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评课稿资料讲解
《松鼠》同课异构评课稿
![《松鼠》同课异构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8d4b7ea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aa.png)
《松鼠》同课异构评课稿
这节课教师能够根据阅读教学的特点和本课的写作特点,进行认真细致地研读和有效生动的课堂教学。
通过自主研读、小组合作、课堂展示等教学方法来展开教学,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紧凑。
教师关注学习主体,充分体现了自主研读。
在识记难记生字时,教师能够运用“拆字法”进行生动点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品读,捕捉重要信息。
教师关注文本特点,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发现文本的个性特征,引导学生品读文本中运用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语句,体会“文艺性说明文”的艺术魅力。
教师关注合作学习,创设情境使小组合作行之有效。
通过开展生动有趣的“评选活动”,学生们在小组合作中对文本信息进行概括、整合,并积极为松鼠写推荐信,在语境学习中感悟松鼠乖巧、漂亮、驯良的特点。
这节课充分展示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成果,是一次成功的同课异构教学案例。
同课异构《找拱形》评课稿同课异构评课稿
![同课异构《找拱形》评课稿同课异构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a7d1d4ebceb19e8b9f6ba76.png)
同课异构《找拱形》评课稿同课异构评课稿
教研内容:同课异构年级:六年级课题:找拱形活动引导教师:鲁冬菊、马燕评课人:诸永兴自己对这节课的理解:
本节课是学习了拱形之后,让学生实践,但说说是找,还是要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圆顶形的作用。
自己对这节课的教学思路:
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拱形(学生讲的很多一定不是拱形,而是圆顶形)真的是拱形吗?学生会意识到:不是单个拱形理解圆顶形为什么要用圆顶形(一定会说增强抗弯曲)我不信,怎么办?实验!讲讲球形找生活中的圆顶形这节课的注意点:不要为了找拱形而找拱形,很多拱形不是为了增强抗弯曲能力,生物体中的拱形先是要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
像安全帽第一是符合生命体,其次才是安全,要不,可能金字塔的安全帽可能还要好。
对这节课的看法:两位老师都能很好的把握课的重难点,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理解本课科学道理,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内的学习拓展到课余,解决了一下课,科学探究立马停止的普遍现象。
第 1 页共 1 页。
二年级数学《搭配中的学问》同课异构评课稿
![二年级数学《搭配中的学问》同课异构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2bc5a0076c66137ee06195b.png)
二年级数学《搭配中的学问》同课异构评课稿
**月**日,二年级王老师和高老师同课异构讲了数学广角的《搭配中的学问》。
两位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有一定挑战性的简单的排列问题,发展了学生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良好。
优点:
1.创设符合学生特点的情境。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两位教师创设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故事形式,无论是王老师的帮助小鸡、小鸭、刺猬解决雨伞的问题,还是高老师的游数学城堡,都创设了对学生有吸引力的情境,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开了个好头。
2.体现学生为主体的课标理念,注重学生自主探究。
两位教师都是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同时,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
实践活动经验,并且学生自己总结出搭配的方法,交换位置法和固定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做了方法的优化。
教会了学生学习方法。
3.教学设计符合数学教学规律。
两位教师注重了学生知识新旧的衔接和由易到难的特点,有效地设计教学流程,都是从两个数字能够组成几个两位数为基础,探索三个数字能够组成几个数,以复习旧知为基础,使学生很容易想到三个数字同样可以用交换法来组数,水到渠成掌握了交换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到了不重复,不遗漏,教学重点突出。
建议:
1、王老师的教学内容在稍加拓宽,将生活中的应用解决问题会更好。
2、在学生活动后,高老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路,长期这样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会提高很快,同样会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语文同课异构评课稿
![语文同课异构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3b38d8f2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1e.png)
语文同课异构评课稿“同课异构,同课异教”评课稿本学期第五周,语文教研组环绕“同课异构,同课异教”,探究实践性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这一主题,深入开展精读课文,主动学习,合作探索的教学有效性研讨活动,切实快速提高我校语文老师的专业水平。
教研形式稳中有变,踏实而生动。
结合教研活动的主题,组织好教师的学习、交流。
听展示课的老师对听课内容举行精心、系统的评点。
从课堂纪律上来讲,两位老师作为资深教师,对课堂的把控都十分到位,两个班的学生在教师上课时都能仔细听说,认真做笔记。
举行讨论时热烈而别失秩序井然。
