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技术在农产品加工领域的应用

合集下载

茶叶加工中微波技术的系统应用

茶叶加工中微波技术的系统应用

维普资讯
福 现相 同效 果则需 要 1n n以上 。目此 ,从 灭酶 或钝 2 ̄ 化酶的 加工方法上 比较 ,常 规加热 所需时间 远大于 微波法 。充其原 因是 :微 波加热 的物理环境 贝 有 温 度场与 电磁场 .其 合作用 快速加 强茶叶中酶 的变性
维普资讯
20 第 1期 02
茶 叶 加 工 中 微 波 技 术 的 系 统 应 用
罗 丽
( 福建 农林大学茶 学教研 室
摘 要
福州 30( ) . O2 5 }
微 能 技 术 是 一 种 利 用 电磁 渡 、电 磁 场 等 物 理 徽 弱 能量 对 食 品 、 农 产 品 的 N T 、 贮 藏 进 行 处 理 的 高 教 节
L 0= 50 5 .5 I e = 83 秋 茶 ;I l .8 ∞ = 50 .5
*表 示差 异 显 著 性 选 5 %水 平 ; * *表 示 差 异 显 著 性 达1 %水 平
3 小 结
经夏 、秋两 季试验 、初步 表明 “ 大”牌 茶 叶 专 用肥对 促进茶 树生长 和提高 茶 叶产量 有较 明显效 果 。对 茶 叶品质 、土壤 团粒结构 等影响 如何,有 待 进 一步试验分析 。
燥 时 间 短 .有 利 于 茶 叶 的 色 泽 、 风 味 厦形 状 保 留 良

间较长 .当温度还 不足 以使其失 活之前,蘸 能继续 其 催化作用 .从 而 使 绿 茶 不绿 、红 茶 与 乌龙 茶发
酵过度 .使茶 叶品质与 风味下 降 ;而微波杀 青能快 速灭酶 而避 免酶活动对 茶叶内 岔物 的过 多损 耗,快 速固 定 红 茶、 乌 龙 茶 品 质 ,保 持 绿 茶 的 色、 香 、
昧 、形。

果蔬贮藏保鲜技术

果蔬贮藏保鲜技术

果蔬贮藏保鲜技术我国的果品和蔬菜的总产量居世界第一,随着果蔬种类的增加、产量的扩大,对于果蔬的贮藏保鲜技术要求越来越高。

随着城镇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在安全性、新鲜度等诸多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由于农产品本身的特点,以及产、销地的相对分散,加之,我国农产品采后加工技术相对薄弱,对农产品物流的要求比较高。

要做到“旺季不烂,淡季不淡”,果蔬贮藏保鲜技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在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热门研究项目。

1.果蔬贮藏目的及原理通过应用贮藏保鲜技术创造适合果蔬保鲜的外界环境,以抑制微生物的活动和繁殖、调节果品本身的生理活动,从而减少腐烂,延缓成熟,保持果蔬的鲜度和品质。

水果和蔬菜采后仍然是活体,含水量高,营养物质丰富,保护组织差,容易受机械损伤和微生物侵染,属于易腐商品。

要想将新鲜水果和蔬菜贮藏好,除了做好必要的采后商品化处理外,还必须有适宜的贮藏设施,并根据水果和蔬菜采后的生理特性,创造适宜的贮藏环境条件,使水果和蔬菜在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和不产生生理失调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抑制新陈代谢,从而减少水果和蔬菜的物质消耗、延缓成熟和衰老进程、延长采后寿命和货架期;有效地防止微生物生长繁殖,避免水果和蔬菜因浸染而引起的腐烂变质。

因此,选择贮藏方式和设施,维持贮藏环境的适宜温湿度或气体成分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由于物理技术较之传统的化学技术在食品贮藏与果蔬保鲜中的应用,在达到同样的技术效果情况下,有成本低、省时、省工,处理条件易于控制,受外界环境影响小,特别是没有化学污染及不破坏食品营养结构和自然风味等诸多优点,所以物理技术在食品贮藏与果蔬保鲜中的应用应该引起物理学工作者及食品保鲜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和关心。

2.果蔬贮藏物理方法合理的贮藏工艺可控制果蔬以较低的呼吸速率维持生命正常的代谢过程, 推迟呼吸高峰的到来。

我国的果蔬贮藏工艺经历了由简到繁的发展, 可大致分为常规贮藏、降温贮藏机械冷藏到气调贮藏的过程[1]。

微波干燥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微波干燥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微波干燥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中。

微波干燥技术就是一种新型的干燥技术,其应用在农产品加工中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微波干燥技术是一种利用微波加热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干燥处理的技术。

相比传统干燥技术,微波干燥技术具有干燥速度快、干燥质量好、节能环保等优点。

因此,其应用在农产品加工中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微波干燥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中的优势1.提高干燥速度采用微波干燥技术进行干燥,其干燥速度要比传统干燥技术快得多。

比如对于某些农产品,传统干燥技术需要数天的时间才能干燥完成,而采用微波干燥技术进行干燥,只需要几个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能完成干燥。

这样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减少了产品在干燥过程中的损失。

2.提高干燥质量微波干燥技术能够将物质内部的水分均匀地挥发出来,避免了传统干燥技术中因干燥时间过长、温度过高等原因导致的产品变形、质量下降等问题。

同时,微波干燥技术还能够保留农产品中的一些有益物质,如维生素、矿物质等,保持了其营养价值。

3.节能环保采用微波干燥技术进行干燥,与传统干燥技术相比,能够节省很多能源。

此外,微波干燥技术还具有无污染、无噪音等无害化的特点,对环境友好。

二、微波干燥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1.水果干燥水果在长期贮存过程中很容易变质,而采用微波干燥技术进行水果干燥,能够有效地延长水果的保鲜期。

同时,微波干燥技术还能够保持水果的色泽、口感和营养成分,让干果具有更好的卖相和口感。

2.蔬菜干燥采用微波干燥技术进行蔬菜干燥,不仅可以将蔬菜中的水分充分挥发出来,还能够保留蔬菜中的营养成分,让蔬菜干燥后色泽鲜艳、口感爽脆,味道鲜美。

3.中药材干燥中药材的干燥对中药材的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采用微波干燥技术进行中药材干燥,不仅能够快速地将水分挥发出来,还能够保留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提高中药材的质量。

三、微波干燥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中的发展前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微波辐射技术的应用前景

微波辐射技术的应用前景

微波辐射技术的应用前景近年来,随着人类经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壮大,微波辐射技术也日益成为研究热点。

微波辐射技术是一种利用微波辐射作用物体、改善、促进或者控制物体某些物理化学性质的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从农业、医疗、通讯等多个角度,探讨微波辐射技术的应用前景。

