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使用工具
六年级科学上册 使用工具教案 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 使用工具教案 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03f0fed7b14e852458fb5723.png)
第一课使用工具【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剪绳、剪指甲……)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
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3.小组讨论填表4.小组汇报:请一个小组上台来介绍,并且可以使用老师讲台上的工具做示范(提供工具)。
5.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
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
(启后)三、选用什么工具好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1)如果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适?(2)请小组内的同学先观察一下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3)说说你选择这些工具的理由2.小组长领材料,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实验3.全班交流:说说你们刚才选择的工具是最合适的吗?分组发言共同评论。
四、完成三项任务的工具选择1.请大家观察P3的三幅图,请你在右边选择最恰当的工具来完成这3项工作。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自然与科学《工具和机械》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自然与科学《工具和机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f36ffc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50.png)
【导语】认识机械指的是利⽤⼒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杠杆、滑轮、斜⾯等都是机械。
简单机械⼜被⼈们习惯地称为⼯具。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使⽤⼯具》 学习⽬标: 1、通过教学,使学⽣明⽩什么是⼯具,⼯具在⽇常⽣活中的运⽤。
2、通过实践、探索发现做同样的事情,⽤不同的⼯具效果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具。
3、通过学习使学⽣意识到⼯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些事情,恰当地选⽤⼯具和机械可以提⾼我们的⼯作效率。
培养学⽣善于动脑的效果,形成良好的科学的习惯。
教学重点: 选⽤不同⼯具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 科学活动记录表;剪⼑、螺丝⼑、开瓶器、⽺⾓锤、⼩⼑、镊⼦、⽼虎钳(教师);图钉铁钉、⽊螺丝钉。
教学过程: ⼀、导⼊课题 同学们,在⽇常学习中,这些事情你知道是怎么做的吗? 1、做作业时削铅笔怎么办?(⽤⼩⼑或铅笔⼑) 2、做饭时把菜截断怎么办?(⽤菜⼑) 3、把纸剪成纸花怎么办(⽤剪⼑)…… 象上⾯所⽤的⼩⼑或铅笔⼑、菜⼑、剪⼑……这些物品叫做⼯具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个新的内容――使⽤⼯具(板书课题) ⼆、探究新课 (⼀)认识⼯具1、我们⽤过什么⼯具?看书P2页在书中寻找出现的⼯具,把⼯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第⼆页的表格内。
2、抽学⽣汇报⼯具名称和作⽤: 名称:可以做那些事情名称:可以做那些事情 锤⼦:可以定钉⼦、拔钉⼦等改⼑旋转⽊螺钉 剪⼑可以纸等裁剪物品钳⼦:可以剪断电线等物品 ⼩⼑:可以裁断纸等物品开瓶器:打开啤酒瓶等物品…… 3、教师⼩结:同学们对⼯具的使⽤⽐较熟悉,能结合到现实⽣活来完成很好希望⼤家继续努⼒ (⼆)、选⽤什么⼯具好 1、⽼师这⾥有⼀颗铁钉⼦和⼀颗⽊螺钉,你⽤什么⼯具可以把铁钉⼦和⽊螺钉定⼈⽊料中?(学⽣⼩组演⽰,教师在旁边指导) 2、⼩结: ①选择锤⼦把铁钉⼦定⼈⽊料中 ②选择⽊螺⼑把⽊螺钉璇⼊⽊料中 ③也可以⽤锤⼦把⽊螺钉定⼈⽊料中,但是没有⽊螺⼑⽅便。
思考:如果要把上⾯的钉⼦从⽊板中取出来,该选择什么样的⼯具⽐较好? 分组发⾔共同评论。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使用工具》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使用工具》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a9c04773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ef.png)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使用工具》教科版一. 教材分析《使用工具》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工具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并正确使用常见的工具,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各种工具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些特殊工具的使用方法,他们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认识并正确使用常见的工具。
2.了解工具的作用和应用,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并正确使用常见的工具。
2.难点:了解工具的作用和应用,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创新能力。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工具的使用方法。
2.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工具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工具,如螺丝刀、锤子、剪刀等。
2.准备相关案例,如工具在生活中的应用。
3.准备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工具?这些工具有什么作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使用工具》。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各种工具,如螺丝刀、锤子、剪刀等,并简要介绍它们的作用。
同时,教师通过课件呈现相关案例,让学生了解工具在生活中的应用。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亲自操作工具,如拆卸和组装玩具等。
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正确使用工具?工具的作用是什么?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工具使用方法的掌握情况。
同时,教师让学生举例说明工具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工具可以用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发挥创新精神,提出新的想法。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教学设计(新版)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教学设计(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5c773c31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fe.png)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教学设计(新版)一. 教材分析《科学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剪刀、螺丝刀、锤子、胶带等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工具的使用方法及作用,以及简单了解一些古代和现代的技术工具。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并使他们在使用工具的过程中,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工具,对工具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够系统。
学生在使用工具的过程中,往往注重工具的表面现象,忽视工具的实质和作用。
此外,学生在使用工具的过程中,安全意识和规范操作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剪刀、螺丝刀、锤子、胶带等日常生活中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及作用。
