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理论
意象图式语言学
Contents 1
Contents 2
基本范畴
LOGO
大脑如何对事物进行最有效的分类和组织?
认知科学发现,大脑是从中间层面开始认识事物的。 这一层面被称为“基本范畴层面”,在此层面上,人 们的分类与客观主义的自然分类最接近,人们处理自 然的事物最有效、最成功。在此层面上所感知的范畴 叫做“基本范畴”。
(2)Image schemas can be generally be defined as dynamic analog representations of spatial relations and movements in space. (Gibbs and Colston,1995:349) 意象图式一般可以定义为空间关系和空间中 运动的动态模拟表征。
(3)Briefly,an image schema is a condensed redescription of
perceptual experience for the purpose of mapping spatial structure
onto conceptual structure. (Oakley)
意象图示
LOGO
意象图示是在对事物之间基本关系的认知的基础 上所构成的认知结构,是人类经验和理解中一种联系抽 象关系和具体意象的组织结构,是反复出现的对知识的 组织形式,是理解和认知更复杂概念的基本结构,人的 经验和知识是建立在这些基本结构和关系之上的。
意象图示不是具体的形象,而是抽象的认知结构。它已 脱离了具体的、丰富的形象,而是一种只包含少数构成 成分和简单关系的结构,是非命题的抽象结构。
Contents 1
By Fillmore
Contents 2
CL4.1 意象图式
an essential role in structuring our mental world.
These schematic conceptions emerge in physical
experience (experience with objects moving from
source to goal along spatial paths, with actual containers and what they hold, etc.) and provide the basis for projecting it metaphorically to other conceptual realms.
the whole category is structured.
2. Turner (1996:16): Image schemas are skeletal patterns that recur in our sensory and motor experience. He also said that motion along a path, bounded interior, balance, and symmetry
out in detail the IMAGE SCHEMA OF FORCE DYNAMICS, and still later a lot of CL have
made further researches upon it.
§2. Further Explanation on IS
• Rosch & Mervis • Turner • Johnson & Lakoff • Ungerer & Schmidt • Gardenfors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电影感知研究--以网络影评中基于意象图式的概念隐喻为例
郑文博北京外国语大学/清华大学【提要】近年来,有关电影感知的跨学科实证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出发,以电影《桃姐》的500条网络短评为例,结合定量和定性分析,集中考察影评文本背后的上-下图式、路径图式、容器图式和动力图式,分析其隐喻拓展及认知特点,探讨其中呈现的电影感知特点。
研究结果显示,从意象图式出发,可以更好地了解观众如何解读电影叙事、描述观影体验和评判电影优劣。
【关键词】意象图式,概念隐喻,网络影评,电影感知【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648(2020)03-0067-05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电影感知研究1.引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影评异军突起,不仅成为大众分享观影心得的主要方式,也成为人们选择影片的重要依据。
其中以“打分+微影评”的面貌出现的影评尤其值得注意(郑宜庸2013:194)。
由于电影感知的抽象性,观众往往借助隐喻来描述对电影的印象和观影的体验,并由此给出评价。
作为从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解读电影感知的一种尝试,本文运用意象图式理论,对电影《桃姐》的热门网络短评进行分析,通过梳理文本中典型意象图式及其隐喻拓展,探讨其中呈现的电影感知特点。
2.感知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认知电影学派明确了认知视角在电影研究中的重要性和有效性(Bordwell 1985),主张引入认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弥补此前符号学范式对观众解读机制的忽视。
对电影感知的关注由此成为电影研究的应有之义。
栾凌菲(2018)梳理了电影感知研究的历史脉络和发展,指出跨学科实证研究是当前电影感知研究的主要特征,并认为电影感知研究不仅有助于解读观众理解机制,帮助电影人完善创作,也可以为电影行业评估市场风险提供参考。
相比于电影感知研究,叙事学和文艺理论对读者的关注由来已久,近年来兴起的认知叙事学更是将阅读理论“提高到了理论体系的层面”(金雯2015:160,见申丹2004)。
金雯(2015)将认知叙事学中与“阅读浸淫”状态有关的三条理论路径总结为:镜像神经元理论、“移位理论”和“可能世界”理论。
“~に向く、~を向く”的语义认知
