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节目分析

合集下载

解析《焦点访谈》

解析《焦点访谈》

二、 舆论监督与国家法制建设的问题
《焦点访谈负面效应分析》的文章中谈到:一是 焦点访谈“有破坏司法程序和组织程序之嫌。凡事经焦点访谈一报, 即予雷厉风行查处,百姓无不拍手称快”。二是“可能造就了一个 以它为代表的新的特权阶层……部分替代了法律和共产党组织程序 所应起到的作用”。三是“以其包青天的面目,对法治精神本来就 很薄弱的底层民众的误导”。我们觉得,作者上面谈到的三点概括 为一点就是《焦点访谈》的舆论监督有可能破坏国家的法制化建设、 有可能不利于人们法制化观念的建立。
二、舆论导向与新闻接近性并重
《焦点访谈》作为强势媒体中颇具影响力的深度报道,必然会引起 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因此在节目的选材和报道角度上,都注重导 向性与接近性的良好结合。
节目自身的选材原则是“领导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就是 抓领导和群众关注的结合点,抓党和政府正着手解决的以及群众强 烈要求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每期节目都抓住时下群众最为关注的事 件进行述评。同时,这些全都是党和政府目前尤其重视的问题。如 《“台独”没有和平 分裂没有稳定》对当时紧张的台海局势进行剖 析;《集结号》在《集结号》贺岁电影上映不久之际反映国产影片 新探索问题。这些都是节目在选材上导向性与接近性并重的例子。
当然,也不是如那位网友所说,《焦点访谈》的作 用不是“拔钉子”,而是碰钉子。作为中央级媒体的节 目,其所报道、批露的应该是具有全国范围内普遍意义 的问题,对于乡镇、乡村、地方问题的揭露由各个地方 电视台自己的监督类节目报道就可以了。而且我们的舆 论监督不应该讨论打“苍蝇”、打“老虎”的问题,只 要符合下面“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我们就有必要将舆 论监督的功能发挥出来:第一,有利于并促进社会的进 步与团结为目的,而不能打着“舆论监督”的幌子,搞 乱社会、搞乱人心;第二,有利于代表人民的意愿和大 多数人的要求,反映真实的情况并形成正确的舆论,而 不是利用虚伪的报道和虚伪的舆论,来混淆是非、蒙骗 视听;第三,有利于提供事实、平等讨论,而不是干预 甚至代替司法部门或其他部门的作用。

解析《焦点访谈》

解析《焦点访谈》

当然,也不是如那位网友所说,《焦点访谈》的作 用不是“拔钉子”,而是碰钉子。作为中央级媒体的节 目,其所报道、批露的应该是具有全国范围内普遍意义 的问题,对于乡镇、乡村、地方问题的揭露由各个地方 电视台自己的监督类节目报道就可以了。而且我们的舆 论监督不应该讨论打“苍蝇”、打“老虎”的问题,只 要符合下面“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我们就有必要将舆 论监督的功能发挥出来:第一,有利于并促进社会的进 步与团结为目的,而不能打着“舆论监督”的幌子,搞 乱社会、搞乱人心;第二,有利于代表人民的意愿和大 多数人的要求,反映真实的情况并形成正确的舆论,而 不是利用虚伪的报道和虚伪的舆论,来混淆是非、蒙骗 视听;第三,有利于提供事实、平等讨论,而不是干预 甚至代替司法部门或其他部门的作用。
解析《焦点访谈》的成功之 道与舆论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和缺点
小组成员: 庞文涛 孙风光 刘秋宜
《焦点访谈》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于1994年4 月1日创办的以深度报道为主、以舆论监督见长的电视 新闻评论性栏目。《焦点访谈》诞生至今已十五年。十 五年中,它迅速成长为一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电视栏目, 也是中央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栏目之一。焦点访谈节目 开播以来,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老百姓们的广泛 关注和重视。平均每天栏目能收到2300条来自观众通过 电话、写信、传真、电子邮件、手机短信、QQ等方式提 供的收视意见和报道线索。
四、正面宣传与揭露性报道并重
《焦点访谈》在创办之初多为批评揭露性报道,在当时舆论 监督型节目缺乏的情况下,一直收视率非常高。虽然十余年 来,栏目的舆论监督内容一度在下跌,这背后纵然有一些无 奈的原因。但是它的栏目思路是一直保持着的,那就是坚持 正面宣传和揭露性报道两手抓。从节目自身面临的大环境来 说,社会处于一定的过渡转型时期,《焦点访谈》更多地承 担了一个导向或是正面的作用,正面报道应占据一定分量。 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尹鸿教授认为:“《焦点访谈》作为 央视的一档招牌节目,同时作为国家和政府的喉舌,不可能 总是揭示社会的阴暗面,让公众始终处于一种感受社会黑暗 的状态。为了激发公众推动社会更好的前进的信心与动力, 它特殊的主导角色,决定了它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还必须起 到引导正面宣传的作用。因此,上级对《焦点访谈》的程序 报道的节目要求必然增多。” 在正面报道必然增加的同时, 揭露性报道并非一味减少,而是根据各个阶段的需要作出调 整。

焦点访谈聚焦热点问题的深度解析

焦点访谈聚焦热点问题的深度解析

焦点访谈聚焦热点问题的深度解析近年来,焦点访谈在电视媒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一种热点新闻报道形式,焦点访谈致力于深度解析热点问题,为社会大众提供全面、客观、深入的信息服务。

