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及答案1-6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及答案1-6](https://img.taocdn.com/s3/m/d659a3ab14791711cd79170d.png)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一)(适用于商学院××级××专业××学生)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分,共30分)1.国际分工按照各国不同生产领域之间媒介不同可分为()。
A.以商品为交换为媒介的国际分工B.以资本为媒介的国际分工C.垂直型国际分工D.混合型国际分工2.经济全球化的成因主要包括()。
A.科技革命的大发展B.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C.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D.跨国公司的大发展3.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和影响主要有()。
A.减少了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不确定性B.缓和了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冲突C.避免了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剧烈波动D.抑制了世界生态环境和国际安全环境的恶化4.战后科技革命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全世界的生产力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更是十分巨大的,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主要表现有()A.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B.扩大了资本积累C.增加了就业D.保证了劳动力的供应5.人口老龄化给各有关国家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A.劳动力的年龄结构老化B.劳动力短缺C.经济发展加快D.社会保障负担加重6.下列属于发达国家推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是()。
A.通过技术和经济援助,转移污染工业,把危险性大和对环境具有潜在威胁的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生产B.在国家环保政策的调控下,增加环保资本和技术的投入,实行清洁化生产。
C.通过发展高科技和技术创新,提高增长的质量,减少单位产值中资源的消耗及污染的排放量。
D.维持的是其原有的高消费生活方式7.战后,特别是近一、二十年来,国际贸易的内容具有突出的新特点()。
A.国际贸易的内容在比例、结构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B.多边贸易的内容和范围大大扩展。
C.商品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及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四位一体迅速发展,互相促进。
D.军火贸易不断增长。
8. 经过近30年的探索,中国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具体表现在()。
世界经济概论(公共选修)参考答案
![世界经济概论(公共选修)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73c887d4d8d15abe234e7d.png)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世界经济概论(公共选修)”课程期末考试提示:答案以电子文档形式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论述题(每题不少于400字。
每题50分,共100分)1、论述跨国公司及其对外直接投资对当代世界经济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答:跨国公司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进行跨国直接投资的经济体。
当然它并不是惟一进行跨国界投资的组织,在它之外还有个人以及国际经济组织所进行的对外直接投资,有政府和非政府机构所进行了的对外直接投资。
但跨国公司是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行为主体。
只要是跨国界进行直接投资并且获得控制权的企业就叫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是与对外直接投资同时出现,同步发展的,依照界定,跨国公司理应被视为进行跨国界直接投资的主体,而对外直接投资则是使之成为跨国公司的必要途径。
不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就不会产生跨国公司,没有跨国公司,全世界90%的对外直接投资就不会发生,二者是分不开的。
对于对外直接投资的跨国企业来说,它们拥有的技术、资金、管理优势等能够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先进生产力的扩散者,而给东道国和世界经济带来好处,对世界经济的许多领域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对外直接投资对世界经济各领域的影响1、对国际分工的影响跨国公司对国际分工新发展的影响,主要并不在于跨国公司通过其内部“贸易”(实际是母公司和了公司之间以及子公司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调拨),而在于它们通过其国外直接投资,把子公司所在各国纳入国际分工体系,其内部的“贸易”也是在其海外直接投资和生产的基础上进行的。
它们通过海外直接投资,把生产企业分布在所选定的适当地区和国家,利用当地的有利条件进行生产。
这些产品可能是为满足当地市场需求而生产的;也有的不过是在不同国家分别生产某一产品的各种零部件或某一产品的不同工序,然后把这些“中间产品”集中运往一地,进行最后的组装,直到成为最终产品。
当前的产业内国际分工还越来越多地由跨国公司组织多个其他公司作为其供应商(或承包商)来实现。
而这些供应商或承包商,有的是本国公司,也有他国公司。
世界经济概论大学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世界经济概论大学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f00c4ea417866fb94a8e1c.png)
6.经济全球化指在现代科技进步加快、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情况下,把世界的生产、贸易、金融等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活动相互开放、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的过程和状态。
8.经济全球化的表现☆贸易全球化☆生产与投资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科技全球化☆劳动力全球化☆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7.经济全球化的动因1.各国拥有生产要素的不平衡2.现代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3.跨国公司的大力发展4.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5.市场经济和经济自由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政策趋向6.全球范围内的市场化改革1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一)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也为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经济意义)(二)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防止新的世界大战(政治意义)8.反全球化1999西雅图事件--反全球化现象的开始直接原因:全球范围内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全球化引起一系列政治问题和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全球化损害了发达国家一部分人的利益全球化引起的全球经济不稳定根本原因: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存在12.金融全球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益处:多元化和更有效率的资本流动,对于提高资源全球配置的效率,促进国际贸易增长和各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
弊端:伴随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金融动荡已成为常态,这使世界各国都生活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之中。
14.雁行式的经济发展:即每一个新的跟随者都向领导者汲取科技,然后把科技传授给另一组跟随者。
日本模式: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德国模式:社会市场经济模式13.为什么二战后国际贸易获得巨大的发展?1.二战后新独立的国家发展民族经济需要寻找贸易伙伴;2.战后科技的发展及军事技术转为民用,推动了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剧增;3.统一的世界市场的形成及跨国公司的发展。
