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第三章 分配、交换、消费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单元总结 新人教版必修1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主权重要性的认识。②反映的是主权 国家享有的权利,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③说法绝对,维护国家的 独立和主权是我国的外交宗旨;①④符合题意。 【答案】 A
精品课件
(见精练案P21)
(时间:45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在我国,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格局,劳动、 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新制度正在形成,各种劳 动收入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得到国家保护和社会认可。下列属于 合法的非劳动收入的有( )。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精品课件
【解析】 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获得财产性收入属于按土地要素 获得的收益,因此②错误;允许农民拥有财产性收入,并不是为了促 进土地私有化,③观点错误。 【答案】 D
精品课件
孔子说:“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 贫,和无寡,安无倾。”回答4~5题。 4.孔子的这一观点不足之外在于( )。 ①忽视了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②没看到效率是公平的物 质前提,违背了效率原则 ③割裂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④违背了 社会公平原则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精品课件
【解析】 人们研究秸秆的特性,另辟蹊径制成秸秆产品,体现了把 握秸秆的本质特性,是根据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的表 现,①②与材料构成因果关系;人们研究秸秆的材质特性,制成秸秆 产品,不是发挥偶然联系的作用,③应排除;意识、观念并不能直接 改造世界,④中“发挥创新观念改造世界的作用”说法错误。 【答案】 A
精品课件
题干中常用“原因是”“目的是”“是为了”“结果 是”“影响是”等来设问。一般来讲,存在因果关系的两对现象之间 需要符合两个条件,其一是两者在时间上存在发生的先后,原因在前, 结果在后;其二,最为关键的一点,原因和结果之间必须存在引起和被 引起的关系;同时,还要注意,一因多果和一果多因都是存在的,不能说 一果只有一因,也不能说,一因只有一果。
2019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1、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作用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实行按劳分配的作用: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劳动的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实行按劳分配,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在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
按生产要素分配。
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
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作用: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4、效率与公平的含义及意义效率=产出/投入,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提高效率就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收入分配的公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维护公平有助于协调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有助于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第三章分配、交换、消费
第三章分配、交换、消费第三章分配、交换、消费一、重要考点梳理1、国民收入的分配提示:(1)、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的不同点与相同点:①、不同点:从内涵看,社会总产值是¨毛产值’’.国民收入是¨净产值”.GDP与GNP则是¨增加值¨。
从生产的部门看.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涉及的是物质生产部门的各行各业;GNP、GDP涉及的是社会所有部门。
从计算方法看.社会总产值重复计算;国民收入尽管不重复.但范围太窄;GNP、GDP既不重复计算.范围叉宽。
②、相同点:它们具有相同的经济意义:一定时期的总量,不同程度地反映一国一定时期的经济实力;一定时期的增量,不同程度地反映一国经济发展速度;一定时期的人均量,不同程度地反映一国生产力水平和人均富裕程度。
四项经济指标量的增加途径都很多,但根本上都是提高经济技术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
(2)、关于国民收入最终用途的分类.应注意,财政支出中的行政、科教、文卫的日常支出属于消费,其相关的基本建设虽然是非生产性的.但属于积累;国防支出属于消费.但应付战争所需要的物资储备则属于积累。
(3)、关于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应注意:不能把积累与消费的关系等同于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不能片面地认为¨高积累有利于生产发展.高消费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
积累或消费部分过多.最终都既不利于生产发展.又不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
2、财政收入和支出提示:正确理解三种类型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运用国家预算和税收等财政手段,通过对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来实现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平衡的一种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部分.财政收入的基本手段是税收,财政支出的基本手段是政府的预算拨款。
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财政政策可分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即扩张性财政政策)、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即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即中性财政政策)。
高中政治期末复习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必修1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期末复习必修1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知识梳理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1、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作用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实行按劳分配的作用: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劳动的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实行按劳分配,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在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
按生产要素分配。
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
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作用: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4、效率与公平的含义及意义效率=产出/投入,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提高效率就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收入分配的公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维护公平有助于协调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有助于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高考政治必背复习提纲《经济生活》第三单元
高考政治必背复习提纲《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7、个人收入的分配(1)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原因:生产决定分配,它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决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它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它兼顾效率与公平。
按劳分配:地位:它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要求:它既要求合理拉开收入分配差距、又反对收入分配差距过于悬殊,与平均主义有本质的区别。
原因: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前提;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水平是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按劳分配是对剥削制度的否定,体现平等分配和社会公平,是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按生产要素分配】含义: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本、管理、技术、信息、土地。
原因: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分配公平】含义: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人们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原因: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共同富裕的体现,有利于提高效率和促进和谐。
措施:坚持我国的分配制度,深化分配体制改革,实行合理的分配政策;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三单元
①公有制经济---按劳分配
②私202营1/3/1或0 外资---按生产要素中的劳动要素分配
13
(3)公有制企业中职工的收入是不是全部都是按劳分配?
