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中的活性中间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3 H3C H2SO4 H3C CH3 H3C CH3
CH3 H3C
苄基正碳离子和炔丙基正碳离子也已被制备出来,也是
由于p-π共轭而变得稳定。
CH2 R CH R'
5.1 正碳离子
中心原子与带有孤对电子的杂原子相连或空间位阻作用等, 可使得正碳离子稳定。
R R
C
.. O ..
R
R R
C
R R
..
O 强碱 PhCCH2CH3 -H O PhCCHCH3 C5H11Br O PhCCHCH3 C5H11
O PhC=CHCH3 C5H11Br
Br OCH3 NaNH2 Br OCH3
OC5H11 PhC=CHCH3
OCH3
NH2
OCH3
NH2
OCH3
NaNH2
NH3
5.2负碳离子
5.2.2 结构和稳定性
持不化。如:
H3C H
H
CH3
H
..
H H3C H
CH3 I H LiBu H3C H
H
CH3 Li 1, CO2 H 2, H2O H3C H
H
CH3 CO2H H
5.2 负碳离子
桥头碳很难形成碳正离子,但是形成负碳离子时,和其 他种类的碳原子相比,没有什么差别。同样道理,由于 环的牵制作用,负碳离子SP3杂化结构不能转变成SP2杂 化结构,因此保持其构型。
子的稳定性。在碱存在下:
k1 k-1
k1 k-1
C
H + B:
C
+ BH
Ka =
5.2 负碳离子
一般情况下,烃的酸性很弱,因而需要比一般滴定方 法要复杂的技术来测定。 测定方法: A、竞争方法:使用两个酸性烃和它们的金属盐之间建立 起来的平衡来测定:
R H + R'K R' H + RK
pKa = log [R-H] [R'K] [R'-H] [R-H]
5.1 正碳离子 5.1.1 正碳离子的产生和毁灭 A,直接离解
R X R + X
3o卤代烷的消除和醇的酸性脱水反应,均可能经过正碳离子
形成的过程。
5.1 正碳离子
B,加成法 质子或其他正离子与不饱和体系的加成:
C Z + H C Z H
形成的正碳离子不稳定,很快进行下步反应。有时正碳离
子会发生重排,形成另一种正碳离子。
和超酸起作用制得:
C OH
H2SO4
C
C
OH
FSO3H SO2 - SbF5
CH3
C
C
OH
FSO3H SO2 - SbF5
CH3
C
H
H
CH3
CH3
5.1 正碳离子
这种类型的正碳离子稳定性随环丙基数目的增多而增加, 这是由于环丙基环的弯曲轨道和正碳离子碳的空2p轨道之间 发生部分交叠而进行共轭的结果。NMR和其它研究结果表
可描述正碳离子的稳定性。
5.2 负碳离子
5.2 碳负离子
5.2.1 碳负离子的产生 消除反应:
R2C H CR2 X 强碱 -H R2C CR2 X R2C= CR2 + X
醛、酮、酯与格式试剂的反应:
R2C=O + RMgX R2C OMgX R
5.2 负碳离子
羟醛缩合、克莱森酯缩合、perkin反应等,乙酰乙酸乙酯 和丙二酸二乙酯的烃基化等,这些反应都会涉及碳负离子。
C6H5 H3C C CH3 CH2 H3C C CH3 H2 C C6H5
5.1 正碳离子
近来发现许多正碳离子可以在氟磺酸和氟化锑的混合物
中保存很长时间,这些混合物是已知的最强酸溶液之一,常 称为超酸。超酸常溶于SO2或SO2CIF中,如氟化烷和SbF5作 用可得到稳定性比较好的正碳离子溶液。
RF + SbF5 R + SbF6
明,空的2p轨道与环丙烷的C2和C3键轴平行,而不是与它们
垂直。
2p C2 C3 C2, C3键轴
5.1 正碳离子
桥环桥头碳原子一般是难于形成的,因为桥环的牵制作
用,桥头碳原子很难达到平面结构,很难形成。但是当它
与三个环丙基共轭时,会使 它变得较稳定。该例说明, 一是桥环桥头碳正离子难 于形成的,二是环丙基的 特殊结构,可以使得碳正 离子的形成变得相对容易。
宋化灿
有机化学研究所 84110918 yjhxhc@mail.sysu.edu.cn
第5章 正碳离子、负碳离子、 自由基、卡宾和氮烯
在有机化学反应过程中,正碳离子、负碳离子、自由基、 卡宾和氮烯这些中间体,它们的寿命通常很短,但是在研究 反应历程时显得很重要,因此有必要讨论它们的产生,结构
和稳定性问题。
R C C >R CH CH

Ar
> R
CH2
5.2 负碳离子
(2) S 成分含量的影响: 碳负离子电子对所占据的轨道含S成分越多,越稳定。
R C C >R CH CH

Ar
> R
CH2
(3) 由于硫磷的稳定作用
连有硫磷原子的负碳离子比较稳定。目前对这一现象 的解释还有争议,大多认为是孤电子对与空的d轨道发生重 叠形成pπ-dπ键。
CH3 D
+
+
D
CH3
CH3
69%
4.5%
15.4%
5.2 负碳离子
当中心碳原子和>C=O、-CN等相连时,孤电子对和π键的
共轭,同时二者也是强吸电子基团,使负电荷得到很好的 分散,更稳定。如:
O R O R R O CN Cl3C CCl3
(2) S 成分含量的影响:
碳负离子电子对所占据的轨道含S成分越多,越稳定。
O
R
R R
H3C H3C HO
C
CH3
.. X ..