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1952)“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理论论断并没有正确反映现代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首先,该理论与现代生产力的性质相矛盾。
世界经济概论试卷AB卷带答案期末考试卷模拟测试题综合测试题
![世界经济概论试卷AB卷带答案期末考试卷模拟测试题综合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eb0d8695011ca300a7c39038.png)
《世界经济概论》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
A.国际贸易B.国际投资C.科技革命D.国际金融2、()是国际间交易结算所采用的货币制度,即各国间进行支付的系统规定、做法与制度。
A.国际金本位制B.国际货币体系C.布雷顿森林体系D.牙买加体系3、世界上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大致可分为四种模式,其中包括以()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
A.美国B.德国C.瑞典D.日本4、俄罗斯在1992年至1994年采取的经济转型方案称为()。
A.缓慢疗法B.休克疗法C.渐进式改革D.新方案改革5、从投资周期是与产品和主要设备的更新寿命相对应的现象出发,提出平均第一周期的长度约为9-10年的经济周期被称为()。
A.朱格拉周期B.基钦周期C.库兹涅茨周期D.康德拉季耶夫周期6、()是指一国的政府、银行、其他金融机构、公司企业以及国际金融机构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向其他国家的政府、银行、其他金融机构、公司企业以及国际机构提供的贷款,反映了国际间借贷资本的活动,是国际间接投资的重要形式。
A.国际债券投资B.国际信贷C.国际股票投资D.国际期货投资7、()是指致力于建立和发展本国的制造业以代替同类制成品的进口,实现国家工业化和经济独立自主的战略。
A.内向型工业化B.外向型产品生产导向C.进口替代D.外向型工业生产导向8、二氧化碳与水蒸汽结合形成的()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被人们称为“空中杀手”,它使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建筑物受到腐蚀,人类健康受到危害。
A. 大气污染B.臭氧层破坏C.温室效应D.酸雨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世界经济的特点包括( )A.市场性B.整体性C.不平衡性D.复杂性2、国际分工可以分为()等几种类型。
A.垂直型分工B.水平型分工C.一体型分工D.混合型分工3、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类型包括()。
A.自由贸易区B.关税同盟C.完全经济一体化D.保税区4、中国经济转型的特点包括()A.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化B.宏观控制下的稳定化C.渐进模式下的自由化D.公有制主导下的私有化5、按照进入海外市场的方式,国际直接投资可划分为( )等类型。
《世界经济概论》试卷含答案(8套)
![《世界经济概论》试卷含答案(8套)](https://img.taocdn.com/s3/m/4a64299bda38376baf1fae59.png)
《世界经济概论》试卷含答案(8套)试卷1一、概念(每题10分,共20分)1 国际分工2 管理贸易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经济全球化的内涵与成因2浮动汇率制对发展中国家的不适宜表现在哪几个方面,3发展中国家发展模式中的“东亚模式”与“拉美模式”的区别体现在什么地方,4 二战后,世界由“领土主义时代”进入“经济主义时代”的原因是什么,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2“地大物博”是一个国家富有的必要条件么,试用分工理论进行分析。
试卷1答案一、概念1 国际分工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分工超越国界而形成的各国国民经济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国内社会分工向国际领域扩展的结果。
2 所谓管理贸易,就是对进出口贸易和全球贸易关系进行干预、协调和管理。
它是介于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之间的一种贸易制度。
其基本特点就是通过贸易立法使贸易保护主义合法化。
二、简答题1内涵:(1)畅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统一(2)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与时空相联系的概念(3)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及其载体扩张的全球化(4)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其结构中存在着多种不对称。
成因:(1)科技革命的大发展(2)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3)西方国家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4)跨国公司的大发展。
2 (1)发展中国家多为小型开放经济,进出口商品结构较为单一,出口供给、进口需求价格弹性不足,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变动来促进资源配置和改善国际收支的效果并不明显。
相反,汇率浮动频繁而剧烈的情况会导致国际商品和资本市场价格波动,对企业收益和投资计划造成相当大的影响。
(2)浮动汇率具有内在的通货膨胀倾向,发展中国家往往具有加速发展经济的迫切愿望,多采用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
但由于国内金融市场不健全、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多种因素的存在,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往往演化为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最后陷入“通货膨胀—汇率贬值—通货膨胀… … ”的恶性循环中。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https://img.taocdn.com/s3/m/d8b0f903f12d2af90242e659.png)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考核试题姓名:李龙班级:全经贸1101 学号:20110200347一、简答题请在以下选题中任选3题作答,要求分析内容观点鲜明,每道题篇幅不少于200字。
1. 就你观察,目前世界科学技术出现了哪些新技术?这些技术对世界经济将产生何种影响?目前世界科学技术新技术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以及最近出现的且正在不断发展着的数字化制造(3D打印)技术和互联网(Web2.0)技术。
这些技术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为:(一)提供思想、认识世界;(二)提供联系世界的动力、工具,简化联系成本;(三)深化国际分工(产业拓展)、拓展市场,丰富世界经济的内容和规模。
其表现形式为:(一)改变了生产方式;(二)改变了交易结构;(三)节约了交易费用;(四)推进了全球化进程;(五)推动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
新技术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强大生产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推动了各国经济的发展。
但是,新技术的出现可能影响着世界分工的改变,譬如以前把“外包”给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可能又“内包”回发到国家的企业,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面临挑战。
3.国际贸易领域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出现了哪些新特点?如今针对中国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新特点:其一,国家更多用法律制度和行政来干预贸易。
其中,保护主义措施分为两类:一是滥用WTO规则允许的贸易救济措施,主要是指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殊保障措施(即“两反两保”)。
近年来,中国就在反倾销和反补贴方面频繁受到其他国家的贸易保护干预,其中欧盟对于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就是一个例子;二是使用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如有的国家提高了进口关税,采取禁止或者限制进口、技术性贸易壁垒等。
当前各式各样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已成为目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一个新特征。
世界各国出台种类繁杂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如安全标准、卫生标准、包装标识标准、信息技术标准、环境标准、劳工安全标准和福利标准等,对我国产品的出口造成极大的障碍。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6380ef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57.png)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世界经济概论》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单选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在工业革命之前,形成了以()为中心的商品国际化。