“~に向く、~を向く”的语义认知符莹【摘要】认知的基本层面包括意象图式.意象图式是在对事物之间基本关系认知的基础上形成的认知结构,是一种抽象出来的心理结构.通过意象图式理论,能够得出日语动词「向く」的基本语义圈,包括“原始朝向”,“方向改变过程”,“方向改变后的朝向”等三个义项.「向く」的基本语义圈可以用“空间转动”因式表示出来.通过分析「向く」与「に」、「を」的搭配,探讨「~に向く」、「~を向く」的语义,可以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阐明汉语“向”和日语「向く」的认知差异.【期刊名称】《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00)011【总页数】4页(P156-159)【关键词】象图示;「に」;「を」;「向く」;中日认知差异【作者】符莹【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哈尔滨 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63许多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都觉得「後ろを向く」中「を」的用法不好理解。
受汉语“向”的语义影响,大多数人认为这里「後ろ」表示方向,应该用格助词「に」更合适。
另外,「を」在一般的语法书中没涉及到表示方向的用法。
如果「を」在这里表示方向的话。
那么「角を右に曲がる」中的「に」是不是也可以用「を」来替换呢?事实上我们知道「後ろを向く」、「後ろに向く」两种表达在日语中都是存在的。
其中的「を」不是表示方向,而是强调方向改变的过程。
本文将主要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理论,对日语中「~に向く」、「~を向く」的语义进行认知。
把日语动词「向く」的基本语义圈,分为“原始朝向”、“方向改变过程”、“方向改变后的朝向”等三部分,并用“空间转动”图式表示出来。
使用「向く」时,突显“原始朝向”语义,一般与「に」搭配使用;突显“方向改变过程”语义,一般与「を」搭配使用;突显“方向改变后的朝向”语义,一般与「に」搭配使用。
同时探讨文章开始所提的日语学习者对于「~を向く」疑问产生的原因,主要缘于中日认知上的差异。
(完整版)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理论
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理论一、意象图式的含义与理论基础意象图式 (ImageSchema)是认知模型理论中的一个特别重要的观点,研究意象图式关于研究人们怎样建构范围、形成观点、剖析隐喻、理解意义、推行推理等过程拥有重要意义。
意象和图式原是两个独立的观点。
18 世纪时康德议论了图式的哲学意义,他以为图式是“连结感知和观点的纽带,是成立观点与物体之间联系的手段,也是建构意象、制造意义的必需程序,个体共有的想象构造” ( 王寅, 2007:172) 。
而意象常被视作是一个心理学的术语,指代一种心理表征,即人们在看不到某物时却仍旧可以想象出该物体的形象和特色,而这正是在没有任何外界事物提示的状况下,人们仍旧能在心智中猎取这个事物的印象的一种认知水平。
Lakoff和Johnson(1987)初次提出了意象图式这个观点。
他们将它定义为:意象图式是感知互动和运动活动中的连续再现的动向模式,这个构造给我们的经验以连结性和构造性。
(Johnson ,1987:xiv)Gibbs 和Colston(1995) 描绘意象图式为空间关系以及空间中运动的动向模拟表征,而 Oakley(2004) 以为它则是为了把空间构造映照到观点构造而对感性经验推行的压缩性的再描绘。
( 李福印, 2007:81) 认知语言学家们赞赞成象图式是鉴于人们的感知和体验的,并且先于人类语言。
换言之,“现实—认知—语言”是认知语言学的一条基来源理,并且认知过程包含:互动体验、意象图式、范围化、观点化、意义等过程。
因此,意象图式只可是是认知过程中的一个细节。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即“经验是在我们连续经过与变化的环境互动之中产买卖义的体验性感知运动和认知构造的结果” ( 王寅, 2007:37) ,其心理学基础是皮亚杰的建构论和互动论。
因此,意象图式也是鉴于体验,与现实世界互动,并抽象出来的一种形而上的构造。
二、意象图式的种类象图式表现了这样的特色,并且与空间观点联系密切。
(完整版)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理论
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理论一、意象图式的含义与理论基础意象图式(ImageSchema)是认知模型理论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研究意象图式对于研究人们如何建构范畴、形成概念、分析隐喻、理解意义、实行推理等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意象和图式原是两个独立的概念。
18世纪时康德讨论了图式的哲学意义,他认为图式是“连接感知和概念的纽带,是建立概念与物体之间联系的手段,也是建构意象、制造意义的必要程序,个体共有的想象结构”(王寅,2007:172)。
而意象常被视作是一个心理学的术语,指代一种心理表征,即人们在看不到某物时却仍然能够想象出该物体的形象和特点,而这正是在没有任何外界事物提示的情况下,人们仍然能在心智中猎取这个事物的印象的一种认知水平。
Lakoff和Johnson(1987)首次提出了意象图式这个概念。
他们将它定义为:意象图式是感知互动和运动活动中的持续再现的动态模式,这个结构给我们的经验以连贯性和结构性。
(Johnson,1987:xiv)Gibbs和Colston(1995)描述意象图式为空间关系以及空间中运动的动态模拟表征,而Oakley(2004)认为它则是为了把空间结构映射到概念结构而对感性经验实行的压缩性的再描写。
(李福印,2007:81)认知语言学家们赞同意象图式是基于人们的感知和体验的,并且先于人类语言。
换言之,“现实—认知—语言”是认知语言学的一条基本原理,并且认知过程包括:互动体验、意象图式、范畴化、概念化、意义等过程。
所以,意象图式只不过是认知过程中的一个细节。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即“经验是在我们持续通过与变化的环境互动之中产生意义的体验性感知运动和认知结构的结果”(王寅,2007:37),其心理学基础是皮亚杰的建构论和互动论。
所以,意象图式也是基于体验,与现实世界互动,并抽象出来的一种形而上的结构。
