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
范仲淹简介资料大全
范仲淹简介资料大全范仲淹,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
下面是X给大家整理的范仲淹生平简介,供大家参阅!范仲淹简介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
苏州吴县人。
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
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
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
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上疏,提出十项改革措施。
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
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
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
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有传世。
范仲淹人物生平早年经历范仲淹先祖是唐朝宰相范履冰,世居邠州。
范仲淹高祖范隋,唐懿宗时渡江南下,任丽水县丞,时逢中原兵乱,遂定居吴县(今苏州市)。
五代时,曾祖和祖父均仕吴越,父亲范墉早年亦在吴越为官。
宋朝建国后,范墉追随吴越王钱俶归降大宋,任武宁军节度掌书记。
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己丑秋八月丁丑,范仲淹生于徐州节度掌书记官舍。
淳化元年(990年),范墉因病卒于任所,母亲谢氏贫困无依,只得抱着两岁的范仲淹,改嫁淄州长山人朱文翰,范仲淹也改从其姓,取名朱说(yuè)。
苦读及第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范仲淹得知家世,伤感不已,毅然辞别母亲,前往南都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求学,投师戚同文门下。
数年寒窗生涯后,范仲淹已博通儒家经典的要义,有慷慨兼济天下的抱负。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以“朱说”之名,登蔡齐榜,中乙科第九十七名,由“寒儒”成为进士,被任为广德军司理参军,掌管讼狱、案件事宜,官居九品。
范仲淹的简介介绍
范仲淹的简介介绍范仲淹,字希文,号世文,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淳化人。
范仲淹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有“一代才子”之称,是中国北宋时期“文学七子”之一,同时也是宋代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是北宋中期文化、政治、军事与教育事业的支柱人物之一。
范仲淹一生有过较高的地位,也有过剪影折磨的时候。
他以崇尚孝道、行清廉正直、讲究文教而著称于世。
他的卓越才华和卓越品质,使他被后人称为“仁宰宗之柱,大臣节烈范”。
范仲淹的家庭背景范仲淹的父亲名为范梦旦,他是北宋宪宗时期的一位官员,曾在潞州任职。
范仲淹的祖先为河南登封人,后迁居于汾州(今山西汾西)。
范仲淹出生于淳化(今湖北襄阳市谷城县),他的童年时期受到家庭教育的熏陶,接受了父亲的言传身教,深受孝道、廉洁、忠诚等思想观念的熏陶。
范仲淹的求学经历范仲淹求学经历很充实,他读过《论语》、《孟子》、《诗经》等经典著作,又在大明书院学习《尚书》、《春秋》、《周礼》等礼记之类的贵族文化,阅读了儒家经籍也涉猎了诗词歌赋,熟悉历史以及法律等领域的内容,早年经历为他的政治生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范仲淹因文学才华超群而显赫一时,与苏轼、黄庭坚、欧阳修等文学巨匠成为同代才子。
范仲淹的官场生涯范仲淹的官场生涯非常丰富。
此中,他首次担任官职是在威远军,之后的官职包括担任相州留守、蔡州通判,升任太子中允、左集贤院修撰、翰林学士、参知政事等高官,并曾担任湖南、湖北等地的巡抚,为数十年间这些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范仲淹的政治贡献范仲淹不仅是一名杰出的文化人,并且也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
在宋代,范仲淹的政治生涯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参与和主导了很多国家大事。
他推动新政,提倡改革,力主加强教育,工程建设,积极发展农业,建立均田制度等,建立先进的法律制度,镇压贪污腐败等垃圾行为,使得社会风气得以恢复正常。
范仲淹的文学成就范仲淹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人物,有着非常卓越的文学才华。
范仲淹的简介有哪些
范仲淹的简介有哪些范仲淹(1019-1088),字希文,号梦窗,汉族,吴兴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化家、军事家。
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臣”之一,曾在政治、文化、军事等领域都取得过重大的成就。