A.西欧 B.北美 C.东亚 D.地中海沿岸2.第二次科技革命将世界生产力推向新水平,为资本国际化奠定了技术基础。
第二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是()。
A.18世纪60年代 B.19世纪30年代 C.19世纪后30年 D.20世纪50年代3.()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角和生产国际化的载体,已成为推动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
A.国际经济组织B.非政府组织C.跨国公司D.各国消费者4.产业转移从动态的角度反映了由科技革命所带来的先进国家在技术上的主导地位,技术上的主导地位又使()在国际分工中占据主导地位。
A.新兴工业化国家B.经济转轨国家C.欠发达国家D.先进国家5.世界经济区别于一般国民经济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活动主体多B.国民价值增值机制C.经济调控手段差异D.经济边界长6.国际贸易流向中的主要部分是()。
A.南北贸易 B.东西方贸易 C.北北贸易 D.南南贸易7.发达国家间的贸易主要是产业内贸易,可以解释的主要理论是()。
A.比较优势理论B.要素禀赋理论C.产业内贸易理论D.产品生命周期理论8.()是推动企业进行国际生产的所有权优势的核心。
A.创新和研发 B.品牌 C.资本 D.专利9.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是当代最有影响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它的代表人物是()。
A.海默 B.卡森 C.邓宁 D.斯蒂芬斯10.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成为国际直接投资中占统治地位的形式。
A.绿地投资 B.跨国并购 C.建立战略联盟 D.项目合作11.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生产网络之中,参与全球生产网络的发展中国家集中在()。
A.东亚地区 B.拉美地区 C.中东地区 D.中东欧地区12.通过贸易壁垒扶持本国弱小工业的成长,提高其竞争力以使之最终能与先进国家进行自由竞争,这是()的核心内容。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及答案五套及复习重点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及答案五套及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6770b00403d8ce2f01662305.png)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一)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1.5分,共30分)1.国际分工按照各国不同生产领域之间媒介不同可分为()。
A.以商品为交换为媒介的国际分工 B.以资本为媒介的国际分工C.垂直型国际分工 D.混合型国际分工2.经济全球化的成因主要包括()。
A.科技革命的大发展 B.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C.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 D.跨国公司的大发展3.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和影响主要有()。
A.减少了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不确定性B.缓和了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冲突C.避免了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剧烈波动D.抑制了世界生态环境和国际安全环境的恶化4.战后科技革命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全世界的生产力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更是十分巨大的,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主要表现有()A.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B.扩大了资本积累C.增加了就业 D.保证了劳动力的供应5.人口老龄化给各有关国家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A.劳动力的年龄结构老化 B.劳动力短缺C.经济发展加快 D.社会保障负担加重6.下列属于发达国家推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是()。
A.通过技术和经济援助,转移污染工业,把危险性大和对环境具有潜在威胁的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生产B.在国家环保政策的调控下,增加环保资本和技术的投入,实行清洁化生产。
C.通过发展高科技和技术创新,提高增长的质量,减少单位产值中资源的消耗及污染的排放量。
D.维持的是其原有的高消费生活方式7.战后,特别是近一、二十年来,国际贸易的内容具有突出的新特点()。
A.国际贸易的内容在比例、结构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B.多边贸易的内容和范围大大扩展。
C.商品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及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四位一体迅速发展,互相促进。
D.军火贸易不断增长。
8. 经过近30年的探索,中国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具体表现在()。
A.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B. 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逐步深入C.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基本建立D.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9.国际直接投资按照投资者控制被投资企业产权的程度可以分为()。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ebc08e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54.png)
世界经济概论考试内容一、名词解释1.科技革命:科技革命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合称。
一般地讲,科学革命是指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质的飞跃,它表现为新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诞生;技术革命是指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新飞跃,它表现为生产工具和工艺过程方面的重大变革。
科技革命是科学知识或理论加速转化为技术革命,进而引起生产力飞速发展的过程.2.跨国公司:跨国公司主要是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企业,以本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各地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垄断企业.3.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签订条约或协议,甚至让渡部分经济主权,逐步减少直至消除区域内的各种壁垒,使商品和各种生产要素在成员国间自由流动,从而达到共同繁荣和发展的区域性经济安排.同经济全球化一样,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4.绝对成本理论: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的每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的某些特定的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有利,而不必发展那些不具备优势条件的工业绝对成本理论: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来的,亚当·斯密认为,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的某些特定的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有利,这就是“绝对成本论”。