二、意象图式的类型象图式体现了这样的特征,并且与空间概念联系紧密。
根据Lakoff的分类,动觉意象图式可分为:容器图式、部分—整体图式、连接图式、中心—边缘图式、始源—路径—目的地图式和其他图式。
心觉概念的意象图示认知分析
2013.10学教育39心觉概念的意象图示认知分析郑静(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南昌330038)[摘要]意象图示理论是认知语义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该文基于意象图示基本理论的理解分析,研究解释了心觉概念的基本意象图示,并在基本理论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心觉概念的语义形成和发展进行了系统的解析。
[关键词]心觉;心觉概念;意象;意象图示一、引言心觉,“与其它诉诸外在形体感官的视、听、嗅、味、触五觉并列”,从生物学角度来说,是人的一种生理本能;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是人们思维或意识的一种心理活动;从语言学角度来说,是对“心灵觉悟”这种意识形态和心理现象的语汇表达形式。
一个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表达;而心觉概念表达包括悟、觉、明白、清楚、理解、聪明、觉悟、糊涂、愚钝、光、灯、昏、暗、醍醐灌顶、把握、领悟、清醒、知晓、知道、dawn 、wake up 、enlighten 、see 、know 、clear 、brilliant 、smart 、illustrate 、master 、drive home 、catch on to 等等语词。
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心觉词是人们心智活动的反应。
心觉词在心智过程中的反应可以分为语前思维阶段和语言思维阶段。
从语前思维阶段过渡到语言思维阶段的发展过程的理论基础是原型范畴理论。
原型范畴理论是依据图示表征进行范畴化,即,体验、互动→意象图示→范畴化、概念化→语义。
经由概念,人类的心智活动从语前思维阶段过渡到语言思维阶段。
在这一理论中,意象图示是分析心觉词汇生成的核心要素。
因此,该论文将分析意象图示是如何引导人类的心觉语言从语前思维到意象思维最终到语言思维的。
二、意象图示基本理论Lackoff 和Johnson 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 )中首次将“意象”和“图示”两个概念结合而成“意象图示”。
意象作为心理学术语,指一种心理表征,指人在某物不在场时,在心智中还能想象得出该物的形象。
意象和图式
意象和图式(1)意象“意象”(image)是“认知语言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它是指对一个客观事物或情形由于“识解”方式的差别——凸现的部分不同,采取的视角不同,抽象化的程度不同,等等——而形成的不同的心理印象。
举例来说:a.姑姑送一只花猫给小莉。
b.姑姑送[给]小莉一只花猫。
客观情形都是姑姑把一只花猫送给小莉,但由于说话人观察的方式不同,凸现了情形的不同部分,就形成两个不同的“意象”,可以图示如下:小圆圈G代表姑姑,L代表小莉,M代表花猫;大圆圈代表姑姑和小莉的支配范围;双线和单线箭头分别表示“使动”和“转移”。
凸现的部分用粗黑线表示。
(a)里的动词“给”专门用来象征花猫转移的途径,从而使情形的这一方面凸现出来。
(b)里“给”字可以不出现,或者依附在动词“送”后头,而两个名词短语“小莉”和“一只花猫”紧挨在一起,这象征着概念上小莉和花猫联系紧密(见前“疏密象似”),因此凸现的是花猫转移的结果,即小莉对花猫的最终占有。
“视角”和“凸现”有密切的联系:采取不同的视角必然凸现同一情形的不同部分,造成凸现部分的不同往往是由于采取的视角不同。
这是因为视角不同,吸引观察者的注意力的方面也就不同。
意象具有心理现实性,这得到心理学实验的证明。
例如Gibbs & O’Brien(1990)的实验证明,人对习语的理解要借助于意象。
英语中一些表示极度愤怒的习语flip your lid“掀掉壶盖”、blow the stack“烟囱爆炸”、hit the ceiling“直弹天花板”等,人在理解时要借助“愤怒是封闭在容器中的加热液体”这一隐喻,而“液体封闭在容器中加热”就是一个普通的心理意象,我们对这个意象的知识包括:加热到一定程度,强劲的气流会使容器爆炸或将容器的盖掀掉。
上述隐喻就是将这个意象的有关知识“投射”到人发怒时的身体状况。
实验表明,如果这种意象知识当时被激活,那么被试人对这些习语的理解就比较快,如果未被激活,理解起来就比较慢。
浅析意象图式理论及其在语言研究中的应用
( 聊城 大学外 国语 学院 山东 聊城 2 5 2 0 0 0 )
【 摘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意象图式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 然后分析意象图式的内涵、 常见类型、 主要特征以及主要应用, 最后提
出意 象图式研 究中的主要 问题 【 关键 词 】 意 象图式理 论 应 用 研 究 问题
一
这 些 空 间 结 构之 上 形 成 的 具 体 的 、 直观 的 图 式
( 三) 意象图式在 解释 一词 多义现 象中的应用 在 词义扩展 中 . 我 们通过 身体 经验 形成 了具体的意 象图 式, 这些具体 的意 象图式再 通过 隐喻 、 转喻机 制的扩展和 转换 形成更 多抽 象的意象 图式 .这样就形 成 了词汇意义的 隐喻 性
扩展。
( 四) 意 象图式在 其他 领域的应 用研 究 意 象图式还 能在 一 定程度上 帮助人 们理解 文学作 品 . 尤 其是诗歌 中的意象转换 问题 四、 意象图式研究的 问题 ( 一) 学科 内部 的不平衡 : 理论和 实证研究的不平衡 很 多理论 都是一 些 “ 合理 ” 的假 设 . 但是 怎么用 实证 方 法 研 究、 如何在人们 的认知活动 中发生作用都有待于研 究 ( 二) 跨 学科研 究的不平衡 意 象图式理论 虽然 已经扩展到认知发展 、心理语 言 学等 学科领 域 , 但是, 仅仅 是 某一点 而 已. 仍 有较 大空间往纵 向发
【 中图分类号】 G 6 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2 0 9 5 — 3 0 8 9 ( 2 0 1 4 ) 0 3 — 0 1 9 1 - 0 1