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人士、智者和文化活动家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
范仲淹的一生为中国文化和历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政治方面:范仲淹曾多次出任要职,为北宋政治稳定做出突出贡献。
他曾先后任职于中书省、侍中、右司谏、太子三师、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使等多个重要职务,屡次被皇帝任命为重要谋士,负责朝廷内外的诸多事务。
他曾用自己卓越的才能和智慧挽救了北宋皇室的危机,推动了政治稳定和官场政治的改革,也为后世政治家和改革家做出了卓越的示范和榜样。
二、文化方面:范仲淹是宋代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曾为宋代文化和儒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因他的《岳阳楼记》而名噪一时,这篇文章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瑰宝。
他的文章涵盖了文化、历史、政治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另外,他还曾主持编撰了《新唐书》、《资治通鉴考异》等文化巨著,为后世历史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军事方面:范仲淹曾在军队中担任过重要职务,他尤其擅长军事策略和战争战术。
他曾以清晰的思路和机智的策略,指挥北宋军队在对抗外敌入侵的战争中获得了胜利。
特别是,他哈世奇之役,以少胜多,成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一战,被誉为“千古奇闻”。
综上所述,范仲淹可以被称为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位卓越的民族英雄,他的一生为中国文化和历史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他的为人,政治成就、文化贡献、军事辉煌,都是中国尊严和文明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后世中国人树立了崇高的道德、智慧和精神榜样。
范仲淹简介及生平事迹
范仲淹简介及生平事迹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
苏州吴县人。
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
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
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
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
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扩展资料:形象特征:1、忠臣形象范仲淹是从士人角度讲不管个人处境如何,都要忧国忧民,以国家人民利益为重,这可以说是中国史上对士人承担社会责任的首次明确阐述,是士人高扬主体精神的充分表现,是宋代知识分子积极参政、勇担责任的典型体现。
这也标志着士人彻底从政治、经学附庸中解放出来,找回了个体的人生尊严和价值,可以看做是对孔孟儒学的超越和发展。
钱穆先生认为“宋代士大夫矫厉尚风节,既自希文启之”,将范仲淹看做是开启宋学的先驱人物。
2、诤友形象范仲淹和滕宗谅是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的同科进士。
两人在泰州时一同参加守护海堤的差使,定民心。
在西北守边疆时,滕君知泾州,范仲淹当时担任环庆路经略部署,听说葛怀敏打了败仗,率领外族、汉族队伍分为三路来援助泾原的兵备之虚。
由此可见,两人的关系是相当亲密友好的。
备受谗言诋毁的滕宗谅被贬到岳州后,他勤于公务,仅用一年多时间,便使岳州“政通人和,百废待兴”,重新修缮了残存不堪的江南名胜岳阳楼。
两人关系很好,范仲淹也很爱惜他的才华,害怕他以后遭受迫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范仲淹范仲淹,字希文,北宋人,生于公元989年8月29日,卒于1052年5月20日。
按照在位皇帝的时期划分,他生于太宗朝,学习和在底层做官是在真宗朝,政治上成熟、做出重大成就的时期是在仁宗朝。
范仲淹祖上世居河内(黄河以北),唐末动乱,迁往南方,居住在苏州。
范仲淹最经典十首诗
1、《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宋代〕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苏幕遮·怀旧》范仲淹〔宋代〕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3、《江上渔者》范仲淹〔宋代〕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4、《书扇示门人》范仲淹〔宋代〕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地后人收。
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收人在后头。