绝对成本论是早期的分工贸易理论的理论内容之一.比较成本理论: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认为每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各种商品,而应生产那些有利程度较大或不理程度较小的商品,然后进行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情况下,生产总量将会增加,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5.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生产要素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都承认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的全球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都以高科技的大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为前提;都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具体内容是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等的全球化。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试题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4f8865a8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50.png)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试题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世界经济概论的研究对象是()。
A. 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B. 世界经济的发展规律C. 世界各国的经济政策D. 世界各国的经济指标2. 以下哪个不是国际经济组织?A. 世界贸易组织(WTO)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C. 亚洲开发银行(ADB)D. 世界卫生组织(WHO)3. 下列关于全球化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全球化是以经济为主导的一种现象B. 全球化主要体现在文化交流方面C. 全球化使国家特色文化逐渐消失D. 全球化只有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水平后才会出现4.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是()。
A. 国家对外开放政策B. 科技进步和信息技术革命C. 国家间的经济合作与合作项目D. 外商对本国经济的投资5. 现代化的指标主要包括()。
A. 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水平B. 文化传统和历史沿革C. 政府机构和法律制度D. 社会制度和民族特色6. 以下哪个国际组织的总部设在日内瓦?A.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B. 国际清算银行(BIS)C. 国际劳工组织(ILO)D. 世界卫生组织(WHO)7. 经济增长率指的是()。
A. 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年度变化率B. 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民生产总值(GNP)之差C. 年平均工资与年平均消费水平之差D. 国家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8. 当前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是()。
A. 美国B. 日本C. 中国D. 德国9. 联合国最高机构是()。
A. 安全理事会B. 联合国大会C. 联合国秘书处D. 联合国国际法院10. 下列哪个国际组织的总部设在华盛顿特区?A. 世界银行集团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 亚洲开发银行D. 国际清算银行二、简答题(共5题,每题8分,共40分)1. 简述世界经济概论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答:世界经济概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经济体系,主要内容包括:国际经济环境、国际经济组织、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国际贸易与投资等。
世界经济概论(第三版)习题及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世界经济概论(第三版)习题及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0dd8c78b307e87100f6963c.png)
第一章习题与答案:1.世界市场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有哪些?世界市场的基本特征包括:(1)统一性。
这是指世界市场是一个相对统一的整体。
世界市场并不因为各种社会制度和经济集团并存甚至是对立而被割裂。
(2)竞争性。
世界市场为各国经济提供了全球性的竞争舞台。
这种竞争性主要表现为商品国际交换中的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
(3)扩展性。
除了战争或危机的年代,世界市场的范围、规模及容量都在不断扩大,在科技革命浪潮所引发的工业高涨期间则更具飞跃的势头。
世界市场的运行机制包括:(1)国际价格机制;(2)关税率机制;(3)资本收益率机制;(4)汇率机制;(5)资源配置机制;(6)传导机制。
2.世界经济的形成经历了哪几个历史阶段?世界经济的形成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1)萌芽期。
这一时期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一直延续到18世纪中后期,前后经历了近300年的时间。
(2)初步形成期。
这一时期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前后的英国产业革命,完成于19世纪70年代前后工业社会在欧美国家的建立,包括整个资本主义确立时期,经历了大约100年的时间。
这一时期世界经济的形成是在机器大工业的基础上以国际分工体系的建立和世界市场的开拓为主要标志的。
(3)最终形成期。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到20世纪初,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和世界市场范围的扩大,特别是以资本输出为特征的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巨大进展,以及世界领土被瓜分完毕,名副其实的世界经济最终形成了。
3.20世纪上半期世界经济发展的不成熟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第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下,世界经济增长受到重创,世界贸易的缓慢发展,资本国际化步履蹒跚,资源争夺战愈演愈烈,国际金融秩序不稳定,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
第二,国际金融动荡与金本位制度瓦解。
金本位制度崩溃为各国通货膨胀打开了方便之门,导致各国汇率的剧烈波动,促使若干个相互对抗的货币集团出现。
20世纪30年代国际金融领域的无序状态,使世界贸易和国际投资受到了更多的阻碍和困扰。
世界经济概论A卷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世界经济概论A卷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0b75d8192e45361166f522.png)
红河学院成人高等学历教育2021年春季学期期末考试+世界经济概论+A卷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2分,共20分)1、欧盟是战后发展最快、成效最显著的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已进入()的阶段。
A. 关税同盟B. 共同市场C.货币经济同盟D.完全的一体化2、跨国公司出于获得控制权和保持技术转让权等方面的考虑,常采用()。
A.货物贸易方式B.服务贸易方式C.间接投资方式D.直接投资方式3、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调控经济的必要性源于()。
A.客观存在市场失灵B.国家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的优越性C.政府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主体D.国家安全的需要4、下列国家中不属于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员国的是()。
A. 委内瑞拉B.俄罗斯C.沙特阿拉伯D.伊朗5、东欧国家经济转轨过程中,没有采用“休克疗法”而采用渐进式改革的国家是( )。
A.波兰B.保加利亚C. 匈牙利D. 罗马尼亚6、引发“欧债危机”的国家是( )。
A.葡萄牙B.西班牙C.意大利D.希腊7、不属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国家是( )。
A.美国B.加拿大C. 墨西哥D.阿根廷8、东盟10+3国际经济合作中的3国是指()。
A. 美日韩3国B. 中日韩3国C. 中美印3国D.中俄美3国9、南美地区最大的经济一体化组织是()A. 安第斯集团B. 南方共同市场C. 拉丁美洲一体化协会D. 加勒比共同体10、非洲多数国家的经济发展只依靠一两种经济作物或矿物出口的主要原因是()A. 长期遭受殖民主义者的统治B.资源要素禀赋如此C.严重的债务负担D.贸易壁垒严重二、填空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1、世界经济是各国经济以、为纽带而构成的世界范围的有机2、世界经济的组成要素有、跨国公司、、自然资源、科学技术。
3、世界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商品国际化、和三个阶段。
4、全球化是指各种生产要素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和,从而各国经济密切联系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这样一种现象。
5、当前较为流行的贸易保护措施主要包括反倾销措施、、等。
