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初中法制教育主题班会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主题班会培训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主题班会培训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然而,在成长的道路上,一些不良行为可能会逐渐侵蚀他们的心灵,甚至将他们引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为了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法律意识,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我们开展了这次意义深远的主题班会培训。
一、不良行为的表现及危害不良行为是指那些违背社会公德、违反纪律或法律规定,对个人、他人和社会产生负面影响的行为。
常见的不良行为包括但不限于:1、吸烟、酗酒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吸烟和酗酒会严重损害他们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影响智力发育和身体健康。
2、沉迷网络游戏过度沉迷网络游戏不仅会影响学习成绩,还可能导致社交能力下降、心理问题等。
3、打架斗殴这种行为容易造成身体伤害,破坏同学之间的关系,甚至可能引发更严重的暴力事件。
4、小偷小摸虽然看似是小错误,但如果不及时纠正,很可能会逐渐发展为盗窃等犯罪行为。
5、早恋过早地陷入恋爱关系,可能会分散学习精力,影响身心健康。
这些不良行为的危害不容小觑。
它们不仅会影响青少年自身的成长和发展,还可能给家庭带来痛苦,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二、违法犯罪的类型与后果违法犯罪是指违反国家法律规定,应当受到法律制裁的行为。
常见的违法犯罪类型有:1、盗窃盗窃他人财物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根据盗窃金额的大小,将面临不同程度的法律制裁。
2、抢劫以暴力、胁迫等手段夺取他人财物,性质更为恶劣,将受到严厉的法律惩处。
3、故意伤害故意对他人身体造成伤害,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聚众斗殴参与多人之间的暴力冲突,扰乱社会秩序。
5、贩毒、吸毒贩毒是严重的犯罪行为,吸毒不仅损害自身健康,也违反法律规定。
一旦触犯法律,违法犯罪者将面临法律的制裁,包括拘留、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
同时,犯罪记录将伴随一生,对未来的就业、升学等方面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三、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关系不良行为往往是违法犯罪的前兆。
主题班会活动方案(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争做合格中学生)
主题班会活动方案(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争做合格中学生)第一篇:主题班会活动方案(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争做合格中学生)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争做合格中学生————主题班会活动设计方案安居育才中学初2013级9班:曾利梅一、班会课召开的目的:1.使学生加强对校规班纪和法律知识的认识,增强纪律及法律意识。
2.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守法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3.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品质,自觉的遵纪守法,做合格中学生。
二、活动的主题: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争做合格中学生三、召开班会活动的形式:情景剧、快板、抢答、讨论、观看视频、讲故事等。
四、活动准备:(1)制定计划:为使这次活动的开展有条不紊,有据可依,要对整个活动过程做具体而细致的安排。
(1)落实:准备有关的法律知识材料。
收集有关遵纪守法的案例。
提前安排好情景剧、快板的排练。
五、活动过程:班会前播放《少年犯主题曲》,营造班会气氛。
(一)班会主题导入(5分钟)情景剧--《看看他们俩》场景一:周日返校教室里疲倦归来场景二:周六晚上寝室里胜利大逃亡场景三:周日中午网吧里恋恋不舍主持人:请同学们判断这两位同学是合格的中学生吗?从而导入班会主题: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争做合格中学生(二)根据情景剧内容学生活动(5分钟)1.你认为这两位同学违背了中学生行为规范的哪些条例,请选择:①课堂有纪律,认真听讲;②学会料理个人生活,管理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用品,自己的事自己做;③课间有秩序,不喧哗打闹;④语言有礼貌,不讲脏话;⑤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⑥讲究卫生,不随地吐痰、扔纸屑;⑦生活有规律,按时作息,珍惜时间,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坚持锻炼身体;⑧不与社会上行为放荡分子来往,不上网,打游戏机;⑨遵守宿舍和食堂的制度,爱惜粮食,节约水电,服从管理。
;⑩不迟到、早退、旷课;2.如果让你去帮助这两位同学克服这些不良习惯,你有何高招?请大家讨论,然后自由发言!主持人对以上活动作小结并过度:尊规守纪应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那么,请同学们做好下面的抢答准备。
主题班会: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主题班会: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一、背景在学校教育管理中,学生发生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现象时常发生,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本次主题班会旨在通过有效的教育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二、目的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法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法治观念;2.增强学生法律意识,使他们自觉遵守法规,避免不良行为;3.提升学生对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的识别和辨识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三、内容1. 法律的重要性•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法律对社会、对每个人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明确法律对于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2. 法律意识的培养•介绍学校及社会法律法规,让学生了解不同法规的内容和适用范围;•鼓励学生遇事及时向老师、家长求助,不私自解决问题。
3. 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分类介绍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区别,让学生明确不良行为可能演变成违法犯罪的危害;•通过互动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学生识别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
四、活动安排•日期:XX月XX日•时间:XX:XX-XX:XX•地点:XX教室•参与对象:全体学生五、预期效果通过主题班会的开展,预期能够增强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和尊重,提高法制观念,引导他们远离不良行为,杜绝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为校园营造更加和谐、安全的学习环境。
以上方案旨在引导学生正确树立法治观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遵纪守法的社会有益之人。
特殊应用场合及增加条款特殊场合一:农村学校法制教育1.内容增加:需要增加农村法律法规的介绍,结合农村特殊情况,强调乡村法治建设的重要性。
2.活动安排变动:考虑到交通不便等问题,可以提前安排车辆接送学生参与活动。
特殊场合二:城市社区法治宣传1.内容增加:需增加关于城市社区安全、犯罪预防等方面的内容,增强学生对城市生活的法规意识。
2.活动形式变动:考虑到社区环境的复杂性,可以安排社区治安部门人员参与活动,提供现场安全保障。
《杜绝不良行为 远离违法犯罪 》教案--2022-2023学年下学期法制教育主题班会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教案一、引言本次主题班会的主题为《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通过这次班会,我们希望能够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增强法律意识,远离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为自己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a. 了解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b. 掌握一些常见的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案例;c. 学会正确应对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方法和途径。