学生都有良好的适应,如余庭海老师的学生在小组作答方面训练有素,夏初太老师的学生能自觉复习应对课前听写。
从教学目标上分析,余庭海老师和夏初太老师都能在课前对课标举行深入的分析,在课堂上抓住重点,课堂的要紧内容都有穿插,学生能完成教学任务,掌握教学难点。
从教学程序上分析,两位老师的教学思路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学生实际;教学思路的设计有一定的独创性,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新奇的感觉,如余庭海老师制作了“一双手”的档案以及夏初太老师的板书设计都生动有味,通俗易知道。
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有效果,教师在课堂上无脱离教学内容,做不的情况白费珍贵的课堂教学时刻的现象。
假如有脚够的时刻,能够再给学生拓展一些知识,如“如果你握到张迎善的手,你会对他讲啥?”从教学办法和手段上分析,教学办法多样化且量体裁衣,优选活用,两位老师的教学都非常有特点且非常扎实。
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将猎取的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真正知道得将本学科的知识与其它相关的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灵便运用到写作中去,加深了学生关于知识的明白,提高了学生掌握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两个老师在板书方面都有一定造诣,字体工整美观,令人赏心悦目。
而且两位老师在课堂上的教态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
教学语言的语调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同课异构评课发言稿
![同课异构评课发言稿](https://img.taocdn.com/s3/m/52a98da4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98.png)
大家好!今天,我有幸参加了本次同课异构的评课活动,深感荣幸。
在此,我想就本次同课异构的教学活动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首先,我要感谢组织者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
同课异构活动不仅让我们领略了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更让我们在比较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次同课异构进行评析。
一、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本次同课异构的课题是《<<赤壁>>》,两位老师都紧扣教学目标,围绕文本内容进行了深入挖掘。
在第一节课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把握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战争背后的故事;在第二节课中,教师则侧重于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从课堂效果来看,两位教师都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二、教学方法的运用在教学方法上,两位教师各有特色。
第一位教师采用了情景教学法,通过还原历史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赤壁之战的紧张气氛;第二位教师则运用了对比分析法,将曹操与周瑜、诸葛亮等人物进行对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人物性格。
两种教学方法各有优势,互为补充,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全面。
三、教学环节的设计两位教师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也有一定的差异。
第一位教师在导入环节巧妙地利用多媒体展示赤壁之战的战争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位教师则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
在课堂教学中,第一位教师注重对文本的解读,第二位教师则更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两种教学环节的设计都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和对学生的关爱。
四、师生互动与评价在师生互动方面,两位教师都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第一位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第二位教师则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文本。
在评价方面,两位教师都采用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既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又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
五、教学反思与改进通过本次同课异构,我们可以看到两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第一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引导还不够充分,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第二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文本的解读还不够深入,对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不够。
语文同课异构评课稿版
![语文同课异构评课稿版](https://img.taocdn.com/s3/m/7674769c01f69e3142329464.png)
"同课异构,同课异教"评课稿本学期第五周,语文教研组环绕"同课异构,同课异教",研究实践性语文讲堂教课模式这一主题,深入睁开精读课文,主动学习,合作研究的教课有效性商讨活动,确实迅速提高我校语文老师的专业水平。
教研形式稳中有变,扎实而生动。