2.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规范操作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剪刀、螺丝刀、锤子、胶带等日常生活中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及作用。
2.教学难点:剪刀、螺丝刀、锤子、胶带等工具的正确使用和操作规范。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工具的使用方法及作用。
2.使用演示法,直观地展示工具的使用过程,便于学生模仿和掌握。
3.运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剪刀、螺丝刀、锤子、胶带等工具,以及一些相关的教具和实物。
2.制作PPT,展示工具的使用方法及作用。
3.划分学习小组,安排小组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接触过的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展示剪刀、螺丝刀、锤子、胶带等工具的使用方法及作用,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些工具。
3.操练(10分钟)教师演示剪刀、螺丝刀、锤子、胶带等工具的使用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操作,掌握工具的使用技巧。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使用工具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使用工具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fa8d6776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e6.png)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1一、说教材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工具和机械。
人们经常使用各种各样的工具和机械,专门多时候,工具和机械为我们赢得了时刻和精力,关心我们完成了一些力所不能及的工作。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发明了更多的工具和机械,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进展,人们在生活中是如何使用工具和机械的?它们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是如何样发挥作用的?我们应该如何样科学地使用它们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些既是本单元所要研究的问题,也是我们的教学引领学生们所要经历的科学认识历程。
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要紧是通过使用工具,发觉关于工具和机械的问题,激发学生研究工具和机械的爱好。
二、说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在这一课,学生将通过对生活中使用工具体会的回忆和用熟悉的工具解决具体问题,感受工具能关心我们省力或提供方便,形成初步的工具和机械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尝试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觉做同样的情况,用不同的工具成效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能够关心我们做一些情况,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能够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三、说教学重难点重: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难: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缘故讨论四、说教学预备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会用多媒体教学并利用以上工具辅助教学:羊角锤、小刀、螺丝刀、螺丝钉、铁钉、图钉、剪刀、饮料瓶、奶粉罐子五、说学情、教法与学法1、说学情:六年级的学生们差不多能够比较独立地进行一些探究活动。
他们开始对一些问题进行具有挑战性的摸索,能够选取自己认为能够进行的方式对一些问题进行探究,开始有选择对利用观看、实验所猎取的证据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说明。
本课期望学生通过学习使用工具,进展对不同的问题要选择不同具最适合的工具的明白得和认识。
2、说教法:新课标指出,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依照《使用工作》一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层面,让学生轻松地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确定以下教学方法:a、探究研讨法b、分组讨论实验法c、观看实验法d、多媒体辅助法3、说学法: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探究为主线,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教育思想,为学生创设情境,制造科学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观看、提问、设计、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与探究的过程,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93b3a1b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4d.png)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工具与技术》是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了解各种工具的用途,探究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学习简单的手工制作技术。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日常生活中的工具和技术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工具和技术有所了解。
但他们在使用工具和技术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操作不规范、使用不当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工具,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各种工具的用途,探究工具的使用方法,学习简单的手工制作技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增强他们对工具和技术的认识,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各种工具的用途,探究工具的使用方法,学习简单的手工制作技术。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工具,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了解工具的用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究工具的使用方法,提高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手工制作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各种工具的用途和用法,准备相关的手工制作材料。
2.学生准备:带齐学习用具,如铅笔、橡皮、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如修理家具、制作美食等,引导学生了解工具的用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各种工具,如锤子、锯子、螺丝刀等,并简要介绍它们的用途。
同时,教师演示如何正确使用这些工具,让学生初步了解工具的使用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尝试使用锤子、锯子等工具完成一个小制作任务。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单元整理教案(2021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单元整理教案(2021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01cbe7f8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26.png)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单元整理教案(2021新版)一. 教材分析《工具与技术》是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主题。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工具和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实例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工具和技术在生产、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对周围的工具和技术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工具和技术的原理和使用方法还不够了解,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各种工具和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各种工具和技术的基本原理。