2. 过程与方法:a. 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b. 运用多媒体和图片等辅助教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c.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远离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b.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树立自强不息的精神;c. 培养学生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意识,增强法治观念。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危害,学会正确应对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学生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意识。
四、学情分析本次班会的主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对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案例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其危害的认识可能较为模糊。
学生的思维活跃,愿意参与讨论和互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1. 新课导入a. 利用幻灯片或视频展示一些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b. 提出问题:你们身边是否有人曾经或正在从事不良行为或违法犯罪?你们对此有何看法?(教师展示幻灯片或视频,呈现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案例)教师:同学们,你们是否曾经在生活中目睹过或听说过一些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案例呢?请你们思考一下,身边是否有人曾经或正在从事不良行为或违法犯罪?你们对此有何看法?(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2. 讲解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a. 通过讲解和讨论,向学生介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概念和危害,以及常见的案例。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教案下学期法制教育主题班会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教案下学期法制教育主题班会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不良行为可能发展成为违法犯罪行为。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行为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增强法制意识,使学生能够自觉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教学重点:1. 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
2. 如何预防和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不良行为可能发展成为违法犯罪行为。
2. 如何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抵制不良行为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
2.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
3. 采用情境模拟法,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体验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五、教学内容:1. 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
2. 常见的不良行为及其危害。
3. 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
4. 如何预防和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5. 学生应如何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典型案例,引发学生对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关系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不良行为的概念及其危害。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不良行为可能发展成为违法犯罪行为。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探讨如何预防和杜绝不良行为。
5. 法律法规教育:讲解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使学生了解法律的重要性。
6. 情境模拟:组织学生进行情境模拟,体验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7. 总结讲解: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学生应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8. 布置作业:布置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和实践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关系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法律法规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行为表现。
八、教学反馈:1. 课后收集学生作业,了解学生对法律法规知识的掌握情况。
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一、背景近年来,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现象在青少年群体中呈逐渐增多的趋势,为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提高法制意识,本校决定开展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活动,帮助学生远离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二、目的1.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增强法律意识;2.帮助学生认识不良行为的危害,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3.预防青少年犯罪,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方案内容1.定期开展法制教育主题班会,内容包括法律常识宣讲、案例分析等;2.邀请法律专家或警方人员参与,讲解法律法规,答疑解惑;3.制作宣传海报、宣传手册等材料,提醒学生远离不良行为;4.组织学生参加法制知识竞赛、法制教育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5.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实施步骤1.确定开展法制教育主题班会的时间和地点,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2.邀请相关专家参与活动,提前准备好宣传材料和教育内容;3.在班会中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4.对班会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估,及时调整改进。
五、预期效果1.学生的法制意识得到提高,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2.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现象有所减少;3.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为未来健康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本次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活动,希望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让他们远离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健康成长。
特殊应用场合1. 学校法制教育主题班会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增加条款:•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法律法规宣讲,包括相关少数民族地区特殊法律规定;•邀请少数民族学生代表分享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法制教育经验。
相关问题及注意事项:•问题1:少数民族学生可能对主流法律法规不够了解,导致理解和接受程度不同。
解决方法: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差异,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
•问题2:少数民族学生中可能存在语言沟通障碍,影响教育效果。
解决方法:派遣熟悉少数民族语言的人员协助翻译或提供现场翻译设备。
杜绝不良行为 远离违法犯罪——中学生法制教育课件主题班会优质课件
自我预防—— 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
正身避邪,防微杜渐
大量事实证明,不良行为习惯正是走向违法犯 罪的开始。青少年要从小事和日常生活做起, 堂堂正正走好人生每一步,坚决摒弃不良行为。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还有什么?