一、农业领域微波辐射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它可以用来灭菌杀虫、加热杀菌、提高种子发芽率、加快饲料干燥速度等。

比如,在肉禽养殖过程中,加热能够使食物中的菌群迅速被灭活,从而解决食品卫生问题。

同时,微波烘干技术也逐渐被应用于农产品加工过程中,它不仅能够降低加工成本,减少生老病死人员的存在,还能够提高农产品加工的速度与质量。

二、医疗领域微波辐射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也日渐普及。

利用微波辐射技术实现无创检测、生物激发、医疗治疗等功能,已经成为医学界的重要研究课题。

以医用微波消融技术为例,它利用微波传导性能,快速将癌细胞组织变为高温状态,达到治疗的目的。

而在医学影像领域,微波成像技术也已经逐渐成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它可以帮助医生更加精准地检查病患症状,避免对病患造成的任何伤害。

三、通讯领域微波技术是通讯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被广泛用于无线通讯、移动通讯、雷达、卫星通信等领域。

特别是在5G通信领域,微波技术的应用更是被重点关注。

现有的4G网络虽然已经覆盖大多数地区,但是随着多媒体通讯的普及以及人类日益增长的数据传输需求,4G网络已经不能满足目前的需求。

微波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网络传输速率,还能够支持大量设备同时连接,满足大数据时代的通讯需求。

综上所述,微波辐射技术不仅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而且其发展速度也在不断加快。

从农业、医疗、通讯等多个领域来看,微波辐射技术所产生的美好效果已经开始显现。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微波辐射技术的应用前景必将更为广阔,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微波技术在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

微波技术在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
间 、 时 间 是 15 ri . n。 a
终 于 成 功 地 研 制 出微 波 肉 制 品 熟 化 、

微 波 杀 菌 过 程 分 为 3个 阶 段 ,第 阶 段 快 速 升 温 到 预 定 温 度 ,此 段 时
间 采 用 均 匀 的微 波 能 。 第 二 阶段 是 保 温 过 程 ,温 度 趋 于 平 衡 。 第 三 阶 段 是
众 所 周 知 ,微 波 与 物 料 的 相 互 作
用 ,将 高 频 电磁 波 转 化 为 热 能 的 过 程 , 就 是 微 波 的加 热 过 程 。达 到一 定 温度 时 ,使 肉 制 品 熟 化 , 具 有 温 度 低
香 、 味 、形 ,但 温 不 熟 ,不 好 吃 ,细
这 是 一 对 突 出 的矛
1 8盒 ,重 约 2 g 猪 肘 在 微 波 腔 运 行 可 分 为 快 速 0k。
升 温 区 、 熟 化 区 和 室 温 ,共 1 i 0 r n左 右 即 可 全 部 a
肉 皮 看 起 来 丰 满 , 吃 起 来 嫩 、酥 、脆 、 软 , 口 味 纯 正 , 童 子 禽 骨 头 可 食 ,使 生 肉 、 熟 肉 的 体 积 比 减 小 ,增 加 肉 制 品 的 食 用 价 值 。 () 节 约 设 备 和 人 工 4 采 用 微 波 技 术 加 工 肉 制
mm ×2 0 mm ×1 0 mm 的 塑 料 盒 内 加 盖 密 封 , 每 0 2
盒 装 两 块 , 单 块 质 量 05 g 的 微 波 腔 可 放 .5 k ,6 m
品 ,不 仅 能 提 高 产 量 ,改 善 口 味 ,而 且 不 需 另 外 杀 菌 ,可 节 约 锅 炉 、蒸 煮 设 备 , 降 低 了 生 产 成 本 。 () 产 品 保 质 期 长 为 了 防 止 肉 类 食 品早 期 变 5 质 , 通 常 采 用 紫 外 线 、 高 温 、 高 压 、蒸 煮 、钴 6 0 照 明 , 以 及 臭 氧 、充 氮 化 学 药 剂 熏 蒸 ,加 防 腐 剂 等 方 法 进 行 防 腐 保 鲜 。 化 学 药 剂 熏 蒸 射 线 照 射 ,会 对 肉 品 产 生 污 染 。 防 腐 剂 太 多 , 对 人 体 有 害 。 长 时 间 高 温 蒸 煮 会 减 少 出 肉 率 , 降 低 营 养

试论微波干燥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试论微波干燥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蔬 果 的 脱 水 干 燥 能 够 在 其 运 输、 贮存以及果蔬淡季旺季供应的调节方 面展现出较大优势,而果蔬干燥的众 多方法中微波干燥又体现出了较大的 优势。根据美国相关机构的测定数据 得知,蔬菜使用不同方法干燥后其内 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保留有较大的 差异,采用太阳晒干燥的方式其营养 成分剩余 3%~5%,采用热风干燥的方 式最终营养成分剩余 40% 左右,而微 波干燥技术则能够使果蔬内部营养成 分维持在六成以上,较好地保留了果 蔬食品的形态、营养以及风味。
食品技术研究
试论微波干燥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 许为鲸 楚雄技师学院
摘 要:自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政治地位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制造业、医疗行业、餐饮、 建筑等各行各业都在这些年里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进步。就食品加工工业而言,食品质量、食品安全、食品加工成本 是极其重要的,因其关乎广大人民的食品安全身体健康以及企业的效益。随着一系列工业技术研究的不断推进,微波技术 在 20 世纪 50 年代被研发出来后不断发展并逐渐成熟,当今已经被广泛应用到食品加工等众多行业中 . 本文就从微波干燥 技术的原理以及微波干燥技术的特点着手分析,进一步对微波干燥技术在食品当中的应用进行分析阐述。
3 微波干燥技术在食品加工当 中的应用情况
微 波 干 燥 技 术 自 研 究 问 世 以 来, 经过初次投入食品加工使用至今已经 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数据,如今微波干 燥技术在食品工业当中的应用涉及广 泛,谷物、果蔬、水产品的加热干燥 等都能见到微波干燥技术的身影。 3.1 谷物微波干燥
针 对 小 麦、 玉 米、 稻 谷 等 谷 物 类 的干燥采用传统的热风等干燥手段有 一定弊端,采用微波干燥技术对小麦
进行干燥时能够通过对干燥功率和排 湿风速的控制实现对小麦的微波干燥, 在快速干燥的同时确保小麦的食品制 造价值和用于种植的目的。玉米以及 其他谷物制品的干燥加工也可以用此 方式实现高效干燥处理,我国目前也 研发出了一系列谷物干燥加工的设备 以及生产线,为我国谷物类食品的高 效深加工奠定了基础。 3.2 果蔬微波干燥