必须经过路径上 的每一点 : 沿路径走 的越远 . 时间也 就用的越 多。 三、 意象 图式在语言研究 中的主要应用 下 面从 四个方面探讨其在语 言研 究中的应 用及 所起 的作
浅谈意象图式理论
青春岁月浅谈意象图式理论口胡余成(湖南大学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湖南长沙410082)【摘要】意象图式赋予了人类认知世界的能力,帮助人类预测和推理建立在人们日常身体经验基础上的普遍概念系统。
作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意象图式理论日益成为语言研究的焦点。
本文尝试从理论提出、发展等方面概述意象图式理论,以便更好地把握该理论在外语教学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意象图式理论;外语教学一、前言Gibbs(1994)和Colston(1995)利用心理实验探讨了意象图式理认知语言学是近三四十年来语言研究的一个新视角,认为人论在心理语言学中的作用;Ve rs po or(1995)及Sm it Il(1999)等人类的认知对语言有着深远的影响。
作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的研究认为语义的变化保持了意象图式结构;近年来,以分之一的意向图式理论,以其对语言深度认知的研究,更是日益Freeman(2002)为主的语言学家研究了如何使用意象图式结构分成为关注的焦点。
意象图式赋予了人类认知世界的能力,帮助人析文学作品,开辟了文学欣赏的新路径。
类预测和推理建立在人们日常身体经验基础上的普遍概念系统。
三、意象图式的基本内涵、常见类型和主要特点因此,深入、全面地研究意向图式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应用,可以1、意向图式的基本内涵更好地探索人类认知的本质。
虽然意象图式的定义形形色色,研究领域也十分广泛,至今二、意象图式理论的提出和发展还没有一个完整而明确的概念,但是在各种定义和研究中我们不1、意象图式理论的提出难发现出意象图式理论的核心及精髓。
通俗地讲,意象图式可以认知语义学研究者莱考夫(G.L ako ff)和约翰逊(M.理解为外界事物通过身体经验在我们头脑中形成空间化的反映。
Johnson)最早于1980年提出了意象图式概念。
1987年,约翰逊在也就是说,我们从外部世界所获取的所有经验都是以空间结构的其专著《T he Body in the Mind)中详细探讨了意向图式的体验基础形式存在。
意象图式理论在词义延伸中的作用
意象图式理论在词义延伸中的作用作者:郁邓来源:《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年第05期[摘要]本文旨在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理论对介词in进行分析,在以图式表征为依据的基础上,研究介词in的初始意义所体现的容器图式与其映射意义之间的联系。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尝试探讨意象图式理论在词义延伸中的作用,希望能为英语学习者正确理解英语介词的多种意义、掌握其不同的用法提供一种全新的方法。
[关键词]意象图式;介词in;映射一、意象图式理论意象图式是认知语言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也是认知语言学近年来比较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
“一般认为意象图式的概念最初是在概念隐喻理论中被提出来的。
后来,意象图式扩展到其他一些学科领域的研究中。
Johnson用整本书探讨了意象图式的体验基础以及意象图式在意义构建和推理中的作用。
Lakoff则用意象图式理论构建了自己的范畴理论。
Mandler (1992)研究了意象图式与认知发展的关系。
意象图式的定义并不唯一,如:意象图式是在人类感知互动及感觉运动活动中给人类的经验以连贯和结构的一种不断再现的动态结构;意象图式是相对简单的、在我们的日常身体体验中反复出现的结构,如容器、路径、连接、动力、平衡,或者如某种空间方位或关系:上一下、前一后、部分一整体、中心一边缘;意象图式一般可定义为空间关系和空间运动的动态模拟再现。
二、介词in的意象图式及其映射意义分析下面以《英汉大词典》中收录的介词in的词义为语料基础,分析介词in的意象图式及其映射意义。
现分别列出每种意义F的例句:1in a big box;2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3A ship is in sight;4be in great excitement:5be in business;6stand in a circle;7aletter written in English;8a young man in tweed suit;9The travellers arrived in(their)thousands;10She saw in the girl some likeness to her daughter;llHe was quick to recongnize in Rock a dangerous antagonist;12flee in all directions;13throw sth.in the fire:14act in one’s defence;15I believe in you.在以上15种含义中,例1及例8体现了介词in在空间上的原型图式,即容器图式这一意象图式。
基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
基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基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是一种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的语义分析方法。
该方法认为语言的理解和生成基于人类思维过程中的意象和概念隐喻,通过分析语言中的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可以揭示语言背后的深层意义。
意象图式指的是人类通过感观体验和想象构建起来的生动图像。
