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面部间隙
颌面间隙感染ppt课件
隙等感染引起
14
感染在颊粘膜与颊肌之间时,磨牙区
前庭沟红肿、触痛明显,皮肤红肿较
轻
感染在颊部皮肤与颊肌之间时,面颊
皮肤红肿严重、发亮
张口受限 感染波及颊脂垫时,可向四周扩散
15
前上---眶下间隙 后外---咬肌间隙 后内---翼颌间隙 内------颞下间隙 向上---颞间隙
18
颞浅间隙感染常由颞、顶部皮肤感染
引起
而颞深间隙感染多由牙源性感染或耳
部化脓性疾病引起
19
颞肌部位肿胀、疼痛
张口明显受限 颞浅间隙脓肿形成时,可触及波
动感
颞深间隙感染波动感不明显;颞
骨骨髓炎
20
颞下间隙位于颞下窝内
界限 上界为蝶骨大翼下方的颞下面
下界为翼外肌下缘
前界为上颌骨的后外侧面及上颌骨颧突 的后面 后界为下颌骨髁状突、茎突及其所附着 的肌肉 内界为蝶骨翼突外板的外侧面及咽侧壁 外界为下颌支上份内侧面、喙突及颧弓
下界为下颌舌骨肌及舌骨舌肌
前界及两外侧界为下颌骨体内侧面
内侧界为颏舌骨肌及舌骨舌肌 后界止于舌根部
36
下颌牙源性感染 口底粘膜的外伤、溃疡
舌下腺及颌下腺的腺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炎症
37
舌下肉阜区及口底颌舌沟粘膜水肿,
舌下皱襞肿胀,口底抬高,舌体移向
健侧
进食、吞咽、讲话困难,严重时影响
张口和呼吸
16
根据脓肿的部位从口腔内或由面
部脓肿区顺皮纹方向切开引流
脓肿位置较低者,也可由颌下切
开,向上潜行分离至脓腔建立引
流
17
解剖---颞间隙位于颧弓上方,颞肌所
颌面部间隙感染病人的护理
主要护理问题
体温过高 与感染引起全身反应有关
护理目标: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护理措施: a.卧床休息,定时测量并记录体温,保持室内通风,室温在
18~22℃,湿度在50~70%。 b.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丰富维
生素流质饮食。 c.鼓励病人多饮水。 d.体温超过39℃时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降温方法,如冰袋
性感染5-7天,经抗生素治疗后,仍高热 不退、白细胞总书记中性粒细胞明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高 者 局部肿胀、跳痛、压痛明显者
局部有凹陷性水肿,有波动感,或穿刺抽出脓 者
腐败坏死性感染,应早期广泛切开引流
脓肿已穿破,但引流不畅者。急性炎症消退后, 应及时薄除病灶牙,避免感染复发。若有瘘管 长期不愈,则应考虑作瘘道或死骨刮治术
入院诊断: 右侧颌面部多间隙感染
2
疾病相关知识介
绍 颌面间隙感染概念
临床表现
发病原因 治疗方案
疾病相关知识介绍
颌面间隙感染概念
颌面部间隙感染是颜面、
定义 颌周及口咽区软组织肿
大化脓性炎症的总称。 正化常脓颌性面部炎各症层弥组织散之时间称存在为潜在的筋膜间隙,当
诊断标准感染侵入这些间隙时,化脓性炎症使疏松结缔组织
相关疾病知识介绍
脓肿切开引流
的目的
使脓液、坏死感染物 迅速排出,减少毒素 减吸轻收局部肿胀、疼痛及 张力,缓解对呼吸道和 咽腔的压迫,避免发生 可防止感染向邻近间隙 窒息 蔓延,防止向颅内、纵 隔和血液扩散,避免严 可防止发生边缘性骨髓 重并发症 炎
头面部解剖-颌面部间隙
第五节颌面部的间隙颌面部上、下颌骨与周围的肌肉之间、或肌肉与肌肉、肌肉与器官之间,存在着一些潜在间隙,正常情况下,这些间隙中充填着疏松结缔组织,有的间隙还有神经、血管穿行,从而使相邻的间隙彼此通连。
当炎症感染时,可循此途径蔓延,脓液也可溃破筋膜,扩散到邻近的间隙。
一、咬肌间隙咬肌间隙massetericspace(图10-22、23)的前界为咬肌前缘与颊肌;后界为下颌支后缘及腮腺组织;上达颧弓下缘;下抵下颌骨下缘;内侧界为下颌支的外面;外侧界为咬肌及腮腺的深面。