大学商学院课程《世界经济概论》试题及答案
![大学商学院课程《世界经济概论》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1c156cdd88d0d232d46aea.png)
商学院课程《世界经济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1.5分,共30分)1.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认为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因是()。
A. 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B. 各国劳动生产率不同C. 各国技术水平不同D. 各国产品技术含量不同2. 一国利用原材料或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增加本国收入,进而提高本国的储蓄和投资水平,带动经济发展。
该理论被称为()理论。
A. 协议分工B. 垄断优势C. 比较优势D. 产品生命周期3. 下列贸易理论与规模经济有关的是()理论。
A. 议协分工B. 技术差异C. 产品差异D. 自然资源禀赋4. 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斯蒂芬·海默创立了()理论,成为关于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理论的基础。
A. 垄断优势B. 产品生命周期C. 市场内部化D. 国际生产折衷5.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基本原理可以集中概括为下列优势的有机结合()。
A. 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和技术优势B. 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技术优势C. 区位优势、内部化优势和技术优势D. 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6. 一种产品的竞争优势并非长期固定在某一个特定的国家,而是从技术发明国逐步转向生产成本较低的国家,描述这一现象的理论是()理论。
A. 雁形模式B. 产品生命周期C. 市场内部化D. 产品差异7. 反对需求管理政策,认为只要增加供给才能摆脱“停滞膨胀”学派,是()。
A. 后凯恩斯学派B. 货币主义学派C. 理性预期学派D. 供应学派8.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一种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长约50至60年的长期波动,这种长期波动被称为()周期。
A. 基钦B. 朱格拉C. 康德拉季耶夫D. 库兹涅茨9. 凯恩斯学派认为,滞胀是由于经济体内部发展不平衡引起的,发展较快的部门引起物价上涨,发展较慢或停滞的部门引起高失业。
这种理论是()通货膨胀。
A. 结构性B. 混合型C. 需求拉起的D. 成本推动的10. 在经济增长速度方面,经济全球化的不平衡性突出表现在()之间。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3ec414360cba1aa911da14.png)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5题)1. 关税同盟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完全取消关税或其它壁垒,对非成员国实行统一的关税壁垒而缔结的同盟。
结盟的目的在于使成员国的商品在统一关税的保护下,在内部市场上排除非成员国商品的竞争,它开始带有超国家的性质。
例如东非共同市场和70年代初期的欧洲经济共同体2. 国际金本位制黄金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是最终清偿手段,充当国际货币.币值比较稳定各国货币都规定有含金量,它们之间的兑换率就由它们的含金量比例决定。
实际汇率围绕法定平价上下波动,其波动幅度不会起讨平价加减黄金的运输成本。
汇率制度是严格的固定汇率制。
3. 国际贸易国际贸易亦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商品和劳务(或货物、知识和服务)的交换。
它由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
国际贸易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已发生,并随生产的发展而逐渐扩大。
到资本主义社会,其规模空前扩大,具有世界性。
4. 出口导向型战略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也称为外向型发展战略,其主要特点是一国(地区)以大量的商品出口为导向,并以制成品出口逐步代替过去的初级产品出口,把经济活动的重心从以本国(本地区)市场为主转向以国际市场为主,利用扩大出口来积累资金,进而推动国民经济整体或地区经济整体的发展。
5. 里昂惕夫之谜里昂惕夫利用美国1947年的经济统计数据,经过测算表明,美国进口商品的资本密集程度高于美国的出口商品。
这意味着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这一结果与赫克歇尔-俄林定理恰恰相反,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
6. 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百度结果)自由市场经济模式以亚当斯密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和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的实践为理论依据,主张国家对私人企业尽可能少干预,实行自由经济、自由贸易;企业高风险、高利润;强调个人自由,反对国家制定经济发展规划。
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的特点是:①私人经济占绝对主导,国有经济比重小;②私人资本集中程度高,垄断性强;③市场自发调节作用很大,国家干预少;④劳动力市场的自由开放程度高、流动性大,就业竞争压力大。
世界经济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世界经济期末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84d5274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2b.png)
世界经济期末考试题及答案试题:世界经济期末考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是什么?A. 技术创新B. 贸易自由化C. 资本流动D. 所有以上选项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主要职能是什么?A. 促进国际经济合作B. 监督成员国经济政策C. 提供国际贷款D. 所有以上选项3. 下列哪个不是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基本原则?A. 非歧视原则B. 市场准入原则C. 贸易保护原则D. 透明度原则4.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负面影响不包括以下哪项?A. 环境破坏B. 文化同质化C. 经济独立性增强D. 社会不平等加剧5. 什么是“华盛顿共识”?A. 一系列旨在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B. 一个国际经济合作组织C. 一种国际贸易协定D. 一个关于世界经济的学术会议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世界银行的主要职能。
7. 什么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它对世界经济有何影响?8. 解释“比较优势”理论,并举例说明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10. 分析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答案:一、选择题1. D2. D3. C4. C5. A二、简答题6. 世界银行的主要职能包括提供贷款和赠款以支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项目,进行经济政策研究,以及提供技术援助和咨询。
7.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1944年建立的国际货币体系,其主要特征是固定汇率制度和美元与黄金挂钩。
它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包括促进了战后经济的稳定和增长,但也导致了后来的货币危机和体系的解体。
8. “比较优势”理论是由大卫·李嘉图提出,它认为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生产领域都不具有绝对优势,它仍然可以通过专注于生产相对成本较低的商品或服务来获得贸易利益。
三、论述题9. 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信贷市场冻结、资产价格暴跌、消费和投资减少,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世界经济概论》试卷库(含)答案
![《世界经济概论》试卷库(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ab17f2f121dd36a32d82d8.png)
《世界经济概论》试卷库(含)答案试卷1一、概念(每题10分,共20分)1 国际分工2 管理贸易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经济全球化的内涵与成因2浮动汇率制对发展中国家的不适宜表现在哪几个方面?3发展中国家发展模式中的“东亚模式”与“拉美模式”的区别体现在什么地方?4 二战后,世界由“领土主义时代”进入“经济主义时代”的原因是什么?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2“地大物博”是一个国家富有的必要条件么?试用分工理论进行分析。