绝大部分是按劳分配,除了按劳分配的还有其他分配 方式取得的收入比如存款获得的利息收入或炒股取得的 收入是按资本取得的收入。
(4)科技人员的收入是不是都是按技术取得的收入? ①公有制经济---按劳分配 ②私营或外资---按生产要素中的劳动要素分配
2021/3/10
决定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 存
6
公有制为 主体
多种所有 制经济共 同发展
所有制 结构
2021/3/10
按劳分配 为主体
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
分配 制度
公平 效率
意义
7
一、分配制度 1、生产决定分配 (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2)我国收入分配制度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决定因素
(6)某股民炒股票赚了3万元 资本要素
(7)黄教授向某农民提供一条致富信息,收费200元
信息或技术要素
2021/3/10
16
【例1】 (2010·安徽卷)李某是一国有企业工程师,去年 工 资 收 入 是 36000 元 , 奖 金 8000 元 , 个 人 专 利 转 让 收 入 5000元;其妻开一家个体杂货店,年收入15000元;家里 有房出租,年收入6000元。去年,李某一家按劳分配收入 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分别是( )
式和社会公平的维护。社会公平的维护经常与宏
考 观调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相结合。
情
2、从试题类型上看:选择题和材料题都是
分 考查的重点,选择题聚焦于分配方式和维护社会
高中政治《分配、交换、消费》教案
高中政治《分配、交换、消费》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分配、交换、消费三个概念,了解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2.通过案例分析,深入了解分配、交换、消费在现代社会中的运作和影响。
3.培养学生的社会思维,提高学生对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认识和理解。
4.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分配、交换、消费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分配、交换、消费在现代社会中的运作和影响。
难点1.如何分析和评价分配、交换、消费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
2.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分配、交换、消费的本质和关系。
三、教学方法1.讨论法:课堂上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和讨论。
2.案例研究法:选择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深入探究和分析。
3.借鉴法:以课外阅读为例,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4.视频观看法:使用相关视频素材,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分配、交换、消费的概念和本质。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教学内容第一节:分配1.分配的定义和分类2.社会主要分配方式3.分配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方式第二节:交换1.交换的定义和类型2.市场交换和社会交换的区别3.交换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方式第三节:消费1.消费的定义和类型2.消费拉动和消费决策的要素3.消费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方式教学步骤第一节:分配1.引入课题,简单介绍分配的概念和分类。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现代社会中主要的分配方式。
3.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分配方式的理解。
4.总结分配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第二节:交换1.简单介绍交换的概念和类型。
2.讨论市场交换和社会交换的区别和联系。
3.观看相关视频素材,将交换的概念和本质更加深入学生脑海。
4.总结交换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第三节:消费1.简单介绍消费的定义和类型。
2.讨论消费拉动和消费决策的要素。
3.通过案例分析,深入探究消费在现代社会中的运作和影响。
4.总结消费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2014年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经济生活》重点知识
2014年高三政治《经济生活》重点知识(考试必考!重点保存!)一、经济生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一般主要考查“经济意义”、“经济措施”)1、价格(物价、CPI、PPI、房价)(1)影响价格的因素:①根本原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P13②直接原因——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P14③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也会引起价格变化④间接原因——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宗教信仰、习俗等也会影响价格P11(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P15①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需求、消费、消费者):A、一般地,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需求;价格下跌,会增加对它的需求。
B、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大。
C、价格的变动会影响相关商品的消费需求。
某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需求会减少,其替代品的需求会增加,其互补商品的需求会减少。
②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生产者/企业):P16A、调节产量,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
B、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形成竞争优势。
C、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树立品牌意识,重视新产品开发。