此间隙的前方紧邻下牙槽的第三磨牙,在智齿冠周炎、牙槽脓肿、下颌骨骨髓炎时,可扩散至此间隙。
此间隙的感染向前可扩至颊间隙;向下绕过下颌切迹可扩散至翼颌间隙和颞下窝;经颧弓深侧可至颞窝;向下可扩散至颌下间隙,甚至向后下可扩散至腮腺,导致腮腺脓肿。
二、翼颌间隙pterygomandibularspace(图10-22、23)又称翼下颌间隙,位于翼内肌与下颌支之间,其前界为颞肌及下颌骨冠突;后界为下颌支后缘与腮腺;内侧界为翼肌及其筋膜;外侧界为下颌支的内板及颞肌内面;上界为翼外肌;下界为下颌支与翼内肌相贴近的夹缝。
图10-21舌咽神经分支间隙内有舌神经、下牙槽神经、下牙槽动、静脉穿行,下牙槽神经阻滞术即将局麻药物注入此间隙内。
牙源性感染常累及此间隙。
翼颌间隙的感染可向上扩散至颞下窝和翼腭窝;向内沿翼内肌后缘可扩散至咽旁间隙;向下可扩散至下颌后窝。
有时可沿血管神经束向上经卵圆孔蔓延到颅腔。
三、颞下间隙颞下间隙infratemporalspace(图10-22、23)位于翼下颌间隙的上方,前界为上颌骨的后面;后界为茎突及茎突诸肌;内侧为蝶骨翼突外侧板;外侧界为下颌支上份及颧弓;上界抵蝶骨大翼的颞下嵴及颞下面;下界为翼外肌下缘平面。
此间隙在位置上处于颌面部诸间隙的中央,在间隙内有翼丛、上颌动脉及其分支和上、下颌神经的分支通过,从而使颞下间隙与邻近的翼颌间隙、颊间隙、咽旁间隙等相通,并可借眶下裂与眶腔、借卵圆孔和棘孔与颅内相通。
头部:颌面部的间隙
头部:颌面部的间隙颌面部上、下颌骨与周围的肌肉之间、或肌肉与肌肉、肌肉与器官之间,存在着一些潜在间隙,正常情况下,这些间隙中充填着疏松结缔组织,有的间隙还有神经、血管穿行,从而使相邻的间隙彼此通连。
当炎症感染时,可循此途径蔓延,脓液也可溃破筋膜,扩散到邻近的间隙。
一、咬肌间隙图1 面侧区的间隙(右侧)咬肌间隙masseteric space(图1、2)的前界为咬肌前缘与颊肌;后界为下颌支后缘及腮腺组织;上达颧弓下缘;下抵下颌骨下缘;内侧界为下颌支的外面;外侧界为咬肌及腮腺的深面。
此间隙的前方紧邻下牙槽的第三磨牙,在智齿冠周炎、牙槽脓肿、下颌骨骨髓炎时,可扩散至此间隙。
此间隙的感染向前可扩至颊间隙;向下绕过下颌切迹可扩散至翼颌间隙和颞下窝;经颧弓深侧可至颞窝;向下可扩散至颌下间隙,甚至向后下可扩散至腮腺,导致腮腺脓肿。
图2 面部的间隙(右侧、冠状切面)二、翼颌间隙pterygomandibular space(图1、2)又称翼下颌间隙,位于翼内肌与下颌支之间,其前界为颞肌及下颌骨冠突;后界为下颌支后缘与腮腺;内侧界为翼肌及其筋膜;外侧界为下颌支的内板及颞肌内面;上界为翼外肌;下界为下颌支与翼内肌相贴近的夹缝。
间隙内有舌神经、下牙槽神经、下牙槽动、静脉穿行,下牙槽神经阻滞术即将局麻药物注入此间隙内。
牙源性感染常累及此间隙。
翼颌间隙的感染可向上扩散至颞下窝和翼腭窝;向内沿翼内肌后缘可扩散至咽旁间隙;向下可扩散至下颌后窝。
有时可沿血管神经束向上经卵圆孔蔓延到颅腔。
三、颞下间隙颞下间隙infratemporal space(图1、2)位于翼下颌间隙的上方,前界为上颌骨的后面;后界为茎突及茎突诸肌;内侧为蝶骨翼突外侧板;外侧界为下颌支上份及颧弓;上界抵蝶骨大翼的颞下嵴及颞下面;下界为翼外肌下缘平面。
此间隙在位置上处于颌面部诸间隙的中央,在间隙内有翼丛、上颌动脉及其分支和上、下颌神经的分支通过,从而使颞下间隙与邻近的翼颌间隙、颊间隙、咽旁间隙等相通,并可借眶下裂与眶腔、借卵圆孔和棘孔与颅内相通。
颌面部的间隙
颌面部的间隙概述内容:颌面部上、下颌骨与周围的肌肉之间、或肌肉与肌肉、肌肉与器官之间,存在着一些潜在间隙,正常情况下,这些间隙中充填着疏松结缔组织,有的间隙还有神经、血管穿行,从而使相邻的间隙彼此通连。
当炎症感染时,可循此途径蔓延,脓液也可溃破筋膜,扩散到邻近的间隙。