微波技术在枣产品加工中的应用

微波技术在枣产品加工中的应用
i g e intwe e s n de r umma ie . r rz d
K yw rs mco ae uue p lai e od . i w v ;jjb ;api t n _ 为 1m m lm,其相 应 每 10 鲜枣果 肉含 4 0m ,有 的品种高达 80m 。 0 g 1 g 0 g 频 率 在 30MH ~ 0 H ,它 的 波 长很 短 ,具 有 可 0 z30G z 见 光 的性 质 ,沿 直线 传 播 。微 波 遇 到金 属 材 料 能 反 射 ,遇 到玻璃 、塑料 、陶瓷等绝 缘材 料可 以穿透 ,遇 到含有 水分 的蛋 白质 、脂 肪等 介质可 被 吸收 ,并 将微 波的 电磁能 量变为 热能 。被加 热 的介 质一般 可分 为无 极 性分 子 电介 质和有 极性 分子 电介质 。有极 性分 子 电
微 波技 术在 枣产 品 ̄I 中的应 用 I : T.
王安 建 ,魏 书信 ,侯传伟 ,魏
( 河南省农科 院 农副产品加工研究所 ,河南 郑州

400) 5 0 2
摘要 :介绍 了微波工作原理 ,综述 了微波技术在抑 制枣采后 营养 降解 ,枣加工 的预煮软化 、干燥 、杀菌工艺 以及在 功能性成分提取中的应用 。 关键词 :微波技术 ;枣产品 ;应 用
介质在没有外加电场时 ,不显示极性。如果将这种介 质 放在外 加 电场 中 ,每个极 性分 子会 沿着 电场力 的方 向形 成 有 序排 列 ,并 在 电介 质 表 面感 应 出相 反 的 电 荷 ,这一 过程称 为极 化 。外 加 电场越 强 ,极化 作用 也 越 强 。当外 加 电场改 变方 向时 ,极 性分 子也 随之 以相 反 的方 向形 成 有 序 排 列 。若 外 加 的是 交 变 电场 和 磁 场 ,极性 分子将 被反 复交 变磁化 ,交 变 电场 的频率 越 高 ,极性分子反复转 向的极化也就越快。此时,分子 热 运动 的动能增 大 ,也就是 热量增 加 ,食物 的温度 也 随 之升高 ,便完 成 了电磁 能向热 能 的转 换l l 1 。 枣营养丰富 ,鲜枣含糖量在各水果中名列前茅 , 为 1 % ~ 4 ,干 枣 含 糖 量 为 6 %~ 0 ,每 10g 0 4% 0 8% 0 鲜枣 产生 的热 量 为 479 J 4 . k ,含蛋 白质 1 % ,脂 肪 9 . 2 0 %, . 粗纤维素 1 %, 4 g 磷 2 g 铁 0 g 2 . 6 钙 1 , m 3 , m .m 。 5 最重要的是 ,鲜枣 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每 10 0 g 鲜枣果肉含胡萝 卜 0 1 g 素 . ,硫胺素 0 6m ,核黄 0m . g 0 素 00 g . m ,尼克 酸 06m 。V 4 . g C在 鲜枣 中含 量最 高 ,

微波加热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微波加热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微波加热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波加热技术逐渐成为了农产品加工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今天,我们将会来探讨微波加热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现状与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微波加热技术的基本原理微波加热技术是一种采用微波辐射振荡来加热物质的新型加热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微波振荡能够渗透到物质的内部,在物质内部产生激烈的分子摩擦和旋转,从而使得物质内部迅速产生热量,实现快速加热。

二、微波加热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1. 水果加工微波加热技术在水果加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例如,经过微波辐照处理的水果,不仅可以保存更长时间,而且还可以保留更多的营养成分。

此外,还可以通过微波加热技术来进行水果干燥、果汁提取等工艺环节,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蔬菜加工微波加热技术在蔬菜加工领域同样也有很多应用。

例如,微波加热技术可以在蔬菜干燥、调味、提取色素、提取营养剂等方面进行应用,使得蔬菜产品的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此外,还可以将微波加热技术应用在蔬菜的杀菌、消毒等方面,保证蔬菜产品的卫生安全。

3. 高科技加工微波加热技术的应用还不仅仅限于水果和蔬菜加工领域。

例如,在高科技农业中,微波加热技术也可以被用来进行疫苗制备、生物质分解等工艺环节。

此外,还可以将微波加热技术与其他技术结合起来,开展智能化农业生产。

三、微波加热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中的未来发展趋势鉴于微波加热技术在农产品加工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和显著的优势,其未来发展趋势也将越来越受到农业界的关注。

其中,一些可能的发展趋势包括:1. 提高加热效率微波加热技术仍然存在着加热效率低、能量浪费等问题。

因此,未来微波加热技术的发展方向将以提高能量利用率,减少能量浪费为主,实现更加高效的农产品加工。

2. 深度集成其他技术未来微波加热技术还将与其他先进技术相结合,实现更加深度的集成,扩大其在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范围。

例如,在智能化农业生产中,将微波加热技术与机器学习、云计算等技术相结合,可以将农业生产进行有效的信息化和数字化。

微波真空干燥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进展

微波真空干燥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进展
第 1 1 期 ( 总第 3 3 4期 ) 2 0 1 3年 1 1 月
农产 品加 工 ( 学刊)
Ac a de mi c P e r i o di c a l o f Fa r m P r o d u c t s P r o c e s s i n g
NO . 1 l NO V
q ua l i t y a nd e c o n o mi c c a n b e b e t t e r s o l v e d i n t h i s wa y .
Ke y wo r d s :mi c r o w a v e v a c u u m ;d yi r n g t e c h n o l o y ;a g g r i c u l t u r l a p r o d u c t s
干 燥 是农 产 品保 藏 的 重 要 手段 ,在 农 产 品加 工 中有着重要 的作用。常用的干燥方法 中热风干燥应 用 最 为 广 泛 、最 为 经 济 ,但 其 产 品干 燥 质量 较 差 , 色 、香 、味难 以保 留,维生素等热敏性 营养成分损 失 严 重 ;冷 冻 干 燥 能最 大 限度 地保 留产 品 的色 香 味 与 营 养 成分 ,但 其 干燥 成 本 太 高 ;微 波 干 燥 中物料 整 体加 热 ,大 大缩短 了干燥 时 间 ,降低 了干燥 成本 , 提 程 中容 易 出现 加 热不 均 匀 现 象 ,从 而 导 致食 品 、药 品等 热 敏 性 物 料 的 品质 下 降 ,营养 成 分 损 失 ;真空 干 燥 下 干燥 温 度 较低 ,可 以在 一定 程 度 下 保 留食 品 的色 香
Y I N Q ng i ," Z H A O Y o u - b i n ,H A N Q i n g - h u a ,Z H A O D o n g - l i n ,M A J i — w _ e i ,L I Y i - f a n