【联系: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3)如何稳定物价?(建议:对症下药)●消费P17(1)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①根本原因——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即生产决定消费②主要因素——受居民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的影响A、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B、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收入,也受未来预期收入的影响C、收入差距也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D、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消费【联系: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③消费心理也会影响消费行为:主要有求实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④商品质量等也会影响消费(2)如何提高消费水平?(建议:对症下药)●生产与消费(热点:金融危机、扩内需调结构、低碳经济)P29(1)生产决定消费(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创造动力)(2)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的发展会促进生产的发展: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②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新兴产业的出现和成长;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③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3)从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得到什么启发?(建议:从不同侧重点提出相应的要求与措施)●企业(以营利为目的)——企业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P39\P89\P98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以市场为导向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高中政治必修1第三单元知识点
⾼中政治必修1第三单元知识点要学好⾼中政治,学完每⼀个单元的时候最好简单做⼀下总结,这样能及时发现⾃⼰不懂的地⽅。
今天⼩编在这给⼤家整理了⾼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必修1第三单元,接下来随着⼩编⼀起来看看吧!⾼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必修1第三单元第三单元收⼊与分配1.收⼊分配的公平问题是什么——收⼊分配公平的含义收⼊分配相对平等。
为什么——收⼊公平的意义对社会: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共同富裕);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经济全⾯协调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克服市场经济的局限性,防⽌两极分化;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对个⼈:有利于居民⽣活消费⽔平提⾼,扩⼤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提⾼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怎么办——如何解决根本途径:发展经济,提⾼效率,增加收⼊;制度保证:坚持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重要举措:保证居民收⼊在国民收⼊分配中合理⽐重,保证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合理⽐重,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政府加强对收⼊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调节过⾼收⼊,取缔⾮法收⼊,最低收⼊,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缩⼩收⼊差距;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提⾼效率的同时更加注重公平;促进就业,完善社会制度,缩⼩收⼊差距,实现公平。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什么——效率与公平的含义效率:资源节约,社会财富的增加,经济发展;公平:收⼊分配相对平等。
为什么——两者关系效率与公平具有⼀致性。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产⼒、提⾼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公平是提⾼效率的保证。
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产、提⾼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怎么办——如何处理既要反对平均主义,⼜要防⽌收⼊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要提倡奉献精神;在⿎励⼈们创业致富的同时,提倡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2020版高考政治总复习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单元总结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增分必备
模板条理·流程规范
答题模板
1.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 答题要素:消费+效率+社会主义+新发展理念+转方式+调结构 答题术语:(1)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有利于扩大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拉动经济 发展,使国民经济更加依靠内需拉动。 (2)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原则。 (3)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是贯彻共享发展理念的体现和要求。
解题流程
【典例】 [2018·全国Ⅱ卷,38(2),节选]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家实施 了全面推行营改增等内容的降税减负政策,截至2017年底累计减税超过2万亿元。 2018年3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进一步为企业降税减负,全年要再 减税8 000亿元。 近两年,国家在为企业降税减负的同时,财政收入继续稳定增长,2016年财政收 入比上年增长4.8%,2017年比上年增长7.4%。 结合材料,分析企业税负降低与财政收入增长之间的经济联系。