相关内容:(第十章第五节文件夹中05-1文件)概述关键词索引表关键词英文解释咬肌间隙massetericspace咬肌间隙的前界为咬肌前缘与颊肌;后界为下颌支后缘及腮腺组织;上达颧弓下缘;下抵下颌骨下缘;内侧界为下颌支的外面;外侧界为咬肌及腮腺的深面。
此间隙的前方紧邻下牙槽的第三磨牙,在智齿冠周炎、牙槽脓肿、下颌骨骨髓炎时,可扩散至此间隙。
此间隙的感染向前可扩至颊间隙;向下绕过下颌切迹可扩散至翼颌间隙和颞下窝;经颧弓深侧可至颞窝;向下可扩散至颌下间隙,甚至向后下可扩散至腮腺,导致腮腺脓肿。
翼颌间隙pterygomandibular space翼颌间隙又称翼下颌间隙,位于翼内肌与下颌支之间,其前界为颞肌及下颌骨冠突;后界为下颌支后缘与腮腺;内侧界为翼内肌及其筋膜;外侧界为下颌支的内面及颞肌内面;上界为翼外肌;下界为下颌支与翼内肌相贴近的夹缝。
间隙内有舌神经、下牙槽神经、下牙槽动、静脉穿行,下牙槽神经阻滞术即将局麻药物注入此间隙内。
牙源性感染常累及此间隙。
翼颌间隙的感染可向上扩散至颞下窝和翼腭窝;向内沿翼内肌后缘可扩散至咽旁间隙;向下可扩散至下颌后窝。
有时可沿血管神经束向上经卵圆孔蔓延到颅腔。
颞下间隙infratemporalspace颞下间隙位于翼下颌间隙的上方,前界为上颌骨的后面;后界为茎突及茎突诸肌;内侧为蝶骨翼突外侧板;外侧界为下颌支上份及颧弓;上界抵蝶骨大翼的颞下嵴及颞下面;下界为翼外肌下缘平面。
此间隙在位置上处于颌面部诸间隙的中央,在间隙内有翼丛、上颌动脉及其分支和上、下颌神经的分支通过,从而使颞下间隙与邻近的翼颌间隙、颊间隙、咽旁间隙等相通,并可借眶下裂与眶腔、借卵圆孔和棘孔与颅内相通。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颞下间隙感染infection of the infratemporal space
范围:位于颅中窝底。前界:上颌结节及上 颌颧突后面;后界:茎突及茎突肌肉;内界 蝶骨翼突外板的外侧面;外界:下颌支上 份及颧弓;上界:蝶骨大翼的颞下面和颞 下嵴;下界:翼外肌下缘。内容颌内动静 脉,翼静脉丛,三叉神经2、3支。与颅内、 眶内、海绵窦等相通。
界限:上界:下颌骨下缘;前界:二腹肌 前腹;后界:二腹肌后腹;下界:舌骨。 内容颌下腺及淋巴结;并有颌外动脉、面 前静脉舌神经、舌下神经等。
交通:舌下、翼下颌、咽旁、髁 下、颈前间隙及颈动脉三角 感染来源:智齿冠周炎及下颌后 牙的炎症;儿童颌下淋巴结炎
临床表现:颌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胀、发红、疼 痛,轻度张口受限和吞咽痛。下 颌骨下缘轮廓不明显。
界限:咽腔侧咽上缩肌与翼内肌和腮腺深 叶间。前界:翼下颌韧带及颌下腺上缘; 后界:椎前筋膜;上界:颅底;下界:舌 骨。茎突及其肌群分其为前、后间隙。内 容咽深动、静脉或颈内动、静脉,及9-12 对脑神经。血管神经束上通颅底下连纵隔。
交通:翼下颌、颞下、舌下、下 颌下及咽后间隙交通。 感染来源:智齿冠周炎及牙齿病 变;腭扁桃体炎等
咬肌间隙感染 infection of the masseteric space
界限:位于咬肌与下颌支外侧骨壁间。前 界:咬肌前缘;后界:下颌支后缘;上界: 颧弓下缘;下界:咬肌在下颌支附着处; 内界:下颌升支骨板;外界:咬肌。 交通:颊、翼下颌、颞、颞下间隙。
感染来源:下颌智齿冠周炎,下 颌磨牙根尖周炎,牙槽脓肿。 相 邻间隙感染扩散。
治疗:切口在下颌骨下缘下 2cmb于平行下颌骨体、长3- 7cm,钝分离入脓腔。
颌面部间隙
认可,请勿抄袭及使用。
上颌骨后面 天津医科大学 口腔医学院 王雨生
7
天津医科大学
口腔医学院
口腔解剖生理教研室
2013-6-19
上界 内界
蝶骨体下面 腭骨垂直板
该文件为本人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 编写,请尊重他人劳动,非经本人 认可,请勿抄袭及使用。 天津医科大学 口腔医学院 王雨生
8
天津医科大学
口腔医学院
天津医科大学
口腔医学院
口腔解剖生理教研室
2013-6-19