微波技术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微波技术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6 % , 波 处 理 时 间 为 2 0 ,H 为 6 ; 过 最 佳 组 合 方 案 得 0 微 4 sp . 通 0
法 容易控制 温度 ,故微波杀青可 以降低叶绿素 、维生素 C
等的分解 , 且使杀青过程中不易产 生红 梗红 叶或 烟焦 叶。 与 传统加热杀青方式相 比, 微波杀青使杀青 叶更翠绿 , 干茶色
同 时 ,微 波 干 燥 还 能 在 短 时 间 内抑 制 茶 叶 中 有 害 菌类 的 生
分 加速从样 品基质溶出而达到分离 的 目的。 目前已应用于茶
微 波 加 热 技 术 在茶 叶初 制加工 中的应 用


叶有效 成分 的提取 , 既能缩短提取 时间 、 降低能量 和溶剂 的消 耗以及减 少废物的产生 , 能提高生产率和萃取物 的纯度 , 也 具
有 良好 的 发 展 前 景 。 到 目前 为 止 , E法 提 取 茶 叶有 效 成 分 MA
优 点。
青加热时间短 , 为传统炒热杀青时 间的 15 微 波杀 青叶 仅 /, 温低 , 只需升 到 8 ℃就 可以满 足杀青要 求 , 5 比传 统杀 青方
பைடு நூலகம்
王 莹以 日照绿 茶为原料 ,通过 4组单 因素 实验确定 了最 佳 的溶剂 浓度 、 料液 比、 微波处 理时 间和 p H值 ; 并通 过 3因 素 3 水平正交实验 ,确定 了最佳组合方案 :溶液 乙醇浓度为
效率 , 而且更能 发挥茶叶 内在 品质 , 使成品茶色泽 翠绿 , 干 燥均匀 , 香气浓郁 , 品质量 明显优于传统干燥的茶叶 。刘 产 新 和齐桂年等分别报 道了微波加热技 术适用 于绿 茶加工 ,
且都发现微波杀青和微波干燥后的绿茶相 比于传统工艺绿

农产品初加工工作中的农产品初加工科技创新

农产品初加工工作中的农产品初加工科技创新

农产品初加工工作中的农产品初加工科技创新在农产品初加工工作中,农产品初加工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科技创新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还能够提高农产品初加工的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本文将从农产品初加工工作中科技创新的意义、科技创新在农产品初加工工作中的应用以及科技创新所面临的挑战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农产品初加工工作中科技创新的意义农产品初加工工作是农业产业链条中一个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

科技创新在农产品初加工工作中的应用,可以改变传统的加工方式,提高农产品的加工效率和品质。

通过引入新的加工技术和设备,可以实现农产品初加工的规模化、标准化和精细化,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

二、科技创新在农产品初加工工作中的应用1. 农产品初加工的机械化和自动化: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产品初加工工作中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

例如,在农产品清洗和分选过程中,可以使用自动化设备进行操作,提高产品的加工效率和品质。

2. 农产品初加工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实现农产品初加工过程的智能化和信息化管理。

通过对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测和控制,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3. 农产品初加工的新技术应用:科技创新还带来了许多新的技术应用,例如超声波技术、微波技术以及高压处理技术等。

这些新技术在农产品初加工过程中的应用,可以改善产品的口感、延长保鲜期等,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品质的需求。

三、科技创新所面临的挑战尽管科技创新在农产品初加工工作中具有巨大的潜力,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以下是其中的几个方面:1. 技术转化和推广难题:科技创新的成果需要进行技术转化和推广,才能真正应用于农产品初加工工作中。

然而,这一过程需要克服技术转化的难题和推广的阻力。

2. 资金和人才匮乏:科技创新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但是在农业领域,往往面临着资金和人才匮乏的问题。

农产品加工新技术与新设备考核试卷

农产品加工新技术与新设备考核试卷
A.草莓
B.鸡肉
C.蔬菜汤料
D.面包
6.纳米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中的作用包括哪些?()
A.提高分散性
B.增强稳定性
C.改善口感
D.提高营养价值
7.新型农产品加工设备的特点有哪些?()
A.高效率
B.低能耗
C.高污染
D.自动化程度高
8.以下哪些设备可以用于农产品的破碎?()
A.切片机
B.研磨机
C.榨汁机
D.打浆机
农产品加工新技术与新设备考核试卷
考生姓名:__________答题日期: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判卷人: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哪种技术不属于农产品加工新技术?()
A.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5. ×
6. ×
7. ×
8. ×
9. ×
10. ×
五、主观题(参考)
1.优势:对环境友好,提取效率高,选择性好。局限性:设备成本高,操作复杂。
2.原理:微波产生热量,快速蒸发水分。影响:干燥速度快,产品品质好,营养损失少。
3.原理:在真空和低温条件下,直接从固态转变为气态,跳过液态。保持营养:低温减少热敏感成分破坏,真空环境减少氧化。
9.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中常用的流体包括哪些?()
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氢气
D.水
10.以下哪些属于微波加工技术的应用?()
A.微波干燥
B.微波灭菌
C.微波烘焙
D.微波萃取
11.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的特点有哪些?()
A.保持产品原有风味
B.保留营养成分

微波技术在农产品加工领域的应用

微波技术在农产品加工领域的应用

1kW。

连续波磁控管的电源是微波加热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为磁控管提供直流工作电压、直流磁场等。

具体电源电路的设计则根据各类型磁控管的要求和使用状态来确定。

小功率的磁控管一般采用单相半波倍压自整流电路。

这种电路利用磁控管本身单向导电的特性,将其作为一只整流二极管使用,故称为“自整流”。

利用这种电源可使磁控管在起振的瞬间建立稳定的工作模式。

这种电路的突出特点是经济、稳定、安全可靠。

大功率微波加热器的电源一般采用三相全波整流电路。

这种电路避免了三相电网负荷不均匀的问题,并可为大功率磁控管提供电源。

缺点是对器件及布线等要求高,且本身功耗加上大功率的磁控管的功耗导致系统发热明显,一般需要采用油冷或水冷方式散热降温。

1.2. 微波加热和灭菌杀虫原理1.微波加热原理微波具有波动性、高效性、热特性和非热特性四大基本特性。

微波能够渗透到物料内部,使物料内部的分子相互作用而转化为热能。

现有理论对微波加热机制的描述一般是从极性分子及离子在微波场中的旋转和电迁移这两个角度来进行的。

物料中的分子从电结构看,一类分子叫无极性分子,另一类叫有极性分子。

极性分子在无外界电场作用时,虽然整个分子不带电,但由于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分子呈现极性。