本文将对焦点访谈的定义、特点以及深度解析热点问题的方法进行探讨。

一、焦点访谈的定义与特点焦点访谈是指通过直接采访来自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社会公众等人士的看法,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热点事件,旨在发掘新闻故事的更深层含义。

与普通新闻报道相比,焦点访谈既强调信息的深度和广度,又注重信息的针对性和可读性。

因此,焦点访谈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多视角:焦点访谈有多人对话的优势,能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角度对事件进行深入解析,从而达到更加全面的报道效果。

2. 特色性:焦点访谈强调对事件的深度解析,需要播出方对嘉宾选择有一定的把控能力,避免出现“形象代言人”等现象,保证节目有独特意义。

3. 真实性:焦点访谈讲究事实,最大限度保证报道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客观性,这也保证了焦点访谈的权威性。

二、深度解析热点问题的方法要想深度解析热点问题,需要遵循一定的方法论。

下面我们来谈谈焦点访谈深度解析热点问题的方法。

1. 梳理事件本身焦点访谈深度解析热点问题的首要任务是对事件本身进行全面、准确的梳理。

只有对事件本身进行了充分深入的了解,才能在后续的访谈中提出更具针对性的问题,同时还能够将访谈真正聚焦在问题的核心上。

2. 选择具有多元视角的访谈嘉宾在选择访谈嘉宾时,需要注重他们所代表的不同群体、不同利益方以及不同学科领域。

通过多元化的视角,对事件进行深度解析,减少视野狭隘与片面性,使得观点更加平衡客观。

3. 善于引导嘉宾表达观点在访谈中,主持人需要善于引导嘉宾表达自己的观点。

但同时,也需要客观公正,切勿代入自己的主观情感。

此外,主持人还应该注意提问时的语气、用词,给予嘉宾尊重和自由。

4. 对访谈内容进行整合与分析在访谈结束后,主持人需要对所有的信息进行整合、分析、梳理,从而形成一份全面、精准、有价值的报道。

《焦点访谈》研究报告

《焦点访谈》研究报告

《焦点访谈》研究报告一、《焦点访谈》概述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作为电视媒介的声音和旗帜,不仅报道新闻和传播信息,而且能够引导社会舆论,进行舆论监督,在中国当前社会不言而喻地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焦点访谈》栏目自1994年创办与开播以来,带动各省、市电视台纷纷创办此类节目,使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进入了创办和发展的高峰期,并且开创了我国电视媒体进行舆论监督的新局面。

i二、《焦点访谈》4、5月节目内容分析根据选题的重点,整理出如下图表。

部分选题可能出现交叉的情况,只选择最具代表性的类别进行统计。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统计期间,《焦点访谈》以其它题材报道为主,占总数的38%;其次是舆论监督类题材报道,占24%;第三是重大主题和重大活动报道,占17%;最后是突发事件报道,占16%。

四类题材分布略有侧重。

其中,对比重最大的其他题材报道进行特别分析,发现弘扬时代正气和社会主旋律的典型报道最多,占20%;其次是鞭笞社会上的假、丑、恶现象,倡导真、善、美品德的报道,占10%;再次是辟谣科普警示类报道,占8%;最后是国家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或取得的成绩进行主题性报道,占5%。

(一)突发事件报道突发事件往往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也是媒体竞争的着力点。

突发事件包括:1、突发意外事件和事故;2、重大刑事案件;3、突发群体性事件;4、军事行动和突发事件;5、涉外突发事件。

统计阶段,突发事件报道主要有国内的“生死86小时”“暴雨袭救援急”,国际的“救援‘岁月’号”“不言放弃的搜寻”,并且大多以连续性报道为主。

(二)重大主题和重大活动报道重大主题和重大活动报道主要包括了国家重大节日、重要会议、国家主席的讲话、视察、外交和专项整治活动等。

如:打击跨境牛肉走私、一次“红脸出汗”的民主生活会、亚信:为亚洲谋安全等。

(三)舆论监督类题材报道舆论监督类题材报道针对社会上某些组织或个人的违法、违纪、违背民意的不良现象及行为,通过报道进行曝光和揭露,抨击时弊、抑恶扬善,以达到对其进行制约的目的。

分析《焦点访谈》“费尽心思为罚款”这期节目是否是记者述评的水平?

分析《焦点访谈》“费尽心思为罚款”这期节目是否是记者述评的水平?

分析《焦点访谈》“费尽心思为罚款”这期节目是否是记者述评的水平?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杨逸楚“实时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作为一名比《焦点访谈》这档节目年龄更小的传媒学生,说实话,在正式了解这档电视评论类节目之前,我对这档节目的全部印象仅有这四句朗朗上口的开头语。

在深入走进这档节目后,对于“费尽心思为罚款”这期节目是否为记者述评,我的答案是肯定的,接下来我将结合节目内容从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焦点访谈》概述及分析在着手分析这期节目前,我先将关注点放在了《焦点访谈》这档节目上。

1994年4月1日,《焦点访谈》正式走进观众的视野,在那之后,每晚收看《焦点访谈》逐渐在社会中成为一种普遍的电视文化现象 , 在电视界新闻评论栏目中,,它更是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开创了自己的新思路,但这并不是观众接触到的第一档电视新闻评论型节目,其实从1993年到1996年,央视在其创作的第一个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观察与思考》的基础上又创办了三档电视新闻评论型栏目,原中央电视台台长杨伟光称这为“加强新闻评论的三大步”,其中《焦点访谈3》作为最为经典的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受到了大众的认可与瞩目,此后许多地方电视台都纷纷克隆出诸如“纵横”“观察”“思考”“热点”“透视”“关注”等类似栏目,从而形成一种新闻评论模式。