该文件为本人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 编写,请尊重他人劳动,非经本人 认可,请勿抄袭及使用。
天津医科大学 口腔医学院 王雨生
28
天津医科大学
口腔医学院
口腔解剖生理教研室
2013-6-19
c.上牙槽后神经
分布于上颌 8 7 和 6 的远中 该文件为本人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 颊根,舌根及牙周膜、牙槽骨和 编写,请尊重他人劳动,非经本人 认可,请勿抄袭及使用。 上颌窦粘膜,并在上颌第一磨牙 近中颊根处与上牙槽中神经吻合。
天津医科大学
口腔医学院
口腔解剖生理教研室
2013-6-19
头颈部间隙 head and neck space 蜂窝组织定义 该文件为本人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 位于筋膜间,筋膜与肌肉间,肌肉 编写,请尊重他人劳动,非经本人 认可,请勿抄袭及使用。 与骨膜间,以及骨膜与骨膜之间的潜 在间隙。为蜂窝组织所充填,并有 天津医科大学 口腔医学院 王雨生 神经,血管等等穿行,某些间隙尚 含有唾液腺及淋巴结。
一:颌面部间隙
该文件为本人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 编写,请尊重他人劳动,非经本人 认可,请勿抄袭及使用。
天津医科大学 口腔医学院 王雨生
颌面部间隙感染ppt课件
3. 局部炎症处理是控制感染的关键,一旦 形成脓肿,尽早穿刺(B超引导下穿刺)或切开 引流。
切开引流的目的: ①使脓液和腐败坏死物迅速排出,少 毒素的吸收。 ②减轻局部肿胀、疼痛和张力缓解呼 吸道和咽腔的压迫,避免发生窒息。 ③可防止感染向邻近间隙蔓延,防向 颅内、纵隔和血液扩散,避免严并 发症。 ④可防止发生边缘性骨髓炎。
CT ( CECT )对纵隔感染具有较高的 诊断价值, 脓肿形成时可见气液平面, 脓肿侵犯胸膜可出现胸腔积液。
治疗原则
1、全身治疗:一般支持疗法与抗生素治疗。 2、局部治疗:应及时进行切开引流。
治疗
1.抗感染:早期、足量、联合应用抗生素, 针对性(细菌培养结果) 2.支持疗法:呼吸道管理、中毒症状管理、体液平
筋膜间隙正常时为疏松结缔组织或脂肪所填充感染时成为脓液积聚和蔓延的通道面部间隙颌周间隙口底和颈部间眶下间隙颞间隙颌下间隙颊间隙颞下间隙舌下间隙翼下颌间隙颏下间隙咬肌间隙咽旁间隙颜面肿胀严重张口受限呼吸困难均为继发性感染成人最常见的为牙源性感染5572龋病牙周病智齿冠周炎等
颌 面 部 间隙感染
概
述
儿童淋巴结发育不完善,免疫系统不健全,淋巴结炎、涎腺的化脓 炎易穿破被摸向周围扩散形成间隙感染。
较少见的创伤性、医源性、血源性感染。
病原菌
1.需氧菌 成人:葡萄球菌和链球菌。
Yuvaraj等研究88例患者,68.2%存在需氧菌感染,检出率最高的是G+链球 菌,以血链球菌最常见。 Rega等研究对象为住院治疗的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草绿色链球菌和葡萄 球菌常被检出。 Sakaguchi 发现颈深部感染的需氧菌培养以草绿色链球菌和革兰阴性球菌 (奈瑟菌)为主。 近期的国内研究则表明,需氧菌仍以葡萄球菌为主,其次为溶血性链球菌。
《颌面间隙感染的护理查房》
《颌面间隙感染的护理查房》一、疾病概述颌面间隙感染是指颌面周围潜在间隙发生的化脓性炎症。
这些间隙包括咬肌间隙、翼下颌间隙、颞下间隙等。
颌面间隙感染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牙源性感染、腺源性感染、损伤性感染等。
如果不及时治疗,颌面间隙感染可扩散至邻近间隙,甚至引起全身严重并发症。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 牙源性感染- 龋齿、牙髓炎、根尖周炎等牙体牙髓疾病是颌面间隙感染最常见的病因。