联合教研活动的主题,组织好教师的学习、沟通。
听展现课的老师对听课内容进行精心、系统的评点。
从讲堂纪律上来说,两位老师作为资深教师,对讲堂的把控都十分到位,两个班的学生在教师上课时都能认真听讲,认真做笔录。
进行议论时热忱而不失次序井然。
学生都有优秀的习惯,如余庭海老师的学生在小组作答方面训练有素,夏初太老师的学生能自觉复习应付课前听写。
从教课目的上剖析,余庭海老师和夏初太老师都能在课前对课标进行深入的剖析,在课堂上抓住要点,讲堂的主要内容都有穿插,学生能达成教课任务,掌握教课难点。
从教课程序上剖析,两位老师的教课思路设计吻合教课内容实质,吻合学生实质;教课思路的设计有必定的独创性,超常脱俗给学生以新鲜的感觉,如余庭海老师制作了"一双手"的档案以及夏初太老师的板书设计都生动风趣,平常易懂。
教师在讲堂上教课思路实质运作有成效,教师在讲堂上无离开教课内容,做其他事情浪费可贵的讲堂教课时间的现象。
假如有足够的时间,能够再给学生拓展一些知识,如"若是你握到张迎善的手,你会对他说什么?"从教课方法和手段上剖析,教课方法多样化且对症下药,精选活用,两位老师的教课都很有特色且很扎实。
在教课中,教师侧重指引学生将获得的新知识归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真实懂得将本学科的知识与其余有关的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灵巧运用到写作中去,加深了学生关于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掌握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从教师教课基本功上剖析,两个老师在板书方面都有必定成就,字体工整雅观,令人赏心悦目。
并且两位老师在讲堂上的教态明亮、快活、隆重,富裕感染力。
同题异构教学点评及教材解读-业务学习材料
![同题异构教学点评及教材解读-业务学习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710156b3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bf.png)
业务学习材料---同题异构教学素材解读及点评摘要:梳理点评“同题异构”教学活动,提出建议;梳理教研教学工作存在问题并提出要求;梳理近期工作,通告实施方案。
一、梳理点评“同题异构”教学活动本次青年教师同题异构教学活动共有9位老师参与,在这次活动中我看到了老师们驾驭课堂能力上的进步,看到了老师们在教学环节构思上的创新,看到了力争第一的态度,同时也看到了我们背后团队的有力支撑。
(一)概括说本次活动9位老师能借助所提供的绘本素材,求新求异精彩纷呈,取得明显的效果,具体体现在:1.解读教材制定具体可操作的、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目标。
2.课堂教学重点突出,突破难点,灵活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3.教学理念和活动形式体现刚要精神,注重环境的建设,注重师幼互动的有效性。
4.注重践行纲要中科学领域指导理念。
(二)回顾科学领域的目标、要求、指导要点的再梳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认识能力(一)目标1. 有好奇心,能发现周围环境中有趣的事情;2.喜欢观察、动手操作和实验,积极寻求答案;3.初步理解事物的数量关系,能用比较、分类、测量等简单方法探究事物;4.愿意与同伴共同探究、互相交流、分享各自的发现;5.喜爱动植物,亲近大自然,关心周围的生活环境。
(二)教育要求1.引导幼儿接触自然环境,使之感受自然界的美与奥妙,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认识兴趣;2.结合和利用生活经验,帮助幼儿认识自然环境,初步了解自然与自己生活的关系;3.引导幼儿注意身边常见的科学现象,感受科学技术给生活带来的便利,萌发对科学的兴趣;4.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5.帮助幼儿认识和理解事物的形状和数量关系,形成初步的数概念;6.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材料开展活动,发现物品和材料的多种特性和功能。
7.鼓励幼儿用语言和非语言等多种方式来反映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表达发现的愉快并与他人交流、分享。
(三)指导要点1.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探究欲望,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论等方法进行探索活动。
《九色鹿》同课异构评课
![《九色鹿》同课异构评课](https://img.taocdn.com/s3/m/b83380efd15abe23482f4def.png)
《九色鹿》同课异构评课篇一:同课异构评课稿20XX----20XX学年度同课异构评课稿本周我听了唐XX、李X、高XX三位老师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同一节课不同的构思,各有千秋,现把我听了这三位老师的课后的感受简谈如下:授课人:唐XX教学效果很好,目标达成度高,绝大多数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扎实。
学生学习习惯好,善于倾听,回答问题声音洪亮,思维敏捷,语言表达能力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唐老师基本功扎实,语言精炼、准确、富有亲和力、评价及时、鼓励性语言使用好,如:“同学们眼光真敏锐”等。
板书设计合理,布局美观,书写认真。
教态自然大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强。
授课人:李X李老师在教学中结合现实情境,引导学生对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性探究,既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例题的教学,还体现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一到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讨论交流,自主探究,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除法的法则和商不变规律的基础上教学的。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材料,创造探究的氛围。