2.工具和技术的实际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工具和技术的原理、特点和应用。
2.演示法:展示工具和技术的使用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
3.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动手能力。
4.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工具和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
2.各种工具和技术的实物或模型。
3.实践活动所需材料。
4.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案例。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工具和技术,思考它们在生产、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通过举例,激发学生对本单元的兴趣。
呈现(10分钟)利用PPT或教学视频,展示各种工具和技术,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工具和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操练(10分钟)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工具和技术的使用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确保安全。
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掌握的工具和技术,探讨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使用工具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使用工具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8451eaf2a216147916112855.png)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使用工具教科版第一课运用工具【教学目的】迷信概念:看法机械指的是应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复杂机械又被人们习气地称为工具。
进程与方法:知识在实际中处置指定的迷信效果〔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异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看法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协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外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任务效率。
【教学重点难点】选用不同工具处置效果【教学预备】记载表〔先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教员〕;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教学进程】一、说话导入新课同窗们,这个美丽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造出来的?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那么锤子能协助我们做哪些事情?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1、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工具来协助我们做事情,明天我们就来研讨我们常用的工具。
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协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称号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
比一比,哪些同窗想地更多。
4、小组汇报:请一个小组下台来引见,并且可以运用教员讲台上的工具做示范。
5、教员小结:看来同窗们对工具的运用曾经比拟熟习,并且能运用到理想生活中去了。
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处置一个效果。
三、选用什么工具好1、教员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1〕假设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拟适宜?2〕请小组内的同窗先观察一下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思索你需求哪些工具?3〕说说你选择这些工具的理由2、小组长领资料,组织小组成员展开实验3、全班交流:说说你们刚才选择的工具是最适宜的吗?四、完成三项义务的工具选择1、请大家观察P3的三幅图,请你在左边选择最恰当的工具来完成这3项任务。
并且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2、教员小结: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假设我们运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1 使用工具》说课稿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1 使用工具》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ed02e7a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c2.png)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1 使用工具》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是《1.1 使用工具》。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工具的起源和分类,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工具。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感受到工具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为后续学习各种科学实验仪器和实验方法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工具有所了解。
他们在课堂上善于观察、思考,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然而,对于工具的起源和发展以及科学实验中工具的使用方法,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工具的起源和分类,掌握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工具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究真理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工具的起源和分类,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工具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实验中工具的使用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观察、操作、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工具的使用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古代人类使用工具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工具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探究工具的起源和分类: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了解工具的起源和分类。
3.学习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动手操作教材中的实验,学习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