5、《御街行·秋日怀旧》范仲淹〔宋代〕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6、《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范仲淹〔宋代〕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
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
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人世都无百岁。
少痴騃、老成尪悴。
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7、《野色》范仲淹〔宋代〕非烟亦非雾,幂幂映楼台。
白鸟忽点破,残阳还照开。
肯随芳草歇,疑逐远帆来。
谁会山公意?登高醉始回。
8、《范文正公家训百字铭》范仲淹〔宋代〕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边境。
勤读圣贤书,尊师如重亲;礼义勿疏狂,逊让敦睦邻。
敬长与怀幼,怜恤孤寡贫;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
字纸莫乱废,须报五谷恩;作事循天理,博爱惜生灵。
处世行八德,修身奉祖神;儿孙坚心守,成家种善根。
9、《咏蚊》范仲淹〔宋代〕饱去樱桃重,饥来柳絮轻。
但知离此去,不用问前程。
10、《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范仲淹〔宋代〕罗绮满城春欲暮。
百花洲上寻芳去。
浦映芦花花映浦。
范仲淹的诗大全
范仲淹的诗大全《渔家傲·秋思》 - 作者:范仲淹(北宋) - 诗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苏幕遮·怀旧》 - 作者:范仲淹(北宋) - 诗文: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江上渔者》 - 作者:范仲淹(北宋) - 诗文: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御街行·秋日怀旧》 - 作者:范仲淹(北宋) - 诗文:纷纷坠叶飘香砌。
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 - 作者:范仲淹(北宋) - 诗文: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
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
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人世都无百岁。
少痴騃、老成尪悴。
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 - 作者:范仲淹(北宋) - 诗文:罗绮满城春欲暮。
百花洲上寻芳去。
浦映□花花映浦。
无尽处。
恍然身入桃源路。
莫怪山翁聊逸豫。
功名得丧归时数。
莺解新声蝶解舞。
天赋与。
争教我悲无欢绪。
《岳阳楼记》 - 作者:范仲淹(北宋) - 诗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范仲淹的所有诗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宋代〕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苏幕遮·怀旧》范仲淹〔宋代〕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江上渔者》范仲淹〔宋代〕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岳阳楼记》范仲淹〔宋代〕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御街行·秋日怀旧》范仲淹〔宋代〕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范仲淹〔宋代〕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
范仲淹的介绍
范仲淹的介绍范仲淹的介绍范仲淹在地方治政、守边皆有成绩。
其文学成就突出。
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范仲淹的介绍,欢迎大家分享。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世称“范文正公”。
仁宗时,担任右司谏。
景祐五年(1038年),在西夏李元昊的叛乱中,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协助夏竦平定叛乱。
庆历三年(1043年)富弼、韩琦等人参与“庆历新政”。
提出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等十项改革建议。
历时仅一年。
后因为遭反对,被贬为地方官,辗转于邓州、杭州、青州,晚年知杭州期间,设立义庄,皇佑四年(1052年)病逝于徐州,谥文正。
著有《范文正公文集》。
文学成就《宋史·范仲淹传》云:“仲淹泛通六经,长于《易》。
”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不少著名作品,包括《严先生祠堂记》及《岳阳楼记》等,后者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为千古名句。
除此之外,也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词作,如《渔家傲》、《苏幕遮》,苍凉豪放、感情强烈,为历代传诵。