授课人:高XX教学过程设计科学合理,各环节过渡自然,知识呈现科学有序,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首先通过复习整数除法唤起学生的回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然后创设买跑步的生活情境引出新知识,先让学生估算,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接着展示学生做法并介绍自己的算法,经老师的点拨追问学生明白了算理,通过接下来的一组练习让学生谈谈在竖式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进而理解小数除法和整数除法的异同,整个过程流畅自然,循序渐进,知识在自然中生成。
20XX.9.23篇二:同课异构评课记录内黄县第六实验小同课异构评课记录篇三:垂直于弦的直径同课异构评课稿“垂直于弦的直径同课异构”评课稿20XX年10月21~22日,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我很荣幸地参加了两位老师对九年级数学《垂直于弦的直径》这一课的同课异构活动。
《台阶》同课异构评课稿
![《台阶》同课异构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8621919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d8.png)
《台阶》同课异构评课稿《台阶》同课异构评课稿引导语:同课异构是指同一节的内容(同课都是“整数除以分数”这个内容),由不同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自己备课并上课。
由于老师的不同,所备所上的课的结构、风格皆不同,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台阶》同课异构评课稿,欢迎阅读!昨天和今天闫琪老师分别在八(2)班和八(1)班上了两节生动活泼的“生命课堂”示范课。
这两节课闫琪老师施展自己所长和特色,向我们展现了既符合“生命课堂”理念而又娴熟高效、精彩纷呈的展示课。
这两节课在两个班上,而又运用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这属于典型的同课异构,又是闫琪老师对自己的大胆挑战,从这两节展示课的实际效果来看,充分展示了闫琪老师的课堂教学活力和个人教学风采,显示出了她深厚扎实的文学基本功。
这两节课让我感受最深的是闫琪老师能娴熟地掌控整个课堂节奏,可以说是张弛有度,收放自如。
语文八年级上学期第八课《台阶》这篇小说,篇幅长,容量大,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比较含蓄,需要读者反复阅读和揣摩才能清晰地理解父亲形象和性格特征。
闫琪老师对这两节课的处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以“台阶”和“父亲”的辩证关系为主线。
这两节课我总结了有如下几个特色:一、钻研教材、解读文本的能力强。
我们凡是听过闫琪老师课的,无不佩服闫老师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驾驭掌控能力。
为什么她能在课堂上驾轻就熟,游刃有余?我认为是闫老师对文本独特而敏锐的把握,注重挖掘语言训练点,引领学生对主人公的情感层层深入的感悟。
例如在八(2)班上的那节课,在探讨父亲是看重台阶的实用功能还是看重台阶的象征意义这个问题的时候,闫老师要求学生从父亲的外在表现去捕捉父亲的心理活动,而且要求在分析时有理有据。
这里闫老师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去剖析文本,思考父亲为什么那么重视台阶,让学生深入揣摩父亲内心的情感。
二、教学设计有新意,有突破。
闫老师的两节课设计上有亮点,更加注重整体性和层次感。
整体性体现在不管是开篇导入,还是梳理文章结构,合作讨论,闫老师的两节课都始终围绕主要问题以一贯之;而层次性体现在教学流程分为若干环节,环环相扣,自然流畅。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评课稿(3篇)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评课稿(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9090332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36.png)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于近期开展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语文”学科为例,由两位教师分别执教同一课题,旨在通过对比分析,探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活动过程1. 同课异构本次活动选定的课题为《沁园春·长沙》。
第一位教师采用传统的讲授法,从词牌、背景、作者等方面对这首词进行了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词意。
第二位教师则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视频、音乐等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词的意境。
2. 课堂观察在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观察到以下现象:(1)第一位教师注重知识的传授,教学过程较为严谨,但课堂氛围较为沉闷。
(2)第二位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氛围活跃,但部分教学环节略显仓促。
3. 交流讨论在课后,两位教师分别就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进行了反思,并与其他教师进行了交流讨论。
三、评课意见1. 教学方法(1)第一位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传统,注重知识的传授,但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建议在教学中多关注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第二位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创新,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部分教学环节略显仓促。
建议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教学环节。