4.讨论工具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工具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看法。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记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工具的起源和分类起源:古代人类为了解决生活问题,发明了各种工具。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1《使用工具》集体备课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1《使用工具》集体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ac8355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6a.png)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1《使用工具》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使用工具》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使用简单工具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和了解常见工具的名称、用途和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对于生活中常见的工具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于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不是很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一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实践操作。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常见工具的名称、用途和操作方法。
2.培养学生使用工具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常见工具的名称、用途和操作方法的掌握。
2.培养学生使用工具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了解工具的用途和操作方法。
2.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工具的使用技巧。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常见工具的实物或图片,用于展示和讲解。
2.准备工具操作的视频或动画,用于演示和指导。
3.准备实践操作的材料和工具,用于学生动手实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情境教学法,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使用工具。
例如,讲述一个发生在家庭中的小故事,描述家庭成员在使用工具时的场景,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呈现(10分钟)展示常见工具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工具的名称。
接着,呈现工具操作的视频或动画,让学生了解工具的用途和操作方法。
在此过程中,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确保学生对工具的认知清晰明了。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定的实践操作材料和工具。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尝试完成指定的任务。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说课稿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a8b0043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b0.png)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的内容主要包括了工具的分类、使用和制作,以及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
这一单元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工具的用途、使用方法,以及制作工具的基本技能。
同时,通过学习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杠杆、滑轮等基本机械原理,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进入六年级的学生中,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对工具的初步认识。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他们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工具,如刀、剪、锤等,并了解其基本用途。
然而,对于更复杂的工具和机械原理,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浅入深地引导他们学习和掌握本单元的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各种工具的用途、使用方法,以及制作工具的基本技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和探究,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杠杆、滑轮等基本机械原理,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精神,以及团队协作和分享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各种工具的用途、使用方法,以及制作工具的基本技能。
2.教学难点: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运用这些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方法与手段: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2.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从而理解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
3.小组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4.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工具的使用和机械原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工具,如锤子、剪刀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工具的用途和制作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最新科教版小学科学教案全册(六上 表格式)
![最新科教版小学科学教案全册(六上 表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500df8e1d15abe23482f4dc3.png)
3、判断他们是否是省力工具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找出三个点,然后进行比较)
4、请同学们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图片上画出每件工具的三个点。
5、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这些工具是否省力?为什么 ?
(1)讲解:
刚才的比赛中,凡手持螺丝刀柄的一方都取胜了,并不是这些同学力量都大,而因为他们利用了螺丝刀这简单机械省力的原理,而取胜对方。那么这种简单机械叫什么呢?螺丝刀柄粗大,就像汽车方向盘的轮,而金属棍,就像汽车方向盘和轮连接的轴。像汽车方向盘这样的简单机械叫轮轴,(板书课题)凡是由一个轮和一个轴组成的机械都叫轮轴。
五、课后思考题
出示教师用的杆秤进行示范,用不同的2跟提绳分别进行称重时,杆秤会发生什么变化?
课
堂
小
结
课
堂
练
习
作
业
布
置
教
学
反
思
反思:科学家的探索研究经历告诉我们,探究的过程是艰苦的,往往一个课题要经历千百次不懈的努力,最后才能获得成功。美国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他发明电灯就进行了一千六百多次的实验。大科学家尚且如此,小学生探究活动,我们绝不要担心失败,经历失败后获得的成功,对学生的影响更强烈。他们在发展智能的同时情商也得相应的发展。
2、学生各自作图、填表。
3、汇报交流(请学生到展台下进行展示交流)
4、思考:我们都知道杠杆能省力,能帮助我们抬起自己无法徒手搬动的东西;但是为什么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工具他们有的是费力的呢?为什么这样设计呢?