欧阳修曾称渔家傲为“穷塞外之词”。
著作为《范文正公集》。
范纯仁是他的次子,父子都当过宰相。
“彼希声之凤皇,亦见讥于楚狂;彼不世之麒麟,亦见伤于鲁人。
凤岂以讥而不灵,麟岂以伤而不仁?故割而可卷,孰为神兵;焚而可变,孰为英琼。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范仲淹在答友人梅尧臣的《灵鸟赋》中强调的“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更是彰显了古代士大夫为民请命的凛然大节(即所谓“知识分子的良知”不同今日)。
文学成就散文宋建国至仁宗七十多年来,墨守祖宗家法,政尚循谨,浮华奢靡的背后潜伏着种种危机。
范仲淹洞破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重视文章的政治教化作用,主张文章是政治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关系到社会风俗的醇厚讹薄、国家的兴衰成败。
在经世济时思想的影响下,范仲淹反对宋初文坛的柔靡文风,提出了宗经复古、文质相救、厚其风化的文学思想。
范仲淹最有名的十首诗
范仲淹最有名的十首诗1.《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宋代〕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这种情绪主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
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2.《苏幕遮·怀旧》范仲淹〔宋代〕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此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绚丽多彩的笔墨描绘了碧云、黄叶、寒波、翠烟、芳草、斜阳、水天相接的江野辽阔苍茫的景色,勾勒出一幅清旷辽远的秋景图,抒写了夜不能寐、高楼独倚、借酒消愁、怀念家园的深情。
全词低回宛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上阕着重写景,以气象宏大浑厚,意境深远,为下阕抒情设置了背景;下阕重在抒情,直抒胸臆,声情并茂,意致深婉。
其主要特色在于能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展现了范仲淹词柔媚的一面。
《西厢记》中“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就是化用的这首词中的名句。
3.《御街行·秋日怀旧》范仲淹〔宋代〕纷纷坠叶飘香砌。
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词的上片以秋景感怀。
开头“纷纷”三句,特感秋声之刺耳。
因夜之寂静,故觉香砌坠叶,声声可闻。
“真珠”五句。
特觉秋月之皎洁。
因见明月而思及千之外的亲朋,更何况年年今夜,莫不如此,令人愈难为情。
范仲淹最著名十首诗
范仲淹最著名十首诗1、《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江上渔者》宋·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3、《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宋·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4、《御街行·秋日怀旧》宋·范仲淹纷纷坠叶飘香砌。
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5、《诸暨道中作》宋·范仲淹林下提壶招客醉,溪边杜宇劝人归。
可怜白酒青山在,不醉不归多少非。
6、《书扇示门人》宋·范仲淹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地后人收。
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收人在后头。
7、《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宋·范仲淹昨夜因看蜀志。
笑曹操、孙权、刘备。
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
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
人世都无百岁。
少痴騃、老成尫悴。
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
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
8、《武夷茶歌》宋·范仲淹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9、《清风谣》宋·范仲淹清风何处来,先此高高台。
兰丛国香起,桂枝天籁回。
飘飘度清汉,浮云安在哉。
万古郁结心,一旦为君开。
有客慰所思,临风久徘徊。
神若游华胥,身疑立天台。
极渴饮沆瀣,大暑执琼瑰。
旷如携松丘,腾上烟霞游。
熙如揖庄老,语人逍遥道。
朱弦鼓其薰,可以解吾民,沧浪比其清,可以濯吾缨。
愿此阳春时,勿使飘暴生。
关于范仲淹的个人简介
关于范仲淹的个人简介(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党团报告、合同协议、策划方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plan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关于范仲淹的个人简介王安石在《祭范颍州文》中称范仲淹为“一世之师”。