2. 教学内容(1)两位教师都对《沁园春·长沙》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第一位教师注重词牌、背景和作者的介绍,第二位教师则注重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建议在教学中,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理解词意的同时,感受词的意境。
3. 教学效果(1)第一位教师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掌握了词的基本知识,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词的意境理解不够深入。
(2)第二位教师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词的意境和情感,但部分学生对词牌、背景和作者的了解不够全面。
四、改进建议1. 教学方法(1)建议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课异构作文评课稿模板
![同课异构作文评课稿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31511b48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1d.png)
同课异构作文评课稿模板一、选题背景。
作文评课是教师教学的一项重要环节,通过评课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同课异构是指在同一课题的教学中,教师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差异而形成不同的教学过程和效果。
因此,以同课异构作文评课稿模板为标题,探讨如何进行作文评课,以提高教学质量。
二、评课内容。
1. 评课目的。
作文评课的目的在于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评课,可以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发现他们的问题所在,进而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2. 评课方法。
评课方法主要包括课堂观摩和教学设计分析两种方式。
课堂观摩是指教师到其他教师的课堂上进行观摩,了解其他教师的教学特点和优点,从中汲取教学经验。
教学设计分析是指对教学设计进行分析,了解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差异,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3. 评课要点。
评课要点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等方面。
评课要点是评课的重点和难点,需要教师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4. 评课效果。
评课效果主要体现在教学质量的提高上。
通过评课,可以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进而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评课要求。
1. 教师要有开放的心态,愿意接受他人的建议和批评,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
2. 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评课能力,能够客观地分析教学过程和效果,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3. 教师要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理论知识,能够根据评课结果进行教学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四、评课实施。
1. 评课前准备。
教师在评课前要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充分准备,确保评课的顺利进行。
2. 评课过程。
教师要认真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堂,了解其教学特点和优点,从中汲取教学经验。
同时,要对教学设计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3. 评课总结。
教师要对评课结果进行总结,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年级数学同课异构评课材料
![二年级数学同课异构评课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a5bcac94fab069dc51220145.png)
二年级数学“同课异构”评课材料五年级级组总的来说六位老师的课都有各有所长,教的比较成功具有一定的示范性。
一、角的认识。
三位老师都非常注重从实际生活中引导学生通过寻找来认识角,使学生意识到角的普遍性,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
并将抽象的角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化难为易,易教易学。
1、董老师和张老师在让学生观察图画或周围物体的同时,教师提出“这些物体上都藏着角,请同学们找一找,那么数学上的角是什么样的呢?”这一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辅以现代化教学手段,很自然地把学生在生活中认识的具体的角,过渡到抽象的数学上的角,为学生形成角的表象打下扎实的基础。
情境的设置很真实、神奇,运用了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2、多层练评、内化新知。
三位老师都能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比如让学生找角。
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找到其中的一个角,学着老师的样子摸一摸,顶点在哪里?有什么感觉?学生说:尖尖的,会刺人。
老师告诉学生这就是角的顶点,然后又相机点提出:角的边在哪里?摸摸有什么感觉?学生说:平平的、滑滑的、直直的。
这样既清清楚楚地使学生感知到了角的特点,突出了教学重点,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3、董老师的课导入新课自然,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气氛活跃,肢体语言应用的恰到好处。
美中不足的是用纸条和图钉做活动的角,由于纸条太软所以给操作带来不便,致使部分学生对角大小的比较不是很准确。