教师小结。
四、小杆秤的研究
1、俗话说:“称砣虽小,能压千斤”,今天老师就带了一把杆秤来,请大家来说一说,为什么杆秤的称砣这么小,却可以“压住”这么重的重物。(请学生从杠杆的三点之间的关系说一说)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使用工具》集体备课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使用工具》集体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97fadd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59.png)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使用工具》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常用工具的名称、特点及用途;2.能够正确使用直尺、量角器等简单工具进行测量;3.了解工具的使用注意事项,提高学生安全意识;4.提高学生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工具的介绍;2.工具的使用方法;3.工具的注意事项;4.团队合作活动。
三、教学重点1.工具的介绍;2.工具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难点1.工具的使用注意事项。
五、教学准备和手段1. 教学准备1.PPT:工具的介绍、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2.直尺、量角器等测量工具;3.学生分组卡片。
2. 教学手段1.PowerPoint演示;2.教师讲解;3.小组合作。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一系列问题导入,比如:1.你们在学习过程中都用过哪些工具?2.这些工具有什么作用?3.你们学会了使用这些工具,有哪些成就和收获?2. 学习内容(1)工具的介绍教师通过PPT演示,将课堂重点内容呈现出来,简要介绍了以下几个方面:1.直尺:介绍直尺的材质、长度、刻度等;2.量角器:介绍量角器的类型、度数、使用方法等;3.圆规:介绍圆规的种类、构造、使用方法等。
(2)工具的使用方法教师介绍以下几个工具的使用方法:1.直尺:教师演示使用直尺测量长度的方法;2.量角器:教师演示使用量角器测量角度的方法;3.圆规:教师演示使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3)工具的注意事项教师介绍以下几点注意事项:1.使用工具需要仔细看说明书,保持专注、认真、仔细;2.使用工具时安全第一,一定不能将工具乱扔、随便摆放;3.使用工具时,要注意手指、眼睛和身体的安全,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4.对于危险的工具,比如剪刀、刀子等,一定要小心使用。
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的人员数为3-4人,要求同组的学生利用直尺、量角器等,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并记录下来。
同一组中学生呈现测量数据时要互相核实。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说课稿(新版)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说课稿(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204124dc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fb.png)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说课稿(新版)一. 教材分析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的内容包括:对工具的认知、工具的使用、简单的机械原理、简单的技术制作等。
这一单元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究、制作等方式,掌握一些基本的工具使用技巧和简单的机械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工具和技术制作,对工具和技术制作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
但同时,他们在理解和运用机械原理、进行技术制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方式,自主地掌握工具的使用技巧和机械原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常见工具,了解简单的机械原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方式,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增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常见工具的使用方法、简单的机械原理。
2.教学难点:工具的合理选择和运用,简单机械原理在实际制作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探究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动手操作。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工具器材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关注工具与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工具的使用方法:学生分组讨论、实践,掌握常见工具的使用方法。
3.学习简单的机械原理:教师讲解、学生实验,了解简单的机械原理。
4.应用与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技术制作,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5.展示与评价:各组展示制作成果,全班同学共同评价,教师点评并总结。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 第1课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 第1课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570869f9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cf.png)
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第1课时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教学目标】1.列举生活中的工具和技术,了解工具和技术之间的联系。
2.在取出核桃仁的活动中,能正确操作使用工具,能对使用工具的过程做出评价。
3.感受工具和技术对生活的影响,产生认识工具和技术的兴趣。
4.知道工具可以给工作带来便利,技术和工具都是不断改变、不断进步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正确操作使用工具,能对使用工具的过程做出评价。
难点:了解工具和技术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木棍、轮子、砖块、铁锤、核桃夹、核桃。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班级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创设情景:教室里的凳子松了,钉子从凳子腿旁伸了出来,老师想要修好凳子,大家猜一下我需要拿什么去修理凳子呢?学生猜测,要求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锤子可以帮我们把钉子钉进木头里,其实生活中像锤子一样的工具有很多,大家知道那些日常用的工具呢?学生讨论并发言,教师归纳总结并出示各种工具图片。