在语言中,意象图式通过具象的词语和词组来表达,如“月亮白如霜”、“大海一碧如洗”等。
这些意象图式不仅可以形象地描述事物的外貌和属性,还可以暗示事物的内在特征和情感。
通过分析语言中的意象图式,可以揭示语言中隐藏的意义和情感。
概念隐喻是基于人类对于某些抽象概念的感知和理解。
概念隐喻通过将抽象概念映射到具体的概念来进行表达,用具体的概念来代表抽象概念。
我们常用“时间就是金钱”、“爱情是战场”等隐喻来表达时间和爱情的特性和关系。
通过分析语言中的概念隐喻,可以揭示语言中抽象概念的具体表达方式和隐含的意义。
在进行基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时,首先需要识别并提取出语言中的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
这可以通过对语言中的具体词语和词组进行分析和归类来完成。
接下来,需要分析这些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所传递的意义和情感。
这可以通过对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上下文进行考察和推理来实现。
可以将这些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分析结果应用于语义理解和生成的任务中,以深化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
基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在很多领域中都有应用。
在文学研究中,可以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来揭示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在广告和市场营销领域,可以通过分析广告中的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来研究消费者的认知和情感反应。
在翻译和跨文化交流中,可以通过分析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的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来理解和翻译跨文化文本。
意象图式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104意象图式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罗天琪 华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摘要:意象图式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之一。
本文以意象图式理论为基础,阐述了意象图式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介词和一词多义现象的应用,从根源上解释词义,加深对英语词汇义项之间的联系,对词汇意义的拓展和词汇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意象图式;词汇教学;应用1. 意象图式理论1987年,Johnson在《心中之身》中首次提出“意象图式”(Image Schema)的概念。
他们认为意象图式是我们视觉,动觉中反复出现的动态结构,用来帮助理解认知体验,在分析隐喻,建构范畴,理解概念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同时,提出了理想化认知概念这一观点,理想认知模式包括命题模式、意象图式模式、隐喻模式和转喻模式四种认知模式。
其中,诸如“整体—部分”,“中心—边缘”,“容器—内容”和“上—下”等抽象的理想化的建立于日常空间体验基础上认知模式即是“意象图式”。
因此,意象图式就是人们通过身体体验和认知对外部事物在人类头脑中空间化的结构图式。
1988年,Talmy提出了力量——动态图式。
Langacker(2004)指出,意象图式具有原型性的结构特征和高度的抽象性,是人们对个例反复体验和感知,不断概括抽象出来的结构。
同时,意象图式可以建构心智空间和认知模型(CM),从而揭示语义概念。
2. 意象图式在介词教学中的应用英语介词的教学和习得一直是一个重点和难点。
传统教学认为介词具有规约性,将介词的每个义项和搭配列出,忽视介词与搭配词之间的联系。
认知语言学认为,意象图式能够很好的解释介词的意义与搭配。
Tayor(2003)把参照物称作界标(landmark,LM),被定位的实体叫做射体(trajector,TR)。
界标和射体的关系显示了介词的不同意义。
例如,介词over的中心意象图式由射体、界标和路径构成。
例:(1)Mike jumped over the fence.(2)The kites are flying over the house.(3)The bridge is over the river.(4)Peter lived over the mountain.在例(1)中,反映了射体Mike和界标the fence之间的动态关系。
认知语言学课堂讲义
第八章:意象图式(Image schemas)莫福权,汉语言文字学古文字学方向,学号:20902010381.1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意象图式最早于1980年在概念隐喻中被提出来的。
Johnson 于1987 年在《心中之身》中把意象图式描述为在人们与外界互相感知互相作用的过程中,不断反复出现的、赋予我们经验一致性结构的动态性模式。
他强调指出,在图式前添加“意象”的目的,是为了区别于心理学中的图式理论;认知语言学研究的图式是以空间结构为基础,来自人本身与外界互动的基本感觉、运动经验。
随后,Lakoff (1987 :267)也对意象图式作了相似的陈述。
Lakoff 将意象图式定义为“相对简单的、在我们的日常身体体验中反复出现的结构,如容器、路径、连接、动力、平衡,或如某种空间方位或关系:上—下、前—后、部分—整体、中心—边缘”。
.这种认知结构建立在对事物之间基本关系的认知基础上,是人类经验和理解中的一种抽象关系和具体意象。
人的经验和知识是建立在这些基本结构和关系之上的。
认知语言学家强调“意象”在图式研究中的重要性,且惯用图例来直观描述意象图式,但他们也明确指出意象图式与意象确有实质的不同。