细菌通过牙髓腔、根尖孔等途径扩散至周围间隙,引起感染。
- 例如,一位患者因龋齿未及时治疗,导致牙髓坏死,细菌感染扩散至根尖周围组织,进而引起咬肌间隙感染。
2. 腺源性感染- 儿童的颌面间隙感染多由腺源性感染引起。
常见的感染源有扁桃体炎、腮腺炎等。
细菌通过淋巴系统扩散至颌面间隙。
- 例如,一个小孩因患扁桃体炎,炎症扩散至颌下间隙,引起颌下间隙感染。
3. 损伤性感染- 颌面外伤、拔牙等操作过程中,如果消毒不严格或伤口处理不当,容易引起颌面间隙感染。
- 例如,一位患者在拔牙后,伤口未得到妥善处理,导致细菌侵入,引发翼下颌间隙感染。
4. 血源性感染- 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灶,如疖、痈等,细菌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颌面间隙,引起感染。
- 例如,一位患者患有腿部疖肿,细菌通过血液传播至颌面,导致颞下间隙感染。
三、临床表现1. 局部症状- 疼痛:感染部位出现明显的疼痛,疼痛程度因感染的严重程度而异。
疼痛可呈持续性胀痛或跳痛,患者常难以忍受。
- 肿胀:感染间隙周围组织出现肿胀,皮肤发红、发亮,触之有硬结。
随着病情的发展,肿胀可逐渐加重,范围扩大。
- 张口受限:由于感染累及咀嚼肌等组织,患者会出现张口受限的症状。
张口度逐渐减小,严重时甚至无法张口。
- 压痛:在感染部位可触及明显的压痛,按压时疼痛加剧。
2. 全身症状- 发热:患者常伴有发热症状,体温可高达38℃-39℃甚至更高。
发热是由于机体对感染的免疫反应所致。
- 乏力、食欲不振:患者会感到全身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
口腔颌面部间隙的解剖分区
口腔颌面部间隙的解剖分区
口腔颌面部间隙可根据其部位和解剖结构进行分区,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口腔颌面部间隙的解剖分区:
1. 咬肌间隙:位于咬肌与下颌支之间,前界为咬肌前缘,后界为下颌支后缘,上界为颧弓下缘,下界为下颌骨下缘。
2. 颞下间隙:位于颞区,前界为上颌骨后面,后界为腮腺,内界为蝶骨翼突外侧板,外界为下颌支上缘。
3. 翼下颌间隙:位于下颌支内侧与翼内肌之间,前界为颞肌及颊肌,后界为腮腺,上界为翼外肌下缘,下界为翼内肌附着处。
4. 舌下间隙:位于舌下区,上界为口底黏膜,下界为下颌舌骨肌和舌骨舌肌,前界及两侧界为下颌骨体的内侧。
5. 咽旁间隙:位于咽侧壁外侧,上达颅底,下达舌骨平面,前界为翼下颌韧带及下颌升支的内侧缘,后界为椎前筋膜。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口腔颌面部间隙的解剖分区,不同的间隙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影响。
了解口腔颌面部间隙的解剖分区对于口腔颌面外科手术、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86例临床治疗体会论文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86例临床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2012年6期间治疗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病例86例患者临床诊治资料。
结果 86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中56例患者痊愈,25例好转,总有效率达到94.19%,5例治疗失败。