由于极性的存在,整个极性分子存在偶极矩。

当处于静电场中时,极性分子的排列方向将随之发生改变。

如果将其置于交变的电场之中,这些介质的极性分子取向也随着电场的极性变化而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极化。

外加电场越强,极化作用也就越强,外加电场极性变化得越快,极化得也越快,分子的热运动和相邻分子之间的摩擦作用也就越剧烈。

当被加热物质放在微波场中时,其极性分子随微波频率以每秒几十亿次的高频来回摆动,迅速产生大量的热能。

2.微波灭菌杀虫原理水分子本身就是一种极性分子。

因此,含有水分的物料处于微波场中时,微波电磁场对物料的作用有两方面的效果:一是微波能量转化为物料热能而对物料加热,另一种则是物料中的生物活性组成部分(如蛋白质或酶)或混合物(如细菌、霉菌等)相互作用,使它们的生理活性得到抑制或激励。

农产品初加工工作中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科技创新与智能化发展

农产品初加工工作中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科技创新与智能化发展

农产品初加工工作中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科技创新与智能化发展农产品加工是农业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农产品初加工工作中,加工企业的科技创新与智能化发展是关键因素,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能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农产品加工企业在科技创新和智能化发展方面的挑战和机遇,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 科技创新在农产品初加工工作中的作用科技创新可以通过提高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来改善农产品初加工工作,提高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

例如,新型加工设备可以实现自动化操作,提高生产效率,并减少人工成本。

同时,新技术的应用也可以优化加工工艺,例如利用微波技术对农产品进行加热处理,能够更好地保留产品的营养成分和口感。

因此,加工企业应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引进新设备和新技术,提高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

2. 智能化发展对农产品初加工工作的影响智能化发展可以通过引入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优化农产品初加工工作的管理和生产过程。

通过智能设备的应用,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例如,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可以实现工艺参数的实时监测和调整,提高加工效率和产品一致性。

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和预测,可以提前预判市场需求,优化生产计划和供应链管理。

因此,加工企业应重视智能化发展,积极应用新技术,提高生产管理水平。

3. 科技创新和智能化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在农产品初加工工作中,科技创新和智能化发展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技术研发和推广的难题,需要加大投入和引进相关专业人才。

其次是信息化水平和基础设施的限制,一些农村地区的加工企业面临互联网覆盖不足和设备陈旧等问题。

此外,还面临着市场需求不确定性和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

然而,科技创新和智能化发展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随着农产品初加工工作的规模扩大和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提高,科技创新和智能化发展为加工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市场竞争优势。

微波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

微波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

微波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微波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微波,一种波长介于红外线和无线电波之间的电磁波,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独特的高频特性允许对材料进行非破坏性表征和加工,开辟了创新应用的可能性。

材料表征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测量:微波能够穿透材料,检测其电磁响应。

通过分析微波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可以表征其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这对于陶瓷、聚合物和复合材料的特性评估至关重要。

水分和含量的测定:微波对水分非常敏感,可以用于非侵入性地测定材料中的水分含量。

这在食品加工、制药和农产品行业中具有广泛应用。

缺陷和不均匀性检测:微波成像技术能够检测材料内部的缺陷和不均匀性。

通过分析微波在材料中传播的模式,可以识别裂纹、空洞和夹杂物,从而确保材料的结构完整性。

材料加工微波烧结:微波烧结通过将材料暴露在微波辐射下,对其进行快速而均匀的加热。

与传统方法相比,微波烧结可以缩短处理时间,降低能耗,并提高材料的致密性和强度。

微波合成:微波可以加速材料的合成反应。

通过提供选择性加热,微波可以控制反应速率,形成纳米尺度的结构和独特的材料相。

微波退火:微波退火是一种热处理技术,用于改善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电学性能。

通过微波辐射,可以重结晶材料,去除缺陷,并增强其机械和电气特性。

其他应用微波焊接和粘合:微波可以产生局部加热,促进材料的熔合。

微波焊接和粘合广泛用于电子、汽车和航空航天等领域。

微波干燥:微波干燥是一种快速而节能的工艺,用于去除材料中的水分。

与传统干燥方法相比,微波干燥可以缩短干燥时间,保留材料的营养价值和感官特性。

微波消毒:微波辐射能够有效杀灭细菌和病毒。

微波消毒技术在食品加工、医疗和水处理等领域具有应用前景。

展望微波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仍在不断扩展。

随着微波技术的进步,预计未来将会出现更多创新的应用。

微波的非接触式、非破坏性和选择性加热特性使其在材料表征、加工、焊接和消毒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综上所述,微波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提供了独特的工具来表征材料特性、加工材料结构并开发新材料。

微波真空干燥技术及其在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

微波真空干燥技术及其在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
维普资讯
微波真空干燥技术及其在农 产 品加工 中的应 用
常 虹 ,李远 志 ’ ,刘 清 化 ,龚 丽 ,徐 丽珍 ’ ,王 丽 京 ’
( 华南农 业大学 食品学 院 ,广东 广州 1 5 6 2 1 4 ;2 广东 省农业机 械研究 所 ,广东广 州 5 6 0 0 1 3 ) 0
( )易于控 制及 实现连 续 化生产 。 5
对应 一定 的饱和 温度 ,真空 度越 大 ,湿物料 所含 的
007—06—29 收稿 日期 2
项 目基 金 广 东省农 业攻关项 目 ( 00 c201 。 2 3 6) 01
作者简 介 常
虹 ( 8 一) 1 9 3 ,女 ,硕士 ,研究 方 向为食 品加 工与 保藏 。


关 键 讽 徽 波真 空 彳 澡 技 恭 直

|| 0


水或 湿 介 质对应 的 饱和 温度 越 低 ,即 沸点温 度 低 ,
脱水农产 品具有 方便 、健 康 、毋 须冷藏 、保藏 越 易汽 化逸 出而使物料 干燥 ,真空干 燥就是 根据这
运输 费用低 等优点 ,在世界 各地有 着广‘ l 涮的市场 前
1 微波真 空干燥 的原 理
真 空 f燥 把微 波 于燥 和 真空 干 燥 两 项 技术 结 合 起
2 微波真 空干燥 的特 点
( )干燥均 匀快速 。 1 ( )能很 好地 保持 食 品的营养 成分和 风 味 。 2
( )具有 防霉 、杀 菌 、保 鲜 的作用 。 3 ( )节能高 效 、安 全环 保 。 4
通 讯 作 者 李 远志 ( ),男 ,食 品科学 与工 程专 业教 授 。 1953一
圊 5 2