我们经常会使用各种各样的工具,也会运用一些技术。
举例说说你用过什么工具和技术,用它们来做了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1.认识工具与技术活动一:观察图片活动二:讲解什么是工具什么是技术。
2.感受工具所带来的方便与快捷活动:取出核桃仁。
(1)不用工具,借助身体的力量取出核桃仁。
(2)当学生徒手取核桃仁感到困难的时候,自然就想到了要借助工具来完成任务。
这时可以让学生用木棍、砖头、轮子、铁锤等工具来试一试。
(3)“如何取出一个尽可能完整的核桃仁?”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学生第三步将要探究的活动。
借助核桃夹取核桃仁,学生会发现不仅轻松,而且取出的核桃仁也相对完整。
3.工具与技术关系的认识。
4.小组汇报交流成果。
工具和技术是相同进步、共同发展的。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1.你认为使用工具与不使用工具有什么区别?2.在上面的探究任务中,不同的工具使用方法相同吗?效果如何?使用核桃夹之后,你解决问题的技巧有什么变化?3.结合探究的过程,说说你对“工具”和“技术”的看法。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使用工具》 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使用工具》 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db5bf888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c3.png)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使用工具》教科版一. 教材分析《使用工具》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及其作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不同类型的工具,理解工具的设计原理,并能熟练地使用工具进行实际操作。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于生活中常见的工具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指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有所差异,教学中需要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各种工具的名称、用途和作用原理;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和实验,学会使用工具进行实际操作;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精神,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各种工具,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工具的设计原理,并熟练地使用工具进行实际操作。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工具;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和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各种工具及其使用说明书,教室环境布置;2.学生准备:提前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准备好实验器材。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工具?它们有什么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各种工具的名称、用途和作用原理,同时展示工具的使用方法。
这一环节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工具的使用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
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工具使用的印象。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使用工具》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使用工具》](https://img.taocdn.com/s3/m/9bc0f34a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68.png)
长时间使用工具容易导致疲劳,应适 时休息,避免因疲劳导致操作失误或 意外伤害。
保持稳定姿势
在使用工具时,应保持稳定姿势,避 免因身体晃动导致操作失误或意外伤 害。
工具的保养与维护
定期检查
定期对工具进行检查,发现损坏 或磨损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清洁与润滑
定期对工具进行清洁和润滑,保 持工具的良好工作状态。
按材质分类
工具可以按照其材质进行 分类,如金属工具、塑料 工具、木质工具等。
工具的发展历程
石器时代
人类最早的工具是石器,如石 斧、石刀等,用于狩猎和加工
食物。
青铜器和铁器时代
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人类进 入了青铜器和铁器时代,出现 了如青铜剑、铁锤等金属工具 。
工业革命时期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人类发明 了各种机械和电动工具,如机 床、电动钻床等,极大地提高 了生产效率。
选择材料
总结词
选择合适的材料对于制作简易工具至关重要,它决定了工具的质量和使用效果 。
详细描述
在选择材料时,学生需要考虑材料的性质、强度、易得性以及安全性等因素。 例如,如果选择制作杠杆的材料,学生应该选择坚固且耐用的材料,如木头或 金属。
制作过程
总结词
制作过程是实现设计的重要环节,需要细致的操作和耐心。
THANKS
感谢观看
工具的特点
工具具有实用性、功能性、设计 性和人机交互性等特点,能够提 高人类的工作效率和生产能力。
工具的种类
01
02
03
按功能分类
工具可以按照其功能进行 分类,如切割工具、钻孔 工具、测量工具、装配工 具等。
按使用领域分类
工具可以按照其使用领域 进行分类,如机械工具、 电子工具、医疗工具、建 筑工具等。
第1课 《使用工具》教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1课 《使用工具》教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30bcbcefb307e87100f69642.png)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1课《使用工具》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使用工具》是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尝试通过指导学生研究一些简单的机械和工具,让学生认识生活中运用的一些简单的机械原理,并通过研究这些简单的机械原理,培养学生开展比较完整的探究活动的能力。
而本课又是本单元的第一课,重在引领学生认识了解生活中的常用工具、及其中蕴含的机械问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对客观存在的机械和工具进行多角度的评价,为以后的探究学习奠定基础。
本课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我们使用过的工具;第二部分,选用什么工具好。