试卷1答案一、概念1 国际分工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分工超越国界而形成的各国国民经济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国内社会分工向国际领域扩展的结果。
2 所谓管理贸易,就是对进出口贸易和全球贸易关系进行干预、协调和管理。
它是介于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之间的一种贸易制度。
其基本特点就是通过贸易立法使贸易保护主义合法化。
二、简答题1内涵:(1)畅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统一(2)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与时空相联系的概念(3)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及其载体扩张的全球化(4)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其结构中存在着多种不对称。
成因:(1)科技革命的大发展(2)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3)西方国家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4)跨国公司的大发展。
2 (1)发展中国家多为小型开放经济,进出口商品结构较为单一,出口供给、进口需求价格弹性不足,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变动来促进资源配置和改善国际收支的效果并不明显。
相反,汇率浮动频繁而剧烈的情况会导致国际商品和资本市场价格波动,对企业收益和投资计划造成相当大的影响。
(2)浮动汇率具有内在的通货膨胀倾向,发展中国家往往具有加速发展经济的迫切愿望,多采用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
但由于国内金融市场不健全、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多种因素的存在,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往往演化为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最后陷入“通货膨胀—汇率贬值—通货膨胀… … ”的恶性循环中。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56ea6ca300a6c30c229faa.png)
世界经济概论考试内容一、名词解释1.科技革命:科技革命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合称。
一般地讲,科学革命是指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质的飞跃,它表现为新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诞生;技术革命是指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新飞跃,它表现为生产工具和工艺过程方面的重大变革。
科技革命是科学知识或理论加速转化为技术革命,进而引起生产力飞速发展的过程。
2.跨国公司:跨国公司主要是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企业,以本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各地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垄断企业。
3.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签订条约或协议,甚至让渡部分经济主权,逐步减少直至消除区域内的各种壁垒,使商品和各种生产要素在成员国间自由流动,从而达到共同繁荣和发展的区域性经济安排。
同经济全球化一样,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4.绝对成本理论: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的每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的某些特定的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有利,而不必发展那些不具备优势条件的工业绝对成本理论: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来的,亚当·斯密认为,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的某些特定的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有利,这就是“绝对成本论”。
绝对成本论是早期的分工贸易理论的理论内容之一。
比较成本理论: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认为每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各种商品,而应生产那些有利程度较大或不理程度较小的商品,然后进行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情况下,生产总量将会增加,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5.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生产要素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青岛理工大学世界经济概论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青岛理工大学世界经济概论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96477b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39.png)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注:可利用查找功能复制部分题干查询对应题目和解析。
查找按键:CtrWF超越高度单选:DABDBCAACC1.在下列投资方式中,属于国际直接投资的是()oA.购买外国政府债券B.购买外国企业债券C.向外国企业提供商业贷款D.在国外开设合资企业2.在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安排中,采用最多的汇率安排是()oA.钉住汇率B.自由浮动汇率C.联合浮动汇率D.固定汇率3.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失败或发展缓慢的原因,不包括()oA.产业结构的低层次雷同B.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接近C.畸形产业结构难以迅速纠正D.难以就实施共同工业计划达成分工协作4.以下组织形式中,不属于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是()oA.自由贸易区B.经济联盟C.共同市场D.关税及贸易总协定5.西方发达国家宏观调控所追求的目标不包括()oA.充分就业B.货币汇率稳定C.经济增长D.国际收支平衡6.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整个产业结构呈现出软化趋势。
这种趋势不包括()oA.农业产业化趋势B.工业和服务业加快了融合进程C.服务业的比重持续下降D.第四产业开始形成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o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B.政府反危机措施的失效C.资本家更新设备的需要D.股票市场价格的急剧下跌8.从战后初期到70年代初期,国际经济协调的重点是()oA.金融和贸易的机构性协调B.西方七国首脑会议的协调C.国际金融领域的协调D.全方位的多边经济协调9.发达国家的经济运行模式有多种,其中()是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的混合式市场经济模式。
A.美国模式B.日本模式C.法国模式D.德国模式10.在大力引进外国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发展面向出口的加工制造业的发展中国家是()oA.石油输出国B.农矿原料出口国C,出口加工国 D.经济综合发展国名词解释1.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人员交往等活动,使得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经济互相开放、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
世界经济概论大学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世界经济概论大学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9f1e603b3567ec112d8a17.png)
6.经济全球化指在现代科技进步加快、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情况下,把世界的生产、贸易、金融等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活动相互开放、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的过程和状态。