微波能应用技术在食品加工领域的新发展PPT课件

微波能应用技术在食品加工领域的新发展PPT课件
微波能波能技术在食品杀菌中的应用 • 微波能技术在食品干燥中的应用 • 微波能技术在食品萃取中的应用 • 微波能技术在食品膨化中的应用 • 结论
01 引言
微波能技术的简介
微波能技术是一种利用微波辐射对物质进行加热、干燥、杀菌和膨化等处理的现 代技术。微波能技术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特点,因此在食品加工领域得到了 广泛应用。
微波干燥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需求的增加, 微波干燥技术将朝着高效、节能、环保、 安全等方向发展,同时与其他技术的结合 也将为食品加工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挑战
目前微波干燥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 如设备成本高、技术标准不统一等, 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04 微波能技术在食品萃取中 的应用
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微波萃取技术将朝着高效、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同时与其他技术的结合将进一步提高 其在食品加工领域的应用效果。
挑战
目前,微波萃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如设备成本高、萃取效率不稳定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 改进。
05 微波能技术在食品膨化中 的应用
微波膨化的原理及特点
微波膨化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实例
谷物类
如大米、玉米、小麦等, 通过微波膨化可制成口感 酥脆、易于消化吸收的膨 化食品。
蔬菜类
如土豆、红薯等,通过微 波膨化可制成口感酥脆、 营养丰富的蔬菜脆片。
肉类
如鸡肉、鱼肉等,通过微 波膨化可制成口感酥脆、 营养丰富的肉类零食。
微波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微波膨化技术将向低油、低糖、低盐、高纤维等健康方向发 展。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微波膨化设备将更加智能化、自动化和高效化。

创新棉花资源综合利用新工艺、新技术

创新棉花资源综合利用新工艺、新技术

创新棉花资源综合利用新工艺、新技术棉花是一种重要的农产品,被广泛用于纺织品和棉花产品的制造。

然而,传统的棉花利用方式存在着原料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了充分利用棉花资源,保护环境,科研人员开展了一系列的创新工艺和技术,实现了棉花资源的综合利用。

本文将对创新棉花资源综合利用的新工艺、新技术进行深入探讨。

一、传统棉花利用方式存在的问题传统的棉花利用方式主要是将棉花进行加工,制作成纺织品、卫生用品等产品。

这种方式存在着以下问题:1.棉花原料浪费:传统加工方式只能利用棉花的一部分,而抛弃了其它部分。

这样不仅浪费了原料,而且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2.环境污染:传统的棉花加工方式中,化学品和染料的使用量较大,而且排放到环境中的废水和废气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3.能源消耗:传统的加工方式中,对能源的消耗也比较大,这对于能源资源的浪费是不可忽视的。

因此,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科研人员开始探索创新的棉花资源综合利用方式。

二、创新棉花资源综合利用的新工艺1.生物发酵技术:通过生物发酵技术,科研人员可以将棉花废弃物中的纤维素转化为生物燃料、生物材料等资源,实现了对废弃棉花的再利用。

这不仅可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而且还减少了棉花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2.微生物降解技术:利用微生物降解技术,可以将棉花废弃物中的有害物质降解,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还可以将降解后的产物用于生物肥料的制造,实现了对废弃棉花的资源化利用。

3.绿色染料技术:传统的棉花加工中,染料对环境的污染比较严重。

而通过绿色染料技术,科研人员可以研发出对环境影响较小的染料,并将其应用于棉花制品的加工中。

三、创新棉花资源综合利用的新技术1.微波技术:通过微波技术,可以使得棉花纤维更加柔软,并且减少能源的消耗。

通过微波技术加工的棉花制品,具有更好的手感和品质。

2.纳米技术:利用纳米技术,可以将棉花纤维进行改性处理,使得纺织品更加耐磨、抗皱、防水等特性得到提升。

3. 3D打印技术:利用3D打印技术,可以将废旧棉花纤维转化为3D打印原料,制作出更加环保、美观的产品。

农产品的干燥原理及技术

农产品的干燥原理及技术

农产品的干燥原理及技术农产品的干燥是指采用各种方法将农产品中的水分蒸发或者抽出,以达到降低产品水分含量、延长保质期、防止霉变、减轻运输成本等目的的过程。

干燥技术在农产品的储存、加工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农产品的干燥原理及技术。

一、农产品的干燥原理传导传热是通过干燥介质与农产品表面的直接接触而传递热量。

热量从高温区域传导到低温区域,使农产品表面水分分子获得能量,从而转化为蒸汽。

对流传热是指通过农产品表面与干燥介质之间的对流传热。

当干燥介质和农产品表面之间的温度差异较大时,对流传热更为明显。

对流传热主要通过干燥介质的流动带走农产品上的水分分子。

辐射传热是指通过辐射方式传递热量。

辐射传热主要依靠热辐射来加热农产品表面水分分子,使其蒸发。

辐射传热与温度、表面性质和颜色等因素有关。

以上三种传热方式在干燥过程中往往共同作用,相互配合,以提高干燥效果。

二、农产品的干燥技术1.自然风干自然风干是最原始的干燥方法,利用风力和太阳能将农产品中的水分蒸发。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需要长时间的曝晒,天气情况对干燥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2.针对特定农产品的专用干燥设备一些农产品由于其特殊的水分含量、结构和形状,需要专用的干燥设备。

比如水稻需要采用蒸汽烘烤机械进行干燥,茶叶需要采用烘干机进行干燥。

3.热风干燥热风干燥是指通过加热风流,将热风传导、对流到农产品表面,使其蒸发水分。

这是一种常用的农产品干燥方法,适用于各种农产品。

4.微波干燥微波干燥是利用微波的热效应将农产品中的水分加热,使其蒸发出来。

微波干燥速度快,能够保持产品的色、香、味等营养特性,但设备投入成本较高。

5.真空干燥真空干燥是将农产品放置在低气压环境中进行干燥。

真空干燥可快速将农产品中的水分蒸发,同时保持农产品的营养成分。

该方法适用于具有较高水分含量且易氧化的食品。

6.冷冻干燥冷冻干燥是将农产品冷冻至低温,然后在减压环境下进行干燥。

冷冻干燥能够保持产品的色、香、味等特性,但设备投入成本高、干燥时间长。

粮食微波干燥技术的研究浅探

粮食微波干燥技术的研究浅探

与接地体(接地电阻小于4欧姆)可靠连接;接零保护是指将电动机的金属外壳与公用零线可靠连接。

这种保护的作用是当电动机外壳因故障带电时,防止人触及机壳而触电。

两种保护方式选用那一种?按照我国《低压用户电气安装规程》中的规定,农村的用电设备应该采取接地保护。

这是由于农村用户居住分散,低压供电线路长,线路维护水平低,公用中性线断路的可能性存在,而一旦公用中性线断路,接零保护的作用就消失了,更为严重的是当中性线断路且中性线断点后的某一电器外壳带电时,整个断点后所有采取保护接零的电器全部带电,是十分危险的。