一、旷课、夜不归宿
有逃学、旷课、夜不归宿行为的人不外乎有几种情况: 一是学习较差,对自己已经失望; 二是受家长、教师的批评; 三是受社会上不三不四哥们的拉拢,经常在外游乐。
指出下列行为,属哪种违法行为?
中度不良行为:
中度不良行为是指未成年人父母或其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
(一)旷课、夜不归宿; (二)携带管制刀具; (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五)偷窃、故意损坏财物; (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和诉营业歌舞等场所; (九)其它严重违背社会的不良行为; (十)吸烟、酗酒。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中学生法制教育课件主题班会
1 懂法知法,做合法公民 2 遵法守法,做合格学生 3 “青少年与网络”的探讨 4 用智慧与法律,保护自己
第 1 部分 懂法知法,做合法公民
你知道的法律有哪些?
《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婚姻法》《继承法》《兵役法》 《经济合同法》《环境保护法》《义务教育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交通管理法规》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还有什么?
01 平时有不良行为、经常搞恶作剧,有的会发展到有意或无意识地伤害别人。 02 欣赏“哥儿们义气”,与社会上有劣迹的青少年三五成群拉帮结伙,结
“拜把子兄弟”,排位分,喝血酒,干坏事。 03 从冒险、游乐到离家出走、侵犯他人权益到逐渐发展到违法犯罪。 04 从小骄生惯养,在家是小皇帝,在外称王称霸乃至行凶打人。 05 小偷小摸会发展成盗窃抢劫。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教案下学期法制教育主题班会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教案下学期法制教育主题班会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行为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增强法制意识,使学生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二、教学内容:1. 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关系2. 常见不良行为及其危害3. 法律法规的重要性4. 学生如何遵守法律法规,抵制不良行为5. 预防违法犯罪的方法与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行为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认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3. 观看教育视频:播放相关教育视频,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4. 小组互动法:开展小组互动活动,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引发学生思考。
2. 学习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关系:让学生阅读相关材料,讨论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的原因。
3. 分析典型案例:教师展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不良行为的发展过程,以及可能导致的后果。
4. 强调法律法规的重要性:教师讲解法律法规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遵守法律法规的必要性。
5. 学习如何遵守法律法规,抵制不良行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遵守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行为。
6. 分享预防违法犯罪的方法与技巧:让学生分享自己掌握的预防违法犯罪的方法与技巧。
9. 课后跟进:教师关注学生在课堂外的表现,及时了解他们在抵制不良行为、遵守法律法规方面的情况,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10.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跟进,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法制教育主题班会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法制教育主题班会一、背景近年来,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现象在学校中逐渐增多,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
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本校决定开展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活动。
二、活动目的•激发学生的法治意识和责任感•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和纪律意识•预防和减少学生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现象三、活动内容1.主题班会:邀请法律相关专业人员授课,讲解法律知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法律和社会规范。
2.专题讨论:组织学生小组展开讨论,分享身边的不良行为案例,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3.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违法行为的后果,增强警示教育效果。
4.征求意见:组织学生提交杜绝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建议,形成共识和行动计划。
四、活动安排•时间:每周一下午2点•地点:校会议室•负责人:学校班主任•参与人员:全体中学生五、预期效果•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远离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整个校园氛围良好,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增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信任和沟通通过本次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活动,相信学生们会更加深刻地理解法律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努力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愿我们的校园更加和谐美好!特殊应用场合1. 受众为特殊教育学校的情况针对特殊教育学校的情况,需要增加以下条款:•个性化教育内容:根据学生的特殊需求和能力制定个性化的法律教育内容。
•专业指导:邀请相关特殊教育专家参与活动,提供专业指导。
相关问题及注意事项: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可能具有一定的自闭症等特殊情况,教育方式需要更加细致和耐心。
解决方法是提前了解学生的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方案,充分考虑学生的特殊需求,引导他们正确理解法律知识。
2. 法制教育主题班会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的情况针对法制教育主题班会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的情况,需要增加以下条款:•文化活动结合:将法制教育主题班会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增加趣味性和参与度。
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指南]
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教学目的】普及法律常识,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增强学生对不良行为习惯的高度重视。
【教学手段】案例分析、集体讨论、谈感想、集体宣誓【教学流程】一、主题引入首先请各位同学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来参加我们主题班会的各位老师。
我宣布13计算机班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请主持人上场。
主持人甲:亲爱的同学们,当今,无论是家庭生活、学校生活,还是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法。
主持人乙:“民以食为天”,有《食品安全法》来保证我们一日三餐的食品安全健康;主持人甲:我们出行,秩序井然,是因为有《道路交通法》来规范;主持人乙:我们中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有《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指导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及怎样做。
主持人甲:其实,违法以否,有时只是一念之差。
知法、懂法我们才能避免触碰法律的底线,我们才有自我保护的能力,因此今天我们班会的主题是:“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主持人乙:那么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呢?我们先来看几个案例。
二、案例分析(一)案例一:主持人甲:下面请一位同学来给我们讲述一下案例一的情况涉嫌播放不雅视频的该校两名高三年级男生。
警方证实两名学生分别为18岁和17岁,他俩承认,当日中午,他俩出于“好玩”“恶搞”的心态,利用智能手机的无线连接功能,在学校食堂与一台电视机建立连接,并通过电视播放不雅视频。
主持人甲:谢谢甲同学给我们的讲述,请同学们思考这一案例,并谈谈自己的看法,本案中的同学应该受到怎样的处罚?主持人甲:下面我们来为大家公布处理结果目前手机的作用已不仅仅局限于方便联系,更成为某些不良信息传播的工具。
我们在利用网络媒介进行自我展示和发泄时, 有时为了通过视频获取更多的网络点击率从而赢得成就感,而作出上传负面信息的错误选择。
本案中的两名同学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九条规定:组织播放淫秽音像,应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而将此情形拍了下来,并将照片和视频上传至微博、微信等平台的同学涉嫌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应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但鉴于部分行为人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且是初次违反治安管理,因此只进行罚款。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主题班会课件[1]
青少年远法犯罪的自身原因有什么?