8.经济全球化的表现☆贸易全球化☆生产与投资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科技全球化☆劳动力全球化☆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7.经济全球化的动因1.各国拥有生产要素的不平衡2.现代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3.跨国公司的大力发展4.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5.市场经济和经济自由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政策趋向6.全球范围内的市场化改革1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一)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也为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经济意义)(二)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防止新的世界大战(政治意义)8.反全球化1999西雅图事件--反全球化现象的开始直接原因:全球范围内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全球化引起一系列政治问题和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全球化损害了发达国家一部分人的利益全球化引起的全球经济不稳定根本原因: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存在12.金融全球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益处:多元化和更有效率的资本流动,对于提高资源全球配置的效率,促进国际贸易增长和各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
弊端:伴随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金融动荡已成为常态,这使世界各国都生活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之中。
14.雁行式的经济发展:即每一个新的跟随者都向领导者汲取科技,然后把科技传授给另一组跟随者。
日本模式: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德国模式:社会市场经济模式13.为什么二战后国际贸易获得巨大的发展?1.二战后新独立的国家发展民族经济需要寻找贸易伙伴;2.战后科技的发展及军事技术转为民用,推动了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剧增;3.统一的世界市场的形成及跨国公司的发展。
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1952)“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理论论断并没有正确反映现代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首先,该理论与现代生产力的性质相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经济概论考试内容一、名词解释1.科技革命:科技革命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合称。
一般地讲,科学革命是指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质的飞跃,它表现为新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诞生;技术革命是指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新飞跃,它表现为生产工具和工艺过程方面的重大变革。
科技革命是科学知识或理论加速转化为技术革命,进而引起生产力飞速发展的过程。
2.跨国公司:跨国公司主要是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企业,以本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各地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垄断企业。
3.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签订条约或协议,甚至让渡部分经济主权,逐步减少直至消除区域内的各种壁垒,使商品和各种生产要素在成员国间自由流动,从而达到共同繁荣和发展的区域性经济安排。
同经济全球化一样,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4.绝对成本理论: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的每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的某些特定的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有利,而不必发展那些不具备优势条件的工业绝对成本理论: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来的,亚当·斯密认为,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的某些特定的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有利,这就是“绝对成本论”。
绝对成本论是早期的分工贸易理论的理论内容之一。
比较成本理论: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认为每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各种商品,而应生产那些有利程度较大或不理程度较小的商品,然后进行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情况下,生产总量将会增加,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5.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生产要素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都承认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的全球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都以高科技的大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为前提;都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具体内容是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等的全球化。
6.贸易依存度:亦称“外贸依存率”“外贸系数”。
一国对贸易的依赖程度,一般用对外贸易额进出口总值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来表示。
即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总额/国民生产总值。
比重的变化意味着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发生变化,贸易依存度是判断一个国家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7.重商主义::即一国的国力基于通过贸易的顺差,即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所能获得的财富。
产生于16世纪中叶,盛行于17—18世纪中叶,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
认为一国积累的金银越多,就越富强。
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
早期重商主义被称为货币差额论.晚期重商主义强调贸易差额论8.国际金融组织:是指从事国际金融管理和国际金融活动的超国家性质的,能够在重大的国际经济金融事件中协调各国的行动;提供短期资金缓解国际收支逆差稳定汇率;提供长期资金促进各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组织机构。
二、简答题(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内容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答:内容:20世纪末40年代末50年代初以来发生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以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原子能的发现和使用为主要标志,特点:这次科技革命涉及领域之广、规模之大、影响之深都是前所未有的,既在自然科学理论上有重大突破又在生产技术上有全面的创新,具有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推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结构实现了全盘现代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达到新的水平影响:1、科技革命产生了一大批新兴产业,世界经济的工业化程度得到提升,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2、科技革命使先进国家普遍获益。
产业内部分工得到发展规模经济收益十分明显3、科技革命使产品日益复杂,要求各国在产品零部件生产乃至工艺上进行分工合作。
国际分工进入生产过程这一层次,使世界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内在动力,,由于科技成果的商业化越来越快,科技成果的扩散大大加快,国际科技合作大大扩展4、科技革命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新科技革命可能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更严重问题,发展中国家即使走上工业化道路,也落后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虽一部分制造业转入发展中国家,但另一部分制造业将运用新技术获得更高的技术优势,新技术革命使新材料新能源和新工艺大量出现,发达国家减少了对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和廉价劳动力的依赖,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技术依赖更加严重(2)当代国际贸易的特点:1、国际贸易发展迅速。