(276400山东省沂水县技工学校孔令文)粮食微波干燥技术的研究浅探崔勇江西省农业机械研究所摘要:微波干燥技术具有效率高、能耗低、选择性强、符合环保要求的特点,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微波干燥粮食技术还处于探索阶段。

本文简要介绍了微波干燥原理和特性以及微波加热系统,详细分析了微波对粮食干燥的作用机理,提出了谷物微波干燥技术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微波;干燥技术;粮食;研究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和消费国,年总产粮食约5亿吨。

据统计,我国粮食收获后在脱粒、晾晒、贮运等过程中的损失率高达15%,远远超过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的5%的标准。

而每年因来不及干燥或未达到安全贮存水分造成霉变、发芽等损失的粮食高达5%。

目前,粮食安全问题已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如何提高粮食产量并降低粮食损失迫在眉捷,同时,在能源日趋紧缺的情况下,研究与开发高效率、低能耗、环保型的粮食干燥设备是广大科研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国外粮食烘干技术研究起步于上世纪40年代,60年代基本实现谷物干燥机械化,70年代谷物干燥实现了自动化,80年代向高效、优质、节能、降低成本、自动控制方向发展,同时不断开发新工艺、新机型、新能源。

我国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发适合我国国情的粮食干燥设备,先后出现了热风、蒸汽、电加热等粮食干燥方法,但因干燥后粮食品质明显下降,对干燥工艺和设备要求较高,增加了粮食干燥成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波技术在农产品加工领域的应用1. 电磁能的产生及应用原理在高频电磁振荡的情况下,部分能量以辐射方式从空间传播出去所形成的电波与磁波的总称叫做“电磁波”。

电磁波为横波,其磁场、电场及其行进方向三者互相垂直,其速度等于光速(每秒3×1010厘米)。

电磁波通过不同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反射、绕射、散射及吸收等等。

电磁波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

无线电广播、手机、微波炉、电磁炉、红外烤箱等都用到了波长不同的电磁波。

根据波长不同,在空间传播的电磁波可分为如下几种:无线电波: 3000米~0.3毫米红外线 0.3毫米~0.75微米可见光 0.7微米~0.4微米紫外线 0.4微米~10毫微米X射线 10毫微米~0.1毫微米γ射线 0.1毫微米~0.001毫微米宇宙射线小于0.001毫微米波本身带有能量,任何位置之能量功率与振幅的平方成正比。

因此,利用物质对电磁波的吸收原理,可实现电磁能——热能之间的转换。

目前,电磁能的应用包括强功率应用和弱功率应用两个方面。

弱功率应用是用于各种电量和非电量(包括长度、速度、湿度、温度等)的测量。

强功率应用主要集中在微波加热、电磁加Array能应用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并研发系列化电磁能应用设备,实现批量生产。

1.1. 微波能的产生微波是指波长范围为1mm~1m、频率范围为300MHz~GHz的电磁波。

国际无线电管理委员会规定的民用微波频率有:433MHz,915MHz,245OMHz,5800MHz和22125MHz。

国内通常用于加热的微波频率为:915MHz和245OMHz。

微波能的产生来自于微波源。

微波源是由磁控管以及为磁控管提供必要工作条件的电源所组成。

目前,在微波加热设备中绝大多数采用的是连续波磁控管。

因为这种磁控管的价格较低,工作电压低,效率高。

根据具体应用情况,磁控管大致分为三类:(1). 300W以下的供微波理疗用;(2). 300~1000W左右的供微波热疗(包括治癌等)、家用微波炉等用;(3). 1000W以上的供科研和工、农业生产使用。

连续波磁控管的常用频率为915MHz和2450MHz。

频率为915MHz的磁控管可以达到比较高的功率,我国国内有30kW的磁控管生产,但价格很高。

频率为2450MHz的磁控管相对而言功率比较低一些,我国生产的产品最高可达到10kW,民用微波炉中所使用的磁控管即属于这一类,功率一般不超过1kW。

连续波磁控管的电源是微波加热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为磁控管提供直流工作电压、直流磁场等。

具体电源电路的设计则根据各类型磁控管的要求和使用状态来确定。

小功率的磁控管一般采用单相半波倍压自整流电路。

这种电路利用磁控管本身单向导电的特性,将其作为一只整流二极管使用,故称为“自整流”。

利用这种电源可使磁控管在起振的瞬间建立稳定的工作模式。

这种电路的突出特点是经济、稳定、安全可靠。

大功率微波加热器的电源一般采用三相全波整流电路。

这种电路避免了三相电网负荷不均匀的问题,并可为大功率磁控管提供电源。

缺点是对器件及布线等要求高,且本身功耗加上大功率的磁控管的功耗导致系统发热明显,一般需要采用油冷或水冷方式散热降温。

1.2. 微波加热和灭菌杀虫原理1.微波加热原理微波具有波动性、高效性、热特性和非热特性四大基本特性。

微波能够渗透到物料内部,使物料内部的分子相互作用而转化为热能。

现有理论对微波加热机制的描述一般是从极性分子及离子在微波场中的旋转和电迁移这两个角度来进行的。

物料中的分子从电结构看,一类分子叫无极性分子,另一类叫有极性分子。

极性分子在无外界电场作用时,虽然整个分子不带电,但由于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分子呈现极性。

由于极性的存在,整个极性分子存在偶极矩。

当处于静电场中时,极性分子的排列方向将随之发生改变。

如果将其置于交变的电场之中,这些介质的极性分子取向也随着电场的极性变化而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极化。

外加电场越强,极化作用也就越强,外加电场极性变化得越快,极化得也越快,分子的热运动和相邻分子之间的摩擦作用也就越剧烈。

当被加热物质放在微波场中时,其极性分子随微波频率以每秒几十亿次的高频来回摆动,迅速产生大量的热能。

2.微波灭菌杀虫原理水分子本身就是一种极性分子。

因此,含有水分的物料处于微波场中时,微波电磁场对物料的作用有两方面的效果:一是微波能量转化为物料热能而对物料加热,另一种则是物料中的生物活性组成部分(如蛋白质或酶)或混合物(如细菌、霉菌等)相互作用,使它们的生理活性得到抑制或激励。