范仲淹读音
范仲淹读音
范仲淹的拼音:[fàn zhòng yān]
解释:(989—1052)北宋政治家、将领、文学家。
字希文,祖籍邠州(今属陕西),移居吴县(今江苏苏州市)。
少孤贫,学习刻苦,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进士,仁宗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以龙图阁直学士与韩琦并任陕西经略安抚使,守卫边塞多年。
庆历三年(公元1043)任参知政事,力主革新政治,因受吕夷简为首的保守派反对,未被采纳。
后出任陕西四路宣抚使,于赴颖州途中病卒。
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文正,后世称范文正公。
著有《范文正公集》二十九卷。
范仲淹一生致力于政治改革,同时主张诗文革新,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行者之一。
散文以抒发个人政治怀抱的《岳阳楼记》为代表作。
范仲淹文言文及翻译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翻译:范仲淹在两岁时失去了父亲,家境贫困,无依无靠。
他自幼就立下了远大的志向,把治理国家作为自己的责任,发愤苦读。
有时夜晚疲倦,就用冷水洗脸提神;食物不足,就吃粥坚持读书。
做官后,他常常慷慨地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
甚至因为被人诬陷而被贬官,从参知政事降职为邓州太守。
范仲淹刻苦自励,饮食不追求奢华,妻子和孩子的衣物饮食仅够维持生计。
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范仲淹的一生,可以说是坎坷曲折。
他自幼丧父,家境贫寒,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相反,他更加努力地学习,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他勤奋好学,清正廉洁,刚直不阿,深受百姓爱戴。
在范仲淹的一生中,他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
他曾因直言进谏而被贬官,但他从未放弃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他始终保持着一颗为民请命的心,始终关注着国家的兴衰和百姓的疾苦。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刻内涵。
范仲淹的这种精神,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极大的启示。
他的事迹和品格,成为了后世读书人学习的典范。
他的一生,让我们明白了,只有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总之,范仲淹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和教育家。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品格和事迹,为后世所敬仰。
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
范仲淹简介资料、生平事迹和代表作品(范仲淹流传千古的名句)
范仲淹简介资料、生平事迹和代表作品(范仲淹流传千古的名句)(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体裁作文、作文素材、作文指导、好词好句、读后感、观后感、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elementary school essays, middle school essays, high school essays, genre essays, essay materials, essay guidance,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reading feedback, observation feedback,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范仲淹简介资料、生平事迹和代表作品(范仲淹流传千古的名句)在中国历史上,能够经得起检验,受到后世一直敬仰的人并不多见。
范仲淹生平简介
范仲淹生平简介范仲淹,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范仲淹生平简介,供大家参阅!范仲淹简介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
苏州吴县人。
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
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
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
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上疏《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十项改革措施。
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