4、张老师的课能善于创设情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发现探究新知,留给学生动手操作及思考的时间较多,用活动的角演示比较角的大小,让学生观察感知,直观形象,化难为易,为下节课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用顺口溜总结角的特点,易于记忆,不足之处是提问题欠具体,激励性语言较少。
5、潘老师的课教学设计独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言切切自然。
对角的画法边示范边讲解,有利于学生模仿和接受。
能采用多种方法突破难点,魔棒变角以及使角变大变小,操作容易,演示直观,突破了难点。
同课异构珍珠鸟评课稿
![同课异构珍珠鸟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3013abdd1f34693dbef3e03.png)
“同课异构”《珍珠鸟》评课稿长胜中心小学曾新宁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听了两位老师的课后使我受益匪浅。
揭老师的课有声有色;余老师的课激情澎湃。
现在我来对这两节课说说我的看法:首先,整合教学问题,问题设计提纲挈领,统领全文。
两位老师都围绕“‘我’是怎样对待珍珠鸟的,珍珠鸟对我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一问题,让学生找出“我”照料与呵护珍珠鸟及珍珠鸟对“我”的感情发生变化的句子,指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字词、关键句子、关键段落进行学习,顺利地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领悟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
特别是揭老师其中的一个话题设计“我不管它。
”是指“我”不管它——,不管它——,不管它——,引着学生联系上下文来接读,和余老师采用分角色对话的形式,引领学生初步体会“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的深刻含义。
其次,关注插图,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两位老师在课堂上都做到了图文结合,图文并茂。
在教学中关注插图,将抽象的含义形象化、具体化,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特别是两位老师设计的,“你能给这幅画起个名字吗?”学生的灵感被激发起来,有的说叫“爱”,有的说叫“亲近人的鸟”,还有的说叫“信赖”,教师能恰当地赞美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意。
同时能用生活中的一些画面,采用动画和背景音乐相配合的情况下,让学生通过欣赏,获得审美享受、感情陶冶、精神净化。
第三,学以致用。
余老师让学生换位思乐的形式,“如果你是珍珠鸟,当探出头来看的那会你会说下什么呢?”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珍珠鸟从怕人到信赖人的过程。
揭老师采用小练笔的形式再次深入理解信赖,在汇报的过程中能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打开心扉,畅所欲言。
第四,美中不足。
可能由于揭老师与学生不熟悉的原因,在课堂上老师讲的有点多,没有完全把课堂交给学生。
余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语速有点过快。
总之,总之,听了这两节课,让我也反思了自己的语文教学,发现了其中的一些弊端,如:学生读书时间少,问题意识不浓,想象力不够,表达能力不强……这都与自己平时课堂上放的不够有直接的关系。
同课异构评课稿
![同课异构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f91c3d6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7d.png)
同课异构评课稿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评课稿,评课是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一项经常开展的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评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同课异构评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同课异构评课稿1一、教学目标上分析三位老师都提出本节课的目标:董老师和邹老师是研究圆的对称性,掌握垂径定理及其推论,但只了解它的证明。
刘老师是理解圆的对称性,掌握垂径定理,却重在证明圆的对称性。
相同之处是:学会运用垂径定理及其推论解决一些有关证明、计算和作图问题。
理解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识图能力。
通过圆的对称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审美观,并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二、从处理教材上做出分析三位老师对教材的不同理解,从不同角度的思考,不同深度和广度的挖掘,不同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真正体现了同课异构的趣味所在。
本次同课异构活动中,虽然三位老师的设计都由六部分组成,分别是:情景引入、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课堂达标、拓展提升、归纳小结。
但是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三位老师的着重点不同,学生接受水平不一样,教学方法也有所不同各有春秋。
但三位老师都能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三位老师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合理,脉络清晰,环环相扣,过渡自然,对材料理解透彻,引导学生自主动手实践,操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三节课授课教师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1、刘老师从上节课的知识入手引导学生回忆圆的基本概念,为新课的证明做好准备;董老师和邹老师从赵州桥问题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不过若能把这点再深入挖掘,体现更多数学人文文化可能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会更浓。