前者称为对物料的加热效应,后者则称为非热或生物效应。

微波加热方式是瞬间穿透式加热,被加热的物料直接吸收微波能而即刻生热,因而速度快且内外受热均匀。

同时,物料中的微生物也会吸收微波能而使温度升高,破坏菌体中的蛋白质成分,起到杀死微生物的作用。

另一方面,细菌处在微波电场环境下,受到电磁场作用,细菌赖以生存的细胞膜与外界交换营养物质的“离子通道”关闭,正常的生理活动受到干扰停顿,造成细胞膜的瞬间破裂,成为细菌致死的重要原因。

总地来看,微波加热和灭菌杀虫具有如下优点:w 微波加热是由微波能量深入物体内部转为热量使物料升温,不依靠热传导,能够对物料整体里外同时加热,物料内外温差小,温度分布均匀,物料表面不易结硬壳;w 微波加热热效率高,温升迅速,预热时间短,加热均匀,节省能源;w 加热物料无热惯性,容易实现对物料加热温升状态的控制;w 电磁场的生物效应,在低温60℃左右对细菌、霉菌和虫卵有很好的杀灭作用。

用于食品加工,既不污染食品,也不污染环境,而且不破坏食品的营养成分。

此外,对于木材,还有改进木材柔韧性的作用。

1.3. 微波能的利用微波能的利用几乎渗透到了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

从应用角度来看,主要可分为物料的快速加热及烘干、食品的杀菌灭虫以及材料改性等几个方面。

下面仅举几个具体应用领域。

1. 微波加热及烘干传统的加热方式是采用蒸汽、电热管或其它能源作为发热体,通过热传导、对流、辐射等方式对物料进行加热及烘干。

这种方式的加热过程是从表面逐渐向内部深入,且需要对加热隧道内的全部介质进行加热才能实现物料温度的升高。

不仅耗能大,而且需要比较准确的控制加热腔内的温度,才能保证物料温度不至于过高。

另外,即使采取比较高效的保温措施,对工作环境的温度影响依然很大。

微波加热则与传统加热方式完全不同,微波加热是从物料内层开始,然后由里层向外扩展,形成物料整体受热,等于增加了受热面积,而不是常规加热那样局限在物料表面界面,升温速度快。

此外,在加热箱体内,除被加热物料以外的其它物料不会吸收微波能量,温度升高很小。

因此,在微波加热过程中,除了被加热物料的升温外,没有其他热损耗,节能效果非常明显。

据文献报道,微波加热的热转换效率在95%以上,而蒸汽加热为15%以上,红外加热为50%以上。

由于微波加热时,物料是整体升温,升温速度快,因此同样长的生产线,微波加热方法的传送物料速度可比传统方法快,可有效提高单位时间的产量。

综上所述,采用微波加热的方法,对物料进行加热,具有加热速度快,节约能源,对环境影响小等优点。

资料显示,采用微波方法对物料烘干,当物料在30%以下时,具有非常显著的节能降耗效果。

这在能源日趋紧缺的今天,无疑是吸引众多用户的重要因素。

此外,对于含水率在5%以下的物料,传统的烘干方式由于空气中的湿度问题,效率非常低。

而采用微波加热烘干方式的效果更加显著。

下面以玻璃纤维丝干燥为例,说明微波干燥和红外加热干燥的经济效益分析。

要求含水率降至1%以下,目前工艺多采用红外加热干燥的方法。

对于缠绕成筒状的纱团直径约为30cm的玻璃纤维,红外加热需要十几小时,微波干燥只需几十分钟。

各项对比情况见下表。

万度。

0.7元/度,节省电费47.46万元。

加上降低1%的年平均报废率,金额为27万元(4500元/ t )。

仅此两项合计可回收74.46万元。

如再考虑到经微波加热干燥的玻璃纤维丝,洁白,色泽光亮,柔韧,有弹性,易着色,易缠绕再加工等优点所带来的产品价格升值。

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2. 杀菌灭虫及保鲜随着我国食品工业标准的日趋完善,对食品中菌落总数、保鲜周期、食品的营养成分等要求也越来越鲜明。

这对以传统加工工艺为主的我国食品加工行业将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食品的保质期实际上主要取决于出厂时食品中的菌落总数。

利用微波对物料产生的生物效应可实现食品的低温(不超过60°C)杀菌,可在不影响食品品质前提下,有效延长食品的保鲜时间。

微波杀菌温度低、杀菌时间短,它能在极短时间内让细菌死亡,例如大肠杆菌杀灭时间为30秒。

由于微波杀菌属于物理性质的杀菌,不存在放射性物质的残留和污染,也没有化学防腐剂成分积累对人体危害。

与食品等行业普遍使用的巴氏加热杀菌法相比,微波杀菌具有以下显著特点:(1)同样杀菌温度下,所需杀菌时间短;在相同杀菌条件下,菌致死的温度低。

(2)能同时对被杀菌物料表里实施整体杀菌。

极大地缩短杀菌周期,并保证杀菌工艺的一致性。

普通加热方法,对大肠杆菌、葡萄糖球菌等的杀灭率比较高,而对芽孢杆菌的杀灭率则不理想。

微波杀菌则对各种细菌具有很好的杀灭作用。

下图是对芽孢杆菌进行杀灭的菌致死率对照图。

据国外的文献报道,经微波杀菌的食品,其养分的保持远高于巴氏加热消毒。

由此产生的效益是极其巨大的。

杀菌作用的结果是食品的保鲜,在保持养分不损失的条件下,达到了食品保鲜的效果,并且保鲜周期增长。

在杀菌保鲜的同时,不影响食品的色泽和口感。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利用微波加工线进行杀菌,由于微波可穿透如塑料等外包装,因此可在食品包装完成后,透过包装进行杀菌处理,可有效避免杀菌后的二次污染问题。

目前,国外已经在包装食品行业中推广微波杀菌技术,而我国国内则在面包、糕点、月饼等生产线中开始尝试这项技术。

3. 微波加工技术微波加热的温升速度快,且是整体加热,对食品有一种类似快速蒸煮的效果。

不仅节省了加热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有效缩短了物料在高温下的保持时间,最大限度地保存物料的活性和食品中的维生素、色泽和营养成分。

因此,食品的微波加工已经成为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加工技术的新兴技术。

普通加热烘干的绿茶,VC含量只有171.6mg/100g,但微波处理干燥的绿茶中,VC的含量高达428.6mg/100g。

此外,利用微波处理的食品,其它维生素及氨基酸的含量也较普通加热方式有显著提高。

利用微波加工技术生产糕点类产品,可在最大程度上保持了原料的风味。

因此,可通过对加工工艺参数的控制,在不影响口感及外观的前提下,去掉一些食品添加剂,提高糕点类产品的整体品质。

此外,由于微波加热的升温速度快,会将食品物料内的微细管道出口封闭,从而使得管道内部的气压由于温度升高而增大,导致一种“膨化”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