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
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
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范仲淹人物生平早年经历范仲淹先祖是唐朝宰相范履冰,世居邠州。
范仲淹高祖范隋,唐懿宗时渡江南下,任丽水县丞,时逢中原兵乱,遂定居吴县(今苏州市)。
五代时,曾祖和祖父均仕吴越,父亲范墉早年亦在吴越为官。
宋朝建国后,范墉追随吴越王钱俶归降大宋,任武宁军节度掌书记。
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己丑秋八月丁丑,范仲淹生于徐州节度掌书记官舍。
淳化元年(990年),范墉因病卒于任所,母亲谢氏贫困无依,只得抱着两岁的范仲淹,改嫁淄州长山人朱文翰,范仲淹也改从其姓,取名朱说(yuè)。
苦读及第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范仲淹得知家世,伤感不已,毅然辞别母亲,前往南都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求学,投师戚同文门下。
数年寒窗生涯后,范仲淹已博通儒家经典的要义,有慷慨兼济天下的抱负。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以“朱说”之名,登蔡齐榜,中乙科第九十七名,由“寒儒”成为进士,被任为广德军司理参军,掌管讼狱、案件事宜,官居九品。
范仲淹文言文原文翻译
原文:范仲淹,字希文,吴郡吴县人也。
少孤贫,事母至孝。
稍长,游学于太学,刻苦自励,不坠青云之志。
后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正字,迁秘书省校书郎,历官至枢密使、参知政事。
翻译:范仲淹,字希文,是吴郡吴县的人。
他小时候就成了孤儿,家境贫寒,但他对待母亲非常孝顺。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开始在太学游学,勤奋自勉,始终没有放弃追求高远的志向。
后来他考中了进士,被任命为秘书省正字,之后又升迁为秘书省校书郎,历经官职,最终官至枢密使、参知政事。
范仲淹性刚毅,不事权贵,与同朝士大夫相与讲学,以道德相砥砺。
每遇天下之治乱,必竭尽忠言,无隐讳。
其言曰:“天下治,有若太山安;天下乱,有若太山危。
”故人皆称其为“泰山先生”。
原文:范仲淹性刚毅,不事权贵,与同朝士大夫相与讲学,以道德相砥砺。
每遇天下之治乱,必竭尽忠言,无隐讳。
其言曰:“天下治,有若太山安;天下乱,有若太山危。
”故人皆称其为“泰山先生”。
翻译:范仲淹性格刚毅,不巴结权贵,与同朝的士大夫们一起讲学,用道德来相互磨砺。
每当遇到天下的治乱之时,他必定竭尽全力提出忠言,毫不隐瞒。
他曾经说过:“天下安定,就像太山一样稳固;天下动荡,就像太山一样危险。
”因此,人们都称他为“泰山先生”。
范仲淹在任期间,以清廉著称,政事修明,百姓安居乐业。
及退居江湖,虽不复出,而其德行文章,流芳百世。
世人传颂其事,以为楷模。
原文:范仲淹在任期间,以清廉著称,政事修明,百姓安居乐业。
及退居江湖,虽不复出,而其德行文章,流芳百世。
世人传颂其事,以为楷模。
翻译:范仲淹在任职期间,以清廉著称,政务处理得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
等到他退隐江湖之后,虽然不再出仕,但他的德行和文章却流传百世。
世人传颂他的事迹,将他作为学习的楷模。
范仲淹诗集
范仲淹诗集1、《岳阳楼记》宋·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2、《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3、《江上渔者》宋·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4、《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宋·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5、《御街行·秋日怀旧》宋·范仲淹纷纷坠叶飘香砌。
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
范仲淹简介
范仲淹简介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元正,号梦溪,江西进贤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理学家。
范仲淹在中国历史上享有极高声望,被誉为“一代名臣”。
他在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都有着重要贡献。
生平范仲淹出生于北宋的进贤(今江西南昌),自幼聪明好学。
他早年曾经担任过地方官员,后来被朝廷任命为守太仆寺、检校司徒等重要职务。
范仲淹以其高尚的品德和杰出的才能,受到了当时的皇帝赵祯的赏识和重用。
范仲淹以其清廉正直、聪明才智和深厚的学识闻名于世。
他在政治上主张“知行合一”,注重实践中的品行与道德,在理学思想的推动下,对国家的治理和百姓的幸福有了深入的思考。
政治家作为一位政治家,范仲淹在北宋政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他不仅担任过重要的官职,还提出了许多有益于国家长治久安的政策。
范仲淹主张兴修水利,改善民生,提高粮食产量,为宋朝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范仲淹还主张重视教育,注重人才培养。