1:平时有丌良行为、经常搞恶作剧,有的会发展到有意戒无意识 地伤害别人。 2:欣赏“哥儿们义气”,不社会上有劣迹的青少年三五成群拉帮 结伙,结“拜把子兄弟”,排位分,喝血酒,干坏事。 3:从冒险、游乐到离家出走、侵犯他人权益到逐渐发展到违法犯 罪。 4:从小骄生惯养,在家是小皇帝,在外称王称霸乃至行凶打人。 5:小偷小摸会发展成盗窃抢劫。
(小偷小摸导致犯罪)
案例2:两年前,小新开始沉浸在网络里,学习成绩陡然下降。因担:心 儿子整天沉迷于网吧,小新的妈妈让他照看家里的台球桌。小新把看台 球桌挣的钱拿去上网。后来家里不再提供上网的钱,小新就想到了偷。 今年6月上旬,小新偷了爸爸2000多元在网吧呆了一个星期。父亲的一顿 打骂对小新来说已经起不到任何作用。仅仅几天后,上网的欲望又像虫 子一样噬咬着他的心。此时,爸爸月初给奶奶生活费时说的一番话浮现 出来。后来就想去偷爷爷的钱。某日晚上,看爷爷奶奶都已经睡了,就 去翻,响声惊动了睡梦中奶奶,不顾一切的小新又将菜刀砍向了奶奶, 奶奶倒在了血泊中。小新翻箱倒柜也没有找到那4000元钱,只在奶奶兜 里找到了两元钱,那是奶奶为孙子准备的早点钱。小新捏着两元钱在村 口的一个洞里躲了起来。思来想去,还是投案自首了。小新告诉记者, 奶奶从小最疼爱他,有什么好吃的都惦记着他。他在看守所里最想念的 就是九泉之下的奶奶。“我当时只想着拿到钱后就去网吧,根本没想后 果。如果让我在上网和奶奶之间重新选择,我肯定选择奶奶。”说到这
法律词典
违法——指违反法律规定,危害国家、社会和公 民利益,依法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通常表 现为对正常社会秩序的破坏,对公民人身权利和 公私财产等合法权益的侵犯, 犯罪——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应当受到 刑罚处罚的行为。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主题班会教案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主题班会教案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主题班会教案范文(通用10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主题班会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主题班会教案篇1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识记违法行为的类别,了解什么是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能力目标在学习违法行为的含义、类别及一般违法行为如何制裁的过程中,提高辨别能力。
思想觉悟目标通过学习违法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的知识,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教学重难点一般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观看投影片:(投影一):初中学生孙某,不懂法,看到本村常丢东西,居民意见很大,孙某认为是租房的外地菜贩子所为,于是萌发了报复“老外地”的想法,曾多次结伙拦劫、打伤过往的外地菜贩子,共抢人民币几千元。
人民法院依据刑法第263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判处孙某有期徒刑8年。
(投影二):1998年1月20日,临时工刘某下夜班后,到某歌厅玩,吃了水果,喝了一瓶洋酒,服务小姐催他结账,刘某却说“我没钱!”被保安人员拖出歌厅。
刘某对此不满,早7时,他拨打110称:“有4名男青年持刀抢走我人民币7000元、手机一部。
”公安机关查明事实后,以拨打110取乐,滋扰公安机关工作秩序,按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将其拘留。
(投影三):课本P93页第二个案例。
提问:(1)上述三个案例中的当事人孙某、刘某、朱某的行为有什么共同之处?(2)朱某认为:“拾到的东西就是我的。
”这种看法有什么不对?(设计此问题的目的:(1)使学生在发现共同点的过程中,引起对本节课要学习内容的思考;(2)从学生认识上的困惑点入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在扩散性思维的过程中,使学生在整体结构上把握本课时的内容。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法制教育主题班会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法制教育主题班会近年来,不良行为在青少年中愈发严重,这不仅对个人的健康成长造成了影响,也对社会治安带来了威胁。
为了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提高其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班会活动,旨在引导学生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本文将就这一主题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
首先,要杜绝不良行为,就必须加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
道德是人类社会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是人们为了实现和谐共处而共同遵循的原则。
在主题班会中,我们可以通过讲述道德故事、引导学生进行道德讨论等方式,加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
例如,可以讲述一个青少年因玩火而引发火灾的故事,以此告诫学生不要进行危险行为,要时刻保持安全意识。
其次,要远离违法犯罪,必须加强法律教育。
法律是社会规范的最高表现形式,是国家对人们行为的要求和限制。
在主题班会上,我们可以邀请专家、律师进行法律知识讲解,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和法律制裁的后果。
此外,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法庭、警察局等机构,增强学生对法律的直观认识和感受。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违法犯罪行为的严重性,从而远离不良行为。
除了加强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青少年往往是不良行为的受害者,他们容易受到网络暴力、欺凌等侵害。
在主题班会中,我们可以邀请社工、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讲解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了解如何防范和应对不良行为的侵害。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参加防暴自卫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加懂得如何保护自己,避免成为不良行为的受害者。
此外,要杜绝不良行为,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应该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孩子的行为和学习情况。
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及时反馈学生的不良行为,并与家长共同制定改进措施。
社会各界应加强对青少年不良行为的打击和整治,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教案下学期法制教育主题班会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教案下学期法制教育主题班会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不良行为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二、教学重点1. 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
2. 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3. 自觉抵制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不良行为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
2. 如何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的习惯。