意象是指实物在人的大脑中的具体映象,是对实物作出的一种类似的和模拟的表征形式。
它能够现实地表征客观对象的三维空间特征及各个纬度上连续的细节特征。
而意象图式则脱离了具体的、丰富的形象,是先于概念的抽象认知结构。
它建立在丰富具体意象之上,归纳概括了众多不同物体、状态、行为事件的普遍特点,帮助我们理解抽象概念并指导推理,形成有形体的想像式理解。
如脸的意象,我们说千人千面,可见每张脸都有不同于他人的独特性,而脸的意象图式却非常简单,仅由代表脸盘、眼睛、鼻子和嘴巴的几条曲线组成。
Johnson (1987 : 29) 还特别指出了意象图式结构的动态性特点。
图式结构虽然是确定的,但它们是动态的,而不是像直观图所显示的那样静止固定的模式。
意象图式Image Schema
意象图式的形成和特征
感觉:指当前作用于我们感觉器官的客 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头脑中的反映。 知觉:是比感觉更为复杂的认识形式, 指当前作用于我们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各 种属性在头脑中的总体反映,是各种感 觉的总和。 表象:指在没有客观事物的情况下留在 人们头脑中的印象,即在无具体事物存 在于现场时人们依旧能够通过想象唤起 该事物的意象,是感觉和知觉的心智表 征。
意象图式融合
将多个意象图式进行融合是人类的一种基 本认知操作,把抽象的意象图式与具体的 感知经验融合起来的过程,实际是一种基 本的概念操作过程。
每当我们感知某事件,它总会是更大整体 的一部分,此时就会很容易把感知到的经 验与对整体的回忆相融合。每当我们对新 信息进行范畴化时,就能将新信息与已建 立起来的范畴相融合。
Lakoff论三种意象
感觉意象(Perception Images),主要是指通过 各种感觉器官所直接获得的意象 心智意象(Mental Images),“心象”比感觉 意象更为抽象,是感觉和知觉的表征,与环境 相关,但仍是较为具体的意象,需要有意识的 努力才能构建和记忆。 意象图式(Image Schema),主要指意义的框架 内容,它比心智意象更为抽象、超越特定的感 知方式,与特定环境无关。意象图式本身虽不 能直接被看到,但可用来组织成具体的、能被 看到的东西,被具体化之后,就能被视觉感知 到。
动觉意象图式
根据Lakoff(1987:272-275)的观点,动觉意象图 式主要包括以下六类: 1.容器图式(Container Shema) 2.部分-整体图式(Part-whole Schema) 3.连接图式(Link Schema) 4.中心-边缘图式(Center-periphery Schema) 5.始源-路径-目的地图式(Source-PathDestination Schema) 6.其他图式(Other Schemas)
隐喻、转喻、意象图式互动模式的认知分析
隐喻、转喻、意象图式互动模式
的认知分析
隐喻、转喻、意象图式互动模式的认知分析
Lakoff (1987)指出人类通过理想化认知模式建构对世界的认知。
而隐喻映射、转喻映射和意象图式结构是一个理想化认知模式四种建构原则中的三种。
近年来,认知语言学中关于概念互动的研究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对隐喻和其他建构原则的关联的研究也已占了一席之地。
在经验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本文对隐喻、转喻和意象图式概念互动模式进行了分析,通过对英语和汉语中的一些表达的解释来探讨其互动模式。
本文中互动模式以图表的形式展示,主要回答了以下五个问题:(1)隐喻和意象图式在概念互动中的关联方式是什么?(2)转喻和意象图式在概念互动中的关联方式是什么?(3)意象图式在建构大量隐喻中源域和目标域关系和理解转喻在推理时的作用是什么?(4)隐喻、转喻和意象图式概念互动的经验基础是什么?(5)隐喻在互动中的作用是什么?本文中,隐喻和转喻被描述为概念映射,两者的不同在于所包含的概念域。
两种认知方式都基于人类日常和身体的经验。
隐喻的功能是提供理解,而转喻服务于理解。
意象图式是人类对世界的体验所形成的前概念意象组成。
分析表明,概念互动包含隐喻、转喻和意象图式三种模式的激活。
概念互动中,隐喻为互动提供基本模式,转喻和意象图式伴随其出现。
意象图式完全解释了概念互动方式,并能够赋予表达很高的价值意义。
转喻在概念互动中附属于隐喻和意象图式,它遵循意象图式的逻辑。
经验主义对意象图式结构的形成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概念隐喻和转喻不是随意的,它们基于我们的身体经验。
一旦确定,人们就会以不同方式将其结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意象图式理论研究
意象图式理论研究“意象〃指的是凭想象得到的某个物体的形象。
“图式〃指的是我们把经验和信息加工组织成可以较长存在于记忆中的认知结构。
意象图式也就是人脑对生活中的各种经验进行过滤、加工、整合、归纳和抽象的过程和结果。
Lakoff和Johnson于1980年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首次将"意象"和"图式〃这两个概念结合而成"意象图式(ImageSchemaJ^o Lakoff指出意象图式主要是基于感觉、知觉和互动体验之上形成的,是先于概念和语言的抽象结构。
人们在体验的基础上获得意象图式后, 就可以运用它来体验我们的世界。
早期对“图式〃概念进行研究的是社会学家、跨文化心理学家Bartletto Bartlett在自己的研究中把图式作为认知模式的普遍原则。
他是从两个方而来理解图式的。
一是因为个体和个体之间有共性,所以图式可以作为普遍思维模式的图式。
二是作为文化术语的图式。
从前的经验在人的头脑中会留下一个框架结构,这个结构其实就是人的经验的图示化和概念化的重现。
图式产生于以往的交往过程,而且打下了深深的文化烙卬。
从而,我们可以看出意象从木质上来看就是人作为群体的无意识的建构,具有强烈的文化性。
世界上的文化众彩纷呈,但无可否认的是不同的文化之间却含有着相同的或者相似的基木元素。
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意象在人的头脑中形成的情感因素完全有可能是相似的,不同民族的群体之间的情感沟通是具有坚实基础的,这就使得语言之间的翻译成为可能。
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幽默的方式不尽相同。