他在江宁(今南京)创办了太学,开设从学田,为后来的文化教育奠定了基础。
范仲淹的教育思想影响了后世,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范仲淹还在政策上主张宽容,重视和解。
他提倡“宽之以礼,缓之以康,是远民也”。
他的宽容政策使得北宋的政治环境相对稳定,给人民带来了福祉。
文学家范仲淹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以散文和词章著名。
范仲淹的散文兼有史学与文学的特点,其作品精炼有力,文采斐然。
著名的代表作品有《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被誉为古代散文的典范。
文章以岳阳楼为背景,表达了范仲淹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社会动荡的思考。
文章文风雄浑,语言优美,感情真挚,触动人心。
其开篇之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更是成为经典的名句。
范仲淹的词章也深受后人喜爱和传诵。
他早期的词作较为豪放奔放,后期则更加深沉凝练。
范仲淹的词章情感深沉,文字细腻,给人以很大的触动和共鸣。
总结范仲淹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北宋名臣,他在政治、文学、教育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认识这首词,还是从琼瑶阿姨的《碧云天》了解的。
高考完毕的当天买了三本书,其中就有这本《碧云天》,而今早就记不得书里写些什么了,而当时我的一个伙计恰巧看过《寒烟翠》,也是琼瑶阿姨的书,因此给我说起这两本书的名字都来出自范仲淹的一首词。
范仲淹谁不知道啊,他那“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乐而乐”的千古名句至今传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如今仍然能够记得其中的许多句子,《岳阳楼记》词句鲜丽、行文浩荡、气势铿锵,作者一腔江山社稷情同样是“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当听说这首《苏遮暮·怀旧》同样出自他手时,感到非常吃惊,如此忧国忧民的人也会有“相思泪”吗?尤其是“碧云天”“寒烟翠”给用到琼瑶阿姨那种爱得声嘶力竭、磨磨叽叽的言情小说里。
及至后来了解到范仲淹不但文章卓著更曾出将入相,那就更是令人意外了。
范仲淹,字希文,两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改嫁到朱姓人家,他也跟着改了姓名,等他长大解了自己的身世,就拜别了母亲到应天府去求学。
他学习非常刻苦,只能吃泡面或者喝稀粥。
后来考取功名赐进士及第,当了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又为集庆军节度推官,这时才把姓名改为范仲淹。
随后他又做了几任小官。
当时晏殊做了应天知府——也就是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那位太平宰相,他知道了范仲淹的名声,就举荐了他,因此升任秘阁校理。
史书上说,范仲淹对《六经》都有了解,而精通《易经》,常常为人讲解不知疲倦;他还供养四方的学士,与他们一起谈论国事,“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
”看到这一节,忽然联想到世纪之处的新文化运动,革命先贤们举办各种爱国刊物,组建各种进步团体,最终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那是何等的风采。
当然也有偏安南朝的文人士大夫们的清谈集会,以个人琐事做文章,谈什么“枕流漱石”“战战栗栗”,多为高谈阔论而于国是无补。
在范仲淹入京后主要是当谏官,而他也是直言不讳,从而导致三次“荣耀”。
天圣七年,当时的太后想要到朝堂接受百官拜见,范仲淹上疏劝止并建议太后让皇上亲政,但没有通过,遂贬官河中府通判,继而陈州。
同事们置酒送行道:“范君此行,极为光耀啊!”当时正在建设太一宫和洪福院,到山西买木材,范仲淹又说:大兴土木、破坏民产不合天意啊,应该停止修建寺庙道观,减少木材用量。
太后去世后,被任命为右司谏,当时有人经常谈论太后当政时的事情,他说,太后接受先帝的遗诏保护皇上十多年,应该忽略小过错而成全太后的德操。
从这里看,范仲淹并不是心胸狭隘之人啊。
有一年有蝗灾大旱,他申请派人安抚,朝廷没有安排,于是上疏说:如果宫廷中半天吃不上饭,会怎么样啊?皇帝于是命他安抚江淮,他开仓赈灾、禁民淫祀、减免茶
盐税并上疏救灾十事。
皇帝废黜郭皇后,并严禁百官参议此事。
他和百官一起到宫门前叩门质问,要求皇帝纳谏,皇帝闭门不见,无奈之下,相约第二天再去上疏。
然而,第二天早上刚到待漏院,他就接到了诏书,贬官睦州知州,后来又调任苏州。
送行时,又有人赞曰:“范君此行,愈觉光耀”。
在苏州,他疏通五条河流,把太湖水导入长江,以此功绩随后又官拜尚书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吏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等职。
范仲淹重新回到朝歌后,看到丞相吕夷简任人唯亲,因此绘制“百官图”呈给宋仁宗,对宰相的用人制度提出尖锐的批评。
而吕夷简则诬蔑范仲淹勾结朋党,离间君臣。
更兼范仲淹曾议及仁宗无后等尴尬话题,因此被贬为饶州知州,后来辗转几乎死在岭南。
不单范仲淹被贬,他的好友欧阳修、尹洙、余靖等先后被贬,而吕夷简也被罢相。
此次前来送范仲淹的已经聊聊无人,唯好友王质而已,赞曰“范君此行,尤为光耀!”