正如我们对《焦点访谈》那四句熟悉的开头语一样,这档节目的模式特点也蕴含于其中。

1、评论主要依托于准们的深度电视采访报道新闻评论其实最初是被报纸、广播所普遍采用的一种新闻体裁,但电视新闻评论增加了图像为主的立体效果,而《焦点访谈》在其充分图像画的信息传递中克服了电视媒介的浅表性,依托新闻报道节目中的消息,记者深入社会,追踪调查,充分利用新闻资源,用事实说话,并且在此基础上记者同时负担评论这的职责,在调查过程中不断对事件加以评述,评论基于调查采访并渗透在采访中,最后主持人再进行专门的评论,进而形成一种电视新闻评述方式。

焦点访谈评析

焦点访谈评析

《焦点访谈》节目案例分析《焦点访谈》一档开播于1994年,经历了17载风雨历程的专题类新闻节目,至今依然活在电视银屏;《焦点访谈》一档播出在《新闻联播》后黄金时间的栏目,是中央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栏目之一;《焦点访谈》一档每天十三分钟的固定栏目,早成为中国人民家喻户晓的电视大餐。

本次作业,我将以《焦点访谈》这一经典新闻节目作为案例围绕选题、采访、嘉宾、编排与播出、报道形式等方面来掌握电视新闻节目策划的要素、程序及方法。

选题《焦点访谈》的选题,涉及到了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

“领导重视”和“群众关心”是分别着眼于选题的典型性,体现着不同社会群体的公共利益和价值观。

而“普遍存在”则是衡量某些社会事件和社会现象所涉及的群体是否在社会中战友足够的量的比,报道这些事件或现象是否能在全社会的引起足够广泛的反响与共鸣。

《焦点访谈》的节目一般贴近百姓生活,选题来源于百姓的电话。

数据显示《焦点访谈》80%的新闻线索均来自与群众的来信、电话、短信和电子邮件,每天的信息量能达到2300条。

其制片人表示,观察选题,首先先看背后的意义,而不是觉得某一事件。

我认为新闻的选择要有代表性,贴近性,有调查的空间,给观众留下思考的空间,同时不能逃避问题。

《焦点访谈》开播伊始,初步的定位可以概括成四句话: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

明确了选题的范围和报道形式在选题上遵循三个原则:“领导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1、选择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2、选择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时间3、选择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事件4、选择社会热点和矛盾焦点事件采访和编排《焦点访谈》通过牢牢地抓现场,抓细节,对关键过程使用长镜头拍摄,以保证事件过程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特殊情况则使用非正常拍摄——暗访偷拍事实的关键内容重视同期声的采集,尽量用完整的编排段落,避免断章取义。

用环境声保持事件的原生态,让观众完整的了解事件的真实现场。

注意兼听则明,听取附近群众的声音,避免偏听偏信播出1、在进行舆论监督的同时,《焦点访谈》突出了新闻报道的时效性。

《焦点访谈》节目研究分析

《焦点访谈》节目研究分析

《焦点访谈》节目分析————————————————————————————————作者:————————————————————————————————日期:2对深度报道节目《焦点访谈》的分析学院:中北学院学号:18105038 姓名:胡剑深度报道是一种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深入挖掘和阐明事件的因果关系以揭示其实质和意义,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的报道方式。

深度报道概念诞生于40年代,是报纸为应对电子传媒竞争发展而来的。

在西方有解释性调查性报道体裁基本属于深度报道范畴,如电视中的焦点新闻,新闻透视。

所谓深度报道是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和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

它突破了一人一地一事的报道模式。

一面剖析事实内部,一面展示事实宏观背景,把握真实性。

要着重揭示原因WHY和怎么样HOW两个新闻要素。

电视深度报道难度大只是相对而言。

我们说到深度报道,就不得不提到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电视深度报道节目,近年来异军突起,深受观众欢迎。

目前,各地电视台争相开办此类节目已蔚然成风。

今天我就会拿出2013年5月23日《焦点访谈》的节目进行分析。

一、对《焦点访谈》的试听方案分析首先,我们来对《焦点访谈》的片头设计进行分析。

节目的片头将节目中与节目主要剧情密切相关的镜头快熟组接到一起。

观众通过看片头,能够对节目的内容的看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同时提出问题来增强观众对节目的兴趣。

节目在叙事上以旁白和主持人进行交替相互结合进行叙事,主持人对节目的事件起到总结归纳的作用。

通过旁白来连接画面和控制节目的整体节奏。

从主持人画面构图上来说是比较大众的放在视觉中心上。

主持人采用中景进行拍摄,在人物采访上一般以近景为主。

为了从技术角度上让观众感到真实,大多都是无技巧转场和无音乐伴奏的。

二、对《焦点访谈》的栏目定位分析《焦点访谈》第一责任人孙玉胜曾在一篇文章中写到:“根据栏目定位,‘焦点’节目不可能回避问题,而同时又要坚持正面报道为主。

焦点访谈案例分析

焦点访谈案例分析

焦点访谈案例分析焦点访谈案例分析《焦点访谈》是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于1994年4月1日推出的深度新闻评论类节目。