幽默种类的不同导致幽默的可译程度各不相同。
在普遍幽默、文化幽默和语言幽默之中, 可译度最大的是普遍幽默,可译度略小的是文化幽默,语言幽默与文化幽默的可译度相差无几,但语言幽默的翻译相对复杂一些。
译者对幽默进行翻译,其目的无非就是要使广大的读者能够像本族语读者一样会心而笑。
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么译者的翻译便是有效的翻译、成功的翻译。
认知语言学视域下意象图式在英译汉中的影响力初探--以《罗马勇士》汉译为例
认知语言学视域下意象图式在英译汉中的影响力初探--以《罗马勇士》汉译为例王磊【摘要】意象图式是认知语言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最早是由Johnson和Lackoff引入认知语言学的。
本文以《罗马勇士》的汉译本为例,探讨意象图式在英译汉中的影响力。
其中可见意象图式的五个特点,即:意象图式可以用简图表示;意象图示是语域的一种;意象图式的正负特征;意象图式的静态与动态本质以及意象图式的转变,在英译汉的过程中指导译者将原著所要表达的灵魂和思想都完完整整甚至更加细微地表达出来。
【期刊名称】《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26)001【总页数】3页(P75-77)【关键词】意象图式;翻译;影响力【作者】王磊【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59意象图示概念是认知语言学的经验主义理论的支柱性理论,最初是在Talmy 的相关研究基础上,由Johnson和Lackoff引入认知语言学的。
他们在1980年发表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首次将“意象”和“图式”这两个概念结合成“意象图式”。
本文以《罗马勇士》为例,分析探讨认知语言学视域下意象图式理论在英译汉中的影响力。
“意象”其实本来是认知心理学的术语,指的是人们在对外界事体感知体验过程中所形成的抽象表征,往往可较为长期地保存在人们头脑中。
Langacker用这个术语指人们为达到思维和表达的目的可从不同视角、选择不同辖域、突显不同焦点、以不同方法观察情景和解释内容的一种认知能力,是形成一个概念、语义结构和语言表达的具体方式,强调了人的主观因素,语义值与特定的解释方法密切相关,语义在本质上具有主观意向性[1]。
“图示”是认知心理学家用来解释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
国内外许多语言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图式这一概念进行过阐述和定义,但万变不离其宗,其基本意义可概括为:所谓图式就是指每个人过去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储存的方式,是大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或积极组织,是被学习者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对新信息起作用的过程及怎样把这些新信息丰富到学习者知识中的过程[2],图示是抽象的特例。
认知语言学
其特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克劳褔特和克鲁兹):
1 附属范畴比基本范畴层次尽管它们的低,尽管它们的成 员之间有很高的相似性,但于临近的范畴成员的区别性却很 低。
2 它们的信息性相对比它们的中间层次上位范畴少。 3 它们是多词素性的,而最普遍的格式是修饰-中心语结 构。
4.Image schemas 意象图式
1. The definition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Cognitive linguistics is a newly established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language that emerged in the 1970s as a reaction against the dominant generative paradigm which pursues an autonomous view of language. ----Ruiz de Mendoza 1997)
At this level we perceiv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embers of the basic level categories. Often the names for SUBORDINATE LEVEL categories are morphologically complex. They are typically composite forms. One such example is that of compound nouns.
意象图式理论框架下轭式的认知构建及解读
意象图式理论框架下轭式的认知构建及解读本文以意象图式理论为视角,探讨了轭式的认知构建及解读。
研究发现如下:一是轭式的构建源于强制力作用图式,其中语境及构建者的主观思维缺一不可,且构建者的主观思维居首位;二是轭式结构可以用路径和障碍清除力共同作用图式来解读,我们常以常规搭配为出发点,以非常规搭配为目标点,将轭式置于特定的语境中来解读,在解读过程中解读者的主观努力,即关联性的假设推理占首位,语境信息的补充居第二位。
标签:轭式强制力图式路径与障碍清除力共同作用图式一、引言轭式(zeugma)指一个句子中,一个词同时支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的修辞手法,从语义搭配和逻辑上讲,处于支配地位的词原则上至少要与最靠近它的那个被支配词组成常规搭配,形成非标记意义;它也可以跟距离较远的其他被支配词组成非常规搭配,形成标记意义,而后者依靠人们的认知推理和语境作用力完全可以被解读。
例如:“Kill the boy and his luggage.”中,“kill the boy”是常规搭配,意义非标记,但“kill his luggage”就匪夷所思了,读者在解读时会认为它是一个非常规搭配,话语意义是标记的,但是依据第一个搭配、语境及认知推理,第二个非常规搭配完全可以被解读,且使人印象深刻。
本文将以意象图式理论为视角探讨轭式的认知构建与解读。
