句,用有表示工具的名词状语的句子是()A.天下支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B.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

C.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

D.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

11.下面各句,“莫”为否定副词的一句是()A.君有急病见于面,莫多饮酒。

B.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C.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D.中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12.下列句中的“是”字,作判断句主语的是()A.其是之谓乎?B.是皆秦之罪也。

C.是?元和四年也。

D.是以後世?13.下面各句,“之”是连词且用于主谓之间的是()A.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B.今陛下能得项籍之头乎?C.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

D.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14.下面各句,属于判断句的是()A.命与仁,夫子之所罕言也。

B.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C.荆文王恐其害己也,举兵伐徐,遂灭之。

D.且事本末未易明也。

15.下面各句,不属于被动句的是()A.先即制人,后即为人所制。

B.下施万民,万民被其利。

C.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D.兵破于陈涉,地夺于刘氏者,何也?16.“干”的本义是()A.触犯B.战争C.冲撞D.盾牌17.下面各句,“济”用本义的是()A.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

B.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

C.杀黑龙以济冀州。

D.(公子重耳)济河,围令狐,入桑泉,取臼衰。

18.下面各句,“诛”用本义的是()A.诛屦于徒人费,弗得。

B.犯禁者诛,而群侠以私剑养。

C.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

D.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19.“相”的本义是()A.扶助B.辅佐C.仔细看D.相貌20.下面各句,“启”用本义的是()A.齐桓公并国二十,启地千里。

B.(共叔段)将袭郑,夫人将启之。

C.适启其口,匕首已陷于匈矣。

D.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

21.下面各句,“乘”用本义的是()A.(田单)使老弱女子乘城。

B.乘今之时,因天之助。

C.陈文子有马十乘。

D.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

22.下面各句,没有使用共用这一修辞方式的是()A.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

B.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

C.今君有区区之薛,而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D.宫中符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3.“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这句话出自()A.《论语。

子路从而后》B.《论语。

阳货欲见孔子》C.《论语。

季氏将伐颛臾》D.《论语。

颜渊季路侍》24.“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此句出自()A.《左传。

公孙无知之乱》B.《左传。

子产说范宣子轻币》C.《左传。

郑伯克段于鄢》D.《左传。

齐桓公伐楚》25.“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此句出自()A.《战国策。

苏秦连横约从》B.《战国策。

冯谖客孟尝君》C.《国语。

邵公谏厉王弭谤》D.《战国策。

郭隗说燕王求士》26.下面的古注术语中,可以用于声训的是()A.如字B.之言C.之貌 D.谓之27.下面各句,没用复合偏义修辞方式的有()A.先帝尝与太后不快,几到成败B.土功不兴,大夫不得造车马C.是鞭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D.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28.下列工具书,主要用于解释虚词的有()A.《古汉语常用字字典》B.《辞源》C.《汉语大词典》D.《词诠》29.下列各组字,形符全相同的有()A.神视福禄B.恭慢思慕C.然燕烹焉D.郎都陵阳30.下面各组字,含有指事字的有()A.牛相看亦B.山向伐牢C.水文漏从D.即字目取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31.下面各组字,全为会意字的有()A.步戒走比B.得见新符C.众示保监D.徙固阿分E.冠莫删析32.下面的形符,表示的意义与行走有关的有()A.辶B.行C.彳D.走E.足33.下面各句,用有通假字的有()A.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B.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C.齐王怪之,因不敢饮,阳醉去。

D.行十余里,广详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

E.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34.一联诗句对句的平仄为“平平仄仄仄平平”,那么出句的平仄可以是()A.仄仄平平平仄仄B.平仄平平平仄仄C.平仄仄平平仄仄D.仄仄平平仄平仄E.平仄仄平仄平仄35.以下工具书,专门查检古代汉语虚词的是()A.词诠B.康熙字典C.助字辨略D.经传释词E.经籍纂诂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三、释词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

36.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堪:37.僖公之母弟夷仲年,生公孙无知,有宠于僖公,衣服礼秩如适,襄公绌之。

绌:38.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

慢:39.孙桓子还于新筑,不入,遂如晋乞师。

如:40.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

令:(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词性和意义,如果没有实在意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

41.《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其:42.或五十步而后止,或百步而后止。

或:43.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相:44.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

于:45.古之民朴以厚,今之民巧以伪。

以: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46.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有哪几种识别方法?(4分)47.具有什么关系的一对或一组字才是古今字?(3分)48.指出下列各组汉字哪些是严格意义的异体字(用△标出),并说明判断其他几组不是异体字的理由及严格意义异体字必须具备的条件。

(3分)修—杯——野??—率??—烟雕—??帷?巍?[村—御—驭五、古文翻译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把下列短文中带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文。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1)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则资皮,冬则资,(2)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3)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4)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5)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国语。

越语》)49.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译文:50.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译文:51.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译文:52.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求谋臣,无乃后乎?译文:53.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译文:六、古文标点题(本大题1小题,共10分)54.给下面一段古文加上新式标点。

平原君家楼临民家民家有者散行汲平原君美人居楼上临见大笑之明日者至平原君门请曰臣闻君之喜士士不远千里而至者以君能贵士而贱妾也臣不幸有罢癃之病而君之后宫临而笑臣臣愿得笑臣者头平原君笑应曰诺者去平原君笑曰观此竖子乃欲以一笑之故而杀吾美人不亦甚乎终不杀居岁余宾客门下舍人稍稍引去者过半平原君怪之曰胜所以待诸君者未尝敢失礼而去者何多也门下一人前对曰以君之不杀笑者以君为爱色而贱士士即去耳于是平原君乃斩笑者美人头自造门进者因谢焉其后门下乃复稍稍来(《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七、古文阅读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一段古文,解答文后提出的问题。

王曰:“否。

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王笑而不言。

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曰:“否,吾不为是也。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王曰:“若是其甚与?”曰:“殆有甚焉。

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曰:“可得闻与?”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曰:“楚人胜。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仁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于王,其如是,孰能御之?”(《孟子。

梁惠王上》)(一)解释下列各句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3分)55.朝秦楚,莅中国莅:56.殆有甚焉殆:57.欲辟土地辟:(二)指出各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用法和意义:(2分)58.朝秦楚,莅中国朝:59.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服:(三)找出各句中的通假字、异体字或古字,指出其相应的本字、正体字和今字:(5分)60.轻不足于体与61.采色不足视于目与62.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63.盖亦反其本矣64.皆欲赴于王(四)把下面几个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65.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译文:66.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译文:67.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