它以深度报道为主,以舆论监督为特色,以“用事实说话”为宗旨。

本文将以《焦点访谈》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其成功经验和问题。

一、成功经验1.坚持舆论监督《焦点访谈》自推出以来,始终坚持舆论监督的职责,通过深度报道和访谈形式揭示社会问题的真相,反映社会生活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这种坚持为观众提供了深入了解社会现象的渠道,增强了节目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2.重视采访质量《焦点访谈》在采访过程中始终注重证据和事实的可靠性,通过深入调查和访谈获取第一手资料。

同时,节目注重采访的全面性和平衡性,避免片面报道和误导观众。

3.专业化主持人团队《焦点访谈》拥有一支专业化、经验丰富的主持人团队。

他们不仅具备新闻传播的专业知识,还具备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敏锐的观察力。

这些主持人能够准确把握节目的节奏和深度,引导嘉宾和观众进行深入讨论,使节目更具吸引力和说服力。

4.与观众互动增强影响力《焦点访谈》通过多种渠道与观众进行互动,如热线电话、短信平台、社交媒体等。

这种互动不仅增强了节目的互动性和参与性,还扩大了节目的影响力,吸引了更多观众关注和参与节目。

二、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1.深度报道不足尽管《焦点访谈》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深度报道方面仍存在不足。

一些报道过于表面化,缺乏深入分析和挖掘,导致观众无法全面了解问题的真相。

建议节目加强深度报道的能力和资源投入,提高报道的质量和深度。

2.报道时效性不强《焦点访谈》作为一档新闻评论类节目,时效性是影响其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节目的报道时效性不强,无法及时反映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

建议节目加强新闻敏感性和时效性,提高报道的速度和质量。

3.主持人风格单一虽然《焦点访谈》的主持人团队专业化程度高,但在主持风格上存在一定的单一性。

一些观众反映主持人的语言表达和风格过于正式刻板,缺乏亲和力和个性化元素。

《焦点访谈》研究报告

《焦点访谈》研究报告

《焦点访谈》研究报告一、《焦点访谈》概述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作为电视媒介的声音和旗帜,不仅报道新闻和传播信息,而且能够引导社会舆论,进行舆论监督,在中国当前社会不言而喻地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焦点访谈》栏目自1994年创办与开播以来,带动各省、市电视台纷纷创办此类节目,使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进入了创办和发展的高峰期,并且开创了我国电视媒体进行舆论监督的新局面。

i二、《焦点访谈》4、5月节目内容分析根据选题的重点,整理出如下图表。

部分选题可能出现交叉的情况,只选择最具代表性的类别进行统计。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统计期间,《焦点访谈》以其它题材报道为主,占总数的38%;其次是舆论监督类题材报道,占24%;第三是重大主题和重大活动报道,占17%;最后是突发事件报道,占16%。

四类题材分布略有侧重。

其中,对比重最大的其他题材报道进行特别分析,发现弘扬时代正气和社会主旋律的典型报道最多,占20%;其次是鞭笞社会上的假、丑、恶现象,倡导真、善、美品德的报道,占10%;再次是辟谣科普警示类报道,占8%;最后是国家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或取得的成绩进行主题性报道,占5%。

(一)突发事件报道突发事件往往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也是媒体竞争的着力点。

突发事件包括:1、突发意外事件和事故;2、重大刑事案件;3、突发群体性事件;4、军事行动和突发事件;5、涉外突发事件。

统计阶段,突发事件报道主要有国内的“生死86小时”“暴雨袭救援急”,国际的“救援‘岁月’号”“不言放弃的搜寻”,并且大多以连续性报道为主。

(二)重大主题和重大活动报道重大主题和重大活动报道主要包括了国家重大节日、重要会议、国家主席的讲话、视察、外交和专项整治活动等。

如:打击跨境牛肉走私、一次“红脸出汗”的民主生活会、亚信:为亚洲谋安全等。

(三)舆论监督类题材报道舆论监督类题材报道针对社会上某些组织或个人的违法、违纪、违背民意的不良现象及行为,通过报道进行曝光和揭露,抨击时弊、抑恶扬善,以达到对其进行制约的目的。

焦点访谈 栏目特点评析

焦点访谈 栏目特点评析

今年3月28日《焦点访谈》曝光福建省福鼎市 部分地区违规占用农民土地办工厂,为应付上级 检查在地上插无根树,检查过后将树拔掉。
焦点访谈 曝光无根树
从报道原则上来看
正面报道的分寸把握突出地表现在角度的选择上 ,也就是聚焦在哪里。聚焦不准,正面报道也会有负 面效应。
在负面报道方面,“硬焦点、软着陆”是《焦点 访谈》一贯坚持的策略,也就是不管批评什么,批评 谁,有一点是必须明确的,就是“不能把矛头指向党 和政府,不能以偏盖全,影射攻击,挑动矛盾,渲染 情绪”。作这类节目时要把握住分寸,出发点应是积 极的、善意的,批评性报道要争取起到正面效应。
从栏目定位看
“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 众话题评说” 。
《焦点访谈》第一任责任人孙玉胜曾在内刊中写道: “根据栏目定位,'焦点'节目不可能回避问题,而同时 又要坚持正面报道为主。所以我们在新闻部全体工作 人员中灌输一种指导思想,即不要以在野党、反对派 ,甚至持不同政见者的角度观察社会,分析问题,选 择题目。在这里,不允许渲染个人好恶,一切报道要 有利于团结、稳定、鼓劲。”
水均益学外语出 身,作过多年的 新华社记者,有 报道国际问题的 优势;
敬一丹做过多年播音工作, 有丰富的电视采编经验,女 性角色使得她在主持时有一 种有别于其他主持人的从容 、冷静、大气和自如,对观 众的亲和力强;
张泉灵“主持人的 风格不能伪装,电 视荧屏展现了我的 本色”。
作为一个电视栏目,《焦点访谈》曾得 到共和国三任总理的题辞和赠言:
1997年12月29日,李鹏总理视察中 央电视台时题辞为:焦点访谈,表扬先进 ,批评落后,伸张正义。
1998年10月7日,朱镕基总理专程来 到中央电视台,与《焦点访谈》的编辑记 者座谈,并郑重赠言:舆论监督,群众喉 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