二、意象图式理论意象图式包括两方面内容:意象和图式。
意象是人们在感知并体验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抽象表征,是因对一个客观事物识解方式不同,如凸显的部分不同、采取的视角不同、抽象化的程度不同等而形成的不同心理印象。
图式是指人类关于客观事物的具有结构层次的认知单元,是一种固化的思维模式,也是一种业已抽象化了的知识表征。
意象图式是基于我们对世界的经验而形成的抽象认知模式,具有固定性和高度抽象概括性,通常是隐性地潜藏于大脑中,并能够通过语言表现出来。
它充分体现了认知语言学的体验主义哲学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理论
一、意象图式的含义与理论基础
意象图式(ImageSchema)是认知模型理论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研究意象图式对于研究人们如何建构范畴、形成概念、分析隐喻、理
解意义、实行推理等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意象和图式原是两个独立的
概念。
18世纪时康德讨论了图式的哲学意义,他认为图式是“连接感
知和概念的纽带,是建立概念与物体之间联系的手段,也是建构意象、制造意义的必要程序,个体共有的想象结构”(王寅,2007:172)。
而
意象常被视作是一个心理学的术语,指代一种心理表征,即人们在看
不到某物时却仍然能够想象出该物体的形象和特点,而这正是在没有
任何外界事物提示的情况下,人们仍然能在心智中猎取这个事物的印
象的一种认知水平。
Lakoff和Johnson(1987)首次提出了意象图式这个概念。
他们将它定
义为:意象图式是感知互动和运动活动中的持续再现的动态模式,这
个结构给我们的经验以连贯性和结构性。
(Johnson,1987:xiv)Gibbs
和Colston(1995)描述意象图式为空间关系以及空间中运动的动态模拟表征,而Oakley(2004)认为它则是为了把空间结构映射到概念结构而
对感性经验实行的压缩性的再描写。
(李福印,2007:81)认知语言学
家们赞同意象图式是基于人们的感知和体验的,并且先于人类语言。
换言之,“现实—认知—语言”是认知语言学的一条基本原理,并且
认知过程包括:互动体验、意象图式、范畴化、概念化、意义等过程。
所以,意象图式只不过是认知过程中的一个细节。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
基础是体验哲学,即“经验是在我们持续通过与变化的环境互动之中
产生意义的体验性感知运动和认知结构的结果”(王寅,2007:37),
其心理学基础是皮亚杰的建构论和互动论。
所以,意象图式也是基于
体验,与现实世界互动,并抽象出来的一种形而上的结构。
二、意象图式的类型
象图式体现了这样的特征,并且与空间概念联系紧密。
根据Lakoff的
分类,动觉意象图式可分为:容器图式、部分—整体图式、连接图式、中心—边缘图式、始源—路径—目的地图式和其他图式。
(王寅,2007:190)
1.容器图式(ContainerSchema)就是将我们所言目标视作是一个容器,那么心智中马上形成界限作为容器,构成两个区域,容器里和容器外。
例如,“我在我们小组里是组长,班级中有三个小组”。
如图1所示,我是个体a,小组是容器b,班级是更大的容器c。
但是,此例句无法
突出动觉意象图式的动态特征。
另举例,Ipourthemilkintoacup.如图
2所示,此句中themilk是意象图式当中突出的射体(tr=trajector),acup是相对于动态射体的静态界标(lm=landmark),过程就是射体tr
所经过的路径(Path)。
2.部分—整体图式(Part-wholeSchema)正是通过我们的亲自体验抽象
而来的。
简单来说,身体部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眼睛是人身体的
一部分,那么眼睛就是部分,身体就是整体。
如“我是班级的一份子”。
3.连接图式(LinkSchema)也是基于体验的。
人们生来的第一个连接就
是肚脐和母体的连接,经历了婴儿时期和儿童时期,我们抓住父母,
扶着其他事物,或是为了保持自己的位置或是为了保证其他人和事物
的位置。
此时,绳索就起到了连接的作用。
进而,长大以后,这具体
的绳索可由抽象的、看不见的事物所代替。
比如,Thechildholdshermother'shand.此句中,孩子和妈妈通过牵手而连接
起来。
4.中心—边缘图式(Center-PeripherySchema)的理解亦是源于身体经验。
身体有中心和边缘之分,而中心指的是心脏。
如若一个人没有了
四肢,也还能牵强或者,但是如果心脏停止了跳动,那么这个人也就
丢了性命。
由此引申开来,任何事物都会有重点和非重点,重点即是
中心,非重点即是边缘。
成语“擒贼先擒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5.始源—路径—目的地图式(Source-Path-DestinationSchema),顾名思义,其组成部分为:始源(Source)、路径(Path)和目的地(Destination)。
6.其他图式(OtherSchemas),包括:(1)前景—背景图式(Back-frontSchema),如东风牌汽车的广告语为“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里借用了这句歇后语作为背景,实际上句子中的东风指的是汽车,一语双关。
所以,现在的广告语的理解多是使用这个图式识解的;(2)上下图式(Up-downSchema),多用于社会等级结构和家庭结构的理解,家谱就是上下图式。
(3)线性序列图式(LinearOrderSchema),如初中历史里面学得大事记都用直线以年代为标记归纳出来,这就是线性序列图式。
三、研究意象图式的意义
人们通过对现实世界的体验,以空间为基础,在头脑中形成的抽象的思维过程或者推理过程,从而理解说话人的语义结构和句法结构。
其中,意象图式是认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对于理解世界和语言理解的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把乔姆斯基的TG语法的天赋论推翻,有利于对外语教学实行指导,而且更有利于解释儿童为什么能够在短短的几年内能掌握自己的母语。
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