C
H3C
..
X
H3 C H 3C C H 3C
H3C CH3 C CH3
C C O
H3 C
CH3 CH3 OH
CH3 CH3
..
CH3 OH
..
H2SO4 -H2O
H3C H3C H3C OH CH3
H3C
5.1 正碳离子
环丙甲基正碳离子已经被制备出来,结果证明这种正碳离 子比苄基正碳离子更稳定。三环丙基甲基正碳离子较稳定, 由相应的醇的96%H2SO4作用制得;二甲基环丙基甲基正碳 离子和二环丙基甲基正碳离子稳定性差些,需要由相应的醇
5.2.2.1 结构
SP2 2P
二个电子
SP3 SP3 SP3 二个电子
SP
2
碳负离子的中心碳原子有二种可能结构,一种是SP2杂化, 为平面结构,电子对占据2P轨道;一种是SP3杂化,电子对
占据SP3杂化轨道里。从能量角度来说,轨道越靠近原子核,
体系能量越低,所以SP2杂化状态的碳负离子比SP3杂化状 态的碳负离子能量低、稳定。
..
Li Cl Li
1, CO2 2, H2O HO2C
桥头碳卤代的卤代烷很难发生取代反应,因为SN1历程,要有 平面结构的正碳离子形成; SN2历程,亲核试剂要背后进攻。
5.2 负碳离子
已经制备出负碳离子的固体产物,其X-衍射测定结
果表明碳负离子不是平面结构,而 是接近与SP3杂化的锥形结构。
N CN CN
这种测试结果会出现同一种烃,由于所选择的溶剂不同, 表现出不同wenku.baidu.com相对酸性强度。一般来说钾盐在二甲基亚砜 中以游离离子状态出现,这种情形常选用二甲基亚砜溶剂。
5.2 负碳离子
B、动力学方法:
使用碱催化,测定氢同位素交换的速度,来得到烃的酸性。
R H +B -BH R D RD
影响负碳离子稳定性的因素: (1) 孤对电子与不饱和键的共轭: 负碳离子中心碳原子和双键或叁键相连时,由于孤电 子对和π键的共轭作用,而得到分散,因此变得稳定。这一
5.2 负碳离子
由于二者能量相差不大,一般情况下可以互相转变。如下列 反应:
I C6H13CHCH3 2BuLi
*
Li C6H13CHCH3
1, CO2 2, H2O
CO2H C6H13CHCH3
0℃时得到的是消旋产物,说明此条件下形成的SP3杂化状 态负碳离子可以通过SP2杂化状态进行转化,同时二种构型
点和影响正碳离子稳定性的因素相同。
5.2 负碳离子
CH2 = CH CH2
CH3 CH3
CH2 CH= CH2
CH3 CH3 CH3 CH3
这种共轭作用由下列实验结果得到证明:
Br CH3 无水(CH CH ) O 3 2 2 金属K H CH3 CH3 CH3 CH3 D K CH3 CH3 Br DCl
5.1 正碳离子
D、用超酸从烷烃中提取氢负离子来制备正碳离子,叔
位氢最易,伯位氢最难。 E、能增加正碳离子稳定性的结构特征是,正电荷越分 散越稳定。
如正碳离子和C=C相连接时存在p-π共轭现象。
CH2 = CH CH2 CH2 CH= CH2
5.1 正碳离子
这种共轭作用已得到肯定,如下列正碳离子的浓硫酸溶液 已制备出来:
5.1 正碳离子
后来又发现二种制备正碳离子的方法:-60℃时醇和
超酸与SO2混合物作用;低温下在SO2或SO2CIF中,烯
烃和超酸加成或和HF-SbF5加成。
ROH + 超酸
SO2
R + 超酸-OH
SO2
RCH=CH2 + H-F-SbF5
RCHCH3 + SbF6
5.1 正碳离子
甚至烷烃在超酸中失去一个氢负离子,也产生正碳离子:如
pKR = log [R ] + HR [ROH]
5.1 正碳离子
pKR 与 [R ] 成正比, HR 为介质的酸性函数。从此看出, pKR 越大, [R ] 越大,正碳离子越易形成。如果介质的酸性
[R ] 函数 HR 越小,即 log[ H ] 越大,即介质的酸性越强,