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世界生产的增长速度,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商品贸易的增长速度2、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迅速增长,并超过初级产品比重占据了主导地位3、国际贸易方式趋于多样化。
国际贸易从单纯的商品流通功能发展到与生产、投资、服务密切结合,形式更加多样化,功能也趋于完备4、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仍然在国际贸易格局中居于支配地位,其贸易额占国际贸易总额的2/3以上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增长高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5、各种类型国家间的区域贸易组织层出不穷,经济贸易集团内部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发展也十分迅速7、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增强。
7、从贸易政策和贸易体制来看,战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贸易政策和体制总的特点是自由贸易20世纪70年代以来贸易政策逐步趋向贸易保护主义,贸易保护政策更多采用了非关税壁垒措施,国际贸易从自由贸易走向管理贸易,国际贸易垄断化进一步发展生产要素密集度变换理论:生产要素密集度变换是指某种商品在资本丰富的国家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而在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家则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同一种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还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并没有绝对的界限。
在国外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品,有可能在国内属于资本密集型的产品。
3.跨国公司的转移定价及作用转移定价又称调拨价格、转让价格或内部价格,是跨国公司根据其全球战略目标,在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进行商品、技术、资金和劳务交易时所采用的一种内部价格,旨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这种价格是由跨国公司的少数最高决策者根据全球性经营战略目标的需要而人为地制定的,带有强烈的计划性,它既不受市场供求规律的制约,也不是按正常的国际市场价格水平来定价,而是基于跨国公司整体利益和子公司所在国的具体情况制定的一种价格。
转移定价是企业国际化、公司交易内部化的产物,是国际上惯常使用的一种避税避险的方法。
作用:1.逃避税收,是整个公司纳税最小化。
2.避免或减少各种经济及政治风险。
3.实行经营资源的全球调整,支持之公司争夺市场,加强竞争能力。
4.在合资经营条件下,保证本公司获得更多的利润。
4.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东道国,投资国经济的影响对世界经济:1、促进了国际间资本流动。
跨国公司资本的跨国流动,提高了资金的利用效率,推动了世界经济发展2、推动了国际贸易发展。
跨国公司对国际贸易规模扩大、贸易性质与结构变化产生重要影响对投资国的影响3、加速生产国际化。
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通过深化国际分工促进了生产的国际化4、加快科技研究与开发的国际化。
跨国公司利用不同国家间成本的差异,获得研发的规模经济和区位经济效益5、推进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对母国:1、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领域能源与基本原材料工业,其目的是为了夺取和控制主要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对稀缺资源的争夺也达到白热化程度,因为自然资源分布式非均衡的2、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为本国过剩资本找到了新的场所促进了母国经济发展3、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带动了母国的商品输出,从而推动了母国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的经济影响:(1)跨国公司投资有助于东道国的资本形成,对东道国来说,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带来了新的设施,增加了东道国的资本存量,扩大了生产和就业<2>对东道国企业的资产重组及产业结构的调整起着间接的推动作用。
(3)引进跨国公司的投资,拓展了东道国产业空间,提高了东道国的生产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也扩大了东道国产品的销售市场(4)跨国公司能够促进东道国的技术进步。
(5)跨国公司给东道国带来有利影响的同时,也带来许多消极影响。
跨国公司对国际贸易的垄断,也可能对东道国产生不利得影响。
跨国公司还能通过内部转移价格进行不等价交换,损坏东道国利益。
东道国的主导产业和新兴工业部门可能为外国资本所控制;整个经济可能受到投资国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影响,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以及技术自主开发可能受阻;污染严重、高耗能产业可能被转移到后进国家。
这中消极还可能会波及政治文化等方面。
5.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及评价内容:第一,美元与黄金挂钩。
第二,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
第三,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
第四,各国货币兑换性与国际支付结算原则。
第五,确定国际储备资产。
第六,国际收支的调节。
优点: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助于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对战后的经济复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第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暂时结束了战前货币金融领域里的混乱局面,维持了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
第二,促进各国国内经济的发展。
在金本位制下,各国注重外部平衡,国内经济往往带有紧缩倾向。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各国偏重内部平衡,国内经济比较稳定,危机和失业情形较之战前有所缓和。
第三,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扩大了世界贸易。
固定汇率制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由于汇率波动而引起的动荡,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主要国家的货币汇率,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
第四,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后,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活动对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第五,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有助于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
汇率的相对稳定,避免了国际资本流动中引发的汇率风险,有利于国际资本的输入与输出;为国际间融资创造了良好环境,有助于金融业和国际金融市场发展,也为跨国公司的生产国际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体系缺陷: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对比一再发生变化,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本身固有的矛盾和缺陷日益暴露。
第一,金汇兑制本身的缺陷。
第二,储备制度不稳定。
这种制度无法提供一种数量充足、币值坚挺、可以为各国接受的储备货币,以使国际储备的增长能够适应国际贸易与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三,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的缺陷。
第四,内外平衡难统一。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各国不能利用汇率杠杆来调节国际收支,只能采取有损于国内经济目标实现的经济政策或采取管制措施,以牺牲内部平衡来换取外部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