或许范仲淹会在辗转流徙中度过余生,然而一件事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西夏李元昊反叛了宋王朝,由于韩琦推荐,他被召为天章阁待制、知永兴军,又改陕西都转运使。
当时夏竦为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议韩琦、范仲淹为副招讨使。
而吕夷简再次入相,仁宗下旨谕让范尽释前嫌,范仲淹说:我所说的是国家的事情,与吕夷简并无罅隙。
当时他已经是五十二岁高龄。
一首《渔家傲·秋思》描述的正是他在军中的情形,“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
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在西方边陲,他采用积极防御政策,与韩琦、庞籍等互为犄角,重用狄青、种世衡等名将,保持了边境的稳定,史评“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
当时边境流传“军中有一韩,西夏闻之心骨寒。
军中有一范,西夏闻之惊破胆”,而他也被当地人称做“龙图老子”或“小范老子”,韩琦、范仲淹所建立的西北军一直到北宋末期仍是一支劲旅。
西夏求和后,范仲淹被任命为枢密副使,继而被任命为参知政事。
当时仁宗皇帝励精图治,令范仲淹、富弼和韩琦等筹划施政纲领,从而形成了《答手诏条陈十事》,仁宗预览后下旨诏告全国实行,这就是历史上的庆历新政。
在范仲淹的领导下,精简官僚机构,考察官员业绩,开办学校,重视科举,取得了不错的局面。
然而,这次改革却没有持续下来,史书上记载的主要原因说:改革规模深度都比较大,有些人觉得不是非常可行;经常出去考察官吏并且还告状检举揭发,让大家觉得没有安全感;法律法规忒健全了,凡事都要按规章办事,没法再钻空子,于是逐渐有诽谤之声,继而有传言说范、富、韩等人爱好拉帮结派。
原文如下:“然更张无渐,规摹阔大,论者以为不可行。
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
自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侥幸者不便,于是谤毁稍行,而朋党之论浸闻上矣。
”
我很奇怪当时这样的政治决策为什么没有延续下去,宋仁宗可是以“仁”著称的明君啊,而范仲淹、富弼、韩琦、欧阳修等都是整个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名臣贤士,先后都担任过至少副丞相一级的官职,同时
代的吕夷简、包拯、文彦博等也均是一代名臣,而革新却为什么没有实行下去呢?我觉的主要还是由于那个时侯国家比较安定,虽说西夏时常有战事,但是没有造成很大的威胁而又刚议和;虽然每年都向辽国进贡绢二十万匹,银十万两,但是几十年没有战事,早就不知痛痒了。
实行新政之初,仁宗是“方锐意太平”,正在兴头上,也许他看到大宋朝屡战屡败、民穷国弱,也想改革一把,但是他并不坚决,不是非改不可,因此在实行过程中略有挫折而辄生疑虑,失去了推行新政的兴趣,总的说来还是那时的政治环境还没有把君臣都逼到没有退路的程度。
那时的宋王朝也不像清末的戊戌变法所处的历史环境那样迫切,也不像明崇祯皇帝那样面临着北方的巨大威胁,所以随着朝中一些大臣门或明讽或暗谋给革新施加障碍,仁宗就不再那么兴致盎然了,于是范仲淹、富弼等也都知难而退离开朝政,宋仁宗下诏废弃一切改革措施,范仲淹和富弼被撤去军政要职,韩琦、欧阳修也都被调离京城,其他拥护新政的也大都遭到贬谪,范仲淹等革除弊政的苦心孤诣,转瞬间付之流水。
历史就是这样,当你有时间变革的时候,你往往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当你四面楚歌、不得不变革的时候,却又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来进行变革,直接被历史的车轮碾碎。
都说凡事要望远处看,往远处看者又几人?如果宋仁宗知道在他之后的六十年里宋朝就丧失了大半河山,徽宗父子旋被“北狩”,又会是怎样的感慨呢?“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人诚不欺也!北宋王朝在仁宗年间繁盛至极,而以自此开始衰败。
即使如此,庆历新政仍然是北宋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接下来的王安
石变法产生了极大影响。
王安石的变法虽然更具体也更庞大,但是由于他没有韩琦、富弼、欧阳修那样志同道合的朋友的支持,而仅有一班如蔡京、童贯、高俅等阳奉阴违的小人追随,不但没有变法成功反而加速了北宋王朝的覆灭。
假如范仲淹等晚生几十年,抑或王安石能有韩、富、欧阳等志趣相投的朋友,那么靖康之耻的历史悲剧是否会出现呢?然而不幸的是,王安石的变法竟遭到了韩琦、富弼、司马光、文彦博、范纯仁(范仲淹次子子)等的一致反对。
历史就是这样的难懂,从支持变法求新到保守反对,都发生在同一些人身上。
范仲淹离开朝廷中枢后,先后又在邠州、邓州、青州等地任职,在赴颍州上任的路上病故,终年六十四岁,赠兵部尚书,谥文正。
“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且不说范仲淹的文治武功,只是他留下的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亦足以流芳百世,这简直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版啊。
范仲淹墓在今河南洛阳,如若我等前去,需要好好地抬起头来瞻仰瞻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