四、教学方法1.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不良行为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
3. 讲座法:邀请法制教育专家进行讲座,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五、教学内容1. 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介绍不良行为的概念、特点,以及不良行为可能导致的违法犯罪行为。
2. 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性:讲解法律、法规的作用,以及遵守法律、法规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讲座等方式,检验学生对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关系的理解,以及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
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评估其自觉抵制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短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真实的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不良行为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历,引导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行为。
5. 讲座环节:邀请法制教育专家进行讲座,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6. 总结发言: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学生应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远离违法犯罪。
七、课堂作业1.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一篇关于如何自觉抵制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的作文。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教案下学期法制教育主题班会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不良行为可能演变为违法犯罪行为。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3. 提高学生法制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二、教学重点1. 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
2. 如何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三、教学难点1. 让学生深刻理解不良行为可能演变为违法犯罪的过程。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行为。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
2.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共同探讨如何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3. 采用情境教学法,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遵守法律法规,抵制不良行为。
五、教学内容1. 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关系: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不良行为可能演变为违法犯罪的过程,认识到不良行为的严重性。
3. 远离违法犯罪的策略:教育学生提高法制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远离违法犯罪。
4. 自觉抵制不良行为:培养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行为,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5. 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协同作用:强调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共同努力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
2. 案例分析:介绍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不良行为可能演变为违法犯罪的过程。
3.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如何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4. 情境教学: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遵守法律法规,抵制不良行为。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回答问题等方面的积极性。
2. 案例分析能力:评估学生对典型案例的分析,了解其对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关系的认识。
3. 实践操作能力:评价学生在情境教学中的表现,检验其是否能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抵制不良行为。
中小学生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8篇2023
中小学生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8篇2023中小学生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篇1)主题: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教学目的: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更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在遇到某些情况下(如:被打劫,勒索等)懂得如何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重点: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教学过程:引言:据统计,在我国,25周岁以下的人犯罪占犯罪总数的70%以上,青少年犯罪日渐攀升,每年新产生的少年犯人数竟高达15万。
这些犯罪行为的形成,除了受某些外界因素影响外,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很重要。
同学们都有十六七岁了,相信大家都会判断是非对错,可是,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未成年人因为一时的糊涂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呢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率有升没减,面对这个沉重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去深思呢?主要内容:一、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它们有什么区别?违法——指违反法律规定,危害国家、社会和公民利益,依法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
通常表现为对正常社会秩序的破坏,对公民人身权利和公私财产等合法权益的侵犯,犯罪——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二、、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打架,携带自制刀具,偷窃,赌博,吸毒,旷课、夜不归宿,上营业性歌舞厅、网吧,吸烟、酗酒,迟到、早退、讲粗话脏话、穿奇装异服、染发、带首饰、男生留过耳长发、光头、不按时就寝等各种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行为。