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经过积极治疗,绝大部分患者可以痊愈。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治疗效果;回顾性分析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可以是化脓性或腐败坏死性;感染位置可以是表浅的或深在的,可局限于一个间隙内,也可经阻力较小的组织扩散至其他间隙,形成多间隙感染,因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一般化脓性感染的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1]。
炎症反映严重者,全身出现高热、寒战、脱水、食欲减退、全身不适等中毒症状,同时伴有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
腐败坏死性感染的局部红、热体征不如化脓性感染明显,但局部软组织有广泛性水肿,甚至产生皮下气肿,可触及捻发音。
全身中毒症状较化脓性感染明显,短期内可出现全身衰竭,体温和白细胞总数有时低于正常,甚至出现昏迷、中毒性休克等症状[2]。
我院自2010年——2012年6期间共治疗了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病例86例,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10年——2012年6期间收治的86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病例,86例中男性52例,女性34例;年龄17-75岁,平均40.5±6.4岁,其中牙源性感染62例,腺源性感染24例。
1.2 方法局部治疗炎症早期采用理疗、外敷药物来促进炎症吸收。
已经形成脓肿则及时切开引流,避免损伤重要的神经、血管、导管等重要结构。
其中眶下间隙感染切口一般选择口内上颌尖牙区的前庭沟底部作横切口,咬肌下间隙感染切开在下颌角下1.5-2cm 处作与下颌骨平行的弧形切口,颌下间隙感染切开在下颌骨下缘约2cm处,作与下颌下缘平行切口,口底蜂窝织炎切口一般从一侧颌下到对侧颌下,逐层切开,切断部分口底肌肉打通脓腔,放置引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临床特点:典型症状是以下颌支及下颌 角为中心的咬肌区肿胀、变硬、压痛伴明显 张口受限。由于咬肌肥厚,脓肿难以自行破 溃,也不易触到波动感。
7、切口:切开引流途径可由口内或口外进 行。口内在上颌结节外侧前庭黏膜转精折品课处件 切开,口外切开多沿下颌角下作弧形切口 ,切断颈阔肌后通过下颌支后缘与翼内肌 之间进入脓腔。
精品课件
向前-颊间隙,
向后-咽旁间隙 向外-咬肌间隙
精品课件
通连: 向下-舌下,颌下间隙,
通连:
精品课向件 后-咽旁间 隙 。
通连:
精品课件 颅内-颅 底神经血 管。
(五):颞下间隙(infratemporal space)
1.部位:颅中窝底。
2.界限:前界为上颌结节及上颌颧突 后面,后界为茎突及茎突诸精品课肌件 ;内界 为蝶骨翼突外板的外侧面,外界为下 颌支上份及颧弓,上界为蝶骨大翼的 颞下面和颞下嵴;下界借助翼外肌下 颌平面与翼下颌间隙分界。
一:颌面部间隙
精品课件
(一):眶下间隙(infraorbital space) 1.部位:眶下方 2.界限: 上界-眶下缘 下界-上颌骨牙槽突 内界-鼻侧缘 外界-颧大精品肌课件 前界-表情肌 后界:以尖牙窝为中心的上颌骨前壁。
3.内容:蜂窝组织,眶下神经及血管,眶下淋巴结。
4.通连:
向后-颊间隙。有面静脉及面动脉经过,
向后-咬肌间隙 与翼颌间隙 向前-眶下间隙 向精品上课件 -颞间隙与 颞下间隙。
精品课件
向前-眶下间隙
颊间隙感染
精品课件
磨牙根尖部位的感染而致