2、三位老师都强调符号语言的归纳。
3、三位对辅助线的作法强调不够。
同课异构《一面五星红旗》评课稿
![同课异构《一面五星红旗》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dfe321583c4bb4cf7ecd172.png)
“同课异构”课堂评课稿月牙桥中心学校宋彩虹今天下午,在福利一校聆听了几位年轻教师同课异构的三堂课——《一面五星红旗》(第二课时),听完课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三位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环节的处理、课堂中对学生的引导、对重难点的把握和突破,以及课堂教师们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都让我难以忘怀。
这三位教师分别是福利一校的张琴老师、皋兰县黑石川小学的赵国霞老师以及西固一校的马岩老师。
虽然这几位老师都很年轻,而且她们讲的都是同一堂课,但是每堂课都各具特色,令人耳目一新、令人陶醉其中、令人回味无穷。
下面我就具体来谈谈自己对这几堂课的一点个人感受。
这三节课给我的总体感觉是教师对教材都是非常熟悉的,而且在设计上既能吃透课本,也能“吃透”学生,对学生的引导都很到位,每一堂课都让我感觉到了老师们扎实的基本功、驾驭课堂的能力和引领学生的技巧。
下面我就重点来谈谈福利一校的张琴老师的这节课。
张琴老师在上课时能够从整体入手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而且能够抓住外国面包店老板对我的两次截然不同的态度的变化,让学生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来体会作者那颗强烈的爱国之心。
并且张老师在上课之时还能抓住课文中的主要段落(“我摇.摇.头,吃.力地....地向外走去。
..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突然,我摔倒在地上,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和关键词,如“摇摇头”、“吃力地”、“趔趔趄趄”等,让学生从中体会我的爱国之情。
同时,张老师在课堂上还注意培养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如,在课堂上张老师曾经提过这样一个问题:“想想看,当时我的背包里会有什么”?学生此时说了很多有关我们生存的必需品。
然后张老师引导学生体会到了“我”当时所处的环境:“我”的由于筏子翻了,背包里的东西都没有的,“我”身上多处受伤又迷路了,在荒无人烟的山中转了三天,才来到面包店,可以想象出我当时的饥饿程度。
在此处的铺垫引导,可以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我”的爱国之心。
至此,对学生的爱国思想教育也自然是水到渠成了。
同课异构评课稿子
![同课异构评课稿子](https://img.taocdn.com/s3/m/29e3677216fc700aba68fc4f.png)
“同课异构”教学活动数学优质课评课稿评课人:肇源县第三中学王金玲评课课题:指数函数及其性质出课教师:刘树桓姚恩博本节课两位教师精心准备,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创设了丰富的教学情境,成功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两位老师共同走过从磨课到出课的整个过程,从中感触颇多,受益匪浅,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一、教学目标的设计准确、具体、全面,他们都通过各自的方式,合理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动力和积极性;合理的课堂练习、有效的课堂评价,使学生真正体会指数函数的解析式、图像形成、性质归纳、函数应用,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
二、教材的处理: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精心设计,两位老师重点把握准确,难点得以突破,通过精彩的情境引入和对核心知识的充分探究,对教材进行了非常合理的整合。
三、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谈一下他们的教学过程:1、进入教学的第一步,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如何“导”两位老师都合理的设计了生动的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在预设好的情境和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使教学目标得以落实。
例如姚恩博老师在引入时用的“折报纸”的例子,刘树桓老师用的“捐大米”的例子和“绳子日取一半”的例子,都是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亲身经历,并从倍感诧异的结果中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感悟,调动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
2、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体现如何“学”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过程。
刘树桓老师在引导学生探究指数函数定义的过程中,详细分析了底数“a’的取值,体现了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分类讨论思想,而且科学全面的思考问题,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姚恩博老师在引导学生探究指数函数图像过程中,让学生动手描点,在图像形成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由特殊到一般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在总结指数函数性质时,以学生活动为主体共同探究总结,课堂气氛热烈融洽,将数学变成学生看得见,理解得了的数学事实,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课异构”教学活动数学优质课评课稿
评课人:肇源县第三中学王金玲