这些行为衍生下去就导致严重不良行为进而发展延伸就是犯罪。
不良行为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夜不归宿往往使孩子处于危险境地案例1:因为和大声斥责自己的父母争论了几句,16岁的小朱一气之下,闷头冲出家门,整晚没回家。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法制教育主题班会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法制教育主题班会一、背景介绍近年来,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现象在社会中频繁发生,给社会秩序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引导学生远离不良行为、牢固树立法制观念,我们开展了本次法制教育主题班会。
二、目的和意义通过开展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旨在加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行为,建设和谐校园。
三、活动内容安排1. 主题演讲邀请法律专家或警务人员进行主题演讲,介绍法律知识,讲解违法犯罪的危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2.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分享身边发生的违法犯罪案例,探讨如何预防和避免类似情况发生,提高学生的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3. 视听教育播放法制宣传片或相关案例视频,通过视听形式直观展示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引起学生的警惕和思考。
4. 情景模拟设置违法犯罪情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模拟演练,提高学生处理突发情况和应对挑战的能力,增强法制观念。
5. 互动游戏设计法制教育主题的互动游戏,引导学生通过游戏学习法律知识,加深对法律的理解和记忆。
四、预期效果通过本次法制教育主题班会的开展,预计能够提升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治意识,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营造和谐、安全的校园氛围。
五、总结通过不断开展类似的法制教育活动,持续加强学生的法制意识,深化法治教育的内涵,促进社会风气的良好形成,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和引导。
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共同建设美好校园和社会。
特殊应用场合及相应条款调整1. 中小学法制教育主题班会调整的条款:•增加针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律知识普及内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
•增加家长参与环节,让家长了解活动内容并共同关注学生的法制教育。
问题及解决办法:•问题1:学生多为未成年人,对法律概念理解有限。
解决办法:主题演讲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法律知识,结合生动有趣的例子进行讲解。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主题班会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主题班会一、背景近年来,学校发现学生中出现了一些不良行为,甚至有少数学生陷入违法犯罪活动。
为了有效防范和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决定举行“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主题班会,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规范行为举止。
二、目的通过开展主题班会,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危害性,强化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具体安排1.时间:下周五下午2点2.地点:教室3.主持人:班主任4.内容安排:–了解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定义和危害–分享案例分析,警示教育–强调法律法规,引导学生守法–进行互动讨论,答疑解惑–班主任负责主持会议–学生干部配合协助–学生参与互动讨论四、预期效果通过此次主题班会的开展,预期能够有助于学生增强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提高自我约束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净化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五、评估与总结主题班会结束后,班主任将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调整教育引导方向,持续开展相关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持。
以上是“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主题班会方案文档,希望能够有效引导学生遵纪守法,远离不良行为,营造和谐有序的学习环境。
特殊应用场合及相应条款增补1. 针对高风险学生的场合增加条款:•设置个别辅导时间,进行重点关注和引导•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干预问题学生详细说明:在主题班会中,针对高风险学生的场合,应加强个别辅导和关注。
通过对这些学生的特殊关注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避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
相关问题及注意事项:•问题:高风险学生可能不易自我调节,抵触心理辅导•解决办法:建立专门的心理辅导团队,采取耐心倾听、渐进式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内心问题,提升心理素质。
2. 针对特殊年级的场合(如高中毕业班)增加条款:•加强职业规划和生涯教育指导•强化大学生活和社会适应性教育详细说明:针对特殊年级如高中毕业班,除了警示防范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还应加强职业规划和生涯教育指导,引导学生健康面对未来挑战。
【中学】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法制教育主题班会
2021/6/10
17
一、旷课、夜不归宿
• 有逃学、旷课、夜不归宿行为的人不外乎 有几种情况:
• 一是学习较差,对自己已经失望; • 二是受家长、教师的批评; • 三是受社会上不三不四哥们的拉拢,经常
在外游乐。由于他们的精力不放在学习上, 加上脱离家长、学校的监控,往往容易走 上歧途。
2021/6/10
2021/6/10
12
严重不良行为:
• 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 行为:
• (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 (二)携带自制刀具,屡教不改; • (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 (四)传播淫秽读物或音像制品等; • (五)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 (六)多次偷窃; • (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 (八)吸毒、注射毒品; • (九)其它危害社会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的发展延伸就是
2、违反交通管理法规的行为 3、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行为 4、违反环境保护法的行为 5、民事侵权的行为
2021/6/10
5
常见的违法行为: 指出下列行为,属哪种违法行为?