6、临床特点:取决于脓肿形成的部位,颊部皮肤皮肤 或黏膜下的脓肿,病程进展缓慢,肿胀或肿胀的范围较 为局限,但感染波及颊脂垫时,炎症发展迅速,肿胀范 围波及整个颊部,并可向相通间隙扩散,形成多间隙感 染。 7、切口:脓肿形成后应按脓肿部位决定精品课由件 口内或从面 部作切开引流。口内切口应在脓肿低位,即口腔前庭、 下颌龈颊沟之上切开;颊部皮下脓肿可在脓肿浅表皮肤 沿皮肤皱折线切开。广泛颊间隙感染应从下颌骨下缘以 下1~2cm做平行于下颌骨下缘的切口,从切口的皮下向 上潜行钝分离进入颊部脓腔。
3.内容:三叉神经上、下颌支或其分
精品课件
蜂窝组织,下 颌神经或其分 支,颌内动脉 (上颌动脉), 翼静脉丛
4.通连:
向上:颞间隙 前外:颊间隙 内侧:咽旁间隙
向下:翼颌间隙 前内:翼腭间隙 卵圆孔,棘孔-颅内,
眶下裂-眶腔 5.临床意义:
翼丛-海绵窦。 精品课件
A.从相邻间隙感染扩散。
B.上颌结节、卵圆孔、圆孔神经阻滞麻醉带 人感染,或由上颌磨牙的根尖周感染或拔牙 后感染引起。
精品课件
冠周炎播散前后途径
精品课件
咬肌间隙感染
精品课件
咬肌间隙感染
咬肌间隙感染
精品课件
通连
翼颌间隙
颊间隙
精品课件
颞浅间隙 颞深间隙 颞下间隙 精品课件 翼颌间隙
(四):翼下颌间隙(pterygomanbibular space) 1.部位:下颌升支与翼内肌之间。 2.界限: 上界-翼外肌下缘, 下界-翼内肌附着于下颌支处,
蜂窝组织, 下牙槽神 经及血管, 舌神经。
4.通连:
向上-颞间隙与颞下间隙, 向下-舌下,颌下间隙
,
向前-颊
间隙,
向外-咬肌间隙
颅内-颅底神经血管。
精品课件
5.临床意义:
该间隙感染多由于下颌智牙冠周炎及磨牙根尖周炎扩 散,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时消毒不严或拔下颌智牙时 创伤过大也可引起,相邻间隙感染如颞下间隙、咽旁 间隙也可波及。
临床表现:
1、感染的性质可以是化脓性或腐败坏死性 ;感染位置可以是表浅的或深在的,可局限于一 个间隙内,也可经阻力较小的组织扩散至其他间 隙,形成多间隙感染,因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2、一般化脓性感染的局部表现精品课为件 红、肿、 热、痛和功能障碍。炎症反映严重者,全身出现 高热、寒战、脱水、百细胞计数升高、食欲减退 、全身不适等中毒症状。腐败坏死性感染的局部 红、热体征不如化脓性感染明显,但局部软组织 有广泛性水肿,甚至产生皮下气肿,可触及捻发
面静脉连于内眦静脉经眼静脉与颅内海绵窦联通。
5.临床意义:该间隙感染多由于上颌尖牙,第一前磨 牙和上颌切牙的根尖化脓性炎症和牙精品槽课件脓肿,上颌 骨骨髓炎的脓液穿破骨膜,鼻侧,上唇等部位的感 染扩散而致。
6、临床表现:局部表现为眶下区红肿、
疼痛。下眼睑水肿致睁眼困难。上唇肿胀
,鼻唇沟消失。上颌前牙前庭沟处红肿。
精品课件
内界-翼内肌 外界-下颌支内侧面 前界-颞肌与颊肌 后界:腮腺鞘。 3.内容:蜂窝组织,下牙槽神经及血管,舌神经。
上界-翼外肌下 缘,
下界-翼内肌附 丽于下颌 支处,
内界-翼内肌
外界-下颌支内 侧面
前界-颞肌与颊 肌
后界:腮腺。
蜂窝组织, 下牙槽神 精品课经件 及血管, 舌神经。
精品课件
前内:翼腭间隙 内侧:咽旁间隙 前外:颊精间品课隙件
向上:颞间隙 向下:翼颌间隙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卵圆孔,棘孔-颅内, 眶下裂-眶腔
翼
丛
精品课件
:
海
绵
窦
(六):颞间隙(temporal space) 1.部位:颞区,以颞肌为界分为深浅两间隙。
2.界限:
颞浅间隙:颞上线以下,颞深筋膜与颞肌之间
特点: 1.蜂窝组织伴行血管联通诸间隙。 2.间隙感染可局限一间隙精品课,件 也可
由近至远累及多间隙。 3.间隙感染可以波及颅内及纵隔。
一、颌面部间隙感染是口咽、面颈部软组织 肿大化脓性炎症的总称。化脓性炎症弥散时 称为蜂窝织炎,局限时称为脓肿。
二、正常颌面部各层组织之间存在潜在的筋 膜间隙,当感染侵入这些间隙时精,品课件化脓性炎 症使疏松结缔组织溶解液化,炎症产物充满 其中,感染可局限于一个间隙内,也可循阻 力薄弱的组织扩散,形成弥散性的多间隙感 染。