4.财政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相关作用的表现 答题要素:资源配置+调结构+转方式+分配公平+调节物价+调节消费 答题术语:(1)优化资源配置、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可持 续发展能力。 (2)调整个人所得税,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平。再分配发挥财政和税 收的调节作用,增加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 (3)物价持续上涨,一般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如果物 价持续下降,一般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 (4)通过财政补贴,引导居民消费需求。通过调节税收,引导人们进行科学、合 理消费。
单元总结
网络构建 增分必备
网络构建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单元提升课件 新人教 (2)
(2)和平是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基础。相比战争年代,和平年代在生产、财政与对外关系等方面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条件、更多机会。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完成图2。
图2
【解题思路】本题以战争为背景,旨在考查考生阅读图表的能力,考查财政、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等有关知识点。第(1)问考查考生分析图表的能力。战争结束后,民生凋敝,政府会将有限的资源更多地用于生产民用产品,故E点会向B点方向移动。第(2)问根据示例提到的,和平年代在生产方面,会将有限的资源更多地用于生产民用产品,从而改善民生、促进发展。以此类推,在财政方面,应将财政资金更多地投向民生领域以改善民生、促进发展;在对外经济关系方面,应加强国际合作、融入经济全球化以改善民生、促进发展。 【参考答案】(1)B (2)①在财政方面,有利于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加,有利于将财政资金更多地用于发展民生经济。②在对外经济关系方面,有利于加强国际经济合作,有利于融入经济全球化。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和2014年广东省经济发展情况
2014年2月高三政治复习:知识体系(四个必修全)
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系统梳理
1、地位:我国的执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 导核心 加强党建、增强领导能力、完善执政方式 2、性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的先锋队、 中华民族的先锋 3、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5、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6、执政理念: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和执政为民
(1)主权国家 构成要素;权利;义务
1、国际社 会的成员
(2)国际组织 含义;分类;作用 (3)联合国 宗旨;原则;作用;中国与联合国 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第 四 单 元 : 国 际 社 会
(1)国家利益(决定性) 2、国际关系 (2)国家力量(重要)
(1)时代的主题
3、国际格局 (2)总趋势
主要障碍
价值规律 的内容和 表现形式
②供求影响 ①供﹥求→价格↓
②供﹤求→价格
①一般情况 ①对消费者的影响 ②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 ③替代品和互补品 (2)价格 变动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规模 ②对生产者的影响 ②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1)影响消费的因素:①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 ②收入 ③物价 ⑤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4、消费 (2)消费类型 ④主观因素: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 (3)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
5、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原理: (共性和个性关系原理) 原理: ① 普遍性 寓于 特殊性 之中,并通过特殊性 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②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 是没有的。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转 化。 方法论: ①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 秩序和工作方法。 ②坚持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具体的历 史的统一。
2020版高考政治总复习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图表类非选择题解法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横看、 本图结构简单,只需横读出税收在财政收入中的占比及 纵看结合 财政收入和税收的增长
分看、 分开看,每年税收都占财政收入很大比重;合并看两个 合看结合 指标多年呈增长趋势
联看、 深看结合
本题无材料信息、其他表格信息,不需联系起来解读; 进行理论升华,深入揭示信息本质,可以看出税收在财 政收入中占主导地位
典型例题
[2018·全国Ⅱ卷,38(1),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 2013~2017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与税收收入 资料来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2017年) 简要说明材料包含的经济信息。
思维地图:
பைடு நூலகம்
步骤
基本结论
上看、 本图下无小注,但突出了本图主题“公共财政收入与税 下看结合 收收入”的关系,这是读图的着力点
图表类非选择题解法
题型特点
图表类非选择题以图表为载体,简明直观、新颖活泼、阅读量小、信息量大、 能力要求高,已成为高考政治命题的常用形式。完整的图表类非选择题由提示 语、内容、注解、设问四部分组成。这类题往往是一题多问,设问之间或是并 列关系,各小问围绕中心相对独立;或是递进关系,层层深入,其基本顺序是“是 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回答图表类非选择题,审题答题都要透过现象 看到本质。按图表形式,图表类非选择题主要有漫画、表格、曲线图、扇形图、 柱状图等类型。
答案:近5年财政收入与税收收入均逐年增长;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绝大
比重。
技巧方法