《焦点访谈》节目定位

《焦点访谈》节目定位

《焦点访谈》节目定位摘要:《焦点访谈》栏目自1994年4月1日开播以来广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其节目的定位也为中国的广播电视业注入了新风。

其批判性、监督性以及党性,虽然开播已经有近二十个年头,依旧为受众所津津乐道,同时也被广电行业所肯定以及不断发扬。

关键词:焦点访谈;节目;定位《焦点访谈》作为中央电视台一档黄金节目,收视率一直在全国居于高位,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同时也赢得了大多数受众的信赖。

其主要定位为一档社会综合类舆论监督节目,洞察机制的缺失,行政人员的贪污受贿,社会的人情冷暖,承担起一个媒介应尽的社会责任。

《焦点访谈》的舆论监督节目多年来为人们所关注和喜爱,选择”政府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的选题,坚持”用事实说话”的方针,反映和推动解决了大量社会进步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许多《焦点访谈》的报道成为有关方面工作的决策依据和参考。

《焦点访谈》开播伊始,初步的定位可以概括成四句话: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

明确了选题的范围和报道的形式,极大丰富了电视报道的题材,开拓了新的电视报道体裁。

《焦点访谈》的特色定位,在于它批评社会不良行为和丑恶现象的舆论监督类节目,这类节目切中时弊,赢得观众认可,成为《焦点访谈》的主打产品,这也正是它的节目特色所在。

《焦点访谈》寻求到准确的栏目特色定位:舆论监督。

这个定位既有民意基础,又有政治基础。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大量失范行为、腐败现象发生,各个阶层的群众自然对此拥有一定的知情权和发言权,非常希望找到一个公开表达自己内心真实想法的地方,《焦点访谈》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群众这一愿望。

如果一概否定对社会上消极因素和负面问题的揭露与批判,那么群众将很难相信你的正面宣传,社会上的丑恶行径因缺少新闻舆论的监督而愈加有恃无恐、胆大妄为。

《焦点访谈》作为一档政治舆论监督节目,其对于社会黑暗面的曝光,一向不遮不掩,其开播十五年来,揭露了成千上万个违法犯罪事实,为净化社会环境,促进法治社会的建设,推动舆论民主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焦点访谈》节目分析

《焦点访谈》节目分析

对xx报道节目《焦点访谈》的分析学院:xxxx学院学号:姓名:胡剑深度报道是一种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深入挖掘和阐明事件的因果关系以揭示其实质和意义,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的报道方式。

深度报道概念诞生于40年代,是报纸为应对电子传媒竞争发展而来的。

在西方有解释性调查性报道体裁基本属于深度报道范畴,如电视中的焦点新闻,新闻透视。

所谓深度报道是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和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

它突破了一人一地一事的报道模式。

一面剖析事实内部,一面展示事实宏观背景,把握真实性。

要着重揭示原因WHY和怎么样HOW两个新闻要素。

电视深度报道难度大只是相对而言。

我们说到深度报道,就不得不提到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电视深度报道节目,近年来异军突起,深受观众欢迎。

目前,各地电视台争相开办此类节目已蔚然成风。

今天我就会拿出2013年5月23日《焦点访谈》的节目进行分析。

一、对《焦点访谈》的试听方案分析首先,我们来对《焦点访谈》的片头设计进行分析。

节目的片头将节目中与节目主要剧情密切相关的镜头快熟组接到一起。

观众通过看片头,能够对节目的内容的看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同时提出问题来增强观众对节目的兴趣。

节目在叙事上以旁白和主持人进行交替相互结合进行叙事,主持人对节目的事件起到总结归纳的作用。

通过旁白来连接画面和控制节目的整体节奏。

从主持人画面构图上来说是比较大众的放在视觉中心上。

主持人采用中景进行拍摄,在人物采访上一般以近景为主。

为了从技术角度上让观众感到真实,大多都是无技巧转场和无音乐伴奏的。

二、对《焦点访谈》的栏目定位分析《焦点访谈》第一责任人孙玉胜曾在一篇文章中写到:“根据栏目定位,‘焦点’节目不可能回避问题,而同时又要坚持正面报道为主。

所以我们在新闻部全体工作人员中灌输一种指导思想,既不要以为在野党、反对派,甚至持不同的政见者的角度观察社会,分析问题,选择题目。

焦点访谈栏目分析

焦点访谈栏目分析

焦点访谈栏目分析一、栏目简介:《焦点访谈》于1994年4月1日由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创办。

自开播以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各界观众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它以深度报道为主,以舆论监督见长,是中央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栏目之一,多次获中国新闻界最高奖项。