;
前界:
颧骨下缘至鼻唇沟经口角至下颌骨下缘的连 精品课件
线;
后界:浅面相当于咬肌前缘,深面为翼下颌 韧带。
3.内容:脂肪组织 颊神经 颊动脉
面深静脉
4.通连: 向后-咬肌间隙与翼颌间隙 向前-眶下间隙
向上-颞间隙与颞下间隙
精品课件
5.临床意义:该间隙感染多由于上、下磨牙 根尖脓肿或牙槽脓肿穿破骨膜,也可因颊部 皮肤、颊粘膜溃疡继发感染,或颊、颊上淋 巴结的炎症扩散引起。
全身中毒症状较化脓性感染明显,短期 内可出现全身衰竭,体温和白细胞总数有时低于 正常,甚至出现昏迷、中毒性休克等症状。成年 人症状相对较轻,婴幼儿有时表现极为严重。感 染发生在浅层的间隙,局部体征极为明显,炎症 化脓局限时可扪及波动感。发生在精深品课件层的间隙感 染,由于颌骨周围与口底的肌和筋膜致密,局部 体征多不明显,即使脓肿形成,也难扪出波动感 ,但局部有凹陷性水肿压缩痛点。
(三):咬肌间隙(masseteric s-咬肌前缘,后界:下颌支后缘, 上平颧弓下缘,下以咬肌在下颌支附着为界。
3.内容:蜂窝组织,咬肌神经血管束。
精品课件
4.通连:颊间隙,翼颌间隙,颞间隙,颞下间隙 。
5.临床意义:该间隙感染多由于下颌智牙冠周炎 、下颌磨牙的根尖周炎、牙槽脓肿,也可因相 邻间隙感染的扩散而致。偶有化脓性腮腺炎波 及。
6、切口:口内切口在下颌支前缘稍稍内 侧,即翼下颌皱襞稍外侧,纵行切开 2~3cm,血管钳钝性分开颊肌后,即可沿 下颌支内侧进入翼下颌间隙。
口外切口与咬肌间隙切口相类似, 在分离暴露下颌角下缘时,在其内侧切
精品课件
开部分翼内肌附着及骨膜,用骨膜分离 器剥开翼内肌后,进入间隙放出脓液。
通连:
向上-颞间隙与 颞下间隙,
(八):腮腺间隙(parotid space)
1.部位:
与腮腺位置相同,位于颈深筋膜浅层 形成的腮腺鞘内。
2.内容:
腮腺及其穿行其间的颞浅动静脉,耳颞 神经,面后静脉,颈外动脉,面神经精品课,件颌 内动静脉,面横动脉,腮腺淋巴结。
3.界限:
除内侧与咽旁间隙相接外,其他部位 均为腮腺鞘所包绕。
4.通连: 腮腺间隙内侧,无腮腺筋膜封闭,直接与咽 旁间隙和翼颌间隙相通。 5.临床意义: 腮腺肿物可以向咽侧壁突出。
精品课件
4.通连:
前下:颊间隙,下:咬肌间隙 内:颞下间隙 内下:翼颌间隙。
5.临床意义:常由咬肌间隙、翼精品下课件 颌间隙、颞 下间隙、颊间隙感染扩散引起,耳源性感染 (化脓性中耳炎、颞乳突炎)、颞部疖痈及 颞部损伤继发感染也可波及。
6、切口:根据脓肿的深浅、脓腔的大小 而采用不同形式的切口:浅部脓肿可在颞 部发际内作单个皮肤切口即可;深部脓肿 可作两个以上与颞肌纤维方向一致的直切 口。当疑有颞骨骨髓炎时,可沿颞精肌品课件附着 作弧形切口,切开颞肌附着,由骨面翻起 颞肌,使颞鳞部完全敞开引流。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九):翼腭间隙 1.部位: 眶尖下方,颞下间隙内侧, 2.界限: 上方为蝶骨体和蝶骨大翼下面,下精品课方件 为翼颚管 , 前方为上颌骨体后面,后方为蝶骨翼突前面, 内侧为腭骨垂直板,外侧为翼突上颌裂。
3.内容:
上颌神经,蝶腭神经节及节后分支,颌内动脉(上颌 动脉)第三段。 4.通连:
5.临床意义:
下颌牙的牙源性感染、口底粘膜损伤、溃疡及 舌下腺、下颌下腺导管的炎症均可引起。 6.切口:脓肿形成后,一般在精品口课件底肿胀最
明显或波动区,与下颌体平行切口黏膜,钝性分 离进入脓腔引流。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颏舌肌-舌骨舌肌间隙
精品课件
⑴颏舌肌间间隙 颏舌肌-舌骨舌肌间隙
精品课件
6、切开:可开引流途径可由口内或口外 进行。
口内在上颌结节外侧前庭黏膜转折处 切开,以血管钳沿下颌支冠突内侧向后上 分离至脓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