1、在电影院、公共汽车站等场所起哄、吵闹、滋事、斗殴。 1、违反治安管理处 2、扰乱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妨碍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罚条例的行为 3、故意损毁、移动施工路段覆盖物、标志、围栏,妨害
犯罪。
2021/6/10
13
中度不良行为:
• 中度不良行为是指未成年人父母或其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 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
• (一)旷课、夜不归宿; • (二)携带管制刀具; • (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 (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 (五)偷窃、故意损坏财物; • (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 (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 (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和诉营业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法制教育主题班会A、班会时间:2012年12月3日(星期一)下午第7、8节课,全校同时进行,教师不得利用当天7、8节课上课,学校对班会情况进行检查,对组织得好的班级进行拍照,并通报表扬。
B、组织人:各班班主任。
C、班会形式:班主任讲解;学生发言;学生分组讨论;班主任总结;学生宣誓。
D、要求:1、各班在11月30日之前布置班会任务,要求学生做好发言准备;2、在开班会时做到人人要发言,班班有掌声。
E、班会目的:1、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2、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3、树立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观念。
F、参考资料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是法制观念淡薄据统计,在我国,25周岁以下的人犯罪占犯罪总数的70%以上,青少年犯罪日渐攀升,每年新产生的少年犯人数竟高达15万。
青少年犯罪比例之大、增长速度之快可谓触目惊心。
据专家预测, 11岁至13岁将是违法行为高发年龄段。
14岁至16岁将是第一个犯罪高发年龄段。
17岁至18岁将是另一个犯罪高发年龄段。
这些犯罪行为的形成,除了受某些外界因素影响外,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是法制观念淡薄,根本不知道其行为是犯罪行为。
二、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违法——指违反法律规定,危害国家、社会和公民利益,依法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
通常表现为对正常社会秩序的破坏,对公民人身权利和公私财产等合法权益的侵犯,我们通常所讲的未成年人的违法行为,主要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四条中所规定的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下列违法行为: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多次偷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吸食、注射毒品;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如果未成年人具有上述违法行为,且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处罚,处罚的种类有警告、罚款、行政拘留。
严重不良行为的发展延伸就是犯罪。
犯罪——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是指具有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并依法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
犯罪具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第一,犯罪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也是最本质的特征;第二,犯罪是违反刑法的行为;第三,犯罪是依照法律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
未成年人犯罪,是未成年人危害社会、触犯刑律、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
我国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劳教)。
三、要预防违法犯罪,必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轻度不良行为是泛指与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公众道德规范相背的一些行为以及心理障碍的总和。
如:迟到、早退、讲粗话脏话、穿奇装异服、染发、戴首饰、男生留长发等各种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行为。
大量事实证明,不良行为习惯正是走向违法犯罪的开始。
青少年要从小事和日常生活做起,堂堂正正走好人生每一步,坚决摒弃不良行为。
四、违法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一)携带管制刀具《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条规定:非法制造、贩卖、携带匕首、三棱刀、强簧刀或其他管制刀具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警告。
这些刀具之所以禁止携带,因其威胁着人的生命安全。
携带管制刀具容易发生人身伤亡事件,特别是青少年正是身体发育阶段,精力旺盛,但由于法制观念和是非观念淡薄,争强好胜,行动盲目而不计后果,携带管制刀具,极易一时冲动,酿成不该发生的悲剧。
(二)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第(三)款:敲诈勒索公私财物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可以单处或者并处二百元以下罚款。
《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务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二条第(二)款:制作、复制、出售、出租或者传播淫书、淫画、淫秽录像或者其他淫秽物品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单处或者并处三百元以下罚款;或者依照规定实行劳动教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多次偷窃。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第(五)款:偷窃、骗取、抢夺少量公私财物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可以单处或者并处二百元以下罚款。