栏目平均每天收到数千条来自观众通过电话、信件、传真、电子邮件、QQ 等方式提供的收视意见和报道线索。

二、栏目的定位:《焦点访谈》所要作到的就是“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这四句我们每天都会看到的广告宣传语。

《焦点访谈》第一任责任人孙玉胜曾在内刊中写道:“根据栏目定位,‘焦点'节目不可能回避问题,而同时又要坚持正面报道为主。

所以我们在新闻部全体工作人员中灌输一种指导思想,即不要以在野党、反对派,甚至持不同政见者的角度观察社会,分析问题,选择题目。

在这里,不允许渲染个人好恶,一切报道要有利于团结、稳定、鼓劲。

”三、选题设计:《焦点访谈》的选题遵循三个原则,即“领导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

“领导重视”和“群众关心”是分别着眼于社会的管理决策层和普通行为层说的,它们反映出了不同社会群体在某个社会事件和社会问题上的意见的交汇,体现着不同的社会群体的共同利益和价值观。

此外,从大的宏观角度来看,国债的发行与运作也从本质上反映出中国的经济模式向市场转型的趋向和力度。

综观《焦点访谈》多年来的选题视角,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加以概括:选题视角应以事实为基础、选题视角应以政策为依据、选题视角应以独到为目标。

例:按照一定的原则选取2004年至2006年《焦点访谈》播出的90期节目作为样本,并将节目的选题从主题和内容上进行分类,如下:A监督地方政府或者相关职能部门的“越位、失位、错位”等问题B弘扬时代正气和时代主旋律的典型报道C鞭笞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假、丑、恶现象D对国家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或取得的成绩进行主题性报道E经验性报道F重大国际问题G突发性事件四、栏目的风格:《焦点访谈》栏目的总体风格是庄重、严肃型的,它深入报道政治、社会、经济生活中重大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展现典型事件、现象的发展情况,进行深度分析,并且请权威人士具体评论指导。

焦点访谈栏目分析

焦点访谈栏目分析

焦点访谈栏目分析一、栏目简介:《焦点访谈》于1994年4月1日由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创办。

自开播以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各界观众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它以深度报道为主,以舆论监督见长,是中央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栏目之一,多次获中国新闻界最高奖项。

栏目平均每天收到数千条来自观众通过电话、信件、传真、电子邮件、QQ 等方式提供的收视意见和报道线索。

二、栏目的定位:《焦点访谈》所要作到的就是“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这四句我们每天都会看到的广告宣传语。

《焦点访谈》第一任责任人孙玉胜曾在内刊中写道:“根据栏目定位,‘焦点'节目不可能回避问题,而同时又要坚持正面报道为主。

所以我们在新闻部全体工作人员中灌输一种指导思想,即不要以在野党、反对派,甚至持不同政见者的角度观察社会,分析问题,选择题目。

在这里,不允许渲染个人好恶,一切报道要有利于团结、稳定、鼓劲。

”三、选题设计:《焦点访谈》的选题遵循三个原则,即“领导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

“领导重视”和“群众关心”是分别着眼于社会的管理决策层和普通行为层说的,它们反映出了不同社会群体在某个社会事件和社会问题上的意见的交汇,体现着不同的社会群体的共同利益和价值观。

此外,从大的宏观角度来看,国债的发行与运作也从本质上反映出中国的经济模式向市场转型的趋向和力度。

综观《焦点访谈》多年来的选题视角,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加以概括:选题视角应以事实为基础、选题视角应以政策为依据、选题视角应以独到为目标。

例:按照一定的原则选取2004年至2006年《焦点访谈》播出的90期节目作为样本,并将节目的选题从主题和内容上进行分类,如下:A监督地方政府或者相关职能部门的“越位、失位、错位”等问题B弘扬时代正气和时代主旋律的典型报道C鞭笞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假、丑、恶现象D对国家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或取得的成绩进行主题性报道E经验性报道F重大国际问题G突发性事件四、栏目的风格:《焦点访谈》栏目的总体风格是庄重、严肃型的,它深入报道政治、社会、经济生活中重大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展现典型事件、现象的发展情况,进行深度分析,并且请权威人士具体评论指导。

焦点访谈读后感

焦点访谈读后感

焦点访谈读后感
《焦点访谈》是一档深受观众喜爱的新闻评论类节目,通过深入的采访和犀利的观点,揭示了社会上的一些重大问题。

在这档节目中,主持人以客观的态度和深入的思考,带领观众深入了解了许多社会热点问题,让人印象深刻。

在这档节目中,主持人和嘉宾们对各种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探讨,让观众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些问题。

他们的观点和分析都很有说服力,让人不得不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通过这些访谈,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社会上存在的问题,也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些问题的本质。

在这档节目中,主持人和嘉宾们对于一些社会问题的态度和观点都很坚定,他们不畏权势,不畏压力,坚持自己的原则,为了社会的公平正义而努力。

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让我们更加坚定自己的立场,不被外界的干扰所左右。

通过观看《焦点访谈》,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社会上的一些重大问题,也可以学习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主持人和嘉宾们在访谈中的表现,都是我们可以学习的榜样。

他们的深入思考和
客观分析,让我们在面对问题时,也能够更加冷静和理性地去思考,不被情绪所左右。

总的来说,《焦点访谈》是一档非常有价值的新闻评论类节目,通过这档节目,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社会上的一些重大问题,
也可以学习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主持人和嘉宾们
的表现也是我们可以学习的榜样,他们的坚定立场和深入思考,都
是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