解答图表类试题,要结合设问,做到八看:一上看:从表头读起,标题往往是图表 主旨,是答题起笔或落笔;二下看:注意小注,图表下注解往往是图示信息的补 充或辅助;三横看:横向比较各项信息;四纵看:纵向比较相关信息;五分看:将 各项独立进行比较;六合看:合并其中几项可能会得出新的结论;七联看:把握 信息间、图表间、图文间的联系;八深看:理论升华,揭示本质,检索教材语言, 适当关注特殊年份,表述时还原成所应事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教材政治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政治教案 / 高中政治 / 高三政治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第三章分配、交换、消费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指导思想,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了解社会,树立正确得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高中高三政治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第三章分配、交换、消费一、重要考点梳理1、国民收入的分配提示:(1)、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的不同点与相同点:①、不同点:从内涵看,社会总产值是¨毛产值’’.国民收入是¨净产值”.gdp与gnp则是¨增加值¨。
从生产的部门看.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涉及的是物质生产部门的各行各业;gnp、gdp涉及的是社会所有部门。
从计算方法看.社会总产值重复计算;国民收入尽管不重复.但范围太窄;gnp、gdp既不重复计算.范围叉宽。
②、相同点:它们具有相同的经济意义:一定时期的总量,不同程度地反映一国一定时期的经济实力;一定时期的增量,不同程度地反映一国经济发展速度;一定时期的人均量,不同程度地反映一国生产力水平和人均富裕程度。
四项经济指标量的增加途径都很多,但根本上都是提高经济技术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
(2)、关于国民收入最终用途的分类.应注意,财政支出中的行政、科教、文卫的日常支出属于消费,其相关的基本建设虽然是非生产性的.但属于积累;国防支出属于消费.但应付战争所需要的物资储备则属于积累。
(3)、关于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应注意:不能把积累与消费的关系等同于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不能片面地认为¨高积累有利于生产发展.高消费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
积累或消费部分过多.最终都既不利于生产发展.又不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
2、财政收入和支出提示:正确理解三种类型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运用国家预算和税收等财政手段,通过对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来实现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平衡的一种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部分.财政收入的基本手段是税收,财政支出的基本手段是政府的预算拨款。
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财政政策可分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即扩张性财政政策)、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即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即中性财政政策)。
它们在含义、实施目的、实施背景、所采取的措施等方面存在着不同。
3、财政的巨大作用(1)、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关键是大力增加财政收入。
(2)、财政收入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的制约。
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要增加财政收入,必须努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财政收入还要受分配政策的制约。
并非国家财政收入越多越好,应统筹兼顾,综合考虑。
4、税收及其基本特征提示:(1)、把握“税收”与“利润”“债务”“罚款”及“收费”的区别。
(2)、违反税法的四种行为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相同点在于它们都没有依法向国家缴纳税款.都是违反税法的行为,都要受到法律制裁。
不同点在于违反税法的手段、方式不同,偷税、骗税采用的手段较隐蔽,而欠税、抗税则比较直接、明显。
随堂笔记(3)、偷税与骗税的区别。
偷税与骗税虽然都是采用欺骗的手段,但前者目的在于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后者目的在于获得国家的税收优惠.并集中表现在用欺骗的手段获得国家的出口退税。
5、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提示:(1)、国民收入、财政收入、税收收入三者的关系财政收入是国民收入的一部分.税收是财政收入中最基本、最稳定可靠的形式,税收过程就是国家组织筹集财政收入的过程,也是国民收入的分配过程。
充分发挥税收的作用对于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调节国民收入的分配有重要作用。
在财政收支和税收征管中都要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财政和税收都是国家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重要调节手段。
(2)、税收的作用与财政的作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的联系表现在:它们都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所运用的重要的经济杠杆.都可以调节并促进经济的发展,财政的作用中包含着税收的作用,税收是财政发挥作用的一种重要形式或重要工具。
▲二者的区别在于:财政的作用包含财政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的作用,直接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
而税收的作用主要着眼于税收的特点和征收过程所发挥的作用。
6、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提示:(1)、从含义、征税对象、纳税人、作用、特点等方面区别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种。
(2)、纳税人意识的基本含义:纳税人意识是纳税人的义务和权利相统一的意识。
一方面,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公民应具有纳税人的义务意识。
另一方面,公民还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行使纳税人的权利,以纳税人的高度责任感.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使用、监督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因此公民还要具有纳税人的权利意识。