评课课题: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出课教师:刘树桓姚恩博
本节课两位教师精心准备,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创设了丰富的教学情境,成功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两位老师共同走过从磨课到出课的整个过程,从中感触颇多,受益匪浅,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准确、具体、全面,他们都通过各自的方式,合理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动力和积极性;合理的课堂练习、有效的课堂评价,使学生真正体会指数函数的解析式、图像形成、性质归纳、函数应用,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
二、教材的处理: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精心设计,两位老师重点把握准确,难点得以突破,通过精彩的情境引入和对核心知识的充分探究,对教材进行了非常合理的整合。
三、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谈一下他们的教学过程:
1、进入教学的第一步,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如何“导”
两位老师都合理的设计了生动的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在预设好的情境和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使教学目标得以落实。
例如姚恩博老师在引入时用的“折报纸”的例子,刘树桓老师用的“捐大米”的例子和“绳子日取一半”的例子,都是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基
础,让学生亲身经历,并从倍感诧异的结果中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感悟,调动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
2、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体现如何“学”
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过程。
刘树桓老师在引导学生探究指数函数定义的过程中,详细分析了底数“a’的取值,体现了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分类讨论思想,而且科学全面的思考问题,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姚恩博老师在引导学生探究指数函数图像过程中,让学生动手描点,在图像形成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由特殊到一般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在总结指数函数性质时,以学生活动为主体共同探究总结,课堂气氛热烈融洽,将数学变成学生看得见,理解得了的数学事实,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3、合理有效的课堂练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体现如何“练”
课堂练习是检查认知目标的主要手段,有效地课堂练习还能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从而修改教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在这节课中,两位老师根据教学需要设计练习,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
他们在练习设计上,表现为以下两点:首先,练习有针对性,可以帮助学生总结规律,第二,练习设计具有层次性、探索性,并能通过图像直观分析体现数学的看得见的事实,再给出规律进行代数推理,数形结合思想用得恰到好处。
总之,整个练习设计考察了学生对这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运用有效地课堂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姚恩博老师不吝啬对学生的评价,刘树桓老师向来具有亲和力,他们在提问时能尽量使用委婉而友好的语气,适度的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积极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促进教学。
四、亮点分析:第一、两位老师的板书是我们数学人的骄傲,设计合理、清晰工整、即悦目又实用——相当漂亮;第二、精彩教学情境设计是本节的另一亮点,对学生学习欲望的激发非常有效。
第三、刘树桓老师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恰当应用,姚恩博老师“从一般到特殊”的分析方法的应用,都充分体现了他们坚实的教学基本功。
总之,在这节课中,老师们能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真正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最后,诚挚的感谢两位老师为我们呈现的精彩课堂,感谢你们的辛苦,更加感谢学校组织的这次活动,让我们更充分的去体验课堂教学,去思考在我们这样一个普通高中如何去构建高效课堂。
谢谢!
附:组内点评的若干意见及想法
数学学科组组长王海凡老师:课前情境引入都比较精彩,目标合理明确,重点突出,两位老师的区别,恩博老师的列表学生描点做得很好,特殊到一般,图像自然出来,难点的已突破,水到渠成的就把性质归纳出来。
时间再整合一下,舍掉运算复习开门见山的更好。
树桓老师侧重定义分析,板书图像居中重点突出。
第一小组讨论结果代表发言人黄晓东老师:树桓老师引入新颖、过渡自然,注重定义,教态自然亲切;恩博老师实例引入、直观易懂注重图像,语气委婉。
创新之处在于引入新颖,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另外,以学生为主体,互动较好。
第二小组讨论结果代表发言人武波老师:引例贴近生活,又能激起学生学习指数函数的欲望,建议把两个函数图像放在同一坐标系中比较一下,从列表、描点到图像形成清晰具体,学生参与性强,两位老师的板书都比较合理美观。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教案)
肇源县第三中学姚恩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