希望《焦点访谈》能够继续努力,为观众
带来更多有价值的内容。

分析《焦点访谈》评价栏目的研究报告

分析《焦点访谈》评价栏目的研究报告

分析《焦点访谈》评价栏目的研究报告摘要:焦点访谈作为中国新闻的一种特殊形态,是新闻的高级形态,它可以将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国家大事上来。

关键词:焦点访谈新闻分析本文从语言角度出发,探讨焦点访谈这种形式中语言的运用特点。

通过对焦点访谈的分析,发现焦点访谈所使用话语与新闻中常用话语存在一定区别。

对“新闻评论”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总结出了“评论”之定义和特征。

本文通过对选题风格价值判断上的数据采集统计分析,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上对节目质量进行量化分析研究。

目的是为从这个栏目的评论选题、评论内容入手,分析《焦点访谈》这个评价栏目。

一、选题风格、编辑风格价值判断从《焦点访谈》这档节目的选题上看,栏目所选取的都是一些国内外重大事件以及焦点话题,如中美贸易战、G20峰会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档节目所选取的题材均是社会热点事件与关注话题。

从编辑风格上看,这档节目选择的主要以新闻专题类的新闻题材为主,包括了时政、军事、社会等。

从以上这两种选题风格与编辑风格上看,我们可以看出:一类是以时政热点为主体话题,另一类是以军事、政治为主体话题。

焦点访谈是新闻调查类节目的一种,在新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其独特之处在于采访对象多为国家高层领导。

在“两会”报道的电视访谈节目中,往往出现国家领导人的身影,但不一定是正式的新闻报道或专访。

焦点访谈节目主要通过主持人与被采访者面对面地进行对话来完成,在节目中可以通过采访来了解国家大事。

新闻调查被认为是中国电视新闻的一个特殊形态,其对中国社会生活有极大影响。

本文将从语言角度,着重探讨焦点访谈中语言运用所具有的特点。

这些手法的运用使《焦点访谈》这档节目更具有深度和可读性。

二、数据采集与统计语言符号是指在语言中所使用的符号,它是人类社会的通用语言。

而焦点访谈,顾名思义就是关注于某个新闻事件,或者某种新闻人物。

新闻媒体对某一社会事件、人物进行关注。

作为媒体从业者,我们应该以客观的角度来看待每一件事情,不能以自己个人的好恶来判定事情的是非对错。

浅析《焦点访谈》的特点

浅析《焦点访谈》的特点

浅析《焦点访谈》的特点有这样一个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曾获得中国三届总理的题词,它就是《焦点访谈》。

从1994年起的新闻评论节目,以新闻述评为主,表现出现场客观描述、采访和评论密切结合、声像融合为一,具有一定的深度性与思辨性,涉及内容多为关注度高的社会热点问题或现象,主要走的是曝光批评式的舆论监督路子,《焦点访谈》就是这一时期最典型的代表。

首先,多“说”与简“评”的结合已经成为节目的标志性特点。

《焦点访谈》栏目初期的定位是“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

”后来又把这四句浓缩为一句话“用事实说话”。

从节目属性上看,《焦点访谈》属于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从事件的展开到发展,再到最后的结论,将观点蕴藏于巧妙的结构安排之中、恰当的内容选择之上,而用事实去论证的过程,得益于多种符号的结合,这里主要指声音和画面的配合,即不仅有事实的展现过程中被采访者语言的直接表述,还有善于通过微小的细节和无声的动作去表现这一事实结论的画面。

例如一期揭露执法人员在办案过程中徇私枉法的节目,当记者采访当事人时,虽然他表面看上去淡定自若,但当镜头拍摄他的手时,观众就看到他的手在不停地颤抖。

这种通过镜头抓住细节的方法,可以通过直观的画面明白其中的含义。

当然“用事实说话”难免会有“说”多“评”少的问题。

胡黎明在《“焦点现象”研究》中就有相关事实记录,1995年,当《焦点访谈》第一次参加中国电视新闻奖评选时就遭到不少专家的质疑,认为电视评论应是观点性言论,所以《焦点访谈》不是评论节目,但最后持另一种看法的专家意见占了上风,他们认为电视评论应有电视的特点,而《焦点访谈》就是通过这种特点表现的。

电视评论不是不叙事,而是在引用事实的同时做到有情节、有细节,这些都要服务于说理的需要,以是否有利于证明和说服论点为转移。

这样就要很好的衡量“说”与“评”之间的度,做到很好地将“说”中形象的画面语言与“ 评”中抽象的分析论述性语言相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深度报道节目《焦点访谈》的分析
学院:中北学院学号:18105038 姓名:胡剑
深度报道是一种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深入挖掘和阐明事件的因果关系以揭示其实质和意义,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的报道方式。

深度报道概念诞生于40年代,是报纸为应对电子传媒竞争发展而来的。

在西方有解释性调查性报道体裁基本属于深度报道范畴,如电视中的焦点新闻,新闻透视。

所谓深度报道是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和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

它突破了一人一地一事的报道模式。

一面剖析事实内部,一面展示事实宏观背景,把握真实性。

要着重揭示原因WHY和怎么样HOW两个新闻要素。

电视深度报道难度大只是相对而言。

我们说到深度报道,就不得不提到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电视深度报道节目,近年来异军突起,深受观众欢迎。