(五)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二条第(一)款:赌博或者为赌博提供条件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单处或者并处三干元以下罚款;或者依照规定实行劳动教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吸食、注射毒品。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四条第(三)款:违反政府禁令,吸食鸦片、注射吗啡等毒品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五、一失足成千古恨:《死囚犯写给弟弟的一封信》弟弟,父母这一辈子,养了你我两个孩子,现在我走了,孝敬父母的重担全靠你一个人挑,哥对不起父母,也对不起你。
我现在唯一能够做的,是给你留一句话:千万要学好,决不可做坏事,就是很小很小的坏事也不可做。
自从我被送进死牢房里,就一直在想,我是怎么落得这样可悲的下场?追根寻源,就是开始干坏事的时候,一点也不在乎,总认为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记得我第一次做的坏事,是在小摊贩那里偷了两个苹果,虽然心里害怕,但没有被人发现,平安无事,心里觉得占了便宜,所以后来就不断地干些小偷小摸的事。
占了一点小便宜,慢慢地就想占大一点的便宜,在后来就想占更大的便宜。
偷得多了,十次八次不被发现,但总有一天会被发现的。
为此,我两次被送劳教。
本来,这是改掉坏毛病的好机会,好多像我这样的人都改好了,重新做人了,可我表面装着改好了,但心里没改,出来后干得更厉害,心也变得狠了,终有今日的结局。
《少年犯主题曲》妈妈妈妈,儿今天叫一声妈,禁不住泪如雨下,高墙内春秋几度,妈妈呀,你墙外哭泣,泪雪染白发,想昨天,儿像脱将野马,无法无天乱踢乱踏,妈妈呀,儿跌入激流,几经沉浮不能自拔,几经沉浮不能自拔,又恰似狂风暴雨,吹走了微放的花.妈妈妈妈,儿今天叫一声妈,早见你泪腮边挂,高墙内春风吹拂,妈妈呀,你墙外苦盼,枯枝发新芽,为明天洗刷满身污泥,去旧迎新引装待发,妈妈呀,幼苗回春,残枝败叶又发新芽,残枝又发新芽,儿已被扶上骏马,去追回失去的年华,妈妈呀妈妈呀,妈妈.六、未成年人如何加强对违法犯罪的自我防范。
(一)、未成年人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德。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处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公德,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从小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加强自我修养,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
不吸烟、不饮酒、不打架骂人、不赌博、不早恋、不认“干哥、干妹”、不进入娱乐场所、不观看不良的影视读物、不做其它危害自身和他人身心健康的事。
要不断学法、守法、用法,增强法制观念,认识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懂得什么是善美、什么是廉耻,不断规范自己言行,不侵权、不违法,不当法盲,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二)、树立自尊、自立、自强的意识。
法律和纪律,都是一条轨道,一条能保证大家健康成长能到达预定站点的轨道,如果没有这条轨道的有效约束,我们可能都会“出轨”,后果自然不堪设想。
所以,大家务必要自觉、严格遵守法律和和学校各项纪律,在一些火冒三丈或者心里极不平衡的时候,要调整心态,求助于学校、老师,三思而后行,不要因为一时冲动造成终生遗憾。
“冲动是魔鬼”,有时候,你的一拳头,就是你的一生罪,就是亲人两行泪。
一失足成千古恨。
要树立远大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为实现心中远大目标而不懈努力。
(三)、增强辩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未成年人只有学好知识,丰富社会生活经验,锻炼各种能力,才能对违法犯罪行为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才能分清是非。
遇上不法侵害时,不要害怕,一定要沉着、冷静,机智勇敢,要敢于检举揭发,积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七、血的案例【案例一】某中学接连发生学生抢劫、敲诈、盗窃的案件,11名学生走上了受审台,他们有的是家境贫寒,却贪图享受、摆阔气、钱不够花,就拉帮结伙,当“老大”,去偷去抢;有的是怕受欺负,找靠山,求保护,跟着学抽烟、喝酒、一起混,抢劫团伙的成员中,从受害者变成害人者。
和人交往,一定要慎重,牢记古人忠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不要和那些心术不正的人交往,更不要和校外的劣迹者同流合污。
【案例二】中学生张某原来在校期间表现较好,曾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
后来跟社会上有流氓行为的人往来,逐渐变得无心学习,不交作业,经常旷课,有时还拿同学东西,打骂同学等。
受到学校的批评教育后,他没有接受教训,又经常在社会上偷窃少量财物,参加赌博,曾被公安机关拘留。
至此他仍不悔改一天晚上,他趁李大娘的儿子出差未归,持刀爬进李大娘家盗窃财物,被发现后,张某把李大娘打昏在地,偷走现金一千元。
经人民法院审理,判处张某有期徒刑三年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了小错或一般违法行为,要及时改正,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就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我们不能因恶小而为之,只有防微杜渐,才能防患于未然。
【案例三】15岁的魏明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刑,是交友不慎导致他走上了邪路。
据魏明自述,他在同学的生日宴会上认识了出手大方的王大哥,王大哥经常请他去餐馆吃喝,带他去电子游戏厅玩游戏机。
工作繁忙的父母没时间陪她,王大哥成了魏明的好朋友和崇拜偶像。
一天,王大哥突然对魏明说:“有一个小子总跟我过不去,我不便出面,你替我教训教训他,反正他也不认识你。
”被王大哥这么一蛊惑,原本老实听话的魏明手拿木棒,朝那个人的头上猛击一棒,导致其头部受了重伤。
魏明被判刑3年。
八、分组讨论⑴打架是违法还是犯罪?怎样处罚?⑵杀人是不是犯罪?怎样处罚?3)偷了一元钱是不是犯罪? (4)抢劫一元钱是不是犯罪?⑸携带管制刀具是不是犯罪?(6)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是不是犯罪?(7)借同学一元钱不还是不是犯罪?(8)在学校敲诈同学零用钱是不是犯罪?(9)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是不是犯罪?九、全班宣誓我们郑重宣誓: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彻底告别不良行为习惯,提高法制意识,远离违法犯罪,做一个文明中学生,做一个合格公民,为社会和谐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