这两部分内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但是,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
学生发言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
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①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②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③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科学探究①尝试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
②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科学态度①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
②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技术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和变化。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影像资料,记录表;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用工具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在这一课,学生将通过对生活中使用工具经验的回顾和用熟悉的工具解决具体问题,感受工具能帮助我们省力或提供方便,形成初步的工具和机械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尝试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会用多媒体教学并利用以上工具辅助教学:
羊角锤、小刀、螺丝刀、螺丝钉、铁钉、图钉、剪刀、饮料瓶、奶粉罐子
【教学流程】
1.设景激趣,导入新课
叶圣陶先生说:入境始于亲。
一个好的开头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我通过幻灯片放映一张婴儿哭啼动画导入新课。
接着我会说:“小宝宝肚子饿了,要喝牛奶了,谁能帮他把奶粉罐盖子打开呢?你又会怎样去开?学生可能会想到小刀、剪刀、螺丝刀、钥匙等,甚至有同学会说直接用手,同时我会走到学生身边,让他们亲自动手和使用他们所说的工具去开罐子,也让他们说一说,用手和用工具,哪个更方便。
让学生对工具有个初步的印象,而且使用工具也方便,省力多了,然后我会提几个简单的问题:往墙上钉钉子会用什么?给水果削皮会用什么?剪纸会用什么?农民伯伯锄草会用什么?让学生意识到,其实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的钉锤、小刀、剪刀等等帮助我们做事情的都叫做工具。
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使用工具》。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播放,既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也为新课教学创造最佳的学
习氛围,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来自于生活,我们生活处处充满科学。
2.实验设计,探究科学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工具,这节课就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它们,出示幻灯片,鼓励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用途,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工具。
这时学生们对工具已经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我会给每个小组发一块上面钉有不同的钉子的木板:有铁钉、二个螺丝钉、三个图钉。
先让学生观察这些钉子,说说有什么不同。
如果要把这些钉子拔出来,你会选择哪个工具?小组内讨论交流,并说说选择工具的理由。
再小组内组员合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试一试用工具把钉子拔出。
同时我也会提醒学生,在拔钉子时要小心,注意安全,不要伤着了同学和自己。
当学生完成了小组活动之后,再请个别学生上台演示,有学生会发现同一个钉子我们可以选择几种工具来拔出,而这时我们应该选择最合适、最方便的那个工具。
设计意图:实验是科学的生命线。
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先猜想,并说出选择此工具的理由,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实验之后看看能用其它工具吗?这样让学生在动手之前先动脑,动手之后也动脑。
给他们充分的思考空间和探索空间。
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及动手能力,更加形象的理解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作用,选择合适的工具,可以使我们做事更加方便、省力,而这也是本课的重点、难点。
3.回归生活,应用科学
幻灯片出示三幅图及一些工具,让学生选择最恰当的工具完成图中的三项工作,并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①木板一边搭在车厢上,一边在地下,形成一个斜坡,油桶就通过这个斜面推上车,比较省力。
②大石头用撬棍当杠杆去撬动,比较省力。
③利用绳子和滑轮组成定滑轮可以很方便地将国旗挂到旗杆顶上。
幻灯片出示:像这样能使我们省力或者方便的装置叫做机械;而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构造简单的机械,又叫简单机械,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工具”。
生活中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合适的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
巧妙的使用工具,能让我们把事情做的更好。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科学回到生活实际中去,感受工具的使用给我们带来的方便,恰当的使用工具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4.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师:“一节课下来,老师都有点渴了,同学们,你们渴吗?”那我们喝点饮料吗?(边说
边拿出饲料瓶),可瓶盖怎么开呢?用筷子?用小刀?用钉锤?还是直接用牙齿咬?(边问边做动作),学生这时会说到用开瓶器,然后我会用开瓶器把瓶盖轻松的打开。
最后我会告诉学生们:“我们生活中到处会使用到工具,也离不开这些工具,工具给我们生活带来了便利,选择合适的工具使我们更省力、方便的完成事情。
当然,在我们使用工具的时候也要小心,注意安全,不要伤着了自己和他人。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把课堂中所学的科学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中,巧妙的解决实际问题,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使用工具
巧妙使用
工具、剪刀、钉锤、螺丝刀等省力、方便(简单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