因此,不能将纳税人的义务等同于纳税人意识。
7、银行的产生提示:注意区别银行与金融机构。
银行是主要的金融机构,除银行外,还有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
8、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提示: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在性质、地位、经营目标、职能等方面存在着区别。
9、银行的业务和作用提示:转账支票、汇票和信用卡的优点和特点。
转账支票、汇票和信用卡作为信用工具同直接使用现金比较.它们的优点和特点是:(1)、对持有者来说方便、安全;(2)、对收款方来说可以节约大量收付、清点、保管、押运现金的劳动;(3)、对银行来说.节约大量印刷、发行、收付、清点、保管现钞的劳动。
除此之外。
它们还各有独到之处:转账支票主要用于同城转账;汇票主要用于外埠结算;使用信用卡还有集存款、取款、贷款、消费、结算、查询于一体的独到的特点和优点,代表着货币发展的方向。
10、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信用是指不同主体之间在经济、社会交往中的诚实与信任。
经济意义上的信用是指以信任为基础、以按期偿还为条件的交易券关系和价值转移方式。
社会信用体系是关于社会信用信息传输使用、维护的制度体系。
社会信用一般包括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三类。
政府信用主要是指政府依法行政、政府对自身行使权力的行为承担责任的落实状况;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则主要是指企业和个人在市场交易活动中遵守诺言、信守合约、履行义务的诚信状态。
社会信用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它以解决市场参与者的信息不对称为目的,使守信者受到鼓励,失信者付出代价,保证市场经济的公平、公正与效率。
社会主义信用体系,体现了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的特征。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时期,加快建立有中国特色并与国际接轨的社会信用体系,有利于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有利于促进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诚信意识和道德水准,营造和谐信任的社会环境;有利于依托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促进资本的流动和重组,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优化我国的投资和贸易环境,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有效防范包括金融风险在内的各类交易风险,扩大对外开放和信用交易规模,进而推动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
提示:党的xx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论述:¨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
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要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
按照完善法规、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的方向,加快建设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
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逐步开放信用服务市场。
"(本节删掉)11、存款储蓄及其作用提示:利率是国家宏观经济调节的主要杠杆.是货币供应量的主要控制手段。
利率变动对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
(1)、存款利率变动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利率上调会吸引储蓄,使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生活消费金额相对下降;利率下调会使储蓄下降,流通中货币量增大,生活消费额增加,同时还会改变居民的投资方向。
随堂笔记(2)、贷款利率变动的影响。
贷款利率上调会加大借款成本,抑制借款者的积极性,从而抑制贷款规模.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并使生产性需求相对下降;利率下调会减少借款成本,刺激借款,使银行贷款规模扩大,流通中货币量增加,并使生产性需求增加。
12、债券与商业保险提示:(1)、各种投资方式的特点比较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是目前我国居民的主要投资方式。
①、活期储蓄灵活方便,定期储蓄存期长.比较固定,积累性强.但收益率比股票、债券低;与商业保险比。
存款储蓄对意外事故等风险不具有赔偿责任。
②、购买债券可分为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债券。
与储蓄比,政府债券由国家承担还本付息的责任,风险小.安全性好,可以转让、抵押,利率比储蓄要高。
金融债券与公司债券比储蓄收益高,但有一定风险;与股票相比,受益权、偿还方法各不相同,风险也没有股票大;与购买保险比,债务方对债权不具有意外事故赔偿义务。
③、购买商业保险与其他投资方式相比,在风险发生时可以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
④、购买股票风险最大•但收益也往往最高。
(2)、债券与股票对企业作用的不同股票通常不需要企业直接还本付息,股息也是由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状况决定.因此对企业的资金压力较小。
但是由于股票代表着对资产的所有权,股东拥有对生产经营决策的表决权,所以股票的发行有可能导致企业决策中心的转移和企业经营战略的变化,使原有的经营者失去对企业的控制。
债券需要企业按约定还本付息,经营者不能随意变更,因此.债券对企业的偿还能力要求较高,否则,有可能导致企业因不能偿还到期债务而被迫破产;但是债券所有者通常不拥有对企业的表决权,不会影响经营者对企业的控制。
13、商品服务市场的内容和特点提示:(1)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服务市场在交换形态、购买者、交易方式、商品阶段等方面存在着区别。
三者都是交换商品和服务的场所,都必须遵守交换规律和原则,都对促进生产、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正确理解商品服务市场的基础市场地位。
市场经济是由各种市场组成的,如资本市场、技术市场、劳动力市场、信息市场、生产资料市场、消费品市场、服务市场等。
在这么多的市场中,地位有轻有重,商品服务市场是最重要的市场。
只有当商品服务市场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和水平,才会产生其他市场;只有随着商品服务市场的发展,才会相应提出发展其他市场的需要,因此商品服务市场是基础市场。
14、市场交易原则提示:市场交易的平等原则与公平原则既有区别又有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