越大。 具体操作为:将醇ROH溶于已知 HR 的酸溶液中,从电 子光谱获得 [R ] 和[ROH],这样便可求得 pKR ,用 pKR
如果已知一个化合物的pKa值,则用此法可测得另一化合
物的pKa值。
5.2 负碳离子
这种方法也曾用金属-卤素的交换反应:
R Li + R'I R' I + RLi
这种方法是以游离的离子为计算标准的,因此要保证碳 负离子是游离的。有些碳氢化合物的钾盐在一种溶剂中可
以以游离状态出现,而在另一溶剂中以紧密离子对出现。
2P 空轨道 SP2 SP2
5.1 正碳离子
②正碳离子的稳定性 A、在普通烷基正碳离子中,它们的相对稳定性顺序是:
叔 > 仲 > 伯 > 甲基正碳离子。
B、Muller和Mulliken计算出了正碳离子的超共轭作用能为:
CH3CH2 (CH3)2CH (CH3)3C
千卡/摩尔
36
66
84
5.1 正碳离子
以上实验事实表明二点:
1、负碳离子确实存在SP3杂化状态; 2、一般条件下, SP3杂化状态可以通过SP2杂化状态转 化,即两种SP3杂化状态的构型和SP2杂化状态三种状 态同时并存。
5.2 负碳离子
5.2.2.2. 稳定性 碳负离子和H+作用得到相应的烃,同样烃失去H+ 得到碳负离子,越易失去H+的烃,其相应的碳离子越 稳定,因此测定碳氢化合物的酸性就可以知道碳负离
(CH3)3CH + FSO3H-SbF5 (CH3)3C + SbF5 -FSO3 + H2
我们已讨论过的正碳离子还有一些非经典结构。
CH3 H CH3 H
证明正碳离子存在的手段有多种:如NMR及其他光谱,冰
点下降法,化学反应,电导率测定。
5.1 正碳离子
5.1.2 正碳离子的结构和稳定性 ①正碳离子的结构 正碳离子的中心碳原子(即带正电荷的碳原子)为sp2杂化, 三个杂化轨道分别成键,一个2p轨道为空的轨道。
C、 下面的实验表明上述稳定性顺序:
氟代烷和SbF5作用时,两种氟丙烷、四种氟代丁烷、 七种氟戊烷都产生3o正碳离子。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长 时间存在的一级正碳离子供检测。 正氟丁烷首先形成正丁基正离子,再经重排得到叔
丁基正碳离子;氟甲烷和氟乙烷用SbF5处理时都不产生
相应的正碳离子,低温时氟甲烷只产生SbF5-FCH3络合 物。氟乙烷由于起初形成的乙基正碳离子立即与反应中 形成的乙烯加成,形成叔丁基碳离子。
5.1 正碳离子
5.1.3 正碳离子稳定性的描述
由下列平衡: R + 2H2O
即: R + H2O
KR
ROH + H3O ROH + H
[ROH][ H ] = [R ]
两边取对数,logKR =log[ROH ] + log[H ] -log[R ]
令: -logKR =pKR-log[H ]=HR ,有:
..
CH3 1, CO2 2, H2O
C6H11
H
CH3
..
1, CO2 2, H2O
H CH3 C6H11 CO2H
5.2 负碳离子
碳负离子在小环上时,由于小环的牵制和角张力作用, SP3杂化状态的结构在构型转化时需要通过SP2杂化状态, 而SP2杂化状态是平面结构。此情况下,SP3杂化状态不 可能转化为SP2杂化状态,同时SP3杂化状态的构型也维
比例几乎为1:1,与CO2 作用得到外消旋产物。
5.2 负碳离子
-70℃时,得到20%光学活性产物,说明此时SP3杂化的碳负
离子转化为SP2杂化状态的速度明显降低,在碳负离子构型
转化未达到平衡前就和CO2 作用,得到部分光学活性产物。
Li H C6H11 CH3 CO2H H C6H11 CH3 H C6H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