目前,各
地电视台争相开办此类节目已蔚然成风。

今天我就会拿出2013年5月23日《焦点访谈》的节目进行分析。

一、对《焦点访谈》的试听方案分析
首先,我们来对《焦点访谈》的片头设计进行分析。

节目的片头将节目中与节目主要剧情密切相关的镜头快熟组接到一起。

观众通过看片头,能够对节目的内容的看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同时提出问题来增强观众对节目的兴趣。

节目在叙事上以旁白和主持人进行交替相互结合进行叙事,主持人对节目的事件起到总结归纳的作用。

通过旁白来连接画面和控制节目的整体节奏。

从主持人画面构图上来说是比较大众的放在视觉中心上。

主持人采用中景进行拍摄,在人物采访上一般以近景为主。

为了从技术角度上让观众感到真实,大多都是无技巧转场和无音乐伴奏的。

二、对《焦点访谈》的栏目定位分析
页脚内容1
《焦点访谈》第一责任人孙玉胜曾在一篇文章中写到:“根据栏目定位,‘焦点’节目不可能回避问题,而同时又要坚持正面报道为主。

所以我们在新闻部全体工作人员中灌输一种指导思想,既不要以为在野党、反对派,甚至持不同的政见者的角度观察社会,分析问题,选择题目。

在这里,不允许渲染个人好恶,一切报道要有利于团结、稳定、鼓劲。

”也就是这样的节目定位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焦点访谈》的节目风格和节目的样式。

每天“用事实说话”13分钟,盯紧社会生活中的“焦点、热点、难点”,与“舆论监督”的进程紧密相联,推动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民主法治的进程,是深受各级乃至中央政府官员的关注,也为老百姓所喜爱的节目。

节目制作者们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追踪社会热点。

其中内容不管表现的是正面负面的,都表现出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老百姓利益的高度关注。

三、对《焦点访谈》的选题分析
我们正处于一个“内容为王”的时代,电视媒体节目为自己的主打内容的设计上,能否做到吸引大众,满足市场的需求,是一个节目成功的关键。

《焦点访谈》的选题,涉及到了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

“群众关心”是着眼于选题的典型性,体现着不同社会群体的公共利益和价值观。

而“普遍存在”则是衡量某些社会事件和社会现象所涉及的群体是否在社会中战友足够的量的比,报道这些事件或现象是否能在全社会的引起足够广泛的反响与共鸣。

《焦点访谈》的节目一般贴近百姓生活,选题来源于百姓的电话。

以2013年5月23日《焦点访谈》的节目为例,就是讲的安徽女孩在北京的一家商场跳楼了和红十字会的内容。

节目的选题都是比较贴近群众的社会热点问题,因此吸引着观众,引起观众的共鸣。

我认为《焦点访谈》的选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贴近性,有调查的空间,也给观众留下思考的空间,也没有在逃避问题。

记者通过对要调查对象的采访、暗访等形式加强节目的真实性。

四、对《焦点访谈》的报道方式分析
我们从节目的报道方式我们可以看出,《焦点访谈》的主题被创作者事件化了,这样更加形象具体的表现了主题。

节目的事件也被故事化的处理,这样也有利于电视发挥它的可视性的特点。

人物的性
页脚内容2
格特点在真实的前提下被制作团体进行了相对的刻画,这样一方面可以加强表现出电视的叙事的冲突性,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节目的可看性。

从报道原则上来看,正面报道的分寸把握突出地表现在角度的选择上,也就是聚焦在哪里。

聚焦不准,正面报道也会有负面效应。

在负面报道方面,“硬焦点、软着陆”是《焦点访谈》一贯坚持的策略,也就是不管批评什么,批评谁,有一点是必须明确的,就是“不能把矛头指向党和政府,不能以偏盖全,影射攻击,挑动矛盾,渲染情绪”。

作这类节目时要把握住分寸,出发点应是积极的、善意的,批评性报道要争取起到正面效应。

五、对《焦点访谈》的编排与播出的分析
从大体上来说,编排与播出策划要服从频道的安排和设计,让节目之间形成有效的承接和互动的关系,让观众对节目保持一定的关注。

从节目的时间上来看,节目在每晚19时38分在CCTV综合频道和新闻频道并机直播,栏目时长13分钟。

在这个时间一般都是安排在新闻联播等节目之后,新闻联播的受众人群和《焦点访谈》的受众人群上市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似的。

这样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节目的收视率。

《焦点访谈》在进行舆论监督的同时,节目突出了新闻报道的时效性。

紧扣时事,即使配合中央政府中心工作,即使采制节目。

《焦点访谈》以最迅速、最直接的方式,报道最新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热点新闻事件,人民群众通过《焦点访谈》播出的节目对党和政府的工作及其工作人员及时进行监督;党和政府也用同样的方式及时了解公众的意愿和要求。

《焦点访谈》针对一些重大新闻事件、时效性极强的节目,尤其是舆论监督类报道,往往采用现场报道,采访、写稿、录音工作尽量在采访的同时完成,以便缩短后期编辑时间,以确保第一时间将节目播出。

我认为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媒体时代,只有树立自己的节目的节目个性和节目的贴近性才能让节目获得成功。

只有把“经典”与“艺术”结合起来才能让自己的节目永远的成功下去。

参考书:
页脚内容3
《电视新闻采访教程》张红军邹举著
《电视节目策划学》胡志峰主编
《现代广播电视论纲》毕一鸣著
《广播电视学刊》主办:中国广播电视学会
百度百科的资料的收集。

页脚内容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